手机阅读

2023年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范文如何写(通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7:05:39 页码:12
2023年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范文如何写(通用15篇)
2023-11-24 07:05:39    小编:ZTFB

上半年的绩效总结表明,我们需要加强自我学习和提升能力。政治总结有哪些要求和标准?如何提高总结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如果你感到写总结困难,可以参考下面这些范文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范文如何写篇一

一、吃透教材,活用教材。

要激发学生对于美术课程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必须活用教材。教学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活用教材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或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符合当地的教学发展水平,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识规律,真正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在讲授美术鉴赏《审美自律》一课时,教材内容过于专业,配图简略,不宜直接用于教学。我在吃透教材和充分解读教参的基础上,以学生容易理解且感兴趣的内容开始全课。我先以ppt演示文稿的形式给学生们放映优秀书法作品,并配以优美的音乐,让他们体会每一幅字所带来的不同主观感受。然后,再以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例,将他在《兰亭序》中书写最多的“之”字打乱顺序,拼杂在原作图片中,让学生说出观感。多数学生表示,这样编排的《兰亭序》杂乱无章、没有情趣。当我重又放出《兰亭序》的原图时,学生似乎更易理解原作的精到和神韵,对本课“审美自律”的主题也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二、教会学生画画。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重在让他们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积累了大量理论知识,学习了欣赏方法,提高了欣赏水平。但是,如果他们整个学期都不自己动手去尝试绘画,仅让美术在脑中流转,而不在手中诞生的话,这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生看画,不如教学生会画。如果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巧,那么在欣赏任何画作时,学生都能运用所掌握的绘画方法探究相关的知识,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相互交融。当学生学会画画后,教师只要进行适当点拨、适时引导,学生便可自己完成美术欣赏和分析画作的任务。

三、让学生创造新课堂。

美术教学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造力为核心,注重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相对于课堂本身的创新来说,学生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教师应当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当主角,自主学习,自发进步。课堂里的大部分时间应该由学生自导自演。教师在课堂上留出一定时间,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然后让学生分组学习,分组发言,交流学习心得和学习成果,让他们自己创造新的课堂模式。此外,也可让学生选出身边最合适的“小老师”,在小组的帮助下为大家上课。如此一来,师生在平等对话的同时,二者所迸发出的质疑和矛盾更容易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助推力,让他们理解教师,理解课堂。

总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一切教学手段的出发点都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教师要尊重不同个体的思考和发展,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自由,尽量让每一堂课都成为他们展现自我的舞台,让课堂闪现智慧的光芒。

(作者单位:娄底市四中)。

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范文如何写篇二

摘要:新课程实施的核心――课堂教学问题日益凸显,诱思探究教学能有效适应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新课程实施,缓解历史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问题。本文主要从情境创设、阅读教材质疑、问题生成三个层面阐释诱思探究教学过程。

关键词:诱思探究教学情境创设阅读教材质疑问题生成。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程实施的核心――课堂教学问题日益凸显。现在,看是否有价值的好课,重点不仅要看整个教学过程是否一气呵成,教师挥洒自如,学生积极配合,顺利完成预先设计的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要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主动,思维是否活跃,在新旧知识的碰撞中能否迸射出思维的火花,发现问题,自主探究问题。针对这种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观察和思考,尝试利用诱思探究教学途径,解决提高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质量问题。

一、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开启思维,探究新知。

从上图的动机形成过程示意图可知,影响学生诱思探究的关键是学生的学习需要,而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首先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培养呢?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新需要的不满足,收到诱思探究的效果。

情境是具体场合下人的情绪、思维等心理状态及其形成的心理总和,课堂教学情境联系着学生的认知、动机、兴趣和意志信念。创设良好的情境环境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要创设和调控好教学情境,教师必须深入分析新知识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的联系,设计一些学生力所能及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因此,情境创设客观上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制作不同的教具或cai,以最佳的情境画面、音乐、语言刺激学生感官,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把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新知识联起来,自主体验、思考和探究新知,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两弹一星”精神永驻一目中,对“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观念,学生在理解和接受层面上可能有困难,又与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中的讲效益、讲实惠等观念相距较远,而创设情境组织课堂教学不但能有效解决这个难题,而且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新知。因此,教师可让学生们了解铁人王进喜的感人事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认真思考观察,多角度分析归纳:(1)王进喜的人生价值应该从哪里体现出来?他给我们留下哪些精神财富?(2)从实际出发,谈谈现在你作为班级一员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3)根据自己的理想,想想将来在工作岗位上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这样合理地创设情境,以境激趣,以趣启思,以思引探,使境、趣、情、思、探有机地融于教学活动中,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合力。

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质疑,探究新知。

新课程要求教师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结构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思考、质疑、释疑,特别是要教给学生在阅读教材时“于无疑处生疑”的方法。

阅读教材质疑方法主要是:(1)关键之处设疑问。在观点、概念、原理的关键字、词、句中提出疑问,以便准确、牢固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2)核心之处设疑,以把握重点,化解难点,提高分析材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后,教师应设疑“人民是怎样当家作主的?”。(3)困惑之处,易错之处设疑。(4)无疑之处设疑。有些问题看起来无疑,如果提出疑问,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学“民主管理”概念时,从课本内容来看,没有什么疑问,但设计“中学生在民主管理中能够做什么?”疑问,便使课本内容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

质疑就是诱思,释疑就是探究。课堂教学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就是教材,因此,教师应利用教材,通过诱思探究途径,让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组织问题生成教学,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由于众多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问题意识普遍淡薄,尤其是在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中学生生成问题意识缺乏的情况比较严重,而这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要求相违背。于是利用组织问题生成教学,诱导学生思考、探究新知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重要性也就凸现出来。

问题生成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教师根据教材、教学环境与学生实际提出的问题,另一种是学生在自己学习过程中碰到问题自然形成,即我们所说的问题生成。

如何利用问题生成的课程资源,诱导学生启动思维,积极探究呢?

关键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形成问题生成能力。根据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学生生成问题的技能:(1)联系实际法。理论是灰色的,生活却是常青树,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书本上的理论融入常青的生活中,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从而不断促使学生生成问题。如学习“规律与规则的区别”后,针对“规律是客观的,而规则是意识的,第二性的”,教师可以引入“道路交通法规的修改如何体现以人为本?我们可不可以修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等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2)刨根问底法,就是引导学生对基本原理、观点从正反两个方面多问几个为什么?求其所以然。如在学习“恩格尔系数”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计算自己家庭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并进一步追究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使学生会得出“消费水平决定消费结构”的结论。(3)逆向反思法。思维的逆向性指思考问题时沿着一般意义的顺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思考,以期产生新的见解或突破性成果。这要求学生对教材的结论反过来进行思考,生成问题。(4)引用示范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经常为学生提供高质量问题的范例,以便学生模仿、领悟,进而为学生自己主动提问奠定基础。

然后组织问题生成教学,诱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其基本程序是:提供生成问题情景或教材――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如组织“中国人口文化素质的负面影响”教学时,教师利用课件展示:(1)美、日、印和中国每万人中的大学生人数比较的柱状图(1990年),(2)我国文盲状况的资料,并要求学生结合教材自主探究学习,请学生在有疑的地方提出问题,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所提出问题中选择出紧扣教学任务的几个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或师生共同讨论,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民主方式逐个解决问题。

问题生成教学一改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以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以集体讨论共同解决,最后以民主方式让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表见解,并在教师引导下把教材知识结构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真正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在实践中,学生不但能从学习劳动中增长知识,而且能强化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上从情境创设、阅读教材质疑、问题生成三个层面阐释了历史与社会学科的诱思探究教学过程,初步揭示了诱思探究教学的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参考文献:。

[1]刘锋.情境探究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10).

[2]聂幼犁.从法国大革命看中学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4).

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范文如何写篇三

学生的思维是遇到了要解决的问题而引起的。学生有了解决问题的愿望,才会引起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多思、善思,要引导学生多问、善问。

一、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

老师如果在课堂上习惯于自己教学生听,往往使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不利于思维的发展,我在教学过程中,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要求学生把看不懂的地方划出来,看懂的也问个“为什么”。上课时,我先请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根据教学要求,结合他们的问题讲课,启发他们共同解决问题,这样既培养学生多思善问,又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开始学生不习惯,也不会提问题。我就逐步加以启发、诱导。把老师的要求变为学生的需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思路也开阔了。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思维活跃了,提问没有顾虑了。于是,我讲解就针对学生的问题讲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注意力也集中了。

二、允许学生插问、议论,

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不断产生新问题。他们随时都想问,有时也会插话议论。有的教师并不欢迎,认为这样会影响教学的系统性和教学秩序,常要求学生等老师讲完了再举手提问,结果等到老师讲完时,学生有的忘了,有的问题老师在自问自答中讲解了。这样压抑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三、引导学生提高提问的质量。

有问题是思维的开端,在不断提问的过程中,要提高提问的质量,我要求学生你们不但要问个为什么,还要思考对这个问题是怎样想的,怎样解决的。

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范文如何写篇四

采用诱思教学法进行教学(安庆怀宁)3月20日施教时要善于“诱导思维”,首先要“诱疑”,使学生“生疑”然后要“导向”,使学生的思维沿着正确地方向健康地发展;最终达到“释疑”,这就是诱思教学法的三步曲。

诱思教学法的基本内容是: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思为主攻。这四点的核心是启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时应循循善诱,变教为诱、变教为启悟。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意能力的培养,才能达到思的结果。

思的目的,诱是条件,它们辩证统一,则是主体与主导的'最佳结合,也是教学取得成功的最重要保证。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百炼成钢。诱是外因,思是内因,只有把诱调到思的频率上,才能发生谐振,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在这样的“诱思教学法”指导下,教师的每个教学设计,考虑并非仅仅是自己怎样教,而首先应考虑学生怎样学,不是以教为中心去设计教学过程,而是以学为主体去组织教学进程。既把学为主体俄为实施教学的基本点,又使教为主导成为实现学为主体的根本保证,以便最优化的发挥教与学的整体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思想,必须把训练做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所谓训练,不仅仅是指作习题,而是指学生主体全部身心投入的多渠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形式有:做,即亲身进行实验;看,即观察;听,听取教师讲授;读,即独立阅读;议,即生与生,师与生讲座写,指书面作业,这些形式中,都贯穿着一个关键性训练思想,课堂教学中应把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做为教学的主攻方向,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1995年贵州安顺全国十九市物理教研会交流材料)。

何承义,中学物理一级教师。

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范文如何写篇五

1、不妨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例如一小时内完成这份练习、八点以前做完那份测试等等,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如果可能的话,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现,以前一小时都完不成的作业,现在四十分钟就完成了。

2、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谁都明白,可还是有许多同学在边学习边听音乐。或许你会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那么你尽可以专心的学习一小时后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这样比带着耳机做功课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整个晚上都复习同一门功课。我以前也曾经常用一个晚上来看数学或物理,实践证明,这样做非但容易疲劳,而且效果也很差。后来我在每晚安排复习两三门功课,情况要好多了。

二、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效率这东西,我也曾和很多人谈起过。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某同学学习极其用功,在学校学,回家也学,不时还熬熬夜,题做得数不胜数,但成绩却总上不去其实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也是十分着急的,本来,有付出就应该有回报,而且,付出的多就应该回报很多,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这里边就存在一个效率的问题。效率指什么呢?好比学一样东西,有人练十次就会了,而有人则需练一百次,这其中就存在一个效率的问题。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劳逸结合。学习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头脑,所以适当的休息,娱乐不仅仅是有好处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项学习效率的基础。那么上课时的听课效率如何提高呢?以我的经历来看,课前要有一定的预习,这是必要的,不过我的预习比较粗略,无非是走马观花地看一下课本,这样课本上讲的内容、重点大致在心里有个谱了,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预习时,我们不必搞得太细,如果过细一是浪费时间,二是上课时未免会有些松懈,有时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东西。上课时认真听课当然是必须的,但就象我以前一个老师讲的,任何人也无法集中精力一节课,就是说,连续四十多分钟集中精神不走神,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上课期间也有一个时间分配的问题,老师讲有些很熟悉的东西时,可以适当地放松一下。另外,记笔记有时也会妨碍课堂听课效率,有时一节课就忙着抄笔记了,这样做,有时会忽略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但这并不等于说可以不抄笔记,不抄笔记是不行的,人人都会遗忘,有了笔记,复习时才有基础,有时老师讲得很多,在黑板上记得也很多,但并不需要全记,书上有的东西当然不要记,要记一些书上没有的定理定律,典型例题与典型解法,这些才是真正有价值去记的东西。否则见啥记啥,势必影响课上听课的效率,得不偿失。

作题的效率如何提高呢?最重要的是选“好题”,千万不能见题就作,不分青红皂白,那样的话往往会事倍功半。题都是围绕着知识点进行的,而且很多题是相当类似的,首先选择想要得到强化的知识点,然后围绕这个知识点来选择题目,题并不需要多,类似的题只要一个就足够,选好题后就可以认真地去做了。作题效率的提高,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作题之后的过程,对于做错的题,应当认真思考错误的原因,是知识点掌握不清还是因为马虎大意,分析过之后再做一遍以加深印象,这样作题效率就会高得多。

学习效率是决定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那么,我们如何提高自己学习效率呢?

第一点,要自信。很多的科学研究都证明,人的潜力是很大的,但大多数人并没有有效地开发这种潜力,这其中,人的自信力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无论何时何地,你做任何事情,有了这种自信力,你就有了一种必胜的信念,而且能使你很快就摆脱失败的阴影。相反,一个人如果失掉了自信,那他就会一事无成,而且很容易陷入永远的自卑之中。

提高学习效率的另一个重要的手段是学会用心。学习的过程,应当是用脑思考的过程,无论是用眼睛看,用口读,或者用手抄写,都是作为辅助用脑的手段,真正的关键还在于用脑子去想。举一个很浅显的例子,比如说记单词,如果你只是随意的浏览或漫无目的地抄写,也许要很多遍才能记住,而且不容易记牢,而如果你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联想的方法去记忆,往往可以记得很快,而且不容易遗忘。现在很多书上介绍的英语单词快速记忆的方法,也都是强调用脑筋联想的作用。可见,如果能做7到集中精力,发挥脑的潜力,一定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

另一个影响到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是人的情绪。我想,每个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如果某一天,自己的精神饱满而且情绪高涨,那样在学习一样东西时就会感到很轻松,学的也很快,其实这正是我们的学习效率高的时候。因此,保持自我情绪的良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有较为开朗的心境,不要过多地去想那些不顺心的事,而且我们要以一种热情向上的乐观生活态度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因为这样无论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是很有好处的。这样,我们就能在自己的周围营造一个十分轻松的氛围,学习起来也就感到格外的有精神。

三、坚持体育锻炼。

很多学生看上去很用功,可成绩总是不理想。原因之一是,学习效率太低。同样的时间内,只能掌握别人学到知识的一半,这样怎么能学好?学习要讲究效率,提高效率,途径大致有以下几点:

1、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

晚上不要熬夜,定时就寝。中午坚持午睡。充足的睡眠、饱满的精神是提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2、学习时要全神贯注。

玩的时候痛快玩,学的时候认真学。一天到晚伏案苦读,不是良策。学习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补充能量。学习之余,一定要注意休息。但学习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我学习的时侯常有陶渊明的“虽处闹市,而无车马喧嚣”的境界,只有我的手和脑与课本交流。

四、学习要主动。

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学基础不好,学习过程中老是有不懂的问题,又羞于向人请教,结果是郁郁寡欢,心不在焉,从何谈起提高学习效率。这时,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请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五、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学融洽相处。

每天有个好心情,做事干净利落,学习积极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把个人和集体结合起来,和同学保持互助关系,团结进取,也能提高学习效率。

六、注意管理。

学习过程中,把各科课本、作业和资料有规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时,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学生查阅某本书时,东找西翻,不见踪影。时间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寻找中逝去。我认为,没有条理的学生不会学得很好。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是强烈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学生有控制课堂的需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培养与提高。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重点,以促进学生智能提高为核心,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看书、质疑、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练习、评价等,就能使学生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质,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范文如何写篇六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了解宋代士农工商的生活状况。

2.了解宋代的乡村生活和市民风貌和民间传统节日。

1、宋代的社会阶层(请同学们通过预习课本,完成下列表格,并在书本上圈划出相关内容)

阶层基本状况

社会主体士

统治

阶层

2、乡村生活(请同学们趁着清明节放假,对身边的`节日进行调查,结合书本,完成下列问题)

(1)宋代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其中最受重视的节日是哪些呢?

(2)宋代节日哪些保留到了今天?你知道这些节日的来历吗?今天我们又是怎样过这些节日的呢,和宋代有什么不同?赶快调查一下吧。

3、城市风貌:下面横轴里的材料分别体现的是宋朝城市生活的哪两个方面?请你详细说一说宋朝的城市风貌。

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范文如何写篇七

在我校开展“诱思探究教学”的研究中,老师们在“诱思”上都在寻求各种徐径,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努力创新。就当前的数学教学,我想谈谈“诱思”的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问题。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举趣可以使人的各种感官,特别是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在繁重的刻苦学习过程中抑制疲劳,产生愉快的心理情绪。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育学生就是把刻苦学习与培养兴趣相结合,他最有名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乐知者”等几句话,很清楚地说出了好学乐学、化苦为乐的思想,其中的“好”就是有兴趣,“乐”就是爱好之后的热爱学习。兴趣是古今中外任何一个人的心理品质之一,是在人的某种需要中产生的'引起行动的一种倾向,吸引人去积极地追求能使他感到满足的事物。这正是我们“诱思探究教学法”的一个根本问题,古代圣人老早就已经提出来了。

大发明家爱迪生说得更好:“凡是新的不平常的东西,都能在想象中引起一种乐趣,因为这种东西会使人的心灵感到一种愉快的惊奇,满足他的好奇心,将会得到原来不曾有过的一种观念。”他本人正是由于有了兴趣,才会在一生中不断创新、发明,成为举世瞩目的伟大发明家。

当代波兰数学家、华沙大学教学研究所所长波亚斯基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现在年轻人中学习数学的兴趣减少了,也许我们再也得不到最好、最有才能的年轻人来学数学,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数学的未来是与小学和中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分不开的。”这一段话反映了国际学者把中小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与爱好放到了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直接影响到数学这一门科学的未来发展之前途;也告诉我们这些中学数学老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问题是值得重视的。

一个学生从进幼儿园到高中毕业,要接触一批数学教师,如果每个教师都能在整个链条中的每一个环节上较多地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间断地激励学生学好数学,可以肯定地说,数学教学质量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动机,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向学生介绍数学是如何解决生活、生产等各方面的实际问题,也可以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的数学成就等等,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是非常有用的,是今后求生存、求发展必不可少的知识。

在教学中要注意兴趣是一种感情色彩的倾向,所以要加强情感的交流,创建一种愉快的氛围。对学生某种思考的独特见解、解法的新巧给予大力表扬,受表扬的学生肯定心情非常愉快,很可能会终生难忘。对于那些抄作业、迟交或缺交作业的学生,往往老师要狠狠地批评,这种学生本身学习有困难,心情已经不佳了,再经老师严肃的批评,当然不会愉快,长此下去,肯定会使这些学生丧失兴趣,失去了“诱思”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根底了。因此,教师要掌握适当的方法,鼓励这部分学生改变状态、产生兴趣,这正是教师最最要紧的任务。

学习的兴趣也总是与成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生听懂了一堂课、掌握了一个好方法、独立解答了一道难题等等,就是老师不表扬他,他自身也会感到有一种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出一种高昂的学习热情。作为老师要善于因势利导,使学生的兴趣能持久地发展下去。

作为老师,还应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要与学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精选内容,深浅得当,估计学生能独立完成的让他们努力完成,使学生不断积累、领悟到数学思想方法,这也正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

总之,青少年的兴趣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理想与成才。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初中毕业后由于热爱数学,走上了献身数学发展的道路,没有兴趣与爱好,也就不会成才。让我们每位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做有心人、做热心人,让更多的学生成才。

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范文如何写篇八

多样化教学,打造高效物理课堂。

摘要:高效课堂一直是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都在不断努力地寻找方法和策略,都在用自己的浑身解数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教师要正确地理解物理新课程标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终真正实现高效的物理课堂。

关键词: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多样化教学。

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随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正在慢慢地进行转变,这就说明课堂教学过程需要改革、创新。所以,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努力将物理课堂打造成高效课堂。

一、从学生出发,提高探究能力。

物理高效课堂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与课程的最佳效果。而且新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观念,要将课堂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探索的习惯。

例如,在学习《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时,我就采用了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实验,并自行总结规律。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组,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电路图链接实物图,并记下各处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最终总结出串联电路中各处电压相等;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之和等于干路电路电压。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实验,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对实验结论的概括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究、与人协作的科学精神,最终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二、从问题入手,培养创新精神。

问题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问题意识的提高对物理学科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依赖性强、问题意识较差,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新课改理念下提倡探究式学习,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

例如,在学习《电阻》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学习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知道电阻的大小跟导体的种类等因素有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在授课的时候,我先向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短导线的电阻比长导线的电阻小?铜导线的电阻比铁导线的电阻小?同种材料制成的长短相同的两根导线,横截面积小的,电阻一定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给出答案,为了验证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不同因素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逐步使学生得出结论,最终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走进物理学习当中,为实现高效的物理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从生活切入,提高应用意识。

物理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所以,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使学生意识到物理的价值,拉近学生与物理之间的距离,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升华和凝华》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升华,什么是凝华,在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思考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在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的内表面会有冰花;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变小;烧黑的灯泡;播撒干冰人工降雨;舞台制造白雾。对于这些现象学生都是非常熟悉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降低学生害怕物理的心理,会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找到学习物理、探究物理的兴趣,当然,也会转变学生学习只为了考试的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从环境着手,营造和谐氛围。

一直以为课堂环境是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的,至少没有直接的关系,总认为只要教师教学方法选择正确,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可以被调动,学习效率便会得到提高。所以,教师的课堂感情要真挚,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充满爱的课堂环境,有助于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情进入学习,也为师生之间的互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课堂环境的建设,要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使课堂成为每个学生的展示舞台。

总之,高效物理课堂的实现,不是教师单方面改进可以实现的,也不是学生单方面努力可以达成的,这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从多方面出发,让师生一起为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努力,最终实现教学的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黄丽娟。打造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几种策略[j]。学周刊,(16)。

[2]宋平国。浅谈初中物理和谐高效课堂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2(27)。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第十一中学)。

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范文如何写篇九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灵活掌握课堂的教学方法,实施情景教学,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结合实际,拉近小学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寓教于乐,使学生真正的快乐学习。

2.1情境教学。

情景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以表演的方式更好的理解相关的知识,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小学数学关于“银行利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通过自愿的方式选择出几个小组,到银行实地调查,在课堂上,让该名学生扮演银行的职员,其他学生扮演前来银行办事的群众,由于情景模仿真实的情况,学生在扮演银行职员的时候也会遇到各种问题,扮演前来办事的群众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疑问,教师在一边可以通过多种诱导式的方式引发学生的自主提问。

2.2加强与学生心理沟通。

一些小学生对教师带有一种距离感,特别是数学教师,总是认为数学教师为人比较严肃,不容易接近,面对教师的课堂教学难以全神贯注的投入学习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怯于回答。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真正做到与学生做朋友,帮助学生缓解学习的压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问。有调查证明,如果教师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学生生活的时间多10%,那么学生与教师的亲密程度将增加15%-20%,同时这种亲密度的加深将增加学生对教师的好感,直接影响该门学科的成绩与学习质量。

2.3结合实际。

小学数学其实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除了学习相关的知识之外,更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各种图形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鼓励学生回想自己家房屋的形状,引发学生提问,“为什么房屋要建成长方形的呢?为什么不建成圆形或三角形的呢?”这样一来,自然而然的提出了各个图形面积大小比较的问题,通过计算的方式,教师可以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最终得出结论在布局合理的情况下,长方形的房屋最合理。

3结论。

数学应该是一门引发人们更多思考的学科,小学数学更应该以培养学生自主提问为主要任务的教学,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本文以目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为基本背景,指出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通过分析时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提问能力不强的原因,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培养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李永铸.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培养[j].科学教育,,(11).

[3]王金珠.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5,(4).

[4]范温洁.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素质与能力,,(6).

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范文如何写篇十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更多地关注其作为自然科学的属性,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正因为如此,化学课堂往往会出现严谨有余而趣味、活力不足的问题,使课堂气氛过于沉闷紧张,缺少灵动与活泼。因此,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化学教师应努力构建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都能够全面发展。

一、关注学生情感世界实施有效化学教学。

高中学生承受着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他们非常渴望自己能够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化学课程严谨、抽象,如果教师忽视学生内在的情感需求,就更容易助长这种压力。因此,化学教学中构建和谐课堂氛围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化学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以高效的课堂教学和显著的教学成果,来缓解学生的学习和升学压力。其次,要形成一种严肃认真的工作习惯:上课前必须精心设计好教案,教案中既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强调课堂教学的有序性。在教学常规中,教师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提高化学教学水平,尽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以高效的课堂教学,化解学生所承受的各种学习压力。

二、切实更新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我国传统文化十分注重等级,强调等级观念:孩子必须服从家长,学生必须服从教师,群众必须服从领导……在这种传统文化熏陶下的教师,往往认为自己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是为学生好,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学生着想,而严重忽视学生的思想和感受如何。教师缺乏宽容心,缺乏对学生表达尊重和理解的技巧,以为自己为学生好,学生就能感受得到。此外,教师经常把学生当成一个成年人来看待,以成年人的行为标准来要求学生,认为自己理解的学生也应该能够理解。当代的高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接受了许多新潮思想和更多的西方文明观念,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渴望民主、平等、博爱,个性张扬,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所以,许多学生常常会认为教师所做的是侵犯他们自我平等的权利,埋怨教师对他们不尊重、不理解,而不是反省自己学习是否刻苦、勤奋。

化学教师要想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建立与学生的和谐关系,就必须树立这样的工作和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是教师的职责;学生是成长中的孩子,犯一点错、出一点格都是正常的。所以教师应宽容地对待学生,正视学生的差异,采用诱导的方法改变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只有以学生为本的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与信赖。

为了更好地调动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化学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学理念,顺应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构建和谐高效的化学课堂。

三、善用多种激励手段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遗传、基础和化学学习习惯三个主要因素可以决定一名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遗传是无法改变的,基础在较短的时间内也较难改变,能够在短时间内见到成效的是学习化学的习惯。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呢?笔者认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运用多种激励手段,激发其学习兴趣,强化其学习动力,使学生良好的习惯得以固化。通过激励的强化,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目的,这是教师应当灵活运用的教育手段。化学教师不但要会用表扬和批评,而且要善于用表扬和批评,即多表扬,少批评。表扬是最简单的激励方法,如每次考试后对成绩好、有进步的学生大力表扬;或者经常抽一些时间对学生的预习、复习、错题的归类等学习习惯进行检查,对优秀者大力地表扬;或者不时请一些学生上讲台书写化学用语,对书写规范者进行及时表扬。让学生经常得到各种方式的表扬,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批评的使用,则要注意场合、程度,要顾及学生的承受能力,一定要以学生为本,千万不能以分数为本。

四、缩短师生心理距离实现师生互动高效。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团队,在团队中,教师起着多重作用:一是知识的`传授者,团队的组织者;二是心理医生,学生的朋友。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他首先期望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者,而是与他平等的朋友和支持者。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当中,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化学课偏重实验,这给了教师和学生很大互动的空间,有利于教师调节学生情绪,赢得学生的信任,融入学生团队。化学教师一定要充分运用实验课的机会,在保持学科严谨特点的同时,使自己很好地参与到学生的求证和实验当中,参与到支持、协助学生的学习之中,并为学生的每一点发现、每一点成功感到由衷欣喜。这样,才能形成融洽的师生互动关系。此外,教师还必须十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失误,严格地进行纠正。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认识能力,引导学生良好的行为,才能赢得学生的敬爱、信任。

综上所述,一位优秀的化学教师,只有立足于化学学科的特点,充分把握化学教学的规律,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灵活地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化学教学水平,善用表扬和批评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才能有效地在化学课堂中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才能使高中学生在这种和谐高效的课堂中提高化学成绩及个人素养和品质。

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范文如何写篇十一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核心的内容。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呢?我觉得应该从教师和学生双方面共同去努力。

一、不可忽视的教师主导作用。

1.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在先进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策划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不被新的形势淘汰。从“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从“教师由原本围绕着“本本转”转变为“围着学生转,以学定教”;从“以教材作为教学内容”转变为“以教材作为师生展开教学活动的材料”。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为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做好了心理上的铺垫。

2.教师要提升专业素质。

“高效课堂”还要求教师必须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质。高效课堂需要高素质的教师来主导。“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教师要不断学习来充实提高自己。我们还要好好学习新课程理论,学习教材教法,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我们每个人更应该努力做科研型教师,反思教学行为,总结教育教学规律,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做一名学习型、研究型、实践型的教师,在日积月累地努力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转变教学方式,以生为本。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要求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对一线教师来说,应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在转换师生角色上,积极探索和构建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变革教学方法上,积极探索以活动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转变学习方式上,积极探索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模式。

(2)重视教学设计,加强“预设”。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更重要的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设计好每堂课的教学程序,突出每堂课的教学重点是课堂高效的保证。要切实做到认真解读教材,优化教学方案,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译“疑点”上下功夫,在能提高学生能力的“支撑点”上下功夫,在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兴奋点”上下功夫,就为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优化课堂教学细节,突出实效。

“细节决定成败。”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有限的40分钟时间,科学地把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像艺术家那样潜心设计,精心雕琢每一堂课。全情的投入,注重研究,于细节处下功夫,那么就一定能呈现出“学不厌,教不倦”的和谐氛围。

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是精品,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出高效课堂。

二、毋庸置疑的学生主体作用。

教师教得好不如学生学得好。我们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出高效课堂,必须让学生学得愉愉快快、轻轻松松,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1.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从教以来,一直明白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性,所以总是努力争取做到。学生的情况总是千差万别的,要想做到真的很难很难。有时候想想,一只手伸出来总是有长有短,我为什么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某一个要求呢?但每个学生都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我们要尽可能的让他们成才。我们应给予他们深深的理解,并发自内心地去爱他们。你会发现他们是值得你去爱的。

(1)课堂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我们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少教师课堂教学时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一个环节套着一个环节,节奏非常快。看上去教学非常紧凑,但效果又怎样呢?学生好象是“赶鸭子上车”。所以,高效的课堂教师一定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感悟教材。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2)课堂教学要“提优―推中―补差”相结合。课堂教学,就要让优生“吃”得饱,中等生学得牢,差生跟得上。学生的智商水平、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存在差异性。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如何提高学生,发展学生,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教师要针对学生情况对他们进行点拨、调动,努力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课堂上采取“提优―推中―补差”相结合是高效课堂的具体表现。

2.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学法的指导。

达尔文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法的指导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渔”。教学中,在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我都会让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小结,把所学知识整理、概括、分类,促进学习能力的形成。数学学科更讲究学法,我们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在小结中发现,在发现中总结。经过一段时间的学法指导,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强,课堂也一定会越来越高效。

3.课堂教学还必须准确把握“生成”。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把握好教学的“生成”。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预设”已经不重要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种种学情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应敏锐地关注学情,注意把握好方向,随时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课堂因“生成”而精彩,也因“生成”而高效。

总之,当我们的课堂教学处于教师精讲、善导、巧评,学生乐学、会学、优学的状态时,那一定是充满快乐、激情四射、散发诱人魅力的高效课堂。

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范文如何写篇十二

【论文摘要】诱思探究教学理论是符合当今教育教学实际和新课程教学理念、适用于新课改的现代教学理论之一。本文主要简要地介绍了诱思探究教学理论及其重要性,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该理论,以及在运用该理论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随着教育教学问题的不断出现,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也在不断地加快,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观也需要不断地进行转变。以此同时,更多的理论和思考也在不断涌现。其中诱思探究教学理论是一种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并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符合现代语文教育的发展形势与现实需要。

诱思探究教学理论是张熊飞教授在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立的,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通过循循善诱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并引导学生并用五官、全身心地参与教学过程,做知识的“探索者”和“研究者”,使他们能够在切身体验和感悟中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人格的完善,使他们获得全面发展。诱思探究教学论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兼容性的显著特点,它吸收了中国文化的“致和之道”,科学地论述了教学中师生的辩证关系。

诱思探究教学理论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疑、质疑和解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做到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本应引导教育学生求真、生智和向善,促进学生人格的完整和个性的健康,使他们情感的动力功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并能保持较好的学习激情。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2.1利用情境教学,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气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情境教学,以情激情,以情激趣,创设轻松、愉悦、活泼的教学气氛,为学生营造一个情境交融的心理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授课开始时激趣设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能够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同时,教师也可以在重要的或关键的知识处设疑,提供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此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课堂教学结束时设疑,使教学在课堂教学之外得到延伸,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2.2通过示范授学生以法,使学生获得体验。

学生往往是从模仿与借鉴开始学习的历程。要想达到使学生善疑这一目的,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示范。教师的示范要从正确的立场观点出发,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学会教材的过程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培养他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和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也要使学生获得切身体验。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调动学生的全身活动,促进学生的心灵体验,如鼓励学生动眼看、动口议、动笔写、动耳听、动情读、动脑思,诱导学生在全身的各种体验中去勇于发现、敢于质疑和学会否定,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促进活动。

2.3注意激发引导学生,积极发挥好探索的作用。

学生的生疑、质疑和善疑的能力是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出来的,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地使由教师自己提出问题转化为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生疑和质疑,并不断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扩展学生的思路,诱导他们开口,并引导他们反复深入地进行思索。这一培养过程是一个从提出单个的问题到提出系列化的问题、从开始提出简单的表面化的问题到能够提出复杂的深刻的问题。同时,在语文教学中也要充分发挥好探索的作用。在教学心理上观察是探索的表现,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开始于观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探究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展示经过充分准备的观察对象,诱导学生以此为中心去进行探索——观察,从而开始他们的认识过程。

2.4充分备课,做好反馈。

在高中教学中教师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备课要充分,这要求教师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和备教法,还要充分考虑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备课中教师要努力使教学设计最优化,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并在选择体验形式时注意其形象性和个性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懂起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信息的反馈,及时掌握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并以此来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从而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诱思探究教学理论既是一种探索实践,也是一种在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更新,对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该理论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3.1注意探究的方法、内容和方向。

探究在教学过程中固然重要,但如果探究的方法、内容和方向不当,往往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教师必须讲究方法的科学性,内容一定要重点突出,方向也要做到不偏不倚。

3.2注意“诱思点”的选取。

在教学中教师“诱思点”要有轻有重,努力做到巧妙、合理,在实际操作中还要注意不能将诱思简单地等同于提问。

3.3注意情境的设计和呈现。

情境的创设有许多方法,但并非所有的都适合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来确定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呈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诱思探究教学理论,我们既要遵循其客观的规律性,又要注意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巧妙地发挥该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3]李兴莲.运用诱思探究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

[4]《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谈诱思探究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范文如何写篇十三

摘要:本文以目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为基本背景,通过分析时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提问能力不强的原因,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培养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自主提问能力;培养。

1小学数学课堂能力培养现状及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依然停留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只注重知识的传达与讲解,几乎忽视了对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培养。

1.1小学数学课堂能力培养的现状。

目前在一些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能够较为重视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培养,在进行课堂导入和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多以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为主,鼓励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自主提问,可是在部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一些教师“照本宣科”,只讲解书本上的知识,“重知识轻思维”成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一些教师将理论知识、数学公式讲解得较为深刻,可是学生的反响并不好,有些学生表示,课堂上教师讲解的时候好像都听懂了,可是一遇到问题的时候才发现,其实课堂上根本没听懂,对相关的.知识理解的不深刻不到位,似是而非,“没往心里去”。

1.2小学数学课堂能力培养现状的原因分析。

造成上述问题主要的原因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就主观原因来讲,部分教师在思想意识上,主观的认为小学生只需要把相关数学知识学好学会就可以了,思维的培养,能力的训练,那是初中生需要做的事情,“小学生还小呢”,对年纪这么小的孩子来说,自主提问的能力根本就是“面子工程”,“没什么用”,甚至有的教师认为,“这是教育改革的败笔”。一些学校在升学压力的影响下,依然秉承“分数至上”的教学观点,认为能够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意义的,什么培养能力,可以“以后再说”,这样的氛围也增加了教师主观上不注重学生自主提问能力的培养。就客观原因来看,一些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教师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仅限于对书本的掌握,因此一些教师坦言“害怕学生提出书本以外的问题”,害怕自己解答不了;一些教师课堂教学完全依靠教材和教辅材料,不愿意自主思考问题,也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一些教师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有限,因此难以将书本上的数学知识转换为引导式和诱导式的解答方式。

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范文如何写篇十四

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打造高效物理课堂。

一、创设故事型问题情境。

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教师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创设迁移型问题情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发散、深化新知识,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有效的迁移和发展,这对学生系统化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利用旧知识创设情境时,教师应仔细研究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定好知识的衔接点,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层次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努力寻求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例如在教学“物质的密度”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以下两个问题:(1)怎样用有关密度的知识来鉴别铅球是否为纯铅制成的?在体育课上我们用的铅球一般是用铅和铁做成的,那么合金球的密度范围应该是多少?(2)如果给你一卷很长的并且粗细均匀的细铜丝,再给你一个带有砝码的天平和一把直尺、一把剪刀,能不能设计出确定这卷细铜丝长度的最快方法?学生在听完问题之后,可以联系旧知识,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创新思路,力求做到一题多解,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创设实验型问题情境。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很多物理实验可以为学生提供直观性、形象性以及趣味性的物理学习资料。利用物理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形象、直观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探究问题,从而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发现物理现象的内在规律。例如在教学“压强”时,教师可以用两块和物理课本差不多大小的木板作为教具,在其中一块木板上钉上一个钉子,在另外一块木板上钉上9排7列的同样的钉子,然后再准备两个气球、一块砖。实验时,教师把两个气球分别放在钉子上,并且用砖分别压两个气球,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学生看到这个实验都非常好奇,注意力被牢牢地吸引住。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一个气球会爆炸,另一个则不会呢?”学生的求知欲立刻被激发,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入压强的知识,启发学生在新课的学习过程中寻求实验原理,促使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新知识。

四、创设生活经验型问题情境。

《新课程标准》指出,物理教学应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以便学生更好地把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恰当地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利用学生的生活实践来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应注意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例如在教学“比热”之后,教师可以引入这样的生活情境:在相同的条件下,煮沸一锅牛奶比煮沸相同质量的水要快,这是为什么呢?请运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针对这一现象提出自己的猜想,并简单描述一下验证猜想的实验方法。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及牛奶的比热容比水的小这一物理知识,很容易就能回答出原因,学习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又如在教学“改变压强的方法”时,教师可以先让一位学生把一根缝衣服用的针穿过一块较硬的布中,学生感觉很困难,手也觉得很疼。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顶针,让学生在顶针的辅助下再把针穿过硬布,这一次学生觉得轻松很多,手也不觉得疼了。这时,学生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两次感受会不同呢?顶针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教师利用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把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感受到学习物理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物理教学活动中去,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总之,物理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学好物理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践行新课改理念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创设出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课堂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从而打造出高效的物理课堂。

(徐州市火花学校)。

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范文如何写篇十五

(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围绕“互动”“高效”,我做了许多尝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下面对如何精心打造互动高效课堂做一些个人的分析、探索和思考。

一、转变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心理,提升学生学习内驱力。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随着社会发展,传统的教育理念受到很大冲击。教师想教,可学生未必想学。对教师提出了更大地挑战。

文科班许多同学的数学基础较弱,认为数学难而惧怕数学,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只要能让同学们鼓起勇气,树立信心,把“教师教”变为“学生学”,提高成绩便会是水到渠成的事。

二、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课堂。

认真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的闪光点积极评价及时表扬和鼓励。

学生没学好数学的关键因素就是课堂没有抓住,课堂学习效率低,因此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最好的状态。这就要积极营造融洽的师生课堂。

三、培养学科追随者,以兵练兵,以兵强兵。

我们组织了学习小组,营造合作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科追随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于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体验会更相近,所以学科追随者的发言和讲解会比教师更有说服力。

四、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做忠实的倾听者和引领者。

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切记一讲到底。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敢对教师的解法提出质疑,有时间阐述他们不同的思考途径和解题方法,而教师要对他的每一步都要肯定,对的还要给予表扬,增强信心。

五、整合教材,课堂须凸显教学重点。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为了让学生从课堂上获取知识时更顺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可对课本内容进行重新编排,也可以对课本安排的顺序进行前后调换等。对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点重点处理,对学生都已经掌握的.内容不涉及或少涉及,把学生学习的效果作为衡量一节课好坏的标准。切实搞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六、课下的沟通有助于课堂的和谐高效。

转变教育理念,巧打师生感情牌。加强自身修养,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真情打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喜欢你这个老师,才会乐意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经验和道理。如何沟通,在何时沟通,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我认为,课间十分钟,课外活动,甚至在校园里或在校外的偶遇时都是可以利用的时机。

一个好的课堂,用美国着名教育学家梅里尔・哈明博士的话说,应该是“鼓舞人心的”。在《教学的革命》一书中,他描述了“鼓舞人心”的课堂中可以观察到五种品质:清晰的尊严感;流淌着轻松的活力;自主性;集体感;觉察。在课堂上,不管有没有天赋,让学生都能昂首挺胸,大胆地发表意见。让他们相信自己,能把自己视为有价值的、值得尊重的人。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他们和教师一起共享合作、相互依赖、彼此支持。在这种课堂上,学生会显得生机勃勃、有活力、健康向上。毫无疑问,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