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相见难别亦难的散文(模板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11:06:00 页码:10
2023年相见难别亦难的散文(模板8篇)
2023-11-23 11:06:00    小编:ZTFB

成功的背后,是不懈的努力与坚持;写总结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要思考和提炼。以下是一些清晰明了的说明书范例,可供大家参考和使用。

相见难别亦难的散文篇一

偶尔也邀约三五个老乡聚聚,这是再奢侈的了,或是一个人去周边的马路上漫无目的地徒步行走。今天陡然冒出一种新得想法,想要东莞的同学开车过来陪我兜兜风,也许是心情得缘故吧!再或许是与季节有关,总之,心里沉闷,有一种令人窒息得感觉。一个电话,同学二话没说就答应启程过我这边来,同学就是同学——铁心哥们,他放下公司的工作,万忙中特地赶过来陪我一起放松放松。

坐在同学白色的宝马里,不赶时间,也不担心堵车,同学慢慢地驾驶着宝马在马路上游走,两个人边说着话,边看看窗外的蓝天、白雲和来来往往的车辆、行人。周末的车辆多,人也多,长长的车队都在十字路口等红灯,这个时间,驾驶电动车的最牛,从两辆车仅有缝隙里穿插而过,绕到人行道的台阶上,那样就不必遵守交通规则等红灯了。他们见缝隙插针,挺而走险,有时候也还是很不安全的,多起交通事故都是因抢道和突然插进而引发的。

可是他们又能有什么办法?为了多拉几个客人挣钱养家啊!在这座城市里,谁不是在夹缝中生存?很多人都跟不上城市的节奏,有钱的选择回家创业,底层员工每年除了开支有一点点余积就已经很不错了,可离开了工作咋活?在城里谋生越来越来难!特别是今年,第二次金融风暴无声无息的袭来,许多外资企业撤回,许多工厂没有订单,员工没有工作就像农民没有了土地,他们将何去何从?这个城里都在制造恐慌,一座工业城市,工厂没有效益,市场上的经营商也跟着倒霉,门面费,水电费,税收等等,没有消费者他们也无法长久经营下去,城里的生意人个个叫苦连天,你看,这里是旺铺招租,那里是门面转让,广告满街都是,管理市容的工作人员白天撕掉刮干净后,第二天又照样贴上了。

两个人得一顿饭整整吃了两个小时,已近黄昏,陪同学顺便看了两个店铺,同学在东莞开了一家公司,同学的小名叫“老三”公司名是自己取的,“三维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同学是个聪明人,从小爱钻研,他下学后并没有和我们一样想着去打工,而是选择了学习电器维修,在维修方面他精益求精,后来在东莞自己开了一家电器维修店,功夫不负苦心人,他以多年得实践经验,终于研发出了自己的产品。生意越做越红火,一家小公司根本供不应求,必须增开多个分店。看到同学一步一个脚印打拼出来得成果,我为之高兴,同时也暗暗提醒自己,也要和同学一样,要从夹缝中绝处重生,找到合适自己的空间发挥潜能!不能再安于现状了,“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得特长,我爱好写作和写剧本,在有生活保障得前提下,我争取在文坛中脱颖而出,我坚信,只要我一直努力下去,一定会登上文坛得巅峰,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学家。因为同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从一个初中生成为一个企业家,不也是靠坚持得来地吗?其实,成功得路上并不拥挤,只是一些人没有坚持到最后,中途而退下了阵来。同学也看好我的文采,给我打气,他说,希望我们所有的同学都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时间总是飛快,夕阳西下,挥手言别,“相见难!别亦难!”同学启车掉转方向:“各自有各的工作忙,下次有空再约!”我们异口同声的说。

相见难别亦难的散文篇二

当冬天纯白的褶裙泯灭了你儿时天真的幻想,纷繁满天的飞雪卷起了风中细微的尘埃钻进了你脑中仅剩的空隙。睡梦中游离的银白色鱼儿,在一块大雨之后,再不知道去了哪里。

凝望枯竭的河水,仿佛看见了寒冰被敲成碎片,似乎听见冰山中的雪莲低声哭泣的声音。渐渐明了,冰雪的美,是以失去热量为代价的。拥有华丽的长裙,闪亮夺目的配饰,精致舞鞋的.主人,却有一双空洞的眼睛。灯光璀璨的舞台,梦幻飘渺的场景,精彩感人的台词,絮絮低语的雨滴,梦醒后,才发现昨日只是一场明媚的雨季。

把这个愿望寄托给梦境,在夜空中寻找那时丢失的风筝。长长的尾巴,宽大的双翼,披上轻盈的外衣,或许还会有小小的蝴蝶结吧。不久之前急虐的狂风折断了它的翅膀。我曾刻在上面的誓言,就如沧海遗珠消亡在了爱恨的潮汐之中。那些回忆的片段排列在了一起,连成了一副冗长而幽深的画,轻描淡写,令人难以遗忘。寂寞的色彩是那么朴素美丽,那么沉默安静,不由让人感到它冷漠的眸子中透出的阴冷的光。像天堂裂了一道口子,掉落了无数拼凑不齐的心灵的岛屿,斑驳了时光的秘密,替代不了的一句。只是戏剧,来势汹汹,离去无痕。踩着树荫下过去的影子,漫长的电影结束了,有的怀念与眷恋凝固成了石头,由金色变灰了。蓝蓝海水中的无数细沙,此时都沉没在我的脑海中,那不整齐的石子铺成了透明的桥梁,走不过去。

当江南水墨氤氲的晨雾拂过了高举的双手,骏马踩碎了秋风在骥北辽远草原上撞响的鼓点,过往滞留的桥上霜寒漫步凝固了黎明,我们的记忆,怎么样。当小溪最深处的清水洗净了满目幽怨的脸,空气吹散了树完整的生命,花儿的笑陪伴晴空远离星光忘却了阳光,我们的往昔,又怎么样。

那思念是散落的白雾一般,无穷无尽,漫无尽头地寻觅,到世界每一个没有回声的角落。谁把谁的心藏在哪里了呢。那无声的想念淡漠在没有光亮的人海,从此杳无音讯。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伤离别。

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相见难别亦难的散文篇三

李商隐,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他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相见难别亦难的散文篇四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作者是李商隐,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39卷第130首。这首诗是李商隐大约十五六岁时在玉阳山学道所创,是一首以女性的口吻抒写恋情,表达了作者与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爱情,也是诗人的代表作之一。

古诗名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就是出自《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这首诗。

【原文】。

无题。

作者:唐·李商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应觉:是设想之词。月光寒:指夜渐深。

6、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7、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8、东风:春风。

9、残:凋零。

10、泪:指蜡泪,隐喻相思泪水。

11、镜:照镜,用作动词。

12、但:只。

【翻译】。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妻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袭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有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赏析】。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他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月下的色调是冷色调,“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这就是结尾两句的内容。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诗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相似的描写。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下,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现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造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与他对于意境和表现手段的探索,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或8~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祖辈迁至荥阳(今河南郑州)。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相见难别亦难的散文篇五

夜,依旧是黑得那么的凄凉,夜黑的边际可以掩饰悲伤,却藏不住凄凉。夜是看不清的白天,就像白天始终不会看懂夜的黑一样,在这样凄凉的夜晚总是让我难以入眠。所以我只能跟以往一样打开电脑盯着屏幕发呆,总想写下点什么、记录下什么,可是满脑子一片空白,手指在键盘上摸索着,却始终没有敲进一个字。空气中凝聚着伤感的气息,说不出原因,只感觉这一年的时间里,我的生活只有文字相伴,欣赏着别人忧伤的文字,品味着别人悲伤的人生,让我无法自拔,即使我知道我不该如此眷恋着悲伤的文字。总是在经历过许多的事情以后才会懂得。就像感情,痛过了,才会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傻过了,才会懂得适时的坚持与放弃,在得到与失去中我们慢慢地认识自己。感情里谁都做不到收发自如,与其爱的痛苦,不如干脆放手,不如选择遗忘。在这个冷漠的.世界里,时间渐渐流失,我慢慢习惯,习惯一个人独自听着伤感的音乐,哪怕还是忧伤;习惯一个人独自想象,哪怕又是绝望。我也一直在期望,期望总有一天,某人能走进我的世界,能够看到我冷漠背后的忧伤。

相见难别亦难的散文篇六

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分离。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东风”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两个“难”字包含了不同的意义,前一个“难”是写当初两人相聚的不易,有过多少思念追求;后一个“难”字则写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和离别后双方所经受的情感煎熬,可见这对恋人的爱情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和辛酸。第二句则写伤别之人偏逢暮春。百花盛开凭借的是春风之力,而春风力竭,则群芳凋逝。花尚如此,人就不能怎样了。诗人在这里用暮春景象进一步表达了人世遭逢的深深感伤。

颔联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自君之出矣》)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

颈联从诗人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象出对方的相思之苦。上句是写出了年轻女子“晓妆对镜,抚鬓自伤”的形象,从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忧愁。“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下句,“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直接写出年轻女子寒夜相思的悲凉情境,深夜沉吟,孤寂无伴,会感觉月光的刺骨清寒。细腻地描写对方的愁苦,可见诗人对女方的体贴入微,也就更加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深挚。

尾联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这就是其内容。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诗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相似的描写。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下,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现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造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与他对于意境和表现手段的探索,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相见难别亦难的散文篇七

一直就这样,习惯了晨起,踏霜踩露,奔往工作地点,也一直是这样,迎着落日余辉,快步回家,放松心情。四十年,一万多个日日夜夜,行走在路上,行走在事业中,行走在生活里。一切都成了习惯,生物钟,走着准确的北京时,分秒不差。它是我精神的体现,也是我希望的寄托,承载了所有的青春、理想、奋斗和成熟,终于有一天,我要对这一切说声再见,那表面虽保持着一如既往地平静,心里早似乱剑穿心,血流如注,在没人的角落,失声痛哭,泪水始终难干。

也知道该放下时就得放下,该落脚时就得落脚,可事到临头,一切似乎没有那么简单,工作的时候,忙碌的时候,人每天都很充实,没有时间考虑自己身处何方,睁开眼,想到是手头该做的工作,等到脑袋发胀,两眼发蒙时,已到了该睡觉的时刻,那还有什么多愁善感的空闲!如今,当我迈下工作的列车,目送它轰隆隆的远去时,这种曾经被忽视的感觉蜂拥而至,触动着每一根神经,让人百感交集,不舍得,也难放下。

这种过往,这种纠结,是因为自己全身心的付出,这些付出给自己最美好的一段生命注入了精彩。眼泪、欢笑和奉献结出了一颗颗充实的果实,装扮了这个美丽的世界,告慰了前人,也告慰了祖国。

总觉得我还有很多精力,也还有许多想法,怎么就到站了呢?!时间对了,好像人物有点错位,地点也不太合适,步步回头,心里就是那份难舍之情。于是,总想着,如果能再晚一点点的话,如果能再多呆一会儿的话,如果让我再选择一下的话,我一定会干得更好!

难舍也得舍,该再见的时候就得再见,只是转身时,留下的背影也应有风采,整理好所有资料,翻译完最后一页说明,留下一句祝福,一个殷切的愿望,缓缓离开,把一份满满的'爱充实在了那个曾经工作过的空间。

不需要再顶风冒雪,也不用再早出晚归,生活的节奏慢了下来,空闲的时间多了起来,打起背包,同着老伴,踏上旅途,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去见见世界的千奇百怪,穿梭在一个个陌生又有点熟悉的风景中,拍摄下旅程中的热闹,记录下自己的笑脸,和认识的、不认识的人一起释放绚烂,在东西南北中彻底放松心情,为着心中的那个结,乘着还有时间,继续寻找另一列驶向美好的列车。

拿起那支曾经写技术文件的笔,打开那个曾经满是机械结构的脑,寻找那些曾经离我远去的词,写下一篇篇笨拙的文,让那些过往华丽再现,让那心胸不再叹息,这世界精彩纷呈,欢乐总比寂寞多得多,写下了就不会遗忘,过往的奋斗就不再离去,和所有的人一块分享,那幸福就伴随左右!

别让美好原地踏步,为儿孙做好保驾护航,那个蓝天曾经有我的梦想,让他们继续放飞,继续遨翔,灿烂自己也灿烂别人,只因近黄昏,夕阳才无限好!

相见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相见难别亦难的散文篇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更是因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

爱情。

至死不渝,成为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近日,因教学上的需要,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有的赏析文章进而把这句话理解成在写“别后相思”。例如,苏教版新课程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书上说,“颔联(指这句话)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这里的‘丝’和思念的‘思’谐音”。另外,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是一篇署名郝世峰的文章(国际在线),不但强调“丝”与“思”的谐音,来说明“春蚕到死丝方尽”在写“思念”(文中的意思就是“别后思念”),而且,在赏析“蜡炬成灰泪始干”时,还借唐朝以前的诗句“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和“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思君如夜烛》),来证明“蜡烛燃泪”是在比喻“思念之痛的煎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