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回家过年经典散文(精选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2:29:40 页码:7
最新回家过年经典散文(精选11篇)
2023-11-13 02:29:40    小编:ZTFB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实现成功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耐心。在总结中,我们应该客观评价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自我提高的建议和措施。这些范文反映了不同领域和主题的总结方式,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回家过年经典散文篇一

今冬,也许是近些年最冷的一冬,建国以来降雪最多的一年。自小寒之后,雪花就从空中飘荡起来,由雪花变成雪片,由雪片变成鹅毛大雪……断断续续飘荡了近20天,整个黄土高原的山山峁峁,沟沟岔岔全都披上银装。气温一直下降到零下10度至19度,实在冷得邪呼,快到呵气成冰的时刻。

腊月十七日,陕北起风了,风带来了阵阵寒意,吹散了盘旋在陕北上空已久的乌云,天空终于被撕开一条缝,不一会儿太阳露出了笑脸,天空终于显得格外澄澈晴朗。白雪皑皑的黄土高原,被阳光一照,到处都闪耀着银光。

为了圆我回老家过年之梦,我近两年对老宅的窑洞,环境治理花了大几千元予以维修整理,条件比城里不差多少。再说,我最亲的两个人,父亲和我儿子都葬在故土的山原,说什么我也该回家和他们的亡灵团圆一次。

经过我近月的'准备,腊月19日我和老伴终于带上44年的期盼踏上了生我养我的故土。虽然都是白雪皑皑,寒风刺骨,但家乡泥土的清香仍然吸引着我的心魂。我迈着沉重的步子,踏进了我古老的家院。进了家门,我心里好象一块石头落了地,踏踏实实地坐在了土炕上,弟弟和弟媳及他们的儿女们高兴的围坐在我们身边,他们都说:“你早该回来过一次年了,咱们好好团圆团圆。”是啊,二弟一家人说出了我们老两口的心声,全家人欢天喜地地真正聚在一起。二弟把干柴背来了,侄儿把水也挑来了,弟媳把洋芋,萝卜,软米面也送来了,我感动得流下了泪,这才体会到了回家过年亲人团圆的美味。

接着,我和老伴忙和着面蒸馍馍,炸油糕,做豆腐……只用了短短一周时间,过年的一切全都准备好了。奔忙了一年的二女儿和女婿领着我的孙儿,孙女们全都奔着我们回来了,孩子们真是欢天喜地,女儿见我们作好了一切年饭,也深有感触地说:“这回老家过年,就是年味十足,不由得想起小时候在家过年的滋味。”

记得我刚满八岁那年,最持久最迫切的愿望就是等待过年,过上一年我就可以长大一岁,个头也会增高,同时也能为父母分担做点事情。我的爷爷奶奶最疼爱我,也爱在我们窑里坐坐。那年二弟刚降生才4个月。大家都轮着抱他。他会笑了,谁抱他都笑,给家里增添了不少的欢乐。记忆之中,除夕之夜,我最喜欢跟上父亲去烧香,先到“五桃爷庙”前去烧香。为保全村人平安,而后再到我家大门,院内土地爷,门神爷,灶君,财神个个神灵烧香磕头。完毕放一串鞭炮就开始吃年夜饭。我们一大家人围坐在一条热炕上,爷爷奶奶坐正中。父母和三爸三姑坐两边,我坐在盘子面前挑最好的食物吃了个够,爷爷和爸爸总给我碗里夹肉吃。五十年代初期,国家正处在建设初期,农民的生活过的十分清苦,我们还算可以,买了三斤猪肉,但我们村还有买不起肉的,虽说是每斤五角钱,吃着黑面素饺子过年的不在少数。初一吃完饺子后,我和我的同龄儿童一起,来到麦场里看大人“出行”,我们几个孩童只放炮,跑来追去,好不热闹。初二开始,家家轮着互相请吃饭,聚在一起拉家常话。我带着一种神秘色彩听大人们拉话,什么互助组、合作社,非常有意思。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贫苦人家中,一直过着清苦的日子。特别是过年的感受,我比同龄的孩子感知的更早。每年中秋节之后,母亲就开始为我和父亲拆补和缝洗。每到晚上便可看见母亲坐在油灯下,给我缝补衣物,纳鞋底,她的双手从来不停,直到我睡着了她还坐在灯下不停的操劳。母亲筹划一年的苦日子是以旧历年为中心的,过年为起点也为终点,一年里的事情由此到头,又是重新开始。

我对于生命中幸福的完整感受,来源于童年里关于过年的记忆。多少年过去了,在家里过了16个年就参军离开了家,22年后才调回故乡,到县城工作再次离家,又是一个22年没能回家过年,今天终于回家过年了。

过年,生活在现在这个美好的社会环境里,物质生活条件比50多年前好了几十倍,坐在炕上看天下,拿起手机可和全国朋友通话,这在爷爷和爸爸那个年代里连听都没听说过。丰盛的年夜饭,鱿鱼海参美美上了一桌,和二弟一家共12口人高高兴兴地团聚了一次。女儿和孙儿们边吃边看电视,零点钟声一响,孙儿们一口气放完200多元钱的花炮。他们一脸的幸福,我也同样享受到了回家过年的幸福和团圆的气氛。这次过年,会在我的脑海中永久地存留下来。

回家过年经典散文篇二

大家常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时光如水,岁月如梭。不知不觉地自己就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品味着人生,对这句话慢慢有了更深的理解:一年到头,大家在外忙于工作,年关的时候,做父母的总是盼望子女回家过年团聚,其实真的跟有没有钱,跟钱多钱少没有关系。今年,我又回家陪养母过了年。

每年快过春节的时候,我总有许些纠结。讨生活,我和老婆常年在外地打工,儿子放在老家念书,老婆和我工作性质又不一样,年年春运大迁徙,火车票一票难求,两人假期又短,想同一时间赶回去很困难,叫养母到外面来过春节不现实,她住惯了乡下大房子,就连我在县城的房子她都住不习惯,更不用说在外租住的房子了,曾经跟她有过商量,她认为在外过年更加不方便,后来也就打消了这念头。

有一年,我把养母接到县城里过春节,刚过完春节,她就吵着要回乡下,说放不心乡下的鸡和猪,说城里的蔬菜太硬,煮都煮不烂,地板太滑,走不稳……我养母算是习惯了勤劳生活的那代人,虽年事已高,国家对农村老年人有补贴加上我对她的照顾,但她至今仍不辍劳作,在院子里种些时令蔬菜。我权当她这是在适量的运动,也就没有阻拦和干涉她,平时,只叫她在高处要注意安全,要多留心身体的健康状况。

今年我用了折中法,一天过两个年,不,一天过了三个年。先在上海跟老婆儿子吃完早饭,下车后到县城斌弟过了年,然后赶回乡下又陪养母吃年夜饭。

我记事起,老家就有早晨过年的习俗,并且越早越好,甚至有的人家天没有亮就过完年了。听长辈讲,早晨过年,没有人打扰,这样来年家里一切顺利,种田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做生意的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小孩健康成长,少病痛。我把这习俗加以一些杜撰,让老婆听起来高兴,儿子感觉好奇。这些年,不管在乡下,县城,还是在外地过春节,我家都沿用这习俗。

年三十,一大早,老婆就做好年饭,我们一起过完年,我就匆匆地往老家赶。

傍晚时,我就回到了乡下,养母早就烧好一桌饭菜等着我。她怕自己烧得慢,怕烧得不合我的口味,叫她的姨侄女(嫁到我一个村)过来帮忙烧菜。养母!无论何时,我其实都喜欢吃您烧的饭菜,也忘记不了家乡年的味道。我们吃饭的时候,她还把我当未长大的孩儿,一直往我碗里夹着菜,说自己牙齿不好,这些她都嚼不动,叫我们快点吃,不然菜又凉了。

吃完晚饭,养母安排我初一要去哪些亲戚家去拜年,她说她日常生活目前还能完全自理,叫我在外要安心工作,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写文章要用脑筋,晚上不要写得太晚,也不要睡得太晚了,不然会影响到第二天的正常工作。

我回县城的时候,养母送我到了村口,叫我路上开车一定要慢点,她还让我把装着大包小包的南瓜子、红豆、干笋带上,说带到外面吃,这些家里有,不用花钱买。听邻居说,去年老家天气不好,老下雨。南瓜子是养母用锅慢慢烘干的,她知道我最爱吃南瓜子,平时自己啥不得吃,舍不得拿南瓜子招待客人,把所有的南瓜子都要留给我。

元宵节过了就算年过了。元宵节那天,我跟同事发祝福,他回我:大家疯狂过完这个年的最后一天吧。其实说的也是这个意思。但是我却还一直沉浸在年的气氛里,陶醉于亲情的温暖中。

斌弟听说我年三十要回乡下过年,年前就说好到时会去火车站接我。我是临时买的票,我只告诉他我上车的时间,半路他问我到哪里了,我说还有两站就到了,按我说的,他预计我快到时,又打来了电话,我说还有四十分钟到。其实还有三站,只是春运期间,我不知道中间有站没有停。接到我时,斌弟已经在火车站等我足足一个多小时了。

斌弟是我初中同学,这么多年我们亲如兄弟。斌弟豁达,广结善缘,在一家公司拿年薪;弟媳贤惠能干,在县城开了一家公司,去年就卖了六七十辆矿车。但是从来没有嫌弃过这么个穷兄弟,家里大小事都是斌弟和弟媳帮忙。

回到家,弟媳烧了一大桌子全是我爱吃的菜。吃饭的时候,弟媳说:“您先尝尝今年肉糕,应该不错的,听你弟说您要回,也帮您用真空包装留了一块,放在冰箱里,这样可以多保存一段时间。”

我回到乡下还有近一百多公里路,不是随时都有班车。斌弟去接我,主要是让我把车开回乡下,他说我在家待的时间短,拜年的地方多,乡下交通不便,没有车就跑不了那么多地方。我说:“最后一天,您们要到处收账的。”他说自己要用车的话再想办法,车的后备箱里有帮我卖好了带回乡下的礼物。

初二,他到岳丈家拜完年,马上就打电话我,让我一个人不烧晚饭,到他家里吃饭。走的时候,弟媳装了自己做的糖果,家乡特产鱼面,肉糕等满满一大袋,还送上亲人的祝福:今年挣一百万……靠拿薪水过日子的人,其实挣不到一百万的,在我们当地,这是对外出打工的最好的祝福语,意思是在外平安、顺利、多挣一些钱。

在车上,斌弟跟我说,我写的文章素材都是身边之事,有的文章很朴实感人,这样的业余爱好一定要好好坚持下去;k歌尽量改改当地普通话。每次送我到家,尽管停车场到我家还有五十米远,哪怕我家没有打扫干净,哪怕他家里还有客人等着他,哪怕他还有事情没有处理完,他总是要进我家看一眼再走。

年过月尽。大家又投入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了。四天三夜的回家过年,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我带着父母情,兄弟情,浓浓的亲情又外出打工了,这份情如春日阳光般温暖,这份情又是我日后工作的新动力。大家有钱没钱一定要回家过年。

回家过年经典散文篇三

回家,回家过年是每个在外地工作的游子每年的必修课。过程伴随着期盼和艰辛。

对一年回家一次的游子来说春节一定要回家过年,不仅仅是和父母团聚,也是年终自己对自己一个交待:证明自己这一年没有白忙活。就像年三十看春节联欢晚会,一定要听到《难忘春宵》那首歌才算是完美落幕吧!

汽车启动,伴着一轮红彤彤的夕阳,被晚霞的丝带牵引着。

追逐落日回家,感觉有着儿时和小伙伴在麦地里玩累了被妈妈吼着叫回家吃晚饭的感觉。

夕阳也被叫回家吃晚饭去了,天渐渐暗下来,路过一座座陌生的城市,路过一座座本没有交集的城市。

随着夜晚的降临,城市的霓虹灯亮了起来,车内外的温差被拉大,汽车的玻璃窗起了雾气,窗外的霓虹被汽车甩了一路,透过车窗只剩一层层光晕,扑朔迷离。

夜深了,蒙着一层水雾的车窗不知被哪个思想客用手画了大大的“回家”两个字,“回家”两个字下面玻璃窗的水沿着画痕积聚,流淌成两行水珠,那是思乡客的两行热泪。

我椅着“回家”便入梦,梦着回家的甜蜜。

再睁开眼已是第二天7点,错过了日出,遗憾不已。

心慰的是汽车已经驶入了北方的境地。家乡独有的一派风光映入眼帘。

北方的冬天,大地上除了青青的麦子一片荒芜。不剩一片叶子的树一排排立在公路两旁,像接受被检阅的士兵,赤裸裸却毫不羞涩,腰板挺立,站姿标准。这树依旧如往年:一样的枝,一样的叉,唯一不同的是树干粗了一圈。我想,今年妈妈的脸庞会如往年一样:一样慈祥的笑容,一样热盼的目光,不同的是眼角会多一道皱纹,头上多一根白头发吧。

沿着树干往上看,是树的叉,树的枝,一团黑?

是鸟筑的巢!

是麻雀的杰作,鸟巢是他们温馨的家,高高在上,俯视乡村一切有炊烟的房屋。

我慢慢发现汽车每行驶10秒钟会看到有一棵树上一定会有一个鸟巢,甚至有两个鸟巢,没错儿,一棵树上被筑了两个!

这样盖起了两层小洋楼,我猜楼上楼下不会是邻里关系那么简单,应该是一家的两代人或者是亲家的关系。

汽车经过一个又一个鸟巢,我看到有一家一只鸟在窝边上抖动着翅膀,一会儿瞧一瞧麦田,一会儿头底着看着鸟窝,象是等待伺机,又象是对窝里的小鸟雏说,妈妈去給你们找美味的虫子吃。

无疑,小鸟雏是幸福的,每天都可以天真地仰着头怀着希望与好奇等待妈妈允诺的“美味”。

哦,不止如此,长大后可以粘着妈妈,妈妈飞去哪里,便跟着飞去哪里;鸟巢筑在哪里,哪里便是家。

不会像我这样每年过年奔波于两个城市。

城市的发展,满足了我们的欲望,与之相随的是拉大了与亲人的距离,减少了对父母的问候。

“父母在,不远游”,讲的是孝道,我想也是古人的先知,对现代文明社会的批判吧!

回家过年经典散文篇四

过年回家,没有乘车,特地骑上才上大学的儿子扔下的山地自行车,从自己所住的葛大店附近的小区,上合肥南二环,折向西二环,再上长江西路,沿科学大道,北上穿越科学岛,继续往北,就是老家了。

不乘车,可以慢慢咂摸品味沿路属于家乡的、带有浓浓乡情的特有景观。从离开环湖北路(庐阳区大杨镇通往三十岗乡的一条水泥路)进入桃园郢时,我睁大了眼睛。与几年前相比,这里已经是水泥路了,这条水泥路逶迤向北,一直通向滁河干渠。路宽人稀车轻,过年前后那几天合肥又俨然标准的春天,骑车的心情不言自明。

很快越过了桃园郢,到了余小郢。余小郢、宋小郢、小刘郢、大刘郢等等,都是老家附近的郢子,也就是村民组、自然村(区别于行政村),不知是不是“反切音”的缘故,在老家人口中,这些郢子的名字都读成了余祥、宋祥、小刘祥、大刘祥。

水泥路正好从余小郢正中穿过,路边一户二层楼的人家,是我堂侄女夫妇的家。院子大门洞开,院里摆设了不少产品。我知道,水泥路修通后,这里与科学岛的联系更方便了,侄女婿跟科学岛上的一家公司合作,为他们生产产品包装盒。那产品算得上高科技的东西,能用激光在水晶里进行三维立体雕刻,人往机器下的3d照相机边一坐,几分钟工夫立体的头像就已经在水晶里成型了。侄女婿说近两年赶上国际金融危机,原先销往泰国等地的大量产品出口受阻,他的包装盒生产也相应出现了不景气,几个月前他跟一个合伙人干脆出资二十来万买下一台,在淮河路步行街和一些公园、商场揽活,哪儿热闹往哪儿上。

过了余小郢,路偏向西北,是一个大下坡。右首,是一排农舍,掩映在一座小山似的丘陵脚下樟树林中。去年的这里,白鸽翻飞,土鸡阵阵,国庆期间更有大片的茭白秧随风摇曳,一如白洋淀般的景致。这是寿县农民小毕来此租岗西村的林地湿地经营。他曾告诉我,国庆期间茭白价格是很贵的,掰上来就是钱啊,可就是难找到人下塘掰。村里过去祖传杀猪的胡老汉没了营生,40块钱一天应承下,干了没几天,也抱怨茭白秧剌人,人一头扎进茭白秧中闷热难当。小毕只好天天挽留他,喝酒吃饭伺候着。后来小毕又利用这里紧邻三十岗乡柴冲村的地利,改种了几百亩的西瓜。

接着上坡,一个大陡坡,坡顶是柴冲村村部所在,小时叫大队部。印象中,儿时的柴冲村比我老家岗西村兴盛,多少个傍晚,远远望见两根毛竹张起硕大的白布,晚饭也没心思吃,就急急端着小板凳随着长长的人流往那儿奔,多少英雄人物从那张白布上走进我童年的脑海啊。

老村部是一排砖瓦房,后来兼做碾米厂,如今在其北面,矗立起一栋崭新的二层楼房,就是新村部大楼了。经过大楼门前,瞥见大院中还装了两个篮球架,几个学生样的孩子正玩上篮;旧村部北墙上,是一处簇新的广告,介绍卫生院接诊范围等。

穿过柴冲,再往北就是大刘郢了。这已是滁河岸边,水闸尚在,只是已被包装成了亭子模样,不失为滁河岸边的一处景观;水闸下,是新拦就的一座小型水库,大别山优质水源由此汇集奔流而下,滋润两岸,通向董铺水库;滁河埂已被全部硬化成了水泥路,向西,穿过新建的“鸡鸣三县”碑和新落成的滁河大桥,就见到跨河的合淮阜高速,而跨过此桥,可径往肥西长岗乃至新桥国际机场;沿滁河埂水泥路向东,便是合淮路的岗集镇了。

从大刘郢往东,便是老家下三十庙郢了。撇开大路,从乡间小道走过,见到一些农田被建成了鱼塘,家门口的水稻田也早已被二哥栽满了樟树和玉兰。

刚到门前新做的水泥场地,两辆摩托车也到了,是二哥的朋友沈某一家三口。沈某是瓦匠,来村里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跟二哥交上了朋友,每年都来拜年。一家三口从肥西老家高刘,沿滁河埂水泥路而来,方便得很。正寒暄着,家住科学岛北大门新庄郢的表叔一家也来给我娘拜年,水泥路通了,二十来分钟就到,说来就来,“趁你们家今天客人多,我们一块儿来把年拜了,免得单独来逗你们烦神。”表叔跟二哥解释说。

回家过年经典散文篇五

小时候,过年是穿新衣裳,牵着母亲的衣角去置办年货,还有那各种各样的烟花炮仗,琳琅满目的物品很容易吸引孩童的心。长大了,过年是盼望着早点回家,那一丝牵挂早已不在心底蛰伏,独在异乡为异客,漂泊的思绪也念着家。

——题记

小时候,年的韵味一入腊月便能闻到了,亲朋好友都回了家,那热闹的空气到哪都能闻的着,以前宁静的小路也多了形形色色的行人。听说,邻居家的小王哥从外面领了个媳妇回家过年来了,还听说,村头李大爷家的儿子去年相亲的对象这个腊月就会嫁过来了。

每年腊月和正月都是结婚的旺季。因为外出打工和工作的人大多都回家来了,婚礼自然而然就多了。那时候最喜欢看别人结婚了,因为可以去坐席,吃到许多好吃的,最重要的是可以看新娘子。

到了腊月二十左右,我们一大家子人就一起出去置办年货。我总是吵闹着要新衣裳和烟花炮仗。从腊月二十八开始就真正忙起来了,这天是除尘日,把能拿出来的家具都拿出来仔细擦一遍,然后把屋子打扫干净。打扫完后,在门两边刷上自己用面做的浆糊,再贴上红红的对联,红红火火过大年。

二十九日,我母亲开始煎丸子和麻花,还有那白花花的大馒头,都得为过年提前准备好,忙忙碌碌的一天,从早上忙到晚上。我跑前跑后也忙的不亦乐乎。

年三十,年味浓烈到了极致。随时可听见清脆的炮仗声,吓得我家狗缩在了桌子底下。下午开始包饺子,圆圆的饺子代表了团团圆圆。晚上一大家子人围在一起吃饺子看跨年晚会。这一刻,家家户户为了团圆在庆祝。

正月初,开始拜亲访友。对小孩子来说能收到红包来买自己心爱的玩具了。在我们老家正月都会唱大戏,热闹的不像话,生旦净末丑,唯独喜欢丑角,因为丑角让新年多许多欢乐。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过年成了我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光,除尘,守岁,每一天都是开心着的。

等长大了,远离了家乡,我更期待起过年来。母亲在电话那头问,孩子还有几天才能回来?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只能说尽量早点来。

氤氲的目光,穿透时间和距离,望向家的方向。我看到母亲在门前翘首以盼,从满头乌发等到白发爬上鬓角,一双清澈的眸子也开始变的暗淡,而那颗牵挂儿的心却一如既往的炽热。我看到父亲的腰一天天弯了下去,我小时候骑大马的宽厚的背变的瘦弱,那一双操劳的手一直未曾停下,我知道,你是不想让我多哪怕一丝的负担。

我看急了挂在墙上的日历,近了,近了,快要过年了,我可以回家了。我想妈妈早准备好了一些唠叨,爸爸也肯定张罗了一桌好饭。

踏入家乡的土地上,浓郁的年味扑鼻而来,虽然少了以前的一些繁文缛节,但过年的韵味没变,浓重,热烈。

独自异乡漂泊,冷暖自知。临近年关,最期待的不只是回家过年,而是过年回家。

回家过年经典散文篇六

“老婆,准备得怎样了?什么时候出门?“王悦走进卧室,看着在收拾东西的元芳,一头大波浪卷发披散着,只看到白晰的侧脸。

“行了,别催了,真不知你那破地方有什么好去的,如果不是浩浩一时好奇想回乡下看看,我是怎么也不愿意去的。”元芳沉着一张脸,不停地埋怨着。

王悦一听,心里一阵烦燥,压下心中的不快走过去讨好地抓起她的手,说道:“好老婆,别气了,我知道委屈你了,也就几天而已,很快就过去了。”

元芳本来一肚子怨气,看他诚恳地哀求,也就没有再说话了,甩开他的手把包拎出去,说道:“你去把车开出来,我去喊浩浩来就可以走了。”

“好好好,我这就去,东西我先拎下去,你把门锁好就下来啊!”王悦忙不迭地站起来,方才的烦躁一扫而光。

今天是大年二十九,以往过年时王悦都是跟着老婆带着浩浩,一家三口前往丈母娘家过年,上门女婿就得这样。今年不知怎么回事,王悦一直坚持着说要回他家乡过一次年。因此,他不知用了什么办法把儿子浩浩也拉到他那边,父子俩站同一战线,元芳一向娇横,对宝贝儿子浩浩倒是有求必应,虽然很不情愿,最后也是应允了。

王悦自己心里清楚,他做出这个决定有多艰难,他平时闲瑕时也喜欢在网上写写文字以缓解生活中的苦闷和压力。朋友知道他的这个喜好,便介绍了个网站给他,也就是江山。他进去浏览了几次,刚好网站系统在举办舌尖征文活动,他看了许多文友写的各个地方美味小吃,不仅勾起了他对这些可口食物的垂涎,更勾起了他童年的回忆、对故乡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渴望,那是回家的渴望。

有多少年没有回去了,王悦不愿去细数,最初也渴望过,到愧疚,最后只剩下一年一年的无动于衷了。而现在,文友笔下写出的一个个温柔的字眼却如一把坚锐的利刃,狠狠地插进他的心脏。有些东西在他体内苏醒,脑海里有个声音在呼唤:孩子,回来吧,这里也是你的家!

而今年,他不管元芳的不理解和抱怨,好说歹说终于如愿了。此刻,他们已经在路上了,车子一路平稳地开着,王悦两手捏着方向盘,沉静的脸色看不出别的情绪,只有那双微眯的眼,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安。

他很紧张,也很期待,更多的是内疚。如果有人骂狼心狗肺,他都觉得骂得轻了。

王悦小时候就是聪明伶俐的娃儿,虎头虎脑的十分讨人喜欢,更是父母掌中的宝贝。天有不测风云,王悦八岁时父亲脑溢血突发,就此与世长辞。母亲一人带着他撑起摇摇欲坠的家,坚持一年多终还是熬不了生活的清贫,把王悦托付给邻居自己南下打工,从此便杳无音讯了。

王悦彻底成了孤儿,为了填饱肚子,他不得不摸进别人的家偷东西吃,淳朴憨厚的乡亲们都同情这个可怜的孩子,自家有什么吃的、穿的就拿给他一点。更幸运的是邻居桂姨硬是不顾丈夫反对,坚持要收养王悦,他们没有儿子,就只有两个女儿。那时候的王悦已经有十岁了,许多事他也懂,有人在背后笑桂姨傻,说王悦都这么大了,不是自己的亲爹妈再好也是白搭。那个晚上,王悦跪在桂姨夫妻俩面前,脆生生地喊爸爸,妈妈,并拍着胸脯大声保证说以后他长大了一定会孝敬他们。

就这样,王悦又有了一个新家,桂姨一家不仅把他养大成人,还送他上了大学,那些钱都是他们从牙缝里一点一点挤出来的。王悦每次从桂姨那双干枯的老手接过钱,看着桂姨消瘦的身板,轻飘飘的似乎一阵风就能把她吹倒,他就忍不住红了眼眶。

“儿呀,不哭,我们这样做也不图啥!只希望你以后有个好工作,过上好日子,我们就满足了。”桂姨拍着他的手背安抚着。

桂姨的这番话,多年后,仍在他耳边回响。桂姨的瘦小身板,枯燥的双手,慈祥的目光,是他永远摆脱不了的枷锁,就像一根无形的线,一绑在他心上,另一头绑在回不去的故乡。

如果不是遇见元芳,王悦相信自己能做到当初他所保证的话。大城市里的元芳,跟着王悦回到他的家乡,回到桂姨的旧瓦房。王悦口中的山清水秀人亲,在她眼里成了穷乡僻壤人土的情景,俩人一闹之下,元芳竟甩手走人,还下了最后的通碟:“要么跟她走和这里断了,要么俩人从此各分东西!”

亲情和爱情之间,王悦选择了爱情。桂姨蓄满泪意的双眼,那里盛着母亲对孩子的深厚爱意和浓浓的不舍,嘴里说出来的话却是让他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在乡亲们那有些惋惜有些不屑的目光中,他灰溜溜地逃离故乡,和元芳有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偶尔会偷偷寄点钱回去,双脚,却再也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爸爸,我们到了吗?”浩浩的叫唤声惊醒了回忆中的王悦,车子已经到了故乡的小镇上。他找了个地方把车停好,让元芳她们在车上等着,自己则进了大商场,没一会就出来了,手上拎着七八个沉甸甸购物袋,里面装满了各种糖果和一些年货。

车子又重新上路了,王悦看着脸上有些不耐烦的元芳,扯着笑容安抚她说:“再过半个多钟头我们就到了。”元芳听了啍了哼没说什么,倒是浩浩兴奋得直拍手。

王悦看着前方崎岖蜿蜒的洼路,心中暗暗叫苦,这得多颠簸啊!他刚要开口提醒妻儿,便听到元芳“哎哟”一声,她一时没注意头就撞到车窗上了,疼得她忍不住轻呼出声:“王悦,你看这都什么路啊!我那次来时你就说要修了,这都几年了还是这样!”元芳两手紧紧抓着前座椅背,一脸怒容,眼看就要爆发了。

倒是浩浩,被簸得东倒西歪,坐都坐不稳了竟然在那里“咯咯咯”笑过不停,还冲元芳兴奋地喊:“妈妈,好好玩,太好玩了!”

本来就要发作的元芳,看到儿子一脸的兴奋,心里的不快也去了一大半。王悦心不在焉地哄了几句,他的心思早已飞到了这条路的尽头,那里就是他要去的归处。

这条颠沛不平的公路,车子行驶在上面趁人不注意时就重重地簸几下,真是一种折磨。

没多久,车子拐进一条小路,路很窄刚好容下一辆车通过。路面干燥,车子经过的地方就扬起一大片灰尘,并紧紧跟随车尾。路过的行人赶紧转过身去闭起双眼,双手紧紧捂着鼻子,待车开远了才继续走路。有人投来好奇的目光,这里鲜有小车进来,在这个地方,有车就等于是有钱人。

王悦把车停在村口那片比较宽敞的平地,喊着亓芳带浩浩下车,自己下去后绕到车尾箱把来时买的东西全部拎出来,把车锁好后才带着他们往前走。

元芳脸色有些难看,一路颠簸过来,她都忍不住要吐了。牵着浩浩走在后面,很快她脚上那双黑色高筒靴便沾上了些灰尘,在黑色映衬下愈发明显,也只能恨恨地瞪着前方的王悦,不知道他是吃错哪门子的药了。

一条清澈的小溪挨着小路欢快的流向远方,浩浩的小脑袋没有一刻的安分,东瞅瞅西瞅瞅,目光中布满惊奇,时不时发出一声惊叹声!

王悦走在前面,手上拎的几个袋子也不觉得沉重,此刻,他似乎忘记了身后的妻儿,离家越近就越紧张,就像个做错事的小孩子,更多的是不知所措。

容不得他再多想,家门口就在眼前了。王悦领着妻儿走进去,眼前的一切似乎没有什么变化,靠着墙边放着一堆柴,一些常用的生活用品零零散散地占去不少地方。院子里的那棵柿子树还在。王悦记得自已走时枝繁叶茂,上面挂满了密密匝匝的绿色小柿子,有些隐在叶子后面不注意看还真看不清楚。

可现在,只剩下黑黝黝的枝干光秃秃的在寒风中仵着,看不到一点生机。王悦看着凌乱简陋的院子,心里如压着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一个瘦小的身影出现在院里,听到有动静便抬起头来,正好与王悦的目光对上。下一秒,老人身躯竟控制不住般微微颤抖,混浊的双眼又惊又喜地看着他,嘴唇蠕动着却说不出一个字。

王悦放下手中的东西,走到她面前,握住她的手,双膝一软,“扑通”一声跪在她面前,哑着嗓门喊了一声:“妈!”

没错,出现的老人正是桂姨,看到王悦的那一刻她还以为自已老眼昏花看错了,直到自已的双手被一双温暖的大手包住,听到那一声呼唤才如梦初醒。

倒是元芳反应快,走过来想把他拽起来,一个大男人跪在地上成什么样?桂姨也弯下腰去拉他,冰凉的泪滴正好掉在王悦的手背上,他的眼眶也忍不住红了。

“娃啊!快起来,地上冷。”桂姨哽咽着,说话都带着浓浓的鼻音。王悦顺从地站起来,桂姨招呼着元芳他们进屋,王悦赶紧拉过浩浩,叫他喊奶奶,浩浩乖巧地脆生生地喊了声:“奶奶好!”桂姨本来已经收回去的眼泪,听到他这么一喊,激动得眼泪又要滚出来。

几个人进屋后,桂姨的老伴也回来了,几个人围着火盆坐着唠着家常。元芳话很少,她心里不乐意,怕一开口就冲了人,因为有浩浩在旁边,倒也化去了几分尴尬。

桂姨坐了一阵就坐不住了。王悦有多年没回来过了,两个女儿也嫁得远,也很少回来,往年就两个老人过,也没心思做点吃的,所以家里也是冷冷清清。她打算蒸年糕给他们吃,他记得王悦可爱吃了,一个人可以吃掉一大碗。

王悦看着桂姨忙里忙外的,那身子似乎更单薄了,虽然穿着厚厚的棉衣,显得人更加瘦小了。

老伴也跟着去搭手,王悦喊他时就低低地应了一句,从满脸的皱纹堆里挤出一丝笑容,没有一句责怪他的话,对他只有理解、包容、还有盼着他回家的心愿。

王悦喊着元芳陪着浩浩,自已也跟在他们身后,看看自已有什么可以做得上的。桂姨手一挥,就像从前那样,让他在一旁呆着,等着吃行了。

一直忙到晚上,吃饭的时候,还能吃上可口的年糕。王悦看着浩浩和元芳也吃得津津有味,自已也端起一碗大口大口地吃起来。熟悉的香味弥漫在口腔,味道一点都没变,王悦吃了两大碗,桂姨看着他一脸的意犹未尽,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个年,虽然只有短短几天,王悦却觉得前所未有的满足。两个老人对于他这么多年都没回来过一字不提,更没有埋怨他的意思,只是不厌其烦地叮嘱他好好工作,顾好家,也不用太担心他们。一句句朴实的话语,听得王悦眼发红,心抽疼。

临走的当晚,桂姨把王悦喊进她屋里,塞给他一个红本子,小心翼翼地说:“娃啊!我们在家挺好的,什么都不缺,这钱你还是拿回去,只要你有空回来看看,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回家过年经典散文篇七

当我感觉无心再去经营这个家的时候,己是2012年重新开始了,我在外面遭受寒冬的袭击,刚回到家就见到似乎陌生的她正在打扫楼梯口,她是那样的专心,似乎她对这个家充满信心,似乎对我的过错也在清扫一般。

于是,我偷偷掏出手机照了此情此景,我有些忏悔。

快过年了,她没有因为我们之间发生情感裂缝而放弃过年里所要做的一切,反而更加专心呵护这个家的每个角落。

她说我很犟,我说她死心眼,总是说我不想勤换衣服,常常为换衣服而闹的很不愉快, 她那知道,我是心痛她洗衣服很辛苦。既然穿上这件了,在不影响形象的同时也该多穿几天吧,一年总会少洗很多次的,而她就是常常啰嗦。

这张照片使我反思了许多,她的一生极为不平凡的,小时侯得了一场大病,仅凭1角钱的药治好了她。

嫁给我的时候她们家人反对。再后来,三次进医院开刀做了手术。

她说,每次躺在手术床上推进手术室的时候,她不看我,犹如生死离别的状态,那时,那种不离不弃的心好可怜、好无奈。

我不知道她想到如此地步,不过,只能看到她的眼角流出了泪,还有那双回避我的眼晴。

记得有次儿子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无故被邻居家大点的娃儿打了,她硬是拉着儿子到了这家,说是吓唬吓唬这娃儿。以便以后欺负儿子,结果奏效了。她就这样的个性。

俗话说,家有贤妻,男儿不招撗事,这话委实有道理。

我的工资从未交过妻子,她也没想过要怎么管住我,她说自己管好自己就对了。当然,这不等于我不经营家。她说,这是树立男人的自信心和责任心。

男人似乎像女人手中的风筝,放的越远,飞的就越高。而那根长长的线决定了她的素质高低之分。

春节快到了,千里之外的游子匆匆忙忙赶回家过年,体味家的温馨,可见,过年的幸福感在国人的心中之重要。

当我推开家的那扇门后,里面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世上唯一这个港口才是舒心的停泊,幸福快乐的人生港湾。

我通过此时的醒悟,更加觉得家里多么需要情感维护啊,决不能像玻璃一样,一碰就粉碎。

她爱我们的家!我更爱家里的人。

回家过年经典散文篇八

今天是节气中,第二十四个节气,也是一年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大寒节气而过,就过年了。

过年了,也就回家了;回家,过年去!

选择大寒节气这天回家,并不是有意这么晚回去,而是这一天我们才放假。现在正在赶往家的火车上,心早己似归到家。

还好,今天,今年坐火车出行,还算顺利。在这里嗦几句,回家过年买火车票,本是买到今天晚上回去的票。而前天晚上突然收到父亲的信息,他说,你到了我们这边火车站下车,打电话要弟弟开车去接,他在他老婆姐夫那边。

看到信息,想了想,不想麻烦和打扰他们,回复道,不用。到了回往镇上那村路口,你开车过来接下就好!

回完信息,闲来无事,便打开“飞猪",又搜索火车票。一搜,这时“飞猪"居然还有白天回去的票。心,立马激动起来,转念一想,如果把晚上的票改签成白天的`票,即使回到家,晚上不好搭车回到乡下老家。现在老弟有了车,何不再麻烦一下弟弟来接下。

所以还是要麻烦和打扰一下弟弟。于是赶紧改签,然后向弟弟发微信。所以非常顺利:改签成功、弟弟欣然同意!

可见,此时此刻,己真心地想回家,回家而过年!

还糟糕的是,下公交之时,拖着行李,穿过人行道,接着又穿过隧道,步行急忙赶到火车站,才又想起没取票。而好久没来火车站,又没事先取出票,一时真想不起来在哪个地方取票?顺利的是,从隧道口出来,从隧道下阶梯上来,一下看到了售票大厅,心真欢喜不已!

去售票大厅取出票,然后狂奔候车大厅,刚到候车室,又刚刚好,开始检票、进站……现在己正在火车上,才猛然回过神来,又感觉这次赶火车,感觉是在赶坐地铁,或乘坐高铁,不同的是赶坐火车、地铁,或高铁,可以错过,而这趟心切回家过年的车不可轻易错过!

回家过年经典散文篇九

带着思念回家过年岁月的脚步迈进了寒冬腊月,古城西宁过年的氛围渐渐浓厚起来。此时此刻,回家过年,成为我年复一年的一种期盼。凝望着窗外飞舞的雪花,翻阅着办公桌上的台历,恨不得将日子一下子掀到大年三十,便可打包起一年的辛劳,收拾起一年的思绪。丢开没完没了的工作,与妻儿一起怀抱赤诚孝心,奔向梦牵魂绕的土乡小村,奔向生我养我的那片热土,奔向慈母温暖的怀抱。

离开彩虹的故乡,奔波闹市,已有二十几度春秋。每逢腊月,回家过年,这内心深处难以释怀的厚重情节,就像一坛飘香的互助陈年青稞老酒,缱绻的思念就以流动的方式,在我的血液里轻轻浅唱,给风风雨雨的过程,增添一抹想要抚平但却无法愈合的伤痛。

我出生在土乡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在我的记忆中,每逢腊月,浓浓的年味氤氲在村野的上空。杀猪宰羊的热闹此起彼伏,做油饼、炸馓子、贴对联、挂灯笼……年的味道在带着泥土气息的空气里酝酿。

在记忆深处,“有钱没钱,光光头儿过年”,生活再拮据,也要杀猪。一户杀猪,全村热闹。下午三四点,小孩们带着请人吃肉的任务忙碌在村东村西,一家不到,第二三天也会诚挚邀请,凡有老人之家,还要送一碗送过去;过年拜年,家家互拜,不将客人灌醉,实属待客不周,虽说酒水只有廉价的互大、黑老二,但一切情谊凝聚在酒水里,举手划拳,在推杯换盏中,在“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的豪语中,往昔的矛盾与隔阂,一概冰释前嫌。那浓浓的年味,一直延续到二月二的岁月里。

曾几何时,“年味淡了”的感慨,不仅仅在城市,也扩散到我那思念的土乡。回乡过年,回家团圆,除了亲情的黏合,也少不了舌尖上的诱惑,土乡独具特色的美食,那独领风骚的年俗、永不褪色的年饭味道,邻里间的欢声笑语,十几年来,成为我漂泊闹市时难解的浓浓思念。

在儿时的记忆中,“过冬至宰聋子(羊),过腊八宰瞎娃(猪)”。的青海俗语成为故乡孩子们的期盼。每逢冬至,村庄便流淌着一丝丝榨油饼、炒油饭、馓油搅团的甜味,以示庆祝丰收和团圆,过完团圆的“冬至”后,乡村就开始忙碌起来了。腊八粥也丰富了乡村年的味道。记得老舍的《北京的春节》中也记述了此习俗的难忘与隆重。青海的腊八粥就是麦仁饭,有句顺口溜:“吃了麦仁饭,天天忙过年”。在腊八,青海人还有献冰、吃冰的习俗。腊月初八,正当三九,天寒地冻,河床坚冰如铁,天亮前人们便到河床,取来如白玉水晶般的冰块,供献在粪堆、地头、院墙、庭院中心、槽头棚圈中、果树树杈间,以示来年雨水充足,风调雨顺。这天,村里男女老少不怕牙冷舌冻,如吃冰糖一般,“嘎巴嘎巴”嚼下几块冰下肚,寓意消病除灾。喝着那麦仁与牛羊肉共舞的麦仁饭,嚼着甘甜冰凉腊八冰,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飞舞的雪花将我记忆的影子拉长变粗,在这影子里,在腊八冰的.回味中,我渴望过年的思绪融入了淡淡的忧愁。多少年来,思念,是童年记忆里盼望了一年的丰盛年货;思念,是那久别的乡土、乡俗和乡情;思念,成为我内心最柔软最忧伤的情愫。

窗外的雪花飘飘洒洒,片片如翎,仿佛是漫唱在乡野的花儿穿空而来,悠扬着一颗心的向往,也湿润了双眸的眺望!此刻我的心中升腾起一种“飘落异乡心独潸然,掰起一片清冽村前纯洁的河冰,温润浓浓恋乡的心田。深情翘望蓝天云端,聆听娘亲长长的呼唤,倾泻那满是回家过年思念的记忆。”的寂寞思念。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时至今日,工业化生产为生活提供了更多便捷,但也让大量传统手工制作的年货慢慢消失了踪影。吃油搅团、吃油饭、吃腊八冰也逐步成为历史,一种符号。而如今每遇“冬至”、“腊八”,食之无味的大鱼大肉替代了往日难忘的油饭、油搅团……虽然吃的还是那些食物,但已经不是原来的味道,那些倾注了农民们一年劳作下来之后的欣喜和情感的食物,在工业化生产的冲击下,失去了浓郁的芳香。我们怀念的是食物,是谁也说不清道不明的年味,藏在其中的,是潜伏在内心深处的那份思念。往昔的甜甜年味,往昔的情调与味道,只给人们留下淡淡的记忆,如烟似雾,逝去在心底的尽头。

翻着办公桌上的台历,“除夕”赫然跳入眼帘,喜红的对联、春意无限的窗花、忙碌挑水的身影、此起彼伏的笑语,掩耳点炮的胆怯,上坟请祖过年的忙碌,打醋坛除邪的神秘。诗意着我的久违的记忆。

突然,窗外一声爆竹声,惊醒了我的回忆。“东风夜放花千树”“一夜鱼龙舞”,这些带着强烈地域文化色彩的年俗,曾赋予故乡“过年”隆重的仪式感。年年有余的期盼、来年祈福消灾的向往、一年辛苦耕耘的犒劳……传统的年俗给了大家物质和精神的满足。望着高楼林立的都市,鞭炮声渐少,庙会变身商业促销平台的忧愁悄然潜入,住在楼房的年轻人甚至不知灶神为何物,这些年俗成了留在我们这一代记忆深处难以再现的影像,也成了我们这一代心中稠稠的年愁。

曾几何时,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小火炉闲话家常的记忆;曾几何时,踏火追风跳茅火那美不胜收的感觉;曾几何时,除夕祭祖庄严凝重的痕迹。现如今,却剥离了“祝福”的年俗只剩下吃吃喝喝,不咸不淡的客套,那初一至初三不得打扫卫生、不得挑水吃的习俗只给人们留下悠悠的年的回忆,心中也只留下那淡淡的惆怅。

望着窗外的一切,思想着山那边的故乡,月亮之上升起一缕蓝色的思念。

思绪中,我的心颤了!

回家过年,勾起了一缕淡淡的忧愁。

此刻,心底突然疼痛着那一句萦绕,“我在这里,而你在远方……”耳畔响起父辈的叹息:“唉!村庄还是不占的好……”我的家乡在东部城市群发展的浪潮下,也走上了城镇化发展的道路。望着消失的村庄,望着正在兴起的“千城一面”的海东临空工业园居民生活园区,我回家过年的期盼情绪夹杂了一丝稠稠的失落,以至于不敢回家的念头潜入心头。

想着着即将消失的村庄,想着我再也不能在静静的夜里,坐在山顶,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我的心不禁颤抖起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思念,成为我的渴盼与焦虑。思念哟!是我们过年时的“集体狂欢精神”,也是我们最朴素的“审美精神”和最原生态的“祝福精神”。那回家过年的思念,成为我们心头剪不断理还乱的情丝。

村庄在梦里老了,唠唠叨叨念个没玩完了,思念堵住了冬天的嘴,使我无法咀嚼脆那生生的思念与思念……“披星戴月地奔波,只为一扇窗,当你迷失在路上,能够看见那灯光……”收音机里《异乡人》那让人心酸的歌词酸酸地触动着我的心弦。

多少年来,挤公交车、包出租车、拼私家车,山一程,水一程。毕业初的只身孤影,结婚后的二人相伴,带着孩子的欢欢喜喜,风一更,雪一更。成长了年华,丰富了思量,沉甸了亲情,只为这我们心中始终隆重不变的春节,只为这一家人期待一年的团聚,为这周围鞭炮声里左邻右舍炖鸡煮鸭,只为着亲朋好友一声问候,只为着那股亲情飘溢的青稞美酒,心海的每一寸空间弥漫着诱人而害怕的年味。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心灵踏上回家的旅途,在雪花飞舞中,在《异乡人》的旋律下,一种说不出的愁绪萦绕在心间,“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每每过年回家,踏上了路,就喜滋滋的,闻到过年的味道,因为亲情永远只是一句简单的话,或者照面,用不着太多负累,人不需要等待携贵方归。人生,若只一境,则只愿天天回家,日日过年,合家欢聚。虽然父母可能是我们繁忙生活的一部分,但你我却是父母的全部。忙活了一年,盼望了一年的父母们心中早已开始暗自窃喜,如果思念真的是那一张小小的邮票,父母期盼到家的方式就是特快。

心灵旅途被一声声手机铃声打断,“儿子,哪天回家过年……”,手机那头白发母亲的牵挂使我泪眼婆娑。手在异乡的口袋还没捂暖,雪花漂白了渐近的年关,北风把树弯成了弓,带着思念回家过年成了一支蓄势待发的箭,我一遍遍擦拭思归的鞋面,故乡就在脚尖的那一边,挤成一张窄窄的车票。

在严冬的末尾,我将带着缱绻的思念踏上归途,我期待着如坐春风,而不是“人在囧途”,我期待常常回家看看,而不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团聚,欢笑,然后再次离别。

回家过年经典散文篇十

近了近了一座被皑皑白雪装扮过的城市,道路的两旁,高楼大厦星罗棋布,繁华的街市人来人往,哦这里与南京一样呀。

听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伴着拖拉机的“嘟嘟”声,我回家了。我贪婪地嗅一口干冷新鲜的空气。湖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我不顾一切地跑过去“卟嗵”摔了一个大大的跟随头。正好一排小鸭“嘎嘎”的从我身边摇过,哼!它们也笑我。啊!山羊。我迫不及待的爬上羊背,山羊“咩咩”叫着,拼命地奔跑起来。我吓得急忙抱住山羊的脖子,闭上眼睛,任凭它怎么振动,就是不松手……好不容易从羊背上下来,我已满身是汗了。可当见到树旁贴着“四畜兴旺”的牛棚,刚才的那股恐惧,又丢掉九霄云外去了。有牛啊!可得好好看看。唉!就因为这个想法,我差点没了奶奶!我一头钻进牛棚,没顾着脚下。一脚踩进牛粪里,那个样子,真是狼狈不堪。

今年,是我从小到大过得最开心又最内疚的一个年……。

回家过年经典散文篇十一

新春大年就在眼前了,老家亲戚送来家做的腐竹还有桐蛋。腐竹老家叫豆筋,是出了名的特产,桐蛋双黄,曾经是贡品,两样都是好东西,我就想分一份给好朋友,答谢她多年来患难与共的温暖情义。

说是好友,我们也不常走动,是真正的淡如水。简朴的沙发茶几,养了多年的扶桑、虎皮兰、橡皮树都和我亲切如故。朋友正在厨房里忙,我过去一看,呵呵,胡萝卜汁儿、黄瓜汁儿和面,这家伙正在包彩色饺子,算我有口福!还没等我为自己点赞,一瓢“冷水”泼来:“你先别急着欢呼啊,这饺子可不是给你包的。”“不是给我是给谁?几日不见,有小情郎了?”“去你的!都老成黄瓜了,还小情郎,老色鬼也不会有了。你看,笋尖里脊馅儿、大葱羊肉馅儿,都是老何最爱吃的。”“哦,原来不是情人是老公啊,几时到家?”“快了,这不,我水都烧上了。”

朋友见我不吱声,倒先开口:“你呀,总是爱瞎操心,又在腹诽我家老何对不对?没事儿,咱们无车有房,不下馆子吃得环保,夏有空调冬有暖气,家里没病人也没赌鬼,平平安安,多好啊!我也不指望老何挣钱,只要他快快乐乐我就高高兴兴。人活一世,本事大本事小都得让人家施展施展不是?按老何的话说,就叫冲冲浪,呛几口水,从此知道海水是咸的,开眼界又长见识。”

这话说得低调,境界却不低。世间的亲情温暖尽在其中了。

这,就是相濡以沫。

那年腊月二十八,我在郑州中心车站等车,遇到一个从新疆往家赶的叶县老乡,年过半百,赶羊一样用绳子拴着七个大包,真不知道他是怎么上车下车一路颠簸几千里赶回来的。颠簸的路途上没有玫瑰,可外出的人,心心念念牵挂着家,家里的人,时时刻刻巴望着他回来,两两相守的距离再远,也会开满思念的玫瑰吧。

我推说家里有事,没有留下来吃饺子。老何快到家了,我不想横在这对恩爱夫妻中间,让人家好好团聚吧,毕竟大半年没见了。

回家过年,愿天下归乡人都有一个温馨默契的港湾,赚钱不赚钱,成功不成功,都没关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