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传统教学和PBL模式的论文(实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12:02:39 页码:11
最新传统教学和PBL模式的论文(实用17篇)
2023-11-13 12:02:39    小编:ZTFB

时间机器是一种虚构的科技设备,可以让人们穿越时空。如何正确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是一个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我们可以合理安排自己的上网时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总结有一定的启发和参考作用。

传统教学和PBL模式的论文篇一

摘要:就当前高中数学状况来看,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存在着一系列局限性。因此,在数学素质教育中教师有必要进一步深入落实教学模式的改革。对于高中数学教师而言,应该在平日的教学中注重模式的创新,并运用于课堂知识内容教授中。通过对具有创新性教学模式特点的分析,提出了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有关的创新探究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探究。

数学是高中课程任务中的关键内容。数学学习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总体成绩和学习信心。而就数学教学而言,教学模式是影响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在新课改的实行下,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也正逐步迈出改革的步伐。然而,仍然有不少学校以具有局限性的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在素质教育不断开展的当今社会,有更多的教育者认识到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笔者结合创新的教学模式特点,提出了与创新教学模式有关的策略和准则。

一、创新性教学方式具有的特点。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进程中,我们教师都会强调创新教学的重要性。而创新教学模式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也是当前高中学科教育中的主要内容。笔者通过对高中数学创新模式应该具有的特征进行分析,指出了和传统教育模式的不同之处,给教育开拓创新教育方法带来指导性意见。

1.有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提高。

就创新性的教学模式而言,其凸显出来最大的差别就在于能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在新型的教育模式下,教师改变了原有的只进行知识传授的方式,增添了各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重心应该转移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上来,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和意义,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挖掘内在的学习动机,获得学习能力的真正提高。同时,学生能够通过自发地学习来认识和了解自己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从而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纠错。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思维便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教师在进行知识讲授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作用,实现教学模式的突破。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建议和指导学生通过各种科学软件来进行学习,让学生在高科技的技术支撑下,获得更加完善的学习过程展示和方法演练。在这种模式下,传统教学模式中一些原本无法传授的知识就能传递给学生。长期发展下去,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效果都会有明显的提升,这也正是教学模式创新的主要作用之一。

3.凸显数学的文化探究性。

数学是一种利用符号、图像、数据等对知识进行表现的一种学科,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就高中数学本身而言,其中的文化更是具有高层次的内涵。在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只是对博大精深的数学文化中的一小部分进行了解和学习。因此,教学要鼓励学生用探究性的态度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具体而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人水平来建议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在知识传授的时候,教师要结合各种手段来使课堂氛围不断活跃,并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良好氛围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数学知识的文化内涵进行剖析,充分凸显数学文化的内涵。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自身的求知欲望就会被较大程度地开发出来,并且为今后的高中数学学习奠定文化探究性的基础。

二、教学模式创新的原则探讨。

就高中数学教学而言,虽然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然而综合来看,在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性探究过程中,依然要具有基本的教学原则,把握教学方向,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达到应有的效果和目标。

1.整体发展原则。

在高中数学中,很多知识是可以被大部分学生所接受的。因此,教师要牢牢把握这一点,选择能够适应大部分学生的教学方式,让班级内的绝大多数成员获得良好正常的发展。在进行教学模式探究的过程中,教学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认知情况和内心需求,从而对其进行有利的引导和建议,确保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被大部分人所接受。此外,教师不应根据学生的成绩好坏来确定教学方法,而应保证整体发展的原则,这样的教学模式才是值得长期使用的。

2.民主性原则。

毫无疑问,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对象。因此,教师要时刻了解学生的感受,确保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和理解。具体来看,教师应该确保民主性的原则,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接受知识灌输的机会,并形成良好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民主和平等的基础上,学生才有信心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并在课堂交流过程中大胆地表达自身的想法,这无疑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知识吸收效果的提高。

3.感情鼓励原则。

对于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不解,教师如果只进行单调的知识灌输是不会有很好起色的。对于教师来说,应该言传身教,用自身对数学知识的热爱来感染学生,使其获得内心的鼓励和支撑,这样他们才可以获得继续学习的勇气。总的来说,高中数学教学要针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的漏洞和不足,在结合学生个人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实现教学模式的科学与完善。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质量才有保障,学生的数学成绩才会有本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隆光.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创新探讨[j].考试周刊,2014.

[2]李刚.创新高中数学教学模式[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3]金涛.高中数学创新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前沿,2015.

传统教学和PBL模式的论文篇二

论文摘要: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一种以“问题”为中心,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发挥学生个性,培养创造力的教学模式一“问题解决”教学模式,逐渐被教育界所重视。本文通过理解pbl教学模式涵义、特征,探索了pbl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了基于pbl的高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设计问题,其中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情境的创设、问题的选择和设计、学习者活动的设计和教师活动的设计研究。

论文关键词:pbl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一、pbl教学模式。

所谓pbl教学模式是指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模式。对于教师,它是指一种教学模式,对于学习者,它指一种学习模式。它把教学或者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发展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学习模式。其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的问题,使学习者建构宽广而灵活的知识基础,从而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发展有效的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pbl教学模式引入高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一)引入的必要性和作用。

1、必要性:课程目标和学生特点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师范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主渠道。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将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与学生具体的专业问题结合起来,才能显示其巨大的价值。

另外,处于一线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师认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对象是专业背景复杂的师范生,包括文科、理科、艺术等学科,应该把课程知识融入学生具体的专业问题情境中,培养他们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作用改善知识技能的教学。pbl教学模式是一个先分析面临的问题需要什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然后探索知识技能的具体内容,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超越了传统教学中的“知识灌输”、“技能训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激发了学习的动机,并为学生理解正在学习的内容提供了经验基础。

有利于教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强调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以及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态度,这些内容的传递只能靠体验,靠渗透,pbl可以为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学生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其思想,感悟其意义。

(二)学科特殊性考虑。

由于pbl教学模式并非专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开发,所以在应用时必须结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特殊性。在教学设计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从学习内容类型和学习目标水平两个角度来选择适合问题解决式教学的现代教育技术知识。从总体上看,那些应用性强的内容比较适合也比较容易使用问题解决式教学。而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应用型课程占据多半内容,所以总体现代教育技术课程适合运用pbl教学模式。

三、基于pbl的高师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模式设计。

(一)基于pbl的教学设计要素。

1、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导向,又是检验达标效果的尺度。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考虑现代教育技术学科的特点、学生的特点以及基于问题学习的特点等,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培养自我驱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能力。

2、情境创设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一定的情境),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在教学中将学生引入一定的情境,这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存在(提出)一种具有一定困难,并且经过努力探索而又力所能及解决的问题。事实证明,任何学习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针对现代教育技术这门学科,其内容不具有严谨结构的特点,应创设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在该环境下应能仿真实际情境,从而激发学习者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这过程中去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

3、问题设计pbl将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所以,在开展基于问题学习时,如何设计、形成促进学习的问题对整个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设计的问题既有一定深度、广度,又可以预测其解决的途径,而且问题的提出真正出自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对问题的设计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习开始进行时对问题进行设计,第二阶段就是当学习进展到关键阶段,学习者搜查了大量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与共享时,进一步对问题进行设计,以促进学习的深入。

在第一阶段,设计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在设计问题时,必须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核心,并考虑教学目标、学生现有水平、知识结构和动机态度等因素。

第二,问题必须是基于真实情境问题,从而能够在学习者的经验中产生共鸣,需将学习置于复杂的、实际的问题情境中。学习知识的情境与以后应用知识的情境具有相似性,这可以促进知识的提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掌握概念、原理和策略可以促进学习在新问题中的迁移。

第三,问题应该对学习者有一定的挑战性,具有足够的复杂性,包含许多相互联系的部分,而每部分又是很重要的,这不仅可以吸引学生,而且能够发展学习者有效的解决教学技能和高级思维能力,确保在将来的工作和学习中学习者的能力有效的迁移到问题的解决中。

第四,问题应该具有劣构性,从创设的问题情境中找出结构不良的问题(最好是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开展第二阶段的学习时,可以按照以下三个层次来进行问题的设计:在认知的水平层次上,设计的问题应该能够提供并促进开发出一个更宽广的信息基础在大量的信息中建立起某种相关联系。从元认知的层次上,设计的问题应该注意考虑以下的问题:怎样才能有效的使用这些有限的资源,谁应该去做哪些对处理问题有效的事情,应该到哪里去查找所需要的信息,小组还有哪些人没有明确的分工,谁还没有充分地发挥作用。从认识论层次上,设计的问题还应该关注以下内容:如何才能从不断变化的信息中找出问题的本质,采取的解决办法和结论怎样才能对结果产生影响,若改变措施将会得出什么结论出现什么结果,学习者怎样才能树立一种整体观念。

4、学习者活动设计在pbl中,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人,对学习承担着一定的责任。我们在对学习者的互动进行设计时,可以采用激励、探究学习的方法,围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一解决问题这条线索而展开。学习者的活动可进行如下设计:提出问题、划分小组。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情境仔细思考,进行分析,参与讨论问题。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异质分组,推举一名同学担任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工作。

分析问题、分配任务。在分析问题情境的基础上,确定问题的实质。列出已知和未知的信息,列出需要知道的和需要做的,形成要点,制订计划。小组成员通过头脑风暴形成一个解决问题所需信息的概念地图,并确定在哪可以找到所需信息。探究、解决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如查阅书籍、浏览相关网站、走访相关人员、借助通信工具求助他人等,搜集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当小组成员认为自己搜集到足以回答或解决问题的信息时,开始对所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分析。小组成员面对面或者通过电子邮件、邮件列表、聊天室、电子公告板系统、电子会议系统进行交流,交换意见、思考解决方法,对可能的解决方法进行权衡,对可能采取的路线进行考虑。提出自己对解决该问题的建议或主张。

展示结果、成果汇总。以适当的形式,最好能用多媒体、多种方式来展示你的小组对解决问题的建议、预言、推论、或其他的合适的解决办法。要准备好相关的资料,以说明自己的观点、方案等。展示的具体内容包括小组成果展示、小组活动的计划任务安排、小组各成员是如何完成任务的,小组是怎样开展协作活动等。

5、教师活动设计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教师担当学习向导、学习辅助者、教练或专业顾问的角色。教师的角色和活动以及作用的发挥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仍是很重要的。教师作用发挥的好坏以及教师提问的技巧和所提出的问题的内容和深度给学习者的学习以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教师活动的设计可以按照起锚一支持一隐退三个过程来进行设计。

起锚阶段。在基于问题的学习开始前,教师应该分析教学内容,列出知识要点,把这些知识要点浓缩成几个主要的、有意义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驱动学习者去仔细思考、积极探索,让他们去寻找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进一步解决问题。教师在这一阶段设计问题时,应注意选择那些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而且包括了学习者要学习的知识点的那些问题,并且这些问题是不协调、结构不良、能产生矛盾的问题,能够对学习者原有的知识与假设形成挑战,从而使学习者的认知水平产生不平衡状态,激发和促进学习者进行学习。教师在这一阶段设计问题时,还应该创设一种支持学习、对学习不断形成挑战、利于训练学习者思维、进行有意义探索的环境,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创建一种探究环境。在这种环境里,教师分析学习者的思维,针对一些不断增加的相关事物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对学习者当前的知识结构形成挑战,于是就“诱导”或激发起学习者解决问题的兴趣,使他们不断去探究问题。

支持阶段。教师对学习进行引导后,学习者就开始组成学习共同体和进行问题探究与学习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起到一个“支架”与“教练”的作用,教师的活动主要就是支持学习共同体的积极互动,对学习者的问题推理过程进行提问和启发,监视各共同体的活动,以确保所有的学习者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帮助学习者培养在问题讨论中协调、整合基本知识与实际的技能,鼓励学习者对学习过程进行控制与调节,并建立良好的学习伙伴关系等等。教师在与学习者进行互动时,只对学习者的学习进行观察与咨询,一般不直接向学习者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提供有关的重要信息,尽量不利用自己已知的相关知识对学习者进行提问而把学习者“指引”到正确答案上来。教师经常在元认知水平上对学习者进行提问,针对的只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计划、监察、控制和评价活动,而不涉及具体的专业知识。

隐退阶段。当学习者进入搜集资料、推理问题的最后阶段时,教师就可以漫慢地隐退,让学习者更多地进行独立探索。但是,教师隐退后,并不是就完全不管学习者的学习,这时,教师应该站在更高的地方,观察并思考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以及做出一些对基于问题的学习的理论性的思考和总结,以便于这种教学方式与策略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传统教学和PBL模式的论文篇三

1.为学生创建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始实践探究。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找到探究要点。

3.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优化学生数学知识系统。

参考文献。

[1]牛伟强.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课题与策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

[2]欧阳熙琴.高中“数学探究”内容标准实施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

传统教学和PBL模式的论文篇四

如果说让我回忆我小时候的语文学习的话,文言文学习可能是最记忆犹新的内容了。其实学习方式却异常简单,主要就是在上课之前必须事先把原文按要求抄在笔记本上,要求是每三行为一个单位,原文抄在正中一行里,整句与整句之间适当空出一些,这是准备工作。上课开始,老师就逐字逐句开讲,先译字,解释就注在第一行中;后译句,翻译就写在第三行中,就是这样从开头一直串到结尾。笔记清清楚楚,一目了然。译完了,就是读和背了,同老师讲的时候一个样,逐字逐句,先字后句,全拿下来。最后就是挨个儿站到老师跟前落实了。长大后我做了语文老师,在怀念传统的时候却更多地想着背叛和超越。于是同不少语文教师教文言文一个,我力求把文言文教学同现代文教学摆在了同一位置上,其实是大致把现代文教学的方法搬到文言文教学中,不再像我的老师教我们那样,逐字逐句了,而是把认识字面和句面意思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进行。

我的老师的教法或许代表了过去文言文教学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姑且称之谓煲稀米粥式教法,而我得感谢我的老师,因为正是这种方法,让我的中学时期文言文基础打得很扎实。我的文言文教法或许可以称为今天文言文教学的一种代表模式。我的学生也感激我,说连文言文也学得轻松。但是我却总是诚惶诚恐,因为我总感到这样教是那样的不踏实,一到来真的时,学生对课文字面的认识总是漏洞百出,这时我们师生就全然没了上课时那种轻松,所以,我把这种教法称为煮夹生饭式教法。有时,说不定还得再用我老师式的办法,也煲一遍,把这夹生的`饭再整成粥,这时候,总是感到极狼狈。值得提醒的是,现在文言文教学中,这两种模式仍然以各自的理由存在着,有时甚至是存在于同一个老师教案中。而我本人也常有这种不知所以的犹豫和彷徨,这种心态也许是太多的语文教师共同的感受。看来在文言文教学面前,语文教师难有释怀之感。

面对:实还得实,文言文教学更应该遵循文体特点的需要。

实亦难,虚亦惑,该怎么办?我感到,对待文言文教学还是要有一个冷静的心态,即要从根本上来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根本就是回到对这种特殊的教学内容特点的认识上来,通过好好认识其特点,再来认真寻找解决的办法。对于文言文,我想:第一,它同现代文在体例上有着很大的不同。这谁都能看到,因为它是文言文,所以这种文体的教学必须正视它的字面教学,因为这是基础。第二,对于这种文章体例,必须充分认识学习的学生能力的局限性。学生对这种文体是完全陌生的,一篇现代文,学生拿到手中就可以读,而在文言文面前,学生无能力这样,因此还得想到自读的难度。第三,文言文主题教学相对于现代文来说,更有难度。文言文不光是形式上让学生感到陌生,内容与主题也让学生感到陌生,尤其是教材中所选文言文一般是名家名篇,主题深邃,学生把握起来更困难。这说明,对于文言文的内容与主题教学,不仅要引导,而且要合理引导。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觉得,在文言文教学中融进过多的现代文教学模式,还是值得商量的,文言文教学还是要在正视学生状态,遵循文体特点的基础上,再冷静考虑教学,当虚则虚,该实还得实。

建构:文言教学,是否能于虚实之间寻找一种合理的契合?

面对文言文,我们想得最多的,是怎样用有行之有效的办法去在课堂上对待这种教学内容。从教学着眼,还是应更多地考虑到虚与实的合理契合。

第一,内容上,字面落实与主题教学轻重合理。前面说过,文言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章形式存在,教学时当该首先尊重文体特点。字面教学是主题教学的基础,字面教学应该首先进行。但是在引导学生扫清字面障碍的时候,也应该有个尺度,即不能一概把字面作为教学最重,甚至全部重要内容,像煲稀米粥式的唯字面教学观,肯定是不大好的。因为学习文言文,了解祖国灿烂的古代语言文化,不只是知道几个字句的现代汉语的用法完事。这就还要充分认识一篇文言文主题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价值。而这方面我想还是要做到水到渠成为好,一上来就同现代文一样去引导学生品这、悟那的,我想肯定是有悖于文言文这种语文体教学的正常逻辑的。在精要地、高效地熟悉字面之后,再科学地、有侧重地楔入对主题思想的理解。我想,只要轻重合理,一定各得其所。

第二,环节上,整体把握与分步操作轻重合理。既要进行字面落实,又得完成主题教学任务,正因为有现代文教学所通常不必考虑的两个层面上的双重教学目标因素,所以文言文教学通常要更多地思考教学的先后序的问题,搞不好就容易手忙脚乱。其实这个序主要还是如何处理整体把握与分步操作的关系。应该说,同现代文教学一样,文言文教学仍然适合整体教学原则,而且也应该注重整体教学。但是由于教学目标的双重性,文言文考虑整体教学时,更应该合理设置整体教学的分量,尤其要把整体教学同分步操作科学合理地联系,既要让学生对课文学习有一个整体感,同时又要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学得有序,不糊涂。

第三,方式上,教师引导与学生参与轻重合理。文章开头列举的两种有一定代表性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区别不光在于知识教学的侧重有别上,最关键的,还是课堂教学活动中两个主,即人的位置问题,前者过分地注重了知识,却极端地忽视了人(学生)的作用,后者却过分地肯定了人(学生)的能力,而粗糙地处理了知识的难度。正如文言文教学同样要遵守语文教学整体性原则一样,作为一种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介质,文言文教学更应当同语文教学其他内容一样,要遵守课堂双边活动的规则:任何学习活动都是在师生共同配合下完成的。而在遵守这个规则的时候,文言文教学由于其所学内容的特殊性,也理所当然要考虑自己的双边活动模式。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可能在为学生科学设置自主活动的空间时,难度更大。但是不论怎样,你都得去认真思考,尤其是针对每一次文言文学习,都得在教学中为学生的参与留好、留足空间,但,这个空间必须是有效度的。否则,为体现自主而自主的学生参与,一定会带来教学活动的盲目性。

一句话,建构高效的文言文课堂,要在虚实合理契合上作文章。

传统教学和PBL模式的论文篇五

[内容]。

作为一个有十几年教龄的高中英语教师,多年来,我未曾怀疑过自己早已适应的普通中学英。

语教学模式存在什么问题。可最近,先后听到几位我过去的学生的意见后,我开始认真思考:

我那几位学生,有的现在沿海外商企业搞外贸,有的大学毕业后赴海外留学。

-对付考试,教师重基础轻能力训练,学生学了难以实战。

反思再三,同行们都不能不承认:这些意见提得虽很尖锐,但却中肯。中学英语教学模式。

是该改一改了。

首先是教学目的要改。

中学英语教学再也不能单单为了应付考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努力培养跨。

世纪的人才,这应当成为英语教学紧紧盯住的目标。改革的深入,开放的扩大,现代化建设。

的加快,对劳动力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互为依存,联系。

越来越紧密的当今,尤其是我国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后,对外开放将进一步扩大。这。

些都决定了有“世界语言”之称的。

[1][2][3]。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传统教学和PBL模式的论文篇六

高中语文是高中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在高中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学生的高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开展和进一步深入,信息技术已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中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就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优化综合高中语文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也开始进行课程改革。在科技技术日益繁荣的今天,多媒体被广泛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将传统的教育文化和新兴的科技技术相结合,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要求,也是教育教学上的一种创新。在高中语文课堂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仅是教育紧跟时代步伐的表现,也可以让语文教学效果有显著的提升。

一、创设情境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求,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让高中语文教学效果更好。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一综合课本《沁园春·长沙》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当时的影像纪录片,让学生了解毛主席写下这首诗时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而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赏析了解了这篇文章后,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在诗中所领会的感情进行描述,或是在课堂中进行诗歌的朗诵,在文字中感受所描写的美丽景色、宽阔胸怀,以及对革命的豪情壮志。

在情境中观看和想象,可以让学生深入到课本内容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对文章了解更透彻,让语文教学效果更显著。

二、利用信息技术化难为易,提高教学效率。

高中语文课中所传达的文化素养较多,理论知识较强,有时候只用语言是无法向学生传达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于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技术。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必修三的课程《长江三峡》时,当教师给学生讲解长江三峡的雄奇美丽和波澜壮阔的时候,无论语言是怎样的极富感染力,还是不如能够亲眼所见给人的震撼,而多媒体就可以弥补这个缺憾。在学习《长江三峡》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有关长江三峡的视频影片,让学生在视觉中感受三峡的旖旎风光,引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在视频中让学生看到书中描绘的神女峰“万仞高峰之巅,一细石耸立”是怎样的绝妙风光,利用课堂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帮助扩充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也能对课文知识理解得更清晰透彻。

三、开展多样化教学课堂,优化教学资源。

在传统的综合高中语文课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的是“我讲你听”的方法,在课堂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而信息技术却可以将语文课本中的文字、图像、画面、語言等进行有效结合,塑造出一幅动态图,让学生用更直观的感官去感受书中所描述的事物。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必修二中的《边城》时,教师可以播放《边城》的影片来让学生获得更好的理解,了解当时湘西的淳朴民风,了解居住在湘西江边的那个叫“翠翠”女孩的美好品质,以及学习人性的善良美好与保持纯净心灵的精神。除了平时的教师讲述以外,也运用多媒体的“讲述”功能,可以使课堂的形式更多种多样,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提升语文教学效果,也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精神品德。

四、使用多媒体进行激活情境导入,完善课堂结构。

高中语文课本中蕴含着大量的文化素养知识,如果只采用单纯的课堂讲解的方式,可能让学生无法理解通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才更有助于语文的学习。信息技术的功能强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多方面地使用信息技术,让语文课本知识富有情境化,激发学生兴趣,使课堂效率更高。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必修四《我有一个梦想》的课程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金属帮助学生进行情境导入,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也可以播放《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录音,让学生听听别人演讲中的激情、愤怒,所传达出来的情感。一堂课只有45分钟,如果单靠教师讲学生可能很难快速的吸收,但是有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帮助,既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课文内容,了解起来方便多了,也能让课堂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五、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图像声音功能,感染熏陶。

多媒体在教学应用中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它可以将书中的一些故事内容直接播放出来,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就可以了解课本内容,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可用眼睛看到的形象。语文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人文素养知识,通过视频的学习观看可以将学生带入情境中,深入融入语文课本。例如,学习苏教版必修一课程中的《想北平》这一课时,学生通过观看以前北平的老景象,和现在北京的景象的对比,能看出时代变迁的差异,同时也能明白在当时的背景条件下老舍先生为何如此的眷念故乡。这既给学生补充了课本之外的一些知识,又让学生对课本内容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可以在其中领悟到珍惜现在生活和爱护家乡和亲人的情感,提升学生精神境界和思维。

传统教学和PBL模式的论文篇七

摘要:学前心理学教学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一门理论性极强,学生学习一知半解、难以领会和实践的课程。该文将pbl教学模式引入学前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中,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课题挂钩,为学生设计富有真实性的任务,通过学习者的自主研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pbl学前教育心理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且对人才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前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0~6岁)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入门课程,也是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的专业必修课,学前教育的成败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对基本知识技能的掌握。因此,提高学前教育大学生的的专业素养,是社会赋予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老师的艰巨任务。学前心理学从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入手,一直以来被学生认为是知识要点多、苦涩难懂、难于实践的的学科。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即使是有较丰富幼教经验、较高讲解能力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融会贯通的老师,学生往往也是一知半解,对知识印象不深刻,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近年来被各个学科广泛实验和推行,该文通过分析pbl的教学模式,结合当前的教学背景,对pbl在学前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建议,旨在更好地服务学生,提高学前心理学教学质量,真正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

1什么是pbl。

pbl是problem-basedlearning的简称,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它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为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教学目标。

2pbl的教学优势。

首先,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自主地、积极地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十分容易地获得来自其他同学和老师的信息;其次,可使有关课程的问题尽可能多地当场暴露,在讨论中可以加深对正确理论的理解,还可以不断发现新问题,解答新问题,使学习过程缩短,印象更加深刻;最后,它不仅对理论学习大有益处,还可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文献检索、查阅资料的能力,归纳总结、综合理解的能力,逻辑推理、口头表达的能力,主导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等,这些将为今后开展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实施pbl教学的要求。

3.1实施pbl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pbl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对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对该专业、该课程内容熟练掌握,还应当扎实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并要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要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寓教于乐、控制课堂节奏。

3.2学生要求。

pbl教学的成功开展,需要学生主动配合,从准备资料开始,就要结合提纲去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积极与其它同学交流沟通,大家同心协力得出最佳结论。这样的学习,花在前期准备工作上的时间精力大大多于普通的课堂学习,因此需要学生们有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否则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标。由于中国的学生长期接受“填鸭式”教育,对传统教育模式形成一定依赖性,缺乏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能力,部分学生只满足于获取好的“分数”,所以对pbl教学改革形式会觉得太“花费”时间,这也是一种依赖以往教学理念和学习方法的表现,因此,学生也应从自身出发,完成角色转换,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

在以问题探究、合作学习为核心要素的pbl教学模式下,学生必须参与其中,积极思考,同学之间集思广益才能有所收获。因此,要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激发学习学前心理学的热情,课程设计也要做相应的改革。

4.1以动替静,通过动画视频传递教学知识。

当前的高校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上课没有精神,一部分原因是进入象牙塔之后身上的压力和目标遗失,另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课件呆板,学生没有浏览投影课件的兴趣。学前心理学教育的教学主体是入学之前的孩童,教师要通过视频动画教学,把学生带入到动画的情境之中,为接下来的讨论和互动奠定基础。学前心理学教学的特点前文已经论述过,很多学生受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影响,遇到困难,不愿意主动寻找答案,依赖心理还没有消除,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和调整,就会降低其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较难理解的知识点,需要制作简单易懂、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掌握不太容易理解的学前心理学概念和知识。同时,对于动画视频中出现的一些情景进行具体的模拟,将场景还原,讨论和解决情境中的问题,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和自由的学习环境。

4.2合作学习,构建良好学习团体。

pbl教学模式要求老师从传统的教育角色中走出来,与学生形成参与和指导的关系,在这种教学环境中,老师不再以传授知识的权威形象出现,而是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引导和激励学生思考。以实际需求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和创新,研究不同的结论。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的学习状态。pbl教学法中小组讨论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对于团队合作,组织行为的训练也有很明显的意义。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选择与该章节内容相关的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带着案例中的问题分析和讨论,将课堂的知识用到实际的案例分析中去,提出小组的思路之后,再进行分享和交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受到过多的干扰,锻炼了独立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综合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3校园实践,强化理论运用能力。

“请进来、走出去”是高校学生实践经常使用的方法,任何理论的应用都需要实践的检验,pbl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单纯在学校获取知识的教学模式,尽量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知识技能,学校应该经常组织学生到对应的实习基地进行现场实习和感受,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幼儿园教学的场景,通过一年的幼师讲学,了解幼儿心理在各个阶段的特征,有了一线教师的参与,学生学习的所有的理论和概念才能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同时,学生带着问题走进幼儿园实践,结合眼前真实的环境对问题进行探究和理解,为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做好铺垫。

5结语。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pbl将学习放到复杂的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去,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共同分享的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学习相关知识的目标。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pbl将老师从权威的教学讲台上请下来,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去主导课堂,通过多重途径解决问题,进而获取知识,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充当组织者和顾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由于思维的扩散,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广度。让学生真正在学前心理学的课堂上掌握观察儿童、理解儿童、研究儿童的知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模式在学前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1):226.

[2]郑军.《学前心理学》课程运用现场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2):7-12。

传统教学和PBL模式的论文篇八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教学手段发生变化是大势所趋,现阶段简单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势在必行。仅如此,随着我国各项事业逐渐与国际接轨,教育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教育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如何进行高质量、高效率的教育工作已经逐渐成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将在下文中结合自己几年的工作经验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二者的优势与不足,有不足之处,还请指教。

一、简答介绍传统教学。

所谓的传统教学就是老师在黑板上讲解,学生在下面听讲、练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是按照教学进度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需要做的则是认真听讲、记笔记,课下对老师教授的知识进行温习,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准备一些练习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其固有的有点,首先,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减轻教师负担,教师只要按照教学进度把相关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简答方便;不仅如此,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设备要求较低,不需要准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投入较少,能够做到经济、快速;此外,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省时省事的特点,直接的讲解能够省掉学生的思考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最后就是可以更直接的面对考试,教师只要组织学生针对考试题型进行反复的练习即可,对需要特别注意的题型很有效果。尽管传统的教学具有很多优点,但是其固有的缺点也不容忽视。显而易见的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只是着重讲述知识、传授教学内容,而忽略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等,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基本采取的都是“填鸭式”教学,用单一的教学手段进行,基本没有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忽略了交流、合作、主动参与、探究等学习方式,笔者认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缺点:首先,手段单一、内容枯燥的传统教学不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不利于开拓教师与学生的视野;其次,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及团队意识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传授知识为核心,教师只是注意是否按时完成教学计划,对教学的目标、进程及结果等有较高的要求,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及习惯的养成没有予以足够的关注。

二、简单介绍多媒体教学。

所谓的多媒体教学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实际的课时需要及安排合理的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在此基础上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将教学内容以多媒体信息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最终达到优化教学内容的效果。多媒体教学包括很多内容,如幻灯片、录像等设备,现阶段,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已经添加了很多新鲜血液,如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等。多媒体教学对传统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其主要优势也非常明显,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可以使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学习,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主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容量大、涉及面广、操作简单。

多媒体技术包括数字、音频、动画等元素,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切的体会到知识的重点、难点。不仅如此,多媒体教学方法操作简单,适合老中青教师,具有较强的普遍性。

2.表达方式便于学生接受。

3.其它。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不仅如此,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的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如阅读速度、对信息的读取、加工能力等。

然而多媒体教学也具有其固有的缺点。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的依赖多媒体技术,就会减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学生只是看大屏幕上的字,而没有教师的讲解,教师则应该根据班内学生的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选择性使用;此外,一些多媒体软件更新的山不完善,比如说在演示一些公式的推导过程时只能显示最后的推导结果,而没有过程,这样就跟直接看教材没有区别,并没有凸显出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三、简单论述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关系。

随着多媒体教学具有较明显的优越性,并且已经成为现阶段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工具,然而,对于整体的学习目标和全校的学生来讲,这并不是一种普遍适用手段,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

之内是无法实现的。总结来说,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是现阶段教育领域中不和或缺的两种教学方法,各有所长,需要相互配合,各取所取,一切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最终目标。

四、小结。

通过上文论述可知,对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进行对比是非常重要的,对我国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都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固有的局限,所以单独的依靠哪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不合理的,实践证明,只有将两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在最大程度上做好教育工作,最终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我国社会的进步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使教育之花开遍华夏,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2]谢浩,刘晓帆.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民办教育研究。

[3]张.浅谈多媒体课件在《电路分析》教学中的应用[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传统教学和PBL模式的论文篇九

摘要:现阶段,多媒体教学已经初具规模,甚至可以与传统的教学并驾齐驱,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进行对比迫在眉睫,通过对比可以较明显的看出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优势,明确二者关系,从而保证我国教育事业的顺利进行。本文旨在针对现阶段的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工作进行探究,并提出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可以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传统教学和PBL模式的论文篇十

随着pbl模式的广泛应用,我国教育者开始尝试其在教学中的改革探索。将pbl模式引用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中,主要依据是pbl模式本身具有以问题为导向、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教师是引导者和合作者、注重学生合作意识的特点,同时,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环境创设、教师角色转变、学生准备状态以及信息技术运用四个方面入手提出相应的应用策略。

传统教学和PBL模式的论文篇十一

交通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原则和方法来研究社会交通现象和工程中有关人的心理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地说,交通心理学主要从道路交通参与者的心理与行为规律出发,研究如何改进交通行为以减少事故、保证安全,如何充分发挥道路交通的功能;研究交通安全教育和训练问题,纠正道路交通参与者的意识与行为中的许多不安全因素,教育和纠正交通违法;研究如何减少和预防道路交通的过失犯罪问题等。

1.2交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交通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很广,其基本研究内容主要包括6个方面,分别是机动车驾驶人的心理、行人心理、自行车骑行者心理、交通工程心理、交通事故心理、交通管理心理和交通警察心理。

1.3交通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交通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结合其自身的特点,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及模拟法。

2影响驾驶员心理的因素分析。

2.1车外环境对驾驶员心理的影响。

(1)颜色的刺激作用。车外环境中的实物具有各种各样的颜色,不同的颜色对驾驶员心理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交通环境中的不当颜色配置可能对驾驶员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2)道路结构、设施等的影响。交通管理中为安全起见,常在道路两侧设置护栏以规范行车秩序。当汽车在两侧有护栏的道路中间行驶时,因害怕碰撞护栏而有意识地与护栏保持一段心理安全距离,从而在无形中使道路有效利用宽度减小,这种由心理因素造成的路面狭窄现象称为“路面狭窄效应”。路面狭窄效应“使得驾驶员为避免碰撞护栏或其它路边设施而处于一种相对紧张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作用会使驾驶员自动降低车速并趋向于靠路间行驶。

(3)道路标志标牌的影响。行车过程中,驾驶员通过交通标志标牌获取路况信息,提前做好应对的心理准备,预防危险情况发生。

2.2车内环境的影响。

(1)车内的音乐对调节驾驶员的情绪有重要作用,优美、舒缓、轻快的音乐能够减轻压力,放松身心,提高驾驶安全性。

(2)车内设施整洁的布置让人感觉耳清目明。

(3)乘客的高声谈话或其它活动可能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

2.3驾驶员自身因素对其心理的影响分析。

(1)驾驶员的性格与情绪的影响。国内外对驾驶员性格与交通安全的关系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内向型性格对于安全行车更为有利。这是因为内向个性的谨慎、有条理、避风险和严于自我监督等特点,对于保证行车安全较为有利。内向与外向两种性格的驾驶员发生事故的原因也有所不同。内向性格的驾驶员感知较为迟钝,动作反应敏捷性稍差,在遇到危急情况时容易出现延误性错误而导致事故;外向性格的驾驶员则喜欢冒险,易冲动,倾向于超速行驶或强行超车等驾车风格,容易诱发事故。

(2)驾驶员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驾驶员的某些习惯或行为也会通过心理作用影响驾驶安全。如:喜欢边驾车边与人聊天;行程匆忙,一手驾车一手吃饭;边打电话边驾车;边行车边思考问题;开车时戴耳机听音乐等。

3基于心理学层面的交通事故防治措施。

3.1开展心理训练,提高驾驶人心理素质。

驾校不仅要重视对学员进行操作技能的训练,还应重视对其心智技能的训练;交通安全教育学校对驾驶人再教育中也应加入心理培训内容;驾驶人更应增进自我了解,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增加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鼓励社会心理咨询业的发展;鼓励非政府公共部门提供和开展各类针对驾驶安全的心理培训项目。

3.2开展安全宣传,增强驾驶人安全意识。

安全宣传就是采取种种大众传播的手段,调节宣传对象的心理,使他们形成对安全问题的正确认知和态度,从而预防事故并进而形成社会群体的安全行为定势。安全宣传能否被对象所接受,取决于宣传的内容和方式与接受者个人意向的结合程度。宣传工作要善于激活人们的安全需要,增强其安全动机,要利用人们趋利避害的本性,从环境和人群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实际出发,结合事故案例,进行信息灌输,情理说服,反复提示强化,以满足个人和社会的安全需要。

3.3立足以人为本,采取人机工程学措施。

现代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在人机关系中人应该作为中心问题来研究。日本心理学家狩野广之对“不注意”的理解很值得我们反思。他认为“与其说‘不注意’是事故的原因,毋宁说‘不注意’是某种原因的结果”。以人为本,正是要求我们去研究和排除造成“不注意”的条件和原因,而人机工程学(man-machineengineering)作为研究人、机械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关作用的一门学科,为我们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提供了很好的解决之道。

传统教学和PBL模式的论文篇十二

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加强诵读,增强语感,对断句标点有很大的帮助。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如:夫、盖、凡、窃、清、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干、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根据这一特点,找出虚词就有助于句读。

2、反复诵读。

诵读的形式:教师范读,或者听课文朗读录音;学生齐读,或分组朗读,或分角色朗读,等大多数学生较熟悉课文内容以后,还可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进行朗读比赛。

3、点拨课文内容大意。

就一堂课而言,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解放思想--把理解字词全部下放给学生,但不是完全甩给学生。我要提醒大家的是:要注意减轻学生的负担,因为负担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没了,毕竟学生学习古文不是完全冲着那几个化石性的词汇来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抓住重点字词句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赏读课文,品味文言文的妙处。

4、举纲张目进行试背。

因为已经反复阅读,并且点拨课文内容大意。下面应指导学生尝试再现。因为尝试再现是一种比阅读更积极的智力活动,又是一种自我检查的过程。而死记硬背肯定是没有多大意思的,常听到中学生抱怨要背那么多没用的文言文。

5、质疑问难。

文言文可以质疑的地方太多了。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只要教师教给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只要教师能遵循民主化教学原则,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因为质疑问难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改进教学效果。如果因此培养起初步的研究精神,倒也是意外的收获。

6、反复玩味,仔细揣摩--名句名段。

让学生为圣哲的至理名言而深思,为良臣的苦口婆心而赞叹,为名士的痛苦忧思而唏嘘,为豪杰的慷慨赴难而扼腕。

一定要带领学生反复玩味,仔细揣摩名句名段。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千古佳句,学生能感知其美,但只能分析到动静结合、色彩绚丽、境界阔大这一步。我指导学生深入发掘,结果发现该名句的精髓在于作者描绘了一方和谐、澄明的天地,生命在那里自由地飞翔。这种理想的境界让作者心迷神往,千百年来也扣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明乎此,学生无不面露喜色。

7、深入文本--用当代视野诠释文言文。

寻找课文和学生现实感触的共振点,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产生与作者、作品情感共鸣。比如学习《游褒禅山记》,课文关于志、物、力的论述对学生很有教育价值,教师只要点一下,学生就自然联想到自身学习的实际情况,引起共鸣。这样,学生和作者、课文就一下子沟通了。

课堂上的出彩有两种:一是外在的热闹,一是内在的沸腾。我更倾向于后者。深入文本--用当代视野诠释文言文,蕴涵出彩的可能。

传统教学和PBL模式的论文篇十三

1.1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国内外仍然没有一本专业的《葡萄生态学》教材。虽然2009年以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主要参考了张光伦教授主编的《园艺生态学》教材,并结合葡萄生态学自身的特点制作了课件和讲义。但是,生态学的研究日新月异,分支也越来越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在讲授葡萄生态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适当拓展理论视野,密切关注葡萄生态学领域科学研究前沿和动态,将最新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中,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过去5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发现,《园艺生态学》教材能系统地为学生提供生态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课程组则结合最新的葡萄生态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进行补充和优化。如在葡萄气候区划方面,授课老师根据研究结果补充了我国大陆性季风气候条件下葡萄区划指标体系的构建。再如我国优质葡萄酒产区主要位于干旱缺水、生态脆弱的区域,保护生态环境一直是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坚守的重要目标。在葡萄生态学的讲授中不断更新了沙漠产区、戈壁滩产区、盐碱地较为严重的产区等发展葡萄酒产业的生态需求。另外,根据不同生态因子对葡萄与葡萄酒质量的影响不同,课程组采用了区别于园艺生态学、森林生态学等课程的授课架构和顺序,对涉及重要生态因子的章节加强了学时和内容。例如目前水分缺乏和低温冻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这两章的讲授则更为详细。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组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及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只有深刻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对葡萄原料质量、葡萄酒质量和风格等方面的评价才能更加客观和深入。

1.2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

1.2.1提高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过去由于没有参考教材,并受“注入式”教学思想的影响,上课时主要是老师讲解,学生忙于记笔记,强调讲授的作用。课程教学改革以来,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穿插提问、增加小测验,这样既可以集中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同时又促进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温习和思考。另外,在每节课的前5分钟鼓励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由授课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思考,在下课前5~10分钟进行解答和评论。既提高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又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全班同学共同思考,相互学习。改革实践中另一种互动的方式是提前定向发布生态学热点主题,如气候变化对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影响、环境污染与葡萄生产等,让学生自己查阅文献,同学们经过准备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些教学方法的改革把过去以教为主变为教与学互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良好。

1.2.2增加学生主导的课程讨论课课堂讨论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辅助环节,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学效果。葡萄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以来,一直安排4个学时进行学生为主导的课堂讨论。具体做法为首先按照我国行政区划的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将每个年级全体同学分为31个小组,通过查阅文献、数据统计,并结合生态学课程讲授的内容,对每个区域进行生态评价,并结合当地葡萄与葡萄酒产业进行论述。所有讨论内容需制作成幻灯片,并上台讲解5分钟。同时,随机挑选5名学生作为评委,授课老师辅助点评,其它同学进行交流和质疑。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导,授课老师主要进行引导和辅助点评,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实践证明讨论课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意识,也锻炼了材料收集与组织能力、演讲能力等。另外,各小组通过查阅文献、上台讲解,对该产区的生态条件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所有小组通过集体交流,使得全年级的每一个同学对全国的生态条件都有了全面的了解和独立的思考,为以后葡萄栽培学、葡萄品种学学习,以及进入产区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3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葡萄生态学课程教学的'手段已完全实现多媒体教学,但是由于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概念较多,所以仅依靠幻灯片进行讲解有时仍显得较为枯燥和抽象。因此,授课老师在尽量制作更为优美的幻灯片的同时,根据章节内容,收集整理大量实地照片、视频进行讲解。授课老师利用科研活动、考察等机会,分别在新疆、辽宁、山东、吉林、四川等产区从生态学的角度拍摄了大量实地照片和视频,如土壤类型、植被类型、地形地貌、园地建设等,为学生提供了许多真实而直观的例子。另外,课程组还积极下载和制作各种视频,补充说明各个知识点,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课程组在新疆北疆地区拍摄了戈壁滩产区从原地选择、葡萄园管理到酒厂生产全过程的视频,以生态学知识为切入点,为学生详细介绍了北疆产区的生态条件及其对葡萄酒质量的影响,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我国干旱地区葡萄与葡萄酒的特点及其生态学基础。

2改革考核方式,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采用考试、课堂讨论以及小论文撰写等多种考核形式,可以综合评定教学效果。葡萄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以来,从以前的成绩构成仅为期末试卷考试加上平时考勤改为讨论课成绩、平时考勤成绩、实验成绩、期末成绩4大块,而且期末试卷成绩的比例由原来的80%降为65%,更加注重了对平时讨论、实验、实践能力的考核,导向性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的能力。

3展望与建议。

经过5年的改革与实践,葡萄生态学课程教学的内容进一步得到了优化,教学手段和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学生对“三基”知识点掌握得更加透彻,基本能应用生态学原理分析我国不同产区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就教学本身而言,还需要从多方面进一步进行改革。第一、实行小班上课,尽量让每一个同学得到动手、动口、动脑锻炼的机会。第二、增加课时数,特别是增加实践教学量。葡萄生态学是研究葡萄与环境关系的学科,学生应多走出教室,深入葡萄产区和基地,进行试验、实践。第三、针对专业特点改革培养方案。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虽然是工科,但农科的知识点也非常密集和重要,建议调整和优化培养方案,使学生前期先修完土壤学、气象学、植物学等基础课程,为葡萄生态学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传统教学和PBL模式的论文篇十四

自从赫尔巴特提出“四阶段”教学模式之后,其弟子在其基础上逐步尝试与实践,最终以“传统教学模式”的名称主导着19世纪和20世纪的教学实践。我国也受到赫尔巴特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学的。反思传统教学模式,我们不难发现传统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以教学内容为主旨,目标突出。

传统教学模式的目标感很强,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遵循的一致原则就是以传授知识为目标。在组织课堂教学的时候,知识教学的目标无处不在,每一环节每一步骤都在朝着知识教学目标的达成的方向努力。虽然说,知识达成对教学起着一定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但是在本质上,这种教学模式只将知识作为中心,而忽视了学生的内在体验。

(二)机械组织教学,忽视学生情感体验。

由于知识教学目标明确,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机械运用有章可循的操作方法,完全以权威者的身份对课堂教学进行操控,而忽视学生的心理特征与个性特征。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无法独立思考并有所创新。这就是所谓的“填鸭式”“满堂灌”,学生就像是等待老师填装知识的容器。虽然说这种方式可能会让一部分学生记住不少化学基本原理、化学用语甚至会进行化学计算,但是一旦遇到一些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显得手足无措。比如说,怎样取样分析出地窖中气体的主要成分、解释为什么用酵母做成的食品松软可口等等。学生可能学习了几年化学知识还是不能解决这些问题,原因就是他们接受的教育就是死记基本概念,脱离了课上讲的知识就不能解决,简而言之就是不会运用知识。

二、初中化学教师的角色转换和定位。

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只会记知识点不会运用是很危险的。如今南通市中考化学已经降到60分,其他各个地方也趋之效仿。在初中化学知识点本来就很少的前提下,可能上课记记笔记、下课背背笔记如此也能应付中考。然而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今后更进一步的发展。要想让学生会学、想学化学,就要让学生在初三化学中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乐趣,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并感悟到学习化学的独特方法和化学教师的人格魅力以及化学课堂的精彩,这将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作为初中化学教师,我们都要思考如何转化和定位我们的角色。请看下面案例中体现的教师角色。案例:《燃烧与灭火》教学片断比较(同课异构)a老师上课片段:灭火原理及方法的探究师:请你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仪器和试剂,想出尽可能多的方法进行灭火。(创设意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对燃烧条件的`学习,采取小组合作形式尝试自己得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生1:用水浇灭。生2:用嘴吹灭。生3:用剪刀把烛芯剪掉。(全班学生都能给出前三个答案,学生再看看桌上还有的仪器和药品,只剩下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想到答案的,小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教师的引导下也能给出正确的答案。)生4:在烧杯中放进适量碳酸钠粉末,并倒入适量稀盐酸溶液……师:你能归纳出灭火的原理?生: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具体的方法就是隔绝氧气、隔离可燃物、降温到着火点以下。b老师上课片段:灭火原理及方法的探究师:我们已经知道了燃烧的条件有三个,是哪三个呢?生:齐答(和课本完全吻合)师(大悦):那灭火的原理,你能不能总结出来呢?(生从课本和参考资料并结合生活经验也能给出答案。)反思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我们不能否定任何一位老师的教学效果,毋庸置疑,两个班的学生对灭火原理和方法都能很好地掌握,但是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和对知识获得的胜利喜悦感是不一样的。

三、理性思考。

传统教学模式虽说有它的弊端,但还是能够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教学目标全面明确。

传统教学模式讲求知识目标全面、突出,作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要做到知识目标全面、突出,还要体现时代发展要求培养素质全面的创新型人才,因而新的教学模式必须具备知识目标全面、明确,要能够认识到教学不仅要完成知识传授的任务,还要在学生能力层次以及情感态度体验上发挥导向、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师生关系民主和谐。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权威地位,教师对课堂起着绝对控制的地位,学生只能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机械化,毫无生机可言。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也不能全盘否定,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这种教学模式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知识;掌握的知识系统性比较强;对教学设备、设施要求不是很高、经济易操作。缺点就是忽视学生情感体验和能力提升。客观上,教学的进行离不开教师的权威地位,毕竟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地设计,并能有效地组织教学,指引学生有效学习。同时在教学中又必须实施民主管理。只有师生和谐民主,学生才能有尽情展示自我的机会,才愿意和学生个体以及老师交流,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实事求是地说,传统教学模式虽说弊端很多,一时半会从其中完全抽离出来似乎很难,但是只要我们能够有效地进行转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重新定位我们的角色,从长足发展的角度去思考教学,开展教学,这还是有必要的。

传统教学和PBL模式的论文篇十五

摘要:高校病理学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提高。本文以我校初步展开的病理学案例教学为例,探讨在高等医学院校病理学课程中合理开展案例教学的实践情况。

1引言。

在各大医学院校当中,病理学都是最基础的课程,案例教学法,就是在病理学的教学当中以案例为基础,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进行师生或生生讨论,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本文当中通过对病理学课程设置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围绕教学大纲,合理设计案例教学2个方面进行探讨,并通过理论和案例对病理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笔者在教学当中的实践经验,以供广大病理学教师参考。

病理学是医学院校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医学科学领域起着基石作用。医学院校将此课程作为基础课程以供历届学生学习,在医学院校课程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医学院校的学生课程任务繁重,目前教学现状使得学生们对医学病理学的知识只是力争做到识记足矣,难以做到对知识体系的把握和对病理学专业名词的透彻理解,其次由于病理学课程内容抽象单一,学生理解比较困难,从而导致学生学习与科研兴趣日益趋下,导致病理学学科的停滞不前状况。本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式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借助于一定的事实案例,在此案例的基础上,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进行案例分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意义上以教师为主的讲解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和个性化学习。

3围绕教学大纲,合理设计案例教学。

病理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基本形态学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其中神经系统病理形态学变化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对于医学生打好医学基础至关重要。因此,本教研室根据课程大纲及教材编写了案例,以促进学生对此部分内容的理解及学习。患者张某,女,5岁,系北京市通县某村人,现在通县某乡村幼儿园上学。9月30日在家中因头痛、发热、呕吐、腱反射亢进、嗜睡到通县某医院就诊。通县某医院体格检查:体温39℃,颈项强直,轻度嗜睡可唤醒,伴有抽搐,手臂见多处近期叮咬痕迹。通县某医院检验科血象化验单:白细胞20x109/l,中性粒细胞88%。轮状病毒rna检测阴性。通县某医院门诊过敏检测阴性,患者近期无接种疫苗。10月1日北京疾控中心采集血清和大便样本送北京市疾控中心作化验。结果血清学寄生虫金标试验阴性,大便涂片镜检也未见虫卵,10月2日脑脊液乙脑病毒阳性。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急性脑炎。此案例材料开展的`案例教学主要分为五个阶段。第一,提出问题根据本资料可以做出什么判断?还需要做哪些检查?不是轮状病毒感染所致,造成中性粒细胞升高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脑炎,你认为是具体什么疾病?这种疾病会造成什么损伤?第二,查阅资料安排学生课下针对总结的问题查阅资料,如专业书籍杂志文献数据库等,记录并整理答案。第三,分组讨论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逐一讨论所提问题。在讨论中,学生自主发言,并可以相互辩驳,教师是一个特殊的参与者,在讨论中起到引导和启示的作用,使讨论不偏离主题,并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案例中的问题,讨论应注重师生间生生间信息的双向、多向沟通。第四,归纳总结是指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案例教学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这一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与理解,有针对性的提出并解决问题,并指导学生针对性地查阅资料。第五,评价考核教师对其组员逐一进行客观的评价考核,考核从课前准备、参加积极性、沟通能力三方面进行。基于本次案例教学,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从被动要学逐渐引导为主动想学,主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独立思考学习内容,巩固学习效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2]马玮玮,王锦.注重临床病理联系在病理学教学中的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4,(12).

[5]李擒龙,晏伟,郭双平,闫庆国,王哲,李青,王瑞安,王文亮.在病理学教学中加强课堂病例讨论课及其意义[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17-19.

[7]郑少燕,苏敏,田东萍,刘淑慧.病理学cpc案例式双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3):310-313.

传统教学和PBL模式的论文篇十六

[内容]。

作为一个有十几年教龄的高中英语教师,多年来,我未曾怀疑过自己早已适应的普通中学英。

语教学模式存在什么问题。可最近,先后听到几位我过去的学生的意见后,我开始认真思考:

我那几位学生,有的现在沿海外商企业搞外贸,有的大学毕业后赴海外留学。

-对付考试,教师重基础轻能力训练,学生学了难以实战。

反思再三,同行们都不能不承认:这些意见提得虽很尖锐,但却中肯。中学英语教学模式。

是该改一改了。

首先是教学目的要改。

中学英语教学再也不能单单为了应付考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努力培养跨。

世纪的人才,这应当成为英语教学紧紧盯住的目标。改革的深入,开放的扩大,现代化建设。

的加快,对劳动力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互为依存,联系。

越来越紧密的当今,尤其是我国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后,对外开放将进一步扩大。这。

些都决定了有“世界语言”之称的英语,必将成为国人生活中一个仅次于汉语的交际工具。

懂英语、会英语的外向型人才,必将成为国家和社会最需要的人才。如果更现实一些,我们。

还要看到,初中生就业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他们能在初中、高中学会英语会话,打好英。

语基础,无异于掌握了一种求生谋职的技能。所以,应当把高等教育之前的普通教育英语教。

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2)帮助学生提高能力,为企业和社会直接输送人才。

其次是教学内容要改。

普通中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从根本上说,就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要求普通。

中学英语教学内容作相应调整。调整的方向是把偏重基础,改为基础与应用相结合;把注重。

基础语言知识的培养,强调语法翻译为主的传统方式,改为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

四项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为主。当然,探索实验和新编教材有一个过程,有。

条件的学校可根据社会需要,制订教学目标,自编补充教材,增加培养学生“听、说、读、

写”技能的内容。

再次是教学方法要改。

一是要尽可能营造语言环境。这对于帮助学生提高听力、增强语感、强化口语训练十分重要。

营造语言环境,可取的方法很多。安装闭路电视。添置录放机、微机等电教设备,定时播放。

广播、电视英语节目,开展经常性的英语演讲比赛、侃谈沙龙、小品表演等。都是行之有效。

区分度一致,以增加考试的严肃性和可信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三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要在“活”字上下功夫,现在不少教师采用“交际教学法”,突出语言的交际能力,让学生。

上课时自荐当“小教师”,很有成效;有些中学的英语教师,用实物、自绘图画、舞蹈语言。

来表达词语概念的教学方法,也值得借鉴。

最后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变。

新的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对英语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英语教师。

们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主动去迎接和适应这场变革。

传统教学和PBL模式的论文篇十七

交通心理学是研究交通运输系统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现代社会中工程技术与人因学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2]通过系统地学习交通心理学课程,学生能够掌握交通环境中人、车、路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以及在交通过程中,驾驶员、行人、乘客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掌握驾驶员心理选拔的技术和交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并能具体应用到汽车驾驶、驾驶员培训、交通管理等工作领域。

一、交通心理学的课程特色。

(一)立足学术前沿。

由于交通心理学学科知识体系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教学内容立足学术前沿。既要融合工业心理学、人类工效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方法,又要注重应用心理学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应包括:影响驾驶安全的生理及环境因素、驾驶员视知觉、驾驶员注意、驾驶员危险知觉、驾驶决策、驾驶员情绪、驾驶员人格、驾驶员培训及教育等。讲授内容要厘清汽车驾驶员安全心理学的研究源流,以近5年的大量实证研究资料为坚实基础,力图向学生反映汽车驾驶员安全心理学的最新进展。

(二)课程体系严谨。

根据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理解,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促进学习迁移、促进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并可以提高学习兴趣。[5]为了促进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发展,交通心理学课程体系必须系统而严谨。汽车驾驶员安全心理学是一门研究驾驶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科学。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交通事故都不会是单一因素造成的,涉及到驾驶员特质(年龄、性别、驾驶经验、驾驶员状态、操作熟练性、人格)、路况复杂程度(交通条件、天气条件、路况、乘客数量和类型、车仓的人体工效学设计、车速)、分心干扰、驾驶员的文明素质、交通文化氛围等多种因素的动态调节。[6]该课程应向学生全面系统阐述驾驶员在驾驶汽车过程中的感知、注意、决策、情绪、驾驶行为风格等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形成严密的知识体系。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只有当知识体系以网络化的形式内化于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学生才能把知识作为主体经验加以迁移和应用,以科学的眼光,对交通事故的成因进行人、车、路和环境综合分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提出事故预防策略。

(三)注重联系实际。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经验,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7]高校课堂教学,更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交通心理学》课程本身就是一门与现实交通生活非常贴近的应用心理学学科。国际应用心理学协会第13分会即为“交通和交通运输心理学分会”(pisionoftrafficandtransportationpsychology)。如果我们把“应用”理解为严格利用程序来解决实际利益问题,那么应该指出,应用科学应符合三大标准:实用、迅速和方便。其具体要求如下:应用科学处理的是特殊、具体的问题,它的研究对象比基础科学的研究对象更为明确;应用科学最后得到的结果一般并不广泛扩散;应用科学仍然像基础科学一样应该适应实际情况和接受检验的可能性,应用科学比基础科学更容易接受实践的检验。

着眼于特殊情境的研究工作通常被认为是应用研究,基础研究涉及的是根本性问题,总的原则或理论。应用研究直接用来回答现实某一具体问题有关的疑问。而交通心理学恰恰具备现实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实证性和实效性特点,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联系实际。集合大量事故案例分析,从问题出发,展开理论阐释。并在每章之后,结合相关实证研究,针对人、车、路、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传授学生如何制定预防和干预交通事故的方案。

(一)依托团队建设,开发教学资源。

因此,主讲教师应建立《交通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团队。例如,可由一名经验丰富的主讲教师,带领多名年轻教师和研究生组建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在教学过程中,会向学生渗透最前沿的科学知识,让学生获得专业化的学习指导。团队一方面对课程进行系统研究,明确教学内容和课程之间内容衔接关系,另一方面,以课程教学大纲为蓝本,结合承担完成的其他各类交通心理学课题,进行案例规范化处理,并将其形成教学范本引入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中,成员进行分工合作,全员参与教学组织活动,这不仅可以全面提高团队成员科研能力和项目研发水平,开发大量交通心理学教学资源,而且有利于将专业人才培养的精髓——团队合作精神灌输到课堂教学中。

(二)完善课程内容,扩充知识体系。

《交通心理学》课程要求立足学术前沿,课程体系严谨,理论联系实践。国内外驾驶员安全心理的研究迅猛发展,新的研究手段以及新的研究领域层出不穷,为了紧跟学术前沿,还要不断搜集新的研究内容,特别以往教学发现,由于大学生驾驶经验少,案例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瓦根舍因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为标准,选择典型案例和关键问题,通过讲授和探讨,带动学生理解普遍性的理论知识、从而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教学团队需要不断根据新的研究进展,扩充课程内容,结合丰富案例,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理论,扩充学生的知识体系。

(三)丰富组织形式,提升学习兴趣。

《交通心理学》课程如果尝试使用团队教学模式,就需要改变原有的课堂组织形式,依托教学团队的力量开展教学活动。课程有一名主讲教师,贯穿整个学年教学进程,由他介绍交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历史及研究任务等基础知识,同时,他负责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日历,安排教学团队成员到课堂授课。这一组织形式并不是简单的轮流上课,所安排的教师一定是熟悉该章节,或正在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人。授课人可以将交通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融入到自己具体的研究中去,给学生全面展开该领域的研究方法、研究范式和应用成果,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带给学生最新的前沿知识,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对某一领域形成全面、深入的了解,将基础知识及时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和研究领域。这将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而且这也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训练了逻辑思维,培养了科研视角,深刻领悟团队精神,培养创新意识。

(四)更新方法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交通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单靠书本知识和教师讲授很难给学生直观认识,例如,关于驾驶员危险知觉、驾驶员视盲、驾驶员分心等领域的课程内容,需要依托形象生动的案例分析。由于驾驶本身是一种动态过程,一种操作行为,因此,文字说明和图片演示都不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兴趣。但是,又不能让每一名学生都进入驾驶室进行演练。因此,需要找到新的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效果。此次课程改革将尝试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搜集典型的交通事故视频影像资料,通过特殊的视频剪辑软件,将网络视频、已有的行车记录仪影像进行剪辑,萃取最典型的片段,在课堂演示并辅之以案例分析。并结合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帮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掌握交通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做到学用结合。

(五)结合实践项目,培养创新精神。

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更深入地了解交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课程改革可以结合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开放交通心理实验室,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开展驾驶模拟器研究和眼动研究,在科研实践中训练学生的应用技能。并由此改变以考试成绩作为学业绩效评价标准的做法,而是要求学生期末时上交一份实验报告或科技论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