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汇总(精选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20:18:51 页码:7
最新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汇总(精选9篇)
2023-11-17 20:18:51    小编:ZTFB

总结是提高自己的必经之路,它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自己,优化自己的行动策略。总结要注重实用性,提供具体可行的建议或改进方案。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汇总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新偏旁点横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教学重难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朗读、背诵古诗。

2、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就与月亮又关,让我们把书翻开,说说图上有什么。(板书课题)

二、介绍背景

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释题意。“思”是思念的意思。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2、圈出生字,边圈边读,加深印象。

3、小老师带读生字,齐读生字。

4、去掉拼音抽读生字。

5、六人小组讨论:用老师教给你的识字方法,你认识了哪几个字?说给同学听一听。

6、全班交流:用了什么方法记字?你在哪里见过这个字?

(加一加、减一减、变一变、换一换、猜字谜)

四、生字回文,细读古诗

1、生字回到文章中,你还认识吗?找小伙伴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教师倾听,多肯定,多鼓励)

2、诗人在什么时候,思念什么呢?带着问题读读古诗。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说说夜空,朗读感悟

让我们站起来,当一回李白!请你们想像一下,如果你就是此时此刻的诗人,看着一轮明月,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会想到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已见,体会感情,感受到李白那强烈的热爱家乡、思念家乡情感,同时学习有语气朗诵古诗的方法——要入情入境、大胆想象当时意境。

五、自我展示,当堂背诵

多种方式熟读成诵。(男女赛读,分行读,分组读)

六、学写生字

1、观察笔顺,小老师带领同学书空

2、观察范字与田字格的关系

教师提示:横与横之间的距离。“头”的第五笔是长点而不是捺,写得上尖下圆。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

注意学生的坐姿与握笔姿势,即使提醒纠正。(上身正,脊背直,下巴低……)

4、展示佳作

挑出自己写得最满意的字给同桌看,说说自己怎么写好它的。

5、组词,理解字意

七、作业设计

学了这首诗后,你最想做些什么?画一画,演一演,吟一吟,背一背,写一写……选择一项或几项完成。

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汇总篇二

教材分析:

这是本册教材中第二次出现古诗。该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描绘的情境。

学生特点:

《静夜思》是首家喻户晓的古诗,学龄前的儿童就应该有所接触,可是字音咬不准。他们对月亮很感兴趣,却不知道对月思人的情怀。教师要立足于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读准字音,读中悟情。在识字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重要的是要给他们机会去运用。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新偏旁点横头、反文旁。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3、培养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夜空,阅读有关课外书籍。

教学重难点:

1、认读生字,写生字。朗读、背诵古诗。

2、在诵读古诗过程中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

设计理念: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准备:

1、学生查询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

2、每位学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么。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猜一自然景物(月亮)。

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就与月亮又关,让我们把书翻开,说说图上有什么。(板书课题)。

二、介绍背景。

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释题意。“思”是思念的意思。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2、圈出生字,边圈边读,加深印象。

3、小老师带读生字,齐读生字。

4、去掉拼音抽读生字。

5、六人小组讨论:用老师教给你的识字方法,你认识了哪几个字?说给同学听一听。

6、全班交流:用了什么方法记字?你在哪里见过这个字?

(加一加、减一减、变一变、换一换、猜字谜)。

四、生字回文,细读古诗。

1、生字回到文章中,你还认识吗?找小伙伴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教师倾听,多肯定,多鼓励)。

2、诗人在什么时候,思念什么呢?带着问题读读古诗。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说说夜空,朗读感悟。

让我们站起来,当一回李白!请你们想像一下,如果你就是此时此刻的诗人,看着一轮明月,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会想到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各抒已见,体会感情,感受到李白那强烈的热爱家乡、思念家乡情感,同时学习有语气朗诵古诗的方法——要入情入境、大胆想象当时意境。

五、自我展示,当堂背诵。

多种方式熟读成诵。(男女赛读,分行读,分组读)。

六、学写生字。

1、观察笔顺,小老师带领同学书空。

2、观察范字与田字格的关系。

教师提示:横与横之间的距离。“耳”上横短,下横长,有一横在横中线上。“头”的第五笔是长点而不是捺,写得上尖下圆。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

注意学生的坐姿与握笔姿势,即使提醒纠正。(上身正,脊背直,下巴低……)。

4、展示佳作。

挑出自己写得最满意的字给同桌看,说说自己怎么写好它的。

5、组词,理解字意。

七、作业设计。

1、学了这首诗后,你最想做些什么?画一画,演一演,吟一吟,背一背,写一写……选择一项或几项完成。

2、生字抄写、组词。

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汇总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夜、思”等9个生字;会写“思、床”等四个生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节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同学们,上学期的时候,我们曾学过三首古诗,你们还记得吗?能背给老师和同学听听吗?(请三位同学背)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题目是《静夜思》(板书课题),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

2、明确目标:这节课我们需要完成3个任务,能够认写生字,读诵古诗,并能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3、预期效果:相信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努力表现一定会很好的完成我们的学习任务。

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汇总篇四

本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老师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敢于自信地表现自我、表现音乐,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为了突破《静夜思》浓浓的思乡之情(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做到了:

一、朗诵作铺垫。

在导入新课时,我先让孩子们回忆并且有表情的朗诵学过的诗歌;为了进一步理解《静夜思》的情境,还让二年级的孩子解释“静”和“思”的含义;接下来,老师通过自己朗诵,学生个别朗诵,集体朗诵等形式,在朗诵时,抓住自己和孩子们的表情和动作来表达情境;最后还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情绪来表达《静夜思》思想感情的。这些都为后面有表情的演唱作好了铺垫。

二、演唱来表达。

我通过有表情的朗诵《静夜思》,让孩子们进入了其中的情境。演唱歌曲,就是对情境进行实施的时候了。为了更好的表达情境,先放录音两遍,让学生整体感知歌曲的旋律以及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接着自己有感情的范唱,带唱,师生接唱歌词。小组接龙唱,全班完整的演唱。在各种演唱的同时,我随时注意自己和孩子们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在孩子们对歌曲比较熟悉了以后,就对孩子们进行情感导入,通过想象身边的和远方的亲人来找思念的感觉。最后,在演唱时就要把思念之情寄托在歌声之中。经过我的循循善诱,孩子们的歌声充满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三、绘画作补充。

读和唱已经让孩子们进入了《静夜思》的情境,可我觉得还不够突出难点。教学刚开始,孩子们朗诵完《静夜思》后,在大屏幕上出示了几幅意境图,让孩子们找找与《静夜思》相符合的画面。在教学快结束时,老师还让孩子们在另外版本《静夜思》的旋律中根据音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对诗歌情境的理解来给音乐配画。

为了这个难点,竟花了一节课三分之二的时间,真不简单啊。

反思整节课,我认为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和谐的课堂。

上课时,老师不是抓紧时间直奔教学主题,而是随着《拍手歌》的律动自己和学生舞动起来。刚开始,由于羞涩(因为老师第一次给这些孩子上课,可能有点儿紧张吧)孩子们非常拘束,动作一点儿也不自然。在老师优美的舞姿,鼓励的语言下,孩子们渐渐的放开了很多,动作也大方了,每个同学都随着音乐自然地动起来了。刚才与老师的生疏感一下子无影无踪,变得与老师亲近起来了。律动不但让课堂变和谐了,而且还刺激和激发了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为后面的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优美的课堂。

三、孩子的课堂。

四、角色的转换。

在实施新课程中,老师体现出了教育者的观念转变。她的执教表现告诉我们,她已经转变了那种教师是圣人,教材是圣经的旧观念。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是以统领者的身份出现,而是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以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等多种角色出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生学习的需要,适时恰当地转换角色。有时组织学生学习,有时指导学生活动,还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参与到学生中共同活动。她这样恰当地适时转换角色,有效地把学生引导到了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

五、整合的课堂。

1、音乐与语文的整合。

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一定的意境。这就注定了音乐与语文的联系。这一节课就是要表现《静夜思》思念亲人的情境。而这正是语文课上要表达的内容。所以老师先让孩子们朗诵诗歌,领会“静”和“思”的含义,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了让孩子们理解《静夜思》的情境,老师还给孩子们讲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环境。为孩子们吟唱歌曲要表达思念之情作好了铺垫。老师巧妙地把语文融合到音乐教学的课堂中,使课堂显得自然而又艺术。

2、音乐与美术的整合。

音乐和美术学科是艺术教育的主线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阵地,美术是流动的音乐,而音乐是流动的画面,两者紧密相连。老师在音乐教学中加入美术的创作,让学生把音乐美术有机的结合起来。更好的突破了难点。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妙在灵活,贵在创造。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认为现在的教学重要的是象老师那样去“做”。怎么做,做得好不好无关紧要,教师主要的任务是使学生乐意与自己合作,不应把目光盯在道路的尽头—教学结果上,而应集中精神引导学生在道路上如何前进。作为青年教师的我,必须在实践中学习,不断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走近新课堂,探索新课堂的奥妙,让音乐课堂教学越来越精彩!

更多。

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汇总篇五

1、用相应的情绪和清晰的咬字、演唱歌曲《静夜思》。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两首古诗的大意,副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能根据两首古诗的意境,分别为古诗添色、添画或配画。

用相应的情绪和清晰的咬字、演唱歌曲《静夜思》。

背唱歌曲,保持吐字、咬字的敏捷清晰。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安定情绪。

(二)、新课教学:。

导入:。

1、演唱歌曲《划小船》在歌曲中分组进行律动。

2、学生回忆以前熟悉的诗歌,有表情的朗诵。

1、设问:静和思分别是什么意思?这个画面最像哪首诗的意境?

2、教师吟诵。

3、学生吟诵。

学习歌曲。

1、教师有感情的范唱。

2、教师带唱一遍,学生观察教师演唱的表情。

3、用lu轻声哼唱。

4、师生接唱歌词。

展开探索。

1、启发讨论。

4、分组展现。

配画。

以《静夜思》为题,以绘画的形式体现诗歌的意境。

评价。

分组互相看,说说自己画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最喜欢这张画的哪一点。

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汇总篇六

(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

同学们,上一年级的.时候,我们曾学过三首古诗,你们还记得吗?能背给老师和同学听听吗?(请三位同学背)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题目是《静夜思》(板书课题),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卡片,扫清字音障碍。

3.再读课文,质疑。

(三)讲读古诗,理解诗中的词语和全诗的意思。

1.理解课题的意思。

(1)引导学生说说“静”、“夜”、“思”三个字的字意。

再看图选字意。

br/。

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汇总篇七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幼儿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2.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古诗。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2、培养幼儿阅读古诗的兴趣。

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

一、游戏情境导入——谈话。

1、小朋友,你们喜欢月亮吗?从古至今,许多诗人、作家和你们一样也很喜欢月亮,望着月亮,诗人、作家会想起许多令他们思念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名的古诗《静夜思》。

2.出示课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二、游戏活动准备——感受诗意,朗读古诗。

1.出示挂图,配上好听的轻音乐。

师:小朋友,现在请你们细细地观察这幅图,看看挂图上有什么人?他在做什么?

3、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的(幼儿说:难过、伤心、悲哀……) 诗人看着挂在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他想到了故乡的什么呢?”(幼儿回答)

4、师小结:是啊,在这样的夜晚,我们是多么思念亲人啊。下面我们就带着自己及李白的思念读这首古诗。

5、师范读,幼儿看着画面,想象师刚才的讲解感受诗中思念情。

6.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7、小朋友,你们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轻音乐)生:“看到月亮……”

三、游戏活动过程——角色表演。

1、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

2、幼儿接龙上台表演,配以乐曲。

3、通过多种方式背诵积累这首古诗。

四、游戏活动延伸。

和爸爸妈妈分享古诗《静夜思》。

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汇总篇八

2、屏幕演示:李白像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一生写了很多古诗,将近有一千首,他的诗想像丰富,风格豪放,正因为他的诗写得多,写得妙,简直就像一位作诗的神仙,所以人们就称他为“诗仙”。

1、在这时候,李白又在干什么?(学生们大胆猜测)

2、故事导入:在远古的唐朝,同样是这样一个中秋的夜晚,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月光明亮地照着苍茫大地。人们从四面八方回到自己的家乡与亲人团聚。月儿圆了,人团聚了,多美好啊!可是伟大的诗人李白却无法回家与亲人分享这人间最温暖的时刻。他只身一人离家在外,看到这样圆圆的月亮,他想起了自己的故乡,想起了亲人。深深的思念中的他只能以写诗来排走心中的寂寞。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留传千古的诗——《静夜思》。

3、课件演示揭题:《静夜思》教师板书课题。

1鼻胪学们自由地读读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和难认的字,就找拼音朋友帮帮忙。

2再次读诗,把诗句读通顺,读连贯。

1)出示全诗,生字在诗句中出现。指名读。(相机点拨:“静”、“疑”、“霜、“故”“乡”组词语,做动作理解“举”、“望”。)

2)生字从诗句中跳了出来,去掉音节读。

3)齐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流畅。(出示诗句与词语)

3币导学生理解“故乡”:同学们,能大声地告诉老师你的家乡在哪里?能用一句话介绍你的家乡吗?(引导学生用“家乡”说话,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4说说你是怎样记住“故乡”两个字的

1师:同学们都爱自己的家乡,那大诗人李白孤身一人,在外漂泊已久,他想自己的家乡吗?自由地多读读古诗,思考老师的问题。

2鄙答:诗人想念自己的家乡。师:你是从哪句诗感受到的?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抓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情。出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诗的动画。

李白在诗中写了两个动作是什么?他举头做什么,低头做什么?谁来做一做这两个动作。

看课件,认真观察诗人是怎么举头、低头的。给你什么感觉?(沉重,伤心,难过)

李白抬起他的头像举千斤重,举得好费力。孩子们,你们说这句诗到底该怎么读?

师用沉重的语气范读并画出节奏。哪些字该读重些呢?(举,思)

生试着用沉重的语气读,注意节奏。

3苯岷喜逋迹说说如果你是作者,站在窗前,望着皎洁的月光,会想到什么,心情又会怎样。生答:当诗人望着圆圆的月亮时,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亲人,感到十分的孤独。

4贝着这样的心情,在音乐声中再次朗读古诗,渲染气氛。

6、朗读,引导。

诗人这样描写,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冷清)

师描述: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一样。环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诗人远离亲人的孤独,就更感到冷清了。

师用冷清的语气范读。

生试着用冷清的语气读,注意节奏。

1、简介背景:当时李白25岁离开家乡,东游淮扬,不到一年,用去银两三十余万,钱也用光了,又得了一场大病。中秋的夜晚,别人都回到故乡,与父母、妻儿、朋友团聚。只有他独自一人躺在客店里,迟迟不能入睡,霜一样冷的月光铺满了房间,没有一个人给他添一件衣服,没有一个人给他生个火盆,没有一个人来照顾他,更没有一个人陪他说说话。他多孤独啊!他更加地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了,他举起和低下的不仅仅是头,而是游子心中那重重的浓浓的乡愁啊!

2、同学们互相说说:看着明亮的月光,如果你是李白你会想起故乡的什么?

3、思念亲人——孤独地读诗

想到了亲人:会想到哪些亲人呢?(父母、孩子、妻子等)你想对他们说什么呢?

孤独地读诗,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从读诗中表达出

过渡:李白的这首诗写得多好啊!直到现在,每当月圆之时,想家之际,许多远在异国他乡的人们都会含着眼泪吟颂它。让我们把这重重的浓浓的乡愁带到诗中来吧!

学生们读诗

1、观察占格

2、小组交流

3、描红书写

4、展示

七、作业

1、把《静夜思》这首诗读给家长听。

2、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静夜思

——李白·唐朝

望明月

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教学设计汇总篇九

1、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两课时。

切入举偶。

对话平台。

范读。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边看图边欣赏。

自读。

1、请打开课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或者背一背吧!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和读背方式。)。

2、仔细观察,诗里面的字你认识了哪几个?是怎么认识的?把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古诗,互相评议。

4、指名读文,师生共同评议。

识字。

2、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3、汇报。谁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把字读准确?请小老师说说在认读这些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4、开火车认读生字。

5、组词,用你喜欢的字说一句话。

6、游戏:找朋友。为生字宝宝找到自己的拼音朋友。

熟读。

1、自由练读。(可以大声读,小声读,同桌读,小组读,你读我听,二人齐读……)。

2、指名读文,注意字音读得是否准确。

3、与伙伴开展竞赛读:男女生赛读,小组赛读,自己找伙伴赛读。

写字。

2、汇报。

3、教师范写。提示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横与横之间的距离。

4、自由练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每个字都要让自己满意。

5、哪个字最满意,找出来和同座交流,指出你满意在哪里。

导入。

1、游戏:大转盘。(转盘上的指针转到了哪个词上就读哪个词,巩固识字效果。)。

2、齐读古诗。

评读。

1、指名读,大家评。(整体读得怎么样?哪儿读得很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2、组内互评。

感悟。

1、自由读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感受?

2、说说你什么时候见过“霜”。用动作表示“低头”、“举头”的意思。

3、你或者你的亲人有过想念亲人的体验吗?具体说说当时的感受。

质疑。

仔细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背诵。

1、参照插图,边想诗的意境边自由练习,教师随机指导。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可以同座背,组内背,自由找伙伴背。)。

3、教师引背、指名背、齐背。

3、表演背:假如你就是李白,请你边做动作边背这首诗。(配乐)。

写字。

1、大屏幕出示“头、米”,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3、学生描红、临写。

4、把自己认为写得最满意的字向学习伙伴和老师展示(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识字和写字的乐趣。)。

实践。

1、课后练习“我会说”,把你观察到的夜晚的天空说给同学们听。

2、古诗朗诵会。(此项活动可延伸到课外进行,比比谁会背的古诗多,评出“小诗人”。)。

3、有余力的学生收集李白的其他古诗并摘记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可以问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也可以自己查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