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范文(汇总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20:19:19 页码:12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范文(汇总8篇)
2023-11-17 20:19:19    小编:ZTFB

总结的目的是为了促使我们思考、反思并从中获取经验教训。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保持自信心?接下来是一些关于总结的精选文章,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篇一

(福建省南平市建溪学校)。

如何通过地理课程学习,让初中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最终提高地理素养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现以人教八年级上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为例,浅谈如何培养、提高初中生地理素养的方法。

一、什么是地理素养。

地理素养是一个人由经过地理学习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地理情感等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目标是:学习对生活有用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掌握基础的地理基础知识;掌握读图和获取并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调查等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认识人地关系,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因此,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目标与地理素养目标是相同的,但地理素养的要求更高,它是义务教育地理教育的最高目标。

教师指导初中生通过小组合作方式,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地理课程,既能让学生有效掌握地理内容,又能体验、理解和应用学科研究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团队精神。

二、如何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活动。

开展活动前,教师要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掌握教学要求: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教材可分为长江概况(长江的水系和水文特征等)、两大开发(水电和航运)和两大治理(洪涝和生态建设)等内容。同时研究学情,根据不同学生的地理水平,按组内不同质和组间同质要求,先推选小组长代表,利于小组合作进行高效学习。

(一)课前小组分工和布置探究活动任务。

1.各组任务。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含整合其他版本教材),将全班同学分成三大组、六个小组,通过学习教材内容,再收集、整理信息资源;总结汇报、展示成果。

2.小组分工。

在教师指导下,按自愿原则,全班同学进行分组,选出组长和组员,明确组长和各个组员的工作;小组讨论任务(教师参与和指导),制订活动方案。

3.小组收集、整理资料。

自主学习教材内容,利用网络收集相关素材(图片和文字材料);全组讨论,综合整理,制作幻灯片、手抄报等方式,展示活动成果。

(二)课堂各组展示活动成果。

聆听《长江之歌》,观看多媒体投影长江精彩的风景图片等,欣赏各组的活动成果。

第一大组:话说长江,说特征——长江概况(长江的水系和水文特征等)。

第一小组:探河源,归纳长江水系特征。

假如你是一位地理学专家,如何才能找到长江的正源?

阅读“长江流域水系”图片或谷歌遥感图片,尝试寻找长江源头(师生探究河流正源的条件:河流长度和流量大小)。

1.从上海的长江口逆流而上,小组代表演示、寻找长江干流依次经过的省级行政区、重要地形区和接纳的众多支流,最后找到正源,或演示长江支流的视频。

2.填图、绘制板图,抢答竞赛活动,归纳展示成果:

(1)说出长江干流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

(2)说出干流流经的`11个省级行政区(简称)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3)指图分别说出长江干流上游和中下游流经的地形区。

(4)描绘长江主要支流和相连的重要湖泊。

第二小组:寻材料,归纳长江水文特征。

阅读教材和网络材料,对比珠江和黄河等河流,分析归纳:

1.描述长江重要的水文特征——水位(高低)、汛期(长短)、流量(大小)和是否有结冰期等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结合相关内容和图片资料,你能分析归纳长江上游或中游河段的主要水系水文特征?

3.从河流水系和水文特征,你能分析长江为何称为“中国第一大河”吗?

第二大组:长江探宝,论开发(水电和航运)。

我国第一大河,有丰富的水资源、充足的电力、便利的航运及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等,开发利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第三小组:看图表,开发长江水能宝库。

假如你是一位水力专家,如何规划、开发长江的水能资源?

1.阅读教材第46页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和中国地形图,长江水能资源集中长江干流什么河段?说出其理由。

2.结合教材第27页图2.9我国地势特点考虑。读出长江干、支流上的主要水利枢纽名称。

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讨论我国建设三峡水利枢纽有哪些综合效益?

第四小组:读地图,论证长江航运开发。

阅读教材第46页长江航运示意图,联系已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从通航里程、货运量等方面分析,说出长江有“黄金水道”美誉的理由。

2.结合长江的水文特征等知识,分析长江航运的有利条件。

第三大组:治理长江,议措施(洪涝和生态建设)。

每年夏季洪水季节,为何长江牵动国家领导人的心?

第五小组:长江万里,险在荆江。

假如你是一位水利专家,如何治理防范长江的洪涝灾害?

观看长江洪水图片及相关数据,阅读教材第48页活动。

1.说出长江洪涝危害主要发生河段,并分析其原因。

2.从自然和社会(人为)两个方面,探究导致长江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

3.面对灾害,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有利措施才能治理长江的洪涝灾害?

第六小组:保护生态,解决环境问题。

假如你是一位生态专家,如何治理长江的生态及环境问题?

阅读教材第48页活动和图片,联系已学知识,小组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水利部长、船长、商人、游客,探究环境问题。

1.分别说出长江上游和中下游面临的生态及环境问题。

2.长江上游与中下游面临的生态问题之间有联系吗?为什么?

3.怎样综合治理长江,才能避免或减轻长江的生态及环境问题?

(三)开拓活动,话家乡建溪。

利用已学的长江知识,考察学校附近的建溪,收集相关材料,探讨南平市建溪流域的开发利用与治理。

1.为促进南平市经济的发展,如何充分发挥建溪的优势(在“水”上大做文章)?

2.目前,你认为建溪存在哪些问题?怎样解决?请你提几条可行性建议。

三、活动反思。

通过课前小组合作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和学生互动,共同选题、制订学习方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以及利用网络开发大量的课外知识,丰富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表达信息的能力;各小组代表利用课堂时间,借助多媒体手段,投影地图和图片,充分展示探究活动的成果,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样学生既能掌握长江的基础地理知识,训练读图基本技能;又能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树立热爱和保护长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地理素养。当然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参与活动不够积极,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篇二

首先,知识、能力、情意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时,如果对“相对”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还有一个就是要善于创设物理情景,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地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与对物理概念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物理学习能力的下降。课堂上要也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地内部条件,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篇三

(一)教材简析《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的第二课时,前两节中国地形和地势,气候的学习是这一课时的知识铺垫,反过来这一课是对前几节内容的实践与运用,是接前几节内容更直观动态地反映中国自然环境的一课时内容同时是第三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的自学指导,又与第三章自然资源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本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兴衰与长江息息相关,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地思想。长江的功与过引发我们深入研究分析,对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极强的发散思维价值。通过学习,让学生对长江有一客观地认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高环保意识。结合使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开发利用以及综合治理长江的主要措施,可以说这节课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化知识为能力的平台。

(二)说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深入教材,结合八年级学生特点,我确定教学目标有: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具体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利用好长江水系图、中国地形图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是本节课的基础,意在图文结合,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好习惯。

2、对长江中上游地区丰富的水能资源有初步的感官认识,“水理解能宝库”;通过长江航运图认识长江“黄金水道”的含义;通过有关图文资料的分析,了解长江的开发利用状况。

3、从河流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角度,说明长江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说出长江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防治问题,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初步具有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地图等地理辅助资料,从图入手,读取相关的地理知识,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学会绘制地图,新课标要求学习地理必须掌握图文结合这一方法。

2、合作探究学习,共同完成学习过程,并进行互评,重在发散学生思维能力,拓宽思路,这是学好地理必要的手段,意在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的创新精神。

3、引导学生学习时创设情境,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给学生自由发散思维的空间,帮助学生化知识为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长江开发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的思想,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这一目标可以达成对学生国情、生态、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等方面的教育。

(三)说教学重点:

掌握长江的源流概况,理解长江“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称号的意义。这一重点的解决是对前两节知识内容的具体实践与运用,可以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让学生知道长江开发和治理的是什么?可以顺利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

(四)说教学难点:

运用资料分析探究长江水文特征下的功与过,长江今后开发利用方向及治理的措施。难点的突破,可以树立学生大胆探索地理知识的科学精神,可以培养学生人地协调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实现方法与过程目标和情感价值观目标创造了有利的平台。

二、说学情。

已掌握了地理基础的知识的八年级学生,可以做到联系地理与生活实际的能力,归纳整合知识点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通过自主合作绘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课堂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三、说教法。

结合八年级学生本身的生理特点,以及已有的学习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考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完成教学任务,为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依教材绘图,以学定教,先学后教。

2、基础知识采取小组竞赛形式完成。

3、重难点采取自主探究、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教学方法。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学会读图和绘图,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说学法。

课堂上我将时刻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给学生更多的探究学习时间,以正确的学法指导,有效完成学习任务。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我将指导学生采用以下几种学法:

1、观察法: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综合分析法: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3、讨论法: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在互动中发散思维。

4、小组合作学习:

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过渡:教法和学法的具体实施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下面我重点说说自己的教学程序,主要有以下六个环节:

时事问题导入、归纳长江源流概况、理解“水能宝库”“黄金水道”及长江的开发、探究长江的治理、小结、当堂训练六部分组成。

整个课堂的活动是边讲边绘图,最终完成板书。

五、说教学程序,教具准备:绘图稿纸、挂图、课件。

1、时事问题导入(2分钟)。

导入:“今年夏天,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三峡水库能不能经的住考验?”

发问质疑,利用这一时事问题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地理,引出学习的对象——长江。

课件展示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上课主要任务。

2、归纳长江源流概况(8分钟)。

利用前面学过外流河的相关内容,归纳长江的水文特征,指导学生先学、思考,小组合作完成简易图例,要求一目了然,看图就能归纳出长江源流概况。

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展示,互评得出选出最佳绘图,并将其板书呈现,教师可采用引导学生读图2、34、提问补充说明四大支流及湘江、赣江通过湖泊注入长江,指出沿途重要的四大城市(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提问:长江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河,是不是仅仅因为它的长度呢?它的“大”

体现在哪些方面?此问题重在考查学生从教材从归纳知识点的能力,明确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板书“三最”。

3、理解“水能宝库”

“黄金水道”的含义及长江的开发(10分钟)。

探究。

1、指导学生读“长江干流剖面图”、结合《中国地形图》,根据中国的地形地势,继续补充绘图,并分析其丰富的水能资源产生的原因,理解“水能宝库”的含义。

归纳明确:长江落差最大的是上游河段,水能资源十分丰富,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可利用水能资源占全国一半,这不仅为第三章我国的自然资源的学习做好铺垫,而且引出这节课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如何开发利用长江水能资源?——引出三峡工程,电力事业、旅游业、养殖业等的发展。

过渡:

长江不仅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航运价值。

阅读长江航运图,结合绘图分析中下游“黄金水道”形成的原因以及对黄金水道的开发,和上游“水能宝库”一脉相承,带动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如运输业、工农业等行业的发展。

这又为第四章中国经济的发展起了引子作用。

(这一部分边讲边补充板书,主要有学生参与完成)。

明确长江不是一开始就具有如此巨大的航运能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其进行开发和整治,如滩多流急的川江,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继续绘图,结合课后活动材料,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发现问题,创设“湖南老乡和环境管理局局长见面对话”这一情景,引导学生用本章前几节的内容分析问题,从自然和人文方面出发分析长江干流各河段主要生态和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对策,合作完成导学图表。

提出问题。

问题出现的原因。

治理(解决问题)。

上中游。

下游。

学生反馈,并随机将其呈现在板书上。这一环节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以及与人合作能力,体验不同角色对开发与治理长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得出启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5、小结(5分钟)。

最后让学生看板书图例总结归纳本节内容,并说说学习一条河流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联系家乡河流分析开都河的开发与治理,写一篇小论文。

6、当堂训练(5分钟)。

做练习册课时达标,达成巩固练习。

(此环节按时间分配灵活处理)。

六、说板书设计。

此板书设计重在学生参与绘图,将知识以简图呈现,有助于学生形象记忆,学会知识的归纳整合与应用,从而突破重难点。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篇四

教后反思能够补充完善教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备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学不断改进和发展。同时,它为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提供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有利于克服教学的单向性,加强师生的交流互动,密切师生关系。因而,对教案的教后反思就构成再备课(或成为二次备课)的核心内容。

一、教后反思的基本活动项目。

(一)反思课堂中问题情境设计的趣味性、典型性与层次性。

课堂教学中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是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情境和问题解决中实现的。为了使学生积极地进入思维状态并能获得成果,所设计的问题必须是典型的、有趣的和具有层次性的,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这些在经历了教学实践后,当然就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更好的改进。此时,再反思和进行教案的改进,就变得更有针对性。

(二)反思解题方法、解题结果、问题延伸与生成问题的处理。

教学时,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往往会迸发出许多思维的火花――新颖的观点、巧妙的构思、多样的解法、问题的延伸,也会产生一些认识上的错误,这些往往又是教师始料不及的生成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珍惜、利用这些思维的火花及认识的错误,因势利导加以探究,教后更应从科学性、严谨性与学科的意义等方面去反思、审视它们,分析学生思维的火花及认识错误形成的原因,总结因势利导的优化方法和处理生成问题的灵活技巧,然后加以整理记录(再备课),使以后的教学胸有成竹。

(三)反思教学方法和师生情感交流方式是否合理、得当。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节课的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本课的教法设计和实施,也取决于师生情感交流是否顺畅得当。对某一教学内容,教师采用哪种方法更合适有效――是启发讲授还是激励探讨,是讲练结合还是指导自学,是实验演示还是实验操作……采用的教法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兴趣,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是否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新课程精神,这些在教后反思中也会得到较为清楚的回答。这样,教师便能总结成功因素,分析失败原因,坚持优良的教法或改进、改换不当的教法和情感交流方式。

二、教后反思的基本内容。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方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可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后反思是活页教案中很不起眼的一小块,写好教后反思是教师责任心的具体表现,是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好形式。教后反思其实就是教师在教完课后,对教学预案设计和实施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和反思,将经验、教训等记录下来,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和提炼教育科研课题的资料。同时也是对已完成教案的完善和补充,是课堂教学的总结和升华,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必须重视并及时写好教后记。教后反思的内容主要包括六种内容:

(一)记成功做法。

即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想目的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做法,如将形象贴切的比喻,巧妙的导入新课,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激发学生思维的提问等记录下来。有时这可能仅仅是一句话,但它对今后的教学将提供最直接的参考。如教师讲“遗传”第一节时,以一个问题结尾:一对夫妇,男的是单眼皮、小眼睛,女的是双眼皮、大眼睛,假如他们生了一个孩子,孩子应是什么样的眼睛?每当此时,学生的思维就异常活跃,七嘴八舌地开始争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个结尾被教师记录下来,并应用到以后的教学实践当中,深受学生的欢迎。

(二)记失败之处。

记失败之处就是将处理不当的教学重点、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方法陈旧、演示失败、指导不力、知识性的错误,教案与实际教学脱节,以及当堂没有处理好的学生的问题等等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应吸取的教训。

其实,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即使最成功的教学过程,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把这些“败笔”记录下来,认真反思,仔细查找根源,寻求对策,以免重犯,教学必然日臻完善。

(三)记教学机智。

就是把授课过程中偶然出现的灵感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下来,供以后参考。课堂教学中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当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错误认识时,若教师总是简单地予以否定,则难以令学生信服,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这时如果顺着学生错误的思路,诱导学生自己导出错误结论,学生就会迷途知返。

(四)记学生问题。

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迷惑点,作业中暴露的欠缺点及在考试中出现的失分点,并力争在短时期内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在上完一节课之后应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倾听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记录下来,这对于改进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五)记学生见解。

即把学生“智慧的火花”(如独到的见解,好的思路)记下来,为今后教学补充新鲜血液。对于一些错误见解,只要它存在普遍性,当堂剖析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记学习心得。

即把教参、资料、相关书籍以及老教师的一些教学经验、学法指导以及公开课、观摩课的收获记录下来,写入教后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消化、吸收,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特别要指出的是,教后反思主要是为教师以后编写教案改进教学,积累素材为教研提供信息作准备,不需要长篇大论,只需用精炼的语言将所思所想记录在教案后。另外,教后反思往往是教师在课后用很短的时间完成,语言必须简洁明了,有时一个词、一个记号即可。教后反思虽然蕴含了丰富的内容,但仅是反思教学的一小部分,真正要想通过反思教学使自己成为研究型的教师,还需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篇五

在导入之时,我引导学生吟诵关于长江的古诗,从情感上更接近长江。又充分利用《补充习题》上长江的有关资料,让学生对长江更添了几分了解。

在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时,我让一名女生与一名男生配合一句一句地朗读;然后,让女生、男生集体配合着朗读,最后两句全体齐读。还别说,还真有点效果。

在读完课文后,我让学生说说:看着这首诗歌,你会有什么发现?孩子们埋下了头,睁大双眼寻找着。有人有发现了:“我发现这两节结构相同,字数相同。”“我发现这首诗歌中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我发现这首诗歌还押韵,你看:来、采、概、海、怀。”“我发现这两节中有两句相同。”我随机给孩子们讲解了“主歌”与“副歌”。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篇六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很荣幸参加这次说课比赛,在这里感谢学校对我的信任,感谢同事们对我的帮助与鼓励。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五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的第二课时,前两节中国地形和地势,气候的学习是这一课时的知识铺垫,反过来这一课是对前几节内容的实践与运用,是接前几节内容更直观动态地反映中国自然环境的一课时内容同时是第三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的自学指导,又与第三章自然资源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本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兴衰与长江息息相关,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地思想。长江的功与过引发我们深入研究分析,对长江的开发与治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极强的发散思维价值。通过学习,让学生对长江有一客观地认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高环保意识。结合使用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开发利用以及综合治理长江的主要措施,可以说这节课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化知识为能力的平台。

(二)说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深入教材,结合八年级学生特点,我确定教学目标有: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具体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利用好长江水系图、中国地形图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是本节课的基础,意在图文结合,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好习惯。

2、对长江中上游地区丰富的水能资源有初步的感官认识,“水理解能宝库”;通过长江航运图认识长江“黄金水道”的含义;通过有关图文资料的分析,了解长江的开发利用状况。

3、从河流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角度,说明长江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说出长江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防治问题,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图的能力,初步具有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地图等地理辅助资料,从图入手,读取相关的'地理知识,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学会绘制地图,新课标要求学习地理必须掌握图文结合这一方法。

2、合作探究学习,共同完成学习过程,并进行互评,重在发散学生思维能力,拓宽思路,这是学好地理必要的手段,意在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的创新精神。

3、引导学生学习时创设情境,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给学生自由发散思维的空间,帮助学生化知识为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长江开发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树立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的思想,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这一目标可以达成对学生国情、生态、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等方面的教育。

(三)说教学重点:

掌握长江的源流概况,理解长江“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称号的意义。这一重点的解决是对前两节知识内容的具体实践与运用,可以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让学生知道长江开发和治理的是什么?可以顺利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

(四)说教学难点:

运用资料分析探究长江水文特征下的功与过,长江今后开发利用方向及治理的措施。难点的突破,可以树立学生大胆探索地理知识的科学精神,可以培养学生人地协调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实现方法与过程目标和情感价值观目标创造了有利的平台。

二、说学情。

已掌握了地理基础的知识的八年级学生,可以做到联系地理与生活实际的能力,归纳整合知识点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通过自主合作绘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课堂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三、说教法。

结合八年级学生本身的生理特点,以及已有的学习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考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完成教学任务,为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依教材绘图,以学定教,先学后教。

2.基础知识采取小组竞赛形式完成。

3.重难点采取自主探究、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教学方法。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学会读图和绘图,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说学法。

课堂上我将时刻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给学生更多的探究学习时间,以正确的学法指导,有效完成学习任务。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我将指导学生采用以下几种学法:

1.观察法: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综合分析法: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3.讨论法: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在互动中发散思维。

4.小组合作学习:

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过渡:教法和学法的具体实施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下面我重点说说自己的教学程序,主要有以下六个环节:

时事问题导入、归纳长江源流概况、理解“水能宝库”“黄金水道”及长江的开发、探。

究长江的治理、小结、当堂训练六部分组成。

整个课堂的活动是边讲边绘图,最终完成板书。

五、说教学程序,教具准备:绘图稿纸、挂图、课件。

1、时事问题导入(2分钟)。

导入:“今年夏天,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三峡水库能不能经的住考验?”

发问质疑,利用这一时事问题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地理,引出学习的对象——长江。

课件展示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上课主要任务。

2、归纳长江源流概况(8分钟)。

利用前面学过外流河的相关内容,归纳长江的水文特征,指导学生先学、思考,小组合作完成简易图例,要求一目了然,看图就能归纳出长江源流概况。

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展示,互评得出选出最佳绘图,并将其板书呈现,教师可采用引导学生读图2.34、提问补充说明四大支流及湘江、赣江通过湖泊注入长江,指出沿途重要的四大城市(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提问:长江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河,是不是仅仅因为它的长度呢?它的“大”

体现在哪些方面?此问题重在考查学生从教材从归纳知识点的能力,明确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板书“三最”。

3、理解“水能宝库”

“黄金水道”的含义及长江的开发(10分钟)。

探究。

1、指导学生读“长江干流剖面图”、结合《中国地形图》,根据中国的地形地势,继续补充绘图,并分析其丰富的水能资源产生的原因,理解“水能宝库”的含义。

归纳明确:长江落差最大的是上游河段,水能资源十分丰富,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可利用水能资源占全国一半,这不仅为第三章我国的自然资源的学习做好铺垫,而且引出这节课要解决的难点问题——如何开发利用长江水能资源?——引出三峡工程,电力事业、旅游业、养殖业等的发展。

过渡:

长江不仅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而且具有非常重要的航运价值。

阅读长江航运图,结合绘图分析中下游“黄金水道”形成的原因以及对黄金水道的开发,和上游“水能宝库”一脉相承,带动沿江地区的经济发展,如运输业、工农业等行业的发展。

这又为第四章中国经济的发展起了引子作用。

(这一部分边讲边补充板书,主要有学生参与完成)。

明确长江不是一开始就具有如此巨大的航运能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其进行开发和整治,如滩多流急的川江,九曲回肠的荆江河段,继续绘图,结合课后活动材料,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发现问题,创设“湖南老乡和环境管理局局长见面对话”这一情景,引导学生用本章前几节的内容分析问题,从自然和人文方面出发分析长江干流各河段主要生态和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对策,合作完成导学图表。

提出问题。

问题出现的原因。

治理(解决问题)。

上中游。

下游。

学生反馈,并随机将其呈现在板书上。这一环节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以及与人合作能力,体验不同角色对开发与治理长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得出启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5、小结(5分钟)。

最后让学生看板书图例总结归纳本节内容,并说说学习一条河流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联系家乡河流分析开都河的开发与治理,写一篇小论文。

6、当堂训练(5分钟)。

做练习册课时达标,达成巩固练习。

(此环节按时间分配灵活处理)。

六、说板书设计。

此板书设计重在学生参与绘图,将知识以简图呈现,有助于学生。

形象记忆,学会知识的归纳整合与应用,从而突破重难点。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篇七

本节内容取自八年级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以长江为例,完成河流与人类活动关系的教学主题。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也是自古至今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两条河流之一,因此,无论是从代表性河流的角度,还是从河流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角度,长江都是河流部分必学的重点内容。教材将河流的水文特征结合到长江的学习中,既明确了长江的主要学习内容,又以长江为例,学习河流的水文特征。教材将学习内容指向为“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从河流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长江在不同河段的显著水文特征及其影响。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学具)的准备确立如下:

1.教学重、难点: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板图,板画,学案。

1.知识与技能目标: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通过图、文资料说出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

(2)通过“角色扮演”,领悟主要水文特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获得深入思考的乐趣,形成严谨,科学的思维习惯。并能掌握分析方法,举一反三。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长江开发和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及人地协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1.问题引导法:贯穿“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思练结合”的教学思想,不断设置问题,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启发学生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的能力。通过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恰当引导,学生从不断探索中观察问题,探究现象,解决问题。

2.图导图练法: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动口说图等多项措施的训练过程,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用图习惯和发展地理智能。

3.讨论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相互的协作下解决问题。

授课对象为八年级的学生,其学情分析如下: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八年级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乐于通过合作竞争掌握知识。

2.运用学案的学习方式:学案与多媒体教学结合,把知识储备与课堂训练结合,做到学以致用,既改变了单一的学案教学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本节课利用了大量的图、文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能力,很好创设情境,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能不断设置问题,让学生不断动脑,动口,培养其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水能、旅游。

采沙。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教学设计篇八

流为提高语文能力的功能。这样,一堂课没有过多的赘述,学生便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进行阅读与思考了。

魅力!这才是真正的诗歌教学!

孩子得到了发展。

富合理的想象等,让学生进入了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与作者心灵相通,产生情感的共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