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看图编故事(精选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12:29:34 页码:13
2023年看图编故事(精选9篇)
2023-11-13 12:29:34    小编:ZTFB

总结是一种追溯和归纳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事物。想要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首先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要求。对于这个问题,下面是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看图编故事篇一

我们小时候就有看图说话的作业,如今的孩子换了一种做法,看图编故事,如今很多绘本,都是让孩子可以锻炼看图讲故事的。看图编故事就是让幼儿观看画,然后自由想象,自己组织,编出一个有头有尾的完整的故事。这是训练幼儿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方法。

用故事和图片引导孩子组织语言是最好的教育方法,通过孩子喜欢的连环画或者图片,让孩子看图说话锻炼的不仅是语言能力,更是思维和逻辑能力,也大大的开发了宝贝的想象空间,这个教育方式值得家长一用。

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故事?

给孩子讲故事,首先要了解孩子喜欢昕什么故事,其次,要生动、有趣。一般说,孩子最喜欢听的故事有三类:一是民间儿童故事。它可能是小神仙的故事、小动物的历险,或者是一些神话、寓言。这些故事都是从上代传下来的,内容绝大部分不变,细节却是千变万化的。讲这类故事时,可依照自己的意思增减或改变部分内容。这样讲,可以使孩子感受到现在与过去的关系。二是父母小时候的轶事。这类故事可以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增进情感。

但是,父母必须很坦诚地描述,切不可弄虚作假。尤其是当父母的自己要具有较好的感受表达能力。三是即兴之作。这类故事都具有某种特定的模式。比如,故事开始时先描述一番小主角――孩子、小动物或矿石、果菜的形象,然后再编出一系列相当合理的情节。故事的结局都是圆满幸福的,但主角必须获得新生或得到教训。这种故事最好带有寓意,与社会价值有关联。实践证明:训诫或教训若能以奇妙的故事方式表达出来,孩子最易接受。

怎样教孩子看图讲述?

在看图讲述时,成人主要是用循序渐进的提问来引导。根据孩子的年龄,围绕图片的主题,从“有什么”、“在干什么”等简单的问题,逐渐加深到“是什么样的”、“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么做”等。

在看图讲述时,要用语言引导孩子沿着一定的思路去讲述,掌握层次,把握要点。首先要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然后再描述人物角色(有什么人,穿戴打扮)以及他们的活动。在讲述中要用连贯的语言,从而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水平。对五、六岁的孩子要提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即必须仔细看图,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

看图讲述以形象的画面帮助幼儿掌握如何讲清一件事。对3岁前的孩子,一般以单幅画为好。3―6岁的孩子可以让他们看一些有因果关系的双幅或多幅连环画。画面人物形象要简单、突出,情节一目了然、色彩鲜明。

看图编故事,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的,故对于幼儿来说这是比较难的一件事。他们一般要到五六岁时才能进行这种活动。看图编故事就是让幼儿观看一幅画,然后自由想象,自己组织,编出一个有头有尾的完整的故事。这是训练幼儿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方法。

教孩子看图编故事,首先是教孩子看清这张图片上的一切:人、动物、物体、人物动作、表情等。然后进行猜测:他(它)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以前他(它)们可能干了什么?以后可能干什么……让幼儿看清后,展开想象。

看清图画之后就可以开始编故事了。一般说来,故事的开头不太难编,可以由成人编故事开头,然后让孩子编故事的中间或结尾。在编的过程中,如果幼儿编不下去了,成人要立即想办法启发他,帮助他编下去,但应注意尽量不要使幼儿受成人的想法所限制,要让幼儿自己去想象,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编完之后,成人应给予评价,以鼓励为主,指出语言上或想象上的毛玻。

编了1次以后,还可以让幼儿编第二次、第三次,但应让幼儿来编开头,成人来编后面部分。这样既训练了幼儿,成人又把自己的想法交流给了孩子。

多次训练之后,再拿出l张图画就可以启发幼儿完整地编1个故事。看图编故事的活动,可以采取父母和孩子玩游戏的形式,使幼儿觉得是在和父母比赛谁编故事编得好,这样,孩子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受到教育。

看图编故事篇二

父子俩先来一张,这是在北京“前门”附近的瑞蚨祥内闲逛时拍的,这个百年老店号称始于1862年。

儿子的“回眸一笑”

老北京的四合院。

妻和子在北京展览馆门口合影,当时我们准备去皇帝码头坐船进北京动物园。

儿子在北京动物园大象馆,儿子最喜欢看猴子表演节目,他喜欢动物园这个地方。

护国寺小吃。北京的小吃以地安门、簋街、护国寺、隆福寺较为集中,有面茶、豌豆黄、炒肝、羊杂汤等等。王府井的据说贵而不好吃,专骗外地游客!

我和儿子在故宫博物院内。

儿子再来一张,他的“剪刀石头布”技术相当高。

还认识我是谁吗?

北京大学博雅塔。

传说中的北京大学的未名湖,如水墨画一样,担心“唐突了佳景”,所以就放这一张不含人物的纯风景画吧!

北京大学门口。可是儿子你的目光朝向哪里呢?

在潘家园古玩市场发现的一幅画,上篇博文忘记发了,补。

下榻的七天快捷酒店。

天津的`公交站牌前,供劳累的人歇脚,这点很不错,比北京、郑州强。但多数车和北京一样没有空调,有空调的一般两元,京津的多数公交都不是无人售票,而且按历程收费,不如郑州的多数都是一元。郑州的多数公交车都有空调而且才一元。在天津,旁边一哥们热得直接脱了上衣,实在彪悍!

泥人张,天津的古文化街上好几家,可惜,去的时候已经下班了。

一位师傅给人现场捏自画像,自称“泥人朱”,收费300元!

不知道这个算不算天津的标志性建筑,不过绝对算一景,叫“世纪钟”。

算了,网速慢,发了一个多小时,今天就发到这里吧!

看图编故事篇三

”叔叔回答说。于是小明拿来板凳,站在上面通过门上的“猫眼”看出去,心里想这个人我从来都没看到过。

小明想了想,又问:“你知道我爸爸长得怎么样吗?”“你爸爸鼻子尖尖的,脸方方的,人瘦瘦的。”叔叔说。

小明想是啊,他说得很对,又向“猫眼”望了望,叔叔手上拿了一些资料,他想:他肯定是给爸爸送资料的。

最后小明打开了门,在门口的果然是爸爸的朋友。(指导老师:俞晓丽)。

看图编故事篇四

用故事和图片引导孩子组织语言是最好的教育方法,通过孩子喜欢的连环画活图片,让孩子看图说话锻炼的不仅是语言能力,更是思维和逻辑能力,也大大地开发了宝贝的想象空间,这个教育方式值得家长一用。

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故事?

给孩子讲故事,首先要了解孩子喜欢听什么故事,其次,要生动、有趣。一般说,孩子最喜欢听的故事有三类:

一是民间儿童故事。它可能是小神仙的故事、小动物的历险,或者是一些神话、寓言。这些故事都是从上代传下来的,内容绝大部分不变,细节却是千变万化的。讲这类故事时,可依照自己的意思增减或改变部分内容。这样讲,可以使孩子感受到现在与过去的关系。

二是父母小时候的轶事。这类故事可以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增进情感。但是,父母必须很坦诚地描述,切不可弄虚作假。尤其是当父母的自己要具有较好的感受表达能力。

三是即兴之作。这类故事都具有某种特定的模式。比如,故事开始时先描述一番小主角——孩子、小动物或矿石、果菜的形象,然后再编出一系列相当合理的情节。故事的结局都是圆满幸福的,但主角必须获得新生或得到教训。这种故事最好带有寓意,与社会价值有关联。实践证明:训诫或教训若能以奇妙的故事方式表达出来,孩子最易接受。

怎样教孩子看图讲述?

在看图讲述时,成人主要是用循序渐进的提问来引导。根据孩子的年龄,围绕图片的主题,从“有什么”、“在干什么”等简单的问题,逐渐加深到“是什么样的”、“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么做”等。

在看图讲述时,要用语言引导孩子沿着一定的思路去讲述,掌握层次,把握要点。首先要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然后再描述人物角色(有什么人,穿戴打扮)以及他们的活动。在讲述中要用连贯的语言,从而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水平。对五、六岁的孩子要提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即必须仔细看图,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

看图讲述以形象的画面帮助幼儿掌握如何讲清一件事。对3岁前的孩子,一般以单幅画为好。3—6岁的孩子可以让他们看一些有因果关系的双幅或多幅连环画。画面人物形象要简单、突出,情节一目了然、色彩鲜明。

看图编故事,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的,故对于幼儿来说这是比较难的一件事。他们一般要到五六岁时才能进行这种活动。看图编故事就是让幼儿观看一幅画,然后自由想象,自己组织,编出一个有头有尾的完整的故事。这是训练幼儿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方法。

教孩子看图编故事,首先是教孩子看清这张图片上的一切:人、动物、物体、人物动作、表情等。然后进行猜测:他(它)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以前他(它)们可能干了什么?以后可能干什么……让幼儿看清后,展开想象。

看清图画之后就可以开始编故事了。一般说来,故事的开头不太难编,可以由成人编故事开头,然后让孩子编故事的中间或结尾。在编的过程中,如果幼儿编不下去了,成人要立即想办法启发他,帮助他编下去,但应注意尽量不要使幼儿受成人的想法所限制,要让幼儿自己去想象,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编完之后,成人应给予评价,以鼓励为主,指出语言上或想象上的毛病。

编了1次以后,还可以让幼儿编第二次、第三次,但应让幼儿来编开头,成人来编后面部分。这样既训练了幼儿,成人又把自己的想法交流给了孩子。

多次训练之后,再拿出l张图画就可以启发幼儿完整地编1个故事。看图编故事的活动,可以采取父母和孩子玩游戏的形式,使幼儿觉得是在和父母比赛谁编故事编得好,这样,孩子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受到教育。

看图编故事篇五

春天到啦,小动物都忙着种菜种瓜,只有狐狸东荡荡西逛逛,什么事情也不愿做。

这天,他来到山羊家门口,看见山羊正在刨地。他走过去问:“哟,山羊大哥,准备种什么呀?”山羊说:“噢,是你呀,小狐狸。我打算种白菜,你准备种什么呢?”狐狸拍了拍胸脯说:“我想种一大片西瓜,夏天吃西瓜,又甜又解渴。到时候,我送你一个。”

告别了山羊,狐狸来到熊的家门口。看见熊正往地里挑水,狐狸走上去问:“熊大伯你好,你准备种什么呀?”熊说:“我打算种白薯。你准备种什么呀?”狐狸摇头晃脑地说:“我想种人参。人参多有营养呀。到时候我送你一支。”

离开熊的家,狐狸又来到小兔子家门前。小兔子正在家门口的地里撒种子。狐狸走上去间:“小兔子,你在种什么呀?”小兔子说:“我在种萝卜。你准备种什么哪?”狐狸昂了昂头说:”我想种一大片草莓,又酸又甜多好吃。等草莓熟了,我送你一大篮。”

转眼秋天到了,山羊、熊、小兔子带来他们种的白菜、白薯、萝卜请狐狸尝。可狐狸什么也没有种,他耷拉着脑袋说:“真不好意思,我没有什么东西可招待大家的。”山羊走上去拍拍狐狸的肩膀说:“小狐狸,光说得好是不够的,还要做得好。请记住,光说不做到头来什么事也做不成!”

看图编故事篇六

虽然前一天晚上在家就琢磨过今天的课,早晨到班里还是把教案拿出来看了一下教学目标,没什么特别难的,就是让孩子体验编儿歌的快乐,掌握简单的句式对称。

我觉得今天的课并不难,因为怕他们注意力不集中,我事先并没有把《快乐家园》发给他们,而是让他们猜猜我说的是什么动物,这些内容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超级简单。熟悉了小动物的外貌和习性,我开始说儿歌了:“我说一,谁对一,哪个最爱把脸洗?”我觉得这个儿歌很别扭,特别是句子中的“哪个”,不但不亲切,而且在音调节奏上很是拗口,不如直接换成“是谁”更明白清晰,也有利于孩子们对上下面的句子。课上并没有改,还是用了人家教材上的字眼,孩子们一开始听的有点傻,于是我示范到:“你说一,我对一,小猫最爱把脸洗!”我开始为孩子们讲解对句子的方法,在这方面我犯了一个错误,这样的教学方式是纯灌输的,并没有起到让孩子们在探索中学习的效果,所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不会很高,正确的方法是让他们跟我一起把这两个句子说一遍,然后我不断地将下面的内容说出来,让他们在听与跟读中体验句子的对式与结构,这要比教师的讲解重要的多。当然的,我的讲解并没有起太大的作用,孩子们很迷茫要干什么,尽管我把两个句子对比其来说,并告诉他们要怎么替换词语,他们还是没有太大的兴趣,只有几个一贯表现不错的孩子还能跟着我说出来,但也都是那些各方面能力发展比较快的孩子。我将十组对句说完之后,突然意识到,是不是因为孩子们没有形象的凭借,脑子里没有这些小动物,所以很难对上来下一句呢?于是我发了《快乐家园》,请幼儿一边看着上面的小动物图案一边对我的句子,果然效果好了一些。紧接着我强调了对句子的方法和特点,并分别由男女生轮换着说上下句,虽然有些孩子能准确地对出所有的句子,但我一遍遍的重复对句还是让一些不喜欢语言活动的孩子感觉有点不耐烦,于是我又说了几个书上没有的小动物,当然注意到了押韵的问题,但不知道怎么跟孩子们讲述押韵的事情,所以干脆就没有讲,说了小老鼠和小兔子押到了韵脚,又说了小马并没有押韵,孩子们似乎听出了什么,霎那间感觉有什么不对劲,我并没有紧抓这个契机讲述韵的问题,因为没法讲,也讲不通,他们都还没有学会全部的拼音字母,所以,做到让他们感知就足够了。最后,我们又一起把这个对句式儿歌一起说了一遍,在我以去厕所解小便为诱惑物的办法下,每桌的小朋友都很认真的说儿歌,虽然还有不熟的,但我想通过接下来几天饭前的安静活动,可以逐渐把这个儿歌的价值充分挖掘出来,并通过不同动物的变化,让幼儿慢慢掌握对句的方法。虽然今天这个活动上的不怎么好,也可以说不彻底,但还是比以前有进步的,毕竟孩子们还是学到了一些东西的!鼓励一下!

看图编故事篇七

小刺猬把西瓜背回了家,她自言自语地说:“哈哈!一会就可以吃到好吃的西瓜了!”于是,她把西瓜切成了一小块一小块,放进了盘子里,摆在了桌子上。

小刺猬叫上了她最好的朋友:小公鸡、小狗、小猫、小鸟,一起来品尝西瓜。小狗说:“小刺猬,你的西瓜真是太甜了!”小刺猬笑着说:“下次,我再摘桃子、苹果的时候也邀请大家来吃。正在这个时候,突然传来了“咚咚”“咚咚”的敲门声。

大家都在想:到底是谁敲门呢?打开门一看,啊!原来是黄鼠狼来了!小公鸡说:“不好,是黄鼠狼来了,我们大家一起对付黄鼠狼!”小狗当“战士”,守护大门,小刺猬当“炮兵”,只要黄鼠狼一来,小刺猬就滚过去,剩下的小动物站成一排,不让黄鼠狼进小刺猬的家门。

通过小动物们的齐心协力、团结合作,终于打败了黄鼠狼。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

文档为doc格式。

看图编故事篇八

习作要求:

《综合学习五》中“我的小笔头”的习作要求是这样的:“看图编故事”——长颈鹿和羊争论究竟是长得高好,还是长得矮好。引导学生根据图画编一则小故事。

教材分析:

教材顺应三年级儿童喜欢编故事、讲故事的心理,在编写教材时,安排了想象性习作练习。为了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教材在插图上还配上了长颈鹿和羊争论的对话。

教学设计思想:

1、使学生进入一种童话故事情境,促使学生进入角色投入情感,展开丰富的想象;

2、让孩子们在合作中学习,互相启示,体会到合作在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的意义;

4、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将绘画、手工设计、游戏性实践活动、口语交际与写作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教学活动流程设计:

第一步:实际投入,诱发思考。

美术课上,出示教材中提供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让学生自愿结组,小组内每个人选一个喜欢的角色,为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头饰。教师指导学生描画小动物图像,然后剪、粘贴、扎制,制作成一个漂亮的头饰。

第二步:实际表演,投入情感。

实践活动课上,把学生带到一片树林里的草地上,让学生在草地上分角色来表演童话故事。每位学生戴好自己的头饰,按照头饰代表的小动物角色,依照教材中提供的对话,想象好故事情节,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演一演小组内商量好的故事。

第三步:演后交流。

口语交际课上,班上召开一次“我们的童话故事”信息发布会。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自己小组的故事的情节,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看哪个小组的故事最精彩、最有意思,并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

然后,请大家思考一下:假设你们小组的故事再修改一下,你认为哪里写得不够生动、不够具体?可以从每个小动物的语言或神态入手。

第四步:撰写剧本。

写好后,自己先读一读,看看自己写得是不是很生动,有没有围绕一个中心来写?有没有反映一定的生活哲理?再请伙伴、老师或家人读一读,看看大家是不是喜欢,请他们提出修改意见,再反复修改。

第五步:“谁喜欢我的剧本?”

如果想让更多的人读到你的“剧本”,从中受到人生的启迪,就发到网上去,或者寄给杂志社的叔叔阿姨、你的知心朋友,让他们和你共同分享你的劳动果实,让更多的人生活的更美好!

看图编故事篇九

夜深了,月亮高高地挂在天空上。小明写完作业睡着了,桌上到处一塌糊涂,学习用品们都觉得很委屈。

突然,语文书放声哭了起来。书包忙问:“语文书,你怎么啦?”语文书抽泣地说:“小主人一点也不爱惜我,他上课不听讲,在我身上乱涂乱画,搞得我全身破破烂烂,最严重的是,他把我的角卷的像波浪一样,甚至把我的肉剪下一块贴到其他书上。我浑身伤痕累累。”说完又哇哇大哭起来。

书包听了语文书的哭诉,一边帮它擦眼泪一边说:“小主人也不爱惜我,你看我,好久没洗澡了,浑身脏兮兮的,更可恨的是,他除了往我身体里放课本外,还把吃的、喝的、垃圾都往我肚子里装,搞得我肚子鼓鼓的,不堪重负,消化不良。”语文书和书包越说越伤心,越说越生气,它们决定去寻找爱护它们的新主人。

小明早被它们的哭声和聊天声惊醒了,躲在一旁偷偷地听着,看到它们转身要走,连忙跑过去说:“别走!别走!我以后会爱惜你们的。”说完就用橡皮把语文书擦得干干净净,把卷起的书角抹平。第二天,他把书包清洗干净,扔掉了里面的杂物,把它们整理得一尘不染。语文书和书包开心地笑了。

从此以后小明变成了一个爱惜学习用品的好孩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