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散文故乡的传说(模板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11:10:37 页码:8
2023年散文故乡的传说(模板20篇)
2023-11-24 11:10:37    小编:ZTFB

好的交流是实现人际关系和工作效果的关键。写总结时要注意不要过度夸大或低估自己的能力和表现。这些总结范文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可以帮助我们写出更好的总结。

散文故乡的传说篇一

许多年以来,不敢面对老爸已经离世的现实,冥冥之中,老爸始终与天国无关,那温热的气息,似乎从没离开过我的指尖,每每提起笔,好像就触摸到老爸的艰辛。

时光摧残了思念,老爸离去的多年后,自己也踽踽着步履,步入中年,儿时的记忆总在不经意间,爬上记忆的摇椅,在风中荡来荡去,老爸象一座大山,撑起儿女成长的路,短短的57个春秋,您沧桑走过,匆匆走完短暂而辛劳的一声,八口之家,您一个人的肩膀,本就不是地道农民半路出家的你,躬耕近百亩的农田,农闲时,赶着马车走街串巷,卖农产品,为的就是给儿女们多换点学费,少时不知事的我们,除了上学以外,能帮您多少是多少,你始终无怨无悔的奔劳。

可是,当病魔把你击倒时,你却流泪了,沧桑的脸老泪纵横,你担心满窝的雏燕,从此没了可以依赖的根。

本来能写得一手好字的手,却在病魔降临的一刻,笨拙,僵硬,干裂,你哭,从此再也无法梳篦儿女缓慢成长的年轮。

而今,飞出的雏燕想归巢,觅那一直未曾荒芜的老根,可是,您却不在了,那种,子欲孝而亲不待的苍凉,让我以赎罪的心抱憾今生。

半轮月,一怀乡愁,不是游子,又怎知人在天涯的忧?

多少次,午夜梦回,泪湿青丝。

多少次,梦回故里,哭倒在老爸的坟冢前,杂草与星星零落的野花迷断游子的眸光。

一份大爱深埋在千层土壤下,一份思念借长风,送天路,一缕幽魂,您在那边可好么?

老爸,你是否还记得回家的路,我曾笑问过你,你骂我混,谁都逗,可是,那次你走后,我梦里哭醒,你知道么?梦里,你真的走丢了,半个月过去,恶讯传来,你旧病复发危在旦夕,我与妹妹在千里之外,拼命的往回赶,然,你却无情的走了,没有等女儿的到来。知道么?那一刻,女儿痛断肝肠。

从此,你真的永远的走丢了,我再也触摸不到你长长的眉毛。再也找不到老爸暴怒时那种吹胡子,瞪眼睛的恨与爱。

而今,又是八月金秋时,还有两页就是与你最后诀别的日历,我抱着那一页泛黄的记忆,久久不肯离弃,只因,那一页有你最后的气息。

十三年了,我的双脚始终在外游离,故乡的云和月,始终照不到我凌乱不堪的足印,只有我一颗思乡的心,穿越空间,于梦中掬一捧您长睡地方的黄土,掩埋自己裸露的白骨,想与您一起完成异域旅行。

可是梦醒时分,我依然没有勇气去拾故乡的风沙,来填埋自己虚空的灵魂,也许,是世俗的虚荣吧!我始终不愿回自己曾梦里千回百转的“家”,因为我不能荣归故里,不能风风光光的给您行百孝大礼,因为我很失败,让您很失望,多年的打拼,最后是一无所有。

贫瘠的灵魂,贫瘠的情感,再视金钱如粪土,我是真的贫瘠之极,愧对您的谆谆教诲,至今在那本泛黄的日志本上,依然保留着您激励女儿的那首诗:

革命前途万里程,

前进途中放光明。

希望吾儿努力学,

一往无前当先锋。

看着那浅浅的几行字,感觉那沉甸甸的父爱,真的无颜回乡面对曾经对我期待之深的老师和父辈们。

所属专题:中秋节文章专题:中秋节散文,中秋诗歌祝福等。

散文故乡的传说篇二

我的故乡在闻名世界的佛教圣地法门寺以北六公里处的乔山脚下。乔山并不大,但它并排三个山头却非常出名,分称西观山、中观山、东观山,神话传说是《封神演义》中三霄兵败周原后在此成仙。

乔山西观山后面一条大山沟的名字叫碗儿泉,因沟崖上一汪泉水而得名,崖缝里一丝清流涓涓而下,在半人高处有一尺见方的平台,平台上有酷似小孩饭碗大小的石窝,清流至此聚集成一汪清泉,碗边有一小豁口,当碗内泉水集满而无人饮用时,泉水则会从豁口处溢出,行人、鸟兽等至此,口渴时,可稍微俯身将嘴贴在碗边豁口处饮用,极为方便,特别是打柴樵夫路过此处,不用卸担则可饮水,实乃生命之泉。

自乔山再向北三公里便是野河山。这里有多少美妙地传说,至今未从我童年的记忆中消失,而且随着近年来旅游开发,这种记忆愈来愈清晰。

野河山前身是国营林场,有万亩槐树林、万亩松柏林,每到冬天,群山缭绕,白莽莽一片,雾凇冰挂甚是好看;到了五月份,槐花飘香,香气诱人,是天然地负离子产生地和自然生态氧吧。南方的养蜂人一堆堆、一簇簇,追逐槐花的芳香,收获着味道醇美的槐花蜜。

野河山相传又是杨贵妃故里,有贵妃梁之地存在。贵妃杨玉环幼时嬉戏,常在山中游玩,不时被生长在山坡上的酸枣倒刺钩住衣裙,玉环便信口说酸枣不长刺钩该有多好啊,从此这道山梁上的酸枣不再长刺钩,而是直刺,这独特的自然现象活生生存在着。

野河山有个大王庙,据传人们早先发现此处有一大蟒蛇,仰山仗水,吸日月精华和乾坤灵气在此修炼,准备出山后,将良田村庄用大水淹没。山中农夫大王用犁地用的铁铧做箭,屋顶一根椽做弓,黄牛拉弦,一箭将巨蟒射杀。如今,巨石如蟒,无头爬卧在山中。传说后来,大王屋顶总有一根椽是断的,卧牛也出汗。人们为纪念大王将此处建成大王庙。

野河山有一墓,据记载是杨珣墓,唐玄宗时宰相杨国忠之父,贵妃杨玉环叔父。

野河山还有一封神台.。姜子牙在此处建台设法,竖杏黄旗一面,招来孤魂,封为地下人间各神,从此,天上、地下,人间诸神各司其职,朝阁安宁,百姓安居,使西周兴盛数百年不衰,故此处称为封神台,千百年来流传至今。据乡亲们讲,近年来,封神台不时有电影或电视剧组到这里取过景。

野河人民公社,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人民公社旧址,近年来,随着国家扶贫搬迁,已没有了人家,但留下了完整的人民公社办公设施和用品,供游人参观,感受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

小时侯,我对。

我的家乡。

就只有一个认同贫穷、落后、闭塞就想早日离开。童年时代伙伴们站在乔山之顶往下眺望山下一望无际我们对山外的世界充满憧憬。

如今,走过了祖国的山和水,回头品味自己的故乡,原来美就在身边,美在发现中,故乡处处是美景,处处是传说。随着经济发展,故乡野河山已成旅游区,知名度不断提高。每年春天,特别五一前后,万亩槐花竞相开放,香气诱人,形成一片白色海洋。我常独自留恋于槐树树林之中,采摘那醇香的槐花,让母亲用农家面裹拌槐花制作“麦饭”,醉爵故乡的味道。

散文故乡的传说篇三

故乡这一朴素的词蕴藏着许许多多的故事,每当我回到故乡,心中的喜悦与期待萦绕心头,喜悦着能够重温故土的温情,期待着回望故乡尘封已久的故事。

老屋的院子前栽种了一排龙眼树,七月中旬与八月份正是龙眼树结果的时期。一年之中,你最喜欢的便是这段时间了,你吃力的抱着一个竹筐,爷爷拿着一把大剪刀站在一个木头做的架椅上,用手中的大剪刀剪下一根根满载着粒粒饱满的果实的枝条丢进竹筐里,而奶奶则是双手扶着那个看起来十分稳固的木头架椅,护着正在架椅上挥舞着那把大剪刀的忙碌身影。那时的你天真的只想着爷爷能够将龙眼树上那颗最高最大的龙眼摘下来,来满足你贪吃的嘴,却不曾明白爷爷奶奶白头到老的爱情。

人类的爱情说起来其实很简单,但也很复杂,一个人选择自己终身的伴侣是十分慎重的,也许你会因某个深夜里的一个错误的决定而痛失某个人,也许你会为了自己对对方许下的承诺而用尽自己的一生。这和院子里的那一排龙眼树是一样的,龙眼树的爱情是沉默无声的,很多时候它就静静的矗立在那儿谁也不去打搅它,偶尔有风吹过,从树的枝条上吹下几颗早已干瘪的龙眼,这些干瘪的龙眼并不会就此抛弃这一排龙眼树离去,而是潜入泥土里,就这样默默的,无声的用自己的力量爱着这棵给予自己安全感的树,默默的与它“白头偕老。”

在抵达中表达,在表达中抵达。

龙眼树旁有一口深井,你也记不清它是在什么时候住进了这个院子里,听爷爷说那口井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存在了,井口的表面爬上了些许青苔,没人打水的时候,它的上头就会压着一块重重的石板,水桶则是有一根长绳系着,悬挂在井内。

清楚的记得,你最喜欢夏天天气炎热的时候,清楚的记得,你喜欢爷爷在井边打水的样子,你喜欢听着水桶一声声拍击水面的声音,“砰砰砰”你不敢靠的太近,爷爷更是不允许你靠的太近,于是你好奇的听着从井底传出井口的清脆的“砰砰”声,一声接着一声在井内沉闷的回荡着,随着爷爷的动作不断加快,井内的水面不断碎起水花。

院子最中心的老屋历经着风吹雨打,远远望去它静静的伫立在那边像一位盼游子归家的母亲,它在故乡炊烟袅袅之中遗世独立的样子更像民国时期的那位令徐志摩与金岳霖深深爱慕的才女一般,老屋就那样静静的,静静的伫立在那里,它伫立在那里连着一整个院子仿佛自成一片天地,准确的来说,那是独属于你童年记忆中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走近老屋,你会诧异的发现它的形象又与远望着的有着明显不同,它活像是一位满面布满沧桑皱纹的年事已高的老者,老屋是由一块块石块搭建而成的,每一块石块之间仿佛都能看到明显的裂缝,给人一种麦田里的狗尾巴草一般迎风倒的错觉。

故乡是距离石牌洋最近的一座小乡村,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这座小小的乡村有许许多多上了年纪的老屋被迫退出时代的舞台,它们被翻修被粉饰,变得谁也不认识它们了,随后它们被贯以一个新的名字“民宿”。

你窃喜自己的老屋没有跟风,确切的说,你窃喜自己的老屋不爱美,它在一栋栋新房子的中间好似云雾缭绕的隐逸者就这般站在那,好像它本就应该是这样,聆听晨钟暮鼓的清音,感受丝丝缕缕来自远方的禅意,它可真是一点儿都没有变。

故乡有着乡土中国浓浓的乡土气息,它也是乡土中国对于乡土二字最好的体现。当你走在故乡泥泞的阡陌小道,无论遇到谁,他都是你的本家,也许你应该称他一声伯伯,又也许你应该亲切的喊他一声二叔。小的时候,奶奶总爱带着你去这家走一走,去那家坐一坐,有的时候亲戚们给你一小形状不规则的冰糖,你含在嘴中,一甜就是一下午。

夕阳的气息将风染成紫红色,故乡还有着许多尘封的故事,或是远至亘古,又或是当你踏上故乡熟悉的土地,故事就发生在身边。前不久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三斤桃花酿酒,入口不及你温柔。故乡的景,故乡的物,故乡的人就是这样,在弥漫着夕阳朦胧之感的故乡就如一壶桃花酿,慢慢的,使人醉倒在这片土地上,流连于这片温柔乡。

如今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你有多久没回故乡看看了,每一棵树,每一朵云,每一滴露珠都有自己的故乡,回去看看吧,记住,故乡在哪里,你的根就在哪里。

散文故乡的传说篇四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来自山西洪洞那棵古老的大槐树下,但是,记忆中却总是难以忘怀一段对槐树的怀念。

记得那时,还是懵懂少年。

求学归家的夜晚,一次随意的徜徉,本该被记忆的浪花研磨殆尽的一个普普通通夜晚,却把印记深深的留在我的心中......

那一晚,月华如练。

我走在熟悉的巷陌,记忆中萧瑟的街道,犹如浅浅的河流一般,泛着细细的白沙。

空旷的天空在寂静的乡村的夜里,给了我充分茫然的空间。

流动的时光带着随意的脚步,昨天、今天、明天都很模糊。

我几乎倦怠了,不知不觉转过一个街角。

忽然之间,一股强大的,沁人心脾的奇妙的香气铺天盖地得向我袭来,天地之间好像都被它充盈了,一下子将我包围。

惊诧的我不由自主的被它牵引,一步一趋得好像被施了魔法。

再走出几步,我看到了,月光下几株高大的槐树,全身挂满玉串一般的槐花,浓烈而慷慨的香气从一束束槐树花里倾泻而出......

那一晚,槐树花将我深深震撼和陶醉了。

原来,毫不起眼,甚至让人有点漠视的槐树,有着如此博大、宽厚而美好的胸怀。

长大之后,遇到赏花品香之人多矣,每每看到将鼻子凑向花蕊的镜头,便经常让我回忆那一晚,槐树花难忘的香气仿佛就又铺天盖地而来了。

那是令人激动的香。

不是因为它的奇或异,而是因为它的大气,它的率真,甚至激昂。

那是一种任你处在一个开放辽阔的空域里,都能将你从头到脚包裹起来的香,将你陶醉,充满慷慨博爱,使你无处可逃。

借用名家一个句式--枝杈纵横而质朴的槐树,就像山川大地上朴实的乡民们,平凡中深藏着高洁的精神。

不是吗?

散文故乡的传说篇五

“我这里有老家的酸菜和老腊肉,有时间来撮一顿啊”。离开家乡,最爱听的还是这句话。

儿时的家里很穷,除了宰年猪的时候可以吃上一点鲜猪肉,平时都是吃挂在厨房墙壁木桩上的老腊肉,而且也不是顿顿都有,家里煮腊肉一般是有客人来或者是邻居帮忙干农活的时候,煮腊肉的日子对我们这些小馋猫来说,就是过年!酸菜却是我们饭桌上天天都有的,儿时的老家一天只吃两顿饭,早上早早起床后,除了在家里煮饭的人外,其他的人都到外面干活。

春天的早晨,天刚麻麻亮,我们几姊姊就在家里大人的吆喝声和威胁声中,老不情愿地睁开惺忪的双眼,慢吞吞地背上背篼到山坡上去割垫圈草或者割猪草。冬天的早晨就更惨,搓着快冻僵的小手,在黄土地里捡玉米杆(煮饭引火用)。说是“捡”,其实没有那么简单,家乡缺水,秋天割了玉米以后,父辈们就用耕牛犁地,黄土地便成了满满的土疙瘩,这土疙瘩,大大的,硬硬的,用锄头或者“土巴锤”去敲碎,没有水份的土巴疙瘩,振的我们的小手全部裂开了口,我们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把坚硬的土疙瘩敲碎,然后把里面的玉米杆装进高过自己的大背篼。为了得到家里大人们的表扬,我们都拼命地敲土疙瘩,拼命地把背篼里的玉米杆装的多多的,有时还在满满的背篼上面堆个大大的尖。等到红红的太阳照到了地里,家里煮饭的人就会站在房屋顶上,扯开喉咙叫着家里人回家吃饭。我们也在家人的吆喝下,背着大大的一背篼玉米杆,在邻居大人的夸奖声里,满心欢喜地回家吃饭了。

家里的早饭不是白米饭,因为家里根本没有大米,有时甚至连小麦面都吃不上,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家里的早饭基本上是烘洋芋玉米面馍馍,菜是大大的一碗酸菜或者腌菜,没有新鲜的蔬菜,偶尔饭桌上会有一小碗豆豉炒腊肉,这一小碗就成了我们这些小馋猫攻击的目标。。。。。

家乡酸菜的做法很特别,和市场上卖的不一样。首先酸菜的材料必须是圆根樱,圆根是一种根茎蔬菜,说是蔬菜也不全面,应该说是根茎植物吧,因为它的茎叶用来煮酸菜,根是圆圆的萝卜,可以生吃,也可以和腊肉一起炖着吃,被霜打过的圆根萝卜甜甜的,清爽可口。宰年猪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用年猪骨头炖满满的一大锅圆根萝卜汤。甜甜的汤让我们在还没有正式吃饭时,就已经喝了一碗又一碗。

十一月份打过霜以后,就是收圆根的时候了,周末早早的就和家里的大人们到圆根地里,收圆根不用工具,我们小孩子们使足了劲,双手抓住圆根樱一拔,就连萝卜一起被拔出来了。我们把拔出来的圆根堆在一起,大人们就拿刀把萝卜和茎叶分开,萝卜捡大个的放在背篼里,背到早挖好的地窖里和胡萝卜一起埋起来,平时煮腊肉和过年的时候用。大人们把没有萝卜的圆根樱像编麻花辫一样编起来,编的`大概有三四米长,然后把编好的圆根樱搭在房架上风干。以备开春没有菜时煮。余下的圆根樱大人们就洗得干干净净的,烧一大锅不沾油的水,烧开了就把圆根樱放在里面打个滚,这时的火候最关键,时间长了,圆根樱就会腻,时间短了,圆根樱就太硬,嚼在嘴里费劲。酸菜的酸母子也是关键之中的关键,有老酸水时,圆根樱煮好捞在早准备好的大木桶里压紧,然后把老酸水加热后,趁热倒在桶里,拿一个大大的圆石头压好,在用油布把桶口封严实盖上桶盖。经过一天一夜的发酵,第二天早上把油布取开,酸酸的味道扑面而来,抓一根尝尝,半边腮帮子都软掉了。美味的新鲜酸菜就这样诞生了(如果没有老酸水,就可以在煮圆根樱时煮几个嫩白瓜或者苹果,也一样可以达到效果)。

酸菜的吃饭有很多种,可以炒,可以煮,还可以凉拌。儿时记忆最深的是酸菜土豆面块,那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粮食,晚饭基本上就是酸菜洋芋丝面块。说是面块,其实到了我们的碗里,面块的影子都见不到了,全是洋芋丝和酸菜。家里有年老的祖祖和爷爷,妈妈在面块刚刚起锅时,就把面块挑起来给祖祖和爷爷吃了,我们吃的就是剩下的酸菜和洋芋丝。所以儿时的我,特别讨厌吃酸菜。

不知不觉时,我已经过了讨厌吃酸菜的年龄了,在离开家乡来到这美丽的大草原上,这里没有了家乡的酸菜,没有了那种绿油油的圆根樱,没有了甜甜的圆根萝卜,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的陌生。

偶然一个日子,我看见一家小饭馆的门上写着卖有家乡的酸菜面块,心里那个激动,仿佛看见了家乡那成片的圆根樱。快步走入,点了一碗老家的酸菜面块,心里忐忑不安地猜测着酸菜的模样,回味着自己曾经讨厌的酸味。面块好了,在酸酸的味道中,我看见碗面上躺着的竟然是正宗的老家腊肉炒的正宗的老家酸菜!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儿时的记忆全部浓缩在里面了,只是没有了讨厌,而是满心的感激:感激这种酸酸的故乡味道,感激儿时的浓浓记忆,感激游子漂泊的心有了栖息的地方,感激自己还能品尝活着的滋味。

故乡的腊肉又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腊月间里,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宰年猪了。家乡的年猪都是肥肥的,壮壮的。家里有学生的,都会把日子选择在周末,这样学生就可以一饱口福了。儿时宰年猪的日子我们比过年还期盼,早早起床躲在屋顶上,看父辈们把猪赶出圏,几个人一起,逮的逮猪尾巴,逮的逮猪耳朵,宰猪匠手里拿着一圈皮绳,套住年猪的双腿一拖,年猪就倒在地上不能动弹了,父辈们把年猪放在杀凳上,宰猪匠从背后单腿跪压在年猪身上,左手把猪头使劲向后托,右手拿着宰猪刀,对准年猪的脖子,用力刺进去,旁边的人赶紧拿铁桶接住喷出的猪血,猪血是个好东西,可以用来做酸菜血旺,也可以蒸血糕馒头。血糕馒头的做法很复杂,要有经验的老年人才会蒸。

宰年猪家家户户都要请客,父辈们把猪肉分好,用盐和花椒腌一会,然后一双一双地挂在厨房里面的吊杆上,因为只有用厨房里面煮饭的炊烟慢慢熏出来的腊肉才香。而且老家的年猪是不喂饲料,只喂玉米面和土豆,肉质细嫩,肥而不腻,深得人们的喜爱。

离开老家的日子,每当身心疲惫时,总是怀念家乡的酸菜和老腊肉。工作之余,几个老乡邀约一起,到有酸菜和腊肉的饭馆里,来一盘豆豉炒腊肉,一盘青椒炒酸菜,那个味道啊,让人忘记了所有的烦恼。“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这些游子啊,不管走得多远,心都在故乡那片美丽的土地上。

浓浓的故乡情哦,多少游子为你魂牵梦绕!

浓浓的故乡情哦,你让多少文人志士诉说衷肠!

散文故乡的传说篇六

……这是一个流动的时代,流动的人才有资格拥有故乡。我们打包故土,远走他乡。但我们依然拥有儿时的记忆,拥有努力的方向,也更拥有未来的安逸,因此更加拥有故乡。是的,流动的人的故乡,就在心底最深处,就是一个心安理得、静夜独处时的去处。这样的故乡,我们用每一次的流血、流汗、流泪来浇灌,来呵护,因此时刻新鲜,念兹在兹。这是一个流动的时代,让我们用流动为自己举杯。在流动着,被流动着,实在是因为我们不甘现状,因为我们向往美好。因此,如果说在春节之前义无反顾地踏上回家之旅,其实就是一次候鸟的迁徙,一次对于身份认同的追逐,一次对于传统文化的回溯;那么,那些在春节依然难以返家的人们,但愿他们能在自己的梦想与向往中,拥有一种全新的身份认同。这是一个流动的时代,每个人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游子,有的是因为远离故土,有的则是因为故土难离,但不约而同地,我们都在流动,或神游八极,或远走天涯。时代的发展,我们早已远离了农耕社会的图腾,有了市场经济社会崭新的理念。从这个意义上,我们都是传统的游子,但我们都选择了朝向新时代精神的回归。因为这种选择,所以流动;因为这种流动,所以心安。而心安处,即为故乡。(杨耕身《心安之处即为故乡》)。

这是一篇既凝重又灵动的青春美文,充溢着对天下游子最深切的人文关怀,荡漾着为改变命运而远走天涯者的豪迈激情,也从全新的视角透析了对故乡对时代的深切体悟,老死田园者恐怕永远也难以理解和体味这种情愫。读后,首先想起两句话,一句是外国人——德国弗莱堡大学海德格尔教授的,“人类,要有诗意地栖息”;一句是中国人——作家柯灵的名言,“离故乡越远,心理的距离反而越近”。其实,每个人都有三个故乡。一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也叫故土吧,难离的故土;一是历史的或祖辈的故乡,谁知道在哪一朝哪一代,我们的某个先人一不小心也做过一回游子呢?一是每个人心底的故乡,最牵念抑或最心向往之的地方。

如此说来,流浪是一种诗意地栖息,栖息也是一种世俗的流浪。于是,人类幸运地进入了这个流动的时代!因为流动,所以看到了更多的风景;因为流动,也才有了无数美丽的乡愁。所以,我们一次次的迁徙,一次次的寻根,才使流动的人,更能品咂故乡的况味。血液在流动,人类生生不息,生命在流动,社会发展不止。流动,使我们远离了农耕社会的图腾,去不断寻觅“梦中的橄榄树”,因此,我们更加心安——而“心安处,即为故乡。”在农历新年来临之际,于水木年华《在他乡》那忧伤而激荡的旋律里,我把这篇关于故乡的美文,赠给那些也如我一样远离故乡的朋友,和这个好不容易允许我们远离故乡的时代!

散文故乡的传说篇七

关于老汗王的传说我见过也听过好几个版本,但大体相当,查阅史书和满清的正史读物均无记载。小时候常听三奶讲老汗王的故事,什么大青二青啦,什么大黄狗还有乌鸦啦。这些都是老百姓口头传说,满族故事汇编里倒是有这个故事的。中国历朝历代都有那些无厘头的故事用以欺骗老百姓,鼓动人心树立威信制造與论,以达到“君权神授”,“真命天子”的目地。如陈胜吴广的”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红巾军的“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等等。

老汗王(努尔哈赤)生于1559年,10岁时其母喜塔纳刺氏病故,其父又取后母纳刺氏为妻。这纳刺氏对努尔哈赤一点也不好,非打即骂,逼努尔哈赤上山挖参,采野果子等,什么活都让努尔哈赤干。15岁时被后母赶出了家门,努尔哈赤同弟弟来到了姥爷家里。姥爷叫王杲,这王杲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不服明朝管制,后来被明朝辽东总兵李成粱杀害。因努尔哈赤年纪还小,人又聪明伶俐,被李成粱留做亲兵。以上这些史书是有记载的,绝不是杜撰。

话说那位30年不理朝政的明万历皇帝一心想长生不老。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身穿龙袍脚踏七星的人从北面进入皇宫来到万历床前说万历睡了他的床,醒来后万历有些纳闷便找大臣们圆梦。大臣们说这可是一个不祥之兆,有人要夺权啊!脚踏七星是脚底下有七个红痦子之人,北面进黄宫就是此人在北方。万历吃吓不小,忙叫辽东总兵李成粱速速查办,李成粱接到此令岂敢怠慢火速安排人查找。

李成粱有一小妾唤做梨花,见李成粱忙于公务多日才回家,便千娇百媚地侍候李成粱。在给李成粱洗脚时告知说你脚底有三个黑痦子,这李成粱很是得意,说我就是靠这三个痦子才当上了大官的。梨花说这算啥,我家小罕子(即努尔哈赤)脚下有七颗红色似北斗七星的痦子呢!李成粱一听蹦了起来,水盆子也踢翻了,吓了梨花一大跳。李成粱便把皇上交待的事说与了梨花。当时梨花没有做声,第二天变悄悄告诉了小罕子,让小罕子赶紧逃跑。努尔哈赤一听这话也是吓的不轻,赶紧收拾东西偷了李成粱的那匹日跑一千里的.大青马,那匹日跑八百里的二青没在,带着大黄狗慌慌张张地向长白山方向跑去。

第二天李成粱发现努尔哈赤跑了,知道是梨花告的密,就把梨花赤身裸体的吊到院子的大柳树上活活打死了。后来满族人还有一个民俗就是每年的黄米成熟时,就在门前插上柳条枝祭祀佛头妈妈梨花。因梨花是赤身裸体死的所以要夕祭,还要背光。我还记得老辈人常说:“前不栽杨,后不栽柳”。满族人家的门前是要栽柳树的,杨树只能栽在房后。打死梨花后李成粱就派兵去追努尔哈赤。努尔哈赤骑着大青马跑到东边东边有追兵,跑到西边西边有追兵。努尔哈赤看到满山遍野都是追兵,就藏到一片大草甸子里了。这时的大青马也累死了,努尔哈赤也是跑的太累了,大青马倒了努尔哈赤也跟着晕了过去。追兵一看这大草甸子无边无际,没办法去找就放火烧,只见浓烟滚滚,火光四起。这时一直跟随努尔哈赤的大黄狗,赶紧拽主人的衣袖,可主人还是昏睡不醒。大黄狗急中生智跑到附近的大水泡子沾了一身水就往主人身上和四周的草上淋,一次、二次……,大黄狗就累死了。这时努尔哈赤醒了,一看身边的大黄狗和自己身上全是湿的再看看身边湿漉漉的草丛,还有四周都是烧焦的杂草,知道是大黄狗救了自己。努尔哈赤热泪横流刚要掩埋大黄狗,又听到追兵的喊杀声,努尔哈赤起身就想跑。这时天空中飞来一大群乌鸦都落到了努尔哈赤的身上,努尔哈赤就势趴下了。又有一大群乌鸦飞来把努尔哈赤盖了个严严实实,乌鸦还装作啄食状。远处的追兵一看一群乌鸦在啄食,都以为努尔哈赤死了,回去报告李成粱说大火烧死了努尔哈赤,连骨头都叫乌鸦吃没了。

努尔哈赤躲过这一劫难后隐姓埋名,苦连武功,广交朋友。直到25岁因舅舅造反,连其父、祖一起被李成粱杀害。努尔哈赤便以十三副遗甲,七大恨起兵,最后夺取了大明江山。

因为大黄狗和乌鸦救了努尔哈赤的命,所以满族人一直不吃狗肉。我的父辈以上是绝不吃狗肉的,到了我们这一辈就往掉了祖先的习俗和教诲什么顾忌也没了。以前我们满族人家的院子里都立有一个索罗杆子(就是木杆子),上面有一个小盒子,里面放些五谷,是给飞过乌鸦吃的。前些年我到新宾满族自治县的响水河子还能看到有的人家院子里还有索罗杆子呢。我看过一些有关满族的书籍,都没有黄狗和乌鸦救主一说。如郑天庭的《探微集》,蔡东潘的《清史演义》,沈阳满联编撰的《满族家谱》。满学专家闫崇年,还有纪连海讲的,写的我也看了一些。其实满族人不吃狗肉是因为满族先祖的生活是以农耕渔猎为主,狗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满族人是出于对狗的感激形成了不吃狗肉的习俗。后人就和民间传说搭上界了,就演化成了黄狗救主。

散文故乡的传说篇八

我的故乡在闻名世界的佛教圣地法门寺以北六公里处的乔山脚下。乔山并不大,但它并排三个山头却非常出名,分称西观山、中观山、东观山,神话传说是《封神演义》中三霄兵败周原后在此成仙。

乔山西观山后面一条大山沟的名字叫碗儿泉,因沟崖上一汪泉水而得名,崖缝里一丝清流涓涓而下,在半人高处有一尺见方的平台,平台上有酷似小孩饭碗大小的石窝,清流至此聚集成一汪清泉,碗边有一小豁口,当碗内泉水集满而无人饮用时,泉水则会从豁口处溢出,行人、鸟兽等至此,口渴时,可稍微俯身将嘴贴在碗边豁口处饮用,极为方便,特别是打柴樵夫路过此处,不用卸担则可饮水,实乃生命之泉。

自乔山再向北三公里便是野河山。这里有多少美妙地传说,至今未从我童年的记忆中消失,而且随着近年来旅游开发,这种记忆愈来愈清晰。

野河山前身是国营林场,有万亩槐树林、万亩松柏林,每到冬天,群山缭绕,白莽莽一片,雾凇冰挂甚是好看;到了五月份,槐花飘香,香气诱人,是天然地负离子产生地和自然生态氧吧。南方的养蜂人一堆堆、一簇簇,追逐槐花的芳香,收获着味道醇美的槐花蜜。

野河山相传又是杨贵妃故里,有贵妃梁之地存在。贵妃杨玉环幼时嬉戏,常在山中游玩,不时被生长在山坡上的酸枣倒刺钩住衣裙,玉环便信口说酸枣不长刺钩该有多好啊,从此这道山梁上的酸枣不再长刺钩,而是直刺,这独特的自然现象活生生存在着。

野河山有个大王庙,据传人们早先发现此处有一大蟒蛇,仰山仗水,吸日月精华和乾坤灵气在此修炼,准备出山后,将良田村庄用大水淹没。山中农夫大王用犁地用的铁铧做箭,屋顶一根椽做弓,黄牛拉弦,一箭将巨蟒射杀。如今,巨石如蟒,无头爬卧在山中。传说后来,大王屋顶总有一根椽是断的,卧牛也出汗。人们为纪念大王将此处建成大王庙。

野河山有一墓,据记载是杨?墓,唐玄宗时宰相杨国忠之父,贵妃杨玉环叔父。

野河山还有一封神台.。姜子牙在此处建台设法,竖杏黄旗一面,招来孤魂,封为地下人间各神,从此,天上、地下,人间诸神各司其职,朝阁安宁,百姓安居,使西周兴盛数百年不衰,故此处称为封神台,千百年来流传至今。据乡亲们讲,近年来,封神台不时有电影或电视剧组到这里取过景。

野河人民公社,是全国保存最完好的人民公社旧址,近年来,随着国家扶贫搬迁,已没有了人家,但留下了完整的人民公社办公设施和用品,供游人参观,感受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

小时侯,我对我的家乡,就只有一个认同,贫穷、落后、闭塞,就想早日离开。童年时代,伙伴们站在乔山之顶,往下眺望,山下一望无际,我们对山外的世界充满憧憬。

如今,走过了祖国的山和水,回头品味自己的故乡,原来美就在身边,美在发现中,故乡处处是美景,处处是传说。随着经济发展,故乡野河山已成旅游区,知名度不断提高。每年春天,特别五一前后,万亩槐花竞相开放,香气诱人,形成一片白色海洋。我常独自留恋于槐树树林之中,采摘那醇香的槐花,让母亲用农家面裹拌槐花制作“麦饭”,醉爵故乡的味道。

月夜的故乡,一片静谧,我扶着母亲漫步在故乡的小街道,只有那喷鼻的槐花香阵阵袭来,我不禁一惊,这那是故乡,这是人间天堂。我寻找人生真谛,生活原真,原来其实在故乡。问世间人为何落叶归根还故乡?为何有乡愁?其实故乡并非一个传说。

散文故乡的传说篇九

提起董永,人们大多会想到他卖身葬父的传说,进而想到湖北省的孝感市。其实,在我的故乡河南省汝南县,也一直流传着他和七仙女的一些传说故事。

先从我老家所在的村庄说起吧。我老家的村庄名叫“董会”,1958年宿鸭湖水库建成时,由湖底迁移至现址,相传它名字的由来就和董永、七仙女的故事有关。

据说,董永乃山东青州人氏。母亲死后,为躲避战乱,董永用独轮车推着老父亲到中原投靠外祖母,一路颠沛流离来到了汝南郡。他的父亲由于体弱多病,再加上长途劳累,撒手人寰。董永为了埋葬父亲,把自己卖给了一个财主,用卖自己的银子埋葬了父亲。

董永在赶往外祖母家的时候,路过一个村庄。在村南的一座小石桥上,有一位美丽的姑娘拦住了他。董永问,你拦我做什么?姑娘笑道,我要嫁给你。董永吓坏了,赶忙调头下桥,绕到村后进村,谁知又碰上那位姑娘拦住去路。姑娘说,我是玉皇大帝的七女儿,在天上看到你卖身行孝的事,很感动。所以,我背着爹娘来到凡间,决定下嫁给你。

一席话说得董永感激万分,遂决定带姑娘到外祖母家成亲。成亲后的董永和七仙女恩恩爱爱,男耕女织,很快就还清了财主的钱,并生育了一个儿子,名叫董仲。

后来,为纪念董永与七仙女的天仙之配,他们相会的村庄,就叫作了“董会”。村南二人相会的石桥,叫作了“遇仙桥”。

在董会村的东边,有条古老悠长的河流,它就是古代的练水,如今叫练江河。传说古时候练江河上没有桥,来往行人要靠坐船摆渡或蹚水才能过河,很是不方便。乡亲们曾几次捐款修桥,可钱都被贪心的葛员外侵吞了,桥却一直没有修成。七仙女十分同情乡亲们的不幸,决心替大伙儿在练江河上修一座石桥。她请天上的众姐妹帮忙,把天宫后花园石山上的石头偷偷搬了下来。很快,一座石桥就修成了。雄鸡一叫,众仙女起身升天,情急之中,她们的脚踏在石桥上,于是留下了深深的'脚印。那印有脚印的石头,被称为了“仙女脚印石”。

大石磙庄位于董会村的西北边,这个庄名也与七仙女有关。当初,在七仙女给乡亲们修桥时,为了方便运送石头,她巧施法术,把石头变成羊赶着走。走着走着,一只羊崴了腿,走不动了。眼看天快亮了,七仙女她们赶紧赶着其他的羊往前走,终于赶在鸡叫前修好了桥,但是这座桥却少了一个桥墩。那只崴了腿落在后面的羊,鸡一叫就变成了一个特大号的石磙,再也没人能搬得动了,于是,它就永远留在那儿了。它所在的村庄因大石磙出了名,就开始叫“大石磙庄”了。

董永和七仙女的这些故事,在我的故乡妇孺皆知,可谓是源远流长,体现了乡亲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六年前,这些传说故事顺利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散文故乡的传说篇十

那片故土,深锁我的童年。那时,我家在这个村,外婆家在邻村,连接着的是一条几乎没有汽车通过的公路和一条泥泞小路。这条路,我走了无数遍,时光缱绻美好,以至于我如此怀恋。

那时,我家屋后有几棵果树:樱桃树、枇杷树和从不结果的李子树;有小小的一方池塘,它真的很小,或许那只是一块洼地;有几块田地,种着蔬菜,其中最为特殊的,是我的草莓地。对我来说,屋后就是花园。每天放学后,我来不及扔下书包就先跑去看它们,浇水、拔草,直到它们一个个长得肥肥圆圆,嘴里还念叨:“你们可得好好长啊,给我结几个大果实啊!”是的,它们也不负希望,陆陆续续地结出果实,而我高兴得等不到它们成熟就将它们摘下。

那时,走到外婆家的路不算长,我总是空手而去,满载而归。外婆的.大柜子里总充满着神奇的魔力,里面有吃不完的零食。我常去倒腾那个柜子,但乐趣全然不是在吃的上,翻出来的总是那些陈旧却又新奇的东西,并拿去向外婆炫耀,外婆也只是笑笑不语。和外婆一起去做农活又是我的另一种乐趣,小小年纪的我总是抢着帮外婆背背篓,我想那一定很神气,像个小大人,偶尔还会赢得他人的称赞。

故乡,对于远去的我们来说,除了残留在脑海最深处的童年记忆外,还意味着什么?或许是留在心底里最初的那份纯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散文故乡的传说篇十一

我站在这里回望,回望着我曾经的故乡,曾经的院落,曾经的年少时光。他们在栉次鳞比的高楼中,显得那么悠长。

我所居住的街道,两旁全是川式的古旧老房,低矮的围墙围起院落,每一面围墙都附着深绿色浅绿色的爬山虎。

院落内的空地上经常画着跳房子的白线,被夏天的暴雨冲刷得若隐若现,但隔几天,又会被放学后的孩子重新描得分明。街边的黄桷树是流动的绿色,连绵不断的绿荫蔓延了一条街,像是想把颜色染到天上去。

在我的记忆中,无论太阳是否升到最高,故乡在夏日永远有一半温柔地躲藏在黄桷高大的阴影下面,隔绝了尘世般,闭着眼睛安然呼吸。

故乡的夏天总是下雨,总是会吹落很多绿色的黄桷叶。雨水汇集成溪流,沿着街道哗啦啦地朝两旁低处涌,树叶湿淋淋的贴在地上铺满了一条街。

母亲不喜我于雨天外出,于是一到下雨天,只能默默地坐在屋子里,看着窗外的滂沱大雨把街道两旁的黄桷砸弯了腰,树枝压得快要扫到地面。斑驳粉墙上的爬山虎叶,也被雨水打得七零八落,黏附在青石砖上像砧板上的鱼。

有时邻居家的姑娘,用色彩斑斓的广告纸,折成船。趁大人不注意,一个箭步冲进雨幕中,将纸船轻轻缓缓地放在街道旁哗哗作响的“溪流”里再冲回屋中。

虽然之后我总是听见邻居的呵斥,但那姑娘也乐呵着,不甚计较。看着长串彩船,漾着夏波,在雨中招摇,即使,几只歪斜,几只打沉,但依旧溢彩鎏金。船在雨水中有些晃荡,颤颤巍巍。像是载着什么了不得重的东西似的。

我静静地望着林立高楼里东闯西踱的人群,望着童年的我渐行渐远。

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一切将逝去,如清晨林间的薄雾。金黄的落叶堆满心间,故乡不再是灰白的砖屋,我也已不再是青春少年。

我仍忍不住想,那个时候,整个院子一定很美,满地都是黄桷树掉落的,花瓣一样的嫩叶。

于我,故乡不是一座城,不是一间房,甚至不是一些人,它是随着你的足迹到处漂泊的梦境……飘飞的记忆越来越远。

我到不了的地方,是我曾经的故乡。

作者佚名:

公众号:绵实未名文学社。

散文故乡的传说篇十二

我一定与你深深地依恋过,在哪一个世纪?我已不知。从你在我心中留下的一堆残余的火灰中,我断定你跟我在风霜雪雨里走过,走了那么久那么久。

我一定与你忘情地缠绵过,因为在我心中那座千年的山巅,我看见了一棵老死的树与一条老死的藤紧紧地缠绕在一起。已经没有人认出它们当年青翠的模样和缠绵时的盛放。在这个孤独的山巅,到死还紧紧地相拥。千百年来以轮回召示爱的不朽!

或许流云曾看过我们热烈与活力的青春;或许雾听过我们倾诉过爱的呓语。其实也用不着谁记得与记不得,在宇宙间这一切微不足道。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在这个磅礴的时空中我们播种过,收获着爱的果。

我一定与你疯狂地热恋过。在五月的草原上,我看到成群的鸟儿在绿荫荫的原上欢声啼叫。草原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就是你身上淡淡的凝香,你的裙裾是草原的千重绿浪。春花在五月的原上六月的和风中迁徙……欢畅的马蹄声带着古老的情事踏醒千年滚滚红尘,无论岁月走到任何光阴点清,相信爱永远都保存着最初鲜的模样。

我一定长久长久地等待过你,一年、两年、百年、千年?不然,那高昂的山头怎么会积满了那么多那么多的雪?我们是怎样的相约呀,你又是怎样的失信?为你,我流过多少失望的.泪水,以千年的因果守候,像悬挂在山崖上冰冻的瀑布,依旧痴痴。像高昂的雪山哽咽着白头携老的誓言。

我们一定是一见钟情过,不然不会在擦间而过的瞬间,把对你的全部热情带到今世。依旧那么的热,从没失去过温度。我一直梦着那惊心的回眸,彩云眩目!

你走过爱的山梁时的脚步,像迈过一条不朽的银河,你经过我门前时手牵着战马,你坐在原上像神一样吹响忧郁的笛声,风采幻境!

我们离得多么的近啊,却像大地仰望着星空。我们本可以坐看彩虹升起,你却迟疑着,最后还是转过身去,而我的心深知——这就是爱的传说。

爱,她定开在彩云深处。为生浇灌着甘露,为死牵着轮回的战车。当天地茫茫然一片风雪潇潇,依然会有爱的火焰在某一个地方以赤热守候!

爱,可以用思念走过高山大河,用信念托起岁月蹉跎的脚步,可以用深情将一生送给无期的等待,爱绝不回头。

传说,也是赴汤蹈火追求的理由。在动物世界里,尽管爱可能只是一瞬时开放出最纯净的莲花,那也是人的功德,真的自性,心中真善美的佛,我们都会在那一瞬时成为佛国的花朵。

散文故乡的传说篇十三

晚上下自习走出教室门,天还不是很黑。

一阵清冷,我加快了上楼的步伐,通过楼道的窗户,山尖露出了月亮的半边脸,一口气爬上四楼,还顾不上开灯,就打开窗户,痴痴地凝望着山间的明月。

夜即将落下帷幕,对面的山离我们那样近,一轮圆月在蔚蓝的天空越升越高,将山间照得异常明亮,山上翠绿的树和灿烂的白花在月色下朦朦胧胧。

夜,静极了,只听到两山之间的河水潺潺。

起风了,柳树随风翻飞起舞,清风中带着浓郁的花香。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山远远地现出了优美的弧线。

月亮从山坳里慢慢向上爬,在深蓝色的苍穹中,显得那样小,却又那样夺目、耀眼、明亮。

圆圆的月亮,周围泛着橘红色的圆晕,像一张明媚的脸,又像婀娜的仙子,雍容华贵,洁白无瑕,如同一块美玉。

在不远处,一颗明亮的星星像一个小小的圆点,静静地守候在月亮身边,默默陪伴。

月光照亮了山谷,影子映在清亮的小河中。

透过窗户,照亮了房间,清幽的光洒进房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望着妩媚的月亮,望着它盈盈的亮光如痴如醉,如梦如幻。

此夜的月亮,似乎在为我而静静守候。

这片静谧的乡村,绿树白花,鸟叫虫鸣,流水淙淙,我在这里等候了多久,终于等来了与你的深情凝望,泪眼模糊中,我似乎成了站立在道路边的一盏孤灯,与你同光辉,共存亡。

我似乎成为了一位披上洁白婚纱的仙子,与你赴一场风花雪月的约,缠绵于青山上,绿荫中,演绎一场旷世绝有的爱恋。

一会儿蓝蓝的天空又飘来一朵朵云彩,丝丝缕缕,一会儿又重重叠叠,后来聚成了一团团乌云,遮住了月亮的光。

看不到它的身影,我暗自神伤。

一会儿两条巨龙腾在空中,依偎在月亮身旁,好一个“二龙戏珠”。

渐渐的,乌云遮住了群山,山谷里一片黑暗,一片寂静。

起风了,柳絮飞扬,柳条随风摆动,山间呼呼啦啦,树木花儿瑟瑟低语,小河低声呜咽,如泣如诉,一切都变得忧伤起来。

不一会儿,山雨下起来了,淅淅沥沥,山间风雨交加,密密斜斜的雨丝在漆黑的夜里下着,唱着,与小河的相约,就这样不期而遇。

雨浸润了山间万物。

树木更绿了,山花更白了,“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在这样一个夜里,留下了一个痴痴怨怨的身影。

我还沉浸在与月光相会的美妙之中,一场晚来的急雨却淋湿了我的梦。

我在慨叹,花容月貌,人生美景,只不过转瞬即逝,好景不常啊!

不知过了多久,窗外又恢复了寂静,只有小河水哗哗啦啦地流着,月光偷偷通过窗帘,把清辉洒向房间。

我的内心一阵狂喜,月亮又出来了!我迫不及待地又把目光投向山间。

历经了一场风雨的月夜美的无法形容。

皎洁的月光已高高地悬挂在头顶,更大了,更亮了!“玉颗姗姗下月轮”,月亮把大山、小河、树木照得如同白昼。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蓝蓝的天空飘浮着几朵棉花似的白云,山林、山花、山草在月光的照耀下,影影绰绰,朦朦胧胧,清幽的月光柔和地抚摸着这一切,缠绵悱恻,情深意重,夜阑人静,良辰美景,月明星稀,山花欲燃,香气袭人,看着山中的一切,我久久不愿离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哦!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最美的风景总是在风雨之后!

散文故乡的传说篇十四

汉服,即中国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主要是指约公元前21世纪在至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近40中,以华夏(汉后又称汉民族)民族文化为基础,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华夏民族文化风貌性格,区别于其它民族的传统服装的装饰体系;或者说:“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是从夏商周时期到明朝,华夏(汉)民族所着的、具有浓郁华夏(汉)民族风格的一系列华夏(汉)民族服饰的总体集合。

汉服的历史和发展。

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史记》载,华夏衣裳为黄帝所制。“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约五千年前,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就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织成的麻布来做衣服,后又发明了饲蚕和丝纺,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黄帝时代冕冠出现,服饰制度逐渐形成。夏商以后,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时,逐渐完备。周代后期,由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特别是百家学说对服饰的完善有着一定的影响,诸侯国间的衣冠服饰及风俗习惯上都开始有着明显的不同。并创造深衣。冠服制被纳入了“礼治”的范围,成了礼仪的表现形式,从此中国的衣冠服制更加详备。

汉族的这一服饰制度自周代至明代,三千年来汉人服装的基本特征是没有大的该变。一直三百多年的清初,这一服饰制度才崩溃。1644年明朝灭亡后,清在与南明的战争中,清朝统治者为了达到削弱汉人的民族认同感,以便于维护满洲贵族统治的目的,而大力推行满族发型和满族服装,并以残酷的手段禁止人民穿戴汉族服饰,史称“剃发易服”(“剃发”也作“薙发”)。这使得汉服逐渐消亡。当时孔子的后裔衍圣公孔闻謤上书多尔衮,请求保存孔府家服饰,说:“先圣为典礼之宗……定礼之大要莫于冠服……惟臣家衣冠,三千年来未曾变易……”,遭到多尔衮拒绝。今天的旗袍、长衫、马褂都是以满族为主体的民族服饰的改良和发展,而非汉族传统的民族服饰。

辛亥革命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之后,人们的思想趋于西化,改穿西式服装,没有恢复汉服。但在21世纪初,随着中国国力的发展,人们开始审视自己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一些人又重新倡导恢复传统汉服并身着汉服进行推广。对于这些人的行为,社会上有各种不同的看法,详见下面的争议部分。

汉服的特点和样式。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

配饰。

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

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

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

汉服对中国周边其他民族服饰的影响。

北魏孝文帝禁止穿鲜卑服装,一律改着汉服北魏孝文帝禁止穿鲜卑服装,一律改着汉服。

495年1月13日(太和十八年十二月初二日)。北魏孝文帝大力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主要内容有:

禁止穿鲜卑服装,一律改着汉服。

禁止说鲜卑话,以汉语为唯一通行语言。

凡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洛阳为籍贯,死后葬在洛阳,不准归葬平城。

改鲜卑姓为汉姓。首先从皇室做起,把拓跋氏改为元氏,“其余所改,不可胜纪(记)”。还规定鲜卑族的八个大姓与汉人头等贵族崔、卢、李、郑四姓门第相当,鲜卑八个大姓以外的贵族也规定了品级。使鲜卑贵族也和汉族一样实行门阀制度。

禁止鲜卑族同姓通婚,鼓励鲜卑族按门第与汉人结婚。孝文帝还率先做起,纳汉族大姓的女子做后妃并为他的五个皇弟娶汉族大姓的女子作正妻,同时把公主们嫁给汉族大姓。

尽管遭到一部分鲜卑贵族的阻挠和反对。孝文帝的改革最终得以成功,极大的促进了民族融合,此后仅经过数十年时间,中原的鲜卑等各少数民族就基本上和汉族人民融为一体了。

散文故乡的传说篇十五

小时候,一直期待能在春天里静待柔光,将自己氤氲在花海之中。等到大些了,却宁愿一个人茫然着,也不愿掏出童年的幻想憧憬着。

彩色的条纹在电视里不安地蠕动着,飘落的灰尘模糊了视线。打开窗户,感到阳光被我的指尖梳篦,也被时间所渗透,却给我带来不经意的刺痛。嘀嗒,嘀嗒……我望了望桌上,曾经的笑声并未因为夏天的到来而愈发美丽,相反却早早凋谢。空荡荡的房间幽闭得可怕,仿佛将我浸没于这一片深邃之中。

以前一直担心,如若在不完整的家庭里生活,不知道以前母亲那令人厌恶的唠叨,将会不会成为我渴求的希望。而当一切成为现实时,取而代之的是对父母不负责任的无法原谅,有时我几乎没有瞬间想起离婚对我近乎残忍的痛觉。

一阵风袭来,吹走了期盼,留下了一片沉默。“我是一只黑天鹅,注定不会幸福。”踏着绝望的尘土,一步步走向让他们后悔的道路。湖面平静依旧,肃穆地迎接我的到来。为何到现在我才那么坚定不移,为何之前没有足够的勇气阻止他们的错误。也就这个时候,夕阳的余光从眼旁逃过,让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哥哥,你怎么来了?”“哦,你在这,所以我来了。”后来,我就陪她在湖畔旁坐着,就这么和她傻傻地望着湖面。

那是我表妹,我依稀记得那个天真可爱的女孩奔跑在田野里不时地喊着:“我是最快的。”但小小的年纪却被命运塑造成另一个林黛玉。之前望着她哀怨而又深刻的眼神,我有点不知所措,只是轻轻地安抚着。有时候,她只是趴在窗口,凝视着天空,又或者抱着玩具熊躺在床上一天,敲门也不回一声。记得我想让她说出心里事,可她只是笑笑,装模作样地开心起来,不过好笑的是,她的表演能力是那么地拙劣。

“我不想呆在这个地方,在这里好累,天天要迎合别人的脸面,连爸爸妈妈看起来都是那么地讨人厌。”真是一鸣惊人啊,妹妹的话也让我吓了一跳。她要我为她出主意,我哪有什么主意,这个城市给我留下的不一样是痛苦和绝望吗。

“该是回去的时候了,该是回去的时候了……。”一个声音突然不停地回荡在耳边。“一步、两步……”“加油,爷爷等着你,你很快就能长大了。”“一步、两步……。”“没有用的,就算你超过了我,你那独有的乡音在这座城里得到的只有不屑与无视。”“一步、两步……”

“为什么我这么努力你们还要让我痛苦!”一步、两步……灿烂的云霞渐渐充斥着整片天空,在地平线上留下了一点、两点。

整理好行李,带着另一种希望,终于出发了。“妹妹,你想和哥哥一起到哥哥故乡去吗?”“嗯。”火车的尾巴连着一头,火车的前方注视着另一头,或许这是我刚刚踏上“旅程”的心情吧。

“来,你睡上铺,我睡下铺。哟,这行李还真放不上去。”“我来帮你吧。”“好嘞,谢谢啊。”乍一看,是个很时髦的女生。“没事,我就睡你对面,这是你的妹妹吧,好可爱。”

凌晨一点钟,火车还在忽上忽下地颠簸,本来稍稍静下来的心又重新忐忑起来。睡不着了,看了看周围的人,他们也没睡,估计都是在等待那个心灵栖息地的到来吧。说实话,我想找回一种感觉,在故乡才有的感觉,而且固执地认为,它能让我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望了望窗外,只有轰隆隆的铁轨声充斥在星星点点的路灯中。

“你要去哪里?”

“我要去上海发展,因为能在那里定居是我的梦想。”

“那你还回故乡吗?”

“不了,那里留给我的都是不幸。”

……。

“你认为你是个怎么样的人?”

“不知道。”

似平似淡的语气让这次交流渐渐落下了帷幕。其实怎么会不知道呢,只是我不想再次触痛自己罢了。

灯光微弱,我模糊地张开双眼,差不多要到站了,耳边还放着她临走时给的纸条:静待百花烂漫。我不懂她是什么意思,但很清楚她和我可能是一个世界的人。仰面朝天,我开始思索,紧接着是一连串的后悔。后悔当初离开爷爷奶奶,与父母来到这个陌生而又凄凉的城市,后悔自己始终没有勇气阻止父母离婚,连带着被城市里的浮躁之气慢慢浸透。

这一年,我十七八岁,在人生的道路上,因为羡慕阳光的明媚,追赶了整整十七八年,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失去的远比得到的多得多。或许是我总爱把事情悲观化,却总没有行动阻止它。

火车又开始摇晃起来,整节车厢只剩下我和妹妹了。就这样,拖着偌大的行李箱,一人一碗泡面,和妹妹在候车厅等待天亮些再出发。当饿的扁扁的肚子在疯狂吸吮来自外界的温暖时,却看见一个人向这边跑来,清晰些了,一张笑脸上充斥着明媚。“你怎么来了?”一切是那么突然,惊了我一脸朦胧。

“你知道世界最美丽的地方在哪里?”

“美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定义,美存在于巍峨的山峰中,存在于绚丽的云彩中,也存在于……”

“索性就说存在于人的心中,不就好了。那你说,我觉得是哪里呢?”

“额,你便是你心中最美的地方……”

三个人坐在回家的大巴上,在一阵家常聊天后,便又恢复了沉闷。最后还是妹妹说了句:“哥哥,喜欢诗文姐吗?”带着一点挑逗,但足以活跃气氛了。诗文却是认真般地等待我的答复。我没有直接回答,用稍微轻松的语气对妹妹说道:“诗文姐姐曾经的嫣然一笑,胜过春暖花开,你懂了吗?”妹妹当然是一脸茫然,而诗文的眼神却黯淡了下来,想要说什么却说不出口,最后还是吃力地咬出了几个字:“子轩哥,我有对象了。”“什么!”“家里人介绍的,那个男的很老实肯吃苦,大家都喜欢他,父母说过两年等我俩再大点就结婚。”“额,那我做哥的得恭喜恭喜了,到时一定给个大红包。”时间在空气中渐渐凝固起来,时钟的声音却开始在脑海回荡。一秒,两秒………我想转过头去,因为周围的空气逐渐沸腾起来,升华成热气在我眼中缭绕。

“为什么这里和想象中有点不一样?”妹妹嘟起了嘴。我这才恍觉,一切似乎与记忆中的景象有所改变,不,确切的说是彻底改变了。“这几年,城乡一体化进度很快,不久,我们也不会被说成是山沟里出来了,也不会有更多人远走他乡了。”诗文津津说道,却没有一点表情。

是啊,以往的夏天,我会和诗文还有几个朋友在稻田里捞蝌蚪,捉蛙,在呱呱声中一直持续到天黑,无不欢快。而此时的我,却怎么有了夏至浅伤的感触,是因为如今的稻田里喷洒了更多的农药,连蛙都不敢来了吗?还是因为在闷热的天气,在好似要溶化一般泊油路上踩不出脚印,却还有一股令心脏刺痛的味道。几只不知名的鸟儿在头上飞过,从背后几近萧索的村庄里又带走了些许活气。我的故乡,我就这么回来了,它也就这么迎接了我。不过也怪不得别人,人和事是相对统一的,你对着镜子笑,镜子里的人也对你笑。

到了老家门口,柱子上斑驳的水彩画映衬着这几年老家的沧桑,爷爷奶奶早已迎着出来了。诗文却在这时悄悄走了,就像我那样。而爷爷奶奶那愈憔悴的眉梢也给我不少震惊。午餐很丰盛,虽说在城里也经常吃西红柿炒蛋,但此刻的味道却是一种睡也给不了的热度。而妹妹则索性说:“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香的菜。”逗笑了一桌人。

吃完饭后,妹妹抓着我去爬山看海,我便只好去楼上找一些曾经特制的木棍,方便爬山。房间依旧那么干净,好似眼前出现了爷爷奶奶每天打扫房间的景象,而这时,一张照片瞬间冲入视线。照片里的小孩,拿着铁锹学着旁边的农民一样翻泥,明明拿不起,却还露出一副不服输的执拗眼神。那是我吗,他肯定会嘲笑如今的自己,一个在叛逆期还忍气吞声的自己。

怎么了,为什么我突然感到空间幽闭起来,眼前的景象变得朦胧,渐渐地忘记了思绪,忘记了之前的悲伤,忘记了一些该忘记的浮躁,也忘记了一些不该忘记的流年。

“哥哥,快点,我等不及了。”“哦,马上下来了。”两个人,背着书包,拿着木棍,忘记烦恼,整装出发。“子轩哥,你什么时候回来的?”“是大伟啊,我刚刚回来的,怎么样,这几年如何,成绩还好吗?”“我……我其实已经不读了?”“啊,怎么了?”“没有什么,反正不想读了,早点干活早赚钱吗。”说完,不假思索地挠了挠头。“哦,你说的对,看你这么老实,干活一定很认真,老板肯定喜欢你。”“嗯。”

大伟和我聊了很多,直到妹妹又嘟起了小嘴,才草草结束。大伟的背影渐行渐远,而我和他的距离也被越来越长,时间带来的只有交谈中多次出现的陌生。“妹妹,咱们快点,跑到山脚下去吧。”气喘吁吁地跑着,跑着,内心却从来没这么清晰地要快点爬到山顶。

山脚的路已经被养鸡场封住了,我俩就只好从侧面爬起,侧面是偏坡,很陡。但这一次,我却那么地自信,硬是搀着妹妹向山顶攀去。一路上,树影婆娑,风景依旧,只是少了一份蓬勃。当我和妹妹站在山顶上,故乡也瞬间渺小了许多,大片大片的绿色看起来并不是那么清晰,朦胧在我眼前。好像我的回来不是很受欢迎,这样的变化也跟我没有一点关系。妹妹忍不住站到我前面,大声地对天空喊了起来:“啊……。啊……”我也忍不住了,顺着她的声音也嘶吼起来:“啊……啊……”泪水顺着呼喊声一起从山里的小溪里滑下,只是不知道,我为何而流。妹妹说:“哥哥,我俩像傻瓜耶,没人会知道是我们吧。”“不会有人知道的。”“哥哥,那边是大海啊,我们等会去看看。”“嗯。”

从海面上眺望远方,记忆里的风景如同这一望无际的海水,只剩下缕缕涛声。“我们向你问候了,大海。”我听见一声叹息,随风而至……。

半个月过去了,我的“旅程”仍将继续。在离开故乡的那一天,我还是没有告诉诗文,我想她这一次不会再生气了吧。火车缓缓驶动起来,故乡那一片片景色也不断向后褪去,我却没有感到多少留恋。故乡,如同一直出现的`朦胧感给了我越来越多的神秘和陌生。火车内很吵,可我却感到周围很静。明明还是夏天,我却听到了树叶飘落的声音。眼前又漂浮着几朵流云,染着彩霞,周围回荡着鸟语,沐浴着花香……。“是故乡岛!”

“哥哥,我们直接回家吗?”“嗯,不过回家前,我们去一个叫故乡岛的地方吧。”“那是什么地方?”“那里的天空飘着流云,染着彩霞,周围回荡着鸟语,沐浴着花香,每个人都能在那里找到故乡的感觉。”“哥哥,你怎么了,从上火车开始,就发现你有点魂不守舍。我又不是三岁小孩,怎么会有这种地方?”我一愣,觉得自己真的可笑,心若无栖息,哪里都是流浪,我是在编造一个不可存在的幻想之地罢了。

又怎么了,为什么空间又渐渐幽闭起来,周围的人瞬间变得迷离,一片片黑色不断涌来,让我感到窒息。“啊………啊!”怎么没有人回答,怎么那么安静,安静得可怕。

“差不多了,你现在睁开眼吧,现在感觉怎么样?”

“感觉还行,至少没有之前那么压抑了,你小子,行啊。”

“我只是一个新生而已,讨厌用中规中矩的方法,我觉得没有这种没有技巧,闭上眼,倾诉出来是打开心结的最好方法。”

“那我是不是以后就不会这么神经质了?”

“子轩,身为你的同学,我想问一下,你到底想不想打开心结?”

“我不是打开了吗?”

“你刚刚倾诉过程中,你还记得你一直提到的妹妹,但实际上,你并没有妹妹。”

“我……我不知道,对啊,为什么我一直提妹妹,可我又记得那个女孩的样子,怎么回事?”

“我,唉,我不爱笑,有时候我会在别人面前强颜欢笑,命运给了我一个悲观的性格,因而一些美好的事物在我眼中也是悲伤与愁苦。我时常喜欢一个人走在黑夜的角落,或是望着天空发呆,或是思索一些没有用的东西,然后默默流泪,不怕你笑话,连流泪都不敢嚎啕。”

“所以说你的潜意识事实上一直抵制你的这种想法,所以你的‘妹妹’的性格才和你那么高度相似。你的根源说到底是因为在这个纷扰的现实中缺少一块心灵栖息地,种种的不如意让你想到回到故乡,因为故乡的童年对你来说是栖息之地,当唯一的居所也今非昔比时,才幻想一个所谓的故乡岛,你说是不是?”

打开窗户,美美地吸了一口气。“子轩,或许我和你都是悲情男主角吧。”我已经看见了,却终究还是没能踏上故乡岛。只是在醒来前的最后一刻,我看到那里的天空,湿润了。

散文故乡的传说篇十六

爱上的人。

所有的目光,

都在向他投降,

然后,

有缘无分的悲伤,

与他,

暂别青春的盛宴。

我始终记得,

那是一场雨天,

因为失去了他的身影,

晴天,也成雨天。

之后在生活里走过一趟,

所有的感性被慢慢消磨,

脆弱和泪水,

也只有在夜晚喑哑诉说。

在一起,我爱你,

成了权衡利弊下的定夺。

爱自己,想独立,

也只是放逐麻木的借口。

城堡禁止了烟火,

微笑变成了折磨,

爱情,到最后,

也成了一个传说。

散文故乡的传说篇十七

高屋大瓦,肩梁扶柱。

放在三五十年前,绝对是座好房子。

据说,这种房子先起骨架,后垒四壁。

每间房的四拐埋放着厚实的青石板,上面矗立着粗大的原木,然后架上屋梁,铺起顶盖,最后才是砌墙完工。

现在,这样的住房已经不多见了。

它实实在在的好处就是冬天保暖,夏天凉爽。

墙有一尺半厚,屋顶铺就的旺砖上面,还整整齐齐地摞上一层弯弯的小瓦。

寒风吹不进,烈日晒不透。

房屋犬牙交错,住着挤挤巴巴许多人家,胡同巷道弯弯曲曲,间或散落着鸡鸭鹅粪。

大家都是老邻居,一处就是几辈、几十年。

婚丧嫁娶家家都出礼份子。

相互串门随便的很,赶上可口好吃的,也不用客气地吃点、尝点。

家家地面都铺得比较简单,不用进屋拖鞋,也不必担心会露出冲天气味的香港脚。

老房子好处多多。

早晨无须闹钟喊早,自有众多雄鸡打鸣报晓;夜晚不用雇请保安,黄狗黑犬看夜守平安。

门窗洞开,四面通达,一家烧肉,全都闻香。

就连晚上也会有丰富多彩的事情发生。

邻有醉汉,借酒发威,打老婆、骂小孩、摔东西,动静闹得天大地大。

左右邻居,无辜难眠。

大家有事,互相帮忙。

大事如借钱、托人办事,小的如借火柴、碟碗或板凳,如此等等。

只有没想到的,没有不借到的。

欠了情,偿还方式会有很多。

他今天送给一条鱼,你明天就设法送还半碗肉,或者是一小碗糖醋蒜头、甚至拎去两棵自家腌制的咸辣菜。

如果实在没啥东西可送,就早起扫扫地、挑挑水,帮人家门前屋后打扫打扫,拾掇拾掇,将水缸挑得满满当当,以此表达感念之意。

真个乐也融融,累也融融。

那时,我家也喂养了宠物——一只极其普通的小猫。

因为老房子有老鼠,闹腾得太厉害。

无论大声吼叫还是竹竿捅,下鼠药,点子想尽,办法用绝,但老鼠形容丑陋,望而生厌,且啃咬东西,乱串嬉闹,直没把我们放在眼里。

自打喂养了猫,一声“喵咪”,骇跑大小老鼠。

感觉这猫可真是人类的好朋友!它除了能捕鼠,冬天抱着能捂手,钻进被窝可以暖脚,伴随身边有如小鸟依人,叫唤起来也美妙入耳。

但猫也常有犯错的时候。

有时溜进东家叼条鱼,有时跑到西家偷块肉。

为此没少挨过揍,我更是经常去张家赔个礼,李家道个歉。

几年前旧城改造中,老房子被拆迁了,我也随之迁进了三室一厅的新屋。

楼房窗大通风,阳光充沛,有客厅、有卧室,厨房、卫生间俱全,吃喝拉撒睡,万事不出门。

过去常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现在却是房门一关,失去了外界,邻居是谁都不知道。

“同住一栋楼,相见不相识”。

只能从“咣当”、“咣当”的关门声和“咚咚”的脚步声中,方可得知谁家人回来了、谁家人出去了。

有时上下楼梯遇到有人给点了下头,都会心存很长时间的温暖。

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老房子的印记越发清晰起来,其喜怒哀乐、鸡毛蒜皮,回忆起来都象陈年老酒,越发醇厚,韵味悠长。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紧张压力大。

家是休息的港湾,一个人大约有三分之二时间在家里度过。

家庭和谐、邻里团结就显得十分重要。

小者关系心情好坏、心理健康,大则关系社区安全、社会和谐。

我等普通百姓,对住房只能随遇而安,即学不了孟母三迁、择邻而处,也无刘公“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和苏子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风雅,小康即可,安居是幸耳。

为重温老房子的邻里关系,与妻子共商了遇邻居主动招呼、夜晚电视声音开小、不打听别人隐秘等自律守则,以期和谐相处也。

散文故乡的传说篇十八

有一个名叫兰娜的姑娘,她不但人长得最漂亮,而且唱歌跳舞也无人能比。

有一天,兰娜跳完舞坐在地上歇息,一个叫奥格多的老年妇女走到她身边说:“你不会一直漂亮下去。随着时光的流失,你会变得像我现在一样衰老、丑陋。”

听了这话,兰娜笑着说:“你知道,我们这儿有一条亚纳河,它能够还给人们青春啊!”

“你说得不错,”奥格多回答,“可是我已经过完了第二次青春,而亚纳河只给予人们一次青春。”

时过不久,兰娜成了英俊小伙纽尔贡的妻子。夫妻俩从早到晚在田里干活。兰娜生了六个儿子,前两个儿子死于重病,中间两个儿子在原始森林里死于非命,后面两个儿子大的被河水卷走,最后只有最小的儿子活了下来。夫妻俩非常疼爱这棵珍贵的独苗。

有一天纽尔贡到森林里狩猎,再也没有回来,就撇下兰娜一个人在田里干活了。

兰娜不知不觉变老了,黑发变成了白发,眼睛失去了光泽。

当儿子长到六岁时,兰娜决定去亚纳河。

“妈妈你去哪儿?”儿子惊奇地问。

“乖儿子,我很快就会回来。”

通往亚纳河的道路非常难走,兰娜穿过冻土带和原始森林。终于,她看到一条大河在她面前闪闪发亮。兰娜慢慢走进河里。

“啊,善良的'亚纳河,请你把青春还给我吧!”

亚纳河突然咆哮起来,高高地扬起绿色的波浪,一瞬间,兰娜恢复了青春的模样。

“谢谢你,亚纳河!”兰娜边喊边向自己的村庄跑去。

可是,儿子见到她后马上停住了脚步。

“你不是我妈妈……”

“是我,好儿子。难道你认不出自己的妈妈了吗?”

“你走吧!我不认识你!我妈妈长着一头美丽的白发。”

“不要哭,乖儿子,你要相信,我是你妈妈,是亚纳河把青春还给了我。难道你不为妈妈感到高兴吗?”

儿子不愿再看她,只是一直哭泣。于是,兰娜又来到亚纳河,慢慢地下到水里。

“亚纳河,请你原谅我,求你把我变成过去的老年兰娜吧……”

亚纳河立即喧哗着向空中卷起巨浪。巨浪远去之后,只见河心站着一位白发妇女。打这以后,亚纳河再也不把青春返还给任何人了。

散文故乡的传说篇十九

我的故乡在美丽的金驹岭山脚下,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一条欢快的伊洛诃从面前潺潺流过,依山傍水,分外富饶。

话说金驹岭。金驹岭其实是一座山,海拔300多米。听父辈们说:山半腰有个金马驹,相传“拥有了金马驹就拥有了无尽的财富”,如今,山上苍松翠柏,郁郁葱葱。一条柏油山路蜿蜒曲折,通向山顶。小时侯,记得山下有一千多亩肥沃的土地。每当看到乡亲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地耕耘,望着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收获着微薄的希望,脸上洋溢着说不出的幸福和满足时,我自然也浸泡在这丰收的欢乐氛围中。

如今山下有学校、有居民区有卫生院等文化娱乐设施。

“集团企业”就座落在山脚下。她y邻310国道郑洛段,便利的交通环境,依山傍水的地利优势。公司秉承“绿色、环保”的工作理念。营造了花园式的工厂。当你走进集团公司就像走进了花的海洋。挺拔整齐的万年松延伸到公司的各个角落。公司大院有各样的花卉、假山、鱼池,把她装扮得别有风味。漫步在公司整齐的道路上,两旁的夹竹桃树像迎宾的卫士,青翠欲滴,笑容可掬。车间外面到处可现绿荫、花园。中心大道上空悬挂的“集团实业、灿烂辉煌”几个大字,金光闪闪,展示着集团人不屈不挠,勇于开拓的创业理念。想当年这里只是个百十人的小型水泥厂,历经三十多年,日月变迁。人们改变了靠山吃山的陈旧观念。他们在这里创建了铅杆、炭素、包装、耐火材料等三十多种综合性工厂。故乡的人们在这里辛勤地劳作,不停地挥洒着汗水。

故乡脚下的土地,是那样的坦荡、殷实,似乎蕴藏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公司水泥全国闻名,公司炭素国内畅销,经久不衰。铝杆、包装、耐火材料等多种行业蒸蒸日上。越来越红火。如今,我又回到故乡,在工厂做了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每天在这片多情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心里是那么地快乐。我愿化为一滴水,融入你的身躯里,心甘情愿为之付出,为之奋斗。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的山最美,故乡的水最甜,故乡企业最多情。我的心在这里倘佯,我的汗水在这片土地上流淌,我的梦想在这里发芽。愿故乡的祖祖辈辈生生息息,女人美丽男人健康。老少快乐,回季安康,愿这片多情的土地啊,世世代代永远年轻,愿故乡的企业日新月异,再铸辉煌。

散文故乡的传说篇二十

从读大学算起,我离开家乡的日子已近十五年了,家乡,终于称得上是“故乡”了吧。

时间的流逝,过滤掉了故乡中种种的苦涩的回忆,留下来的都是念念不忘的故乡人的温情,故乡,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心里最柔软的一个寄托。

故乡让我惦念的太多了,虽然妻子常常笑我关心的这些跟我没有一毛钱关系。

但我惦念故乡,痴心不改。要说最惦念的,还是那个生我养我的小村落,以及村落中的人。

印象中,那是个安静祥和的小村落,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中不息、日落而归的生活。忙碌似乎是乡亲们的主旋律,我从小也在这忙碌中度过。我喜欢故乡的冬天,自家地里的活儿忙完了,又有雪花飘飘洒洒从空中坠落,落在掌心,融化于心。我和两位哥哥来到村中一徐户人家,到时已经聚集了许多人,看来大家都知道,今天他家温室大棚里要移栽精心培育的辣椒苗了,都赶来帮忙。我脱去厚厚的棉衣,推着满载秧苗的平板车,负责运送到负责栽种的人的手上,我一箱箱搬下来,大家小心翼翼地接过来,埋着头,挖坑,然后一棵棵栽下去,不像是移栽秧苗,倒像侍弄自己家的婴儿般。

几车推下来,浑身热腾腾的,干脆用附着在塑料棚上密密麻麻的水珠洗个头,那种酣畅,无法言表。

棚外,雪花飘飘;棚内,温暖如春,其乐融融。

一车车的秧苗栽下去,一声声的欢笑传出来。不足半日活便忙完了,大家又陆续回到自己家里。徐家人又满村子找帮忙做活的人,请到自己家里喝酒吃菜,乡里人哈哈笑着,“都是一个村儿的,还客气个啥?不去不去!”却总是拗不过主人“死缠烂打”般地拉扯,到了家里上座。活,不足半日做完,而请人来家里喝酒却花了大半日的时间。席间,高谈阔论,大抵都是谈论今年雪下得很大,“来年枕着馒头睡”,谁家养的兔子明年就能卖个好价钱,谁家的小伙子大姑娘找了哪个村的姑娘做媳妇和嫁了哪个村的青年才俊做老婆……觥筹交错,一杯杯酒喝下肚,一声声爽朗的笑声又传出来。酒宴持续太晚,一家家的媳妇不放心,怕喝伤了身体,来劝少喝一些,却都聚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地唠起家常。

屋外依然落雪纷纷,屋内依然暖流飘逝,人声鼎沸。

一场雪,又一场雪地飘落,日子也随雪飘散。我家笑笑出生后,母亲也背井离乡,来到我们身边照看孩子,家里十几亩田只有老父亲一人照看。每至麦穗弯腰玉米飘香时,家里也会聚起许多憨厚的乡邻,他们不计回报,帮着父亲收割麦子,帮着收获我家田里的玉米,还热心地找个农用三轮车给运到家里的小院里。

院子里的太阳花也开得更加鲜艳了。

夕阳西下,暮色四合。白天帮着做活的叔叔伯伯们,你拎着一箱酒,他端着一碟菜,又陆陆续续集中在我家,说是借个地方喝酒,实则填满了父亲一人孤单的心,大家一起喝喝酒,聊聊天。而一向戒酒的父亲,每至此时,总会喝得酩酊大醉,然后给母亲打电话,说田里庄稼已经收好,让母亲不要挂念。

是啊,有这些比远亲要好的近邻在身边,的确不用过于挂念。

愈是远离故乡,故乡这样的画面,愈是让我惦念。

公众号:又见樱花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