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岳阳楼记读后感汇总(优秀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03:38:58 页码:13
最新岳阳楼记读后感汇总(优秀11篇)
2023-11-10 03:38:58    小编:ZTFB

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驾驭所读书籍的核心思想,并将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呢?首先要认真阅读书籍,深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越来越多的读者对于文学作品有了更加丰富和多样的解读。

岳阳楼记读后感汇总篇一

《岳阳楼记》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的传世名作。庆历四年,范仲淹的朋友滕子京被贬到巴陵做官,重修了历经战火动乱被毁的名楼---岳阳楼,修葺一新之后,邀请范仲淹为岳阳楼题写文章,以志纪念。范仲淹就创作了这篇广为传诵的文章《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分叙事、写景、议论三部分。文章一开头作者略叙创作这篇文章的缘由:“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址,刻唐贤今人诗文于其上,嘱余作文以记之”。之后,用浓墨重彩,出色地描述了在岳阳楼上所能见到的景物,通过不同的景物和不同的思想感情对比描写,借文中“古仁人”的形象,抒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胸与抱负,这种人生理想对后世有志之士有永久的鞭策作用和鼓舞作用。

在妈妈的教导下,我很小就会背诵这篇文章,今年的寒假,妈妈又让我重温了《岳阳楼记》,文章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文,意思就是:身居朝廷高位,为平民担忧;独处边远江湖,为君主分忧,这就是进京做官也担忧,退隐江湖也担忧,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必定说“当天下人还没有感到担忧的时候我就为他们担忧,而当天下人都安居乐业感到快乐之后,我才敢快乐”吧!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我们作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的一员,就要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努力学习,以天下民族和国家利益为己任,等将来长大后回报社会,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的最大快乐。这才是一种高尚的思想情操和人生目标。

岳阳楼记读后感汇总篇二

《岳阳楼记》读后感《岳阳楼记》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所作,是古今传诵的明文。

文章分叙事、写景、议论三部分。作家在略叙作文原因后,用浓墨重彩描述了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景物,通过写环境变化反映人们的心情:当春光明媚,花草芳馨的时候,人们变得喜悦兴奋,忘记了忧伤,沉醉在景色之中;当乌云密布、细雨连绵的时候,人们变得伤感悲痛。最后,作家借“古仁人”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岳阳楼记》主要告诉我们一个臣子应该心系国家,从而折射出应该如何学习。我也要学习这种精神,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玩耍次之,才能学得扎实,玩得开心。

岳阳楼记读后感汇总篇三

宋代大文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初中必学的一篇文言文,是中国历代文人志士必读的佳作。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属予作文以记之,于是,《岳阳楼记》就这么诞生了。

范仲淹作为一个伟大文学家的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同样是登上岳阳楼,别人所见之景就是景,而他所见之景背后却别有洞天。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别人来到此地,无外乎登高望远,一切景语皆情语,而范仲淹能够在岳阳楼所见的景色中看到浮浮沉沉的世间百态,最终却得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警世箴言,给天下所有的鸿儒和白丁提出了“屈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兴邦之策。不得不说,范仲淹的一代伟人情怀实在是令人叹服。

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景物描写也是十分出色。他在描写景色时,能够利用典型鲜明的物象,给人身临其境的体验。同时,典型的借景抒情手法,更是给读者强烈的代入感,增强了认同感。就像“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一段,我们读起来就会感受到岳阳楼上凄风苦雨的景色,也感同身受地体唔到不得志的人登楼的郁郁之情。而于此相反,“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一段,就会给人春光明媚、万物欢欣的感觉,也很容易让读者感受到登楼之人的欢呼雀跃。

作者通过典型的意向和简洁却又不乏华丽的词藻,勾勾画画就描绘了天堂地狱两种岳阳楼景色。这也是两种典型的登楼心情,也是满目萧然和喜洋洋两种人生的典型刻画。鲜明的对比,也顺理成章地引出了作者自己对大多数迁客骚人的否定和自己“进亦忧,退亦忧”的观点。全文读下来,大气磊落,仿佛真的去岳阳楼上参观了四时之景,与范仲淹跨时空进行了对话。一代伟人情怀,时至今日也是给我们众多启迪。

在现代社会中,同龄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稍有不慎便会落败。失败之后,我们的姿态应该是一蹶不振吗?当然不是。范仲淹就给了我们一个参考性十分大的答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实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又会有几个人真的能够完完全全做到呢?我们要学习的是里面的精神。无论自己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应该拥有这种淡泊的胸怀,要相信努力做好自己就是最好的,金子总会发光的。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当代青年也应该拥有更加开阔的格局和更加长远的目光,不单单为自己谋福利,还更应该本着为社会做贡献的态度,忧国忧民,胸怀寰宇,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如此,也不枉《岳阳楼记》传唱了千年岁月。

岳阳楼记读后感汇总篇四

早闻岳阳楼与黄鹤楼、滕王阁号称江南三大名楼。这年寒假,我早已迫不及待的独去前往岳阳楼去登门游览一番。

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山岳阳楼风景区”。

……经过一路颠簸,我终于在入夜之前来到了岳阳楼。提到岳阳楼,就离不开洞庭湖。正因为有了洞庭湖才造就了这样一座名楼。正所谓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所写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只见楼南边洞庭湖浩瀚迂回,山峦突兀,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鸥鹭翔飞。洞庭湖的气势为雄伟磅礴,洞庭湖的为月色柔和瑰丽。

我站在楼下向上看去,整座楼“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与滕王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和黄鹤楼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相比,毫不逊色。

渐渐的,在我不经意的浏览中,夜深了,我好似也痴了。当我走到顶楼的护栏边上时,才真正的感受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的含义呀。啊--岳阳楼,白天你是一个健壮的小伙子,有着宽广的胸怀,向着天空长笑,夜晚,你就是一个温柔婉盈的女子,披戴着五彩的霓裳,轻轻舞蹈着。在这里,在这灯火通明的湖边,唯有你是这儿唯一高大耀眼的雄星。

岳阳楼记读后感汇总篇五

假期里闲来无事,便在书桌旁看书,偶然读到一篇古文《岳阳楼记读》,读完后我感慨万千。

我的第一感受是美:岳阳楼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盛誉。特别是从“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一段,因为只要登上岳阳楼,就有心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对着风,那心情真是快乐极了,这充分体现了岳阳楼美的神奇。

第二是感受到了范仲淹的忧愁: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一段,因为它的意思是: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是什么原因呢?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这样看来是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这也充分体现了范仲淹的忧愁。

《岳阳楼记》让我知道了岳阳楼的美,也让我懂得了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心怀天下的博大情怀。

岳阳楼记读后感汇总篇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闪耀着朴素的大公无私的思想光辉的话,不是近代和现代人说的,而是九百年前范仲淹说的。

范仲淹是宋朝名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范仲淹一生的写照。他抛下家室与韩琦一齐镇守陕西,屡次击退了西夏、契丹的侵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全;在那“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荒山野岭上,他也曾想过家,沉吟过“浊酒一杯家万里”的诗句,然而他想到“燕然未勒归无计”,就在那里餐风饮露度过了半辈子。是啊!“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抒发了有志之士为祖国的领土完整和繁荣富强,为拯救人民的疾苦而奋斗的慷慨感情,它激励了无数的人为国捐躯。

在我们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忧国忧民的志士更是浩如烟海了。无数的革命先烈英勇斗争,以鲜血染红红旗,目的是“天下之乐”。斗争的幸存者,当他们看到革命胜利,人民翻身了,感到无比欣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更是“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还为了祖国人民进一步的“乐”?实现四化,正在“老骥伏枥”,真是“烈士墓年,壮心未已”呀!

要“后天下之乐而乐”,必然要“先天下之忧而忧”。仅有行“先天下之忧而忧”,才能“后天下之乐而乐”。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加里宁说过,要成为自我幸福的匠人和创造者,就必须先成为全体工人和农民幸福的匠人和创造者。当他成为全体工人和农民幸福的匠人和创造者时,他便成了自我幸福的创造者。此话正是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具体解说。

我们这些小青年,高中刚毕业,对幸福充满了憧憬和向往。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就必须投身到为人民服务、建设和保卫祖国的洪流中去,吃苦耐劳;在临终的时候,想到自我没有庸庸碌碌地虚度年华,为祖国的四化事业做出了必须贡献时,就会感到自豪,感到幸福。

此刻有些人对“幸福”的理解,只囿于一己之利,报考大学“一不出省,二不渡江,三可是河”,丝毫也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打算。这种人最终只会到处碰壁,其“幸福”是最渺茫的,对社会不能有所裨益,甚至成为社会的蛀虫。我劝告这种人,“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当死于过野,以马革裹尸还葬尔,何能卧床上死在儿女手中邪?”千万别做得比古人送差!

唐代诗人高适说过:“男儿本自重横行”,主张有志男儿要为国效劳,奔走四方。有出息的前人尚能如此,更何况社会主义时代的青年呢?我们应赋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新时代的思想资料,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树立公而忘私的世界观,投身四化建设,为人民,为祖国,奉献毕生的力量。

岳阳楼记读后感汇总篇七

文章第一段写作者记这篇文章的缘由。作者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受滕子京之托。滕子京在庆历四年春,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没?作者为何第一段交代这个信息?因为作者要在“谪”字上做文章。想想,“谪守”意味着什么?这个时候,按说,人的心情是很不好的,工作起来当然也不会很带劲,可能还会消极怠工怨天尤人。可是滕子京竟然把巴陵郡治理的政通人和,百废俱兴。想想看,暗含着什么?是不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

作者既然受人之托,就得忠人之事。写岳阳楼,写什么呢?岳阳楼在唐代就已声名远播,李白、杜甫、孟浩然、刘禹锡等都曾在这里题咏,再写洞庭湖的风景不是拾人牙慧吗?因此作者用一句“前人之述备矣”打住这条思路。本文不再写这些。写什么呢?作者宕开一笔,“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作者找到了另外一个思路,今天说说览物之情,说说迁客骚人不同的览物之情。一个“异”字开启下文。

迁客骚人有什么样不同的览物之情呢?阴天洞庭湖很晦暗时,他们登上岳阳楼,就会触景生情,想到自己晦暗的人生,于是感极而悲者矣。一个“悲”字点出了迁客骚人的一种情怀。而春和景明的时候,迁客骚人来到这里,则会“其喜洋洋者矣”。一个“喜”字点出了迁客骚人的另一种情怀。这一悲一喜呼应前文的“异”字,看上去,这两种情怀好像不一样。(其实本质一样,都是因物而喜因己而悲)。

但是范仲淹何许人也?滕子京呢?还记得第一段作者提到的信息吗?那个“谪”字,暗含着什么?范仲淹写此文时,被贬邓州。与滕子京有着相同的经历。可是他们两人是什么样的人呢?是不同于上面两种迁客骚人的。他们没有因为自己的得失就悲成什么样,从“政通人和”的记叙,我们看出他们很振作,很奋发。心中装着不是“小我”。而是百姓,天下。他认为人是可以有第三种境界的。

因此,文章写到这里,作者笔锋一转,用一句“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总结上文,开启下文。古任人能做到什么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作者振聋发聩,境界高昂的胸襟抱负的写照。因此作者说,“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我们才是同道中人啊!

因此,全文的思路就是“谪——备——异——悲——喜——异”,我觉得这几个字起到了一线串珠的作用。

岳阳楼记读后感汇总篇八

《岳阳楼记》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所写。

《岳阳楼记》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是说不以外物美适而喜,不以已身困厄而悲。这反映出多少文客骚人因环境而怀忧丧志,丧失豪情。作者通过写环境变化反映人们的心情:当春光明媚的时候,人们心情是喜悦的;当乌云密布的时候,人们的心情是悲伤的。

前不见古人,使我们怆然涕下。自古文客骚人多会于岳阳楼。我们无法在现当年的景象,但可以用心去体会。人们只因环境的变化而让心情改变,丝毫没有把国家的安危放在眼里。如果人们对国家都不管不顾,那么由谁来保家卫国,一个国家没有了民众,还有什么意义。就如我们学习一样,如果只学习而不努力还不是无意义。学习也是一样。只有付出才有收获。只有付出全部精力去学习,才能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人是感性动物,当外在事物受到刺激的时候,常常会因为的事而怨天尤人。欧阳修曾经说过“能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他能有伟大的事业,实际上是他一直努力,不怨天尤人的结果。

一般人确实难以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至少对于“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官”和“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志士们不妨有这样的要求。

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能处之泰然,不为眼前的富贵而有所动摇,要不要因为身处逆境而有所改变。

圣人和我们凡人就是不一样。如果当我面对“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景象时,我肯定会像“迁客骚人”一样情绪低落,面对“春和景明,皓月千里”的景象,则肯定会像他们一样心旷神怡。我无法跳出俗人心理,做不到异于“二者之为”,修炼不成“古人人”。

《岳阳楼记》主要是告诉我们一个臣子应该心系国家,从而折射出应该如何学习。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努力学习,把学习放在首位,先把学习搞好,在说其他,只有先把学习搞好,才能玩的开心。

岳阳楼记读后感汇总篇九

圣人和我们凡人就是不一样。

我若是面对“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景象,肯定会像“迁客骚人”一样情绪低落,面对“春和景明,皓月千里”的景象,则肯定会像他们一样心旷神怡。我无法跳出俗人心理,做不到异于“二者之为”,修炼不成“古仁人”。

我又想,如果真有一位范仲淹先生所说的“古仁人”站在我身边,则何如?当我因浊浪排空而情绪低落时,他表情凝重。我问他:“您在想什么?”答曰:“忧吾君。”我大佩服。待到我因春和景明而心旷神怡时,他先生依然表情凝重。我问他:“您在想什么?”答曰:“忧吾民。”我特佩服。赶紧溜走,害怕自己的俗气污染了圣人。

此种人似乎只能敬而远之。

由此看来,大家不愿当圣人,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样拿着劲儿活着,太累了。

以愚之见,如果大家真的把范仲淹先生的观点落在实处,会严重影响旅游产业发展的。把美景道德化,政治化,太可怕了。

触景生情本属人之常情。范仲淹先生的意思是应该避免此种人之常情,要灭“情”入“理”。然而这种“理”并非理性和理智,而是“天理”。这不是将正常情感升华,而是压抑它。所以《岳阳楼记》有一股“存天理灭人欲”的味道。

我如何判断范仲淹先生的“理”属于“天理”呢?

因为如果不是“天理”,就需要论证,就需要说明这样做的充分理由。可是你看,范先生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不打算做任何论证的。为什么这样做就合理?为什么只有这样才算“仁人”?古代究竟有多少“仁人”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据我看孔夫子也没做到)假如一个社会真的人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会出现何等怪异的局面?这些,范先生都置之不论。无须论证之理,如果不是假设,就只能是“天理”了。

《岳阳楼记》是一篇比较典型的“传道”型文章,作者很少在“说服”上下功夫,他是在“宣讲”,在“代圣人立言”。据我所知,范仲淹写《岳阳楼记》之前并未亲身到过岳阳楼。那就是说,文中的景色描写和游客心态描写,都是虚拟的。这和孟子虚拟“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的例子是同一种办法,表现了占领道德制高点者异乎寻常的自信——我已经真理在手,剩下的任务只是用尽可能吸引人的办法加以传播,不必拘泥什么真实性和逻辑性的。

很多人都认为“文革”是反对孔孟、破坏传统文化的。这是一种相当片面和肤浅的看法。其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说法,与“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思路是很相似的,相承一脉。而范先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克己思路,与文革中的“狠斗‘私’字一闪念”也是血脉相连。“文革”中甚至要求每个人都“心里装着全世界三分之二的人民”,这是比范仲淹先生更彻底更激进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文革”的有些理念,确实是反孔孟的,例如“造反有理”,但是从整体上看,如果没有儒家文化做支撑,“文革”是发动不起来的。“文革”在很多方面不但不反孔,反而是把儒家的一些理念推向了极端,要认真往全民落实(六亿神州尽舜尧)。

《岳阳楼记》我初中就背下来了,至今未忘。真是写得漂亮,堪称绝唱!重读此文,愚以为范仲淹先生完全有权利选择自己跟什么人走,做什么样的人。树立一种道德高标,不是不可以。然而作为现代的语文教师,对此事只可提倡,不可强求。我一向认为基础教育没有培养圣人的任务,它是培养合格公民的。

而从角度说,这种“传道”式“宣讲”式的文风,则不宜提倡。按这个路子写文章,倘不具备范仲淹那样闪光的才华,则不但会弄得“假大空”,而且将充满陈词滥调。

岳阳楼记读后感汇总篇十

《岳阳楼记》读后感|《岳阳楼记》读后感《岳阳楼记》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所作,是古今传诵的明文。文章分叙事、写景、议论三部分。作者在略叙作文原因后,用浓墨重彩描述了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景物,通过写环境变化反映人们的心情:当春光明媚,花草芳馨的时候,人们变得喜悦兴奋,忘记了忧伤,沉醉在景色之中;当乌云密布、细雨连绵的时候,人们变得伤感悲痛。最后,作者借“古仁人”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我的感受是:人们只因环境变化而心情变化,丝毫没有把国家安危放在眼里。就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样,应该时时刻刻惦念着国家,以国家大局为重,无论是在京城,还是在遥远的地方,只要有这颗爱国之心,就一定能够打败敌人。如果人们对国家都不管不顾,那么由谁来抵抗侵兵?由谁来出谋献策?由谁来力挽狂澜?没有了民众,这个国家也就没有了意义。当国家有了危难之时,有力出力,有计献计,为国家担忧,为国家殚精竭虑。当国家太平之后,就可以和举国上下所有的人们一起欢欣,一同庆祝。那是,也许更觉得逍遥自在。学习也是一样的。只有付出全部精力去学习,才能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十分有效果。等学完之后,再放下心来玩,难道不比提心吊胆地玩好吗?《岳阳楼记》主要告诉我们一个臣子应该心系国家,从而折射出应该如何学习。我也要学习这种精神,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玩耍次之,才能学得扎实,玩得开心。岳阳楼记读后感假期里闲来无事,便在书桌旁看书。偶然发现一篇古文《岳阳楼记读》。读完后我感慨万千,便把读完后的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第一感受是美: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盛誉。特别是从“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一段,因为只要登上岳阳楼,就有心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对着风,那心情真是快乐极了,这充分体现了岳阳楼美的神奇。第二我感受到了范仲淹的忧愁:从这一段“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一段,因为它的意思是: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是什么原因呢?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这样看来是在朝廷做官也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这也充分体现了范仲淹的忧愁。《岳阳楼记》让我知道了岳阳楼的美,也让我懂得了“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

岳阳楼记读后感汇总篇十一

《岳阳楼记》中第一段主要叙说本文写作的原因和当时的背景,作文读《岳阳楼记》有感。第二,三,四段多为写景,从中渗透出作家的'情感。第五段是最为打动我的一段,它多为议论,其中表现作家的思想和远大的报负。

第五段中,作家揣思“古仁人”的思想,从他们身上借鉴出一些思想和理论。我从中感悟到,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是否应该学习“古仁人”一样,志存高远,在成功与挫折前面保持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良好心态,读后感《作文读《岳阳楼记》有感》。

在今日的中国,我们是否也应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虽然这种“忠君”思想,在今日有些不太适用,有一定的历史局限。但是现在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我们应该以主人翁的心态去看待国家,因此我们无论身在何方,身处何种地位,都应心系天下,关心国事,以国家只是为己任。

如果,每个人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中国将永盛不衰,繁荣延绵,雄伟高傲地屹立在世界东方。如果这样,又何问“微斯人,吾谁与归?”呢?到时,天下人皆为一道,共奔繁荣富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