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乡镇环境整治情况汇报如何写 乡镇环境整治总结(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4 07:23:43 页码:12
乡镇环境整治情况汇报如何写 乡镇环境整治总结(8篇)
2022-12-24 07:23:43    小编:ZT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精选乡镇环境整治情况汇报如何写一

(一)依法侦办生态环境领域违法犯罪案件和打击固废非法转移、倾倒等违法犯罪行为。

一是严抓工作基础。对全县范围内的涉污企业、经营户再次进行了摸底调查,建立了相应台帐,逐步的建立涉污重点人员档案,为工作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深抓日常检查。联合环保部门,认真做好了重点涉污企业的环境安全监察管理工作。对非法企业坚决按照要求进行取缔,对发现的违法问题,坚决打击顶格处理。

三是严查违法犯罪。结合“昆仑”专项行动,紧紧围绕“五上升一增强”的总体目标,把握重点,创新思路,完善举措,展开治污攻势。

四是构建长效机制。始终坚持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后指导实践。通过实地调研等方式,找准了当前我县影响环境安全的要点、难点问题,逐渐摸索建立健全了环境污染案件应急处置方案机制,进一步提高了我局环境安全案件的侦办能力,通过严打严防,对环境污染违法犯罪行为起到了强力震慑作用。

(二)负责职责范围内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做好机动车大气污染源头监管。

一是通过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做好辖区柴油货车、渣土车、黄标车及年内临界报废的老旧车、农用三轮车数量的摸底统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协同建设、环保、交通运输等部门,深入摸排辖区渣土运输企业、工地,对从事渣土运输的车辆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完备的柴油货车、渣土运输车源头管理工作台帐,并按规定检查落实进出城区的所有渣土车按要求加装盖板、安装gps,实现挂牌标号管理。

二是严把车辆注册登记关。严格对照《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对与《公告》车型不一致的车辆,坚决不予注册登记。配合生态环境、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登记新车开展环保装置抽查,保证新车环保装置生产一致性。

三是严把车辆检验关。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排放检验加强机动车环境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环规大气〔20xx〕2号)要求,对未经排放检验合格的机动车,不予核发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标志。严格核发检验合格标志审核,确保辖区执行规定统一到位。四是加快淘汰老旧车辆。继续开展黄标车、高污染排放车辆淘汰工作。认真执行《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依法办理黄标车、老旧车注销登记。同时与环保部门加强联动,坚持上路查扣、源头追缴、交易监管、严格手续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确保完成老旧车年度淘汰任务。

严厉查处柴油货车、渣土车、黄标车等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各路面执勤中队要在辖区重点路口、重点卡口以及施工工地出入口加强警力部署,在重点路段、重点时段,加大日常巡控管理,严格落实盯人、盯车、盯路“三盯”措施,发现柴油货车、渣土车、黄标车违法行为坚决依法处理。要协调交通运管、环保、建设、综合执法等部门,对驾驶未年检车辆、报废车辆、非法拼装改装车辆以及渣土车密闭不严、超载撒漏、随意倾倒、涉牌涉证、闯红灯、超速超载超限等违法行为,从严打击,从重处罚。城区中队制定农用三轮车城区禁行措施,严厉查处农用三轮车违法载人、随意进入城区行驶等违法行为,加强对外卖、快递运输电动三轮车通行管理,严查逆向行驶、乱停乱放、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全力营造有序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各路面执勤中队在重点路段设置联合执勤点,配合生态环境部门开展环保监督抽测,加强对中重型货车、黄标车等高排放车辆的现场查处、劝返、纠正等工作,切实形成部门合力,提高违法成本,加强执法震慑。

细化重点车辆区域限行禁行措施。

一是科学设置限行禁行区域。实施城区主要路段大型运输车辆和渣土车限行措施,所有大型运输车原则上驶入环城路绕城通过,禁止在城区主要路段上快速行驶,减少尾气及扬尘污染。城区中队要结合城区交通实际,合理设置渣土车黄标车限行禁止行驶区域,并向社会发布通告,向社会公布渣土车黄标车限行道路和绕行线路。要制定具体可行的勤务计划和全面完善的管控方案,坚持远端控制分流、外围卡口管理和城区流动巡查相结合,合理配置警力,明确岗位设置,强化管控措施,落实勤务制度,严控渣土车黄标车进入限行区域。

二是严格执行限时通行规定。要严格执行渣土车大货车限行禁行规定,对于确需在限行禁行时段通行的重点工程车和特殊用途大型货车,运输其它重要物资,确需临时进入城区通行的,提前向交警大队城区中队报备,经城区中队民警确认同意后,准许绕开高峰期按规定路线临时通行,并逐车登记。

依靠科技手段提高管控水平。进一步完善柴油货车,渣土车、黄标车区域限行提醒标志和禁令标志,增设交通安全防范设施,增强交通安全基础保障。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加大对渣土车、黄标车24小时监控,有效防范渣土车、黄标车随意进入限行禁行区域,稳步提高管控防范效能。要加强同环保、建设、交通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渣土运输企业及车辆信息反馈制度,对查处的违规企业及违规车辆,要定期向其他职能部门进行通报和抄告,加强信息资源共享。

大力推动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交通组织提升、交通建设优化、交通结构优化等工程,推动城市道路交通更加有序畅通、绿色高效。认真组织开展治乱疏堵行动,科学组织城市交通,推动优化交通结构、出行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慢行交通、公共交通,倡导低碳出行,减少私人机动车使用强度。精细组织城市道路交通,完善交通管理设施,积极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智能化技术手段,提高交通信号控制水平和机动车通行效率,减少车辆怠速行驶和尾气排放。

(三)剧毒化学品购买许可证、道路运输通行证核发及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道路交通管理。

一是加强危化物品安全检查。我局深刻汲取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危化品仓库火灾爆炸事故教训,于今年6月份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工作。日常工作中,围绕硝酸铵、硝化棉等危险化学品购买、使用等环节,逐领域、逐部位开展拉网式安全检查,督促从业单位依法严格落实危险化学品购买许可审批和销售、购买流向登记制度,同时以人防、物防、技防措施为重点,加大对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治安防范措施落实情况的安全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坚决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预案“五到位”,及时消除隐患,堵塞管理漏洞。

二是严格审批核发剧毒化学及放射性物品购买许可证。在审批过程中,严格遵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查验购买、经营单位的资质证明,严格核发剧毒化学及放射性物品购买许可证。

(四)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道路交通管理。强化部门协作配合。

一是配合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等部门,按照“四必进、七必查”要求,对辖区危化品企业安全隐患开展一次拉网式排查,督促企业落实交通安全主体责任,严禁资质不全、存在安全隐患的运输车辆上路行驶,严禁无资质人员驾驶、押运运输车辆,严禁运输车辆挂靠经营或者变相挂靠经营。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企业,要督促行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

二是全面摸排清理辖区危化品运输车辆、驾驶人的交通违法,并集中抄告交通运输部门;对驾驶人今年以来合计有两次以上驾驶危化品运输车辆超载、超速、疲劳驾驶违法行为的,建议交通运输部门责令企业暂停其从业并调离工作岗位。要向危化品运输企业安全负责人、驾驶人和押运人通报近年来危化品运输事故典型案例,开展一次以危化品运输交通安全为重点的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

三是严格危化品运输车辆查验登记,认真落实车辆查验规范标准。要集中摸排清零辖区逾期未检验、未报废的危化品运输车辆,督促检验机构严格检查危化品运输车辆的安全技术状况。要配合交通运输、工信、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集中清查辖区车辆生产、改装企业和维修厂,清查改装、维修记录,严厉打击非法改装危化品运输车辆的违法行为。

抓实路检路查,严查重点违法行为。认真分析辖区危化品运输车辆的通行特点和近3年交通违法、交通事故的发生规律,明确查控重点。在国道227线加大警力投入,重点增加对12时至15时、23时至次日6时的巡查频次,严查严处危化品运输车辆超速、疲劳驾驶、违法停车、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违反禁限行规定等交通违法行为。切实落实省公安厅等部门《关于危险品运输车辆夜间限时通行的通告》要求的每日0时至5时限行规定。针对危化品运输车辆在普通国省道路事故多发的实际情况,切实加大对辖区平交路口、急弯陡坡及周边道路的管控力度,适度增设交通技术监控设备和安全警示装置,压车速、控车距、靠右行,防疲劳、防追尾、防翻坠,净化通行秩序。充分发挥交通技术监控设备和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的作用,及时发现危化品运输车辆超速、疲劳驾驶、违法停车、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违反禁限行规定等交通违法行为并固定证据,通过道路沿线电子显示屏滚动提示,依托执法站、临时检查点拦截处罚,提高现场执法的威慑力。会同交通运输部门依托交警执法站、治超检测站,加强对途经危化品运输车辆的检查。要落实“四看、三核、两查”要求,查看车辆是否安装或悬挂警示标志,车身反光标识是否完整、无遮挡,是否安装后下部防护装置,对比行驶证是否存在明显改装;核查驾驶人是否有运输许可证件,车辆载重是否超过核载质量,押运员有无资质证明文件;查询行驶证、驾驶证是否逾期未检验、未审验。对发现的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从严落实处罚措施。

整改道路隐患,科学调整限行措施。

一是对危化品运输车辆常规通行路线进行一次全面排查,将桥梁、急弯、长下坡等重点路段,特别是转弯半径过小易导致大型车辆侧翻的匝道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县政府,抄告交通运输部门和公路经营管理单位,督促限期整改;短期难以完成的,采取加装减速垄、增设警示标志等有效措施,切实防范发生交通事故。对易发生侧翻事故的弯道、长下坡等路段,要研究论证限速管理等措施,切实消除违法致祸诱因。

二是会同相关部门全面核查危化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和道路,根据安全优先原则,适度调整或扩大限制通行范围;要结合货运需求,依规科学设置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在辖区道路通行的时间、速度。对相关交通标志缺失、毁损的,属于公安机关职责范围的要立即整改,不属于公安机关职责范围的,要及时报告县政府,通报相关部门并提出整改意见。

强化动态监管,落实源头管控措施。配合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等部门,督促企业履行动态监管职责,严格落实车辆动态监管制度,建立动态监控工作台账;督促企业配备专职人员,加强实时监控,分析处理动态信息,确保车辆实时在线、驾驶人守法驾驶。对未落实相关管理规定的运输企业,督促交通运输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改正的,推动交通运输部门责令停业整顿。要配合交通运输部门深入危化品运输企业,检查动态监控系统运行情况,抽查危化品运输车辆动态监控记录、提醒记录和处罚记录,确保动态监控平台24小时有人值守,确保车载卫星定位装置工作正常、监控有效,确保监控发现的交通违法行为及时得到警告、纠正。对动态监控系统记录的疲劳驾驶、未按规定时间线路行驶等信息,符合证据形式要求的,可按程序依法提取、依法处罚。

(五)指导监督优化交通管控措施,减少道路拥堵导致的机动车污染排放,会同县交通局落实重型柴油车限行绕行措施。宣传民警深入辖区货运企业、场站、批发市场以及建筑工地、采砂企业、建材企业,广泛宣传柴油货车、渣土车黄标车限行规定、限行路线和处罚措施等,有效提升驾驶人自觉遵守限行规定的文明交通意识。

深入危化品企业对驾驶人、押运人、企业安全负责人、危化品车辆驾驶人和押运人员进行了一次集中的教育培训,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剧毒化学品购买和公路运输许可证件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通报近期道路交通事故,总结应急处置的经验教训,督促驾驶人、押运人在运输过程中携带《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卡》,发放交通安全教育读本,督促企业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共同做好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

(六)加强烟花爆竹禁限放及噪声污染治理。推进噪声污染防治。我局严格落实《xx县城区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对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一律实施治安处罚,有效遏制了城区随意、随时、随处燃放烟花爆竹现象突出的问题。

强化烟花爆竹燃放管理。对辖区内的居民小区、党政机关周边等重点部位开展巡查,及时发现、劝阻和查处非法燃放烟花爆竹行为。对欲燃放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并监督其收回全部烟花爆竹,对现场制止不听劝阻而非法燃放烟花爆竹的,及时获取视频照片、证人证言等相关资料证据,按照法律规定严格处理。同时利用移动警务舱在城区广泛宣传烟花爆竹禁限放规定,教育引导广大市民严格遵守烟花爆竹禁限放规定。

(七)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中发现的涉嫌刑事犯罪案件立案侦查,对群众或部门移交的案件线索依法进行调查处理。持续保持环境监管执法高压态势。我局根据公安机关职能作用,积极部署,全面摸排线索,下狠手、出重拳,依法依规严厉涉环境污染违法犯罪活动。

(八)依法打击捕猎、交易、运输野生动物及制品等违法犯罪行为。联系工作实际,强化宣传教育。结合野生动物违法犯罪发案特点和林区群众受教育程度,采取以案释法、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放宣传彩页、宣传口杯、抽纸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同时,加大对野生动物制品专卖店、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场所的监管和宣传力度,切实提高社会各界保护森林和野生动物的意识,鼓励和引导群众勇于揭发盗猎和非法经营利用野生动物及制品的行为,为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加强重点区域巡护,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先后组织警力对辖区内的重点区域、重点路段等易发案的场所和部位高频率多频次出动警力,全方位巡护检查,确保案件发生后能够及时发现、严厉打击,从源头上遏制破坏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针对季节性违法犯罪特点和林区治安状况,组织专门力量加强了林区重点部位的巡护和相关经营场所的监督检查,对城区及乡镇的野生动物经营加工场所进行了突击检查。结合正在开展的“昆仑20xx”和全市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上半年,我局各部门强化工作措施,加大监管力度,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固体废弃物的整治和机动车污染防治还不彻底,对剧毒化学品运输车辆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企业单位的安全意识不高,责任落实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

二是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还未形成,各部门的工作职能发挥不充分,联合执法的频次和力度不够,对突出违法行为的震慑力不强;

三是宣传教育有待加强,保护生态环境和野生植物资源的宣传覆盖面不广,群众的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联合各部门强化对重点车辆的监管工作。结合辖区车辆实际情况积极与环保、交通运输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全环保部门检测、交警部门处罚、交通部门监督维修的联合监管机制,综合治理用车超标排放问题,严查严管驾驶排放检验不合格车辆上路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同时对重中型货车等高排放车辆的现场查处、劝返、纠正等。特别是在重污染天气期间加强柴油货车管控,依法科学实施机动车限行等措施。

(二)加大对污染环境违法犯罪的打击整治力度。坚持公秘结合、专群结合、网上网下结合,充分运用人力情报和信息化手段,广泛发动群众举报,通过公布举报电话、电子邮箱,开设新媒体举报交互平台,制定奖励措施等方式深入摸排各类线索,全面开展线索梳理、情报研判工作,严厉查处环境污染案件,依法整治违法行为,切实筑牢环保屏障,守护好绿水青山。

(三)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短信、微博、微信及道路沿线的电子显示屏,全方位、全覆盖做好宣传,提高重型柴油货车和散装物料运输车驾驶员的守法意识和环保意识。结合“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深入单位、企业、学校、社区、村组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动中来,树牢环保理念,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努力营造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精选乡镇环境整治情况汇报如何写二

由于我国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和村镇住宅建设的激增,不仅城市,农村的生态环境也日趋恶化,许多地区的乡镇工业由于缺乏长远规划,一方面各种工业任意布点;另一方面又因经济能力和技术力量的薄弱,企业无力处理"三废",污染问题相当严重。农村地区对自然资源利用多,培育少,目前兴建的水利设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然灾害的威胁。随着生产的发展,化肥农药不合理的大量使用,畜禽养殖业废水、废气和废渣的任意排放,使各种污染物在农村地区内循环,造成大面积农村面源污染,水体污染现象十分严重。小城镇卫生条件差,交通拥挤,居住紧张。村镇或布局分散,或延展过长,于生产、生活和公共设施的安排都极为不便。村庄内部结构松散,空间混杂,生活用水不卫生,道路不规范等。但城镇建设费用很少,无力改变这种现状。通过调查发现造成家乡环境污染的原因有:

(一)、"白色污染"

1、塑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的管理和处置,垃圾没有实行分类收集,能回收回的不回收利用。

2、许多企业对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色垃圾没有科学地处理,放任自流。

3、我国现有的法律没有对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制定出过硬的相关法规。(幸好国家新出台了"禁塑令",但效果还不显著。希望能有大的作为。)

4、尽管在创建省级文明卫生城镇的口号下,我们的县城变得整洁得多,但是总的来讲,人们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滥用和随意乱倒塑料制品现象相当普遍。

(二)、森林遭受迫坏,水资源污染严重:

1、森林面积减少,除了一些自然因素外,还有就是认为造成的森林面积减少。人类大量开发森林资源,然而又没有及时的进行补进;

2、由于森林面积的减少,土壤变得松散,雨水下来,泥土冲进河道,造成河道,河水可以的道换新,形成污染;

3、森林减少,造成了水土流失问题;

(三)整治仍不彻底。在城区,鸡鸭屠宰点和烧肉摊点污染严重;花盆和盆景中烟头、纸屑较多;摊点商户占道经营较多;车辆乱停乱靠现象依然存在;牛皮癣仍然很多;向河道里倾倒垃圾依然严重,河水污浊。在乡镇街道,乱丢乱吐乱倒现象严重;农贸市场垃圾较多;车辆乱停乱放现象严重;小食店清洁卫生问题突出; 存在重城镇轻农村、重干道公路沿线轻边远村社的现象;部分乡镇对场镇和主要公路沿线外的村社还未开始环境整治。在农村,农户院坝散养家禽严重;柴草乱堆,垃圾乱倒较为普遍。

(四)设施不够完善。一是环卫设施数量不够多,尤其是垃圾池、垃圾桶、果皮箱、垃圾清运车、路灯、人行道板等环卫设施配套不足,破损严重;二是部分设施布置不合理,有的修(洗、停)车场、水果市场、畜禽交易市场布局不合理,造成市场交易秩序混乱,影响市容市貌;有的垃圾池设置、垃圾桶摆放位置不合理,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和视觉污染。

(五)、交通工具(、车辆、轮船、飞机等)废气和噪音音;

(六)、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农田灌溉后流出的水。

(七)、废水、废渣

人类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就必须要拥有健康的生活环境。环境污染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吸入有害的气体,影响呼吸,影响健康;"白色污染"的危害有:

1、视觉危害,散落在环境中的塑料废弃物对破坏了市容景观。如散落在自然环境、街头巷尾、江河湖泊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漫天飞舞或悬挂枝头的超薄塑料袋,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

2、潜在危害:

(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后,会导致动物死亡。

(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它们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分解。

(4)、部分的塑料含有毒性,如果用作餐具或食品包装的材料,这样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通过调查的我得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虽然家乡现在在的环境状况不是很乐观,但是据调查,我们的政府正在努力进行环境保护的工程: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向老百姓宣传环境保护,提高人们的环境白虎意识等;在政府的努力下,作为这片土地主任的人们,外面更应该努力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爱护它,保护它,从手上的事做起,不乱扔、乱折、乱吐;从身边的是做起,共同把我们的家乡建成美好的家园。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了解到: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每当大风刮起时,空中就弥漫着黄色的粉尘,有时在空中还飞舞着白色塑料袋。使人们出门十分狼狈。因此,解决环境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改变这种状况,光靠环卫工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高我们大家的环保意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是一个人造成的,所以保护环境应该是全社会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把"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牢记心中!

精选乡镇环境整治情况汇报如何写三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县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县。近期,我局组织人员对全县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黎平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边缘,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东接湖南靖州、通道县,南连从江县和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倚榕江县,北靠锦屏县、剑河县,系侗乡腹地、侗族文化的中心。全县辖23个乡镇和2个街道,共403个行政村,面积4441平方公里,总人口54万人。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全年四季分明、雨量充足、地方山清水秀,具有大量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黎平境内两岸杉木映印,一江巨筏长流,故有杉木之乡之称,属贵州省十大林区县之一,森林覆盖率达71.43%。

黎平县先后荣获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县(2003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全国农业标准示范区(2006年)、全国绿色小康县(2007年)、林业科技示范县(2008年)、 全国绿化模范单位(2010年)、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11年)及2015年中国生态魅力县等荣誉称号。

(一)生态创建稳步推进。2015年,我县被评为中国生态魅力县,是全国为数不多(25个)的县份之一;共完成2个省级生态乡镇(德凤街道、德顺乡)、5个省级生态村(朱冠村、八舟村、述洞村、平善村、四寨村)创建申报工作。

(二)生态工程进展顺利。一是推进国家生态示范区创建活动,落实生态示范区目标责任制。二是推进生态家园创建活动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严防工业污染源向农村转移。目前,我县共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2座,特色小城镇污水处理厂1座,生活垃圾填埋场1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1座;在建城乡污水处理工程2座、医疗废物处置中心1座。建成特色小城镇1个,完成农村环境整治项目13个。获批省级生态村3个(三什江村、平甫村、流芳村),获批省级生态乡镇1个(茅贡乡)。

2014年,共淘汰6300kva冶炼炉4台,关停整治木材加工企业26家,整治关闭县城周边五小企业12家,占全省关闭黑烟囱总数的63%;县城环境质量稳定达标、污染减排任务按时完成、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

(二)生态绿化成效明显。一是优化开发空间布局。优化空间结构,加快人口和产业集聚,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特色产业,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和生态功能定位的开发活动。二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黎平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八舟河国家级湿地公园为重点,设立生态安全保护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严格控制破坏生态安全的活动。三是加大生态屏障建设。进一步推进公益林、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加强林地保护和公益林管护。强化交通沿线、旅游景区、城镇周边、重点民族村寨的绿化带建设,加强工业园区、校园、社区等公共区域绿化工程建设,努力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四是加强生态环境修复。扎实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扩大工程实施范围,减少水土流失。

黎平县先后荣获全国退耕还林先进县(2003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全国农业标准示范区(2006年)、全国绿色小康县(2007年)、林业科技示范县(2008年)、 全国绿化模范单位(2010年)、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11年)等荣誉称号。

2014年,肇兴景区被列入国家4a级景区,被评为2014年中国最具价值文化旅游目的地景区和全省十佳特色旅游城镇景区,黎平八舟河获国家林业局批准试点湿地公园;全县天然林面积达1392478.2亩、公益林面积达1832415亩、退耕还林共计6.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提升到74.68%。

(三)生态宜居持续推进。一是按照绿色低碳城镇建设标准,坚持规划引领,尊崇自然风貌,突出民族特色,建设绿色城镇。加大风景名胜区、旅游景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功能区生态景观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设绿地景观系统。在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中使用节能技术,推行绿色建筑建设;加强水源工程和管网建设,强化管网节水改造,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收运处置系统建设和废物综合利用工程。二是加强民族传统村寨的规划与保护,加大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古迹、名镇名村、古树名木保护力度,特别是加大对重点民族村寨的保护,建设美丽乡村。三是推动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建设,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提升城镇化水平。

完成了125个行政村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和第一批43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实施示范村建设27个、推进村建设44个,新农村建设向前推进。德凤、高屯实现镇转街道,全县城镇化水平达35.5%。

(四)生态产业加快发展。一是发展绿色低碳工业。全面落实国家、省、州产业政策,推进农林产加工等传统产业向生态化方向发展;民族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向高端化发展;特色食品加工、特色旅游商品等特色产业向规模化发展。二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以农业产业园区和茶叶、油茶、中药材等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有机的现代农业。三是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以肇兴景区为龙头,古城翘街、八舟河景区、重点民族村寨为节点,科学规划和布局核心景区景点,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大力实施以肇兴景区、古城翘街、八舟河景区为重点a级景区提升工程,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生态民族文化精品旅游。加快推进文化综合旅游改革试点工作,理顺旅游发展体制机制。

2014年,华新建材、宏宇芳香药业、黔香园油脂、裕丰米业投产运行;一批食品加工企业加快成长,清洁化、环保型工业企业崭露头角。水口天香谷被列为省级农业与旅游双百示范园区,高屯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中潮山核桃产业园建设继续推进,新增茶叶基地4.2万亩、油茶基地2.1万亩、中药材基地3万亩。肇兴景区被列入国家4a级景区,被评为2014年中国最具价值文化旅游目的地景区和全省十佳特色旅游城镇景区侗族大歌实景实现试演。翘街古城墙修复工程继续推进。堂安、四寨、铜关、地扪、黄岗、述洞等民族村寨旅游景点培育有序推进,旅游综合收入达14.9亿元。

(五)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黎平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雨水充沛,水热同季,海拔高差大,植物垂直地带性分布明显,优越而多变的自然环境条件孕育了黎平丰富的物种资源。目前,黎平县已建立太平山州级自然保护区1处,弄相山等县级自然保护区11处,保护区面积达31551公顷,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 7.1 %。同时,以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繁育中心黎平县东风林场为依托,认真做好以珍稀树种收集保存为重点的东风林场树木园建设,建成国家级林木良种繁育中心基地面积 8 公顷,现已收集保存各类树种资源80科380余种。

(一)加强组织领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建立并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积极推进规划环评、政策环评、战略环评,在城市规划,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开发建设等重大决策过程中,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充分评估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对可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重大决策行使环保一票否决权,避免出现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决策失误。

(二)加大资金投入。优先保障生态环境公共财政支出,统筹好上级拨付资金的管理使用,加强对挤占、挪用生态文明建设资金的监管力度。抢抓国发2号文件、省政协帮扶黎平同步小康、李克强总理视察黎平带来的重大机遇,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建立鼓励发展的生态产业、环境保护产业目录,对鼓励发展的产业给予政策优惠,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撑。

(三)夯实队伍建设。加强生态环保机构队伍建设,充实生态环保执法力量,抓紧培养和引进生态文明建设急需的拔尖人才和专业人才,着力打造创新型生态环保人才队伍,为城市规划、能源开发、资源利用,生态保护、产业调整、土地开发等重大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和人才支撑。

精选乡镇环境整治情况汇报如何写四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是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是文化水平都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而农业和农村经济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但是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为了解农村的经济变化给环境带来的变化,我利用暑假时间对盐城市亭湖区袁庄村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农民的生活情况展开了调查,在发现相关问题后,进行了适当的分析和总结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调查报告 农村环境 问题及建议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农村的环境变化,在进行走访之后得出结论并给出建议,从而更好的加深对农村的了解,认真贯彻关于“三下乡”活动的相关要求。

1.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好纸张,笔和调查问卷,确定要走访的相关单位和人员。

2.进行调查:到有关单位进行现场访问,了解相关问题的实际情况,并适当询问和采纳一部分建议。

3.整理手头资料,分析之后得出结论,并针对了解到的实际情况给出合理的建议。

4.起草实践报告,修改之后打印成稿。

1.调查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作为占中国相当大地域范围的农村,其环境污染现状更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为发现当今农村环境问题现状,思考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探索农村环境治理的有效途径而进行相关调查并得拟写此篇调查报告。

2.调查目的:了解当今农村环境问题现状,思考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探索农村环境治理的有效途径,认真贯彻关于“三下乡”活动的相关要求。

3.调查对象:盐城市亭湖区袁庄村服装厂,污水处理厂,白马交易市场以及周围的居民。

4.调查方法:实地考察,走访座谈。

5.现状与问题分析:

①、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这种发展主要是依靠化肥、农药等化学物品投入的大幅度增长,导致土壤有机质降低、肥力下降。化肥的不合理使用,还会对大气造成污染,氮素化肥浅施、撒施后往往造成氨的逸失,硝态氮在通气不良的情况下进行反硝化作用,生成气态氮而逸入大气,对大气造成污染。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因其使用见效快、防治效果高、防治面广,保证了作物的丰产、增产,因此在全球范围内被迅速推广使用。农药的大量使用还会造成生态平衡失调,物种多样性减少,使农村本来就较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更加脆弱。在使用杀虫剂时,一些农业害虫的天敌如:青蛙、七星瓢虫、赤眼蜂,甚至一些食虫鸟,也由于食物链的关系或直接毒害而大量死亡,破坏生态平衡。

②、城市污染向农村转嫁加速农村的环境污染:随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一些耗能高、污染重,难以治理的企业迁移到农村,给农村环境带来严重污染。由于工厂条件简陋,设备不完善,使得大量的污水被直接排入河流和路边灌水渠道,其后果造成了一定的水体污染。一方面,用于灌溉会使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使河流中的水生植物及水生动物遭到了灭顶之灾。此外,还有很多城市垃圾在郊外农村填埋或堆放,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也污染了周围的水体、土壤和大气,极大的影响了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

③、秸秆焚烧污染严重:每年的夏、秋季节是农村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时期。每年的农村有大量的秸秆都未被利用。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绝大多数农村利用收割机收割小麦,虽省时省力但留下的麦茬相当高,如不做处理必然对秋季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于是采取焚烧的办法。秋季、玉米等农作物收获后,上未干燥的玉米秸被大量不能燃烧充分,产生大量的烟雾弥散于空气中,使空气中的二养化碳、一养化碳浓度急剧升高,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到了傍晚时分,空气湿度加大、烟雾扩散减慢,全部积聚于低层,能见度大大降低。另外,烟雾还严重刺激人们的眼睛和喉咙,使人流泪、喉咙、呼吸困难,甚至呕吐,严重时还会导致呼吸道疾病,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④、农村蓄禽养殖业及相关行业带来的环境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养殖一头牛产生的废水超过22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养殖一头猪产生的污水相当余7个人生活产生的废水。附近地区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氨氮超标;河道水体发臭变黑,富营养化,蚊蝇滋生,严重污染周围的环境。某些作坊主甚至将动物皮钉在门板、板凳上,放到街道上晾晒,将猪毛等动物鬃毛满街摊晒、气味难闻,蚊蝇大量聚集。由于这些作坊大多位于居民区,从而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损害了人们身心健康、恶化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6、解决当前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

1、 加强农业科技的攻关和推广工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大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科研攻关力度,积极推广先进的耕作制度和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努力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开展生态农业建设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

2、强化乡镇企业环境管理,控制工业污染。乡镇工业要适当集中建设,建立工业小区,实行集中管理,集中处理污染。对于不经济的污染企业要限制其发展;对产业结构不合理、污染排放严重、不能实现集中处理污染,或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要关停,逐步在乡镇工业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

3、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向农村干部宣传环境保护对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促使其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紧迫性;向广大农民宣传公益意识、环保意识,从而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环境、个个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引导广大农民革除陋习,倡导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帮助农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完善政府职能,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环保执法力度、深度。完善政府职能,将环境整治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要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管理,应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的法规与标准体系,在已有的法规基础上,逐步制定、完善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有关的食品技术规范,农药、化肥、地膜污染防治与环境管理法规标准等,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完善的法律支持。加强环保队伍建设,乡、镇一级应设有环保机构或专人,提高队伍的执法能力。 5、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收益、谁负担,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不断拓宽投资渠道,保证稳定有效的环保资金投入。财政政策逐步向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倾斜。另外,还需根据“工业反哺农业”有关精神研究、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集体和个人多渠道融资机制,保证稳定有效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投入。农村的环境问题由于其特殊性,如不及早重视和防范将会造成比现在城市环境更复杂、更有害、更难治理和恢复的被动局面。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今天,我们应当积极采取对策,把农村环境问题摆上议事日程,不能重蹈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环境污染调查报告精选环境污染调查报告精选。

1.调查感言

本次调查采用了实地考察,走访座谈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农村的环境问题一直没有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部分农民环保意识薄弱,农村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多元化。在农村很少看到有专门的垃圾堆放地,随处乱扔的现象十分严重;另一方面,农村环境污染呈多元化特点,由过去单一的生活垃圾向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垃圾转变。因此环境治理问题应当从内外一起入手,双管齐下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2.调查收获

(1)在调查过程中,多种方法的运用是本次调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无论是现场采访,还是实地考察都获得了非常真实的信息,为调查的深入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因此,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会从多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不掉在一棵树上。结合实际,灵活操作,获益匪浅。

(2)本次调查充分锻炼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无论是问卷的设计还是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都提高了动手能力,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提升。这也启示我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本知识一定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显示出它的真正价值。

(3)本次调查主要是针对农村环境问题,但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欣喜的看到,改革开放的三十几年大大的促进了农村的发展。两层楼房代替了过去的茅草屋,电动车、轿车代替了破草鞋,餐桌上也不仅仅是干巴巴的青菜,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由此可见,党的改革开放是一项伟大之举,它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是中国充分融入世界,焕然新生。

精选乡镇环境整治情况汇报如何写五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迫切希望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满足人民群众这一愿望的有效手段,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基础。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4月2日召开后,xx县迅速行动起来,组织各乡镇、各部门迅速投入到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去,城乡环境有了进一步的改观,深受群众欢迎,为实现市委、市府提出的“大干三年”, 根本解决城乡环境“脏、乱、差”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月12日,xx县委、县府办公室根据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对各乡镇党委、政府下达了《关于对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有关情况进行调查的通知》,各乡镇接通知后迅速行动起来,再次掀起了环境综合整治的热朝,各乡镇根据通知要求,成立了环境综合整治调查督导领导小组,组织环卫、行政执法人员,针对目前环境卫生的难题顽症、重点部位等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治,并对环境卫生、垃圾无害化处理、市场化运作等情况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调查摸底。现将重点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全县辖区内19个乡镇,共有村、居、社区1041个,其中,986个行政村,15个居委会,40个社区,全县共1124350人。已具备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物业化管理基本条件的村、居、社区260个,28.3万人,均未实行市场化运作、物业管理。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村、居、社区有297个,35.9万人,其中,265个村委会,15个居委会,17个社区;均未实行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物业管理。今年计划新增环卫保洁市场化运作、物业化管理的村、居、社区105个,16.3万人。其中,村委会142个,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村、居、社区98个。

目前,各个乡镇都十分重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都成立了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部分村居配备了专职保洁人员,对村庄的生活垃圾实行定点收集、集中清运到中转站进行处理。特别是沂水镇、龙家圈乡等都专门配备了垃圾清运车、小型铲车、专职司机、垃圾装运工等,对路面、河道、生活垃圾及厕所的清洁进行了明确分工,对保洁人员发放工资,实行有偿服务,进行市场化运作,城乡环境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但运作机制还很不完善,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有保洁设备、保洁人员不能满足环境保洁市场化运作的需求。随着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进一步深入,需要进行垃圾集中清运的单位与村庄逐渐增多,现有的环卫机械车辆、人员明显不适应当前环卫工作的需要,需要增加车辆和人员。

(二)现有经费不能满足环境保洁市场化运作的需求。有些乡镇环卫保洁经费预算偏低,不能保证保洁工作正常开展的需要。即使有经费的乡镇,随着燃油价格的上涨、车辆维修费用的上涨,导致开支增大。环卫工人工资比较低,使环卫工人有时工作消极,制约了工人工作的积极性。

(三)保洁经费筹集困难。有些企业、单位对环卫工作认识不足,个别公共区域收费主体不能确定,导致有偿服务费收取困难,不能较好地开展工作,制约了环卫工作的正常开展。

(一)认真落实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要认真负责,具体负责城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组织协调、情况调度、部署任务、检查验收等日常工作,并及时向县委综合整治办公室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二是搞好资金筹措。坚持多渠道筹措资金。采取“四个一”的筹措办法,即县财政拿一部分、乡镇配一部分、有关部门和企业赞助一部分、市场化运作一部分的办法,确保整治项目如期完成。在一些大的项目上则采取招商引资的办法:以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的办法,全面实施了棚户区改造工程,使棚户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建设移动公厕,对市民免费开放。

三是实施部门联动。在整治过程中,各部门既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又密切协作、齐抓共管。各部门、各单位,特别是县乡(镇)两级城管、工商、卫生、教育、公安、交通等部门,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任务来抓,协同作战,形成了整治合力。

(二)完善各项法规规章,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一是完善规章规范。为建立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解决好整治反弹问题,逐步建立健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办法和实施意见,各乡镇、各职能部门全面实行监管人员划片定岗责任制,加大督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二是建立难点问题的长效管理责任制。建立负责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常设机构,全面行使组织、发动、检查、协调、监督职能。对一些交叉管理和具有特殊性的专项工作,采取谁有能力谁管理的办法,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并由其进行永续性的管理。各责任部门和单位承担相应的工作职责后,负责落实工作任务。

(三)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四种意识”

推进环境综合治理,是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牵扯面广,任务艰巨。从思想教育、宣传发动入手,大力营造全民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在城乡大力宣传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做到环卫保洁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人人形成自觉环保的意识,人人争做环境保护的楷模。一是强化环境意识。深入剖析车辆乱停、垃圾乱堆、污水乱排等现象的原因,教育引导人们充分认识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对个人、对社会、对发展的意义,进而形成“改善生活环境就是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识。二是强化参与意识。按照“宣传无盲区、动员全覆盖”的要求,促使全社会切实抓好环境综合治理,做到机关作为重点工作、学校作为重要任务、企业纳入日常管理、社区纳入服务内容、农村写进村规民约。三是强化责任意识。层层落实任务,逐级明确责任,使单位有“责任区”、干部有“挂包点”。同时,开通举报电话,开展明察暗访,用“问责到位”促进“履职到位”。四是强化实效意识。坚持分步推进、分类指导、分段实施,开展全民大扫除、铲除“牛皮癣”、治理卫生死角、取缔占道经营、规范车辆停放、打造农村风貌等专项行动。

(四)狠抓“四个环节”,塑造特色风貌。

推进环境综合治理,难点在农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加大对农村的人力、财力、物力投入,着力建设清洁、整齐、优美的新农村。一是狠抓村庄规划。二是狠抓村落布局。三是狠抓民居建设。四是狠抓综合整治。不求新建、但求新貌,引导农民从“扫干净、摆整齐”入手,清理白色垃圾,清除杂石杂物,规范生活用具,实施改厨改厕。

精选乡镇环境整治情况汇报如何写六

(一)生活垃圾污染

1农民的环境意识较差,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影响镇容村貌,还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2垃圾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循环使用的,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塑料和电子等产品产生的难以降解的废品占比例越来越大。

3农村成为城市垃圾的转移地。由于农村天地广阔、管理松散,往往成为城市转移生活、建筑垃圾、有毒有害工业、医疗卫生垃圾的选择地。

4村镇布局不合理,环卫基础设施、垃圾收集房基本配套,生活垃圾绝大部分未能实现无害化处理,造成某些乡镇特别是中远郊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多在生活区、生产区、农田、河边等处堆积。据统计城市人口每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是0.8—1公斤,农村的人均生活垃圾量没有具体的统计数字,比城市应该低一些,但是农村人口众多,垃圾又得不到及时处理,日积月累垃圾量非常惊人。

(二).水污染

目前,我国城市供水水质有20%不达标准,而农村供水的不达标率则是50%。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饮用水的污染主要来自无机亚硝酸盐及农药、腐植酸、藻毒素、氯化消毒副产物等四类有机物。许多研究表明,饮用含有病原体或有机物污染的饮用水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巨大,往往会给人带来血液性疾病,并与肝癌、胃癌、食道癌的发生存在相关关系。

目前,由于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农村人口饮用水和灌溉水在水质、水源保证率以及用水方便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农民反映强烈。主要表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目前各乡镇污水管网基本不配套,绝大多数无序排放。大量的农村人口仍饮用苦咸水、受化肥农药和细菌污染的污水;沿河、湖圩区灌溉水受到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农村大量的手压井遇到一般干旱年份便无水可取,饮用水水源保证率不够。

造成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工业、生活排放废水及农业退水污染。农业退水污染是因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所致。此外,集约化养殖业对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日益突现,畜禽粪尿直接排入,生活垃圾的随意丢放,进一步加剧了水体污染。

(一)畜禽粪便污染

近几年,由于禽畜养殖业从分散的农户养殖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禽畜粪便污染大幅度增加,成为一个重要的污染源。截止20xx年底我市大牲畜存栏量为125790头,小牲畜存栏量为1122395头,家禽是1953万只。据调查,喂一头猪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10个人的污物排放量,养头牛污物排放量相当于35个人的物污排放量,一只鸡、鸭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3个人的污物排放量。而几乎很少有规模化养殖场能对污物进行较为正规的和标准的处理。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造成了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已成为畜牧生产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加剧环境污染

20xx年,我市的化肥使用量为164884吨,每亩地使用化肥150余公斤;农药使用量为3577吨,一般来讲,只有10%—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物上,而其他的部分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农膜的使用量为3571吨。不科学的施用农药和化肥,不仅造成药剂浪费、肥料损失,地力下降,有害生物天敌的数量和种类剧减,更对土壤和水源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三)收获时节农作物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

焚烧是一个新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又是一个可以改变而还没有改变的污染途径。每年一到收后种前,为了抓时抢种,农民往往就在田间地头、路旁采取放火焚烧秸秆的方法,一火点燃,漫天遍野,烟雾弥漫,浮尘滚滚,不仅浪费了资源,破坏了土壤结构,同时污染了农村和市区的空气和环境,还影响了公共交通安全。

(四)其它影响环境因素

高频度耕作种植,采取大水漫灌的不当的灌溉方式,导致土壤有机质减少,局部土壤条件恶化约有10.8%土地受到水土流失危害,土壤有机质以每年2%的速度下降。另外,农业以粮棉油轮作种植为主,产品输出结构低化,资源利用率低,生物能在农村生活中的主导地位逐渐下降,导致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的日趋发展。

化肥年使用量4637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化肥使用量达40t/km2,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22.5t/km2的安全上限。而且,在化肥施用中还存在各种肥之间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目前,东部已有许多地区面源污染占污染负荷比例超过工业污染。

农药年使用量约130万吨,只有约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相当于800多列20节车皮的专列的农药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全国9.3万km2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并直接威胁到人群健康。20xx年对16个省会城市蔬菜批发市场的监测表明,农药总检出率为20%~60%,总超标率为20%~45%,远远超出发达国家的相应检出率。这两类污染在很多地区还直接破坏农业伴随型生态系统,对鱼类、两栖类、水禽、兽类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胁。化肥和农药已经使我国东部地区的水环境污染从常规的点源污染物转向面源与点源结合的复合污染。

由于大棚农业的普及,地膜污染也在加剧。近20xx年来,我国的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20xx年地膜用量超过60万吨,在发达地区尤甚。据浙江省环保局的调查,被调查区地膜平均残留量为3.78t/km2,造成减产损失达到产值的1/5左右。

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因为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以及具体管制的不健全,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每年产生的约为1.5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每年产生的超过3000万吨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然而,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发展较快的地区,这种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得到改善,其对人群健康的威胁却在与日俱增。

(一)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

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要重点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农村生态安全和环保教育,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各级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牢固树立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就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思想。要把环境与健康意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帮助农村居民了解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其危害,唤起全社会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加强城乡发展统筹,加大对三峡库区产业发展指导

帮助破解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在加快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库区产业空虚化的同时,积极引导库区农民发展生态经济,切实保障库区水环境安全。鼓励库区发展传统中草药材、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项目,帮助发展库区环湖自行车赛、登山等一批体育与休闲产业,推动库区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工业项目。调整现有产业发展政策,如退耕还林中适当增加经济林比例。

(三)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投入,建立农村环境保新机制

国家已实施的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农村沼气建设、小城镇生活污染治理设施等项目为重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建议进一步加大项目和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实施,重点开展一批农村环境保护程建设,搞好农村人畜饮水工程,保护饮用水源,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要按照城市反哺农村思路,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农村环保投入机制、引导机制,吸引社会资金投向环境保护。建议将三峡库区列为全国面源污染防治试点地区,以及国家“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实施的重点地区,重点解决三峡库区农村面源和畜禽养殖污染以及小城镇生活污染问题。

(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监管能力,加强建设农村环境管理体系

构建农村生态环境监测和安全预警系统,建立和完善生态监测网络,加强对土壤、水环境、农产品安全等监控,。整合部门资源,建立由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国土、建设、市政、卫生等部门分工合作的协调机制。基于重庆在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中的战略地位和库区农村环保基础条件较差实际情况,建议加强库区农村环保能力建设,健全农村环境管理体系。

(五)加强对小城镇生活污染治理的全面指导

小城镇生活污染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保护三峡库区水环境的必然要求。建议根据小城镇污染的实际情况,全面加强对农村环保政策和技术上的指导,研究污染防治对策;并尽快制定出台小城镇生活污染治理的标准,推荐一批符合小城镇实际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确保小城镇生活污染治理项目的实施是:建得起、运行费用低、便于管理、处理效果好的先进而又实用环境保护工程。

(六)加快农村环保法规和政策建设,建立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制定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控制,面源污染防治,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标准和管理规章,加快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立法进程。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定新的环保政策与相关要求,包括制定有机肥生产、使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激励政策。鉴于三峡库区对于三峡工程的长期安全运行、长江中下游防洪与生态安全、南北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面临移民安置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巨大压力和困难,建议国家按照“谁利用谁补偿、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建立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设立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补偿基金。

这次社会实践虽然时间很短,却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收获。一方面通过这次实践,我们更深一步地了解了农村,了解农村各方面的情况,提高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另一个方面,它也促使我们来思考如何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来回报社会,为促进农村的发展做出贡献。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农村地方官员的组成中缺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这就导致对许多问题的认识非常的片面和不科学。这固然与国家的引导有一定的关系,从我们自身出发,我们也应该响应国家的号召,到基层去,到需要我们的地方去。农村的许多方面都还有待完善,我们的知识在那里会发挥很大的作用,这对我们以后的就业方向和工作意向也是一次很好的指导课。

精选乡镇环境整治情况汇报如何写七

近年来,xx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紧密围绕“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奋斗目标,坚持环保优先、城乡统筹发展,以生态示范创建为载体,把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农村环保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科学开展农村环保工作,不断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力度,着力解决各类危害人民群众生活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促进农村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持续快速发展目标。依据省环保局《关于开展全省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调研的通知》(陕环函[xx]560号)要求,认真开展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调研,现将我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生态示范创建取得积极进展。

生态示范创建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工程,是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重要载体。目前,国家开展的生态示范创建主要为生态省、市、县,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以及生态村的创建。在各类创建考核指标中除了对当地经济水平和村容村貌有着较高的要求外,还涉及到了农村饮用水水质、生活垃圾和废水处理、工业污染达标排放、畜禽养殖粪便处理、清洁能源普及率、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土流失治理等方面的内容和要求。因此,我市将生态示范创建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载体,积极开展生态示范县(区)、环境优美乡镇(街办)和生态村的创建,以规划为龙头,以解决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为重点,着力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整治乡镇和村庄环境,防治农村工业污染,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饮用水源,美化人居环境,切实解决农村“脏、乱、差”的问题。从xx年我市开展生态示范创建活动以来,截止现在,我市已成功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1个,市级生态示范乡镇9个、生态示范村43个;今年申报国家生态示范县(区)2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个,均已通过省级验收。当前,我市农村生态示范创建积极性很高,“xx”期间,计划完成启动创建1个生态县、16个环境优美乡镇,68个生态村的目标,“xx”期间拟再启动1个生态县、13个环境优美乡镇和84个生态村的创建工作。目前,已有19个乡镇(街办)和42个村庄编制了生态创建规划,并启动了创建工作;其他各乡镇(街办)、村庄也正在积极编制生态规划材料,开始前期筹备工作。

(二)农村饮水源地保护工作广泛开展。

农村饮水水源保护直接关系着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保障饮水安全是农村环境整治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一是组织力量对全市各涉农区县的乡镇、村组的饮用水源地进行了初步调查摸底,划定农村供水水源保护区,设立明显警示标志,在保护区内,严禁使用剧毒农药和堆放垃圾等,防止水源受到污染。二是加大饮用水源保护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饮水工程项目建设。我市大力支持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立水处理设施,全市xx年共投资9552.5万元,完成饮水工程处145处,在建60处,解决了21.6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确保了群众饮水安全。

(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始启动。

针对我市农村群众居住地理位置差别较大的实际,我们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采取分散和相对集中、环境工程设施与自然净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一是对于城市、县城周边村镇的污水,基本纳入城市、县城污水收集管网,由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我市已建成临潼区污水处理厂、长安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可分别日处理污水2.5万吨和5万吨;阎良区、高陵县污水处理厂即将在年底建成试运行,户县污水处理厂预计于xx年6月份建成,设计处理能力合计6.5万吨/日。这些区县污水处理厂的建成运行,在解决区县城区污水处理问题的同时,也将城区周边部分农村的生活污水一并纳入管网处理。二是鼓励有条件的小城镇和规模较大村庄,尤其是农家乐集中区建设污水处理示范工程。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的指导其采取各种处理工艺。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受纳水体为非重点流域、非水源保护区的建制镇,我们建议采用一级强化处理;对于在有常年流水河流附近的建制镇,建议优先考虑人工湿地。目前,我们已经拨付环保资金支持了一个农家乐集中地区建设污水治理示范工程,并拟支持8个较偏远乡镇建设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其中4个乡镇已编制完成科研报告,并开始前期筹备工作。

(四)农村生活垃圾污染整治初显成效。

一是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市农村垃圾处理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我市农村地区建立垃圾集中处理管理体系的总体规划;二是在农村地区开展村庄垃圾收集站台和区县垃圾填埋场建设,鼓励各涉农区县逐步推广村收集、镇中转、县(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在全市农村村组建立了垃圾环卫管理制度,设立了专职保洁员。目前,我市90%以上的村庄建设有垃圾站台,并由专职人员定期清运到垃圾填埋场或焚烧场;三是对全市垃圾填埋场环境问题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对发现有环境违法问题的垃圾场实施挂牌督办,严格执行后督察制度。

(五)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科学划定畜禽养殖功能区,强化了畜禽养殖环境监管,目前已基本实现了禁养要求,全市无一禁养区存在畜禽养殖场现象。二是定期开展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专项执法行动。摸清了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的底数,对全市147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中的部分环境违法企业,提出了限期整治要求。三是大力支持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通过积极鼓励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不断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引导畜禽业生产在农业生态系统内的良性循环。目前,我市已通过下拨110万元环保专项资金支持了4个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其中户县马村养鸡场生态示范园区、阎良区绿源瘦肉型猪繁育基地和临潼溢盈畜牧养殖公司通过建设沼气发酵池,不仅有效利用了本厂的畜禽粪便资源,也大幅节省了不可再生能源用量;目前,又有5家畜禽养殖场已编制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程的可研报告,其中蓝田县安村立体养殖场已率先基本实现了“畜―沼―农”综合利用模式,污染防治规范、到位,体现了农业循环经济理念。

(六)水土流失治理效果显著。

我市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实施了小流域综合治理。近年来,全市以农业综合开发周至县沙河流域项目、黄河水保生态工程渭河流域未蓝项目、国债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以工代赈水土保持项目、淤地坝系建设等一批重点水保生态工程项目建设为支撑,着力把小流域的资源优势变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在治理中先后涌现出了周至虎峪、户县东岭、长安红草河、蓝田沙河子、临潼东岳穆寨等大量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典型和阎良黄土塬区水保生态示范园、蓝田县红河坝系骨干亮点工程。集高标准治理、高起点开发、高科技含量为一体,初步实现了治理一条流域,发展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生态文明建设得到了积极有效地推进。截至xx年底,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02.1平方公里,占应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的63%,水土保持已成为农村山区发展的生命线工程。

近年来,我市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长久以来,重经济轻环境,环境保护工作重城市轻农村,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与农村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一是农村饮用水源保护能力较弱。我市农村饮用水源主要采用地下浅层水源及地表水,容易受到污染,虽然对饮用水源地进行了一定保护,但一部分地区仍然缺乏完善的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

二是农村生活污染问题依然严峻。垃圾三级处理模式处于初步阶段,大多数农村还没有实现生活垃圾统一收集、统一转运、统一处置,尤其是垃圾填埋场、焚烧厂的处理能力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垃圾处理需求,大量垃圾被集中堆放,垃圾渗滤液问题影响严重;无足够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环境,导致农村群众生活环境受到影响,个别地区甚至影响到村民的饮水安全和农田质量。

三是农村工业污染依旧存在严重隐患。我市农村工业企业布局分散、设备简陋、工艺落后,企业污染点多面广,虽然近两年关闭了一部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但仍然有一部分工业企业污染较重。

四是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程进展缓慢。目前,我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大部分没有环评手续,污染防治设施落后,粪便综合利用处理设施缺乏。

五是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普遍存在。目前,我市对农药品种使用上还未有具体管理措施,农民群众图省钱,大多都使用普通化肥,而这种普通化肥大部分都渗透到土壤和水体,对农田及周围环境产生着一定威胁。

导致当前我市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大致可归结为5个方面。一是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由于我市农村环保工作起步较晚,加之地方经济实力有限,提供环保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的能力薄弱,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总体上处于空白状态,农村成为污染治理的盲点和死角,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任务相当艰巨、繁重。二是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健全。农村环保工作起步晚、基础弱,针对农村环境问题,如畜禽养殖污染、面源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的相关立法尚处于空白,现行法律中的'一些相关规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给农村环保执法和环境问题的解决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三是农村环保机制不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机制体系尚未完全理顺,相关部门之间联系和交流还不够,多头管理的现象比较严重。四是农村环保监管能力亟待提高。绝大部分乡镇没有专门的环保机构和队伍,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工作尚未覆盖广大农村地区,存在污染事故无人管、环保咨询无处问的现象。五是对农村环保的宣传教育不够。由于受人力、财力、条件的限制,我市环保宣传主要集中在城镇区域,宣传教育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因此部分农村地区干部群众对环境保护认识不足,环境法制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还比较淡薄,对生产、生活污染的环境危害认识不足,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缺乏必要的环境知识作指导,只顾抓眼前经济建设,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的现象在一些地区还时有发生。

(一)强化责任,密切配合,完善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一是强化地方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对本辖区、本行业和本系统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责任;明确资源开发单位、法人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对各个环保责任主体实行严格的考核、奖罚制度;各级政府和村组要编制生态环境规划,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二是各部门要积极协调配合,通力协力,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积极配合,建立长效工作联动机制,形成分工明确,协调有力,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以政府支持为主,逐步增加社会环保投资渠道,切实加大农村环保投入。一是各级政府应每年安排一定农村环境保护的财政预算,确保资金到位;可安排一定比例的排污费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加大对重要流域和水源地的区域污染治理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环保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治理。二是采取政策倾斜,对于环保类项目及其他环保设施完善的企业优先考虑资金补助。三是调整财政投入结构和方式,建立政府引导资金,通过政府投入、财政贴息、前期活动补助等办法,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多种类投入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对农村生态、公益事业的投入;探索资源有偿使用、区域生态补偿等方式,建立和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渠道。

(三)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着力解决农村环境热点、难点问题。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调整,完善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认真做好应用水源地保护、畜禽养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养殖污染无害化处理技术,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四)加强基层环保力量,强化农村环保舆论引导。逐步设立农村基层环保机构,在乡镇政府建立环保检查员制度,不断加强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

精选乡镇环境整治情况汇报如何写八

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建设“富裕阳光之城”的号召,努力改善我镇环境面貌,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根据市政府“清洁城乡”活动要求,结合实际,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开展“清洁”活动,乡镇环境卫生三年行动计划。特制定行动计划如下:

近年来,我镇先后开展了全国环境优美镇、浙江省卫生镇等一系列创建活动,卫生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卫生状况明显改善。但由于受资金、管理和淡薄的卫生意识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村仍存在着“脏、乱、差”的现象。因此,大力开展“清洁”活动,有效改变我镇环境卫生面貌,构建起清洁整齐、山清水秀、景美人和的居住环境,是建设“生态、文明、和谐”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是树立新观念、倡导新风尚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更是切实改进干部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的具体行动。开展“清洁”活动体现了全镇人民的共同愿望,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升发展环境与人文素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有利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改善我镇环境卫生面貌为目标,以加强村容村貌管理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为重点,以建立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为核心,以清洁家(庭)园创建为抓手,围绕打造“生态、文明、和谐”建设,营造浓厚氛围,提升广大村民的文明卫生素质,加强环境建设、整治和管理力度,完善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延伸“全国环境优美镇”、“省卫生镇”创建成果,从根本上解决我镇“脏、乱、差”问题,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推动我镇经济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3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全镇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根本改观,镇容村貌形象显著提升,群众满意程度明显提高,建立起覆盖全镇的环境保洁、镇容秩序长效管理机制。基本达到无卫生死角、“牛皮廯”,镇容村貌整洁有序;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100%以上,环境卫生设施自然村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保洁队伍覆盖率100%,三格式无害化户厕普及率达到省级卫生镇要求。做到农村无暴露垃圾、无露天粪缸、棚厕;庭院无乱堆乱放、乱晾乱挂;河道、溪沟无明显漂浮物、河岸无垃圾;生产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无违章搭建、乱设摊点,村道畅通无阻,绿化水平明显提高,文明素质普遍增加。

(三)工作原则

1、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的原则。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和谐”作为核心战略,从构建杭州近郊现代化生态乡镇、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开展该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形成上下一心、镇村联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按照重心下移、属地管理的要求,完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突出镇、村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健全权责明确、务实高效、运行有序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

3、严格管理、综合治理的原则。按照依法行政的理念和总体要求,严格依法处罚影响镇容村貌和管理秩序的行为,用法律来规范和约束村民的行为,提高管理水平。

4、标本兼治、重在长效的原则。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结合起来,通过制度化的途径,将整治管理工作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转化为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巩固和发展全国环境优美镇、省卫生镇创建成果,促进环境卫生水平再上新台阶。

5、分层实施、总体推进的原则。要坚持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的工作思路,分层次、稳步推进“清洁”的各项工作。把生活垃圾清运、农贸市场整治、老320国道沿线、高桦路、高泰路沿线、江综合整治等作为本次活动的重中之重。

6、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原则。坚持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利益为第一追求,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坚持共建中共享,共享中共建,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环境问题,引导广大群众扩大参与面。

(一)实施步骤

20xx年重点要建立健全镇、村两级“清洁”组织机构,配备落实保洁员队伍,以集镇所在地和国道沿线为重点,整治规范9个行政村,清理各类垃圾,形成“清洁”的良好氛围,建立长效保洁机制。20xx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清洁”活动,激活运行机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制度,到20xx年底,所有行政村全面整治规范到位。20xx年,巩固和完善清洁活动成果,扩大范围,深化内涵,提高环境整治水平,使全镇环境面貌彻底改观,环境保洁和容貌秩序管理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全面实现各项工作目标。

(二)主要工作任务

1、全面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彻底清理街巷里弄、村庄内外、河沟池塘、田头地角、道路两侧、房前屋后等各类存量暴露垃圾。健全农村“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村级环卫保洁的长效管理机制,全面实行垃圾桶装化收集,由保洁人员及时清运,做到日产日清。规范垃圾运输和处理工作,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从根本上杜绝农村垃圾乱扔乱倒现象。集镇继续实行市场化保洁模式,加强对宏霖保洁公司的督查管理力度;农村建立保洁员队伍,确保每个自然村至少有1名以上保洁员,卫生保洁8小时以上。

2、要建立“门前三包”责任制,要做好建筑工地、“五小行业”、农贸市场、里弄小巷等重点部位的卫生整治,全面清理卫生死角,加大监管和保洁力度,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管理,提升整体品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