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生活的境界(汇总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12:43:32 页码:8
生活的境界(汇总8篇)
2023-11-13 12:43:32    小编:ZTFB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一种创作活动,可以用于传递信息、表达思想和感情。在总结中,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结构的合理有序。6、范文里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总结的要点。

生活的境界篇一

一个又一个睁开眼的清晨,看到身旁熟睡的爱人与孩子的模样,明媚的阳光透过窗户洒满房间的角角落落。于是,告诉镜子里的自己,崭新的一天开始了。每一个落日后的黄昏,拖着疲惫的双脚奔往家的方向,又是夜色阑珊,万家灯火时。就这样,一秒,一分,一天,一年,好多事还没来得及,年轻却已经走远了。

怀念曾经稚气的自己,鲜活而有力,笃定没有什么做不到。为了一次考试,能够通宵达旦,为了一份友情,可以两肋插刀,为了一句承诺,便会风雨无阻!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开始小心翼翼,开始畏首畏尾,哪怕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总会在心里徘徊无数次,权衡利弊之后,方知可行不可行。

是人变了,还是心变了?不知是谁说的,永远不变的只有变,确实如此。只因不变难以生存,不变举步维艰。每个人,终其平凡的一生,都要经历很多的事,但生活琐事大多简单,可简单的事情都得重复做,未见得能做的多好。譬如穿衣,吃饭,上班等等,周而复始,从起点到终点,画了一个又一个圆,只有圈圈年轮记录着成长的点滴。

生活是本无字书,短短三万多天,有人洋洋洒洒一辈子,写得了自由,绘得了理想,有人兢兢业业几十年,看透了人情,明白了世故。无论是从棱角分明走到游刃有余,还是从不谙世事走到洞察一切。最终,都将归于平静,化作一粒泥土,一缕尘埃,于这个世界作别,生命开始轮回。

人生,就是这么任性,来不及后悔,来不及追忆。花开花谢,落叶知秋,任谁,也赶不上生活的脚步。

所以,生活,请你慢行!

致亲爱的自己。

人的一生,何其短暂?从母亲十月怀胎开始,到呱呱坠地,牙牙学语,蹒跚学步,仿佛还在昨天,却已经为人父母。生命的每一次延续,都是那么令人激动,那么美好。然而,开始和结束,却又充满了不确定。那些我们深爱的,熟悉的,陌生的,喜欢的,抑或是讨厌的人或事,都会在某一个青烟袅袅的早晨,或是落日伴随的黄昏,化作一堆泥土,变成尘埃,不知去向吧!

任谁,也改变不了生命的长度,但自己却能够决定生命的宽度和高度。追求梦想者,累并充实着,坚持拼搏者,苦并快乐着……最美妙的智慧应该是经营生活,享受生活,酸甜苦辣咸,个中滋味,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不做作,不怨念。真正意义上的强者既能在掌声里放肆欢笑,也能在被窝里默默哭泣。人生的每一次风水领,无论是踩上巨人的肩膀,还是跌入无底的深渊,自我疗伤后,依然可以重新起航。因为,每一天都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眼羡过很多轰轰烈烈的爱情,然而最动容的却是吵吵闹闹了几十年,依然可以背对背互相爱护的老夫老妻。能够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从爱情走到婚姻的两个人无疑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婚姻是一场博弈,聪明的人懂得宽容与退让,不关乎结果,只在乎琐碎却温暖的过程。很多的婚姻都是无法解释的,没有刻苦铭心的爱情,却在柴米油盐中彼此习惯,不离不弃,于是生儿育女,一转身,就是一辈子。

花开花落又一季,等到头发白了,牙齿掉了,还是可以回眸一笑,灿烂如初!

文档为doc格式。

生活的境界篇二

很多人质疑异性友谊,因为它难以把握,难以捉摸,可遇不可求。

异性友谊的最高境界:站在不远不近的地方去欣赏对方。

其实男女之间的友谊是人的一种高尚的感情,是介乎於爱情和友情之间的一种情感。

这种感情她本身不是爱人,不是情人,但又超出一般朋友,这种感情是不言爱,更不言性。

但会令你心动,却又不会动情;让你温暖,但不会有激情,纯净中有甜美,平淡中有绵长。

有一句话比喻是最贴切的,那就是:站在不远不近的地方去欣赏对方。

这种感情在于心的了解,精神的交融,两人的心贴的很近,身体却离的“很远”。

这是一种精神层次的“柏拉图”,只有理性的人才能做出,只有理智人才能得到。

两个人在一起时,有着精神上的默契,有着心灵的统一,

他们可以谈爱情,谈婚姻,谈未来,可以无所顾及地谈人生所有的问题。

心有灵犀,心意相通,相知相惜,互相扶持,互相敬重。

感觉像情人,却无情人间的那种腻味;

感觉像兄妹,却没有兄妹间的那份庄重,随意但庄重,亲密但理性,相知而无私,

拥有这种感情的两个人,不会当自己是异性。

他们可以紧紧的握手,也可能会结结实实的拥抱,但那与性无关,

是友爱是欣赏,是思无邪,而绝不是欲望,不是占有。

他们会一起欣赏尼采,会一起探讨拜伦,但绝不是互送一朵小花,

他们可以一起去郊游,可以一起去喝酒,到了车站,说声拜拜,各走各的路,

不用相约,不用相守,不用腻腻歪歪假装分不了手,轻轻松松带着尊严走自己回家的路。

那种感觉是美妙的,那种味道是让人难喻的。

当然那份异性的`吸引也不否认,偶尔也会有那么几份刹那令人情不自禁,

悄悄流露几许爱慕之意,也确难免。

他感觉到了,她也感觉到了,那是握手的瞬间的轻微的感觉,那是拥抱朦胧的冲动,

但是当他们抬头再看看澄澈的天空,对望一下彼此无私的眼眸,

他们就会知道:有些东西比爱情更持久,更值得追求。

拥有这种感情,也会有痛苦,有无奈,同时也有快乐,也有让你说不清的无尽享受。

因为这种感情毕竟存在男女异性之间,不是爱情,却又接近爱情,更可以超越爱情。

这种感情变数很大,最难把握,所依持的就是彼此间的矜持和尊重,守的就是最后一道防线。

因为这种感情,至情至性的人才会有,大智大慧的人才会有,冰雪聪明的人才会有。

因为他们必须明白:爱情很奢侈,就像玻璃瓶一样美丽而易碎,要拥有这份感情,就必须远离爱和性。

一层薄薄的纸使这种关系理会具魅力和生命力。

有距离才有美感;有距离才能欣赏;有距离才能永远。

只有理性的男人;只有聪慧的女人,配拥有这份情意,也才能维持这份情意。

红男绿女,庸俗男女不会,也不配拥有这种感情。

我相信这种属于男女私情之外的至真至纯,难寻难觅的,需要刻意疏离又需精心呵护的感情是存在的。

这是一种奇妙的感情,自然坦诚而潇洒,也是最高最美境界的淡然。

生活的境界篇三

《庄子》说,雩树的小枝弯弯曲曲,树干结疤又多,是无用之材,但正因为如此,谁也不去坎它,结果它存活了下来,长成了参天大树。当有事让你烦恼时,别丧气懊悔,也许它会在另一个场合对你有所帮助;当有事让你苦恼时,应该多往好处想想,说不定换个角度你就能把它利用起来;当你发现事物有缺陷时,你不妨想想,也许它在别的场合还能派上用场。快乐是自己选的,烦恼是自己找的。悲观和乐观都在与你看问题的方式方法、角度。

凡是多往好处想,自然会豁然开朗。如果只盯着事情不好的一面,自己就会永远陷入泥潭。朝上看,天空自然宽广,心胸也将宽大。

苏联科学家列奥诺夫有一天在吃饭时,不小心把葡萄酒洒在了桌布上,事后无论他怎么用力搓洗,都洗不掉葡萄酒的污渍。正当他为此烦恼时,忽然灵光一现:葡萄汁很难洗掉,不是做染料的绝佳选择吗?于是,他发明了用盐酸溶液做添加剂,着色更加稳定的“葡萄燃料”。

世间许多事情本身并无所谓好坏,全在与你怎么看。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生活枯燥乏味,是因为我们的心态是枯燥乏味的。如果想使生活变得有滋有味,就要改变心态——变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

京剧大师马连良早年因嗓子变得沙哑,这对京剧演员来说,不亚于一场灾难!可他却充分运用了这种嗓子,独创出迂回婉转、回味悠长的马派风格,在京剧界独树一帜。

一件事总是有正反两面,一切都是相对而言的,缺点可能成为优点,害处可以成为益处,缺陷可能正好成为特色。如果年过半百的你坐公交的时候没有人给让位,你可以这样想:“我还没有老,我还年轻。假如我老态龙钟的话,别人早就给我让座了。”于是,你的心里乐滋滋的,仿佛又年轻了许多!所以说好日子都是自己过出来的。

凡是多往好处想,你会发现事情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只要换个角度,那么生命中的每一天都会是快乐的。决定快乐的不是环境,而是心境。很多事情都是有利有弊,凡是只要往好处想,幸福快乐就会常伴你左右。

生活的境界篇四

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年代,学术界尚无定沦。一般以汉明帝永平(公元58~75)年间,遣使从西域取回《四十二章经》为佛法传入中国的开始,距今已经两千余年了。

《四十二章经》中有一段极富哲理的话,可以说明生命的感悟之境:“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日:‘数日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饭食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闻:‘善哉,子知道矣。’”

通常人们都以为生命有几十年上百年,有几万个漫长的日日夜夜需要我们去体味。但是,在理解了天地万物之后,佛即大智慧者却认为生命仅在呼吸之间,可见生命的短暂。正因为生命的短暂,生与死只在呼吸之间,所以人生在世不应以享乐和索取为目的,而应以奉献和追求为目的。只有充满生命活力的无尽的追求,才能使生命处于一种真正的诗意化的状态,一种生命感悟的境界。

法国著名女权主义作家西蒙娜·波伏娃写了一本小说《人总是要死的》。在书中,她通过自己的想象描画出一个因吃了长生不老之药而活了600多岁的人物。这个青年永远保持在自己的青春时期,他不断地与一个又一个年轻的女孩恋爱,当他结婚以后,他永远保持着青春的语言、心境与行为方式,但他的妻子却一天天衰老下去,最后老死。于是,他又重复地向新的少女求爱,当这种情况重复了多次以后,他忽然感觉到自己很无耻,由于他是不死的,所以他在不断恋爱并在爱情中说尽谎言。他无法感到生命消逝的春愁秋恨,无法感受到恋人或妻子面对生命的衰朽时的悲哀。因此,在这种不平等中,在这种生命的透支中,他渴望死亡,因为只有死亡才能给他带来生命的紧迫感和真正的两心相契,让他感觉到青春的稍纵即逝并进而珍惜生命。相反,这种无始无终的“不死”的生活,事实上是一种“不生”的麻木的没有激情的生活。

在呼吸之间的短暂与长生不老两者中,人类选择了短暂。正是面对死亡,面对瞬间消失的生命,人们才可能奋起而去完成自己最伟大的使命,才可能有充足的爆发力和生命力。

尽管生命有几十年甚至百年,但人领悟生命的意义可能只是一个短暂的瞬间。有些人活了一辈子,但由于外在的功利目的蒙住了他的眼睛和心灵,使他漫长的一生犹如“迸宝山空手而回”,没有留下任何值得自己骄傲的记忆;有些人尽管生命非常短暂,却活在自己坚定的信念和不断的进取中,因而他的每一刻生命都是宝贵的。

俄罗斯一名死囚被判绞刑,还有三分钟他就将被绞死。这个仅仅20岁的年轻人感到短暂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尽头处是一片永久的黑暗。因此,他突然感到,要用这最后的三分钟好好看一看这个世界,看一看天地人。他先仰望天空,天是那么湛蓝,云是那么洁净,20年来他从未感觉天空是如此澄澈、苍渺、辽远;他又俯看大地,青山绿水,麦田水渠,他感到大地是如此的丰厚、广阔、美丽;最后,他看了看人群中的父母,为自己流尽了眼泪的父母显得那么苍老无力。这时,这个青年突然感到了自己一生中所犯的弥天大罪,觉得自己空度了这二十余年,想到倘若能让他活下去,他将珍惜自己生命的每一天每一刻,去努力感受生命的美好并悉心侍奉他的父母。

在绞刑绳索套在他脖子上的时候,大赦令到了,他被释放了。

又过了几十年,这个青年已垂垂老矣,在病榻上气息奄奄。他感到尽管他当时欣逢大赦,回首往事,他却重蹈覆辙,隐入赌博与诈骗中醉生梦死。为了获得外在的蝇头小利,他费尽心机,自己的灵与肉都过早的衰老,虽然他的生命延续了60多年。他在临死之前痛切地感到,他的一生中过得最充实、最有价值的就是临刑前那感悟的三分钟。

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不在于生命的长度,而在于生命的强度,在于生命的悟性,在于对自己生命意义的把握。人可以活得很长,但如果他只是活着,空虚地打发着时光,或者干脆做坏事,那么他的生存就等于死亡。而那些为最有意义的事而死去的人,却虽死犹生。

生活的境界篇五

谈到境界,我立即想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潇洒的生活境界着实让我们羡慕了一千七百多年,不过,这种境界也就只能想想罢了。

看似隐居,不问世事,不过,柴米油盐总得要吧,菊花又不能当饭吃,归去来兮也得要五亩薄田,一间草屋,逍遥的心境也只能被生活囚禁。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只因抱负无法实现,要是请他做个宰相,怕是要乐颠颠的出来做官。逍遥不是逃避,如此,这样的逍遥只能算假装神仙。

现在也有这样的人,不过更加虚伪而已。神仙李一号称混元归一,又是表演导电流,又是收名人做徒弟,有时玩消失,寻常人想找他,何止三顾茅庐。隐居名山,一副神仙派头,结果一被揭穿,就只能灰头土脸的去闭关,生活过到他这种境界,也只能叫极品。用神仙之术混生活,用神仙之术积名声,用神仙之术作为逃避法律制裁的借口。整个活在虚幻当中,先骗人,再骗己。

名士名士,自有不寻常之处,要假装名士,就得假装阅历。就拿唐骏来说,号称美国名校毕业,最牛逼的时候人称“打工皇帝”,还出了本书,叫《我的成功可以复制》,里面有无数他的奋斗经历和成功启示。结果经历“学历门”事件后,这些经历只能被看成吹嘘,成了一个笑话。

还有名士风流,要假装名士,就得假装风流。像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私奔门”事件,某企业老板不管妻儿,以爱情的名义,要跟某知名才女私奔,还写微博昭告天下,结果网民一批判,就不了了之,这算什么事,充其量也只是炒作,把自己打扮成情圣,虚伪!

真的生活境界,不是别人随口那么夸赞,惊叹,“哦,你真潇洒。”表演给人看的潇洒,充其量也就是街边的二流子,叼根烟,染个发,就装忧郁,扮酷,算不得什么。生活嘛,无非就求个真,自己好才是真的好,假装神仙,假装名士,假装阅历,假装名士,到头来只能骗了自己。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还能再去欺骗生活吗?逃避不是个事,还是坦然面对,真的生活。

生活的境界篇六

在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使我深深地懂得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而良好的班风班貌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基础,低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这种一学期,我主要抓了学生的养成教育,在学校各位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与指导下,经过本人不懈的努力,班级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这学期的工作情况做如下总结:

一、班级实际情况。

我班这学期共有学生35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10人。班内大多数同学思想健康,积极进取,能够做到遵守校纪校规,礼貌待人,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也有少数学生还没有养成很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由于学生的自制能力弱,年纪小学,故上课时爱随便说话或者做小动作,下课会有奔跑打闹现象出现,很多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加上新转来的几位同学和遗留下来的几名同学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都比较差,在学习上总让老师费心,比如:乱扔垃圾,卫生习惯差;思想懒惰,学习上不主动,不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差。还有班内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课间活动秩序混乱,互相之间爱追逐打闹;班干部工作不能好好的到位,不能自觉地在教室里自觉读书;卫生方面总让老师的费心等,针对这些不足,本学期,本学期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1、继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学期来,我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课堂上尽量想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好学生的纪律,利用晨会课以及思品课教育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以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下课后要求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并且在课内和课后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习惯,在课堂上,我经常纠正同学们错误的读写姿势,使他们养成正确书写的良好习惯,根据学生的表现在他们中间树立榜样,互相学习,发现不良现象及时纠正。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逐渐养成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按时认真完成作业、遵守纪律、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争取做一个合格的少先队员。

2、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根据学校和年级活动计划进行了“行为习惯教育”利用班会课,组织开展了“学习花儿心中开之良好的学习习惯”主题班会,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互相交流良好的习惯、讲良好的学习习惯故事等等,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体会到了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3、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在班级管理中,我始终把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每天的我都会到班里检查,不厌其烦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下课不能追逐,上下楼梯时不追逐、打闹,和同学打架、闹事,一定要告诉老师或班干部。

4、做好家访工作,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

注意做好和家长的联系工作,取得家长协助。校讯通为我们搭起沟通的桥梁,现在我很多时候都利用校讯通发通知给家长,让家长及时收到相关的信息,如果时间允许,我也会抽出时间打电话和家访的方式向家长了解情况,共同探讨如何教育孩子。特别是那些顽劣的同学更要家长和老师共同管教,以前有几位同学在学校时常与同学争吵、打架,在课堂上也不认真听讲,还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在家长的配合下,经过老师和家长的多次教育,他们有了很大的改变,现在基本能遵守学校的行为规范了。

5、加强班干部的培养。

要搞好一个班级的工作,就得培养几个有能力的班干部,本学期我在这一方面做得不够好,没有培养出得力的班干部,以后我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加强班干部的培养,使他们真正成为老师的小帮手,学生的好榜样。在对住校生的管理方面,我也做了很多的工作,每天对她们的生活和学习耐心指导,及时了解她们的思想动态、喜怒哀乐、寒暖病痛,花了很多心思在她们身上,使他们能够安心的学习和生活。并且和生活老师经常联系交流,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工作做的还是不够耐心和细致,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改正以上不足的地方,给她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不足和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本学期虽然也做了很多工作,但我在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不能够以身作则教育学生,缺乏耐心和恒心,做事不能坚持;晨会课没有做好充分的计划和准备,班风还未能完全树立起来,学生的精神面貌不佳,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表现一般;与任课教师、家长及孩子们的沟通和交流不够,对孩子缺乏宽容心;班级工作中缺乏创新意识,工作效率慢,常常是事半功倍。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会不断总结经验,努力向其他班主任学习好的经验,把自己的班级工作做的更好!

生活的境界篇七

人生活在世间,总要承受三种不同的状态,即经历最初的“忍受”,然后是“接受”,最后达到“享受”的阶段。但是,这三个不同的状态考验着人们的毅力,也见证着人们对于生活的不同感受,当然也目睹了不同的人生状况。

首先走进“忍受”,感受这个阶段的不平凡。它不仅仅是经历生活的磨难,承受困苦的挑战,同时也是一种责任,一种“卧薪尝胆”的品质。比如学生学习、读书,最初就要忍受读书的磨砺,砥砺自我的意志,不能因为自我的喜恶而改变了读书的方式,甚至放弃读书。读书对于个人来说,是提高自我素养,迎接明天拼搏的筹码。没有今天的苦读,就不会换的明天的辉煌前程。因此,就必须忍受一切世间浮躁,摈弃生活的诱惑,怀揣一份虔诚,走进读书世界。就好像当年“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只有能够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方能进入“忍受”境界,才能为未来的提升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聆听一下“接受”的声音。“接受”是表明自我由原来的无奈、无助,开始能够接受对方,这是双方互相体验的结果。打个比方,刚结婚的夫妻,从面相和接触来看,双反存在差距,只能忍受着对方,漫漫地在双方相互责任的促使下,也在感受着彼此带来的快乐,主见能够接受对方。还是说一下学习与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地为其中的故事所吸引,并且不断地体验到期中的乐趣,也就逐步的接受书籍的魅力。接受的过程是学习的提升阶段,也是由“忍受”到“接受”的分水岭。达到这个阶段,意味着学习不再是一种折磨,反而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因此,在这个乐趣的引领下,接受了这个让自己曾经困惑的课程。

最后达到“享受”阶段,这里你将听到优美的华章,可以尽情释怀自己的感悟。关系已经达到如胶似漆,甚至“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读书学习如沐春风,每天徜徉于书海,吮吸甘饴。这是读书学习的最高境界,也是生活的最高境界。无需娇柔作姿,更不需把揽书籍以示路人,有读有字之书到读无字之书,纵览世事皆文章。这就是“享受”的味道,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生活的境界篇八

境界,相信这个词不太陌生,但也相信,世界上真正知道它的内涵的人为数不多,不过我也不属于那一类的人,我只能靠着自己对世界的认知来理解它。境界,是一种层次,每一样事物都会被分为不同的境界,每一样事物都会有一个最高的境界,有些事物的最高境界甚至连圣人都无法到达,无法普及。

说说“禅”吧,“禅”就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难以用语言描述,它就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没有人能告诉你如何达到这个境界,也没有人可以帮你达到这个境界,只有你自己可以,或许有那么一天,你会达到,你会明白,但你就是无法用清晰的语言表述出来,尽管你心中一片清亮。我曾看过这样的一个小故事。从前有一个茶师,他泡茶的功夫很好,主人也很喜欢他泡的茶,但有一天,主人要去一个大城市出差,但他又非常舍不得这个茶师,于是他对茶师说:“我要去一个大城市了,但我又非常舍不得你,要不这样吧,你跟我一起去这个大城市吧!”因为当时的社会很不稳定,经常会有武士、浪人出来杀人,于是茶师对他的主人说:“主人,我又不会武术,万一我被别人杀了,这可怎么办呀?”主人说:“那你就穿上武士的衣服,扮成一名武士跟我走吧。”于是这个茶师只好扮成一名武士跟着主人一起走。一天上午,主人出去办事,茶师就一个人在外面溜达。迎面走来一个浪人,他说“我要在此和你一决高下。”茶师说:“我只是一名茶师,我什么也不会。”浪人说:“既然你是一名茶师,那就更应该死在我的剑下了!”茶师很失望,说:“那这样吧,你再给我半天时间,我准备一下,下午我们在这小池塘边相见。”浪人同意了。

于是茶师去了当地最有名的武馆,找到了一名大武师,问他怎样才能死的最有风度,大武师很诧异,问:“别人来我这里都是来求生,你为什么来求死呢?”于是茶师将自己的遭遇给大武师说了一遍,大武师想了想,说:“既然你是一名茶师,那你就给我泡一遍茶吧。”茶师想:这可能是我泡的最后一次茶了。他做的很用心,很从容的看着山泉水在小炉上烧开,然后把茶叶放进去,洗茶,滤茶,再一点一点的把茶倒出来,捧给大武师。大武师品着茶,说:“现在你可以不用死了。”茶师大喜,问:“我怎么样就不用死了呢?”大武师说:“很简单,只需要你用泡茶的心去面对浪人。”茶师虽然半信半疑,但还是依他的做了,到了池塘边后发现浪人也到了,浪人说,既然你来了,我们就开始比武吧!茶师想着大武师说的话,看定了对方笑了笑,然后从容的把帽子取下来,端端正正的放在旁边;再解开宽松的外衣,一点一点的叠好,压在帽子的下面;又拿出绑带,把里面的衣服袖口扎紧;然后把裤腿扎紧……他从头到脚不慌不忙的装束自己,一直气定神闲。对面的浪人越看越紧张,越看越恍惚,对方的眼神和笑容越来越让他心虚。茶师装束完毕了,最后的一个动作就是拔出剑来,他拔出了剑,手停在了半空中,因为他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忽然,这个浪人就给他跪下了,说:“饶了我吧!我认输,你是我这辈子见过最有武功的人。”故事就这样结束了,但它引发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这个茶师凭什么赢?他既没有盖世的武功,又没有令人生畏的名望,他只不过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茶师呀!但是我认为,他凭的不是其它的原因,而是那种从容不定的气势,那种自信,因而压倒了对方的气势,取得了胜利。其实在心灵上,茶师早就战胜了对手。在生活中不也一样吗?如果一个人武功盖世却又胆小如鼠,那他的'武功又有什么用?未等对方先动手,自己早已被吓死。学武有什么用?与其说是想用武功保护自己,还不如说是想在心灵上多一份保障,多一份依靠,让自己的气势更加强大。这就是一种境界的体现呀!那么除了武功,文章中还提到了茶。在某种说法上,茶艺和禅意本来就是一体,他们密不可分的两件事。本来在禅上,茶就是一种境界;在古人看来,茶就是一种修养禅的方式。而这个故事,正好合理的诠释了这一点。茶师能那样镇定的在强大的对手前轻松武装自己,那可不是常人能随意做到的,由此可见茶师泡茶时会从中领悟,久而久之,茶师便到了一定的境界,心能够随时随地的静下来。心静自然平,这也是一种境界。有时候,赢者靠的并不是有多么强悍的实力,而是要在实力上加一些技巧,多一份气势,来一些自信,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把握战胜对手,可以说,这样也能算是一种境界。其实呀,境界,说白了就是一个人对世界有很高的理解和认知,一个人的境界级为高,就可以说是半神,但更多的经验,还得靠自己的感悟。因为境界,真的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