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学习语文四要素网友来稿(实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09:00:12 页码:7
学习语文四要素网友来稿(实用14篇)
2023-11-10 09:00:12    小编:ZTFB

总结是对过去所做的事情进行梳理和总结,从而为未来的行动提供参考。突出高潮和亮点,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学作品解读,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作品。

学习语文四要素网友来稿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王、助等14个生字,会写王、从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领悟小英雄的行为,表达出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3、学习王二小机智勇敢的好品质,体会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王二小的机智勇敢,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信息资料:

1、收集到的小英雄图片。

2、生字卡片。

3、课件或录音机、挂图、《歌唱二小放牛郎》歌曲磁带。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说说你今年多大了?有一首歌是唱一个12岁的小英雄的,他只比你们大四五岁,想听这首歌吗?听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听过这首歌的学生一定会说出歌名,有的同学还能简单地讲出王二小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二小的故事。(板书课题)。

(从学生的年龄入手,自然地引出小英雄王二小,再利用已有的课程资源――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一下子将学生带入王二小生活的年代,学生在婉转的歌声中入情入境。为下面的有感情朗读课文打下基础。)。

2、展示:将你收集到的小英雄图片展示给大家,用简短的话介绍他们的事迹。你们想知道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故事。(板书课题)。

对话平台。

听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点击课件或出示文中插图,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听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情境,整体感知内容,挖掘学生的认知。)。

自读(尝试读文,扫清字词障碍,熟悉课文内容。)。

边读边画出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用你自己喜欢的符号作上标记。

识字(检查自学情况,利用插图巩固生字。)。

1、汇报你在课前是怎么自学生字的。

(课前布置学生按照教参142页儿歌中的方法自学生字,让学生交流自学方法,互相学习。教师给以必要的点拨指导。)。

2、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在组内汇报: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用插图引出生字、认识生字。

出示图一:王二小在干什么?(认识生字助、哨)。

出示图二:敌人在干什么?(认识生字敌、荡)。

出示图三:王二小怎么做的?(认识生字顺)。

补充图四:结果怎样?(认识生字突、枪、杀害、英雄、冲、部)。

朗读(合作练读,共同进步。)。

1、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字音是否准确。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他人,实事求是地指出他人的不足,虚心接受他人的评价,从而学会评价。)。

2、找一找。找出与四幅图相对应的课文段落,读一读。指出不理解的地方。

(让学生大胆地质疑,培养学生敢想敢问的好习惯。)。

3、画一画。在段落中画出直接写图意的句子,读一读。

练习(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照样子说一说:

(1)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

敌人被王二小带进了埋伏圈。

(2)敌人把王二小杀害了。

王二小被_____。

(3)敌人被八路军消灭了。

八路军把_____。

写字(交流写字方法,注意写字姿势的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王、边、进,指导认读。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这三个字怎样写好看。

3、重点指导走之旁的写法(教师示范,学生书空)。

4、指导学生描红,提示学生注意笔顺。

5、展示学生作品,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贴在成长记录册上。

(融书写、观察、评价于一体,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复现字词,加强巩固。)。

上节课的生字宝宝又到我们班做客了,你还认识他们吗?

1、开火车读生字新词。

2、小小擂台赛:男女生各找一名学生比赛认读生字,其它同学做评委,看谁能当上小擂主。

(以生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读文(多种形式练读,体会王二小的机智勇敢)。

1、指名读第一段。(用一边……一边……练习说话)。

2、自由练读第二段。想象:敌人会怎么叫他带路?(引导想像当时的情景)。

3、男女生比赛读第三自然段。理解顺从,表演:王二小是怎样顺从的?为什么要装?

4、同桌互读四、五段,体会这两段应该用怎样的速度读。(边想象边读)。

(启发学生多形式的读文,增强学生感悟,发展学生语文思维。)。

感悟(创造性复述课文,感悟英雄的品格)。

假如你是王二小,你能想象出王二小当时的语言行动和内心活动吗?

(进行角色换位,训练学生语言。)。

讨论(升华情感,激发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为什么说王二小是英雄呢?

(通过讨论,对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在训练学生语言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选读(自主选读,加深品味。)。

1、找出文中使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组内练读)。

2、以《歌唱二小放牛郎》的乐曲为伴音(参见相关链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扩展(延伸课外,引导创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1、把你收集到的小英雄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2、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学习语文四要素网友来稿篇二

学生习作水平常常成为提高语文成绩的瓶颈,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也常常成为我们语文教师的一份苦恼。我从四年级接手这个班级时,发现学生语文水平参差不齐,习作水平普遍不高,有些学生基础题完成得挺不错的,有的还能得满分,可是阅读分析题以及作文分数很低;有些学生能言善道,可是写起文章来却觉得捉襟见肘。原来很多学生几乎不看课外书,看的书也大多局限于一些漫画类,看电视成了他们课余生活的重头戏。进入高年级阅读和习作的分值比重很大,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语文学习成绩肯定大幅下降,那么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势必急转直下。怎么办呢?我一时陷入了沉思。于是,我决定狠抓学生课外阅读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的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我觉得自己的一些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就自己平时的一些做法做个总结:

一、腾出一节课,师生督促,培养阅读的积极性。

很多学生响应学校订报刊的号召,手头拥有《小学生周报》、《快乐语文》等丰富多彩的优秀课外读物。订报时积极,拿到报刊时就没那么积极了,有的浏览一下,有的只看其中的漫画,有的甚至连看都没看就往抽屉里塞……多好的学习资源竟成了“垃圾”,这可是糟蹋父母的血汗钱啊!这怎么行!我发现跟学生讲再多的道理都收效甚微,于是我宣布每周的星期五下午第三节做为课外阅读课。学生一听都挺高兴的,或许是新鲜吧。

第一次课外阅读课,我发现好多学生拿出订的报刊专检漫画看,还有不少学生带来了整本的漫画书。我想这怎么行?腾出一节课作为课外阅读,根本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然后延续到课外,成为真正的课外阅读。于是,我临时马上规定“这节课外阅读课只能看文章,不能看漫画”,我看到有些学生很失望,硬着头皮看起了文章,渐渐地我可以感觉到越来越多的学生尝到了阅读文章的滋味,脸上浮现了愉悦的神色。有的学生实在静不下心来看书,我就用各种方式给予帮助。如有一个学生还不会默读,就请他把椅子搬到门口坐在我旁边。我说:“请你小声读文章给老师听,好吗?”于是他一篇接一篇地读,“嗯,读得挺好!”我说,“如果你还不会默读,就这么小声读。”他得到了鼓励,十分高兴。

每周都有一节的课外阅读课,订的报刊已不能满足。于是,我提倡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书,也可以把自已的书拿来和同学交流。一天,我看到了一个学生在看《莎士比亚文集》,十分高兴,于是当众表扬她“真了不起,才四年级就能看大部头的书了”。因为,当时很多学生还只局限于看优秀作文或童话故事。同学们听了,齐刷刷地投去赞赏的目光,只见她脸上洋溢着自豪,从此不少学生也开始借阅名著。随着阅读的面扩大、阅读的量增加,学生从中尝到的乐趣越来越多,得到的好处也越来越多,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就真的被调动起来了。

二、提供一个平台,典型引路,形成阅读的激励性。

抓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能停留于阅读积累,还得重视产出,重点就是学生读了之后要能促进写的提高,只有读写之间相辅相成,才能发挥阅读的作用,达到促进语文学习的目的。

因此,我每周末都安排一次练笔,每个月至少两次当堂习作的训练和交流。然后,尽量从中发现进步的典型给予表扬,发掘优秀的习作给予展示,,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我在这些典范中总结出一条成功的共性,那就是--不断地阅读积累,不断地练笔。

我一直提倡“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也非常重视让每个学生感受到他和别人一样拥有平等的机会,只要他能付出比别人多的努力,就能在班级脱颖而出。比如跟学生说要想在关键的时候写出一篇好文章,平时就要多阅读积累(当然除了阅读积累还得多练笔等)。每次有征文比赛的机会,我都会让每个学生平等参与,从中挑选可塑之材,而且尽量保证其中有原来习作较差的学生,然后师生一起反复修改,使他们习作的成功成为班级学生的典范,激励每个学生坚持阅读。比如,四年级的时候,我们班在第八届“海峡冰心杯”征文比赛中获奖的两名学生就不是班级原来最会写文章的,五年级又有更多的学生在第二届“杏坛杯”、第九届“小作家杯”征文比赛中获奖,他们的成功让很多同学相信“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激励他们不断阅读,不断练笔。

这对有些学生来说也许难以奏效,因为要让自己的文章获奖、发表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那么,考试也是检验习作水平的一个平台。有一次,一个四年级经常考六、七十分,甚至不及格的学生,在五年级的期中考试中考出了90分的好成绩,大家十分惊讶。我请她向大家传授经验,她说了很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多阅读课外书,坚持朗读优秀作文。她这次考试作文取得了35分,原来她的作文常常在20分左右,有时还低于15分所以导致语文成绩不及格。多阅读就能在考试时取得优秀成绩,这对每个学生的激励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因此,我们班许多学生都和优秀课外读物结成了好朋友,语文学习成绩也芝麻开花--节节高。

三、规定一个量,家校配合,保证阅读的持续性。

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且很难保证长期能腾出课来作为课外阅读。再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既然是课外阅读,它的根肯定要立足于课外。但是再丰富多彩的图书也比不上电视那么吸引人。为了让阅读早点见成效,形成主动阅读的习惯,就得先有激励机制。于是,我规定每人每天在家至少要朗读一篇优秀作文。具体做法是:准备一个记录本,记录朗读的日期、文章的题目、家长签名。不定期的在班级展示交流,以表扬先进,督促落后的学生。有的学生为了超过其他同学,每天不止朗读一篇,家长看到孩子变了,能主动的学习读书了,十分高兴。老师、同学看到他(她)读的文章又多又好也给予赞赏。于是,老师、家长、同学的赞赏给了他们坚持阅读的动力。现在,有很多学生觉得阅读不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乐趣。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的深入,学生自主阅读习惯的形成,记录本上“家长签名”就可有可无了。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抓好学生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因此,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项喜好是我在语文教学工作中追求的一个目标。

学习语文四要素网友来稿篇三

失去兴趣的语文学习,是干旱的季节里生长出来的苦涩之果;只有学生充满兴趣,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变得绿意葱茏,鲜花盛开。因此,语文学习一定要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培养。为此,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语文教学要关注生命,尊重学生。康德在他的《判断力的批判》中写道:“没有人,一切创造只是荒芜,徒然”。而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终极目的就是提高人,发展人。我十分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尊重学生个性,注重用爱去滋润孩子的心灵,对学生予以温情关爱,对学生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和培养,建立起相互尊重、信任、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教学气氛,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和喜悦,在快乐中走进语文世界。

二、课堂教学要有艺术。语文课堂的生命像诗一样,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如作诗那样付出心血去推敲去锤炼。或以优美的语言,或以应变的智慧,或以丰富的情感让学生听出道,说出德,悟出理,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感受人性光辉的沐浴。富有艺术性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知识信息轻松愉快而有效地输入学生头脑中,从而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做到以情动人,使其动情。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比较起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与生活气息。我们语文教师要用自己的'全部情感去把握课文所表现出来的真善美,从而进行有感情的教学,用发自灵魂的真情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与学生一道触摸文章跳动的情感脉络,喜作者之所喜,怒作者之所怒。如是,我们教师的情无异于一股“乍起”的风,能破一池春水,让学生真正动心,动情,入心,入神。语文教学也就进入“五彩纷呈,群峰迭起”的艺术境界,使学生乐学到“不能自已”的程度,从而将语文学习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在班级开展知识竞答,朗诵演讲,戏剧表演,说话写作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社会组织举办的演讲朗诵写作等比赛;鼓励学生向报刊杂志电台投稿。劳动的最大乐趣,在于体现自身价值。学生在活动中感觉到了自己的成功,往往会萌发强烈的语文学习激情。

五、用心实践赏识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赏识是兴趣的最佳养料。我们语文教师要做个朴实的打气筒,每天用赏识去充实学生,鼓足每个学生的自信和激情。学生因得到老师的肯定,往往会情绪高涨,意兴盎然,从而学得更加活泼,对语文学习也就更有兴趣。当然,赏识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不是不批评,而是进行批评时也要浸透赏识,让批评更具有艺术性,人情味。

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在认知基础上产生的对语文学习的情绪效应。学生一旦喜欢、热爱、尊敬语文学科,那整个语文学习自然会有长足的进步。我所教班级,高三毕业会考,语文优秀率高达71.4g,全市第一;高考,平均分达113分,创全市新纪录。

学习语文四要素网友来稿篇四

我反复认真地学习《小学语文新课标》,受益匪浅,收获丰厚,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进一步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在古代,说某某能写一手好字,能写书信,这人的语文素养就好;相反,说某某的语文水平差,往往就说这人斗大的字也识不了一筐。可见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目的是何其简单。但尽管简单.却包含了教会做“人”的基本能力这一亘古不变的道理。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读读背背、说说写写。“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不就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的最好评价吗?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背诵。

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也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一味的读,一味的背,在硬性读背的戒尺下不也培养出了大量儒生?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的作用的。我们看到有些语文教师却对“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

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有位教师在执教一篇游记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小导游的方式让学生先小组合作学习,然后集体交流,抽学生轮流上台用自己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景点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在教学时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形象直观的画面图,犹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接着又让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整堂课内容充实,模式新颖,学生饶有兴趣,也学了很多。表面上学生收获不少,但是由于缺少了对文本的朗读,实质的理解还是缺少相当的内涵,尚有部分学生甚至一节课中没开过口,这显然无助于课文的内容的解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心理学家早有实验结论:多种分析器官协同作用的效果最好。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学生自悟探究。

当前的语文教学,不管是老牌的“教师讲,学生听”,还是翻新的“教师问,学生答”,或是改革的“教师拨,学生转”,其总体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喧宾夺主”的情况还是显而易见。其实,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悟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自悟探究中要有思维培养,自悟探究中要有语言训练,自悟探究中要有创新的火花。

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

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概括性、典型性与儿童生活的具体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矛盾。从儿童的经验世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毫无忌讳的“童言稚语”,表露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生活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教师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习语文四要素网友来稿篇五

摘要: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发展潜能的桥梁,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有效阵地。教师应想方设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才能与〈〈新课程标准〉〉同行,才算与时俱进。而促进自主学习的策略离不开“激趣、引探、活动”这三部曲。

关键词:兴趣自主学习引导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新课程标准》)自主学习就是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的。它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从〈〈新课程标准〉〉所透露的信息来看,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就培养能力而言,自主学习是发展潜能的桥梁;从教育实践来说,自主学习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本文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是自主学习的诱因。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因此教师就要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新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是学科对象的主动自觉的求知者和探索者。教学中我们应该提倡“童言无忌”,提倡儿童“思维无禁区”,让儿童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氛围,让学生想象驰骋,感情激荡,思路纵横,乃至异想天开,自然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引发创造的潜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大胆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发言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自主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其次,精心设计好导语,课始就吊起胃口。一堂课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但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一席好的导语尤为关键。据说魏书生上课前,先让学生猜一猜今天上哪篇课文,为的是激发一下兴趣。我在上〈〈太阳〉〉时,上课伊始先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心中最最喜欢的太阳。由学生想怎么画都行,让学生在画太阳中经历一番独特的体验。通过绘画导入新课,激发了兴趣,活跃了思维,开启了想象,学生学习课文自主性更强了。

另外,开展一些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特点,竞赛时往往处于紧张、兴奋的心理状态,能高效地进行知识传递和吸收。分组讨论问题开展比赛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我教将相和后,开展一个“小小人物评论会”,既发挥集体的智慧,又培养团结协作能力。。教草船借箭时,安排学生分男女两组开展复述比赛,分片段抽签进行,大家情绪高涨,越比越放得开。不少同学对人物的神态、语气把握十分准确。

还有,建立一个激励评价机制。激励性的评价,能给学生以帮助,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信心。评价中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及变化发展,既关注水平,更要关注学生情绪态度。老师的评价如“很有自己的见解”、“你肯动脑筋”、“分析得很准确”、“读得真仔细”等。这些激励性评价创设了一种让学生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有一位老师上五彩池一课,要求学生用读来表现对“漫山遍野”的水池的理解。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她说:“你读得这么响,我却只看到几十个池。”第二位读得有进步,她就说:“哦,让我看到几百个了。”第三个情感到了位她评道:“呀,这下真看到三千多个啦。”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励下,每个学生学得都趣味盎然,参与热情十分高。

二、引探导学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持久保持下去,关键还在于掌握语文的规律和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学习中往往存在“你一说我就明白,可一做题就糊涂”的状况,问题在于教师没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上下工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讨论;在教师悉心的渗透和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1、导学---开辟自主的空间。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愿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时导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自主,讲究教学方法。以〈〈太阳〉〉为例,教师可以这样有步骤、分环节引导学习:(1)让学生自由的读,并把读懂的内容大胆的说出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2)学习太阳的三个特点时,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特点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认识(学生自主学习有选择的空间,并有合作学习的时间)。(3)在学生学习完太阳的特点后,设计了一个写“月亮“的小练笔,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写“中去(知识迁移,读写结合,训练能力)。一改过去以教师串讲为主的方法,学生在教学中不是消极的受教,而是主动地探求,探求的兴趣引发了,探求能力得到培养,基本学习能力与积极自主学习能力也就提高了。

2、启思----激发积极的思维。

思维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开发智力的襁褓。教学时应让思维的绚丽花束灿烂地开放在每位学生心中。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善于带着预习中的问题思考,善于从同学的发言中启发自己思考,善于多角度思考,善于纵深思考。如〈〈司马光〉〉一课,让学生想一想除了“砸缸救人”,还能有哪些办法?这个问题新颖,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而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将相和〉〉一课时,启发学生:(1)课文主要写“将”还是写“相”?(2)将和相为什么不和?(3)将和相又是怎样和好的?学生带着问题很快理解了文中三个小故事,了解了故事中“不和”到“和”的内在联系,还懂得了做人的一些深层次道理。

3、质疑---点燃创造的火花。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对重点词句进行质疑;对标题进行质疑;对矛盾处进行质疑;对篇章中的详略安排,叙述顺序的变化,标点符号运用质疑;甚至对课文插图质疑,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如教学《太阳》一课时,在充分的预习之后,学生疑问一个接一个:“课题叫太阳,为什么还用那么多文字写它与人类的关系呢?”,“科学家怎么知道太阳的温度的呢?”,“《太阳》一课用一个神话故事开头多累赘呀?”等等,他们正用“?”这把钥匙开启着智慧之门。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学生们又冒出许多新奇的想法:“关于太阳的知识,人类研究了多少年呀?”,“根据课本的内容,我认为课题不该叫‘太阳’,叫‘太阳,我们人类的朋友’更恰当!”“我仍要以‘太阳’为题,但是不讲它与人类的关系,我要重点讲人类关于太阳的新发现。”……课后,学生的作业中有《太阳系知识小报》,有《我的理想》铅笔画,有被改编的《太阳》……一个个创造的火花在闪烁!

三、开展活动是自主学习的动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活动增强学生“躬行此事”、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活动中使学生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若只是盲目地提倡多读多写,那很可能事倍功半,而在读写过程中加进了说和演,提供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开辟领悟和运用语言的天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很有裨益的。同时,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有益有趣有效的活动也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动力。可以说有了活动,课堂就会充满了活力;有了活力,自主学习的动力就更强。下面简单介绍几种活动方式。

1、演一演。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他们总希望老师给予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才华。教师可选择教材中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情节有趣的课文让学生“当当小员,亲自演一演”,可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执教《宴子使楚》一课时,我采用了表演的学习方法。以六位同学为一个小组,小组合作,小组间展开比赛。先让学生挑选课文中自己喜爱的角色,再让学生仔细地研读课文,并确定具体演哪一个片段,然后写成剧本形式。还要求学生表演结束后评出最佳演员、最佳剧本、最佳形象、最具创意等等。教学效果较好,因为要演,学生得研究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诸多因素,从更深的层次上把握角色;因为要写,学生得仔细认真而且自觉自主的读课文;因为要评,表演时学生得认真欣赏,整个过程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并且热情高。

2、辩一辩。“辩”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辩”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采用了这一方法,很有效果。先根据学生自己的选择,把全班分成“桂林山队”和“桂林水队”两大阵营。然后告诉学生:两个队就是两支导游队伍,哪个队能把自己的景点介绍得绘声绘色、吸引人,那么,游客们就跟着他们去旅游。这样一来,学生各尽所能,各展所长,通过各种方式来宣传自己的景点的特色。学生有的说,有的读,有的介绍图片,有的展示录像材料……课堂氛围十分热烈,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体现出来。

3、唱一唱。在教学《白杨》一课时,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意境中去,让学生一起唱那熟悉而又动听的歌曲--《小白杨》。学生随着歌声飘呀飘,他们的思绪来到了边疆。可以想象,在这样的一种教学氛围下,学生的学习情感怎么会不投入;学生想象的翅膀怎么会不打开;学生学习的潜能怎么会不被激发。用音乐、歌曲这样一种学生熟知的艺术方式来开启他们智慧的大门,对激荡学生的情感,展开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4、访一访。让学生当一回记者,采访充当课文中人物角色的同学。这种形式的活动放在课文教玩后进行有助于巩固学习所得,学生也喜欢。比如〈〈草船借箭〉〉学习完后,选一位同学扮演记者角色,向扮演“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的同学问几个问题。当记者的同学只有对课文有较深的理解,所提的问题才深刻;被问的同学也只有熟悉课文中的人物,说话才机灵、流畅,颇具哲理性。

活动方式很多,不拘一格,具体选择哪一种应有针对性;活动原则应突出开放性、主体性、挑战性;活动目标应致力于能力的培养,诸如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课堂教学活动多多益善,因为它好比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动机。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我们的课堂只有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我们的课堂只有在教师精妙的引探导学下,有启思有质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好学乐学善学;我们的课堂如果多一分精彩的活动,学生自主学习也许就会多十分活力,而其学习能力也许会百倍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

2、〈〈小学语文教学〉〉。

3、〈〈小学语文活动设计〉〉。

4、〈〈语文新课程标准〉〉。

作者邮箱:wxl@。

学习语文四要素网友来稿篇六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教语文就是教生活,本着这样的想法,我一直努力将语文教学和生活相融合。可以说:语文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语文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受生活、参与生活、再现生活实际。在生活情境中理解语文、运用语文,把生活经验理论化,把语文知识生活化,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引导学生感受生活。

生活处处皆语文。五彩斑斓的生活为学生亲近语文提供了用之不竭的资源。人际间的言语交谈、思想交流、书信交往,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还有形形色色的标语、广告、题联、题诗以及小品、相声磁带、vcd等,无不与语文息息相关。尤以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更为学生的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天然的情景。如春天去寻找春姑娘的笑脸;夏天去河边.观察嬉戏的小鱼;秋夜看明月从天边升起;下雪了,去和孩子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共同欣赏红妆素裹的雪里江山……春夏秋冬,日月星辰,花草树木,山川田野,鸟兽虫鱼,都成了孩子们笔下创作的素材。孩子们置身于此情此景中,情绪热烈,思维活跃,语文便逐渐丰富而生动。记得我带学生们去春游,在路上听到小鸟的鸣叫声,有学生脱口而出:“小鸟亮开美丽的歌喉是想和我们比高低”;看到蒲公英四面展开的绿叶,有学生说:“那是二月的春风剪裁的”;看到新开河夕照,有学生说:“河水披着金色的鳞片在为太阳公公载歌载舞”……学生在无限美好的天地间感受、思索、顿悟,真实的生活画面通过语言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如山涧的小溪一般流畅自如。

如果说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为学生学好语文提供了天然的布景,那么,创造性地开展各类语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则是沟通课堂内外的纽带。如在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后,我就设计了一个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的课后实践练习,组织学生以所在的财源镇为阵地,利用星期天开展环保考察活动。看一看周围有哪些污染源,污染程度怎样,还有哪些人为破坏大自然的行为,想一想,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或改善环境,并要求学生联手写出考察报告。通过考察,学生们发现石墨矿的污染非常严重,空气中到处弥漫着亮闪闪的石墨屑,使周围居民患呼吸道系统疾病的增多,石墨矿排出的废水污染了水源,使附近种植的植物变得矮小、枯萎、甚至死亡,造成鱼减产,水稻减收,甚至居民的饮水都受到影响;石墨矿的运输车辆还把修建不久的水泥路压得四分五裂、高低不平,还发现有占用耕地建砖厂或毁田挖沙等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通过调查走访,学生纷纷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建议与措施:

如a、开展“节能减排,我们在行动”的综合实践活动,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废旧物品重新再利用。

b、自办小报,将收集到的文字资料、图片做成展板,利用双休日走上街头进行“爱我家园,保护地球、人人有责”,的义务宣传。

c、建议开发冰川、淡化海水,利用纳米技术处理污水、废气……。

d、给环保部门写建议信:严肃立法,保护水资源!

正是在这种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学生不仅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了环保责任感,而且通过自身的实践参与,体验到语文就在身边,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语文。

二、课堂教学渗透生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教学中,教师既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不同的生活背景和认知水平,挖掘教材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寻找语文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机联系的切入点,使学生自主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又要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渗透生活状态的语文,培养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我在讲解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时有这样一个情节:

“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两遍,默默地读三遍,然后回味一下,每次的感觉一样吗?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待学生读完后,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我发现诗中描绘的景色很美。”“美在哪里呢?”――“诗中描绘的是一片田园风光。清晨,陶渊明披着星星来到田间,铲除杂草,到了晚上,一轮明月升上中天,月光如缕,撒在田间小道上,照在扛着锄头,裤管挽起很高的归家的陶渊明的身上。虽然劳累一天有些疲惫,但在这恬静的夜晚,心里是那么的愉悦。怎能说不美呢?”“这真是一幅绝美的图画,能说一说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吗?”――“月夜归耕图。”“其他同学有什么新的发现吗?”――“我发现了他是一个不合格的农民。”“这个发现很新奇。你是怎么发现的呢?”――“诗中有这样两句话:‘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大意是,陶渊明在南山下种了一块豆地,晨出晚归,无论怎么勤劳,地里总是蒿草茂盛,豆苗稀少,一个好多农民决不会种出这样的地来,所以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农民。”“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农民,为什么还要来种地呢?”――“这位老农其实就是作者,他不愿意做官,就来到这里,虽然不会种地,但距离官场远。离开官场的尔虞我诈,感觉很清净,很闲适,这是一种归隐的表现。”――“虽然诗人在诗中表达了那种洒脱,超俗的情感,可我觉得诗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他没有孔子那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我认为,诗人当时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在当时诗人怀才不遇,只好隐居田园,寻求闲适恬静的生活。”――“我认为那是逃避。”此时的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争论异常激烈。我真为孩子们高兴,他们的思维多么活跃,他们的想象多么丰富。一个大问题牵出这么多的思想火花,这么多的想象空间,这么多的美好境界。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生活,才使得语文课堂如一渠活水,源头不断。

三、角色体验再现生活。

知识源于活动,没有主体对客体的活动就不可能产生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认识。教师要把讲台变成舞台,让学生充当生活的角色,将语文与生活、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新学的知识源于生活,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情感,主动参与到阅读中去。

1、尝试当“小老师”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不妨将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尝试当“小老师”的滋味,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新鲜有趣,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也更能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如我常有意注错音、写错字等,请学生当小老师进行批改,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设计当“小画家”

学生喜欢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自己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将语文还原为画画,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为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条件。例如,教学《山居秋暝》一诗中,在学生诵读诗文、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诗提供的景物作画并绘制诗画一体的书签。学生通过画画,不仅在头脑中影视了作者所见的美景,而且在感悟语言的同时获得了再创造的条件,使自己的个性在绘画中得到张扬。

3、开展竞赛或游戏。通过竞赛或游戏,激发学生思维过程中的亢奋感,使其注意力更集中,聪明才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擂台赛。如教《变色龙》一课,根据课文情节制有七张幻灯片,要求学生叙述画面的内容。男生与女生实行擂台赛。

接力赛。教语法中的词、短语、句子等知识都可采用这种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还可采用接力形式让学生背诵古诗等。

“抢凳子”游戏。教师设置七个问题让八个小组来抢答,即八个小组“抢”七条“凳子”。这样小组间能形成你追我赶、不甘落后发言的积极气氛。

4、课堂表演。

课文的精妙之处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加以直观理解,以加深认识。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编演课本剧。演《宋定伯捉鬼》时,学生主动一致地把教室的灯全熄了,制造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在这种情境下,由一胖学生扮演的“宋定伯”和一瘦学生扮演的“鬼”出场了。当轮到“鬼”背“宋定伯”时,他吃力而哆嗦地说道:“卿太重,将非鬼也。”引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学生在《皇帝的新装》、《变色龙》等课本剧中的表演,惟妙惟肖,形象逼真,给师生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还有《蚊子和狮子》、《陈毅市长》等都可编演课本剧。

片段表演。语文课文中许多精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片段,也可让学生积极表演,激发兴趣。如《傻二哥》中傻二哥吆喝前的准备动作及吆喝的内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朗读时的动作、神情、语调,《孔乙己》中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大钱”等片段,都可让学生仔细揣摩、表演,加深体会。

总之,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语文课真正走进每位学生的心灵世界,在他们心灵深处形成主动求知与探索的热切欲望,学生会时时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用课堂内学到的知识方法去观察社会,观察生活。鼓励学生大胆学语文、用语文,体会语文的作用和价值,在生活实践中不断丰富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文档为doc格式。

学习语文四要素网友来稿篇七

面对如此生动丰富的语文资源,我们语文教师怎能无动于衷?我们呼唤着、实践着一种全新的绿色语文。所谓绿色语文,就是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把精神生命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语文学习充满勃勃生机,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

一、心灵对话,师生互动。

在意大利北部有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镇――瑞吉欧,这个小城镇的学前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成果曾风靡世界各国,被称为“全世界最好的学前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班”。瑞吉欧有这么一句名言――接过孩子抛来的球。它告诉我们,教师应成为学生的伙伴,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全身心地关注、倾听孩子们的心声,随时参与他们的讨论,做好向导,引导孩子们深入、细致地研究学习。请看课例:

未曾预约的.精彩。

在教学《爱迪生》一文时,当讨论完文章写了爱迪生的几件事后,我本想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即通过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主题思想。没想到素有调皮大王之称的李凯忽然喊了起来:“老师,车长把爱迪生的耳朵打聋了,爱迪生为什么不告他?法院应该把那个车长关起来!”“是啊!是啊!”这话竟引起了好多同学的共鸣,大家激动不已,连声嚷着:“把那个可恶的车长告到法庭去!”

看到这义愤填膺的场面,我想起曾有报刊评论说,中国孩子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逆来顺受,不会抗议。可眼前学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他们已具有了法律观念。我真为这“节”外生“枝”而欣喜。看来,这次我又得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了。我沉思了一会儿,把原先设计好的教学环节搁置一旁,不动声色地反问到:“你们认为爱迪生会去告车长吗?”我故意加重了“会”字的语调。这一下,教室真象炸开的油锅……经过一番生与生、生与师之间激烈的争论,同学们认识到自己的想法太天真,对爱迪生太不了解了。有的说:“爱迪生一心放在做实验上,没有闲心去告车长。”有的说:“爱迪生家很穷,他把卖报的钱都花在买实验器具上,哪来钱打官司?”有的说:“爱迪生做实验遇到生命危险都不怕,打聋了耳朵他是不放在心上的。”还有的说:“那时爱迪生除了做实验,什么都顾不上。正因为如此,他后来才能成为大发明家。”……学生的说法未必全对,但通过讨论,不难看出,他们思想感情已完全进入了课文之中,并且深深地被爱迪生那顽强不屈的精神感动了。

瞧,正是由于我乐意地接受了学生抛过来的“球”,使得这未曾预约的精彩和我原先的设计异曲同工!更重要的是,这样一来,确实还学生以课堂主角的身份,而我自己也融入到学生的争论之中,成为了其中的一分子,在心与心的碰撞中,在师生的互动中,孩子们获取了知识,同时也享受了担当学习主人的快乐。

二、张扬个性,尊重体验。

阅读本身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行为,更。

[1][2][3]。

文档为doc格式。

学习语文四要素网友来稿篇八

周文忠。

一点一滴勤积攒。

语音别字平时功,

词语义多百练成。

诗词美文多背诵,

经常默写字字清。

养成阅读好习惯,

眼脑口手要到全。

工整字体是颜面,

长期练习不偷懒。

若求作文水平高,

多读多写勤动脑。

胸存恒心不动摇,

破书万卷也嫌少。

作者邮箱:zhwzhydh@。

学习语文四要素网友来稿篇九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朗读课文。

2.了解水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课时安排]二课时。

[双色ab案]。

a案。

[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将根据儿童观察生活,感知生活的特点,以孩子普遍喜爱的谜语导入。在教学生认字的方式方法上,力求做到遵照《课标》随文识字的要求在读书中识字。在识记过程中方法多样,方式灵活,注重培养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力求做到少讲多读,引导学生明白不同语句用不同语气朗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自已感知课文。并利用童趣化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相关课件。

2.师生收集水与人类关系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条谜语,你能猜出谜底吗?

师说出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学生猜,随机板书课题。

二、通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带着问题我是什么试读课文,并圈出文中生字,多读几遍。

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仔细听老师是怎样把每一个字读准确的,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

3.学生自由大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4.开火车认读带拼音生词卡片,师相机指导正音。

重点指导读准以下字、词:

zaozai。

躁灾。

暴躁灌溉冲毁灾害睡觉散步飘浮。

5.小组分别交流识字方法。

6.分小组齐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流利。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2.汇报观察结果,相机引导学生观察重点字的特点,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师范写字、边写边强调重点:如:晒的第九笔是竖弯,没有钩;四点底的四点不同的排列方向。

4.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检测巩固识字。

1.点名读课后不带拼音的生字词。

2.分小组比赛读,加强记忆。

五、作业。

1.多向交流记字方法(小组交*交流)。

2.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给朋友听。

第二课时。

一、言语激趣,引入课文学习.

小朋友,聪明的你知道我是什么了吗?请你来说给大家听一听。

二、抓重点段进行朗读感悟.

自由读课文,说说你从什么地方知道我是水的?(找出第三自然段)。

1.自己练读,评议指导:

你的朗读很流利,你想听听水自己是怎么说的吗?

2.(课件出示水滴):小朋友,你真聪明,我是水,不过我睡觉的时候,请你读得再轻一些,不要吵醒我;我散步的时候读得轻快一些;瞧,我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的时候,多自在呀!你能把我读得活泼一些吗?再练习练习,你肯定是最棒的。

(课件设计江河里水流的情景,重点凸现一大滴水珠,并用对话的形式出示它的语言。)。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读出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时的不同语气。

4.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生自由放声朗读。

(课件设计与上同,语言内容变化。)。

(3).生自由找、画,师随机板书:(汽、云、雨、雹子、雪)。

(4).出示课件:你最喜欢我的哪种样子啊,读给大家听听好吗?

(课件设计出现江河、小溪、大海三处不同的水珠,形态各异。)。

学生分别找出不同自然段进行赛读、点评。

5.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组合作读第四自然段,老师巡视辅导。

(2)引导学生在反复练读中体会水温和的一面和暴躁的一面。

(3)提出不懂的词语,相机理解温和、暴躁、灌溉、淹没、冲毁、灾害等词语的意思。

(4)根据自己的体会,读出水不同的状态和温和、暴躁的双面性,齐读课文。

(5)背出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反馈。

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知识,懂得了什么道理?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

四、拓展思维。

1.水是我们亲密的朋友,除了课文中介绍的,你还知道水能帮助人们做什么好事吗?

2.说话练习。

用假如我是水结合课文中介绍的知识说一段话。

五、作业。

1.把今天新认识的字读给父母或朋友听听。

2.找找水的资料,看看我国水资源情况怎样。

b案。

[设计思路]:

本教案的主要特点是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读书,合作识字,自主探究、自主质疑,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等能力。教学中,先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解决课文中会认字,会写字的基础知识问题。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自悟课文内容。小组探究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同时,通过直观课件的帮助和教师情感语言的渲染引导学生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在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个性化朗读和表演。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相关课件。

2.师生收集水与人类关系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

师生一起做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老师描述班上一个学生的相貌,基本性格,让其他学生猜一猜看是谁。)后,谈话:

同学们,今天老师还想把一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介绍给你们,大家想认识他吗?(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用笔标出生字、词语和不懂的地方。

2.分段读课文,师生评议读书情况。

重点强调标出的生字、词语的字音。

如:躁、灾、庄稼中的稼是轻声。

3.读书、质疑。

再次读课文,标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词语、句子)。

三、识字。

1.出示课文中会认字11个,引导学生小组互认。

2.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3.请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卡片、生字词。

4.出示课后我会读中的词语进行检测。

5.分组开始比赛读、随机正音,表扬。

6.分男女生开火车认读去掉拼音的生字,检测生字掌握情况。

四、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学生自由观察。

2.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观察重点笔画:如:晒的第九笔是竖弯不是竖弯钩;害中间的一竖上下都要出头。

4.师示范书写生字,学生仔细观察。

5.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师重点指导两点水和四点底的写法。

6.教师巡视,师生共同评议。

五、自主学习。

1.用学会的`词语说话,给生字找朋友。

2.小组合作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边表演边读,和好朋友一起读。

(充分尊重学生意愿,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和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有效地学习。)。

六、汇报。

各小组汇报自主学习情况。

1.说说你给生字找了哪些朋友。(可以给生字组一些什么词)。

2.请你把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们听听。

3.试着表演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

二、启发思考。

(一)出示问题。

1.水是怎样变化的?可以变成什么呢?

2.你除了知道水会变化以外,还知道有关水的什么知识吗?

(二)小组讨论用什么办法能弄懂以上的问题。

(三)交流学习方法。

1.小组读书,边读边找。

2.用表格的形式表现水的变化。

3.用图示表现水的变化过程。

4.用画画的形式体现水的变化。

5.用查资料反馈的形式理解水的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方法,给各小组适当指点,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合作探究。

1.学生分小组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

2.教师深入各小组,参加各小组的自主学习,因生而易,进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确保自主学习的效果。

四、展示自学成果。

1.分小组汇报自学情况。

(1)读出水的不同状态及变化过程。

(2)用图示法演示水的不同状态。

(3)分小组读出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样子。

(4)用第一人称的形式介绍水在人类生活中的利弊。

(可以适当改用自己的语言,能简单复述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就行。)。

2.教师随机用课件结合学生的汇报,帮助全体学生巩固认识,加深理解。

3.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特别表扬会合作,方法新颖的小组。

五、拓展。

1.你还知道水对人类有哪些作用和危害?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树立环保意识)。

六、指导感情朗读。

1.用课件(课件设计江河里水流的情景,重点凸现一大滴水珠,并用对话的形式出示它的语言。)水滴教我读书的方式(小朋友,你真聪明,我是水,不过我睡觉的时候,请你读得再轻一些,不要吵醒我;我散步的时候读得轻快一些;瞧,我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的时候,多自在呀!你能把我读得活泼一些吗?再练习练习,你肯定是最棒的。)告诉学生为了体现水在不同状况下的不同表现,我们读书的语气、语速也不一样。

2.学生进行阅读挑战赛。

七、演一演、背一背。

1.请出代表水、汽、云、雨、雹子、雪的六名同学上台表演读,可以加上自己的语言和动作。

2.背出自己喜欢的段落。

八、作业:

1.收集水与人类关系的资料。

2.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水的变化,分别画出水不同的样子,并分别配上词语或一句话。

教后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我在这两套教案的上课伊始,分别采用猜谜语和游戏两种儿童喜爱的感兴趣的,而且易于接受的形式,导入教学。为学习后面的学习激起了强烈的渴望。

而在形式多样的阅读过程中,注入课评展示和语言渲染,引导学生边读边理解边体验。这一点正是依照《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要求而设计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总结、体验、感悟。

从学生课堂反映和课后作业情况来看,我的兴趣导入注重体验的设计效果是非常好的。

学习语文四要素网友来稿篇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注重学生的体验与学习兴趣的培养,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过去机械、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概括地说,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方式。所有的有效学习都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发挥的基础上。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很难是高效的教学活动。笔者就教学实践谈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改变以往教师是课堂主宰者的现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并把这种信任通过自己的眼神、表情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能,并对自己的学习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学生能做到的或可能做到的教师决不代劳。

在讲“大危机”和“新政”(北师版)时,对于罗斯福新政“新”在何处,让学生自己去领会、把握教材。结果大多数学生从“开创”、“先河”这些关键词语中理解新政“新”在上级干预经济上,从而更能深刻认识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罗斯福身上体现的大胆创新的精神也会感染学生,使学生得到情感上的升华。

讲《美国内战》时,改变以前照本宣科的办法,把班级学生分成两派,一派代表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一派代表南方种植园主,让学生结合教材联系自身利益自主讨论南北双方在哪些问题上存在分歧和矛盾,使学生很自然的认识到双方存在的矛盾及矛盾的'焦点,加深对双方战争不可避免性的认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兴趣激起的学习自然是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内在需要,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兴趣点,教学活动就会在学生“渴求知识”的状态中顺利开展下去。学生把学习理解为自己的事,而不是外部强加的,学习中就会采用各种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自主性也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

如在讲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从很多学生喜欢上网或通过网络来收集资料,解决疑难问题为切入点,激起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学习兴趣,探求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征及对人类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影响。有了学习兴趣后,学生就能较好地完成课后布置的查找收集相关资料,解决自身的疑难问题,逐步加深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知识点的学习认识。这样,既可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刻苦学习的精神。

在《探险者的梦想》一课中,让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兴趣,提出问题,假设自己是生活在14~15世纪的欧洲人,面对商品经济的发展,你最需要什么?让学生亲身体会后得出当时欧洲人的“梦想”是什么及实现“梦想”的迫切心情,使学生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及随后进行的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为欧洲跨入近代社会奠定了经济基础。

三、营造积极向上、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课堂气氛和人际关系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如果学生在课堂中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师生关系对立,势必使学生思维不活跃,参与教学活动的可能性不大,参与的质量也不高,更谈不上自主学习。因此,要想使教学活动高效开展,必须营造向上、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首先,教师要做一位充满激情的教育者,要善于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才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其次,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提问,发表不同意见。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启发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对于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这一常见的学习难点,学生只要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使很肤浅,也要给以肯定和引导,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再次,面对学生的错误,不能一味地指责或直接指出错处,而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改正,把纠错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兼顾学困生,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思考和发挥,对于学生难以把握的地方,教师仍要加以启发引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率。德国现代哲学奠基人狄尔泰说:“历史即体验和理解。”无论是学生的思维、智慧的发展还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觉参与和全身心的投入来实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努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体验历史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如何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还需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改进。

学习语文四要素网友来稿篇十一

夏津县第六中学赵恒仁邮编:253200。

“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登月计划总指挥曾说过这一句话“阿波罗登月计划都是利用现成的技术,没有一项新技术,而关键在于综合。”

《新课标》综合性学科的设立,研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方式的提出,刺激了当前的各科。各科教师都逐渐认识到了其重要性。但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下,各自为政地搞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不光时间不允许,学生的精力不允许,教师的精力也不允许。我们决不能忽视这样一个前提:学生个体的整体性。各科的教学目标和过程都在各科教师那里“分”,但最终要统一于学生一身,要在学生那里“合”。所有的教师,所有的学校教育面对的都是同一群学生,他们的时间也是每天二十四小时,他们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的合作比学生的合作更重要。因此包括语文在内的综合性学习要统一安排、统一规划,尽量避免学习中重复交叉内容的出现,节约学生时间,减轻学生负担。

由此可见,实行综合性学习可以“舍近求远”,不一定非要到图书馆资料室。中学阶段开设的课程已涵盖了绝大部分内容,学生教材本身就是很重要的课程资源,这种教学资源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便利性,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不是现在才有,而是现在才引起我们的关注,综合性学习最大的问题不是缺乏有关资料,而是缺少具体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我想,根据当前的社会现实和教育现状,“科际”合作不失为一条便捷有效的路子。那么什么是“科际”合作呢?“科际”合作应指从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入手,找到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契合点,通过各种形式,嫁接其他学科内容,实现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沟通,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上互相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知识和实践能力。

一、找准“科际”合作契合点。语文与历史的契合点可以选择历史成语故事、史料、文化三个突破口;语文与地理的契合点可定在人文、方言、宗教、生态系统的保护等方面;语文与数学的契合点可以把说明文语言教学与定义定理的'表述,逻辑推理的过程结合起来;语文与思想政治的契合点宜侧重道德规范方面,只不过政治课靠外部导引,语文课则是用感染熏陶来内化。找准“契合点”是“科际”合作的前提和基础,直接影响“科际”合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确定“科际”合作的侧重点。“科际”合作不一定非以语文为中心。如果片面强调以语文为主,就会消弱学生“科际”合作的动力和兴趣,应该根据合作内容的特点,适时适当地发挥语文的作用。如“非典”活动专题涉及语文、政治、生物、音乐等学科,各学科看“非典”的角度不同,用“非典”教学的侧重点就不同。语文侧重于与“非典”有关的文学作品的学习;思想政治侧重于对“非典”时期人们思想行为的剖析,道德法律的审视;生物着重分析“非典”病因及防治。如果是开“抗非典演唱会”,语文老师可以主动与音乐老师联系,共同组织。音乐老师侧重于对学生旋律节奏及舞台动作等的评价;语文老师侧重于指导学生欣赏歌词。如歌词《含笑上前线--献给光荣的白衣战士》(葛逊):“儿子瞒过年迈的父母,妻子告别新婚的丈夫”“母亲吻别沉睡的婴儿,勇士拥抱送行的亲属”。语文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习该歌词以小见大,善于抓住细节的写法,学习其精当准确的用词,像“瞒过”“告别”“吻别”“拥抱”等。再如《好想好想回来》(陈晓杰)中“叫一声妈妈你别哭,自己的泪水却止不住”,“叫一声孩子你别哭,自己的泪水却止不住。”和学生一起揣摩体会母子语言对比,用角度转换来表达母子相互安慰共度难关的情景。

另外,还要根据语文教师自身特点来实行“科际”合作,把语文教师在其他科目上的爱好和特长嫁接到语文教学上来,走出一条个性化的语文教学之路。

在实行“科际”合作的具体形式上可以采用以下几种:

一、开辩论会。如围绕“发展生产力是保护了水资源还是破坏了水资源”这一论题,组织语文、地理、政治老师参加,让语文老师以学生的语句修辞、中心与材料等方面评价,再由政治老师从思想政治方面分析,最后由地理老师综合评价。

二、短文写作。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章“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的课后作业;“请你写一篇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的短文,把自己想象成茫茫沙漠中的仙人掌。那里雨水稀少,骄阳似火。你使出浑身解数寻求水,珍惜水,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还可以向人们发出节约用水的呼吁。”这个练习本身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题目。

写实验报告。语文老师可参照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教材,主动与该科教师合作指导学生写好实验报告。语文主要应侧重于语言的准确性,实验过程表述是否清楚等,让学生养成语言精练、思路清晰的良好语文习惯。

四、课堂渗透。课堂渗透应是“科际”合作最常用,最便捷的一种形式。如在讲述人物传记类课文时,可插入一些历史课本上有关的内容;在学习说明文时可以联系一些其他学科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帮助理解课文。

五、话题写作。让学生联系其他学科内容,围绕诸如“1”“污染”“科技”“足球”“沙尘暴”等话题,写成相应文章。

六、成果展览。确定某个主题,组织学生搜集有关材料,联系各学科知识,观察研究某种事物或某个问题,制成课件或写成论文,最后进行成果汇报,交流探讨。如地理中的人文地理是人类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名胜古迹与古代文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借名胜古迹抒发自己胸臆的名篇佳作比比皆是。黄鹤楼、岳阳楼、白帝城、赤壁、苏堤、白堤等景观不仅是异彩纷呈的文化化石,是千古文章的展厅。以其一为话题,选取一个角度思索、探讨,就会让小学生感受到一个宏大的文化视野。

总之,“科际”合作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是稳妥而有效地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地捷径。相信不远的将来,“科际”合作会创造出语文崭新的天地。

作者邮箱:xiajinzhao@。

学习语文四要素网友来稿篇十二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学习小英雄王二小在对敌斗争中表现出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2、学习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理解图意。

3、了解王二小对敌斗争的经过,知道王二小是为帮助八路军消灭日本鬼子而光荣牺牲的小英雄。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5、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练习用“常常”、“帮助”各写一句话。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儿童团员、放哨、扫荡、顺从、埋伏圈。

2.“帮助、英雄”几个字笔画较多,易错地方要多强调。

3、教给学生怎样造句。

教学难点:

1、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不要背诵课文)。

2、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的时代背景一无所知,理解课文有一定困难。

一、揭示课题,情景识字。

2、老师来考考你们,听了这首歌,你知道这首歌是歌唱谁的吗?(根据回答,板书王二小)那王二小他会一种本领,这个本领是什么呢?放牛。

3、王二小不仅是位放牛娃,还是一位小英雄呢。想不想跟英雄交朋友啊。赶快把他请出来吧!谁来叫叫他的名字,(找一个孩子来读课题)。

学生可能会说在别人的名字里或者读故事的时候见过。

大家可真会观察,在生活以及阅读中识字是一种非常好的识字方法。我们一起再来叫叫他的名字吧!

一个小孩子就能够被称为是小英雄,可真了不起,我们赶紧读读课文,来认识一下他吧!(3分钟)。

二、小组合作,解决生字。

自学环节一。

在读的时候老师有三个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来读,边读边标出自然段。(3分钟)。

2、把你在预习时在课文中圈出的我会认的字,一个字读三遍。(1分钟)。

3、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黑板上的词语,不能解决的一会儿小组来解决。(1分钟)。

完成一个小任务,请你在下面画一个对号,全部完成用姿势告诉老师。

小组合作环节一。

1、组长逐个询问伙伴,你们还有哪个词语不认识?然后,小组内其他成员帮助他解决不认识字的字音。(2分钟)。

2、组长带领学习伙伴读词语。(可以采用这些方法:齐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男女赛读)(2分钟)。

3、小组内讨论展示的方法。(可开火车读、一人读一行、男女赛读),讨论之后,在组内练习两遍。(1分钟)。

刚才大家读得可真认真,想不想来展示一下?

其他小组在读的时候要求先对这组进行评论。然后再展示读。

如果几个小组站起来同时展示,可以让方法相同的小组来比赛。(2分钟)。

三、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自学环节二。

1、自己来读一读这些生字,一个字给他找两个词语朋友。(2分钟)。

2、读完之后,找两个你认为你最得意的两个字的识字方法,一会儿小组内来交流一下。(1分钟)。

小组合作环节二。

想不想把你的学习成果和你的伙伴交流一下?赶快在小组内来说一说你最得意的两个字的识字方法吧,一个人在说的时候,其它人注意补充。注意小组内交流时,如果你们两个是一样的不要再交流。

要求。

1、组长按顺序要求每位伙伴交流自己最得意的两个字的识字方法。(2分钟)。

2、小组内讨论一会儿在全班交流的四个字。一人说识字方法,其它三个人组词或者说句子。在组内练习一遍。(2分钟)。

全班交流。

王方法:减一减,玉减去一点。组词:大王、王子。

助方法:加一加。组词:帮助、助手。

哨方法:熟字换偏旁,消。组词:口哨、哨兵、吹哨。

敌方法:熟字加偏旁,舌加反文旁。组词:敌人、敌情。

荡方法:熟字加偏旁,草字头加汤。组词:扫荡、坦荡荡。

顺方法:熟字加偏旁。组词:顺路、顺便。

突方法:熟字加偏旁,组词:突然、突出。

枪方法:熟字换偏旁,抢。组词:枪声。

杀方法:猜谜语的方法。杀害、杀掉。

害方法:组词。害怕、厉害。

英方法:熟字加偏旁。英雄、蒲公英。

雄方法:组词。雄大、英雄。

冲方法:熟字加偏旁。向前冲、冲水、冲洗。

部方法:形近字,都。组词:部首、部分。

交流分享时要求:一个小组到前面来说,说完一个字时其他人补充词语或句子。

特别注意:助、杀、雄学生在说识字方法时有一定的难度,用组词的方法即可,鼓励孩子用猜谜语的方法。

今天大家顺利的完成了今天的学习任务,老师送你们一个大拇指。(12分钟)。

三、生字回文(3分钟)。

生字宝宝现在回到了句子中,你还认识他们吗?赶快自己来读一读吧!

出示句子。

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有一天,敌人来扫荡,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带路。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杀害了小英雄王二小。

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

指名读,其他人读的时候可以说“我想跟他比一比”“我来评价一下”。

四、开心写字(3分钟)。

这节课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顺利的认识了这些生字宝宝,下面到了我们的开心写字时间了。

1、出示带有田字格的“王”字。

这个字我们不但要会认,还要把它写漂亮,仔细观察怎么写好它。(生观察说写时应该注意什么,师范写学生练写。特别注意:三个横的长度是不一样的。)。

2、下边我们再来写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出示带有田字格的“从”

请学生观察后指名说,这个字有什么特点。左右都是人,但是左边的最后一笔是点,左右宽度基本相同。

师范写,学生描红并练写这两个字。

3、评比展示,请一名小朋友上台展示,然后同桌互评。你认为你的同桌写的好就送它一个大拇指,不好,你就帮帮他。

五、小结。

本节课的学习接近了尾声,在课堂上你们把自己的优秀、聪明展示给了大家,你们是最棒的。下节课我们就走走课文去仔细了解一下王二小的英雄事迹。

以上就是人教社教师之家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王二小教学设计的内容。如有更好的建议请加微信(志远网络)告之我们!

学习语文四要素网友来稿篇十三

所谓习惯是指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或社会风尚。古今中外,大凡是走向成功的人士,与他们的良好习惯是分不开的,可以说好习惯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其实教育就是要培养受教育者拥有多种好的习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好语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但是就我的观察来看,现在有大部分的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良好的语言积累,使得口语表达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写出来的东西平铺直叙,读起来如同嚼蜡,缺乏文采。而改变这一现状的根本途径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从而尽快提升阅读教学效率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树立阅读榜样,随机教育。

将班级中那些爱读书、爱思考的学生树立成榜样,通过表扬使他们巩固自身习惯的同时成为学生学习的典型,引导班级中其他孩子,爱阅读,还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向师性强的特点,教师先要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每天坚持早早进教室和同学们一起午读,用实际行动给学生指明方向一同阅读。

英国教育家,思想家鲁克指出:“对儿童进行教育,最容易最简明而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眼前”因此我时常对学生的小练笔进行讲评,把他们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哪怕是一个用得准确的词语,这样看书的孩子越来越多,虽然带着一定的目的,但是读和不读毕竟是两种结果。我提倡学生多读童话,寓言,诗歌、散文介绍自然现象的书籍,都可以作为阅读的对象,因为只有喜欢才会想读,而只有想读才会渐渐养成去读的好习惯。

二、激发阅读兴趣,主动探究。

对于枯燥乏味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与被动的,如果能够主动发现,往往会是风光无限,其乐无穷。所以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去体验发现的乐趣。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阅读教学的.良好气氛。比如: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如: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我出示了小村庄消失前和消失后的两幅截然不同的图片进行对比。学生一下就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愿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同学们都迫不及待的到书中去寻找答案。学生在观察图片的过程中有了自主学习的兴趣,从发现问题中体验到了乐趣,这样的教学相信学生是不会学不到知识的,也就不用担忧学生的不学与学不好了。

三、注重自主阅读,乐于发现。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问题情境通过积极思考,独立探索,改变全盘授予的传统教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作用,增强独立性和自信,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古人说得好:“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阅读教学则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亲自去探索思考,在自主阅读中激励他们智慧与潜能的发挥,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学《可贵的沉默》时,先让同学们根据课题提出你想要思考的问题,然后阅读课文解决问题。因为是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就会更认真地去思考,去探究,于是读书就成了学生内在的需求,自然就乐于去读书了。

四、善于转换角色,自主发展。

传统教学活动中难以摆脱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作为知识传授“权威”者的角色出现,学生较为被动地“吸收”。在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新方法的实践研究探索中,如何让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由场上的“主演”转变为场内外的“辅导”,这是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研究与探索的问题。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犹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能力与创造能力,让学生充分地发挥自己。这是教学体现素质教育的实质,也是从根本上把握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向。改变阅读教学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应答来组织教学,教师要善于引导、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如教学《太阳》一课时,学生了解太阳的特点和作用后,我设计了三个读的环节:(1)自由朗读,勾画读不懂的地方。(2)检查朗读,每人主动站起来朗读一个自然段。(3)有感情朗读,最后让学生在优美的配乐中进行朗读。这样学生沉浸在自主阅读的快乐当中,乐此不疲。

所以我认为语文工作者都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确立学生主体发展意识,不断拓宽学生自主发展的天地,营造学生广阔多样的自主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受用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自主、主动参与,自主发展。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是一个待开发的宝藏,都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力!

文档为doc格式。

学习语文四要素网友来稿篇十四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打开校门,走进社会,拓宽领域,开阔视野,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语文课程资源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学生自身的直接体验、经验以及间接的认识(来自社会生活的各种媒体)也都应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这种资源往往比教材更真实,更丰富,更具情境性。下面案例不难看出学生对“动物尾巴”和“蔬菜”的认识是较为丰富、真切的。更为可贵的是,学生在获取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求知的欲望受到一次呼唤,主动的意识和进取的精神得到一次培植。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都看到了,这些蔬菜的大小、形状、颜色各不相同,我们看看书本上是怎么写的。读一读,想一想,儿歌告诉我们什么?找一找,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读的时候要求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学生自学儿歌)。

师:下面就请你们在小组内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小组交流。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讨论着)。

师:谁来说说通过自学和小组讨论,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黄瓜的外皮是绿色的。

生2:我知道豆角的颜色是青青的,样子细细长长的。

生3:我知道了辣椒的样子有一端是尖尖的。

生4:我读懂了“茄子高高打灯笼”。就是茄子结在枝上,就像灯笼高高挂着一样,整个向下垂。

生:我读懂了“萝卜地下捉迷藏”。就是说萝卜长在地里,我们只能看到它的叶子,看不到萝卜,好像故意躲起来跟我们玩捉迷藏。

师:可以看出,昨天到学校劳动基地里去,大家观察得真仔细。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课前老师带学生参观学校劳动基地里的蔬菜,其中就有萝卜)。

生:有。我还看到很多萝卜露出头来。有的是白色的,有的是红色的,还有的是紫色的。我觉得很奇怪,萝卜怎么有紫色的呢?就问管理菜园的伯伯,他告诉我这种叫胡萝卜。

师:同学们懂得真不少。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南瓜越老皮越黄是什么意思?

师:这个问题谁来解决?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生:我知道。就是南瓜刚长出来的时候是绿色的,慢慢地长、慢慢地变,到了成熟就成了黄色。就像芒果一样,刚开始是绿色的,到成熟了就成黄色的。

师:说得好,还能用我们经常看到的水果来说明。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我从图片上和书本上看到的南瓜都是黄色,样子是圆圆的。可我昨天和我妈妈到菜市场,看到的南瓜全部是青色的,样子都是长长的,和今天我们放在桌子上的一样,怎么也找不到黄色圆圆的南瓜。

生:我知道。昨天我去买南瓜时也一直找不到我想要的那种。后来妈妈告诉我黄色圆圆的南瓜一般在夏天才有。这种椭圆形、青青的南瓜是新品种,南瓜还有一种样子像电话,大家都叫电话瓜。

【评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课例从课前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劳动基地里的蔬菜,让家长带孩子走访菜市场,与孩子一起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初步了解和感知蔬菜的有关知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汇报读书情况的环节,进行课程资源调查情况交流,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也是本课例的特点之一。学习儿歌时,教师采用了自学——交流——质疑——学生释疑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学会了阅读方法,并通过质疑解难,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lw.8ee_cn/shtml/?/。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