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不是所有的花都能绽放散文(模板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22:18:20 页码:13
最新不是所有的花都能绽放散文(模板18篇)
2023-11-17 22:18:20    小编:ZTFB

总结旅行经历,留下宝贵的回忆和经验。学会适度放松,调节自己的身心状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经典小说排行榜,快来看看吧!

不是所有的花都能绽放散文篇一

其实,所以的人生都是同等的,但所有的人生又是各自不同的。上春村树那句话很是贴切——不是每条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你要相信,不管你生活在哪片“海”是哪条“鱼”,你都有自己的生活,都是你自己,不比谁差。

如果考试不及格,就定义自己天生愚昧,就觉得自己的未来一片迷茫,满途风霜坎坷。可是,你是不是忘了,当年的丘吉尔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差生。可是,他有因此否定自己吗?没有!如果你说你没有爱因斯坦聪明,那么我可以告诉你,你也不比丘吉尔笨!既然他们都能创造自己的辉煌,谁又敢说你不可以?你也许不会是第二个丘吉尔或是爱因斯坦,但你一定会是第一个你自己!

穷人家的孩子,小小年纪便已熟知柴米油盐;而富人家的孩子,从来不知道五谷是如何种出来的。这不是谁的错,只因他们拥抱着的是不同的天空。总有那么一些人,一出生便衣食无忧,便有平坦的大道可以走;也总有那么一些人,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双手;辛勤劳作了一辈子依旧两袖清风的人也有。这无谓公不公平,有人是以上一者,就会有人是另一者。即使你是后者,你也可以不比前者差。要知道,纵然刘备戎马金装,也三顾茅庐去请了一届草莽羽绒诸葛,他多少霸绩与诸葛亮扯不开关系!所以我们不比羡慕前者。相反“平静的水面炼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日后谁更辉煌些谁又知道!

就拿我说吧。我上学只能蹬早已落后的脚踏车,可是我有妈妈为我做早餐;我没有复读机,可是我有哥哥给我讲故事;我没有豪华住宅和花园,可是我有蜻蜓,有蝉鸣,有“百草园”。我有的,别人未必有。所有我从来不觉得上天的安排欠缺公平。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一片自己的天空,每棵树都有一份自己的土壤,每条鱼都有一片自己的海洋。而且——是等份的!对于生活,我们应该微笑面对,毕竟,不是每条“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看着太阳,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份阳光!

不是所有的花都能绽放散文篇二

生活,拒绝平庸,但不拒绝平淡;拒绝清贫,但不拒绝清高;拒绝骄奢,但不拒绝高傲。生活的真实,其实,就是真实的生活。一分一秒,一丝一缕,一草一木,一点一滴,无不蕴藏在目之可视、耳之可闻、鼻之可嗅、手之可触的细微之处,只要我们静下心来,细细观察,耐心品味,就会发现生活之美,享受美的生活。

我喜欢独处,喜欢冥想,喜欢静静地欣赏周围的风景。清晨,一轮红日从村子的东方冉冉升起,慢慢的,爬上千家万户的屋顶,攀上棵棵大树的树梢,炽热的光线轻轻揭开笼罩在村庄上空的薄如轻纱一样的飘渺的晨雾,于是,整个村庄灵动起来,鲜活起来,露出它多姿多彩的面容。小草上缀满了晶莹的露珠,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炫丽的七彩光芒,篱笆墙上攀援而上的牵牛花开始怒放,田野里满目葱茏的禾苗也在嘎巴嘎巴声中一节又一节地拔高。从远处传来的声声鸡鸣与狗叫,在村子上空袅袅升腾的白色炊烟,家家户户做饭炒菜氤氲在空气中的饭菜馨香,以及荷锄归来的乡亲,放学回家的孩童,都会唤醒我遥远的记忆,让我的心中满怀亲切和温馨,让我欣喜激动不己。

傍晚,喜欢独自一人走出村子,到田野里看夕阳,看晚霞,看树木,看行人……。明亮的天空渐次暗淡下来,灰色的天幕即将拉上,暮霭沉沉,而西天却似一幅精美的油画,在你的眼前豁然打开,冲击着你的视觉,震撼着你的灵魂,昭示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瑰丽的`晚霞布满西天的云层,一片片火烧云犹如仙子亲手染织的霓裳云缎,亦如西子姑娘织就的凤冠霞帔,变幻出无限绚丽美妙的色彩,一轮橘红色的夕阳如一张温暖的笑脸正缓缓下沉着,下面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夕阳降落到山顶时,犹豫了一下,倏忽又继续下沉,先是半个笑脸隐在了山后,之后整个笑脸都不见了,只看到山的背面放射出一片金黄色的光线,不久,暮色四合,天黑了下来!山野中枝横影斜的树木、身边广袤的田野也逐渐模糊起来,吱吱喳喳归宿的鸟儿们不见了踪影……。天是沉静着的,地是沉静着的,空气中氤氲着丝丝禅意。在这样的氛围中,你会感觉心仿佛沉入古井一般,又如沉睡过去那样,思绪竟也永远静止在那儿,定格在那儿,一动不动的,再也不会为那些莫名的烦恼而困惑,而游离,而焦虑,而伤神。心沉沉的、定定的,与天地空气融为一体,静的让人能够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听到自己的呼吸声,瞬间的静谧带来的是恬淡与充实,静谧过后留下的是力量与坚韧,还有希望与信心。此时,你会感受到生活还是平凡、朴素、温馨的好!

看路上步履匆匆的行人,会生出无尽的遐想和感慨:也许,你从田野间走来,高高挽起的双腿沾满了泥巴,那些青青的禾苗,是你嘴角的笑意,那灯火阑珊的村庄,是你永远的家园……你是一头驴,一直倔强地拉着生活的磨!也许,你从草原走来,胯下的马儿蹄声哒哒嗷嗷嘶鸣,你像深秋的草原,高昂的额头、沧桑的脸庞、孤独的奔跑、隐约的伤痕是你血性的见证……你是一匹马,一直不停地向前奔跑!或许,你从濛濛水雾中走来,你站在船沿,点一杆长长的竹篙,丝丝笑意写在脸上,你与清澈的湖水融为一体,成为这个季节里最美的风景……你是一只船,满载生活的重负,惊涛骇浪中,始终高扬生命的帆!

所有一切,证明我们有着共同的生活态度:发现生活之美,努力用行动擦亮生活!

不是所有的花都能绽放散文篇三

他说你死了以后,这个地球照样转,没有人会记得你是谁,除了你的亲人和朋友会有那么一段时间的伤感,你就和没有来过这个世界没什么两样。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是很震惊的。

这让我觉得自己就像一粒尘埃。

风一吹就没了。

这种没有存在感很可怕。

那个时候,我急切的觉得我应该努力做些什么。

我见过很多非常努力的人。

比如上学的时候。

我的一个同学刻苦到令人咋舌的地步。

她可以把一张英语试卷重复做上五遍。

数学试卷的每一道错题都重复做一遍。

历史课本每天原文背诵一篇。

会把老师说的每一句话。

每一个重点都记下来。

他们都说她是一个努力的人。

我觉得她努力得简直都不是人。

即使一直以来她成绩并不怎么好。

这样的人生应该没有什么后悔的吧。

毕竟曾经那么拼命的努力过。

后来我认识了一个朋友。

他在忙的时候加班到凌晨三四点。

这样勤恳拼命的人我真的第一次遇见。

那个时候心底十分崇拜他。

有一天因为有一些事等他下班。

然后我就看他在那里为了调整一个格式。

从晚上八点弄到凌晨一点。

我在沙发上已经睡醒了两次之后。

我对他的看法开始有了转化。

加班熬夜在这个时候已经不是我在乎的事情了。

我在乎的是一个简单的格式调整。

竟然五个小时都还没弄好。

我们身边总是会有那种很努力的人。

在他们心里总是认为。

如果自己不勤奋一点。

肯定会死的可惨。

这种想法我曾经也有过。

比如我大学的时候数学成绩很烂。

我告诉自己再不好好学习就没活路了。

所以每次上数学课。

绝对是全班最认真听讲的那一个。

但是考试成绩却每次都是压着及格线低空划过。

我们的数学老师是个很有人情味的年轻老师。

他说你们这些压着及格线的。

成绩里面其实都有努力分。

听到这些话我觉得简直是晴天霹雳。

我如此努力的学习。

想要及格还需要老师的“努力分”

直到在那个看朋友加班到凌晨的时候。

我才明白一个道理。

有些所谓的努力其实只是在浪费时间。

你加班到这么晚有什么用。

同样一件工作别人一个小时能弄好。

你五个小时都还没弄好。

这相差的四个小时能被称之为努力吗。

换句话说这是四小时就算是用来嗑瓜子。

也比拼死在那瞎忙活来的有意义。

所以最重要的并不是努不努力。

而是你的努力有没有作用。

很多时候有些人觉得自己生活的不好。

是因为自己还不够努力。

总是和自己说要加油。

其实哪里是你不够努力。

最后就变成了瞎忙活。

我发现很多生活的很好的人。

都是很有想法的人。

他们会按照自己的喜好来生活。

选择并调整自己的工作。

比如我最近一个朋友在朋友圈画地铁人物简笔画。

本来是最讨厌的上下班挤地铁的时间。

现在突然变成了非常有趣的娱乐时间。

每天看朋友圈也会很好奇她每天都遇到了什么样的人。

那些人的表情下又有着怎样的生活。

真正的努力。

并不是要你认定了一件事情以后。

就要拼命的把它做好。

虽然执着是一种美德。

但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

还是要学会会换一种思路去想一想。

一个不断成长的人。

总是会把时间。

花费在不断地提高效率节约时间上面。

都用在很难有进展的事情上面。

我想。

一直以来在努力着。

但是却未能做出任何成绩。

才是让我们觉得缺少安全感的真正原因吧。

不是所有的花都能绽放散文篇四

有人问我,怎么才能朋友变多呢?其实很简单。永远不要去算计别人。算计别人的人,也总要有被人算计的一天。自己对别人的好,不要记得太清楚。别人对自己的好,不要忘记得太快。不要去轻易伤害一个人,也不要牢牢记住别人对自己的伤害。

这些都是很简单的道理,可是又有多少人真的做到呢?最后,想告诉开头提到的那个亲爱的小孩,不该记得的,那就忘了吧。

不是所有的花都能绽放散文篇五

前几天一个小朋友来跟我说,a和b都是她的朋友,平时她们总是在一起吃饭,可是那天下课的时候,b只招呼了a去吃饭,却没有招呼她,而a似乎也把她忘记了,两个人就一起去吃饭了。撇下她一个人在那里呆呆看着。她说她很难过,后来去问b怎么不叫她,b轻描淡写得说,我以为你要和你男朋友一起去吃饭呀。她一个人闷闷地生了很久的气,她说:我把她们看得很重要啊,为什么她们还是要这么对待我呢?我问她:那么孩子,你想怎么办呢?然后你就不要这两个朋友了吗?她说她自己也不知道。

有的人你们天天都会黏在一起,一起吃饭一起散步,每天都要聊天,可是一旦缺少了交流,就会再也难以拾起来。这样的友情看起来很美,可是实际上是要花很多功夫和精力去维持的。它可以弥补你的寂寞,可解决不了你的孤单。就像速食面一样,能让你暂时果腹,但是无法体会到食物的满足。

资料。

在你们的世界里,不需要那些肤浅的.分享,而是切切实实的荣辱与共。

不是所有的花都能绽放散文篇六

不是所有的痛都可以呐喊的!

这样的痛听到了就觉得撕心裂肺!

若不是持家有道、百般容忍、最后不得不放弃的贤妻良母,是绝说不出这句话的。

女人无才便是德就是所谓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是女人下嫁后磨难与艰辛的真实写照。

为了不让这样的悲剧再重演;我们有了婚姻法,而女人也有了选择婚姻的权利;然而中下嫁了的女人还是免不了经受这样的磨难。毕竟青春年少、阅历尚浅, 再则恋爱自由、父母不可能过度干涉,遇人不淑再所难免。

是,不爱了可以离婚;可是当有孩子后,离婚真的能那么洒脱吗?

放下其实就是无才便是德;它不是什么高深的哲学,也不是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更不是什么委曲求全;而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转折。

女人无才便是德,不是所有的痛都可以呐喊?

不是所有的花都能绽放散文篇七

王远胜利了。他是从预考的不理想的阴影中走出来的。他还记得那次预考的成绩只有560多分,这样的分数对于北京一般的二类重点大学已经够得上了,但是距离清华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还是差了一大截。王远为此痛哭了一场。妈妈没有说什么,她要王远好好总结上一段的学习情况,把考试的卷子再分析分析,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查漏补缺,因为妈妈知道他的学习向来就是比较扎实的,没有特别的弱项,一定是对考试大意了,心理上太放松了。给他找出具体原因后,妈妈鼓励了他一番,王远精神上受到了莫大的鼓舞,他又重新投入到了很好的学习状态之中,最后一炮打响考上了清华。王远从此更加佩服自己的母亲,在那样的紧急关头,她是那么地平静,那么地相信自己的儿子,她会很坚定、很缓和地告诉王远:小马,就这样去做,你能行。王远说,母亲的胸怀比大海还宽厚,她的眼里从来就没有困难。

他从小就爱玩,爱玩就爱动脑筋,对世界充满着一种好奇心和求知欲。王远从姥姥家搬回来后,全家都住在他父亲执教的那个学校,这对王远来说,又是一个人生的契机。那时,离上小学还有些时日,他经常被学校那些敞开的教室窗户里传出来的朗朗读书声给吸引住,被那些老师们写在黑板上的算术题给迷住,他要求父亲,能否让他到教室里去旁听。父亲王老师也是一个很优秀的老师,多年的教学经验使他意识到要及时抓住孩子的这种学习兴趣。于是,王远便成了一名小小的旁听生。但是那些程序化的教学进度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他的好奇心。9岁的时候,他矮矮的个子,居然一屁股坐在了讲台旁边的地上,听初中的数学老师讲代数,他聚精会神地盯着黑板,同学们却看着他。下了课,他又恢复了儿童的本性,他打乒乓球、羽毛球,和别的同学追追打打……王远觉得他之所以能取得一定的成绩,和父母的自由化教育是分不开的。所有的知识对王远都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他喜欢文学,尤其是古典文学,他后来还能用文言文写散文,他也喜欢自然科学。他特别爱好数学和物理,他崇敬华罗庚、爱因斯坦等在基础数学和物理方面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人,欣赏他们用绝妙的思维去创造的辉煌。他偶尔也会对哲学有一定程度的涉猎,他觉得,书读多了,就会感到这些从文科和理科方面看似隔离的东西实际上是息息相通的。王远的父母非常支持他多读书,读好书,因为书籍能净化人的心灵,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一把钥匙。

王远说过,书读多了,会有触类旁通的感觉,也会有“一览众山小”的自信。在采访的过程中,李圣珍老师拿出王远的照片,每一张照片,王远都带着一种非常自信、无惧未来的笑容。但是王远也知道,要叩响清华的大门也决非一件易事。从看到清华大学的介绍起,他为此足足准备了4年。

王远--三年磨一剑。

王远的高中是在清华附中这个清华大学的“预备学校”读的。这里有很多学生都是清华大学教授的子弟,学生的素质都相当高,学习基础也非常扎实。王远从通州二中来到这个竞争更强的环境里,刚开始,压力确实非常大。

王远在学习上很善于吸收他人的先进方法,也注意总结和发扬自己成功的经验。他尤其注重能力的培养。善于开阔自己的思路。比方在做题上,他很少搞“题海战术”,而总是挑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题目来做。每次做完一道题,他总是要看看还有没有别的方法能够解决问题,并从中找出最简便的方法。同时,王远还积极地参加各类学科比赛,进行赛前辅导,从而接触到综合性更强、难度更大的题目,开阔了视野,启发了思维。

在总复习的时候,王远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决定在平时老师提醒的一些重点以及自己的一些薄弱环节上下功夫。而且注意要把那些模棱两可的地方弄懂弄清楚,不在难度和综合性上硬抠,而是做到概念明确、公式清楚,各种类型的题目都涉猎,各种解题方法都能熟练运用,甚至找了一些理科方面的竞赛题来做,在解题时多增加一些“钥匙”。同时,王远注重各学科之间在复习时间上的分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如果哪一门稍微弱一些,花的时间就多一些。对高三老师发下的每一张试卷都要完好地保存,因为那是学习情况的一种检验结果,哪些地方是需要“补火”的一看就会明白。在做每一张试卷时,最好不要忽略掉那些不该丢分的地方,因为高考对于平时成绩差不多的学生来讲,只是一个细致的问题,谁更细致,谁得分就高。对于的确已经成为薄弱环节的地方来说,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一个概念理解不透彻,就找几道关于这个概念的题目反复研究。一个公式不熟悉,就要反复用它去解题。哪些英语单词记忆不牢就要多写、多读,争取记住它。王远在高考中文科成绩非常出色,作文接近满分。李圣珍老师说,王远之所以文科考得好,与他平时的积累有关。现在的高考题越来越活,尤其是语文,涉及古典诗词的考题越来越多,还有分数比重越来越大的作文题,表面上看让学生老师感到有些刁钻古怪,其实都是考学生平时课外书看得多不多,知识面广不广,平时在这方面积累得多的人自然就觉得不难。

考好高考,心理状态是关键。

考好高考,心理状态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有很多孩子平时学得很好,知识掌握不可谓不牢,知识理解不可谓不深刻,却在高考中发挥欠佳甚至落榜,而有的平时并不是特别拔尖的孩子却能够在高考中发挥超常,这就跟平时的心理训练有关。

王远小小16岁年纪,第一次遇到这么重大的考试,心理紧张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王远在进入考场时,就像他母亲说的:“心无旁骛,我必成功。”王远心情平静下来,没有那些得失、胜负等感觉,完全投入到解题中去了。考完后,尽量听一些音乐,放松一下,避免太大的情绪波动。

其次,要克服高考前的不利因素。尤其是在复习时,有些学生在某次较大型的考试中失手,就认为自己完了,信心垮了。其实大可不必。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神或者体力或者意志上的周期,某一时段,也许他的这些因素全都达到最低点,即使在考试中失手也是常事。王远在那次高考前的预测中才得560多分,但王远没有气馁,他在妈妈的帮助下重新调整了心态。他的母亲李圣珍老师说,越是在关键时候,家长越要注意不要对孩子说那些很空调的“鼓励”,那往往只能增强孩子的焦虑感。一定要跟孩子一块儿分析原因,找出具体的措施,尽量把注意力转到考试题为什么会出错,怎样去改正错误,而不要让孩子老惦着考不好,家长、老师会怎样看待?并且让孩子保持平稳心态,于各项测验中不断发现错误,改正错误,提高成绩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对缓解心理压力也很有关系。如考前几天学习和放松结合起来,学习可以保持大脑对知识的兴奋度和敏感度,体育锻炼可以避免过度紧张,尤其是锻炼出汗以后,很多脑子里的“杂念”还会被清洗掉。

考前要调整好生物钟。有很多考生因为平时老是开夜车,晚上睡得晚,上午大脑总是混混沌沌的,进入不了状态。考生一定要注意适当休息,在考前几天睡好,养成正常作息,使考试场上才会有充沛的精力和清醒的脑子,把考试考好。

不会挣70元,就挣不到7万元去年年初,李圣珍老师把王远从香港叫回来,让他跟孩子们聊聊天,让孩子们多长一些见识。王远问孩子们,如果你们现在每天只挣70元,而另一个老板明天就开始付你每天7万元,那你这最后一天的工作怎么做?不少孩子说,凑合凑合得了。王远说,一定要做好最后这一天工作,没有这种态度,你永远都挣不到7万元。

不知为什么,李老师特喜欢王远的这种回答。

第一个被送到李圣珍老师身边的孩子--强强。

强强有一个不幸的家庭。

1994年,一位姓张的中年妇女找到了李老师,她哭着说:“李老师,您救救我的孩子吧,我不指望他像您儿子一样有出息,我只希望他好好做人,不要成为社会的渣滓。您要是不救我,我就没法活了。”她哭得那么伤心,她生活惟一的希望就在这个儿子身上了,没想到儿子居然屡屡地让她失望。17岁的强强在上到高中二年级的时候就已经辍学,一个学期他旷了两个月的课。妈妈简直是恨铁不成钢,急得心绞痛。

强强说起来是一个命苦的孩子,从生下来就没有享受过多少父爱,妈妈张女士经历过两次不幸的婚姻,她与第一个丈夫生下儿子强强不久,丈夫就无情地抛弃了他们。张女士带着儿子改嫁后,她又一次陷入了新的不幸之中,丈夫暴戾成性,她和儿子强强几乎没有一天不挨打。两任丈夫经常一发脾气就把家里的东西全摔了,最后家里摔得连碗都没了,吃饭只能用一次性饭盒。在这种“一年365天,要打300天”的恶劣的家庭环境中,强强也由以前还较为开朗的性格,逐渐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性情越来越孤僻,他恨这个世界给他带来的痛苦,他恨母亲,他将自己遭遇的不幸归咎于母亲,认为是她给他带来了这些不愉快的生活,他恨她的懦弱和无能,他也恨继父,但是他对继父毫无办法,当他不能抗拒继父的拳头时,他就将怨恨撒向母亲,总之他对母亲是越看越不顺眼。

强强由一个好生变成了一个差生心里老是充斥着一种怨恨和痛楚的强强,对学习也开始产生厌倦。他以前的学习一直很不错,在年级和班级都是排得上号的人物。他以前是快班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每况愈下,老师很快把他调到了慢班。而且,他的学习成绩也越来越不好了,下滑得非常厉害,由年级的22名下降到146名。在老师们眼里,强强是一个变坏了的差生,他一改以往的那种温顺和勤奋,开始变得性格急躁、思想放纵,学习就更加松懈了。强强也变得对这个社会有些“看不惯”,几次的折腾让他觉得自己已经不可救药,老师也不喜欢他了,家长也很讨厌他了,于是他更加破罐子破摔,变得越来越不愿上学了,一个学期竟有两个月没去学校上课,背着书包到处游荡。在老师和同学眼里,他成了真正的另类,别人看他也越来越不顺眼。

长期生活在冷漠和暴力之下,强强没有安全感。他的性情变得多疑而乖戾了。

就这样,17岁的强强成了第一个被送到李老师身边的孩子。父亲的背弃、继父的暴戾,使强强变得多疑和乖戾。他每次与别人同行时,一定要走在别人后面,说怕遭人暗算。一提起他人,他就会极戒备地问:“他是不是说我坏话了?”他常挂在嘴上的口头禅是:“这世上哪有好人啊?活着多没劲!”

但是有一天晚上,李老师却发现这个显得很冷酷、一脸阴郁的孩子捂着被子在偷偷地哭泣。李老师明白了强强的乖戾和多疑是长期缺少安全感的一种表现,他渴望安全,他渴望爱,渴望别人的关心,但是在这种组合家庭的长期生活,尤其是继父的暴戾使他从未享受过这些关爱。她像对待自己儿子那样搂着他说:“强强,傻孩子,世界上哪有母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啊,你妈那么辛苦,她是为了谁,这不都是为了你吗?为了能让你有一个完整的家嘛!”

那一夜,强强躺在李老师的怀中,他纵情地哭,哭累了,就睡着了。

向往温情的孩子其心都是善的。

强强的一哭,让李老师看到了强强恢复的希望,李老师有一个观点:向往温情的孩子心都是善的。据李老师回忆,强强的家庭环境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不出问题才怪。李老师还说,她的心与孩子的心天生就是相通的,只要她跟孩子谈一谈,就能看出孩子的问题出在哪里。强强是李老师救助的第一个孩子。通过采访发现,李老师的确对孩子的心理把握得很到位,并且她的心理测试手段还真是有炉火纯青之感。她会时而让孩子读一段课文,或者让孩子写一点钢笔字,或者拉着孩子的手拉拉家常,然后聊聊天,就能知道孩子的心理症结。

李老师从教20多年,见过的学生也有成百上千,但是强强是她的第一个特例学生,虽然她长期在教学中研究人性化的教育理念,但是教育好强强是李老师的第一个挑战。她很有信心,用她的话说是20多年的班主任生涯造就的自信。二来因为她爱孩子,她把后来的所有孩子都视为己出。

强强把嘴戳得血肉模糊。

在一天吃午饭时,细心的李老师发现,强强吃饭吃得很慢,而且脸上的表情很痛苦,一副难以下咽的样子,她亲切地问:“怎么啦,孩子?”强强抬起了头,他看见了一双充满了关爱的眼睛,那种眼神显得如此关切,强强信任这种真诚的关心,他便低声说:“嘴疼。”

李圣珍老师马上放下碗,将强强拉到一边让他张开嘴,她的心一阵抽搐又是一阵心酸,她发现强强嘴里血肉模糊。原来,为了发泄内心的痛苦,强强用尖利的笔尖戳伤了自己的嘴,李圣珍老师一把将他揽进怀里,嗓音颤抖地说:“孩子啊,你何苦要这样作践自己呢。”强强说:“我恨我自己,我恨妈妈。”她赶紧拿来药水,轻轻地给强强清洗伤口。这天晚上,李圣珍老师翻来覆去睡不着,强强的自虐让她看到了他深埋在内心的痛苦,一直缺少安全感的他是用乖戾作为保护自己的盔甲,但是在内心深处他却渴望交流,渴望爱抚,渴望受到尊重。他爱母亲可怜母亲,可是却又怨恨母亲不幸的婚姻。正是这种内心矛盾的激烈冲撞才使他如此的痛苦。

用爱唤醒痛苦的灵魂,强强的心融化了。

李老师准备用母爱轻轻抚慰他心中的伤口。在后来的日子里,李圣珍给了他母亲般的关爱。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要来到强强的床前,握着强强的手跟他说一会儿话,或给他念一篇能打动人心灵的美文。用高尚的作品打动人的心灵是李老师的教育方法之一,李老师专门为强强挑选了一些精美的充满了人情味的文章读给他听。一天晚上,李圣珍给强强读《独臂的人》,当念到“妈妈的脚上都是深深的裂豁,那是岁月留下的伤口啊……”强强抽噎着哭了,晶莹的泪珠从脸颊上滚下来。李圣珍放下书将他的头轻轻揽进怀里,她说:“孩子,世上没有哪个母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你可怜的妈妈之所以忍辱负重也都是为了你啊,你有出息,才是对她最好的回报……”强强的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李老师知道这篇文章已经进入孩子的内心,打到了孩子的痛处。

那天晚上,强强对像妈妈一样的李老师敞开了关闭已久的心扉。他对这位妈妈谈到了他的心灵变迁,谈到了他的痛苦,谈到他对家庭对妈妈的看法,还谈到了自己的理想……李老师很高兴,强强终于把自己包裹得很紧的内心敞开了。这很有利于帮助他解决问题,渡过难关,重新燃起生活的信心,继续恢复正常的学习。

强强考出了好成绩,李老师却病倒了李老师也安慰了他,说,强强,你应该摆脱思想上的包袱,你只要好好学习,凭你的基础和功底,你能成功。李老师在家先帮强强把落下的功课补起来,每天晚上强强都学习到深夜,李老师也不能睡觉,她在旁边陪着他,为他解疑释惑。

离期末考试还有两个月,李老师想让强强参加考试,可是强强不同意,他说:“班主任对我有成见,我见了害怕。”强强还担心,这么久都没有上学了,到时候考不好也遭人笑话。李老师微微一笑,说:“强强,干嘛把别人都想得那么阴暗呢?你的学习方法和思路都不错,你现在缺的是自信,你应该拿出实力来证明你自己。”她帮强强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还精选出各科的重点习题以及根据强强各科的薄弱环节而精心策划的一份试卷让他练习,复习进行得很顺利。可是到了考试前一天晚上,强强打起了退堂鼓,他很为难地低着头对李老师说:“我不想参加考试,我……我感到不舒服。”李老师知道强强是对自己没信心,她说:“那我们现在就考试。”说着,她出了一份模拟试卷,结果,强强得了89分。那天,强强晚上安静地睡着了,准备迎接第二天的考试。

第二天,当强强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时,李老师却因连日熬夜血压升高病倒了。强强看着为他呕心沥血、躺在床上的李老师,心里很难过,他决心尽自己的努力考出好成绩汇报给这位可敬的师长和母亲。

几天后,考试成绩出来了,原来在班上排名倒数第一的强强,一下跃到了全班第九名。强强笑了,他高兴地说:“班主任居然没有卡我,对我还是很公平的。”李老师告诉他:“其实,妈妈和老师都是爱护你的,人要学会宽容,要理解他们的难处。”自信和快乐又回到了他身上。

最高兴的是强强的母亲,他的母亲惊喜地发现,她的强强变了,以前是那么冷酷,动不动就发脾气,现在变得温顺了,懂事了,一回家就抢着做家务,嘴巴也甜了,有时候回家晚了,还会对妈妈说:“妈,今天我回来晚了,不能帮你干活了。”他知道心疼妈妈照顾妈妈了。在电话里,这位饱经风霜的母亲泣不成声地对李老师说:“我又有儿子了,谢谢您,谢谢您……”

李老师学生中第一个出国留学的孩子--梁磊。

梁磊初中二年级6门课有5门不及格记者前两天给梁磊的母亲去电话,才知道,梁磊是李老师亲戚的孩子。梁磊的母亲说,1994年,自从李老师的儿子王远考上清华大学以后,她就想把梁磊送到李老师家里去。当时梁磊刚读初中二年级,6门课程有5门不及格。家长很着急,只好把他送到李圣珍老师家。

他迷上了游戏机,没日没夜地打游戏说到梁磊,李老师说,他是一个智力没有问题的孩子。主要是他父母亲工作太忙,小小年纪没有人管,孩子疯狂地迷上了电子游戏机,严重地荒废了学业。初中二年级那年到这里来的时候,他只有一门语文考了61分。他母亲说,孩子就是太管不住自己,经常一回家就是看电视,作业要挨到很晚才潦草对付或者根本就不交作业。尤其是当他迷上游戏机以后,就更加没有摸过书了。

请遍了北京的名家教,还是没用梁磊的母亲说,她给梁磊几乎请遍了北京的名家教。刚开始请的是大学生、普通教师,到后来家长觉得不是很奏效,又给他请了海淀的特级数学老师给他辅导数学,可是照样还是不及格。做一个几何题,应该是4步,他用2步就写完了。家长很着急,孩子与父母情绪上的对抗特别强,经常与父亲对骂,不尊重父母,还要挟父母:“再敢打,我就出走!”李老师说,其实孩子成绩不好,从根本上说,并不是一个学习问题。主要是孩子管束不住自己,自觉性太差。

“送到李圣珍老师家,很奇怪,孩子就变好了。”

梁磊送到李老师家里以后,当时李老师还在通州二中教课,她让梁磊上了她所在学校的初中二年级。以前每天下午放学回家,梁磊都是一放书包,就打开电视。在李老师家,李老师说:“梁磊,你在我这里可不允许这样,你一定要先把作业写完以后再说。看看新闻联播就可以了。”当时梁磊心里还挺不服,后来慢慢也接受了。李老师不让他看电视,但是会买一些很好的书籍给他看,李老师说,书本上的东西才是最能帮助人提高的。梁磊的母亲说,也奇怪,这么多人都教不好梁磊,为什么孩子到李老师手里后就变得很听话了,我真是佩服。

梁磊的成绩从360分提高到中考的540分,他考上了清华附中分校,后来去了日本梁磊的母亲说,要是没有李老师,小磊的成绩不可能提高那么快。没有李老师的辅导,他只能考360分,结果在中考中考了540分,虽然不算高分,但是比一般的普通高中的录取分要高。梁磊上高中后学习就走上了正轨,也很自觉,能管束住自己了。高中读完后,他考上了大学,大学没有读完,他要求去国外上大学,争取更大的发展。家里同意了他的请求。现在梁磊在日本语言大学学习语言,他很刻苦,前两天打电话回家,告诉妈妈,他一定要争取考上日本一所最好的大学。他还跟妈妈逗乐:“我一定要让你花我赚的钱周游日本一趟。”妈妈说,“有你这句话,我已经心满意足了。”

西西--从“白痴”到“天才”

西西的成绩在班上是前三名,是个聪明、博学、爱卫生的小男孩。

西西已经在李老师家生活3年了,他本来在2年前就被李老师教育得让家长很满意了,但是西西舍不得离开李老师的家,他要求一直住在这里上学,父母亲也答应了。现在西西已经是一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了,每次考试都是班上的前三名。他家住在离北京很近的一个河北的小城市。西西长得很精神,又大又亮的眼睛,白皙的皮肤,衣着很干净整洁,走路说话风风火火,他很活泼,经常放学回来后和李老师家的几个小伙伴们扮扮鬼脸,和他们讲一些课外知识。他喜欢看书,知道很多天文学知识,能讲本世纪世界面临的72大科学问题。西西是个很讲卫生的孩子,他的床铺叠得整整齐齐,还在上面盖上一块花布,他怕别人坐脏了他的床铺。每次王远从香港回来度假,要是西西不在,王远就睡在他的床上,即使有时西西睡在上床,他那么大的个子还是宁愿爬到上床睡觉。

如果不是听李老师讲,我真难以相信眼前这个机灵聪明、活泼可爱的西西,在父母和老师眼里曾经是一个“白痴”。

到了小学三年级还不识字,100以内的加减法不会做李老师说,西西上小学三年级时还不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语文课本上的字,他会认的没几个,9岁的他,智力只相当于五六岁的幼儿。当初,他说话可不像现在一样像开机关枪似的,表达起来结结巴巴,几乎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身体也不好,特别瘦小,精神也不好,吃不好也睡不好。

他的父母亲都是知识分子,父亲还是一位专门研究电脑的专家,出版过好几本专著,他回忆自己上学时,学习在班级很拔尖,一直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妈妈也是一个心气很高的人,他们强烈地希望把儿子培养成一个有出息的人,但是现实好像跟他们开了一个玩笑,见儿子痴痴呆呆的,父母伤心欲绝,他们不知道智力过人的他们怎么会生出一个白痴来。可是事实就是他们的儿子竟连10以内的加减法都不会做,聪明好面子的父亲感到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他们想了很多的办法,带他去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还给孩子买来很多的课外书籍,给他布置很多课外的题目。西西告诉我说,阿姨,我那会儿就是不喜欢学,妈妈带我去上培训学校学音乐,我就钻到桌子底下玩。爸爸叫我写作业,我就躲到厕所里根本就不出来。父母亲对西西真是感到绝望了,他们一次次地抱怨命运为什么对他们如此不公。

西西生来活泼好动,妈妈要他变成一个好学的“乖孩子”

他的父母亲怎么也弄不明白,他们的西西原来可不是这样的。3岁以前的西西可是个爱说爱笑爱问,对什么都感兴趣的孩子。他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白痴”,他为什么会变成“白痴”呢?也许父母亲应该从他们的教育方法上进行一下反思。正如李圣珍老师讲的,其实很多孩子越不过去的障碍往往是孩子的家长和老师给他造成的,而家长和老师自身又没有主动去解决这些问题。

也许是从三四岁开始吧,父母就开始教西西识字和做算术,西西顽皮好动,常常坐不了一会就想玩,这时,母亲就会将他拉回到座位上。西西不知挨过多少打,字写得歪歪扭扭要挨打,计算出了错要挨打,玩要挨打,爱说话也要挨打。拿父母的话说,好的学习习惯是打出来的。这种强制性的教育使孩子正常的天性受到了压制。西西变得不敢活泼了,因为他怕挨打。西西变得怯懦、胆小,甚至夜夜失眠,他开始讨厌文字和数学在棍棒、拳头和巴掌的驯服下,西西变成了一个“乖孩子”,也变成了一个胆小如鼠的孩子。他怕父亲和母亲,看见他们走近,就吓得直哆嗦。他怕老师,他们一个严厉的目光就能将他吓得半死。他怕黑夜,黑暗里,仿佛到处都潜伏着妖魔鬼怪,每天晚上他都用被子捂住头,大气不敢出地蜷缩在被子里。从5岁开始,他几乎夜夜失眠。

妈妈越是好好培养他多读书,西西就越是厌恨书本,他讨厌那一个个方块字,讨厌那一个个像丑陋的小蝌蚪一样的数字。因为他隐隐约约地感到是这些书让他失去了自由的空间,他不能像别的小伙伴一样尽情玩耍,不能乱碰乱动,他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一看到书本,他就强烈地憎恨它们,拒绝它们走进他的大脑。在他上小学的三年以来,就没有很好地完成过作业,因为老师的作业永远也做不完。他每天要做到晚上11点多,没做完,第二天早上5点多,妈妈又拉他起来写,还经常被妈妈呵斥一顿。在他眼里,那些方块字和数字越来越成了他的仇人。他恨它们,正是因为它们,他才经常挨打;正是因为它们,他才经常挨老师的训斥,遭同学的嘲笑。小学三年,他不知道是怎么混过来的,我问他,西西,那你考试怎么办啊?西西笑着说,快考试的时候,老师会给报题的,把那些背下来就勉强对付了。

书本是他的大敌,妈妈带他去书店,他扭头就跑。

有一天,父母煞费苦心地将西西带到书店,希望能在浩瀚的书籍里找到儿子的兴趣,西西眼神呆滞地跟在他们后面亦步亦趋,那些琳琅满目的书对他没有丝毫的吸引力,就连那些同龄人爱看的卡通书他也不愿多瞧一眼,尤其是那些卡通上的文字,他一见就头疼。父母亲感到很无奈,但对他还是没有失去希望,母亲从书架上拿起一本书,西西瞟了一眼,封面上画着一个男人,戴着一副眼镜,母亲说那是一位科学家,这本书讲的是那位科学家的成长经历,母亲问西西想不想看,西西一扭头逃也似地跑出了书店。父母亲再一次遭受打击。书本是西西的仇敌,他常趁父母不在家时拿起儿童冲锋枪扫射它们,边扫射嘴里边喊:“打死你们,打死你们,去死吧,你们,去死吧……”他要将它们一个个击毙,直到它们在他的想像中流血,倒地,死亡。

不爱看书肯定会成为“白痴”,他是班上倒数第一名西西成了一个“白痴”,无论父母怎么辅导,无论老师怎样耐心讲解,他永远听不懂课,永远不会做作业,永远都是班上的倒数第一名。

一晃4年过去了,一直到西西上小学四年级,这一切仍然没有丝毫的改变。爸爸妈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西西不但学习没有任何长进,身体也不见好,由于他晚上经常失眠做恶梦,无精打采,眼圈都是黑的,精神不振加上没有食欲,每次吃饭,他都是习惯性地捂着嘴巴,李老师说,10岁的西西刚到她家的时候,骨瘦如柴,体重不到20公斤,手指细得像筷子一样。

就在西西的父母对西西彻底失望的时候,有人向他们谈起了李圣珍老师。说在李老师的家里住着一些家长已经感到无能为力的“笨孩子”、“傻孩子”、“坏孩子”。那些孩子在李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一个个都变成了好孩子和聪明的孩子。听到这些,西西的父母燃起了一线希望。他们从河北老家赶到北京,对李老师说,我们的孩子脑子有毛病,身体也不好,只希望他将来能自食其力。李老师跟孩子的父母商量,孩子还是先让他住到家里来,但是可以让孩子不要急着上学。西西的母亲一听就着急了,不让孩子上学咋行?李老师告诉他,有时候教孩子不在乎这一朝一夕的工夫,关键还是要朝长远着想。西西现在特别反感读书,并不是孩子天生不喜欢读书,而是家长没有想办法让他真正自觉地喜欢读书。西西的妈妈不吱声了,西西的爸爸沉默了很久,说了一句:“李老师,我们相信您,反正孩子都交给您了,就照您的意思办吧!”

李老师让西西不要上学,就在家里痛痛快快地玩和安安心心地睡觉西西的父母将他送到了李老师家。在李老师家里呆了几天后,西西觉得这位李老师跟他的父母不一样,跟其他的老师也不一样,她没有让西西看书,也没有让西西做那些令他头疼的计算题,她说:“西西,我看你缺觉,也没玩够,先别上学了,就在家玩和睡觉吧。”

李老师的“宽容”和平易近人让西西一下子就感到轻松了不少。

于是,白天李老师去学校上课时,西西就在家自由自在地玩耍。晚上,西西睡觉时,李老师就坐在他床边,一边抚摸着他的背,一边哼着催眠曲一直到西西睡着。据李老师回忆,西西刚到李老师家时,特别害怕黑夜,晚上睡觉不踏实,睡觉的时候口里还吐着白沫,有时候还直抽搐,李老师就陪伴着他睡,她用一只手拉着西西的手,当西西从恶梦中惊醒时,她便将西西搂在怀里轻声地安慰他,直到他又沉入梦乡。每天晚上拉着他的手,给他摸背,给他唱歌。西西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安全感,他不再害怕黑夜,不再失眠。

饭量大了,身体好了,李老师开始“刺激”西西的知识胃口西西就这样在李老师家玩了半年,睡了半年,他的睡眠质量也提高了不少,饭量也增加了很多。西西说,他从小把北京的很多有名的饭馆都吃尽了,什么好吃的有名的都吃过了,所以对于一般的饮食他很挑剔,同时在去李老师家之前,他的精神状态就不好,身体受影响,饮食就跟着受影响。他在李老师家里,玩使他渐渐地在精神上放松了,没有紧张的学习和妈妈那种压制性的课外作业,他感到很惬意,吃饭也多了,脸色渐渐红润,他长胖了。

李老师见西西喜欢看图画不愿意看文字,便找一些只有图画的书给西西看,并经常给他讲故事,有时也给他读文章,一般都是很美很有意思的文字。渐渐地,西西觉得图画太简单了,一些故事看了似懂非懂,有时候李老师也会故意拿出一幅图画或漫画,问西西:“西西,你来帮我看看,这是怎么回事。”西西要是也回答不出来,李老师就会说:“要是有文字说明就好了。”

西西对故事听得很来劲。

李老师经常会给西西讲一些故事,西西听得很来劲,这时,李老师就对他说:“西西,你要是会认字,你就能知道很多很多故事。”想知道更多故事的欲望,终于诱惑着西西拿起了原来视作敌人的书。碰上不认识的字他就问李老师,奇怪的是,那些字在他眼里不再可厌可憎。为了更进一步激发西西的阅读兴趣,李老师还让他将从书上看到的故事讲给她听,讲给跟他住在一起的哥哥姐姐们听。西西第一次发现自己很有口才,还很幽默,因为,他不但能把故事讲得很准确生动,还能配合各种动作和表演技巧?常常将李老师他们逗得捧腹大笑。

李老师为了让他对数学产生很好的感觉,经常会给他玩一些有趣的数字游戏,比如玩扑克牌中的24点,一人出两张牌,看谁先算出24的答案,可以用加减乘除各种方法来算。渐渐地,西西也不再讨厌那些数字了,他发现不同的数字组合在一起,竟会有不同的结果,就像拼积木一样有趣,而且用那些数字还能弹出美妙的音乐。

西西愿意上学了。

半年后的一天,李老师笑眯眯地问他:“西西,愿意去上学吗?”

“当然愿意。”西西回答得很干脆。现在,西西已经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不但当上了班干部,而且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每个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他的作文常常得到老师的好评,有好几次还作为范文在班上宣读。但是西西说他最喜欢的还是数学,他说现在再也没有人向他飞白眼,喊他“白痴”了。那天,西西的父亲来了,他抚摸着西西的头问:“西西,长大准备干什么?”西西不假思索地说:“当航天专家。”父亲的脸上充满了惊喜,几年前,他也许做梦也不会想到,他那像白痴一样的儿子会有这样的志向。

“李老师那一套,你们怎么学也学不会的”

西西现在已经是个有理想的孩子,他在李老师家生活得很愉快。每天放学回来都会很自觉地写作业、看书,还会给其他孩子讲一些书上的知识“显示”一下自己的博学。李老师每次一谈到西西,都会说,这个孩子,将来会有大造化。西西有的时候还会跟李老师说:“老师,将来我长大了,要给你买一套大房子。”因为李老师一直在为自己的房子太小发愁,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家长太多了,由于李老师目前的住房状况,不能收留更多的孩子。

西西父亲的很多同事和朋友都想来讨教李老师的家教圣经,西西的父亲很自豪地说,她那一套,你们学不会。

田田:李老师创造的一个教育神话和医学奇迹田田是湖南长沙的一个患有强迫症的孩子,多方求医,最后在李老师家“治疗”好了,田田的父母感激不尽。就在2001年3月份的一天,李老师接到田田母亲的电话,田田的母亲很高兴地告诉李老师,孩子回来后,情况很好,考试成绩也不错。记者也跟田田的妈妈范大姐聊了一下,她说,田田多亏了李老师!

田田的父母心碎了,千里迢迢跑到北京求李老师田田是湖南长沙的一个小孩,她的父母亲千里迢迢地赶到北京来的时候,已经是费尽心血,感到有点走投无路了。

李老师说,田田的父亲是个事业上很有成就的人,从湖南的小地方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去了省城长沙,把小家庭的环境创造得很好,就是田田成了他不能解决的一块心病。她回忆田田的父亲刚来找她时跟她说:“孩子成了这样,我们两口子心都要碎了,我们不知道她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上幼儿园之前,她可是一个很聪明很活泼的孩子呀。从小学二年级起,我们就一次次带她去看心理医生,有的医生说她是强迫症,有的医生说她是孤独症,可是,她为什么会得这种病呢?”田田父亲的眼里闪着泪光,他长叹一声将头深深地埋进了手掌,那个样子真显得万般无奈。

过了好久,他抬起头,说:“后来,我们慢慢醒悟到,田田变成这样,我们有很大的责任。我们望女成凤,却不知道怎样做父亲、做母亲,当我们知道了这一切的时候,却已经铸成了大错,如果田田不能好起来,不能像一个正常孩子那样学习和生活,我们一辈子也不能原谅自己,一辈子都会在痛苦中煎熬,最爱她的是我和她的妈妈,但却是我们给她带来了摆脱不掉的恶梦……”

田田曾有过一段快乐的童年。

田田的老家在湖南常德一个偏僻的小县城,田田的父亲曾经是这个县城一所中学的教师,母亲是一家工厂的工人。当时田田的父母就是在这个小县城里结婚的。母亲怀上田田时,父亲正准备发奋攻读研究生。田田的父亲是一个很有志向的人,他要走出这个偏僻的小县城去开拓自己更广阔的天空,为自己的家庭和自己未出生的孩子去创造一份美好的未来。田田生下来后不久,她的父亲也接到了湖南某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家里人很高兴,因为年近而立之年的他终于实现了愿望。于是他只身去长沙求学。

时间过得很快,田田2岁时,母亲抱着她去长沙看望爸爸。一路上,田田很兴奋,看到公路上飞驶而过的汽车,田田居然问了妈妈很多童趣很足的问题,比方:“汽车饿了吃什么?是吃肉吗?它力气那么大,一定要吃很多很多东西,是吗?”江上鸣着汽笛的轮船,也吸引着田田好奇的目光,她问妈妈:“那个大轮船的家在哪里?它是在回家吗?”那时的田田,总有问不完的问题。她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爸爸妈妈很高兴,孩子的那股聪明劲正是成才的基础。

田田那忧伤的父母百思不得其解田田的父母亲每次回忆起田田小时候的那种好奇心、机灵样,就为孩子后来的状况感到不解。她父亲还记得,有一天带田田去动物园,这是田田第一次见到老虎、狮子、大象、斑马、海豚、大熊猫……她兴奋地睁大了眼睛,甩开爸爸妈妈的手,一个人跌跌撞撞地在关着各种动物的笼子中间跑来跑去,一会儿拔草喂大象,一会儿举着自己吃的饼干快乐地喊着:“大熊猫,请你吃饼干。”

田田第一次见到火车,把它称之为:“吃人的怪物”。爸爸听了以后哈哈大笑,他告诉田田,它不吃人,只要买张票就可以坐着它去北京、去上海,去好多好多地方。爸爸抱着她说:“田田,以后好好读书,将来坐火车到北京去上大学。”田田刚满3岁,父亲就将她们母女俩接到了长沙,那时,父亲已经拿到了经济学硕士学位,留在一所大学任教。学校分给他们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虽然生活过得有点窘迫,可是田田的歌声、笑声使小屋里的生活充满了幸福和欢乐。田田爱唱歌,她最爱唱的是“小燕子穿花衣”,只要她在家,小屋里就会飘出她清脆稚嫩的歌声:“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田田上了一天幼儿园后就怎么也不想去了,紧接着,田田失语了后来,田田的爸爸妈妈决定送她上幼儿园,一是他们工作太忙照顾不了田田;二是他们认为,田田应该去幼儿园接受早期教育,这样会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有好处。离父亲学校不远就有一家幼儿园。父亲去看了,条件蛮好的,而且离学校近,也便于他早晚接送田田。听说要去上幼儿园,田田可高兴了。在这之前,妈妈曾经带田田去幼儿园玩过,那里不但有跷跷板、有滑滑梯,老师还教小朋友们唱歌、跳舞,还给他们讲故事。

第一天,田田是牵着父亲的手高高兴兴地走进幼儿园的。可是下午父亲去接她时,发现她脸上挂着脏乎乎的泪痕,一副和早上完全不同的神色。他也没细想,觉得田田对新环境不习惯也是正常的,过一段时间就会慢慢适应。第二天早上,田田赖在床上不愿去幼儿园,父亲强行将她从床上抱起来穿好衣服,将她送进幼儿园。田田的父亲说他至今都忘不了那天他离开时女儿那惊恐害怕的眼神。但是不去幼儿园也是不现实的,那段时间父亲忙着做研究课题,母亲刚调到新单位,每天早出晚归,田田的爸爸还是把她送到了幼儿园。

结果,一件让他们感到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不久后的一天,他们发现田田肚子饿了想吃饭时,不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只是指着高压锅张着嘴“啊啊”地着急。这次夫妇俩感到事情的严重性,孩子失语了!

对幼儿园老师的极度恐惧造成了孩子的失语焦急万分的父亲抱她去了医院,全身都查遍了,没有发现她有器官性疾病。医生提醒他带孩子去看心理门诊。心理医生告诉他,极度的恐惧会造成失语。可是,刚上幼儿园的田田会遇到什么恐惧呢?医生让他回去后,每天给田田反复唱她最喜欢的一支歌,也许熟悉的歌声会重新开启她因惊吓而关闭的语言功能。

父亲听从了心理医生的话,每天都将田田抱在怀里唱啊唱啊: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一天、两天、三天,第十五天的晚上,田田终于跟着父亲的歌声断断续续唱了起来: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田田终于开口说话了。

后来在女儿断断续续的讲述中,父亲终于知道了女儿恐惧的是什么,她恐惧的是幼儿园的老师。田田吃饭慢,老师就拧她的耳朵敲她的头。有一次,小朋友们都吃完了,老师见田田碗里还有饭便走过来,一边呵斥着一边拿起勺子,将那半碗饭一口气全塞进田田嘴里。田田噎得满眼是泪。午睡时,老师拿着一根小棍子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发现谁没睡着就敲一下谁的头,田田害怕极了,越害怕就越睡不着,老师发现了就掐她的屁股和腿。到后来,一说送她去幼儿园,田田就吓得直哆嗦。

父母执迷不悟,依然使用高压手段。

田田的父母是非常要强的人,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非常高,田田成了这样,他们心里是最难过的,但是他们还是信奉:“严师出高徒”!如果他们在这时来一个急刹车,及时调整自己对女儿过高的期望值,如果他们懂得孩子的心理不是揠苗助长那么简单,也许后面的事态就不会那么呈恶性发展。

他们焦急万分,心里直打鼓:“这孩子小学一年级就两门不及格,以后怎么办?初中、高中都读不下来,上大学就更没戏了。”他们越想越紧张,于是采取了一种极端的手段,大量地增加她的学习内容,延长她的学习时间,希望她能尽快赶上去。

田田开始变得精神狂躁。

可是田田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像他们期望的那样好起来,不但成绩越来越差,而且人也变得莫名的狂躁,常常在课堂上突然摔课本拍桌子,大声叫喊。做作业时,写着写着会突然大喊大叫将作业本扔在地上。她不再好好写字,没有人能看懂她画得乱七八糟的作业本;她也不再好好读书,只读课文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而且无数次地重复。她再也不在父母怀里撒娇,只要他们靠近她,她就会惊恐地抱着头,吓得浑身哆嗦。看到曾经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女儿如今变成了这样,他们伤心欲绝。他们开始反省自己,想和女儿重新开始,却束手无策。

他们带田田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田田患了强迫症,给田田开了一包大大小小的白色药片。吃了这些药片,田田有时会安静下来,可是药性一过,她又故态复萌。他们知道医生给田田吃的是镇静药,他们也知道这药治不了田田的病。于是,他们又将田田带到了另一位心理医生面前,医生说田田患的是孤独自闭症,让他们带田田每周去做一次心理治疗。做了一年多心理治疗,似乎并没有什么效果,田田的病情越来越重,一看见课本就会莫名其妙地大喊大叫,有时安静下来,她会无数次地重复一个相同的动作。虽然田田已经不能正常地上课,正常地做作业,可是父母怕她落下了课,仍然每天都逼着她去学校。

田田来到李老师家。

就在田田的父母亲心急如焚的时候,他们看到了有关媒体对李老师的报道,说她家里住满了从各地来的“笨孩子”、“傻孩子”、“呆孩子”,这些让老师头疼、使父母绝望的孩子在她那里都变成了好孩子、聪明的孩子和快乐的孩子。他们的心里燃起了希望。他们带着女儿千里迢迢来到了北京。爸爸说:“田田,带你去看看天安门好吗?”她不点头也不摇头,只用呆呆的眼神看着他们。

他们的心像刀绞一般难过。她父亲还想起田田2岁那年带她去火车站看火车的情景,那时的田田,是那么爱说爱笑爱问,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都要问个为什么。爸爸当时告诉田田,好好读书,将来坐火车去北京上大学。现在他们带着田田来到了北京,可是他们的田田已不再是原来的田田,她显示不出一丝兴奋的表情,相反,一副很漠然的神情。看着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什么都很漠然的女儿,他们的心碎了。

李老师让她尽情地玩。

见到田田,李老师笑眯眯地一把将她搂进怀里,将脸贴在她的小脸蛋上,田田吓得满脸惊恐地使劲推她,一边推一边问:“你为什么抱我?”李老师轻轻抚摸着她的头,亲切地说:“因为我喜欢你,你是个好孩子。”一句话就让田田放松了“警惕”。她感到这位老师跟很多老师都不一样,没有那么严肃,没有那么不让人亲近,肯定是个不随便骂人的好老师。田田用她的眼光打量着李老师。从此以后,田田发现她的“判断”基本准确,她也不再躲避李老师,渐渐地,她像一只安静的小猫将头缩进了李老师的怀里。

每天,李老师让田田尽情地玩,只让她写几页字,读几篇课文。开始,田田写的字中没有几个能被人认得出来,写字时她常咬着腮帮子,似乎用着全身的力气,纸常常被圆珠笔尖戳成一个个洞。李老师从乱七八糟的字里看出了她心里压抑的烦恼和痛苦,她是将这痛苦和烦恼宣泄在狂躁的笔尖下,宣泄在越读越快越快越乱的阅读中。这种狂躁和痛苦是精神创伤造成的,是长期的压抑造成的,要治愈她,先要走进她的心灵。有一次,田田的父亲从湖南过来看女儿,他翻着桌上放着的一摞这些日子她写的作业,每一天的作业都有李老师的批语。前一天的批语是:真好、真棒,继续努力,做题时不要着急。他一边翻看着女儿的作业一边感叹地说:“真难以相信这是她写的。”因为田田刚送到这里时,几乎已经丧失了学习能力,写字时,她会长时间反复只写一个字,而且写得乱七八糟。读书时,语不成句,而且读着读着就会声嘶力竭地大喊大叫。

田田有做事喜欢重复的毛病,医学上称之为强迫症。田田最喜欢做重复的事情,如反复写一个字,反复读一句话,上完厕所反复冲。李老师说,这也是孩子长期得不到爱的交流,心里紧张,又怕做错事,一种极端不自信的表现。在李老师家的墙上、床边,甚至卫生间里,到处贴着李老师写的“做事不重复”。

亲爱的孩子,你要大胆些!再大胆些!

亲爱的田田:你好!

在电话里,你跟爸爸妈妈谈话的内容多起来了,我们在梦中都感到无比高兴!以前爸爸妈妈在教育你的问题上出现了错误,李老师比爸爸妈妈能干,她能替代爸爸妈妈,我们相信你在李老师的关爱和教育下,能健康快乐地成长。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你的胆子要大一点,要敢于说话,大胆地做自己的事(自己的事自己做),大胆地玩,还要大胆地开动脑筋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与大家融合在一起,才能像西西哥哥一样愉快地生活,轻松地上学。你不是很想上学吗?学会了这些就能上学。

北京近段天气很热,要多喝水,身体有什么不舒服要马上告诉李老师。李老师会像妈妈一样地爱你,你不是说你是李老师的宝宝吗?马月姐姐什么都跟李老师说,现在她不是变得很能干了吗,那你就把心里想的事都跟李老师说,李老师会很高兴地听你说的。

祝你身体健康,学习进步,生活愉快!

爱你的妈妈。

2000年6月3日。

李老师带田田睡觉。

李老师带过很多孩子睡觉,马月、西西……李老师发现,孩子们普遍缺乏安全感,他们几乎都爱做恶梦,都患有失眠症。小小年龄的他们本应该无忧无虑,本应该有沉醉梦乡的甜蜜,可是他们都害怕黑夜,害怕独处,睡觉特别不踏实,这是孩子缺乏爱的一种表现。

“好孩子,你真乖。”是李老师经常用的一句话,她说,这样不但会使他们有安全感,还会使他们产生受到鼓励和关怀的喜悦。每天晚上,田田上床睡觉时,李老师都要坐在她床边拉着她的手说:“你真是个好孩子。”然后轻轻地抚摸,直到她沉入梦乡,有时候在睡觉前给孩子讲一段小故事或者给她唱唱歌,孩子就会感到很温馨很愉快。渐渐地,田田开始睡得很沉很香,恶梦不再缠绕她。

每当田田写字时,李老师便坐在她身边轻轻地拍着她的背,使狂躁的她渐渐安静下来。田田读书时,李老师一句一句地领读,使语不成句的她渐渐找到了语感和句感。她将田田每天写的作业都写上日期、编上号,并在作业边写上鼓励的评语,让田田看到自己每天的进步。

李老师在田田身上创造的奇迹。

田田在李老师家里待了大半年,跟以前相比,换了一个人似的,她变得活泼了,也爱说话了,还常常哼上几句歌,学习也有很大的进步。田田的父亲看到女儿一天天好起来,都把李老师当成了救命恩人。他后来告诉李老师,田田其实看过很多的心理医生,都没有给治好,甚至很多有名的心理专家都表示无力回天。没想到在李老师这里这么快就成了这么健康的一个孩子,他们实在太高兴了。田田的父亲为了感谢李老师,还从长沙买了一个特别漂亮的工艺品送给她。

李老师在田田离开北京的时候,跟她的父母亲约法三章,给他们提出了几点教育孩子需要注意的地方。田田的母亲现在还经常打电话给李老师,汇报田田的生活学习情况,李老师说,现在,田田一切正常,学习也有很大的进步。

李老师的教育秘诀。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会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里,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里。”

李老师说,在与很多家长接触的时候,她发现,其实,这些孩子的父母都很爱他们的孩子,可是他们关心孩子的衣食冷暖,远远超过关心孩子的心灵,他们不知道孩子在什么时候需要爱,什么时候需要关怀。他们认为打孩子骂孩子是对孩子的爱,却不知道这种爱深深地伤害了孩子。送到李老师这里来的孩子大部分都受到过心理创伤,李老师总结说,就是因为家长或者老师对孩子的很多缺点看不惯,就用极端手段对待孩子而造成了孩子现在的状况。孩子在我这里会得到宽容和慰藉,我不会那样对待他们,我会用理解和真诚跟他们交流,会成为孩子的感情归依。

李老师谈起了一位母亲。那天,她将8岁的儿子送到了李老师家。她坐在沙发上滔滔不绝地数落着儿子的种种劣迹,诉说着她对儿子的失望。儿子就坐在她的身边,那孩子眼睛一直望着别处,漠然地听着母亲对他的控诉。李老师还讲起了她遇到的另外一位母亲。当只有7岁的女儿想钻进她怀里撒娇时,她竟一脸厌烦地推开了女儿,说:“去去去,这么大的人了还粘粘糊糊。”孩子很失望很伤心地走开了。李老师说,孩子普遍都存在着情感饥饿和皮肤饥饿,应该多抚摸他们,多对他们说一说话。

李老师说,当着别人和孩子的面全面否认自己的孩子,公开地表示自己对孩子的失望,不但是对孩子的尊严和自信心的摧毁,也是对孩子重新站起来的信心的打击。她说:“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会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里,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里。”可是,并不是每一位父母都懂得这个道理。遗憾的是,许多老师和父母却目中无“人”,他们有意或无意地在精神和肉体上驾驭孩子。在他们眼里,孩子是可以任意训斥任意惩罚的,孩子是没有思想没有个性的。正是这种错误的认知造成了数不清的悲剧。也许,他们至今都不明白,为什么当初播种下去的是希望,今天收获的却是又苦又涩的果子。

小风的故事。

敢于打母亲的孩子。

他叫小风,是一个在品德上有缺陷的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不爱学习,只知道打架,甚至还打自己的母亲,母亲被他气得成了心脏病。在学校他不喜欢老师,老师更是把他当作“不可救药的差生”,他到李老师家来的时候,身上有近70处的伤痕。谁的话他都不会听,他还有自虐倾向,骑着自行车,故意一次次从车上摔下来……他什么都不在乎。

见到小风时,他已经在李老师家里待了一年多了,他很有礼貌,虽然还是带着广西的地方口音,他已经习惯了北京的生活,他没有以前的那种倔强和暴力倾向,眼里少了许多李老师说的刚来时那种挑衅的神情,其实,他本来就是一位很讲情谊的孩子。他居然告诉我说:“李老师现在是我惟一的亲人了。”他的双亲健在,还有很疼爱他的爷爷奶奶,他出此言实在让人有点吃惊。的确,他的变化太大了……不幸的童年使他成了一匹难以驯服的“劣马”,4年转了4个学校小风的家在广西邕宁。小风1岁多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离婚了,法院将小风判给了爸爸。那时,爸爸很少回来,说是在外面做生意。小风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爷爷奶奶疼爱这个没爹亲没娘疼的孩子,千方百计满足他的要求,只要他喜欢的,只要他想要的,爷爷奶奶二话不说马上就去给他买。可是,这百般的宠爱并不能给小风带来那种温馨的家庭感觉,并不能带来细腻的父爱和母爱,在他心里,隐隐地有着对父母的怨恨,他觉得,母亲不要他了,父亲也不要他了,他是个没人要的孩子,每当看到别的孩子跟爸爸妈妈在一起时那种幸福的样子,他总是又羡慕又嫉妒。

正是这种残缺的爱使小风成了一匹难以驯服的野马。才七八岁时,他就成了他家那一带的孩子王,常常带着一帮小兄弟从东街打到西街,从西街打到东街。在一次次由他挑起的“战争”中,他将别的孩子打得皮开肉绽,自己也落下累累伤痕。在学校,没有老师敢管他,上课时,他将脚放在课桌上,旁若无人地玩扑克牌。有一次期中考试,老师刚将卷子发下来,他就当着老师的面撕碎了,然后打开教室的门扬长而去。老师气得直哆嗦,上前一把揪住他,将他关进一间办公室,老师刚走开,他就一脚将门踹开了一个大洞,然后钻出来,跑了。

爷爷跑到学校去讲情,学校说什么也不要他了。爷爷只好将小风转到了另外一所学校。可是没过多久,学校就通知他爷爷,这孩子我们管不了,你领走吧。仅小学4年,小风就转了4所学校。

李老师发现小风身上有63块伤痕见到小风时,李老师心里“咯噔”一下,这孩子又黑又瘦,腿上手臂上到处都是伤疤,左手背上的一个伤口刚结痂,是被人咬的;下巴上的一片青紫,是被人用石头砸的。后来,李老师细细数了数,小风的身上共有大大小小63块伤疤,他的一条秋裤乍一看,还以为是一条印花布的秋裤,实际上是染满了斑斑血迹。

一天下午,李老师发现,正在读书的小风左手的伤疤被撕开了,鲜血淋淋,她吓了一跳,问:“孩子,你的手怎么了?”小风若无其事地说:“没什么,是我自己撕开的。”“伤口长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撕开它呢?”“心里烦。”

不久,李老师发现那个刚刚愈合的伤疤又再次被撕开了。她明白了,小风是在用这种自虐的方式发泄内心的痛苦。

李老师告诉小风什么是“优点”

一天晚上,李老师给小风读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讲的是发生在海边的一个孩子的故事。读到一半时,小风忽然抬起头很认真地问:“什么叫优点?”李老师愣了一下,她没想到11岁的小风竟然不知道什么叫“优点”,也许从来就没有人告诉过他什么是优点、什么是缺点,所以他才在浑浑噩噩中长大,分辨不清是非对错。李老师告诉他,优点就是人身上最美的品质,优点会使人可爱,会使人美丽,一个人优点越多,就越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不久后的一天,李老师从街上买回了一筐桃子。到了晚上,好几个孩子纷纷到李老师面前告状:“桃子全被小风一个人吃了,我们一个都没吃上。”

李老师问小风:“真的都是你一个人吃了吗?”小风眼睛望着别处,不吭声。“你看,这里还有比你小的弟弟妹妹,先让给弟弟妹妹才像个哥哥,心中常常想到别人,这就是优点。”李老师抚摸着小风的头温和地说。

小风收回了散漫的目光,不好意思地笑了,他转身走到自己的床铺前掀起被子,原来,桃子都被他藏到了被子里。

“好孩子,你真行!”

在李老师家,小风听到的最多的话是:“你真是好孩子,你真行!”从小到大,小风似乎就没听见过这样的话,在他的耳边只有训斥声,只有责骂声,在老师们眼里他是个不可救药的坏孩子,也是一个学习成绩不好的笨孩子,除了他的那些街头小兄弟,从来没有人说他“你真行”。有一天,李老师让小风看一篇文章,讲的是科学家茅以升小时候自己动手做马灯的故事。读完这篇文章后,小风也想做一个灯,他将柚子挖空了,在里面点上了蜡烛,一个金黄色的灯笼便做成了。

李老师见了,一个劲地夸他聪明,说他手巧,还让其他的孩子向他学习。李老师认为,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很多的鼓励和家长及时的表扬,这样做能让孩子探索到更多的东西,能让孩子鼓起劲往前走。

小风给妈妈写信,告诉妈妈他懂事了有一次小风过生日,李老师还给他买来了蛋糕,请了很多朋友给他庆祝生日,小风感到很高兴,他在给妈妈的信中写道:“妈妈,前天是我的生日,李老师给我买了一个大蛋糕,还请来了我的一些好朋友,我们一起玩得很快乐……妈妈,你的身体好些了吗?过去我总让你生气,让你失望,我以后绝不让你再生气、再失望……”小风变得懂事了,吃完饭他会主动地帮忙收拾桌椅碗筷,还会自己洗袜子,吃东西也会主动地让给弟弟妹妹。

一天晚上,妈妈打来了电话,小风在电话里问:“妈妈,您最近身体好吗?我很想念您,还想爷爷和奶奶,代我问他们好……”电话那头,妈妈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不敢相信这是儿子的声音,她声音颤抖地问:“你是小风吗,你真是小风吗?”

“妈妈,是我,我是小风啊。”母亲喜极而泣,在电话里一遍又一遍地说:“我的儿子变了,我的儿子变了……”

几天后,小风接到了妈妈的来信,妈妈在信中说:“那天晚上在电话里听到你的声音,妈妈真的很高兴,我的儿子去李老师家没多久就懂得问候妈妈、爷爷还有奶奶过得好不好,我相信,我儿子在老师妈妈的教导下一定会成为一个很出色的孩子。”信上妈妈还说:“妈妈很高兴,因为妈妈很久没有看到儿子写字写得那么好,那么整齐了,从你的信上妈妈看得出你很用功、很认真,妈妈感到很欣慰……”

小风正式在北京复学了,他立志做一个好学生。

去年9月1日,小风在李老师家附近的一所学校上学了,在这一天的日记中他写道:“今天我开始上学了,我打算在学校好好听老师讲课,不打人不骂人,做个懂礼貌的学生。”小风决定记下他的进步历程,以下是他的日记本中的两则日记:

今天,我读了爱因斯坦写的《追求》,他说,人追求理想和真理,才能得到内心的自由和安宁。我想,我应该不再去想那些不好的事情折磨自己,现在只要好好学习就成了。

我今天读了《留着这颗心》的寓言,使我受到了启发。一个青年爱上了一个女子,青年不知那女子是魔鬼变的,女子叫青年把他妈妈的心挖出来给她吃,当青年捧着他挖出来的妈妈的心,准备送给那女子吃时,在路上摔了一个跟头,心问他:“跌疼了吗,我的儿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伤了妈妈那么多心,可是妈妈还是永远爱着我们,以后,我再也不伤妈妈的心,要做个好孩子。

在这篇日记的后面,小风还抄下了这样一段话:你错了一次也就同时失去了一次对的时间和机会,你失败了一次也就同时失去了一次成功的时间和机会,你虚度了一天,不仅仅是浪费一天,而是两天……小风说:“武力不能解决问题”

小风刚来的时候有个特点,认为打架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在他上学期间,他的成绩有了很大提高,考试经常在80分以上。但是,要让他的暴力倾向得到彻底的改善,李老师想了很久。

不是所有的花都能绽放散文篇八

加州理工学院每年只招收800名左右本科生,但能拿到学士学位的不过200多人,平均每年都要淘汰200名左右的后位学生,其中不乏世界各国的优秀学子。研究生、博士生也有类似的苛刻淘汰比例。多少年来,这所学校出来的都是尖子中的尖子,名校的声望就这样确立的。

在加州理工学院上课是一件艰苦的事,“压力”就是加州理工学院的代名词。这里的学业负担之重,学习节奏之紧,分量之多,很少有其他的大学能赶得上。为此,这里令不少为即将升学而前来观光的高中应届毕业生目瞪口呆,望而却步,也一度令每一年级20%的学生因种种原因毕不了业——或是辍学,或是转走。

能够在这里留下来的学生们,都是出了名的“工作狂”。他们平均每个星期学习50小时,每个人在毕业前都必须修满486小时的课程,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学期有5门课,1年3个学期共修15门课——大部分人甚至比这更多。

另外,所有的学生都必须上5门物理课,2门化学、2门数学、1门生物,1门天文或是地质,还要上两门实验课。在这里,几乎人人抱着一种“不管教授们给我们布置什么难题都能完成”的豁出去了的态度。

在加州理工学院,一个人想完成所有功课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集体做题”不但常见而且非常必要,整夜不睡地做题也是家常便饭。因此有学生说,我最恨的事就是解题才解到一半,就发现太阳已经升起来了。

然而,学校对于每一年的新生,还是应该算是“仁慈”的。新生们第一年上的课都不给以字母表示的成绩,只给打“通过”或“不通过”,这无疑是校方尽力想给学生们缓解点压力的结果。于是,新生们在完全跟上加州理工学院“让人喘不过气”的节奏之前,有1年的适应时间。

大显身手的“逃学日”

不是所有的花都能绽放散文篇九

但你不放手又怎么可以找到更好的。

有一些爱情是注定没法去到终点的。

一段爱情如果只有过去的回忆而没有现在的温暖和将来的快乐。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互相折磨呢。

我不介意痛苦但我起码应该得到和痛苦一样多的快乐。

我知道爱情讲究先来后到和两情相悦。

可是我不懂为什么我遵循了爱情守则。

却依旧遍体鳞伤。

其实我不想和别人在一起。

其实我想等你回心转意。

其实我想等你再一次对我说爱的时候。

你说的你不会在回来了。

你说如果全世界女人都是我这样的你情愿打光棍。

你叫我滚滚出你的'视线不想看到我我也做到了。

那么多让我死心的话让我决定放下你不在对你抱有任何希望。

所以我选择重新开始一段新的感情来忘了你。

即使他没有你那么好但是他会对我好就够了。

我不等你也许是对的选择。

不爱我就是不爱了我何必在骗自己你会回来呢。

再见了或许再也不见。

你说的一切我都记得很清楚。

特别是你说我死了也与你无关。

所以我更应该好好的活下去。

让你看见我和别人在一起比和你在一起更幸福。

不是所有的花都能绽放散文篇十

天暗了下来,夜幕降临,寒风卷起忧伤的落叶,呼啸着远去。

隐隐还是听见鞭炮声,烟花绚烂映亮了窗帘,年还在继续,味却不再浓烈,街头巷尾的店铺像一只只的彩色气球,将行走在寒风中的人们一一牵引。

打开一本书,眼眸渐渐染上文字的墨香,没有笔的夜晚,读一段文字,听一首歌,看一个故事,想像着和你来一场意外的重逢。

岁月荏苒,时光匆匆,日历一页页撕下,那些遇见又遗忘了多少人?那些相处又淡忘多少事?或许走一段路,见一些人,遇一些事,是不同年龄不同的经历。

那些以为的情难自禁,是冬天里穿透生命的音符,叩响安静如水的夜晚,那一瞬,一眼抵万年,无人能及,多年后,我依然怀念那个不期而遇的初夏。

我们守在各自的原地,按耐住心中泛滥的爱,任凭相思化为烟火,在漆黑夜里燃烧成灰烬,望眼欲穿的眸子里映不出一个完整的影,曾经嘻笑怒骂,如今天各一方。

一座城,一个人,用冷漠掩盖心中狂热,看空寂的夜,绽放绝情的火。

真了假了,假了真了,是是非非,黑黑白白,我该用什么来诠释这一份情感?

城市的夜太黑,我点起无数红灯笼,依旧看不清远方的路,你的身影栖息在灯红酒绿中,被夜无情吞没。

一个季节就是一场戏,又有谁人来叙述,如果爱你是一种煎熬,不羁的云会选择四处流浪。这一生,用尽力气去爱你,为了你,忘了自己,忘了所有,忘了时间,可是我错了,不是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就像一滴泪,流不成一颗坚硬的心,就像一阵风,吹不开冬天的阴雨。

夜越发深了,爱与被爱的'问题依旧被路灯们相互探讨着,争论不休着。

爱是什么?什么是爱?一旦跌进爱的城堡,你会迷失方向,迷失自我。

披上一件外套,倒上一杯红酒,静静看摇曳的酒杯,红酒夹杂着夜的寒意,凉凉入口。有一朵花儿在舌尖开放,妖冶妩媚,被爱俘虏的人,最适合用酒精的酸涩来麻痹自己。

没有结局的爱,是一场错误的相遇,纵然空梦无约,我也依然爱你,你的名字早已深烙心底,无人能及。

还有比夜更黑的是珍惜,还有比夜更深的是爱,还有比夜更长的是情,原谅我只为一生真爱而忘却流年。

这个夜晚,汽车喇叭声声,酒精刺激着相思,车水马龙,繁华和荒芜一同延伸。

不是所有的花都能绽放散文篇十一

远期目标:

1.能自如地跟人交流。

2.进入清醒的自我意识状态。

3.能去学校上学。

具体操作办法:

1.定时与随时教。

2.规定时间、教材,固定内容。

3.随时教,不停地教,睁开眼睛就教,每件事都是她的教材。

4.定人教和人人教。

5.口语和文字卡片结合教。

操作内容:

1.体育运动上肢:拍球,灵活有节奏,还可以锻炼她数数,使她有数字的概念,注意力更加集中,拍球要双手拍,左手和右手轮着拍、跑着拍、数着拍。练习下肢:骑车、滑轮、上下车、蹲起连续、弯腰过手指尖脚尖、仰卧起坐。练习跳,单脚、双脚跳。做广播体操,挂图,录音带,小羽、小成、小同一起做。要练习整个身体的平衡协调能力。

2.举哑铃、搬砖、举砖、单双杠、拉绳、爬山、爬墙。

3.手要锻炼灵活性,扣纽扣、解绳扣、抓举小玩具、剪纸。

4.说话,逗着说、逼着说,迫她多练。吃东西、喝水的要求要让她自己提出来。学会人际交往语言。

充满亲情的教育。

张老师告诉笔者,李老师每一段的教学都是极其认真的,她的很多训练方法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当然这也是她多年以来对人性、对人的整个生理与心理的研究把握以后创造出来的。效果确实非常好,小梅在家时,请人教了一个月的自行车,还没学会,上这儿,一个星期就学会了。现在语言表达还是不错的,简单的交际语言基本上都会。李老师要求我们等孩子一睁开眼就教,其实是跟孩子说一些“你好,你睡醒了吗?”之类的话,平时还给编一些如“我也有个家,家有爸和妈,爸妈都爱我,我也爱爸妈”之类的简单儿歌,对孩子实施一种充满亲情、充满快乐的教育。李老师很有信心,无论对什么孩子,人家感到很头疼的问题,一上她这儿,她就能一针见血地看出孩子的毛病,并且对自己和孩子都充满信心。她说,在她眼里就没有坏孩子和笨孩子,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今天晚上吃芹菜炒肉、土豆烧牛肉、小葱豆腐、炒鸡蛋。在吃晚饭的时候,大家都在排队等候,小风性子特急,要插到别人前面。被李老师硬是拖了出来,李老师说:“小风,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要由着自己的性子,今天你最后一个盛饭。”小风只好站到最后,李老师说:“你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老是这样性急。”

李老师发现了小弓的《血色日记》3月22日,小弓的日记本终于被李老师发现了,发现的时候正是小弓创造他的另外一部血色日记的时候。这本日记上的标题再一次让人触目惊心:“我的头在哪里?”故事内容是这样的:

有一个人在深山里行走,天色渐晚。他十分着急,因为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他想:这个晚上上哪里去住呢?于是很着急。突然,他看到前方有一座漂亮的房子,非常精美的一个小屋。于是他好开心。他进到屋子里,发现屋子里没有一个人,但是有床,还有一些家具,如床旁边搁了一个梳妆台。他挺高兴,因为毕竟晚上有地方住了。他很困,于是便倒在床上睡着了。睡着睡着,突然听到有开门的声音。这个人朦胧中看到一个长发女孩进来了。这个女孩美丽绝伦,头发拖地,但是她没有脸。她悄悄地走到梳妆台前坐下来,开始慢慢地梳她的头发,你猜她怎么梳,她把她的头取下来梳。梳完以后,头就搁在梳妆台上,忽然,头骨碌碌滚到了这个人的床上。这个人吓得魂都没了,然而,更可怕的事情发生了:突然,那个魔鬼向他伸出了两只手,说:“我的头呢?”他还写道:一定要配合动作。

李老师把他的本子翻了一下,说:“小弓,那么好的一个本子,不要写这些东西。”小弓怯怯地看着李老师,说:“我最近手指痒痒,特别想写点东西。”“那你就好好写写,别乱画。”李老师说完,就没再数落他。

小弓夸口他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写的一篇作文比魏巍写的《我的老师》更令人感动。

今天下午,小弓不是躺着就是坐着,总是坐立不安。他说,他原来特别不喜欢爸爸,因为爸爸老是打他、骂他,他什么事只能告诉妈妈。现在不一样了,特别想爸爸。他又准备发挥想象,写一篇现代聊斋。他说,他特别喜欢鬼的故事,越是吓人越好。笔者说,你现在该看会儿书了,他说,其实他心里很乱,一直就安静不下来。下午他看了魏巍写的《我的老师》,课后有一道题,说,你是否认为这篇文章很感人,你或你的同学肯定也写过此类的文章,如果你觉得写得不如这篇文章,请你谈谈认识和看法。小弓说:“阿姨,这道题我不用做,因为我在小学三年级写过的一篇关于我的幼儿园老师的作文,比这感人多了,我们班女生都哭了。”他显然是在为自己找一个轻松的借口。

小弓老是问笔者:“阿姨,你多久阿姨回去啊?”“你是不是不喜欢阿姨?”笔者问。“一般一般。”他伸了伸懒腰。小弓用“一般”这个词的频率极高。如你问他,喜不喜欢读书、喜不喜欢上学、喜不喜欢老师等这些很具体的问题,他总会用“一般”这个词。他说,他以前的口头禅是“没办法”。这或许也表明了他的一种心态变迁。“你想过将来要干些什么吗?”笔者问他。他想了想,摸摸头,嘴里嘟囔着“好像还没想过”,突然又说:“阿姨,我长大了想考北京政法大学或医科大学,我喜欢这两门学科。”

16岁的小飞。

今天,李老师家又来了一个来自西安的学生,他们家来的队伍较为庞大。这个孩子是个女孩,今年16岁,叫小飞,她的母亲,还有她的干爹干妈都来了。孩子上午来过了,下午就在家里睡觉。李老师和她母亲在里屋谈话。她干爹干妈留在外屋。于是笔者和他们谈起来。她的干爹还是一个中学的校长,干妈是北京师范大学进修过特殊教育的一个特级教师。一看便知,他们都是兢兢业业的老教师。她的干爹告诉笔者,孩子到了这种年龄真是不好教育。这么好的一个孩子,上到初中一年级就不上了,整天在家,白天睡一整天,晚上就抱着电脑打一晚上游戏。笔者问:“她为什么不爱上学?”这位老教师叹了一口气,同时很警觉地看了笔者一眼,说:“孩子胆子小,被人拉到坏孩子一堆了。现在不敢去上学。”那位孩子的干妈年纪也有50多岁了,从装束上看就像个人民教师,她的眼神里也充满了焦急,她说:“我以前在北京师范大学进修过,又有这么长的教龄,我现在拿这个孩子一点办法也没有,现在,谁的话她都听不进去,谁也不相信,只能来求李老师了。”她的母亲从房间里出来了,眼睛哭得红红的。李老师说,你们明天上午就把她送来吧!几位家长像见了亲人一样眼睛里又发出了希望之光。

大披肩红头发的孩子。

3月23日下午,笔者如约来到李老师家。正好见到了刚从大兴回来的小朝,听说他回去给弟弟过生日去了。是父亲送他回来的。小朝今年14岁,跟小弓有点相似,属于品德方面有障碍的孩子。他的父亲很年轻,一来就跟李老师汇报小朝这次回家的情况,说,学习进步很大,就是跟奶奶闹了一点别扭,他父亲就这个事很不满意。还有一点,学习有进步,爸爸没有及时表扬,有点闹小情绪。小朝长得很精神,个头不算高,1.65米左右,但是皮肤白皙,眼睛很有神,穿一件小格子的衬衣,一条裤管有点肥的黑布裤子,一看就是外表很讲究的人。但谁也想象不到,就在被父亲送到这儿来以前,他整天穿着一件紫色的风衣,戴红色的帽子,穿红色的大裤腿,还有红色的大鞋子,全身一股红流,从上到下都是那种亮亮的,像红漆皮做的。最让他父亲生气的是他的大披肩红头发,把他父母吓了一跳,奶奶也看不惯。父母亲都是有身份有知识的人,真受不了,叫他把这头给剃了,他说什么也不肯。最后,在来李老师家的前几天,终于把头给剪成了一个秃子。

李老师布置小朝去做数学题。小朝把自己的几何练习题册拿出来,结果有一道题不会,而且那道题给他留出的做题的位置又已经被他画满了。李老师走过来,看了看题,说,你的数学语言表述得还不够清楚,于是她在纸上写出自己的话并仔细地给小朝讲解,讲解完了以后,说,你再把这个题写到你的本子上,先用一小块纸把这一块写坏的地方贴上。小朝说,贴上去太难看了,我还是把它写到本子后面的一块空地。李老师不紧不慢地说,孩子,我们有时候不要太讲究外表,我们要的是方便,要的是实用。贴在这儿不是让你复习的时候更方便吗?小朝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这时,笔者才感到李老师的确是了不起,她真的有那种“润物细无声”的聪明才智。这时,笔者才感到刚才小朝父亲的那种说话方式可能更需要变化一个角度:“你这裤子怎么回事,又像是个大喇叭。”从小朝很不屑的神情能让人感觉到这种教育的乏力,同时家长也很辛苦。

小朝在继续学习,可是他告诉笔者,他的心实在是有些静不下来,可能是因为环境又变化了的缘故。小弓也拿着一本书,看他的眼神,似乎是在沉思。他们两个开始说起话来。突然,笔者听到小朝说:“去,挖耳屎去。”笔者问,怎么回事?小朝告诉笔者:“阿姨,他真烦,连话都听不懂,所以我叫他挖挖耳屎去。”后来,李老师跟笔者谈到了这个问题,这些孩子是属于品德障碍,精神上和语言层次上都显得极其庸俗化,这主要是长期和那些档次较低的孩子在一起形成的。现在她的办法是要让他们多读一些好书,一些高尚的书,一些浸润他们灵魂的书,有的书还要让他们抄写,还要组织他们讨论,让他们谈谈学习心得,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人格,让他们变的有理想上的追求。

当代孩子的财富观。

从小朝身上,笔者发现了这一代孩子的财富观。小朝向他的伙伴介绍,他今天穿的裤子是在哪里买的,很便宜,只要200多元。他那件谢霆锋的衬衣里面穿着一件白色t恤,由于t恤的袖子太长,超过了外衣的袖子,他要笔者帮他剪掉袖子上多余的边,笔者说,这么好端端的一件衣服剪坏了多可惜,他很豪爽地来了一句:“没关系,这衣服挺便宜,才70多块钱。”笔者心里暗暗吃惊,孩子的消费到了这种水平?也许是他们家条件很不错,已经习惯了。笔者随口问了一句:“你父亲是干什么的。”他说:“我爸说他快下岗了,其实他是骗我的,主要因为我花钱太猛了,他这么说,是让我省着花。”

李老师有一次对笔者谈到她教育王远的时候,在物质方面绝对不会轻易满足孩子的要求。她说,现在的孩子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整天除了满足一些物质上的需求,精神上的需求几乎很少,他们没有追求,没有那种要去获取美好事物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应该在物质上遭到拒绝,刺激他们的欲望,让他们激起自己努力去获得更多的东西的欲望,而不是靠父母亲,也就是说,要让孩子明白,得到任何东西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她跟笔者谈到王远小时候的一些关于买东西的故事。比方说,一次,王远要去逛商场,李老师就告诉他,如果你提出要买东西,那咱们就不去,如果你不要买东西,咱们就去。王远只好答应,不买东西。

有一次看到一块五毛四的巧克力,特别想让他妈买,他毕竟年纪还很小,实在忍不住了,很小心地告诉他妈,是否可以给他买一块巧克力,李老师硬是没有给他买。到现在,李老师都还记得。因为从那以后孩子不再对妈妈提出更多的“过分要求”。但有一次,李老师却破了例,在商场,王远看到一副望远镜,就问李老师,这个多少钱。李老师说:“4块多钱。”儿子又好奇地问:“4块多钱是多少钱?”“4块多钱就是40多毛钱。”儿子还是不明白,或许是有意的(这也是儿童的一种软磨硬泡的手段),又问:“那40多毛钱是多少钱?”妈妈还是不厌其烦:“40多毛钱就是400多分钱。”王远只好恋恋不舍地说:“那太贵了,我们就不买了。”没想到妈妈倒是一下子开明了,说:“那我还是给你买一个,这个可以帮助你增长不少知识呢。”孩子高兴得如获至宝。李老师还记得,王远自从那次“碰壁”以后,变得很节俭,有一次,给他买了一块非常好吃的山楂糕,王远在家吃了一半,还留下一半,李老师叫他赶紧吃完,说,你要留着,明天沾了土,可就不能吃了,王远硬是没听妈妈的吩咐,将另一半山楂糕留到了第二天。李老师笑着说,孩子到现在还是这样,吃菜先把不好吃的吃完,再吃好吃的。

有时候从香港回来,我问他怎么还是这样,孩子说,这不是一贯作风嘛!

现在王远在香港理工大学上研究生,还兼职给老师当助手,他不是任意支配自己挣来的钱,而是节省一部分,交给妈妈。李老师每次谈到这一点,体会就很深,家长一定要注意,对孩子,手一定要紧,否则一定又是在给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设置障碍,而且又会增加家长的许多烦恼。

做自测练习。

小川,已经是通州二中一个初中毕业班的学生了,李老师说,小川刚来的时候,脾气暴躁,动不动还跟她吵,他在家里和父母已经闹得很僵;在学校,老师同学都有点不喜欢他。现在他不但脾气改了许多,学习成绩在班上还比较靠前,他每天回来都比较晚,大约要到下午6时。李老师对小川说,你要有什么不懂的就问问这个阿姨。小川的书包真沉,笔者数了一下他书包里拿出来的书,有20本之多。笔者帮他讲解了几道几何题,李老师在旁边听着,说,要让他自己拿笔边写边听,千万不要让他干坐着,一定要让他自己进入到这些题里面去。学会学习,这是我应该教他们的。不学会学习,不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体,永远不会学习好。比方我让他们做自测练习,还给他们买来红色的笔让他们自己判卷,其实判卷也是一次复习,它能培养孩子细致、认真的习惯,让他们自己找出自己没有学懂的地方,这比老师帮他们找要记忆深刻得多。孩子们在李老师教他们的这种学习方法下学得越来越好。小羽刚来半年。刚来的时候,10以内的加减都不会,现在一年级数学已经轻松拿下,每次自测都在95分以上,再过一个月李老师就要把他送到一所附近小学去上学了。小同刚来的时候,小学5年级的功课还没有开始学,现在每次自测数学、语文都在95分以上。小朝刚来的时候,几何自测才得10多分,现在每次自测都在80分以上,虽然他现在还有一些缺点。李老师说,小朝已经在发生质的转变,已经开始知道做人的滋味了。小朝已经不再是一个随便气大人的孩子了,也能听得进意见了。

让孩子在挫折和摔打中越来越坚强吧。

那个叫小飞的女孩子来了,长得个子高高的,头发虽然短,却很凌乱,遮掩着那张白皙俊俏的脸庞。她上身穿了一件很普通的蓝色的绒制运动式夹克衫,下身穿一条牛仔裤。一个下午,她一直就坐在小羽旁边,教他学数学,她的头压得很低,说话声音很小。她辅导小羽是李老师安排的,一是让她先熟悉一下环境,消除一下对陌生环境的紧张情绪,二来也可以拉近大家的距离。休息的时候,她就独自回屋里去了,什么也不干,就是往床上一躺。她的房间是这里女同胞的大本营,窗户朝南,下面就是一大块停车坪,因为这儿平时车很少,这个停车坪就成了孩子们平时课余时间的活动空间。

下午,大家在课余时间玩得很开心,也许是小朝回来了。他的篮球打得很棒,运球和控球都有点职业水准。李老师提议,小朝和小弓一边,笔者、小羽、小同、小成、小风还有她6个人一边对付他们2个人,因为没有篮球架,我们就光玩抢球。我们这边虽然阵容强大,显然实力还是太差,因为平均个头比不过他们,同时技术实力也落后一大截。但是李老师却在旁边不断鼓励我们,她还在抢到球以后故意给那些弱一点的孩子,并且还叫:“小成,快传球。”笔者好不容易抢到了一个球,看到小同还从来没有摸到过球,正好他又远离对手,把球猛地扔了过去,小朝、小弓一阵风似地扑了过去。结果把小同撞倒在了地上,其实小同撞得并不重,因为并不是正面撞击,小同抱腿坐到了台阶上,把头压得特别低,笔者走过去,他哭得很伤心,但是没有哭出声来,眼圈变得很红。李老师在那边喊起来:“小同,好样的,这算不了什么,坚强一点。”李老师本人并没有过来。小同还是在那里僵着,笔者发现李老师真是一个好的心理老师,其实小同并没有碰伤什么,不要忘了,他本是一个内心很脆弱的孩子。后来李老师告诉笔者,要是在刚来这儿的时候,小同肯定会大哭起来。现在,孩子已经有一定的承受力了。不去劝他,是让他自己解开心中的疙瘩,自己想通了,就会让他在这种挫折和摔打中越来越坚强。大家锻炼完毕后,李老师走到小同的身边,好像什么事儿也没有发生,说:“小同,回家了。”小同沿着路边,低着头,踢着脚下的石子儿慢慢地走着。结果一回去,大家都先上了楼,小同却不知在哪儿买了一根冰棍儿进来了,李老师看见了,说,小同,你刚才犯得着哭吗,摔倒了一爬不就起来了吗?小同有点儿不好意思地笑了。

小成和小同的成长。

快到下午5点钟时,小成就有点着急了,因为今天他妈妈要接他回家,于是,他横竖坐立不安,终于盼到他妈妈来了。这是一个30多岁的知识女性,很文雅,听说是一个在工作上很有成就的法官。孩子毕竟才9岁,见到母亲特别的高兴,一头栽到母亲怀里。孩子忙拉着她到阳台上,指着这两天刚卸下来的自行车轮子,说:“妈妈,你看,李老师把两个轮给拆了。我现在骑两个轮的自行车了。”小成满脸的可爱,急于向母亲汇报成绩。妈妈也笑得很灿烂。笔者告诉她,小成现在很勇敢、很自信,口头表达也进步很大。其实,李老师很少会跟家长吹自己的“神”,但是这一段时间,小成在李老师的帮助下学东西确实很快,智力潜能及时地开发出来了。孩子的妈妈也为孩子的进步而由衷地高兴,她说,小成现在走路都有一股冲劲,瞬间的反应能力也提高了很多,真是多谢李老师。

到了下午6点,小同的妈妈又来接他,他妈妈在北京的某设计院工作,一看就是一个在工作上很认真的人。小同见妈妈来了也很高兴。小同妈妈告诉李老师,这两天要带小同去检查一下身体。然后谈到小同上学的问题。小同妈妈想让他读六年级,李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的成长是赛长跑,不是赛短跑,有时候太着急了,会影响孩子的后劲,不要介意这一年的工夫,现在孩子身体还比较弱,一定不能操之过急,最好是不要让他感觉太累,让他感觉环境宽松一点,五年级的课他现在已经学得差不多,关键是让他适应学校环境。

做人:要经得起远看和近看。

李老师辅导小风功课,要小风抄4道应用题,然后解答这4道题。小风一直在磨磨蹭蹭,要不跟小弓打闹,要不干点儿别的,最后李老师来检查的时候,时间已经过去2个小时,他才抄了4道题,题还没开始解,李老师有点生气,她没有像有的家长或老师那样,一上来就批评他,而是要他算算一分钟写几个字。小风一下脸红了。李老师说,小风,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克制自己,老师不在,你照样要把事情做好,因为这是你自己的事情。做人也是这样,要经得起看,有的人只能远看,不能近看。而咱们要做一个既经得起远看又经得起近看的人。你现在还太小,你要学的还很多。瞧你抄的题,前两道题抄得很整齐,后两道就抄得很马虎,这说明你做事虎头蛇尾,不能自始至终干好每一件事。李老师的声音是那么的轻柔。小风听得很认真。说着,李老师让他重新把题抄整齐,小风用尺子比画着抄得很整齐,然后做完了。当然,草稿纸上的字迹潦草了点。小风在学校老师眼里尽管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但李老师却感觉他将来会有出息。在小风刚来的时候,当李老师表扬他,他简直不敢相信李老师说的是他,因为在以前老师的心目中,他一直是一个没有优点的孩子。他在李老师这儿才感觉到自己原来还有那么多优点。他以前用充满敌视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而现在目光也逐渐变得温和起来,他第一次感觉到了什么叫“温情”,他的一句肺腑之言“我现在只有李老师这一个亲人”,没有当着李老师的面说过,甚至有时候还跟她赌气,或者气她,但是想明白了后会主动认错,他内心中那封存已久的纯真和善良已经在李老师身边的400多个日日夜夜里被唤醒了。今年他过年没有回家,他在意识上已经把这位可敬的老师幻化成了母亲或是最忠诚的朋友或是最公平的老师……桌上的灯光照着这位母亲的脸,她的眼角和额头上都长出了细细的皱纹,她的头发花白,但确实是那么美。

小弓的恋情。

今天,小弓一直平静不下来,一来由于没有养成很好的学习习惯,二来心理上出现了那种青春期的躁动。他老是盯着刚来的那位女孩小飞。小飞在教小羽作业,小弓坐在他的桌边,虽然他背对着小飞,但是他总回头,又不敢主动跟人家说话。休息的时候,他跟笔者说:“阿姨你相信吗?我以前有一个女朋友,但是交往了32个月就失败了。”笔者说,小孩阶段,关键是把学习搞好,不要胡思乱想。他想继续跟笔者说什么,一下子被笔者噎了回去,就不敢再说什么。后来小朝偷偷地告诉笔者说,小弓被新来的那个女生给迷住了。晚饭后,笔者到小飞的房间休息,小弓总是以找笔者为名,时不时跑过来叫笔者看电视,然后偷偷地瞄一眼那个女孩。笔者暗暗地想,李老师,您又要遇到教育上的难题了。

小飞的故事。

新来的女孩对笔者很善意,见笔者进来,微微地笑了笑,笔者先向她开了口:“怎么也不和他们一起看会儿电视?你是不是害怕陌生人?”她笑了,一种很纯真、没有掩饰的那种很可爱的笑容,笔者这才发现她没笔者想象的那样的内向,她说:“我不怕生人,不怕熟人,就怕半生不熟的人。”这句话让笔者很吃惊,因为笔者觉得这也许是对她过去生活的一种总结。“那你害怕李老师吗?”“不害怕,她是一个好人。”“你在家的时候与现在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吗?”“我在家的生活整个儿黑白颠倒,晚上打一通宵电脑游戏,白天就在家睡上一整天的觉。我感觉我的时间是一大块一大块,别人的时间都是一小段一小段。”其实,笔者理解她说的一大块和一小段的意思,就是指别人要干的事情很多,只能把时间分成若干段,而她自己每天的生活很单调,只是睡觉和打电脑,没有其他事情可干。“那爸爸妈妈不管你吗?”“爸爸在自己开的建筑公司当头,在公司他能管很多人,而在家却惟独管不了我和弟弟。弟弟现在15岁,早已经不上学了,现在整天还在外面混呢。”“我是一个坏孩子,初一下学期就不读书了,也学不进去。”下午5点多钟,李老师让她练字,给她拿了一张字帖,还有一本那种薄薄的白纸,说,你就把纸盖在帖上,一直写下去,练完了一张,再写一张,看你一口气能连续抄几页,我就能看出你的心理承受能力。

练字的确是李老师心理教学的一个独创,她能够从孩子写的字的笔力、笔迹和运势等细节观察出孩子的性格、孩子的心态及很多心理上的问题,同时,通过练字也可以培养孩子的忍耐、细致,缓和孩子的心态等很多好处。一次,小风练字时,李老师在旁边看着他,说练字一定要心沉,从第一个字开始到最后一个字都要很认真、很仔细,不能越写越马虎,要变得做事始终如一。长期在这种教育的引导下,小风从以前一页纸都练不下来,到现在写2~3页都是家常便饭,同时,练字确实让小风脾气没有以前那么躁了,能更沉稳地应付一些困难。小飞接过李老师的纸和笔便开始伏案写字,不一会儿,她就沉浸在练习之中了。

自己管束不住自己的孩子。

晚上,李老师家来了一位在广告公司工作的女士,这位女士一身白领阶层的打扮,显得很年轻,她带着一个小女孩,戴着近视眼镜,个子瘦瘦的,背着一个小书包,一看就是一个伴着锦衣玉食长大的孩子。李老师叫她在小飞的那间卧室等一下。笔者与这位女士攀谈起来,这位女士显得很焦急,她告诉笔者说,孩子今年12岁了,在一个贵族学校读书,最近有被开除的危险。孩子学习也还可以,关键是自己管束不住自己、上课老找同学讲话、业余时间喜欢跑到别的宿舍去串门等。虽然也算不了什么大事,但是这在讲究整齐划一和严格纪律的私立学校是绝对不允许的。校长已经跟家长通报过一次了,现在又第二次警告孩子,如果再这样,孩子就不能在那个学校就读了。现在家长特别着急,一来这位女士是一家私营广告公司的经理,平时工作很忙,丈夫也很忙,不可能有时间管孩子;二来家住在离市区很远的别墅,旁边没有什么好的学校。这位事业成功的女性说,她能摆平工作上的很多事,现在就是摆不平孩子的事,实在感到苦恼。而且,孩子已经是第二次转学了,第一次也是在一个贵族学校,孩子因为老影响别人,学校老找家长,只好换一个环境到了现在这个学校。

孩子坐在母亲的身边,撅着嘴,全身晃来晃去,打量了一下这个屋子的环境,然后带着哭腔跟母亲说:“你可别把我放到这里来。”她妈妈说:“那怎么办,现在学校都要咱们退学了,你为什么不好好遵守学校纪律,你的脑子还是很好用的。”孩子撒娇地说:“我要有你的脑子就行了。反正我不会来这儿,没有一个和我同龄的女孩子。”她妈实在被她缠得没办法了,只好说,那咱先问问李老师吧。李老师忙完了,将孩子的母亲带到另一个房间,让孩子先在外屋呆一会儿。孩子坐在那儿有点不安,笔者给她递了两本杂志,都是《青年文摘》,孩子不爱看,没有动,老看表。最后,进屋把她妈妈的手机拿出来,要给学校同学打电话。随后,又进屋催了好几次。

晚上,笔者正好搭这位白领女士的车回家。车里,孩子一直在吃零食,她害怕妈妈今天晚上就把她搁到李老师家,结果还真没有,她很高兴。她母亲却是忧心忡忡,还是没有找到一个具体解决问题的办法,李老师的家已经不可能再容纳更多的孩子了,而且孩子到贵族学校不到2个月,交的赞助费和学费有好几万元,只要一退学,这个钱就等于打了水漂,因为学校校长明确地告诉家长,这是因为孩子自己不学好,影响别人,如果勒令退学,所交任何费用一律不退。这位女士开着一辆白色的进口高级轿车,穿着时髦的衣服,她的生活应该是很多人羡慕和追求的那种,没想到,孩子却让她陷入了一个欲罢不能的境地。

为孩子解决具体的困难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笔者从另外来求助李老师的一个小孩身上看到了他们是多么地需要帮助,哪怕是一个小小的、他们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有时也会让孩子多么地痛苦,多么地不能自拔,让他们阳光般的心灵久久蒙上阴影,其实,孩子的问题大人只要用一点点力量就能解决。这个孩子叫小萌,今年11岁,上小学五年级,他受到同龄孩子的恐吓。他座位旁边有一个孩子,一下课就喜欢双手握拳,像电视里的拳击选手那样对小萌比划,孩子心里非常害怕,不知道该怎么解决。同时,他们班上还有一个孩子由于特别调皮,被学校开除后,到另外一个学校上学去了,但是那个孩子还是经常在放学以后到现在这个学校周围徘徊,并经常远远地看见小萌就叫他,故意挑衅,孩子害怕极了。在这种极度害怕的过程中,孩子平时不敢告诉父母,只好把那种恐惧感压在心头,久而久之,出现了一些人格和心理上的障碍,上课开始不安分,喜欢找人讲话,家长觉得奇怪,好端端的一个孩子怎么变成了一个老师嫌弃的坏孩子。老师一生气,就叫家长把孩子领回家,而且还要全班同学一起开他的批斗会,一人提一句孩子的缺点。孩子在李老师面前还是一副惊魂未定的样子,家长焦急地说,李老师,我们怎么办?李老师认真倾听着孩子母亲的诉说,然后把孩子的手拿过来,在他手心上摸了摸,看得出来,李老师想让孩子消除一点紧张的情绪。

她说,那个孩子跟你比划的时候,你理他了吗?孩子说:“我没有理他。”李老师说:“好孩子,那就对了。如果他再那样,你就大胆地警告他,说你再这样,我就去告诉老师。如果他屡教不改,你就真告诉老师,或者回来告诉妈妈,让她去学校找那个孩子。”孩子说:“我挺怕那个外校的同学,他老叫我的名字,还有一次要跟我借钱。”李老师又摸了摸孩子的掌心,说:“我们不用怕他,下次叫你妈妈车间的几个大哥哥去吓唬一下那个孩子,叫他以后不要再这样做了。”李老师跟孩子的母亲谈道,她带的一个孩子西西,也是班上一个特别调皮的孩子欺负他,西西回来告诉李老师,李老师很生气,她告诉西西,一定要去学校找那个孩子,西西还不让李老师去,说是那个孩子特别厉害,怕他以后报复。李老师安慰西西说,你别管,不要害怕,我会处理好。等中午孩子放学的时候,李老师到了西西的学校,在校门口找到那个孩子,的确,孩子长得很高大。李老师告诉那个孩子,你要是以后还敢欺负西西,我就对你不客气,我还上你们家找家长,上学校找老师。孩子一下子就老实多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欺负过西西。

李老师要小萌的妈妈先别着急,关键是要先解开孩子心理上的一些结,并上医院查查孩子身体上有没有什么不适的地方。李老师说,孩子们遇到的伤害有时候在家长眼里也不过是很小的事,其实那恰恰是孩子越不过的障碍。为孩子解决这些具体的困难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啊!

“今天,我一定要让你尝到做人的滋味。”

上午9点,笔者如约来到李老师家?陪李老师去小风的学校解决小风复学的问题。原来小风跟同学打闹,将一个同学的头撞出了一个大青包。加上平时小风好几次骂人打架之类的事以及上课不守纪律,班主任徐老师有点“火”了,只好要李老师带他回家。这个星期,小风一直在家,李老师除了布置他做一些习题,为的是不让他复学以后学习吃力,能赶上班里的进度,还让他在家好好反思,并且给校长、班主任以及李老师每人写一份保证书。李老师上个星期已经和小风的班主任取得了联系,星期一,也就是今天带着小风和他在家写的保证书,去学校跟老师承认错误,并希望老师能够原谅小风,让他进课堂听课。

上午9点半从家出发,一路上,李老师叫小风好好想想,见到老师该说些什么,并嘱咐笔者见到老师先不要帮他说情,关键是要让小风自己先表现,跟老师承认错误,先自己争取老师的原谅。小风一想到自己平时的表现和老师对他的“坏印象”,就感到信心不足,在路上一直问李老师:“去了又有什么用呢?老师肯定不会让我进教室的。”李老师说:“小风,不管有没有用,你都要去做,这是你必须去做的。而且很多事看上去没有希望,但只要通过努力没准还真能做成呢。”小风没有说话了,笔者知道,孩子都是向往学校、向往课堂和同学的。李老师又告诉小风:“你最近连连气我,你以后不要再气我了。”小风说:“你还没我妈气得厉害呢。”“我才不像你妈,气成那样,还不是伤害自己,我要让你自己气自己。”“反正我也气不死。”小风毕竟还是个孩子。“小风,千万不要这样,你这是从心理上折磨你自己,你知道吗。你上次看电视里那个孩子自己打自己的耳光,他那是在身体上折磨自己,你气自己就是在心理上打自己的耳光,折磨自己的心理,比那种身体上的伤害更加严重。这样气多了身体会变得不好的。干嘛动不动就气自己或气别人呢?孩子啊,你现在还没有尝到做人的滋味呢!”李老师表情很认真。她接着说:“今天,我一定要让你尝到做人的滋味。”

我们来到二楼教导处,小风轻轻地敲了敲教导处办公室的门,叫了一声“报告”,没有人应。我们只好到对面的办公室去找校长。学校正校长黄校长和管教学的余校长都在,他们都是50岁左右。李老师把小风打架的事跟黄校长说了,然后告诉校长,小风这次已经在家给老师和校长各写了一份保证书。小风将写给校长的信拿出来,恭恭敬敬地递给黄校长。黄校长一边看,一边面无表情地说:“你为什么要打架?你知不知道你父母亲把你送到这么远的地方来多不容易啊!一年要花多少钱,你知道吗?”孩子摇了摇头。黄校长看过小风的保证书之后,一把递给了余校长说:“你写得还挺好,请老师再给一次机会,如果下次再犯,就以开除论处。如果下次犯了我们就没有办法了。”然后冷冷地问了一句李老师:“你干嘛不在家里教他?”“在学知识方面我也可以在家教他,但是我希望孩子还是在一种集体环境下学习更有利于他的成长。因为来学校学习,不光是为了学习知识,还要让他学习如何与老师、同学交往。”黄校长说:“这孩子在学校可是有了名的,他把同学都影响了。”小风在旁边一直不说话,一副很难受的样子。黄校长还算比较开明,基本同意了他暂时回原班去上学的要求。

小弓的“求婚”彻底失败。

回到李老师家,已经是下午4点多钟,是孩子们自由活动的时间。小弓坐在自己的床上,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小朝偷偷告诉笔者,小弓的“求婚”彻底失败。笔者问怎么回事。小朝说,他也不是很清楚,就知道小弓进了那个房间,然后好几次跪在那个女孩的面前。笔者一听,傻了,好大胆啊!笔者对小弓说了一句,你还是个男子汉吗?通过这种方式求爱,男儿膝下有黄金,你知道吗?孩子毕竟是孩子,说,阿姨,我求求你,不要告诉李老师,我已经没戏了。

李老师还是看出了端倪,第二天小弓趁李老师不在又窜到了小飞的房间里。结果他还没出来之前,李老师就已经回家了。

小弓很尴尬,李老师很生气,于是把小弓叫过来,说:“小弓,你不要老是见到女孩就挪不开步子。要学会自尊。”小弓反唇相讥,说:“我的自尊都让人给说没了。”还冲着李老师大嚷大喊,拿着凳子就要砸李老师。李老师说:“我从来就没有说过你,你知不知道你老是将自己的缺点用一层纸紧紧包起来,然后用绳子拼命地勒紧,而这些绳子就是你的各种掩饰手段。”这句话可谓打在小弓的痛处,小弓的声音马上就降低了。李老师说:“你要是在这里不学好,你就走。”小弓不说话了。李老师见机便说:“小弓,你今天对我这样,我告诉你,你不要给我道歉。”小弓有些纳闷:我这样,老师还不要我道歉。其实,李老师是真正抓住了孩子的心理,她知道很多孩子都跟小弓一样,其实心理比较脆弱,他们惯用的“伎俩”就是在和家长吵完了以后,为了很快回到原先的状态,就常常很轻而易举地跟大人说“对不起”,而自己的缺点依然包裹得紧紧的。有的家长一心软,的确就能被孩子蒙混过关。李老师进一步正告小弓,你什么时候真正想改了,也就是你一根一根地解开了那些绳子,或者果断地用刀把那些绳子一刀砍断,把你所有的缺点露了出来,就表明你真的发自内心地想改正你的缺点了,那个时候你可以来跟我真正道歉。小弓被李老师说到了痛处,表示愿意在此呆下去。

李老师告诉笔者,像小弓这样的孩子,刚来的时候真令人头痛,现在还算有了一些进步。孩子家庭层次很高,却一直和那些档次较低的孩子混在一起。语言层次和精神层次很低,刚来的那会儿,说的有些话真是难听。而这个孩子心里的内壳又很软,你打一下,没有反应。李老师想了很久,她还是准确用她的一招制胜的办法,就是一拳打过去一定要狠。

小弓又惹事了。

没想到,小弓上午被老师骂了一顿。中午吃完饭后,大家都准备睡觉了,小弓进了厕所,大约过了30多分钟才出来。这是李老师观察出来的。他出来后,李老师就到厕所去了,发现马桶圈上全都是白色的精液。

再过了一天,小弓又惹事了。李老师请来帮忙的小王老师,其实是个不到21岁的安徽来的小姑娘,中专毕业,因为人手不够,李老师想请她来帮帮忙,教教小羽这样的低年级的孩子。中午,小王在阳台上晾衣物,小弓不知跟她讲了些什么。小王听了以后又气又羞,找李老师辞职。李老师也很生气,就骂小弓,说,你以为你做的那些事没人知道。你昨天中午在厕所里待了那么长时间。这“一拳”够狠的。小弓这几天被李老师连连进攻,他感到他那些被李老师称之为绳索的东西在一点点变松,有的东西已经完全被暴露在太阳底下。其实,李老师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这几天来,她一直为小弓的事感到很困惑。因为小弓的性格总是包裹得很严实,她根本无法对症下药。李老师批评孩子有一个特点,决不多说一句废话,但是句句都是言简意赅,击中孩子的核心地带。

一个母亲全部的温柔和勇敢。

晚上小同又哭了。李老师问他为什么。原来他和西西为了抢一根木棍子而吵了架。西西平时是小同最好的朋友,他们睡一个床的上下铺,还经常偷偷地分东西吃。西西说,不就是一根小木棍,你犯得着这样吗?小同哭得两只眼睛都红红的,他倚靠在床的一根铁支架上站着,手里拿着那根小木棍,然后发泄私愤地把小木棍给掰折了。“你现在已经掰折了,刚才为什么不给我玩一下呢?”西西还挺不饶人的。李老师笑着跟小同说:“西西说的不是没有道理,你真是有些小肚鸡肠了。”没想到,李老师又在他伤口上抹了“一把盐”。李老师接着又说:“你要听得进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要一遇什么小事就哭。”这时,笔者才发现李老师教育孩子,和大多数父母亲不同,她不是看到孩子一哭就慌神,而是很客观地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而在很多家长对孩子怒气冲天的时候,李老师会告诉他们不要对孩子发火,孩子需要安慰。今天一位家长带着她经常受同学欺负的儿子来找李老师,孩子已经不敢去上学,而且十分厌学了。家长一急,就对孩子又是打又是骂,“不要打骂孩子,他的心里已经很难受了。”李老师告诉那位家长,并给家长指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

小飞,赶快走出过去的阴影吧!

小飞来了又有好几天了,李老师叫她大声朗读英语课本,把心中的不快喊出来。李老师对小飞说,不要老顺着别人,不会拒绝别人,这样就给别人一个好欺负的样子,在精神上折磨你,我要教你学会自尊!过一个月后,我要让你去上学,你还会碰到诸如此类的问题和这样的男孩,你要拒绝,他只要威胁你,你就告诉我,我决不饶他,我一定去学校找他。你要记住,你是我的孩子,我会保护你的。后来李老师告诉笔者,小飞原来的学校有两个男孩子喜欢她,那两个孩子为了她互相打架,其中一个把另一个给打伤了,并且进了监狱。小飞一直处于深深的自责和对那个蹲在监狱里的男孩的歉疚之中。从此以后,她就不上学了。最近那个孩子要出狱了,小飞的父母亲很害怕,就赶紧把小飞转移,想让她重新开始生活。李老师说,小飞是个觉得自己人生什么都经历过了的孩子,对很多东西都感到冷漠,她的心已经冰冻起来了。小飞来到这里后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出走了两回。前两天,她去了通州县城的银地大厦,把李老师和张阿姨吓得都慌了神,午饭都来不及吃,到处找。张阿姨都急得哭了起来。最后她若无其事地回来了,很淡地说了一句:出去逛商场了。李老师告诉她,下次出去,要打声招呼,免得大家着急。结果,今天她又“出走”了,小林说小飞要听他的“随声听”,他当时也想听,所以就没让她听,她就生气走了。当时是上午10点多钟。大家又分头去找。没有结果。过了1小时,小飞自己回来了。李老师终于松了一口气。她说,这个孩子内心已经非常冷漠,她眼里没有别人,真不知如何是好。那个男孩给她的记忆太深了,要让她忘记过去根本不可能,现在只能让她明白一些人生的道理,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昨天,李老师没收了她一盘录音带,这盘带子是一个著名歌手写给他深爱的一个少女的,这个少女曾经为他生了一个私生子。

李老师现在只想把小飞从她过去的阴影中解救出来,她说,谁都会有过去,人不能老生活在过去,因为我们还有现在和将来。

“我顶多是个爱想事的人”

在李圣珍老师的家里,笔者感觉很舒服,她拉着孩子的手聊着天,开着玩笑,和小风盘腿坐在下铺悉数他的每一个兄弟姐妹,你会感觉这就是平常的生活而已。李老师说:“别人也说过我这样太苦,我看未必。人总要干点事,我做这些事的时候,感觉一直很平静,我顶多是个思想上不懒惰爱想事的人。”

现在有一个想法困扰着李老师,不少人劝她办个学校,这种想法也暗自萌生在李老师的心里,李老师确实想给更多的孩子一个恢复其正常行为的良好环境,可教育不同于办工厂,不准许出实验品和次品,一定要抱着负责任的态度去做。李老师说,这件事还得从长计议。

每一个孩子的到来都是一个难题。从早上6点起床开始,李老师照顾孩子们的起居,这两天正琢磨着买一张广播操的挂图,她发现自己家里的孩子有个共同的特点:都做不好广播操。李老师对教育经常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发现,这是其中之一。

不知道为什么,今天就是不想看《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这本书断断续续看了很长时间了,但还有一小部分没有读完。随手打开了李跃儿在这本书中提到的另外一本书《每个父母都能成功》。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53岁的普通中学老师李圣珍,用自己的微薄力量在家中收容并拯救了无数个来自全国各地的“问题少年/儿童”的事迹。

这些问题少年/儿童都是被他们的亲生父母认为“再也带不下去了”,在绝望中送到了李圣珍老师的家里,认她做了母亲,经过几个月或者几年,他们个个脱胎换骨,全部变成了深受师长喜爱的“希望之星”,多位考上国家重点大学,有的已赴世界一流大学深造。

全书150多页,我几乎是一口气以自己都难以置信的速度读完了。

书里讲述了很多个孩子的实例,都是异常不幸的。总结起来,我看原因主要有几种,一种是被父母在早期教育中寄予了过高的期望而揠苗助长,从而导致了厌学,甚至更严重的心理、精神、道德障碍。第二种就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一次小小的失误而被家长或者学校给予了重重的打击,从而对学校对老师对父母产生了不信任甚至恐惧心理。还有一些是由于家庭的原因,譬如父母离异等孩子经受了远远超过孩子承受能力的压力,从而变得暴戾。

全书主要的笔墨都在描述孩子改造前后的变化对比,而真正对李圣珍老师进行改造和教育的方法描述较少。我想,可能这也是缘自笔者对教育这一行业缺乏真正的认识和了解吧。但根据我的分析,最大的秘诀还是爱!

多少个孩子在遭遇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遗弃和绝望之后,一感受到李圣珍老师的爱,感受到老师并没有因为她们是问题少年而瞧不起她,一下子就瓦解了。她们不约而同地叫李圣珍老师为“妈妈”,她们把李圣珍当作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亲人,而不是他们健在的亲生父母。

李圣珍老师给予了这些孩子大大的爱和包容,在他们经受挫折时没有打击而是适时的鼓励和肯定,就是这简简单单的鼓励和肯定,给予了这些孩子以新生。使他们重新认识自己,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重新塑造了自我。

可现实偏偏是,就是这简简单单的鼓励和肯定,能正确地使用的父母却少之又少,哪怕是那些作为“高知”、“高干”的父母,哪怕是自己同意从事着教育这一职业,甚至还有可能是所谓的优秀教师的父母。她们从不缺乏对孩子的爱。但结果却发现自己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去爱,如果给予孩子智慧的爱。这就是问题所在。其中一个父母甚至对周围的朋友说,李圣珍老师的秘诀你们永远也学不会。

做一个智慧的父母就真的这么难吗?

记得几个月前,qq妈说她觉得是是比较关注儿童教育的父母,所以引荐我加入了“幸福家长群”。可入群以后,我感觉很不适应。在此之前,每天的精力随时都关注着的是孩子的衣食住行。而家长群里大家讨论的话题对我来说是如此遥远,“敏感期”、“内化”、“共情”,这些词汇对我来说是如此陌生。记得我当时想了很久,终于想出来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的感受:那就是“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的距离。在她们面前,一些多话的我突然感觉自己插不上嘴了。

后来又冒冒失失地加入了“胡萍老师群”。在那里看到了更多的高人,可我还是不改自己有话就说的个性。入群第二天,为了“该不该教孩子孔融让梨的故事?该不该教孩子懂得分享?”这个话题,我勇敢地和胡萍老师据“理”力争。差点被胡萍老师认为我是“不学习专门捣乱来的”而踢出群。而我也偏激地把胡萍列入了“不宽容”的行列。同时还觉得群里的其他人都是些“趋炎附势”、“鹦鹉学舌”之徒。

直到后来,在群里待久了,细心地聆听很多家长的发言,我再次深刻地意识到了“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的距离。于是,我静下心来,尽可能地让自己多读书,多学习。

其实也没过多久,也没看几本书,但是我对育儿这一观念却发生了惊人的转变。我的面前就像突然打开了一扇窗,豁然开朗。曾经据理力争的那一套,现在看来是如此的浅薄。而所谓的“教育圣母”李圣珍、教育专家李跃儿、孙瑞雪、小巫、胡萍,她们看似高深看似“非主流”的教育理论其实是如此的天经地义。

我很庆幸自己看到了这些书,学习到了这些理论。同时,我又很懊恼自己为什么没有早一点接触这些,为什么之前没有人跟我介绍这些,让我白白浪费了2年甚至更长的时光。我好像在之前提到过,我甚至因此第一次闪过了“生二胎,重新来过”的念头。但,很快我放弃了这个念头,因为二胎能弥补的是自己作为父母的完美情节,而不能弥补我的孩子小米在成长的遗憾。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我要做的是在今后的教育中给予小米更多的智慧的科学的“爱和自由”。

在实践新学来的这些教育理论的时候,也常常会感受到压力,感受到身边其他人的不理解和质疑。那些在国外已经实践了100多年的、早已被认为理所当然、早已深入人心刻入骨髓的东西,在传统的中国却还是一个新生儿,甚至是一个类似于“娜吒”、“孙悟空”之类的怪物。也许再过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大家才能完全认识并接受他们。但我的心已不能也不忍等待,我希望每一个父母都能用最好的方式来爱自己的孩子,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最健康的成长。

我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为什么不能把那些好的介绍科学育儿理论的书籍作为“义务教育”,传播给每一个父母。现在谁都知道,无论在大城市还是农村,生一个孩子的住院费用,少则几千多则上万。而给我带来观念上翻天覆地转变的那几本书加起来可能也就100来块钱,为了有一个真正科学的教育,我想没有哪个父母会吝啬这100来块钱的支出。

当然,在偏远地区、在经济特别不发达的地区、在农村,可以采取政府财政补贴的方式来进行就更好了。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多次提到李圣珍老师的这些育儿方法都是自己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自己琢磨出来的。当笔者告诉她,她采用的快速阅读法在国外是有充分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时候,她竟然很惊讶,她说她没看过相关的书,纯属巧合地琢磨到一块儿去了。这充分地说明了,科学是具有其普遍性和共性的。无论以何种方式,无论在什么地方,它都会存在都会被发现。

但如果,这些科学能够被大力地推广和普及,让整个社会的教育氛围都变成科学的、智慧的,是不是能更大程度地优化教育的进程,更快地减少问题儿童的数量,更好地推行教育改革!

李圣珍老师一再强调:“19.教育改革,要紧的不是教育好孩子,而是教育好父母。”

让每一个父母都来读书吧!真心地期待!

不是所有的花都能绽放散文篇十二

前几天一个小朋友来跟我说,a和b都是她的朋友,平时她们总是在一起吃饭,可是那天下课的时候,b只招呼了a去吃饭,却没有招呼她。而a似乎也把她忘记了,两个人就一起去吃饭了。撇下她一个人在那里呆呆看着。她说她很难过,后来去问b怎么不叫她,b轻描淡写得说,我以为你要和你男朋友一起去吃饭呀。她一个人闷闷地生了很久的气,她说:我把她们看得很重要啊,为什么她们还是要这么对待我呢?我问她:那么孩子,你想怎么办呢?然后你就不要这两个朋友了吗?她说她自己也不知道。

有的人你们天天都会黏在一起,一起吃饭一起散步,每天都要聊天,可是一旦缺少了交流,就会再也难以拾起来。这样的友情看起来很美,可是实际上是要花很多功夫和精力去维持的。它可以弥补你的寂寞,可解决不了你的孤单。就像速食面一样,能让你暂时果腹,但是无法体会到食物的满足。

有的人你们可能十天半个月都没有联系一句话,你也不知道她今天过了什么样的生活吃了什么样的饭,你们也不总是在一起玩,或许她为她的学业在忙碌,或许你为你的.工作而奔波,可是你们从来没有丢掉过对方。哪怕全世界都背叛了你,她也会坚定地站在你背后支持你。在你们的世界里,不需要那些肤浅的分享,而是切切实实的荣辱与共。

我们总是说,因为关系好,才会彼此损来损去,因为关系好,所以才知道有时候拿你开玩笑你不会介意。可是这样的有的没的的忽视与嘲讽,哪怕再深厚的关系,也要用尽力气才能做到不介意。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们都希望获得自己最重视的人的肯定。我不会介意无关痛痒的小玩笑,但是请不要一直打击我,忽略我。那样,我会开始怀疑我们的友情。

你说,没叫你吃一顿饭而已,这又有什么要紧的呢?这能算什么大事呢?可是,如果你们的关系还只是处于在她难过的时候不会告诉你的时候,这些事,很要紧。如果今天我杀了人,你是会帮我埋尸体,还是会让我自首,或者是干脆跑路,甚至报警抓我?这个问题不仅很多人会问自己的恋人,也是在考验自己的朋友。第一种是挚友,第二种是诤友,第三第四,是即食面那样的朋友。

不是所有的花都能绽放散文篇十三

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02。

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

03。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去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04。

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罢了。

05。

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怎么也长久不了。

06。

刚刚好,看见你幸福的样子,于是幸福着你的幸福。

07。

希望你可以记住我,记住我这样活过,这样在你身边呆过。

08。

我或许败北,或许迷失自己,或许哪里也抵达不了,或许我已失去一切,任凭怎么挣扎也只能徒呼奈何,或许我只是徒然掬一把废墟灰烬,唯我一人蒙在鼓里,或许这里没有任何人把赌注下在我身上。无所谓。有一点是明确的:至少我有值得等待有值得寻求的东西。

09。

10。

不必太纠结于当下,也不必太忧虑未来,当你经历过一些事情的时候,眼前的风景已经和从前不一样了。

11。

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

12。

如果你掉进了黑暗里,你能做的,不过是静心等待,直到你的双眼适应黑暗。

13。

有光明的地方就必然有阴影,有阴影的地方就必然有光明。不存在没有阴影的光明,也不存在没有光明的阴影。

14。

说谎和沉默可以说是现在人类社会里日渐蔓延的两大罪恶。事实上,我们经常说谎,动不动就沉默不语。

15。

16。

你要记得那些黑暗中默默抱紧你的人,逗你笑的人,陪你彻夜聊天的人,坐车来看望你的人,陪你哭过的人,在医院陪你的人,总是以你为重的人,带着你四处游荡的人,说想念你的人。是这些人组成你生命中一点一滴的温暖,是这些温暖使你远离阴霾,是这些温暖使你成为善良的人。

不是所有的花都能绽放散文篇十四

写了那么多年的散文,就像是和一个人谈了一次时日长久的恋爱。那个人,一直住在心底难舍难分。你知他的惆怅,他懂你的悲喜。

每一次提笔落字,仿若是与他倾心相谈,眉目之间常有爱意涌动。每一次的瓶颈期,像极了在某个风雨飘摇的渡口,与他依依惜别。每一次的归来,潜心或执手,要将每一个朴素的日子过成良辰。

去年四月某日,我赶赴杭州参加了《浙江散文》的首发式以及一次文学交流活动。在首发式现场,见到了浙江省散文学会会长陆春祥老师以及邹亮、马叙、邹园、周华诚等作家,他们与大家分享了散文写作的心得与体会。

会前,陆老师相赠《浙江散文》2016年精选本,我在序言中读到了一段至今令我铭记于心的句子――其实,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散文里。

是的,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散文里。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将成为创作素材。我们的生活就是一篇长调散文,集叙事和抒情于一体,不是简单的叙事也并非一味的抒情,更多的时候,散文是“我”与世界的一种交谈方式。我最近的散文,就是努力朝着这个方向――以写遗嘱般的真实,用祈祷般的虔诚,用老人般的安详,和世界交谈,和自然中的一切生灵交谈,和自己交谈,和自己意念里幻境中的人交谈。

散文是一个人的心灵史和时间史。生活是散文写作的河流,只要我们活着,那么,这条河流永不枯竭。在我们搜肠刮肚地寻找写作素材时,往往会忽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一个人的日常生活,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我们生活着的这片土地上的所有生灵,才是散文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

万物皆有灵,是生活滋养了我的写作,是文学丰盈了我的生活。实际上,散文的疆域非常辽阔,怎么写,都被允许。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去生活,生活必然回报给你什么样的文字。散文讲真,散文写作不能脱离生活这个轨道,也不能与“我”背道而驰。

怎么理解这个“我”呢?

这个“我”是一种出发,出发是为了去与更广阔的世界接触,散文是用“我”的眼睛去认识世界。散文是书写“我”的生活,“我”当下的生活,“我”曾经经历的生活,“我”看到的生活,“我”内心隐藏的生活,然后体现在写作上,付诸于文字上的是一种内心的返程。让散文回到生活本身,回到“我”的状态中,回到身体的经络与心脉,是一件很难的事。

散文是心灵的图景,是思想曲径通幽的隧道,天地自然,人间万事映照在心之境上,灵魂与思维被作用和影响成一种状态,把最动人的一处描摹下来,就应该是纯粹意义上的“散文”――这便是多年来我对散文的理解。

有人说,在我们经常涉猎的文学体裁中,小说散文诗歌剧本,散文是好写且最容易上手的体裁。小说可以虚构,诗歌可以纵情,散文是最不易写好的文学体裁。散文的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散文的情感要含蓄隐忍,抒发要力求节制,想打破原有的根深蒂固的写作风格非常艰难,所以写散文不难,写好一篇散文却是很难的。

任何一种文学体裁的写作,都有它的独特性,问题在于我们写作者如何看待,散文的魅力和独特性体现在哪里呢?我个人以为自由是散文的独特性。

傅菲老师曾经说过:“散文的自由,即没有边界,是散的本质,任何的'写法都可以入散文,没有什么条条框框,没有紧箍咒,任何的边框都是写作者强加给自己的。”

我在陆春祥老师的序文里也读到了他的观点:“做人要谨慎,为文却需放荡,周围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创作素材,没有不好的题材,别管许多框框。”

可以看出,两位老师的观点是一致的。

当前的散文大多过于同质化,所谓同质化就是指散文写作上的随波逐流、重复自我。当下的散文写作已经不再停留或注重“行散神不散”的路数,因为散文更多的时候是一个人的心灵法度。散文可以单主题可以多主题,不管怎么变,始终在你的心灵中游弋。散文需要有细节,有内涵,有气韵。

散文写作,最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独立的精神和饱满的气韵,属于个人独有的语境。一篇散文,有了写作者别人无可复制的气韵,那就是一篇好散文了。以前我们写过的散文,大多是有一个能给读者带去启发的一个好的主题,文字优美,结构严谨,段落过渡自然等等,经过多年写作和深入的拓展性的阅读,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些都是极其简单的散文,我们当前的散文写作应该具有更多的湿度、温度、厚度,维度,不再局限于一篇文一个主题,一事一议的散文。

什么是散发性的散文呢?大多体现在:

一、散文的语感训练――可以直接抵达读者的内心。

二、散文的叙述手法――体现在一篇散文中的叙事多元化。

三、散文的结构铺设――发展有起伏,呈波浪性。

四、散文的细节抓取――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体验。

五、散文的境界认知――个人气质与散文气质的糅合。

六、散文的磁场营造――个人的血气和精神内核。

无论是哪一种写作,都是一种漫长的服役。所谓快乐写作,在我的认知中是不存在的。因散文写作有着极为独特的自由的体验,所以我们往往十分迷恋,甘愿长时期被苦役。最好的写作的状态是一边行走一边写作,在行走的过程中,去获取更多更广的写作灵感。不要写你想写的,而要写你能写的。有文友曾提及:写自己所想写,所能写,可驾驶不了“自己”适合什么,该怎么办?我的回答是:那个时候就干脆不写了,去远方,与灵感相遇,那个适合自己的在远方等你。

在散文写作这件事上,我们的笔触不要去涉及那些宏大的主题,也不要去写我们陌生的事物,不要把散文写得柔弱无骨,散文应该有写作者的气味,汗液,要懂得留白给读者,要学会语言上的简洁和情感上的节制,不要将高高在上的元素和矫情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散文里。

曾经读了一篇题为《漫谈散文》的讲课稿,满篇的引据经典,旁征博引。给我的感觉却是这篇文章里博引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自己的观点和东西就微乎其微了。其实,写散文也是一样的,可以适当地引据,但千万不可博引,要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引据来的经典必须要和自己的情感以及散文的气质相符合,不然写出来的东西会给人掉书袋的感觉,因为散文毕竟是体现个人内心的文体,而不是借写作去标榜自己。

当下文学界,很多作者写历史文化类的散文,也称学院派。人文史料如何融进散文中?而不给人掉书袋的感觉。

这又回到了“我”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也是唯一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把“我”放进历史中去,将“我”的情感与历史人物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同时,不要去追求汪洋恣肆的高谈宏论,以显自己的丰赡远识,而是要将自己的身影在历史的大道上信马由缰,去寻美探胜,去独辟蹊径,写出历史和文化的深味。华夏悠悠五千年,文化历史古迹和人物都被人写了又写,名作也不少,当下出新意那是很难的,只有去独辟蹊径,反向思维。

曾有文友与我交流游记类散文的写法:散文,一游到底的叙事,还有什么看点?

确实,游记是散文中最难写的一种题材。很多此类的散文,写着写着就成了流水账。流水账和导游词这样的散文基本没有看点。如果我们在写游记时,能从微观的地理入手,追踪旧时人物,将目光多关注那些僻冷的景物,多关注那些被时代遗忘的村落古迹,从中去挖掘和打捞一些有意义的别人又极易忽略的东西,那么思路会越来越开阔。当然,这和一个人对散文的意识有关,并且还涉及到写作者自身的姿态和心灵维度。

比如我写的西塘。多少文人写过西塘,散文更是数不过来。再去写西塘的美景,风情就没有意思了。在这篇散文里,我以《西塘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为题,写了个生活在古镇的女人――她卖烤串卖栀子花,她的美体现在素朴和真实,是我眼中最美的风景。这样,既可以避免重复,又让文本充满了生活味和活力。

在杭州的那日,我独自前往位于灵隐寺边上的法云古村,回来后写了一篇散文《绝尘――法云古村寻踪》。我将这篇《绝尘》游离于游记之外。期间,曾写了又删,删了又写,心中甚是焦躁。期间,我与傅菲老师交流,我问他:什么才是散文写作该有的姿态?傅菲老师的回答只有四个字:匍匐在地。当时,我读到这四个字时,心里非常震撼,在那一刻找到了写文的感觉。将自己的身体放低,在这个过程中,将自己的心也渐渐放低。在写作上,将自己的身心放低,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姿态,做到也是极为不易。很多人写散文,喜欢往高处攀,往深处写,满篇信口开河,高谈阔论,殊不知,匍匐在地才是散文写作者该有的姿态。

曾有文友问,小情小调的文,还有存在感吗?这个问题,让我想到的是散文的抒情。严格地说,如果此类的抒情唯美散文,没有一定的叙事和细节去加固文本的结构,那么作品的大存在感已是微乎其微。

这类写作者把散文的诗意庸俗化了,动不动风花雪月,动不动就用优美词语去堆积,结果是弄得所描述的事物像个大花脸,庸俗无比。不是说,不可以写出诗意,真正的诗意是发自内心的,阔大的诗意是自然流露,而不是刻意经营。

我们平时看到一些散文,语言很诗意,句子很华丽,实则却是空洞无物,读后便忘得一干二净。很多人对诗意的理解,就是用唯美的句子,优美的描述来表达事物,抒发情感。这类散文,过度放大了诗意,让诗意变得极为廉价和容易。其实,这种表现曲解了散文的诗意。浙江散文家马叙老师曾对此有过极为生动的描述:“这种诗意,就好像是一个化妆的女人,把啥颜色都往自己脸上抹,抹得越多给人的感觉就越假。这种诗意就像是在往文字上刷油漆,花花绿绿,其实是非常表层的。”

散文写作不要刻意往诗意上靠,诗意不是刻意制造出来的,诗意是居于写作者内心深处的。只有内心深处具备了诗意,那么,写作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在文字之中贯注进诗意。

散文细节是很重要的,在一些文学名作上,我们会读到一些很不错的细节描写,那可真的是极具内功的。如:吴敬梓先生在《儒林外史》里写道的一处细节:严监生临终前举起的那两根手指头;如朱自清《背影》中对于父亲老迈臃肿却在铁道月台边努力攀爬的身影的描写;还有茹志鹃在她的散文《百合花》里描写到的盖着一床枣红色洒满百合花离开世界的小战士……这些堪称文学史上的不朽细节。

《浙江散文》这本书中收录了邹园老师的散文《列兵的故事》。她写的是自己的亲大哥。这是一篇以细节取胜的散文,我们在写作中,对于越是亲近越是熟悉的人越是难以下笔。邹老师在这篇文中写道:

“大哥入伍三个月后正值九月“开学季”,他将积攒的每月六元津贴共十八元,再向战友借十二元,共三十元寄到家里,让苦于开学季窘迫经济压力的父母,第一次宽松地给弟妹们交了学费。这三十元钱,是大哥的家庭担当。有了这种铺垫,后来升华为社会担当才顺理成章。半个多世纪后,大哥作为退休教授,用自己的退休金为浙大的家乡寒门学子设立励志奖学金的事迹,在“担当”这一精神内涵上与“三十元”前后呼应,一脉相承。”

这篇散文告诉我们,细节处理在散文写作里的重要性。因为人物的责任和担当优秀品质;因为诸如三十元那样的细节。足见细节不能虚构,不能借用,细节必须来自生活,来自观察和个人体悟,要享受细节,感谢细节。在作品里,能为你四两拨千斤的,就是细节。

还有一个不得不注重的,那便是散文的气质。你读过的书,你听过的曲,你的修养,你本人的气质都会出现在你的散文里。散文的气质也是写作者本身的气质。散文要有个性、要有灵性、要大气、要有担当。散文气质的形成是散文的构架为基点,并起始于散文的语言意境上,最后以散文的情感含量、知识含量、文化思考含量激发人、引领人。

余光中先生曾说:“散文家无所依凭,只有凭自己的本色”。我喜欢的散文家苏沧桑曾说:“发现常人难以发现的自然美、人文美,用辨识度高的语言、奇妙的构思写出具有独特气质和面孔的散文,是我的追求。”这也是我的追求。多年来,潜心于散文写作,在那个自由的世界里将自己全身心地放空,融入再放空,我就像一个孤独的旅人,一直倔强地坚守着自己的写作理念,在散文的深处守望每一个心动的时刻。而后,于每一个日常中,平衡生活与阅读写作的天平,读书是为了写作,写作需要去读书,写作离不开生活――其实,每天我们都生活在散文里。

不是所有的花都能绽放散文篇十五

每次被生活琐事所烦恼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曾经一个老同学对我讲过的一句话:“你呀,就是庸人自扰之。”现在自己仔细想想,突然间觉得他说得蛮有道理的。

于是,我暂时抛开那些不美丽的想法,尽量地思考,“一开始的初衷是什么?”这个学期,我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明显地下降了。主要原因是一些活动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或者说没有足够的能力。但是最近一个女孩子的事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她参加了学校的“起点杯”知识竞赛,想当初自己本来是想去参加的,但是我想象中的难度降低了我的能力。可能是一直以来的习惯,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总是轻易地否定了自己。其实,这些年的积累,我真的改变了,不再是最初那个弱小的自己,现在的我拥有更加聪慧的大脑,缜密的思考,还有精致的判断能力,唯独欠缺的是还是在意身边一些人对我的看法。比如说,一个室友说我不善交际,不过就是我很少和人交际罢了。比如有人觉得自己的性格内向,是第一次在公众场合讲话。其实,冷静一下仔细想想,别人说的话,以及他们说话的内容和语气,都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没有必要因为别人带给我们的消极情绪而左右了自己的心情,毕竟他们并不知道自己说过的哪句话触痛了你的心窝。

不是所有的喜欢都能如愿以偿,也不是所有说出口的话你都爱听。你觉得平常的日子如何过得舒心,就如何过,有些话,如果可以不听,那就当作是微风从耳畔吹过。

不是所有的花都能绽放散文篇十六

我们总是说,因为关系好,才会彼此损来损去,因为关系好,所以才知道有时候拿你开玩笑你不会介意。可是这样的有的没的的忽视与嘲讽,哪怕再深厚的关系,也要用尽力气才能做到不介意。人心都是肉长的,我们都希望获得自己最重视的人的肯定。我不会介意无关痛痒的小玩笑,但是请不要一直打击我,忽略我。那样,我会开始怀疑我们的友情。

你说,没叫你吃一顿饭而已,这又有什么要紧的呢?这能算什么大事呢?可是,如果你们的关系还只是处于在她难过的时候不会告诉你的时候,这些事,很要紧。如果今天我杀了人,你是会帮我埋尸体,还是会让我自首,或者是干脆跑路,甚至报警抓我?这个问题不仅很多人会问自己的恋人,也是在考验自己的朋友。第一种是挚友,第二种是诤友,第三第四,是即食面那样的朋友。

有人问我,怎么才能朋友变多呢?其实很简单。永远不要去算计别人。算计别人的人,也总要有被人算计的一天。自己对别人的好,不要记得太清楚。别人对自己的好,不要忘记得太快。不要去轻易伤害一个人,也不要牢牢记住别人对自己的伤害。

这些都是很简单的道理,可是又有多少人真的做到呢?最后,想告诉开头提到的那个亲爱的小孩,不该记得的,那就忘了吧。

不是所有的花都能绽放散文篇十七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我都喜欢。哪怕是春日梅雨长阴,夏日暴雨倾泻,秋日绿去黄来,冬日雪融骨冷,这自然界所有的一切,不知怎的,我从不厌恶,我从来都喜欢,我从来都觉出一种美好。

白天,我喜欢太阳。

夜晚,我喜欢月亮。

我之喜欢月亮,并非她有许多的传说,许多的故事。当然,那传说那故事,我都喜欢。因为讲述起来,与月亮之美是那样的贴切稳妥,我之喜欢月亮,是十分直接的,我喜欢抬头望月,似乎已有了这样的一个习惯。

这个习惯是在长沙养成的。也许是在遥远的童年,夏天的夜晚,我睡在竹铺子上,旁边有我的娭毑摇动蒲扇,赶走了蚊子,送来了凉风,耳边有听了十遍不会厌倦的嫦娥奔月的故事。当头上的月亮从屋角移到那棵樟树的后面,隐没在暗绿之中,我醒过来,太阳已从这边的屋角露出来了。

那年九月,我在云南瑞丽写生,夜晚独自爬到一个小山头看月亮,就看出云南的月亮要比长沙的月亮胖些。那天晚上,天空显得特别的澄澈。

我对月亮之美有新的发觉,那还是在长沙得到的。我家的旁边有一个公园,公园的北边有一片水潭,水潭上浮起几座栏杆便桥,将这个大水潭隔成了几个小水潭,肥肥的荷叶是密密的挨着,白色的荷花一丛丛一片片,从这头一直开到那头。荷塘四周无遮无挡。一轮明月当头悬挂,倒映荷塘中的月亮,与头顶的月亮一样轮廓分明,色泽亮丽,叫我几乎分不清上下,分不清谁真谁假。

于是,我从这边栏杆踱到那边栏杆,变换角度赏月,仍然与在那个水潭中看到的一般无二。我似乎觉察了什么,这时,我的双脚浸在水中,手中有扇子在摇动,头靠着暗红的木头廊柱,心里有一种奇想。我想,今晚不知有没有人和我共赏皓月。设若在一个乡村,那里定然也有水潭,那水潭之中,定然也有一个圆月。人世间,这样的水潭千千万万,定然也有千千万万的月亮在那水潭中闪烁。天上的月亮只有一个,而地上的月亮有千千万万个,我觉得这很是新鲜的发现。于是,我回到家里,铺开宣纸画山水,我画了几个水潭,每个潭边有一个人看着自己潭中的月亮。画完,又提笔写了两句话:一月照千潭,千潭映千月。

不是所有的花都能绽放散文篇十八

阿波罗的儿子奥菲斯是一位音乐家,他演奏的琴声美妙绝伦,野兽跟着哼唱,树木向他倾身致意,就是石头做的.心听了也会变软。他非常爱自己的妻子尤丽狄斯。一天,尤丽狄斯被毒蛇咬死了,奥菲斯就到地狱去,用琴声迷住了守卫者三头犬刻尔柏洛斯,顺利见到地狱之神哈得斯,请求他把妻子还给他,并同样用琴声吸引了哈得斯及他的妻子珀尔赛福涅。于是哈得斯答应了他的请求,但提出一个条件:奥菲斯在返回的途中不可以回头看自己的妻子。结果,在就要走出地狱重见光明的时候,奥菲斯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尤丽狄斯的脸,一瞬间尤丽狄斯被拉回了地狱。奥菲斯痛哭不已,苦苦哀求,但此后再也没见到自己的妻子。

并不是所有的回眸都那么美。积聚前行的力量,用善和爱以及自己的能力适应生存、改变生活、关爱他人,远比回眸现实的多。在这过程中,有艰辛,有困惑,也有喜悦,但成功不值得炫耀,错过不必惋惜,失败更不能气馁。向前看,一定比回眸更精彩;往前行,必然比驻足更美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