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三岁看到老散文(汇总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23:21:41 页码:11
三岁看到老散文(汇总9篇)
2023-11-10 23:21:41    小编:ZTFB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改进和提升自己。增强逻辑和论证的能力。总结范文对于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岁看到老散文篇一

“小天后,怎么又弹你的吉他了?”

“我不是天天弹吗?”

“噢,是吗?我还以为你很长时间没弹它了呢。”

“你到底是讽刺我还是夸我呢?啊,对了,清凯,快考试了,什么感觉?”

“很紧张,很压抑。寒雅,我很奇怪――你不看课本,还经常逃课,可到头来,为什么赢的总是你?”

“这,就是……音乐的力量!”

“去你的……”

其实,那些课本,我早已经拜读过了――几年前,就已经烂熟于心了――不是因为我喜欢它,只因,我的音乐需要它,在父亲那里,没有它,就没我的音乐,没办法,它是我能拥有我的音乐的必需条件,所以我需要它,这就是我生活的法则。

我没有将这些告诉清凯,他疑惑的表情,让我有种――莫名的痛――是心痛!

清凯告诉我,我的琴声,很美,可,满载着忧伤。我笑笑:“这,便是我的独特之处啊。”“你不该这样的,”他望着我,脸上充斥着无奈,“我希望有一天它变得快乐。”然而我在心底里说“无论我的脸上是喜是忧,是阳光或是阴霾,我还是寒雅,独一无二的寒雅。这不仅是对清凯说的,变是对我自己说的。

我,是寒雅,是成是败,是喜是悲,我还是那个寒雅,我不想为谁而改变。

三岁看到老散文篇二

天上下着淅沥沥的小雨,可偏偏今天,成绩要公布了。

“萧寒雅,你怎么了?你怎么滑到了五十名开外?为什么?”这是我们这次的状元――天宇问我。

“啊……啊,班长,这有问题吗?这纯属正常,能者居上嘛。我嘛,本来就不怎么样,以前拔尖儿是你们让着我,是我瞎猫碰上了死耗子。对于这次成绩,我一点也不感到意外啊……啊,我还有事,先走一步。”我赶紧撤离这多事之地。

逃离了班长的视线,我发现我的宿舍前,站着清凯。

“萧寒雅,弹一曲歌听听吧。你真的好久没有弹吉他了。”

“是吗?可能吧。”

琴声响了,满腹忧怨。清凯,一脸的憔悴。啊,我的朋友,这并非我想要的结果。

曲终,泪落。“清凯,这把吉他送给你。我已经决定休学。这个留作纪念吧。”

清凯满脸的愕然。接过吉他,他说:“我知道这里不属于你,走吧。不要忘了,曾经,sky学院,你唯一的朋友。”

顿时,泪如泉涌,第一次抱紧他,说:“谢谢你,你的存在,让我不虚此行。你永远是我最好的朋友。”

三岁看到老散文篇三

人生的道路,很长很长,我们,只不过走了一小串脚印。继续吧,花季雨季中,十三岁的我们。

——题记。

十三岁的我们,如初生的太阳,虽不是万丈光芒,但却是最初的、最静的、最美的;十三岁的`我们,如清晨叶子上滚来滚去的露珠,虽不是浩浩荡荡,但却是最晶莹、最清澈、最纯净的;十三岁的我们,如土中刚伸出的嫩芽,虽不是挺拔俊秀,但却是最可爱、最稚嫩、最无邪的。十三岁的我们,懵懵懂懂的我们。

十三岁的我们,就如同刚绽放的清新的花朵,带着丝丝清香,丝丝天然,还有丝丝青涩。十三岁的我们,却又匆匆忙忙。朦朦胧胧的清晨就已洗漱完毕,揉着惺忪的睡眼赶到学校;傍晚,天色已晚,伴着月亮与路灯回到家,拖着劳累的眼睛,在用不磨灭的灯火下奋笔疾书。这灯火,清晰却又朦胧,隐隐约约却又依稀可见,正如我们的内心,迷迷茫茫。

十三岁的我们,生存在浩瀚的宇宙,周围有无数个星星点点的星系。你会感到自己是那样的渺小,那样的不堪一击,那样的孤弱,那样的不知所措。你并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生活会脱离正轨,突然陷入入魔水版浓稠、无边的黑暗中。你被失望拖进深渊,你被疾病拖入坟墓,你被挫折践踏的体无完肤,你被失败打击的一蹶不振,你被嘲笑,被讥讽,被讨厌,被怨恨,被丢弃……可即使如此,你也不愿放弃,你的内心仍保留着希望,心脏仍不甘的坚持着跳动,即使早已遍体鳞伤。所以,你忍受,你坚持,你在大大的绝望中小小的努力着。这些不放弃,变成了无边黑暗里的星星灯火,照着,亮着,即使微不足道。

前方的路懵懵懂懂,迷迷茫茫,但我们仍要前进,只因我们都是小小的光。

三岁看到老散文篇四

十三岁,包含着清晨在曲折的小路上漫步的惬意;十三岁,也不失在高山上呐喊的疯狂;十三岁,有在中自由玩耍的美好;十三岁,也有被大雨冲洗过的天空的那种清朗。对啊,十三岁就是这么美好,每个人都是一张纯白的纸,没有丝毫瑕疵。十三岁的我们,就是这么单纯,这么天真。每个人都是跳动的音符,大家聚在一起,谱写着青春的乐章。每个人都活力四射,激情飞扬。十三岁的我们,人生才刚刚开始,我们就合奏着一曲十三岁的抒情曲。

儿时的我们,所追求的,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朴素而单一。而十三岁的我们,追求的梦想变得纷繁青涩了许多。有些人希望做明星,去享受属于他的众星拱月般的生活;有些人希望做演奏家,去与别人分享他那耀眼亮丽的舞台。很多很多的追求,虽然说变就变,不切实际,但是,十三岁,就是这样的,这就是属于我们十三岁的.追求,我们更应该把这个追求埋藏在自己心灵的深处,好好地呵护。

我一直相信,比起现在结识的朋友,小时候的朋友应该感情更深。现在,虽然我们忙得无暇来往,可能见面都忘记打招呼,但是,我们小时候深厚的友谊一直都在。对于十三岁的我们,友谊这个东西,并不像小时候,说不玩就任性了,它也不像成年后的一些友谊,那么有功利,缺少真诚。十三岁的友谊,比起小时候,它少点孩子气,多了点难舍难分;十三岁的友谊,比起工作后的友谊,它少了点虚假功利,多了分质朴单纯。总之,十三岁的友谊是最纯洁、最质朴、最美好的友谊。

要问,幸福是什么?有人说,幸福是拥有财富,只有满足了物质需求,才会幸福;有人说,幸福是拥有智慧,学到知识就能幸福。我觉得,幸福无处不在,它可能是得到别人对你的认可,可能是朋友的关心,也可能是家人对你的照顾、关。在十三岁,我们拥有的幸福很多很多,父母关心你不能长出青春痘是幸福;朋友在你失落沮丧的时候默默陪着你流泪是幸福;老师用青春点燃我们的激情也是幸福。所以,十三岁的我们,真的很幸福。这种幸福,并不会一下子让你发现或读懂,你要用心去感受,去体味。

三岁看到老散文篇五

十三岁那年,我怀着美好的憧憬跨入了中学的大门。尽管当时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学校环境和教学设备更无法跟当下比拟,但有书读还是让我欣喜若狂。在那青葱浪漫的岁月里,校园里满是充满朝气蓬勃的懵懂少年。回想十三岁的天真无邪犹如昨天的情景历历在幕,那时读书条件很苦,仍让我感到无比的快乐!

今年,我的儿子十三岁。十三岁的儿子再也无法象当年十三岁的我。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无忧无虑地升入了初中,周末象一只快乐的小鸟踩着变速车回到了温馨的家,看不完的动画片,玩不完的游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家庭生活环境的改善而给予了孩子过分的溺爱和物质上的满足,总让我有种忧心重重的感觉。

是呀,十三岁多好的年纪,少年不识愁滋味,快乐与幸福是属于他们的。蓝天下的白云为他们喝彩,路边的花儿向他们招手。

就是在这么一个充满阳光清新的天空下,一个十三岁的女孩,正处在豆蔻年华,但她的名字几天以来不断地在我的脑海里翻滚,她那潺弱瘦小身影不时地在我的眼前跳跃。她是一个很美很有灵气的小女孩,因家庭的贫寒让她走上了打工路,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有关她的辛酸故事。她是我老家隔壁镇上的人,让我多了一些关注,虽然我并不认识她,她的坚韧,她的求学精神深深吸引了我的眼球,让我的内心不得不震憾。

在土塘镇一家小超市里,一个扎着马尾辫,身穿红衫的小女孩,看上去约莫十三,四岁的年纪,手里拿着一把新鲜的蔬菜站在称重处,正在帮顾客计算莱的价格,一双幼懒的小手肿得跟小馒头似里,手头的冻疮暴露在顾客面前。此时正值春节刚过,呼啦啦的寒风还在恣意地侵入赣鄱大地,不时一股股强大的冷空气袭来,行走在街上的游人都会把双手不由自主地插在口袋,以避免与冷空气对碰。

这位小女孩,她叫刘海珍,在这家超市上班已近两个月了,按说她还是童工呀,是什么原因让她放弃读书而小小年纪就走上打工这条路呢?通过网友的叙述和所发的照片,谜底才慢慢地揭开。

春节过后,父亲把她叫到面前说:海珍,你今年不要读书了,出去打工吧。海珍是一个懂事的女孩,尽管心中一百个不愿意,但还是眼泪汪汪地点了点头,心疼她的外婆也不禁暗暗流下了眼泪,考虑到她年龄尚小,又不放心她出远门打工,在就近的镇上一家超市瞒着老板虚报了她的年龄,遂从了父亲的愿来到了这家小超市上班。每天早上六点四十上班,晚上八点下班,因为她要为这个家撑起一片天!

正值十三岁的年龄,如此花季少女应该沐浴在阳光下,是长身体接受教育的时候,她的父母为什么如此狠心呢?网友传来的一张张触目惊心的照片屏显在我的面前: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呢,一栋不知住了几代人的土坯房子,因年久失修,我清晰地看到几处断裂的残木和墙壁上的窟窿,在风雨飘摇中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屋里没有几张象样的家具,一台老旧的黑白电视就是家中唯一值钱的电器了。

家中的灶台上一壶中药正冒出腾腾热气,我仿佛闻到一股浓烈的药味扑鼻而来。桌上零零散散地放着一堆中西药,看得出家中有病人呀。是的,刘海珍四十多岁的父亲几乎丧失劳动能力已多年了,每天靠一些药品来缓解身体的疼痛。娘是弱智儿,下有两个妹妹,父亲的病无疑对这个家庭是雪上加霜,生活上一直靠政府和亲友救济度日。家庭的入不敷出,本因身体病弱的父亲再也无力供刘海珍上学了。

十三岁的天空下,有阳光,雨露,鲜花、有梦,有快乐的童年。谁想不象可爱的小公主一样搂着父母脖子撒撒娇,能象无数个同龄人一样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可是她的梦破灭了,为了这个破败不堪的家,她必须坚韧地扛起,每天起早摸黑两点一线地蹒跚在家与超市的两头。

有一天,曾教她小学六年级班主任刘老师来到超市购物,一个多么熟悉的身影在超市里忙来忙去,“这不是刘海珍同学吗?”惊诧之余,仔细地打量起眼前这位昔日温顺、刻苦用功的学生来,感觉明显瘦了,单薄的衣服下一副弱不惊风的样子,冻得发黑的嘴唇,手上一个个脓泡有的在工作中磨擦时脓水渗了出来。刘老师看得心酸,曾经的好学生小小年纪就举步维艰地讨生活。刘老师带着她去买了些药和水果,跟在身后的刘海珍觉得老师是多么亲切,高大,心中在想,如果老师是我的父亲那该多好呀!

刘老师回忆了眼前这位学生的点点滴滴:在课堂上她认真听讲,做作业时碰到疑难的问题会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记得有一次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她躲在一角偷偷地抹泪,刘老师看着懂事的学生安慰她道:海珍,不要灰心,还有下次呢,只要认真成绩一定会赶上去的。老师的话给了她定心丸,而她的成绩也一直排在年级的上游。

其实,刘海珍也像同龄的孩子一样爱玩,爱笑,有时在校园的绿荫下与一帮女同学们说说笑笑、有时一个人静静坐在教室里看课外书,看到生动有趣的地方不禁‘咯咯’地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她也有一个五彩斑斓梦,一个读书的梦、只有认真读书才能让知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让父母和妹妹过上好日子。她的眼里充满深深的期许,那一潭水汪汪的眼晴不经意间流露着满是失望,娇好的脸上掩不住一丝丝忧虑。她刚读七年级,曾经熟悉的课桌早已换了同学。中学离超市不远,偶尔会听到书声瑯瑯和课间的嫣然笑语,老师那抑扬顿挫的声音传来让心底一阵阵绞痛。

超市里她与大龄的服务员一样忙前忙后,贫苦的家庭已把她的'脸消磨得幼气荡然无存,俨然象一个大人。

晚上回到家里匆匆洗涮一番,在那昏暗潮湿的房间里,她轻轻地揉揉冻僵了的双手,小心翼翼地翻开课本,如饥如渴地吸吮了起来,尽管读书的梦似乎那么遥远,那一缕缕油墨散发的书香是始终挡不住的诱惑,白天繁重的工作压力在此时得到了全舒心的释放。她从高年级同学手里借来七年级下学期的课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希望有一天能重返校园。

在上班空闲的时候,她告诉同事阿姨,她说她想读书,实在不想打工。同事阿姨看着她投来求助的目光,听到她断断续续的叙述,十分同情面前的这位小女孩,无奈之余想到了社会上的一些爱心人士,或许只有通过他们能帮上忙圆刘海珍一个上学梦。在现行的政策体制下,人人都有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可是她已经失去了这个权利,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不到蜻蜓立上头。我们没有理由扼杀她求知的欲望。

她渴望读书,做梦都想,但只能把强烈的欲望压在心底。直到有一天她正神情淡然地站在在超市里的电子称旁,做着与年龄极不相符的工作。她矮小的身子,还有手上布满的冻疮被一位热忱的爱心人士——土塘化民中学的杨光明老师抓拍到这一瞬间。经过细心观察和了解,她的家庭状况才显山露水地晒在《都昌在线》的网站上。

此后经过一个个爱心人士的奔走呼喊和解囊相助,了解实际情况的校长也答应了减免她的学杂费,班主任也安排了一个成绩好的同学为她补习功课。如今她的梦终于实现了,又回到了陌生而又熟悉的课堂。那久违了的老师,同学都亲切地为她绽放出欢快的笑容。

刘海珍果然不负众望,尽管她落下了二个多月的课程,在这次期中考试依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这得益于她平时的孜孜不倦的自学,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仍然没有放下课本。

十三岁,正是破茧成蝶的年龄,走出童真稚嫩的天堂。十三岁,是一朵幼嫩的花,正待含苞欲放,不应该人为的推残。在这十三岁的天空下,过着岁月无憾,梦里飞花的日子,无论是晨风中还是斜阳外,拿一本书,摘一枚绿叶,凭栏远眺,是风景,也是梦之处。

十三岁的刘海珍在风雨过后终于迎来了彩虹,挥去阴霾,她的天空依旧明媚。愿在爱心人士的资助下不忘初衷,在这纯静的天空下好好读书,迎着这春日和风散发出的阵阵芬芳,用手中的彩笔勾勒出灿烂辉煌的明天!

三岁看到老散文篇六

当十三岁的钟声在耳边响起,我不再像他人手中的风筝线,永远跟着风儿跑,而是学着雏鹰,抖动羽毛,展翅云霄。一只脚兴冲冲地跨进青春的门槛,另一只脚却还在童年的梦幻中徘徊。我带着中学生的使命,朝着自己的梦靠近。尽管,我知道,在前进的路上,无数坎坷荆棘,正等待我用汗水和泪水征服。我依然,自信地昂起头,向磨难挥手。用镇定有声的脚步,去迎接挑战,向希望迈进。十三岁,站在梦与希望的边缘。十三岁,流星般绽放瞬间的美丽。十三岁,我永恒的见证。

三岁看到老散文篇七

近期,学习了吴和芳老师萨提亚模式板块上的《和谐关系工作坊》,年近48岁的吴和芳老师,对生活有必须的沉淀和积累,有将近二十年对心理学的探索的经验,同时他本身也是北京大学心理系毕业生,所以从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到心理学的应用在这个版块,让我觉得此次课程收获个性大,想和大家分享下本次课上的资料。

1、“你”来自于哪里?

通常人们会说:“这个事情这个人是环境的产物”,能够想一下我们来自于哪里,同样我们的孩子后期他来自于哪里。

第一,人类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比如说我们的父母他们可能生于四十年代、五十年代,我们生于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时代在我们身上打下的烙印,时代特征是我们无法回避的,这其实也是我们成长的环境,我们所有的行为举止,价值观跟这些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举个例子,昨日早上的时候,儿子出门要换新鞋,我说别换了就穿这个吧,他说我做为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人怎样能穿一双那么脏的鞋出门呢?我得穿干净的。当时我个性诧异,不明白他这个中产阶级家庭是从哪儿得来的。当他上车之后我就给他讲了英国的贵族精神。如果你认为你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人,你就应承受的社会职责是什么?你的担当是什么?我先从英国的贵族家庭贵族精神跟他讲起,然后落脚到最后他所理解的中产阶级家庭,因为他很小,不明白从哪里看来了中产阶级家庭这样的词语,我担心他对这种词语的引申理解会有偏差,所以我给他了一些小的引导,但是大家明白作为父母我没有给他讲过这个词,这个词必须来自于他所接触到的信息,无论网络、电视或者朋友,那有些东西我们能够给些引导,或者只能引导一部分,又或者有些东西我们真的引导不了,所以对于时代的这个影响、时代的烙印,时代的特征,我们能给予的就是尊重。

第二,学校和老师。我们都能回忆起学生时代哪个老师对自我的影响很大。就是每个老师对我们一生的影响都很大。所以,我们也来自于学校来自于教育体系。大家都说此刻的应试教育不好,但是我们能躲掉吗?我们怎样在现有的环境当中给孩子一些引导呢?这就是我想说的我们还来自于学校来自于老师。

第三,我们来自于家庭环境。父母本身就是我们的环境,我们从小尤其是幼儿园之前完全是在家里,甚至于幼儿园之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小学后在学校的.时间会长一点。所以,我们还来自于家庭环境。此刻我们作为父母,要给孩子创造一个什么样的家庭环境,这个对孩子后期的人格发展和健全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包括他的性格,习惯的养成,都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我们受着时代的影响,受学校和老师的影响,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我们怎样在一个大综合环境当中成长出来,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的特征,自我的性格,自我的人格构成自我的世界观,自我的价值观,自我的人生观。我们作为孩子的妈妈,要培养一个拥有什么样人生观时间观价值观的人,什么样人格的人?这个部分是我们每个妈妈都就应思考的,后期我们将慢慢探索。

2、何为人格。

我们常说,某人人格分裂,某人人格健全,某人性格魅力强,那究竟什么是人格呢?我认为人格分为生理人格和心理人格两部分。人格的外在体现更多的由他的性格呈现出来,而这个主要从家庭中构成。当性格呈现的时候,大家会说他人格成熟或不够成熟。如果一个人生理上有缺陷,肯定会对他的人格构成有影响。反过来,如果他的心理健康度不够,自备、没有存在感,对他的生理也会有影响,很多科研报告都有此类事例。所以,我们在关注孩子身体发育同时,也要时刻关注孩子心理发育,同步观察到孩子身体和心理发展和成长,当发现哪个板块有短板,就要及时滋养,从而让他的人格发展更加完整、成熟,这才是我们想要的一个人格健全、或者说身体健康茁壮成长的孩子。

3、三岁之前,是孩子和母亲身体和心理分离期,是自我存在确认和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

我们教育孩子习惯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那什么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呢?说到七岁看老一般会说这个人的秉性,这个人的性格,会说到很多资料。所以大家会说看他七岁的时候他的行为模式,他的一些习惯有很多东西,也就是常规说的七岁看老。那到底为什么是七岁看老而不是五岁或者说十岁看老?不明白大家是否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

实事求是而言,我是从小听着这个话长大的,但以前从未认真思考过。就在这次学习当中,在吴和芳老师的带领下,对这个版块有了认真的思考,我想的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需要做更多的探索。

众所周知,孩子和母体的分离其实是两个步骤,一个是身体的分离,这个身体的分离也就是生完孩子剪断脐带的那一刻。那真正的孩子和母体的心理分离,其实是0到3岁这三年来完成的。那在这三年期间呢,比如说0到3个月的心理营养,1岁到3岁的整个的心理营养的过程。那3个月到3岁期间,他是最核心的安全感的确定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作为父母作为整个家庭就是给孩子的这个成长环境,我们要给到孩子什么,在后期我会重点阐述。这天想重点分享的是,在0-3岁期间是孩子重要的自我确认期,也就是说他自我来到这个世界上,他确定自我存在这个“自我确认期”十分关键的时期。

那如果说孩子在0-3岁期间他确实是完成了自我确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有十分足够的安全感,也就是我们在养育他的周围每个人都让他感觉到这份安全感的存在的时候,他心里的营养就会够,对他后期的人格发展会十分的有帮忙。

4、7岁之前足够的心理和生理营养,助我们养育一个智商和情商发展都健康茁壮的孩子。

所谓的7岁看老,也就是7岁之前,个性是3-7岁是孩子社会性发展、规则意识的建立、情绪的管理等潜力的重要培养期。这个时候,父母有关注到孩子心理,部分行为的偏差并及时调整,给足他最需要的心理营养,那孩子情商必须会发展很好。

当孩子情商很高,相应智商发育也会构成脑细胞迅速裂变突出,然后社会性发展自然会很好。他心里的愉悦,这种快乐就是他一辈子生活最主要的,核心的力量感和基础必须会构成。在他进入社会,更多和外人独立互动的时候,他的力量感或者方式方法都会很强,相当于夯实了一个很厚的基础。

期望透过这天的分享,给大家一个感官上基础全面的梳理。也就是家庭教育要看人而不是看事儿。即便我们的孩子已经过了七岁,在平常和孩子的互动中,更多的要去想他的心理需求是什么,他说这句话背后是怎样想的?他背后有怎样的动机出现了这样的行为?期望透过这个分享给大家一些启发。

那0-7岁的孩子我们给了孩子什么,或者说前期我们没有给足后期就应怎样去弥补?期望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个认知,后期会继续和大家分享0-3个月孩子需要哪些心理营养,3个月-3岁构成了哪些东西,3-7岁、7-12岁孩子最需要的核心的心理营养是什么。

每个妈妈都是一个教育家。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有自我的感悟,因为孩子回家和我们讲他在外面接触到的人和事,都是我们很好的和他交流引导的机会,都是引导他和社会化十分好的融合,让他建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机会。期望能够陪着大家一齐成长,只要我们内心时刻带着这份觉察,在和孩子交流之前想清楚我和孩子这样说想要表达什么,此刻表达的是否是内心想要表达的东西,每个妈妈都会十分棒。

三岁看到老散文篇八

20xx年,央视各频道曾热播过题为《年轻不可看轻》(又名“我二十三岁”)的公益广告,每当想起这则广告,我的思绪便会回到五味杂陈的我的二十三岁时。

一九七九年是我的二十三岁。记得歌曲《春天的故事》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确实,这一年不仅是共和国的又一个春天,也是我叩开理想之门的人生的春天。这一年,我在经历凤凰涅槃般痛苦抉择,离开心爱的农场后,跨进了瘦西湖畔的扬州师范学院,迈入了美妙的人生之春。

其实,年初时我并未意识到这将是自己在农场的最后一年。那年一月下了两场大雪,到处一片冰天雪地。然而这严寒并没能按捺住全县五大农场(县种猪场、良种场,黄桥果园场、种猪场,马甸养殖场)的知青对自己多舛命运的强烈抗争。

一月初,受全国知青大返城高潮的影响,有一天下午上工时,有几个消息灵通的知青悄悄议论说:“全国的知青马上都要回城了,但我们农场知青却不在其中。据说是因为我们已是国家农业工人,再也不能享受知青待遇了。”这个消息像又一场暴雪下在全场五十多个知青的心上,大家人心惶惶、议论纷纷,情绪一下跌倒了冰点。在人心思归的情绪下,有人提议说,“我们应联络其他农场的知青一起到县知青办去问个究竟,提出我们的合理请求。”真是一语提醒了梦中人,大家立即结束了手中的活儿,集中到农场知青大楼会议室,商量联络及申诉事宜。喜欢打篮球的南京知青仲锋此前曾去过县良种场和马甸养殖场,和那里的知青打过友谊赛,就主动提出去这两个农场联络。剩下黄桥的两个农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联络员,正在大家一筹莫展时,我的中学同学,当时担任场革会秘书的袁建中提醒我说:“你不是刚从党校培训回来吗,应该认识果园场的知青吧,你就跑一趟吧。”那时,县委党校改名为县五七干校,由县城迁到了五十里外的果园场里。大家一听齐声附和道:“那你就辛苦一趟吧。”我没想到袁建中的脑子转得这么快,突然将难题摆到了我面前,心里矛盾开了:要不要向场革会请示,曹主任会不会同意?我就悄悄地向袁建中说出了心中的顾虑,希望他先帮沟通一下,不想立即遭到在场同伴的冷嘲热讽:“到底是团支书,觉悟高,纪律强”,“将来回城再不需要我们的选票了”。听着这样的嘲讽,我真是百口莫辩。扪心自问,从上中学到下放农场,我一直十分鄙视通过巴结领导获取个人利益的行为。我甚至将自己定位为永不巴结权势,自甘平民百姓的“贱骨头”。不想现在却成了同伴心目中的势利小人,心里非常委屈。但想到以前他们曾毫不吝惜自己的选票,选我当团支书,选我出席全县上山下乡先进代表大会时对我的信任,就感到再没理由推托不前了。我绝不能在关键时刻冷了对我寄予厚望的同伴的心,更不能做见荣誉就上,见困难就躲的缩头乌龟。于是怀着一股不负重托的青春豪气,我当即答应东进黄桥。

说走就走,我立即背着西天如血的残阳,骑着我用两年积蓄新买的永久牌自行车,登上了布满沙石、颠簸不平、尘土飞扬的城黄公路,按着记忆中前两次坐车去党校的路线,向五十多里外的黄桥果园场疾驰而去。经过近两小时的狂奔,在四周一片漆黑的初夜时分,裹着热腾腾湿漉漉一身冬装的我终于到达位于黄桥西北刘陈公社地界的黄桥果园场场部。

曾在党校培训班上同学的果园场知青团支部书记刘建忠闻讯赶来。当他得知农场知青身份被改的重大变故后,立即召集知青骨干,在知青集体宿舍昏黄的白炽灯下商量应变措施,并派两人连夜骑上我的“寡妇车”(当时习俗,新车轻易不借人。为避免被借后超负荷带人,车主常常卸掉车后的衣包架,故称“寡妇车”)奔向黄桥种猪场知青点。直到半夜,我才在朦胧之中听到他们成功返回的消息。

看着刘建忠干练果断的指挥才能和知青们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我暗暗佩服黄桥知青身上散发出的老区人民的传统作风,心中油然而生未负众望的欣慰之情。两年之前我与良种场朱晓进、果园场刘建忠及养殖场张星玮四人踏着积雪从果园场步行到黄桥汽车站的场景又在眼前浮现。

那是一九七六年十二月中旬,我们四人作为各自农场的知青团支部书记,到县委党校参加了全县共青团干部培训班。培训结束后,朱晓进(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本可以骑着他的自行车从河失公社抄近路回城的,但为了减轻我们的负担,他硬是推着自行车,驮着四个人的行李,深一脚浅一脚地陪我们,跋涉在铺满皑皑白雪的从果园场到黄桥的雪地上,一直把我们送到黄桥汽车站。返城后的十二月底,我们又马不停蹄参加全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先进代表大会,我们三个男知青被安排在县委第二招待所的同一房间,就像回到了党校培训班上。为纪念这经历冰雪磨砺的友谊,会议结束时,刘建忠赠给我一本塑料封皮的。

日记。

本,还在扉页上题了一首《卜算子·赠友人》。词曰:

冰天雪地寒,情激数九离。为学马列斗苍天,笑迎红日起。

干校结新友,同志加兄弟。广阔天地共努力,春风遍大地。

刘建忠《卜算子·赠友人》手迹(1977年元旦)。

这首激情四射的词记录了我们的青春友谊,道出了我们的美好希冀。眼前的刘建忠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同志加兄弟”的战友承诺,令我感动不已。

翌日清晨,我先骑车赶回我场。到场时,仲锋联络的良种场及养殖场知青代表已经赶到。不一会儿,刘建忠带领的黄桥知青代表也火速赶到。于是全县五大农场的知青代表历史性地在我场会师。这是第一次相聚,也是唯一一次主题大聚会。

经过一昼夜紧张的讨论和准备,第二天早晨上班后,五大农场的知青代表和离城较近的我场及良种场部分知青组成了一支几十人的申诉队伍,有的扛着红旗,有的骑着自行车驮着同伴,有的用簸箕挑着申诉书、浆糊和刷浆糊的高粱秸把子,逶迤曲折地赶到县城百货公司(现鼓楼商场)北边工商联大院里的县知青办进行申诉。当时我们提出的请求是:恢复我们的知青身份,落实当初下放时对我们在招工、当兵、上学等各方面享受与下放农村知青同等待遇的承诺。

不料,我们的请求被知青办负责人以“上级决定谁也无权改变”为理由严词拒绝,这位负责人还警告我们说,“再闹下去就处分你们,永远别想回城!”这激起了全体知青代表的公愤。于是更多的知青涌向鼓楼街中心,他们有的张贴《我们要回家》、《告知青家长书》、《告全县人民书》,有的向过往的群众讲述知青办当初的承诺事项和今天的突然变卦,呼吁知青家长及市民群众给予声援和支持。

这次行动持续了大半天,感动了县城百姓,聚拢了知青家长,惊动了县革会领导,成了当日全县的头号新闻。

2

页,当前第。

1

1

2

三岁看到老散文篇九

二零一六年,央视各频道曾热播过题为《年轻不可看轻》(又名“我二十三岁”)的公益广告,每当想起这则广告,我的思绪便会回到五味杂陈的我的二十三岁时。

一九七九年是我的二十三岁。记得歌曲《春天的故事》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确实,这一年不仅是共和国的又一个春天,也是我叩开理想之门的人生的春天。这一年,我在经历凤凰涅槃般痛苦抉择,离开心爱的农场后,跨进了瘦西湖畔的扬州师范学院,迈入了美妙的人生之春。

其实,年初时我并未意识到这将是自己在农场的最后一年。那年一月下了两场大雪,到处一片冰天雪地。然而这严寒并没能按捺住全县五大农场(县种猪场、良种场,黄桥果园场、种猪场,马甸养殖场)的知青对自己多舛命运的强烈抗争。

一月初,受全国知青大返城高潮的影响,有一天下午上工时,有几个消息灵通的知青悄悄议论说:“全国的知青马上都要回城了,但我们农场知青却不在其中。据说是因为我们已是国家农业工人,再也不能享受知青待遇了。”这个消息像又一场暴雪下在全场五十多个知青的心上,大家人心惶惶、议论纷纷,情绪一下跌倒了冰点。在人心思归的情绪下,有人提议说,“我们应联络其他农场的知青一起到县知青办去问个究竟,提出我们的合理请求。”真是一语提醒了梦中人,大家立即结束了手中的活儿,集中到农场知青大楼会议室,商量联络及申诉事宜。喜欢打篮球的南京知青仲锋此前曾去过县良种场和马甸养殖场,和那里的知青打过友谊赛,就主动提出去这两个农场联络。剩下黄桥的两个农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联络员,正在大家一筹莫展时,我的中学同学,当时担任场革会秘书的袁建中提醒我说:“你不是刚从党校培训回来吗,应该认识果园场的知青吧,你就跑一趟吧。”那时,县委党校改名为县五七干校,由县城迁到了五十里外的果园场里。大家一听齐声附和道:“那你就辛苦一趟吧。”我没想到袁建中的脑子转得这么快,突然将难题摆到了我面前,心里矛盾开了:要不要向场革会请示,曹主任会不会同意?我就悄悄地向袁建中说出了心中的顾虑,希望他先帮沟通一下,不想立即遭到在场同伴的冷嘲热讽:“到底是团支书,觉悟高,纪律强”,“将来回城再不需要我们的选票了”。听着这样的嘲讽,我真是百口莫辩。扪心自问,从上中学到下放农场,我一直十分鄙视通过巴结领导获取个人利益的行为。我甚至将自己定位为永不巴结权势,自甘平民百姓的“贱骨头”。不想现在却成了同伴心目中的势利小人,心里非常委屈。但想到以前他们曾毫不吝惜自己的选票,选我当团支书,选我出席全县上山下乡先进代表大会时对我的信任,就感到再没理由推托不前了。我绝不能在关键时刻冷了对我寄予厚望的同伴的心,更不能做见荣誉就上,见困难就躲的缩头乌龟。于是怀着一股不负重托的青春豪气,我当即答应东进黄桥。

说走就走,我立即背着西天如血的残阳,骑着我用两年积蓄新买的永久牌自行车,登上了布满沙石、颠簸不平、尘土飞扬的城黄公路,按着记忆中前两次坐车去党校的路线,向五十多里外的黄桥果园场疾驰而去。经过近两小时的狂奔,在四周一片漆黑的初夜时分,裹着热腾腾湿漉漉一身冬装的我终于到达位于黄桥西北刘陈公社地界的黄桥果园场场部。

曾在党校培训班上同学的果园场知青团支部书记刘建忠闻讯赶来。当他得知农场知青身份被改的重大变故后,立即召集知青骨干,在知青集体宿舍昏黄的白炽灯下商量应变措施,并派两人连夜骑上我的“寡妇车”(当时习俗,新车轻易不借人。为避免被借后超负荷带人,车主常常卸掉车后的衣包架,故称“寡妇车”)奔向黄桥种猪场知青点。直到半夜,我才在朦胧之中听到他们成功返回的消息。

看着刘建忠干练果断的指挥才能和知青们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我暗暗佩服黄桥知青身上散发出的老区人民的传统作风,心中油然而生未负众望的欣慰之情。两年之前我与良种场朱晓进、果园场刘建忠及养殖场张星玮四人踏着积雪从果园场步行到黄桥汽车站的场景又在眼前浮现。

那是一九七六年十二月中旬,我们四人作为各自农场的知青团支部书记,到县委党校参加了全县共青团干部培训班。培训结束后,朱晓进(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本可以骑着他的自行车从河失公社抄近路回城的,但为了减轻我们的负担,他硬是推着自行车,驮着四个人的行李,深一脚浅一脚地陪我们,跋涉在铺满皑皑白雪的从果园场到黄桥的雪地上,一直把我们送到黄桥汽车站。返城后的十二月底,我们又马不停蹄参加全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先进代表大会,我们三个男知青被安排在县委第二招待所的同一房间,就像回到了党校培训班上。为纪念这经历冰雪磨砺的友谊,会议结束时,刘建忠赠给我一本塑料封皮的日记本,还在扉页上题了一首《卜算子·赠友人》。词曰:

冰天雪地寒,情激数九离。为学马列斗苍天,笑迎红日起。

干校结新友,同志加兄弟。广阔天地共努力,春风遍大地。

刘建忠《卜算子·赠友人》手迹(1977年元旦)。

这首激情四射的词记录了我们的青春友谊,道出了我们的美好希冀。眼前的刘建忠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同志加兄弟”的战友承诺,令我感动不已。

翌日清晨,我先骑车赶回我场。到场时,仲锋联络的良种场及养殖场知青代表已经赶到。不一会儿,刘建忠带领的黄桥知青代表也火速赶到。于是全县五大农场的知青代表历史性地在我场会师。这是第一次相聚,也是唯一一次主题大聚会。

经过一昼夜紧张的讨论和准备,第二天早晨上班后,五大农场的知青代表和离城较近的我场及良种场部分知青组成了一支几十人的申诉队伍,有的扛着红旗,有的骑着自行车驮着同伴,有的用簸箕挑着申诉书、浆糊和刷浆糊的高粱秸把子,逶迤曲折地赶到县城百货公司(现鼓楼商场)北边工商联大院里的县知青办进行申诉。当时我们提出的请求是:恢复我们的知青身份,落实当初下放时对我们在招工、当兵、上学等各方面享受与下放农村知青同等待遇的承诺。

不料,我们的请求被知青办负责人以“上级决定谁也无权改变”为理由严词拒绝,这位负责人还警告我们说,“再闹下去就处分你们,永远别想回城!”这激起了全体知青代表的公愤。于是更多的知青涌向鼓楼街中心,他们有的张贴《我们要回家》、《告知青家长书》、《告全县人民书》,有的向过往的群众讲述知青办当初的承诺事项和今天的突然变卦,呼吁知青家长及市民群众给予声援和支持。

这次行动持续了大半天,感动了县城百姓,聚拢了知青家长,惊动了县革会领导,成了当日全县的头号新闻。

下一页更多精彩“一九七九,我的二十三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