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三岁看到老散文简短(汇总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09:43:28 页码:11
2023年三岁看到老散文简短(汇总14篇)
2023-11-10 09:43:28    小编:ZTFB

这个分类涵盖了一些你可能从未想过或从未听说过的话题,让你对世界有了更广阔的视野。总结的首要目标是获得一种真实而客观的反馈,以便更好地提升自己。最重要的是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改变现状,实现自己的梦想。

三岁看到老散文简短篇一

生活像一面镜子,看着别人的影子嘲笑着自己的愚笨。羡慕他人的光鲜的生活自己却仍然在茫然中不知所措。尝试着把自己的时间排满,使它不再被那些琐碎的小事充斥,可是似乎自己安排的一切只是用一根细线穿上了的露珠,一会儿便洒落大地被空气带走了,最后仅落了空荡。一次次的鼓励自己,让自己振奋,以为这样会使自己超凡脱俗,不拘一格,能够像风一样在雨中穿梭,左右雨的前进、后退,可是我现在才明白原来自己也需要食物,原来自己也需要呼吸,也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怀,我比空气更平凡。

从母亲的肚子里出来到现在,在这个大千世界我飘荡了二十年了。小时候唱着歌:任时光匆匆溜走,我只在乎你,长大了,以为自己很成熟。于是便好象悟出了世间一切的真理,于是便自以为得到了,于是乎觉得生活只是如此。。事过境迁之后,原来生活的滋味需要用心去品味。有时他很苦,像药,入口令人作呕,可是当你吸收之后却深受其益。有时他很甜,像甘草,可是甜过却让你知道了什么是苦。以前的我,总会去后悔做错了什么,希望时空逆转,乾坤倒置使自己可以从头再来,可是想了这么多年他始终一直往前走,连影子都不见,更不会留下足迹。最后自己明白了一些,仅仅一些道理,时间不再,过去的东西永远无法改变。

过去的自己也许很坏,偷东西,说脏话,抽烟,喝酒,可能在有些人眼里甚至是流氓,过去可能也很好,成绩很好,品德很好,可能是小辈的典范。过去的总是留在过去,现在的我无法得知自己过去的样子。我的过去已经不再拥有,拥有的只是此时此刻。

时间会一点一滴的流走,但有些是不会变的,父母对自己的爱似乎并不因自己的不出息或是接踵而至的劣迹所影响。。现在的.我很小,很渺小,无力回天却可改变自己。现在的我感激父母,是他们让我能来这个花花世界走一糟,感激类人猿,没有他们的进化史我不会有这么谨慎的思维来思考我的人生,感激我的她,没有她我不知道这个世界还有一种甜蜜美好饿情感——爱情;感激发明汉字的那个人是他让我明白这个世界上还有珍惜二字。

珍惜现在的一切,改变自己的现在,感激上天美好的恩赐。

三岁看到老散文简短篇二

后来听说,那天县革会连夜召集五大农场的革委会主任开会,严厉批评他们教育无方管理不力,责令他们千方百计做好安抚工作,及早恢复生产秩序。县里后来还做出决定,可以将我们的户口就地转成城市居民,但人不能回城。

这次行动达到了我们“披露事实真相、赢得同情关注”的最初目标,虽然我们的身份和职业暂未获得本质改变,但农场知青冰封的返城之门由此撞开了一道缝隙。此后,我场陆续有知青通过病退、顶替、随上调的下放父母回城等途径离开了农场,但我的回城之路却从此被县知青办卡死了。

这次行动后的第二天早上,我在农场大门口遇见了骑着自行车从县城赶来上班的场革会曹九达主任。一向对我关爱有加的曹主任那天晴转阴般见面就是阴冷的一句“你们干的好事,你是罪魁祸首吧!”

看着曹主任从未有过的冷酷,我想一定是因为我场知青串联上街的事连累他在县里挨了批,感到自己这下真的辜负了他对我的重点培养,心里很惭愧。自一九七五年初进场以来,曹九达主任、俞立平场长等领导对我不可谓不器重。他们先让我参加旨在根治种猪哮喘病的仔猪人工哺乳科技攻关小组,又派我去良种场参加全县农技员培训班,后来,在先我插场的孙文、丁苍健两个骨干调入县农业学大寨工作组后,又让我担任农场团总支委员兼知青团支部书记,最后还调我进农场的小工厂学习技术。想到这些,我觉得很对不起曹主任,但又感到自己当时真的无法选择,并没有过错。若要追究,就该追究县知青办出尔反尔不讲信用的责任。怀着这种复杂的心情,我什么话也没说,灰溜溜地溜进了农场河西的小工厂车间里。

过了几天,同在小工厂的仲锋告诉我,他父亲已调回省厅,过几天他也要回省城了。听此消息,我一下蒙住了。仲锋的突然离场是不是与他去良种场和养殖场联络知青有关?是不是他父亲为避免他受处分而通关系采取的非常之举?他走后我将受到怎样的处分?我无奈地等待着。

在等待发落的日子里,我反复思忖此事,心情真可谓五味杂陈。首先是懊丧和气愤,为自己目前的处境懊丧,为另两位知青所受不公正待遇气愤(他们一为我在小工厂的师傅,一为我爱恋的女友,他们都参加了技工学校的招生体检,后因农业工人的身份而未能录取)。其次为仲锋的即将离去而伤感。仲锋性格直率,乐于助人。但由于从小生活在省城,不熟悉故乡的风俗人情,常因书生气而受到有些同伴捉弄。每当此时,我就在暗中支持他,由此和他走得较近。在他即将离去之际,我想到今后可能再难见面,不觉悲从中来。再次是绝望和觉醒,为自己无望的前途而绝望,为已考取大中专学校的知青的命运而觉醒。此事过后,由于政策松动,我父亲就托人说情,想提前退休让我顶替回城,但终被知青办某负责人以我曾带头上访为由而卡死了。见此路不通,父亲又叫我认真复习去考大学,并逼我先到母校的高考补习班教室窗外旁听,说已经托人打过招呼。我觉得丢人,不好意思去。但思前想后,想到良种场的朱晓进考取了北京大学,我场的孙文考取了省公安学校大专班,我的室友杨顺连考取了洪泽湖石油学校……他们都成了当时的天之骄子,我和他们都是农场知青,为什么没有他们那种改变自己命运的志气呢?我猛然觉得,《国际歌》中“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这几句好像是专为我唱的!我通过高考救助自己,总没人敢再阻拦了吧!想到这儿,我当即决定破釜沉舟,决一死战。

出乎我意料的是工农出身的刀子嘴豆腐心般的曹主任不仅没有给我任何处分,反而在我最紧张的高考冲刺阶段,爽快批准了我停工复习的请求。这给身心憔悴中的我带来了重新开始的勇气和力量。

于是在春节前的最后一周,每天晚饭后我就从农场赶到母校,厚着脸皮站在高考补习班教室窗外听课做笔记。由此感动了“上帝”,感动了和我家邻居的母校教导主任方彭寿老师。方主任当即让我春节后到学校会计室缴费注册。

春节后,我成了母校高考补习班的插班生。在补习班上,我拿到了散发着油墨香的各科最新的模拟试卷和大量的复习题,还看到了以前从未见过的各科复习大纲,彻底结束了东一榔头西一棒的盲目的复习状态。此后,我像铆足了劲的机器高速运转着。每天清晨上工前,捧着复习资料爬上知青大楼顶层,坐在洒满阳光的天窗下大声朗读和背诵。晚饭后立即骑车赶往母校补习班,抢着最前的座位坐下,屏息凝神地倾听老师的每一句话。下课后又顶着满天星光赶回农场,在昏黄的煤油灯下演算消化课上未理解的题目。“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那段时间,我经常用叶剑英元帅的这首《攻关》诗激励自己。经过三个多月的奋战,我在二十三岁火热的夏季终于赢得了高考,成了我场知青中第一个本科生。

一九七九年是我的二十三岁。这既是我个人履历中沉重而闪亮的一年,也是我们农场知青史上难以忘怀的一年。在离开农场的那一刻,我心中既充满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更难舍五年中与我朝夕相处的农场领导、农工朋友和知青战友,特别是我深深恋着的女友。

我们这代人,在本该跨入如诗如画大学门槛的风华正茂的十八九岁,奔向了山区平原农村边陲的广阔天地,任起伏的波澜蹉跎人生的梦幻。又在本该满怀文韬武略,意气风发地报效家国的二十三岁,重返青春伊甸园,如饥似渴地读书思考,上下求索。这看似一场误会的历史在我个人的履历表上留下了永恒的印记。为避免少年的无知无畏和青春的年少轻狂,我在考入大学后第一张登记表“曾任职务、曾受表彰”栏目里,以空白的形式隐去了自己一直担任青年干部,屡屡获得单位表彰的履历,决心将我年轻的头颅扎进更营养的土壤,用我青春的热血浇灌更绚烂的事业。(20xx.4.26)。

2

页,当前第。

2

1

2

三岁看到老散文简短篇三

回忆,近几年往事流云,如今究其一生,夹杂着几许情意。岁月复杂,成熟阅历,沉淀下来的,是一份淡淡的心境。论文字,是凭感觉悲哀怀。亦或叙忧愁叹流年。论词意,究竟是否?只为文字传达感伤。一番理解,笔下意境,其灵感与思想。字里行间,文字达意着某种的执着理由。嘘寒问暖,言语诉说着十一月的忙碌街光。如今,遍地完美。你不是我又怎知为何文字达意?双眼迷离似醉,惟愿能与能懂的你共赏美景。

夜幕慢然降临,街道两旁忙碌的路灯映亮了整个旧城,感受着它带来的些许倦意,试着全心投入生活,轻轻淡淡的灯光的映照下,静静地看着只显得如此柔美,不需要甜言蜜语,静静地享受这一份不舍,哪怕只有那短暂的.时光,但内心早已触动,哪怕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也足以能够在我的脑海里回荡。

现本就应在睡梦中度过,然,闭上眼,不知为何竟扰断了困意,诚然提笔记录时光,因为它是那么的突如其来,让我的心绪涌上心头,毫无困意,生活的路并不远,一个人走时,却是如此的漫长。窗前夜空,愁望远方,静谧气息挑动着浮躁的心,祈求在某一瞬间找到一个能够安歇的去向。

三岁看到老散文简短篇四

后来听说,那天县革会连夜召集五大农场的革委会主任开会,严厉批评他们教育无方管理不力,责令他们千方百计做好安抚工作,及早恢复生产秩序。县里后来还做出决定,可以将我们的户口就地转成城市居民,但人不能回城。

这次行动达到了我们“披露事实真相、赢得同情关注”的最初目标,虽然我们的身份和职业暂未获得本质改变,但农场知青冰封的返城之门由此撞开了一道缝隙。此后,我场陆续有知青通过病退、顶替、随上调的下放父母回城等途径离开了农场,但我的回城之路却从此被县知青办卡死了。

这次行动后的第二天早上,我在农场大门口遇见了骑着自行车从县城赶来上班的场革会曹九达主任。一向对我关爱有加的曹主任那天晴转阴般见面就是阴冷的一句“你们干的好事,你是罪魁祸首吧!”

看着曹主任从未有过的冷酷,我想一定是因为我场知青串联上街的事连累他在县里挨了批,感到自己这下真的辜负了他对我的重点培养,心里很惭愧。自一九七五年初进场以来,曹九达主任、俞立平场长等领导对我不可谓不器重。他们先让我参加旨在根治种猪哮喘病的仔猪人工哺乳科技攻关小组,又派我去良种场参加全县农技员培训班,后来,在先我插场的孙文、丁苍健两个骨干调入县农业学大寨工作组后,又让我担任农场团总支委员兼知青团支部书记,最后还调我进农场的小工厂学习技术。想到这些,我觉得很对不起曹主任,但又感到自己当时真的无法选择,并没有过错。若要追究,就该追究县知青办出尔反尔不讲信用的责任。怀着这种复杂的心情,我什么话也没说,灰溜溜地溜进了农场河西的小工厂车间里。

过了几天,同在小工厂的仲锋告诉我,他父亲已调回省厅,过几天他也要回省城了。听此消息,我一下蒙住了。仲锋的突然离场是不是与他去良种场和养殖场联络知青有关?是不是他父亲为避免他受处分而通关系采取的非常之举?他走后我将受到怎样的处分?我无奈地等待着。

在等待发落的日子里,我反复思忖此事,心情真可谓五味杂陈。首先是懊丧和气愤,为自己目前的处境懊丧,为另两位知青所受不公正待遇气愤(他们一为我在小工厂的师傅,一为我爱恋的女友,他们都参加了技工学校的招生体检,后因农业工人的身份而未能录取)。其次为仲锋的即将离去而伤感。仲锋性格直率,乐于助人。但由于从小生活在省城,不熟悉故乡的风俗人情,常因书生气而受到有些同伴捉弄。每当此时,我就在暗中支持他,由此和他走得较近。在他即将离去之际,我想到今后可能再难见面,不觉悲从中来。再次是绝望和觉醒,为自己无望的前途而绝望,为已考取大中专学校的知青的命运而觉醒。此事过后,由于政策松动,我父亲就托人说情,想提前退休让我顶替回城,但终被知青办某负责人以我曾带头上访为由而卡死了。见此路不通,父亲又叫我认真复习去考大学,并逼我先到母校的高考补习班教室窗外旁听,说已经托人打过招呼。我觉得丢人,不好意思去。但思前想后,想到良种场的朱晓进考取了北京大学,我场的孙文考取了省公安学校大专班,我的室友杨顺连考取了洪泽湖石油学校……他们都成了当时的天之骄子,我和他们都是农场知青,为什么没有他们那种改变自己命运的志气呢?我猛然觉得,《国际歌》中“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这几句好像是专为我唱的!我通过高考救助自己,总没人敢再阻拦了吧!想到这儿,我当即决定破釜沉舟,决一死战。

出乎我意料的是工农出身的刀子嘴豆腐心般的曹主任不仅没有给我任何处分,反而在我最紧张的高考冲刺阶段,爽快批准了我停工复习的请求。这给身心憔悴中的我带来了重新开始的勇气和力量。

于是在春节前的最后一周,每天晚饭后我就从农场赶到母校,厚着脸皮站在高考补习班教室窗外听课做笔记。由此感动了“上帝”,感动了和我家邻居的母校教导主任方彭寿老师。方主任当即让我春节后到学校会计室缴费注册。

春节后,我成了母校高考补习班的插班生。在补习班上,我拿到了散发着油墨香的各科最新的模拟试卷和大量的复习题,还看到了以前从未见过的各科复习大纲,彻底结束了东一榔头西一棒的盲目的复习状态。此后,我像铆足了劲的机器高速运转着。每天清晨上工前,捧着复习资料爬上知青大楼顶层,坐在洒满阳光的天窗下大声朗读和背诵。晚饭后立即骑车赶往母校补习班,抢着最前的座位坐下,屏息凝神地倾听老师的每一句话。下课后又顶着满天星光赶回农场,在昏黄的煤油灯下演算消化课上未理解的题目。“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那段时间,我经常用叶剑英元帅的这首《攻关》诗激励自己。经过三个多月的奋战,我在二十三岁火热的夏季终于赢得了高考,成了我场知青中第一个本科生。

一九七九年是我的二十三岁。这既是我个人履历中沉重而闪亮的一年,也是我们农场知青史上难以忘怀的一年。在离开农场的那一刻,我心中既充满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更难舍五年中与我朝夕相处的农场领导、农工朋友和知青战友,特别是我深深恋着的女友。

我们这代人,在本该跨入如诗如画大学门槛的风华正茂的十八九岁,奔向了山区平原农村边陲的广阔天地,任起伏的波澜蹉跎人生的梦幻。又在本该满怀文韬武略,意气风发地报效家国的二十三岁,重返青春伊甸园,如饥似渴地读书思考,上下求索。这看似一场误会的历史在我个人的履历表上留下了永恒的印记。为避免少年的无知无畏和青春的年少轻狂,我在考入大学后第一张登记表“曾任职务、曾受表彰”栏目里,以空白的形式隐去了自己一直担任青年干部,屡屡获得单位表彰的履历,决心将我年轻的头颅扎进更营养的土壤,用我青春的热血浇灌更绚烂的事业。(.4.26)。

【本文作者:张桐林。(微信公众号:黄桥文学)】。

三岁看到老散文简短篇五

二零一六年,央视各频道曾热播过题为《年轻不可看轻》(又名“我二十三岁”)的公益广告,每当想起这则广告,我的思绪便会回到五味杂陈的我的二十三岁时。

一九七九年是我的二十三岁。记得歌曲《春天的故事》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确实,这一年不仅是共和国的又一个春天,也是我叩开理想之门的人生的春天。这一年,我在经历凤凰涅槃般痛苦抉择,离开心爱的农场后,跨进了瘦西湖畔的扬州师范学院,迈入了美妙的人生之春。

其实,年初时我并未意识到这将是自己在农场的最后一年。那年一月下了两场大雪,到处一片冰天雪地。然而这严寒并没能按捺住全县五大农场(县种猪场、良种场,黄桥果园场、种猪场,马甸养殖场)的知青对自己多舛命运的强烈抗争。

一月初,受全国知青大返城高潮的影响,有一天下午上工时,有几个消息灵通的知青悄悄议论说:“全国的知青马上都要回城了,但我们农场知青却不在其中。据说是因为我们已是国家农业工人,再也不能享受知青待遇了。”这个消息像又一场暴雪下在全场五十多个知青的心上,大家人心惶惶、议论纷纷,情绪一下跌倒了冰点。在人心思归的情绪下,有人提议说,“我们应联络其他农场的知青一起到县知青办去问个究竟,提出我们的合理请求。”真是一语提醒了梦中人,大家立即结束了手中的活儿,集中到农场知青大楼会议室,商量联络及申诉事宜。喜欢打篮球的南京知青仲锋此前曾去过县良种场和马甸养殖场,和那里的知青打过友谊赛,就主动提出去这两个农场联络。剩下黄桥的两个农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联络员,正在大家一筹莫展时,我的中学同学,当时担任场革会秘书的袁建中提醒我说:“你不是刚从党校培训回来吗,应该认识果园场的知青吧,你就跑一趟吧。”那时,县委党校改名为县五七干校,由县城迁到了五十里外的果园场里。大家一听齐声附和道:“那你就辛苦一趟吧。”我没想到袁建中的脑子转得这么快,突然将难题摆到了我面前,心里矛盾开了:要不要向场革会请示,曹主任会不会同意?我就悄悄地向袁建中说出了心中的顾虑,希望他先帮沟通一下,不想立即遭到在场同伴的冷嘲热讽:“到底是团支书,觉悟高,纪律强”,“将来回城再不需要我们的选票了”。听着这样的嘲讽,我真是百口莫辩。扪心自问,从上中学到下放农场,我一直十分鄙视通过巴结领导获取个人利益的行为。我甚至将自己定位为永不巴结权势,自甘平民百姓的“贱骨头”。不想现在却成了同伴心目中的势利小人,心里非常委屈。但想到以前他们曾毫不吝惜自己的选票,选我当团支书,选我出席全县上山下乡先进代表大会时对我的信任,就感到再没理由推托不前了。我绝不能在关键时刻冷了对我寄予厚望的同伴的心,更不能做见荣誉就上,见困难就躲的缩头乌龟。于是怀着一股不负重托的青春豪气,我当即答应东进黄桥。

说走就走,我立即背着西天如血的残阳,骑着我用两年积蓄新买的永久牌自行车,登上了布满沙石、颠簸不平、尘土飞扬的城黄公路,按着记忆中前两次坐车去党校的路线,向五十多里外的黄桥果园场疾驰而去。经过近两小时的狂奔,在四周一片漆黑的初夜时分,裹着热腾腾湿漉漉一身冬装的我终于到达位于黄桥西北刘陈公社地界的黄桥果园场场部。

曾在党校培训班上同学的果园场知青团支部书记刘建忠闻讯赶来。当他得知农场知青身份被改的重大变故后,立即召集知青骨干,在知青集体宿舍昏黄的白炽灯下商量应变措施,并派两人连夜骑上我的“寡妇车”(当时习俗,新车轻易不借人。为避免被借后超负荷带人,车主常常卸掉车后的衣包架,故称“寡妇车”)奔向黄桥种猪场知青点。直到半夜,我才在朦胧之中听到他们成功返回的消息。

看着刘建忠干练果断的指挥才能和知青们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我暗暗佩服黄桥知青身上散发出的老区人民的传统作风,心中油然而生未负众望的欣慰之情。两年之前我与良种场朱晓进、果园场刘建忠及养殖场张星玮四人踏着积雪从果园场步行到黄桥汽车站的场景又在眼前浮现。

那是一九七六年十二月中旬,我们四人作为各自农场的知青团支部书记,到县委党校参加了全县共青团干部培训班。培训结束后,朱晓进(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本可以骑着他的自行车从河失公社抄近路回城的,但为了减轻我们的负担,他硬是推着自行车,驮着四个人的行李,深一脚浅一脚地陪我们,跋涉在铺满皑皑白雪的从果园场到黄桥的雪地上,一直把我们送到黄桥汽车站。返城后的十二月底,我们又马不停蹄参加全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先进代表大会,我们三个男知青被安排在县委第二招待所的同一房间,就像回到了党校培训班上。为纪念这经历冰雪磨砺的友谊,会议结束时,刘建忠赠给我一本塑料封皮的日记本,还在扉页上题了一首《卜算子·赠友人》。词曰:

冰天雪地寒,情激数九离。为学马列斗苍天,笑迎红日起。

干校结新友,同志加兄弟。广阔天地共努力,春风遍大地。

刘建忠《卜算子·赠友人》手迹(1977年元旦)。

这首激情四射的词记录了我们的青春友谊,道出了我们的美好希冀。眼前的刘建忠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同志加兄弟”的战友承诺,令我感动不已。

翌日清晨,我先骑车赶回我场。到场时,仲锋联络的良种场及养殖场知青代表已经赶到。不一会儿,刘建忠带领的黄桥知青代表也火速赶到。于是全县五大农场的知青代表历史性地在我场会师。这是第一次相聚,也是唯一一次主题大聚会。

经过一昼夜紧张的讨论和准备,第二天早晨上班后,五大农场的知青代表和离城较近的我场及良种场部分知青组成了一支几十人的申诉队伍,有的扛着红旗,有的骑着自行车驮着同伴,有的用簸箕挑着申诉书、浆糊和刷浆糊的高粱秸把子,逶迤曲折地赶到县城百货公司(现鼓楼商场)北边工商联大院里的县知青办进行申诉。当时我们提出的请求是:恢复我们的知青身份,落实当初下放时对我们在招工、当兵、上学等各方面享受与下放农村知青同等待遇的承诺。

不料,我们的请求被知青办负责人以“上级决定谁也无权改变”为理由严词拒绝,这位负责人还警告我们说,“再闹下去就处分你们,永远别想回城!”这激起了全体知青代表的公愤。于是更多的知青涌向鼓楼街中心,他们有的张贴《我们要回家》、《告知青家长书》、《告全县人民书》,有的向过往的群众讲述知青办当初的承诺事项和今天的突然变卦,呼吁知青家长及市民群众给予声援和支持。

这次行动持续了大半天,感动了县城百姓,聚拢了知青家长,惊动了县革会领导,成了当日全县的头号新闻。

下一页更多精彩“一九七九,我的二十三岁”

三岁看到老散文简短篇六

人们都说,人在三岁以前,是不记事儿的。因为头脑的发育,随着时光的流逝和推移,人们渐渐对幼时发生的事儿愈来愈记不清,即便是那模糊朦胧的画面,偶尔闪现在梦中,也是黏不上的碎片,散落风中。

可是,人在发呆的时候,好似会灵魂出窍。在那么一瞬间,会觉得,这个地方我来过,这个场景发生过,这件事情我做过,这个画面太熟悉,不知是前世回眸,抑或是今生经过。

小时候的事情,总会听到爸爸妈妈说。他们说着说着,言语中的画面就闪现在我眼前,跟潜意识里脑海中的画面,重叠,接合。会产生一种奇妙的错觉,那便是,三岁前的记忆,我记得。

就像我几个月大时,被爸妈寄养在托儿所,跟其他的几十个孩子,住在大房子里的小单人床上。我总会声嘶力竭地哭喊,叫不出爸爸妈妈,叫不出一个完整的词儿,叫不出美妙的旋律,就只是纯粹的哭喊声。在我心底,能真切感受到婴儿时期的我,内心的孤寂、恐慌、害怕、缺乏安全感。那种感觉,真的,无法遗忘。画面不美,画面很孤单,却留给幼小的我最独一无二的第一个记忆的'画面。

又像我不到一岁,却体质很弱,总爱生病,一会儿感冒发烧,一会儿支气管炎,老是得在头上扎针输液。因为小孩儿太小,手上的血管找不到,只有往头上扎针。妈妈说着,都满是心疼。随着她的话语,我看到哭天抢地的自己,拼命地往妈妈怀里躲,挣扎着不让医生打针。那种想逃无处可逃,想退无路可退的焦急慌张,甚至让我现在都心儿砰砰直跳。以致我如今看到白大褂的医生和护士,心里都会莫名紧张,平时也是死都不乐意去医院。看来心理阴影还真是从小形成的。

妈妈说,小时候有段时间,因为她和爸爸工作忙,我被送到老家给爷爷婆婆照顾。她那时为了节省五毛钱给我买一包虾条,就不搭车,而是走半天的路程回老家。每次过了一个星期没见过妈妈,我都怕生般躲在婆婆身后,不肯叫妈妈。直到她拿出虾条逗我,我才喜笑颜开地扑到她怀里,妈妈妈妈地直叫。原来从小就是个吃货的本质,亦是暴露无疑。

还有一些奇妙的画面,走在我回忆的桥上,伴随着我的人生,如影随形。愈久远,愈深刻。

好像是一岁半还是两岁,我跟一群孩子上托儿班。老师让我们排成一行,靠着墙根站着,偶尔面对着墙壁,真像是“面壁思过”一般。那时我心里似乎就觉得百无聊赖,碍于老师的权威,又碍于自己的胆小如鼠,无力反抗,只有默默忍受。

又好像两三岁,我在家附近的桥边走来走去,走走停停,随意踱步。身后跟着一个背着摄像机的叔叔,一不注意就抓拍我。现在这张老照片还静静地呆在老相册里,我留着呆萌的短发,乌溜溜的大大的黑色眼睛,穿着红色的棒棒裤,黄色的毛衣上有一只白色的小熊,我记得,那是妈妈亲手给我织的毛衣。那个年代,每一位年轻的妇女都很爱织毛衣,给漂亮的女儿,给亲爱的丈夫。

还有一次,我站在爷爷婆婆家门口的堤坝前,身上脏兮兮的,说不准还留着鼻涕。不过听妈妈说我小时候可是很讲卫生,应该是干干净净的吧。站在地坝上,我不说话,也不动,好像“我们都是木头人”那个游戏一样石化了。就定定地盯着前方某处的泥土和石头,脑子里什么都没有,就一直一直盯着,过了好久好久,才忽然回过神来。

刚刚我在干什么?刚刚我是睁着眼睛吗?刚刚我怎么愣了?刚刚我确定没在睡觉?刚刚发生了什么?刚刚时间过了很久吗?直到很久很久以后,我才明白,原来我那时在“发呆”。发呆?原来我不到三岁就会发呆了呀!

时间转眼即逝。我从三岁,到了如今的二十三岁。二十年的时光,叫我变得有意识,叫我变得有记忆,叫我变得有烦恼有欣喜。不变的是,我还和人们所说的不存在的记忆里的那个我一样,相信生命的奇妙和美好,相信与自我对话的可能性,相信潜意识里幼小的我有保存记忆的能力。

穿梭一场神奇的时光之旅,也许我们就能找到谜底。

三岁看到老散文简短篇七

近期,学习了吴和芳老师萨提亚模式板块上的《和谐关系工作坊》,年近48岁的吴和芳老师,对生活有必须的沉淀和积累,有将近二十年对心理学的探索的经验,同时他本身也是北京大学心理系毕业生,所以从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到心理学的应用在这个版块,让我觉得此次课程收获个性大,想和大家分享下本次课上的资料。

1、“你”来自于哪里?

通常人们会说:“这个事情这个人是环境的产物”,能够想一下我们来自于哪里,同样我们的孩子后期他来自于哪里。

第一,人类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比如说我们的父母他们可能生于四十年代、五十年代,我们生于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时代在我们身上打下的烙印,时代特征是我们无法回避的,这其实也是我们成长的环境,我们所有的行为举止,价值观跟这些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举个例子,昨日早上的时候,儿子出门要换新鞋,我说别换了就穿这个吧,他说我做为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人怎样能穿一双那么脏的鞋出门呢?我得穿干净的。当时我个性诧异,不明白他这个中产阶级家庭是从哪儿得来的。当他上车之后我就给他讲了英国的贵族精神。如果你认为你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人,你就应承受的社会职责是什么?你的担当是什么?我先从英国的贵族家庭贵族精神跟他讲起,然后落脚到最后他所理解的中产阶级家庭,因为他很小,不明白从哪里看来了中产阶级家庭这样的词语,我担心他对这种词语的引申理解会有偏差,所以我给他了一些小的引导,但是大家明白作为父母我没有给他讲过这个词,这个词必须来自于他所接触到的信息,无论网络、电视或者朋友,那有些东西我们能够给些引导,或者只能引导一部分,又或者有些东西我们真的引导不了,所以对于时代的这个影响、时代的烙印,时代的特征,我们能给予的就是尊重。

第二,学校和老师。我们都能回忆起学生时代哪个老师对自我的影响很大。就是每个老师对我们一生的影响都很大。所以,我们也来自于学校来自于教育体系。大家都说此刻的应试教育不好,但是我们能躲掉吗?我们怎样在现有的环境当中给孩子一些引导呢?这就是我想说的我们还来自于学校来自于老师。

第三,我们来自于家庭环境。父母本身就是我们的环境,我们从小尤其是幼儿园之前完全是在家里,甚至于幼儿园之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小学后在学校的.时间会长一点。所以,我们还来自于家庭环境。此刻我们作为父母,要给孩子创造一个什么样的家庭环境,这个对孩子后期的人格发展和健全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包括他的性格,习惯的养成,都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我们受着时代的影响,受学校和老师的影响,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我们怎样在一个大综合环境当中成长出来,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我的特征,自我的性格,自我的人格构成自我的世界观,自我的价值观,自我的人生观。我们作为孩子的妈妈,要培养一个拥有什么样人生观时间观价值观的人,什么样人格的人?这个部分是我们每个妈妈都就应思考的,后期我们将慢慢探索。

2、何为人格。

我们常说,某人人格分裂,某人人格健全,某人性格魅力强,那究竟什么是人格呢?我认为人格分为生理人格和心理人格两部分。人格的外在体现更多的由他的性格呈现出来,而这个主要从家庭中构成。当性格呈现的时候,大家会说他人格成熟或不够成熟。如果一个人生理上有缺陷,肯定会对他的人格构成有影响。反过来,如果他的心理健康度不够,自备、没有存在感,对他的生理也会有影响,很多科研报告都有此类事例。所以,我们在关注孩子身体发育同时,也要时刻关注孩子心理发育,同步观察到孩子身体和心理发展和成长,当发现哪个板块有短板,就要及时滋养,从而让他的人格发展更加完整、成熟,这才是我们想要的一个人格健全、或者说身体健康茁壮成长的孩子。

3、三岁之前,是孩子和母亲身体和心理分离期,是自我存在确认和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

我们教育孩子习惯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那什么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呢?说到七岁看老一般会说这个人的秉性,这个人的性格,会说到很多资料。所以大家会说看他七岁的时候他的行为模式,他的一些习惯有很多东西,也就是常规说的七岁看老。那到底为什么是七岁看老而不是五岁或者说十岁看老?不明白大家是否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

实事求是而言,我是从小听着这个话长大的,但以前从未认真思考过。就在这次学习当中,在吴和芳老师的带领下,对这个版块有了认真的思考,我想的是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需要做更多的探索。

众所周知,孩子和母体的分离其实是两个步骤,一个是身体的分离,这个身体的分离也就是生完孩子剪断脐带的那一刻。那真正的孩子和母体的心理分离,其实是0到3岁这三年来完成的。那在这三年期间呢,比如说0到3个月的心理营养,1岁到3岁的整个的心理营养的过程。那3个月到3岁期间,他是最核心的安全感的确定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作为父母作为整个家庭就是给孩子的这个成长环境,我们要给到孩子什么,在后期我会重点阐述。这天想重点分享的是,在0-3岁期间是孩子重要的自我确认期,也就是说他自我来到这个世界上,他确定自我存在这个“自我确认期”十分关键的时期。

那如果说孩子在0-3岁期间他确实是完成了自我确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有十分足够的安全感,也就是我们在养育他的周围每个人都让他感觉到这份安全感的存在的时候,他心里的营养就会够,对他后期的人格发展会十分的有帮忙。

4、7岁之前足够的心理和生理营养,助我们养育一个智商和情商发展都健康茁壮的孩子。

所谓的7岁看老,也就是7岁之前,个性是3-7岁是孩子社会性发展、规则意识的建立、情绪的管理等潜力的重要培养期。这个时候,父母有关注到孩子心理,部分行为的偏差并及时调整,给足他最需要的心理营养,那孩子情商必须会发展很好。

当孩子情商很高,相应智商发育也会构成脑细胞迅速裂变突出,然后社会性发展自然会很好。他心里的愉悦,这种快乐就是他一辈子生活最主要的,核心的力量感和基础必须会构成。在他进入社会,更多和外人独立互动的时候,他的力量感或者方式方法都会很强,相当于夯实了一个很厚的基础。

期望透过这天的分享,给大家一个感官上基础全面的梳理。也就是家庭教育要看人而不是看事儿。即便我们的孩子已经过了七岁,在平常和孩子的互动中,更多的要去想他的心理需求是什么,他说这句话背后是怎样想的?他背后有怎样的动机出现了这样的行为?期望透过这个分享给大家一些启发。

那0-7岁的孩子我们给了孩子什么,或者说前期我们没有给足后期就应怎样去弥补?期望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个认知,后期会继续和大家分享0-3个月孩子需要哪些心理营养,3个月-3岁构成了哪些东西,3-7岁、7-12岁孩子最需要的核心的心理营养是什么。

每个妈妈都是一个教育家。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都有自我的感悟,因为孩子回家和我们讲他在外面接触到的人和事,都是我们很好的和他交流引导的机会,都是引导他和社会化十分好的融合,让他建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机会。期望能够陪着大家一齐成长,只要我们内心时刻带着这份觉察,在和孩子交流之前想清楚我和孩子这样说想要表达什么,此刻表达的是否是内心想要表达的东西,每个妈妈都会十分棒。

三岁看到老散文简短篇八

“小天后,怎么又弹你的吉他了?”

“我不是天天弹吗?”

“噢,是吗?我还以为你很长时间没弹它了呢。”

“你到底是讽刺我还是夸我呢?啊,对了,清凯,快考试了,什么感觉?”

“很紧张,很压抑。寒雅,我很奇怪――你不看课本,还经常逃课,可到头来,为什么赢的总是你?”

“这,就是……音乐的力量!”

“去你的……”

其实,那些课本,我早已经拜读过了――几年前,就已经烂熟于心了――不是因为我喜欢它,只因,我的音乐需要它,在父亲那里,没有它,就没我的音乐,没办法,它是我能拥有我的音乐的必需条件,所以我需要它,这就是我生活的法则。

我没有将这些告诉清凯,他疑惑的表情,让我有种――莫名的痛――是心痛!

清凯告诉我,我的琴声,很美,可,满载着忧伤。我笑笑:“这,便是我的独特之处啊。”“你不该这样的,”他望着我,脸上充斥着无奈,“我希望有一天它变得快乐。”然而我在心底里说“无论我的脸上是喜是忧,是阳光或是阴霾,我还是寒雅,独一无二的寒雅。这不仅是对清凯说的,变是对我自己说的。

我,是寒雅,是成是败,是喜是悲,我还是那个寒雅,我不想为谁而改变。

三岁看到老散文简短篇九

午饭过后,天空依旧昏暗,飘着蒙蒙细雨。大家走在这满地泥泞的大道上,看起来都显得十分淡然,平常。或许是我们已经经历过太多吧。一个个,微笑着离开了。谁也没显现出心里的沉重。没有告别,没有再见,没有归期。或许下一面,人已花甲。

都知道,迟早有离开的一天,离开这个承载着我们全部记忆的城市。我记得我们的欢乐,更记得我们的忧伤,总不能忘。想起曾经,我们有因一点小事而闹得不愉快,也有为了一点琐事而争执不休过,在这一刻,竟显得可笑之至。你们的离开,这些便也和着清风,葬送在这一片蓝天下。

永远也忘不了,咱们三在成都的一段日子。那时候,想着我们暑假都能这样,以后可能会更好吧。丝毫未察觉离别的季节在靠近。感觉上一秒还谈天说地,下一秒却已各奔东西。依稀记得,我们曾经相互鼓励“兄弟,坚持就是胜利,这点苦算不得什么”。然后,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辗转入眠。

成都七月的夜晚还是那样的冷,我们蜷缩着,却还是时常在半夜醒来,几欲泪流。每次回到寝室与舍友搭讪,却是对我们的置之不理,让我们热腾腾的心,逐渐寒冷。原来人情也就这样,我们选择了无视这人群的冷漠,互给彼此的心田升温,仍旧畅所欲言着。最终因种种缘由,我们还是失败了。体验了漂的滋味,感受了没有着落的生活。

输了,就只有离开。那一晚,我们一起宣泄心中的苦闷,一起漫骂这冷漠的世界,一起践踏出离自身能力之外的理想,逐渐走远。我们变得越来越实际,越来越现实。其实,在那之后,我终于哭了,感觉浑身乏力,垂头丧气,感觉到自己在现实面前的无能为力,渺小。这是你们都无从知晓的。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连坚持都做不到。

凝望着这繁华的都市,欣赏这红灯舞蹈的街道,出神。这里终究不属于我们。带着遗憾离开了,各自回到家中,互相安慰,互相激励,苦笑着说这算不得什么,咱还有机会,再期待着下次相聚。

朋友,总会有感情失意的时候。记得那次,我们情绪都很低落,我为将来烦忧,你为感情而愁,我们在凉亭里坐着,你看得起我,把一切都告诉了我,我们一起数落,一起嘲笑。就那时候,我们感觉彼此的距离更近了。我来安慰你,给你建议,强笑着说缘分总会来的`,却是更添迷惘。渐渐的,我们都感到了厌烦,抛开一切,去tmd乱绪,随缘吧。

在这里,还有更深刻的记忆。我们一起满处找吃的,一起压马路,一起挑选衣服,鞋子,一起……太多的一起,从对彼此的依赖到独立,期间经历了太多。因为我们在一起度过,所以我们的青春欢乐并不少。

乌飞兔走,你们还是在这个深秋时节,悄然离开了,这熟悉的地方。此前我们都有自己的收获。对于你们的离开,我们更应该庆贺,庆贺我们逐渐成长,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担当了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从此天各一方,不奢求太多的联系,太多的甜言蜜语,只求大家能够铭记这一段关于我们的记忆,不要忘了承载我们记忆的地方。喝一杯清茶,却能感觉到淡淡清香的甜蜜。

三岁看到老散文简短篇十

20xx年,央视各频道曾热播过题为《年轻不可看轻》(又名“我二十三岁”)的公益广告,每当想起这则广告,我的思绪便会回到五味杂陈的我的二十三岁时。

一九七九年是我的二十三岁。记得歌曲《春天的故事》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确实,这一年不仅是共和国的又一个春天,也是我叩开理想之门的人生的春天。这一年,我在经历凤凰涅槃般痛苦抉择,离开心爱的农场后,跨进了瘦西湖畔的扬州师范学院,迈入了美妙的人生之春。

其实,年初时我并未意识到这将是自己在农场的最后一年。那年一月下了两场大雪,到处一片冰天雪地。然而这严寒并没能按捺住全县五大农场(县种猪场、良种场,黄桥果园场、种猪场,马甸养殖场)的知青对自己多舛命运的强烈抗争。

一月初,受全国知青大返城高潮的影响,有一天下午上工时,有几个消息灵通的知青悄悄议论说:“全国的知青马上都要回城了,但我们农场知青却不在其中。据说是因为我们已是国家农业工人,再也不能享受知青待遇了。”这个消息像又一场暴雪下在全场五十多个知青的心上,大家人心惶惶、议论纷纷,情绪一下跌倒了冰点。在人心思归的情绪下,有人提议说,“我们应联络其他农场的知青一起到县知青办去问个究竟,提出我们的合理请求。”真是一语提醒了梦中人,大家立即结束了手中的活儿,集中到农场知青大楼会议室,商量联络及申诉事宜。喜欢打篮球的南京知青仲锋此前曾去过县良种场和马甸养殖场,和那里的知青打过友谊赛,就主动提出去这两个农场联络。剩下黄桥的两个农场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联络员,正在大家一筹莫展时,我的中学同学,当时担任场革会秘书的袁建中提醒我说:“你不是刚从党校培训回来吗,应该认识果园场的知青吧,你就跑一趟吧。”那时,县委党校改名为县五七干校,由县城迁到了五十里外的果园场里。大家一听齐声附和道:“那你就辛苦一趟吧。”我没想到袁建中的脑子转得这么快,突然将难题摆到了我面前,心里矛盾开了:要不要向场革会请示,曹主任会不会同意?我就悄悄地向袁建中说出了心中的顾虑,希望他先帮沟通一下,不想立即遭到在场同伴的冷嘲热讽:“到底是团支书,觉悟高,纪律强”,“将来回城再不需要我们的选票了”。听着这样的嘲讽,我真是百口莫辩。扪心自问,从上中学到下放农场,我一直十分鄙视通过巴结领导获取个人利益的行为。我甚至将自己定位为永不巴结权势,自甘平民百姓的“贱骨头”。不想现在却成了同伴心目中的势利小人,心里非常委屈。但想到以前他们曾毫不吝惜自己的选票,选我当团支书,选我出席全县上山下乡先进代表大会时对我的信任,就感到再没理由推托不前了。我绝不能在关键时刻冷了对我寄予厚望的同伴的心,更不能做见荣誉就上,见困难就躲的缩头乌龟。于是怀着一股不负重托的青春豪气,我当即答应东进黄桥。

说走就走,我立即背着西天如血的残阳,骑着我用两年积蓄新买的永久牌自行车,登上了布满沙石、颠簸不平、尘土飞扬的城黄公路,按着记忆中前两次坐车去党校的路线,向五十多里外的黄桥果园场疾驰而去。经过近两小时的狂奔,在四周一片漆黑的初夜时分,裹着热腾腾湿漉漉一身冬装的我终于到达位于黄桥西北刘陈公社地界的黄桥果园场场部。

曾在党校培训班上同学的果园场知青团支部书记刘建忠闻讯赶来。当他得知农场知青身份被改的重大变故后,立即召集知青骨干,在知青集体宿舍昏黄的白炽灯下商量应变措施,并派两人连夜骑上我的“寡妇车”(当时习俗,新车轻易不借人。为避免被借后超负荷带人,车主常常卸掉车后的衣包架,故称“寡妇车”)奔向黄桥种猪场知青点。直到半夜,我才在朦胧之中听到他们成功返回的消息。

看着刘建忠干练果断的指挥才能和知青们雷厉风行的办事风格,我暗暗佩服黄桥知青身上散发出的老区人民的传统作风,心中油然而生未负众望的欣慰之情。两年之前我与良种场朱晓进、果园场刘建忠及养殖场张星玮四人踏着积雪从果园场步行到黄桥汽车站的场景又在眼前浮现。

那是一九七六年十二月中旬,我们四人作为各自农场的知青团支部书记,到县委党校参加了全县共青团干部培训班。培训结束后,朱晓进(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本可以骑着他的自行车从河失公社抄近路回城的,但为了减轻我们的负担,他硬是推着自行车,驮着四个人的行李,深一脚浅一脚地陪我们,跋涉在铺满皑皑白雪的从果园场到黄桥的雪地上,一直把我们送到黄桥汽车站。返城后的十二月底,我们又马不停蹄参加全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先进代表大会,我们三个男知青被安排在县委第二招待所的同一房间,就像回到了党校培训班上。为纪念这经历冰雪磨砺的友谊,会议结束时,刘建忠赠给我一本塑料封皮的。

日记。

本,还在扉页上题了一首《卜算子·赠友人》。词曰:

冰天雪地寒,情激数九离。为学马列斗苍天,笑迎红日起。

干校结新友,同志加兄弟。广阔天地共努力,春风遍大地。

刘建忠《卜算子·赠友人》手迹(1977年元旦)。

这首激情四射的词记录了我们的青春友谊,道出了我们的美好希冀。眼前的刘建忠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同志加兄弟”的战友承诺,令我感动不已。

翌日清晨,我先骑车赶回我场。到场时,仲锋联络的良种场及养殖场知青代表已经赶到。不一会儿,刘建忠带领的黄桥知青代表也火速赶到。于是全县五大农场的知青代表历史性地在我场会师。这是第一次相聚,也是唯一一次主题大聚会。

经过一昼夜紧张的讨论和准备,第二天早晨上班后,五大农场的知青代表和离城较近的我场及良种场部分知青组成了一支几十人的申诉队伍,有的扛着红旗,有的骑着自行车驮着同伴,有的用簸箕挑着申诉书、浆糊和刷浆糊的高粱秸把子,逶迤曲折地赶到县城百货公司(现鼓楼商场)北边工商联大院里的县知青办进行申诉。当时我们提出的请求是:恢复我们的知青身份,落实当初下放时对我们在招工、当兵、上学等各方面享受与下放农村知青同等待遇的承诺。

不料,我们的请求被知青办负责人以“上级决定谁也无权改变”为理由严词拒绝,这位负责人还警告我们说,“再闹下去就处分你们,永远别想回城!”这激起了全体知青代表的公愤。于是更多的知青涌向鼓楼街中心,他们有的张贴《我们要回家》、《告知青家长书》、《告全县人民书》,有的向过往的群众讲述知青办当初的承诺事项和今天的突然变卦,呼吁知青家长及市民群众给予声援和支持。

这次行动持续了大半天,感动了县城百姓,聚拢了知青家长,惊动了县革会领导,成了当日全县的头号新闻。

2

页,当前第。

1

1

2

三岁看到老散文简短篇十一

十三岁那年,我怀着美好的憧憬跨入了中学的大门。尽管当时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学校环境和教学设备更无法跟当下比拟,但有书读还是让我欣喜若狂。在那青葱浪漫的岁月里,校园里满是充满朝气蓬勃的懵懂少年。回想十三岁的天真无邪犹如昨天的情景历历在幕,那时读书条件很苦,仍让我感到无比的快乐!

今年,我的儿子十三岁。十三岁的儿子再也无法象当年十三岁的我。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无忧无虑地升入了初中,周末象一只快乐的小鸟踩着变速车回到了温馨的家,看不完的动画片,玩不完的游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家庭生活环境的改善而给予了孩子过分的溺爱和物质上的满足,总让我有种忧心重重的感觉。

是呀,十三岁多好的年纪,少年不识愁滋味,快乐与幸福是属于他们的。蓝天下的白云为他们喝彩,路边的花儿向他们招手。

就是在这么一个充满阳光清新的天空下,一个十三岁的女孩,正处在豆蔻年华,但她的名字几天以来不断地在我的脑海里翻滚,她那潺弱瘦小身影不时地在我的眼前跳跃。她是一个很美很有灵气的小女孩,因家庭的贫寒让她走上了打工路,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有关她的辛酸故事。她是我老家隔壁镇上的人,让我多了一些关注,虽然我并不认识她,她的坚韧,她的求学精神深深吸引了我的眼球,让我的内心不得不震憾。

在土塘镇一家小超市里,一个扎着马尾辫,身穿红衫的小女孩,看上去约莫十三,四岁的年纪,手里拿着一把新鲜的蔬菜站在称重处,正在帮顾客计算莱的价格,一双幼懒的小手肿得跟小馒头似里,手头的冻疮暴露在顾客面前。此时正值春节刚过,呼啦啦的寒风还在恣意地侵入赣鄱大地,不时一股股强大的冷空气袭来,行走在街上的游人都会把双手不由自主地插在口袋,以避免与冷空气对碰。

这位小女孩,她叫刘海珍,在这家超市上班已近两个月了,按说她还是童工呀,是什么原因让她放弃读书而小小年纪就走上打工这条路呢?通过网友的叙述和所发的照片,谜底才慢慢地揭开。

春节过后,父亲把她叫到面前说:海珍,你今年不要读书了,出去打工吧。海珍是一个懂事的女孩,尽管心中一百个不愿意,但还是眼泪汪汪地点了点头,心疼她的外婆也不禁暗暗流下了眼泪,考虑到她年龄尚小,又不放心她出远门打工,在就近的镇上一家超市瞒着老板虚报了她的年龄,遂从了父亲的愿来到了这家小超市上班。每天早上六点四十上班,晚上八点下班,因为她要为这个家撑起一片天!

正值十三岁的年龄,如此花季少女应该沐浴在阳光下,是长身体接受教育的时候,她的父母为什么如此狠心呢?网友传来的一张张触目惊心的照片屏显在我的面前: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呢,一栋不知住了几代人的土坯房子,因年久失修,我清晰地看到几处断裂的残木和墙壁上的窟窿,在风雨飘摇中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屋里没有几张象样的家具,一台老旧的黑白电视就是家中唯一值钱的电器了。

家中的灶台上一壶中药正冒出腾腾热气,我仿佛闻到一股浓烈的药味扑鼻而来。桌上零零散散地放着一堆中西药,看得出家中有病人呀。是的,刘海珍四十多岁的父亲几乎丧失劳动能力已多年了,每天靠一些药品来缓解身体的疼痛。娘是弱智儿,下有两个妹妹,父亲的病无疑对这个家庭是雪上加霜,生活上一直靠政府和亲友救济度日。家庭的入不敷出,本因身体病弱的父亲再也无力供刘海珍上学了。

十三岁的天空下,有阳光,雨露,鲜花、有梦,有快乐的童年。谁想不象可爱的小公主一样搂着父母脖子撒撒娇,能象无数个同龄人一样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可是她的梦破灭了,为了这个破败不堪的家,她必须坚韧地扛起,每天起早摸黑两点一线地蹒跚在家与超市的两头。

有一天,曾教她小学六年级班主任刘老师来到超市购物,一个多么熟悉的身影在超市里忙来忙去,“这不是刘海珍同学吗?”惊诧之余,仔细地打量起眼前这位昔日温顺、刻苦用功的学生来,感觉明显瘦了,单薄的衣服下一副弱不惊风的样子,冻得发黑的嘴唇,手上一个个脓泡有的在工作中磨擦时脓水渗了出来。刘老师看得心酸,曾经的好学生小小年纪就举步维艰地讨生活。刘老师带着她去买了些药和水果,跟在身后的刘海珍觉得老师是多么亲切,高大,心中在想,如果老师是我的父亲那该多好呀!

刘老师回忆了眼前这位学生的点点滴滴:在课堂上她认真听讲,做作业时碰到疑难的问题会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记得有一次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她躲在一角偷偷地抹泪,刘老师看着懂事的学生安慰她道:海珍,不要灰心,还有下次呢,只要认真成绩一定会赶上去的。老师的话给了她定心丸,而她的成绩也一直排在年级的上游。

其实,刘海珍也像同龄的孩子一样爱玩,爱笑,有时在校园的绿荫下与一帮女同学们说说笑笑、有时一个人静静坐在教室里看课外书,看到生动有趣的地方不禁‘咯咯’地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她也有一个五彩斑斓梦,一个读书的梦、只有认真读书才能让知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让父母和妹妹过上好日子。她的眼里充满深深的期许,那一潭水汪汪的眼晴不经意间流露着满是失望,娇好的脸上掩不住一丝丝忧虑。她刚读七年级,曾经熟悉的课桌早已换了同学。中学离超市不远,偶尔会听到书声瑯瑯和课间的嫣然笑语,老师那抑扬顿挫的声音传来让心底一阵阵绞痛。

超市里她与大龄的服务员一样忙前忙后,贫苦的家庭已把她的'脸消磨得幼气荡然无存,俨然象一个大人。

晚上回到家里匆匆洗涮一番,在那昏暗潮湿的房间里,她轻轻地揉揉冻僵了的双手,小心翼翼地翻开课本,如饥如渴地吸吮了起来,尽管读书的梦似乎那么遥远,那一缕缕油墨散发的书香是始终挡不住的诱惑,白天繁重的工作压力在此时得到了全舒心的释放。她从高年级同学手里借来七年级下学期的课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希望有一天能重返校园。

在上班空闲的时候,她告诉同事阿姨,她说她想读书,实在不想打工。同事阿姨看着她投来求助的目光,听到她断断续续的叙述,十分同情面前的这位小女孩,无奈之余想到了社会上的一些爱心人士,或许只有通过他们能帮上忙圆刘海珍一个上学梦。在现行的政策体制下,人人都有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可是她已经失去了这个权利,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不到蜻蜓立上头。我们没有理由扼杀她求知的欲望。

她渴望读书,做梦都想,但只能把强烈的欲望压在心底。直到有一天她正神情淡然地站在在超市里的电子称旁,做着与年龄极不相符的工作。她矮小的身子,还有手上布满的冻疮被一位热忱的爱心人士——土塘化民中学的杨光明老师抓拍到这一瞬间。经过细心观察和了解,她的家庭状况才显山露水地晒在《都昌在线》的网站上。

此后经过一个个爱心人士的奔走呼喊和解囊相助,了解实际情况的校长也答应了减免她的学杂费,班主任也安排了一个成绩好的同学为她补习功课。如今她的梦终于实现了,又回到了陌生而又熟悉的课堂。那久违了的老师,同学都亲切地为她绽放出欢快的笑容。

刘海珍果然不负众望,尽管她落下了二个多月的课程,在这次期中考试依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这得益于她平时的孜孜不倦的自学,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仍然没有放下课本。

十三岁,正是破茧成蝶的年龄,走出童真稚嫩的天堂。十三岁,是一朵幼嫩的花,正待含苞欲放,不应该人为的推残。在这十三岁的天空下,过着岁月无憾,梦里飞花的日子,无论是晨风中还是斜阳外,拿一本书,摘一枚绿叶,凭栏远眺,是风景,也是梦之处。

十三岁的刘海珍在风雨过后终于迎来了彩虹,挥去阴霾,她的天空依旧明媚。愿在爱心人士的资助下不忘初衷,在这纯静的天空下好好读书,迎着这春日和风散发出的阵阵芬芳,用手中的彩笔勾勒出灿烂辉煌的明天!

三岁看到老散文简短篇十二

星期六下午,放学了,空空的学校里没有一丝动静,只我一个人坐在小屋里,呆呆地望着门前绿树上落下飞鸟的影子,又呆呆地望着窗外野山上飞过流云的影子。

总是闲得无聊,或无聊的闲着。

无聊就翻书,书页翻得哗哗啦啦地响,像远处小河流水的声音,可我总是一个字也读不进去,恍惚的目光,恍惚的铅字,恍惚的心情,唉,又是一个难熬的周末。

出去走走,到山里转转吧,兴许会好一点。

慢步在崎岖的山路上,山风吹起我的头发,山鸟掠过我的衣袖,草叶像张张笑脸,野花像朵朵微笑,飞的、蹦的,蓝的、绿的小虫们在快乐地歌唱。

可是,我犹豫着驻足路边,我要干什么?我要到哪里去?哪里是我该去的地方呢?

望望西边的天空,那颗太阳像一枚金黄色的古币正在满杯的茶水里滑落着,滑落得很快,但我的脚步仍在路畔的草丛中犹豫、踌躇、徘徊。

噢,那边是什么人在吆喝?

跑步翻过山梁,老远看到一条清清的小溪,小溪像一朵白色纱巾一样铺在谷底,溪畔是排排杨柳、层层水田,田边横着一块青色的巨石,巨石上一个红脸膛白胡须的老农高扬着牧鞭,巨石下满满的水潭里飘浮着一只黑色的牛头,眼睛微闭,鼻孔朝天。

又是一声吆喝,牧鞭在空中“叭”地一声炸响,那头牛终于懒洋洋地从水里钻了出来。

这是一头老牛,一头衰老的水牛,哗哗的水线从多皱的皮毛上流淌下来,永远不能洗净的四蹄没有一丝光泽,像是悬崖上风化的岩石。一只牴角弯弯的,像一把生锈的镰刀,也像枯朽的槐树皮,另一只牴角很短,断裂过,像被狂风吹折的树桩。我看到,水牛瘦弱的肩上有一只很大的‘旋’在不停地颤动,像夕阳走在对面山岭的峰巅,呵,老水牛的下巴上还挂着灰色的长长的胡须,像秋天荒野的枯草。

“大爷,放牛啦。”我热情地打着招呼。

“噢,你是中学教师吧,放礼拜啦,咋不回家?”大爷同样热情地问我。

“回家也没事,大爷,这牛好老哇,多大岁数啦?”

“二十三啦!”大爷说笑着并骄傲地伸出指头比划着。

“二十三岁?和我同庚!二十三岁,怎么就老成这个样子了?”我的眼光不屑地掠过老水牛因瘦弱而弯曲了的脊梁。

“是老啦,好几年前就老啦,可它也有年轻的时候哇。”

“年轻的时候,怕也只是耕田种地吧!”我的眼光再次不屑地扫过老水牛低垂的头颅。

“是呀,牛嘛,不耕地,干什么呢?可这头水牛是咱这地方最棒的`一条,也是年龄最大的一头,你别看它老成这个样子,它还能干很多很多重活哩,耕田啦、耙地啦,有时还要推磨啦、驮柴啦,反正从未闲过。”

“真的吗?可它二十三岁就老成这个样子啦!”我骄横地看着自己结实有力的胳膊,我更看到我自己腰板笔直、抬头挺胸、容光焕发、神采飞扬,噢,我是多么年轻啊!

“是老啦,可它也有年轻的时候哇!一岁的时候它就跟着它的母亲下地干活了,两岁的时候就能耕田耙地了,一天能犁好几亩地哩。而我们这些能吃能喝的大男人,不说一岁,就说两岁的时候,能知道一些什么,能干一些什么呢?两岁的小孩儿也只能像小兔一样滚爬,像小狗一样哭闹、像小猫一样要吃要喝哇。那年夏天,一个骑自行车的人碰着了这头水牛,最后反倒被这头水牛追得发慌,一个滚儿便翻进路底的水田里去了,变成了一只落汤鸡。它和其它的牛格斗时,从来没有后退过,即使你用竹竿摔打或者用火把烧燎,它也从不后退,最后总是打赢了才算数。你看这只断角,那是有一天它在山坡上吃草,撞上了马蜂窝,马蜂太多,追得它上窜下跳,踏翻了土坎,滚下了山坡,牴角摔在硬石上,断啦,可是第二天它又下地干活啦,断裂的牴角还在渗血哩。夏天,若是山洪爆发,人们不能过河,但是你只要把这头水牛赶到河边,赶进水里,然后拽紧它的尾巴,你就可以顺利地渡过齐腰深的河水啦。”

“哦,它可真有两下!”我钦佩的目光掠过老水牛粗糙的、饱经风霜的额头。

“毕竟老了哇,牛到了十岁就算老啦,说不上哪一天就会永远地躺倒在天天走过的黄土坡了。噢,小伙子,你和它同庚,你们有可能还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哩,可是,你现在多么年轻哇,正是人生最美好的日子啊!你看你,多么强壮的身体,多么光亮的额头,多么聪明的眼睛啊!”大爷的眼睛也放射出了火一样青春的火焰,噢,大爷年轻的时候肯定比我潇洒得多。

“是,大爷!”我愉快地回答,但我的脸‘轰’地一声燃烧了起来,我的脸通红通红,一丝愧疚的心情像一块炽热的火炭从我的脊梁上滚过。

大爷赶着那头老水牛走了,翻过了山岗,向着村里走去,夕阳的余辉像金色的羽毛落在大爷的草帽上、胡须上、长鞭上,落在老水牛的尖角上、瘦身上、秃尾上,又落在山那边袅袅升起的黄昏的炊烟上。

目送走大爷和他心爱的老水牛后,我折下一根草叶衔在嘴里,坐在溪边,轻轻的流水载着我的思绪向远方流去。

是啊,我今年二十三岁了,这么多年来,我做了一些什么呢?

满山遍野的蒿草绿了二十三次,匆匆忙忙的燕子垒了二十三座土窝,粉红色的喇叭花吹奏了二十三首小曲,多舌的知了叫醒了二十三个夏天呵!

可是,我,二十三岁了,我做了一些什么呢……。

太阳终于落山了,黄昏从天边游了过来,落在树叶间、溪水里,落上我的额头、我的心口。

我咬断草茎,站起身来,望望前方,前边就是我的同庚住着的小村子,我知道我的同庚正在认真地嚼着青草,它用睡觉的时间嚼着青草啊,我知道明日的黎明时分,天刚麻麻儿亮,我的同庚就要背起沉重的弯犁上山去,它还要干很多很多重重的活儿呢。

我迈开步子,踏着坎坷的山路,向前走去。

走着走着,天就黑下来了,月亮出来了,银色的月光撒遍了四野,没有山鸟的吵闹,没有山风的呻吟,噢,四野的月光像清清的溪水一样沐浴着我的向往,也沐浴着我的记忆,我想起朱自清先生在二十三岁的时候写过的那篇有名的《匆匆》来:“……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了徘徊外,又剩了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一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个世界,转眼间也赤裸裸的回去吧?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噢,我要去寻找那颗最大最亮的星星去——。

三岁看到老散文简短篇十三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回想一下那些熟悉的人的小时候,还真不能不信服这个理儿。

大凡成人之后憨厚的,小的时候都有些诚实得愚钝;成人之后精明的,几乎在小的时候都是狡黠乖戾的。

有一个憨厚的亲戚,小的时候傻得可笑也可爱。

那回,她母亲趁哥哥姐姐不在家,单独给她往口袋里装了很多炒熟的葵花籽,还叮嘱她说:“别让你哥和你姐那两个馋猫看着,要不,他们非抢光了不可。”

她牢记着母亲的话,却舍不得连着吃完,而是隔一会儿,用小手捏出来一个磕了。

等到在外边淘气回来的哥哥姐姐,刚一吵吵嚷嚷地露面,她则紧张地用小手按住还鼓鼓囊囊的口袋,连声说:“我口袋里没有葵花籽,我口袋里没有葵花籽,你们可别抢啊。”

这明显的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告白,一下子就泄露了全部秘密。

结果,哥哥姐姐如两只捕食的小饿狼,撞上去就开始了一次堪称一扫光的抢劫。

还有一个诚实的人,他小时候也傻得可以。

有一次,有人来找他父亲,他父亲不愿意露面,就吩咐他告诉找的人说不在。

您猜怎么着?他就对找人的人说:“我爸说了,他不在家。”

弄得他爸灰头土脸拉倒。

这说的是关于憨厚的例子。

其实,关于狡黠的例子也不少。

有好多聪明的人,小时候都被父母骂成人来疯或晒脸。

有一个人讲起小时候的趣事道:家里穷,好吃的东西少,只能隔三差五地吃个新鲜儿。可是,小孩子忍不住馋,总想着吃,而大人从来不可能随时满足孩子的热望。弄得小孩子垂涎三尺了,也不敢轻易向大人索要,要了不但得不到,还会遭骂。

次数多了,小孩子就总结出来这个规律。

对于死规矩,小孩子无能为力,但狡黠的孩子却会能动地利用规律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来了客人的时候,大人是会忍耐孩子的调皮捣蛋的。

小孩子便举一反三地发挥起来。

在没有外人的时候,提要求大人不是不予以满足吗?那好,咱就选在来客人的时候,当众提。即使得不到满足,也不会当着客人被打骂。

那个小孩儿就在外人来家时,大声嚷嚷:“妈,我要吃糖块儿。”

大人瞪了他一眼说:“就那几块糖,早吃没了。”

那个人小孩儿则更加紧逼道:“有,就在柜子里锁着呢,不信你打开看看。”

大人看了看客人以及客人带来的孩子,只有尴尬地把怒气压下,然后乖乖地打开锁,取出糖块儿,分给自己的孩子和客人的孩子。

一枪两个眼儿,还不如当初就给自己孩子拿出来吃了。大人那个气啊,发狠非好好教训自己的孩子一顿。可是,等到客人离开后,基本上火气也就消得差不多了。

结果,狡黠的小孩儿就得逞了。

争取了,虽然吃到的不多,但不争取就一点儿得不到。小孩子虽然说不出来这个道道儿,但却实实在在地这么去做了。

要往高了说,也是不修道已在道中的一种表现。

过去日子穷时,是这样,现如今,依然没有什么大的分别,只是,聪明的越来越多。

前不久我看过一个桥段,有位奶奶发微信给孙子:你惨了,赶快去躲起来,你的老师因为你逃学,现在来家里找你了!孙子回道:奶奶,要赶快躲起来的是你!因为我今天打电话向老师请假,说奶奶过世了,所以今天不去上学了!这时,奶奶已经给老师开了门。老师很惊讶地说:您老是?……奶奶不慌不忙地跟老师说:今天头七,我回来看看,不好意思!老师当时就趴下了。

狡黠的孙子和更狡黠的.奶奶,骗老师,配合得天衣无缝,真可谓是老猫房上睡一辈留一辈了。

这孩子长大了聪明则聪明矣,不过,有这样溺爱孩子的精明的奶奶助纣为虐,只怕娇纵出来的孙子会聪明不到当处。

这样的例子只能博得茶余饭后一笑,而能感动人的还是虽然愚钝却忠厚的范例。

比如这个故事:猫和猪是好朋友。一天猫掉进洞里,猪拿来了绳子,猫叫猪把绳子扔下来,结果它整捆扔了下去,猫很郁闷地说:“这样扔下来,怎么拉我上去?”猪说:“不然怎么做?”猫说:“你应该拉住一头绳子啊!”结果猪就跳下去拿了另一头绳子,说:“现在可以了!”猫哭了,哭得很幸福;有的人不是很聪明,却值得你终生拥有。

以上,讲过了这么几个故事,不外乎想表明这样一个观点:如果还不够了解正接触的人,又无从了解的,那么,根据三岁看到老的说法,不妨去了解了解其人的小时候,就是三岁以后的那些时候。

我觉得,应该有所收获。

(因为感动于朱暖老师对我文的喜爱,所以,我指定朱暖老师编辑此文。在此,对打开此文的其他编辑老师,真诚地说一声谢谢,并致以深切道歉。)。

三岁看到老散文简短篇十四

被生活的苦难所击倒,偏偏又是知热知冷的妻远奔他乡。

整个日子都是充满迷离的梦,心底的一团火烧遍全身,每一个毛孔都渗透。我晓得,那是迫无聊奈的残血,四周里尽是烤焦的墙,连那唯一透光的的窗户似乎也在冒着呼呼的火苗。

水,水。

哪怕是有一滴水,都是痛苦中的我唯一的愿望。

爸爸,爸爸。

是一声声忧患焦虑的童稚之声把我从噩梦中唤醒,是女儿,是我十三岁的女儿。

几乎是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真的是还在上学的女儿么?

记忆中她还是那么的瘦弱,瘦弱得像秋风中摇曳地向葵杆,总是爱哭,高兴时高兴的哭,生气时生气的哭,委屈时委屈的哭,任性时任性的哭。但有时也偶尔一笑,那笑总也是浅笑,挂在清丽而圆润的脸庞。我知道这孩子是经常喜欢把情感藏在内心的那种,只是心里装不下了才慢慢地溢出来,才会有这种浅笑,所以这种笑大多只有在她熟睡的.梦中才会看到。而我能够记得的,就是那一年她拿了全乡统考的第一名,学校敲锣打鼓把喜报送到了家门口,队伍来的时候,她悄悄地躲在门背后抹着泪,而夜里熟睡了就那样灿烂的笑。当时,我似乎是发现了新大陆,就惊喜的喊道:快瞧,爱哭的女儿笑了。

而此时,病苦中的我显然已经感染了她,但这一回,她是把一种女儿对父亲的关切含在眼眶,给予我的却是那难得一见的浅笑。此刻,虽然我的周身依然是热焰不灭,但这来自女儿的浅祥的笑的的确确真真切切地定格在我苦痛的心地里。

哦,不是么?冒着热气的水来了,飘荡着香气的饭菜也来了,这一切都伴着她那种浅浅的笑。是呀,看得出,此刻的女儿,从她那明丽而闪耀的眸子里,从她那润红而庄重的脸庞上已全然看不出昔日的孩子气。她的身影在荡动,就是她那双看起来似乎脆弱的手在片刻间把这被我弄得混乱不堪的房间收拾得井然有序。

是啊,深秋的阳光格外壮丽,这是女儿的功劳。是她的双手把我早已封闭的窗户打开,这是灿烂?上天灿烂?还是女儿的灿烂?我只知道,女儿便是这灿烂的使者。不是么?当苦痛得无法忍受之时,看见的只有这唯一的浅笑—让可恶的苦痛见鬼去吧!

哦。

那是什么?那分明是一束绽放的秋菊,金黄金黄,正迎着壮丽的阳光。是了,这正是一个十三岁女儿的心愿,正在绽放的心愿。不是么?此时刻整个儿四周都在充满着这菊的芬芳。

哦。

一个父亲的心开始涨潮。

孩子,呀,我是枉做了一回父亲?生活的奔劳并非堂而皇之的理由,更多地只是感觉到在素常的日子少了许多一个父亲对自己女儿的关爱。

忘记了春,那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季节,作为一个父亲,该是帮着你把那理想的风筝放飞在蔚蓝的天空。

忘记了夏,那是一个更需要美丽的日子,作为一个父亲,却给你少了一条你本该拥有的彩裙。

忘记了秋,那是一个应该收获的时节,作为一个父亲,却没有讲给你更多的关于秋天与收获的故事。

更忘记了冬,那是冰霜风雪的冬啊,作为一个父亲,可替你遮挡了几时的风寒?

而你却这样在不经意中长大了,我的女儿,在你的母亲远离了之时,在你的父亲正在深受着病痛的折磨时,你来了,把藏在心底的微笑像这秋日的黄菊绽放出来。

把一个女儿的体贴以及那天使般的灿烂呈现给一个正在苦痛中的父亲。

哦。

我的女儿,你真的长大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