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元宵节散文通用(通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5:28:29 页码:13
2023年元宵节散文通用(通用11篇)
2023-11-11 05:28:29    小编:ZTFB

总结不仅是对自己的一种梳理,还是对他人的一种分享和借鉴。写总结时要围绕主题展开,突出重点,避免不必要的废话和冗长的叙述。在这里,我们汇总了一些总结的常用表达和写作技巧,供大家参考。

元宵节散文通用篇一

“正月十五灯正新,满城灯火白如银。”元宵节是中国的四大节日之一。正月十五闹元宵,是中国的传统节目,也是新年里的重头戏。这一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一盏盏孔明灯、绢灯、橘灯……各式各样的花灯,把原本寂静的黑夜装点得五彩斑斓,绚丽夺目。

花灯象征人丁兴旺,团圆喜庆。正月点花灯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除夕元宵的夜晚,更有小孩子打花灯的民俗活动。记得小时候,年三十守岁刚刚结束,过了初五,母亲就张罗着要为我们姐妹们糊花灯。花灯的制作要经过扎,糊,写,画多道工序。要选竹节间距较长的竹篾,竹丝要剖得很细。

用这种柔软而富有弹性的篾丝编成椭圆形花灯庸子(坯子)后,再用柔韧的丝皮纸将花灯庸子团团蒙上,还要用刷子把纸糊得挺括而舒展。然后在纸上多涂上几遍,使其均匀而透亮。我们姐妹看着母亲用一双巧手在上面画上八仙过海,吉庆有鱼、五谷丰登等图案,心里羡慕不已。母亲一边做,一边给我们讲她小时候在外公家过元宵节,学做花灯的逸闻趣事,逗得我们开怀大笑,抱作一团。

时光飞逝,我们姐妹先后都结婚、生子,母亲年事已高已不再做灯了。每到元宵节,我就牵着儿子的小手,为他点亮一盏花灯,领着他走出家门,去游灯、观灯、看舞龙、放焰火。街道上游人如织,大家笑容满面,琳琅满目的花灯使人眼花缭乱,看都看不过来。舞龙、舞狮、跑旱船、扭秧歌,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节目让人目不暇给,也为元宵节增添了欢乐的.气氛。

当一朵朵绽放的礼花腾空而起,点亮夜空时,孩子们又蹦又跳,“哇!好美的烟花!”一个个璀璨的礼花将夜空点亮,似彩球,又像绒花,一颗接着一颗冲上了天空,霎时,一朵朵五光十色的花蕊,瞬间绽放,犹如一位美丽的仙女,把希望的花瓣洒向了人间。红的,黄的,蓝的,绿的,紫的各种各样的颜色把天空点亮如同银河一般,光彩夺目,分外耀眼。整个人群沸腾了,游人们不时发出惊叹声和叫好声……儿子简直被迷住了,看得如痴如醉。这真是“火树银花千光照,清辉映月色斑斓。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啊。

写到这里,我眼前又浮现出元宵节成群结队的孩子们打着花灯追逐的场景;耳边仿佛回响着那熟悉的童谣:“游、游花灯,花灯灭了回家睡……”

元宵节散文通用篇二

正月十五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

今天吃完饺子,妈妈带我下楼去看灯展。走到楼下,只看见街道上人山人海,电动车和摩托车川流不息。街道两旁挂上了五彩缤纷的彩灯,光明照满了整个县城。

随着人流,我和妈妈慢慢的向前走去,当我们走到靖宇广场时看到了一场十分有趣的灯展—四龙游球,四龙游球显现的是四条龙在围绕在地球旋转这四条龙做得惟妙惟俏,十分逼真。龙是中华民族的根!我和妈妈又往前走了走,当走到一家店门前时,我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一群人围在店门前,我是前一看,什么都没有,可当我抬头一看,在看见上面挂满了灯笼,这家的灯笼别具一格,只看见灯笼扁扁的身上写着几行字,灯谜:铁嘴巴,铁牙齿,不咬别的只咬纸。我看了一会儿不知是什么意思,于是,我问妈妈:“妈妈,这是什么意思呀”?妈妈说:“傻丫头,你动一动脑筋自己想一想吧!”于是,“我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怪答案。”最后,我说是:“订书机!”妈妈笑着说:“我的好女儿,你真聪明。”

随着月光渐渐的下沉,我和妈妈恋恋不舍的回家了。

今年的元宵节,与往年的与众不同,就似春晚歌曲里唱的一样,难忘今宵。

愿以后的元宵灯展越办越好,元宵节愈来愈好。民族昌盛,国富民强!

元宵节散文通用篇三

元宵节已经过去好几天了,可是那天的中午饭的味道却总也不能丢散,就餐的情景也随着味道形成一个图画镶嵌在记忆里。午餐的过程,程序,感觉,不时的在情绪里跳跃和膨胀,促使我不得不用文字记录下来,永远放置在感情之中,同时也在我的饮食的生活中树立一个里程碑,从饮食到饮食文化的过渡。

二月十一号那天上午女婿说;“今天是元宵节,咱们出去吃吧”。于是全家人穿好衣服,进入电梯直达b2层坐上汽车。

汽车在车流中行驶,穿越数十个红绿灯之后来到了饭店门前,下车后一眼就看见醒目的牌匾《旺顺阁鱼头泡饼店》。

进屋后是一个等待。引导员把我们领到小桌前,桌上放着水果,象棋,跳棋,桌旁是休息的小凳子,让我们等待。大约20分钟后服务员把我们领到就餐位置,并又很快的更换了台布,摆上碟筷,放上鱼盘的围坐,围坐中间又放两根固体酒精蜡烛,接着饼块,酒,小菜等相续上来,最后送菜员点亮蜡烛,把盛满鱼头的大鱼盘放在围坐上,顿时十足的酱香鱼味冲进我的鼻孔里。

大约四十多公分的圆盘中盛装着半个鱼头,鱼头的四周是鱼汤。女婿熟练的把饼放在鱼头的四周,鱼头泡饼就像一朵大向日葵花,又像十五的圆月。我们围着它过元宵节,在团圆中享受美食,美味,享受鱼头泡饼的味道。

鱼头滑嫩咸鲜,汤汁酱香浓郁,饼的劲道和鱼肉的嫩软在香味浓郁中回味,味与质在品嚼中交合起来,鱼香,饼香,酱香,酒香在口腔中融合,在舌头的味蕾中升华,加上元宵节的气氛这味更加鲜美和深厚。味过之后,深深的感到,旺顺阁鱼头泡饼的确是优质传统名菜,完全可以同全聚德的烤鸭相比,与东来顺的涮羊肉相持。

饭后,香味,口感,质感化作感想在我的思绪里回荡。鱼头泡饼为啥这样受食客的喜爱,大致有这么三个方面。一是服务,食客一进门就享受服务,给你提供娱乐场所和免费水果,便于等待。放桌时是新的洁白台布,清洁的布套的椅子,光洁的餐具。服务员用舒适就餐条件和温暖的.服务态度给予就餐人员愉悦的感觉。二是质量,讲究主料,注重原料的搭配,突出质感,鲜明味道,鱼头的滑嫩和饼的劲道在酱香中充分的显示出来。三是独特,一盘只用半个鱼头,整体,单一,简洁。围坐里点燃酒精灯,给上面的鱼头泡饼不断的加温,使鱼的温度不变,酱香味道不变,滑嫩的质感不变。通过合理的盛器、独特的味道、保持味道的方法把鱼头泡饼的特色充分的体现出来。让就餐者享受特色美食大餐,享受汉族的饮食文化。

味道在服务、质量、特色的循环中散发和连续,也在散发和连续中凝结,归结一个纯粹的味道。去餐馆为了味道,食用鱼头泡饼是品尝味道,注入文字是回味味道。从味道始发,经过味道又回到味道之中。进入味中,过后又跳出味中,无味比有味更香、更醇、更有感情。从无到有是味道的过程,从有到无是味道的回归,只有这回归才有生命力。盘子中的味道在无数食客口中回荡,不管吃多少次还是那不改的香味。

晚上,我站在小区的中央享受元宵节的夜色。四周大厦的整齐高高的窗光墙,把小区庄严起来,小区的路灯杆上缠绕彩珠灯、挂的红灯笼、一排排彩路灯向前弯曲的伸延着,象音律一样,在伸延中飘动着音色。园林的脚灯明确脚下的路,又美化树木的景致。外面的不断升空的礼花又给节日的气氛的夜景增加了更美丽画意。

地上的井上添花,天空却是安详和宁静。晴朗的天空中间悬挂着皎洁的月亮。

十五的月亮圆圆的,洁洁的,幽明的,虽然遥远却感觉很近。月光的神奇和神秘给生命世界带来准确的信息。月亮的本身浓缩着自然形象,她的精神中展示出生命的自然文化的底蕴。

望着皎洁的月亮感受着自然的文明,回味鱼头泡饼味道感受生活的乐趣,两者是一个心情的享受。一个真实的存在,一个生命的模式,在我的感觉世界中互映。

生活的味道像烟花一样,从脚灯下点燃,穿越路灯,节日灯,高高的窗光墙,在高楼的中央散开,那么绚丽和精彩,闪过之后消融在幽静的月光里,归入宁静,光明,地位和次序,又回到平常,平淡。

元宵节散文通用篇四

元宵节过去了,我没有吃到元宵。

我的童年里没有元宵,也不知道管这一天叫“元宵节”,我们就叫“正月十五”。

这一天是继大年夜过后的又一个惊喜,也是对“年”的挥手告别。对于孩子时的我们,心里其实不太愿意这个特殊的时间段去的如此匆忙。因为,过了“十五”就意味着马上开学了。寒假作业基本上被鞭炮“炸”的乱七八糟。可是,这段时间总是这么匆忙,从来都是。

“十五”这天,依旧穿着新年的新衣服,不过没有那么干净了。袖口可能沾了干瘪的鼻涕,还有烟花烫出的三三两两的小窟窿,口袋里还有捡来的“哑炮”,和再三央求才从父母手中揪出来的几毛压岁钱。当然心里还有一点点扼着小黑手腕叹息着的,不舍的撒开的所剩不多的小时光。

“十五”的热闹,不是小河边嗤嗤作响的鞭炮引信,和捂着耳朵依然响亮的鞭炮响;不是黑白电视里牛群冯巩马季们的没完没了的相声;也不是几个小不点儿背着大人偷偷攀比自己今年有多少个一块两块五块的小收入。“十五”的热闹是在“十五”的晚上。

不管有没有月亮,不管月亮圆不圆。

“十五”的热闹,是奶奶和妈妈揭开热气腾腾的蒸锅,雾蒙蒙的,她们的脸上分明的红润,眼睛有点睁不开,用力的吹着冒出的热气。热气是神秘的,像大圣脚踩的筋斗云,你不知道那个猴子七十二变变成了什么。守在蒸锅旁的我们,雀跃的像一只只小猴子。眼巴巴的期盼着。

大鱼,小鱼是必须要有的。妈妈的手比去年巧多了。黄豆做了大鱼的眼,绿豆做了小鱼的眼,鱼儿们用我家的春联纸染了红红的嘴唇,真好看!

小猪,胖胖的。是猴儿哥带来的吗?它比我家养过的任何一只都可爱。白白净净的,是八戒吗?从来都是取笑他,今天绝不。

小狗子,小兔子,小青蛙……小青蛙怪怪的。

妈妈,这是青蛙吗?

妈妈笑哈哈,竟然不好意思了。说:这不是小青蛙,这不是小蛤蟆嘛?

奥,小蛤蟆,小蛤蟆……我们一群蹦蹦跳跳的兴奋着,“呱、呱、呱……”像一群小蛤蟆。

妈妈的手真巧!妈妈笑的有些不好意思,但年轻的妈妈想想都是那么好看。我竟然疏忽了妈妈的好看。爸爸可曾记得妈妈的好看。在“十五”的这天,想起妈妈曾经美的容颜。

热闹,不止这些。

妈妈在除夕后的某天,在大盆里泡了好多“筳子”(音同亭子,高粱穗下面直直的滑溜溜的那一段),问她做什么,她笑而不答。顽皮的我们不太关心大人们的心思,问问也仅仅是好奇的刹那没话找话而已。从此不再问,只顾玩自己的。

某一天夜里,我在被窝里看见妈妈披着棉袄,在灯下做着什么,桌子上摆着她的针线筐,我想可能是谁的衣服破了吧。我在梦里笑,想她听到了也会宛然一笑,然后过来为我掖被角儿。

妈妈是端庄美丽的.,是我疏忽了。因为我在她最美的时候睡着了。

“十五”是一个有谜语的日子,孩子总会想着赚几个“聪明”来打发这接下来的一年。

妈妈不识字,她把前年的谜语拿到了去年,又从去年里拿来今年,她只说了几个字,我们便知道了答案,妈妈笑的前俯后仰,我于是赚了几个“聪明”,我们谁都不说那是“老谜新说”,因为我喜欢“聪明”二字,得了它们就像在学校里得了小红花一样的开心,我还知道这样说明了我被喜欢着。

妈妈在笑,她很美,女人之美。可是我在得到的聪明里竟然也忽略了。

新鞋子?不是。

新衣服?不是。

新……?

红彤彤的灯笼,从被我们忽略的角落里被妈妈提出来,我们又雀跃了。蹦蹦跳跳的像小猴子。迫不及待,插上红红的蜡烛,小火苗摇摇曳曳,像刚睡醒懵懂醒来的花仙子,伸了一个懒腰之后,安静挺拔的看着这个世界:一个完整的世界——爸爸、妈妈、孩子。我们也都安静的凝视着在“十五”里到来的她。随之便是欢呼和出去炫耀了。

我们簇拥着,迈着小心翼翼的步伐,像戏台上的角儿,在妈妈的一声“去玩吧”里,走进了一个一年来熟悉而又陌生的寒冬里不再寒冷的夜,妈妈立在门框内,面带微笑目送我们离去。

她的身影很美,可是我却忽略了。我只顾着看手里的灯笼和脚下的路,还有邻居家孩子的“啧啧”称赞和艳羡。

这个时候,红红的灯笼,温暖的光,我们瘦长的影子尾巴,让我们不再羡慕那些还有“烟花存货”的孩子了。他们会用手里的烟花换我们手里的红灯笼。烟花易冷,璀璨结束后我们要换回来。于是我们的瘦小细长的影子尾巴变成了一个个的小孩子,然后再拖一条条影子尾巴。

我们开始“啦啦啦”的走着有腔调的小碎步,走街串巷,挨家挨户的去讨一个称赞,不得停留,继续前进。

“十五”在簇拥中不觉疲倦的走遍了村子。还刻意走了最黑暗的地方。红彤彤的温暖的光,照我们一路前行。

妈妈在家中,她盼我早回家,妈妈很温暖,可是我却忽略了。我们一直走到蜡烛快要燃尽了才想起回家。

元宵节散文通用篇五

上面的这些还都不算什么,在我们老家闹元宵最热闹、最让人尽兴的就数那迎龙灯。龙灯在我的家乡意味着神圣、节庆、吉祥,会给大家带来好运,所以每次迎龙灯前,有把稻草窝成一个团点燃,准备去迎龙灯的人从火上跨过驱除邪气,以自己神圣干净的躯体去迎龙灯的习俗。龙灯的头和尾都是用蔑等原料扎成龙的样子,然后用白纸糊上,彩绘上龙的花纹,把龙头、龙尾打扮的非常的高大威猛、栩栩如生,与传说中的龙一样。龙身是由每家每户的板凳灯组成,每桥板凳灯上扎两个非常漂亮的花灯,上面还点缀着美丽的插花呢;当然板凳灯也有很简洁,简洁的就只有两个清一色的`灯笼组成,但是即便是清一色的灯笼组成,当灯亮起来时在那夜色中也是非常亮人眼的。当夜幕降临时,在锣鼓的喧天声中,在烟花爆竹的嘭啪声中,在大人孩子的喧笑声中,龙灯缓缓起舞了……龙灯所到之处,人们都蜂拥相迎,眼中到处是烟花所闪过的美丽、那些腾空而起的的烟花把夜空装扮的异常缤纷妖娆;耳中到处是鞭炮的劈啪声、锣鼓的喧天声、人们的欢笑声;鼻中所嗅到都是“硝烟”味,空气中到处传递着人们的幸福、兴奋、开心。

龙灯就在人们这样的期盼中开始表演了,在那笔直的街道上开始了“拉灯”,“拉灯”就是龙尾想要当“老大”,不愿意跟着龙头走,所以倒转过来往回跑,迫使龙头往回倒,等龙头反映过来是怎么回事时,当然不愿意放弃做老大的机会啦,就会使出所有的劲继续往前跑,这样一来拉锯战就展开了,哪边的人力量大,哪边的人跑得快,龙就往哪边游动,随着龙灯来来回回的游动,锣鼓鞭炮在边上不停的凑热闹,龙灯越拉得欢,鞭炮也越放得欢,锣鼓也敲得越急、就象战场上的战鼓在擂动,人们也笑得更欢、哄也起得更带劲……有些时候由于人们使出的力量不均衡,龙灯中间可能被拉断了,而两边的人们还在往各自的方向飞奔,等到龙头发现自己的尾巴不见了时,龙头只有放下架子在锣鼓唢呐声中回头寻找自己的尾巴归队,这个时候龙尾就象一只斗赢了的公鸡似的,神气地等着龙头用鞭炮和锣鼓唢呐去赔礼道歉……一直到迎龙灯的人们跑累了,龙灯才缓缓的继续前行,远远望去那蜿蜒的龙灯真的就像是一条游动中的龙,随时准备腾空舞起。

龙灯的精彩不仅仅“拉灯”,更精彩的还有“偷灯”和“赛高”。当龙灯到了比较宽广的操场上时,龙尾就悄悄的把龙头围在了操场的最中央,而龙头发现被包围时当然是想突围了,所以就试图着左冲右突想冲出重重包围圈,这就是“偷灯”。正当这条龙灯在这边突围时,恰缝来了另外一条灯,这个时候“内战”就暂时被搁置在一边了,两条龙之间就展开了“竞美”比赛,当两条龙的龙头迎面相聚时,迎龙头的人们就尽量把自己的灯高举,比赛谁的龙姿态更高昂,这就是“赛高”。由于我们是在镇上,过元宵时几乎每个村都有龙灯,所以经常是好几条龙在同一个操场上“短兵相接”,记得最多的时候是九条龙在一个地盘上盘旋争夺,那一个个高昂的龙头此起彼伏,让人目不暇接,那么多绚丽的灯把那黑夜几乎折腾成白昼了,整个操场就只看见一片旋转的灯光……那灯旋转着旋转着,把人们所有的欢乐、把整个元宵都带进了那旋转而开心的世界,把人们带进了灯的五彩缤纷,带进了欢乐的顶峰。

我们家乡的元宵节不仅是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就是山上也会被一盏盏红红的灯所装扮的,那是后辈在自家的亲人坟前点亮的灯,那是邀请已逝亲人一起欣赏一起闹元宵的灯,那是思念亲人的灯。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元宵节。

元宵节散文通用篇六

每年春节期间都会有因为燃放爆竹之时而受了伤的大人或小孩子。看了这样的新闻,我暗自庆幸我们家从来不放鞭炮,安安静静地过年,既环保又安全。有一次,看一个孩子手炸断了,我就生气抱怨那孩子家长不负责任,为啥不看管好孩子,为孩子将来担心。

我看完新闻就看看外孙子那些吐球和哧花,心想,他才五岁,太小了,不能让他放还是我来放吧。结果,我被哧花燎了一下手指,火烧火燎的疼啊!老人讲话:“笑话人不如人,趿拉个鞋赶上人”。这不是立竿见影了吗,看着燎破的食指,“嘿嘿”地一笑了之!虽无大碍,心尤不爽,破了手指好几天不能上网打字。

吃了亏我也不敢告诉我的先生,他是那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主儿,我要是告诉他,他就会担心下半辈子!我们刚结婚时,一次,我出门忘带钥匙了,他从此出门时总是嘱咐我:“你出门带钥匙啊!”这句话我听了一辈子。我的先生最怕放鞭了,女儿小的时候有一年过年,我们心血来潮地买过一挂小鞭,女儿害怕鞭和炮那正儿玉龙的声音,吓得大哭,我的先生紧紧抱住女儿,我就顺水推舟、自报奋勇地说:“那就我放吧,你抱女儿。”其实,我也是壮个胆子放啊。从此,我家就没买过鞭和炮什么的,连个哧花都不买,过年就是“一声不响,蔫了巴登”的过了几十年。

有趣的是那年,国家禁止过年燃放爆竹,如有违反者就拘留。我嬉皮笑脸地逗我的.先生说:“不想放那破玩意,想放我就半夜从窗口扔出一个二踢脚,那个时候谁都睡觉了,谁能抓住我呀。”我的先生一直不喜欢开玩笑,我偶尔逗他,一定要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看他要是急眼了我还有一手逗他乐,既不生气也不会吵架,我也有台阶下,别自找没趣!他听我这么一说,那就气坏了:“你这人哪,让放的时候,你不放,这不让放了你还倒来劲了还要半夜起来放”。我看他气那样就憋不住哈哈大笑:“我不想以身试法!”他知道自己又上当了,转过身去就抿嘴偷偷地笑了。

春节前,办完年货那天我随口说道:“都买齐了,就差鞭了”。谁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第二天先生下夜班回来就买了鞭炮和哧花、吐球等等,我看还没少买那。其实,我知道先生害怕放鞭,就问他:“你咋还买鞭了?”先生说:“你不说就差鞭了吗,我想那就买一些放吧,满足你”。“谢谢你!”我的话他一直很在意,这让我真的很感动,就狠狠地咬了他一口,这是我一生感谢先生时惯用的“迷他法术”。

鞭是买回来了,除夕那天没有放,先生说:“这一桌子饭菜,谁还放鞭,先吃饭吧,半夜再放。”我们对视一笑。半夜里又没放,“初一再放吧”先生自圆其说。就这样,由三十到初一,十五到了,那挂鞭原封不动地趴在那里。

元宵节的晚上,我对先生说:“你还是把鞭炮放了吧。”先生笑着说:“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我还是下楼了放鞭鼻尖安全。”我的先生一生谨小慎微地做事,我省了不少的心。

外孙子嚷着要放哧花和吐球,山中无老虎我就称大王了,我信心百倍地说:“来,姥姥给你放,但是,你要听话,在旁边老实的看着,外孙子胆子也小,他比平时听话多了,乖乖地看我放吐球和哧花,点燃后我就让外孙子帮拿着,一是满足他的放鞭的愿望,二是锻炼他的胆量,告诉他等你长大了要放鞭和炮,男子汉要勇敢。“我长大了就放天上那些大礼花,多好看啊!”外孙子用手一指夜空中不断升起的礼花,兴奋地说。

还剩两个哧花就要放完了的时候,我随意瞟了一眼窗台,竟然看见窗帘布有拳头大的地方冒起一寸高的小火苗并且快速蔓延,天啊,我扔在窗帘上的打火机咋还着了,说时迟那时快,我右手一把将窗帘布紧紧地捂住冒火苗的窗帘布和着火的打火机,我用手使劲地摁着,揉着,熄灭火花,同时,左手一下子将窗户拉上,预防外面的风。为了更安全,我让外孙子端水给我:“宝贝,快拿水去,快点”。我真的吓坏了,不敢松手,以防万一。小外孙子紧忙跑了出去,他把水端到我面前。我把握在手里的窗帘布放到水里,还不放心用手弄湿,翻来覆去地看了又看,确认都灭了后,我才松了手。

我表扬了外孙子的勇敢,也告诉他今后遇到危险事情不要惊慌失措,要沉着、冷静地想出解决的办法。我耐心地讲述一遍,刚才姥姥为什么一遍捂住火苗,一边关窗户的原因,为什么知道火灭了还用水弄湿窗帘布。外孙子连连点头,他最后还伸出大拇指说:“姥姥最棒!”我觉得羞愧难当,这是很危险的事情啊,现在做事总会顾此失彼!

当然,我又分析了自己的原因,那就是不应该把落地窗帘布放在窗台上,布是容易燃烧,打火机要是放在窗台大理石石面上就不会燃烧的。

一场虚惊之后,我才拿起了打火机仔细观看,我心里这个气呀,这是什么质量的打火机,摁下去没有弹回原来的位置,所以打火机就着了火,可恶的劣质产品。我忧心忡忡:“这产品什么时候才不唬弄人啊!”

元宵节散文通用篇七

龙年元宵节过去两个多月了,但忆起那天的情形,有一些感受似乎在自己的潜意识里发酵,这几日越发地膨胀起来。

我来h城已经五六年了,每逢元宵佳节,由于独在异乡,或参加单位的一些宴请,或加入大哥大嫂的家宴,或独自一人举杯小酌,亦聊胜于无。这些倒也没有什么,只是今年的元宵节,似乎显得格外的热闹,而那热闹之中,仿佛让我体味到什么,心情也不知不觉显得有些复杂起来。

那日下午快下班的时候,大嫂打电话给我,说下班后可乘她的车去饭店过元宵节。与往年一样,我自然欣然前往。近一两年来,我一直住在大哥的一所老屋里,他们已搬出好几年了,但老屋里尚储藏了一点不错的白酒,如十年、二十年陈酿等。那天我与大嫂在去饭店之前,大嫂开着车转弯去了老屋,取了一箱子二十年的陈酿,以备宴用。

待到饭店时,大哥已在那里了,而我看到更多的则是大嫂娘家的人,什么她大哥大嫂二哥二嫂,侄儿侄女们,加上小孩等估计至少有二十多位,几乎成了她们的家庭大聚会了。开宴之前,交谈声,与服务员的点菜声,小孩的喊声,连成一片,可谓热闹喧天。而反观大哥这边,则只有我一人而已,弟在年前已回老家了,那一刻显得我们十分地孤单与冷清。这不禁让我想二十年前,大哥与大嫂结婚的时候,由于父母因长期供我们兄弟几人上学,几乎消耗了家里所有的钱财,屋里空荡荡的,可谓家徒四壁,那时父母竟拿不出一件象样的东西参加婚礼,加之父母年高有病,路程又远,因此他们没能来参加大哥的婚宴,大哥这边也是只有我一个人作代表。不过,好在大嫂似乎也能理解此一情况。

其实,我结婚时(比大哥早一年),在我的婚礼上,代表我方的也只有大哥一人。然而我深知,两个人的结合,其实背后都是连着两个人的.家庭,而两家也只有人丁相当时,才不至于一方热闹而另一方孤单,或者一方强盛而另一方弱势,这些都是不对称的,自然会形成不对等的场面了。

我正出神地想着,不知什么时候饭店外响起一阵阵鞭炮声。那声音,在繁华的街上彼起此伏,鞭炮由于爆炸后散发出的硝烟味,弥漫在整个城市的上空。我们的宴会也终于开始了。

酒过三巡,耳热心跳之后,大家更畅怀了,推杯换盏,比先前愈加地热闹起来。由于我一向不喜多言,且又患着病,对于开怀畅饮之类甚是恐惧,场面上的应付只好由大哥一人唱独角戏了。见那情景,大哥仿佛是一呼百应的,但我偷眼观察他时,我总感到大哥神形有些疲惫,无奈与孤单似乎就藏在他的心底,只是不外露而已。然大哥是见过一些场面的,他对全局的把控还是很有分寸。畅饮继续,氛围融洽,但不一会儿,大哥突然站起来宣布,说今天不仅是节日里的欢聚,而且也是大嫂的四十七岁生日。于是,大家一齐向大嫂举杯祝福,场面更加欢呼雀跃了。有给大嫂献上鲜花的,有给大嫂照像的,大嫂更是乐得眉开眼笑,那一刻她应是世上最幸福的女人。

元宵节过去了,但那些记忆里的一些碎片,时不时地撞击一下心扉,几许惆怅,几多感怀,于是杂乱零碎地追忆着,仅此以记之。不过,我以为孤单与亲情,通过热闹的场面能完满地结合在一起,无论如何还是很美的,也是很温暖的。

元宵节散文通用篇八

正月十五,一个心猿意马的节日。

为了那传说中的魅力景致,挎上相机,背起三脚架,呼啦啦直奔蓝色海湾而去。

蓝色港湾,一处繁华的商业中心,却有个如此浪漫与休闲的名字,曾许多次听人讲过,却从没有走近,今日一睹芳容,原来竟是这样的婀娜多姿、风情万种。

和传统的购物中心相比,这里的蓝天白云代替了天花板,花园式的街道宽窄适宜,别致的欧式建筑,以及舒适的开放式购物环境,还有那迎面而来的国外游客,让人立马就有了在异国他乡的感觉。

最棒的还是中央广场上的音乐喷泉,随着优雅的爵士乐,不断起伏,那潺潺的流水总是让人心里敞亮着。

当然,东南面的湖景也不错,站在横亘小河的铁桥上,看着冰面飘渺着的薄薄的水雾,看着远处那稀稀疏疏的丛林,一切犹如仙境一般,那景象,哪怕再乱再烦躁的思绪,都会在瞬间沉淀下来,真叫人看得不敢相信,京城里还会有这样的好地方!

恰逢元宵佳节,商场、广场、电影院、酒吧街,到处都是人头攒动,目光掠过处,帅哥美女比比皆是。还有拿着长枪短炮的摄友们也云集于此,或前呼后拥,或独处一隅,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瞄着喧闹的街上牵手捧花的一对对男女,瞄着餐厅里一桌桌的浓情蜜意,也不管光线,不管构图,不管是不是拍摄的最佳时间与角度,拿起相机就是一顿咔嚓,咔嚓到手软方罢休。

不觉夕阳西下,转悠到了古堡下,甬道上的积雪越来越大,有点滑,走起来要小心翼翼的。旁边是依依柳树,枝条随风轻摆,上面缠满了精致的装饰灯。

旁边一位戴眼镜的大姐,若有所思地走着,突然,她指着石头墙上的一个中国结说:看那里,从这里拍过去,那声音有些兴奋。

我一楞,就一石头墙壁,一个普通的红色中国结,值得这么大惊小怪吗?

大姐淡淡地笑了笑:拍出来就好看了,美的东西,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现的。大姐的语气里带着自信与诚恳。

我不做声,只是嘿嘿笑着,照着她的话拍了,我这个人的最大长处就是听话,听有阅历的女人的话,特别听有点阅历而且还漂亮的女人的话。待返家传到电脑上一看,那张果然是最好的'。

终于拍到手软,却有人说,晚上才是蓝色海湾最富魅力的时刻,于是开始静静地等待。

晚六时刚过,蓝色港湾所有的灯同时打开,上空犹如一张流光溢彩的网,写满了多彩的绚丽,繁星在瞬间绽放着自己的美丽,漫步在夜色下,竟如梦境一般。

此时,好盼望有流星流过,那样,可以许下一个悄悄的心愿。

大门两旁,树枝上挂满了灯笼,灯光摇曳,树影婆娑,让本来冷漠的季节里有了生机,增添了温馨的节日风情。

忽然发现,今夜的月,与往年大不相同,就像一个美丽的玉盘,孤悬在廖寂的高空,洒下令人神清气爽的清辉,睹月思人,就有更多的思绪涌上心头。

蓝色港湾,有一丝清风,也有一轮明月,在月下徘徊,却找不到老家风月的痕迹。老家的灯火是在小岛上,伊人邀月,江风倒影,是一种刻骨铭心的凄美,永远窝藏在心底的最里层,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是心中璀璨的梦。

元宵灯节自古就是最有诗意,最为消魂的时刻,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陶醉在这种诗意般的故事中,古人如此,今人亦然,红男绿女如此,白了鬓发的人也亦然,谁都逃不掉。

世间总是沧海桑田,回眸寻望,滚滚红尘中,老之将至,便纵有柔情万种,却与何人缠绵?无限惆怅,凝成一怀愁绪,化作一声长叹,此情绵绵无绝期,可惜错过少年时!

街心广场布置的姹紫嫣红,墨染的天空中,那轮明月竟没有老家的月儿那样的婉约,喟然长叹,有了一点的思乡,其实我知道,更多的还是思人。

二月的时光匆匆忙忙,不知不觉已是中旬,静静地享受属于自己的岁月,看别人的潇洒,过自己的淡定,只是,在沉淀在时光里,在这文字的敲打中,总是勾起旧日的温馨。

也罢,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不管如何踌躇,总得挺胸抬头的过日子……。

正想着,接到了老家好友的短信,祝我节日快乐。后面还有一个笑脸,一个撩人的笑脸。

走到一颗装饰树下,逼真的叶子呈现成了淡紫色,面带微微的笑意,轻轻的抚摸它们,这样的风景,这样的时光,这样的静悄悄,心开始愉悦着。

二月天,还有一地冰冻,还有几份冷情!但快乐的心情却冰冻不住。

于是,写下了上面这些字儿……。

元宵节散文通用篇九

时光从未停下过她的脚步,有太多的记忆可能会被尘封,而那些曾经刻骨铭心的记忆在多次被刷新之后,还是会越来越清晰。小时候数着指头盼过年,年在依依不舍中流走,总觉得玩耍意犹未尽,好歹还有个续写年味的正月十五,闹元宵。

那时候的山区农村还没有电,也就少了现在城里有一条街的花灯风景,元宵还是要闹的,一闹就是七八天,闹元宵的传统习俗是唱大戏和扮玩,唱大戏一般正月十二开始,“大戏”顾名思义就是比庙会唱的块数(场)多,时间也长,邻村之间是不同的剧种,你来我村我去你村地用串唱调换胃口,什么《打龙袍》《牧羊圈》《穆桂英》《王小赶脚》《借年》白天黑夜地唱,扯着嗓子,唱得天昏地暗口干舌燥。精明的商贩会从山外弄些甘蔗,鼓鼓铛子来贩卖。过年的磕头钱还没舍得花,也就免不了买个欢喜团子或者冰糖葫芦拉拉馋。台上的唱戏,台下的我们撒着欢乱窜。舞龙,跑旱船,站芯子,赶毛驴,踩高跷,扭秧歌这些扮玩的队伍自然也不会闲着,庄稼人使了劲地释放自己的喜庆和快乐。

十五晚上是闹元宵的高潮,不管孩子们谁去谁家,都会分到些“鱼”“刺猬”“小鸡”“小燕子”等小动物,还有“灯碗子”,这些东西都是用五谷杂粮做的,有的是用手捏的,有的是用模具倒出来的,鱼自然象征着年年有余,“灯碗子”则象征着五谷丰登,刺猬是财神的象征,鸡代表大吉大利,燕子代表春天真的来了,等等。“灯碗子”纯手工捏制,茶碗大小,里面倒上蓖麻子油或者豆油,插上根线芯,点燃,也会光芒万丈。

过年放鞭炮时会有些哑炮,留起来,再满大街捡一些,积攒到十五晚上,引上芯子实在不响的就从中间掰成断藕断丝连的两段,摆成“八”字型,两个哑炮一组,对着,点燃一组引燃另一组,出出溜溜在地上旋转,也就旋转出了不一样的.烟火。那时候火药并不难搞,也可以一硝二磺三木炭的配制,大人们用泥巴造的烟花墩子,反复装反复放,忙忙活活,你刚放罢我续上,生产队里场院又大,全村人都来观看放花,一直折腾到深夜,一束束一簇簇,好一片美得令人目瞪口呆的火树银花。

每年在城里赏灯的时候,总会触景生情,免不了吹吹岁月的浮尘抚摸起记忆中的元宵节来!

元宵节散文通用篇十

又是一个蓄满念想的日子———————元宵节。

元宵熟了,漂在锅里,轻轻一拨打着旋儿,像我扑棱扑棱的心跳,我知道这又是一个心花摇曳思念的时刻。

满怀柔情,几丝眷念,花开有声,落英无语,甜黏的元宵嫣然了我的思量。是的,我在想元宵节真是一个让人无法释怀的日子,它是个让甜蜜和思念、离愁和失落、遥想和回忆占据春帏意闹的日子。

为了过年的圆满,今天人们又放响了鞭炮,向年发表最后的祝词,蔓延高挂的灯笼瞪着红眼乐淘淘地在春风里微笑,应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热气腾腾的元宵上桌了,我是一个善感的人,总觉着这鞭炮声在此刻是如此的颤动思念的心,我想此时有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又会增添几丝念家恋亲的愁思;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更是心头盘旋萦绕难以下咽的悲苦。

元宵啊元宵从感性上讲成了过年的句号,人们的喜悦也将在一天随着爆竹烟花的鸣响、盛开、飘落,零落成狼藉的碎屑,最后归于灰飞烟灭。

年啊从初一到十五算起,追溯的远一点,从元旦起年就让人沉迷,沉醉,沉沦,撩拨澎湃着这人们的心潮。因而说每一个节气里都有约定成俗的物象在推波助澜渲染气氛,当然属年的的物象最多,鞭炮,年画,春联,糖果,饺子等。元宵节元宵成了主角,各种口味的元宵代表着人们的饮食喜好和心情。

正月里来闹新春,元宵节一过你就算过完了,一切都变得平淡无奇,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团团圆圆,美轮美奂的繁华似锦又要归于平静。

生活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轮回。

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良宵苦短,物是人非事事休。每个节气里都有一个念想串起人们的共鸣,只因为每个节气里都蕴含着相似的温暖,不同的人内心深处里流淌着不同的眷恋。逢年过节阖家团圆才算完满,节日里你会被宠着,疼着,爱着,念着,幸福着,当然也会被孤单和寂寞包围着、画心为牢、心甘情愿、不由自主地期盼、痴念、纠结,难过,但无论怎样日子都得过。

说白了年不过是一个字,元宵节也不过是个词,一个延展着生命时光与感情沾亲带故的词,人们寄予美好的憧憬。

元宵节里看看过年最后的焰火,嘴里一裹元宵,此岸的烟花在甜蜜见就变成彼岸的重温和回忆,人们又开始遥想下一个粘着念想的日子。

元宵节啊,你知道今日又让多少人感怀吟叹,编情为经,织爱为纬,细细地密织思念的网,用丰润晕染的唐诗念你,用豪放婉约的宋词粘你,用饱满情怀的丹青妖娆你,用感人心魄的乐曲萦绕你。

一锅元宵煮飘摇,一场团聚,一世离歌,惟有真情不老。每一碗元宵,每一个元宵都有亲人的疼爱,粘着血缘亲情,需要用心去咀嚼,或深或浅,或甜或淡。

元宵啊本身就寓意着团圆的圆满。所以我要说,你快乐,天天像过年,你悲伤,日日像末日。

过了今天的元宵节就算过完了年,元宵就是年最后的疼爱!但绝不是生命最后的疼爱!

元宵节散文通用篇十一

元宵节的夜,朗月星空,凉风徐徐,群星眨着调皮的眼睛,凌空嘻嘻,俯瞰大地,似乎在这元宵之夜,被人间美好所吸引。

瞬息万变的烟花,曼妙地展开,形成了七彩的花朵弥漫苍穹,把天空央托的绚丽多彩,美丽壮观。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此起彼伏,荡漾空中。此情此景,突然一股浓郁的思乡之情涌上心头,如果此刻在家乡,我想这时一定会在灯棚前欣赏那美丽壮观的传统文化艺术。

我的家乡是一座古老的小镇,临水环山,交通方便,有着几百年传统文化历史的城镇,灯棚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三代(清代、民国、当代),具有三百年的历史,每年的腊月,那些老艺人就开始筹备,设计,绘画,手工,经过多日的辛苦操劳和努力,正月十三,正面三层,美丽壮观的灯棚,坐落在镇政府的门前的十字路口。

灯棚底面高于地面2米以上,供游人穿行;二层下设布制横额,迎面四根盘龙灯柱,分别间隔架设在12块门槛灯上,柱灯上面连接灯房斗拱飞檐,分开左右三个空间,悬挂24块面灯,面灯下挂玻璃宫灯和玲珑珠灯,中间纵深处陈设有奇花异草,珍禽异兽,各种古玩,后壁中堂张挂名人字画,左、中、上方遮盖棚布。三层以上以海马文兽压脊,飞檐斗拱下装面灯24块,四组彩灯吊在飞檐挑角上,每组9盏,称九莲灯。

其灯具、彩绘、设置随着时代的进程各自反映时代色彩,门槛灯多绘制12生肖,三层正面面灯常常绘制24孝图,戏曲故事画面,有水浒、西游记故事画面。嫦娥奔月、哪吒闹海,微型电机制作火车穿山洞,随着时代的变迁,适应当前的形势需要而创作面灯。灯棚每年花样翻新,争奇斗艳,远近驰名,把节日装扮得加多彩绚丽,更加喜庆,节元宵的晚上,方圆左近的人们,带着家人,带着凳子,背着孩子,用架子车拉着老人,陆续到来,灯鹏上彩光四射,面灯上的各种人物和动物栩栩如生,喇叭上放着欢快的音乐,灯鹏周围人山人海。

八点左右云彩灯开始表演,云彩灯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舞蹈,其表演形式是用八个人,四男四女,每人手执二灯,初上场以小横步至台前,相继作顺灯(转圆圈),揭地皮、单折、双折、单折带、双折带、满折、盘龙(正龙、倒龙)对莲、里五花,外五花等队形画面,以形容云的动荡,由轻轻飘动到激烈飞行。

云彩灯从乾陵十五年传承至今,曾在七十年代进京演出,受到周总理热情赞誉并题词。

听着轻快欢乐的音乐,看着轻盈优美的舞蹈,随着观众阵阵的欢笑和热烈的掌声,场外的鞭炮声,还有绽放空中的朵朵灿烂的烟花,浓浓的节日气氛,,让每个人连上挂着喜悦的表情,沉侵在节日那喜气盈盈的氛围中。

到了正月十六,人们都早早吃完早饭,来到马路两侧等待文艺大军的到来,全真的乡村,学校,工厂等所有的团体单位,都会献上精彩的节目。

我们的镇上有一座大庙,每年的这时候,文艺大军都要先去朝拜列为神灵,祈祷平安,九点来钟,拜过神灵的文艺大军浩浩荡荡的开过来了,前边鞭炮开道,两个人打着的横幅,上写着欢度元宵》,后面是两辆拖拉机拉着大鼓大刹,几位帅气的年轻小伙,身穿大红,腰束彩带,雪白的毛巾扎在头顶,锣鼓打得有板有眼,震耳欲聋。紧接着舞狮队,在人们的印象中,狮子是百兽吉祥至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平安,尤其在重要的节日里,舞狮表演,意示人们对吉祥,平安,幸福的渴望。舞狮人头戴大头佛面具,下穿灯笼裤,身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

后边又过来一个人身穿长袍,要系彩带,手中高高举起大大红红的绣球,紧追绣球的是一条张大嘴巴,被十几个身穿彩衣,头上扎着白色毛巾的人上下舞动的的长龙,它代表着华夏民族的精神,它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奇异动物,它善于变化,能翻云复雨,吞云吐雾,元宵节舞龙,以示人们祈福本年风调雨顺,喜获丰收的美好愿望。

在后面是高跷队,腰鼓队,大秧歌,抬花轿,旱船队,等等数不过来,每一个队都会在灯棚旁边耍上一阵,也叫祭灯棚,那些化妆丑大姐的男人,时不时向周围的观众飘洒眉眼儿,玩儿个鬼脸儿,逗得人们哄场大笑。

节目结束,已是下午两点多,这喜庆的节日里,在娱乐烘托的气氛中,人们忘却了饥饿和疲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