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稻草散文(通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4 22:15:46 页码:12
稻草散文(通用11篇)
2023-11-14 22:15:46    小编:ZTFB

总结美食探索,记录下口味和心情的交织。写总结时要注意用词得体,语言简练,以增强总结的可读性和吸引力。请大家认真阅读以下总结范文,相信会对你的写作有所帮助。

稻草散文篇一

当勾了头的稻穗在秋风中发出了成熟的响声的时候,农人便开始整理稻草的场地了。平时,稻草所占的场地,大都种上蔬菜或水瓜之类,绿油油的一片,庄稼人是舍不得让土地闲着的。这会儿,女人带着竹篮和镰刀,不紧不慢地拔下围在场地的篱笆,砍断了瓜藤,把瓜儿和蔬菜一脑儿地装进篮子里;一家干了,接着便是三五家,没半天工夫,场地便被修整得干干净净。接着,男人便把浸在池塘里的木桩捞出,喊着号子扛到场上,再用铁锹挖掘一排排半米深的洞穴,埋下小桶似的木桩,架上大腿粗的木条,太阳还未落山,稻草垛的骨架就搭成了。

不需三五天,秋稻就登场了。收秋稻不如收夏稻那样火急火燎,农人还是不紧不慢,他们将稻谷把运到晒场堆了起来,像座小山,然后择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雇来打谷机打上两三天,稻谷打完后,一个个新的稻草垛也就诞生了。

稻草垛是耕牛冬天的“主粮”。收完秋稻后,冬天也就来了,天空刮着刺骨的北风,飘着冷冽的细雨,山头坡地,原先半青半黄的草眨眼之间变成了灰蒙蒙的一片。这时候,牛已无草可啃,也不劳役,它们整天窝在稻草垛下躲避风雨,啃嚼着头顶上的稻草,饱了,又被农人赶到河边饮水,日复一日,直至春天的到来。

看到蘑菇一样的稻草垛,我便想起儿时的时光来了。小时候,村里很穷,孩子们的玩乐只局限于捉迷藏、打陀螺等几个玩法,而秋天在稻草垛里捉迷藏是令人快乐的事情。我们一群孩子晚饭后常常爬到稻草垛上,叫喊着,蹦跳着,不停地翻着筋斗,接着又分队捉迷藏。有些顽皮的孩子为使对方找不到自己,就用手在稻草垛里扯出稻草,挖了一个深洞钻进去,任对方怎么找也找不到,而在洞里藏久了,竟然睡着了,直到天亮才揉着惺忪的眼睛回家……而这些,大人是不会骂孩子的,因为他们加班蹚谷到半夜,已是疲惫不堪,回到家里便呼呼大睡了,当然,他们也知道稻草垛里很温暖,是冻不着孩子的。

如今,山村里的稻草垛不比生产队的时候高大了,但个数却比以前多,这是因为田地已经分到了农户的缘故;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些年来,村里许多农户都种植了甘蔗,种稻田的相应少了,因为种蔗比种稻收入更高。但不管是种稻还是种蔗,大多数农户还养着耕牛,因而星星点点的稻草垛在山村里便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到了来年春天,稻草垛的草已所剩无几了,而这时候,山坡上的草已经生长,牛们挣脱缰绳,奔向那绿色的山坡,啃嚼那满是露水的嫩草,渐渐地,稻草垛便失去了它的作用。不久,男人们便拿着禾钗,把剩下的稻草钗翻在地,扛走柱子和木条,然后划根火柴,瞬间,稻草便化成了一堆灰烬。

一场春雨过后,稻草的场地又被翻松了,不及半月,场地上又是一汪碧绿的菜苗……。

稻草散文篇二

稻草是属秋的,且多散流在乡野。乡野是我笔下农村的代名词,“乡”指乡下,“野”出自《乐府诗集·孔雀东南飞》: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它指民间,与“朝”相对。农村人的纯朴忠厚,用“乡野”替换“农村”,既不俗气,又沾惹几分文化韵味,再恰当不过了。

对城里人来说,稻草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或然于影视许见过绿幽的稻穗,或然于作家笔下感赏过无数的稻香,但这些都不是真实的稻草,至少没有足够的稻草味儿。

稻草是秋收稻米后残剩的秸秆,它可不是废物,农家人视它如宝。稻草的主要功用便是保暖,农民常拿它铺床、放入地窖和扎成草包绑在树干上,此外,稻草还被用于柴烧、织草鞋、编绳和扎草人。

我生在乡野,三岁就在稻草堆里打滚,可以说我学步也是在稻草堆里开始的。五岁便伙同玩伴下田捉鱼鳅,从此,乡野这片纯真的天空也就多了几分玩趣。草堆旁的秋千,犹如思念的妇人时刻惦念自己在外打工的丈夫,而它同时也玉成了无数作家笔下优美的诗文。

稻草味不乏甘洌而香醇,同含秋味儿,倘若站在欣赏的角度来看稻草,绝对是一幅不可挑剔的传世佳作,但并不完整,至少体会不到与稻草同呼吸的那种感觉。要在秋日,躺在稻草铺成的席地晒阳光,泡壶清茶放在枕边,不管有没有秋虫飞鸟的歌舞随伴,也不管有没有残叶山涧的悲愁流觞,这些都不打紧,只要静心感受自然的空灵和真切,也十分惬意。

我在乎这种清静悠闲,没有现实的烦恼,也没有梦境的虚渺,唯有平缓的心跳和吹拂发丝的微风,便也足够打赏心情。这样的'情形,像雨后的景象,让人感到生气蓬勃而又清幽,或许是释怀吧。

人生是没有续集的,唯有的只是扮演人生空白的记忆。记忆是不能重拾再演一次的,就如落叶,黄都黄了还会再绿吗?而人生的空白恰正是我们千篇一律的生活。稻草就正是这样不停地轮回——生作绿幽,死化尘灰。自己的路是由自己走出来的,别人无法替代,况且我们的前世并未安排我们今生必须受罪,其实忙碌也是自己强加给生活的,或许都因为人的虚荣心理吧。

小时候,没稻草高便觉得稻草伟大,几片叶子就能抽出稻米。长大后才渐明白,稻草像老农汉,一辈子都没有跨出过乡野,任凭风吹雨打也得长出点成绩,这种坚强又不乏忠厚,真让人敬重。

“三月的稻秧八月忙,受尽风雨也未泱。收了稻谷宰牛羊,喝了腊酒将喜扬。游子啊游子,快些回家尝,离家数年苦了亲娘,娘酿好了酒,铺好了床,盼你回家把泪藏。不识归路闻稻香,那一定到了家乡。游子啊游子,不要挂念娘,盖好被子免得着凉,省点儿钱花,买些衣裳,年轻气盛勿轻狂。受苦受累莫悲伤,回家就别再流浪。”童年的这首歌谣时而在脑中游荡,正如挥之不去的思念,让人无奈又揪心。可眼前已然下了很久的夜雨,就让这些文字连同多愁的风顺着思念的方向,飞去远方的家乡,让它生根发芽,结出千万株稻穗。眼前又该秋收了,我想,家乡的稻草不会再孤单了。

稻草散文篇三

在我们乡下的乡间,那秋收秋割前的田坝里,像铺了一地金一地银多彩、耀眼、闪亮、夺目,殷实、诱人。秋收秋割的季节到了,人们把田里的稻谷割下收净后,紧接着把稻草有序地捆将起来,一把一把的、齐刷刷的摊晒着,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抽空回一趟乡下老家。走在熟悉的乡野上,我看到摊晒在秋野上干松松的稻草,闻到了稻草散发出那特有固有的香味。这稻草,这香味,勾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和乡亲们与稻草息息相依那些日子。

在我的记忆里,记得乡亲们这样说过:人没有饭吃不行,他们过日子没有稻草也不行。这话不假。在我的印象中,稻草它既是一种农产品副品,也是一种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必需品。发生在乡亲们身边的许多事和我许多的童年乐趣也和稻草有关。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稻草不仅仅作为生活用品陪伴乡亲们陪伴我,更因稻草演绎滋生的暖暖乡情亲情温暖我而让我回到经历过体味过的那些日日夜夜。

在那晴朗朗的金秋时节里,在乡亲们的眼里心里收稻谷和收稻草一样紧迫,稻草和稻谷一样重要,收稻谷和收稻草一样要抢好天色,收了到稻谷之后,但愿老天一直晴下去,在乡亲们收稻草不亚于收稻谷的忙碌中,男人挑草,女人背草,日头不落坡不归家,他们或在寨子旁或在田边地头选好一蔸笔直的大树,把晒干晒透的稻草堆积起来,再以树为中心堆起圆柱型的稻草垛来,有的则把稻草垛堆在树的半腰上,远远的r去,好像一把把撑开的伞,更像一朵朵刚长出土的大蘑菇。

就是寨边或田边地头堆起的稻草垛成了乡野上独特别致的风景。那蘑菇型伞形的`稻草垛便成了人们遮阳躲雨的好地方。秋后入冬的夜晚,寒风呼呼的刮着,这稻草垛就成了我们乡下一对对青年男女约会幽会的好去处,他们披着月色,踏着星光,来到稻草垛下闻着稻草的香味紧紧地依偎着,说着悄悄话,这稻草垛就是他们谈情说爱的见证人,就在这稻草垛下成双成对的男男女女从初恋到热恋到成熟美满的婚姻。我乡下的隔房大哥大嫂就是在稻草垛下幽会结成的一对恩爱的夫妻。他们就是更多青年男女在稻草垛下幽会结成恩爱夫妻其中的一对。我好羡慕他们。

在我印象中,牛是我们乡下乡亲们的宝,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牛。当然,喂牛就少不了稻草。在我记忆里,那时乡下入冬后天气远远不如现在的冬天变暖了。一入冬大雪就一场接着一场的下,少则半个月,多则一个月,乡亲们能保住牛在冬天里不掉膘开年好耕春最好的饲料就是喂稻草。大雪封山的日子,乡亲们就用稻草给牛喂上,有时就在稻草洒上点盐水,有时用铡刀把稻草铡细铡短,放在铁锅里掺上水和拌着包谷粉或米糠煮一煮,让牛一吃,肚子滚圆滚圆的。我记得,每到十冬腊月的半夜时分,父亲总会抱上一捆稻草给牛添上,听着牛不紧不慢的嚼草声,悠悠的,像一支动听的催眠曲。

在我记忆中,乡下的乡亲们男男女女最爱穿用稻草编成的草鞋。他们说:上山下山,涉水过河,穿草鞋方便实用,巴脚。更主要的是乡亲们人人都爱编会编草鞋。他们把编草鞋称为“打草鞋”。打草鞋的之前,他们把精选出来稻草用棒槌捶得软绵绵的,再搓成一根根草鞋索,然后精心编起草鞋来,他们编草鞋一来自己用,二来多编上剩余的拿到虚场上去卖,换回油盐火柴的花销零用钱。那时乡下的虚场上有那么一处卖草鞋买草鞋的地方。卖草鞋的把草鞋让买草鞋的比试着挑选着。边买边卖边摆起草鞋的古话来,至于草鞋是谁发明的,又是怎么传承下来的没人知道。草鞋对如今的青少年们来说是很陌生的,他们没看到过草鞋是怎么打出来的,当然就更体会不到穿草鞋的感觉了。我小的时候,也曾穿过几次草鞋,下雨天或在有水的路上行走,一点也不打滑,两只脚感到格外的有劲。也只有亲身穿过草鞋的人,才会有那种舒适的感觉和难忘的记忆。

想当年,乡下的物资相当匮乏,冬天到了,没有丝棉被,没有棉花毯,家家户户晚上睡觉的床就是在席子下面垫上厚厚的稻草。不管外面北风呼啸或冰天雪地,人睡在松松软软又香又暖和的稻草上面,阵阵清香会很快带你进入甜蜜的梦乡,一觉睡到大天亮。过了几天,稻草不那么松软了,就可以拿出来晒晒太阳,感觉又像是新的一般。每年到了又有新稻草的时候,母亲总会把家里的床都换上新稻草。家里来了客人,母亲就会把稻草铺得更厚,睡上去更松软更暖和。早些年,我特意从城里买回一架上好席梦思床,本想让父母两个老人好好享受。那知道两老睡不习惯,他们还是睡稻草铺的床。如今父母都不在人间了,可一想起来就像昨天才发生的,记忆犹新,而他们睡不惯的席梦思床倒成了多余的摆设了。

我还记得,在寒冷的冬季,乡亲们把稻草放在鞋子里当鞋垫。既柔软又暖和,还可以天天换新的,穿起来既暖脚又防冻疮又除臭还可以治脚气。除此之外,稻草还可以用来搓草绳、编帘子以及盖茅屋和做饭的燃料,一到早晨和傍晚,寨子里就腾腾冒出用稻草为燃料煮饭炒菜袅袅炊烟,伴着饭菜的香味弥漫开来,父母亲们就站在自家的院坝里一声声唤儿唤女归;星期天,我和伙伴们用稻草搓成一根根粗草绳,就在村头上的那棵大树上牢牢地系着,我们几个轮换坐在上面,荡起秋千来,常常让父母唤了数次才离开;稻草烧过的草灰就是上好的壮籽肥料,每到田里稻谷开始育穗的时节,乡亲们把满挑满担稻草灰洒到稻田中,这样的有机肥料远比用上无机的化学肥料强得多,既肥田又壮杆又炎眩挥惺保乡亲们就在院坝种上一窝丝瓜,搓上一根稻草绳子,牢牢的系着,让丝瓜藤顺着草绳子攀沿起来,花开花落,草绳上挂上一个个鲜嫩硕长的丝瓜;有时,乡亲们把刚烧成灰通过清水过滤的稻草水,就是一副良好的消毒药,用来防治瘙痒的皮肤病有很好的良效。

稻草散文篇四

想到稻草,并非无由。躺在床上,听着窗外呼呼北风,迷迷糊糊地,仿佛又回到了某一天的清晨。

那个清晨,也有风吼叫,同学们早早醒了,你推我一下,我挠你一把,嘻笑声伴着身下一片窸窣,有人喊道,起床了起床了,很少有人理会,被窝里暖洋洋的,舒服嘛。

农忙假,学校组织去农场帮助秋收。农场员工早替我们打扫好了住处,一间一间的大屋子,每间住半班学生(另半班是女生,住另一个屋)。屋子很干净,没有任何家俱,有的只是满地的稻草,平展展铺着,足有半尺厚。这是我们的床。进屋后头一件事就是往稻草上铺自己带去的草席,一张接一张,做不到天衣无缝,凑合着吧。然后,一床床新旧不一、花花绿绿的被子,倒也营造出了一屋的温暖。

久住城里,大多数同学没接触过稻草,有些不适应,可谁也没有怨言,现在想来,主要是不希望自己在别人面前显露出一种与那个时代不合拍的娇气。事实上,连隔壁女生宿舍的同学们都能坦然接受,男子汉怎可在乎。

阿鹏躺在“床”上说,明天去找找看,农场里哪里有多余的稻草。有人逗阿鹏,干吗啊阿鹏,你属牛,是不是饿了想吃稻草?阿鹏却说,你们是不知道,我在家睡的那个床,铺的稻草好几年了,想换换新的,就是找不到。

后来阿鹏还真在地头看到了好几个稻草垛,与农场的员工商量,人家很爽气给了他一大捆。劳动结束那天,阿鹏背草步行10来里,还别说,像阿鹏那样身负稻草的校友一路上还真不少。

我没有背草,虽然我也知道稻草是个好东西。在诸暨家里,每年入冬之后,褥子底下,要是不叠上一层厚厚的稻草,后半夜会被冻醒。

农村,稻草遍地都是,城里却金贵了。即使是我们这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县城,虽然周边城郊有农民,但他们大多种菜不种稻,因而铺床的草,年年都得向乡下亲友要,也有农人把稻草当礼物送给城里人的。

农民们其实也把稻草当宝贝。稻草首先是燃料,那时别说液化气天然气,在农村,连煤球都是奢侈物事,家家户户做饭烧水煮猪饲料用的,一律全是稻草——当然,山区例外。每年收获季节,生产队不但分粮食,也分稻草。不知道现在农家还有没有柴草间,反正那会儿是肯定有的,里面堆着的,木质的柴禾极少,一屋子满满的全是稻草。生产队当然不会把稻草全分光了,因为稻草还有一大用途,那就是作牛饲料。所以,那时候你若去农村,到处都可以看到这里几堆那里几堆的'稻草垛。

时过境迁,如今稻草却成了废物,连农人都不屑再将其视作燃料,理由当然非常充分。耕牛少见了,自然也用不着稻草来作牛饲料。奶牛当然有,而且是大规模地有,可奶牛恐怕是不可以吃稻草的。

据说有人把稻草堆在田里对天烧,因严重污染大气,受到了禁止;于是,又有人直接把稻草沤在田里做肥料。

没用的废物,留着何用?

或曰,物以稀为贵,遍地皆是的东西,不成废物才怪。

无论如何,我还是觉得稻草不会仅仅是草,只要有心,它依然是宝。那么多稻草,为什么就不能用来造纸?常常有人呼吁不要再为造纸而滥伐森林,如果把所有废弃了的稻草都用来造纸,那该多好!

但愿,我说的不是外行话。

稻草散文篇五

在我的生命中,乡下总会是滋生我文字的一块土壤。

每次踏进乡下,踏上生养自己的的那块土地,即使是一秒钟短暂的停留,我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踩在自己脚下那块土地的温馨,于是一份深深的乡恋就成为了我怀念的文字而在我独自一人的时候寄存于我的字里行间滋生温存与湿漉!

我的家乡位于在太行山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村庄的座落依照山势的走向,在村的南边是屯长的地界交界处,交界线就是一条通往县城的公路。多少次我从这条路上来往,多少次这条路也给予了我回家的温馨,以及对那份故土的依恋与怀想!这一生,无论我航向的人生之舟从哪里出发,这里都不能不说是我梦的源泉,是我怀念的摇篮!

过年了,面对举家团聚的幸福时刻,我的心总是随着窗外的爆竹声不时地走进那个曾经熟悉的地方,是牵挂,是怀想,还是一份节日散不去的记忆,每每处在那样的时刻,我的心都难以自拔,难以辨别,甚至无法分辨,这难道就是人无法说出的柔软之处吗?欣慰的是当自己的生命被岁月完全吞噬的时候,留在心里的这份依恋依然还在。

从读书开始,至今离开这块土地已经有二十余载,这二十余年,不算长,但是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也不能算短。记得在二十年前的那个我,正处在人生的妙龄,凭着一腔热血与对世界的追求,我离开了这块给予我生命的土地,从此,这里就成为了我梦的源头,每每节日,每每遇到不随心的事情,每每遭遇到人世的冷落,我都会想起这个地方,一根草,一朵花,一个微笑,一句安慰,都能给予我力量,就像是春雨给予我生命的源泉!

人生就是一次远行,远行的目的就是寻找风景,走了一路,我们遇到风景无数,可是当我们回头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风景最美的地方原来是留在我们生命最初的起点!

这次回乡,感悟最深的也莫过于这一点,难道是自己的年龄让我这样遐思吗?伫立在自己的老屋前,我静静的寻找在这里走过的悲欢离合,在脑子里就像是电影画面,从我的脑海里飘过,勾起我一份份久违的记忆,老屋的墙皮开始断裂,就像是在风雨经年在老人脸上刻下的皱纹那样,风烛残年而让人有些忧虑。院子的树也长高了,高高的小白杨,也变成了一棵又粗又高的大树,像是在给这老屋遮风避雨。我们坐在树下,尤其是在春天来临时,晚上聊天,上午乘凉,再加上邻舍孩子们的足迷藏朗朗笑声,最开心的就是这个院子,因为在这里写着乡人淳朴、孩子们活泼、青春的激扬的文字!

倘若没有这树下的梦,我的心和脚下的小草一样,永远看不到天上的云,正是在这树下我学会了仰望,不但要仰望蓝天,更要仰望自己的人生;倘若没有这树下的'孤独,我就会像被风遗弃的种籽,找不到回家的路,是这里,让我学会了正视生命的价值,我们不但正视流去的岁月,更要勇敢地去正视属于自己的生命;倘若没有父母在这里的眼泪,我就永远不能清楚人生酸甜苦蓝的滋味,于是,我在这里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坚强。这里就像是我人生的一部书,每次阅读,我都感到是津津有味。倘若。

就在我思绪万千的时候,却不知道哥哥在什么时候早已站在我的背后,他没有言语,手搭在我的肩膀上,和我一样在这院子里觅食着曾经的风景!

人的情感有的时候很简单,譬如每次回到乡下和亲人聊聊,拜访一下朋友,看看时下的风景,想想离去的记忆,这已经足够!

每次回家,我都要去听母亲的唠叨,直到母亲进入酣睡中,而我对村里的了解大都也是从母亲的讲述中得到的信息,不过母亲讲的事情都是些村里的事情,与我们大不相干的,又怕我觉得多余,母亲就会认真的对我说:我是村里的一份子,必须知道这些事呀!

这句话说的好,我是这个村子里的一份子,其实,无论我走多远,在我的心里我也从没有离开这快生养我的土地,这里承载着我人生的悲欢离合之情!

初春的乡下,虽然还满溢着冬天的寒意,但是温暖的阳光却开始沐浴着人们对春天的期盼,我看着院子里湿润的土壤,似乎嗅觉到一股春天的气息,我相信,在不久之后,这里将是一个盎然生机的舞台。

青草吐绿,树儿发芽,花儿飘香,蝶恋凤舞,春天的季节,每一次路过这里,都一样的充满无限的生机,充满无限的活力!

文毕,在这老屋面前,在这风景面前,我只想说:人可以老去,但是爱的风景一样能唤起我们对人间的万般留恋。

2013.2.16。

稻草散文篇六

暑假里我看了一本书叫《稻草人》,书里讲了一个“骨架用竹园里的细竹枝,肌肉和皮肤用一束束黄稻草”做成的稻草人,他在田野里虽然能看到一切,可是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却无能为力,他不禁心如刀割。稻草人非常羡慕别人可以互相帮助。

《稻草人》不仅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它还让我明白了许许多多的道理,例如: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帮一帮,以后如果你有困难,别人也会帮一帮你的。

动物也像人一样,有头脑,有思想,也会互相照顾对方,也会保护对方,我们不能伤害它们。

花草树木也是有生命的,我们不能破坏它们,因为破坏它们就等于破坏我们的家园。

书中还让我明白了做人要诚实,不能说假话,不能骗人,对朋友、同学都不能说大话。

前几天,我的完了一本童话书,名叫《稻草人》。

稻草人不吃饭、不睡觉,但很尽职。它像一位农民,守护着田园。小鸟来了,它就轻轻扇动着扇子,小鸟以为是个人,就吓跑了。

读完这本书,我心里非常激动,稻草人是多么善良啊!如果稻草人会动的话,就不会发生怎么多悲剧了。全国人都像稻草人一样善良,那我们国家就没有贫穷人民了。很快就能过上小康生活。就像汶川地震一样,全国各地都是有钱捐钱,有物捐物。

我坚信,我们国家一定能更加强大、发达!

稻草散文篇七

蓦地,我的眼前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在初冬的白日下,空旷的稻田沉寂而荒凉。一群衣衫褴褛,面黄饥瘦的儿童在田中捡稻,童年的我仿佛也置身其间。冷风骤起,鸦雀乱鸣,神情专注的我们,都显得冷缩缩的样子。这时候的稻田踏遍了捡稻人的脚印,我们根本不可能捡到具有严格意义上的稻穗了,我们只能从牛脚抑或是老鼠洞里挖出一粒粒稻谷。鼠洞是天然的粮仓,谁找到都注意保密,严防被哄抢。尽管这样,哄抢事件还时有发生,甚而大打出手!狼奔犬突叫声连天,也只有这时候,万籁俱寂的稻田才显出一点生机。好在孩子们是不记仇的,打完架,分了稻,也就算了。历尽艰辛弄来的稻谷终于化成一锅薄粥,香气袭人。于是在家长们的溢美声中,吃腻了野菜的我们开始心安理得地享受这顿美餐!这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事了,我们那时也只有七八岁的光景吧。

稻田里的发现,也激发了妻的热情,她当天就毫不犹豫地加入捡稻行列。这一天,我们同心协力竟然捡了十几斤稻谷,可谓首战告捷。捡稻中,我们还意外地发现了一块“倒稻田”,收获颇丰。因为性能再优越的收割机,对倒了的稻穗也难以尽力。田主忧忧地对我们说:你们捡吧,我这田里稻太赢,倒了不少,有稻呢。我说是啊,你这田里有稻,他们田里都没有。你明年肯定有好收成。对我这种善意地安慰,田主也只好苦笑笑,说感谢我的“金言”。在这块田里,我们捡了四十多斤稻谷,都是饱谷呢。其实我们心里都明白,说这稻是捡的不如说是田主送的更恰当,我们从内心里感激他。怀着恋恋不舍之意,我们把目光投向新的战场。

隆隆的机声传来,一块大面积的稻田又开始收割了。妻说到那边田里去吧,我直腰看了看,发现邻界的稻田尚未收割,这时候去捡稻,难免有瓜李之嫌。我好像听人讲过,前些年有人在种田大户和农场捡稻,一人一天竟捡了三百多斤,这真是天文数字。穷其奥秘,除那时的收割机不如人意外,连捡带偷才是主要的。当然,这种“偷”是顺带的,有俗语说“顺带不为偷”,捡稻人在自我安慰中,似乎也找到了“偷”的理由。但是,我们不能这么做,不但不能,还要避嫌,这才是“捡道”!

你说这捡稻值不值?

稻草散文篇八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稻草人经典散文欣赏,希望有所帮助!

每到稻谷结穗或者刚播种之后,农民都会在菜园里立几个稻草人,用来驱赶来偷吃的鸟雀。

我家的田比较大,一般都会立三个稻草人,每一个稻草人的身姿形态都不一样。一号佳丽是我制作的,用木板做支架,在绑上稻草,披上几件破衣服,就成了。二号佳丽是我父亲生产的,在我做的基础上,分别在两只手臂上加了两条长长的竹条,做出驱赶的动作,用来吓唬鸟雀们。三号佳丽,还是我父亲出品的,两个稻草人的模样几乎差不多,为了区分,父亲在三号佳丽的头上配了一顶破旧的草帽,恩,看上去,三号更像一个地道的农民。

它们是菜园的守护者,无怨无悔的保护着菜园的安全。

天行有常,不为尧寸,不为桀亡,它更不因为稻草人而手下留情。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滂沱大雨加上呼啸大风,它们三个不幸阵亡,全都都躺在菜地里,就像是被人抛弃的婴儿,看着如此的可怜。我和父亲两人第二天天一亮就赶到菜地里慰问受灾的'群众。我们修理好倒了的篱笆,排光了停留在田垄上的雨水,我们扶好了稻草人,整理好它们的衣裳,让它们可以继续履行它们的职责。

我们把狼藉的菜地打理好后,菜园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崭新如故。

之后的几天,我都没有去看过稻草人,我几乎忘了它们的存在了。一天下午,我与父亲去菜园里除草,还未走到菜地,就远远的看见有只鸟停在稻草人的手臂上,悠哉悠哉的梳理着羽毛,一点也不害怕。直到我们的出现,它才赶紧飞走了。

父亲说,这鸟儿长本事了!我说,是不是它识破了我们的伎俩?你看,稻草人每天都穿得同样的衣服,站在同一个位置,哪会有这样的农民,所以鸟儿判定这只是用来吓唬它们的道具。父亲说,这些鸟又不是人,哪有这个本事?我说,这鸟可厉害着呢!它能识别出好多张不同的脸,包括自己的同类。父亲问我,家里还有没有破旧的衣服,你回去拿来,给它们换上。我说,我只是随便说说的,没什么科学依据啊。父亲较真,说,你说得头头是道,我竟以为是真的!唉,连你老爹都糊弄。现在罚你十分钟内把衣服拿来!

呵,看来父亲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于是我跑回家拿了几件破旧的衣服来,那些衣服都是我小时候穿的,父亲没舍得扔,说都是用钱买的,这么扔了挺可惜的,现在终于派上用场了,还有一条围巾,本来打算冬天给猫咪做窝的,但现在只好给稻草人了。

我们还分别换了它们的位置,这样看起来,活生生像三个能走路、能换衣服的农民了。我想,这回,那些鸟雀不敢过来了吧!

在此之后的三天里,我没有去关注是否还会有鸟雀来骚扰这片菜园,给稻草人换衣服的工作也是由我父亲来搞定。我很少去菜园,一是菜园比较远,二是菜园没什么重活要干,除非我父亲叫我去,否则我会呆在家里,大门不迈,二门不出。

第四天后,我再次来到菜园,这次光临是因为菜地里的葫芦瓜苗要长大了,得为它搭个架子,还让它缠绕生长。

我扛着几根粗壮的木头,父亲则挑着一些稍微细一点的竹子,我们来到菜地后,各司其职,我力气大,负责打桩子,父亲负责用竹篾捆绑木头。一直忙活了很久,才顺利搭好一个架子,我说,下次干脆种南瓜好了,不用搭架子,它可以直接在地上匍匐生长,父亲说,你母亲爱吃这个。我笑着说,好吧,那就继续种,年年种。

忙完之后,我才把精力转移到那三个稻草人身上,它们身上的衣服似乎褪色了,淡了许多,还有身上的稻草,全都软成一团,就像是受了潮,散发着一股发霉的味道。

我说,爸,稻草人都发霉了。父亲说,能有什么办法,稻草日晒雨淋后,都会有股霉味的。我心想,这稻草人,生命恐怕是快到尽头了吧。我又问父亲,要不要重新做几个新的?父亲说,不用啦,反正稻草人也只是起个恐吓的作用,它们这样子,也不影响功能的发挥。我说,你给它们换衣服,起效果了吗?父亲说,谁知道呢,我又不是每时每刻都在这里看着,反正我每次来都没看到有鸟儿。我心想,一定起作用了,稻草人就是稻草人,它可不会骗我们。

我问父亲,你还坚持给它们换衣服吗?父亲笑了笑,说,没有,就换了一次,有一次我想换来着,结果村里的啊威,就是你威叔看见了,他问我干什么,我说我给它们换衣服,结果啊威说我这么做有点幼稚,有点迷信,换衣服怎么能赶走鸟儿呢?我说,所以你就放弃了?父亲点点头,说,恩,没那闲工夫换了,不就是稻草人吗!

稻草人没能换新衣服,我突然就伤感起来。给它们换衣服,幼稚吗?我觉得不幼稚了。万物都是懂得感恩的,你对他好一尺,他敬回你一丈。若是你好好打扮稻草人,那么它就会尽心尽力保卫你的菜园,还你一个果蔬丰满的菜园。万物皆有情,稻草人也不例外,我是这样想的。

稻草散文篇九

家乡的稻草堆,全是用稻草堆积而成,全盛时期是大集体的时候。秋收过后,脱过稻粒的稻禾早就换上了一身金黄色的装束。修成正果的它们,卸下支撑稻穗沐浴阳光的重任后,变得温顺柔和,不再坚挺昂扬,横七竖八地躺在田野之上,或者被一个个捆扎好,堆成小堆暂时存放在田埂间稍微宽敞的地方,以便适当的时候归大堆,派上新用场——冬天,百草枯萎,天气也寒冷起来,耕牛没有青草料,这些黄灿灿的稻草便成了牛儿们平常不可或缺的食料。至于喂用稻草裹成的黄豆把,那只是好心主人奢侈的豪举,是可遇不可求的美味大餐。猪牛圈都还是泥巴地,必须用稻草不断铺垫,才能消除它们践踏后的龌龊肮脏,生产农家肥。儿时的我,跟着大人在田间劳作疲倦后,喜欢依靠在稻草上,特别的温馨,一闭眼就能睡着,像现在躺在柔软温暖的席梦思上一般舒适安逸。

堆大草堆通常会挑选秋收后晴朗的日子,青壮年男女齐出动,男子汉用绳索千担挑,妇女们则用扁担夹栏挑,两个精干的汉子在草堆旁顺草把、递草把。小堆的稻草,头几天还要翻晒,不能因为少量湿草连累大堆的稻草跟着霉烂。堆草是十万火急的事,一天之内务必完成,否则遇到雷雨或露水受潮,到了冬天会烂堆,前功尽弃。

堆草堆的地方基本固定在村组房屋附近空旷平坦之处,且靠近牛圈。堆草之前,将笔直修长的杉木竖在备好的深深的洞内,夯实新土,防止倾斜,再平整堆场。人们挑来的稻草都堆放在杉木不远处,然后堆草人依中间的杉木杆逐层紧密地堆砌。草堆在两人高之内是个圆柱体,再上面堆成圆锥体,雨水顺着锥面淌下,下面的稻草不会受潮发霉腐烂,让耕牛断了粮草。

堆草人通常是村里种田的行家里手,有丰富的经验,堆稻草不坍塌,很少烂过堆。递草护堆的人更是了得。都说,堆草的徒弟,护草的师傅。等稻草堆堆码到一人多高后,当局者迷,难以分辨四周的高低进出是否合乎平衡的标准,护堆的人,用牛粪叉挑起草把往上送,往上抛,还要不断地巡视提醒。等到收堆的时候,堆草人一个草压一个草,渐次地收缩,最终扎几个大大的草把一层层地牢牢罩住草堆顶,还用一个碗口粗细的草圈套住杉木梢和大草把。即使刮起狂风,也难以从顶上掀翻草堆。

一个村组往往有几个这样的草堆,作猪牛的储备库,为猪牛提供过冬的食粮。高耸威武的稻草堆也是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

堆草是村里的一件大事,谁都不会闲着,可谓全村总动员。除了挑草堆草的以外,还有一班人在张罗着后勤,大多是中年妇女和老汉:他们将几百斤碾好的糯米分批蒸熟,用石碓舂稠,搓成一块块白乎乎的粉团摁扁,拌上碾碎的熟芝麻,制作成麻糍,待收工时,按人头分给堆草的一干人。据说,麻糍舂得粘稠,草堆就会牢固不会倾覆。

在“草木摇落露为霜”的时候,这些稻草成了耕牛的辅食;等到冰天雪地的隆冬,我们这些放牛娃就只要牵着耕牛出来,到小河边饮两次水,拉上几个稻草撒在牛圈里,留些给它们吃,就万事大吉了。在稻草快用完的时候,总有一些趣事发生:你在抽草把时,猛地,会窜出一两个小精灵,瞪着滴溜溜转的小眼珠消逝地眼前,而通体透明、眼睛还没有睁开的一窝小老鼠仔扭动着细小的四肢,全无防备,任凭孩子们玩弄。有时也会在草堆里发现几个鸡蛋,那兴许是急于下蛋因为玩得昏天黑地而找不到“家”的母鸡留下的。我把这些鸡蛋带回家,让妈妈和着韭菜摊蛋饼作菜,改善一家人的伙食,心里美滋滋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大集体的`耕牛、家具都瓜分到了各家各户,那种低效却热闹,充满乡村情趣的场面不再。各家的稻草不需要堆得那样高耸,在房前屋后堆上几个草垛就足够了。

再到后来,从承包中受益腰包渐渐鼓起来的农民们陆续用水泥浇筑猪圈牛圈,耕牛过冬除了吃黄草外,不需要铺垫,对保障猪牛过冬的稻草就看轻了,加上收割机对稻禾的拦腰包揽脱粒,稻草基本被轧得零乱细碎,只能就地反哺,作为绿肥还田。农机下乡补贴,犹如春风春雨滋润着农民的心田,得了实惠的老大哥们耕种效益增加,不再需要成本超过半边家私的耕牛,手扶拖拉机普遍取耕牛而代之。草源的减少,作用的削弱,小草堆在一再瘦身。那一根根曾经凝聚力特强的杉木落得孤家寡人的地步,任凭风吹雨打日晒,年复一年,堆草的平台早被高高矮矮的青草侵蚀笼罩或者辟为它用。风光无限的草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尘封于历史的长河中,堆草的情景渐渐被人淡忘,很少提及。

流光容易把人抛,一次次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而今又逢“无边落木萧萧下”。走过乡村,看到背着书包上学的孩子,他们的脸蛋粉扑扑的,神情愉悦,一如我上学的模样,不同的是衣着光鲜,书包沉重。我多想让时光倒流,让我返回童年,奔向家乡房屋旁的草堆,去领略它们带给我的情致和乐趣。

稻草散文篇十

一条乡间土路,自从乡村公路建好以后,除了农忙时节,很少有人经过这条小路了。与村庄相连的路口除有一个大榆树,这榆树不知活了多少年了,已经成了这个村庄的标志物之一,树干粗的让一个成年人合抱都抱不过来。

夏天到了,大榆树的树冠遮出一片阴凉,成了村里老人们的好去处。不过麦子熟了,小路上渐渐热闹了起来,金色的阳光,黄色的麦田,整个世界都仿若镀上了一层金,人们的笑容都似金元宝一般,是啊,是个丰年,农户们在田间地头休息时大声的议论着自家的粮食产量,产量高的喜气洋洋,产量略低的在心里暗暗发誓,明年一定要超过他。几个孩童在大榆树那玩的疯癫,忙了一天的人们高高兴兴的回家去了,只剩下还没疯够的孩童们耍的正欢。过秋嘛,白天忙忙碌碌,晚上都会犒劳犒劳自己,或自己独饮,或叫上邻居们,一起喝酒吃肉,一起说说家长里短,最重要的`就是谈论粮食了,从质量,价格,肥料,产量等等等等,谁家的好,谁家的孬,对比过后,在心里打个底,明年买谁的种子,谁的化肥就基本确定了。夜深了,农户们累了一天,喝完酒后也都乏了,村庄寂静,那几个孩童也早已回家。田地里只有剩下的麦秆,朦胧的夜里,看起来像是有人故意摆好的多米诺。咦~,田地里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个稻草人,用麦秆扎成的身子,黄黄的,月光下像是穿了一身铠甲,似一个将军,唯一不足的是头上带的是一个草帽,不知道是不是哪个调皮的人放上去的。

金秋时节,收获的季节,苹果、梨,各种果实都飘出了果香,田地里玉米也结了果,玉米的秸秆都长的老高,稻草人在田地里只能露出半个脑袋。玉米,在村庄这里都叫“棒子”,到这个光景,农户之间见面,头一句不再是问“吃饭了吗?”,而是问“棒子熟了吗?”然后,两人就对什么时候收割,今年收成咋样聊了起来,如若是正在田间地头,聊到兴奋处,还会顺手摘几个“棒子”来看成熟的程度,根本不管摘的是谁家的粮食。稻草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可这不是它能管的事,它没那个能力的。玉米已经熟透了,田地里到处大型收割机械,省时省力,现代化农业的好处显而易见,原来收割要用一周时间,现在最多三天。收割完了以后,还要一车车运往家中,卸下车,玉米堆在一起,和一座座小山似的,这个时候对农户来说,金山银山再好,也不如自己的粮食山来的安稳,来的实在。嫌麻烦的农户直接找个粮食站把粮食卖掉换成钱,存入银行。不嫌麻烦的就把粮食晾好、晒好,再一袋袋码在一起,等着粮食价格上长,再出售。田地里被农户种上了麦种,又光秃秃的只剩了稻草人了。

冬天来了,大榆树的枝桠上有几片叶子还是舍不得与树分离,牢牢的抱着树枝不撒,与光秃秃的榆树相对的是田地里的麦苗,挺拔的站立在大地之上,证明这它们的坚强。时不时有麻雀经过,看到稻草人后也都去了别处,稻草人心里很是骄傲,毕竟自己有了用武之地了,而且保护了麦苗,有了自己的价值。几场大雪过后,大榆树全身布满白色的雪,像个艺术品瓷器一般漂亮,田地仿佛盖上了一层白色的轻丝羽绒大被,同样的稻草人的身上也似乎是穿了一件白色的貂绒大衣,稻草人头上的草帽早已不知所踪,头上顶着一层白雪,像个白发老头站在田地中。冬天的田地里时不时会有野兔子,野鸡等悠闲的走过,但农户基本很少会到田地来。稻草人的工作也轻松多了,每天晒晒太阳,赏赏月光,一天天就这样度过了。

新春过后,万物复苏,榆树上长满了可爱的嫩绿色的芽儿,早上的田地里麦苗青青,湿漉漉挂着水珠,像是一个个骄傲的公主,向人们诉说,它们是怎么度过了寒冷的冬天。不一会儿,太阳懒洋洋的钻了出来。稻草人的身上披了一件红色绸缎,多了一份过年的喜庆,看起来好像是要嫁娶的新娘,不知道谁会来迎娶它呢。时间一天天过,麦苗也一天天长高,速度肉眼可见,农户又忙了起来,浇水施肥,除虫除草。大榆树的芽也慢慢长大,慢慢慢慢的长出了榆钱,一个个像小小的铜板,怪不得叫做“钱”,不知道是谁起的名,很形象。稻草人看到有孩子也有大人,爬到树上,一条枝一条枝的把树的“钱”往怀里揣,每次他们都会满载而归,大榆树从不让他们失望,等他们走了一会儿后,从村子的方向就会飘过来一阵阵的香气,稻草人很想知道那香味是什么,直到有一次看到一个孩童拿着一个东西到大榆树着找朋友们玩,稻草人知道,那香味就是那孩子手里的东西飘过来的,远远的好像听到那孩子对其他的孩子说,那是他妈妈给他做的“榆钱窝窝头”。

不知不觉间,稻草人已经工作了一年了,稻草人自己想,只要需要,他还能再工作一百年呢!

稻草散文篇十一

西北的戈壁滩的自然气候真的很奇怪。夏日里太阳正好好的照着呢,忽然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地就会刮起了风,但是都会很快地过去,一切都归于平静,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远处飘飘渺渺的蒸腾起亦假亦真的海市蜃楼,就像做梦一样。偶尔也会忽然来一片云彩,在一个不大的地方,下起一阵子瓢泼大雨,下过雨的地方,很快就有一些小草,抓住机会迅速生长,不过这种现象很少很少。

1977年,在兰新铁路线布隆吉至柳沟两个小车站之间,就发生了一次这种奇异的天气情况。一群正在铁路上干活的养路工们,被太阳晒得汗水直流,蓝色的工作服被冒出的汗水浸湿了一小会儿,就又被蒸发的干干的,留下一块又一块的白色汗渍。开走行轨道车的杨兰新望着万里无云的天空,突发奇想,逗着大家说:“要是下一次大雨,将浑身淋透,下班回去就不用洗澡了,连工作服都洗干净了,那该多省事。”

谁知道杨兰新和龙王有什么亲戚,他的幻想很快就成了现实。戈壁滩刮起了风,不大一会儿就不知道从哪里拖来了一片黑黑的乌云,在铁路北面的一处高地上下起了如注的倾盆大雨。戈壁滩一下子来不及渗透这么多的雨水,仅仅四十分钟,就形成了山洪,毫不留情的向铁路这个方向涌来。

铁路又不能随时搬开,就成了阻碍洪峰的拦水坝。洪水越聚越多,不大一会儿就将铁路撕开了一个百十来米的大口子,兴冲冲地跑走了。雨停了,铁路行车却就此中断了。

材料室就我年轻,主任行同信就叫我跟着装好抗洪物资的救援列车,去洪水现场设立临时物资供应点。当时没有大型的工程机械,抢修全靠人拉肩扛。所以抗洪物资大部分就是铁锨绳子,扁担大筐,还有的就是装填沙土的草袋子,还有独轮车。

五六米高的路基冲没了,要想重新硬硬实实垫起来跑火车谈何容易。戈壁滩上的水文资料就是一张白纸,为了防止以后这里在发生洪水排泄不通的现象,现场的工程技术人员研究认为,这里要增加一处桥梁。修桥时间就长了,可是铁路不能中断着等呀,所以工程技术人员又决定先铺一条临时铁路便线,通车了再说。

这条临时铁路便线,全长大概要有五百米的样子。在自然灾害面前,人们绝大多数都会有着无私和奉献,东边几十公里的疏勒河铁路地区各单位职工家属还有中学生被动员来了,西边百十公里外的柳园铁路地区各单位职工家属也被动员来了,还有正在附近施工的工务大修队,哈密工程二段的人员都被调了过来,抢修现场大概有千把人左右。各单位人员都有,挤在狭窄的工作面,有些混乱,不利于施工调配,急需统一指挥。乌鲁木齐铁路局革委会副主任王富恒(相当于现在的铁路局副局长)也很快就赶到了,在现场成了了临时指挥部,拉起了电灯,架起了喇叭,接通了临时电话,将各单位劳力重新分工,按班次干活休息,保证施工工地抢修作业不停。

我就成了临时指挥部的后勤组工作人员,不但要发放抗洪物资,还要负责食品供应。

不在戈壁滩上呆,不知道戈壁滩昼夜温差大到什么地步。大夏天的.,来这里参加抢修的人员,大都穿着单衣,白天三十度以上的气温,随着太阳的落山急剧下跌,后半夜也就是十来度了。抢修现场的所有人员被冻的瑟瑟发抖,很快就要干不成活了。临时指挥部要求柳园地区,想尽一起办法,送一些肉菜多的夜宵,保证抢修人员的体力。但是,身体寒冷的问题不好解决。

这时候,有经验的老工人就把装沙土的草袋子封死的一边上面用铁锨挖个洞,再将草袋子两个角跺去,就成了一件肥肥厚厚的稻草大衣。穿在身上,虽然臃肿,但是确实可以保暖。反正草袋子没有什么大碍,稍事修理还可以用,有人来找我要草袋子,我就给他发放。抢修现场的人们纷纷仿效,一时间抢修现场到处都是身材臃肿的稻草人。

说实话,尽管我那里有好多草袋子,我也一样的冷,所以我也穿上了草袋子,临时指挥部大大小小的干部们也和大家一样成了稻草人。革委会副主任王富恒更可怜,他只穿了一件带有铁路标志的短袖褂,当然也冷。可能他碍着面子,一开始他坚持着,后来实在冷得扛不住了,也加入了稻草人的队伍。这就对了,看见他成为稻草人的人们对他很是敬重。

抗洪现场大多数人都为铁路的中断心急如焚,自觉自愿地使出了浑身的力气。我在乌鲁木齐刚刚上完高中的弟弟朱军,正和他的同学们在哈密工程二段接受再教育。他们听从指挥,干了整整一天,就吃了一个分配的大饼,就疲劳的躺在戈壁滩上睡着了。午夜时分他和好几个同学饿醒了,听到广播喇叭里喊我的名字,就跑到临时指挥部来找我,想碰一碰运气,看我能不能再给他们一些吃的。这群傻小子,他们领大饼时正值食物紧张的时候,食物不紧张了,他们却睡着了。

令他们喜出望外,我立马给了他们一筐大饼,还有几捆草袋子,他们心满意足的准备继续出力了。

当然,十个指头伸出来不会一般齐,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会有。桥梁领工区有一个老同志(我当然知道他的名字,为他给他在的子女面前保留一些颜面,我在这里就不说出来了),因为工长给出了力气的骨干多发了一个大饼,他就不愿意了,闹着要钻火车,说是工长欺负他,活不成了。有人为了小事化了,叫我多给他几个大饼,我坚决不同意。我在后来的工作中,也可能由于耿直的性格得罪过好多人,可就是这一次,我最坚决,也没有后悔过。我鄙视他,用现在的话来说,他就是猥琐男。我连给他发草袋子都后悔了,我认为,稻草人应该有劳动者的智慧和幽默,不应该有阴暗和狭隘,为长不尊的人连装扮稻草人都不配。

整整的两天两夜,铁路抢通了以后,我回到单身宿舍,真的太困了,和一道曾经抢修的李咸栋一样,浑身的泥土洗都没洗,各自躺倒床上睡了个天昏地暗,一直到第二天的下午,我的领导材料室主任行同信和他的领导机修所主任于甲戌找了来,我俩才错以为是一大早,抗洪抢险又有了新任务呢。行同信和于甲戌看见我俩的傻样子,哈哈大笑,说是:“年轻人真能睡。”

后来,我俩才知道,不光是我俩,于和,红兵等一大群年轻人和我们一样睡得日月颠倒了。当然,这是我们青春里的一段荣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