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范本(模板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0:17:48 页码:8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范本(模板10篇)
2023-11-11 00:17:48    小编:ZTFB

教案可以用来评估教学的过程和结果,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教案的语言表达要简洁明了,条理清晰,易于教师理解和实施。通过阅读以下教案范例,可以了解到不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帮助我们提升教学水平。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范本篇一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心理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概括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

(1)理清心理活动变化的轨迹,感知莎莉文老师的教学过程。

(2)品味相关心理描写的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海伦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学会感恩

1、重点:通过揣摩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理解题目的内涵

一、导入新课

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马克·吐温。

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女子学院;建立起一家家盲人、聋哑人的慈善机构,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二、打开求知之门

(一)不幸的童年

五官三残,19个月时(一岁零七个月)重病夺去了她的听力和视力,同时嘴巴也发不出声音了。

从一岁零七个月到六岁零九个月,五年多来海伦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里?

(二)幸运地遇到了莎莉文老师

1、启示真理、给予深爱

2、布娃娃见证了我最初打开求知之门的心路历程

a、(朗读)激动

b、(朗读)烦躁

c、(朗读)愧疚

井水唤醒了我的灵魂

a、井房散步

b、水流手上

c、拼写水字

理解句子: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三、感恩老师

(一)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此前:渴望光明、愤怒苦恼、疲倦不堪

参考语句:雾中行船的比喻

此后:光明、希望、快乐、自由

理解语句:

1、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2、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二)“再塑生命”指海伦的生命希望和热诚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被唤醒,她从寂静又黑暗的孤独世界回到了光明和快乐之中。

“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

四、总结莎莉文老师的形象

寓教于乐注重体验循循善诱充满爱心

五、作业布置

1、抄词语,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单行簿)

2、以“我心目中的海伦”或“我心目中的莎莉文老师”为写作对象,写一段话,不少于140字。(单行簿)

3、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范本篇二

1.理解、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

2.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3.培养学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4.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教学重点研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深人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质疑研讨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程序设计

结合课下注释,了解海伦凯勒,设问:是什么原因让她成为有如此杰出成就的伟人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去感受一个病弱生命的顽强成长的足迹和引领她人生转机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师。(板书文题、作者)

1.学生分读课文,余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疏解下列词语: 企盼 迁徙 繁衍

油然而生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不可名状期期艾艾

3.学生自由诵读,理解课文描述的生活世界。体会莎莉文这位富有爱心的教师形象以及她高超的教育艺术。带着下列问题,从文中筛选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

(1)莎莉文是怎样教育“我”认识事物的?试举例说明。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范本篇三

1.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

2.把握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过程与方法

1.培养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

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3.理性地思考、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2.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研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深人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诵读法,质疑研讨法。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引用名言导入

十九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美国:马克·吐温

人类精神的美一旦被认识,我们就永远不会忘记。在她的生活和生活乐趣中,凯勒小姐给我们这些没有那么多困难需要克服的人们上了永远不能遗忘的一课——我们都希望这部书有越来越多的读者,让她的精神在越来越广的范围内传播。

——罗斯福夫人

二、解题

1、“再塑生命的人”指的是安妮莎莉文老师,她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

2、课文节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

三、走近作者

海伦·凯勒,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

她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老师》、 《我的生活》等。

她19个月就失聪失明,生活在无声无语无光的世界里,连爸爸妈妈都不认识。但是她凭着自己的坚毅和努力,不但活了下来,甚至成为一个对整个世界都有影响的人。

她,精通英语、德语、法语!

她,曾经就读哈佛大学!

她,先后完成十四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

她,被誉为“美国英雄”!

海伦在她的名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深情地抒发她对莎利文老师的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第一眼想看的就是我亲爱的老师。”

四、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并回答:

1.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海伦的生命的原貌是什么样子的?不幸截然不同

2.莎莉文老师到来后,发生了哪些事情?海伦她的感受又是如何?幸福

爱、教育

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发生,当时的我,经过几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惟恐发生意外。在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

莎莉文老师到来后,发生了哪些事情?海伦她的感受又是如何?

段落

事件

海伦的感受

第5段

第一次亲密接触

陌生

第6、第8段

给我洋娃娃,教“我”拼写doll

自豪、高兴

第7段

教“我”学会简单的字

领悟

第9—12段

教“我”学会区分“杯”和“水”

不耐烦—恍然大悟—求知欲油然而生

第13段

教“我”比较复杂的字

喜悦、幸福

行文脉络

相识前:“我”的内心惶恐、绝望。(1-4)

莎莉文老师教“我”拼写词(6-7)

相识莎莉文老师教“我”区别具体事物(8-9)

文中“我”的感情变化的词句

愤怒、苦恼,疲倦不堪、惟恐意外发生,自豪、模仿、争执、发脾气、恍然大悟、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由衷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第二课时

五、分析人物形象

——体会莎莉文的形象及她的高超的教育艺术

探究一:理解开头

1、作者为何把认识莎莉文老师的日期交代得如此具体明确?

作者对这一天的印象非常深刻,同时也说明莎莉文老师对我的影响之大。

2、作者为什么“不能不感慨万分”,“截然不同”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运用双重否定,表达强烈肯定含义,强调莎莉文老师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截然不同”一词说明了从那时开始老师对海伦生命的意义。

探究二:对比与比喻

暗示老师将要到来,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美丽景色反衬“我”内心所受的累累创伤,也反衬我对即将发生的“奇迹”的渴望。

2、默读第4段思考,这段描写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状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用“大雾中的航行”来比喻自己在遇到老师之前那种无助、彷徨、苦闷的心情,以及内心对光明的渴望,从侧面烘托了老师的重要性。

课文1-5段,作者在莎莉文出场前铺垫了哪些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到“我”家的时间及对“我”的重要性

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产生期待、期盼的急迫心情。

介绍“我”内心的烦躁、苦恼以及对光明的渴望

既为下文埋下伏笔,又与下文经过莎莉文老师的教导,“我”对生活充满期望形成对比,突出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重要性。

探究三:体会学习的艰辛与收获

生动形象的体现了我初学知识的兴奋和喜悦;将我带入一个轻松、美好的环境,让我从坏心情中解放出来,获得轻松愉快的学习心境,寻找教育契机。

说明老师的教育取得了神奇的效果,“水”开启了海伦智慧和情感的大门。 “充满新奇的眼光”指我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拥有了求知的无比美妙的感受。 “浸”形象写出了我满眼泪水的样子,生动表现出我的痛惜和悔恨之情。

莎莉文老师对海伦的教育顺利吗?举例说明。

挫折不能分清“杯”和“水”

海伦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

莎莉文把洋娃娃扫到炉边把帽子给我(爱心与耐心)

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教学技巧高超)

效果

我恍然大悟,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1、读了本文,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海伦是怎样的一个学生?

请以“我从______这句话中读出莎莉文(或海伦)是____的人”为句式,仔细品味课文语言,概括人物形象。

莎莉文老师:热爱学生、讲究教育方法、循循善诱、

善良温柔、充满智慧、耐心

海伦:聪明好学、求知欲强、悟性极高、坚毅、

知错就改、感情丰富、热爱生活

六、深入探究

2、请谈谈你对文章标题“再塑生命的人”的理解。

字面: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内容:文中指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意义: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

2、海伦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海伦·凯勒

毅力:小海伦没有对认识文字放弃

灵感:小海伦通过水受到了启发

求知欲:小海伦对新事物拥有极大的热情

好老师:安妮·莎莉文

了解儿童心理

讲究教育方式

教学循序渐进

善于启发引导

热爱教育对象

3、本文突破了“以写老师为主”的惯例,既写老师,也写自己,而且写自己的`篇幅比写老师的还多。

你认为作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写自己的种种感受,写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变化等等,都是为了从侧面写老师对自己的巨大影响,写老师的可敬可爱。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七、课文小结

莎莉文老师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爱”,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于海伦·凯勒的生命,以无私的爱重塑了她的生命。海伦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关爱他人,让生命得到升华。

莎利文教我认识事物爱心博大教育有方

再塑生命的人热爱生活

海伦·凯勒敏而好学主观努力共创奇迹

坚忍不拔

八、拓展延伸

海伦与莎莉文老师相辅相成,是本文的一体两面。海伦成为不平凡的人,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密不可分,但也是她的主观努力的结果。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像作者这样凭借坚强意志与命运进行抗争的杰出人士,你还知道哪些?

试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障人的事迹:

史铁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阿炳(原名华彦钧)

二十多岁时患眼疾双眼相继失明……二胡作品《二泉映月》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奥斯特洛夫斯基苏联作家25岁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以顽强的意志创作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张海迪5岁时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高位截瘫……自学掌握英语、日语、德语等。当代知名作家翻译家。

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政治家41岁时因患脊髓灰质炎,下肢瘫痪……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的总统。

“孔雀仙子”——邰丽华

斯蒂芬·威廉·霍金,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是当今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还被称为“宇宙之王”。21岁时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所以被禁锢在轮椅上,只有二根手指可以活动。当时医生预测他最多活两年,但他依然活着。1985年,因患肺炎做了穿气管手术,被彻底剥夺了说话的能力,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考;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一位女记者提出一个苛刻的问题,但霍金还是以恬静的微笑这样回答,霍金不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科学界,也以他顽强搏斗的精神征服了世界)。

——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世界

九、积累名言微笑面对挫折勇于开拓进取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

—荻更斯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巴尔扎克

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

—培根

十、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三、四

2、课外阅读《海伦凯勒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板书设计

莎利文教我认识事物爱心博大教育有方

再塑生命的人热爱生活

海伦·凯勒敏而好学主观努力共创奇迹

坚忍不拔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范本篇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阅读中让学生体会一些句子和词语的意思,体会并理解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作为残疾人的特殊心理,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那份特殊情感。

学习者分析:我所任教的七(14)班是一个充满活力,思想比较成熟的学生,学生对生活体悟相对较成熟。本课在学习中让学生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并在学习中学习这种态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二.走近作者 1.学生介绍海伦凯勒

2.老师总结: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她一岁半时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随之友丧失了说话能力。然而就在那个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秀的成绩从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海伦凯勒 是个奇迹”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今天,我们学习海伦凯勒口述的一篇文章《再塑生命的人》一起来解决这个谜。

三.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1.初步感知课文,理解词语:(投影)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2.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课文1-5段在安妮.沙莉文老师出场前铺垫了哪些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铺垫的内容:总写“我”的感受、家人活动、“我”的等待和渴望,引出莎莉文女士。

好处:烘托老师对“我”的重要性,留给读者期待。

(2)朗读课文,感知内容,看看文章里主要写了关于沙莉文老师的什么事?

认识每一个事物都有一个名称。

(3)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文中写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我,有意识地给我玩具,教我拼写洋娃娃“doll”。还教我学会了拼写“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特别具体写了一件事,莎莉文老师让我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我另一只手手心里写出“水”这个字,使我终于领悟到“水”这个字就是我手上流过的清凉而奇妙的东西。从此,海伦·凯勒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

四. 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 。

为什么海伦凯勒称 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莉文老师的人?(文题“再塑生命”的含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字面含义: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五.拓展延伸

试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

1.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在病榻上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鼓舞了几代热血青年。

2.几乎全聋的贝多芬扼着命运的咽喉,奏出了与命运抗争的最强音——《命运交响曲》。

3.失去光明的民间艺人阿炳的《二泉映月》给我们描画了一个凄凉哀怨的世界,也让我们感到了命运的残酷和抗争的力量。

4.史铁生身残志坚直面人生写有《我与地坛》,成为著名作家。

六.你学习这篇课文有何启示?

七.小结

本文从三个方面写莎莉文对海伦 凯勒的教育,表明莎莉文女士是一位既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又有科学的教育方法的老师。他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爱心点燃了一个心怀苦闷和寂寞的残疾儿童心灵深处的火花,启迪她内心深处的感情世界,帮她走向成功,所以作者称她为“再塑生命的人”。

八.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课外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做好读书笔记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的亮点是通过视频《千手观音》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拓展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对待生命要有积极态度。课后布置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范本篇五

大家下午好!我是安琪,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设计、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说。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再塑生命的人》是河北大学出版社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第二课课文,第一单元课文以人物故事和谢师恩为主,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恩师的关爱与温情。因此重点可放在学习人物品格,感悟人物奋斗历程和爱的传递,渗透人文教育。

本文节选自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选段透过“我”的视角,通过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叙述了一个盲聋哑儿童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走进大自然,从黑暗、迷茫走入爱的光明之中,重拾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的故事。

本文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再塑生命的人》是一篇记叙文,在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这样的文章,有了一定学习基础,而且八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许多教过他们的老师,和老师有着深厚的情谊;老师们的教学方式,也各有千秋,学生能够感知出来。

1.知识目标

(1)理解课文主题,概括文中主要事件

(2)理解人物形象。

2.能力目标

(1)学会复述课文,把握叙事性作品的特点。

(2)品味文章清新朴实的语言。

3.情感目标感悟安妮·莎莉文老师深沉博大的爱心,学习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学会关注、关心弱势群体,让心灵接受一次爱的熏陶。

1.教学重点

(1)理解人物形象

(2)品味文章细腻优美的语言

(3)进行一次爱的教育

2.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

教师点拨法、个人情感体验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相结合。

1.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导入:她,一岁零七个月,突患急性脑充血,成为一个集盲、聋一身的残疾人,她,精通英语、德语、法语,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她先后完成了十四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她是美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她被誉为“民族英雄”,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她——海伦·凯勒!

2.检查预习,掌握字词

这一课出现很多生字词语,课标要求:“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我采用的是教师将生字词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注音的形式进行,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参与人数,也能够节省时间,能够快速地进入到下一环节的教学。

3.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我设计了自学指导一和自学指导二

(一)分小组合作探究

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所记叙的主要事件,找出文章的纲领句。

明确:主要写了三件事:

(1)老师教我认识具体事物。

(2)老师教我认识和理解大自然

(3)老师引导我认识“爱”的含义。

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纲领句是:“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

2)划分文章层次

在完成第一题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题的解答,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的。属于层层递进的关系。

自学指导二: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让我们一起来见证“再塑生命”的历程。

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脉络结构,学生不同的回答,正是对文意的把握。另外,对学生做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可以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思考探究。

4.分析形象,理解题目

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完成:

1)读了课文,你心目中的莎莉文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海伦·凯勒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小组合作,讨论解答。回答时,按照老师给出的格式回答。

这一问题的设计,为了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文字,在语段中发现问题,进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小组合作,可以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合作探究时,我给了同学们固定的答题模式,这样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设计这样的问题,也是为了给下一个教学环节做铺垫,让学生理解题目含义,克服本课的学习难点。

5.作业布置

1)抄词语,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

2)以“我心目中的海伦”或“我心目中的莎莉文老师”为写作对象,写一段话,不少于140字。

3)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6.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小结: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她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感情、隽永的爱心,以及踏踏实实的追求,像春天的种子植于海伦的心田。这是海伦献给老师的厚礼。

回扣目标,明确所学。学生进行当堂随机提问,小组长就课堂所学内容配合老师检查组员,用当堂反馈的形式来对所学内容检测和巩固。紧扣三个目标设计题目,体现真理解,设计实,检测实,反馈实,堂堂清,人人清。教师作出及时评价,查漏补缺。

我的板书使用的是提纲式板书,它的优点就在于条理清楚,我们可以配合整个课程知识生成,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尤其是在复习课中,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与记忆。也是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手段之一。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范本篇六

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准确把握全文结构和人物性格。

2、学会从文中准确概括关键句、中心句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体味文章语言清新朴实的特点,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2、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1、整体感知,梳理重塑生命的历程。

2、结合海伦战胜挫折的经历谈谈海伦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

理解课文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深入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1、诵读法。

2、质疑研讨法。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海伦·凯勒,一位谱写出人类文明史上辉煌生命赞歌的盲聋哑人,被马克·吐温赞誉为与拿破仑并提的19世纪了不起的人物。她的传奇人生,照亮了人类精神的殿堂,向世人昭示着残疾人的尊严和伟大。这堂课,我们一起走进《再塑生命的人》,去感受一个病弱生命的顽强成长的足迹和认识引领她人生转机走向光明的莎莉文老师。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朗读课文。

2、作者简介:《基础训练》第28页和课文注释一。

3、完成《基础训练》第二题。(第28页)

三、课文研读,整体感知

以《基础训练》第四题为导学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讨论分析。

(2)给读者留下阅读期待,让我们急于了解莎莉文老师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明确:有意识地给她玩具,教她拼写“doll”。最后,让海伦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海伦另一只手手心写出“水(water)”这个字,使海伦领悟到“水”这个字指的是流过手上的凉凉的东西。从此,海伦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

3、莎莉文老师走进海伦的生活后,海伦的生活起了怎样的变化?

浏览课文,见证“再塑生命”的历程:

(1)生命的原貌——黑夜(请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海伦在认识莎莉文老师之前的生活)

我的生命--像大雾中的航船

“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

(2)生命的火光——莎莉文老师走进我的世界。

第3段“安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第11段:“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第12段“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4、莎莉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呢?从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如“把我紧紧搂在怀里”体现她的爱心;“莎莉文老师很耐心地教我”,“ 莎莉文老师并没有责怪我,而是耐心地指出我的错误”等句子体现她的耐心;从她教育海伦的过程中,又可见她是一个富有教育智慧的老师。

5、海伦身上这个奇迹性变化能够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一是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二是海伦本人强烈的求知欲望。

四、再次了解海伦

课件,介绍海伦的成就。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作品。1968年6月1日海伦逝世,1971年国际狮子会的国际理事宣布将每年6月1日定为“海伦 凯勒纪念日”。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说:“海伦·凯勒和拿破仑是19世纪两个杰出的人物。拿破仑试图用武力征服世界,他失败了;海伦·凯勒用笔征服世界,她成功了。”

五、拓展延伸

1、课后收集身残志坚的名人事迹。

2、熟读课文,并完成《基础训练》第五题。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范本篇七

1、积累“企 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

2、培养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把握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3、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理性地思考、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4、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理性地思考、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 爱和感激的情意。

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学习海伦好学敏 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1、充分预习课文,疏通生字词,了解作者、作品信息等,熟读熟记。,运用好双色笔,在课本上划出导学案上的题目答案有关部分内容,标注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一、课前预习 基础梳理

1、走近作者:

不仅给盲人而且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她热爱生活,会骑马、滑雪、下棋!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十大英雄偶像,荣获“ ”等奖项。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老师》等。

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1)析字正音

搓捻( ) 企( )盼 繁衍( ) 迁徙( )

遐( )想 觅( )食 绽( )放 惭愧( )

花团锦簇( ) 疲倦不堪( ) 截( )然 激荡( )

(2)解释下列词语。

期盼:

迁徙:

繁衍: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不可名状:

小心翼翼:

不求甚解:

感慨:

疲惫不堪:

油然而生:

3、自主学习,理清思路,感知课文内容。

(1)文中“我”的感情在老师来之前以及在和老师交往过程中不断变化,请找出这些标志性的词句。

(2)行文脉络:老师为“我”再塑生命都做了些什么事?

相识前: (1—5)

莎莉文老师 (6—7)

相识: 莎莉文老师 (8—9)

“我”和莎莉文老师 (10—13

(3)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我”__________的过程,赞扬了 ,表达了_ 。

二、集思广益 合作探究

析人物形象——体会莎莉文的形象及她的高超的教育艺术:

1、课文1—5段,作者在莎莉文出场前铺垫了哪些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作者用“不能不感慨万分”, “截然不同”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3、读了本文,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海伦是怎样的一个学生?

参考答案

一、课前预习 基础梳理

(2)解释下列词语。

期盼:盼望

迁徙:迁移。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看不过来)。

不可名状: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不求甚解:现在多只学习不认真,不会深刻理解或只不深入了解情况 。

感慨:有所感触 而慨叹。

疲惫不堪:形容非常 疲乏。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3、 (1) 安静的等待、陌生、自豪、模仿、争执、发脾气、恍然大悟、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2)相识前: “我”的内心惶恐、绝望。(1—5)

莎莉文老师 莎莉文老师教“我”拼写词(6—7)

相识: 莎莉文老师 莎莉文老师教“我”区别具体事物(8—9)

“我”和莎莉文老师 井房散步,从自然中认识“水”(10—13

(3)认识事物 莎利文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 作者对莎利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二、集思广益 合作探究

1、含蓄的照 应文章的标题说明“沙利文”到“我”家的时间及对“我”的重要性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介绍“我”内心的烦躁、苦恼以及对光明的渴望既为下文埋下伏笔,又与下文经过莎莉文老师的教导,“我”对生活充满期望形成对比,突出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重要性。

2、表达了海伦对老师由衷的敬爱和感激。

3、莎莉文老师是一个热爱自己的学生、讲究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善良和蔼充满智慧和耐心的出色的老师。

海伦是一个聪明、好学、坚毅而又感情丰富、热爱生活的女孩。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范本篇八

a、基础知识认识本文作者,了解其生平。

b、基本技能学习本文优美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

c、学法指导自学兼指导

d、思想教育

1、学习作者坚韧不拔的的精神。

2、培养自己在学习上的意志品质。

3、理解体会老师热爱学生的感情。

4、激励学生发奋图强。

e、能力培养

1、学习掌握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对老师的深厚情谊。

教学重点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和对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抒情性的文字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法选择指导学生提高独立阅读水平。

教学用具投影仪或者小黑板。

一、导入新课:

在美国有一个小女孩,她出生19个月即失去了视力和听力,不久又变哑。她十岁时才第一次学会说话,生活的磨难迫使她不断的战胜困难,走向成功,在小读书期间,她的成绩优秀,从1904年他24岁开始,从事写作与演讲的职业,她的一生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其中著名的有《海伦.凯勒日记》《我的生活故事》等。她就是美国杰出的女作家和教育家――海伦.凯勒。

在海伦.凯勒的成长历程中,有一位非常重要的人对她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她就是海伦.凯勒的启蒙教师――再塑海伦.凯勒生命的莎莉文老师。

莎莉文老师老师在海伦.凯勒7岁时开始教她,莎莉文老师原来也是盲目,经过治疗恢复了部分视力,是美国一所盲人学校的毕业生。她用独特的方式教海伦.凯勒听话、写字,为海伦.凯勒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是一个改变作者命运的人,这也是作者以“再塑生命”为本文题目的原因所在。

下面就让我们认识一下海伦.凯勒和她的老师。

二、自读要求: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注意文中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三、预习检查:

1、生字生词:

搓捻、企盼、繁衍、迁徙、觅食、惭愧、遨游、模仿、穿梭、酷热

2、解释:

期期艾艾、小憩、不可名状、美不胜收

3、成语:

美不胜收、繁华似锦、风云突变、不可名状、疲倦不堪、落英缤纷、冥思苦想、期期艾艾

四、分析课文:

1、找出文章中对莎莉文老师的细节描写,了解莎莉文老师都教了海伦.凯勒什么?

明确:

(1)、老师教“我”学知识。

“莎莉文老师拉起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拼写doll这个词,这个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到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的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莎莉文老师把握楼的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在这里。’”

(2)、老师教“我”热爱自然和了解自然。

学生朗读“那是春天一个美丽的早晨……遨游在美妙的的梦境中”这一部分景物描写文字优美,抒情性强,表现了作者在自己的老师的帮助下,回到自然中所体验的人生乐趣。

明确:“一个陌生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握紧紧的抱在怀中。”“我惊恐到了极点,正要放声大叫时,莎莉文小姐赶到了,她抓住我的手,扶我下来。”

3、读了本文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海伦.凯勒是怎样的一个学生?

明确:莎莉文老师是一个热爱自己学生、讲究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善良和蔼充满智慧和耐心的出色的老师。

海伦.凯勒是一个聪明、好学、坚毅而又感情丰富、热爱生活的女孩。

五、课堂小结:(略)

六、布置作业:(略)

课堂小结

关于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健康抑或是疾病,也无论富有还是贫困,人都不能小看自己生命的潜能。受到命运垂青的人应学会给予,遭受厄运的人应学会改善待生命。我想这才是生活真正想要告诉我们的。

课堂作业

1、课外阅读海伦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讲述一个你的老师关心帮助你的小事,叙述要生动具体。

3、完成练习册。

课堂后记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范本篇九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阅读中让学生体会一些句子和词语的意思,体会并理解作者的感情。

体会作者作为残疾人的特殊心理,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那份特殊情感。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一个充满活力,思想比较成熟的学生,学生对生活体悟相对较成熟。本课在学习中让学生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并在学习中学习这种态度。

1课时

二、走近作者

1、学生介绍海伦凯勒

2、老师总结:海伦凯勒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她一岁半时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随之友丧失了说话能力。然而就在那个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秀的成绩从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的作家和教育家。“海伦凯勒是个奇迹”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今天,我们学习海伦凯勒口述的一篇文章《再塑生命的人》一起来解决这个谜。

三、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1、初步感知课文,理解词语:(投影)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2、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课文1-5段在安妮。沙莉文老师出场前铺垫了哪些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铺垫的内容:总写“我”的感受、家人活动、“我”的等待和渴望,引出莎莉文女士。

好处:烘托老师对“我”的重要性,留给读者期待。

(2)朗读课文,感知内容,看看文章里主要写了关于沙莉文老师的什么事?

认识每一个事物都有一个名称。

(3)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文中写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抱我,有意识地给我玩具,教我拼写洋娃娃“doll”。还教我学会了拼写“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特别具体写了一件事,莎莉文老师让我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我另一只手手心里写出“水”这个字,使我终于领悟到“水”这个字就是我手上流过的清凉而奇妙的东西。从此,海伦凯勒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

四、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

为什么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莉文老师的人?(文题“再塑生命”的含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字面含义: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五、拓展延伸

试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

1、奥斯特洛夫斯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在病榻上完成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鼓舞了几代热血青年。

2、几乎全聋的贝多芬扼着命运的咽喉,奏出了与命运抗争的音——《命运交响曲》。

3、失去光明的民间艺人阿炳的《二泉映月》给我们描画了一个凄凉哀怨的世界,也让我们感到了命运的残酷和抗争的力量。

4、史铁生身残志坚直面人生写有《我与地坛》,成为作家。

六、你学习这篇课文有何启示?

七、小结

本文从三个方面写莎莉文对海伦凯勒的教育,表明莎莉文女士是一位既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又有科学的教育方法的老师。他用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爱心点燃了一个心怀苦闷和寂寞的残疾儿童心灵深处的火花,启迪她内心深处的感情世界,帮她走向成功,所以作者称她为“再塑生命的人”。

八、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课外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做好读书笔记

再塑生命的人教案范本篇十

1.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

2.把握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

过程与方法。

1.培养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

2.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3.理性地思考、体会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敬爱和感激的情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沉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2.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研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深人体会作为盲聋哑人的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诵读法,质疑研讨法。

2课时。

一、导入引用名言导入。

十九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

——美国:马克·吐温。

人类精神的美一旦被认识,我们就永远不会忘记。在她的生活和生活乐趣中,凯勒小姐给我们这些没有那么多困难需要克服的人们上了永远不能遗忘的一课——我们都希望这部书有越来越多的读者,让她的精神在越来越广的范围内传播。

——罗斯福夫人。

二、解题。

1、“再塑生命的人”指的是安妮莎莉文老师,她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

2、课文节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

三、走近作者。

海伦·凯勒,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她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毅力,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机构。

她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老师》、《我的生活》等。

她19个月就失聪失明,生活在无声无语无光的世界里,连爸爸妈妈都不认识。但是她凭着自己的坚毅和努力,不但活了下来,甚至成为一个对整个世界都有影响的人。

她,精通英语、德语、法语!

她,曾经就读哈佛大学!

她,先后完成十四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

她,被誉为“美国英雄”!

海伦在她的名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深情地抒发她对莎利文老师的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第一眼想看的就是我亲爱的老师。”

四、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并回答:

1.在莎莉文老师到来之前,海伦的生命的原貌是什么样子的?不幸截然不同。

2.莎莉文老师到来后,发生了哪些事情?海伦她的感受又是如何?幸福。

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发生,当时的我,经过几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惟恐发生意外。在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

莎莉文老师到来后,发生了哪些事情?海伦她的感受又是如何?

段落、事件、海伦的感受。

第5段、第一次亲密接触、陌生。

第6、8段、给我洋娃娃,教“我”拼写doll、自豪、高兴。

第7段、教“我”学会简单的字、领悟。

第9—12段、教“我”学会区分“杯”和“水”、不耐烦—恍然大悟—求知欲油然而生。

第13段、教“我”比较复杂的字、喜悦、幸福。

行文脉络。

相识前:“我”的内心惶恐、绝望。(1-4)。

莎莉文老师教“我”拼写词(6-7)。

相识莎莉文老师教“我”区别具体事物(8-9)。

文中“我”的感情变化的词句:愤怒、苦恼,疲倦不堪、惟恐意外发生,自豪、模仿、争执、发脾气、恍然大悟、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各种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由衷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五、分析人物形象。

——体会莎莉文的形象及她的高超的教育艺术。

探究一:理解开头。

1、作者为何把认识莎莉文老师的日期交代得如此具体明确?作者对这一天的印象非常深刻,同时也说明莎莉文老师对我的影响之大。

2、作者为什么“不能不感慨万分”,“截然不同”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运用双重否定,表达强烈肯定含义,强调莎莉文老师对我的影响非常大。“截然不同”一词说明了从那时开始老师对海伦生命的意义。

探究二:对比与比喻。

1、朗读2、3段思考,“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不寻常的事发生。”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3段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暗示老师将要到来,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美丽景色反衬“我”内心所受的累累创伤,也反衬我对即将发生的“奇迹”的渴望。

2、默读第4段思考,这段描写了“我”当时怎样的心理状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用“大雾中的航行”来比喻自己在遇到老师之前那种无助、彷徨、苦闷的心情,以及内心对光明的渴望,从侧面烘托了老师的重要性。

课文1-5段,作者在莎莉文出场前铺垫了哪些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到“我”家的时间及对“我”的重要性。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产生期待、期盼的.急迫心情。介绍“我”内心的烦躁、苦恼以及对光明的渴望,既为下文埋下伏笔,又与下文经过莎莉文老师的教导,“我”对生活充满期望形成对比,突出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重要性。

探究三:体会学习的艰辛与收获。

生动形象的体现了我初学知识的兴奋和喜悦;将我带入一个轻松、美好的环境,让我从坏心情中解放出来,获得轻松愉快的学习心境,寻找教育契机。

说明老师的教育取得了神奇的效果,“水”开启了海伦智慧和情感的大门。“充满新奇的眼光”指我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拥有了求知的无比美妙的感受。“浸”形象写出了我满眼泪水的样子,生动表现出我的痛惜和悔恨之情。

莎莉文老师对海伦的教育顺利吗?举例说明。

挫折不能分清“杯”和“水”。

海伦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

莎莉文把洋娃娃扫到炉边把帽子给我。(爱心与耐心)。

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教学技巧高超)。

效果:我恍然大悟,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1、读了本文,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海伦是怎样的一个学生?

请以“我从那句话中读出莎莉文(或海伦)是怎样的人”为句式,仔细品味课文语言,概括人物形象。

莎莉文老师:热爱学生、讲究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善良温柔、充满智慧、耐心。

海伦:聪明好学、求知欲强、悟性极高、坚毅、知错就改、感情丰富、热爱生活。

六、深入探究。

2、请谈谈你对文章标题“再塑生命的人”的理解。

字面: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

内容:文中指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意义: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

海伦·凯勒。

毅力:小海伦没有对认识文字放弃。

灵感:小海伦通过水受到了启发。

求知欲:小海伦对新事物拥有极大的热情。

好老师:安妮·莎莉文。

了解儿童心理;

讲究教育方式;

教学循序渐进;

善于启发引导;

热爱教育对象。

3、本文突破了“以写老师为主”的惯例,既写老师,也写自己,而且写自己的篇幅比写老师的还多。

你认为作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写自己的种种感受,写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变化等等,都是为了从侧面写老师对自己的巨大影响,写老师的可敬可爱。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

七、课文小结。

莎莉文老师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情操“爱”,像春天的种子深深植于海伦·凯勒的生命,以无私的爱重塑了她的生命。海伦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关爱他人,让生命得到升华。

八、拓展延伸。

海伦与莎莉文老师相辅相成,是本文的一体两面。海伦成为不平凡的人,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密不可分,但也是她的主观努力的结果。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像作者这样凭借坚强意志与命运进行抗争的杰出人士,你还知道哪些?

试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障人的事迹:

史铁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阿炳(原名华彦钧)。

二十多岁时患眼疾双眼相继失明……二胡作品《二泉映月》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奥斯特洛夫斯基苏联作家25岁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以顽强的意志创作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张海迪5岁时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高位截瘫……自学掌握英语、日语、德语等。当代知名作家翻译家。

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政治家41岁时因患脊髓灰质炎,下肢瘫痪……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的总统。

“孔雀仙子”——邰丽华。

斯蒂芬·威廉·霍金,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是当今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被称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还被称为“宇宙之王”。21岁时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所以被禁锢在轮椅上,只有二根手指可以活动。当时医生预测他最多活两年,但他依然活着。1985年,因患肺炎做了穿气管手术,被彻底剥夺了说话的能力,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考;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一位女记者提出一个苛刻的问题,但霍金还是以恬静的微笑这样回答,霍金不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科学界,也以他顽强搏斗的精神征服了世界)。

——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世界。

九、积累名言微笑面对挫折勇于开拓进取。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

—荻更斯。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巴尔扎克。

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

—培根。

十、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三、四。

2、课外阅读《海伦凯勒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