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节俭的高考范本(实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1:38:43 页码:13
节俭的高考范本(实用13篇)
2023-11-11 11:38:43    小编:ZTFB

总结是我们内心成长和进步的见证,也是对过去时光的珍视和纪念。在写总结时,可以结合实际案例或具体事例来进行阐述。这些总结范文是从各个领域中精选出来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节俭的高考范本篇一

切题立意:

1.世殊时异,节俭不移。

2.共筑富强梦,节俭不可抛。

3.赞节俭之风,歌时代之魂。

4.以节俭奏曲,为时代发声。

5.青春逢盛世,节俭彰美德。

6.俭以养德,奏时代弦歌。

偏题立意:

1.反对铺张浪费,树立节俭新风。(节俭是传统美德,而不是“时代新风”)。

2.勿以俭小而不为。(没有体现出“新的时代”的写作背景)。

3.节约为本,反对铺张。(将核心词“节俭”偏离为“节约”)。

节俭的高考范本篇二

电视纪录片《毛泽东》有这样一个镜头,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拿起一条毛泽东生前用的毛巾毯,上面满是补钉。他说他曾多次劝主旗帜换条新的,都被拒绝了。这是毛泽东真实生活的写照。毛泽东在延安时穿的一套旧军装洗得发白,补钉就有16块。他的一双旧拖鞋,鞋底都出了洞,鞋帮绽了线,缝补好继续穿。

他曾说:“一条毛巾毯我换得起,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丢不起。”

徐特立的《粉笔诗》。

徐特立,字师陶,湖南长沙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有《徐特立教育文集》传世。他注重品德修养,平生俭朴。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当校长时写过一首《粉笔诗》抄在黑板上,公布在校园里:

半截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

诸生不解余衷曲,反为余是算细人。

他在每天巡视全校时总是把别人抛弃的粉笔头捡起装在口袋里留给自己上课用。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又称稻田师范)的几年里,差不多没有用过一支新粉笔。有些学生不理解,反而觉得他太“小气”。因此徐特立特写诗教育学生。

冯玉祥夸奖佟麟阁。

冯玉祥,字焕章,安徽巢县人。行伍出身,曾先后任北洋军旅长、师长,陕西、河南督军,国民军总司令,国民党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工长等职。他虽身居高位,但生活俭朴。

1932年10月,他从山东泰山到张家口,找他的老部下佟麟阁(佟当时任察哈尔省警务处长兼张家口公安局长),商讨组织抗日同盟军的问题。因为冯突然而至,佟夫人未作准备,问如何接待冯玉祥。佟麟阁说:“还是老样小米面窝窝头,外加大萝卜咸菜招待他。”冯玉祥吃得很香。夸奖佟麟阁说:“你不愧是我的好部下,做了大官还没丢农民的本色。

列宁的大衣。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俄罗斯人,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袖。俭朴伴随着他传奇的一生。当时人们经常看到他穿一件退色的旧大衣。在这件大衣上还留有三个弹孔。

1918年,列宁就穿这件旧大衣,去工厂演说,遭到反对势力的刺杀,在大衣上留下三个弹孔。伤愈出院后,他谢绝更换新大衣,将旧大衣补了再穿,一直穿到他1924年1月逝世。

他的格言:“节约每一分钱,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节俭的高考范本篇三

我的生活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就拿“节俭”来说吧,我就有很多诀窍。

电灯相信大家一定很熟悉吧。每天晚上我们都要用电灯,有时候,房间里没人,灯却亮着,这未免也太浪费了吧。于是我想了一个好主意:不用电灯的时候,将电灯尽可能多的关掉,并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爸爸妈妈听了我的主意,都点头表示赞成,愿意照我的主意去“办”。为了“验证”我的方法是不是有作用,我决定偷偷地“监视”爸爸妈妈。到了晚上,我见爸爸房间里的灯还亮着,便踮着脚尖走过去一看,房间里没人。原来爸爸到房间拿衣服去洗澡时,走时,忘了将电灯关掉。这样都浪费啊!我连忙将电灯关了,准备在爸爸洗完澡出来后,给他提个醒。爸爸终于出来了,我刚想开口,却发现卫生间的灯还“眨着眼睛”,便飞一般地跑去关电灯。爸爸见了,说:“这有什么关系,就一会儿。”我认真地说:“现在不是正提倡节约嘛,我们也应该积极配合,积少成多嘛!”从那以后,爸爸便养成了随手关灯的习惯。

水是人类的必需品,没有了水,人类就无法生存。所以,我对用水也是很有“讲究”的。每天早上,都需要洗脸,我就会将水放得少点再少点,只要放到够洗脸的水的程度时,我就会“抢”在妈妈前面把水关掉。我还会将洗脸水一点一点接起来,倒进水桶里,让水有第二次生命,可以用来浇花,冲洗卫生间。我还常常“督促”着爸爸、妈妈的用水。爸爸大大咧咧的,对水一点也不在乎,想用多少就用多少,尤其是洗手的时候,总是将水放到最大,“哗哗哗”地流个不停,我看了可“心疼”了。于是,在他洗手时,我便站在一旁,将水放得小点,并提醒他及时将水关掉。看着我的一举一动,爸爸也跟着开始节约了。

大家对“花钱”这个词一定很熟悉、也一定经常上街购物。现在就让我来说说我的做法吧。我买东西总喜欢买价廉物美的,所以只要我一去商店,就精挑细选老半天,就拿上星期六来说吧。我和妈妈一起去购物,可是我这儿转转,那儿走走。虽说看中了不少自己想要的,可都因为价格问题而被我“放”在了一边。结果,去了超市半小时,可钱却只用去不到三十元。回到家后,细细一瞧,这才发现买来的大多数是油、盐、酱、醋等日用品,真正属于我的仅有两样小东西。妈妈见了,笑着说:“宝贝,你可真够节约的!”

瞧!这就是我“节约”生活中的一小部分,怎么样?还可以吧!

节俭的高考范本篇四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弦歌不辍,节俭不息”。节俭自古乃中华民族之美德,正所谓:“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想必从小就背着《悯农》长大的我们,应该对“节俭”二字有更深刻的体会。作为新的时代的新青年,我们有幸能生活在一个富裕的新的时代,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将节俭的美德抛之脑后。在新的时代,仍要节俭。

节而俭之,不论富裕与否。

每当有人提倡在生活中节俭时,总会有人认为国家已经富裕了,不必节俭。而我想说:节俭不论富裕与否。20世纪的中国一穷二白,物资不足,使得人们养成了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本世纪的中国正努力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我们更应养成节俭的习惯,让国家集中物资力量办大事。马旭是中国第一代女空降兵,她和丈夫迄今为止已向家乡学校捐赠超过一千万元,这些钱都是她发明的专利所得。老两口省吃俭用,能缝缝补补再用的东西绝对不扔,家中只有四件像样的家具。她拥有千万资产,生活显然可以十分富裕,但她仍然选择节俭,将财富用在更有需要的地方。她用行动告诉我们,不论富裕与否,都应当节俭。

节而俭之,心中当有天下。

有人认为:我花自己家的钱,关别人什么事?的确,花自己家的钱无可非议,但物资是属于大家的。现在,偏远的西北地区还有许多人吃不饱穿不暖,因交通不便,扶贫政策还未有效实施。若我们心中有天下,又怎能心安理得地过着奢侈浪费的生活呢?与其将钱财无端挥霍,不如用在更有意义的地方。

从我做起,弘扬传统美德。

有人认为,提倡节俭会抑制经济发展。我并不认同这种观点,相反,我认为养成节俭的消费习惯会使物尽其用,这样才会促进经济发展。作为新的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应从身边小事做起。随手关灯,及时关闭水龙头,主动践行“光盘行动”,适度消费……从自身做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让以己之力促节俭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以己之力,让我们离中国梦更近一步!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点评。

这篇文章胜在精准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文章从三个层面回应了材料中的两个问题。用马旭老人的例子,有力地回应了“富裕不必节俭”的观点,用“物资属于大家”的观点回应了“花自家钱可随意”的观点,而最后一层完美地完成了提出“希望与建议”的任务。思路清晰,令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值得同学们学习与借鉴。

节俭的高考范本篇五

1.人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管子·形势解》。

2.多求不如省费。宋·司马光《言招军札子》。

3.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4.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虞书·大禹谟》。

5.俭为德之恭,侈为恶之大。《周书·韦孝宽传》。

6.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7.轻而多取,吾宁寡而俭用。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8.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清·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

9.凡不能俭于已者,必妄取于人。清·魏禧《目录里言》。

10.以俭立名,以侈自败。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11.俭则足用,俭则寡求,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12.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古今对联集锦·农村联》。

14.上节下俭者则用足,本重末轻者天下太平。宋·林逋《省心录》。

15.俭以寡营可以立身,俭以善施可以济人。《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16.为政之要,曰公与清。成家之道,曰俭与勤。宋·林逋《省心录》。

17.仁以厚下,俭以足用。《资治通鉴》卷八、九《晋纪十一》。

18.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19.惟俭可以惜福,惟俭可以养廉。清·钱泳《履园丛话·安安先生》。

20.惟俭养德,惟移荡心。《明通鉴》卷六,太祖语。

21.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明·薛宣《读书录》卷七。

22.一粥一饭皆辛苦,半丝半缕应节约。中国谚语。

23.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清·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

24.声色之害,甚于鸩毒。《明通鉴》郑五,太祖语。

25.俭开福源,奢起贫兆。《魏书》卷六二《李彪高道悦列传》。

26.俭则寡欲,侈则多欲。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27.节用储蓄,以备凶灾。《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

28.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引古语。

29.制俗以俭,其弊为奢。宋·王安石《风俗》。

30.衣不求华,食不厌蔬。宋·王安石《长安县太君墓表》。

31.不勤不俭,无以为人上也。隋·王通《文中子·关朗》。

32.居丰能俭,在富能贫。《晋书·陆云疏》。

33.俭朴是我们美德的可靠卫士。婆罗门谚语。

34.勤能生则,俭能聚宝。中国谚语。

35.量入以为出。《礼记·王制》。

36.增产不节约,金碗也打破。中国谚语。

37.勤,锄头上的黄金;俭,米缸里的白银。中国谚语。

38.勤俭好似燕衔泥,浪费好似水冲堤。中国谚语。

39.光俭不勤无源水,光勤不俭水断流。中国谚语。

40.克勤克俭粮满仓,大手大脚仓底光。中国谚语。

41.克勤克俭,无怠无荒。《乐府诗集·梁太庙乐舞辞》。

42.奢未及侈,俭而不陋。汉·张衡《西京赋》。

43.创业不可不勤,居家不可不俭。中国谚语。

44.家有良田万石,也要粗茶淡饭。中国谚语。

45.一滴水,一滴油,不让一滴白白流。中国谚语。

关于节俭的格言警句集锦【2】。

1.静以养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2.节俭本身就是一个大财源。——辛尼加。

3.节俭是你生中食用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4.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论语卫灵公》。

5.财有限,费用无穷,当量入为出。——颜之推。

6.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陆游。

7.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

10.奢侈只是从他人的劳动中获得安乐而已。——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务维艰。——朱柏庐《朱子家训》。

12.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子《韩非子显学》。

13.常将有时思无时,莫把无时当有时。——《增唐贤文》。

14.侈将以其力毙。——先秦《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15.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含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训俭示康》。

16.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先秦《易传·否》。

17.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先秦《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18.奢俭之节,必视世之丰约。——先秦《三国志·魏书·己凯传》。

19.囚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先秦《墨子·节用上》。

20.节用于内,而树德于外。——先秦《左传·昭公十九年》。

身无长物。

东晋人王恭,是孝武帝王皇后的哥哥,虽然担任高官,生活却一直简朴。有一次,王忱来看他,朝他要一张竹席,王恭就把自己唯一的竹席送给王忱,自己坐草垫子,后来五恭得知真相极为惊讶,王恭说:“您还不熟悉我,我做人没有多余的东西。

陶侃尚俭。

东晋名将征西大将军命人将碎竹料收集起来,到后来需要建造大批战船时,这些碎竹料正好做竹钉都派上了用场。一位下属想办法节省下船篙的铁头,他知道后十分赞赏,下令将此人提升了两级。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范仲淹小时候家里很贫苦,但是他坚持刻苦读书,为了节省时间和节约粮食,他每天早上熬一小锅粥,等到冷下来结成块,他就带到学校去当干粮,到吃饭时用刀划开,上午吃两块,下午吃两块。

蒸葫芦。

有位叫郑庆余的'人极为节俭,一天他请客,当着客人面他吩咐仆人说:“要蒸烂去毛,不要把脖子拗断了。”大家以为必定是蒸鹅鸭之类,等了很久,仆人端出了清香的调料,又在每位客人面前各放了一碗粟米饭,一枚蒸葫芦,客人们只好偷偷笑着勉强进餐。

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生活中处处注意节约,他参军后,每月领到的津贴费,除了交团费,买书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储蓄所。他的袜子总是补了穿,穿了又补。变得面目全非了还舍不得买双新的。搪瓷脸盆和洗口杯有许多疤子,还不愿意丢掉另买。他的内衣也补了许多补丁。但部队发夏装时,按规定每人可领两套单军装,两件衬衣、两双鞋,而雷锋却只领一份,说是是“够穿了”。

节俭的高考范本篇六

战国时候,有七个大国,它们是秦、齐、楚、燕、韩、赵、魏,历称为“战国七雄”。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大。秦国常常欺侮赵国。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大臣的手下人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就封他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他想:我为赵国拚命打仗,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立刻吩咐他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他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打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心平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不免有一只要受伤,甚至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儿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

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惭愧极了。他脱掉一只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荆条,直奔蔺相如家。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手捧着荆条,请蔺相如鞭打自己。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急忙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负荆请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

节俭的高考范本篇七

勤俭节约是个人修身之需,诸葛亮就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酒吧“一粥一饭,当思来时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做齐家良训。我们也更应当节俭。

勤俭节约也在一些大人物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毛主席生前用过的一百多件日常生活用品中,有一件穿过20多年,已补过73次的睡衣。身边的工作人员多次提出给他换一件新的,他都执意不肯,直到逝世前夕,他老人家还是穿着这件补丁数多的睡衣。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他老人家首先倡导不吃肉,不吃水果,常常是几个烤芋头就是一餐饭,与全国人民同甘共苦。

在周总理身上,这样的例子也数不胜数。_年夏天,周总理到辽宁省审查工作,刚一住下,他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交给负责接待的同志,说:“上面写的东西都不能做。”原来,整张单子上开着20多种禁吃的菜名,鸡鸭鱼肉之类也都包括在内。正是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们伟大的人格美丽,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化身。

现实生活中,勤俭节约也离不开我们的生活。

曾经目睹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次,我和父母出去吃饭。在饭店的洗手间里,我看到一个水龙头开得很大却没人管。我问旁边的一位服务员阿姨:“阿姨,这水龙头怎么开得……”没等我说完,那位阿姨不耐烦地说道:“去,去,小孩子懂什么事?让它开着!又不是你付水费,走!”接下来,她就和别人说话去了,我好像听到这样一句话:“这个孩子真傻,水又不是供不上了,水用都用不完,干吗管这个!”那家饭店我记不清了,但那句刺耳的话一直在我心中回响,让我一辈子都不想去那家饭店了。水,真的用不完吗?答案是不。当这家饭店恣意浪费水,甚至以为水取之不尽时,有多少贫水山区的人们,正在极其渴望着一杯甚至一滴水,好滋润滋润他们干燥的口舌!

“一块煤,不算多,千块煤堆成坡;一滴水不算多,点点滴滴汇成河”勤俭节约要从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做起,积沙成塔,积水成河。勤俭,是一种操守,是一种品行,是一种美德。请大家把节俭当成举手之劳。

节俭的高考范本篇八

人类社会总是不断发展,物质生活也日益丰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在不断变化,这是无庸置疑的事实。但这与提介切俭并不矛盾,讲节俭就是要珍惜人类有限的资源和人类自身的劳动成果,就是要从我们先辈的优良传统中吸取艰苦奋斗的精神。

毛泽东的节俭生活。

电视纪录片《毛泽东》有这样一个镜头,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拿起一条毛泽东生前用的毛巾毯,上面满是补钉。他说他曾多次劝主旗帜换条新的,都被拒绝了。这是毛泽东真实生活的写照。毛泽东在延安时穿的一套旧军装洗得发白,补钉就有16块。他的一双旧拖鞋,鞋底都出了洞,鞋帮绽了线,缝补好继续穿。

他曾说:“一条毛巾毯我换得起,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丢不起。”

徐特立的《粉笔诗》。

徐特立,字师陶,湖南长沙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有《徐特立教育文集》传世。他注重品德修养,平生俭朴。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当校长时写过一首《粉笔诗》抄在黑板上,公布在校园里:

半截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诸生不解余衷曲,反为余是算细人。

他在每天巡视全校时总是把别人抛弃的.粉笔头捡起装在口袋里留给自己上课用。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又称稻田师范)的几年里,差不多没有用过一支新粉笔。有些学生不理解,反而觉得他太“小气”。因此徐特立特写诗教育学生。

冯玉祥夸奖佟麟阁。

冯玉祥,字焕章,安徽巢县人。行伍出身,曾先后任北洋军旅长、师长,陕西、河南督军,国民军总司令,国民党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工长等职。他虽身居高位,但生活俭朴。

1932年10月,他从山东泰山到张家口,找他的老部下佟麟阁(佟当时任察哈尔省警务处长兼张家口公安局长),商讨组织抗日同盟军的问题。因为冯突然而至,佟夫人未作准备,问如何接待冯玉祥。佟麟阁说:“还是老样小米面窝窝头,外加大萝卜咸菜招待他。”冯玉祥吃得很香。夸奖佟麟阁说:“你不愧是我的好部下,做了大官还没丢农民的本色。

列宁的大衣。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俄罗斯人,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领袖。俭朴伴随着他传奇的一生。当时人们经常看到他穿一件退色的旧大衣。在这件大衣上还留有三个弹孔。

1918年,列宁就穿这件旧大衣,去工厂演说,遭到反对势力的刺杀,在大衣上留下三个弹孔。伤愈出院后,他谢绝更换新大衣,将旧大衣补了再穿,一直穿到他1924年1月逝世。

他的格言:“节约每一分钱,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清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

凡不能俭于已者,必妄取于人。清魏禧《目录里言》。

以俭立名,以侈自败。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俭则足用,俭则寡求,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古今对联集锦农村联》。

凡事一俭,则谋生易足;谋生易足,则于人无争,亦于人无求。清钱泳《履园丛话俭》。

上节下俭者则用足,本重末轻者天下太平。宋林逋《省心录》。

节俭的高考范本篇九

时代节奏日益加快,人们整日忙于生活中的“加法”:我该获得什么,我能得到什么,我要赚到多少……平平凡凡,忙忙碌碌。这些“加”法如同无形的鞭子,将人们鞭打成快速旋转的陀螺。其实,只要多留心生活中的“减法”,你会发现世界原本不那么糟,生活还是很美的。

生活中的减法,是忍让。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是啊,面对生活中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你完全可以“忍一着,让一步”,减掉不满,减掉埋怨,减掉怒火,还自己一个“当下心安”。还记得那个“一尺巷”的美谈吗?古代有位丞相收到家里的来信,信上说家里和邻居为了一堵墙的地界发生了纠纷,想让丞相为家里出这口恶气。这位丞相看后当即回信:“千里修书为堵墙,让他一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惟独不见秦始皇!”家人收信后,想通了这件事,主动将界墙收回一尺。邻居一看,也觉惭愧,也往回收了一尺。这一“忍”忍出了心平气和,这一“让”让出了邻里和睦。

生活中的减法,是分享。如果问你:“橘子为什么长成一瓣一瓣的呢?”也许你会说:“因为这是大自然的杰作。”当然这种回答是正确的。其实,这个橘子还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橘子长成这个样子,就是希望你能和大家一起分享橘子,而不是一个人独吃!”你有一个思想,他有一个思想,如果各自独享,就仍然还是一个思想;但如果彼此分享,就有了两个思想,甚至能碰撞出新的思想。其实,生活中处处需要“分享”。让他人来分担你的痛苦,你的痛苦就会减去一半;让他人来分享你的喜悦,你的喜悦就将增加一倍。“分”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提升了自己存在的价值;“享”的人也是快乐的,因为他感受到了真爱和友谊。

生活中的减法,更是奉献。当然,这个社会中大多都是平凡人,所以社会并不要求你能彻底摒除私欲,只是希望你能减小它的火焰,减低它的热度。一位大学校长曾言:“做一个平凡的人,但可做不平凡的事。”你不必像比尔?盖茨那样动辄捐出上亿家产,支持李连杰“一基金”——每月捐一块钱——也是一种奉献;你不必苛求自己做献血先锋,你如果能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献一次血,这也是一种奉献。也许,我们都无法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那就让我们做一粒“微尘”吧,微薄、微细、微乎其微,寻找不到,又随处可见,就在减去一块钱、一滴血的同时,我们却在塑造着伟大,让它成了一个城市的良心、一个民族的良心。

生活中的减法还有很多很多,只要你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你就会发现它别样的美。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学会了生活中的减法,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就将不再是梦想。

节俭的高考范本篇十

节俭是一种美德、一种意识、一种智慧、一种文明和一种科学的生活方式。储蓄必须成为我们的习惯。

有句谚语说得好:一个有节俭之心的人等于拥有一大笔财富。不错。在我家,也有一些节俭的人:我80岁的祖父把家里用完的所有瓶子和罐子都存了起来,把其中一些卖给垃圾场,把剩下的洗干净晾干,里面可以装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和其他自家酿造的特产!奶奶也不愿意落后。扔掉旧衣服和小衣服太糟糕了。经过奶奶熟练的裁剪,她拼凑出许多时髦漂亮的衣服。转角布料甚至被缝成了保暖的品牌鞋垫。聪明的母亲会把洗过的水倒进一个大桶里,用来在洗蔬菜和衣服时冲马桶。淘米水最适合浇花。爸爸把剩菜、剩菜和油汤倒进一个盆里,可以用来喂牲畜。我把过期的日历和用过的笔记本装订在一起,把背面当成粗糙的纸。我弟弟刚上二年级,他把丢弃的一次性纸杯和卫生纸卷变成了手工制品,变废为宝!

生活中仍有一些看似小事,但却在不经意间造成了大量浪费:教室里的一些纸只写了几个字,就被扔进了垃圾桶,但仍是崭新的。

公共厕所和水箱的水龙头在大声哭泣。水龙头没有漏水。一些教室白天阳光灿烂,但窗外阳光灿烂。工厂里的风扇不停地转动,工人们已经不见了。办公室里,电脑铃声响起,工作人员下班了。在餐桌上和地板上,到处都是散落的米粒,有些人故意把它们扔掉。事实上,储蓄很简单,只要我们稍微注意一点,我们就能节省很多财富。例如,如果我们每人每天节省一粒米,13亿人和13亿粒米,我们可以让饥饿的人们吃一年美味的米饭。我们每个人每天节约一次电,13亿人和13亿千瓦时的电,可以照亮电力短缺的地方。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节约一滴水,13亿人和13亿滴水,这样遭受干旱的人就可以喝一整年的水。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可以省下一毛钱,甚至一便士,这样那些渴望上学的山区儿童就可以上学了。这些事情对我们来说微不足道,但只要我们都存一点钱,中国就不会有这么多饥荒、电力短缺和水资源短缺。

节俭和节俭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有的好习惯。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从每天开始,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千瓦小时、每一张纸、每一粒米。这样,我们的家园将永远美丽富饶!

节俭的高考范本篇十一

以俭立名,以侈自败。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俭则足用,俭则寡求,俭则可以成家,俭则可以立身。《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古今对联集锦·农村联》。

上节下俭者则用足,本重末轻者天下太平。宋·林逋《省心录》。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尚书·虞书·大禹谟》。

俭以寡营可以立身,俭以善施可以济人。《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俭为德之恭,侈为恶之大。《周书·韦孝宽传》。

为政之要,曰公与清。成家之道,曰俭与勤。宋·林逋《省心录》。

仁以厚下,俭以足用。《资治通鉴》卷八九《晋纪十一》。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轻而多取,吾宁寡而俭用。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惟俭可以惜福,惟俭可以养廉。清·钱泳《履园丛话·安安先生》。

惟俭养德,惟移荡心。《明通鉴》卷六,太祖语。

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恶。明·薛宣《读书录》卷七。

人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管子·形势解》。

多求不如省费。宋·司马光《言招军札子》。

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毛泽东《我们的经济政策》。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清·朱柏庐《夫子治家格言》。

声色之害,甚于鸩毒。《明通鉴》郑五,太祖语。

俭开福源,奢起贫兆。《魏书》卷六二《李彪高道悦列传》。

俭则寡欲,侈则多欲。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节用储蓄,以备凶灾。《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引古语。

制俗以俭,其弊为奢。宋·王安石《风俗》。

衣不求华,食不厌蔬。宋·王安石《长安县太君墓表》。

不勤不俭,无以为人上也。隋·王通《文中子·关朗》。

量入以为出。《礼记·王制》。

居丰能俭,在富能贫。《晋书·陆云疏》。

人们不理解,节俭是一笔多么大的收入。[古希腊]西塞罗《斯多葛派的奇谈怪论》。

天上也讲究节俭,把灯烛一起熄灭了。[英]莎士比亚《麦克白》。

与其卑躬屈节以求小利还不如减少零星的花费较为得体。[英]培根《论消费》。

不节俭,谁也富不了;节俭的人很少受穷。[英]约翰逊《漫步者》。

节省等于一笔可观的收入。[荷兰]伊拉斯谟《对话集》。

俭朴是我们美德的可靠卫士。婆罗门谚语。

勤能生则,俭能聚宝。中国谚语。

勤,锄头上的黄金;俭,米缸里的白银。中国谚语。

节俭乃充分利用生命之艺术,崇尚节俭乃诸美德之本。[英]萧伯纳《革命家箴言》。

勤俭好似燕衔泥,浪费好似水冲堤。中国谚语。

光俭不勤无源水,光勤不俭水断流。中国谚语。

在享乐上花费最少的人,是最富足的人。[美]梭罗《日记》1856年3月11日。

人可以分两种:一种人节俭得仿佛要活到永远,另一种人挥霍得仿佛第二天就会死去。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引自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

增产不节约,金碗也打破。中国谚语。

克勤克俭粮满仓,大手大脚仓底光。中国谚语。

贪婪比挥霍更是节俭之大敌。[法]拉罗什富科《箴言录》。

力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咏史》。

克勤克俭,无怠无荒。《乐府诗集·梁太庙乐舞辞》。

奢未及侈,俭而不陋。汉·张衡《西京赋》。

创业不可不勤,居家不可不俭。中国谚语。

家有良田万石,也要粗茶淡饭。中国谚语。

一滴水,一滴油,不让一滴白白流。中国谚语。

节俭的高考范本篇十二

1.典型任务的限制。题目设定的写作对象是“本校同学”,文体是“演讲稿”,主题是“新的时代,仍要节俭”,内容应体现“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多项任务皆需完成,缺一不可。题目要求写演讲稿,那么就必须按照演讲稿的格式来写,避免犯与书信格式相混淆的错误。另外,文体当选择体现思辨性的议论文,不可写成抒情类散文。

2.写作背景的限制。题目将演讲稿的中心话题限定为“新的时代,仍要节俭”,那么写作背景就不应脱离“新的时代”。但在“新的时代”的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同学不认同节俭生活,不愿意节俭,而我们身边也确实有一些生活奢侈的现象。这是背景内容的限制性体现。节俭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在物质条件极大丰富的新的时代,是否仍需节俭”才是本题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3.价值判断的限制。材料的倾向性很明显,话题也已经确定为“仍要节俭”。文章内容应批驳材料中罗列的三种错误观点以及其他生活奢侈的现象,不可对其持赞同态度。

4.核心概念的限制。文章的核心词应为“节俭”,不可将话题偏移为“勤俭”而大谈勤劳;偏移为“节约”而缩小概念的范围;偏移为“俭朴”而大谈朴实的品质,等等。

开放性。

1.文章侧重点是开放的。题目具体罗列了三种“不认同节俭生活,不愿意节俭”的观点,而其后的“此外”一句亦表明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考生可以任选其中的一两个进行辨析,也可以逐一对不同观点进行批驳论证。

2.联想与思考是开放的。考生可以由此及彼,从生活中与节俭相关的现象,阐述节俭的正确性;也可以旁征博引,纵论古今,分析论证节俭美德在新的时代的价值;还可以从接受、弘扬、传承的角度去谈节俭这一话题。只要体现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即可。

节俭的高考范本篇十三

君不见学校水池里总大量放水,君不见学校食堂工人总用大量水来清洗蔬菜,洗完后水却还清澈见底,君不见学校师生洗碗充水,总将水位升到最高级,由于水太猛,又是白白流失……凡此种种,无不叫人心痛。

瑞士是世界上的首富之邦;瑞士人买茶用的筐,商店里的包装袋是纸袋,回家后往旧瓶子里灌;瑞士的水资源比较充足,但人们用水一点也不浪费,所有废水都要集中处理后才能排放,净化后的水还用来洗衣服;饭店不用一次性餐盒,吃多少买多少,不管招待谁都是三道菜,在瑞士,不是少数人少数家庭这样做,而是全体国民基本都如此。

然而中国餐饮浪费却非常严重,根据中国的传统饭店杯盘一空并不意味着食物可口,而是令主人“颜面”尽失,因为主人显然设有让客人吃好吃饱,因此,饭桌上剩饭剩菜越多,表示主人对客人越尊重,据报道,仅上海一个城市,每天就有1200吨剩菜剩饭,据推算,全国一年在餐桌上的浪费就高达600亿元!

或许,有人会说,中国地大物博,浪费一丁点算不得什么,但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今天,你浪费一点,明天,他浪费一点,一天天,一年年地发展下去,必会造成巨大的损失,试问:有多少资源可供我们挥霍呢?纵有金山、银山,不也会坐吃山空吗?须知:“地之生物有大限,人之成物有大能……”面对急促减少的资源,面对日益增多的浪费现象,我们应该趁早幡然醒悟,应加强自己的节俭意识,朋友们,让咱们向那些富而不奢的国家,看齐吧,珍惜有限的资源,节约身边的财富,牢记前贤的良言警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资源,人人有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