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走进古镇散文怎么写(大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04:08:15 页码:9
走进古镇散文怎么写(大全15篇)
2023-11-20 04:08:15    小编:ZTFB

在繁忙的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学会处理各种复杂的情况。在总结中,我们应该注意整体性和系统性。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走进古镇散文怎么写篇一

一座精致、秀美、淡雅、休闲的城,一座散发着优美妙曼旋律的现代之城!

在我心里,她是一个梦幻一样的岛屿城市。先进的设施,异国的建筑,秀丽的风景,高素质的人群……一直令我向往的地方。没想到,就是这一款载着我梦想与清香的一纸书香,悄悄与我的梦中的城,风度翩翩的约会了。

温润的秋阳下,展开这张小小信筏,她像一只折叠成温暖的小船,穿越千山万水,漂泊到我的面前。我真的想把我此时激动的心刻在我笔尖的浮雕上,夹在生命的书页里,然后,让蕴藏在空白里的真实盛开出草长和莺飞、柳绿和花红,以及飞花溅玉的欢愉。

我长久地注视着那行娟秀的字迹,盖有红色印章的纪念帖,厦门大学的专用信封,墨迹未干的具体年月日期……这一切对于我来说,是莫大的喜悦,突然间,我,热泪盈眶,心,澎湃不已。

她,终于穿越了万水千山,抵达了一个另我魂萦梦牵的地方——厦门大学图书馆总馆。这是她梦之所居,这是她心之所属,所有的坎坷与磨难,所有的阳光与鲜花,所有的幸福与明媚皆因这份容纳而变得美丽丰盈起来。

她,即使经历再多的沧海桑田,拥有了这一瞬间的感动,亦会喜极而泣。她笑了,笑得很美,她终于知道,幸福原来就是我微笑的模样。

谢谢你——这所培育万千优秀学子的摇篮,对于我来说,你是包容,是欣赏,是期待,是你用赢纳百川的气度容纳一个普通女子,是你用纯净的心灵帮我完成蓝色的希望和橙色的梦想,让我在你广阔领土的上空,插上一双本不成熟的羽翼,展翅翱翔。

悄悄走进你,走进你广阔的天地,走进你广博心里,倾听你的声音,感受你的气息,领略你的神奇与美丽。

干净的时光,静静地流淌,每一个名字都悄无声息的走进我的心灵,我轻轻叩开一扇心门,进入了一个空灵的世界。

我安静的躺在一个散发着书香的角落里,睁大眼睛,寻找一个个我喜欢的人物,啊,我看到了《百家讲坛》里的风云人物易中天老师,《品三国》,《中国,掀起你的盖头来》《祖先》《斯文》……100多本巨著,让我目不暇接,爱不释手呵!

啊!三毛,我崇拜的偶像,事隔多年,我依然愿意倾听你《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梦里花落知多少》,我依然愿意陶醉在《雨季不再来》和《滚滚红尘中》。三毛,你知道吗?这么多年了,因为你的文字,让我对大漠多了一份深刻,多了一份豪情!而今,如果你依然在,我愿意牵着你的手,走进大漠,心系天涯。走进长河,白云踏歌。孤烟泛舸,听懂雄鹰在鸣叫中滴下的诗歌。

还有清新风格的诗人席慕蓉,我看到了她的《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我曾经一度奔跑她春、夏、秋、冬文字的柔情里,感受她的清丽。慕容老师,你知道吗?我至今清晰记得记得,在那个简陋的宿舍里,在昏黄的的灯光下,在我十七岁的日记本里,一首首一行行抄下你的优美温润抵达心灵的诗行。

还有李清照的词,苏轼的诗,林语堂的小说,白落梅的散文……

还有很多,很多……唱不尽的,是那一页页风月无边的记忆,这些遥远的,迫近的,清晰的,模糊的,在这一时间蓦地变得鲜活而逼真,一双婉约温情的眸子蓦地闪烁着晶莹的露珠。

感动,在这样一个平凡的上午,一份遥远而真挚的美好,犹如深秋的一缕暖阳洒在我清白的心上,让我度过了一段温馨而幸福的美好时光。

走进古镇散文怎么写篇二

“南迦巴瓦”藏语意为“直刺蓝天的战矛”,南迦巴瓦峰主峰高7782米,有冰山之父的美誉。南迦巴瓦峰山脚处温泉众多,植物异常繁密,是理想的探险登山及疗养胜地。

南迦巴瓦以其势逼蓝天的雄姿,异峰突起,其雄险的山体和变幻莫测的气候,使它直到1992年才被中日联合登山队征服,至今它仍是世界各国登山组织向往的目标。

位于林芝地区墨脱县境内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峡谷。一座高山一条峡谷构成了南迦巴瓦风景区,具有多重旅游资源价值,是开发旅游、登山、探险、漂流的理区域和从事地学、生物学科考察的最佳场所。

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高度排在世界最高峰行列的第15位,但它前面的14座高山全是海拔8000米以上山峰,因此南迦巴瓦是7000米级山峰中的最高峰。

由于南峰所在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地质的构造复杂板块构造运动强烈,造成南峰地区山壁耸立、地震、雪崩不断,攀登难度极大,反而使南迦巴瓦很长时间以来成为未被人类登上的最高的一座“处女峰”,直到1992年10月30日方由中日联合登山队登顶成功。南迦巴瓦在藏语中有多种解释,一为“雷电如火燃烧”,一为“直刺天空的长矛”,后一个名字来源于《格萨尔王传》中的“门岭一战”,在这段中将南迦巴峰描绘成状若“长矛直刺苍穹”。由这些充满阳刚的名字里,我们大概也能揣摩出南迦巴瓦峰的刚烈与不可征服。

南迦巴瓦峰充满了神奇的传说,因为其主峰高耸入云,当地相传天上的众神时常降临其上聚会和煨桑,那高空风造成的旗云就是神们燃起的桑烟,据说山顶上还有神宫和通天之路,因此居住在峡谷地区的人们对这座陡峭险峻的山峰都有着无比的推崇和敬畏。

资料。

关于南迦巴瓦还有一个广为外界所知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上天派南迦巴瓦和拉加白垒镇守东南。弟弟加拉白垒勤奋好学武功高强,个子也是越长越高,哥哥南迦巴瓦十分嫉妒。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之时将弟弟杀害,将他的头颅丢了米林县境内,化成了德拉山。上天为惩罚南迦巴瓦的罪过,于是罚他永远驻守雅鲁藏布江边,永远陪伴着被他杀害的弟弟。这个神话故事很生动地向我们解释了这两座山的特点:我们现在看到的加拉白垒峰顶永远都是圆圆的形状,那是因为它是一座无头山:南迦巴瓦则大概自知罪孽深重,所以常年云遮雾罩不让外人一窥。

南迦巴瓦峰所在地到墨脱县雅鲁藏布江出境处的巴昔卡,从海拔7782米的皑皑白雪的峰顶到蕉叶摇曳的热带风光,这样反差强烈对比鲜明的气候带居然就在直线距离不足两百千米的南迦巴瓦南坡下顺序排开,也造就和组成了一道完整无缺的植物垂直分布带谱。在这里你既可以看到生长着香蕉、龙脑香、扇尾葵等热带独有植物的热带雨林,也能看到生长着刺栲、香樟、楠木的山地阔叶林,还有铁杉、乔木杜鹃组成的山地暖温带针叶林,藤状杜鹃、墨脱冷杉、苍山冷杉等组成的寒温带针叶林,灌木杜鹃、报春花、驴蹄草和许多不知名的花朵组成的高山寒带灌木草甸带,总之能想到的都无所不包无所不有,将让你叹为观止。

南迦巴瓦峰旅游指南:

观赏和拍摄南迦巴瓦峰的最佳季节在每年的秋季,一般这个时候,高空气流稳定,含水气较少,空气澄净,拍摄到南迦巴瓦峰峥嵘的机会有很多。观赏和拍摄南迦巴瓦峰一般有两个地点,一个是在波密和八一镇之间川藏公路上的色季拉山口,但因为距离过远加上容易受色季拉山和南迦巴瓦峰各自局部天气环境的影响,想拍到好的照片较为不易。

另一个拍摄南迦巴瓦峰的好地方在大峡谷一带,那儿并不需要你进到峡谷里,只要在峡谷入口处一带就能拍到。从八一镇过冈嘎雅鲁藏布江大桥到派乡,然后顺江下行,峡谷台地上的几个村庄大渡卡、直白、格嘎等都是拍摄和观赏南迦巴瓦雄姿的绝佳之地。尤其是在直白村口,顺着一道沟谷往东望去,十来千米外的南迦巴瓦峰那银白的峰顶就耸立在那里,和你近得似乎可以触手可及。那种磅礴而又悄无声息的威严,会让你产生仿佛是在一部电影里看着一个壮观的场面在你眼前缓缓展开的感觉,那种让人心里产生极度震撼的美丽和无声而又磅礴大气的威严,将让你有窒息的感觉。只有在这样的地方,你才能深刻地领悟到雪山的魅力。

南迦巴瓦峰进山路线:

从拉萨出发,沿康藏公路东行至八一镇,全程404公里。而沿尼洋河南卜,经稚鲁减布汇冈嘎大桥到米林县城,行程75公里。从米林县城沿雅鲁藏布江东行9l公里至海拔3l00米的派区。从派区沿简易公路北上18公里,经大渡卡乡至格嘎。然后步行到接地当嘎海拔35l2米的南迦巴瓦登山大本营。

走进古镇散文怎么写篇三

我感到春天给我带来了美好的感受,春光普照大地上呈现一片暖暖的金黄,那是明媚的春光,照到脸上,暖洋洋的,使人感到特别舒适,春光总是惹人爱,总会给人带来美好的享受;暖煦煦的`春风吹在脸上,其实是拂在心里,感到非常惬意,春风总是带着深情来,一阵春风吹来,总会给人带来美好的回味。这都是初春时节所带来的美好感受,春天带给从冬天走过来的人们最好的慰藉。

春光照亮了我前行的路,春风唤醒了我的记忆,我将不负春光的照耀,不负春风的召唤,接受春天的邀请,做足春天的功课,匆匆踏进春天里,把春天装进我心里,将春天美好的瞬间定格在镜头里,这是一份诗意。

走进春天里,我将去爬山,尽情享受春天登山所带来的享受,投进春天大自然的怀抱里,拥抱春天的热情与浪漫,拥抱春日的大山里的一切,拥抱高高的绿树,五彩的山花;观草长莺飞,鸟飞蝶舞;赏春暖花开,桃红柳绿。爱好摄影的我,不忘带上心爱的相机,把春日里美好的瞬间化为永恒,尽情拍摄出春天大自然的无限生机。

走进春天里,我将去郊游,我将打点行囊,结伴踏青去,去追逐自然与人生的美好风景,乘着春色,徜徉在小草青青的乡间小路上,心中的激情在荡漾,灵动的思绪在春风的撩拨下任意驰骋,爱好写作的我定然不会放过春游的良机,要把春游的美景装进我的脑海里。要使春天的乡村、房舍、炊烟、田野、行人随缭绕的云雾流动起来,流动在字里行间里,勾画出春天的田园之乐、诗情画意,不枉费大自然的恩赐。

走进春天的乡村里,那是阅读一部优美的童话,看袅袅的炊烟升腾,听久违的鸡鸣狗吠,观乡情野趣,赏乡村风景,让心在春风相伴的田园里飞翔,浸润在乡村的美丽春色里,沐浴在春光里,尽情享受在钢筋水泥组合里所享受不到的风光,就会拨动起心底那根久已喑哑的琴弦,发出悦耳的乐音。

走进春天里,真想吻遍春天的山山水水,美丽乡村,吻醒每一个生命,感受春回大地的生机,品赏这个万紫千红的春天,约会这个美丽无比的春天。

走进古镇散文怎么写篇四

到丽江古城度假,四季如常,只是旅游的旺季需要提前预定房间,要不然会多跑几遍古城的大街小巷。这年的中秋没有外出,于是到古城走走。沿着大研古城来到美丽的束河古镇,这里有着如天堂般的造化。炙热的阳光浸润着西山的红叶,发出火辣辣的激情,远远的看见了,仿佛灵山的红花,从仙境中走来;走进了忍不住凝神驻足,在红彤彤的世界里尽情的徜徉,享受着大地母亲般的幸福。听一位同事说他曾到束河自来水公司缴费涉及企业开票之事,大厅人员问他是要专票还是普票,当时这位同事有点懵,还以为开票会遇到麻烦呢,没想到水务公司竟然主动提出开具专票,真是服务到家了。事后,大厅工作人员告诉这位同事这里是束河,公司有党支部的,与时俱进、靠前服务很正常的,水务公司也是企业法人,村集体控股企业还是特别法人呢,奉公守法、尽一点企业公民则职责。龙泉山下古树参天,一道好水积成九鼎龙潭,潭水清澈晶莹,水草曼舞,游鱼逍遥,玉龙雪山倒映其中,清姿傲岸,意境无穷。潭边有一断碑,用石头敲击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潭中有神鱼,“昔有人欲网其鱼,雷雹骤至,至今无敢者”。村人爱之,多有投食者,鱼儿争抢,溅起水花,湿人脸面。

龙潭上端有一座寺庙,名叫“三圣宫”,南楼供奉皮匠祖师孙膑,北楼供奉龙王,西殿供奉观音,东楼楼基直接入水,三面回廊、供游人凭栏远眺。田畴润绿,炊烟袅袅,鸡犬争鸣,生机勃勃,一派田园牧歌,诗情画意、令人流连忘返。月明之夜、独上西楼,丽江古城新作灯火通明,远山近水迎面而来,诉说满城秋风一城秋歌,诗人的白发被丰收的时令、水墨山水染的黑油油、亮晶晶,就像沾了忘忧草,无忧无虑。

束河西山松云村石莲山有个洞看起来象老虎张嘴,当地人在洞口建筑了一个寺庙,叫石莲寺,其中有一棵柱子是用铁链拴着的,据说是为了震住老虎的威风。民国时期曾经办过夜校,读书人围火夜读,成了一道风景,叫做“石莲夜读”,列入束河八景。一种伟岸的素洁从遥远的北方升起,在波平如镜的水面上照见它玉洁冰清的灵魂。水中倒映的似乎还有亘古的情节,一个赶马的男人要去看看山外的世界,挎着一个羊皮口袋就头也不回地赶着马走了,丢下他藤葛一样缠人的妻子,村寨里那扇破旧的门始终都在痛苦地等待,守侯的窗子都已经化作了眸子。后来很多人到丽江旅游,都会留意当地的女子,皆因丽江的姑娘非常动情,从一而终,鲜有离婚再嫁的。这束河的灵脉,丹凤含书。雄健的青龙桥建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它的西面就是聚宝山,青龙桥的中轴线正对着聚宝山,这是木氏土司的设计,也是木氏土司鼎盛时期的标志性建筑。长25米、宽4.5米、高4米,全部由石块垒砌,列为丽江古石桥之最,青龙桥的桥面经过数百年风雨的洗刷使它变得斑驳苍老,却不失它的英雄气势和庄严厚重感,站在这里,你也许会听见马蹄的声音在回响,在坚实的茶马古道上,一对对商旅驮着精美的丝绸、茶叶、瓷器经历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直到抵达西亚、西非远方的红海。独具魅力的普洱,带给人东方的希望。新世纪的一道亮光闪过,一座腾飞的大陆桥屹立在世界之林,不仅有东方的希望,更有西方的文明,东西方交融的盛世火花。古镇还流传着一个故事:藏传佛教大师葛玛马追赶一个魔鬼,从这里一步跨到了玉龙雪山上,在桥上留下了一个仙人脚印。早春时节,桥畔的杨柳吐芽绽放,万条丝绦轻烟曼舞,似轻纱迎风呢喃,又仿佛阵阵绿波抚桥低头细语,倾诉绵绵相思。

多年以来,束河的夜市总是一片歌舞升平,车水马龙、鱼龙共舞,人流不息,火树银花几乎使束河成了一座浪漫的不夜城。在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丽江生活的久了,不仅仅记住了丽江的夏天——因为她忽然间倾盆大雨,毫不吝啬,眨眼间雨过天晴,彩虹桥跃然纸上,令人美不胜收;还有丰富多彩的三多节,载歌载舞的火把节,身着节日盛装的纳西姑娘与男子唱起娓娓动听的情歌,欢庆美丽的家园、歌唱伟大的祖国,他们的歌声就像泸沽湖的水,洗去你一路的尘埃,给人无比的宁静。

走进古镇散文怎么写篇五

(一)春天到了,《同一首歌》剧组走进了动力王国,“同在蓝天下”主题晚会将在森林体育馆演出啦!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百灵小组把这个消息在“搜狐”同上一发布,它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一会儿,动力王国的公民们都知道了,动物王国里的公民无不欢欣雀跃。

(二)晚会开始了,主持人喜鹊大婶的开场白和一首《报喜歌》令各位兴奋不已。舞蹈家金孔雀姑娘和着《快乐的金孔雀》这首曲子,非常投入地给大家跳起了优美的舞姿。大家看得如痴如醉。燕子姑娘和大雁兄弟的《飞行健美操》赢得大家的阵阵喝彩。男中音歌唱家画眉先生很潇洒地走上舞台,一首《友谊花开万里》赢得台下的掌声经久不息。接下来,老鹰爷爷、猫头鹰奶奶和啄木鸟大嫂合唱一首《劳动最光荣》,把晚会推向了高潮。不知谁喊了一声:“欢迎著名声乐专家黑乌鸦表演节目。”黑乌鸦勇敢地站了起来,走上舞台,给大家唱了一首《我的家,你的家》。哎嗬,没想到黑乌鸦那有个性的沙哑的嗓音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黑乌鸦激动得热泪盈眶。节目一个接一个,有麻雀叔叔拉二胡,有鹦鹉大哥吹笛子,有凤凰小姐唢呐独奏,有夜莺小姐演奏小提琴,有……在美妙的音乐声中,主人百灵小姐为了向大家表示谢意,她款款地走上舞台,深情地唱了一首《难忘今宵》,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台上台下一片欢腾,大家兴奋极了!是啊,同在蓝天下,同唱一首歌,今夜真是星光灿烂!

走进古镇散文怎么写篇六

时常会想生活是语文的大课堂,而语文又何尝不是生活的升华呢?走进生活,处处有语文——从听儿歌到看新闻,从打电话到读电子书,从写留言条到写申请书,哪一项不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呢?生活有多么宽广,语文课堂就有多么宽广。同样走进语文,就走进了生活。

走进语文,生活不只是一天日子,而是多了一份厚重;历史不只是一种经历,而是多了一份清明;自然不只是一个存在,而是多了一份情韵。

走进语文,杜甫的生活里不仅是“老妻闲来画棋子,稚子敲针作钓钩”安闲,更多的是对茅屋、朱门的比照;走进语文,白居易的生活不仅有“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的偷窥,更多的`是对春麦、秋禾的关注;走进语文,辛弃疾的生活里不仅有“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戏谑,更多的是对金戈、铁马的向往。走进语文,日子不再是柴米油盐,家国天下进驻其中,平淡安闲中多了一份厚重。

泛舟赤壁,乱石穿空,白雪千堆,三国的战火早已熄灭。走进语文,“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却令人感怀至今。

漫步隋堤,汴河绿荫一千三百里,柳色如烟絮如雪,隋炀帝的龙舟早已沉没。走进语文,“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的诗句却令人警戒不已。

游赏华清宫,长安回望,十二琼楼锁翠微,锦绣繁华,杨贵妃的霓裳羽衣舞早已落幕。走进语文,“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兵四海”的诗句却令人智明心清。

走进语文,历史不再只是生活的往事,警戒感怀入驻其中,追忆之中多了一份省察。

走进语文,自然风物不只是一种存在,草木多了一份风骨,山水多了一份情怀。梅兰竹菊、山水风月在天地之间,历经夏暑冬寒,或枯或荣、或增或减,自然之态。

走进语文,文字里的竹“破土凌云节节高,寒驱三九领风骚”“风摧体歪根犹正,雪压腰枝志更坚”,它依然在春风秋月中挺拔,却多了一份坚贞。

走进语文,山水含情意,风月解相思。李白踏遍名山大川,情留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李煜赏春花秋月,愁寄东流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白居易历经战乱饥馑,仰天长叹“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李清照拨开浓云迷雾,豪气大喝“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走进语文,草清润,木繁茂,草木意韵多芬芳;走进语文,山含情,水含笑,万物多情怀。

走进古镇散文怎么写篇七

耒阳新市古镇位于湖南省娄底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我有幸走进这个古镇,亲身体验了这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风貌。古镇的街道弯弯曲曲,窄窄胖胖,房屋建筑风格承继了传统的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街道两旁的小店外,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古董、民间艺术品和手工艺品。走进耒阳新市古镇,我感受到了古镇独特的魅力。

第二段:古镇的历史文化。

耒阳新市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这里曾是湘西北地区的商业中心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走在古镇的街道上,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感。一座座古建筑在岁月的洗礼下显得格外古老,但却透露出一股庄重和独特的韵味。在古镇的角角落落都能发现一些古老的文化传承,比如古井、古寺等。这些历史文化遗迹让我更加了解了这座古镇的深厚底蕴。

第三段:古镇的独特风貌。

耒阳新市古镇的独特风貌令人难以忘怀。古镇的街道弯弯曲曲,两旁是一幢幢古老的建筑,这些建筑大多是砖木结构,飞檐翘角,雕饰精美,给人以一种古朴而庄重的感觉。古镇的小巷弄堂里弥漫着特有的香味,窗户上挂着许多红纸剪纸,街头巷尾处处可见的红对联将古镇装点得如诗如画。古镇里的居民依然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他们和谐相处,热情好客。这里的独特风貌让我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的时光。

第四段:古镇的特色美食。

耒阳新市古镇以其特色美食而闻名,各种当地传统美食吸引了众多游客。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古镇的豆皮了。豆皮是一种湖南特色小吃,制作工艺独特,口感鲜美。在古镇的小巷弄堂里,我品尝了一碗豆皮,豆皮细嫩滑爽,浇上特制的酱汁,别有一番风味。除了豆皮,古镇还有一些其他的特色小吃,如卤煮牛杂、古镇米粉等,让人大饱口福。

第五段:对于古镇的思考。

走进耒阳新市古镇,让我产生了深思。古镇是历史的见证,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流传给后代的精神财富。保护好古镇的历史文化,传承好古镇的独特风貌,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古镇并非只是一个景点,而是一个有着灵魂的存在。走进古镇,我们要用心去欣赏历史的痕迹,用心去保护它,让它继续传承下去。同时,我们也要努力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人走进古镇,了解古镇的魅力,感受古镇的文化底蕴。

总结:耒阳新市古镇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独特风貌的古镇。在这里,我不仅体会到了古镇的历史文化,还品尝了古镇的特色美食。古镇的魅力使我深深着迷,并对保护和传承古镇文化有了更深的思考。通过这次体验,我相信耒阳新市古镇将会吸引更多人的关注,成为一个独特而繁荣的旅游目的地。

走进古镇散文怎么写篇八

从丽江古城往北,沿中济海东侧的大路行约四公里,便见两边山脚下一片密集的村落,这就是被称为清泉之乡的束河古镇。当年徐霞客游芝山解脱林时,曾走过此道,在他的记述中这样写道:“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十和”即今束河古镇之古称。历史开通于唐代的茶马古道,从滇南经丽江直达西藏拉萨,经唐、宋、元、明、清千余年的运营发展,促进了沿线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束河即是丽江坝子中保存完好的驿站,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束河村,你可直抵束河中心集市,在这里你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是一个类似大研镇古城四方街的广场,面积约250平方米,亦称束河四方街,赶集的日子里异常热闹,曾是丽江皮毛交易集散之地。广场四周均为店铺,古老的木板门面,暗红色油漆。还有店前黑亮的青石,脚下斑驳的石坡路面,以及闲坐的老人,勾勒出束河古朴自然本色。站在广场中心,你细细观察体会,大研古城四方街完全是束河的翻版,纳西民族由游牧向农耕,再走向城市,从这里你可找出一些痕迹。沿束河街北走100米,便可找到溪流的源头“九鼎龙潭”,潭水透明清澈,日夜涌泉,束河人奉为神泉,于是建有龙泉寺。寺内陈设与古城其它寺院没有什么区别,倒是源边临水一角,有一个“三圣宫”楼阁,为传统四合院,里面供奉的皮匠祖师。因为是束河人的骄傲,这里有很多制皮的能工巧匠,同时也是重要皮毛集散之地。

出束河古镇往北走,眼前是一片绵延辽阔的原野,一丛丛树前,掩映着一个古老的村舍,纳西族先民跨过金沙江,从大雪山南下进入丽江坝子,就是在旷野上创建了他们早期的文明。

束河、白沙一带是纳西族先民最早的聚居点,也是木氏土司的发祥地。这里古迹荟萃,你可感受更古朴的束河位于丽江城北。

走进古镇散文怎么写篇九

时隔一年,我又一次来到了这个地方。一直以来,去风景名胜,我总是不喜欢自己留影,因为我不希望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更多的,我倒是愿意把它留在心中,那样它可以任我炫丽化,美妙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变模糊,再变清晰,另类的清晰,梦幻般的美丽。就如酒,慢慢的变得会变得越来越纯,越来越香。

烟雨江南,古色小镇,青石小道,寻常陌巷,或熟悉亲切,或如梦似幻,原来小镇一直都存在我的梦中。

依旧是一个人的旅程,毫无目的的游走,不必在意什么,脑袋思维转得快也好,慢也罢,一切随意而为。心情惆怅也好,孤单也罢,怎么样都无所谓,因为这是我一个人的世界。很喜欢这样的感觉,一个人静静的走,呆呆的看;亦很喜欢这样的时段来到这里,人群不多不少,不似节假日那么人山人海,亦不似那么的寒冷时节那么孤单冷清,疏疏落落的人群,或三五成群,或成双成对,中年夫妻,稚嫩的学生,形形色色,或娴静,或陶醉,平平静静,不涌不潮,就有如秋季的明兰河,没有夏日的汹涌奔腾,亦没有冬日的干涸凋零。沿着老巷子走着,淡淡的雾,把路边的湖面装饰得如同仙境,毛毛的细雨飘飘洒洒地落在脸上,痒痒的,仿佛儿时母亲温柔的手抚摸着你。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几个学生摸样的人在拿着画板,躲在屋檐下的青石阶梯上画着什么,过去瞄上几眼,看着他们虽然画的是同一个地方,可画出来的却不尽一致,或许他们都只是在画他们自己梦中的小镇罢。走累了,在河边寻找一个偏僻角落的位置,喝上一勺芝麻豆子茶,芝麻的香,豆子的脆,然后撑着双额,看着杯中的水汽升起,透过水汽,看着秋风戏水,细柳艳舞,艳红的鸡冠花挺立于风中,再有几艘木船伫立河中,好一幅遥远梦中的诗画,一幅直入人心的画。

然而,熙熙攘攘的人群,远处飘来的恶心的油炸鱼的香味,仿佛又把我从那种臆想的状态中拉了回来。再回过头看看对面的古色古香却又带着时代气息的木房,远处喇叭中不断重复播放着的“甜酒,小钵子甜酒”,又让我不得不开始怀疑它的真实了。是小镇的真实还是梦更真实?带上耳塞,依旧那首不知被我听过多少次的《卡农》,此刻又是如此沁入人心,一种久违的感觉又涌上心头。还是让幽美的钢琴声把我带入梦中吧,真的不愿醒来。

有一种东西,不入画,不入诗,却入心。

走进古镇散文怎么写篇十

初到南峰,相比于其他滨湖小镇,觉得没有什么两样。水阔天高的湖面,金色粼粼的波光,在夕阳的辉映下,蓝天白云,水天一色;远处,一叶扁舟轻泛于上,鸥鹭纷飞,渔舟唱晚。湖面平静如镜,湖光山色,诗意如画。但对于常年生活在她身边的人,如此美景,早已见惯不惊,觉得她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同许多滨湖小镇一样,南峰紧紧偎依在鄱阳湖的怀抱,闭塞而偏远,恬然而安静。

说到南峰,不能不提到南宋理学名家冯椅。冯椅,字仪之,一字奇之,号厚斋,南峰读书畈人。在都昌县乃至南康军,冯椅及其四子冯去非、冯去辨、冯去弱、冯去疾都是最有名望的文化世家。冯氏师从朱熹,同当时都昌文化名家黄灏、彭蠡、曹彦约世称都昌朱门四友。宋光宗绍熙四年(公元1193)冯椅入仕,初授德兴县尉,后官至江西运干、国子监祭酒,不久即辞官归里。冯椅一生正直刚毅,不附权贵,淡泊名利,隐居林下,授徒著书,皓首释经。其著述颇丰,有《太极图》、《孟子图》、《尚书辑说》、《孝经辑说》、《诗辑说》、《论语辑说》、《厚斋易学》、《丧礼小学》、《西铭辑说》、《孔子弟子传》、《冯氏诗文志录》等两百余卷,只可惜大多散佚。在南峰镇大山村仍有冯椅父子读书畈、去非书舍等遗迹。冯椅同朱熹的关系亦师亦友,并开创“弟子择师习其学,师择弟子传其学”的学风典范。这便是南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浓郁的学风和谦恭的祖训深深影响着鄱阳湖边这片芬芳的土地。

再次将时间拉回到八百年前,宋隆兴癸未年(公元1163年),时任建安判事冯致中谢政归田,建造别墅,上题“南峰”二字。这也许就是南峰古镇得名的由来。我特意留意了下《冯氏宗谱》,南峰冯氏乃东汉“大树将军”冯异的后裔,唐末避黄巢之乱,避居于此。自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番阳人杀淮南王黥布兹乡民田舍,朝廷遂析番县地立枭阳县。至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公元4),因古彭蠡湖南移,千里沃野渐成万顷碧波,枭阳县废。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置县都昌。这就是人们口耳相传的“沉枭阳,浮都昌”。现在的南峰镇隶属都昌县,居民以冯、余两姓居多,南峰街上则以冯姓为主,兼之杨、夏、何、陈诸多客姓。这里的人们性情敦厚而又民风僄悍。由于同鄱阳县比邻而居,鄱阳湖的湖州、草场及湖界的划分,再加上复杂的宗族矛盾,南峰冯、余两姓同鄱阳县金姓之间发生过大规模的械斗,造成双方多人死伤,以至于两边的.人至今老死不相往来。

我的家也在鄱阳湖畔,同南峰一水之隔。有一次我跟年迈的外公讲,最近工作调动,到了南峰,一个好远的地方。外公说南峰他知道,一个好大的商埠码头,店铺林立,人来人往,一眼望不到头的麻石条……我来南峰工作现在已经三四年了,南峰街的大街小巷不敢说了如指掌,但至少每个地方几乎都到过,没有外公印象中的南峰,他也许记错了。但在一次乡村宴会上无意中听说那是七十多年前的南峰,一个因水运便利而形成的繁华街市。然而在南峰街上,已经没有任何痕迹可循了,对于一个外来者,无法想象她昔日的荣光。据说,一条通往湖边的偏僻小道就是曾经的老街,麻石条已经不见了,两旁林立的店铺早已无影无踪,代之杂草丛生的荆棘和灌木,一只废弃的石狮,残缺不堪,青苔斑驳,孤零零地湮没在荒草之中。转过一个九十度弯,便看到了湖面,当地人称之为映湖。由于南峰坝的修建,码头所在的地方被圈在内湖,已全然没有当初的模样。若不是年长者的指引,无法想象这条毫不起眼的路承载了南峰老街近百年的繁华和喧嚣,也许道路旁边那株高大的枯柳,见证了那辘辘的车马和那如云的樯帆。听老辈人讲,南峰古镇滨邻鄱阳湖,北邻彭泽、湖口,西界星子,东交鄱阳,南望永修、南昌。水上交通便利,邻省外县商贾云集,商铺林立,同周溪、都昌、徐家埠并称都昌四大古镇。几十栋徽派建筑跻身于老街两旁,诸多客姓定居于此,经营四十余家店铺,从事药业、布匹、南杂百货、糕点、饮食、金、银、铜、铁、锡、皮革、染布等行业。那时映湖面上百舸争流,樯帆如云;麻石条上人流如织,熙来攘往。至清末民国时,繁华一方。

我记得外公讲过,半个世纪前陆上交通不便,那时没有公路,更不用说有汽车了。所有的货物运输、物资集散都要靠船运,所以水运特别繁忙。记得刚解放时,南峰区的委员、代表曾经搭过外公的船,从西源乡上岸,步行至三汊港乡,然后再搭车到县城开会。当时的交通状况可见一斑。正是当时的交通运输主要靠水运,才催生了南峰古镇的繁荣,随着陆上公路、铁路交通运输网的起步和发展,水运逐渐淡出主要市场,南峰古镇的衰弱也就无法避免。

于是,南峰古镇的繁华和喧闹,如同过眼云烟,在岁月的洪流中消失的无影无踪。这个地方也许有很多东西值得怀念,但她只存留在人们的记忆当中,吝啬得连一丝痕迹都不愿留下。当无意中,从残垣断壁的瓦砾废墟中看到了这座古镇的古朴、优雅和辉煌,但也品味到决别,品味到忧伤,还有那无可奈何的失落。我站在映湖码头的遗迹旁,看着道旁杂草中一堆古建筑的瓦当,默默无语;突然,有一种强烈的情愫向我袭来,我赶紧回到住处,收拾行囊……我想回一趟老家,看望我的老外公---一位在鄱阳湖上干了一辈子的老船工。

620夜。

走进古镇散文怎么写篇十一

秋风漾过水面,打湿墙角蝴蝶翅翼,九月的风景要怎么样去欣赏。

踏在院落小台阶,走过一串长长昨天,看一场烟火表演。约在微凉的九月,那种沉醉片片飞入心田,一个人想着从前,失去的.多想再要一遍。

九月央,白月光,黄昏日,映红窗,玫瑰香,索心房,熟悉模样漫步小雨巷。秋凉诗意,逐风而戏,穿过窗,掠过红颜芬芳。

心窗风铃叮咚转,贪念十七岁青春的秋天,缠绵那褪色的书签,旧时玩伴回不去的昨天,住进心里,告诉自己什么是怀念。

走过熟悉的衔角,想起从前的相约,对着一遍遍惦念,好像童话里秋天的落叶。

坐在月亮两旁,这样的九月离春天还远,离冬天却近了。九月的花开什么颜色代表永远,昨天已是昨天,快乐还没凝结,看秋送童话洒落银沙。

游戏屋檐雨幕,九月天带走春夏,愿故事唯美如画。风吹走的年华,浸入心底,仿佛又回到当年,带着微笑伫立青春岁月中央。

想想昨天的风,无法沉沦的过去,总在心里,是最美的旋律。

随意行走着安然,美丽的季节,有点超乎想像。斜坡的石头有点孤单,阳光明媚,浮云飘零九月,看路边小花开得一点儿也不胆怯,再也没有这样的感觉,一如当年,欲望无邪,暖情漫漫无边界,就像迷失的蝴蝶,黑暗旷野,不顾一切都能穿越,回到多暖芬芳,温柔起点。

一江水弯弯,秋送风微凉,微雨泛,海棠花依旧,谁念终凝眸。帘卷西风,桌边菱镜懒梳头,韵脚声声泛轻舟。闲翻岁月数秋风,一亭香透秋梦中。

走进古镇散文怎么写篇十二

情在旅途,爱在流年。在这新旧年岁更迭的日子里,来到了梦境中的三河古镇,古镇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南,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三河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流贯其间而得名。

走进古镇,豁然开朗,鳞次栉比的马头墙,错落有致的展现在眼前。“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给人梦境的感觉,又像一幅淡雅迷人的水墨画,我仿佛是画中人,陶醉在这美景中,心中有一种喜悦弥漫着。

古镇有南、西两条古街,徜徉在这深巷幽远的街上,青石板路光滑圆润,散发着古老而清悠的气息,仿佛穿越了千年岁月,给人一种轻拥沧桑时光的惬意。古街两侧白色的马头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平门格扇,雕花镂窗,最吸引我的还是特色小店,瓦片上绘画古朴而又独特,各种民俗工艺让人流连忘返。

一条古老、悠长的"一人巷",吸引着游人驻足,斑驳的小巷幽静而沉寂,我好奇的走进只能容得一人通行的古巷,一种淡淡的恐惧和怀古之情慢慢袭来,快步走出巷子,沿着古街检拾着恬淡的心情,咀嚼着古风的味道,一路前行。

古街的尽头是一座古香古色的寺院,因宋太祖幼年在此避难,后亲题为“万年寺”,祈祷万年基业。进入院内,正面是巍峨的大雄宝殿,侧面是精致的地藏殿,后院竖立有九层高的“万年塔”,此塔是三河镇最高的建筑。寺院的墙壁上有一段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感触颇深。漫步在这静静寺院,思索着、感悟着,内心更加清静而空灵。

古镇以水乡为特色,形成了江淮地区独有的"八古"景观:古河、古桥、古民居、古街、古圩、古茶楼、古庙会、古战场。水乡如诗,古河如画,站在古桥之上,清澈的小南河尽收眼底。三河古镇,古桥众多。三县桥,因“一桥跨两岸,鸡啼鸣三县”而得名,是肥西、舒城、庐江三县交界处,是三河保存最完好的古石桥。

鹊渚廊桥,一座两层飞檐翘角式的古朴典雅小桥,有人称它为情人桥,一些情侣笑语盈盈从桥上走过,希望他们的爱情天长地久。

三河古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望着威严古城墙上太平天国的旗帜,想像太平军在此歼灭湘军精锐李续宾部的'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仿佛看到了当年英勇的太平军将士坚守的身影。三河镇著名人物还有,担任过爱国将领冯玉祥秘书的郑善甫;著名的爱国侨领和社会活动家董寅初;任合肥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皖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的孙立人;清华大学教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等。他们的故居或生平事迹展览馆分布在古街的深处,供游人参观、纪念和缅怀。

古镇小桥流水,处处透溢着浓郁的古风神韵,离开古镇,心仍被它牵动着荡着涟漪,久久不能平静。

走进古镇散文怎么写篇十三

古镇给人一种安宁祥和的感觉,描写古镇的。

散文。

从常德经桃源往西北至慈利县城,沿澧水溯江而上30余公里,便到了湘西古镇——溪口。

溪口因九都溪、杜家溪交汇入澧水而得名。澧水至桃家嘴折转往北,绕坪坦、王家坪,再向东,呈“几”字形,是一个漂流胜地。

老人常说:溪口镇是“七星灌斗”的风水宝地,远方客商从四周七条大道云集溪口,致使溪口古镇富甲一方,东经南山坪、通岩泊渡、柳林及慈利县城;东北经甘堰、宜冲桥通高峰、熊家庄;往北经阳和,通三官寺、江垭、许家坊、永定(原大庸)、武陵源、桑植、永顺、龙山、保靖、更远可达湖北、重庆、四川、贵州;西经关门岩、西溪坪,到张家界市区;西南经金岩,通永定(原大庸)、古丈;南经洞溪通桃源、沅陵;东南经南山坪通高桥、朝阳、金坪、龙潭河。往昔,溪口曾凭一条澧水的舟楫之利,上通永顺、保靖、桑植、龙山,下抵津市、汉口,很久以来就是商贾羁縻之所,兵家常争之地。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就读于慈利三中时,初到溪口,映入眼帘的首先是红军桥和土家吊脚楼。红军桥横跨杜家溪,上部为桥面廊亭,桥面用宽大厚实木板铺成,平稳结实,两旁设栏杆、长凳,桥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栏外挑出一层风雨檐,既增强桥的整体美感,又保护桥面和托架。桥架就放在桥墩上面,而桥墩与桥台之间没有任何铆固措施,只凭桥台和桥墩起着架空的承台作用。下部是桥墩,用大青石围砌,以料石填芯,呈六面形柱体,上下游均为锐角,以减少洪水的冲击。坐在亭桥上,一阵清风吹来,格外舒爽。赶集日,卖冰甜酒的、卖时鲜水果的摆满木桥的两旁,本来就不宽的通道更加拥挤,拥挤中透出集市的繁华。

溪口古镇碍于地形狭窄,吊脚楼簇拥而立,一般为三层建筑,第一层后临溪水,用作厨房、餐厅;第二层屋前连接街面,用作生意经营;第三层宽敞、透亮,用作卧室、客房,撑开临街木窗,整个街道一览无余。屋柱用大杉木凿眼,柱与柱之间用大小不一的杉木斜穿直套连在一起,尽管不用一个铁钉也十分坚固。房子四壁用杉木板开槽密镶,里里外外都涂上桐油又干净又亮堂。

溪口的街道是一条自东向西,狭窄拥挤的石板街,东低西高,曲曲折折,颇具湘西古镇的色彩。街道两旁的吊脚楼经营着理发店、饭店面馆、旅馆、杂货铺、油行、布庄、染坊、缝纫店、罐锅铺子;野猪、鹿、兔、竹鸡、锦鸡、竹鼠、蛇、岩鸡、核桃、花生、板栗、山梨、竹笋、杜仲、黄柏、乌桕、黄姜、木材、山竹等山货应有尽有;偶遇赶集日,俊媳妇、大姑娘把整个街道挤得满满的,溪口特有的吆喝声、笑声、呼儿唤女声充斥着整个山镇,要谈一件重要的事,非得找寻僻静处不可。平时,可漫步街道,品街旁的美食,看铜壶的制作,转过街口,从小巷深处飘来邓丽君的“小城故事”等流行歌曲。慈利三中原校门旁,有一双胞胎姊妹经营的照相馆,因人长得漂亮,生意特别红火,很多年轻的后生有事没事都去挤一挤。当然最热闹的要数桃家嘴码头,一只只机帆船满载着赶集的人或山货,来来往往,穿梭不断。火车桥下的敞坪则围满进行土特产交易的商人,看货、选货、侃价、打捆包装……最有趣的是牲畜交易市场,贩子、经纪用其独特的手语演绎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故事。

从老卫生院折转往南,拾级而上,再转过一段简易公路,便到了九都溪,两岸绿树成荫,河床上布满洁白的鹅卵石,像巧媳妇儿刚冲洗过,河水深浅不一,浅的一、两米,深的数丈,河水无论深浅都清澈见底,掬一捧喝下去,甘甜、凉爽极了。不由得想起沈从文笔下的《边城》。

地道的溪口人十分质朴、厚道、热情、豪爽。待客方面很有讲究,进门便是四道茶----糖茶、蛋茶、炒米茶、叶子茶,然后把你拉到上席,大块的土家腊肉、砂罐内的土鸡,大碗的土家米酒,把你灌得飘飘然,再把你请到火坑边,围着红红的火苗,与你数说古今中外的趣事,山南地北地神侃。夜深了,最暖和的床被让给你,一夜的美梦美得你似醉非醉,似醒未醒。

说到溪口,不得不提一个人,那是世居溪口、在红军桥上一直摆粥摊的老奶奶(不知姓名)。1935年2月,贺龙、萧克指挥红二方面军进行了棉花山阻击战时,红军医生救治几天昏睡不醒的老奶奶。后因战事失利,红军战略转移,途径此桥,老奶奶的母亲背着她站在桥上,给红军送饭送水。从此,风雨桥更名为红军桥,为了这段往事,老奶奶一直在红军桥上摆起粥摊,一摆就是几十年,风雨无阻。或许老奶奶的粥很稠,配菜特别可口,或许客人喜欢听老奶奶所讲的红军故事,生意格外的好。老奶奶常说:“吃水不忘挖井人,祖辈感谢老红军。”老红军的故事不知听了多少遍,我仍百听不厌,每到溪口,都去看看老奶奶,喝她的稠粥,品尝她做的配菜,温习老红军的故事。看着别人的粥摊远没自己好,老奶奶充满感激,对那些喝完粥,一摸口袋,才知忘带钱食客,总笑着说:“没事,没事!”更不用说对穷孩子的免费馈赠了。

溪口还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民族英雄王育寅,当地人都称他“王春胡子”。日本鬼子入侵中国时,为救亡图存,他毁家创办澧西中学,为抗日战争培养人才,澧西中学现已成为远近闻名、人才辈出的慈利三中。

红军桥、吊脚楼、拥挤的石板街、繁忙的桃家嘴码头、清澈的九都溪水、摆粥摊的老奶奶……已在我的脑海中串成一幅画、一首歌,不时地浮现在我的眼前,回荡在我的耳边。

金秋时节,由老马识途倡导提议,旧时明月联络牵线,老忙热情邀请,定于本周日(10月23日)请各位博友到江都邵伯(古称“甘棠”)古镇秋游。邵伯有上千年的历史文化遗迹,稀世古木甘棠树,有300多年历史的镇水铁牛,还有明清的条石老街、大马头、古运河堤、斗野园……为了不错过跟老博友们的聚会,我特意提前请假休息,在家门口赴这场邵伯之约。

两天没上网,顾不上与博友联系,乘车匆匆赶到邵伯时,已经上午九点十分,心里惦记着博友,下了车三步并作两步往河堤上赶,隔河就看见一群人在斗野亭内拍照留影,知道是扬州的大部队到了,心里想着见面时的欢乐情景,心里想着,卞老师伉俪会来,元元和老马识途会来,天良秋之牛会来,还有玉荷清风会来,印石夫妇如果工作不忙的话,应该也会赶来,心中狂喜,加快了脚步,一路往斗野亭狂奔。

进了园,穿过走廊凉亭,果然看见一群人对着铁牛又拍又亲。我赶紧走上前去,拉着元元老师和马校长的手,大叫“我来迟了,来迟了。扬州的博友都到了,我才赶来,真是惭愧。”元元给我几块糖,马校长给我两袋五香茶干,老忙忙着散柚子,六立文带了一袋老菱,说是快要下市的邵伯老菱,吃完就没有了。我更是羞愧难言,因我两手空空而来,未能尽半点地主之谊。

我们一行人来到邵伯湖畔,观赏了一号船闸、二号船闸。三号船闸正在建设中。几年不来,邵伯湖畔大变样,筑起了高高的堤坝,建起了新桥和长长的水泥路和护栏。让人疑心置身于三峡大坝。

游过邵伯湖,我们在六立文李老师的带领下,沿着河堤向南走,便看见了高高的院墙和大马头三个字,颇有气势。说来更是惭愧,我虽身为江都人,也来过邵伯古镇,可却没走近老街,细细观摩它的模样。我们走在条石街上,脚步声惊醒了这座千年古镇,小镇居民见多不怪,看见我们都很热情。老街店铺林立,老邮电局,老影剧院,还有谢安的住处,都基本保存着原貌。有的木板门上依稀可见革命标语,“共产党万岁”“举大庆旗,学王进喜”。还有热心的居民向我们引荐,“这院子后面还有老房子,你们进来看看。”我们沿街一路向南,参观了老文化站,文化站内长着甘棠树,经历了七百余年的风雨,被列为市级古木,如果不到秋后,当是枝繁叶茂。还有一颗石榴树,有了120xx年的树龄,枝头挂着累累硕果,有些石榴裂开了嘴向我们笑。

一路行走到梵行寺,寺庙在建中,占地面积不大,却依水而建,翘角飞檐已具规模。阿弥陀佛,住持真是功德无量。一行人在客堂听印如讲经,我跟在玉荷清风身后,看他搬弄相机,左拍拍右拍拍。大家起身告辞时,我和清风向住持宣传牡丹金带围,清风真是个花痴,一讲到花草就侃侃而谈,我们掉了队,让大部队等着我们去吃饭。

老忙真是热情不得了,处处想得周到。忙前忙后,忙左忙右,又是水果、又是点心,元元戏称:“人家说是三道茶,我们来邵伯,吃了八道茶。”午餐桌上,全是邵伯名吃,邵伯香肠,邵伯肥肠,邵伯老鹅、邵伯螃蟹,美味丰盛。老忙手拿文稿,念诗点名,惹得大家哈哈笑。用完午餐,回到大街上,我东张西望,见路边有卖爆炒栗子的,连忙称二斤栗子,让大伙儿尝尝,算是补偿一下内心的愧疚。

饭后,老忙茶馆又开张了,我们走进油田宿舍大院,在阅览室休息喝茶,老忙楼上楼下还是忙个不停,热情邀请我们到他居住的桃花源看看。博友们对着老忙家的小院又是一阵猛拍。最后,老忙和六立文把扬州的博友送上车,大家恋恋不舍地道别。

谢谢忙公的盛情招待,谢谢卞老师的邀约,也谢谢一群博友能移步邵伯,留下许多欢乐的镜头,颜颜有许多不到之处,请各位谅解。请诸位下次有空到宜陵古镇来游玩,颜颜在此恭候各位博友大驾光临。

决定去看看周村古镇,这个我省著名的商业古镇。起了个大早,初秋的清晨有丝丝凉意,青青的小草、绿绿的树叶上挂满了露珠,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芳香,令人神清气爽,带着一天的好心情,披着初升的阳光向着鲁中古镇——周村前行,去追寻鲁商文化的足迹。

临进周村远远便看见“天下第一村”的牌坊,巍然矗立。相传乾隆下江南时路过周村,正逢正月十五。大街一带各商号张灯结彩,请来了旱船、狮子、高跷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俗表演。乾隆帝见此龙心大悦,钦赐周村为“天下第一村”。

进入古镇大街,便看到右侧矗立着一个匾牌,上面写着“旱码头”三个大字。史载周村古大街形成于宋元时期,兴盛于明清。清朝中叶,周村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与佛山、景德镇、朱仙镇并称中国四大“旱码头”(陆上商品贸易、物资流通集散地)。

沿着古街往前走,觉得自己仿佛进入了历史的隧道,回到了600多年前的商城。映入眼帘的是大街两旁的明清建筑,长街短巷、黛瓦粉墙、店铺林立、青石板、老字号、旧牌楼、马车、轿子、书局、酒肆、客栈、染坊、票号、银号、绸布庄······家家古香古色,处处悬灯结彩。一刻恍惚中仿佛听到自遥远的地方传来的商城繁华的喧嚣声,来自那个年代回响,一直萦绕,而且昔日商贾云集的影子也仍斑驳可见,时至今日今也还在延续着她的辉煌。

很难想象在淄博这个现代化城市中,还有一座保存如此完好的原址原貌、原汁原味的古镇,不由的我生出几分好奇。据说周村古镇,原有商业老街巷36条,还有许多小胡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初“拆旧建新”大潮汹涌,尽管一些民间有识之士极力为古街保护呼吁奔走,但仍难逃厄运,绝大部分荡然无存。也听说淄博市在城市改造中因资金短缺而保留下了古镇的这条街,还听说那年张艺谋巩俐他们在这里拍《活着》也是保留下来的一个原因。不由的我又生出几分感叹:万幸,万幸!因此,这条古街才得以成为活着的历史,鲁商文化才得以更好地传承广大,也才成为当下稀有的旅游资源。

徜徉在古街,品味着古街,房子是古老的,觉得房子里的人家看上去摸样也是古老的,并且做着同样古老的生意——原始工艺、手工作坊、印染、雕刻、古玩、奇石、字画、烧饼、蜜罐、煮锅······虽然同样是做生意,但却没有看到一个现代化的广告牌,没有叫卖声,没有口若悬河地宣传推销声,也不像当今商海中拼搏的人们那样匆忙紧张,此刻还真有一种不知是何年何夕的感觉。店主人们慵懒、休闲、从容地摆弄着小狗、摆弄着鸟笼、三三两两下着棋、打着牌·····我想莫非是他们完全沉浸在老祖宗为他们留下的这快风水宝地之中,享受着物质的非物的质文化遗产,不需要努力,便也会财源滚滚,所以才如此神定气闲。

的确是这样,周村古商城古朴而神奇,蕴藏着许多秘密,满街流淌着故事。据说居民魏女士的大姨早年送给她一只碗,她一直当饭碗用了五六年,专家一鉴定,却是一只“康熙斗彩花卉纹碗”,一件价值连城的宝贝。居民吕先生下乡搜集旧物,一个老大爷50块钱卖给他一把破椅子,却原来是一把价值一二十万的明代古椅。

逛了很多商铺,最热闹的是烧饼铺了,人们排着长队等待用传统手工技艺制作即将出炉的烧饼。周村烧饼可是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据《资治通鉴》记载,汉桓帝延熹三年(公元160年)就有了周村烧饼。虽然各地的超市里也有卖包装精美的周村烧饼,但是都不如这里的好吃。这种烧饼只有在古街的烧饼铺里现买现吃刚出炉的才最有味道。我也加入到排队的行列中,终于也买到了新鲜出炉的烧饼,正如传说的那样:小小的圆饼薄如纱扇,形似满月,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无穷。

丝绸店里也是个热闹的地方。周村是我国北方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周村丝绸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曾经“桑植满田园,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有“丝绸之乡”的美称。清末各地丝商纷纷到周村投资办厂。周村逐渐发展成为山东丝绸业的中心。如今丝绸店仍旧保留了古老的经营方式,进门仍是封闭的红漆木板柜台,各色花样的丝绸仍是卷成长条布卷排列在柜台上,柜台里边的人,手拿了木尺,剪刀,招呼着顾客。这里的气氛很舒雅,偶尔,还会听到一曲琵琶从店铺里飘出,或是一阵京胡拉的有板有眼,好不惬意。

周村的丝绸织染业也是相当的繁荣,《大染坊》正是当时印染业的一个真实再现,这里也是大染坊拍摄地。浑然天成的明清建筑群和布局合理的深宅大院吸引了众多影视剧组前来拍摄。张艺谋执导的《活着》让古商城走上荧屏,之后《闯关东》、《中国商人》、《旱码头》等影视剧组也都纷纷在这里取景。

古镇自古地杰人灵,这里造就了无数个有名的商人,他们留给后人的不但是经商的法宝和精神财富还有至今完好的深宅大院,杨家大院是这些大院的代表作。大院的主人就是鲁商的代表人物杨瑞清。杨瑞清自幼聪颖,16岁中举人,但是他厌倦仕途,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对封建皇权深恶痛绝,最后走上了经商之路。他积极与外国商人接触,给那个时代的周村带来了许多先进的经商理念。在他的运作下,周村有了现代化的丝织设备,有了电灯,甚至先于北京有了电影放映。

杨家大院是二进四合院,前后相连。院中植有花草树木,其中有上百年的参天老树,也有近几年新植的树木,花园中有各种奇花异草,摆放着一些大小不一的观赏石,两个四合院的后面还有一个院子,院子里有规模不小的马厩和停放在那里的马车以及司马人住的房子,处处彰显出当时主人的富有和阔气。室内陈设也十分考究,中西合璧,有精美的中式字画、古玩、刺绣、木雕,也有欧式的沙发、茶几、唱机等,处处彰显出主人不俗的文化品味还有前卫、时尚、新潮的一面,同时也体现出近代鲁商儒雅的生活情趣。

古镇造就了商人也造就了政治家,周村历史上的状元王应统便是其中的一个。王应统(1663~1715),祖籍山东长山县,清康熙二年(1663)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其曾祖父王重明曾任山西沁周同知;其父王廷扬在康熙二十三(1684)中武举,但不喜欢人朝为官,二生隐居于市。王应统在康熙二十六年(1687)参加乡试中武举。翌年,赴京试中进士,应殿试一举夺魁,被钦点为状元。那年他25岁。

状元府也是古镇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比其他建筑更为壮观,整座建筑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建筑风格,前后两院,两个院落中间有一座砖木结构的二层楼,人称状元楼。青砖灰瓦,雕梁画栋,气势恢宏,并建有花园和演武场,整个府邸的建筑风格和规模彰显了官宦人家的风范,既有官府的威严氛围又有居家的闲适情调。大染坊、瑞蚨祥、三益堂······这些古镇上著名的商铺以及商铺主人的住宅大院也完好无损的保留了下来。

历史留给我们的决不只是房子和商铺,还有她那迷人的氛围,不只是建筑的氛围,更是一种历史的生态文化氛围。古商城充满了浓厚的北方民俗气息,早上敲响“天下第一锣”,寓意大小商家鸿运当头、生意兴隆;在景区北口入口处,来自民间的锣鼓队穿上传统的服装打锣、敲鼓、吹起欢快的唢呐调;民俗婚礼的花轿穿街而过;洋车、马车往返不停,当然还有古镇上那些具有古老气质的人们以及来自四面八方的具有现代气质的追寻者,有序地热闹着古镇。

昔日鲁商文化在这里崛起,今日鲁商文化在这里传承。走进古镇踏今访古,既是为传奇而来,更为文化古韵而来。

作者:金梧桐。

渡船过江,方石阶梯,黑瓦青砖赫然眼前。小溪流水,波澜不惊,犹如一张古画再现,神韵所在也许是小石桥,碧水泱泱,绿树掩映,悠然的小船在桥洞中穿过。民俗纯朴,掌船人穿着古典,鱼尾式的划桨在这些中年妇女手中,轻盈捷快,顺势小船顺水而下。远远向外望去,高耸的砖塔、成片成片的湖区,仿佛鹤立于独岛之上。

走进村庄,家家阁楼交错,互相辉映,房屋的后刹,台阶依次垒砌,弯腰便可伸手浊水。小楼不但建筑别致,在使用上更是简洁方便。走上阁楼,疏密有致的窗格外是清朗朗的天,风带着甜香。樟树的碧绿映衬,水中倒影交接。伸手就可以构到对面瓦上的青苔,江南多雨水,绿油油的诉说着与水的故事。街上人来客往,不现一丝奔忙。悠远的远方飘来古老的笛声,笛声在晴朗的天空中忽高忽下,将古镇渲染得诗意迷茫,让人想到贾平凹小说中来自古城墙的埙声。我想吹这笛声的一定是位少女吧!若隐若现,云淡风轻般传递着关于爱情的解悟。猛然间惊醒,结果自然是空的,变成一段配乐的迷惘和思念。

深巷里飘来一股茶香,从一这方青石铺街道上迂回几次,忽然一座淡雅阁楼构筑在绕河旁……青石、琉璃、与茶有关的。

诗词。

歌赋,再加上空气中弥漫着或浓郁或淡雅的味道,引至三毛茶馆。树荫下摆放着数十张方形木桌,评茶杯一字摆开,茶香袅袅,喝茶人落落大方,一老者拂袖掠须。走上茶楼,三毛众多书信悬挂于门窗间隔空间之中,唤来主人才知,三毛生前来周庄。茶楼主人写一篇文章,后来被三毛朋友得知,并督促主人寄给三毛,书信来往,后来三毛自缢身亡,无比的思念和悲伤,三年酝酿办起了“三毛茶楼”。

古镇九百多年历史,历经沧桑,传承了中华文化底蕴,来人赞叹不已,宁静、古朴、安详、清丽。伴着小桥,伴着流水,伴着小桥流水边的人家,古镇显得神秘而灵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似乎是千年不变的境地,每闭上双眼眼前定掠过一幅幅图画,景美、人美、水美,古镇这风雨九百岁的水乡在我心中出落得更为深刻了。

洛带古镇位于龙泉镇北10公里,坐落在龙泉山脉中段的三峨山麓。三国蜀汉时建镇,传说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镇旁的八角井中而得名。全镇客家人占91%,故有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之称。洛带古镇建成区面积1平方公里,其建筑物大多为晚清与民国风格。镇内现存名胜有建筑精美而又独具特色的几大会馆(广东会馆、湖广会馆、江西会馆,川北会馆),洛带公园,以及凤仪馆、博物馆、基督教堂等古建筑。

明清以来,这里成为外省移民的主要入籍地,特别是清初"湖广填四川",相继迁入的即有广东、湖北、江西、陕西和山西等省的移民。由此使得这里南北移民杂处,南腔北调共存。

现存于洛带镇上街的"广东会馆"(原名"南华宫"),乃是四川客家建筑中的杰作和"四川客家第一镇"的首要标志。该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6年),总占地面积为3044.75平方米。它是目前四川境内保存最好和面积最大的一处客家会馆。1981年4月公布为成都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主体建筑由前、中、后三殿构成。其中,后殿为二楼一底的重檐歇山式木构建筑,顶覆盖以黄色的琉璃筒瓦,两侧有高拱曲起的风火墙,给人以气势恢弘,凌风欲飞和古朴庄严之感。除此,馆内还保留有楹联九幅。这些楹联,既有对前人艰难创业的缅怀,同时又有对故乡山水的悠悠思恋。

作者:茉莉金香。

自从十几年前去过了苏州,游过了园林,徜徉过山塘,集会于神仙街,就深深的迷恋了江南古镇,恋小桥流水,恋老树昏鸦,恋那种亦古亦今的迷失。

于是,几乎走遍了江南的古镇街间。从招嫁楼,到七宝,到南翔,到泗泾,到枫泾,金泽、练塘,朱家角,到千灯,锦溪,同里,周庄,西塘,乌镇,惠山。穿行于这些大致相似又各有情致的古镇,常常忘记今夕何夕,久了,总觉得多了几分复杂的情绪。

古镇,是可以让人忘记时间的。流走的是岁月,留下的是历史。岁月的脚步轻轻,历史的印迹重重。

喜欢古镇,是为了体味那种不同时空的物貌人情,而每每看到古旧的房屋里陈列着冰箱,液晶电视,空调,桌上有电脑,电饭煲等电器设备,窗前摆放着舒蕾,飘柔,门外有电信的宽带箱,就倍感失落,情感上难以接受这种融合。仔细想想,我想体味古镇那种昔日的繁华,所以我喜欢热闹的古镇,人来人往,商业发达,而这些势必融合了现代人的理念,生活方式,繁华中迷失了什么;而那些安静的古镇,或依然有人生活着,或已经人去楼空,物是人非,却也让我于安静中有了丝丝的落寞。我不是文人或艺术家,安静给不了我灵感。于是,我觉得自己是在叶公好龙。

记得在惠山古镇,深宅大院,岁月沧桑,唯有墙上的字牌注解,让游客了解,仅是如是说,独坐在静谧的大院中,倚栏,仰视高檐残塬,心静如水,倏忽间依稀看到有古时装扮的人从昏暗的深堂里踱出,近了、近了,仿佛要握手、却似灵魂被惊醒、似南柯一梦,后背有凉意,头顶却是暖暖的阳光,其实,谁都回不去谁的世界!现在,不敢独自走进旧时的院落,不敢触碰那墙,那门,不敢踏上咯吱咯吱的木梯,只为不想惊扰这些古老的岁月的魂。彼时的古镇彼时的情怀,已是流年似水,今时的古镇今时的人们,也只是活在自己的故事中,古,是一种美好的奢侈的愿望!

国庆长假,女儿说,她想要去看看古镇,因为她也喜欢那种旧宅子的感觉。我挺感动,说明女儿长大了,可以看懂江南,或者想要看懂江南。于我而言,江南不是简单的一水一桥,一石一瓦,江南是一碗粥,融进了浓浓的千古文人情怀的粥,粥里有甜美,更多的是沉淀!带着女儿,走过布满青苔的石板桥,穿过幽深斑驳的长廊,走进旧宅深院,透过天井望向那片天,用心体味那种“旧时王谢堂前燕”的浮华,留在心底的,或许有很多细腻的,无以言表的情愫。

不过,真的很美!

于是,总是情难自禁,在阴雨霏霏时,在春暖花开时,一定要去古镇走一走,静静的,不需要更多的言语,只是要从青石板的路上踏过,从斑驳青苔的拱桥上走过,在扶风垂柳边驻足,在古稀老者的目光中微笑。

情怀,就这样,一次次的,沉淀!长亭外,古道边!

走进古镇散文怎么写篇十四

耒阳新市古镇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耒阳市中心,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最近,我有幸游览了这座古镇,深深地被它独特的文化魅力所吸引。在这次旅行中,我领略到了耒阳新市古镇的历史、文化和风貌,同时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走进古镇。

当我踏入耒阳新市古镇的大门时,我立刻感受到了浓厚的古镇氛围。石板街、青砖黛瓦的古建筑、古老的巷道,以及古井古树等一系列古迹都展示出古镇的独特魅力。我沿着石板街漫步,感受着古镇的历史与传统。街道两旁的小吃摊、古玩店以及工艺品店吸引着无数游客,让这个古镇充满了活力。

第三段:探求古镇文化。

在古镇的游览中,我发现耒阳新市古镇是一个以文化为重的地方。古镇内有许多琴棋书画的社团,吸引了很多文艺爱好者。在古镇的各个角落,我都能看到人们在品茶、下棋、写字、弹琴,文化氛围浓厚。古镇还保留了许多传统手工艺,如染坊、木匠铺等。在这里,我亲身参与了染布的制作过程,体验到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也了解到这些手工艺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

第四段:品尝古镇美食。

除了古镇的文化,当地的美食也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耒阳新市古镇以传统小吃闻名,如豆汤、鳝粉、辣子鸡等。我尝试了其中的几种,口感鲜美,令人回味无穷。除了传统小吃,还有很多特色餐厅供游客选择。我亲眼见证了一家餐厅把传统菜肴与现代烹饪技巧结合的创新,品尝到了既有传统味道又有现代元素的美食。

第五段:感悟与启示。

通过这次耒阳新市古镇之行,我的心灵得到了很大的滋养。古镇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令人向往,也让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这里,我学到了传统文化的珍贵,也看到了文化变迁对古镇带来的冲击。但古镇在传承中与时俱进,保留了自己独特的魅力。我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需要珍惜历史,保护古镇,同时也要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融合。

总结:

耒阳新市古镇之旅,让我对古镇的历史、文化和风貌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这个古镇的独特魅力,无论是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手工艺、丰富的文化还是美味的小吃,都让我难以忘怀。我希望更多的人能有机会走进耒阳新市古镇,领略它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力量,同时也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性。

走进古镇散文怎么写篇十五

天空下着小雨,郁达夫文学院的同学们早早的集合在秦望广场,我们坐着大巴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路来到了江南古镇——龙门。

一下车,映入我眼帘的是许许多多黑瓦白墙的房子,古色古香。首先我们来到了龙门中心小学,去拜访了那里的同学们,那里的“小导游”告诉我们中心小学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让我们对这所学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跟那里的同学们开始了我们的龙门之旅。

我们先来到了砚池,那里的风景独美,雨声和。

诗词。

绝配。我们分组进行了诵读龙门风光的诗词,来纪念郁达夫先生。再来到明哲堂,看见里面有一个磨子,可以磨麦子。我也来尝试一下,我先抓住上面的木棍,往前、往左、往后、往右不停的转,有些麦子已经磨好了,可真好玩!但磨也有点累的,深感以前的劳作也很辛苦!我们又来到了另一个厅堂,里面有一台轿子,听“小导游”介绍说大导演陈逸飞在这里拍过电视剧《理发师》,这台轿子也有几百年历史了,很古老哦!

后来,我们来到孙氏宗祠,里面最中央有一艘非常大的船只,而且还是缩小的,我真想亲眼看见真的这艘船啊!两旁也有许多雕刻着栩栩如生船的模型,有种身临其镜的感觉。

最后,我们去了解龙门面筋特产,做面筋的手工艺人阿姨,先将面皮压扁,放上馅料,再包起来,成圆形,放进锅里炸,再拿出来。我们小伙伴还尝试了自己动手包,体验了一把。热情好客的阿姨请我们每人尝了一个,油面筋外表金黄,谁看了都会流口水。我尝了一口,满嘴都是肉香。吃好后,走在石子路上,欣赏两边风景,回到集体合点,我们一起和龙门古镇拍照留念。

最后,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雨后古朴的江南古镇龙门别有一番美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