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模板如何写(优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2:04:34 页码:13
最新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模板如何写(优质10篇)
2023-11-18 12:04:34    小编:ZTFB

父母是我们的依靠和支持,他们的关爱是我们成长的力量。在写总结时,我们应该注意条理清晰,结构合理,突出重点,扬长避短。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出更加出色的总结。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模板如何写篇一

1、学会唱《我是小鼓手》,感受进行曲的特点,体验“小鼓手”的自豪情绪,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这种情绪。

2、简单了解鼓号队的乐器,在活动中享受表演的快乐和喜悦。

1、用明亮,欢快,自豪的情绪演唱歌曲。

2、6—6—的四拍延长。

3、歌曲后半部分的“咚咚”处的掌握。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22331766—6—。

lu哎。

3节奏练习。

6262|6220|3636|3660。

xxoxxoxxxxxo。

330|660|3333|60。

二、导入。

今天我是以一名小鼓手的身份来和小朋友一起上课,想听我敲小鼓吗?(学生回答)。

老师敲一段。

作为一名小鼓手,我觉得非常开心,我还特意选了一首歌,来表达我现在的心情,请大家一起来欣赏。

三、歌曲教学。

1歌曲欣赏。

2让学生自由朗读歌词。

3齐声朗读歌词。

4范唱:

(激发学生听歌曲的兴趣)。

5你们想唱吗?

歌曲分为三部分,先看第一部分:1师范唱2学生跟琴唱3唱歌词。

第二部分:1先找找有没有相同的旋律。

旋律唱一唱唱歌词。

第三部分:1先听一听音乐,自己唱一唱歌词。

(提醒学生要唱的轻声而富有弹性)。

2理解歌曲。

教:你觉得演唱这首歌,你的心情是怎样?

这首歌曲中哪几句歌词是表现出了高兴的心情?

(学生分别找出歌曲中体现高兴心情的歌词,并解决这几句歌词的情绪,用高兴的心情唱一唱)。

1找出高兴的歌词:“太阳听了微微笑,

2用简单的动作来做韵律。

教师弹琴,学生演唱歌曲。

注意的地方:

1用手势来解决“哎“字的音高难度。

2解决歌曲后半段“咚咚“处的声音问题,防止学生大声喊唱,告诉学生”咚咚“处的处理要唱得有单性一点。

7在学生掌握歌曲的同时,引导学生用领唱和齐唱的形式来演唱歌曲。

在“咚咚“处拍手。

8完整唱一遍歌曲。

四、知识延伸。

1认识鼓号队乐器。

教:小朋友,今天我们和鼓号队的小鼓成了好朋友,其实在我们学校的升旗仪式上一直能看到鼓号队的表演,那么除了小鼓外,还有那些乐器呢?(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我把它们都请来了,想不想听听它们的声音(出示其它几种乐器,让学生感受各种乐器的不同音色)。

2欣赏一段鼓号队的精彩表演。

教:每个乐器都有着不同的音色,如果将这些声音有节奏的放在一起,我们就会听到非常美妙的音乐,下面请欣赏一段鼓号队的精彩表演。

3小结。

教:你们觉得鼓号队的队员神气吗?你们想不想也成为一名鼓号队员。(学生回答)。

好,让我们时刻准备着,为成为一名优秀的鼓号队员,加油!

五结束活动。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模板如何写篇二

教学准备:

1、有关“曾侯乙编钟”的音响资料。

教学内容:

通过老师介绍和视频资料了解曾侯乙编钟的故事。

教学目标:

了解编钟的故事,感受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调整情绪带着愉快的心情开始上课。

用歌声进行师生问好。

二、介绍青铜器(边看课件边介绍)。

1、青铜器的类别。

2、青铜器的用途。

a农具与工具b兵器c饪食器d酒器e水器f乐器。

a兵器b礼器。

在等级社会中,一部分青铜器被用于贵族间各种礼仪活动。

三、介绍编钟。

1、通过课本图片了解中国古代乐器—编钟,激发学生的兴趣。

2、将收集到的《国宝档案——曾侯乙编钟》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

1、对编钟这个中国古代青铜器乐器有初步了解。

3、通过视频资料了解曾侯乙编钟的故事。

a曾侯乙编钟的挖掘、历史。

b编钟的构造、发声。

c编钟的复制、保护。

视频时间较长,

分上、中、下三部分,根据课上时间灵活安排。

四、小结。

带领学生回顾这一课时所了解到的曾侯乙编钟的内容。

第三单元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六(1)(2)(3)(4)3/24~3/25。

教学准备:

有关“曾侯乙编钟”、“金编钟”的音响资料。

教学内容:

通过老师介绍和视频资料了解曾侯乙编钟、金编钟的故事。

教学目标:

了解编钟的故事,感受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调整情绪。

用歌声和老师进行问候。

二、曾侯乙编钟的故事。

老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曾侯乙编钟的历史和它的挖掘工作。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往下看。

回忆上集的内容。

和老师一起观看中集、下集。

了解曾侯乙编钟的构造、发声。

以及编钟的复制、保护。

节选15分钟左右。

三、金编钟的故事。

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一套金编钟,它是乾隆80大寿时送的大礼,关于这套编钟的故事让我们一起通过短片了解一下。

了解“金编钟”的故事。

15分钟左右。

四、小结。

编钟知识小竞赛。

用竞赛的形式检验一下自己对编钟的了解。

第三单元第三课时。

教学时间:六(1)(2)(3)(4)3/28~3/30。

教学准备:

1、编钟的`音响资料。

2、铜鼓舞的图片及音响资料。

教学内容:

1、听赏乐曲《楚辞》片段。

2、了解铜鼓舞。

教学目标:

1、听赏编钟音乐作品片段,感受其音乐特有的声音效果,了解我国古代音乐知识,感受悠久的文化艺术魅力。

2、认识铜鼓舞,并简单了解它的历史。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和老师用歌声进行问候。

二.欣赏乐曲《楚辞》。

1、学生视唱歌谱。

2、对较难的小节进行重点练习。

有相似的乐句,找一找,再对比唱唱。

3、听听编钟与众不同的音色。

4、编钟的演奏特色。

5、再欣赏,跟唱旋律。

慢速视唱歌谱一遍。

难点小节大家一起练习解决。

全曲有八行,每两行的节奏、音都比较相似。

欣赏编钟的音色。

它属于变音打击乐器,发音类似钟声,清脆悦耳,延音持久具有东方色彩。

跟唱旋律(唱歌谱)。

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节选一些乐句唱。

三.欣赏铜鼓舞。

1、欣赏表现舞蹈主题的青铜器作品。

2、了解《奏舞》。

3、先今的腰鼓舞、长鼓舞、太平鼓舞和莲湘舞等都由《奏舞》演变而来。

a周代青铜壶。

b战国青铜圆壶。

是一种与祭祀礼仪有关的舞蹈,它原来用于祭祀,后来也用于群众性的自娱和表演。

四.欣赏壮族等少数民族铜鼓的表演欣赏少数民族的铜鼓舞表演。

五、小结。

鼓励有兴趣地学生可以再自己收集一些资料。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模板如何写篇三

《牧羊女》是苏教版第五第六单元《牧笛声声》中的一首歌曲,它是一首活泼、愉快的捷克民歌,3/4拍。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的旋律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和牧羊女的愉快心情。本首乐曲由四个乐句组成是a+a+b+a格式。第一、二、四乐句很相似,第三乐句以欢快跳跃的节奏与其他乐句形成对比,描绘出羊儿叫声、歌声、流水声,使全曲更生动活泼,感人而又简练。

本课我以“听、唱、感”为主,以“律动、欣赏、想象”为辅的手段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中感受牧歌和草原民歌的基本特点,使学生以音乐的情感为纽带,学会关注大自然、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劳动的人文情感。在演唱与欣赏中外不同节奏不同情绪的牧歌中,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让学生体验、感悟音乐文化的多样与沟通。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自主参与到各项音乐活动中,感受牧歌和草原民歌的基本特点,使学生以音乐的情感为纽带,学会关注大自然、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2)能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牧羊女》,初步感受三拍子歌曲的音乐特点,并从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劳动的快乐。

(3)欣赏、辨别歌曲的演唱形式:独唱与齐唱。能自主地处理歌曲《牧羊女》,能用舒展的歌声、肢体动作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2、知识与技能:

(1)学习音乐力度记号f与p,了解它们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在歌曲中加以运用,增强歌曲的感染力。

(2)比较相似乐句的异同,学习分析aaba曲式结构。

2)通过观察与比较,能利用已有的认知,发现歌曲结构的特点。

1)能对歌曲进行力度表现的处理2)能用柔美连贯的声音表达歌曲意境。

活动一导语:

设计意图:

活动二导语:

1、看美丽的大草原就在我们的眼前,听草原深处传来了歌声(律动听歌)。

2、我们都知道好听的歌儿是有一个个小音乐组成的,我们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3、生唱曲谱拍三拍子节奏。

4、看看老师拍的和你有什么不同?有变化的三个乐句是一个怎样的关系呢?

5、唱第三乐句感受节奏的紧凑带来的活泼跳跃的感觉。

7、在唱曲谱过程中化解难点。

8、在第三乐句再做一个强弱的对比,增强歌曲的感染力。

9、即兴表演唱。

设计意图:

感——以草原远景图为背景聆听歌曲旋律,并通过身体律动感受歌曲韵律特色;唱——视唱旋律了解歌曲结构特点。在演唱歌曲体会牧羊女的愉快心情及力度对比对歌曲意境的渲染。

活动三导语:

草原牛羊多,草原歌儿也多。热情的小主人又唱起来了。听《欣赏《草原赞歌》《牧场上的家》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让学生体验、感悟音乐文化的多样与沟通。《草原赞歌》以歌词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牧场上的家》先景后词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用变化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积极聆听、主动感受。

设计意图:

欣赏《草原赞歌》《牧场上的家》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让学生体验、感悟音乐文化的多样与沟通。《草原赞歌》以歌词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牧场上的家》先景后词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用变化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积极聆听、主动感受。

活动四导语:

设计意图:

《找朋友》活动是对本单元教学内容的一次梳理。让学生学会运用音乐要素找到歌曲的共性。草原之旅我们一起唱了《牧童之歌》,又学会《牧羊女》还欣赏了《草原赞歌》《牧场上的家》根据节奏情绪等给它们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吧!

结束语:今天我们欣赏了草原美景,唱了听了草原歌曲,我们的草原之旅也要结束,让我们唱着《牧羊女》这首歌和牧羊女和大草原再见吧!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模板如何写篇四

课题:小学音乐教材第四册第一单元《小鸟的歌》----鸟店。

课型: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鸟店》这首管弦乐曲,教育学生爱护鸟类,尽自己的能力保护鸟类,为建设我们的绿色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创编活动。

3. 知识与技能目标:用肢体语言表现作品的复三部曲式的结构。

教学重点:聆听乐曲各段的旋律、节奏,并能为不同段落的乐曲自由创编律动。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乐段作品所表现的情景。

教学准备:课件 截曲软件。

教学过程:

1、初听乐曲,感受乐曲情绪。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管弦乐曲。既然是管弦乐作品,那么在乐队中既有管乐、又有弦乐,弦乐指的是提琴类的乐器,(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当然在乐队中,这些乐器都不是一件,而是每种乐器有很多把,大家组合在一起演奏出温暖的音色。管乐包括铜管和木管两大类,铜管乐包括:小号、长号、圆号、大号等,它们发出的音色富有金属性,比弦乐的音色要辉煌。木管乐包括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等,这些乐器发出的音色比较冷漠。不同音色的乐器在一起,互相弥补音色上的缺陷,有时候主题在木管、有时候主题也交给铜管,而更多的旋律是由弦乐来完成。一部作品的配器体现出作曲家对乐器音色的深透了解和作品的理解,给听众带来美好的享受。)    在这首乐曲中,作曲家要利用乐器的不同音响表现了这样几种情绪。

(教师出示词条)紧张、恐怖,宁静、安详,欢快、优美,请同学们在欣赏一边乐曲后,根据乐曲的顺序,把这几种情绪进行排序。

生:完整欣赏一遍乐曲,进行排序练习。

师:谁来说说你排序的结果?

生:自由交流自己的答案。

师:引导学生针对有异议的地方结合音乐再次欣赏,把情绪进行正确排列。

2、再听乐曲,进行故事创编。

师:作曲家就是用这样几种情绪为我们大家讲述了发生在《鸟店》的故事(板书乐曲题目《鸟店》)。请同学们再来完整地欣赏一遍这首乐曲,然后,请给大家讲一讲你从音乐中听到的故事。

生:完整欣赏后,为乐曲编故事。

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分组创编。

3、分段细听。

(1)第一段音乐欣赏:

生: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这段音乐描写了宁静的清晨,这段音乐里我们能听到什么声音呢?

生:钟声、公鸡的叫声、鸟叫的声音。

师:(再次播放第一段)。

生:分成四个组一边听,一边用形体感受音乐(钟声敲响了四下,随后公鸡打鸣,接着鸟儿鸣叫在那宁静、安详的旋律中)。

(2)第二段音乐欣赏。

师:这么美好的早晨,小鸟们都在忙些什么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欢快优美的第二段。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出示问题):

a、这段音乐中速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b、分别描写了小鸟们在忙些什么?

师:带领同学们一般听音乐,一边轻轻地拍手,帮助学生感受乐曲速度、情绪的变化。

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自由地回答老师的问题。

师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这段音乐中有快速、中速、慢速,快速描写了小鸟们在互相追逐,中速描写了小鸟们在做游戏,慢速描写了小鸟们在休息。播放另一段音乐主题。

师:鸟儿们在自己的天堂里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可是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一件可怕的事情即将发生了。

(3)第三、四段音乐欣赏。

师:你们仔细听,是谁来了?

生:是猫来了。

师:猫对这些可爱的小鸟早就垂涎三尺了,这时出现了一段紧张的音乐,小鸟们似乎吓坏了。(播放第三、四段音乐)。

生: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表演猫要吃小鸟的情景。

师:猫吃到小鸟了吗?为什么?

生:没有吃到小鸟,因为小鸟都关到笼子里了,猫抓不到。

师:这些小鸟太可怜了,它们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们的家应该在哪里呢?

生:树林。

生:……。

师:你们的建议我接受了,我要是再坚持来这个鸟店,我将永远失去鸟儿带给我的快乐,甚至失去地球——我们美丽的家园。现在,我郑重宣布,我要放飞鸟店中的全部鸟儿,让他们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

生:欢呼起来。

4、外化表现。

师:下面。咱们再来完整欣赏一遍这首管弦乐曲《鸟店》。我为你们录象,大家表演完后,我们一起观赏。

生:分组随音乐表演。

师:音乐结束了,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么好听的作品是由谁来创作的呢?

生:德国的奈克。

师:当时有很多像他这样的作曲家创作出了非常好听的作品,但是由于时间太久远了,更多关于他们的资料根本就查不到了,他们的音乐作品流传了下来,供大家欣赏。

5.教学检测。

师:我们今天从管弦乐《鸟店》中学到了什么呢?

生:发言。

小结下课。

1. 关注学生的学。(知识性的内容顺带讲解)。

2. 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设计教学。(学生具有一定的合作学习的基础)。

3. 创设合作学习表演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

4. 表现音乐时鼓励大家有自己的个性和理解。(提倡有自己的风格,不与他人雷同)。

5. 教学中为学生录象并当场播放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6. 运用音乐软件制作乐谱和为音乐做片段(美得利打谱软件和绘声绘影教学软件、制作幻灯片)。

教学反思。

教学中,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聆听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孩子们在聆听音乐时,总爱唧唧喳喳,象小鸟儿们一样,但是对于聆听音乐来说,这可是要不得的。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觉到:要完成学生始终用心体会和表现作品所表现的场景这样一个教学目标,一个最根本的方法就是静下心来关注音乐,除此之外,我们没有任何方法到达胜利的彼岸。

因此,我教学的每个设计,都是围绕聆听音乐作品开展的。从聆听音乐引子部分到聆听小鸟们愉快歌舞的场景到与谗猫进行斗争的场景,都要把音乐听进去,否则,大家的表演就没有味道。达不到丰富想象力、合作创编的教学目的。

事实证明,我的教学是适合我的学生的,是为他们量身定制的,课后学生总是要求我再为他们播放《鸟店》的音乐。看着他们在音乐中合作学习的情景,我很舒心,因为他们不需要我的帮助,也能很到位的理解作品的内涵,祝愿孩子们在音乐中享受到幸福、快乐!

xx年3月10日完成4月5日发布于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模板如何写篇五

《竹乡娃娃爱竹林》是北师大版艺术第七册第五单元主题二的一首学唱歌曲。竹子在建筑、交通、生产、生活等方面都可以发挥作用。竹是中国文化和人格的象征,它的气质与我们民族的审美情趣相迎合。学习此歌曲需一课时,在学会唱这首歌的同时也学习了听辨竹乐器的不同音色和风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竹乡娃娃爱竹林》。

(2)懂得感受歌曲节奏、句式及情绪的变化。

(3)初步懂得分辨竹乐器的不同音色。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用不同的节奏朗诵歌词,感受不同的节奏韵律。

(2)能够跟唱歌谱,按照歌曲乐句,用拍手、拍肩、跺脚等方式表现歌曲旋律的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不同形式的演唱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通过感受竹的秀美,体验竹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体验竹乡娃娃爱竹林的情感。

2、教学难点:掌握歌曲的节奏,装饰音、变化音记号的唱法。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钢琴)、打击乐器、音乐用书。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而做出的:

1、学生大多数是外来工子女,除了学校的音乐课,平时比较少接触音乐。

2、本班学生男多女少,学生都喜欢上音乐课。

3、学生学习过简单的打击乐器。

1、情境创设策略: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竹林的美景。

2、游戏激发兴趣策略:采用拍手、拍肩,跺脚等游戏方式按节奏朗读歌词。

(一)、诗歌导入。

1、播放背景音乐,教师朗诵《翠竹儿》。

翠竹儿飘,翠竹儿飘。

清风吹过竹林梢;

``````。

快来吹一曲“直苗苗”

2、欣赏竹景,感受自然美(在背景音乐中,播放竹海,竹林的vcd)。

师:今天,我们走进了什么地方?你有什么感觉?同学们喜欢竹子吗?

3、与竹对话,表达对竹的感受。

教师让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有关竹子的资料和信息,共同分享竹带给我的美好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在聆听、欣赏的过程中感受竹子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

(二)、唱一唱《竹乡娃娃爱竹林》。

1、欣赏歌曲《竹乡娃娃爱竹林》。

(1)感受歌曲的民歌风味。

(2)理解歌词内容。

(3)体验竹乡娃娃爱竹林的情感。

2、学唱歌曲。

(1)引导学生讨论用不同的节奏朗诵歌词,感受不同的节奏韵律。

×××××|×××××|×。

竹叶儿长哟,竹叶儿青罗。

×××××|×××××|×。

竹叶儿长哟,竹叶儿青罗。

……。

×××××|×―――|×××××|×―――‖。

×××××××|×××××××‖。

(3)采用集体、小组、个别、齐唱、分句接唱等形式学唱歌曲。

设计意图:欣赏并学唱歌曲,感受竹乡娃娃爱竹林的情感。

(三)、联想讨论。

1、竹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看到很多用竹子做的东西?有谁知道来说一说。

2、竹子还能做成什么乐器?它们的声音是怎样的?

师:竹子除了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物体,它还可以做成不同的乐器,奏出很好听的声音,我们一起来看看。

3、学生观看视频,了解竹子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观赏、聆听了解竹子的用途。

(四)欣赏竹竿舞,体验竹竿舞带来的乐趣。

1、欣赏竹竿舞。

师: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竹乡娃娃爱竹林》这首好听的歌曲,知道了竹子的许多用途,你们一定不知道在少数民族的地方还有种舞蹈叫竹竿舞,我们一起欣赏吧。

2、表演竹竿舞,活动结束。

设计意图:体验舞蹈的乐趣,激发学生爱竹林爱大自然的情感。

开始。

情境朗读。

倾听。

欣赏。

讲解引题。

演示竹林图片。

录像课件。

欣赏图片。

回答问题。

讲解。

读一读。

演一演。

教唱歌曲。

听赏并学唱歌曲。

回答问题。

欣赏图片。

提出问题。

点评总结。

结束欣赏舞蹈。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模板如何写篇六

教学目标:

1、能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能认真欣赏歌曲《我的祖国》,能哼唱主旋律,感受歌曲的基本情感。

教学重点:

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演唱。

教学难点:

准确地演唱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如:三连音、附点)和力度变化(渐强、强音记号)。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我的祖国》。

1、导入新课:谈谈你对祖国的印象。

2、聆听《我的祖国》。

3、介绍歌曲相关知识。

(1)、介绍歌曲的首唱者—郭兰英。

(2)、介绍歌曲创作的背景。

4、跟唱《我的祖国》。

二、学习《国歌》歌词。

1、观看记录“日本侵略者的暴行”的图片资料。

2、观看电影《国歌》片段,了解词作者田汉英。

3、学一学。

(1)、老师领读歌词.

(2)、齐读歌词。

老师提问;你认为哪一句体现了人民抗日的决心?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试着读歌词)。

(3)、学生领读歌词。

(4)、介绍田汉。

三、学习《国歌》旋律。

1、认识三连音:

(1)、聆听全曲。

(2)、拍一拍:两组三连音节奏。

(3)、听一听:

(4)、唱一唱:

2、体验力度渐强的乐句。

(1)、唱一唱:

(2)、说一说:学生讨论这句旋律的进行方向。

(3)、再唱一唱:注意力度变化。

3、学唱《国歌》旋律。

(1)、视唱旋律第一遍。

(2)、提示加入附点.强音记号的地方,再视唱旋律。

四、演唱《国歌》。

1、齐唱《国歌》。

2、跟唱《红旗飘飘》。

3、演唱《国歌》。

五、结束。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模板如何写篇七

教学过程:

一、教学组织。

二、故事导入:小朋友们,春天是那么的美,那么的春意盎然,小草、**鹃、小动物们尽情地欢唱、尽情地跳舞,这时,有一位诗人见此美景,忍不住作了一首诗(显示古诗《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师:这首诗小朋友们读过吗?

生:读过。

师:老师知道小朋友不止读过,还很熟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吧!

1、生读诗。(师在旁讲解诗的大意:春天的……)。

师:读得真美,可惜就是少了点什么?

生回答:音乐。

师:是呀,如果我们加上一点音乐的话,一定会锦上添花,给诗增添春意。老师这儿就有一段音乐(放伴奏音乐)。

现在,我们一起随音乐再次朗诵。

2、生随音乐再次有感情地诵诗。

【设计意图:诗歌结合,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新歌教授。

1、播放《春晓》的范唱。

(师生随音乐轻声哼唱旋律)。

师:谁能告诉大家,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呀?

2、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那这么美的意境,我们在歌唱时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呢?

生:优美、柔和、抒情。

3、师:现在,我们就以这种轻柔的、优美的声音一起来演唱《春晓》。

(师边说边用各种素材表现春天的各种声音)。

师:听——春姑娘来了,一阵春风吹来(师用吹矿泉水瓶来表现春风并出示春风的节奏卡片×--),灵巧的布谷在枝头向人们传递美好的祝福(师模仿布谷叫并出示布谷鸟的节奏卡片0××),可爱的蜜蜂也挥动那轻盈的翅膀(师模仿蜜蜂叫并出示蜜蜂的节奏卡片×××××),哇,震撼的春雷打响了(用镲来表现打雷的声音),春雨也悄悄地下了起来(用自制的沙锤{即在各种瓶子里装入沙或米}来表现春雨的沙沙声),落在树叶上(师用笔轻轻敲打书本模仿雨滴落在树叶上的声音并出示树叶的节奏×-×),雨停啦!春天的小溪也快乐地唱起了歌(师用两只杯子相互倒水表现溪水潺潺流动的声音)……多美妙!

【设计意图:逐步过渡使学生进入到创造阶段】。

1、分组讨论练习进行创造。(师到各组指导,帮助。)。

(可有多种创造形式:

a、在书本节奏的基础上创编其他不同的节奏。

b、可利用各种素材创编出书本上没有的其他各种春天的声音。)。

2、将创造出来的各种春天的声音进行合作表演。

如:小鸟蜜蜂树叶小鸟。

小鸟风蜜蜂。

树叶……。

(不局限于以上两种形式,可视各班学生的情况而定)。

五、采集与分享。

师:我们就是春天,每个人的美好一面都会打扮我们的生活空间,使它春意盎然。那我们怎么来打扮春天?(生各抒已见)。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请小朋友们回去找一找春天的声音,唱一唱春天的歌曲,下节课带过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五、课堂小结。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模板如何写篇八

教学目的:。

1.把音乐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构建创新有趣的音乐课堂。

2.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互相合作、协同表演的能力;通过唱和动的结合,培养学生音乐和动作的协调能力、表演能力。提高参加活动的自信心。

3.巩固3、5、6、三音的音准及手号,能用3、5、6、三音按所给节奏创作音乐短句。

教材分析:这是一首非常受低年级学生喜爱的儿童歌曲,作者巧用3、5、6、三音组成了一首旋律优美、活泼、生动风趣的歌曲。通过我的左手和右手之间的有趣故事,教育孩子认识到生活中左手和右手必须团结才能做好每一件事,要爱护自己的左右手,同时,利用这首歌让学生掌握xxxx-三种节奏。通过歌曲《左手和右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创编歌词、表演。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子琴。

1.猜谜语导入,故事激趣。

利用大屏幕播放歌曲旋律,使学生有初步印象。

2.欣赏歌曲:配合歌曲做简单的动作,请学生说出歌曲中唱的内容。

3.按歌曲节奏朗读歌词。

xxxxxxxxxxx-。

这是我的左手哎呀飞走了。

4.歌曲学习。

听歌曲,为歌曲打拍子。

教师弹琴,学生跟唱。

跟录音小声唱词。

生齐唱。

5.自编自演。

分小组两人面对面的表演。在编动作时把左手、右手、飞走、不见、拉住、找到、拍拍手、拉拉手表演出来,编得要生动有趣。(大屏幕出示舞蹈片段,在欣赏再创编。)。

6.创编歌词。

按节奏说话。

xxxxxx。

校园里真美丽。

按节奏用3、5、6、三音唱一唱。

xxxxxx。

535665。

在节奏谱中将节奏记下来,跟着同学降级下的谱子唱一唱。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模板如何写篇九

通过学唱歌曲《牵牛花当喇叭》,学生能够产生热爱大自然之情,并能够树立环保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

学习过程中运用聆听、表现、合作等方法,学生能够完整对歌曲进行表演。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跟随节奏运用合理的肢体动作。

【重点】。

重点是能够完整带有表演性地演唱歌曲。

【难点】。

能够加入奥尔夫教学法中的声势律动。

(一)新课导入。

上课前老师展示牵牛花的图片,提问学生这是什么花?它的形状像哪一种乐器呢?

学生自由发言,牵牛花,喇叭花,像个小喇叭。

教师总结:哦!同学们都说它像个小喇叭,那它到底能不能吹出声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曲《牵牛花当喇叭》,顺势导入新课。

(二)初步感知。

1.初听歌曲。

并设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这是一首曲调活泼欢快的歌曲。

2.复听歌曲。

并设问:这首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这是一首中速的歌曲。

(三)学唱歌曲。

1.进行简单发声练习,引导学生运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进行发声;。

2.教师弹奏钢琴,学生跟唱乐谱,并提示学生音准;。

3.教师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并注意曲谱中的一字多音;。

4.将歌词填入旋律中完整地演唱歌曲;。

5.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的情况下,加入歌词下方提示的肢体动作;。

(四)巩固提高。

(1)教师带领同学做几个基本的舞蹈动作;。

(2)学生们分小组自行创编动作;。

(3)上台展评,教师给与鼓励性评价。

(五)小结作业。

最后老师留一个小任务,回家后把这首歌曲表演给爸爸妈妈看,与他们一起分享音乐的快乐。

小学音乐教学设计模板如何写篇十

1、初步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及其不朽作品《黄河大合唱》,对作曲家表示敬仰之情。

2、更熟练、更富有表情地演唱《长江我的家》和《保卫黄河》。

3、为下节课的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做好动员。

1、导人。

我们上节课学唱的歌曲《保卫黄河》是谁作的曲呢?(学生回答:冼星海。)。

2、师生共同阅读课本上的连环画:了解一下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

为了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这一连环画的内容,有必要简述当时的时代背景。当时,抗日战争已进入第三个年头,南京已经沦陷,中华半壁江山已被日军占领,抗日战争处于艰苦时期。而在延安这一革命根据地,却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成为全国人民抗日斗争的中心,光未然的长诗《黄河吟》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3、复习歌曲《长江我的家》。

(1)随范唱录音带歌唱。

(2)随歌曲伴奏带歌唱。

(3)随教师琴声歌唱。

(4)随琴声学习前16小节歌谱,学会的节奏。

(5)按课本上的规定,用领唱和齐唱的形式随伴奏带歌唱,领唱可先由教师担任,后由学生担任。

4、复习歌曲《保卫黄河》。

(1)再次欣赏轮唱曲《保卫黄河》。

(2)随伴奏带齐唱几遍。

(3)随琴声唱二部轮唱。

(4)如有条件,可加入大军鼓和小军鼓、钹。

音乐活动黄河与长江。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组织、协调、合作的能力。

2、通过对音乐姐妹艺术的收集、欣赏、交流,拓展学习视野。

这一活动是充分发挥师生创造性的极好时机,可用多种方式来进行,例如小组擂台赛、游艺会、班级文艺节目展演等。

这一活动除可由教师主持外,也可由几名学生来主持,师生要共同参与,尽量让每位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大多节目应采用小组共同表演的形式,但也可有几个由个人表演的节目。

还更加提倡小组间的合作表演,例如一个小组舞蹈,另一小组伴唱,一个小组朗读诗文,另一小组配音,男生唱歌,女生伴舞,一些学生表演书法、绘画,一些学生为之操琴伴奏等。总之,要尽量组织得丰富多彩,在音乐活动进行过程中,还要将课本上的问题及时、巧妙地插入其中。还应该重视利用课本中的诗词、插图(照片)等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

随笔: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组织、协调、合作能力的体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