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教改语文论文(实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13:01:21 页码:8
教改语文论文(实用10篇)
2023-11-10 13:01:21    小编:ZTFB

总结是对过去的梳理,对未来的规划。写一份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先明确总结的目的和意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舞蹈教学资源和演出视频,希望能激发大家的舞蹈激情。

教改语文论文篇一

叶圣陶说:“自学的本领是用之不竭的能,储能就要储这样的能。”我们应当把预习当作全部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好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首先,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学习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使他们获得较强的自学能力,能独立自主地探究新的知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抓好预习这个环节不可忽视。由于预习是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自己阅读、独立分析、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在预习过程中,学生经常要使用工具书,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信息处理等,所以,预习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大有裨益。

其次,预习为课堂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预习,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生字词有了初步认识,也知道了课文的大概内容,这就为课堂教学在知识上做好的充分的准备。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一定会发现问题和提出疑问,如此,学生就会在课堂上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问题的解决上,从而增强了听课的目的性,为课堂学习做好了心理准备。带着问题上课,学生的求知欲更强,有助于变被动学习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三,预习为教师的教学准备与教学计划的调整和优化提供了依据。

预习不是形式,它不是游离于课堂学习之外的,教师在课前检查预习的情况,能够及早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可以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中探知学生的知识基础,这样教师可以更好地抓住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对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及时、适当的调整,有的放矢地做好课堂教学工作。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绝非朝夕之功,要循序渐进地进行。由于小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习能力方面的限制,他们无法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对他们的预习多加指导。我觉得,预习应该有一个较好的方案。方案设计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目标明确,要求适当。

小学生因为自学能力的局限,他们不知道该怎样做好预习工作,不知道要做些什么;通常他们只是粗略读一下课文,对课文内容却不甚知之。因此,对于小学生的预习要像课堂教学一样,给他们很明确的目标,如:读通顺课文,尽量自己解决课后生字词等等。给他们明确的目标,让他们逐步了解预习的内容和方法,并运用这些知识举一返三地渗透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

二是分层设计,因材施教。

一个班的学生就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来说是有一定差异的.。有些成绩较好的学生能自觉运用学到的预习方法,按照目标去做,并且效果很好,而有的学生尽管也预习了,但课文读得还是结结巴巴,遇到生字不能主动查字典,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不出来。除了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外,学生还有一个共同的“弱点”:他们理解事物往往是孤立的,不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反映在阅读上就是理解的内容支离破碎,抓不住重点,无法深入。对此,教师在安排学生预习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年龄特征,安排不同层次的预习目标。

三是抓住教材特点,灵活安排。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订,是将同类体裁或题材的课文归为一个单元,各单元的训练重点各有侧重。所以,预习目标的设定还要从教材的特点出发,使学生掌握各类文章的学习方法,比如,写人的文章,预习要重点明白写的是谁?写他的什么?记事的,则要明确写了什么事?对事情的大概内容能否进行口头复述?而描写事物的,就要知道写的什么景?什么物?他们有哪些特点?他们之间有些什么关系等等。

四是指引方法,热心教导。

对于不知如何预习的小学生而言,预习方法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预习方法可以采用建议式,如让他们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试着发现问题,并提出疑难问题;或者根据课文的深浅度及所采用的不同教学方式完成写故事梗概,找出关键词,找出你认为优美的句子等等。这些方法是学生自学入门的向导,教师要耐心地指导他们,让他们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让他们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教改语文论文篇二

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里程碑,要求课程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综合。这就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师又面临着一次新的挑战。那么如何让课堂充满生气?教师该怎样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鼓舞者呢?我认为,以“情”感化学生心灵,是上好语文课,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关键。教师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打开自己的心扉,真诚地和他们交朋友,才能和学生共同成长,和谐相处。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练就一身好本领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起。

一、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自己充电。

教师只有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展示自己的魅力,得到学生的尊重。我们要努力开拓自己的知识网络,不断补充各类“维生素营养液”。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宝库,是人类最珍贵的财富。因此,要想从整体上提高自身修养,读书是关键。鲁迅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越挤越多。”假如我们每天多读一小时书,那么一年下来该是多么长的时间啊,课堂上的一些尴尬场面出现的机会是多么少啊,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该是多么神圣啊!

二、提高语文教学能力,让魅力绽放讲台。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胜任教学工作,除了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语文教学能力。

在一个单元的教学中,怎样进一步地使学生领悟、理解、掌握重点内容;一篇课文,怎样布局和检查预习,怎样启发学生读、写、说等,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知识结构和教育方法上要更新。在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能力方面,教师还应注意课堂的应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教师教学的对象是人,人是有思想、有个性的。因此,教师设计的教案要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根据发生的情况进行调整。那么,如何提高教师在课堂上的应变能力呢?我认为必须对学生和教材进行深入了解,随时随地观察和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因势利导地进行教学。否则,你的课堂将是一潭死水。

作为一名教师,语言表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教师是通过口头语言来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我们必须口齿清楚,富有感情。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多观摩名师讲座,多读文学作品、报刊杂志,以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语言,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训练。

三、加强师德修养,既教书又育人。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对语文教学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语文教学,才能教好语文。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去感染熏陶学生,在进行语言文学训练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有位教育家这样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教师要爱每一个学生,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小学生单纯、幼稚、可塑性很大,只要我们精心培育,他们都会有所发展;只要我们给孩子信心,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关心、重视,一切不可能的事都将成为可能,还怕我们的学生不会进步吗?教师用一颗爱心感染孩子,孩子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回报家庭,那将是教师无尚的光荣。

进入二十一世纪,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只要我们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学习科学知识,提高教学能力,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乐业精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化学生,热爱学生,就一定能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师。

教改语文论文篇三

一提到作文就有学生面露难色。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内容空洞无物,语言贫乏生硬。部分教育专家及一线教师不断探索解决这一难题寻求途径。我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受到学生的作文能力不是他们语文能力单一的体现,而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也就是说学生作文能力是他们朗读背诵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等的综合体现。故此,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应渗透于每一堂语文课教学中。在语文教改中如何进行作文教学,下面我浅论几点:

一、朗读背诵,培养语感。

语文教学是一门关于语言的教学,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语感的培养。语感是人对语言的领悟能力,是语文训练到熟能生巧的体现,是在长期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形成的,朗读背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条件。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古人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多背,能更好的理解句子或文章的含义,能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思想的理解,从中还可以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背诵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一篇文章背熟以后,它的词汇、句式就可以转化为读者自己的语言储备,一旦需要用的时候,就可以自然地倾泻于笔端,成章于口头。新课改要求我们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但多读多背、读写结合是我们必须继承的。我们的学生笔下生涩、词汇贫乏,文理不通,原因在于读得少,背得少,头脑里没有储备足够多的字、词、句、篇。故此,我们要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会学生总结读书方法,背诵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生学会细致有序的观察方法,训练合理想象。

我们在教学中常见部分学生怕写作文,其原因是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无情可抒,即没有写作材料。写文章实际就是写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及感受,观察能把生活中的素材变为文章的桥梁;观察能使人拓展视野、增长知识,能激发人对生活的热爱;观察是认识事物的窗口,是作文的基础,是写作的法宝。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教给学生细致有序的观察方法,要告诉学生观察不是胡乱看,而是要按从上到下或从头到尾、从里到外、从远到近等顺序进行观察,而且观察应细致入微,才会有收获。指导学生对周围事物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可以积累写作素材,材料丰富,才能使学生迅速的作文。

想象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是创造力的翅膀,人类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想象开始。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想象并非胡思乱想天马行空的想,而是要在观察现实事物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有联系的想象。在进行看图学文的课文教学时,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对课文插图进行细致有序的观察,再依据观察结果展开合理想象,图文结合学习作者抒发真情的方法。之后让学生在看图说话训练中把从阅读中所获的观察、想象抒情技能用上,他们面对写作就不会头疼了。

三、上好口语交际课,训练准确表达。

语言是交际工具,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语文学科要求学生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并借此进行思维。口语交际既是语言能力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举措。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对事物分析、综合、评价的能力,它为学生习作积累材料,开拓思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一部分老师常感到上口语交际课时学生不愿开口说话,而有的老师觉得让学生一个个说太费时,结果口语交际课变成“一言堂”,致使学生个性得不到发展,思维受到桎梏,。须知,在新教育理念中,老师是服务于学生的,学生才是主体,我们做老师的应该让学生每堂课都满载而归,而不是自己说个痛快。特别是口语交际课,老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大有不吐不快之感,他们就不会闭口沉默。设计情境可从生活点滴开始,如购物、让座、求助……只要学生开口对话表演,那就是成功的开端。同时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复述课文,讲故事、看图编故事的训练机会,在老师指导下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做到说话语句连贯、条理清楚、围绕主题即可。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后,作文也就不成问题了。

四、提高学生驾驭词语的能力。

古人云:“作文可贵而难为”。有的学生平时能说会道,但写出的文章平淡无奇,这说明学生的头脑中储备词汇太贫乏,无法产生有逻辑层次的书面语言。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为语文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词汇的储备,从教材中、报刊、图书、电视及其网络等媒体中积累,可摘抄妙句佳词,精彩片段,这样就为写作构建了一座写作资料库。在平时片段训练中,老师可给出关键词、精彩词,要求学生在写片段时全用上。还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上会用反义词、辨别使用近义词、词的感情色彩并使用,才能在写作时措词准确精炼,文字生动活泼。

五、从经典课文中总结学习写作方法。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是古今中外的名篇,其作者在材料安排、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独具匠心,给学生的写作起到示范作用。教师在指导中要巧妙的利用教材,有目的的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课文,学习领会文章的写法,然后让学生模仿写法进行习作,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后,可让学生模仿其四季写一篇《家乡美》;课文《白鲸》作者先写白鲸的外形特点,后写生活习性,可让学生仿写其喜爱的小动物;在学习《鸟的天堂》,好让学生对一处景物作静态、动态描写;在学习《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可以让学生对某个部分进行续写,在作文中可以学习过渡方法等。

在新的教学改革浪潮中,在新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方法,培养语感;教学生细致有序的观察方法,训练他们的想象力;通过口语交际课训练,让学生准确表达思想情感;鼓励学生积累优美词句;从经典课文中总结写作方法,那么,当学生面对作文时,就不会面露难色,而是胸有成竹、挥笔自如了。

[浅论语文教改中的作文教学]。

教改语文论文篇四

1.教师没有从本质上意识到教育工作。

在传统教育的限制下,教师的教育事业还不够开阔,仍是以单纯的“教”“学”模式存在于课堂上。在小学课堂上,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没有得到体现,仍是被动学习。

2.学生语文知识认知不够深。

一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味地将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的脑海中,却忽略了学生是否从根本上理解这些内容。这些致使学生增强了学习语文的难度。

二、如何有效地实现小学语文教改。

1.教师需突破传统教学观念。

在实行语文教改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思想观念,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将教师当作良师益友。这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为学生构建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

2.设计生动的教学环境。

小学生仍处于孩童阶段,上课时难以静下心来,这就需要教师创设符合小学生心理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要提供具有童趣的、生动的教学模式,以此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且,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探索性问题,以引起小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在课后寻找资料解决。如此,不仅提升了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自信心,也培养了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3.实施分层教学。

每一个小学生的生存环境不同,他们的智力、基础、性格、爱好也不尽相同,故而教师若使用同一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是不合理的,其效率也不高。由此,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力水平为参考基础,制订适合该小学生的教学方案。当然,教学方案的不一致,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要有所不同。如此,才能使整个班级的学生语文水平都能获得提高,只有如此,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所有人的教育。

以上便是本人对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想法,虽然不够全面,但也存在着一定的意义,希望对各位小学语文教师有一定的帮助。最后,愿小学语文教改可以越走越远,越走越好,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水平,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改语文论文篇五

高职教育和其他高等教育一样,教育的目的是让人成人,而不仅仅是技术的生命载体。一个人的人文精神缺失,就是一个不完善的“半人”。而合格的高职毕业生不仅要具备相应层次的知识和技能,也要具备相应层次的人文素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只有同时顾及“职业人”和“社会人”,才能真正合乎人才培养的规律。因此,在高职教育阶段,大学语文教育不仅应受到足够的重视,而且要努力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学生能力与素质。

目前,高职语文课的主干课程一般为“应用文写作”,笔者在校内外进行了一定范围的调研,了解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需求,并深入企业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对症下药。为达到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人文素质的目的,笔者认为,高职语文教学首先应该形成以应用文写作为主干课程,以选修课程―――文学鉴赏、中华古诗词鉴赏、与人交流能力培养、与人合作能力培养、硬笔书法等为辅助课程的高职语文课程群,全方位、多层次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其次,对高职语文的主干课程“应用文写作”课,应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我校目前采用的是“打包”教学的方式。“打包”教学是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生成绩考核等,从人才培养的角度重新进行整合,强调了学生的技能培养,达到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目的。“打包教学”围绕培养现代社会实用型人才的总目标来考虑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择、课时的分配、教学模式的采用、课堂教学管理模式、教师特长的.发挥以及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等等问题,统筹安排,打成一个“教学包”来进行实施、检查、评估和考核,它也能合理的把写作基础知识、写作技能及实际应用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同时,重建应用写作课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实行教考分离,由学校教务处统一命题、考试、组织阅卷,及格率作为教学质量考核的依据,并制定针对相关任课教师的奖惩措施。

同时,结合应用写作课的教学情况,考虑高职学生实际需要,整合教学资源,编写适合高职学生的应用写作实训教材,内容上应注重面向企业和实用,强化范文分析和写作训练,在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下,加大实训内容的量,既要有单项训练,也要有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训练,突出可操作性;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写作思路。除了让学生明白“应该怎样写”外,还应通过编入“病文诊断”和“病文修改”训练题,让学生明确“不应该怎样写”,从而更好的掌握“应该怎样写”,这样就会更有针对性。在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介绍写作知识、写作方法,而应将语文课的听、说、读、写融于一体。打破常规,努力寻求适合教学内容,适合教学对象的教学方法。通过活动化的教学方式来讲授文体写作,比如模拟公关协会活动来应用礼仪类文书,以组织知识竞赛的方式来巩固行政公文常识,主办就业求职演练活动来实践求职文书等等。

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情趣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应用文写作时能将动口与动手,实战与实训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另外,应用文写作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如,结合各专业特点虚拟筹备成立相关公司、企业、集团等,学生在组织中虚拟担任不同职务,根据工作需要,为完成工作任务设置情景来分别拟写各应用文体,教学效果突出。整合的教学内容更切合学生实际,满足学生的需要;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目的;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通过以上改革措施,我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质明显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大幅提高,开展的学生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汉字书写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也搞得有声有色;参加校外竞赛也连连获奖,参加湖北省高校大学生普通话大赛分获省团体一等奖、个人二等奖,在全省高职高专组中名列前茅。

教改语文论文篇六

所谓语文素质,是指学生听说读写、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当前,素质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语文作为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学科,是基础之基础。在语文教学中,能否实施素质教育,不仅关系到语文的教学质量,而且关系到基础教育的质量,关系到21世纪人才的素质。因此,提高小学生语文素质是值得探讨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大量数据表明,当前小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差,语文素质较低。究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教不得法。首先是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学好语文的重要性。认为语文认真学也好不到哪儿去,不学也差不了多少,没必要在语文上下功夫,从而忽视了语文教学。其次是不了解学生,只管教不管学。如作文教学中,由于应试的需要,命题作文过多,作文要求统一模式,甚至统一内容。久而久之,抄袭现象普遍。文章的意思虽然符合题目要求,但对学生自己来说却都是假话或套话,这是作文中的一个重要的弊端,也是教不好语文的重要原因。二是学生厌学。学生讨厌学语文的现象比较严重,长期的应试教育,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应试教育以考试为法宝,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学习水平。学生处在高压的环境中,扼杀了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创造性思维。考试仅是片面地反映教学质量,只是考查学生某一部分的能力,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素质,这是导致学生厌学语文的重要原因。

制约小学生语文素质发展的因素很多,这里重点谈学生学好语文的策略问题。

1.建立语文教学档案。首先要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然后通过观察,分析每个学生听说读写的基础能力,建立语文学习档案。比如,训练学生普通话素质,可以在新学期伊始,要求每个学生对着录音机说一段话,制成录音带,作为学生发音的原始档案。在上课回答问题或平常讲话中,要求学生讲普通话,并做到口齿清楚,态度自然。对于普通话不标准的学生,要求说话时先想后说,边想边说,能清楚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且用语得体。

学期末,指导每个学生再说一段话,录制成录音带,通过比较,检测学生讲话素质的提高状况。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可以从多方面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才能,还可以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教学中,如果只凭教师讲,课堂就会变得枯燥无味。而运用电教手段,则能创造出美的意境,使学生处于感目、感耳、感心的气氛中,从而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如教《燕子》一课时,运用制作的课件,表现出燕子的活泼可爱,配合幽雅悦耳的乐曲,让学生陶醉在光彩夺目的春天之中。这样不仅能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理,活跃课堂气氛,还能丰富课堂内容,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3.制订学习语文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学期开始,逐个找学生谈心,根据个体的差异,帮助他们制订近期学习目标和远期学习目标。近期目标要制订得具体可操作,做到梯度渐进,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增强学习信心。如对于作文较差的学生,帮助他们找出差距和差的原因,指导他们按一定的顺序、围绕一个意思来写,使他知道为什么而写。要求他们写短文,减轻学生对作文的惧怕心理,树立写好文章的信心,慢慢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

远期目标可适当增加难度。如对作文好的学生在成功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找出不足,防止他们骄傲自满,要求他们写出精品,向校报、市报投稿,争取发表。对于差生来说,教师不应该厚此薄彼,应认识到差生也存在着优点和特长。有的学生朗诵虽然不好,但字写得不错,组织他们参加学校或市里的书法比赛,展现他的特长,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总之,帮助学生制订学习目标,可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4.坚持正面教育。在语文教学中,不能粗暴地对待学生。对差生不能缺乏信心,要和风细雨地教育。对考试成绩差的同学,不要讽刺、挖苦、训斥或体罚,应帮助他们找出错误原因,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长期坚持正面教育,不断强化学生的自尊、自爱、自强的心理素质,对于学好语文极为重要。

素质教育是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教育深化改革的产物。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的实施为语文素质的提高提供了良好机遇。我们语文教师应以正确的观念,摆正小学生语文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位置,运用恰当的策略,促进小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教改语文论文篇七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现存问题,笔者也结合自身教育经验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措施。

现阶段,我国小学传统文化知识教育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也取得了很多成绩和收获,同时也在实践中发现了不少急需解决和改善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必须明确现存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从而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目的。

1现实状况。

现阶段,虽然我国各个地市的很多小学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都在进行,然而,这个教学过程正不断暴露出很多问题,下面本文将针对几个较为典型的问题做详细分析。

1.1课程目标不够清晰。

建立较为完整的小学课程体系是完善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教育的必要条件。模糊不清的课程目标,将会影响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开设、对于学生学习进度的把握应该着重培养学生怎样的美德以及怎样测评教学成果等多个方面。如此一来,便严重制约了小学传统文化课程教育的教学效能,影响教学水平,从而使得传统文化教育很难做到落实,也难以产生更为可观的教学效益。

1.2课程设置不够科学。

设置课程内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其一为纵向问题,简单而言就是课程设置中内容不够连贯,在教学内容缺乏科学的前后顺序设置,没有明显的深广度递进,没有明确的教学方式,对于现在教学成果的研究和吸取较少;除此之外,便是横向问题,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和别的课程缺少明确联系,缺少彼此间有效渗透和互动,难以构成科学合理的教育课程体系。

1.3教材内容不够完善。

现阶段我国小学传统教育的教材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虽然近几年相继发行出一些较高质量的传统文化教材,但是教材的总体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首先,经国家教育部门统一出版的相关教材仍然停留在推广试验阶段,特别是很多传统文化教育的教材中内容与现有的小学其他科目教材有重复的内容,所以现行的传统文化教育教材仍然需要不断在实践和推广中总结经验并不断改进和完善;其次,便是缺乏校本教材。由于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袤,传统文化也具有着丰富的多样性,这便需要具有地域特色文化的校本教材来丰富对多样化传统文化的`学习,因此,小学传统文化知识教育应该在拥有统一教材的前提下建设校本教材。但是,由于受到科研、经费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已经出版使用的校本教材还存在着教材内容不够系统、难易度分配不够科学等问题,从而导致校本教材很难发挥真正的教学作用和意义。

1.4教师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高。

在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丰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优秀民族精神。当然在这项教育工作中的领头人仍然是小学教师,所以,教师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熟悉了解以及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这项工作的有效开展。现阶段,很多小学学校的教师将精力主要集中在文化课方面,一味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对于传统文化教育便不那么重视。教师自身都不能够正视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学生自然也就很难很好地学习和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2改善方案。

2.1合理设置课程目标要想改善现阶段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就需要从设置课程目标着手做出优化和改变。首先,需要将统一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小学课程目标明确下来,对其课程内容、性质和定位以及考核方式都需要有明确的制定,认真对待高低年级存在的差异和衔接,做好整体规划和必要调整,从而使得小学传统文化知识教育可以更加有规有矩,可以更加适用于各个年级各个阶段,更使其完美融入于小学课程教育体系中。此外,在明确课程目标之后,应该给予各个小学一定程度的自主权,允许其在遵循国家统一制定的课程目标的前提下,制定适合本校使用的校本课程目标,从而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时候可以因地制宜、灵活多变。

2.2科学设置课程内容并合理安排课程时间。

为了确保课程的内容选择更加合理,在规划教材内容的时候需要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以传统文化作为启蒙,例如,针对低年级学生可以选择《三字经》、《弟子规》等启蒙教材,从而培养其规范的行为习惯。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将提高感受力作为教学重点,掌握传统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为主要教学目标。除此之外,在安排教学时间方面,可以安排学生坚持每天晨读,确保每周可以安排三节课程主讲传统文化,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改善和调整。

2.3端正教师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态度。

自古以来,教师都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所以,为了更好地在小学学校开展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教师则必须端正态度,熟练掌握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如此一来,便可以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教育开展,更好地引导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正确的弘扬传统美德。

3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虽早已展开,却在教育实践的同时出现了很多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文中就几项较为典型的问题作出分析,同时提出优化方案,并且希望本文可以在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这一话题的研究中起到些许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2]沈春芳.小学文化传统教育的价值与路径研究[d].苏州大学,.

教改语文论文篇八

审美理想和艺术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精神追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积淀,人们的审美情趣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浓烈。特别是属于民族特色的、易于凸显个性的艺术形式,越来越繁荣,越来越普及。正如大诗人、哲学家尼采所说:“有人的地方就有表演”。当前,无数城市音乐、广场、社区俱乐部、戏曲票友社等群众文艺组织风起云涌。看来,学会表演也是新世纪新公民一项必不可少的素质。

面对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如何让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n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是个纷繁而严峻的课题。我们在实践中意识到,在基础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运用演课本剧这一教学形式,将有利于引领语文教学走向生活、走向互动、走向整合、走向智慧,不失为一种新的“理解哲学”的体现。

一、文化认识的统合。

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亮点是增加了“互动”因素。它关注互动对象、增加互动时间、扩大互动空间、安排互动内容、设计互动方法、明确互动要求,使语文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与文化与社会在互动中相互适应、相互调节,从而形成一种统合,取得了接触变容的效果。

1、演课本剧的语言学意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往工具、思维工具和传递信息的工具。它源于社会生活又推动社会生活的发展。在人类语言生活的历程中有三次飞跃:第一次飞跃,即由以声音为材料的语言信号转化为文字信号,使听觉活动扩大为听觉和视觉的联合活动(这是课本剧的基本特点)。第二次飞跃,即由单语言生活发展为双语言生活(将方言转化为民族共同语言是演练课本剧的重要要求)。第三次飞跃,即语言留传和转换技术的突飞猛进(是编、演课本剧丰富多样的信息源)。因此,引导学生读――思――编――演课本剧,大而言之,是体验语言生活飞跃的趋势,掌握和运用语言生活飞跃的成果。小而言之,对提高学生内在语言和人体语言的`成熟度,也是一帖上好的催化剂。这对实现“口语交际”的课程目标,也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2、演课本剧的文化学意义。戏剧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文化现象,是一种群体性的艺术活动,是既具有时间艺术特性又具有空间艺术特性的综合性艺术。学生群体可以通过这种艺术活动来反映认识的文化、规范的文化、艺术的文化和社会的文化。借戏剧语言和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文化理想和内心意愿。课本剧的演出,学生既是观众又是演员,不仅使他们同时拥有审美的共占空间,而且拥有共享空间。这就是说,使学生在人们最向往的精神活动中,不但磨炼了他们创造精神产品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他们对社会已有精神财富的享受能力,切实掌握文化,走社会生活之道,迈向人的全面发展。

再从改编课本剧的可利用资源来看,有成语故事、民间传说、古典诗词、中外名人轶事、童话寓言、文艺名著名篇,乃至科普小品。这表明语文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大有利于“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的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演课本剧的心理学意义。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一种生命活动的投影,而对于戏剧来说,这种生命活动的投影就是一种生命仪式。人类通过这种仪式而获得成长。这是因为它具有两大功能:一是开发功能,即开发大脑潜能的有效信息源。二是促进功能,即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人格的完善。演课本剧正是让学生认识生命仪式,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中产生艺术冲动、吸纳艺术信息、进入艺术状态、获得艺术体验、形成艺术意识、发展艺术能力,从而完善艺术心理结构。由模仿走向创造,由审美走向创美,由审美期待转化为成就美感。

二、教学策略的优化。

[1][2][3][4]。

教改语文论文篇九

——南川区举行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市级课题开题论证会。

12月23日,南川中学、南川一中承担的市级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开题会在南川中学举行。

市教科院中教所所长万礼修、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杨昌弋等专家莅临开题会指导,区教委、区教科所、质量监测中心、两所课题学校的校长、业务副校长及课题组成员共30人参会。

会上,两校课题组负责人分别代表本校课题组从课题选题背景依据、课题目标、课题研究内容和方法、课题研究计划、课题组织管理和课题成果等方面作了开题报告。

专家组充分肯定了课题学校的领导重视、选题意义等工作,并从选点更精准、理解更到位、背景更宽泛、目标更科学、过程更扎实、文献更充实、成果更丰富、文本更规范等方面作了细致指导。专家组指出,课题学校要将课题研究与课改实验区项目研究有机结合,争取多方智力支持、形成共研机制,捆绑推进,力争通过项目研究来进一步深化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突破课改瓶颈,解决课改难题,开发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加快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

20,南川区选送的南川中学《国家课程资源校本化转化研究》和南川一中《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及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研究》、精品课程《我爱科技》成功获市教委批准,两校分获市区两级经费补助。

【课改行动】。

以校本特色推动课程改革。

——全区学校积极开展校本课程特色化实施研究。

年秋期以来,全区学校积极修订课程方案,并认真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扎实推进我区课改工作,努力培育学校特色。

合理布局隆化一小在108个课程辅助活动小组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将每个相类似或有关联的项目整合,一至六年级贯通,分为15个大组,组织研讨活动,每个研讨组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各抒己见,紧紧围绕“一至六年级如何做到有序规划,更有连贯性?”“相应课程的教学策略。”“教学内容的规划与教学方法的研讨,遇到的困惑”等开展了深入的研讨。书院中学以拓展型课程为依托,着眼于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的四大品质(知书达礼、学识渊博、身体健康、一技之长)的提升,开设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超市。以“国学经典”、“书法”、“体健”、“艺术”为方向,调研学生需求,通过教师自主申报,教科室审定的程序开设了“书法”、“阅读”、“社团”与“体健”等四类24门课程。实施“走班制”和“选班制”,学生自主选择,在“课程超市”中,每期选定2门课程进行学习。宁江小学丰富艺术体育课程内容,开展篮球、足球、乒乓球、合唱、书法、科技小制作等课程。根据师资和学生需求,打造滚铁环、象棋、刺绣等特色项目。开发实施好《水江美》、《过去历史,永恒的精神》等特色课程,全方位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活动助推隆化四小认真实施《学校课程方案》,落实校本课程,打造以球润德、以球健身、以球启智、以球育美的足球特色学校,在1-6年级中开设了足球课程,3-6年级中开设了口风琴课程,组建了足球、口风琴俱乐部、篮球兴趣小组。本期举办了“国旗下班级风采展示活动、班级足球联赛活动、班级篮球联赛以及口风琴比赛活动”等一系列的特色展示活动。木凉镇中心校全校师生进行了“我参与,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校本课程暨少年宫展示活动。电子琴、象棋、校园足球、七彩阅读、篮球、葫芦丝、趣味英语、鼓号队、车船航建模、趣味数学、机器人等14个活动小组进行了现场展示;硬笔书法、软笔书法、美术、少儿绘画、七彩阅读、手工剪纸等6个小组进行了成果展示。区特教中心认真开展康复训练,“生活小能手”培养以及举办残障儿童社会实践活动。

纵深推进隆化三小积极打造书法特色,认真审定校本教材,将《好习惯好人生》《山石果林赋》《水果初识》和《果林护理》等校本教材,从细微处入手修改,校本教材更加规范、准确。民主中心校形成了以“粘出精彩,贴出人生,怡情益智”为主旨的校本课程。将课程内容分为1-2年级彩纸粘贴画,3-4年级树叶粘贴画,5-6年级蛋壳、种子粘贴画,7-9年级毛线粘贴画、竹蔑粘贴画。在教材形式的编排上分为“材料的收集”(体验),“看同龄人作品”(欣赏)、“谁的本领大”(动手)、“说说我的画”(表达、评价)。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有植物类、动物类、人物类、风景类、卡通类等。南川三中的美术课程,金山小学的.陶笛课程,冷水关乡中心校的楹联课程,马嘴小学的小小李时珍课程等进一步向纵深推进。

[课改佳音]。

我区家庭教育优秀论文及案例喜获佳绩。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我区组织教师积极参加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的2015年重庆市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优秀论文及案例评选活动。通过专家评审,经过网上公示,检索查新,最终审核,南川中学周子淇《激发班级家委会效能四策略》和隆化二小雷祥华《城郊小学生成长的特点、现状及家庭教育指导对策研究——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初探》获得一等奖;教科所唐道全和隆化四小赵正兰《故事——架起共育之桥》,石溪乡中心小学校皮祖奎和周小梅《重视家庭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获二等奖;教科所卓野《陪你长大——谈谈父母对子女的爱》,北固初级中学皮道义和郑小娟《浅谈家庭教育与孩子成长的关系》,马嘴小学校杨应希《留住山水乡愁,充实精神家园——浅谈留守儿童的家校教育》,冷水小学陈永红《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教子方法》获三等奖。

教改语文论文篇十

摘要:面对湖南省大刀阔斧的教改,从语文本源中探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读、摘、写、基础题、古文阅读。

一、返璞归真,以读实现语文的最大价值。

书是人类知识的总统、思想的宝库,是蜿蜒绵亘的人类文明,是我们的生活;它雕刻我们的灵魂,完善我们的品性,开启我们的智慧,指引我们的方向;它给予我们成功所需的一切元素,它给予我们掌控世界的一切力量。历史上没有一个成功人士不是以书伴其终身的。从考试的角度看,读的多了,理解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就会水涨船高,几篇阅读理解又岂在话下?所以初中三年,应该拿出一半甚至更多的时间进行阅读(包括古文),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汲取各种养份,这要比老师的说教有营养的多。当然这里涉及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怎样读。因为这种阅读是高中最主要的学习内容,是个长期工程,万不可放任自流,没有章法,老师一定要制定出周详科学的阅读计划,正确引导学生有条不紊的进行,以让学生从中获取最大收获,让语文的价值发挥至极致。

这是个大胆的尝试!

二、形影不离,将读书笔记落实到实处。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摘录的重要性和阅读难分伯仲,不可有半点小视、懈怠。古人云“学而不思则惘”,我们也不妨说“读而不记则惘”。将所读内容分门别类整理成册,条例化、系统化,变成知识网络,时时温故,不仅能使所读内容刻骨铭心,还可加深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将其内化为更丰富的养分,同时加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另外,写读书笔记还有助于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理解能力。积累的知识多了,各种信息相互碰撞,融会贯通,才能推陈出新,提高对事物的鉴别分析能力,加深自己的见地。

老师首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读书笔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教会学生怎么写读书笔记,比如如何摘录,如何分类,如何温故等,总之依然要让学生有章可循,不能盲目蛮干。学生会干一件事,并尝到一定的甜头,才会有兴趣,并持之以恒。让摘录与阅读亲密无间,亦非易事!

三、由读生写,阅读的美丽延伸。

如果说阅读是抽象的,那么写作就是具体的。阅读给了我们那么多养分,培养了我们各个方面的素养和能力,这些东西怎么来展现,除了我们的言谈举止之外,文字是一条重要的具体可感的途径。

它可以展现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可以释放我们的情感;可以自我剖析、反思,完成跟灵魂的对话;可以刻录我们每个时期的人生轨迹;当然,也可以揭露出我们在某些方面的弱点,总之可以将阅读中一切无形的东西变得有迹可寻,所以,写作是对阅读的深化和升华,是阅读的美丽延伸。

另外,从选拔和检验的角度看,写作也是比较合理的形式之一。可见古代的科举考试还是有其可取之处的。

教学中,老师应正确指导学生的写作,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把写作变成一种自觉地行为,自然的化为阅读乃至生活的一部分,享受写作的`快乐。

四、舍弃基础题,教改的重要反思。

所以,这场盛宴不要留给我们,要留给文字专家、语言学者,让他们倾其毕生之精力,实现属于他们的研究价值、人生价值。

五、重审文言文,尽享古文化的魅力。

我们带领学生研究了那么多艰涩的文言文,且把考试对象定为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目的是什么?难道与字音、字形一样,比比谁掌握的词汇更多?抑或想的有价值一点,通过这种手段变相促进我们对古文的阅读?其实学习古文的目的不外乎有两点:了解中华民族绵亘几千年的博大、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并将其精华继承、发扬光大,薪火相传;体会古语语言醇厚、隽永的古韵之美。

就第一个目的而言,我们对古文无需研究的过深、过细,毕竟不是所有同学都想成为历史学家,毕竟我们还有历史课程相协助,所以选取有代表性的史书和文化著作分别编辑成册,简单的结合课下注释即能阅读,稍难一点的直接通读翻译,感兴趣的同学,看懂了翻译,可回头再读原著。对于第二个目的,就更不必以深度、难度为准绳,从语言角度出发,《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各朝代的文化形式中各选几篇代表作,就足以体味、享受隽永优美的古韵了。这两个目的大多时候是合二为一、融为一体的,了解历史、文化的同时不妨享受其古韵之美,老师在指导的时候有所侧重即可。

总之,学生对古文的接触只是出于了解、感知阶段,而非研究阶段,不要在实词、虚词这些形式的东西上纠缠不清,还是一个字--读!只要通过阅读达到以上两个目的,古文的意义也就实现了,感兴趣的同学可在大学作为专业深入探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