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介绍无锡的(通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8:26:38 页码:9
2023年介绍无锡的(通用9篇)
2023-11-11 08:26:38    小编:ZTFB

总结是对过去的一种总结,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在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时,我们要注意语言的精炼和表达的准确性。以下是一些经过精心挑选的总结样本,供您参考和学习。

介绍无锡的篇一

我的家乡是无锡。这儿有美味的小吃,有优美的自然风光,还有著名的名胜古迹!无锡的风景闻名全国,其中最棒的当然是这里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了。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再次领略了无锡的风采!

鼋头渚坐落在如诗如画的太湖边,它被称为“无锡佳绝处”。可不是么,一到荷花盛开的.时节,这儿就美得恍若仙境。阵阵微风袭来,荷花姑娘扭动腰肢,翩翩起舞,尽情地向人们展示自己的美貌,如同一位位天使降临人间,此情此景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啊!鼋头渚的仙岛驰名中外,这儿树木葱茏,十分幽静,让人心情愉悦。这里的三山壮美极了,青翠的树木点缀着山峰,像是为山坡披上了一层绿绸布。登上山顶,风景如画的太湖一览无遗,给人一种山清水秀的美感。如此之佳绝处,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呢!

无锡的水浒城依山傍水,是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拍摄基地。穿梭于这儿,有种回到宋代的感觉。行走于街道中,每栋建筑充分再现了宋代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浓郁的风土人情。在硝烟四起的战场上,水浒城武术特技队,会为大家带来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别开生面的武打场景,异常精彩。让你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水浒好汉的神勇。游历水浒城,缅怀岁月,怎不令人感叹时光悠悠,物过而境迁!

惠山古镇是一个集山水旅游,人文休闲,祠堂文化为一体的江南文化旅游胜地。这儿有憨态可掬的惠山泥人,有古色古香的祠堂,还有色味俱佳的特色小吃。走进泥人店,一脸福相的胖嘟嘟阿福,总是对着人们甜甜地笑,看着他的笑容,你会忘却所有的烦恼。惠山古镇以祠堂而出名。有神祠,先贤祠,墓祠,宗祠等等二十二种祠堂。祠堂类型之齐全为国内外罕见。当然,这里少不了的还有五花八门的民间小吃:热腾腾的小笼馒头,白花花的棉花糖,甜津津的麦芽糖,香喷喷的豆腐花,让人一看就垂涎三尺。惠山古镇真是给人带来不凡的感受!

无锡真是个好地方,山好,水好,风景好。我爱我的家乡――无锡!

介绍无锡的篇二

无锡毫茶,主产于江苏省无锡市郊区。其原料为无性系良种大毫,且又因其成品白毫披复而得名。大毫茶树于1966年自福建引入,属半乔木、大叶型、早芽种,在太湖之滨的无锡郊区适应性强。表现为萌芽力强,发芽整齐,芽梢茸毛特多,芽头肥壮重实,兼有产量高与抗逆性强之特点。下面就详细介绍无锡茶文化、无锡茶的历史渊源。

无锡茶文化历史悠久,早在明代就有惠山寺僧植茶的记载。著名的“天下第二泉”惠山泉更像一颗明珠,为无锡茶文化增添了一道璀璨的光彩。为了发挥和继承无锡丰富的茶文化,无锡农业科研人员经过6年多的辛勤研制,于1979年创制成功了无锡毫茶。无锡毫茶创制成功后,在历届名茶评比中获奖,并远销美、英、加拿大等国家,获得好评。

制作毫茶原料,以一芽一叶初展、半展为主体,经杀青、揉捻、搓毛、干燥等工序精制而成。成品茶条索卷曲,肥壮绿翠,白毫披复,香高味浓,汤绿明亮,叶底肥嫩。

无锡访茶,最最要紧的有三件事:竹炉煮茶、二泉水、品毫茶。其中的竹炉和二泉更是名声久远,茶客不可不睹其风采。有诗为证:

《寒夜》—杜耒(宋)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诗意:寒夜客来,拥炉品茗,自是人生一大快事,何况窗前月色里还有梅花点缀,情景倍佳于它日。“竹炉”竹制的茶炉。

《题陆子泉上祠堂》—杨万里

先生吃茶不吃肉,先生饮泉不饮酒。

饥寒只忍七十年,万岁千秋名不朽。

惠泉遂名陆子泉,泉与陆子名俱传。

一瓣佛香炷遗像,几多衲子拜茶仙。

麒麟画图冷似铁,凌烟冠剑消如雪。

惠山成尘惠泉竭,陆子祠堂始应歇。

《别石泉》—李绅

——在惠山寺松竹之下,甘爽,乃人间灵液。清澄鉴肌骨,含漱开神滤。茶得此水,皆尽芳味。

素沙见底空无色,青石潜流暗有声。

微渡竹风涵淅沥,细浮松月透轻明。

桂凝秋露添灵液,茗折香芽泛玉英。

应是梵宫连洞府,浴池今化醒泉清。

来无锡访茶不可不去的去处是位于锡惠公园内的'天下第二泉和竹炉山房。

据《无锡金匮县志》记载,明代惠山寺僧人普珍在惠山山麓植松种茶,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普真请湖州竹工编制了一个烹泉煮茶的竹炉,里面填土,炉心装铜栅,用松树煮二泉水泡茶,招待文人雅士。名士纷纷为竹炉题诗作画吟唱,记为文坛雅事。明画家王绂就画有“竹炉煮茶图”,明王问的“煮茶图”和清代董诰的“复竹炉煮茶图”亦绘制了竹炉煮茶之雅事。

以上就是对无锡茶文化、无锡茶的历史渊源的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这一知识有所帮助。

介绍无锡的篇三

西施庄是蠡湖南边人工堆砌出来的小岛,沿着水边的石板路绕岛一周,沿路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多以范蠡、西施命名的景点。在陶朱公馆中图文介绍范蠡助越王勾践打败吴国、退隐后经商的一生,商圣堂里有个超级大的算盘很好玩,算珠要用两只手用力拉才掰得动。西施园里布置着西施的绣坊、闺房、书斋,陈列着锡绣展品。岛上还有春秋戏台等景点。岛不大,绕岛游览一圈大约需30分钟-1小时。

坐船回到南堤春晓,往东北方向走,到千步长廊。这是蠡园的老建筑物,跨在蠡湖上,一侧是墙,另一侧临水,墙上80个镂空花窗图案各异,十分精美。千步长廊东边尽头有湖心亭“晴红烟绿”,与亭隔水相望的凝春塔红砖青瓦,小巧而色彩对比强烈,是蠡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在蠡园的东部区域,可以比较近地看见东边蠡湖公园的摩天轮,以蠡园为前景,摩天轮为背景,拍出的照片很文艺。

接着往西北走,到还是属于东部区域的春秋阁。楼阁有三层,是蠡园的高建筑,楼上设茶座,可一边喝茶,一边远眺蠡湖秀色。最后回到假山群,一大片太湖石堆叠而成各种奇峰,都以“云”字命名,如云窝、云脚、穿云等,其中归云峰是最高的,高12米。进入假山群,犹如进入迷宫,还可以爬到假山上玩。

蠡园与西边的鼋头渚离得较近,不少游客会把鼋头渚与蠡园安排在一天游览。

介绍无锡的篇四

便利的交通为到无锡旅游的宾客提供了方便。航空:无锡硕放机场已开通北京、福州、佛山、惠阳等多条航线。铁路:无锡地处京沪线上,每天在无锡停留的快车逾百列,全国各大城市都有火车可直达无锡。公路:沪宁高速公路经过无锡,与华东每个城市每天均有旅游汽车往返;九条国道、省道成放射状通向全国、全省。水路:从浙江湖州可乘旅游船经太湖到无锡;从苏州、镇江、丹阳可乘游船经古运河到无锡。

无锡的旅游资源更是得天独厚,这里有被誉为“太湖佳绝处”的鼋头渚、“江南第一山”的惠山;还有因范蠡而得名的蠡园;江南著名赏梅胜地梅园和著名的“园中园”寄畅园等。也有近几年新建的“唐城”、“三国城”、“水游城”等影视拍摄基地。这些景观,使游客们在观赏大湖山水秀色的同时,又领略了中国古典名著中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

游客们:太湖的山水,众多的历史人物和文化古迹,使无锡成为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胜地。今天我们来到这座温馨美丽的城市,请调动您的思维,展开您的想象,尽情游赏吧!

介绍无锡的篇五

民国初年,在蠡湖畔建青祁八景,1927年-1936年在原有基础上建蠡园,后几经扩建。相传春秋时范蠡、西施退隐太湖,即在这里泛舟,园内的建筑多以范蠡、西施为主题,来这一看爱情,二看精致。

进蠡园大门往左是假山群,先不去假山那玩,一圈逛出来时再去。走百花山房方向,向南到四季亭。四季亭指的是一方水塘的四条边上各有一个亭子,春亭旁种梅花,夏亭旁种夹竹桃,秋亭旁栽桂花,冬亭旁种腊梅。四季亭北边有块大草坪,在草坪上坐坐,和三四好友聊天,或者来顿野餐,十分惬意。四季亭西边是舢板码头,可在湖上划船,脚踏船参考价25元/40分钟,手划船参考价20元/40分钟。

继续向南走,到蠡湖上的长堤“南堤春晓”。这里是春天赏花最好的地方,堤上一排垂柳,柳枝随风摇摆,柳树间夹种着很多桃树,桃花品种很多,一棵桃树上还会开出不同颜色的桃花。还有梨花、樱花,吹落的花瓣铺在湖面上,好似一副花团锦簇的锡绣。南堤春晓的西南角有望湖亭“月波平眺”,在那有游船码头,可坐游船去西施庄。

介绍无锡的篇六

我们从德清出发,开车开了两个半小时才到了江苏无锡。在酒店稍作休息,就去了拈花湾小镇。

到了晚上,五彩缤纷灯亮了起来,整个小镇热闹非凡。一条条小河伴着灯光伴着喷出来的像烟一样的水,似仙境一般美。在五灯湖那儿,有一朵特别大的人造荷花,粉红的花瓣别有韵味。不过,晚上因为有五光十色的灯,每一瓣的颜色都不同,而且会随着音乐而变化颜色。在这儿,有一个震撼视听的《禅行》演出。这演出,其实就和音乐喷泉差不多。有会变幻颜色的灯光,有喷得高高会变幻的喷泉,有美妙动听的音乐。不一样的,就是这个荷花,它会打开,也会收拢。荷花里还有一位穿着古装的仙子在跳舞,她的妆容很美,动作很优雅。来观看的人更是人山人海。

第二天,我们去了灵山胜境里的著名景点灵山大佛。由于第二天有点下雨,我和妹妹在景区内秒变小黄人。因为我们穿着黄色的雨衣,很可爱呢!我们路过了灵山大佛下的各个景点,说实在的,其实这些景点也不太好看,除了“九龙灌浴”和“灵山佛手”比较好看。我们开始爬楼梯了,在底下抬头看,密密麻麻的楼梯看得我脑瓜疼,根本数不清。后来我们终于到灵山大佛的下面了,哇!好大呀!只见一个巨大的铜像立在我们的头上,这也太大了吧!大佛的旁边还有宏伟华丽的城堡-梵宫。进入梵宫还要穿鞋套呢!一进梵宫,干净的地板,宽敞的大厅……美极了。我被这景象震撼了。没想到梵宫如此之大,如此之美!里面还有一个演出《吉祥颂》,它以高科技的声、光、电形式完美地融合真人表演。天籁妙音,虚幻奇美,情景交融,震撼视听。生动演绎了“释迦牟尼舍去锦衣玉食的生活,历经种.种磨难,最终悟道成佛”的故事。真的太好看了!

无锡之旅就此结束,我们将去下一站—常州。

介绍无锡的篇七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贵宾,欢迎来到灵山胜境。灵山胜境是国家aaaaa级景区。座落于风光秀丽的太湖之滨,是中国最为完整、也是唯一集中展示佛祖释迦牟尼成就的佛教文化主题景区,拥有当前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展现当代佛教文化、佛教艺术建筑的景观群和艺术珍品。标志性景点为88米高神州第一大佛——灵山大佛,建成时是世界上最高大的露天青铜立佛像。大型音乐动态群雕“九龙灌浴”,展现了传说中佛祖释迦牟尼诞生时绚丽壮观、震撼人心的佛诞场景。灵山梵宫集世界佛教论坛会址、艺术殿堂、旅游奇观于一身,美仑美奂,庄严神圣。感悟灵山,吉祥平安!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灵山大照壁,正面的“湖光万顷净琉璃”是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先生所提写,认为灵山胜境与太湖交相辉映,就像佛教中的琉璃世界。照壁在园林风格中起到藏景的作用,在灵山又起到了藏风纳气的作用。灵山胜境是在赵朴老鼎力支持下建成的,在照壁的北立面,是朴老题的《小灵山》一诗――“昔游天竺访灵鹫,叹息空荒忆法华。不意鹫峰飞到此,天花烂漫散吾家。”意思是说:我曾去过印度灵鹫山,那里原是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的地方,现在一片空荒,令人叹息,在小灵山看到了法脉兴旺盛景,重现灵鹫峰当日的盛况,就像灵鹫飞来一样啊。朴老给予灵山许多关爱,希望灵山能成为新时期的佛教圣地、世界佛教文化中心,我们没有辜负朴老。__年年3月28日,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会在灵山顺利召开。

前面我们要走过的这五座桥称为“五明桥”。佛教将人类五种智慧概括为五明:声明(语言学)、因明(逻辑学)、内明(哲学)、医方明(医学)和工巧明(应用科学)。每个人都要广学五明,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众生服务。现在我们过“五明桥”,通过不断的提升自己达到文明大道更高境界。

过了五明桥,就到了胜境门楼,这集徽式建筑、皇家建筑、藏式建筑之风格于一体。门上悬挂“灵山胜境”匾额为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现在灵山胜境已经是国家的5a级旅游景区。

胜境门楼背面是由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题写的梵文体“灵山胜境”。回过头,两侧不远处是洗心池,大家可能都熟悉一首禅诗“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擦拭,莫使染尘埃”。洗心池寓意就是让我们清净心灵,以平静安详的心态来游览灵山胜境。

现在请各位领导跟我一起继续往前走,前方的大理石基座上所供奉的是当年佛祖涅槃前为弟子留下的双足印,称为“两足尊”,是佛教徒千百年一直供奉的圣迹,唐玄奘法师到古印度取经时将其临摹带回我国,现供奉在西安大雁塔内。我们可以看到佛足足底平满,我们生活中所说的“满足”便是由此而来,另外可以看到佛足五趾齐平,代表平安吉祥,也寓意了众生平等。佛祖一生传教50年,足迹遍布南亚大大小小的国家,直到涅槃,佛足印就是佛祖脚踏实地、精进不止精神的象征。现在让我们沿着佛祖的足迹,了解这样一个伟大人物的生平和他创立的源远流长的佛教思想。

前方我们看到的大型石牌坊称为五智门(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手工艺石牌坊。佛教认为人们通过修行,不断提升五明,最终可达到五智圆满的境界。牌楼上两面雕刻了佛教的“六度”,就是修行的六种主要方法和原则。正面是“布施”、“持戒”、“忍辱”,后面是“精进”、“禅定”、“般若”。

“布施”,就是给与,无私地不求回报的给与别人。佛教把“布施”分为:财施、法施和无畏施。财施很好理解,就是施与财物给需要的人;法施就是把正确的道理告诉他人;无畏施就是给与他人勇敢和自信。“持戒”就是守法,遵守法律法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修行者要持五种最基本的戒律:不杀生,不妄语、不邪淫、不偷盗、不饮酒。佛教以戒为师,我们讲以法治国。“忍辱”:指我们处世要安心忍性,忍辱负重,有忍力,有耐心,不鲁莽,不浮躁才能成就大事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转过来看这一面,“精进”就是奋斗,凡成就事业必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和奋斗,要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禅定”是一种心性的修养,提高专注力和定力,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不轻易被各类事物诱惑。“般若”就是大智慧,是说我们为人做事要讲究大智慧,讲究方法,不要蛮干,要圆融;也不要耍小聪明,要诚信。

五智门的门柱是由整根花岗岩雕琢而成的,每个石柱上都有一只威武的石狮子,俗语说:雄狮一吼,威震四方。狮子吼在佛教中是法音传播四方的象征。门柱两面还有名人名家的对联,意义深刻,值得品味。

现在我们脚下走的是菩提大道,菩提是印度的名树,相传佛祖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所以菩提树又是智慧的象征,由于气候原因,在中国一般以长寿的银杏树象征佛教中的菩提树,象征佛教源远流长。待到秋天,金黄的银杏叶随风飘落,独具禅境。菩提大道路中央是根据佛陀出生时步步生莲的典故建造的7朵莲花,各位领导可以走在莲花上与佛同行,寓言步步连升。也可踩踩莲花中9颗莲子,福泽子嗣,子子孙孙都将是有福之人。道路两边是四季常青的草坪,竹林,湖泊,小溪,种植了近千种名贵花木,是江南水景园林的典范。

走到菩提大道的尽头,眼前所看到的就是灵山大型音乐动态景观“九龙灌浴,花开吉祥”,是二期工程的主题工程,展示了佛祖释迦牟尼诞生时恢宏壮观的祥瑞景象。《本行经》中记载释迦牟尼佛刚诞生便不同于常人,他能说话会走路,每走一步脚下便会涌现一朵金色莲花,最后他站在一朵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般大吼“天上天下,唯我独尊”,顿时大地也为之震动,虚空中出现九条巨龙灌下香水为他沐浴。等下当《佛之诞》音乐奏响,顶端六瓣莲花会缓缓绽开,金身太子佛像从中冉冉升起,当莲花瓣完全打开后,周围蹲踞的九条巨龙将一齐喷出高达三十多米的水柱,轰然交汇,沐浴佛身。整座青铜群雕高27.5米,莲花中小太子像高7.2米,全身镏金,重12吨。莲花座下为狮子鼓,在佛教象征佛法的弘扬,狮子鼓下是四大天王,他们是佛祖出生时的守护神。周围几个漂亮的仙女称为“八供养”是佛祖出生时的供养飞天。

在9条龙对应下方共有八组凤凰,演出过程中将会吐出72道“八功德水”(包括:澄清、清冷、甘美、轻软、润泽、安和、除饥渴、长养根),请各位领导持杯接饮,将保佑你身心安乐,六时吉祥。

九龙灌浴广场一周是108只转经筒,转经筒是藏传佛教祈福专用的法器,转经一周等于读诵经文一遍,功德无量。

灵山胜境在中轴线上展现了佛陀一生成就,概括为四相成道,出生、降魔、说法、涅槃。各位领导,刚才我们观礼了释迦牟尼佛四相成道之一的出生,那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佛陀降魔成道的过程。各位领导可以走进细看,整块铜雕由1000多块大小不同的锡青铜板拼装焊接而成,是我国最大的立体浮雕。相传释迦牟尼佛是古印度净饭王52岁时的老来子,原名叫做乔达摩·悉达多,太子从小就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偶然之下看到人的生老病死,便产生了出家的念头,于29岁逃离皇宫。为了给众生寻求解脱的方法。

佛祖曾修了六年的苦行,我们可以看到,在铜雕的最右边是佛祖瘦骨如柴的样子,但依旧悟不出真理,于是放弃了苦行,来到尼涟潺河洗去身上六年的污垢,在路途中碰到两位牧羊女给他供奉食物,佛在接受供养后恢复元气,便来到菩提树下打禅静思,并发誓“若不能洞悉宇宙万物的道理,永远不离开此座”。于是在菩提树下冥思苦想了七天七夜,在即将要成道的刹那间,心魔来袭。我们以佛祖的角度来看,在他的左手边是两位女子,一位手中拿着酒壶,另外一位手中拿着食物,一派歌舞声平的景象,也是佛祖没有出宫之前的真实生活写照。代表着享乐荣华富贵的诱惑。在佛的右手边同样可以看到两位女子手中共同托举着皇冠代表了权势以及地位。

在享乐的旁边我们可以看到有三位美女搔首弄姿,在经书上记载,在西方有位魔王叫做波旬,他预测到释迦牟尼即将要成道,于是派出自己三位年轻貌美的女儿用美色去诱惑他,但佛祖不为所动,识破了她的诡计使她们变成丑陋的模样,可以看到与之对称的另外一边是三位又老又丑的,其中两位手中拿着镜子,佛给她们镜子让她们看到自己年老的模样,让她们明白青春、美貌都只是一时,不要太在意外表。魔王见魔女诱惑没有成功,十分震怒,于是便亲自带领魔军手持长矛长剑企图用武力、恶势力去威胁他。但佛祖毫不畏惧,最终一一降伏他们。在历经七天七夜后,佛祖战胜自己最后的心魔,终于修得正果。可以看到铜雕的最右边,是佛陀的初转法轮,首次在鹿野苑讲经说法的场景。前方跪拜着的女子是土地神,见证佛祖降魔成道的过程,觉得佛陀非常伟大,便立刻跪下顶礼膜拜。整块铜雕的名字就叫做降魔成道,降伏心魔,悟道成佛。

我们看到铜雕的背后是由著名书法家启功题写的佛教教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意思就是不要做坏事,要多做善事,要时常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要自我反省,才能断掉种.种妄念,这就是佛教。这就是佛教的基本教义。

前面高耸的石柱称为“阿育王柱”,阿育王(前303--前232)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王,与秦始皇(前259--前210)是同一时代的人,因为统一一个国度必须要经过战争,阿育王在他老年的时候觉得自己罪孽深重,在战争中有无数的生命被殃及死去了,于是他就在一位比丘的点化下皈依佛教,并把佛教定为国教来治理国家,并且派出使臣到各个国家去弘扬佛法。如果说是我们的佛祖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那佛教的弘扬与阿育王是分不开的。他是一个典型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人。各位领导眼前看到的整根花岗岩石柱是纯手工雕凿而成,高16.9米,直径1.8米,重达200多吨,最顶端的四只狮子面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象征着要把佛教弘扬到四面八方。由于阿育王的大力弘扬,佛教才能够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佛手广场,最明显的一个标志就是各位眼前的这只庞然大手,称之为“天下第一掌”。它与灵山大佛右手形状大小完全一样,高达11.7米,宽5.5米,手指直径就达1米,总重量达13吨,由此可见大佛的雄伟高大了。佛掌的印相为“施无畏印”,寓意驱除众生痛苦,令众生无畏无惧。俗话说“摸摸佛手,增福添寿”,我们不妨带着美好的心愿去摸摸佛手,让大佛为您驱除烦恼,保佑您一生平安。

(烧香不仅在佛教中有重要的意义,也是融入中国百姓几千年生活中的重要文化活动,不仅祭祀时敬香,还有对月焚香,对花焚香等,读书的时候也要燃一炉香。烧香除了敬拜祖先、神灵的作用外,还有除污去秽,灭虫杀菌的作用,清雅的香气可以清心醒脑,除去杂念,使人静心专心安心,佛教中燃香礼佛,主要表示对佛的尊敬,同时香燃烧自己、把益处留给别人,代表了佛教无我利他的精神,用现在的话就是一心为他人服务的精神,所以烧香也表示了一种感恩,感谢那些无私付出,一心为百姓众生谋福利的人。)。

现在让我们欣赏大型青铜艺术珍品“百子戏弥勒”,斜倚而卧的弥勒神情和蔼,笑容可掬。世人常说弥勒“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所以释迦牟尼佛祖派100个小顽童下来考验弥勒,我们可以看到100个顽童各个形神各异,栩栩如生。有的在叠罗汉,有的在拔河,有的在拿小树枝桶弥勒的肚脐,更有调皮的竟然在弥勒身上撒尿。但弥勒一点也不为所动,依旧乐呵呵。请各位领导随缘摸一下自己最喜欢的小顽童沾点喜气。

走过前面的祥符三桥,便可进入千年古刹“祥符禅寺”。这座寺始建于唐代,初名小灵山寺,后历经风雨,宋大中祥符年间重建,改名“祥符禅寺”,为法相宗的重要祖庭之一。大家可以注意一下,我们面前三座桥东边的是“慈恩桥”,意思是让我们知恩感恩,佛教讲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感恩是一个人修身必须具备的基本品德,西边的是“普渡桥”,佛教中讲普渡众生,帮助别人脱离苦海,意思是让我们在感谢别人的恩德和帮助的基础上,学会无私的帮助别人。中间的是大觉桥,意思是说只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拥有无私助人的美德,才能真正走上人生的大觉之路,成就大智慧,获得大福报。过了桥正对着我们的是天王殿,又是祥符寺山门。殿内供奉四大天王,分别代表着风调雨顺,寓意国泰民安。相传弥勒佛便是释迦牟尼佛的接班人,但要过56亿7000万年以后才能继承佛位,所以称之为未来佛。弥勒背面的是寺庙护法神韦驮菩萨,他手拿降魔杵,能除一切妖魔鬼怪。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公安部长。

走出天王殿,可以看到钟楼、鼓楼。钟楼里设置有“江南第一钟”。重12.8吨,高3.5米,下口直径2.5米。每年的元旦和除夕都会举行隆重的撞钟仪式,佛经中记载人生有108个烦恼,每撞一下便能去除一个烦恼,撞完108下,你就去除人生的108个烦恼,所谓“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增”。

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面前高8米的一尊佛,这是江苏著名的雕塑家吴显林设计的,88米高的大佛就是根据这尊8米高小佛通过计算机放大11倍建造的。所以在这里看又称为双佛奇观。

后面气势雄伟的建筑,则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一匾为朴老题写。它是专门供奉佛教缔造者——“佛”的大殿,大雄是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尊称,意思是指能够进行非凡的努力和奋斗、拥有非凡的决心和毅力、非凡的成就和智慧的觉者。走进来看到中间坐着的是佛祖释迦牟尼的金身说法相,佛祖的两边,一老一少立着两为弟子,少者阿难,老者伽叶。两侧是十六罗汉。后面则是由整块汉白玉雕成的净瓶观音像。

出了祥符禅寺,来到杏坛广场,广场中的这棵古银杏,植于唐贞观年间,已有近14的历史,此树姿态神异,树乳累结。每年秋天枝头都挂满白果,是寺庙历经千年最好的见证。同时这里也是观瞻大佛的绝佳处,灵山大佛高88米,连同三层基座在内通高101.5米。灵山大佛佛像总共耗用铜725吨,佛体由2000块铸造铜壁板拼装焊接而成的,每块铜壁板的壁厚为6-8毫米,最大的面积有20多平方米,全部铜板展开面积可达到9000多平方米,约有一个半足球场大小,把这些铜壁板焊接在一起,焊缝总长度竟达35公里。佛教提倡感恩,所以灵山将当时捐资建造大佛者的姓名全部刻在莲花瓣上。莲花座共分四层由88瓣莲花瓣所组成。整个大佛建造运用高科技拼装焊接而成,并且采用了完整的抗风、防震、耐腐蚀、避雷等措施。

灵山大佛根据佛教“五方五佛”信仰理论体系建造,大佛形象由南京著名雕塑家吴显林先生设计,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定稿,严格按照佛经记载佛祖“三十二相”的体态设计制造,慈颜细目,广视众生,似笑非笑,未语先闻。大佛右手造型为佛教“施无畏印”,左手为“与愿印”,代表除却众生痛苦,给与众生欢乐。大佛衣着线条流动,立体感非常强,结合了古今雕塑艺术的优点。

灵山大佛建成开光。至此,东有无锡灵山大佛,南有香港天坛大佛,西有四川乐山大佛,北有山西云冈大佛,中有河南龙门大佛,中国大地五方五格局得以圆满。

我们面前通往大佛脚下的这道长长的阶梯,称之为“登云道”。登云大道一共216级,共分七个平台,从下往上看,只见台阶不见平台,从上往下看,只见平台不见台阶,正好符合俗语“救一生灵,胜造七级浮屠”。登云道中间有七幅巨型石刻,组成了一副灵山史卷,记载灵山从唐玄奘弟子窥基法师开寺弘法到灵山大佛开光的重要历史。登云道上的一口古井,称为“六角井”,据说茶圣陆羽曾品过井中的泉水,认为甘洌清甜,非常推崇,被誉为江南十大名泉之一。登上216级台阶,寓意着消除108种烦恼,佛教中认为人生共有108种烦恼,我们每登上两级台阶便消除一种烦恼,登上七级平台,诸多烦恼也一扫而空了。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要游览的是灵山佛教文化博览馆,佛教文化博览馆展示了中国五方五佛,藏传、南传、汉传三大佛教体系等丰富的文化内容,集中体现了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佛博馆“镇馆之宝”——用扬州出土的的汉代金丝楠木,请名家雕刻的万寿山五百罗汉堂。清乾隆年间,先由画师王方岳根据佛经记载的罗汉境界描绘出10幅罗汉图。2年后乾隆皇帝亲笔御书《万寿山五百罗汉堂》,以叙建堂之缘起,并作10篇题记,以细致的解释10幅罗汉图之内容,与罗汉图一并勒石于罗汉堂内。《万寿山五百罗汉堂》原本放在北京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被付之一炬,而长卷拓本则被保存下来。为了让稀世珍宝得以重见天日,安徽徽州老艺人王金生按照长卷的拓本,在扬州出土的汉代金丝楠木上以徽派木刻重新摹刻,前后历时一年时间才完成,于此同时,王金生还在五百罗汉像背面的金丝楠木上,雕刻了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朴老手书的经文长卷——《妙法莲花经·普门品》、《心经》。馆内还藏有展示佛教文化、佛教艺术的古代艺术品以及三大石窟、四大名山、五方五佛的展示。

现在我们便登上了莲花座,这里是唯一能够触碰到大佛的地方,上来之后要与佛祖进行下亲密接触,“平安抱佛脚”,祝愿各位领导一生平安,吉祥如意。除抱佛脚以外站在这里也时集天地之灵气,沐大佛之恩泽。希望各位领导能把灵山的福气灵气都带回去。十个都抱,代表十全十美!

在莲花座上可以看到整个景区的全景以及大佛所处的地理位置。大佛三山环抱,坐落于三山之间,如同一把太师椅,“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大佛坐北朝南,面朝三万六千顷的太湖,烟波渺渺,就如同一面镜子照着大佛。风水学中将之称为“前有照,后有靠,两边抱”。所谓“天下名山僧占多”,灵山大佛所处的就是这样一块难得佛门风水宝地,是由朴老亲自选址。

随着三期工程的落成,灵山胜境形成佛教三宝佛法僧的格局,中轴线上展现佛宝一生成就,在西面的部分是僧性的体现,佛学院、灵山书院等等,我们现在前往的正是佛法的精华,以灵山梵宫为代表,是__年3月28日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会会址。

佛教自古印度传向世界各地时分为了三条线路,有汉传、南传以及藏传。首先我们可以看到藏传佛教代表建筑——五印坛城,五印代表佛五种基本掌印,即施无畏印、与愿印、说法印、触地印和禅定印,也称“释迦五印”。整座坛城座落于水中,连水域面积在内总共达到5000平方米,环绕于坛城周围的水面叫作香水海,据说海中注入的都是八功德水,也正所谓赵朴初所说“太湖三万六千顷,八功德水绕灵山。如来百福庄严相,无量光明照世间。”各位领导此时也正沐浴在佛光之中。佛教论坛会期间,所有高僧大德都是绕坛城一周再沿着红地毯走入梵宫,代表对佛的尊敬。

在坛城东面看到的白塔是根据云南西双版纳的曼飞龙塔原形建造,是典型的南传佛教风格建筑。整座塔呈葫芦状,中间的是主塔,周围围绕八座子塔。南传佛教盛行于东南亚地区,云南、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等。建造五印坛城、曼飞龙塔、梵宫也是为了表示对参加世界佛教论坛会高僧们的尊重,同时也使他们有了归属感,不知不觉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介绍无锡的篇八

春天,是美好温暖的,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怎么能不去游玩呢?我们春季游学的地点便是无锡了。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翻山越岭”,我们终于到了无锡。在参观完无锡博物馆后,我们来到了泥人博物馆。无锡可是名副其实的泥人之乡,我刚进去一会儿,便忍不住感叹。里面的泥人栩栩如生,不仔细看,还以为是真的呢!瞧,它们颜色各异,千姿百态,造型逼真,仿佛下一秒就要活过来似的。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两个老人对弈的作品,老人与我们真人一般大小,表情形象,一个紧着眉头,在冥思苦想,一个捋着胡须,仿佛在思考下一步该如何落子。不仅仅大作品中有极品,小作品中也有佳作啊。比如那关羽,一手拿着青龙偃月刀,一手抚须,骑着赤兔马,显得是英勇无畏,神通广大。真心佩服心灵手巧的匠人们,把泥人捏的如此逼真。

来到了泥人之乡,怎能不自己动手尝试捏泥人呢!参观完泥人博物馆后,我们便学习捏泥人了。有一位大师在前面指导,我们学着如何捏蜗牛。起初,要先捏一个长条,但我捏的长条一头粗,一头细,只能重新来一次,再把长条卷起来,成了蜗牛壳,然后再搓一个长条,放在下面,最后就是做两个小眼睛就完成了。结果,我的作品还是不太像样,真是哭笑不得,看来捏泥人也是一项细致辛苦的事情啊。

捏完泥人,我们前往锡惠公园,那里有长长的花廊和天下第二泉,但最是记忆犹新的是八音涧,那儿其实是一条曲幽的小径,周围是大石头,而小径旁侧是溪水,小溪一会儿窄,一会儿宽,一会儿急,一会儿又是缓,唱着欢快的歌奔向远方。

这次无锡之旅收获甚多,并让我领略了无锡的美景与人文,有机会还要无玩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介绍无锡的篇九

无锡素以山水秀美、人文景观众多而著称,被誉为“太湖明珠”。无锡南濒烟波浩淼的太湖,有因范蠡而得名的蠡湖,穿越市区的京杭古运河,称为“江南第一山”的惠山,象征无锡古老历史的锡山。太湖之滨,有鼋头渚、蠡园、梅园、锦园、万顷堂、马山诸景等以自然景观著称的梅梁胜迹;惠山之麓,有锡惠公园、寄畅园、天下第二泉、惠山街、吟苑、东大池等以山、泉、亭、桥、祠庙等体现江南特色的锡惠胜迹......

灵山大佛坐落于无锡马山秦履峰西侧的小灵山上,该处原为唐宋名刹祥祥禅寺之旧址,为保护文物,宏扬文化,落实宗教政策,由修复祥祥禅寺、建造大佛立像筹建委筹划,在重建祥祥禅寺的同时,兴建八十八米高露天青铜释迦牟尼佛立像。大佛所在位置系由唐玄奘命名的小灵山,故名灵山大佛。

园内有天心台,香雪海、清芬轩、念劬塔、招鹤亭、小罗浮、豁然洞等胜景。其中以念劬塔为最佳。念劬塔为红墙绿顶,六角形三层砖塔,高18米。是1930年民族工商业者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为纪念其母80冥寿而建。

梅园游览的最佳季节在早春梅花怒放时。此时,站在念劬塔、天心台上观看,一片繁花如雪,望之如海,梅花山,香雪海傲梅如云似霞,连绵不断。在楠木厅,清芬轩又可细细品赏梅桩的优姿和清香。

东部的梅溪也别有天地。溪水映照着挺立的傲干奇枝,喷红吐艳,真可谓是“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无锡蠡园位于无锡市西南2.5公里蠡湖西岸的青祈村,因蠡湖而得名。相传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帮助越王灭吴之后,携佳人西施于此泛舟,后人为了纪念范蠡,便以其名命名此湖。蠡湖的湖面狭窄,面积约有10公里,相当于杭州西湖的1.7倍。三百多米长的宝界桥将蠡湖一分为二,其湖景以逸、以苍凉、以浩荡为胜,雪月烟雨各有佳景。早在民国初年,就建有简朴的“梅埠香雪”、“柳浪闻莺”、“南堤春晓”、“曲渊观鱼”、“东瀛佳色”、“桂林天香”、“枫台顾曲”、“月波平眺”等景点,号称“青祁八景”。鼋头渚公园以水景取胜,加以明秀的园林建筑,园内更是花影招展,林木扶疏,湖岸怪石横陈,青波白浪。较为著名的建筑有长春桥、澄澜堂、飞云阁、劲松楼、万浪桥、万方楼、光福寺、陶朱阁、光明亭等等。公园现有太湖仙岛、具区胜景、鼋渚春涛、万浪卷雪、鹿顶迎辉、充山隐秀等景区。鼋头渚的特点是以太湖风景为主,人工修饰为辅,依山傍湖,别具情趣,是观赏太湖的理想所在。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周近400公里,湖中有大小岛屿48个。“太湖尤佳处,毕竟在鼋头。”鼋头渚座落在无锡市以西南约十公里的太湖充山半岛,因其形如鼋头突入湖中而得名,有“太湖第一胜景”美称。

锡惠公园座落于城西,紧偎于京杭运河之旁。园倚锡山、惠山而筑,以锡山、惠山命名。两山之间为人工开挖的映山湖,真山假水相互辉映。

杜鹃园是锡惠公园的园中园。构筑精巧,布局得体,幽径桥边,轩榭堂前,遍植天下名鹃。每逢花期,姹紫嫣红的杜鹃,竞相开放,成了一片花的海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