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忆江南白居易教学设计(汇总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0:04:23 页码:8
忆江南白居易教学设计(汇总13篇)
2023-11-18 00:04:23    小编:ZTFB

跆拳道是一门强调礼仪和技术的武术运动。总结需要客观、真实地概括自己的表现和收获。请大家一起阅读下面这些精选范文,相信会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忆江南白居易教学设计篇一

1、吟诵《暮江吟》,体会古诗描写的景,体会作者的心情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

感悟品味诗中所表达的意境。

1、古诗中有很多这样的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佳作。今天我们学习的《暮江吟》就是了。

2、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吗?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离开腐败的朝廷,到杭州去当刺市史。上任路上,他游山玩水,心情舒畅,写下了这首广为流传的山水风景诗。)。

3、释题:《暮江吟》(就是吟唱傍晚江上的景色)。

1、这首诗较好理解,请同学们先自己参照书上的注释或利用工具书,理解每句诗的意思,然后再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自学,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记下来。(老师巡堂,多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四人小组交流、讨论。(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学习,掌握学习情况。)。

4、汇报交流。

(1)你们自学时有没有不理解之处。请质疑。解疑。

a、铺:太阳的斜照。

b、瑟瑟:碧绿色。

c、可怜:可爱。

(2)再说:你学懂了什么?(四人小组代表发言)。

(夕阳照在江上,江水半红半绿。到了夜晚,一弯新月像弓一样挂在天边,草上的露水像珍珠似的在月色下闪闪发亮。)。

1、我们在学习古诗时,不仅要知道“诗意”,感悟“诗情”,还要进入诗的意境,想象画面。这首诗的意境很美,请大家读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2、个人读、小组读、一起读。

3、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4、(1)句要读得平稳,轻柔;

(2)“瑟瑟”和“红”要拉长语调,显示颜色的奇特。

(3)4句:则要读出赞美喜爱之情。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学生讨论后派代表说)。

(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暮江吟》描绘了深秋从傍晚到入夜江上景色。写傍晚时江上景色着重描写色彩;写入夜江上的景色着重描写形态。

3、师虽然没有一字一句来指导你们,你们理解整首诗的意思吗?会读吗?有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质疑。

1、背诵诗歌。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请在《小学生必背优秀诗文》中找出白居易的诗来读一读。

忆江南白居易教学设计篇二

理解古诗优美的语言,了解唐诗是我国文学的瑰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理解“铺、瑟瑟、可怜、似”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情感、意境、潜词造句的体验,有感情的背诵古诗,默写《暮江吟》。

引导学生由书本走向生活,通过广阔的生活空间、网络空间去获取资料。培养学生多角度的理解诗词。

学习古诗体会诗中的名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语言或者图画描绘诗句概括的景物,体会其中的诗味。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正确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画面,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的愉快心情。

描写夕阳的一些诗词、文;。

一课时。

2、哪同学跟老师一起做。

(1)用手按住自己的胸口,在大声的对自己说:“我能行!我最好!”

(2)同学俩俩用手搭在彼此的肩膀上,对对方说:“你能行!你最好!”

(3)闭上眼睛,在心理用肯定的语气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行!”

3、怎么样?这会是不是信心十足了?我们来做个诗词接龙的游戏,就是老师说上句,你能接出下句诗。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看来老师是难不倒你们了,哪位同学来出出题呢?

6、对!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三千多首诗。他的诗内容充实,语言通俗,大多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疾苦。我们常常说“如诗如画”,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今天我们要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山水风景诗———《暮江吟》(板书)。

1、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有心去欣赏这首诗。你会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2、再来一遍,用心去感受哦!

3、谁能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1、自由读诗。注意用笔圈画出描写景物的词,进一步的感受画面。

2、谁来读读这首诗?

3、俗话说:“好诗好景好地方”,谁能告诉我这首诗写得是什么地方的风景?你从诗中什么地方知道的?(暮江吟——江;半江瑟瑟半江红——半江)。

4、这首诗写得是什么时候的风景呢?(九月初三夜——农历九月初三,今天是农历九月十二,今天的九月初三是十月十六,星期六)。

5、九月初三傍晚和夜晚时间的江边景色。诗中哪个词看出是傍晚?哪个词体现的是夜晚?(暮、夜)。

1、公元1083年,距离我们现在有一千九百多年,诗人在去杭州上任的路上,看到江边的日落,不禁陶醉其中,吟下了这首诗。然我们看看画面,去亲身领略当时诗人所看到的美景。(播放课件录音)。

2、诗分两个时间段,那么我们也按两个时间段来学习品味这首诗。

1、傍晚夕照,是怎样的景象呢?出示诗句,学生自学,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读到的景象。

(1)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2)你觉得这两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或者你还有什么疑惑的问题?

体现了光的柔和、斜身的方位、还有面积广大而均匀。

比较:照、盖、洒、射,铺更形象、生动。

碧绿的颜色。

江水中怎样的绿呢?(像绿宝石、像无暇的翡翠、像碧玉铺成的)。

江水是怎样的红呢?(像小孩子的脸、像红玛瑙、像火)。

白居易有一首诗《忆江南》,诗中有一句:“日出江花红似火”虽说是江边的灿烂红花,但朝霞映红江面,也如火一样的艳艳。在这儿,夕阳下的江水,不也是“日落江花红似火吗”

为什么用“一道”,对于夕阳,我们多半怎样的给它组词?

一轮夕阳,半轮夕阳。

“一道”我们一般怎样组词?

一道墙、一道伤口、一道光(对,是一道光,夕阳西下,是光斜射到江面上,本诗的句子应该是“一道残阳光铺水中”只是古诗的绝句有严格的字数要求,所以省写了“光”,这在古诗中经常见到。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对愁而眠的应该是人,全诗应该是“江枫渔火对愁眠人”同样是因为字数的原因,省去了。(利用简笔画去帮助学生体验诗句所描写的情景)。

(3)诗人的遣词练句非常精彩,给我们描绘了这样的美景,以至历经一千九百多年我们还是能感受到它的美妙。

(4)“夕阳无限好”古诗中有很多吟夕阳的诗。谁查了相关的资料?

李商隐:《登乐游园》“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之焕《登鹳鹤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无曲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歌曲《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5)看到这样的情景,诗人的内心是怎样的感受?那么,带着这样的愉快心情,我们来读读这两句。

2、夜晚的景色。

(2)读诗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感受。

(3)夜晚的景物有哪些?

新月:如弓——古诗中常有这样的描写,“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是新月如钩。

露珠:珍珠(晶莹、透明)——新月的映照。

(4)如果说傍晚江边夕阳如火,那么夜晚江边新月当空,一片银白。这静谧的夜景令作者作美丽的遐思。

3、将全诗朗诵一遍。

出示作业:唱唱、画画。

诗如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动笔画画(展示网上学生的画)。

诗如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唱唱(出示录音歌谱)。

诗为心声——朗诵好的同学可以有感情或者表演地朗诵。

贺诗——大家可以贺一首诗,把自己心目中的夕阳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

(如:夕阳西下红如砖,可爱石榴云里钻,深蓝天空点约霞,夕阳美景似奇观。)。

忆江南白居易教学设计篇三

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1、理解古诗优美的语言,了解唐诗是我国文学的瑰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理解“铺、瑟瑟、可怜、似”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能正确回答课后问题。

3、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情感、意境、潜词造句的体验,有感情的背诵古诗,默写《暮江吟》。

4、引导学生由书本走向生活,通过广阔的生活空间、网络空间去获取资料。培养学生多角度的理解诗词。

学习古诗体会诗中的名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指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语言或者图画描绘诗句概括的景物,体会其中的诗味。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正确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转化成画面,读中感悟,体会作者看到奇丽景色的愉快心情。

1、搜集描写夕阳的诗词;

2、温习《夕照》;

3、准备水彩笔。

1、描写夕阳的一些诗词、文;

3、自谱的乐曲一首《暮江吟》(歌曲附后)。

一课时。

2、哪同学跟老师一起做。

(1)用手按住自己的胸口,在大声的对自己说:“我能行!我最好!”

(2)同学俩俩用手搭在彼此的肩膀上,对对方说:“你能行!你最好!”

(3)闭上眼睛,在心理用肯定的语气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行!”

3、怎么样?这会是不是信心十足了?我们来做个诗词接龙的游戏,就是老师说上句,你能接出下句诗。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4、看来老师是难不倒你们了,哪位同学来出出题呢?

6、对!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三千多首诗。他的诗内容充实,语言通俗,大多反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疾苦。我们常常说“如诗如画”,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今天我们要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山水风景诗———《暮江吟》(板书)。

1、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有心去欣赏这首诗。你会看到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2、再来一遍,用心去感受哦!

3、谁能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1、自由读诗。注意用笔圈画出描写景物的词,进一步的感受画面。

忆江南白居易教学设计篇四

《忆江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第十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那如火如荼的春花,澄碧温莹的春水,不仅唤起人们对江南湖光山色的向往,更引起大家对祖国河山和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同时,“词”这种题材在小学教材中是首次出现,选编这首词,意在使学生对词这种体裁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初步感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开拓学生的视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好。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本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展示课件,教师指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学习等策略,为了达到课堂的最佳效果,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关键是营造诗意氛围,激活学生思维。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为支持教师的教,我将flash动画与powerpoint相结合,增强直观性,趣味性;为支持学生的学,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增强自主性、实效性。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创设情境、诗意导入。

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

(1)简介诗人“白居易”。

(2)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台州也属于江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回味一下咱们江南的迷人风光吧!(3)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导入新课。介绍“词”与“词牌名”。

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课前查阅的资料)体味诗词的情感。

调动多种感官;创设诗意情境;揭示本节课题。在开头以优美的导言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种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flash动画与powerpoint相结合,加之网络资源。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2、指正读音(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

3、齐读。

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关键词语关系到对诗文的正确理解,强化记忆有助于理解诗意。

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的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powerpoint结合网络资源。

三、

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一)忆景。

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

(2)“春来江水绿如蓝”

(3)红与绿的映衬之美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红艳艳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与绿相互映衬,于是红的更红,绿者更绿。

(4)“风景旧曾谙”理解“谙”与“曾”的含义。

(二)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忆的还是什么?(江南的人)。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

(三)浓浓的江南情。

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其二和其三,我们一起来赏读一下。

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再重游?

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1、自由读。

2、说说从这两首词中读到了什么?

师:江南景色秀丽迷人,江南人民情深意重,这叫诗人又怎能忘记?(读词)师:曾经多少次,诗人朝着江南翘首以望;曾经多少回,诗人在梦中喃喃以念:江南啊江南,我何日才能重游?(读词)。

品读诗歌;探究手法;明确要点。

学生结合想象诵读。

体会江花和春水就这样互相映衬的美。男女生合作读。

生个性化诵读。

简单渗透背景。理解“风景旧曾谙”。

学生展开想象,把词句还原成画面。

学生个性化诵读。千言万语道不尽诗人对江南人的留恋和怀念,只浓缩成最最朴素的三个字――江南好!

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深情诵读全词。(配乐)。

闭上眼睛,让我们沉浸在这美好的回忆里。(背诵)。

用刚才学习第一首词的方法来自学其一其二。

何日又去月中寻桂?何日重到钱塘看潮?何日再品那醉人的美酒?何日再赏吴娃优美的舞姿?――(引读)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江南忆,其次忆吴宫――(生接读)。

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学习中明确方向。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语言的感悟就是要培养语感,感悟到语言的精妙之处,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的感情色彩。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在本节课中,老师着重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

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感悟情感,领会技巧,体味韵律。

powerpoint课件。

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

体验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增强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加文化积淀。

在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上,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情趣。

回归生活珍惜现在。

回首江南,思念江南,他悲伤,他感怀,他深情,然而,他又十分甜蜜,因为他庆幸――。

1、补充句子:诗人庆幸。(庆幸曾经去过江南,为江南的百姓做过许多好事,珍惜了在江南的每一分每一秒。)。

2、总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只要拥有时懂得珍惜,那么,离别也是欢喜的挥手,回忆更是美丽的幸福。同学们,让我们珍惜与同学的相识、珍惜与朋友的相知、珍惜与亲人的相聚,珍惜眼前人,珍惜眼前事,让痛苦与后悔远离过去,让幸福与甜蜜永随回忆。

使学生由点到面领悟诗词的特点。

五、欣赏歌曲拓展延情。

“古人唱歌兼唱情!”诗歌,需要有音乐性和图画性。但它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却不独在于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独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同学们请听:

播放《忆江南》歌曲。(学生自由发挥,尽情抒情,展示自身独特的体会,和诗的情感产生共鸣,师生沉浸在忆江南的美好境界之中。)。

学生自由发挥,尽情抒情,展示自身独特的体会,和诗的情感产生共鸣,师生沉浸在忆江南的美好境界之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审美情趣。听着配衬得体的歌声、音乐,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学生的情感就悠然而生。再通过展开想象,把仿佛看到的、听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歌声传达出来,从而化语言文字的符号为鲜活的画面,鲜活的意境。

板书设计。

忆江南。

词牌名。

白居易。

景美情浓。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六、教学后记略。

忆江南白居易教学设计篇五

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景,领悟诗情。

能够有感情地读诗,理解诗句的意思,联想其意境。

掌握诗歌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形象比喻的写法,学到一些学古诗的方法。

以小组合作方法,自学了解诗歌意思,意境,朗读提高诗歌品味力,培养学诗,作诗兴趣。

对"瑟"字的字型的纠错与提醒。引导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联想意境。

教学手段:

课件。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

诗歌赛背,导入主题。

出示"古诗",激情介绍中国"古诗":

(相应出示古诗句)。

小队赛诗会。

出示:十秒中内,你们小队能背出多少首古诗。

出示:白居易。

(1)、看到这个名字,你会想到什么。

(2)、朗读相应的古诗。(草,白居易简介,江南好)。

释题。

出示全诗,自由朗读,说说自己的感觉。

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要求:

(1)、读准字词音,划记易错字。

(2)、结合注释理解字词。

(3)、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4)、想象诗句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读。

指名上台讲诗。(组内可以补充,结合出示课件)。

讲诗时引导学习:

(1)、本首诗中最值得注意的易错字是哪个。

(2)、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体会"铺,可怜,露似,月似"等词;扩展联想:说说你想到了怎样的意境)。

朗读悟情。

(1)、交流:怎样才能读好一首诗——抑扬顿挫,轻重快慢的注意。

(2)、小组合作读诗练习,互评。

(3)、小组读诗对抗赛。

(4)、抽背诗。

我们学写诗。

小组合作模仿本诗写一首写景诗。

评议1—2首诗。

读学生自创诗。

总结全文。

1、通过本课学习,你对学习诗歌,了解了那些方法。

2、你觉得这节课学习中,你最感兴趣的环节是什么。

忆江南白居易教学设计篇六

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开篇一句“江南好”,结语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有力地表达了词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了解词的结构、认识词牌名《忆江南》。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体会词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5.通过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动机,并逐步掌握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体会词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在所有的语言中,诗是语言的钻石;在所有的情感表达中,诗是情感的轴。”教学中,着眼诗的语言,让学生对诗通过其特殊形式表现出来的意境,韵味,情感等真切的感受,产生“悦心悦目”的情感体验效应。运用同一词牌对比的方法学习,精读一首,迁移其余两首词的赏读学习。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为学生与文本、教师之间架设对话交流的平台,使诗的语言浸润到学生的心灵深处,使他们情感,语言日趋丰妙。

1、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通过读诗,我们感受到古人的悲欢离合,看见戍守边关的战士,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象,感谢诗人给我们留下了令每个中国人自豪的古诗语言。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组千古绝唱《忆江南》。(板书:忆江南)

2、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诗,指名读。

3、说说对“忆江南”三个字的理解,教师适当补充。

1、借助注释、工具书自学古诗,在学习和诵读中去领略词中的景,感悟词中的情。(学生自学,自读,播放古琴乐,五分钟)

2、说说从刚才的学习中你领略到什么样的意境,描述一下。

3、开头的一个“好”让你体会到什么?说出你的看法。

4、再诵读词,体会其中的境界,感悟诗人用字的精妙。

5、赏析最后一句“能不忆江南”,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不同情感。

1、出示白居易写于洛阳的《魏王堤》: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学生借助注释读懂这首诗,在小组内交流诗句的意思和体会。

2、反馈交流:通过洛阳与江南春天的对比,体会诗人的情感。

3、教师介绍白居易在苏杭做官的情景,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深厚感情,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这首词。

1、出示白居易的《忆江南》另外两首,学生自由读。

2、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寻找这三首词的异同,进一步了解“忆江南”这个词牌;借助注释明白词的意思。

3、从这两首词中理解诗人对江南的情感,江南的景和物,人和事,他都忘不了。

4、师生互动,诵读这组《忆江南》。

5、学生在古琴乐中诵读这组《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化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服相逢。

1.三首《忆江南》的教学,我运用了同一对比的方法让孩子学习,如结尾处“能不忆江南”的诵读,就迁移到学习其余两首结尾句“何日更重游”“早晚复相逢”。学生不仅认识了词牌的特点,更加深了词所表达的感情。

2.这节课的教学还有两点比较好的地方:

一是在教学中通过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空间,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正是因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组内自读自悟,才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体会得有滋有味。

二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过程中,深入品味词的内涵、韵味、美感。通过不同层次的诵读,进入情境,悟出了情,品出了词的画面美、意境美、语言美。

3.这节课我最大的遗憾就是小组合作时间有些少,孩子们没有充分讨论,我就急于让他们发言,孩子们的语言略显得生涩。

4.改进策略:自主学习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下,在学生充分自主建构知识基础上,教师善于抓住兴奋点进行合作探究,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忆江南白居易教学设计篇七

1、了解孔尚任及《桃花扇》。

2、学习此曲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3、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深挚、强烈的亡国之痛。

通过对文中写景之语朗读分析,体会文中的思想情感。

体会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自学引导式。

1课时。

1、检查先学内容。

2、梳理课文层次。

3、体会曲子的抒情特点,体会课文情感。

一、检查预习。

1、学生介绍作者及《桃花扇》。

2、教师补充补充介绍相关知识。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曲阜(今山东曲阜)人,清代戏曲作家、诗人。《桃花扇》共40出(其中有4出各加1出,实际共44出),写明末复社名士侯方域,寄居南京莫愁湖畔,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爱。成亲之日,侯方域赠宫扇给香君作为定情之物。奸党余孳阮大铖为了拉拢侯方域,出重金置办妆奁,被李香君坚决拒绝。阮大铖恼羞成怒,对侯、李施加种种迫害。侯方域只身遣往扬州,投奔爱国将领史可法。阮大铖仰仗权奸马士英的势力,逼迫李香君嫁给新任漕抚田仰,香君誓死不从,将头撞破,血溅宫扇。侯方域之友点血在宫扇上画成一枝桃花,所以称为桃花扇。南明王朝覆灭后,侯方域在栖霞山同李香君相会。这时,复社文人死的死,散的散,爱国将领史可法也壮烈牺牲了,他们相对嗟叹,百感交集,怀着亡国之恨,割断情根,双双出家。剧本“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侯、李爱情故事为线索,利用真人真事和大量文献资料,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明末腐朽、动乱的社会现实,谴责了南明王朝昏王当朝,权奸掌柄,争权夺利,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的腐朽政治。

二、出示课堂教学目标。

1、梳理课文层次。

2、体会曲子的抒情特点,体会课文情感。

三、达标学习。

1、梳理课文层次。

(1)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2)学生概括本曲内容。

(3)教师明确本文层次:

《哀江南》是传奇《桃花扇》结尾的一套北曲。这套曲子,通过教曲师傅苏昆生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

课文由七支曲子组成。

第一支曲子,是引子,写苏昆生重到南京所见的战后郊外的凄凉景象,为全文定下沉郁、悲怆的基调。

第二支曲子至第六支曲子,写苏昆生凭吊昔日国都的各处地方。重点写明孝陵、明故宫的残败和秦淮一带(包括长板桥和旧院)的冷落。通过对比,突出地表现了南明兴亡的历史变迁,寓寄了无限怀念故国的哀思。

第七支曲子是尾声,写苏昆生凭吊南京,慨叹南京今昔景象的变化,痛悼南明的灭亡,唱出强烈的亡国哀痛。结尾“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诗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点明全篇主旨。

2、体会曲子的抒情特点,体会课文情感。

(1)《哀江南》这套曲子是如何借景抒情的?请大家举例说明。

教师总结:《哀江南》这套曲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自开篇头两句以后,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这六支曲子集中笔墨写景,一气贯穿,层层蓄势,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瀑发,动人心魄。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这是我国古典戏曲常用的艺术手法,它与诗歌的借景抒情有着明显的不同。

(2)这套曲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哀江南》就是始终围绕一个“哀”字,以情景交融的手法,集中抒发了一个爱国志士的亡国之痛。

(3)背诵曲词,深入体会。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同学习了清代伟大的戏曲家孔尚任《桃花扇》的结尾曲《哀江南》。《桃花扇》整体上是“借离合之情,言兴亡之感”。而《哀江南》就是始终围绕一个“哀”字,以情景交融的手法,集中抒发了一个爱国志士的亡国之痛,这是《桃花扇》全剧的画龙点睛之笔。“南洪北孔”,这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佳话。如果可能的话,大家课外可以阅读《桃花扇》全剧,进一步感受全剧的艺术魅力。我现在就是有一个愿望,如果我在南京工作的话,我一定和同学们一起,到课文中所涉及到的地方走一走,从课堂上的文化走向现实中的文化,一同感受南京这座古都所蕴含的魅力。

五、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三维设计》。

忆江南白居易教学设计篇八

1、理解诗歌《暮江吟》的意思,领悟景物描绘的美丽景色,感受古诗的语言艺术美。

2、体会诗人情感,入情入理地诵读并背古诗。

3、通过学习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热爱之情,并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准确理解诗意,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查找诗人资料。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介绍作者。

二、检查预习。

1、学生自由练读(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自在地读,无拘无束地读,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使教师发现学生在练读中出现的问题,为下一步正音探虚实)。

2、指名朗读正音。

1、初读,理解诗意。

(1)自学:借助注释自己弄懂诗意,感悟诗中最美的地方,并提出疑问。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汇报:结合手势表现“铺、洒、照”和课件,感受“铺”的意境。

2、品读体会情感。

从哪里体会到美丽的江景,边读边品析。

品读:半江瑟瑟半江红。

(1)出示课件,用“像、似、仿佛”说一说:

江水是怎样的红,又是怎样的绿。

(2)朗读感悟。

品读:露似珍珠月似弓。

出示课件,展开想象,感情朗读。

(3)课件展示,体会情感,把体会到的心情读出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4)连读整首诗。

(5)诵读,进入意境。

小组参赛的形式,读出美丽的江景,诵出喜悦舒畅之情。

3、品评欣赏,升华情感。

(1)你最喜欢哪一句或哪个词?

(2)背诵古诗。

(3)回味诗境,扩展诗境。

傍晚,微风渐停,我漫步江边,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展开想象,可以想象诗中的意境,也可以想象诗以外的意境。

(4)此时此景,你用什么方式抒发心中的感情。

4、拓展练习。

忆江南白居易教学设计篇九

1、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了解诗歌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色,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2、在理解词句,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知诗人,解课题。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大约是公元822年白居易赴任途中写的。通过一时一地地吟咏,一笑一吟地流露,真实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反映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

(1)“暮”是什么意思?(傍晚,日落西山)。

(2)“暮”和“江”在这儿各交代了什么?(时间和地点)。

(3)吟:作吟咏讲。

(4)释题: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诗人在吟唱傍晚江上的景色。

2、抓字眼,明诗意。

(1)师范读全诗,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音乐]。

(2)借助注释并联系上下文,然后自由说说诗句的意思。

a、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残阳:夕阳。

铺:照射。

瑟瑟:碧绿的颜色。

诗意:夕阳从地平线上照射水中,江水一半是碧绿色,一半是红色。[课件]。

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可爱。

真珠:珍珠。

诗意:可爱的九月初三夜啊!露水像晶莹的珍珠,月亮如同悬挂在天空上的弯弓。[课件]。

3、想意境,悟诗情。

(1)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前两句写夕阳照耀下的江水,它呈现给读者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这里不仅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而且还给人们亲切安闲的感觉。尤其是“铺”的运用。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

4、诵佳句,背诗文。

(1)朗诵这首诗时,注意下面的节拍。[课件]。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一道残阳铺水中,”要读得平缓、轻柔;

“瑟”“红”要拉长语调;

“可怜九月初三夜,”要读出赞美喜爱之情。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课件]。

1、填空。

《暮江吟》的作者代诗人的作品。全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

2、辨字组词。

暮()残()瑟()铺()。

慕()浅()碧()哺()。

3、说说下列诗句意思,注意粗斜体字词。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忆江南白居易教学设计篇十

进入春天已近一个月了,我们刚刚感受到春的气息,可一场雨雪又把我们带到了洁白的冬季。刚才同学们背诵的《江南春》中已告诉我们此时的江南已是千里莺啼绿映红了。今天,我们就随著名诗人白居易去领略江南的神韵。

1、解题:同学们对江南了解多少?

师:江南洒湖纵横交错,小桥流水,隽秀的古典园林,朴实动听江南丝竹,柔软华丽的江南丝绸,精美的刺绣等等。江南的苏州、杭州还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无数的文人墨客对此地总是流恋往返。

2、介始背景:

白居易年少时旅居杭州。50岁时曾在杭州当太守三年,后在苏州为官一年。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12年后,67岁时写下了千古绝唱《忆江南》。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谁谈一下对“忆江南”三个字的理解?你对词有多少了解?还知道哪些词牌名?

3、请同学们借助课文中的注释自学这首词。在学习和诵读中去领略词中的景,感悟词中的情。(配乐)

4、在刚才的学习中你领略到了什么校的意境?

1、诗人一开口就用通俗的“好”字来赞美江南,你认为这个“好”是指的什么?(换成江南美行不行?)

小结:江南的好是诗人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一切那么熟悉,诗人仅在杭州为官时,就写了200多首诗,写遍了那里的山山水水。

(1)指读,齐读

(2)这两句抓住什么来写的?(理解意思)

(3)自读这两句,齐读。说说诗人写的这两句好在哪里?

a同色共染。比喻b异色互衬

(4)想象:师读,生想象——说说眼前是怎样的画面

4、多么熟悉的江南,多么美丽多姿的江南。

你就是站在江边的诗人,请你读:

日出,花开得如此热烈,男生读:日出

春来,碧水悠悠,纯净优雅,女生读

5、江南如此的好,记人“能不忆江南”?

齐读——读了这句,你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诗人在哪里“忆江南”?(洛阳)

江南花红胜火,水绿如蓝之时,洛阳的春天依然是春寒料峭,到处一片灰色。(欣赏江南的图)

诗人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再读“能不忆江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诗人所眷恋的仅仅是江南的美景吗?根据你了解资料来谈。

2、学生补充

3、师补充:

白居易在杭州治理西湖,修白沙堤,与杭州百姓交朋友;与当地风雅之士诗酒唱和;有名的“白乐天醉酒茅家埠”,诗人与杭州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离别杭州时,杭州人扶老携幼,提着酒壶,万众夹道,洒泪送别。他的好友诗人刘禹锡在《白太守行》一诗中写道:“闻有白太守,抛官归旧奚,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4、指导读

1、诗人用生花妙笔写出他“旧曾谙”的江南美景之后,又以“能不忆江南”的眷恋之情来收全词。但这已勾起了他对江南人无限怀念之情,于是又写下了另外两首《忆江南》。

2、出示其二、其三

(1)自读,讨论三首词的异同。

(2)从这两词中看到诗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3)江南的一草一木,均让诗人魂牵梦绕。多么深的江南情结!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齐读:

3、师生共读三首《忆江南》,师生唱和,师读前面的,学生接后面的。

4、背《忆江南》

5、唱

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独在声韵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不仅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词开始就是为配合音乐而创作的歌词,今天,我们也来试着唱一唱。可以用我们学过的歌。

忆江南白居易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姿势规范.

2,正确认读9个生字.

3,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

4,感悟民歌内容.

过程与方法:。

仔细聆听课文录音,畅谈自己的所得,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多种形式,熟读诗歌;大胆对文本内容提出质疑,多方互动,解决问题,深入感悟诗歌内容;形式多样,感情诵读,赞美江南的美景,共享采莲人的快乐;邀请家长参与,亲身实践,亲自分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合作探究,识记,学写生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江南,激发孩子们热爱江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积极情感.

2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策略方法:。

播放课文录音,鼓励孩子们仔细倾听,畅谈所得,促使他们从整体上感知诗歌的大致内容;鼓励孩子们大胆质疑,引领他们在问题解决中感悟诗歌内容,体味江南水乡的秀美以及人们劳动时的快乐;提供与诗歌内容和谐一致的优美乐曲,促使孩子们很好的诠释出江南的美景,采莲的欢愉!鼓励孩子们与家长一起,亲身实践,亲自分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教学准备:。

1课文的录音磁带;。

2写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戏曲,中间,东南西北"等词句的小黑板;。

3生字卡片;。

4计算机课件(荷花,荷叶,莲蓬图);。

5与诗歌内容和谐一致的乐曲.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录音美读,畅谈所知,引入课题.

师:先请同学们听一首诗歌,听完后,说一说:你听懂了什么我们要比一比,看哪些同学听得最认真,听懂的内容最多.(播放课文录音)。

生听,边听边想.

全班交流汇报.

师:同学们听得可真认真!自己听录音,就能听懂这么多的内容,你们可真了不起!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这是一首写江南采莲时的景色的诗.师边说边板书:江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生齐读课题.

二熟读诗歌,识记生字.

(一)形式多样,熟读诗歌.

1生自己尝试着读,勾画出认读困难的字.

2师范读(或听录音),生听读,重点听认读困难的字的读音.

3指名大声范读,生小声跟读.

4自由读.

5小组读.

(二)小组合作,认读词句.

1师出示写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戏曲,中间,东南西北"等词句的小黑板.

小组互助,合作认读词句.

2师检查词句的认读情况.

全部会认的组奖励一面"小红旗".

(三)合作探究,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2全班交流方法,识记生字.

3(出示生字卡片)师检查识字情况,并把东,南,西,北四个字贴在教室的相应方位上.

三质疑问难,感悟内容.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

重点理解:。

其一,"田田"是什么意思(课件映示荷花,荷叶,莲蓬图,看图描述"荷叶怎么样",以理解"田田"的含义)。

其二,人们采的究竟是什么(结合图理解)。

其三,鱼儿们在干什么它们在荷叶间玩耍时,心情怎样想象一下,它们会说些什么。

其四,采莲的人们的心情如何(结合美丽漂亮的荷花,鲜嫩碧绿的荷叶,风满硕大的莲蓬,在荷叶间自由自在玩耍的小鱼来谈)。

除了这些问题,其余的问题也可以提.

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四感情诵读,体味其情.

1依据自己的理解,看图,自由感情诵读,可以边读边加动作(尤其是东,西,南,北等几个方向的指示).

2指名配乐感情诵读.

3全班配乐感情诵读.

五合作探究,指导书写.

1小组合作,书空交流"东,西,南,北"四个字的笔画,笔顺.

2全班交流.

3讨论:"东,西,南,北"四个字怎样写才好看。

4自己在书上练习书写.

5小组互评,自我修正,精益求精,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教师巡视,书写规范的奖励"小笑脸".

六课外实践,明辨方向.

1利用早晨晨练的时间,面向太阳,说一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邀请家长参与此项活动)。

2将亲身实践所得的结果,填写在书中.

3全班交流.

听课文录音,畅谈自己的所得,既可以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锻炼他们的听力;又能使他们从整体上感知诗歌的大致内容.同时,加之教师热情洋溢的激励,促使孩子们信心十足的进入新内容的学习.

忆江南白居易教学设计篇十二

聆听《渔阳鼙鼓动地来》及《山在虚无缥缈间》,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1、教学的重点宜在聆听、体验、分析歌曲。

2、歌曲分析时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适当分析其社会价值。

多媒体课件、音响资料。

背景音乐:《大唐歌飞》。

一、激情导入:

1、欣赏歌曲《新贵妃醉酒》。

这是一首通俗与戏曲相结合的歌曲,仔细听辨歌曲中有什么样的人物?(杨贵妃,唐玄宗。)

有关杨贵妃和唐玄宗的音乐作品,今天老师就带来一部大型音乐作品——我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

2、清唱剧《长恨歌》故事内容:

公元755年,唐玄宗沉迷酒色,终日与杨贵妃寻欢作乐,不理朝政,以致使杨国忠专权误国。在内地兵力空虚的时候,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借“讨伐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安禄山起兵渔阳,很快就占领洛阳、长安。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向四川成都逃去,途经马嵬坡,士兵愤慨,埋怨君王宠幸杨贵妃及其兄杨国忠,致使百姓家散人亡,遂奋起杀死杨国忠。同时唐玄宗迫于压力不得不赐死杨贵妃。故事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3、《长恨歌》的十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是用白居易的一句诗作标题。

第一乐章:《山乐风飘处处闻》。

第二乐章:《七月七日长生殿》。

第三乐章:《渔阳鼙鼓动地来》。

第四乐章:《惊破霓裳羽衣舞》。

第五乐章:《六军不发无奈何》。

第六乐章:《宛转蛾眉马前死》。

第七乐章:《夜雨闻铃肠断生》。

第八乐章:《山在虚无缥缈间》。

第九乐章:《洒宫南内多秋草》。

第十乐章:《此恨绵绵无绝期》。

二、新授课:

1、《渔阳鼙鼓动地来》

聆听初感音乐:

带问题欣赏。

a、《渔阳鼙鼓动地来》的演唱形式?(男声四部合唱。)

b、它是一首什么体裁的作品?(进行曲。)

c、作品表现的内容?(边关告急,权臣造反,在政治危机的关头,统治者却依然处在歌舞升平的环境中,士兵们对君主“重色思倾国”、“只爱美人醇酒,不爱江山”的昏庸状态不仅不满,而且极为愤慨的情绪。)

2、《山在虚无缥缈间》

初听作品:

带问题欣赏。

a、歌曲的意境?(勾画了“蓬莱仙境“那种虚幻神秘的意境。)

b、歌曲的风格 ?(清新、幽静、清淡、典雅。)

三、小结:

忆江南白居易教学设计篇十三

汉家的皇上看重倾城倾国貌的绝代佳人,可惜当国多年一直没处寻。

杨家有位刚长成的姑娘,养在深闺里没人见过她容颜。

天生丽质无法埋没,终于被选到皇上的身边。

她那回头嫣然的一笑,百般娇媚令六宫的粉白黛绿啊失掉了色彩。

正值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沐浴她如凝结润脂的肌肤。

侍女扶出浴,现娇懒无力,原来是刚得到皇上的宠幸...

花一般容貌云一样鬓发,金步摇在头上颤。芙蓉图案的帐子里很温暖正适合度春宵。

春宵太短!太阳高照天子才睁眼,从此不再早早上朝去和那些大臣见面。

伺候宴席,她总在皇帝身旁转。春天随从春游,夜夜也是只她独占侍寝。

后宫美人儿三千人,对三千人的宠爱都集中在她一身。

深宫的夜晚她以娇媚的妆饰去伺候圣君。玉楼宴会后一起迷醉了。

姐姐弟兄都封了大邦土权力,好羡人呀,一家门户由此占尽了光耀。

叫天下做父母的心肠,觉得生男儿还不如生个女郎。

避暑的骊宫高插云霄。宫中仙乐飘,人间到处都能听到。

宫里缓歌曼舞凝如迷迷琴箫,君王天天沉醉其中看不够。

谁知道渔阳反叛的战鼓会震地敲,把霓裳羽衣曲惊破了!

皇家城阙烟尘出现,携天子的大驾千万乘骑逃往西南。

壅行华走,慢行复停,几天了才出了西都门几百里。

不杀贵妃六军不肯前进可怎么办?几经辗转将蛾眉赐死在皇上马蹄前。

她的花钿丢在地上没人收,还有她头上的翡翠翘呢,她的金雀,她的玉搔头。

皇上掩着脸,想救又救不了,回头看,绝望凄惨的眼泪和血一起流。

风刮起黄尘格外萧索,栈道插云弯弯曲曲蜿蜒着攀上剑阁。

峨眉道上没多少行人,旌旗没了光彩,阳光是那样谈薄。

蜀江水这么碧绿哟,蜀山这么青翠,皇上日日夜夜怀念情思难断绝。

宫里看见月光是伤心颜色,夜里听雨打栈铃也是断肠声息。

生死辗转圣驾得以回京城,又走到这里叫人徘徊不忍离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间找不着美人当年白白死去的那块地。

君臣互相看看凄楚的.眼泪洒滴衣襟,向东望,信马由缰回京城。

回来看看宫苑园林,太掖池芙蓉未央宫翠柳还是那样依旧媚人。

那芙蓉花多像她的脸,那柳叶多像她的眉,见花见柳怎叫人不落泪,感触啊。

在这春风吹开桃李花的日子,在这秋雨敲打梧桐落叶的时辰!

西宫南园内秋草已长成茂密,不清扫的满阶落叶红已现荒凉。

梨园弟子头上白发初生,当年椒房间监青眉已老。

晚上萤虫飞过宫殿,太上皇凄然忆想。夜里挑残了孤灯睡不着。

只听宫中钟鼓迟迟敲响。夜这么长,看看天上银河还在发光,天该亮了。

房上鸳鸯瓦这么冷,霜这么重,翡翠床与被都是冰凉的,有谁同拥?

你死去了,我还活着,此别悠悠已经隔了年,从不见你的灵魂进入我的梦。

京城有位修炼过的临邛道士,能以精诚把亡魂招致。

为上皇辗转怀念的深情所感动,差使方士诚勤地去把她寻找。

他御气排云像一道电光飞行,升天入地找个遍。

上了九天,又下入黄泉,可是都没见到她的踪影。

忽然听说海上有座仙山,那山在虚无缥缈中间。

仙山楼阁玲珑似五朵彩云,其中有许多美妙的仙子。

其中有位叫太真,雪样肌肤花样容貌,听来好像是要找的人。

方士到了仙宫,叩西厢的门,报捎息的是仙人小玉和董双成。

她听说汉家天子派来了使臣,不由惊断了仙家九华帐里的梦。

推开枕穿上衣下得床来,银屏与珠帘都依次打开。

只见她头上云髻半偏,刚刚睡醒,花冠还没整理好便走下堂来。

风吹着她的仙衣飘逸曼舞,还像当年她的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一双眼泪落下来,好似春天一枝梨花带着雨。

她含情凝目感谢君王:自从生离死别难见面,音信两茫茫。

昭阳殿里的恩爱从此断绝,蓬莱宫里的日月这么漫长!

回头往下看人间世界,只看见缭绕不断的云雾看不见长安城。

只能将旧物表表我的深情,把金钗钿盒两样东西带还与思念的君王。

金钗留一股,钿盒留一扇,我们一家分一半。但愿我们的心像金和钿一样坚牢,虽然远隔天上与人间,总还能相见!

临走叮咛还有一句紧要话儿,这句誓言只有他和我知道。

七月七日长生殿,半夜里没人只有我们两个人说悄悄话的时候:

在天上我们愿做比翼鸟,在地上我们愿做连理的枝条。

天长地久也有一天会终结,这离别的恨啊,长久撕心绵绵不断,永无绝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