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外婆的现代散文汇总(模板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2:35:32 页码:7
最新外婆的现代散文汇总(模板16篇)
2023-11-18 02:35:32    小编:ZTFB

历史是人民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提高写作表达的技巧。接下来是一些写作技巧的案例和解析,希望能给你带来灵感。

外婆的现代散文汇总篇一

我从小就和外婆生活在一起。我的外婆是一个革命的妈妈,也是一个宠爱孩子的长辈,更是一个敢与命运抗争的强者。她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看了下面的叙述,朋友们一定会同意我上面的说法的。

一、“我家的舅舅数不清”

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里铁梅唱道:“我家的表叔数不清”。如果以我们家的革命历史为原型编一个戏,那我的唱词就是“我家的舅舅数不清”了!

因为爸爸妈妈都是参加金萧支队的抗日战士,转战南北居无定所无法带我,我还不满一岁就由外婆抚养。

外婆只生了三个女儿,但我却有数不清的舅舅。为什么呢?请听我慢慢往下讲:第一,我外婆的家乡诸暨市草塔镇庄余霞村是一个革命的老区。原20军军长杨石毅,浙江省党史研究室杨光等人都是我不出三服的本家舅舅;第二,因为我妈妈参加了抗日队伍,她还担任了几个区的民运队长兼枫桥区的区委委员,外婆家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地下党的一个联络站,联络站中来来往往的战士都叫我外婆“姆妈(诸暨方言即妈妈)”或“亲娘(即干妈)”。我爸爸又是后方医院的指导员,当敌人下乡扫荡时常常有来不及转移伤病员要由我外婆来掩护和照顾。当敌人的还乡团保安队来搜村时,我外婆家里有时就会有“儿子”或“干儿子”在生传染病(不是传染病人的话敌人要来掀被窝检查的!)。村里的人明明知道我外婆没有儿子,却个个都会来作证这些人确实是外婆的儿子或干儿子。就这样,从金萧支队的最高长官到普通战士,象马青、蒋明达、周芝山、蒋谷川、方克浩等人,就都是我的舅舅,当我一声甜甜的“舅舅”叫出口,他们对我这个外婆的掌上明珠小不点儿,也是抱来亲去的宠爱有加。

我外婆家缺少男劳力,舅舅们在农忙的时候就来帮外婆家种田、割稻、车水、收麦。因为我的舅舅们都是务农的好手,外婆家的`田稻长势就总是比同村其他人的要茂盛。从外婆的叙述中,我记得最剌激的一件事是:有一次,地主派狗腿子到外婆的田头去看收成,收成好了他就想涨租。那个狗腿子走到外婆的田头,刚好碰到蒋谷川舅舅弯下腰去捧稻,露出他插在后腰的驳壳枪。狗腿子一看到枪,吓得屁滚尿流转身就逃。地主一听这话,就死了这条贼心,从此再也不敢打外婆家的歪主意了。

解放后,我的舅舅们都当了地方官——周芝山就是诸暨第一任县长。我这个小不点儿简直就成了县政府大门的“通行证”——只要抱着我的人,都可以不接受检查直进直出——能抱着我的当然都是好人啦,呵呵。

二、“没听说有人籴字吃的”

外婆对小辈的疼爱是无条件的和不讲理由的。就说参加革命吧,她并没有文化,也没接受过什么教育。只是因为我妈妈参加了革命,女儿做的事情总是对的,她就义无返顾地参加了。后来我妈妈进城执行任务被敌人逮捕,受尽严刑拷打被折磨得奄奄一息,敌人始终没得到任何口供。在地下党的营救下,争取到了“保外求医”。但需要一个人去狱内作人质。外婆为了救妈妈,自愿到狱中顶替妈妈坐牢。但是,当外婆在狱中得到妈妈已经虎口脱险回到部队的消息后,就放心大胆地日夜在里面呼天抢地的哭诉自己的冤枉。敌人觉得她坐在里面毫无用处,加上不胜其烦,只好把她也放掉了。

解放后,跟着我妈妈干过地下工作的小姨当上了小西区(现在草塔镇)的副区长。因为没有文化,在和同事一次闹矛盾中堵气回家不干了。我外婆不但不责怪她,反而劝她说:不当就不当,只听说有人籴谷吃,没听说有人籴字吃的。没有文化我们照样做人!从此,我小姨就成了一个待业青年,在家里打杂为生。

我从小就被外婆这样娇宠着,十分的任性。平时常常要睡懒觉,听凭外婆一遍遍地喊也不肯起来。上学来不及了就不洗脸不梳头不吃饭直接往学校跑。外婆就端着一碗泡饭、颠着一双小脚噔噔噔地跑到学校。求老师让我在做早操的时候躲在学校的围墙角里吃早饭。我上初中了,要住校。本来就不习惯独立生活的我,又被老师因为一点小事当众批评。当时我大小也是个学习委员,面子上下不来,就回宿舍哭着卷好铺盖,往肩上一挑出了校门。可一出校门就后悔了:我这样不要读书回家去,万一外婆也不要我怎么办?但是,这时我已经回不了身啦。只好硬着头皮往家里走。小小的心里一遍又一遍地设想着回到家里可能会发生的情形。最后终于盘算好了,一见着外婆就大哭,不让她有骂我的机会。一到家里,外婆刚刚在门口,我放下担子就坐在地上大哭。诉说老师怎么不给我面子当众批评我,反正我死也不回学校去了之类的话。外婆果然一句也没批评我,亲切地拍着我的背说:“心肝囡囡,这种书我们是不要读!”因此,学校里几次派同学来叫我回去读书,外婆都说我不在家。后来是批评我的班主任老师亲自来我家里向我外婆赔理道歉,保证以后再也不乱批评我了,她老人家才同意我回学校去读书。

要不是后来苏修背信弃义撤回专家的恶行使我们幼小的心灵义愤填膺,激发了我们一定要为祖国争气的求学斗志,我说不定就是一个缀学青年了。呵呵!

三、“怎么,介贵的,我不要死了”

外婆在70岁那年中风偏瘫后,一直卧床不起,由我妈妈、大阿姨和小阿姨三姐妹轮流照顾。我因尚在乡下工作,只能节假日回城来照看她一下。

她在病床上躺到第十个年头,突然病情恶化,眼看着身体就不行了。气息也弱了,人也蔫了。于是,我们就只好偷偷为她准备后事:寿衣、寿被都买好了。妈妈和我在计算,万一真的办起白事来要多少花费。我们都以为外婆已处于弥留状态,就没有回避她,在她的病床边就算上了。算来算去,怎么节约也要2800元左右。那时家里经济困难,这笔钱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我们娘俩正在商量怎么才能筹齐这笔钱,谁知平时说话含糊不清要靠我们看手势和表情来猜测她的意思的外婆,此时居然从枕头上抬起头来口齿清楚地喊道:“怎么,介贵的!我前世不要死了!”我们连忙过去安慰她:“好的好的,我们前世不要死了。一定不要死。”。她这才安静了下来,把一颗怒气冲冲的脑袋重新放回枕头上去。

也真是老天有眼,外婆不愿意因为让我们有这么重的负担而撒手人寰,阎罗王居然就真的不来收她了。这件事以后,外婆真的又再活了十年。朋友们,你们说,这算不算得一件趣事啊!俗话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我外婆居然敢向阎王爷叫板,自己选择要不要死!这算不算她一生中最牛的一件事啊!

外婆,你在天堂是不是也要这样发脾气,偏偏不去做似乎是上天安排好的事呢?

外婆,你知道你最疼爱的外孙女在人间想念你么?外婆,祝在天堂永远快乐!

外婆的现代散文汇总篇二

“走,小蓉,到外婆家去。”今晨,妈妈告诉我。我一惊,不满地说:“我不去,我怕……”妈妈摸着我的头说:“外婆有两年没见你了,你总该去看看她老人家呀!”我鲁起嘴,只好无可奈何地跟在妈妈后面走。说实话,我才不愿上外婆家呢,她对我总是冷若冰霜,在我的心目中,她那张阴沉的睑,一见就叫人心惊胆战。我越想越害怕,脚象有千斤重。往事象影片一样,又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那是前年的寒假,我和妈妈、弟弟去外婆家。外婆打开门,笑容满面地迎了出来。她从妈妈怀里抱过弟弟,又是笑呀,又是亲呀,六十多岁的老人竟象小孩一样快活。

可她看了我一眼,脸马上由睛转阴,黑得象倒过来的铁锅;接着,她“咯咯”地跑进屋里,拿出一包糖,给我抓了一小把,其余全部塞进了弟弟的怀里。由于我长期一人在城里读书,过惯了独身生活,养成了沉默寡言的习惯,因此,我没说什么,只是不满地看了外婆一眼,心里疑惑起来:外婆为什么那么喜欢弟弟,而不喜欢我呢?“哇—哇-丁开了,舅妈抱着一个正在啼哭的小女孩走了出来。好胖的表妹呀,睑蛋白里透红,一线小嘴正“哇哇”地哭叫着。舅妈大概也是刚刚哭过,眼里还蒙着一层薄薄的泪水。她走到外婆身边,恳求地说:“妈,给泽荣(表妹的名字)买一包奶粉吧,我的奶真的不够她吃呀!”外婆拿着火钳在烧火,只当没听见。舅妈又重复了一遍,外婆仍然不理。舅妈只好说:“妈,你好歹说个话呀!”这时,外婆眼皮一翻,火钳一敲,扁了扁嘴,转过身来说:“哼,生一个丫头,还配买奶粉?”

这下,我全明白了,外婆为什么不喜欢我?原来她是一个“重男轻女”的外婆呀!顿时,一团怒火在我心中熊熊燃烧起来……我这样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外婆家门口。我“嘘”了一声,吸了一口冷气,全身都起了鸡皮疙瘩。那颗不安的心,跳得更凶,更猛,似乎马上就要从口腔里蹦出来似的。这时:我多么希望自己能象孙行者那样,拨根毫毛,吹口仙气,面前马上站着一个和我一样的'女孩,自己便可以跑回家去。“吱嘎!一声门开了,我连忙胆怯地低下头。“哈哈,小蓉,你回来了,哎呀,外婆总算把你盼到了!”这是外婆的声音,是的,完全是的。她激动得说话抖抖颤颤,好象从来没见过我一样。

但我仍然不敢抬头。“泽英,快,快喊姐姐呀!”外婆边说,边把抱着的表妹放下来,缓缓地蹲下身子,用那双长满老茧的手,抚摸着我的面颊。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蹲在我面前的,竟是我两年前见过的外婆?那张阴沉的睑竟变成了这张慈祥的睑,这是真的么?我一次又一次地鼓足勇气,终于发出象蚊子叫一样小的声音:“外婆,您真想我吗?”“傻孩子,外婆怎么不想你呢?”

她理了理我的头发,说:“隔壁那个婆婆,去年生了一大场病,要不是她外孙女接去医治,只怕早就钻土了哟里再说,我这件皮衣不就是你妈妈买的吗?乖乖,你外婆现在懂得了现在社会男女一样的道理啦!—哎呀;只顾说话,你看,那天上还在飘雪呢,来,快进屋卫”她忙站起来,一手拉着我,一手拉着表妹,乐哈哈地向屋里走去。那天晚上,我还是紧依在外婆的怀里,进入甜蜜的梦乡的呢。

外婆的现代散文汇总篇三

我怀着菩提的智慧与慈怜,安静待你。

虽然,一颗尘心葳蕤在你澄澈的目光,藏得是那样清浅,像个快要成功上演的恶作剧。顽劣,在亮相之前,总让我不太自信,又暗自欢喜。

我们有时是那样客气,客气到陌生,好笑。我相信,如果就此转身,从擦肩到陌路,将不着痕迹。

因为我们太矜持,都有能力让火焰在刹那间凝结成冰,就像我们可以一起埋下花籽,却不会想着有朝一日再回来,目睹花开的样子。

唯一的发生,注定是相遇,如同两个原本无关的人,彼此因为互相躲路而碰见。可以预料的散场,是无言的错过,虽然有时,我们也会假装若无其事地谈谈天气。

我们向来守不住约,是因为无约可守。

也没有执着,是因为从不会刻意。

可那时,你已经站在了桥上,你的前面是一条曾经粲然的花蹊,像一道迷离无边的浮世。现在,徒自悠长的只有干净的风,吹斜了绿雨,掠过一样悠长的小桥。你喜欢寂静,心许安稳,我知道你只要一转身,就会消失在身后那一片清深的雨林。

你说过,你想成为无思的树,那样就可以将一生留在了年轮。那样,时光再不会偷窥你美丽的年纪。

可是,很远的将来,我要如何寻找一杆青竹投刺,才会让你借着月色,看到上面那个熟悉的名字。

即使是现在,我如何知道,眼前的风景,是预示着相见,还是无声的分离。

我只好怀着菩提的智慧与慈怜,安静相待。在没有成行之前,不如只是简单的相望,既不会太近,也不会远去。

七月的雨,纤毫似画,一丝一缕,摹下你此时的模样。

七月的雨,碎声似漏,那么多事地掐算着一场,我们不会在意的别期。

外婆的现代散文汇总篇四

在我们家下放的那个村子里,有一条依山而蜿蜒的河,环绕半个村庄。靠村子的东北面有一条山路穿河而过,村子里的人进出必经这条路,也必趟过这条河。

这河是村上的母亲河,离村庄一里多路。整个村子里的人用水、吃水都在此。每当朝霞映红了天际,男人们忙着挑水;女人们忙着洗衣。女人们在河岸边一字排开,棒槌声此起彼伏,宛如晨曲一般,又如百鸟朝凤,回荡山谷,音传久绝。

每当春季或梅雨季节,咆哮的山洪,淹没河堤,村里人无法进出。直到70年代中后期,村里人出钱建造一个拦河滚水坝(中间有两个桥孔可以流水),才缓解了村里人出行不便的问题。平日里滚水坝上没水可以不用脱鞋过河;但阴雨绵绵时,滚水坝上有膝盖深的水还是可以过河的,比先前没有滚水坝时村里人进出方便多了。

我第一次过这条河,是那年父亲领着我们全家下放时,用板车拉着我和全部的家当过河的。父亲吃力地拉着,一晃一摇的;母亲和姐姐用力地推着;我坐在板车上使劲地蹬着腿……后来,这条河成了我成长的“伙伴”。上公社、上供销社、上食品站、上学都要经过这条河。每当过到河中央时,总要弯下腰去,双手捧水洗洗脸,再喝上几口,那甘泉般的水呀一直甜到心里。

来到公社,父亲毕恭毕敬地站那儿等候公社治保主任地发落,他态度温和的,手执一纸对父亲说:“根据xx县人民法院(78)x号通知,撤销你‘右派’判决书,给你平反恢复自由,以后恢复工作”。当父亲听到这话时,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为听错了,然而这是真的。父亲用战抖的.双手接过治保主任递过来的“通知”已是泪水涟涟。父亲临走时,向他深深地鞠了一躬。拔腿就往回赶,穿在身上的破雨衣干脆脱了扔掉,拼命地跑。过河时,竟忘了卷起裤腿和水而蹚。当父亲出现在家人面前时,已是满身雨水,光着脚丫,气喘吁吁,样子十分狼狈。

我们不知道父亲去公社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竟成这样子,很纳闷正要问之,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的…右派…帽子…摘掉了”。于是,从棉衣内胆中掏出带着体温的法院的“通知”给我们看。这是真的,上面有法院的公章。从此,父亲获得新生,获得自由;也是全家获得新生,获得自由。父亲说:“我是一口气跑回来的。为了这一天,我足足等了二十年。”说着泪珠顺着脸颊滚落,语咽了。

多少年来,父亲盼望着,盼望着有一天能摘去“右派”帽子,今天终于摘掉了。父亲怎不泪水涟涟呢?那是激动的泪啊,更是感激的泪啊。感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英明。

晚上,父亲放声高歌,连夜写信告诉所有的亲戚,让他们也来分享自己获得新生和自由。不久,父亲就恢复了公职,被安排在本公社中学教书。中学离我们家五里地,平日里不回家,住校,为的是找回那荒废二十年的知识,只在星期六回家换调衣服,星期一早晨去学校上班。

转眼就到了79年4—5月间,父亲照旧星期六回家,星期一早晨去上班。星期日的晚上下了一夜的雨,河水漫过滚水坝,当星期一早晨,父亲来到河边时,见滚水坝上足足有大腿深的水,正要劝阻同学们不要过河;可有几个女生手牵手快要过到河中间了,一女生见洪水发晕,手一松,被洪水冲下滚水坝。

父亲见状,来不及细想也来不及脱衣,飞身跳进洪水中去救人。因水深湍急几次托起均被洪水卷走;这时,正好赶到两个男生见老师奋力在救人也奋不顾身跳入河中参与救援。水中几次托起,使父亲已筋疲力尽,但再一次使尽全身力气将女生高高托起,两个男生紧紧抓住女生的手将其拖到岸边,可父亲被洪水卷走了……被赶来的学生家长救起。

消息不胫而走,学生家长来我家感谢父亲,可父亲说:“是两个男生救起的”。学校为了表彰父亲见义勇为的事迹特发四十块奖励,可父亲把它转赠给了两个学生。

村上这条河呀,曾经留下多少故事……。

外婆的现代散文汇总篇五

立春到雨水,早春往往给人带来许多美妙遐想。

前些时日,气温突兀回升,让人疑心夏天性急,不待三月烟花曼舞,四月彩凤翩飞,提前来临。

雨水,是春天的第二份礼物,不由人流连起钟灵毓秀的俊美,大自然的五彩缤纷和清泉明月的倩影。

于是,有人试着褪去厚重的外衣,有人敞开包裹严实的衣襟,缠绕着女孩子的围脖换成薄薄的丝巾。

去郊外,选一块宽阔地,穿上浅口鞋,携一把清风,放风筝!

种种规划,随春风化雨,在阳光下成长。

傍晚一场小雨,淅淅沥沥,伴随阵阵轻寒,应景应时,昨夜听雨入梦。

早晨起来,只见白茫茫一片,大地铺上一层厚厚的棉被。这是怎样一种惊喜啊!盼了一个冬天的雪,就像云游的浪子终于回家。大人小孩,一定叫出声了!雪,雨的前辈,冬天才是她固有的官邸。这个冬天她失职了!等到春天来临,东风吹散多少期盼,多少失落。

眼前的大厦堵截我流淌的欢快,迫不及待到户外,去看雪!

雪满乾坤,四野茫茫,冻脚淹没。

瑟瑟的观望,那堆积的,铺展的,壁立的雪,姿态各异,那纤巧的,憨厚的,俏皮的雪,占据角角落落,有的悬挂枝头,有的俯首静卧,高台之上低洼畦下,皆为安身立命之所。天地浑然,形成一个无限放大的圆,装满清新、纯净、安闲,独一份万象归一的`壮美。

公园里,游人渐渐多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来赶趟儿:有的滚雪球,有的打雪仗,有的堆雪人;还有拍照的,有滑雪的,踏雪问春的,一个个玩的不亦乐乎!脚印深深,雪被踩扁,趴下;被捧起,摔落;被塑造,击破。别样的追求,抚平了一季荒芜,却撕裂了雪景,弄伤了大美不言的心!

我和老公离开嬉闹的人群,找另一处雪天圣地。

滨河路一望无际,无限延伸的洁白覆盖了衰败,破旧,宽阔川口容不下这般大气滂沱的气势,翻越山岭,往南北向更高更远去了。清凉的气流,掠过头顶,浸润身心,洗濯五脏六腑。城外少有游人,雪野静默着,仿佛一个超级巨人,沉思着未来。偶尔有车辆驶过,缓缓的,自觉又自重,怕惊扰冷静而恢弘的思索。

一片小丛林,一块油菜地,一处荒滩,连成一片,抢眼的朴素扯平了人间的贫瘠和富庶。越往东,越远离高楼大厦,无遮拦的开阔地,尽情铺张。

河流是一条窄窄的玉带,悄然东流。两岸,村庄无声,暂且拥有这份不可抗拒的赐予,坐拥一个均衡大同的世界。

风细细的,很刺耳。雪亮亮的,很冷清。

被笑声融化的雪,也许幸福的死去!

巨人般思考的雪,注定一次次泪流成河!

不远处,一只小黑狗在雪地上,张望,试探着,留下一串蹄印。老公笑了,我也笑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外婆的现代散文汇总篇六

元宵节后,旅居澳洲的小舅回国了,急匆匆地从株洲赶到娄底,和在娄底的三舅及我妈商量为他们的母亲、我的外婆修建墓茔之事。我爸在这方面是行家,又特热心,最终撰写墓志铭、设计墓碑格式、核对等等事务,都落在我爸肩上。我和老公不忍心爸爸太劳累,只有亲自参与了。老公开车接送,我则连续几晚用电话和qq与雕刻墓碑的师傅联系,负责核对改错。

“慈母一生,熟娴礼教。温恭淑慎,和蔼慈祥。亲邻和谐,孝事姑嫜。懿德永留,百世流芳。严君早逝,苦当门纲。五男四女,艰辛育养。夙兴夜寐,力尽神伤。克勤克俭,恩德无量。……”品读年近耄耋的老爸亲自为外婆撰写的墓志铭,已远赴天国三十多年的外婆,仿佛又来到我眼前,外婆的音容笑貌在我脑际不断浮现,曾经那些欢快的过往,冲破尘封的记忆,如电影一般一幕一幕在我心海里荡漾。

在我的心中,第一个最了不起的女性便是外婆。外公因病去世之时,外婆年仅三十八岁,却是一个拥有五男四女九个孩子的母亲。我的大姨刚刚出嫁,大舅尚未娶亲,我母亲是第七,不到四岁,小舅不满两岁,小姨还在襁褓。面对似乎坍崩了天,虽只有一双小脚踏地却拥有坚韧顽强、勤劳贤淑品性的外婆,凭着一位母亲的刚毅、果敢、无畏和无尽的慈爱与责任,毅然为儿女们撑起了一片湛蓝的天空。最令人钦佩之至的是,极有远见的外婆,不仅将九个儿女养育成人,男娶女嫁,而且将其中的四个儿子(五子中有一个因病英年早逝)送书学艺,在所处行业建树颇丰,德耀门旺;四个女儿调教得温良贤恭,勤俭淑仁。期间外婆历经多少艰辛与沧桑,凭我这笨秃之笔和拙劣之词,是没法描述出来的。而在我满满的记忆中,外婆就像普渡众生的观世音菩萨一样和蔼慈祥。

小时候,我最得意的事,莫过于在同龄小朋友面前炫耀外婆;我最幸福的事,莫过于随爸妈去外婆家玩耍。在我刚有记忆的时候,外婆早已年逾花甲,那从满头的“发如雪”、满脸的“五线谱”中透出来的慈爱,一直在我心中萦绕。我家离外婆家大约五里远,中间都是蜿蜒曲折的山路、田埂、塘坝,还要跳过十来步立在激流中的石墩(我们称跳石)。六岁以前,奶奶和爸妈,从没敢让我独自去过外婆家,但每次爸妈前往,一定会带着我。去的最多的时候,便是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和每年外婆的生日。每次,外婆似乎都知道我们会去,常常早早地在家候着,准备着一些非常好吃的菜肴招待我们。在我一声甜甜脆脆的“外婆”之后,外婆就会将我拉入她温暖的怀抱,亲亲脸,摸摸头,不停地夸着我有多“乖巧”“可爱”。吃饭的时候,外婆会将最好吃的菜不停地夹入我的碗中,然后笑眯眯的看着我吃,时不时地向其他人夸着我懂事、听话。临走还会在我的口袋里装满花生、豆子、饼干、糖果等零食。外婆儿女多,孙辈自然更多了,和我年龄相仿的就有好多个,也许在我们这群表亲中,小时候的我的确有几分灵气,外婆发自内心的夸赞,让我那小小的虚荣心总能得到极大的满足。其实,夸我的不只是外婆,舅舅、舅妈们以及外婆家的亲邻,都喜欢夸我。胖嘟嘟的脸庞,常常是他们亲吻和爱抚的目标。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外婆的亲昵。

清楚记得我六岁那年的端午节前一天下午,我家杀了猪,需要有人给外婆送去一些猪肉和粽子,大人们都很忙碌,只有我较清闲。我自告奋勇地要求承担任务。其实,我有些想外婆了。开始妈妈不放心,看我一板一眼地说着来回的路线,便相信了我。她将要送给外婆的物品装进一个小背包,让我斜背着,然后千叮咛万叮咛,目送我踏上征程。当我满身汗水、气喘吁吁地地出现在外婆跟前,外婆怎么也不相信我是一个人去的,以为妈妈就在我后边一点。因为妈妈一直没出现,才不得不相信我有了如此能耐。外婆脸上绽放着惊喜的笑容,嘴里却在嘟嚷着责怪妈妈不该这样大胆。然后一把拉过我,亲热地用冷水浸过的毛巾,为我擦拭脸上的汗滴。接着赶紧爬上阁楼,翻了好一阵,找出了一包珍藏在底层放有石灰的坛子里的片糖,拿出几块让我吃着,又将剩余的部分包好,让我带回家。再从柜子里舀出一碗蚕豆,将一个有小洞的旧菜锅架在火炉上,一边炒一边和我闲话着,问着我家奶奶、爸爸、妈妈、姐姐他们的近况。看天色不早,也不敢久留我,便将炒熟的蚕豆和那包片糖装进我的背包,牵着我的手,将我送上了回家的路。外婆总是不放心,送了一程又一程,最后站在山坳顶目送我过了那家有狗吠的屋子,过了那激流中的石墩,才恋恋不舍的往回走。

每年春节期间去给外婆拜年,真是我最开心的日子。一般在正月初二,爸爸会领着我和姐姐,等着同大队另一个生产队的表哥一起前往外婆家。当时,和外婆一起住在老家的有带着一群孩子的大舅妈和二舅全家。大舅当年在省路桥公司工作,一年也难回家几次,但过年一般都会回来团聚的。二舅在一所县中学任教,离家不远,照顾外婆基本是二舅一家人。三舅和小舅全家都在外地,他们大都在过年前赶回陪陪外婆,共享天伦。加上我们这里的习惯,女儿家中的人都会于正月初去外婆家拜年。这个时候,外婆家真的是要多热闹便有多热闹。因为人多,招待客人的任务大都是二舅一家承担。在武冈宣传部工作的三舅,每次回家都会带上相机,给大家照相,记得有次外婆家照全家福,尽管人未到齐,照片上还是有六十多个人头。而最幽默最爱开玩笑的是大学毕业、时任省水文地质队工程师的小舅,外婆晚年的幸福生活,经济上基本是小舅一肩挑起。而我之所以开心,除了在外婆这里能吃到比自家更丰盛的饭菜外,更主要的是外婆家这种非凡的热闹、和谐场面令我既骄傲又陶醉。更何况,外婆会将舅舅、舅妈们孝敬给她的钱物,分成若干份转移到我们手上,这就是外婆赠送给我们的红包和礼品。照片、红包、礼品,几乎都成了那个年代我在小朋友面前炫耀的最骄傲的资本。新年里,舅舅舅妈也会给我发红包,所以,每次给外婆拜年回家,我都收获满满,喜悦满心。

妈妈常在春节过后七、八天才去看望外婆,妈妈去的时候也会带上我。而且妈妈一般要住上一至两晚才回家。妈妈会利用这个时间为外婆清理“大部队”回家过年的遗留物什,打扫“战场”,做事细致、心灵手巧的妈妈,最懂外婆心意。妈妈还会和外婆一起做鞋面、纳鞋底。外婆虽近古稀,可视力却特别好,穿针引线毫不逊于妈妈。很多时候,二舅妈和表姐们都会过来一起边干这些细活边拉家常。这些温馨的场景,至今依然在我脑海里盘旋。而我更多的时候,便是和表姐妹表兄弟们追着闹着,玩得不亦乐乎。待我和妈妈回家之时,外婆又会悄悄地给我一份舅舅们带给她的、而在我眼里最具魅力的香甜食品。

犹记得,1979年年下半年,我来到二舅时任校长的县十四中就读,上学放学的路上拐一个弯便可到外婆家。妈妈有什么事要和外婆联系,常令我去转达。那一天因妈妈交代了任务,我早早赶到外婆家。当时外婆已是77岁高龄,本以为外婆未起床,我只把东西放下就走。谁知,我到达之时,外婆早已在屋子里忙忙碌碌,看到我去,满眼都是笑意,赶紧丢下其他事,以最快的速度匀出三小包糕点,一包归我,另两包让我带给和我一班就读的二姨和小姨家的两位表兄弟。那时,我已经是十五岁的高中毕业生了,能够深深体会到外婆对所有后人的博大胸怀和深爱。我一路想着:老人家如此高龄,儿、媳、女、婿、孙、外孙、曾孙那么多,还有娘家亲、表亲、乡邻以及干儿子一家,所有人的生日她都记在心里,所有人的喜庆她都要道贺,有什么好吃好喝的她都要顾及,那要付出多少关爱啊?!如果没有大海一样的情怀,又怎能做得到呀?!可我的外婆就是做到了!她不曾疏忽过一个后人,没有引起任何一个后人的抱怨,每一个熟悉的人对外婆都充满了无比的尊敬和爱戴。

1980年7月高考之后的一天,我因对自己高考成绩没有信心,前往外婆家想找当校长的二舅探听虚实。刚到,外婆便神采飞扬的夸我真争气,中了“状元”。外婆说,我是她孙辈中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她要送份厚礼给我表示祝贺;外婆说,要我好好念大学,出来找个好工作,多挣些钱,让我身体不够健康的妈妈能享享清福;外婆还说,她也指望能享我的福,吃我孝敬她的食品,穿我送她的衣裳,就不知道有没有这个福气;外婆还告诉我,她好几年没去过我家了,真想再去我家和我妈住上几天。我万般虔诚地一一答应着外婆,并将外婆想来我家的愿望转告了爸妈。遗憾的是,我上学之前,爸妈置办了几桌酒席招待前来祝贺的亲友,可终究没能将外婆接来,因为那段日子,外婆突然有了不舒服的感觉,她担心自己吃不消。爸爸准备抬竹桥去接她,还是被老人家拒绝了。尽管她心里很想来看看,可她更不愿意自己成为负担。更为遗憾的是,自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机会再见到我的外婆。我于农历8月初8去省城长沙求学,外婆却于8月15日中秋节那天永别人间。当半个月后我从爸爸的家书中得知这一切,禁不住泪如雨下,悲痛不能自已!我在心里呐喊:外婆,您何以走得这么匆忙呢?为何不给外孙女儿一个孝敬您的机会啊?!

负责为外婆修墓的彭师傅,再次在qq中发来墓碑的雕刻内容让我核对,也让我的思绪回归现实。我在心里告诉外婆,今年清明,外婆陵墓竣工之际,我一定会和老公、女儿,陪着亲爱的的老爸老妈,亲临外婆陵前拈香叩拜,让外婆为她的女儿女婿能幸福地欢度晚年而欣慰!让外婆为她心爱的外孙女儿拥有理想的工作、和谐的家庭而欣慰!我想,外婆若是天堂有知,她依然会由衷的夸着我。然而,此生再没有机会报答外婆、孝敬外婆,终究成了我永远的无法弥补的遗憾!

外婆,知道吗?您的外孙女儿想念您!愿您天堂安好!

外婆的现代散文汇总篇七

我妈自从考上大学以后,就落户广州,很少有时间回家看望外公外婆。我妈结婚的时候外婆就给了一张床、台,蚊帐,被子给她当嫁妆,每个姐妹结婚的时候外婆也是送这些东西。至于大小舅舅还每人送了一套房子。这些东西看似都是很普通的东西,不值很金钱,可是对于外婆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对我们家来说,这些东西都是很珍贵的,外婆送的床,送的被子,到现在三十几年过去了,还没有丢,外婆送的床躺着好舒服,虽然它是木质的,可是很耐用,妈妈舍不得换,小的时候我一直盖外婆送的黑色被子,夏天的时候感觉冰冰凉凉的,好舒服!我好想念我的黑被。

我听妈妈讲外婆。

的故事就是外婆养的三只鸭子的故事,三只鸭子是为了解决我妈和姨妈以及大舅舅的读书的煤油费用而养的。那时我妈读小学三年级,弟弟妹妹们还没到上学的年龄。三只鸭子可有灵性了,每天早上外婆把三只鸭子从笼子里放出来,让它们到田里自己觅食。到了晚上,它们会自己回到外婆家。夏天,太阳大的时候它们在树底下睡觉,等温度下降一些就到河里游泳。冬天等太阳出来就到河里抓鱼虾吃。如果主人还没有回来,它们就在门口静静地等候。外婆很爱三只鸭子,它们也很爱外婆。每次生了蛋,外婆就拿去换煤油费。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三只鸭子都老了,外婆不舍得吃了他们,便把它们送了人家。妈妈到现在还很感谢它们,感谢外婆,很怀念那三只鸭子,到了六十几岁,还忘记不了外婆与她的三只鸭子。

外婆是个传统保守的农家妇女。她勤俭持家,她每天都除了到生产队工作,还有操持家务,照顾孩子,每天她早上4点钟起床,晚上12点钟才睡觉。外公到外面工作去了,那些体力活都要外婆干,种木薯、番薯、黄皮等各种农作物。虽然这样艰苦劳作,可外婆每天只能挣到几分钱,而外公也不多,一个月12块钱。外婆是个本本分分的妇女,却也是一个思想超前、心地善良的妇女。那个年代,人们都重男轻女,只让男孩去读书,而外婆却让她的所有孩子都去读书,因为她很清楚地意识到只有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不管人们有多少闲言碎语,外婆还是心甘情愿的无私为子女们付出。她以送子女们去读书为傲。外婆对子女舍得,对亲戚朋友也都是舍得的。外婆时常宰了鸡不舍得吃,经常拿给左邻右舍,他们有什么困难外婆也会尽力帮助他们。外婆特别尊重老师。经常带着煮熟的鸡蛋送给老师。对老师毕恭毕敬,一方面外婆打从心里爱戴老师,尊重知识分子,另一方面外婆十分感谢老师对子女的培育之恩。

只见她眼神有点。

迷离,应该是不怎么认得我了,妈妈急忙说:她就天健,您的外孙!外婆高兴地笑着,不停地说:就是,就是,是啊!住了几天,要回家了,外婆拿着黄皮送到妈妈手中,说这是给你们的,我们双手接住,刚要扭头,外婆就说:再次还要再来呀!妈妈眼睛湿润了,说:我们很快就回来看望您!”我们走到了村口,外婆跑着小碎步不舍地张望,妈妈说:回去吧,阿母,我们很快就回来了,会带上天健的!”

外婆不仅养育了6个子女,还帮小舅舅,八姨们带大了张荣姐姐、张武哥哥,五妹,十二娃,水凤,五妹对外婆的.感情特别深,外婆得了老人痴呆症的时候,五妹经常回家看望外婆,给外婆买衣服买吃的,还给外婆钱,有一次我上q看到她在个性签名里说:阿婆,你要好好的!外婆的恩泽遍布整个家族,外婆你要好好的,这是您的所有子女、所有孙子孙女最殷切的希望。如今,在广州的我们因为家庭,工作,生活的重压等许多原因不能经常回来看您,我们真是觉得对不起您呀!现在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出钱了!愿我们亲爱的外婆长命百岁,健康长寿!

外婆的现代散文汇总篇八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迥然不同:

(2)摩挲:

2.文章所表达的对草原的感受最有特点的句子是哪一句?(2分)。

3.在草原上,人有哪些感觉?为什么在草原上咆哮显得可爱?(3分)。

4.如何理解“草原与我一样,也是善忘者,只是在静默中观望未来.”这句话?(3分)。

5.文中划线句子,印证了写草原的一首诗,请你写出这首诗的题目并把它默写下来(4分)。

外婆的现代散文汇总篇九

你尝试过在深夜一个人游荡在人头攒动的街头吗?有没有那么一瞬间你觉得自己像个孤魂野鬼,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

听着街头艺人唱的歌,你会偷偷的难过,他唱的寂寞是你藏不住的落魄;三三两两的人擦肩而过,唯独你落单的穿行在街道,你突然难过,难过身边总有陌生人几分几秒的陪伴,却没有一个人长久的相拥。

二十又四,一个尴尬的年纪,该嫁的嫁了,该娶的娶了,一个人的人越来越少了,一个人的时间也就越来越长了。

你从不敢轻易打扰别人的生活,你也从不敢将寂寞说给别人听,久而久之,你学会了自娱自乐,你学会了孤独时将空闲的时间填满。

看书,看电视,看电影,吃饭,睡觉,听音乐,唱歌,做饭,这些都可以一个人做,哪怕有的时候搬个家你也会独自一人搬个十来趟。

别人都说你坚强独立,可你只会在心里苦笑,我不坚强,谁为我的软弱买单?没有哪个人愿意孤独,没有哪个人愿意终身不嫁,别说伤的太狠,那不过是你没有得到你需要的温暖。

他的婚戒在你的眼前晃了晃,你只能微笑祝福,她的婚纱曼妙的穿过红地毯,你只能在她的身后牵起,你眼里看到了很多的幸福,可你不幸福,眼睛一闭上,你只能看到无尽的黑暗。

深夜,城市的灯火依然通亮,高速公路上飞驰而过的车辆依旧叫嚣着你的梦。无眠,是开启地狱的钥匙,当你睁着眼睛看着头划过去的一道道火光,数着时间嘀嗒嘀嗒的声响,你会发现自己像个埋进黄土的尸体,承受那一颗颗沙粒的重量,幻想来世的美好。

外婆的现代散文汇总篇十

今年春节期间,我和媳妇前去舅舅家拜年,有种与往年不同的感受。

等我走进房子,放下手中的礼品,不由自主地朝四周瞥了瞥。冰凉的土炕空荡荡的,上面只铺了张泛黄的草席。睹物思情,外婆的身影恍然浮现在我的眼前,久久都不能抹去。我的内心充满哀伤,泪水竟然不听话地簌簌而下。

尽管妗子做了许多好吃的菜款待我,可我食不甘味。外婆已经故去多年,可我老觉得这不是真的。我的脑海时常清晰地闪现出这样一个老太婆,她两鬓斑白,脸色腊黄,布满皱纹,颧骨高高地突兀着,佝偻着腰胸,她就是我的外婆。

外婆没上过几天学,可她笃信佛教,每天清晨起来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盘腿打坐默诵佛经。她心态淡定、洒脱,一生与人为善,逢人尽说好话,从来没和邻里发生过争执,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和事佬。

由于父母在外地工作,我从小在外婆家长大,吃饭、穿衣都是外婆一手经管的。所以,我和外婆的感情极深。我清晰地记得:有次放学之后,我淘气地跟在大人屁股后面,混进了放映站看电影《地雷战》。等看完电影我朝回走,突然发现外婆正站在巷口等我。就在那一瞬间,我忍不住哭了,对着外婆喊道:“外婆,我错了!没给你说,我不该偷偷地跑出去看电影。”外婆听后笑着说:“回来就好,我还以为你走丢了。”

外婆虽说过了耄耋之年,可她一直疼爱着孙辈,甭管里孙外孙,一视同仁。她把三舅从北京捎回的好吃的放着,舍不得吃,留给了我们这些孙辈们,以至于很多东西都发霉变质。大舅、二舅为此经常埋怨她,她却一笑了之。

外婆活了九十三岁,耳不聋、眼不花,脑子一点也不糊涂,说话办事照理来,街坊邻居没有一个不说外婆好的。外婆死后,大门口两边堆满了花圈,足足有一百多米长,据说南街村的所有人都参加了外婆的葬礼。

外婆走了,化作了一抔黄土,长眠于南门外的坟茔之内。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没有烦恼,没有忧愁,只有像一块块馒头一样鼓起的密密麻麻的`坟冢。外婆,我真的好想你!

外婆是我的启蒙老师,她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在外婆的潜移默化下,我在落寞中学会了淡定,彷徨中学活了忍耐,挫折中学会了坚强,愤懑中学会了宣泄。虽然至今为止,我没取得令人骄傲的成就,可我依然快快活活地活着。既然命里注定我当不上什么官,也不能成为家财万贯的有钱人,那我就索性做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平平淡淡过一生。

外婆的现代散文汇总篇十一

外婆是坐着黑漆木轿来到胡家大院的。那年她十二岁,是邻村一户还算殷实的农户家的女儿,小名玉儿。她的父母是舍不得把她送入大户人家做童养媳的,哪怕是在十里八乡口碑极好的胡家。所以当胡家的媒婆来说亲的时候,她的父亲没做任何的考虑就一口回绝了。有些纳闷,又有些愤愤不平的媒婆走了之后,玉儿从房里走了出来,直接走到父亲面前,说:“答应吧,我愿意嫁过去。”父亲睁大眼睛望着女儿,劝道:“孩子,你别以为有钱人家的童养媳好当,要受很多委屈的,何况是冲喜,万一那少爷冲不过来,你这辈子可怎么办呀?”玉儿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我见过胡家的两位少爷,不管是哪一位,我都愿意救他,我相信能救活他的,那么好的人不会就这样死的。”

是的,玉儿是见过胡家的两位少爷的,那是春天的一个黄昏,玉儿在自己菜地里拔猪草,胡家老爷带着两位少爷踏青回来,一阵风吹来,胡家少爷手中拿着的风筝就被吹到了玉儿身边的一棵大树上,他们愣了一会儿,胡家老爷说:“太高了,算了吧。”两位少爷瞧了瞧,也只得摇摇头,惋惜地说:“太可惜了。”接着,那位大一些的少爷把眼光转到了玉儿的身上,冲她轻轻地笑了笑,说:“姐姐,没吓着你吧?”玉儿突然觉得一些羞涩,不知所措地摇了摇头。胡家老爷打量了玉儿一会儿,怜惜地说:“妹子,春天才来,还很凉啊,看你的手都冻红了,还是早点回家吧。”玉儿这时已回归了常态,大大方方地说:“没事的,老爷,我习惯了,我家的四头猪还等着我拔的草去喂哩。”“那你把我这皮手套戴上吧,姐姐,反正我也不喜欢戴。”那位小一些的少爷突然就跨过小溪,跑过来把自己的手套塞到了玉儿的手中,玉儿忙不迭的说:“这怎么行?”小少爷却已经跑开了。他们对着玉儿挥着手,说:“戴着吧,不要冻出病来了。”玉儿轻轻地揉着手套,冲着他们喊道:“你们先别走,我帮你们把风筝取下来,我会爬树的。”说着就脱掉鞋子,往树上爬去。胡家老爷急忙叫道:“妹子,不行,太高了,危险,快下来!”等他们三个过来时,玉儿已经爬到了树的中段,任凭下面的人怎么呼叫,她还是不停地往上爬。当玉儿把风筝交到他们手上的时候,他们提着的心才放了下来。两位少爷围着玉儿,欣喜若狂,连声说道:“姐姐,你太棒了!”胡家老爷长吁了一口气说:“妹子,太危险了!万一掉下来,我怎么向你的父母交代呀!哦,对了,你是谁家的孩子呀?”玉儿把父亲的名字告诉了他。胡老爷默念了两遍,若有所思地看了看玉儿,就带着两位少爷走了。临走前,两位少爷再三邀请玉儿一定要到胡家大院去玩。

从此,胡家大院就成了玉儿向往的地方。每当大人们聊起胡家的事情时,她总是竖起耳朵听,生怕漏掉了一个字。有时,人们已经聊到其他话题上了,她还沉浸在前边有关胡家的情境中,猛然间问一个问题,弄得大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觉得这小姑娘怎么看都有些怪怪的。

父母最终拗不过玉儿,答应了这门亲事。按当地的习俗,未成年的女子是不能坐花轿出嫁的,而胡家也向来不喜欢铺排,所以就仅仅派了一顶黑漆木轿去接玉儿,当然,聘礼还是相当丰厚的。

胡家虽是一个大户人家,人丁却不兴旺,胡家老爷这一代就他一根独苗,且从小体弱多病,家里人听从一位游僧的建议把他寄养在城里开药铺的舅舅家,在城里读书,在城里长大,在城里找了一份体面的工作,然后娶了一位城里姑娘,习惯了城里的生活,对乡里的田产生意之事毫无兴趣。胡家偌大的一份家业至今还由年近古稀的胡家老太太掌管,随着年事增高,老太太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多次提出要儿子回来掌管家业,无奈都遭到了拒绝。胡家的两位少爷,大的叫德仁,比玉儿小一岁,小的叫德义,九岁。本来他们一直跟着父母住在城里,在城里的洋学堂上学,只有节假日才回到乡下来看望奶奶。入秋的时候,德义得了一场大病,城里的医生,乡下的郎中看遍了,病情却一日比一日严重。心急如焚的老太太亲自到城里把那一家子拽了回来。束手无策的胡家老爷只好答应老太太的要求,给德义娶一房媳妇,冲冲喜。世上的事有时候也奇怪,并不是科学都能解释的,玉儿进门的时候,德义病得不省人事,连拜堂也没法进行,玉儿进门以后,德义的病竟然有了很大的起色,等到第二年开春的时候,已经完全好了,只是留下了后遗症,手脚不那么灵便,走路、拿东西的时候颤巍巍的,不过,能捡回一条命,家里人已经知足了。

老太太对儿子其它的所作所为都不大满意,唯独经他手娶的这房孙媳妇,很顺老太太的`意,聪明、健硕、精干、心细,稍加培养,将来是掌管家业的好手。所以,玉儿到胡家后,就一直被老太太留在身边,跟着她进出于账房和田庄之间。

胡家老爷从城里和乡下各请了一位老师来教两位少爷,上午跟着城里的老师学些算术科学类的知识,下午则跟着乡下的先生读些古文。玉儿闲着的时候,老太太也会打发她来学点儿东西,虽然是隔三差五,但由于她天性聪慧好学,倒也学得不错,很讨两位先生的欢心,更得两位少爷的喜爱。到底还是孩子,一到下课,他们几个就打闹得厉害,他们还是叫她姐姐,她也颇有姐姐的威信,当那哥儿俩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只有她才能镇住他们。

春去秋又来,不知不觉,玉儿来胡家大院已经三年了,出落成了一位标志的大姑娘,德仁也已经是十四岁的青春少年,他不再热衷于和弟弟打闹,常常默然地坐在位子上郁郁寡欢,他特别不喜欢听别人提起玉儿是德义的老婆的话题,更不愿意看到德义在玉儿面前撒娇的摸样,每当这时候,他就会特别焦躁。胡家老爷受一位朋友之邀两年前就去城里一所学校教书了,太太在乡下住不惯也跟着回了城,由于老太太的坚持,再加上两位少爷都不愿意离开玉儿,所以,他们还是留在乡下。好在相距只有二十来华里,来去都还方便。

胡老太太的生命终于要走到尽头了,一次伤风,引起了一系列的病,在床上十多天没下床,她知道自己很难逃过这一劫,然而她还有心愿未了——长孙的终身大事她必须办了再走。于是她把一家大小都召集到床边,商量这件事,大家的意见还比较统一,媒婆介绍的那位姑娘不管相貌还是人品都让长辈们如意,可是,平日里孝顺有加的德仁却一直不松口,不管谁劝他,他都是那句话:“我不想娶媳妇!”事情就这样僵着,胡家老爷心急火燎,眼瞧着老太太那边一天比一天虚弱,可儿子这边无任何进展。这天,他又来到儿子房间大加训斥,突然,德义悄悄走过来说:“爹,我知道哥哥为什么不愿娶媳妇,因为他喜欢玉儿姐姐,你就让……”

“谁让你在这儿乱说话!”德仁粗暴地打断他的话,边上的玉儿早羞得满脸通红,赶紧走了出去。

“是真的吗?玉儿可是德义的媳妇呀!”胡老爷盯着德仁问。

“你别听德义瞎说!”

“我没有瞎说,我早看出来了,而且玉儿姐姐也喜欢你。爹,你就让哥哥娶玉儿姐姐吧,她还不是我媳妇呢,我们没拜过堂,而且,我……更愿意玉儿姐姐……当我……姐姐,不要她当我媳妇。”

大家商量来商量去,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德仁、玉儿虽然有些尴尬,最终还是拜堂成亲了。成亲的第二天,老太太把他俩叫了过去,正式把家业交到了他们手上。第三天晚上,老太太安详地离去了。

德仁和玉儿夫妻联手,把家业管得井井有条,除了田庄,他们还开了不少作坊,店铺,生意红火得很。白天在忙,晚上当他们闲下来的时候,总是会产生一丝对弟弟的歉疚之意。于是两人商量一定要帮德义找一个称心如意的媳妇。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硬是找到了一个集漂亮、温顺、贤惠于一身的姑娘,只是姑娘家家境差一些,可是这有什么关系呢,胡家可是富甲一方的人家呀。

当美若天仙的新娘子被从花轿上扶下来的那一刻,玉儿的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高兴、羡慕之余,也有一丝淡淡的失落,她还在娘家做孩子的时候就听下屋里的婆婆说过,一个幸福的女人一辈子要坐两次花轿,一次是当新娘的时候,一次是做完世间自己该做的事后,回归另一个世界时候。这两次也是女人一辈子最辉煌的时候。玉儿错过了第一次花轿,看来她这辈子只能坐一次花轿了。

胡家老爷和太太从城里回来的时候,玉儿已经入殓,两位老人扑在棺木上放声大哭,突然听到里边啪啪响了两声,胡家老爷和太太不顾众人反对,一定要打开看看。打开后,大家都惊呆了,只见两股鲜红的血液正从玉儿的鼻孔里流出来,“玉儿,你还有什么心愿吗?”胡太太哭着问道,她似乎听到了一声微微的叹息。她记起了玉儿跟她聊过的有关花轿的话题,突然明白了,于是她边帮玉儿擦去脸上的血迹,边对她说:“媳妇,你放心走吧,我们会照顾好孩子,你为我们胡家付出了这么多,功德圆满,我们一定会让你坐着花轿,体体面面地去。”

接下来的两天,胡家老爷和两位少爷一直在和族里交涉着让玉儿坐花轿上山的事,按当地的规矩,只要家中还有长辈在,死去的人是无权坐花轿出葬的,最多也只是在棺木上覆盖上一块黑色绸缎,老祖宗的规矩,从没听说谁破过。可胡家的爷儿几个,就是铁了心要让玉儿坐一回花轿,最后,族里长辈终于妥协了,答应了他们的要求,而他们的代价是独家出资重修家族祠堂并供奉十年香烛钱。

我的外公活了七十四岁,以后的几十年中,他一直独居着,没有再娶。

外婆的现代散文汇总篇十二

我对外婆的记忆还停留在小学时期。那时候,外婆家,门前有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每逢有行人在两岸边走过,河流里的鱼儿便会跃出水面,跳出欢快的舞步。外婆家后面还有一个小院子,院子四周不似其他庭院全是白皑皑的水泥墙壁,而是一棵棵绿油油的大树,院子的角落还设有一张石桌子,供老人们下棋唠嗑;这院子也是我和小伙伴们玩耍、嬉戏的天堂!捉迷藏、荡秋千……没有我们想不到的游戏。我每次都会玩到很晚才回家,每次回家,外婆都会熬上一碗美味的糖糊――那是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我外婆做的糖糊,是世界上最美味的东西,比米皮(一种用米浆做的美食)好吃一百倍!”小时候,我经常这样对同学们这样炫耀;看着他们羡慕的目光,我自豪得快飞上了天。直到现在,我也这么认为。当时的我,有一个天真到不能再天真的梦想:希望每天都能吃上外婆亲手做的糖糊。可是,在时间面前,它只不过是一场梦罢了。

外婆制作糖糊的方法很简单,食材只有两样――水和糖;将水和糖按照一定的比例倒入容器中,然后慢慢的熬制即可服用。这是一道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料理,然而,外婆的子女们并没有学会这一手艺。在寒冷的冬天,来上一碗热乎乎的糖糊,顿时觉得全身暖暖的,一丝甘甜留在口腔中,久久无法散去。现在,我也只能在回忆中找寻那被我遗忘多时的美味!

这是多么令人感到遗憾啊!

然而,更遗憾的是,外婆早早的就走了。当时,我还在念小学。

外婆的家很小,也就七十平方大,平时就是外公、外婆、舅舅、小姨四个人住;因为我经常到外婆家串门,所以勉强算五个人住吧。我至今仍记得,外婆有一头黑色的秀发,即使岁月的轮廓怡然挂在脸庞,但是外婆看上去仍然比同龄的老人年轻不少;如果不是终日劳累导致体弱多病的话,外婆说不定还能跳上几段广场舞呢!但是,自打外公走后,外婆的身体就一天不如一天了。没过多久,我便搬了新家,离外婆家不远,也就十分钟的路程;所以,我几乎每周都会去外婆家玩,还总是和舅舅抢电视看。当时,我并没有注意到,外婆的脸色一天比一天憔悴。

外公走后的第二年,小姨去云南打工,外婆家只剩下她和舅舅两个人。第四年,舅舅结婚了,对象是一位二十三岁的.漂亮姑娘,并在同年的七月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那一年,外婆家是最热闹的,我也发现,外婆似乎又年轻了许多。第六年,弟弟在家里玩耍的时候不小心摔到了头,我们一大家人拥挤在医院手术室外,坐立不安;外婆则在一旁不停了数落舅舅。庆幸的是,弟弟的手术很成功,脱离了生命危险;大家悬着的心总算是松下来了。第七年,外婆便去世了,那一年,我没能好好陪伴她。

那一年,家里新添了一台电脑。那时候的小孩儿,对这种高科技哪有什么抵抗力啊!于是,我和广大的小朋友一样,被这个洋玩意儿深深地吸引住了;同时,我也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那一天,我正在家里玩游戏,母亲打电话叫我去外婆家吃晚饭,我很敷衍的回复了一下就挂了电话;等我到外婆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了。那时,外婆已经准备休息了,我还死乞白赖地缠着外婆,让外婆给我做糖糊吃;外婆见缠不过我,便一步一挪地移到厨房去了,而我却自顾自地坐在客厅看电视。那时,我并不知道,那碗糖糊竟是最后一碗;那时,我并没意识到,从此以后,再也吃不到外婆做的糖糊了。

外婆去世的时候,我异常的冷静,我还天真的以为外婆只是睡着了。我看着外婆在殡仪馆的棺材里睡了三天三夜,我看着外婆的遗体被一辆汽车迅速地运往火葬场,我看着外婆的骨头从火化炉中缓缓推出,我看着外婆的骨灰被一群人一点儿、一点儿地埋入土壤……直到这时,我才明白,外婆已经走了,她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永远不会回来了。

电视上常说:“人死后,会化作天上的星星,永远守护着最爱的人。”于是,每当我睡不着的时候便会打开窗帘,望着星空,寻找那最亮的一颗星星。

外婆的糖糊,是世界上最美味的美食,直到现在,我也不会改变这个想法。

外婆的现代散文汇总篇十三

已经到你当时离开他的年龄了。倘使时间可以倒流。

那一片竹林就能复活。我拉着你麻布般粗糙的手。

又回到竹子开花以前。

那一眼岩泉,会吐出多年郁结在胸中的淤泥和石头。

用清澈的嗓音,与提着小木桶蹒跚而来的你。

滔滔不绝地相互倾诉。

外婆,我保证再不会多嘴多舌,触碰你们彼此。

讳莫如深的那件事。后来我才知道,外公饿死的那一年。

竹子开花了。舅舅喝敌敌畏断气在你怀里的那一年。

竹子又开花了。

天两次塌下来,都未能压垮竹林深处的石房子。

在你的谆谆教诲下,自留地里的玉米、洋芋比我还要懂事、听话。

鸡鸭们也很本分、厚道、孝顺,争先恐后地下着蛋。

你总能将纷乱的`日子,绩成一个个冒着热气的麻线团。

但灾难还是降临了。看着枯萎的竹林。

你一夜白了头。暮色里,你提着那只渴死的小木桶。

踉踉跄跄回到石房子。你说,你该走了。

你说,下辈了再做我的外婆。

外婆,我知道,你追随着那一片竹林,那一眼岩泉。

到另一个世界去了。那里,竹子不会开花。

外婆的现代散文汇总篇十四

在我的记忆中,外婆总是笑眯眯的。即使她的脸上没有笑容,眼睛里也会透出笑意。外婆的笑容有时令人幸福,有时令人温暖,有时令人心疼。

家族聚会的时候,外婆的笑容是最灿烂的。听着儿女的高谈阔论,看着孙子的活泼玩耍,享受着儿女的悉心照顾,这时候外婆就会露出慈爱的笑容。她的话不多,只会默默地听着、看着,偶尔回应儿孙们的关心。她的笑容里流露出满足,让身边的人感受到她的幸福,更能享受一家团圆的时光。

小时候,我曾经在外婆家住过一段时间,外婆的笑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离开父母的我整天闷闷不乐的,还很容易哭。外婆想方设法地逗我开心,只是效果不佳。等到我适应了没有父母的生活之后,才渐渐开朗起来。看到我开心的样子,外婆也跟着笑了,那个笑容里有一种名为疼爱的温暖,温暖了我小小的心灵。那一段和外婆朝夕相处的日子,成了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长大一些后,我隔一段时间就会去探望外婆,给她送些零食,陪她聊天散步。因为我不想再看见外婆脸上露出令人心疼的笑容。有一次家族聚会的时候,我看到外婆安静地坐在一边听着舅舅们的谈话,很少加入其中。原来外婆觉得自己没有文化,怕自己说错话打扰到儿女的兴致,才会沉默寡言,只是一直笑着。那个笑容里有些落寞和小心翼翼,让我很心疼。

外婆已经到了耄耋之年,这些年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了,只是脸上的笑容依旧。我希望这位我最敬爱的长辈能够长命百岁,生活愉快,让我能够一直看到她那令人温暖和幸福的笑容。

外婆的现代散文汇总篇十五

陡然在耳畔响起。

由远而近。

令人欢呼雀跃。

又顿生亲切。

童年时。

天空是蓝的。

所以我是天使。

落到门前的老槐树下。

把我放在小小的木盘里。

我朝她开怀大笑。

偶尔也撒点小脾气。

她脸上总挂着笑。

一如既往的柔情。

她给我哼小曲、唱小调。

累了,倦了。

就把我放回小木盘里。

轻摇蒲扇。

哄我睡觉。

时光是个调皮的'魔法师。

偷偷在我身上施了魔法。

于是,我会走路了,。

从街头到巷尾,来回奔跑着。

看遍青葱的大树和古朴的建筑。

听尽每一句温暖的情话。

有时候,我也会四处找寻。

寻觅那红扑扑的冰糖葫芦,还有硬邦邦的喇嘛花。

一边小跑着,一边喊着。

慢点,别摔着。

等她追上我。

我已经坐在青石地板上。

朝她乐呵呵地笑。

她脸上泛起疲倦。

却掩饰不住满脸的宠溺和温柔。

她用手绢轻轻地为我插去污垢。

牵着我的小手。

沿着青石长街,一路向着家的方向。

她总是一脸神气。

似乎要向全世界宣告。

——我的小孙女会走路了。

午饭过后。

外婆抱着我,坐在老槐树下。

荡着秋千,讲着故事。

伴着清脆的鸟鸣和漫天飘舞的槐花瓣。

我躺在她柔软的怀里。

做一个温暖甜蜜的梦。

外婆的现代散文汇总篇十六

一点说明:

越剧舞台的一个遗憾之处是以老生或老旦为第一主角的剧本甚少。当年张桂凤吕瑞英主演的“金山战鼓”应该是老生戏的一个典范。其余流传下来的似乎只有折子戏“二堂放子”等少量以老生为主的戏目。因此,写了以老旦为主角的红楼戏曲“刘姥姥三返芥豆村”之外,又专门写下了这个以老生角色――御史刘天鸣为第一主人公的剧本“花轿错”。

鉴于如何文秀之类小生角色年纪轻轻同样也是八府巡按,所以剧团内若不准备让老生演员来出演刘天鸣一角,仍然可以安排小生演员主演。

卖点分析:

在每一场次的名字中都有一个“错”字表明了一系列的偶然必然故意无意的错误发生在每一场的戏剧性发展过程之中。在悲剧发生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诸如“验证人证王狗子”“真假尚方宝剑”等喜剧性的内容。

剧本反映了当时黑白两道勾结的状况以及地方腐败势力对清正廉洁的中央特派监察人员之反扑,也融合了富有时代气息的诸如“吃了原告吃被告”“拍到马脚吃大亏”等唱词。

场次。

第一场:驿亭错。

第二场:荒庙错。

第三场:洞房错。

第四场:公堂错。

第五场:大殿错。

第六场:航船错。

第七场:花厅错。

第八场:行辕错。

出场人物(以出场先后为序)。

宿迁县三班衙役若干,简称役。

王狗子,宿迁县捕快,卫虎的心腹,简称狗。

卫虎,宿迁县捕快班头,简称虎。

张华山,宿迁县知县,简称张。

马上有,宿迁县驿丞,简称马。

唯宁县差役,简称差。

刘天鸣,御史,钦差,简称刘。

李壮图,刘天鸣家将,简称李。

林鼎,刘天鸣家将,简称林。

朱建伯,白洋镇首富,号称朱百万,简称朱。

一组轿夫。

朱青荷,朱建伯之女,新娘,简称荷。

一组挑夫。

另一组轿夫。

尤三嫂,卫虎以放高利贷为手段强娶的续弦,简称尤。

喜娘,简称喜。

陈家亲属及贺客若干。

陈家琪,孝义乡首富陈建成之子,新郎,简称陈。

狱卒,简称卒。

仆妇两名。

两个船夫。

另两个船夫。

秦一明,太监,外号“鬼见愁”,简称秦。

小太监,简称小。

第一场:驿亭错。

场景:宿迁县城外接官亭。

时间:明朝正德年间。

幕后合唱:

接官亭前闹喧天,

御史巡视过宿迁。

忙煞知县张华山,

浑身解数来周旋。

幕后合唱声中大幕升起。

幕后喊声:鸣锣开道,知县大人驾到!

宿迁县三班衙役举着“肃静”“回避”字牌上场。

王狗子随即挥着鞭子上场,嘴里嚷着“闲杂人等散开”“禁止喧哗”“不准摆摊”等,一付狗仗人势的气势。

以上人等圆场后下场。

随之在锣声中张华山上场,卫虎伴同上场。

张唱:

十年寒窗因何为?

千里做官只为财。

全靠卫虎“一品衣”,

年年考绩蒙厚爱。

今日御史离唯宁,

接官驿亭忙指挥。

酒席名菜早准备,

行辕住宿巧安排。

若有半点不周全,

拍到马脚吃大亏。

(接白)来啊!

虎(踏上一步):请大人吩咐。

张:马老爷呢?

虎(对幕内,傲慢不肖地):马上有,马上来啊,大老爷驾到啦!

马上有疾步上场。

马:卑职见过大人。

张:行辕都准备好了?

马:都好了!

张:宴席呢?

马:厨子菜肴一应齐全。“醉好春”酒楼八两银子一桌的海鲜席招待御史大人,主客一到马上就能开席。另外是三两银子一桌的便饭,两海碗四小碗四个碟子。总共是五桌,听说这位按院大人带的人不多,一定够了。

张:千万不要顾上不顾下,酒要管够。须知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马:大老爷请放心,保证不会误事。

张:不误事就好。

马:这等大事,属下怎敢!

张:等把这尊神道安安稳稳地送走,我有好差使派给你,调剂调剂。

马:是!多谢老爷!

马上有下场。

张(对卫虎):行辕到了晚上,有些什么花样?

虎(眉飞色舞地):上门服务洗头洗脚自然是花样百出。

张:那红包准备得如何?

虎:万事齐备只欠东风。

张:此话怎讲?!

虎:风闻这位按院大人清正廉洁铁面无私,恐怕……。

张:这倒不怕,只要你去打听打听他的手下有什么人会得上钩……。

虎:卫虎明白。

幕后马蹄声传来。

唯宁县差役策马上场,下马。

差:唯宁县差役李甲见过大人。

张:啊,一路辛苦,免礼。(着急地)可有按院大人的消息?

差:我家老爷奉按院面谕,有信在此。

唯宁县差役将信递交张华山后下场。

张(接信后拆看)唱:

按院面谕呈年兄,

无需迎接无需送。

不受招待不收礼,

自来自去自行踪。

若是贵县信卓著,

一路过境往江东。

张(把信递给卫虎,故作豁达地):可惜啊,可惜!八两银子一桌的海鲜席,只好拿回县衙自己享用了。

虎(敏感,机灵地):大人,依我之见,只怕还需早作准备以防万一!

张:啊?

虎:有条路子,我已经搭上线,只看大老爷要不要走?

张:路子越多越好。你快说来!

虎唱:

皇帝年轻喜冶游,

宫内八虎称联手。

刘瑾更是八虎首,

一旦投靠便无忧!

(接白)若是投靠了刘公公,那就不管他来的是什么狠角色,都不必放在心上!

张:啊呀,卫虎,你真是手眼通天啊。既然如此,火速去办!银子嘛,不要节省!

虎:刘公公号称九千岁,这笔礼怕不要五万两!

张:怕什么,羊毛出在羊身上。老规矩,二一添作五,你我对开。

虎:回老爷,那我就先垫上啦。

张华山下场。

王狗子屁颠屁颠地走上场来。

狗:恭喜卫头,这下子咱们不单江湖上有人,朝廷里也有人啦。

虎:少多嘴!

狗:是!卫头你看那剩下的四桌……。

虎:一桌归你,另外三桌发下去犒劳弟兄们!

狗:谢了,卫头!(讨好地)那么,尤三嫂续弦做卫大嫂的事情……。

虎:你再去跑一趟!要是她再还不起印子钱,就用人抵债!

狗:小的知道,只是婚期定在……。

虎(思索片刻):要等半月之后!就定在七月廿四。

狗:哦,明白明白。大爆棚的好日子,到那时候,按院大人一定早已到江东去了。

卫虎转身下场。王狗子摇头晃脑地跟着下场。

静场片刻。

幕后传来“走啊!”

李壮图扮成走访郎中,身背药箱手摇串铃上场开路;刘天鸣扮作会看相的游方道士,手持竹竿撑起的“小纯阳”布幌子接着上场;林鼎扮作货郎儿挑着担子摇着拨浪鼓上场殿后。

刘唱:

明察暗访一路来,

乔装改扮三人行。

李唱:

医家应有割股心,

胜造浮屠救人命。

林唱:

林林总总装一担,

走南闯北步不停。

刘唱:

星象合参小纯阳,

袖里乾坤自分明。

为人若不把心端正,

要知道――举头三尺有神灵。

(接白)尔等仔细了,前面便是宿迁境界。闻说那张华山重用卫虎,狼狈为奸。尤其那卫虎,简直就是一条毒蛇!尔等务必小心行事!

李林:大人面谕唯宁县让宿迁县毋需迎送,造成我等过境假象,莫非正是要麻痹对方?!

刘:你二人猜得不错!

李林:那末,今夜我等投宿何处?

刘(遥指):宿迁县城东门外鲁肃庙!

灯暗转。三人齐集造型,打上追光后大幕落下。

第二场:荒庙错。

场景:宿迁城外,一座荒庙/孝义乡陈家大门外。

时间:上场半月之后。

幕后合唱:

朱陈两家结朱陈,

欣喜才子娶佳人。

天时地利来发难,

新娘竟会错配婚。

二道幕前。

领先上场的是白洋镇首富朱建伯,随后一组轿夫抬着花轿上场。花轿内是新娘朱青荷。又一组挑夫挑着各种嫁妆上场。

朱唱:

孝义亲家订佳期,

门当户对结良缘。

更喜才子佳人配,

品貌齐全格女婿倌。

(笑声)哈哈哈哈!

荷唱:

老父疼爱独生女,

不顾送亲路途远。

我欢天喜地上轿来,

从今后――夫妻恩爱永相伴。

这一队送亲人士圆场后下场。

另一组轿夫抬着花轿上场。花轿内是新娘尤三嫂。注意到她无人送亲也无有嫁妆。

尤唱:

贫病交迫儿夫危,

欠下一笔高利贷。

未曾救得先君回,

可怜寡妇又遭灾。

卫虎逼迫似索命,

设下圈套人抵债。

满怀仇恨上轿来,

为的是――免把亲友来连累。

这一队接亲人士圆场后下场。

幕后合唱:

天公有意要作对,

盛夏没地起风雷。

倾盆大雨从天降,

慌不择路进庙来。

幕后合唱声中二道幕升起。

霎时间乌云密布,风雨大作。

上述两组人士分别从舞台两侧急奔上场。

乱哄哄中有人叫喊:快!前面有一座荒庙,赶快,大家去暂避一时!

上述两组人士各自圆场后作进庙状。

财大气粗人手众多的一组占据了舞台左侧的三分之二,另一组则在右侧的三分之一处。两顶花轿则头南尾北相邻并列紧靠在一起。

第一组内有人点燃了庙内的蜡烛,舞台上有了些许光亮。朱建伯招呼女儿朱青荷出轿休息。第二组内也有人招呼尤三嫂出轿休息。注意到两个新娘站立位置相近。

此时天黑如墨,舞台上伸手不见五指。静场片刻。

突然,远处出现一队火把过场(天幕上显示),同时人声慌乱。

朱(焦急地):快把烛火吹熄!不要惹得二龙山的强盗来抢我们的嫁妆!

舞台上的人员显露慌乱状,第一组内有人赶紧把烛火吹熄。两位新娘同时都斜向退后几步,正好交错。舞台上恢复一片漆黑。

风雨声渐渐地小了下来。

黑暗中有。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