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死亡散文(汇总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23:08:54 页码:9
最新死亡散文(汇总18篇)
2023-11-10 23:08:54    小编:ZTFB

理解是对信息和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领悟的过程,通过理解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写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归纳、提炼和概括的方法。这是一些经验分享,希望对同样遇到问题的人们有所启发。

死亡散文篇一

这个题目在我心中酝酿了很久,可一直迟迟没有落笔。也许源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对死亡这个话题唯恐避之不及。但人生在世,草木一秋,谁又逃得过大自然的规律。

四月,因清明似乎是个悲伤的季节。我不愿因这个题目而引起所有关爱我的人的悲伤。朋友的突然离去,使我终于下定决心拿起笔。

前两天,我们刚刚见过面,他对我说:“师姐,你要坚持吃药,别逞强,要好好活着。”而今天,我们却已是阴阳两隔。我曾无数次地劝他别喝太多的酒,既伤身体,又伤感情,为此让老婆和你生气,不值。他总是笑着说:“没事。”他说我是世上头号傻子,他是第二号,所以叫我师姐,我叫他师弟。他老婆常为我们这个称呼而偷笑。他死于工作中的`醉酒,我无数次的劝告,终于变成了担心的现实。

除了难过,我只剩无语。

我知道谁都逃不过死亡,但我只愿能快乐的离去。

这几年,十几位亲人相继离开,我已无法言说我的感受。

小姑姑的孩子在外地。这些年,一直是我和姐姐在照顾她,尤其她病重以后。两年当中,她每年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医院,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住在家里。看着她的挣扎,看着一年里她十二次被医生宣布为她准备后事,我曾很多次和姑姑谈起死亡这个话题。

姑姑说她不想死,想活着。我知道,她惦记久未谋面的儿子。为他,不愿意离去。可我说,姑姑,我愿意你离开,不想你这么挣扎。姑姑糖尿病并发症,心衰,躺不下,身体长满了积水,每天至少要抽出一斤。肾衰,不停地做透析,整个胳膊都被扎坏了,肿的比腿还粗。眼睛失明,吃饭我要一勺一勺地喂她。膝盖以下,因末梢神经坏死,是没有任何知觉的。每天因病痛,她骂遍了世间的人。许多亲友不堪忍受而选择离开,只剩我和姐姐还陪在她身边。

我对姑姑说,我愿意你快乐的,有尊严地死去,而不愿你再承受更多的痛苦。

姑姑的去世也使我明白,当死亡无可避免,我愿意看到他们含笑的离去。

知道这世界还有太多的惦念,太多舍不下的牵挂,那就更要学会生存和死亡。只希望当那一天来临,能安详的,微笑着,有尊严的闭上这双眼睛。

死神曾经离我很近,我不止一次地看到了他狰狞的面孔。也使我不得不思考这个“关于离开人世”的话题。我曾对家人说:“我希望有那么一天,你们不要为我哭泣,这是我所不愿意看到的。我只要你们微笑着看着我,将我洒在风中,或撒于海里,不要悲伤,不要祭奠,让我安静地离开。

就像一朵花,我努力开过,已了无遗憾。那为什么要悲伤,让我笑着和这个世界挥挥手,你们也要笑着继续自己的生活,为自己加油!

因为病痛,使我更珍爱世间的一切。虽然天性比较忧郁,但我还是努力热爱着。即使一次次被欺骗,被伤害,即使心灵的疼痛盖过肉体的疼痛让我喘不过气,我仍在努力地活着,希望微笑着面对生活。

那么,当死神来临,那就微笑着招招手,别逃避,别惧怕!

一位长者,是我们的老顾客,经常来我和姐姐的小店,熟识后,成了忘年交,经常会开些玩笑,长者总是一副很快活的样子。最近,他却很消瘦,很悲伤。他的大儿媳死于自家车的一次意外事故,四十五岁,美好年华。

我们因此也便谈起了关于死亡这个话题。我说,多年前病重后,我有了捐献眼角膜的想法,咨询后发现我所在的城市还没有启动这个程序。今天,终于可以实现了。

长者听后很受启发,他说:“那我也捐了,我身体比你好,能利用的都利用上好了。”我很敬佩长者的态度。因为在他们这个年龄,是很在意离去的时候要做个“全活人”。

长者说,人总有一死,能死后还可以带给别人希望,让别人快乐何尝不好。是啊。总有一天要与这个世界告别,何不微笑着,喜悦地离开。

人固有一死,就像生的幸福一样,死亡也快乐着离去,我想对生者也是莫大的安慰。

死亡散文篇二

生命是一个奇特而又必须经历死亡的一个过程,活着是生命的延续,死亡使运动的终结。

培根说:“成人畏惧死亡犹如儿童惧怕黑暗。”

每个人都在寻求一种心理的平衡,只有这样灵魂才得以籍慰。既然死是早已注定的,人人都会故去,那么每个人才会心安理得的面对死亡。

这个世界只要有一个人永生,那么这个世界肯定会乱。

既然死是必须的事情,那么我们怎样选择活。

活着是一个过程,死亡才是永久的.开始。

选择如何生才是至关重要的。

活着就要做有意义的事情,做有意义的事情就是要好好活。

做有意义之事是我们在经历死亡之前的最佳选择。

每个人都希望成功!

可惜啊!成功之人总是那么少。

不是成功者的名额有限,而是你放弃了你最初的目标,在挫折和怕吃苦之间你选择了后者。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没有绝望的人生,只有绝望的心理。

一块平凡不过的石头,到了罗丹手中便有了一幅举世瞩目的名雕。身处宫刑的司马迁,忍辱负重终于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的唐玄奘最终取得了真经。

苦难,挫折不是要得到别人的同情,而是逼着我们向前走。

人的一生不是坦然的面对一切平坦,生活中有困难挫折,人生才丰满。

生活在激情中,你的人生是火热的。

不要对生活产生绝望,绝望无疑于等死。

死是痛苦的,但有比死更痛苦的事,那便是等死。

死是快乐与痛苦的终结,不要过份担忧怎样死,应坦然的面对死亡。

这样,生命会有声的来,无声的去。

死亡散文篇三

人的一生不可抗拒的东西很多,比如诱惑,比如欲望,但真正无法逾越的也就只有死亡了。无论贫穷,无论富贵;无论你是帝王将相,还是山村野夫;无论你是金枝玉叶,还是小家碧玉。无一例外都不能逃脱的便是死亡。

死亡于人就如生一般,只是宣告存在的方式的区别,啼哭与寂静,到来与遁隐,诠释着自然的规律。所不同的是,生带给人们的是兴高采烈,死留给人们的是痛苦伤感。当一个生命存在时,死亡便是等候在或远或近的列车,它一旦出现,你不上都由不得你,这就是天意。因为生与死就如白天与黑夜如影相随。对于生的渴望是与生俱来的,所以人类才会编纂出吃了唐僧肉长生不老的童话以麻醉事实。对于死的惧怕同样是人人想方设法逃避却没有一人能逃避得了的,无论迟、无论早,人总归会化作一缕烟随风而去,变作一堆灰腐烂消失。

墓碑只能证明你曾经存在过,骨灰盒只能证明你曾经鲜活过,仅此而已。

人的一生极其短暂,小沈阳做过形象而又精辟的描述“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一睁一年过去了。”尽管有夸张的成份,但也道出了人生无非就是一瞬间的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滚滚长江东逝水”。当我们还未曾领略路上的风景时,却发现百花已经凋零,当我们还不曾欣赏白天的明媚时,却发现暮色已经溢满心间,如果说“夕阳无限好”那是自我安慰,不然也没必要再加一句“只是近黄昏”,这里面隐含了多少的无奈和惋惜。

当一脸的水色变成一张松树皮时,我们恐惧;当坚挺的身体弯成一张弓时,我们害怕。走在黄昏里,我们担心黑夜的`逼近,猫头鹰的哀鸣让我们惊慌失措。疾病的突袭缩短了我们与死亡的距离,加快了我们迈向死亡的步伐。在死亡面前我们颤栗了,拿出一生的积蓄与之抗争,拼上吃奶的劲与之搏斗,当一切的努力苍白时,生命脆弱得如风中的落叶,逃不脱簌簌而下的命运。当死亡不能避免时,我们只能为我们的人生画上一个句点。从此,一断美妙的音乐被休止符拦截,一个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病魔把我们挡在了生的门外,岁月将我们带到另一个世界,另一个与阳间相对立的世界,一个陌生的我们无法适应和接受的世界。因为那个世界的无法预料,所以我们不愿尝试,“好死不如赖活着”可见那肯定是与生相差万里的境地。

人往往是矛盾的,我们活着的时候常常怨天尤人,我们咽气的那一刻却又迟迟不肯闭眼。我们为什么要竭尽全力让上下眼皮保持一定的距离?答案人人心知肚明。当失去时往往才懂得它的珍贵,所以我们趁着还没有失去,唯一能做的就是倍加珍惜。当上帝把我们怀念的权利都剥夺时,我们只能以静止的状态出现,没有思维,没有语言,没有动作,即使眼睛睁着也是摆设,我们散失了一切属于“活”的功能,旁人知道我们已经死了,而我们全然不知,因为我们没有了知的权利。

我们鲜活的身体变得坚硬,我们失去了温度,就连我们的活动空间也受到了限制,坟墓抑或盒子成了我们的归宿,它们无情地把我们与我们的牵挂隔成了两个世界,两个遥远得无法触摸的世界。

既然我们不能增加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

能活着更好,不能活也不要伤心,当那一天真正到来,每一步都走得踏实的我们一定会坦然地走到路的尽头,因为回望我们的背后,我们不再有遗憾。

死亡散文篇四

第一次见到那个德国老头子的时候我以为他活不过三天,他的脖子无力地耷拉在左肩上,眼睛很吃力地看着前方,我想他很难看到眼前的地面,因为他的脖子哪怕是扭转一个小小的十度都难以完成。但这老头子实在太让我吃惊了,三年过去了,他依旧顽强地活着,他的脖子还是无力地耷拉在左肩上,眼睛很吃力地看着前方。

就是这么个糟老头子,竟然还是个“captain”,不是退役的那种,而是一艘正在跑远洋运输的货船的老船长。第一次听他的手下向我介绍说他就是“captain”时,我还以为说他以前是个上校或者上尉。而他,看着我因惊讶瞪得比牛眼还大的眼珠子,甩过一句带有浓厚口音的话来:“不相信也不用如此夸张吧!”

三年前第一次在汉堡港口见到他时他六十七岁,脸上布满被海风吹皱的老树皮,随时都有可能被风吹落。他的精神看上去总是那么差,也极少开口和别人讲话,包括他的客户,即便偶尔开口,也是有气无力,让人感觉他活不过三天。

我常常碰到他,也许是缘,公司的集装箱大多都是装的他的货船。在和船员的闲聊中,我得知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船长,他的脖子以前并不时这样的。五年前的七月,货船在太平洋遇上海盗,他在反抗过程中被海盗捅了十几刀,其中一刀就在脖子上,医生说伤到了神经和颈骨,能活下来就不错了,但肯定会有后遗症。但他楞是活下来了。出院时医生再三叮嘱他要静养,又告诫他的家人他随时都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然而对大海和船的热爱,让他将医生的告诫和家人的劝阻全都抛在脑后,出院的第二个星期他又登上了他的货船。在船上,他依然是神威不可侵犯的“captain”,他歪着脖子指挥着他的轮船航行在大海上。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他随时可能会死,但他依旧顽强地站在他的船上,虽然脖子总是无力地耷拉在左肩上,眼睛也很吃力地看着前方。

认识他的.第二年,有一天我问他为什么不好好呆在家里休养,或者到风景优美的海边去度假。他笑了,脸上的松树皮差点掉下来。

“年轻人,我随时都会死,死后我就住在天国的海边,那样我每天都可以在海边度假!”他慢悠悠地说道,“但是在人间,在美丽的大海上航行,我只能是过了一天算一天。”

人与人之间是有区别的,尤其是在生活和追求上。那以后我没有再劝说他到美丽的海边钓鱼度假,因为他每天都在他心爱的海上航行,在他的心中,狂风掀起的连天巨浪远比安静的沙滩和棕榈树美丽迷人。

转眼,三年已经过去了,他依旧活着。三年中的每一天,他的出现都是一种奇迹,而他让这种奇迹在我眼前持续了三年,还有我认识他以前的两年。也许是某种精神在支持他活着,支持他在大海上航行。

我不知道这种精神是什么,但他还是从我的眼神里看出了端倪。

“年轻人,你肯定想知道我为什么还活着?”有一次他突然对我说,“如果今天我不干了,明天我也许就会去天国,而你也不会再见到我这个糟老头子!”

他的话很短但却很有震撼力:如果我不继续干下去,失去了精神寄托,明天我可能就已经死亡!

只是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又有几个人能够想的如此明白呢?

死亡散文篇五

黄昏的海岸,大海如一汪平静的蓝色珠宝。海风涵月着微笑。

海岸线悠长着绵绵延伸至远方,费沙尘烟袅袅升华出海霞的影子。玉瑕纯净的天空上,星星点缀着夜晚。清清的雾珠仿如飘浮在夜的星空下,小小的贝壳散落沙滩上,沈落尘央的大岩石上,阳光曾爱抚过它的忧伤。果实满园的林园里,得延路幽进入深处方现桃源境。岗峰崖上我眺目远望,遥遥的思念寄月感伤!有时真的会感叹那道为何那耀眼的彗星会划过长空,只留下了一点点的痕迹,只留下了曾经的光芒。人生亦是如此,为何不去珍惜。

千头万绪亦真亦幻,我不敢去相信却只有在这无可奈何花落去的秋景里吟念”葬花吟”,繁华荣漠的确不由人去掌控,没有永远的繁花盛开,也没有永远的.漠沙孤寒。可是也无需借力去干扰它们的出现或消亡的速度而不尊从自然?人道既天道既是自然道!任何人也无法拔苗助长或强压光芒!好高骛远及目空一切都是虚无飘渺的幻境;颠倒是非涂抹黑白都是痴妄;人类正道之上善义德品永远掌控魔障猖狂!

华夏有着美丽的神话,有着惊奇的传说,相传凡是修炼成精的妖精们,若想继续高升入道都得经历过五百年一劫的天命劫数,如若心术不正者,歪门邪道者,无善无德无义者必会被雷霆之劈而中,废了几百年剩至几千年的的修行之身。还有修心修道修仙修佛之人,相传也要过一定的时间后必有魔障相扰,幻成心魔万象诱惑而试探或阻止其升华入界。

有个小故事,相传一位道高的和尚修性修身已到了一定的层次了,他有一个心爱的玉碗,心里终难舍去,日夜不分的陪着身边,到了劫数的这一天,重重魔难幻影都过了,突然魔障幻化成玉碗的模样,他的心分神了,他知道是幻觉知道是魔障制造的假象,可是心里就缓了一下下差点被魔打败。最终还是克服了魔障和诱惑。当他从劫数的境界中出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碎了那个玉碗,有些人不解的问他为何?他答道: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无欲无求方能克魔降妖!没有想要的就没有诱惑了,就不会将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了!

听了这个故事后,我很有感触。是呀,人生路上不也就如修行一样吗?不停的跌倒不停的感悟,心怀正义者终能闯过磨难而傲然于世,无愧于心!这个故事也如同让你感叹到,仿似在那千年的寒洞中,突然的大开门洞,万丈阳光刹那间照耀进来。那种感觉让你想哭又想笑,最后你唯有带着微笑去流泪才能更好的去表达自己无法言语的心情。因为感恩,因为感悟!!!

冬日渐渐的开始变暖了,春天马上就要来了,冰河开融渐汇成滚滚热浪奔腾而唱。冻住的树枝渐渐开始轻舞自己的腰枝迎接春暖花开的时刻,百鸟朝凤凤舞祥光,华夏大地犹如腾空越浪着欢天锣鼓。山河青扬着百般笑颜千般娇媚万般平祥。屹立五阳岗上遥望七星伴月,鹤舞澜珊!满天的星光尘埃落定于天界地外,涵潇着归隐而去,我唯有微笑着轻语:祖国真美,祖国真好!

从未有过如此的感觉,想哭亦想笑,笑着又想哭,于是我选择微笑着流泪。尘封太久沉默太久沉寂太久,当这天突然的如期盼般来临又似突如其来的降临时,我却仿佛措手不及的感受着排山倒海的惊喜万分。我心里默默的念着:“淡定、淡定,别象范进中举故事般的开心过头啦!那可怎么替那七彩鹤霞去用明亮的双眼继续看着这美焕的祖国,广阔的世界呢?”

人生悲喜交加、起浮不定、聚散无常,在这善恶纠结黑白分明的红尘中,我哭过笑过亦感受过微笑着流泪,问心无愧,此生足矣!

死亡散文篇六

死亡是一种普遍的事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所以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也没有什么值得谈的。我之所以写这篇文章,主要是讲述下我对于死亡的理解。

在我印象里面,死亡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死亡也许是一种解脱,一种灵魂的落土皈依。死亡没什么可怕,因为他不仅不会让人内心孤寂,更不会痛的死去活来,因为痛苦只是在死亡之前才有的,等灵魂脱离肉体,那么将是一种淡然超脱的感觉,决计不会疼痛。

死亡的感觉,我以前并没有什么深刻的认识,我对死亡的感觉最早是在我10岁那年,那时候和几个小伙伴去游泳差点淹死,因为游泳的地方很偏远,所以也没有什么人去救我,那时候我觉得死亡就是孤独和无助。之后在我13岁那年,在火车铁轨上,自行车被卡在轨道上面了,火车正从远处开来,在接近我的一刹那我把自行车拉出铁轨,因此又捡得了一条命。那时候我觉得死亡就是一种不经意就发生的事情,无法预料,无法掌握。

对于死亡的理解,在人的一生中的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地变化,就如同每时每刻变化的潮水一样,不竟相同。

我21岁的那年暑假,因为一个小手术住进了上海金山区的`一家医院,手术之前的抽血中,因为身体虚弱,而晕厥。那时候的我休克了1分多钟,灵魂似乎离开了躯体。当时我的脑子只剩下一片空白,我的身体也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了,我那时候的感觉就是,这个世界正在离我而去。我突然怕了,我还有很多很多东西没有去做,也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没有完成,我不甘心,我不甘心这样的离开,我也不舍得,不舍得我最爱的亲人朋友们。那时候我才发现,死亡并不是简单的生死,死亡是剥夺了你身边连带的一切的权力,包括你爱人和人爱你的权力。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对于死亡的理解也慢慢的加深,慢慢的,忽然间我发觉,或许自己并没有谈论死亡的权力,或许也没有勇气去议论死亡的因果关系。

死亡是一个笼统又全面的词语,是一个人力所干预不了的事情。或许,对于死亡,我们只能心存敬畏了吧!

或许有的人会对死亡嗤之以鼻,人生事情太多,死了反而一了百了,少了烦恼和忧愁,不是很完美的解决方案么?对于这类人,我只能背地一笑,这种连死亡都没有感受过的人,凭什么这么底气十足的面对呢?有什么权利这么天真?别说你们曾死过,因为我相信正真死过一回的人是怎么都不会背弃自己的生命和生活,真正死过的人,才不会因为人生中的烦忧而想到如此特别的解决方案!

死亡只有到了遇到了,才知道活着的不易,无视死亡的人,要么是无知的年轻,要么是自以为有比死亡更加重要的事情存在,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加重要的了。

所以,在我的记忆里面,或许老人更加的珍惜人生吧,或许只有那些即将死去的人和已经死过一回的人,才会真正的过一回不悔恨的人生吧。死亡的存在,我觉得不仅仅是一种人生轨迹的终止,不仅仅是虚无缥缈的命运给你画上的句点的那一瞬间。而且是为了警醒世人,不要虚度这几年的光阴,不要碌碌无为。

这应该也是人性吧,即便知道要珍惜,可是还是觉得虚无缥缈的事情遥不可及!即便身边有人慢慢死去,却觉得总不可能到你身上!或许,这也是天命吧!死亡降下的时候,或许又有人会期待那种时光倒流的神话和那种不切实际的希望了吧!

浅谈死亡,只是为了更好的活着!

死亡散文篇七

英雄末路、美人迟暮,生命的尽头必定是死亡,认识到这种必然性后,人求生的自保机制就催生了怕死的心理本能。美国心理治疗大师亚隆就认为,死亡是人生的背景音乐,而死亡焦虑则是一种永久的心理负担。

人之所以害怕死亡,一方面是因为它的不容商量让人恐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的不确定性让人焦虑。孔子说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背后藏着对生命流逝不可逆转的揪心之痛。另外,死亡的方方面面又充满了未知:我们不确定自己何时、何地、如何死亡,也不知道死后的世界如何,这些都让我们不安。

肉体死了,成就代代相传。

管理资料。

借用时下一句网络语,就是“好好活,因为我们要死很久”。

有了如此强烈的驱动力,人们一方面更加爱护身体,同时积极地生育后代,让自己的血脉生生不息,也就是《愚公移山》中的“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另一方面,人们会迸发出旺盛的创造力、斗志,努力取得所处文化肯定的成就。这样即使肉体死亡了,成就还会代代相传,这就在象征的意义上战胜了死亡。美国名将麦克阿瑟的名言“老兵永不死,只是渐凋零”就揭示了这种超越生死的豁达。

其实,从小进行正确的死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死亡焦虑。在一些西方国家,小学里常常会让学生思考:如果生命只有3天,你将怎么安排、最想做什么?如果给自己写墓志铭,你会怎么写?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死亡教育。

而对死亡焦虑严重的老年人来说,引导他们接纳死亡则是必要的。这包括帮助他们回顾和评价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喜悦地接纳生命中的欣喜、成就、悲伤和失落,完成那些可以完成而未圆的梦想。

思考死亡,放平心态,活在当下。

心理探索:死亡体验为何如此相似?

死亡散文篇八

死亡是一个永恒而沉重的话题,从古至今,无人例外。或许,正是因为没有人能逃得出这一宿命的安排,也让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令人产生深深的害怕情绪,从而在脑海深处刻上重重的敬畏感。

莎士比亚在他的经典名著《哈姆雷特》里给主人公安排了一句深刻的对白——“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一个问题”。不知道是莎士比亚的名望让“活着还是死去”成为了问题,还是活着与死去本来就是一个问题。反正,“死亡”至此便被中外文人植入大脑时刻进行着思考,并因此而“文学,时尚”了一回。不过,直到今天也没有几个人可以给出让众人信服的答案,这反而使得这句名言变得更加艺术、更加高深。只是,现实中的死亡一直从未停止过,或者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它根本不是问题,也不用去费神苦思,唯一引起我关注的就是每个人真正面对死亡时候的心境,或者不惧死亡的原因。

很多人都品读过《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中国古典名著,对于文中那些慷慨赴死的英雄人物有着十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明知会死还泰然处之的人物,比如及时雨宋江,他是一个富有争议的文学人物。宋江虽然身染刑罚被逼上了梁山,但至始至终都没有放弃报效国家(朝廷)的宏愿。尽管当时的宋帝昏庸无能,宋江还是不惜捉、放大奸臣高俅,寻求各种机会带着弟兄们走“王道”,然而,功成名就却被一伙奸佞小人假借宋帝之名赐毒酒迫害身亡。用我这般粗浅的认识来考虑,宋江完全可以不接受毒酒,就算再次揭竿而起把宋帝赶下台自己坐龙椅也不无可能,退一万步讲如果他不想死,潜逃并隐姓埋名也无不可。而宋江却能够毅然直面死亡,其原因大抵就是他脑子里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所谓的愚忠——“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也是他倾其一生追求的人生最高价值;当宋帝当朝给他和弟兄们分官加爵之后,宋江心中最崇高的人生观得到了空前绝后的满足,哪怕死了也有脸面去阴曹地府向他的列祖列宗汇报佳绩;也许,还有一丝无奈和不愿意,但是,与已经取得的辉煌业绩相比,就微不足道了,因此宋江可以坦然地面对死亡而毫不退缩。

倘若宋江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一代枭雄,那么像关羽、赵子龙、张飞等一批三国人物,就不得不称之为“英雄”。相同的是,他们也都死了,这种死亡同样不是寿终正寝,而是战死疆场。就关羽而言,他不仅仅是刘备的结义兄弟,还是忠心不二的大将。关羽一生跟随蜀主刘备,过五关、斩六将,先后帮助刘备镇守荆州,建立蜀国,北伐曹操,立下战功无数。让人遗憾和痛心的是关羽被大军围困,败走麦城,最后身首异处。关羽的凛然的正气和英勇的战斗故事世代传诵,被人们尊为“关公”,享受人间袅袅香火。关羽的慷慨赴死不难理解,一个字“忠”,忠于他们的桃园三结义的誓言,忠于他奉行的侠肝义胆的正义思想……如若他不是誓死追随刘备而选择接受曹操的邀请,或许,他就不会战死,还会封疆裂土,一样名留青史。不过,假若关羽真的投靠了曹操,很可能会封侯拜相、高寿而终,但也很可能就不会受百姓爱戴,因为这样的行为会突破人们对于“忠义”传统观念的底线。话说回来,关羽的忠是其成就“关公”美誉的首要和必要条件,这也是他的可爱和可敬之处。他的死亡是性格和环境双重作用下的必然,而死亡对于关羽来说是用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价值的体现。

与这些历史人物相比,占人类绝大多数的普通人,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或许就没有那么淡然和坚定了。前几天听一位好友讲,他的父亲被确诊肝癌晚期,诊断报告一出来家人都难以接受,他的父亲年龄不大,只有五十多岁,在这之前身体看起来比较健硕,用农村人的话说“人高马大(身材魁梧的意思)”。我们身在农村的亲友都有一个习惯——遇病死扛,一般的头疼脑热要么不吃药,要么就去村里的医疗室买几片止疼片一吃完事,除非是病重躺在炕头起不了身,这才会产生去医院的念头。他们也不是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一方面勤俭惯了,怕花钱;另一方面认为农村人没有那么娇气,随便吃点药就会康复。这样一来,农村人不住院还好,一住院就是大病重病,很多时候让亲友淬不及防。好友的父亲也不例外,一经发现就来不及动手术,在省城各大医院都进行过治疗,三个月后没有办法,在医生的建议下转回了所在的县级医院。医院的主治大夫多次跟好友的亲友商量,说是病人体内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已经没有啥好办法医治,现在就是靠氧气、吊针和各种机器支撑着,建议他们放弃治疗,这样病人也少受些痛苦。可是,当他的`叔伯姑母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将这个消息告知父亲时,得到了极力的抗议,一股求生欲望在父亲的眼里闪着光亮,父亲坚持要进行治疗到底。我想,好友和所有亲友们没有一个人想眼睁睁地看着他的父亲死,在做出这样一个决定是多么艰难而心痛不已的,纵然有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他们都改变不了这个悲惨的事实,他们身心憔悴……而好友的父亲,曾经品尝了多少人间的艰辛和困苦,翻过多少座山,耕过多么亩地,铲坏了多少把铁锨,挖坏了多少把镢头,背着他们一家人的希望,从贫穷走到温饱,从温饱再走进富裕,一路跋涉是何等的坚韧和勇敢,而今天,日子是越过越好了,父亲的生命却也走到了尽头,这是多么残忍的现实。作为一个平常人,好友的父亲直面死亡内心是孤苦的、难言的、挣扎的,他恐惧突如其来的死亡,害怕死神就这么带走了他,害怕一闭眼就再也睁不开,他不甘就这么死了,他还想多活几年,想多看一看他亲手创作的幸福生活,想多享受一番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这有错吗?回答是肯定的,没错!

我想说的是,也许每个人在面对死亡的时候都希望亲友能够拉自己一把,让生命再延长一点,现实中,一些人在“让病人少受点痛苦”的建议下放弃了,他们也许终生心留遗憾;一些人在“不离不弃,坚持到底”的精神鼓励下延伸着生命,并续写着奇迹,他们都没有错,也都深沉地爱着自己的亲人,只是表达爱的方式不同。希望,只是希望人们能够用炙热的亲情陪伴亲人走过生命的最后一程,照亮生命的最后一秒,哪怕死亡就在下一刻,也要紧握住亲人的手,让灵魂不孤单。

不管是那些慷慨赴死的英雄人物,抑或是畏惧死亡的平常百姓,生命对于人类来说就只有一次,如果不是为了保家卫国、解救危难,那么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应该好好珍惜,让死亡来得晚一些、再晚一些吧。

死亡散文篇九

有人问星云大师:您对死亡有什么看法?星云大师回答:我觉得死很美,没有想到死亡有什么别扭,该来就来了。我觉得人每一刻都很美。

看到“死亡很美”的这一刻,心豁然间,开阔无比,明亮无比,温暖无比,一股内在的喜悦,从心内,缓缓地弥漫开来,伴随着融融的暖意,在整个身体,蔓延,蔓延。

是的,很温暖很明亮的感觉。很温暖很明亮的感觉。

死亡很美。每一刻都很美。

曾经,我觉得死亡很可怕。很小的时候,我就看到,一个人死去,很多人哭泣。死亡是让人悲伤痛苦的一件事情。我所受过的教育,我从电影电视中接受到的死亡,我亲身经历的亲友的死亡,都无一例外地教导我,死亡是悲伤痛苦的。

上班的.路上,有一家出卖殡葬用品的商店,每次看到门口那象征意义的花圈,心都会不由自主地收紧。有时走在路上,看到一堆烧过的黑纸灰,想到又有一个人过世了,心内就不免生出一份凄凉。而平时,听说认识的人过世了,那种悲凉的感觉,也会在瞬间,淹没自己的心。

所有这些感觉,只是因为,我害怕死亡,我觉得死亡很可怕。

死亡真的很可怕吗?

印度禅宗大师奥修曾说过,“死亡是花朵,生命只不过是树木。当树木开花,它应该感到快乐,它应该跳舞。”

奥修大师告诉我们的同样是——“死亡很美,像花儿一样美。”

著名作家史铁生过世时,让参加他葬礼的亲友,穿上最美丽的衣衫,为他的离去欢歌。

史铁生告诉我们,死亡,其实是一场美丽的别离啊。

星云大师说,他将生老病死,改成老病死生,人老了,生病了,死去了,然后,再出生。死了,又有另外一个希望和未来。

死亡,是另一个出生的开始啊。

死亡很美。每一刻都很美。当我们真的能够感受到死亡的美丽时,我们的内心,就充满了无穷的力量。向前的向上的生命的力量。

死亡很美。每一刻都很美。我们生活在一个无比美丽的世界里。

死亡散文篇十

无泪的天空,无人的街头,无语的我,独自伤心......

倦意的双眼,似睡似醒,苍白而无血色的脸显的总是那么无奈。

在那里,幽寂无声,苍凉,而阴风阵阵。偶尔死气沉沉!沉的能听到自己的心慌心声。偶尔来阵寒的剌骨的阴风,吹下几片枯叶如蝶般从的空中飘落,优雅的伸出无力的右手想接住飘落在空中的枯叶,可人愿叶违,枯叶擦手而过,只好失落的望着无力的右手无奈收回,放在嘴边,舔了下那擦手而过的地方。

许久,风停了,叶落满地,心中无奈,黯然神伤,叹道:凭着风,叶子又能飘多远,想睡的闭上倦意的双眼。展开无力的双臂缓缓的仰天倒下,静静的倒在那已经腐烂的叶子里。感觉着阴寒,潮湿的气息。

突然想再看眼天空,睁开那双倦意的'眼,再次茫然的看着灰色的天空。好像得到了答案,苍白而无血色的脸嘴角露出淡淡的笑,似在轻呤,我要在这安息。流下最后的一滴眼泪,让它带走我对人世的留恋,带走我的我六欲七情,然后满意的闭上早以想睡的双眼。等待死神的降临,用他那锋利的镰刀,收割我那小而卑微的贱命,不留血痕的死去。

枯叶再次被阴风吹落,覆盖住我那早以腐烂而发臭的尸体,好似变成原来的林子,只是多了一份死亡气息。

死亡散文篇十一

我知道死亡是绝对的,但这样绝对的事实用绝结的方法告诉自己的孩子显然是不对的。可是有哪一个孩子在天真烂漫的时候会说我知道死是怎么一回事吗?他们不知道,认为那不过是睡着了而已。

女儿五岁时,在我给她洗澡时被问到:“妈妈,你会老吗?”我老实地回答,当然会。现在不得不承认当时我的不假思索的答案对女儿的伤害有多大。她委屈地含着两眼泪水,为什么,妈妈,你变老了我怎么办?我不想要那样一个像奶奶一样的妈妈。

我想人的衰老是一个过程,对于衰老,女儿都这样,有必要和她谈谈生与死的问题。当时她已经开始换牙了,豁着几个洞的牙齿让她说话也有点走风漏气。我说就像证明你在生长一样,妈妈也在一天天变老,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当然有一天妈妈也必定会离开你去一个永久的地方。我没想到女儿竟然知道那就是死亡。但我的“死亡”没有像衰老那样给她的打击大。她只是“噢”了一声。我于是加重语气说,妈妈总有一天会离你而去。女儿还是平淡地回应我说:我知道,妈妈闭着眼谁叫都不应,我哭着叫你,你才会看我一眼,然后就睡着了。

显然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那不就是睡觉吗?她不怕我死,但怕我老。盖因是她见过一个老人的样子,不仅不好看,还言语罗索,尤其做不了多少事,更要命的是步履蹒跚,喜欢摆老姿态,不顺着孩子的意思来,所以不讨孩子喜欢。但死亡对一个孩子来说真的是天方夜谭,是根本不存在东西,于是她反应不激烈。

但世界上什么事都可以不是绝对的,唯有死才是唯一绝对的事物。在有生之年,我们可能迎来很多生命,同时也送去了不少长者。我的三大爷在我还在他家玩的`时候,三妈的一声嚎啕大哭告诉了我:三大爷走了。我当时并不感到害怕,只是觉得应该把这个消息告诉我的父亲。于是跑回家跟我父亲说,三大爷死了。我想我是跑得太急了,话也出口太快,总之父亲当时家里有客人,他只是“噢”了地声就和客人继续谈话。而我的奶奶死时,我却不在她的身边,总之好像知道是她死了。我非常害怕,怕她夜里把我拉了去做鬼,虽然据父母说奶奶喜欢的是妹妹,但我总疑心她会带我走。在她还没有出殡的时候,做了一个至今还没忘记的梦,她追我至房梁、至耳房、至草房、至羊圈,我的逃脱惊险而曲折,富于艺术色彩。虽然逃脱了,总算没被奶奶拉走,却至今让我感觉心尺肉跳,做梦的原因却至今不明。

我对于死亡却是在感觉的。有时细细品味一番,也并不是怕自己死亡,而是对于亲人离去的恐惧反而让我感觉更甚。怕亲人的不打招呼的离去,这种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竟是更强烈一些。无数次想过妈妈的离去会让我受不了。于是想起一位年届七十的老人在刚刚失去老母时,他竟不避羞涩地当着我流下思念忘母的泪水,同时说了一句:我想我妈!

我也身同感受,年龄愈大反而愈是离不开自己的双亲。于是听到父母身体不舒服的事,就如惊弓之鸟一般做个恶梦。我在预演双亲离我而去,大概是怕到时受不了失去双亲的打击吧。总是自私地想,如果可以让我一生都有父母爱护,或者在双亲的有生之年让我先走了吧。我这样想就是因为太想父母能陪着我走过这一生了,而且真的是受不了他们离我而去的苦。最怕到时连眼泪也哭不出来,让我肝肠寸断。

人会不会是越大才会越能感到死亡的威胁?或者怕得都不是自己的离世,而是亲人的离开?或者是两者兼有呢?幸而上天佑我,双亲都还健在,身体尚好,在我最脆弱不堪的时候父母还是我最强有力的支柱,他们还是我最坚强的后盾,天佑我的双亲吧!

死亡散文篇十二

有人的地方,有树;没人的地方,也一样有树。有水的地方,有树;有时间的地方,有树,当然没有时间从中流淌而过的地方,也同样有树。树,以荫护或驻守的绿意盎然,成为超越生命局限,注定留下的足迹或时间的遗址。树,会成为时空之中无所不入的游客,趁着热闹或冷寂、流动或固定、行止不定的缝隙,无不沿着注定的轨迹和固定的时空,完成一份悬挂着生命的寂静而独立出现的记录。

树的生命历程,堪比一只动物生命的成长过程,而且更带有哲学意义的偶然性,甚至会变得更为繁复庞杂而充满着细枝末节。所有生长在野地里不经人工种植而生长的树,或是源于一粒树籽,在承受鸟喙的啄食之后落下枝头,或是缘于被啄食后,留下的种籽随风吹去,落入泥土适宜的某处。或许经过一段时间,会在风的摇摆推移之下,没入某处干燥荒凉的土地之中,以埋藏的方式保留着自我,等待一场大雨或暴雪的到来。从人类的眼中来看,树的种子是大自然里极少的一类自行杂交而生的珍物,不像人类需要在交配之后才能产生生命的成果。这些树的种籽,在无水的季节或偶然的泥土中,只需一粒,仅仅一粒,就能完成生命的最终储备。最后,某棵树的某一枚种籽,会独自穿过季节的考验和人类的践踏,选择在冬天的雪地里、以沉默的尘土般的耐心等待着。有时,这些微小的种籽,更像一头充满人性的微步轻漫的小走兽小动物,趴着、坐着、躺着,把一份细细的时光,揣拥在怀抱里一遍遍地温暖着梦想。生命其实就是一份梦想的结晶,是自我的梦想之树结出的一堆果实。

第二年的春天,泥土里的种籽渐渐湿润起来,破绽着坚硬的壳、吮吸着四周水汽,慢慢露出一枝新嫩的芽,终于把头伸到有阳光铺敷的地面。之后,渐渐地它长成一棵树苗,然后是一棵小树,最后才成为一棵树,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树。感谢这个世界吧,是慈善的时间和季节的沧海,养育出来能够吐绿的枝条和叶片,然后充满义务地把一棵一棵的树送给风,送给雨水,送给更远的泥土,送给时间之外的某个神秘世界。

树来自生物界中,是唯一的一种愿意与人亲近,并被栽种、砍伐利用的植物。我常常怀有这种不着边际的想法,就像我总在期冀明天那样。我所认识的树,我看不见的那些树,是不是在充满着规律的大自然里,成为监督人类、帮助人类,却最后能见证人类的神灵呢?我不是一个泛神论者,更不是充满神秘色彩的萨满教信徒。但是,我相信:在树与人和平共处的数亿年间,树能见证的历史,树对人类的旁观者认识,肯定比人类记在纸片上或刻在石头上的要深刻的多,柔软或坚硬的多。

不论是一地,还是一株,甚至是一山一岸,树在一定意义上构成人类的历史。包括谁也看不见的播种孕育,不被旁观和关注的悄然成长,甚至还有健壮、衰老、挣扎和让人清醒的死亡;历经的过往,早已显现在平视的目光里,历历在目,睹物伤情。一棵树有能力站出历史的一角,就必定会将一页纸涂满时光纵横的痕迹,它们会让苍老的呼吸,健康地看完身前背后的道路。坐在树荫遮盖的院落,你会成为一座拥有绿色的围城,在一代代生命的延续中,完成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更迭交替和见证。

令人可惜的是,我们的树,各种各样的树,正在一天天减少,身边的、远山的、看不见的地方,每时每刻正被有力的胳膊兴奋地砍伐着。树,随着人类需要的形状和功能,一天天地成为人类的附属,或者成为道路街边可以随意改变的色彩或状态,或者成为被送进机器碾压或火焰燃烧的材料。然而,树,并未因为如此的遭遇,从而放弃对生存的权力,更不会因为对于将来的失望,从而放弃对生存的向往,这是我们人类需要学习的地方。

对于树,人类根本不会像食草动物那样,在敬畏的同时,包含着一种敌手般的强烈占有心理。不论路途多远,多么高大的树,只要被石片、被雪亮的铁刃、被锋利的锯齿、被贪婪的心,被一星火光遇到和逮住,树就一定会以干枯的躯体,带着一声灵魂的哀叹,成为一座冷清的宫殿,一辆辕木构架的马车,一片冲天的火光、一把肮脏的钞票,甚至于成为一把能向树自己劈来的斧柄。

对于树,我始终坚信这一种信条,与人相比,树的灵性可能更加柔软和温暖,包括树的死亡和涅槃重生,同样充满着极赋人情的灵性,它们在和缓的风中摇曳生辉。

除去人类的戗戮行为,绝大多数的树木,是被一种叫时间的东西杀死的。那是一位它们无法看见的无形杀手,藏躲在沉闷的厚厚层层的包裹里,隐形中寻找着对手的弱点和软处在哪里。树,始终冲不出对手的包围和堵截;于是,便以固定守护的姿态,用树叶和枝条间的娓娓对话,完成着生命的最后交代。树,把一部分的空间让给种籽或枝条,又把根须交给土地,最终却把梦想交给天空,这是一种多么充满浪漫气味的生活。当然,有许多让人类望而生畏的'陷阱,布满在时间之外的空地上,如存活为期千年的胡杨树,才能有充裕的时间,从各种不同的包围里突破而出,骨骼的强壮,会成为一副钢性,又成就一种血性,完成一种自我选择的高耸站立或俯地仆卧,拥有着属于时间之外的生命;这种被称为胡杨的树,也就唯一的成为一种自己的树,成为与时间反复博斗中唯一的胜利者,造就出一旦自由就等同于死亡的象征。

泪水让树的眼角,透明地渗透着柔软的面孔。你见过千年不老的树吗?如果见过,你就会发现,在老树的每条裂缝间,溢漾而出的凝固水珠,趁着阳光,透着潮湿,正表达着一份细腻透彻的感情,像生命对于爱情的肯定。树,其实和人一样,也是由一层层的物质包裹起来的生命体,就像被一层层时间凝固着,就像被一次次生命的冲破之后,仍然以损耗的代价留在在大地上的坍塌围墙。因此,我豁然而悟,树的生命既然是一层层增添出来的,它的死亡也是一层层开始的,从内中的核芯开始,腐烂、朽落、麻木,然后一层层地剥落而去。

树与人的对立,不是树对人的压迫,而是因为树极不情愿顺从人类的愿望,不愿意变成人的思维固定出来的形状,这是引发对立的原因和理由。树被一道道砍伐的时候,不是离去生命的悲伤,而是换上一种新的形式继续活下去的开始。在人类的眼中,树更多的终结,是因为生命的终止,面对倾倒地底的树木,人只会在无奈之中,陡然地发出一声长叹而已。

树最多的意义,是在等待中寂寞的生长,是在孤独中欢乐的死亡。树的每一种残疾,皆为岁月的见证。树能留下来的所有内容,都是人类精神里最为需要却始终无法把握的温暖。

我常想,树木的一生,如同身为楚霸王的项羽,一身之中,既有着儿女情长无比纠结的动人之处,也有悲壮气绝令人抚掌长叹的英雄风范。英雄是怎样死去的,树木就会选择怎样的方式跟着而去。人生之中最大的愿望,是不愿意壮年之际的遗憾离世。树也一样,它以一身日月星光的伤疤疮痍,让人类有一份更加悲壮的敬佩。同时也记录和充盈着对自我数十年人生历程的无尽沧桑。

走进树的世界,每一棵树的皱纹里,都一样让我们的内心,流淌着英雄的泪水,涟涟雾气、层层跌宕,宛如一条无声无息滚滚向前的河流。

死亡散文篇十三

“她就要死了”,当我听道这个消息的一瞬间还是有点震惊。在我的印象里她很活泼,有她在的地方恐怕不会安静下来,而且她的嗓门特别大,完全符合中国北方姑娘的特点。就这样一个真实的生命,居然就要结束了,实是让人难以置信。

可能是和她的关系并不是很好吧?即使是知道了她可能就要死了我还是没能有多少心疼。可毕竟同学一场,当我听到她希望全班同学都去看她的时候,还是心有一动。唉,去看看她吧!当一个人的生命结束的时候,其在世的一切恩怨也就结束了,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每个人才是真正平等的,都只能闭着眼睛被他人注视着。

难能在周末早起,连饭都没吃就和同学一起去她的家中,看着路边的正在风中飘落的树叶,不禁有所感伤。五人还在继续向前方的路驶去,在想见到她应该说些什么,大多数人还是没经历过亦或是碰到过死亡,当它来的时候,我们一下子都不知所措了。

时间过得可真快,还没感受到一个很近的生命可它就要远离了,只是依稀记着些什么;很远的路程就好像还没开始,就到了终点。到了她家,并没有我所想象的那样:每个人都安静地面向她,大家与往日不同的一个一个严肃地和她说几句话,他人则在旁边观望着。现实则是如同往日一样在一起吵吵闹闹,她还是在人群中发着脾气,说这说那。还真是要死了都不能安静下。不过我已宽容了许多,对此轻轻一笑。

不知道她们是怎么聊到中午的,也已经有几个同学回去了,但是我们还是留了下来陪她吃完彼此间唯一的一顿饭。席间她还是那么吵,但也可能是我们太吵了,各种杂乱的声音惹的人憔悴许多。没吃多少东西,但都喝了很多,除了我没喝一滴酒。看着这转瞬即逝的画面,我还是把她叫到了外面,毕竟有些事还是说清楚比较好。场面瞬间凝固起来了,大家都等着她的回答,她也严肃了起来,一字一字地说;“没错,我的心脏、肺、胃等等都在不断衰老,我就要快死了。不过我才不相信那医生的话,一开始说我还有五年,现在又说还有半年,就是一个庸医。”

我说不出她知道自己就要死亡的感觉,因为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体会出来,外人是无法猜测的`。但是一个人的生命不应该被一句话给终结掉,毕竟现在又不是没有希望了,虽然这个希望很小。要走了,我留下一句:

“再见,如果还能再见的话。”

一起来的五人现在仅剩两人,我们什么都没有说,就这么慢悠悠地骑着自行车,感受着时间的跳动。想了很多很多,包括我那已逝去多年的爷爷。

我的童年是和爷爷在一起过的,后来跟随父母去外地上学,也就离开了他,一年都难见他一次。即使是后来他死了,我也没能见他最后一面,学习上的艰苦充实了我的生活,让我这辈子与他永别。或许是当时对死没有什么概念,我并没有因此有多少痛苦,但人总会长大的,而长大意味着知道更多,体会更多小时难以理解的感情。

不管怎么说,人都已经不在了。对此我无能为力,只能留下几句叹息声。只希望时间不要把最真实的人给毁了。

死亡散文篇十四

我所爱的人们是如此相似。人会反复掉入同样的陷阱,写的就是我。

……………………。

音乐家和诗人曾是很好很好的盆友。

这么说吧,他们一见钟情。某个下午四五点钟,诗人,当时还是个学生,正在宿舍里跟盆友聊天。有人在门口找他。他去开门,外面站着另一个学生,就是以后的音乐家。他们互相打量,说了几句话。一个照面,还不到五分钟,确定了他们在第二天下午以及往后的每一天里无止境的纠葛。

他们曾是最好的盆友,好到有些歌有些诗仿佛专门为他们写的,好到站在一起就会完美,真完美,后来任他们中谁也再攀不上,好到诗人可以为博盆友一笑穿上女人的`衣服,好到音乐家这么个自私的人时时刻刻都用起我们,好到自己也说不清他们之间到底是纯友谊呢还是混杂了爱情。

因此,音乐家想诗人去死。

有那么段时间,他真想他去死。一开始他只是自言自语,后来生气时就对身边的人说,最后还对诗人说。他恨死他了。诗人深刻地理解,并不想就此教训他的盆友。而是把他的心愿写在他的诗里,也当做自己的心愿。

我们在一起好吗?我们一起死好吗?

音乐家差点真把诗人弄死了。就差一点儿。

谢天谢地。

音乐家坐在黑暗里,瞳孔放大到极限,他先是汗毛倒立,头冒冷汗,接着手心里也全是汗。他双手发起抖起来,然后全身抖起来。他差点杀了他,让盆友从此变成一具尸体。一张苍白破碎的脸晃过眼前,他猛然就清醒了。一瞬间,死亡啊,失落,友谊啊,爱情,一股脑儿涌上他的心。他并不想失去他。他是他唯一的,最爱的盆友啊。幸好他没死。音乐家低着头,捂着眼睛,哭起来。

对音乐家脸颊上滑落的泪水,诗人似乎毫无察觉。他醉得像滩泥,站都站不稳,便把脑袋靠在他的肩上。

死亡散文篇十五

是夹杂着善意的谎言的斑驳碎片。

它真实得让我难以相信。

像一道闪电劈裂我的思想的枝干。

那天在我的耳边传来的噩耗。

如流水般轻柔拂过。

而我的僵硬的麻木的躯体。

却不得不在一棵老树下倚靠。

不管啄木鸟在我头顶啄食的声音。

也不顾渐入黄昏的夜色模糊了回家的路。

我的心早已随着日落西山而飘远。

飘向那个爷爷还在的记忆里。

流转……流转……。

它对于一个尚未成熟的心灵来说。

来的过于突然、过于猛烈。

我悬起一颗未知方向的心。

尽我所能得把它贴在冰冷的玻璃罩上。

原本温热的`心。

顿时多了几分冰凉。

那天在我的耳边传来的阵阵哀嚎。

如狂风暴雨般激烈。

而我的破碎的心灵唤起的共鸣。

只够无言的流泪。

这豆大的泪珠的确如雨倾盆。

流……流……流……。

一直流到遥远的多瑙河去。

流到伸手可以触碰到爷爷的地方去。

死亡散文篇十六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思考人们如何看待死亡的问题,人们对待死亡不是只有“焦虑”、“恐惧”和“敬而远之”之类的回避情绪的,我们也该看到人们对死亡更多的是接受的态度。这反而有助于我们看清人们之所以害怕死亡的本质原因。

1.你不可能不想到死,正如你不可能不死。

2.死亡即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痛,也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财富,多少人终其一生不敢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宁愿在心理疾病的束缚中苟延残喘,在躲躲闪闪中仓皇虚度。

3.青少年在青春期对死亡的关注被成人早期的两项重要的生命功课——成家、立业所分散。

4.死亡带来的影响常常隐匿难辨,却可能使一些人的生活彻底瘫痪。

5.虽然肉体的死亡会摧垮我们,可是,对死亡的观念却能拯救我们。

6.死亡其实并非“不痒”,它始终跟随着我们,悄无声息地敲打着我们的内心之门,深深地潜藏在无意识深处。

7.“死亡本来什么也不是,死亡却成了一切”。尽管如此,这句诗里却提及了两种重要的、安抚心灵的方法:一是留下自己的足迹,获得生命的意义,二是尽可能地活在当下。

8.没有指向的焦虑实际上是死亡焦虑。

9.西塞罗说:“思考哲学就是为死亡做好准备。”圣.奥古斯丁写道:“唯有面对死亡之时,一个人的自我才真正诞生。”

10.虽然死亡可以从肉体上摧毁我们,但死亡也能从精神上拯救我们。

11.你越不曾真正活着,对死亡的恐惧也就越强烈;你越不能充分体验生活,也就越害怕死亡。

12.重要决定背后常常有其深刻的根源。每一次选择都意味着放弃,而每一次放弃都使我们意识到生命的有限和短暂。

13.做出的选择越多,你的人生也就越有限、越短暂、越僵硬。

14.直面死亡会引发焦虑,却也有可能极大地丰富你的整个人生。

15.人们对不可避免的死亡所产生的恐惧影响了我们享受生活的欢娱,剥夺了人生真正的快乐。

16.每个人死后在分子水平上又将重新成为自然的一部分,重新为未来的世界添砖加瓦。

17.我们拥有什么?物质财富如同一缕飘忽的鬼火,根本抓不住。叔本华高雅地宣称追求金钱和财富是无止境的,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拥有得越多,要求也就越多。财富就好像海水,我们喝得越多,越觉得饥渴。到了最后,我们不但没有占有财富,反而被它们控制了。

18.人们总是想让自己外表光鲜,即使囚犯在临刑前也要穿上最好的衣服,摆出他们所认为的最好的临刑姿势。

19.事件本身并不能扰乱我们,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它。内心的平静正是来源在此。

20.那些不愿意面对死亡之痛的人往往通过否认、转移或替代等方法来减轻死亡恐惧。还有些人则无休止地追求名望、性、财富和权力。

21.被死亡焦虑折磨的人并非得了怪病的异类,相反,他们只是普通的男女,他们所身处的家庭和文化没有为他们撑开一把遮风挡雨的保护伞,使得他们能够面对冰冷而必然的死亡。

22.死亡却是孤独的,可以说是人生中最孤独的事,它不仅使你和其他人分离,而且使你赤裸裸地面对第二种更可怕的孤独——与整个世界的分离。

23.如果你快要死了,或是对死亡感到惶恐不安,而你的家人和朋友却和你保持距离,不愿意直接和你交流这些,我建议你关注此时此刻,直击要害地与他们沟通,比如,你可以这样说:“当我讲到自己的恐惧时,我发现你不愿意直说。如果能和好朋友开诚布公地谈论这些,会对我有帮助,不过,是不是谈论这些会让你觉得太痛苦?”

24.在亲密关系中,一个人分享自己的内心感觉和想法越多,对方也就越容易分享他们的。

25.治疗师的工作通常基于这样的认识,即一个人自己发现的真理远远比别人告诉他的更能发挥功效。

26.许多人之所以感到绝望正是因为他们的梦想没有成真,而更让人绝望的是他们甚至从未努力争取过。

27.治疗师通常都会意识到,帮助病人扫除自我实现的障碍远远比建议、鼓励、劝告他们更加有效。

28.一个真正具有治疗作用的问题:“假如你不想有新的遗憾,从现在开始你会怎样生活?你会做些什么样的改变?”

29.观察者本身会影响观察结果。

他的这种策略总能强化病人的自尊,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在治疗室里敞开心扉的愿望。

31.宗教信仰安抚了许多人的死亡恐惧,但是对我来说,那就像是绕着死亡白跑了一圈——死亡被否认了,死亡不是最终结局。

32.有四个终极问题与临床治疗密切相关,即死亡、孤独、人生意义感和自由。

34.“性”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动力,它至少能够暂时地把死亡从你的头脑中驱除出去。

35.引用尼采的话来说,就是——你必须学习聆听心灵地下室里野狗的狂吠之声才会变得更加智慧。

36.性是重要的生命驱动力,常常用来对付死亡的念头。我曾遇到过许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冠状动脉出了大问题的病人在开往急诊室的急救车上产生了强烈的性冲动,想要去猥亵车上的救护员;新寡的女士在丈夫的葬礼上感受到强烈的性欲望;年老的鳏夫越来越害怕死亡,开始不加选择地与养老院里很多女性发生性关系,造成了种种矛盾,管理者不得不要求他去做心理咨询。

37.治疗性行为比治疗性的语言更加有效。

38.无论一个病人的经历是多么残忍、野蛮、受禁忌或是令人觉得陌生,如果你愿意进入自己内暗的那部分,你一定可以在自己心里找到类似之处。

39.如果你想要和这些病人真正在一起的话,你必须对自己的死亡焦虑保持开放的态度。

40.只有当治疗同盟足够稳固时,观念才会发挥作用。

41.治疗师和好朋友的区别在哪里呢?你的好朋友会支持你、理解你,在你需要的时候,他们是充满关爱、可以信赖的知己,但是有一点他们和治疗师完全不同,那就是——只有治疗师会以此时此地的方式与你面对面。

42.这是引导病人为自己的生活处境承担责任的第一步,最终,病人开始接受一个基本的观点,即如果你对自己生命中发生的坏事情负责,那么你,也只有你能够改变它。

43.良好的治疗同盟是任何治疗方法能够产生效果的先决条件。治疗同盟不是结果而是带来结果的手段。

44.这时候治疗的时间到了。“娜奥米,很抱歉我们现在要结束治疗了,今天你的情绪很强烈。我知道在这时候结束对你来说一定很不舒服,但按照规矩结束咨询是我们很重要的功课,让我们下次继续,一起来看一看这些愤怒到底为什么会冒出来。”

45.真正有效的治疗不仅应该作用于那些显而易见的症状,而且应该着眼于产生症状的深层原因——死亡恐惧。

46.一个有效的办法是询问病人:“你觉得,当你这样说时会让我感觉怎么样?”

47.早期的外科医生在尚未出现药物研究的年代便把自己装扮在白大褂里,做出一副无所不知的模样,向困惑的病人显示着那些用拉丁文书写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现在的心理治疗师们又开始走这条老路了,这次他们用自己不肯轻易暴露的想法,高深莫测的分析解释、悬挂在墙上的文凭以及各大名师的照片来使得自己远离病人、凌驾于病人之上。

48.在治疗室里发生的事情是真实可信的,因为这是我们两个人共同经历的,我们可以立即对这些讯息进行工作。

49.虽然我鼓励病人询问问题,但是没有一个病人会那么坚持地去了解关于我个人的那些让人不舒服又太过私密的生活细节。如果这种事情的确发生了,我会聚焦于过程而并非问题本身,也就是说,我会询问病人强迫我回答或令我感到尴尬的原因。

50.“试着和我说说话,詹姆斯,你的眼泪想说什么?”

51.海德格尔的观念,即当一个人被日常琐事缠身时,也就不会去考虑更深层次的问题,更不会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了。

52.梦中充满了大量无意识意向的表征,弗洛伊德称之为通往无意识的皇家大道。但是,在这里我更强调的是,梦也是理解咨访关系的皇家大道。我建议你尤其关注那些出现了你自己、治疗师或是治疗过程的梦,通常随着治疗的进展,有关治疗的梦变得更加普遍。

53.治疗师如果不曾在个人治疗中面对过自身的死亡主题,的确有可能会在工作中被自身的死亡焦虑所击垮。

54.当代心理治疗如此致力于严格的自我探索,执着地挖掘那些深层次念头,却对反思我们自身的死亡焦虑视而不见,但是,死亡焦虑却是构成人类情感生活重要而普遍的基石之一。

55.亚隆医生说:“你必须聆听心灵地下室里野狗的狂吠之声,才会变得更加智慧。”

灵魂不灭:死亡意味着什么?

文档为doc格式。

死亡散文篇十七

小时候,时间仿佛凝固了,万物变化很细微,身边的人也总是常伴左右的。每天在村头走过,那个老爷爷笑着喊我的乳名,邻居家的桃树照样横贯在平屋上方,青草地上鸡崽们三五成群地低头啄食。

这般宁静让我烦躁,故而盼望着长大,仿佛这样生活便有了波澜,有了韵律,我也能如鱼一般自在倏然,摆脱年龄,父母等束缚。

长大的愿望倒是成真了,想象中的美好却被现实碾压,碎成了一地渣子。死亡约莫是令我绝望的大事之一。

母亲喜欢固定地去一个摊子上买菜。几个月前,她一直光顾的一家店的老板娘不在了,或许是回家陪孙子了吧,她这样想着,也不敢不这样想着,纵然有了隐隐的不祥预感。

终于,她去问了隔壁的人,方得知她哮喘突发,暴病而亡。

诚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但是死亡有时候来得太快了,如龙卷风,摧毁掉你所信仰、珍爱的一切。

邻居老爷爷也走向了坟墓,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他不用再受病痛的折磨。

仍记得,那年我尚梳着羊角辫,父母常出差,留我和祖母在家。祖母是文盲,无法教我作业。我便溜到老爷爷家中,看他把烟给弹掉,眯着他的眼睛,微带着一股浑然天成的自信,给我徐徐讲起题目来。

不光是求教,祖母还带我找他“看病”。农村中,孩子受惊了,是要去画几个符的。祖母在一侧给我捋起袖子,老爷爷拿起记号笔,不假思索地便画起符来,颇有米芾写狂草的味道,倒也称得上笔走龙蛇了。虽然那时我是小学生,但我已经明白,这种符实则是迷信和愚昧的产物。知道归知道罢,被画符仍然是很新奇有趣的体验,我将其视作类似茅山道士施法的活动。

我们做了十八年的邻居,也就是在这第十八个年头,尿毒症吞噬了他最后的活力。我曾想过去探望他,繁忙的课业却没有给予我机会。我曾异常鄙视那些说“我很忙,没有时间去做...”的人,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我在无奈之中成了我所厌恶的模样。

母亲说,她对死亡早已看淡。而我以为,对于死亡,即使经历过一千一万次,都不应看淡。生死为大,生死背后的'故事更大。而故事中的,都是无法割舍的情感。情感的牵挂,使我们成为一个整体,使冰冷的人世流淌着丝丝暖意。

我们的形体总有一天会在熊熊火焰化为灰烬,我们所长眠的永远是那厚实的泥土之中。功绩辉煌如秦皇汉武,飘逸洒脱如青莲居士,均已消逝了几千年。可他们的故事随着历史长河流传千秋万代。

我们的故事没有那样宏伟壮观,却自有人--牵挂着,思念着我们的人会铭记于心,直到他也走向与我们无异的结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死亡散文篇十八

活着就是一种幸存,它让我们意识到生命的可贵。而对于死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幸,因为种种原因,他(她)们的生命被淹埋于泥堆里。

生命究竟值多少?它的意义究竟何在?我不想去探究,人活着本来是一个奇迹,至少经过重重磨难才走到了今天,有与病魔抗争的,也有与天灾抗争的,更有与生命抗争的。

倘若幸存能理解为幸福的生存,那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又何必去计较恩恩怨怨呢?所谓幸福,就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生活,也就是称心如意。倘若幸存理解为幸运的生存,我们更没有必要去与世人争权夺利,争论不休了,因为我们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我们既然幸存于世上,就应该好好的活着,珍惜现有的生活,不要再度日如年,如和尚撞钟过一天算一天。对于明天,我们不知道会如何?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未知数,不妨就好好度过一个快乐的今天。

想想人只有那么几天?为何总把自己折磨得痛苦不堪呢?为情所困?还是为爱所痛?还是为敌所伤?还是为命运所感叹?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为何我们不能快快乐乐的.生存并生活呢?要知道,自己的命运自己把握。

活着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幸存更是为了更好的明天。既然如此,我们何必在乎别人的一言一行,做好自己,做一个快乐的自己便足以。毕竟你的生命是属于的,谁也剥夺不了。

抑或许有人会说:我活着生不如死。痛苦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并不是外界的压力让你生不如死,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这也只能算一个借口,知道吗?仅仅只是一个没有理由的借口而已。不管外界的阻流有多大,人的心是可以包容一切的。心胸狭窄的人当然只能痛苦了。

总是听到一些怨气,那叹短叹长的喘气声,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你活得太累,因为你计较的太多。我们既然活在了世上,幸存于世上,我们应该快乐才是。比起那些九泉之下的人来说幸运的多,幸福的多。因为我看到多姿多彩的人生,享受着活着的快乐。

时间是不允许我们去多想,更是消耗不起。毕竟人生短暂,短暂的人生能允许你去猜测他(她)吗?不,当然不。倘若一个人一生在揣测中渡过,活着便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这样的代价就是在缩短你的生命。

面对死亡,你怕不怕?恐怕大多的人为之恐慌。面对歹徒明晃晃的尖刀,你怕吗?面对突如其来的病魔,你怕吗?面对天降而出的灾难,你怕吗?当死亡慢慢逼近你的时候,你怕吗?要想知道答案,就去问问那些曾经尝试过各种苦难的人吧!他(她)们会给你最好的答案。

死,一个多怕令人畏惧的字,然而每个人都有落入尘土的那一天,只不过是迟与早的问题。多活几日与少活几日有很大的差距,因为它让许多人知道了生命的可贵。倘若面对死亡的最后几天,你会想些什么呢?又会做些什么呢?抑或许你最多的是感叹,感叹自己没有好好珍爱生命,珍惜生活。

坚强与脆弱,幸存与死亡,坚强的人才能幸存下来,而脆弱的人只能面临死亡。经得起考验的人才能经得起风雨,而经得起风雨的人才会更好的幸存下来,也会活得更有滋味,生活得才会更精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