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西游记暗藏的秘密散文怎么写 西游记暗藏的秘密散文怎么写三年级(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7 18:24:20 页码:13
西游记暗藏的秘密散文怎么写 西游记暗藏的秘密散文怎么写三年级(8篇)
2022-12-27 18:24:20    小编:ZT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推荐西游记暗藏的秘密散文怎么写一

不过最吸引我的还是《西游记》里的各色人物,我做梦都想拥有一根金箍棒,能成为孙悟空一样的人物,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不畏艰难,惩恶除奸。

记得那天妈妈回来的时候给我带回来了一份礼物,拆开一看,竟然是一本书,我最喜欢的《西游记》。拿到之后就如饥似渴的读了起来,文字的精彩程度可比动画片精彩多了,给我了更多想象的空间,从此以后我爱上了书本,爱上了阅读。

读过《西游记》后,师徒四人的性格特点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认识到了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和闪光点。

孙悟空,我崇拜的偶像,几乎集所有的优点于一身,神通广大,无所不能,不管什么妖魔鬼怪听到他的名号都闻风丧胆;他乐观积极,不畏艰难,虽然在取经路上遇到了许多艰难困苦,但是他一直保护着唐僧,从不喊一声苦。更让我佩服的是他嫉恶如仇,不管什么妖魔鬼怪,坚决惩治,绝不手软。但是有时候他过于急躁,做事不冷静,以致酿成大错,比如一怒之下就砍了人家的人参果树,使师徒四人陷入危难。

另一个与孙悟空比可差远了,他就是猪八戒。猪八戒给人的印象不仅好吃懒做,而且是个胆小鬼,遇到危险时总是第一个逃走的,还经常帮倒忙。但是我觉得很多时候他还是朴实善良的,我并不讨厌他,倒觉得他十分真实可爱。

沙和尚和猪八戒可不同,比猪八戒勤快多了,取经路上全程挑着沉重的担子,没有一句抱怨,遇到困难也总是能知难而进,与孙悟空一起解决问题。但有时候也是非不分,被妖怪利用。

唐僧总的来说就是一个老好人,他觉得应该慈悲待人,正因为这样,他经常被妖怪迷惑,以致多次身陷囹圄。他拥有坚定的信念,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放弃,才最终取经成功。唐僧让我觉得还是害人之人不可有,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的前进。

唐僧师徒四人有优点也有缺点,我见识到了唐僧的慈悲为怀,但又懦弱无能;孙悟空的勇敢无畏,但又性格急躁;猪八戒的朴实善良,但又好吃懒惰;沙和尚的勤劳忠厚,但又不懂变通。

但也因为这样,才使这条取经路变得曲折,更有故事性、趣味性和警示性。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的故事让我知道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去完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成功。

推荐西游记暗藏的秘密散文怎么写二

读过一本书,而有后感,感而后有启发。我想聊一聊读过《西游记》一书的后感和启发。

有理想和追求

唐玄奘是《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的性格特征鲜明。但我从他身上读出了一种信念,,读出了一种他对于理想而锲而不舍的追求的坚定的信念。唐玄奘是唐太宗在位时唐代一位著名的高僧。当时,唐代的佛教文化还不是昌盛的时候,还需要不断丰富、不断学习。在那时,玄奘就主动提出西游天竺求取佛经。他的勇气令我折服,他的奉献精神让我感动。

我想到如今的社会,想到那些热爱祖国,愿意为祖国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的军人,他们和玄奘一样的。他们热爱祖国,希望祖国繁荣昌盛而勇敢地踏上理想之旅。这给予了我们这一新时代的青少年的启发:我们也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甘于奉献,勇敢地追梦。

锲而不舍

困难,有时候给我们更多的是退缩和畏惧。读了《西游记》这一部名著,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样,都佩服于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难险阻,锲而不舍地西游天竺求取佛经的精神。取经路上,不仅有自然灾难,如:火焰山、通天河的险阻,还有各种妖魔鬼怪的骚扰。师徒四人可谓披荆斩棘,好不容易才挺过种.种困难,取得真经,各封为佛。在这中间,还有师徒四人之间的小插曲,悟空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误会,好险几次被逐。在此,我又想起了革命时代的红军长征。师徒四人取经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又何不像这长征精神一样?今天的我们要思考,思考着要怎样成为一个坚韧的人。如果就像某些同学信心满满地制定好远大的目标放弃自己的目标,那么生活的意义何在呢?所以,为了实现我们伟大的理想,我们就要锲而不舍地努力,努力拼搏,滴水穿石。像唐僧师徒一样,心中充满自信和希望,相信九九八十一难之后总会取得真经!

团结就是力量

我们常说“一枝筷子易折断,一捆筷子不易断”就是经常在强调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也不难看出,《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团结的样子。像我们所了解到的一些故事情节中,唐僧被妖怪抓走了,徒弟们总是有计划地将唐僧救出去,三兄弟利用他们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总是能完成好解救师父的任务。我们可以反过来想,徒弟三人大可不必费尽周折解救,悟空可以回到花果山逍遥地当一个美猴王;八戒可以回到高老庄自由自在地过他自己的生活;悟净也可以回到流沙河继续统治着。但他们并没有这样做,为什么?因为师徒四人彼此间有感情了,心是连在一起的,所以自然会有一股力量推动着他们去做这件事,当然,这还是一种责任。这力量就是团结所给的,团结更是一种责任。像在刚结束了的奥运会的中国女排精神一样,一样独具团队精神。这也是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的。我们也要像中国女排一样,像唐僧师徒四人一样独具团队精神。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乐于助人

《西游记》中很多地方有写到师徒在取经途中帮助贫苦人民的事例。这就对我们有启发:要做一个乐于助人的人。“搭把手”这体现的也是乐于助人。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要经常留心注意一下自己的行为。比如,不乱扔垃圾,给环卫工人减小一点点的负担;经常给贫困山区的小朋友们寄“爱心包裹”;经常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从日常小事慢慢累积,老师也教育我们要“日行一善”,可见乐于助人这样的品质是人际关系中一个有份量的桥梁。

《西游记》这部名著中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品味和学习的。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青少年更要多读名著,品味其中,从古老的名著中汲取更多的道理。

推荐西游记暗藏的秘密散文怎么写三

合上书,我长舒一口气,心中的欢喜难以言表,长达两个月,我终于将《西游记》收入囊中。

两个月前,我还殊不知自己将会和这位新朋友见面,直到谢老师提醒我们挖掘这份宝藏,才拿起了原版,开始读了起来。

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这本书写的.简洁明了,而且生动有趣,没有过多的修饰词,反而让人读着有种轻松舒适的感觉。而这本书身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独具一格的地方自然有。最大的特色,就是文中夹杂的小诗了。

小诗每一回都有,并且有长有短,大多描写的是人物、景物。有的虽描写一个人物,用到了很多篇,最显著的就是徒弟三人的自我介绍了。每每与妖怪争斗,开始时,三人总要先自夸一番,本是几句简单的话语,在吴承恩先生的笔下,就变成了“家居花果山,祖贯水帘洞”“睁着一双不白不黑的金眼睛,天惨淡,月朦胧;拿着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来无影,去无踪。”

文中刻画的人物都细腻生动,聪明却暴躁的孙悟空,四海之内无人不晓;猪悟能则是最爱吃的了,不管那次斋饭,作者都不会忘了他,总是把他的吃相描写的淋淋尽致;老实又尽心尽力的沙悟净,虽不如孙悟空与猪悟能出彩,但性格则比两人强上几分;一心向善,只为取经的唐僧,意志极为坚定,任凭谁怎么勾引或阻拦,只有一个念头,取经。

最后,四人也是历经十三四年千辛万苦,九九八十一难得经归乡,但他们还会与其它的读者,走一走这取经之路。

《西游记》这本书是由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也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故事人物是齐天大圣——孙悟空了。因为他的本领很大,可以七十二变、翻筋斗云......还能一眼可以看出哪些是人,哪些是妖怪。但有时候孙悟空也会犯错误,如在“闯龙宫喜得金箍棒”、“齐天大圣大闹天宫”等章节。所以说,我们不但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更多更大的本领,才能多做好事,多做有益祖国和人民的事。

唐僧非常善良,经常因为热心肠而被妖怪迷惑或者上当。由于孙悟空有时候不听师傅的话,导致师傅的误解,比如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一些章节中,因为唐僧的误会,孙悟空被赶回了花果山。所以说不仅要为人善良,更要明辨是非,懂得真善美。

我最喜欢《真假美猴王》这个故事情节,因为两个一模一样的孙悟空实在是打得难解难分,实在是太精彩了。还好最后有如来佛祖,不然确实分不清哪个是真哪个是假。所以说,生活和学习中很多事情不要被外表迷惑,勇于作真正的自己。

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的路上,碰到很多困难和妖怪,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但他们四人团结在一起,战胜了妖魔鬼怪,取得了真经,成功地回到了大唐。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只要认定了目标,不怕困难,大家团结一起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推荐西游记暗藏的秘密散文怎么写四

他的三个徒弟有:猪八戒。孙悟空和沙僧。和大家一样,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了。他神通广大,火眼金睛,乐于助人。每次都是孙悟空把唐僧从险境中就,救出来。其次就是猪八戒了。他鼓着个大肚皮。成天好吃懒做。背着个大耙子,还天天号称自己以前是天蓬元帅。猪八戒还是一个好人,没有害人之心,并且终于坚持到最后的胜利。写一个弱点很多的人能讨人喜欢,让人记住,是很不容易。沙僧老实厚道。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个鲜明的特点,每个特点都被作者表现的活灵活现。

总之,师徒四人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长处,哪怕是他们的短处也必须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话,要努力改正,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西游记》中师徒四人遇到的种种困难在我看来就像是一个人在人生路上的挫折,这本书告诉我们,人生有许多的困难,这些也许不是自己一个人就可以克服的。所以我们需要朋友,需要有知心人一起分担,这些困难也许是自己能克服的,所以我们在此就要锻炼自己不怕困难,以及坚定的不后退的信心。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致使此书成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书中写唐僧师徒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推荐西游记暗藏的秘密散文怎么写五

在寒假里我又一次读了吴承恩的《西游记》,故事是以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为线索。一路上他们除妖斩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

读了《西游记》是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如果想完成一件事,必须要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成功。

大家都知道孙悟空有火眼金睛,能够分辨人妖,才使他表现的那么英勇,无所能敌。虽然,我们没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没有他那么神通广大。但我们也要善于分辨真假善恶,不要让社会上的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所迷惑。只有擦亮眼睛,明辨是非,才能撕破一切伪装的画皮,当唐僧被黄毛怪变成老虎时,猪八戒去求助孙悟空。孙悟空拿了许多水果给八戒吃,可平时贪吃的八戒一口都没吃就与孙悟空去救唐僧,猪八戒与孙悟空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救出了唐僧。

平时,我们和同学之间总闹矛盾,有时还互相拆台,我们班有两个男生关系一直不好,去年的运动会上,其中一名男生在足球场上踢足球,另一名男生居然给我们班的对手加油,这是多么不团结的行为啊,我看出了老师当时没说什么,但是脸却阴沉着,虽然事后这名男生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我觉得这都是他们没有集体意识造成的。

这次运动会结束后老师就以“团结就是力量”为主题开展了一次班队会,在班队会上同学们都畅所欲言,说出班级都有哪些不团结的是人和事,针对这些事,大家又纷纷出谋划策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班成为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也把“团结一致,共同进步”作为了我们班的班风。这次班会结束后,我发现大家不再互相拆台了,转而是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就像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一样,齐心协力最终取得了真经。

再看今年的运动会,大家踊跃参加,团结一致为班级的荣誉而战,比赛时,同学们就如一根麻绳,全都拧在了一起。最终我班获得了全校最团结奖。

再看平时的学习中,我们有不会的题就和同学互相讨论,每个同学都会毫不保留的把自己会的知识教给不会的人,所以我们班的期末成绩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一跃成为了同年级组的第一名。这些成绩都是团结的力量所获得的。

最后,我要告诉大家,我们一定要把我们班现在的班风坚守下去,让我们长大后成为一名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的有用之才。

推荐西游记暗藏的秘密散文怎么写六

借着微煦的阳光,翻开那本书,我似乎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这里有艺高人胆大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有一心为佛的唐僧,愿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有忠心耿耿,吃苦耐劳的沙和尚,一路无言却万里挑担;这里更有总闹着散伙,却永远遇到危险第一个冲上去的猪八戒……

作者用那妙趣横生的语言让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那些文字仿佛活了过来,跳跃着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取经路上的精彩故事。

话说《西游记》,有着火眼金睛、会七十二变的孙悟空最令我印象深刻。

在取经路上他大放异彩,无论是借助火眼金睛三打白骨精,还是大战黄袍怪都今我们啧啧称赞。既有对战猪八戒时变成高老庄小姐,让老猪被骗的团团转的故事;也有那变成虫子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和对战杨戬时变成的万千事物的故事。那七十二变,变幻莫测更令我感到激情澎湃。

说起孙悟空,他还是本领高强,不畏权威的典型代表。只因为那弼马温一职令他感到羞辱就到处捣乱,只因蟠桃会不邀请它齐天大圣就偷吃仙桃,这真是无比贴切。

在书中孙悟空一角的性格与形象也是千变万化。它先是凶恶,有点儿偷奸耍滑,后来却是古灵精怪,重情义,智慧的集中体现。且不冤枉一个好人,不放过一个坏人。

他还经常脑洞大开,是一个高级大智库:一回,灭法国国王请求改号,孙悟空道:“陛下,‘法国’之名甚好,但只‘灭’字不通。自经我过,可改号‘钦法国’,管教你海晏河清千代胜,风调雨顺万方安。”

《西游记》是值得我们一生去读,品味人生百味的世界瑰宝。

推荐西游记暗藏的秘密散文怎么写七

从《西游记》透视官场百态

【摘要】《西游记》不但是一部神魔小说,更是一部官场小说。然而,把它作为官场小说来研究的较之甚少。本文试就把《西游记》作为一部官场小说来论述,描写出了封建官场的虚伪与罪恶,以及统治阶级的残暴与冷酷。

【关键词】西游记 官场 百态

前 言

熟读《西游记》之后,从原本的对僧徒四人以及众仙、妖的爱憎中超脱出来,隐约看到了它的另外一个牵着全文的脉络,那就是“官场”两字。

对《西游记》的研究,自从它问世以来就从未间断过,特别是对书中人物的研究,如对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甚至是对各个神仙菩萨的研究,可谓是众说纷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有的专家学者说《西游记》其实就是一部官场小说,之前我总是将信将疑,好端端的一部神魔小说,凭什么要硬生生地和官场扯上关系呢!偶尔浏览的几个专家的观点也觉得未免有点牵强附会。可是,当自己真正以研究的眼光来审视时,以超脱普通的爱憎情感来重新细读《西游记》之后,隐隐约约中,也看出来书中所描绘的僧徒与神妖之间的关系确乎道出了官场之百态。

自古以来,官场,就是一个让人感到神秘邪乎而又敬畏的地方,里面总是有很多的故事和丰富的内容。同样,《西游记》也是如此,书中描写的神灵妖魔,与封建社会的愚昧迷信思想以及“家天下”的封建官场制度结合在一起,让人感到神秘邪乎,而且畏惧。

然而,官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

曾经看到一本书中这样描述官场:官场没有裁判,谁叫得最响,谁就是歌唱家;谁先到达终点,谁就是冠军。然而,叫得最响的,未必是唱得最好的;得了冠军的,未必是跑得最快的。官场永远只有结果,没有过程,不分春夏秋冬①。

这段关于对“官场”的定义,可谓是一针见血地说出了官场的本质。我曾经看过许多官场小说,里面都是赤裸裸地描述权钱、权色交易以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没有硝烟的战争。而《西游记》中的官场,却写得相当隐晦,在封建官僚的高压下,作者高明地把抨击封建官场制度转化为神魔之间的斗争,今人读《西游记》,只有通过透视,才能看出其中描写的官场百态。

作者是高明的,他的《西游记》里面的人物关系很简单,不外乎是去西天取经的唐僧师徒四人与众多神仙、鬼怪之间的关系,文章的情节脉络也很清晰,就是写师徒四人如何历尽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可就是在这如此简单的故事情节中,却透视出了另一种文化——官场文化。

官场是错综复杂的,百态横生。从《西游记》里我们可以看到封建官场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官员之间互相踢皮球与官官相护、贿赂与腐败丛生、凡事都讲究后台靠山、关系网复杂以及官场中的怀恨报复等。

注:①选自张耀南、李柏光、肖伟中 编著的《官场文化》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 第1页

一、踢皮球与官官相护

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取经路上有时候碰到的妖怪太过邪乎,凭己之力无法降服,只好上天请道行更高的神仙帮忙。在请求援助的过程中,我们便有机会看到神仙们的另外一番面目:不是互相踢皮球就是互相包庇。这种处事的态度与方法,我们现在俗称为关系学,是官场上的一种关系学。有人这样给“关系”一个说法:看不透人情世故,做什么都不灵;深谙关系之道,方能处处游刃有余。

且看《西游记》书中这样的一个例子:

那人(乌鸡国王的魂灵)道:“他的神通广大,官吏情熟,都城隍常与他会酒,海龙王尽与他有亲,东岳天齐是他的好朋友,十代阎罗是他的异兄弟。因此这般,我也无门投告。”三藏道:“陛下,你阴司里既没本事告他,却来我阳世间作甚?”那人道:“师父啊,……夜游神……着我来拜谒师父。他说你手下有一个大徒弟,是齐天大圣,极能斩怪降魔。今来志心拜恳,千乞到我国中,拿住妖魔,辨明邪正,朕当结草衔环,报酬师恩也!”(节选自《西游记》第三十七回)

从下划线的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神界的政治关系,和人世间的政治关系是一样的,打官司,讲得是亲戚朋友的关系,自古衙门一个口,有理没钱莫进来,有钱没关系也免谈!官与官结亲,官与官是友,那些地位低下、没有人事的人要打官司,要想扳倒地位比自己高的人,谈何容易!只有两个字:没门!

这种情况不但在神界鬼界,人间照样也存在。在封建社会,一个人一旦进入了官场,就会千方百计地去结识比自己官大的、地位高的人,并与之或称兄道弟,或沾亲染故,总会绞尽脑汁地攀上点关系,为自己的仕途铺好路子,甚至是一旦自己出了问题,上面也好有人担保庇护。这种现象,即为“官官相护”。平民百姓以及那些小官们被这些人侵害,莫想讨回公道,也无从告起,只能是忍气吞声,含冤饮泣。再看衡阳峪黑水河神的遭遇,讲的就是这种现象:

只见那下湾里走出一个老人,远远的跪下叫:“大圣,黑水河河神叩头。”行者道:“你莫是那棹船的妖邪,又来骗我么?”那老人磕头滴泪道:“大圣,我不是妖邪,我是这河内真神。那妖精旧年五月间,从西洋海趁大潮来于此处,就与小神交斗。奈我年迈身衰,敌他不过,把我坐的那衡阳峪黑水河神府,就占夺去住了,又伤了我许多水族。我却没奈何,径往海内告他。原来西海龙王是他的母舅,不准我的状子,教我让与他住。我欲启奏上天,奈何神微职小,不能得见玉帝。今闻得大圣到此,特来参拜投生,万望大圣与我出力报冤!”(节选自《西游记》第四十三回)

对于那些饱受欺凌的弱势群体来说,如上面划线的语句,黑水河神伸冤无门,自身又无力报仇,结果往往是会寻找另一条出路:找个英雄替自己出气。于是乎,孙大圣便成为他伸冤昭雪的一根救命稻草,一个可以寄托的希望。在封建社会,这种打抱不平的事常有发生,源头就是为官者的踢皮球或官官相护,不能为民排忧解难,使得生活在底层的人民的利益受到侵害,冤屈难申,只好另谋出路。英雄也就应运而生。正所谓官逼民反,为官者不作为,只顾一己之私,弄得百姓怨声载道。

《西游记》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从官场的本质上来讲,这种踢皮球或官官相护其实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又不得罪于人,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不想因为一点在他们看来是鸡毛蒜皮的事而影响自己的前程,所以明哲保身。我们再看书中这样一段情节:

如来听说,将慧眼遥观,早已知识,对行者道:“那怪物我虽知之,但不可与你说。你这猴儿口敞,一传道是我说他,他就不与你斗,定要嚷上灵山,反遗祸于我也。我这里着法力助你擒他去罢。”(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二回)

如来明明知道青牛是什么妖怪,与何人有关,可是他就偏偏不点破,只叫孙悟空去找太上老君。如此看来,这个如来佛祖的城府是何等的深!他深谙官场中的人际关系学,懂得领导之间要“官官相护”,不要互相拆台,更是不超越彼此的管辖范围,“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清理门户也不需要由他来强出头,况且说不定人家是“故意”放青牛下界去考验唐僧师徒来着,何必为这事去得罪于人呢!

其实这就是所谓的“踢皮球”现象了。一个“皮球”, 一个有点刺头的皮球,踢来踢去,谁也不接招,谁也不想也不敢接招,从哪里来的,踢回哪里去,甚至是踢给别人,迂回包抄,往来反复,就是得不出一个结果,白白耗费了时间和精力。上级安排任务踢皮球,下面出事情了踢皮球,同事之间在工作上、处理问题上踢皮球,谁也不想多干活,谁也不想自己吃亏让自己的利益受损,更不因为自己多做了事情出了风头结果招来人家的嫉恨报复,却又得不到上级的赞许和提拔。

二、“潜规则”原来是“显规则”

曾经有一位官员这样定义“潜规则”:“潜规则”是一种不讲原则、不讲法理、不分是非、上不了台面,但在一些社会生活领域却行得通、能管用的行事规则。

这句话说的很精辟,把潜规则的本质揭露了出来。在封建社会,要想在官场上混,要想混出个名堂,不懂得一些“道道儿”是行不通的,是迂腐的表现。“道道儿”就是潜规则,不需要别人点破,但一定是彼此间心知肚明,无师自通。

在《西游记》中,也有不少故事情节反映了“潜规则”的存在。不过,有这么一个情节是这样写的:

阿傩、伽叶引唐僧看遍经名,对唐僧道:“圣僧东土到此,有些甚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三藏闻言道:“弟子玄奘,来路迢遥,不曾备得。”二尊者笑道:“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行者嚷道:“如来!我师徒们受了万蜇千魔,千辛万苦,自东土拜到此处,蒙如来吩咐传经,被阿傩、伽叶掯财不遂,通同作弊,故意将无字的白纸本儿教我们拿去,我们拿他去何用!望如来敕治!”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即叫:“阿傩、伽叶,快将有字的真经,每部中各检几卷与他,来此报数。”

二尊者复领四众,到珍楼宝阁之下,仍问唐僧要些人事。

三藏无物奉承,即命沙僧取出紫金钵盂,双手奉上道:“弟子委是穷寒路遥,不曾备得人事。这钵盂乃唐王亲手所赐,教弟子持此,沿路化斋。今特奉上,聊表寸心,万望尊者不鄙轻亵,将此收下,待回朝奏上唐王,定有厚谢。只是以有字真经赐下,庶不孤钦差之意,远涉之劳也。”那阿傩接了,但微微而笑。被那些管珍楼的力士,管香积的庖丁,看阁的尊者,你抹他脸,我扑他背,弹指的,扭唇的,一个个笑道:“不羞!不羞!需索取经的人事!”须臾把脸皮都羞皱了,只是拿着钵盂不放。

二尊者开口便把话说得很白,伸手向唐僧要人事。然而唐僧师徒欲取真经,沿途跋涉,一路化缘而来,亦不受人家的赠送,哪里会有什么“人事”相送?阿傩、伽叶见捞不到好处,便把无字经蒙骗师徒四人。后来事情暴露,仍是厚着脸皮讨要“人事”,嘴里还振振有词:“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说得多么理直气壮!就连如来也如是说:“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

如此看来,在如来佛祖那里取真经,是有规矩的,不过这规矩并不是“潜规则”,而是成了名正言顺的“显规则”了。没好处费就想来讨要东西,只能是白纸相送,还谎称“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什么呢,由此折射出的封建统治阶级蒙骗百姓的手段是多么的不要脸!伸手要贿赂,赤裸裸地刻画,绝妙的讽刺。

让“潜规则”变成“显规则”,导致社会风气败坏,是因为上梁不正下梁歪,领导的缘故也。

三、背景是保护伞

一个人在官场上混,混得如意不如意,前景能不能被看好,有没有出头,很大程度上得看这个人有没有背景,背景深不深,后台硬不硬。平步青云和原地踏步甚至是一落千丈肯定是有原因的,而这个原因,也得归功于“背景”二字。

我说“背景”是一个人在官场上混的保护伞,是因为背景既可以保前程,也可以保性命。有了好背景,前途一片光明,提拔有望;有了好背景,出了问题也可以弄个“保外就医”,就算丢职也能保命。

在《西游记》故事里,孙悟空跟随唐三藏上西天取经途中,数次遭遇邪乎的妖怪,不得已到天竺请如来帮忙解决。我们暂且来看这两次孙悟空上西天请如来降魔的情节:

⑴、孙悟空遭遇大鹏精,如来如是说:“但那三怪,说将起来,也是与我有些亲处……自那混沌分时,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天地再交合,万物尽皆生。万物有走兽飞禽,走兽以麒麟为之长,飞禽以凤凰为之长。那凤凰又得交合之气,育生孔雀、大鹏。孔雀出世之时最恶,能吃人,四十五里路把人一口吸之。我在雪山顶上,修成丈六金身,早被他也把我吸下肚去。我欲从他便门而出,恐污真身,是我剖开他脊背,跨上灵山。欲伤他命,当被诸佛劝解,伤孔雀如伤我母,故此留他在灵山会上,封他做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大鹏与他是一母所生,故此有些亲处。”行者闻言笑道:“如来,若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哩。”如来道:“那怪须是我去,方可收得”……大鹏金翅雕开口对佛应声叫道:“如来,你怎么使大法力困住我也?”如来道:“你在此处多生孽障,跟我去,有进益之功。”妖精道:“你那里持斋把素,极贫极苦;我这里吃人肉,受用无穷!你若饿坏了我,你有罪愆。”如来道:“我管四大部洲,无数众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节选自《西游记》第七十七回)

我们来分析这个故事情节,大鹏金翅雕和如来有沾亲带故的渊源,所以即使这妖怪之前如何折磨欺侮唐僧师徒,仍然会得到赦免,得到法外开恩,甚至如来还说:“跟我去,有进益之功……我管四大部洲,无数众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看看,这就是有背景的好处!犯了法,又如何?!!

我们再来看孙悟空另外一次请求如来帮忙的情节:

⑵、我佛合掌道:“观音尊者,你看那两个行者,谁是真假?”……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与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猕猴也。”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象,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如来见他走时,即令大众下手,早有四菩萨、八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观音、木叉,一齐围绕。孙大圣也要上前,如来道:“悟空休动手,待我与你擒他。”那猕猴毛骨悚然,料着难脱,即忙摇身一变,变作个蜜蜂儿,往上便飞。如来将金钵盂撇起去,正盖着那蜂儿,落下来。大众不知,以为走了,如来笑云:“大众休言,妖精未走,见在我这钵盂之下。”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象,是一个六耳猕猴。孙大圣忍不住,轮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如来不忍,道声:“善哉!善哉!”大圣道:“如来不该慈悯他,他打伤我师父,抢夺我包袱,依律问他个得财伤人,白昼抢夺,也该个斩罪哩!”如来道:“你自快去保护唐僧来此求经罢。”(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八回)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六耳猕猴死于孙悟空的金箍棒下。同样是妖怪,同样是孙悟空对付不了而求救于如来,可是为什么六耳猕猴的命运和大鹏金翅雕的命运竟如此不同?一个犯了罪不但能够赦免,还能够“有进益之功,可以先祭汝口”;而另一个犯了罪,却只能就地正法,毫不足惜。

出现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就是有无背景的缘故。一个是如来的娘舅,一个是不入类的化外之猴,其命运当然会不同!大鹏金翅雕作难,如来是好言劝慰,许下诺言;而六耳猕猴作难呢,如来先是明知故问地询问观音谁真谁假,继而恼羞成怒地下令大伙动手,待妖精被悟空打死时,又假惺惺地不忍道:“善哉善哉!”面对这两种结果,旁人作何感想呢?就连孙悟空如此叛逆,也不多言语,返身继续保唐僧去了。

如来佛祖是西天的最高统治者,法力无边。他所说的话就是圣旨,所作出的决定人人都必须服从,心不服也得口服,没人敢反抗。这就是权力的好处,权力可以使一个人欲望膨胀,为所欲为。如来想赦免谁想打死谁,就在于他的一张嘴。正事有这等利害关系,谁不想拼了命和他结交攀关系呢!有了如来作背景做靠山,即使下界为妖害人,也不是不可以的。

神界犹如此,人间何以堪!

四、关于山神土地与妖怪

那行者打了一会,打出一伙穷神来,都披一片,挂一片,裩无裆,裤无口的,跪在山前,叫:“大圣,山神土地来见……那洞里有一个魔王,神通广大,常常的把我们山神土地拿了去,烧火顶门,黑夜与他提铃喝号。小妖儿又讨甚么常例钱……把我们头也摩光了,弄得我们少香没纸,血食全无,一个个衣不充身,食不充口……”行者道:“汝等乃是阴鬼之仙,有何钱钞?”众神道:“正是没钱与他,只得捉几个山獐野鹿,早晚间打点群精;若是没物相送,就要来拆庙宇,剥衣裳,搅得我等不得安生!万望大圣与我等剿除此怪,拯救山上生灵。”(节选自《西游记》第四十回)

山神土地本是一方管理治安的官员,可是在《西游记》里,往往有这样一种情况:一旦一座山头有了妖魔入住,那这里的山神土地就一个个变得畏畏缩缩,不要说管治抵抗,就连上告的勇气都没有了,甚至是任由妖魔欺凌宰割,天天忍气吞声,颜面扫地,只一味地企盼有人来搭救。如上面材料中的山神土地,被红孩儿百般凌辱,连一点反抗的勇气都没有了。虽说自身的力量不足与红孩儿抵抗,可是也不懂上天入地寻求帮助,只是愚昧地等待有人搭救。好不容易来了个孙悟空,便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了。

在我看来,作者在书中反复多次地安排这样的情节是有深意的。山神土地就好似人间的地方官员,妖魔鬼怪就犹如地方上的黑恶势力。有多少的地方官打黑除恶不力,不但没法保境安民,连自个儿也被那些黑恶势力操纵了,任由恶魔为非作歹残害百姓。更有甚者,有些官员还助纣为虐,充当这些黑恶势力的保护伞,搞得乌烟瘴气,民怨沸腾。

当然,也有一些官员,不肯与黑恶势力同流合污,却没有办法治理这些害人毒瘤,采取听之任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黑道横行,天天只盼望上级会派人来处理,而不是自己积极主动地寻找办法解决。这样的态度,虽不似那些与之同流合污为虎作伥的官员,但这种“不作为”的为官态度照样也没法使百姓安居乐业。

五、你犯我一尺,我犯你一丈

唐僧师徒上西天取经目的是为了救助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南赡部洲的人民,是一种纯粹的义举。根据如来的说法,取经路上所有的妖怪,都是他们故意设置的,是为了考验唐僧师徒的取经的诚心,也为了凑足九九八十一难。然而,就是这样纯粹的义举,为了解救南瞻部洲的人民的动机,在我看来,却是一场政治骗局,是一场赤裸裸的政治报复。

我们先来看下面这几个例子,就可以明白了:

行者道:“菩萨,这是你坐下的一个青毛狮子,却怎么走将来成精,你就不收服他?”

菩萨道:“悟空,他不曾走,他是佛旨差来的。”行者道:“这畜类成精,侵夺帝位,还奉佛旨差来。似老孙保唐僧受苦,就该领几道敕书!”菩萨道:“你不知道;当初这乌鸡国王,好善斋僧,佛差我来度他归西,早证金身罗汉。因是不可原身相见,变做一种凡僧,问他化些斋供。被吾几句言语相难,他不识我是个好人,把我一条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多亏六甲金身救我归西,奏与如来、如来将此怪令到此处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报吾三日水灾之恨。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今得汝等来此,成了功绩。”行者道:“你虽报了甚么一饮一啄的私仇,但那怪物不知害了多少人也”。(选自《西游记》第三十九回)

菩萨由于一己之仇,便要教一国之民受苦难。俗言一人做事一人当,乌鸡国王将菩萨浸入河水,理应由国王一人承担此罪过,可是,我佛慈悲,却教妖怪篡了国王的位,霸占了他的后宫,害了不知多少百姓!更有甚者,有天竺国凤仙郡一案:

玉帝道:“那厮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朕出行监观万天,浮游三界,驾至他方,见那上官正不仁,将斋天素供,推倒喂狗,口出秽言,造有冒犯之罪,朕即立以三事,在于披香殿内。汝等引孙悟空去看,若三事倒断,即降旨与他;如不倒断,且休管闲事。”(节选自《西游记》第八十七回)

玉帝因凤仙郡侯三年前的一次过失,触犯天颜,惩罚凤仙郡三年不下一滴雨,结果呢?受苦的当然是黎民百姓,使得当地“连年亢旱,累岁干荒,民田菑而军地薄,河道浅而沟浍空。井中无水,泉底无津。富室聊以全生,穷民难以活命。斗粟百金之价,束薪五两之资。十岁女易米三升,五岁男随人带去。城中惧法,典衣当物以存身;乡下欺公,打劫吃人而顾命”。

百姓有何罪?因为皇帝郡侯的过失,却要老百姓来承担痛苦,天理何在?就是这样残害百姓的作为,却还要美其名曰“考验唐僧师徒的九九八十一难”,考验固然需要,却为何要搭上黎民百姓的身家性命?其实不然,考验是假,报复是真。考验只是一个借口,报复一己之仇方才是目的。官场险恶,为了达到目的而玩弄手段权术,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此乃“权”之过也。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领导要惩治下属,总会找出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即使是莫须有罪名。在封建社会,官场上尔虞我诈的事多了,统治者往往凭着自己的喜好来处罚下属,完全没有法理可言,就像上面例子中的玉帝、菩萨,为了报私仇,便纵容自己的爪牙胡作非为,报的私仇之快,也陷百姓于苦难之中。

六、尾声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也是一部官场小说。冷眼看书中各色人物的乖张举止,影射的是封建官场的险恶,人世的炎凉,社会的腐败。小说运用象征主义以及暗喻的手法,讽刺了为官者的虚伪与冷酷,口口声声说是救民於水火之中,仔细分析开来,却是为了一己的利益,才无故生端些是非出来而已。所以说,在官场上,神亦是鬼怪,鬼怪也可以是神。

一部《西游记》,道出了官场之百态。

参考文献:

[1] 张耀南、李柏光、肖伟中等。 《官场文化》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

[2] 陆 钦。名家解读《西游记》 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推荐西游记暗藏的秘密散文怎么写八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吴承恩。主要讲了唐僧等师徒四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去西方取经的章回体小说。我读了之后,受益匪浅。

《西游记》这本书里的人物还真不少呢!比如说唐僧啊,孙悟空啊,猪八戒啊,沙和尚啊等等。下面我就给大家简介一下这本书中的主要人物吧!

孙悟空是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里蹦出来的石猴,后又被玉皇大帝封为弼马温。但是由于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了五指山下,被困500年,后又被唐僧所救成了他的大徒弟。一路上保护唐僧,那可是忠心耿耿。助唐僧取得真经后,被如来佛祖封为斗战胜佛,武器是如意金箍棒。

猪八戒,又名猪悟能,原始天宫的天蓬元帅。因为调戏嫦娥被贬人间,投了猪胎。他憨态可掬,真是可爱呢!是唐僧在高老庄收的二徒弟。后来被如来佛祖封为净坛使者,武器是九齿钉耙。

沙和尚,又名沙悟净,原始天宫的卷帘大将。因为打破了琉璃盏被贬人间,是唐僧在流沙河收的三徒弟。一路上,对大伙那可是任劳任怨。最后被如来佛祖封为金身罗汉,武器是降妖宝杖。

唐僧,又名唐玄奘,是一个普通人。他一心向善,和徒弟们到西方去取真经。后来被如来佛祖封为旃檀功德佛。

看了主要人物的介绍,千万别以为我是白写。难道你没发现唐僧师徒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优点吗?他们都有着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优点呢!这一点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要是我是他们其中的一个,我早就半途而废了啊!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读了《西游记》,我对这句话又多了一份理解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