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重阳节赏菊简短(模板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6:24:55 页码:11
最新重阳节赏菊简短(模板15篇)
2023-11-12 16:24:55    小编:ZTFB

总结是对曾经经历过的事情进行深入思考和梳理的过程。在写总结时,我们应该尽量突出重点,不要泛泛而谈,保持内容的精炼和有力。这些经典的名言警句,值得我们反复品味。

重阳节赏菊简短篇一

随着秋姐姐迈着轻悄悄的脚步而来,我们也进入了秋天。学校组织我们去中山公园赏菊花。

走进公园,那美丽的景色把我的脚牢牢地勾住。只见各种各样的菊花五颜六色,映现我的眼中。有的低着头,红着脸,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长发飘飘,正在水池旁梳头发呢!还有的菊花像一个美丽的花瓶,是那甜蜜的蜂蜜染黄了它。一阵微风吹来,花儿们随风舞动,公园里全是她们娇艳的身影。我放眼望去,公园里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角落,都是艳丽的菊花!

我不禁想起了黄巢的《题菊花》中有这样一句“飒飒西风满院载,芯寒香冷蝶难来。”意思是飒飒秋风卷地而来,满院菊花瑟瑟飘摇。花芯花香充满寒意,蝴蝶蜜蜂难以到来。映现了此时的情景!

我跟随着老师又来到了生肖菊花花坛。花坛中的菊花各式各样!其中有我最喜欢的菊花——白菊。

白菊叶片细小,鹅黄的底儿泛着清淡的光彩,色调是那样自然、和谐。叶片脉络清晰,有条不紊。叶片的小齿涂着一丝红晕。菊茎挺直,大有古松苍劲挺拔的感觉。整株花体像倒映在绿水中的江月,又像亭亭玉立的少女。我走进菊花,顷刻间有一股清香夹带着泥土的芳香扑面而来,使我整个人陶醉在菊花的芳香之中!

菊花不仅色泽好看,而且姿态美丽,形状特别,香气扑鼻!只要你有心,去闻去感受,就能体会到花中的奥秘!

重阳节赏菊简短篇二

金秋送爽,秋色宜人。今天,我们学校组织秋游活动――去天鹅广场赏菊。

到了天鹅广场,一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扑鼻而来。放眼望去,哇!这真是菊花的海洋!走近看,菊花更是婀娜多姿。有的还是花骨朵,胀鼓鼓的好像马上就要破裂似的;有的把脸藏在浓浓的绿叶后面,只露出一半脸,好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几朵拥在一起,如同是一群小伙伴在快乐的嬉戏。红色的菊花火红火红的,酷似一个个灼热的火球;黄色的菊花颜色鲜艳,就像金子一样;白色的菊花纯洁无比,如同白雪一般……一盆盆菊花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五颜六色的地毯。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公耍大刀”造型。关公雄赳赳、气昂昂地屹立在万花丛中,一手持金黄色的大刀,一手摸着自己长长的胡须。它的眼神威风地凝望着远方,衣角也随风飘起,好像是刚打完胜仗凯旋归来一样。

还有我最喜欢的“蘑菇房子”造型。房子由五颜六色的小菊花组成,它们搭配得恰到好处。菊花丛中央的大房子旁有几颗“小蘑菇”,我好像看到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在蘑菇房子周围快乐的玩耍。蘑菇房子前面还有几座城堡,让我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

看着这些傲然挺立的菊花,我不禁想起苏轼的一句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我非常欣赏菊花,欣赏它那美丽的身姿,欣赏它那清幽芳香,欣赏它那顽强不屈的精神。

重阳节赏菊简短篇三

正是菊花盛开时:每逢重阳节,正是一年菊花盛开之时,这个时候是最佳的赏菊时期。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而菊花又被称为长寿之花,重阳节赏菊有祈求长生与延寿之意。所以,菊花又被称为“延寿客”。据说重阳节赏菊的风俗,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赏菊之风盛行:在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双九重叠,所以也称“重九”。为什么称为“重阳”呢?古时候,以二、四、六、八、十为阴数,以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九为阳数中最大。古籍(易经)上有:“以阳爻为九。”两阳相重,因此又称“重阳”。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又叫“老人节”,1989年,我国重阳节正式定名为老人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定为全国的敬老日。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敬老传统美德,重阳节前后,党和政府以各种形式开展敬老活动,比如召开座谈会、老人宴、银发旅、搞体检、赠礼品、帮劳动等等,丰富多彩。多数地方还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1.菊花。

饮酒赏菊可是古人在重阳节的保留项目,请注意,“就菊花”可不光是看,古人还将菊花泡酒畅饮。要说做这个菊花酒也不难,用菊花加糯米、酒曲,按一般的酿制方法就可以制得一坛清新的菊花酒了。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去痿痹、延缓衰老等功效。

2.重阳糕。

重阳糕又叫“撑腰糕”、“花糕”、“发糕”或“菊糕”,是用发面做成的糕点,辅料有枣子、杏仁、松子、栗子,属于甜品,也有加肉做成咸味的。老人吃了重阳糕就不会腰酸背痛了,所以每年要给老人吃重阳糕,让老人腰杆硬朗精神好。在重阳习俗中,吃重阳糕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因为“糕”与“高”谐音,寓义生活水平步步升高,象征合家欢乐吉祥如意。

3.大枣。

大枣具有宁心安神、益智健脑、增强食欲、除腥祛味,抗过敏,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亦可防治高血压、骨质疏松和贫血,是老年人冬季的补养佳品。

4.核桃。

核桃是补脑的最佳食品,亦是补肾固精、温肺定喘的食疗品,对肾虚、尿频、咳嗽等症有很好疗效。老年人常吃核桃,能够头脑清晰、耳聪目明。

重阳节赏菊简短篇四

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你知道重阳节赏菊的来历吗?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本站小编就给大家介绍重阳节赏菊的来历,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

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古人认为季秋是土德当令,土为黄色,所以此节令中的花为黄色的菊花。菊花是我国很早便有记载的花卉。夏小正九月篇有“荣鞠”之句,鞠是菊的古字,说明九月时菊花开放。菊花为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处处可见到它的踪迹。由于接近重阳节,某些地区有饮“菊花酒”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称“菊花节”。

很早以前,有一个善良的农夫叫阿牛。阿牛母亲因子幼丧夫,生活艰辛,经常哭泣,把眼睛都哭烂了。

一天夜里,阿牛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姑娘来帮他种菜,并告诉他说:“沿运河往西数十里,有个天花荡,荡中有一株白色的菊花,能治眼病。这花要九月初九重阳节才开放,到时候你用这花煎汤给你母亲吃,定能治好她的眼病”。

重阳节那天,阿牛带了干粮,去天花荡寻找白菊花。这株白菊花长得很特别,一梗九分枝,眼前只开一朵花,其余八朵含苞待放。阿牛将这株白菊花连根带土挖了回来,移种在自家屋旁。经他浇水护理,不久八枚花朵也陆续绽开。于是他每天采下一朵白菊煎汤给母亲服用。当吃完了第七朵菊花之后,阿牛母亲的眼睛便开始复明了。

姑娘又继续在梦中介绍种植菊花的方法。阿牛根据菊花仙子的指点去做了,后来菊花老根上果然爆出了不少枝条。他又剪下这些枝条去扦插,再按《种菊谣》说的去栽培,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阳节便开出了一朵朵芬芳四溢的白菊花。

后来阿牛将种菊的技能教给了村上的穷百姓,这一带种白菊花的人就越来越多了。因为阿牛是九月初九找到这株白菊花的,所以后来人们就将九月九称作菊花节,并形成了赏菊花、吃菊花茶、饮菊花酒等风俗。

菊花气味芬芳,绵软爽口,有清热明目之效,在我国馔历史悠久,唐元结在《菊谱记》中就记载:“在药品是良药,在蔬菜是佳蔬”。

《御香缥缈录》中更八卦披露:慈禧爱吃白菊花美容。而且菊花做菜用途广,焖、蒸、煮、炒、烧、拌都有,还可切丝入馅,如做成菊花酥饼和菊花饺等。其中按颜色分菊花入肴多用黄、白菊,若按品种分,则杭白菊、黄山贡菊等都是上品。

菊花入膳,除了增添馥郁花香外,还有一定的养生功效,外散肌表之风热,内清肺肝之火热,但药力和缓,安全无毒。全国不少地方均有闻名遐迩的菜式,如广州的腊肉菊花饼、菊花羹,杭州的菊花咕老肉、菊花烩三丝等。在中山,历史上更是有炮制菊花宴的传统。

重阳节赏菊简短篇五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我们迎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过重阳最令人遐意的就是食蟹赏菊。古人有诗云:"九月团脐十月尖,持蟹赏菊菊花天。"晋代隐士毕卓曾有诗写道:“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螫,拍浮酒船中,便足一生矣”。可见前人对在重阳节赏菊食蟹是津津乐道的。

还在奥运期间,老友张跃就给我打来电话,约我到他那里去吃河蟹。张跃的家乡在渤海湾边的一个小鱼村,有河流从他们那里入海,溪流网布,芦苇丛生,是河蟹孳生的好去处。每到深秋季节,我们几个老友就要如期而至,到他那里去享受几顿生猛海鲜、青虾河蟹。

赴约之前,我从县城购来几瓶山庄老酒,以体会苏轼诗云“从来叹赏内黄侯,风味樽前第一流”的风趣雅兴。聚会那天,我们登上了当地号称“小檀香”的月坨岛。来到岛上,一幅“万顷碧波澄澈,百鸟飞翔讴歌,芳草野花接疏林,小桥曲径连木阁”的风景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落坐在苇庐水榭之中,桌上,团尖彤红;窗前,菊黄怒放;窗外,碧浪清波。好友王彬在我们圈内是有名的馋嘴。他不等大家寒喧几句,抄起螃蟹就大嚼起来。好友赵枫是个有学问的老夫子,他一把将张跃手中的残蟹夺下,对大家说:“我们虽非文人雅士,但也不能见蟹滴涎,急不可待。何不效法红楼梦中史湘云藕香榭大摆螃蟹宴,众姐妹以蟹吟诗行酒令呢。”我立即表示赞同,笑着对张跃说:““堪笑吴中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你要吃蟹,先拿诗来换。”张跃不服气说:“别看你们都能之、乎、者、也,难道我怕你们不成,作就作。”他停顿半刻,张嘴说道:“张牙舞爪谁人惧,看你横行到几时。”说完,拿起螃蟹龃嚼起来。接着,赵枫以“菊。蟹”为题,作了一首“醉花吟”。“飒爽金风拂卉秀,叶翠黄花瘦。肥蟹伴琼浆,聚友相酌,醉把私情透。今又重阳思旧友,缘孽源秋后。秋菊做兰花,心赠伊人,伴月龙须诱。”赵枫刚将词吟完,张跃马上调侃:你又姘上哪个小密了呀。赵枫笑而不答,督促我披挂上阵。我并非攀风附雅之人,不熟韵那种老八股的东西。但不作诗就不能食蟹,为了一饱口福,也只能滥芋充数了。我思索良久,免强凑合了一首七绝:“金樽泛起菊花酒,玉碗飘来蟹籽香。群芳赋螯行酒令,众友效娉啮肥螃。”就是这样,诗行三首,采过五味,桌上已是蟹碎瓶空,杯盘狼藉。

饭后,我们驱车来到当地一处有名的植物园去赏菊。重阳观菊乃一雅事,历来为文人墨客所青睐。历代文人墨客咏菊抒怀的名篇佳作连篇累牍。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勃的“九月重阳节,开门见菊花”;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白居易的《重阳席上赋白菊》“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杜甫于风烛残年,赏菊兴致不减,最后一次重阳赏菊,一连赋诗五首,写下的《登高》一诗。还有黄巢的《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英雄气概冲天。

我们来到赏菊廊,但见百菊锦蔟,游人如炽。那菊花有紫色、墨色、酱色、橙色、白色之分,可以说是缤琅满目,五彩纷呈。那黄色如黄龙探爪,白色如玉蛟张须。墨色如黑蝶分翅,橙色如剥壳嫩橘。

我们那位老夫子触景生情,诗兴大发,当众吟出七律一首,题为“咏菊。”“陶令采菊东篱下,黄巢作赋百花杀。吴生妙笔涂龙爪,苏轼荆襄见落花。墨客文人多菊颂,攀风附雅意风发。唯有毛氏添新意,战地重阳赞黄葩。”并以此诗结束了我们的这次聚会。

重阳节赏菊简短篇六

秋天天气凉爽,天空出奇地蓝。偶尔,几朵云悠闲地飘过天空,让天空更加纯净。我们一家人穿着鲜艳整洁的衣服去公园看菊花表演。

走进公园的大门,环顾四周。一只五颜六色的巨型“菊花蝴蝶”正在毛超闵先生雕像旁的绿草地上展开翅膀飞翔。黄灿灿的菊花和粉色的菊花汇成栩栩如生的“小蝴蝶”。在它们旁边,紫色小花围绕着美丽的“蝴蝶”,就像星星托住月亮,形成一个巨大的舞台。这只“蝴蝶”似乎成了最美丽的明星,这可能象征着毛超先生是如皋历史舞台上的一颗璀璨的明星。

我迫不及待地冲下桥去看蝴蝶。哇!金色的菊花,有些还在含苞待放,就像孩子萌萌的拳头。有些都展开了,像一个小小的太阳;有些花和骨头充满了饱满。

"牧牧,看!那是什么?”沿着母亲手指的方向,一只栩栩如生的“孔雀”优雅地站在不远处的草坪上,金黄色的菊花和浓密的绿叶相互映衬,形成一个展开的屏幕。我三步并作两步走向孔雀。走近时,“孔雀”浑身散发着菊花的清香,仿佛在说:“你看,我不仅漂亮,还洒了菊花香水!”

当我们边走边看的时候,我们不自觉地来到了一条“龙”前。哈哈!龙实际上是一个园丁,他把菊花组装成蜿蜒起伏的龙的身体。龙张牙舞爪,准备以非凡的冲力在空中飞翔。“我们都是龙的后代。让我们给我和我儿子照张相。”我和父亲来到龙的下面,探出头来,留下了珍贵的记忆。

一路看着,兴奋不已,欣赏着园丁的精湛技艺,我们陶醉在花海中,流连忘返,如痴如醉。

重阳节赏菊简短篇七

十一月一日上午,我们小记者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兴高采烈地来到太仓m山公园赏菊。

m山公园坐落在市区的县府西路,占地面积一百多亩,是明代大文学家、政治家王世桢的后花园,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我们跟随老师走进m山园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由菊花组成的观景台。它背靠着一座只有几米高的假山,一丛丛五颜六色、姿态各异的菊花将观景台围成一个半圆形。在观景台的左边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铁釜,据说是古时候煮缆绳用的。右边有一眼“通海泉”。它们见证来我们太仓是一座古老的城市。

我们随着人群往公园的深处走去,一路上,一盆盆、一丛丛的菊花到处都是,把公园打扮的格外漂亮。我们在一处“菊韵”的展台前停下脚步,听园林叔叔给我们讲解菊花的相关知识。叔叔告诉我们:“菊花有夏菊、秋菊、冬菊之分,我们眼前看到的是最常见的秋菊。菊花的种类分为大、中、小三种,直径五厘米以下的是小雏菊,直径五到十五厘米之间的是中菊,直径在十五厘米以上的是大菊。”我走近展台仔细观察,这里的菊花大、中、小都有。它们有的雪白雪白,有的金黄金黄,有的火红火红五彩缤纷十分艳丽。有一种菊花的颜色很特别,叶子的背面是金黄色的,里面是紫红色的,叔叔告诉我们这叫金背红芯菊。菊花的姿态也各不相同,有的叶子短短的像一颗颗小珠子、小弹珠,有的扁扁的,细长的叶子向外翻翘着,有的叶子细细的,像萝卜丝一样,有的叶子向上翻卷,像小灯笼似的。有一丛菊花长得非常高大,园林工人将它围成一个圆球,那叫立柱菊。还有一丛菊花顺着竹竿向上攀爬,就像爬山运动员一样,那叫断崖菊。

最后,我们来到了“百展台”,这里展出了上百种名贵的菊花:有“天龙腾飞”、“酒杯”、“热情”“红衣锦缎”等见所未见过的菊花。这些菊花的颜色和姿态都非常独特:白的素雅,红的奔放,紫的妖娆,绿的华丽:那硕大的花朵,有的像一个个绣球,有的像腾飞的蛟龙其中,我最喜欢叫“绿宝”和“紫琅玉”的这两种菊花,那绿的如翡翠,白的如晶莹剔透的玉石,真叫人赞不绝口。

来这里赏菊的人很多。我采访了身边的一位老爷爷,老爷爷告诉我:“这里的很多菊花他还是第一次看到,菊花真的很美。但是菊花耐寒的品性更让人佩服。”听了老爷爷的话,我不由的吟诵道:“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一个多小时的活动结束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m山园。

重阳节赏菊简短篇八

桑榆晚景,九九重阳。秋风萧瑟,霜重菊黄。譬之人之老年,再恰当不过了。“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时序周行,人之一生,自然也有着春夏秋冬。每个上了年纪的人,行至人生的深秋,望着必至的归宿,需要一份平和,一份安祥,一份清净,一份难能可贵的淡泊。元稹诗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此时,傲霜斗雪,凌寒独放的菊花,正是老年人最美最真的象征。

陶渊明以菊寓情,不求闻达,甘于清贫,安贫乐道,生活得很平实,精神上很充实。

王勃咏菊颂陶公:“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李白借菊寄苦闷:“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杜甫赞菊花的精神:“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白居易扬菊花的品格:“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孟浩然情系农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张籍托菊思故乡:“无限青山行已尽,回看忽觉远离家。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

重阳赏菊,品她傲霜而不颓靡的节气,赞她坚贞而不阿附的品格,悟她高尚而不庸俗的境界,赏她淡雅而不华奢的意趣……人到老年,精神矍烁、德高望重,令人高山仰止,肃然起敬。

生命途程行将尾声的时候,他们所拥有的成熟练达,豁然睿智,世事洞明,超凡脱俗,一如这怒放于寒野中的菊花,虽霜重露浓,但精神抖擞。虽秋风萧瑟,但生机盎然!重阳可赏菊,黄花度重阳。端午过后是中秋,中秋过后又重阳。日月经天,四时更张,这正如人之一生,人总是要老的,谁也不能违背这个自然运行的规律,这是新陈代谢法则的必然产物。

重阳登高,极目远眺,回眸自己那些已经走过的路,想曾经在挫折中的觉醒奋起,想曾经从困惑中的清醒前行。一路上曾经的跌跌撞撞,酸甜苦辣,此时都历历在目,重上心头。终于老而不惑、老识大势、老骥伏枥。也许,以后将要走的人生路,还有曲折,还有困难,但相伴相生的一定是光明,是前景,因而,更值得憧憬。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重阳登高,黄花神韵,虽春光无影,但,站立高处的长者已心胸开阔,洋溢着春光了。

重阳节赏菊简短篇九

风和日丽的一天,爸爸带我和妹妹一起到中山公园赏菊花。

一进公园,放眼望去,是两丈多高的牌楼,下面是菊花堆砌成的花坛。我们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边走边赏花,随着一股股浓郁的菊花香气迎面扑来,我们已置身在菊花的海洋之中。这里的菊花颜色真多,金黄的、粉红的、玫瑰红等等,使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目不暇接。朵朵菊花摆动着婀娜多姿的身姿,翩翩起舞,仿佛在迎接贵宾的来临。

各种各样的菊花争芳斗艳。

“国华冲天”、“竹凤玉露”、“残雪惊鸿”都洁白如雪,像一朵朵白云,我发现这些美丽的菊花的花茎,呈墨绿色,微微弯曲,我仿佛置身其中,摇着船桨,在“云海”中穿梭。

“秋节晚霞”呈紫红色,微微低垂的花盘,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低垂着脑袋,羞红了脸,站在一旁默默不语。

最有趣的要数“金猪献菊”,它是由无数朵小菊花经过叔叔阿姨们的巧手扎成的,它的四周是由许多盆黄色的和粉红色的菊花衬托着,那翘起的长长的猪鼻子,更显得可爱,神气。

在展示台上那些无名菊花,它们虽然没有“国华冲天”那样清秀,没有“秋节晚霞”的高贵优雅,也没有“金猪献菊”那样招人喜爱,但它们美得自然,朴实,若是离开它们的点缀,那些名贵的菊花也会变得平凡了。

我流连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菊花中,念着它们的名字,欣赏着它们的风姿。不觉中已到了中午,我怀着无限的眷恋,依依不舍地离开公园。

重阳节赏菊简短篇十

秋日的清晨,萧瑟的秋风飕飕地刮了起来,透着阵阵凉意,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我的心情,因为今天老师要带我们去清明上河园赏菊了。

来到清明上河园,远远就望见大门前竖立着一个硕大的、青翠欲滴的半球,上面站着一只用菊花做成的小老虎,样子憨态可掬,像是在给我们打招呼呢!

走进园中,迎面扑来阵阵清新淡雅的芳香,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收下了菊花仙子的见面礼。

瞧,这朵黄色的菊花,它那层层叠叠的花瓣几乎遮住了橘黄色的花蕊,似一只美丽的黄鹂鸟在秋风中翩翩起舞。

看,这丛粉红色的绣球菊。花瓣像无数个弯弯的小月牙,簇拥着鹅黄色的花蕊,正好形成一个球形,果然花如其名,像个蓬松的绣球。

哟,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线菊吧,它不像绣球菊那样用花瓣紧紧地包裹着花蕊,而是豪放地将自己纤细的花瓣舒展开来。那玛瑙色的、晶莹剔透的花瓣,好似千手观音伸出的纤纤玉手,看起来娇艳中又透着超凡脱俗的气质。

红的、黄的、绿的、紫的、白的……各种各样的菊花看得我眼花缭乱,真恨不得多长几双眼睛,好把它们美丽的身姿尽收眼底。这正是: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信手拈来无意句,天生韵味入千家。

菊花不像牡丹那样艳丽,也没有兰花那么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象征着坚韧,代表着气节。赏菊,我见到了菊花的精神。

重阳节赏菊简短篇十一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生日菊花分外香。重阳节伴着习习秋风和阵阵菊香悄然而至。这样的季节,让人多了一丝感伤。下面,就由yuwenmi小编给大家提供重阳节赏菊花作文,希望对各位童鞋能有所帮助。

重阳节里,我和妈妈到公园玩。一进公园,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菊花,美得无法用语言形容。

红的、紫的、白的、粉红的、黄的,每一种颜色都很美,看也看不够。菊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哪一朵都很美,争奇斗艳,美不胜收。一大朵一大朵的菊花,开得大气,雍容华贵;小朵的菊花,娇艳可爱。最冷我惊奇的是,技术人员人工雕琢了各种形态的菊花,如“孔雀开屏”、“一枝独秀”、“大绣球”……名如其形,煞是有趣。

我最喜欢金丝菊,金黄的花瓣在风中舞动,像害羞的少女低头沉思。在阳光的照耀下,金丝菊散发着无穷的魅力,更加金灿无比。其他颜色的花映衬着金丝菊,更显一花独秀,满园争艳。

“金秋黄菊好,十里压高台。众子从轩冕,令狐坐独槐。槐前看所爱,心下许为魁。有白不需桂,于香何羡梅。”古人对白菊花就有一种偏爱。我眼前的白色菊花别有一种风韵,白得纯洁、白得无暇,像一团团白云,沁人心脾的香味儿把我紧紧缠绕,我除了惊喜,还是惊喜,白菊花,花中真正的君子!

要离开公园了,怀着依恋之情,我拍了好多照片,回家之后细细观赏。

重阳节里,我和妈妈一起到芙蓉广场观看菊花展览。

刚走进广场,哇!我被眼前的菊花惊呆了,怎么这多的菊花呀!太漂亮了。菊花的颜色五彩缤纷,有红色的、粉色的、紫色的、金黄的、嫩黄的、鹅黄的、浅黄色的、白色的、淡绿的、淡青的……它们好像美丽的花仙子,随着风儿在舞蹈。

再向里走,我又看见了园艺师们用很多菊花拼成的各种各样的图案。有的像伸着脖子,对着天啼叫的雄鸡,有的像一个巨大的`落地花瓶,有的像一个大大的花篮、还有的像孔雀,尤其是孔雀的尾巴,、它们张开着,真像像一把五颜六色的大扇子,远远望去,真像一只真的孔雀开屏,还有入口处的左右两边,各有一条用黄色菊花修剪成的巨龙,每条有5米多长,它们都张着大嘴巴,在在两条龙中间摆放着一盆紫色的大花篮,远远看去,好像两条龙在争夺一个紫色的大花球,真像双龙戏珠。

菊花的味道可真香啊!随着阵阵凉丝丝的秋风,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引来的好多只蜜蜂在采蜜呢。

我喜欢菊花,不仅是它的美丽,还有菊残犹有傲霜枝的品质。

重阳节赏菊简短篇十二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赏菊简短篇十三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赏菊开始。下面就由小编为您带来重阳节习俗之赏菊范文,欢迎阅读。

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赏菊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俗的组成部分。

宋代《东京楚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明代,在《陶庵梦忆》中记载有兖州绍绅家风气袭王府。赏菊之日,其桌、其炕、其灯、其炉、其盘、其盒、其盆盎、其看器、其杯盘大觥、其壶、其帏、其褥、其酒;其面食、其衣服花样,无不菊者夜烧烛照之,蒸蒸烘染,较日色更浮出数层。

席散,撤苇帘以受繁露。”清代赏菊,如《燕京岁时记》九花者,菊花也。每届重阳,富贵之家,以九花数百盆,架度广厦中前轩后轻(轩轾,车前高后低叫轩,前低后高叫轩,比喻高低优劣),望之若山,曰‘九花山子’。四面堆积者,曰‘九花塔’。”在《清嘉录》中记苏州赏菊活动说畦菊乍放,虎阜花农,已干盎(古代腹大口小的器皿)百盂担入城市。居人买为瓶洗供赏者,或五器七器为一台,梗中置熟铁丝,偃仰能如人意。或于广庭大厦堆垒千百盆为玩者,绉纸为山,号菊花山。而茶肆尤盛。”另如《金瓶梅》、《浮生六记》等书中也有赏菊之记载。

至今,重阳节期间,各大公园也仍组织大型菊展,并将菊缚扎成各类动植物,人物等造型,十分美观。登高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登高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据《晋书》中《孟嘉传》载,九月重阳这天,晋朝大司马桓温及参军大将孟嘉等人登上龙山(今湖北江陵县西北的一座山),孟嘉观赏山景,连帽被风吹走也不知道。

桓温叫人作文笑他,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辩,一时传为佳话。南朝时,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一个神异的故事汝南人桓景,随费长房游学,费长房要他在重阳这天让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系臂,并登高,饮菊花酒,才可免祸。桓景照办了,才逃脱灾祸。这个故事,生动地反映出重阳时人们的避邪除灾心理。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

重阳节赏菊简短篇十四

古代有许多的`诗句描写了菊花,重阳节也是一个赏菊的好时间,先不说了重阳节关于赏菊的诗句,欢迎阅读。

1.《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人少年场。

3.《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4.《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5.《菊花》。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6.《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7.《重阳后菊花三首》。

范曾大。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8.《菊》。

刘克庄。

羞与春花艳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风。

不须牵引渊明此,随分篱边要几丛。

9.《寒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

10.《瘦菊为小婢作》。

陈佩。

瘦菊依阶砌,檐深承露难。

莫言根蒂弱,翻足奈秋寒。

重阳节赏菊简短篇十五

深秋,菊花开得正旺,爸爸妈妈带我去锡惠公园看菊花展,一踏进锡惠公园,就仿佛来到了花的海洋,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使人着迷。公园中央是一个姹紫嫣红的大花坛,花坛里的菊花争奇斗艳,诱人的清香引来了一群小蝴蝶翩翩起舞,几只小蜜蜂“嗡嗡”闹着。

继续向前走上小桥,两边几只用草编织的小海豚向我们微笑着。我们一边向纵深行进,一边照着相,不知不觉走到了菊花展会场,一排排婀娜多姿的菊花看得人眼花缭乱,令每个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有如此的杰作。这些菊花红的似火,粉的若霞,白的如雪,黄的赛金,绿的如翡翠……你听,菊花的名字也充满了诗情画意,有嫦娥月舞、东海牡丹、霞光万丈、月圆人寿、寒潭印月等等,细细品味,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啊!

不过,最令人欣赏的还是菊花的姿态,有的像一道道金色的晨光,有的像一条条精致飘逸的长裙,有的像公主满头的卷发,有的像一只只振翅高飞的凤凰,还有的像落下的彩色雨条,更有的恰似节日夜空里璀璨耀眼的烟花……你瞧那“绿牡丹”,雪白的花瓣簇拥着嫩绿色的花芯,渐变的颜色非常和谐幽雅。外层挺直的花瓣,好似一根根银针,又如一把把玉梳,我不由自主地蹲下身子,凑近花朵,让柔媚的花瓣轻轻地摩挲我的脸颊,爸爸妈妈在笑我痴迷的模样。我听爸爸说,名贵的菊花多以花瓣奇特稀少取胜。你看那“千手观音”,就属于珍奇名花,白色的花瓣招人喜欢。这种奇异的花瓣,只有当你贴近了仔细观看时,才能看清楚那龙爪型畸管瓣、畸匙瓣,整朵花犹如一位慈眉善目的观音伸出无数双纤纤细手在向你点头微笑。

回去的时间到了,我和爸爸妈妈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公园。赏完菊展,我不禁在想:菊花虽然不象牡丹、玫瑰那样艳丽,但是,玫瑰与牡丹到了秋天就会凋谢,这时侯,它们的美丽就会荡然无存,而淡雅的菊花,此时却迎着凉飕飕的秋风怒放,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人们之所以喜欢赏菊,也许,不是仅仅因为它们色彩缤纷,姿态优雅,而是因为它们高洁坚贞,它们总是傲霜挺立,凌寒不凋,正如诗句“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凌霜留晚节,殿岁夺春华”所言,我想:这真是菊花的最可贵之处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