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发生在植树节的故事简短(优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9:39:34 页码:11
最新发生在植树节的故事简短(优质9篇)
2023-11-24 09:39:34    小编:ZTFB

最近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方面发生了很多事情,现在需要对它们进行总结。要注重总结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写一篇完美总结的关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热门总结范文,欢迎参考借鉴。

发生在植树节的故事简短篇一

小学时候学校就在我家对面,吃一碗饭的时间就能到了,于是每年到植树节的时候老师就会让家近的人带着铁锹和水桶去参加植树活动,家近的缘故我每年3·12这天都要带着这两样东西去完成学校给的任务。

树年年种,但是都没有长大,小时候的大家都很淘气把树苗折断后可以做出一根根很漂亮的棍子,伙伴们在一起拿着棍子走在路上排着队很有大侠的威风感觉,现在的话说拉风或者cool。

到我三年级的时候,终于可以种一个属于自己的树了(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只能帮我们扶住树苗)。我第一个到达学校找了个好位置挖坑,哈哈等我的同学到的时候我的坑已经达到了种树的标准了,成就感、自豪感……那些看我挖好坑的学弟学妹们都围着我要跟我一起种树,于是我们就一起找到了老师要了一棵很笔直的意杨树苗—并且是树苗里面比较高的一棵。

接下来就是他们扶着树,我来栽树、大家一起抬水灌溉树苗……。

由于我的树苗比较直很多的同学都对我的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要“绊”(ps:我们老家的方言在这里指的是折断的意思)我的树,去做一根很酷的棍子,当然我也不能让他们得逞。我就想出了个办法在这棵树的周围栽了很多带刺的一种小树,这样我的`这棵树活了下来。

树是保留下来了,过年回家的时候路过那看到了我种的那棵树还在不过现在已经很粗了……当然这个树也不属于我和村了,据说当年这里的所有学生种的树被一棵20卖掉了。

发生在植树节的故事简短篇二

1、三九四九,栽杨种柳。

2、告别城市的喧嚣,投入绿色的怀抱。

3、绿化环境,美化人生。

4、生命在于绿色,希望在于绿色。

5、植树节,给地球一点色彩,一起动起来哦!

6、杨柳抽芽始于人,万物萌发祥于春。

7、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8、屋前宅后栽树,延年益寿;荒山隙地造林,利国富民。

9、山上没有树,庄稼保不住。

10、村有千棵杨,不用打柴郎。

11、大力植树造林,禁止滥砍滥伐。

12、植树造林,利在当今,功在千秋。

13、水是生命之源,树是水的卫士。

14、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呵护,从我做起,爱护景区一草一木。

15、珍爱绿色,珍爱我们共有的家园。

16、若要地增产,山山撑绿伞。

17、冬天栽树树正眠,开春发芽长得欢。

18、清明时节雨纷纷,植树造林正当劲。

19、竹子无皮,四季能移。

20、干榆湿柳水白杨,桃杏栽在山坡上。

21、人怕伤心,树怕伤根。

22、植树造林,造福后辈。

23、条儿要青,苗儿要新。

24、种树有诀窍,深埋又实捣。

25、年年植树树成荫,代代造林林成森。

26、绿色家园,人人共创;掩护树木,人人有责。

27、咱们共植树,四海皆绿荫。

28、三分种树七分管,十分成活才保险。

29、护花护草护绿人人有责;摘花伐木毁绿人人受责。

30、穷山恶水,青山绿水。

31、要叫树成林,把好护林关。

32、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33、把绿色带到世界每一个角落,让绿色流入人们心中。

34、多一片绿叶,多一份温馨。

35、请爱护每一棵树,否则我们看到的将是泛滥的'洪水跟贫乏的沙漠。

36、干净从一点一滴抓起,习惯从一举一动养成。

37、光栽不护,白费功夫。

38、你栽一棵树,我栽一棵树,我们独特为地球添绿。

39、无灾人养树,有灾树养人。

40、勤植树,胡环境;闲育花,美大地。

41、千重林山真宝库;万顷绿海活银行。

42、保护生态环境,共健美好家园。

43、人们常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作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

44、大自然是善良的母亲,也是冷酷的屠夫。

45、因为人类的恶作剧,所以地球母亲在痛哭,快止住妈妈的眼泪。

46、一人一年一棵树,绿山绿水绿山河。

47、斩断飞向天空的“黑龙”,拥有湛蓝的天。

48、保护自然界,关爱家园。

发生在植树节的故事简短篇三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阳春三月的一天,我们来到曲江公园,种下一棵棵绿色桂花树苗。

我们带着小树苗。来到一个小土坡上。我挑了一块朝南的地方,因为那里阳光很充足,土地松散,非常适宜树木的生长。我和朱俊将合种一棵树苗。一切准备就绪,我抢先拿起锹,开始挖坑。本以为锹对一个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可是由于平时缺乏锻炼,我使用起锹却非常吃力,刚铲了两下,我便上气不接下气了。只好和朱俊轮流换着挖,朱俊接过了锹,只见他手脚并用,先将锹插进土内,然后用脚使劲蹬,一大块土就“搬家”了,不一会,我们眼前出现了一个深约20厘米的坑。我把树苗放进坑内并扶正,朱俊把土填进坑内,并用锹背夯实。我们又拎来了一小桶水,倒在树根处,一桶水很快被吸收了,我想它们一定渴坏了,于是又给它们浇了两小桶水,我仿佛看到它们在拼命吸收水分和营料,一定十分的畅快。

发生在植树节的故事简短篇四

植树节是全世界都有的一个重要节日,旨在宣传植树造林的重要性,积极组织民众开展绿色行动的节日。世界各地的植树节时间不同,我国的植树节时间是每年的3月12日。

植树节的由来与一位历史人物有关,他就是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在历史上的丰功伟绩不少,提倡植树节就是其中一项。

孙中山先生首次提出大规模植树造林计划是在辛亥革命之后,在他的提倡下,中国的植树节于1915年7月30日首次规定,植树节日期定为每年的清明节。后来,在1925年3月12日为植树节,纪念孙中山先生提倡植树造林的功绩。

直至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于1979年3月12日是我国第一个植树节。

中国的植树节由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最初将时间确定在每年清明节。

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

新中国成立后的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2020年7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明确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1、倡导人民种植树木,鼓励人民爱护树木,提醒人民重视树木。树木对于人类的生存,对于地球的生态环境,都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减轻污染。

3、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

植树的好处。

1、保持水土。

树木有像树冠那样庞大的根系,能牢牢抓住土壤。而被抓住的土壤的水分,又被树根不断地吸收蓄存。据统计,一亩树林比无林地区多蓄水20吨左右。

2、抵挡风沙。

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要抵御风沙的袭击,必须造防护林,以减弱风的力量。风一旦遇上防护林,速度要减弱70%-80%。

3、经济建设。

植树造林能为人类提供许多有用的东西。不少水果、药材都是林产品;茶叶、香蕉、新碳等都是树木的贡献。

4、清除空气污染。

据统计,一亩树林一年可以吸收灰尘2万-6万千克,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出48千克氧气;一个月可以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千克。

5、自动的调温器。

夏日树荫下气温度比空地上低10℃左右,冬季又高2-3℃。

6、天然除尘器。

树叶上长着许多细小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烟尘中的碳、硫化物等有害微粒,还有病菌、病毒等有害物质,还可以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尘埃,一公顷草坪每年可吸收烟尘30吨以上。

7、氧气制造厂。

树叶在阳光下能吸收二氧化碳,并制造人体所需的氧气。

8、细菌的消毒站。

松、樟、榆等树能分泌杀菌素,杀灭结核杆菌、白喉杆菌等病菌。

9、天然的消音器。

绿化还能吸收声波,减低噪声。

发生在植树节的故事简短篇五

诸葛亮在病危时给后主刘禅的遗书上写道“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这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丞相,不仅是勤奋工作的典范,还是清正廉洁的典范。从“亮躬耕陇亩”(《三国志》)的记载看,成都的八百株桑树,可能是他工作之余亲自栽种。

发生在植树节的故事简短篇六

(一)。

中国古代在清明节时节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历史上最早在路旁植树是由一位叫韦孝宽的人于1400多年前从陕西首创的。韦孝宽(公元508—580年)是西魏、北周时期的一位名将,京兆杜陵(今西安市东南)人。据唐李延寿《北史》列传第五十二记载,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2年),韦孝宽因军功被授予雍州刺史。自古以来,官道上每隔一华里便在路边设置一个土台,作为标记,用以计算道路的里程,也就是现在的里程碑。韦孝宽上任后,发现土台的缺点很多,经风吹日晒,特别是雨水冲涮,很容易崩塌,需要经常进行维修,不但增加了国家的开支,也使百姓遭受劳役之苦,既费时费力又不方便。韦孝宽经过调查了解之后,毅然下令雍州境内所有的官道上设置土台的地方一律改种一棵槐树,用以取代土台。这样一来不仅不失其标记和计程作用,还能为往来行人遮风挡雨,并且不需要修补。韦孝宽的这一作法,无疑是造福桑梓,减轻家乡百姓负担、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陕西作为历史上最早在官道上植树的地方,曾经是全国道路绿化的表率,而韦孝宽最早栽种的槐树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特别是陕西人对这种槐树更是情有独钟,十分喜爱,并且广为种植,现在这种槐树已经作为西安市的象征,被确定为市树。

(二)。

民国四年(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将每年的清明节定为“植树节”。由此京城便加大了树木种植及管理。此前,京城栽植行道树已由巡警负责,此后进一步明确了植树及林木看护为警察厅的职责之一。每年春季,由各城区巡警在辖区马路两侧栽植行道树,同时“沿街而巡,以维树木,遇损伤者,轻则训之,重则罚之,不一而论。”

民国十一年(1922年)5月,刘梦庚(字炳秋,湖北人)任京兆尹(相当于市长)后,响应孙中山先生和冯玉祥将军“为国植树,造福于后人”的号召,于植树节(清明节)之际率众在京西石景山附近的蟠龙山上大面积植树。

为纪念此次植树活动,他还亲手立了一块植树碑。正面镌刻“辑威将军京兆尹刘梦庚手植”十二个大字,背面题有“中华民国十三年植树节”落款。这是北京地区最早为“植树节”而立的纪念碑。

民国十四年(1925年)1月,北平市政府在全市行道树勘察报告中提到“全市各行道树,除景山前街有梓树、楸树,天安门前有绒花树(合欢树),西黄城根有柳树外,其余多属槐树(国槐、刺槐)”。

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由北平市工务局管理行道树。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由北平市农事试验场林务股主管行道树,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制定了北平市行道树计划,由此促进了京城城市道路的绿化。

发生在植树节的故事简短篇七

隋炀帝下扬州时曾诏谕民间在运河两岸栽柳,还赐柳树姓“杨”。所以后来人们习惯称柳树为“杨柳”。

古代传奇小说《开河记》记述,隋炀帝登基后,下令开凿通济渠,虞世基建议在堤岸种柳,隋炀帝认为这个建议不错,就下令在新开的大运河两岸种柳,并亲自栽植,御书赐柳树姓杨,享受与帝王同姓之殊荣,从此柳树便有了“杨柳”之美称。

发生在植树节的故事简短篇八

3月9日早上,我和爸爸兴致勃勃地一起参加温州日报小记者俱乐部组织的植树节活动。我们来到了世纪广场集合,几经周折地来到目的地——滨海8路13区。

我们领了7棵小树苗,看着绿油油的小树苗,我有点不知所措了,接下来我该怎么做呢?旁边的爸爸乐呵呵地告诉了我说:“种树苗需要水和土......”。哦,原来是这样,我飞快地提着水桶向小溪跑去,提来水,爸爸提着铲子脸上露出了微笑,用力地铲着土,把一棵、二棵、三棵......直到最后一棵小树苗放入土里。看着爸爸挖得满头大汗,我懂得付出必有回报的道理,我们栽的越多,小树苗给我的回报也更多,给我们的空气污染减少更多几率。

保护树苗从我做起,多点绿,多一点关爱。让我们的空气更加新鲜,能使老人早上晨练,小孩快乐的`上学,爸爸、妈妈放心的上班。

发生在植树节的故事简短篇九

中国的植树节定于3月12日。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他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20xx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20xx年11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20xx年7月,政府又规定将每年“清明”定为植树节。1979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通过了将3月12日定为我国植树节的决议。今天小编也整理了为什么要植树以及关于植树的案例。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

为了保护林业资源,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设立了植树节,它的意义在于绿化我们的生活环境,提高市民保护环境的意识。

我的家乡在广西一个普通的村子。

儿时家贫,做饭炒菜烧热水,烧火用的都是干稻草。在冷天里,要用一口直径约60公分的大铝锅烧得很热的两大锅水才够我们一家五口人洗澡用。干稻草的燃烧热值非常低,把这么一大锅水烧热,要烧掉一大捆稻草,而且灶里很快就会被草灰塞满。

我家只有三四亩的水田,稻草是不够烧的,但那时候家里穷,舍不得花钱买木柴。所以母亲会和村里的人一起结伴去十公里以外的大山里去割一种蕨类植物,用肩膀一担一担的挑回来。这种蕨类植物晒干以后烧的火很旺,但不耐烧,不过也比稻草好很多。

这应该是我读小学二三年级以前的事了。在那以后家里的经济应该是好了一点,临近冬天父亲就会买一些木柴放在家里囤着。不过不管是烧稻草还是烧木柴,都免不了产生大量的黑烟。家里厨房的墙壁,天花板——呃,没有天花板那么高大上的玩意儿,那叫瓦顶——还有蜘蛛网都是乌漆嘛黑的。那时候每到做饭的时间,家家户户厨房的烟囱就冒出灰黑色的烟,所谓炊烟袅袅是也。

又过了几年,我初中毕业那年,凭着父母的勤劳和节俭,家里建起了两层“平顶楼”,也用起了罐装燃气。但出于节约,罐装燃气仅用于煮饭、烧开水和热水器,炒菜还是用柴火灶,同时仍然用那口大铝锅烧热水。

在用上了燃气的同时,我们也用上清洁干净的卫生间,上大号再也不用去外面的旱厕了。之前住的两层瓦房配套有洗澡间,但仅用于洗澡。

露天的旱厕就更不用说了。

可以说,父亲建成的带有一个卫生间的这两层小楼让我们家比较早就完成了“厕所革命”。

中专毕业后我在工作了近十年后在南宁买了房子,随后我的大哥也把旧瓦房拆掉,起了一栋三层半的楼房。我在南宁就不用说了,做饭炒菜、热水器用的是电和管道燃气。乡下的的大哥也差不多,只不过他用的是罐装燃气。只有父母亲,仍旧用着那口大铝锅烧热水。

也许有些朋友会问,你罗罗嗦嗦讲一堆自己家的破事和环境保护有什么关系?

另外,人本身的排泄物也是一个很大的污染源,露天旱厕总归是不干净的。封闭的化粪池和抽水马桶,不仅让我们居住的内环境变好变干净了,同时也让我们的外部环境变好变干净了。

为什么我要讲我们家的“厕所革命”?因为许多人眼睛总盯着工业污染,他们看不到正是因为发展了工业,我们才有了集约化处理垃圾和污水的能力。

好几年前我在非洲的安哥拉(angola)工作过不短的一段时间。安哥拉这个国家几乎没什么重工业,只有一点点轻工业。的确,这个国家没有雾霾,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气候温和并不炎热,非常怡人,是一个很适合居住的地方。

但是那里的人们非常的贫穷,许多人还吃不饱饭。这样的国家根本没有能力处理污染,不管是什么样的污染。

实际上,安哥拉的首都是一个五百万人的大城市,有着大片大片的贫民窟,基本没有什么公共厕所,内急了只能去找电线杆子。郊区可以看到超巨大的垃圾填埋场,说是填埋,其实已经从地面堆起来数米高了,他们能做的仅仅是用压路机尽量把垃圾压坚实一点。

所幸的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的城市基本见不到这样的臭水沟了。不过农村虽然相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是污水仍然无法收集处理,大多只能排向外面的鱼塘或水沟。

但只要继续发展经济,继续城市化,人们自然会向城市聚集、定居,污水、垃圾就可以集约化处理。同时,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相当于就把更多的空间留给了大自然的花草树木。

不要忘记,环保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生存,更舒适的生活。凡是背弃这一目的的环保,都是反社会的。人的欲望有许多,但是人会把这诸多欲望进行轻重缓急的排序,并率先实现那些最迫切的欲望。如果人都吃不饱,穿不暖,住不好,还有什么心思考虑环境保护?先把自己保护好再说吧。

这还只是表面的硬件投入,污水、垃圾处理的技术工艺还得靠工业的支撑,没有工业的发展,我们根本就没有集约化处理污水和垃圾的能力。因此只有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我们才能具备保护环境的家底和能力。

经济是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益,所以经济即效率,效率则意味着我们可以用更少的资源办更多的事。因此,私有财产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才能最有效率最节约的利用自然资源,也就能更好的保护环境。

干预和计划意味着对私有财产的侵蚀。对市场经济基础的侵蚀将损害效率,耗费更多的资源。而现代环保主义者常常寻求干预和计划以企图实现他们的目的,当然是适得其反的(以此为手段排挤、扼杀竞争对手的阴谋者除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