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古代亲情的小故事范本(实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2:57:32 页码:11
2023年古代亲情的小故事范本(实用13篇)
2023-11-18 12:57:32    小编:ZTFB

定期总结不仅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缺点,还能找到进一步提升的机会。在写总结时,我们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类比、对比和引用等,使文章更具吸引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生活技巧和小窍门,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生活和工作。

古代亲情的小故事范本篇一

新安有个叫赵天如的,在姓黄的人家当先生。夏天赵老师怕热,晚上总是睡不着觉,就跟东家请求换个地方睡。东家给他找了好几个地方,他都不满意,只有一个有楼的院子里花木繁多,还时不时有凉风吹来,赵天如很喜欢。但是东家好象不是太乐意的样子。赵老师怀疑这里离东家家里的内房太近。东家说:“不是,这里头有鬼,所以才没敢让你住啊。”赵天如说:“那倒没事!”就把床搬过来,晚上躺在床上,点着蜡烛等着。

半夜的时候,忽然听见房梁上有声音,抬头一看,就看见一双绣花鞋,是个二十多岁的美人,靠着栏杆凝望月色,又拿出妆奁梳洗。然后慢慢走到阁楼上,揭起盖着瓦片的屋脊,拿出六封银子放在桌子上,一边摆弄,一边叹气。好半天,才包好了又藏在屋瓦的缝隙中,把瓦片盖好,回来站在赵天如床前,想掀开帐帘。赵天如跳下床大喝,那女子抽身就跑,赵天如又追出门去,直跑到楼下,看那女子跑进后园的竹林里就不见了。赵天如偷偷一看,那有一个新棺材,心里知道肯定是它干的好事。

第二天赵天如就去找东家,问:“后园的那个鬼是不是上吊死的?是你家的什么人啊?”东家一听就伤心的哭了,说:那是我的爱妾张氏,特别聪明,平时就掌管家里的出入银钱。那次收得的三百两租子,好长时间不给我,我急用的时候才发现已经不见了。我一时生气,就骂了她几句。谁知道她气不过,就寻了短见啊。“赵天如:”这可是你的不对,是你脾气太不好了,这件事最后弄明白了么?”东家说:“到现在也没了了断啊。”赵天如又问:“她留下孩子了?”东家说:“现在你的学生就是啊。”赵天如说:“请东家为她洗请冤屈吧。”说着拉着东家上了小楼,把挖片揭开里面的银子拿出来,果然是丢了的那些。

这天晚上,鬼又来了,坐在桌前还是梳妆洗浴,然后拿笔在墙上写了一首诗,又面向床的位置拜了又拜,才离开。那首诗写道:小婢偷金去,私藏瓦上沟。今朝冤始雪,我恨亦全休。意思是我的丫鬟偷了银子,又藏起来,今天终于把我的冤屈洗净。我一点怨恨都没有了。

从这天起,这楼就再也没有鬼魂出现了。

古代亲情的小故事范本篇二

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本性纯正,孝敬父母,是一位著名的孝子。他的。

母亲。

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伤心哭泣。他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衰退,体力微弱。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并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说明了他非常孝敬母亲。有诗颂曰:体念母亲情至忱,母棰轻重甚关心;一朝知母力衰退,顿起心酸泪湿襟。

周朝,有个叫仲由的人,字子路。家里很贫穷,时常在外面采集藜藿等野菜当食物。而子路为了赡养父母双亲,常常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米来,尽到自己的孝心。父母去世以后,于路南游到楚国。楚王非常敬佩恭慕他的学问和人品,给子路加封到拥有百辆车马的官位。家中积余下来的粮食达到万钟之多。但是子路仍然不忘父母的劳苦,感叹说;虽然希望再同以前一样。

生活。

吃藜藿等野菜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回米来赡养父母双亲可惜没有办法如愿以偿了。有诗颂曰: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

元代,有个叫孙抑的人,家住山西洪洞县。武宗年间,考上了进士,官为刑部郎中。但因对朝廷不满,所以辞去官,回去尽力孝奉父母。这时家乡兵荒马乱,强盗四起,就想带双亲往南阳逃避。途中遇贼兵拦路。因势单力弱,很难保护二亲,于是就毅然决定先护送母亲脱险。父亲在后面被擒。孙抑誓死要救出父亲,安顿好母亲后,不顾艰难险阻,只身进入土匪巢中,但终因寡不敌众,反被捉拿。孙抑涕泣哀求,释放他的父亲。匪首看他是个孝子,很受感动,于是就把他的父亲释放了。有诗赞曰:文人遇贼似临渊,求释老亲泣涕连。贼感孝诚遂许放,全家安返乐团圆。

公元前220xx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三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有诗颂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正在他祷告之时,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周朝闵损,字子骞,是个孝子。母亲早逝,父亲怜他衣食难周,便再娶后母照料闵子骞。几年后,后母生了两个儿子,待子骞渐渐冷淡了。一年,冬天快到了,父亲未归,后母做棉衣偏心,给亲生儿子用厚厚的棉絮,而给子赛用芦花絮。一天,父亲回来,叫子骞帮着拉车外出。外面寒风凛冽,子骞衣单体寒,但他默默忍受,什么也不对父亲说。后来绳子把子骞肩头的棉布磨破了。父亲看到棉布里的芦花,知道儿子受后母虐待,回家后便要休妻。闵子骞看到后母和两个小弟弟抱头痛哭,难分难舍,便跪求父亲说:“母亲若在仅儿一人稍受单寒;若驱出母亲,三个孩儿均受寒。”子骞孝心感动后母,使其痛改前非。自此母慈子孝合家欢乐。有诗赞曰: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2

页,当前第。

2

1

2

古代亲情的小故事范本篇三

众所周知,常州赵恭毅公是康熙时候的名臣,他去世以后,有个以前认识他的姓过的苏州人在洞庭湖划船游玩的时候,看见一艘大船顺着风就开过来了,旗子和灯笼上都写着“湖广城隍司”几个大字,他觉得很奇怪,就追上去看,发现赵恭毅公正襟坐在船里,正在桌子前面处理事务呢。

又有一位陆子静先生,会请神,有一次设坛做法到了二天门外面,看见赵恭毅公正在二天门里禀报事务。赵恭毅公的儿子侍读,因为是臣子的孩子,当时在肃州从军打仗,得知恭毅公去世的消息,被准许回家奔丧,侍读伤心生病,每次发病的时候都瞪着眼睛叫嚷:“吐的满地都是,让人这么难堪,我怎么还能当得起这个职务啊?”大家问是什么职务。他就说:“痰火司。”家里人都不知道什么痰火司是什么神。第二天,赶紧到东岳行宫去拜,看见两边的神像里果然有痰火司神。后来他去世的时候,有人看见痰火司的灯笼进了大门。

过了一年,恭毅公的妹妹也生病了,不省人事,恍惚中到了一个衙门口,看见恭毅公从里面出面,看见她以后大吃一惊,问:“妹妹?你怎么到这来了?”就赶紧把她让进来,聊家里的事情。妹妹说:“哥哥啊,你现在当什么官儿呢?”恭毅公说:“负责巡海,事情特别多,马上就要出去了,不能留你了。”又说:“你嫂子可能不久于人世了,家里会有很多事情发生,让你的两个侄子多操点心吧。”说完就让两个差人举着香把她送回去了。回到苏州,屋子里还有香的味道呢。

古代亲情的小故事范本篇四

提起舌战群儒来,人们都会想到公元2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在东吴的一场纵横捭阖、游刃有余的精彩辩论。《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写诸葛亮只身随鲁肃过江、游说东吴群臣。时值刘备新败,退守夏口,曹操大军压境,东吴上下主降之风日盛。在此情势下,诸葛亮以其超人的胆识与高超的语言技巧,同东吴群儒展开舌战,并以其滔滔辩才使对手一个个皆成“口”下败将,并最终说服了孙权,使孙刘联盟共抗曹操的局面得以形成。

其实,早在289年前的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就上演过一次十分精彩的舌战群儒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桑弘羊以三寸不烂之舌力挫群儒,成为史上第一个舌战群儒的牛人。

桑弘羊(前152年~前80年),是洛阳有名的大富豪桑家的公子。桑家是洛阳首富,桑弘羊是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少年时代,他就“以心计”,而不用筹码(当时一般商人用竹制成的筹码进行运算)进行运算而享有盛名。十三岁就担任了侍中,开始在汉武帝身边侍御。三十三岁时,与东郭咸阳、孔仅“三人言利析秋毫”,对经济的分析十分深刻,从而得到了汉武帝的信任。到了公元前1,孔仅升为大农令,桑弘羊接替他担任大农丞,掌管会计事务。元封元年(前1),桑弘羊成为搜粟都尉,同时兼任大农令,掌管全国的租税财政。汉武帝末年任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仍兼管财政,一直到汉昭帝元凤元年(前80年)被杀为止。

桑弘羊一生从政六十年,早年在宫中担任侍中时,就对汉武帝的经济政策决策有所影响,后来直接掌管财经大权长达三十年,在西汉社会经济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汉武帝经济改革的绝大部分措施都是由桑弘羊提出并负责具体实施的,他以商人一样的经济头脑,推行了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开创了均输平准、统一了货币体制,改革了财政机构,解决了汉王朝所面临的财政危机。《史记》和《汉书》虽然都因为桑弘羊的商人出身,未给他立传,但却都不得不承认他“为国兴大利”,达到了“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的理想境界。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期达到鼎盛,创造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高峰,这都离不开桑弘羊改善政府财政的功劳。汉武帝能成就一代文治武功,也离不开桑弘羊组织的雄厚财政的支持。郭沫若评价说:“两千多年前就有桑弘羊这样有魄力的伟大财政家,应该说是值得惊异的。”

公元前87年汉武帝临终前,遗命八岁的小儿子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同时托命大将军大司马霍光、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五人共同辅政。五个人中,金日磾早死,田千秋为人圆滑中庸,遇事不表态,而桑弘羊和上官桀一起反对霍光独揽大权,这样就在政府中出现了两个政治集团的斗争。霍光为了打倒长期执掌财经大权的桑弘羊,就从他赖以起家的经济改革事业开刀,力促召开“盐铁会议”,希望借此为反对桑弘羊制造社会民意舆论。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各郡国身份为“文学”、“贤良”的儒生,代表民间向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及其下属丞相长史和御史质询当时的经济政策,称为“盐铁会议”。

会议一开始,一位人称茂陵唐生(家住茂陵)的儒生率先发难:“我是来替老百姓说话的。自从国家实行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后,老百姓可苦啦!这简直就是与民争利,闹得国富民穷,如此政策早该废除了。”话音刚落,另一个儒生就站起来侃侃而谈:“孔夫子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我们要推广道德,提倡仁义,反对重利轻德而舍本求末。如此则人们就会老实听话,国家的财用自然就会充足。”

桑弘羊反击了。他说:“刚才说话的这两个人,我看是游手好闲、不耕而食、不织而衣的寄生虫。你们叫嚣国富民穷,好像是为民请命,其实不过是为豪强势力和工商大贾请命。如果取消了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得到好处的只会是这些人,国家的利益就要受到损害,老百姓才真正要受苦。你们要反对的是中央集权制,你们要的是分裂之权,割据之权,这是绝对办不到的。至于说到推广道德,提倡仁义,这些腐朽的说教是根本不能治国的。”

反击都切中了要害,儒生们都傻眼了。这时,他们的主帅、谏议大夫杜延年亲自出马,他将话题转向了反对和匈奴作战的问题上来:“古时候重视道德,轻视用兵打仗。孔子云:远方的敌人不服,就用德政感化他们,使他们归服。现在放弃道德而滥用武力,就是劳民伤财。”

在座的众儒生七嘴八舌纷纷附和,一个叫万生的儒生说:“对匈奴的战争不能再打下去了,战争的结果只能是民不聊生。还是罢兵休战交好为上策”。

桑弘羊痛斥道:“匈奴侵扰成性,百约百叛,对言而无信的顽敌,只能诉诸武力。汉武帝时代,就用盐铁官营的收益,修筑工事,加强防务,兴义兵以诛强暴,保护了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现在我们必须沿袭武帝的政策,加强军备。你们所说的拿金钱美女去交好匈奴的做法很无耻,这又算什么道德呢?”

对方又抬出孔子来继续进攻,桑弘羊道:“诸生阘茸无行,多言而不用,情貌不相副。若穿窬之盗,自古而患之。是孔丘斥逐于鲁君,曾不用于世也。何者?以其首摄多端,迂时而不要也。故秦王燔去其术而不行,坑之渭中而不用。”在桑弘羊的眼里,儒生们只知夸夸其谈而不切实际,表里不一,就像那些鸡鸣狗盗之徒一样,自古以来就是祸害。因此鲁国国君将孔丘驱逐,弃之不用,就因为他首鼠两端,貌似圆滑其实迂腐,并没有切合实际的主张。所以秦始皇才烧掉儒生们的着作而使其言论不得传播,宁愿将他们活埋也不任用。桑弘羊还指责他们是“饰虚言以乱实,道古以害今”,妄图改变汉武帝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路线。

辩论进行了很长的时间,桑弘羊舌战群儒,一人大战60多名儒生,且在辩论中一直占上风,使贤良文学们“恧然不能自解”。

这次会议,由于桑弘羊针锋相对的坚决斗争,仅废除了酒类专卖,盐铁仍由朝廷专利,其他的政策也得以继续施行。关于桑弘羊的死因,《汉书?食货志》是这样记载的:“弘羊自以为国兴大利,伐其功,欲为子弟得官,怨望大将军霍光,遂与上官桀等谋反,诛灭。”笔者认为,这个看法不免偏颇,事情远未如此简单。因为桑弘羊的才干远在霍光之上,而其时独揽朝廷大权的霍光一直视其为眼中钉。精明能干的桑弘羊一死,就只剩了老迈的丞相田千秋(已经老得不得不特许他坐车上朝),田千秋万事只求自保,因而,朝臣再也没有人能挑战大司马霍光的权力。桑弘羊只是权力斗争的牺牲品,是古代宫廷斗争中的众多悲剧中的一个而已。

古代亲情的小故事范本篇五

书生谢迁,明朝浙江余姚县人,在昆陵街上开设书馆,日间教学,赚取路费,夜里攻读,准备明年赴京应考,才貌双全,远近闻名。

有一天晚上,隔邻一妙龄少女,乘双亲赴省城探亲,私自来到思慕已久谢迁书房里,百般挑逗,亲近谢迁。谢迁初时以礼相待,后来见其如此不知廉耻,严正诃斥她说:『你乃闺女,应自爱自律,竟敢如此不知羞耻,倘若我也不顾礼义,岂不是毁了你贞操,使你终生蒙污,而且败坏你家名誉,如此缺德之事,天理难容,千万不可为也……』少女被谢迁义正辞严训斥后,如梦中醒来,羞愧万分,感激谢迁见色不乱,及时制止她免犯下遗恨终生错事,眼泪不由自主地如泉涌出,拜谢他训诲,惶恐地回家去。

谢迁光明磊落高尚人格,以及夜夜勤学不懈,第二年应考,高中状元,后来官升至宰相,是明朝著名贤相,声誉卓着,其子也官至侍郎。这是他拒淫处女,所得之善报。

古代亲情的小故事范本篇六

狄仁杰年青时,生得面如冠玉,眉清目秀,相貌英伟。赴京应考途中投宿旅店,夜静灯下读书,突然一位美丽少妇来到他房里,原来是旅店主人的媳妇,结婚不久,丈夫去世,日间见狄仁杰俊秀非凡,春心澎湃难以克制,候至晚间以借火为由向狄仁杰挑情,不料狄仁杰虽然知道她的来意,却丝毫不动心,而且友善地说:『见你如此艳丽动人,使我回忆起老和尚的话。』少妇好奇地追问是甚么话,狄仁杰借机开导她说:『赴京前在寺中寄居读书,寺中老和尚见我相貌,曾经警戒我说:「你相貌堂堂,将来必定显贵闻达,但是须要谨记,千万不可贪色犯淫,前程尽毁。」我说:「艳女美色,是人人皆喜爱,如何能够遏止这种欲念呢?」老和尚教导我说:「当你见到美貌艳姿,淫念冲动之时,如果将美女想象为吸血的狐狸精、毒蛇鬼怪;将她秀丽的面貌想象作害了大病既黄且瘦,犹如鬼脸一般;将迷媚的粉脂,想象作人临死的时候,面目青黑,七孔抽搐那样的丑恶难看;将诱惑人的窈窕丰姿,想象作感染梅毒溃烂,那恶臭的浓血,引来了无数的苍蝇,令人掩鼻疾走;一旦与她交合,不仅被吸取精血,精气枯竭,且百病交侵,受尽病魔折磨。倘若能这样设想,淫念欲火就会静止得如清凉的寒冰了。」老和尚的教诲,我一直谨记于心。所以刚才初见你那撩人动情的丰姿艳容,正当欲火冒升之时,老和尚的话立刻在耳边响起来,炽热的欲火即刻下降。你能够励志守节,乃难能可贵,切勿因一时的冲动,而败坏你的名节,况且你上有年老的公婆,下有年幼的儿子,都需要你一人承担照顾,如果与我通奸,随我而去,公婆、幼子将顿失依靠。古代妇人守节美德为世人称颂,例如韩久英,因恐怕遭色贼奸淫,而持刀割去自己的鼻子;又如高仲举的夫人逢淫贼,用镜柄刺双目,毁容以保贞。还有其它许多节妇为保贞节,有的投井,有的以热油烫面毁容,以种种方法确保洁白身躯。』少妇听了狄仁杰这番话之后,感动得流泪满面,拜谢说:『感谢恩公大德,不但保全我的贞节,又教我遏欲的方法,从今以后,一定心如止水,冰清玉洁,坚守妇节,以报恩公今日教诲。』然后再三拜谢而别。

狄仁杰为此事,作诗曰:

美色人间至乐春,我淫人妇妇淫人。

色心狂盛思亡妇,遍体蛆攒灭色心。

后来这位少妇,坚守妇节,而显名邻里,为人称颂。

狄仁杰赴京应考,高中状元,官至宰相,辅助唐朝安邦定国,爱民如子,处处毁书,提倡伦理道德,成为历史上著名宰相,留芳万世。

后人有诗盛赞狄仁杰:

己身守志避邪缘,尚勉孀姬节要坚;

古代亲情的小故事范本篇七

巧借短小精悍而又耐人深思寻味的寓言故事,给那些人生阅历不甚丰厚,尤其是懵懂的小学生们以某种启迪,可谓寓言故事的魅力所在。关于中国古代的成语寓言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国古代成语寓言故事大全篇,希望对你们有用!

辛弃疾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和爱国英雄。他坚决主张抗金,反对求和,遭到了朝廷权奸的排挤,最终被罢官。经过长期隐退后,朝廷又重新起用他,任命他为浙东安抚使兼绍兴知府,与同住绍兴的爱国诗人陆游结成了好朋友。

不久,宋宁宗赵扩召辛弃疾到京城临安,让他谈谈对北伐抗金的意见和对策。陆游听到这个消息,为辛弃疾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而感到很高兴,挥笔写了首长诗相送好朋友。诗中写道: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意思是说:辛弃疾现在只做个浙东安抚使实在是大材小用,让人感到十分叹息。

大材小用这个成语由此而来,原意是指大的材料用在小处,使用不当,浪费材料;后也用以比喻用人不当,浪费人才,也作大器小用。

秦朝末年,继陈胜、吴广揭杆而起以后,不少英雄豪杰和诸侯也都纷纷起兵抗秦。其中势力最大的要算刘邦和项羽领导的两支队伍。陈胜、吴广死后,原来六国的一些贵族各抢各的地盘,秦将章邯、李由等则趁机打击起义军,予以各个击破,这时,项羽的叔父项梁召开了会议,让大伙推选一位楚王,以便统一领导抗秦的力量。找来找去,找到了楚怀王的一个13岁的孙子,于秦二世二年(公元208年),立为楚王,也称为楚怀王。当时,包括项羽、刘邦在内,各路反秦军队的将领在表面上服从楚王的领导,楚王也和大家约好,谁先进秦都咸阳谁就为王。后来,刘邦先进了咸阳,项羽对此不甘心,想借楚王的命令改变原来的盟约,谁知一请示楚王,得到的回答是“照前约,谁先进关谁做王。”项羽一听火了,就夺了楚王的实权,尊他为义帝。后来,干脆指使人把楚王杀了。

不久,刘邦兴兵攻打项羽。当时,有一个被人称为董公的三老(县或乡中管理教化的老年人)对刘邦说,打项羽得找个名目,并给刘邦出主意说,可借义帝被杀这件事做点文章。刘邦一听有道理,于是就大举为义帝发丧,并且派人告诉各路诸侯说:“义帝是大家立的,现在项羽指使人谋杀了义帝,真是大逆不道,我愿意和你们一道去征伐杀害义帝的人。”

在以上这个故事中,“大逆不道”这句成语是指严重违背某种封建道德。后来,人们常用这句成语比喻专制者对起来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

春秋时,晋平公有一次问祁黄羊说:“南阳县缺个,你看,应该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叫解狐去,最合适了。他一定能够胜任的!”平公惊奇地又问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祁黄羊说:“你只问我什么人能够胜任,谁最合适;你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称颂他。

过了一些日子,平公又问祁黄羊说:“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个法官。你看,谁能胜任这个职位呢?”祁黄羊说:“祁午能够胜任的。”平公又奇怪起来了,问道:“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怎么推荐你的儿子,不怕别人讲闲话吗?”祁黄羊说:“你只问我谁可以胜任,所以我推荐了他;你并没问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呀!”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当上了法官,替人们办了许多好事,很受人们的欢迎与爱戴。

孔子听到这两件事,十分称赞祁黄羊。孔子说:“祁黄羊说得太好了!他推荐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标准,不因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见,便不推荐他;也不因为他是自己的儿子,怕人议论,便不推荐。像黄祁羊这样的人,才够得上说大公无私啦!”

古代亲情的小故事范本篇八

粱武帝想要在他父亲的陵墓旁边修建寺庙,但是没有好木材,于是粱武帝便命令负责官员出去寻找。

当时有一个姓弘的曲阿人,家中非常富有,他和亲戚携带着许多货物,前往湘州经商。一年后他们造了一个木排,约有一千步长,木材粗大美观,世间少有。

当他们驾排回家走到南津港时,南津校尉孟少卿为了讨好朝廷,便以执法为借口对弘氏进行刁难。弘氏的衣服绸缎等商品,有些还没有卖完,孟少卿便诬陷说是在路上抢来的,并说这些衣物的制作超出了规定,不是商人应有的东西,结果判处了弘氏死刑,没收了他的木材,把这些木材用来修庙。孟少卿把这一判决上奏朝廷之后,便立即对弘氏执行死刑。

弘氏在被杀的那天对妻子说:“你把黄纸和笔墨放进棺材里,假如死后灵魂不灭,我一定要向阴司起诉。”又在纸上把孟少卿的姓名写了几十遍,然后把纸吞进肚子里。

过了一个月,孟少卿正在家坐着,突然看见弘氏向自己扑来。开始孟少唧还能边躲闪边抵挡,到后来就只好俯首认罪了。他只晓得不断地喊“饶命”,鲜血却从口里喷了出来,不久就死了。所有承办这个案件的官吏,以及在有关这个案子的奏章上签过名的人,一个接着一个死去,不到一年,就全都死光了。

粱武帝父亲的寺庙刚刚修好,就无端被一场大火烧掉,烧得连一点踪影也没有了,连那些埋在地下的木柱的下端,也都变成了灰烬。

古代亲情的小故事范本篇九

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山东省境内)。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

孟子小时候非常贪玩,模仿性非常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心里非常高兴,就不再搬家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孟母三迁”故事。

对于孟子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非常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古代亲情的小故事范本篇十

从古到今,有很多关于。

感恩。

的故事,那么古代的感恩故事都有哪些呢?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感恩古代故事,希望能帮到大家!

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

读书。

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深受感动。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

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出自《左传》。前者讲春秋时期一个士大夫在其父死后,没有将其父的爱妾陪葬,而是令其自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在该士大夫一敌人的一次战争中,将战场地上野草缠成乱结,导致恩人的敌手因脚步被袢而被擒报答了对方的恩情;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明朝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大恩未报,刻刻于怀。衔环结草,生死不负。

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儿子。从小就很孝顺父母。他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夫。舜的母亲因家境贫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舜有个弟弟叫象,也常对父亲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动上天。当舜在山下耕田时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鸟帮忙锄去荒草。当时的帝尧听说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妇,并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后来尧把帝位也“禅让”给舜。人们赞扬说,舜由一个平民成为帝王纯由他的孝心所致。后人有诗赞曰:队队耕春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帝位,孝感动天心。

宋朝浙江瑞安府永嘉县,有个姓陈名侃字君和的人,因事亲至孝,名遍四方。他奉侍双亲,温顺孝敬,从来不让父母心中有忧虑之念。偶遇父母有病,则衣不解带,日夜陪床服侍,亲自做汤熬药。二老逝去后,陈侃悲痛欲绝,真正做到了“事生尽力,事死尽思”的圣人垂训。他的孝行被整个家族引为典范。所以后代子孙人人效法,尊老爱幼,兄弟。

团结。

夫妇和睦妯娌相亲。以后陈氏家族五代同堂传为佳话.宋皇树坊旌表赐额曰:“孝门陈君”百姓则称其为“陈孝门”。后人有诗赞曰;至孝事亲世颂扬子孙代代仰遗芳;同居五世人崇敬感动枫宸诏表彰。

清朝时,长江口外的崇明岛上,有吴氏四兄弟,小时候因家境贫困,父母不得已把他们卖给富家为童仆,以求一条生路。他们长大后,个个。

勤奋。

时间。

太长了,故改为每家供养一日。以后又改为自老大起每人供养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肴,奉养父母。席上子孙、儿媳争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顺,真是合家欢乐乐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寿近百岁无病而终。诗云:父母育恩深似渊,不尤被鬻孝犹虔。弟兄争奉酒甘旨,纯孝妯娌浑归贤。

清朝人李应麟,居云南昆明,从小温顺善良。他的母亲不幸去世后,便劝父亲再娶。他用卖卜的收入来供养父母。应麟对待继母虽然十分孝顺,但是继母却将他视为眼中钉,百般刁难,常常对他施以棍棒。每当这时应麟总是跪着,恭敬如初,丝毫没有抗拒之意。他的父亲却轻信继母谗言,将他逐出了家门。应麟仍无怨言,每年父母生日,都准备好礼品回家祝贺。不久应麟听说继母病了,急忙回家进行护理,并跑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求医抓药,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直到继母病愈。同时应麟对待继母所生孩子格外亲和,终使继母悔恨不已,是此母子关系改善,胜过亲生。后人赞曰;不忧继母逐离乡,母病回家侍药汤;将弟视同亲手足,母终悔恨变慈祥宋代,江南有一孝女名叫张菊花。七岁那年,母亲不幸病逝,父亲续娶。菊花没有因此而分辨生养之别,对待继母恭敬。她的继母却居心不良。一天,其父外出做生意,继母乘机将她卖给人家作婢女。事有凑巧,菊花的父亲在回归途中,偶遇菊花。父女相逢,悲喜交加。当父亲问她为何落此地步时,菊花含泪不语,生怕连累继母,在父亲追问下,不得已才告之。父亲听后大吃一惊,当即将菊花赎了回来。三日后父女回到家。其父见到后妻,十分恼怒,欲将其休掉。菊花见状,当即下跪为继母求情,父亲终被其孝心感动,方才罢休。继母没有生子。其父去世后,菊花对待继母和父亲在世时一样孝敬、因此世人有诗颂曰:一片奉心如石坚,一身被鬻亦依然;情深跪动恕宽母,纯孝并齐闵子骞。.

2

页,当前第。

1

1

2

古代亲情的小故事范本篇十一

书生谢迁,明朝浙江余姚县人,在昆陵街上开设书馆,日间教学,赚取路费,夜里攻读,准备明年赴京应考,才貌双全,远近闻名。

有一天晚上,隔邻的一妙龄少女,乘双亲赴省城探亲,私自来到思慕已久的谢迁书房里,百般挑逗,亲近谢迁。谢迁初时以礼相待,后来见其如此不知廉耻,严正诃斥她说:『你乃闺女,应自爱自律,竟敢如此不知羞耻,倘若我也不顾礼义,与你淫,岂不是毁了你的贞操,使你终生蒙污,而且败坏你家名誉,如此缺德之事,天理难容,千万不可为也……』少女被谢迁义正辞严的训斥后,如梦中醒来,羞愧万分,感激谢迁见色不乱,及时制止她免犯下遗恨终生的错事,眼泪不由自主地如泉涌出,拜谢他的训诲,惶恐地回家去。

谢迁光明磊落的高尚人格,以及夜夜勤学不懈,第二年应考,高中状元,后来官升至宰相,是明朝著名的贤相,声誉卓着,其子也官至侍郎。这是他拒淫处女,所得之善报。

古代亲情的小故事范本篇十二

有一个小贩,叫三义,除夕夜在街上叫卖鞭炮时遇到一鬼。鬼想吓死他,脑袋一晃变得比脸盆还大。三义胆大机智,立即撑开伞遮住脸不断转动。鬼不能胜,又立即发出凄厉的叫声恐吓他。三义也扯开嗓子喊,清脆的叫买声又压过了鬼。鬼一弓腰,身体立即变得很高;三义脱下草鞋,两手轮流上抛,形如流星,超过了鬼头。鬼气极,露出獠牙,吐出舌头;三义摸出一个花炮,一端含在口中,一段引线点燃,立刻万点金星从他口中喷出。鬼看了口瞪目呆,表示服输,愿拜三义为师。三义暗喜,便摸出一个大爆竹,命鬼咬住,三义点燃引线,只听一声巨响,鬼被炸成一滩黑水。

古代亲情的小故事范本篇十三

漂流了一下午,浑身疲乏,在溪边找了家小摊,先填饱肚子再说。摊主是一位跛足的老人,只是微微地笑着,没有言语。他满面沧桑,额头上的惨淡尤为深刻,似是年逾古稀。

我坐在一旁的石头上吃了起来,天气转凉,游客明显少了,老人的生意也冷清了。

老人忽然怔怔地看着我,说:“我能问你个字吗?”一听他开口说话才知他并不老,他讪讪地说:“明年才入花甲呢!”

“你想问什么字?”我的余光看见,他不是在玩游戏,而是在发短信。

老人说:“熬,熬夜的熬。”他不会普通话,认识几个字,能用笔画输入法。

都是石头,没处可写,我就直接帮他在手机上按了出来。瞟了一眼屏幕上的字,看说话的口气,应该是发给孩子的。

老人没有丝毫羞赧,只是憨憨一笑,说:“我就是笨呢,村里一个小伙子。手把手教了我好几天都还不会用呢。”

老人没有生意,我也不急着回家,两个人就闲聊起来。

老人的老伴很早就过世了,有七个儿女,都在外地打工,也都还没成家,老人觉得很对不起他们,而他们没有丝毫怨言,每人每月从血汗钱中挤出六十元给老人。

老人没有花过一毛钱,都存在银行,天真地想用这点儿钱给儿女们买房结婚;春天忙于耕种,夏秋两季就推着三轮车来漂流区,卖些烤芋头、玉米、荸荠、茶蛋;游客虽多,摊贩也多,所以收入并不丰厚,不过老人看起来似乎很满足。

手机不是老人买的,也不是别人送的,是人家漂流时掉的,手机里没有保存的号码,他等了一个月,失主也没打电话来,就起了“坏心”。

“我老早就想要买个手机。去年中秋,二闺女回来,发现我在院子里累晕倒了。儿子说要接我出去,不然伤了病了,都没人知道。我不肯。女儿说至少要给我买个手机,每天报一次平安。手机多贵啊!我告诉他们我有事会托邻居到村委会给他们打电话的。”

老人怯生生地缩了一下身子,说:“捡的不算偷,不犯法,对吧?”

我提醒老人,如果捡到数额巨大,或是价值高的,不报警上交,也是违法的。这款手机七八百就可封顶,人家也没来电询问,那是根本不在乎了。

老人在保存短信时,又遇到困难了。他把要发给七个子女的短信都保存在草稿箱里,每条短信都两页多,内容也差不多:

第一句都是说“我今天很开心,很健康”;第二句都是问“你今天情况怎么样”;第三句开始各不相同,是零零碎碎的家常,还有一些城里乡间的趣事;最后一句又是一致相同:“对自己好,对别人好,做好人,有事不怕,还有老爹!”

我心底涌上一股暖流,问他为什么不发出。他说:“我怕等会儿想起来,还有话要说。”

我笑了:“那可以再发呀!”

老人摇摇头:“要一毛钱一条呢,发一回就是两毛,我还是等天黑后再发出去吧。”

穷人表达爱的载体,往往是卑微的,而表达出来的情感却一样至真至纯!短信是多么微小的载体,而老人把对七个儿女的爱都浓缩在七条短信里,却又显得多么广阔!

文档为doc格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