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邓稼先说课稿范文通用 邓稼先课文写法(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8 16:55:42 页码:13
邓稼先说课稿范文通用 邓稼先课文写法(4篇)
2022-12-28 16:55:42    小编:ZT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邓稼先说课稿范文通用一

邓稼先是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才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我们因学习他的精神,将他的精神继续发扬下去。

最新邓稼先说课稿范文通用二

“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 ”,1982年我国第一颗核弹试验成功时,科研人员兴奋写下豪迈诗篇,成为祖国兴盛的赞歌与号角。从此,中国备受列强欺侮的时代一去不返,崛起的征程一路扬帆。而这场辉煌背后,是科学巨人三十年如一日的孤寂生活, 是废寝忘食、身心俱付的忘我付出。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尤其不会忘记这首动人诗篇的作者——邓稼先——我国核武器拓荒者、两弹一星元勋、一生都奉献给国家的英雄院士。

“娃娃博士”

邓稼先生于1924年6月25日,祖籍安徽怀德, 父亲邓以蛰是著名哲学家,曾在清华大学等学校教授哲学。邓稼先遗传了父亲的优秀基因,从小敏而好学,但他的志向不在哲学,而在物理。 邓稼先对物理有着浓厚兴趣和傲人天赋。1939年从崇德中学毕业后,邓稼先进入西南联大专研物理,之后留美深造。在普渡大学期间,他以惊人才能在两年之内完成了硕士和博士课程,并顺利毕业,当时他只有26岁,被戏称作“娃娃博士”。

毕业后9天就回国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终于在黑暗中迎来了曙光, 无数心系祖国的海外学子心潮澎湃、立志报国。邓稼先的心情尤为急切,对美国的优越环境丝毫没有留恋,毕业后9天就回到了中国, 接受了研发原子弹计划的委任 。这项工作必须在环境艰苦的黄沙大漠中秘密进行,过隐姓埋名、清苦枯燥、日夜操劳的生活,对学者们的身心都是巨大的考验。

核辐射耗尽了身体

但邓稼先毫不犹豫便应允了,随研发团队扎根沙漠,一住便是28年,靠最落后的设施配备相继研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第一颗中子弹。红云一次次绽放在无人旷野,这支团队创造了近代中国史上最辉煌的奇迹。 中国终于拥有了威慑世界的核武器,邓稼先却因常年的艰苦生活、疲劳工作和核辐射耗尽了身体,不仅患上了重度营养不良病,还诊断出了癌症。

结语

1986年7月,年仅62岁的邓稼先于北京辞世。痛失英雄,全民哀悼。 为纪念他对中国核事业的卓著贡献,国家在邓稼先逝世后多次为其颁发奖项,代领人是他的儿子邓志平。邓家先的辉煌成就和卓著贡献刻在新中国的丰碑之上, 永远供人朝拜和仰望。

最新邓稼先说课稿范文通用三

今天读了一篇文章《邓稼先》,深受启发。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杨振宇,这篇文章共分六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民族感情?友情?,我不能走,永恒的骄傲。

最让印象深刻的是,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两弹元勋。

因为从这两节我感到了中国人从任人宰割到了富强,从什么都没到什么都有(现在科技达到的),从失败到成功。

一个又一个英雄人物出现使中国富强起来。

邓稼先是其中之一。他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京上完初中和小学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毕业。1948年——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到祖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带领数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工作。

1964年10月16日中国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功劳离不开邓稼先的研究与努力。

邓稼先在我的心目中,更伟大了。

最新邓稼先说课稿范文通用四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文章,作者通过深情的回忆,借助描写和议论,表现了两弹元勋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民主评价了的人格精神和爱国品质。

课文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部分。概述自年屈辱历史,扣住落后就要挨打,抒写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引出杰出科学家。

第二部分:两弹元勋。突出表现同志在领导、设计、研制中国的原子弹、氢弹及其他国防武器方面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与奥本海默。通过对比叙写,突出表现同志作为中国科学家的纯朴气质和高尚品格。

第四部分:民族感情,友情,透过“寒春事件”,说明了两方面问题:

一是中国原子武器工程工作人员已经达到独立研制原子弹的水平。

二是同志在关系到国家名誉、民族尊严问题上的那种严肃认真。

第五部分:我不能走。具体表现同志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英勇无畏,身先士卒。

第六部分:永恒的骄傲。高度评价同志的一生。

邓稼先的故事有很多很多。但作者择其最能表现其精神的事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作者用文革时说服武斗两派继续工作和工宣队、武宣队员不要围攻两件事充分表现了他巨大的人格魅力。正是他的无私真诚感染了所有的人。

文中夹叙夹议,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如在叙述了中国核武器连续试验成功后,作者评道:“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了!”,以此来说明这些事件的伟大意义。

文章直白的抒情很少,但通篇却蕴含深情。如第一部分中列强侵占中国的几大事件的排列使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强烈的愤恨悲痛之情。而第四部分的最后一段,又饱含着作者对的感动和敬佩,“震荡”、“热泪盈眶”、“不得不去洗手间整容”,作者的心里是怎样地心潮澎湃啊!

这是一篇内涵非常丰富的回忆录,教师应当在学生反复朗读、体会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解。在讲解之前,应当先向学生介绍的生平经历,让学生在先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来体会本文的深刻之处。

本文篇幅较长,又分成六个部分,在讲解时不必面面俱到,而要抓住各部分的特点来分析,尽量让学生的体会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相吻合。

这篇文章的语言充满着作者对的深切的怀念和敬佩之情,这与作者的写作技巧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分析时可抓住文章中的重点句或重点段,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深意。特别是作者议论和抒情的部分,例如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

由于杨振宁本人也是个非常著名的科学家,因此本文同样表现了他的做人原则和对待科学的态度,在分析时,也应当注意这一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