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精选高中故事合集通用(大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2:56:45 页码:8
最新精选高中故事合集通用(大全8篇)
2023-11-13 02:56:45    小编:ZTFB

社会问题是指在社会中存在的需要解决的各种不良现象或困境。良好的总结需要有全面的了解与观察。总结范文中的观点和建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改进和提升自己的工作和学习。

精选高中故事合集通用篇一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催人泪下的电影,名字叫《一个独生女的故事》,我看着那感人的一幕幕,忍不住伤心流下了心酸的泪水。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不满十岁的小女孩——张鸣鸣。她曾经有个美满幸福的家庭,可不曾想爸爸突发脑溢血,过早的离开了人世,家里从此失去了顶梁柱,却少了快乐,本来就有心脏病的妈妈,整日以泪洗面,几乎到了崩溃边缘。鸣鸣想,自己说什么也不能再失去心爱的妈妈,便向妈妈保证要照顾好妈妈,支撑起这个快要塌下来的家。

每天放学,鸣鸣都要去买菜、做饭,安顿好妈妈后再写作业,因此,她常常要熬得深更半夜才能去睡觉。妈妈要补身体,她就忍痛杀掉了心爱的鸡——毛毛,妈妈的脚很凉,她就给妈妈暖脚,买了西瓜自己舍不得吃就留给妈妈。鸣鸣是多么关心、爱护他的妈妈呀!

这部电影很让我感到,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是鸣鸣的妈妈又犯了心脏病,可氧气袋却没有氧气了,鸣鸣便冒着大雨跑到医院灌氧气,等到医院时浑身都湿透了,她没有哭、没有怨,只是央求护士快一点,妈妈在家急着用。妈妈得救了,自己却病倒了。鸣鸣的这种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啊!

现在的儿童大都变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小少爷,向来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点力所能及的事都不做,整天就知道大喊大闹、大哭大叫,也不知道父母的辛苦不易,更谈不上孝顺了。我们真的不应该这样。

我建议大家都要看看《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这部电影,要像鸣鸣一样学会坚强、学会独立生活,不要让父母做所有的家务活,帮家人分担力所能及的事情,让父母不再操我们的心!

精选高中故事合集通用篇二

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

东汉和帝即位后,窦太后专权。她的哥哥窦宪官居大将军,任用窦家兄弟为文武大官,掌握着国家的军政大权。看到这种现象,许多大臣心里很着急,都为汉室江山捏了把汗。大臣丁鸿就是其中的一个。

丁鸿很有学问,对经书极有研究。对窦太后的专权他十分气愤,决心为国除掉这一祸根。几年后,天上发生日蚀,丁鸿就借这个当时认为不祥的征兆,上书皇帝,指出窦家权势对于国家的危害,建议迅速改变这种现象。和帝本来早已有这种感觉和打算,于是迅速撤了窦宪的官,窦宪和他的兄弟们因此而自杀。

丁鸿在给和帝的上书中,说皇帝如果亲手整顿政治,应在事故开始萌芽时候就注意防止,这样才可以消除隐患,使得国家能够长治久安。

精选高中故事合集通用篇三

走进缤纷的书卷,踏入故事的传奇,打开飘零的册页,采摘历史最真挚的泪滴,我与你相约在三生石畔,相约在黄昏之后,故事,是你陪我一路走来,二十载春秋,点点滴滴,永不慢怠。

我知道我的文字载不动你如此多的记忆,无法满足你所需要的巨大的思维空间,但我终究还是想提笔写下点什么。为你我相遇的一生,为你我不变的命运,为你我所缅怀的故事中的故事。

人生之路上,你给予我的太多太多。如果二十年的聆听是青春,那么这岁月未免显得太长。如果说二十年的故事是历史,那么我和你的距离显得太短太短。故事,你从五千年前走来,从发黄的线装书走来,陪伴我度过二十年的岁月,也会伴着我成长。这些我所写下的,永远都不会遗忘。

你说:“透过我可以看到历史。”

我说:“透过你可以看到世界。”

我和你就这样一路走来,走过了繁华,走过了沧桑,走过了宇宙间的一瞬,走过了此刻的无限时光。

或许你的深度与厚度远不是我能企及的。故事,你就像埋在我心底的一颗命运的种子,一旦发芽,将开出一个世界。

而我喃喃的细语也许正讲着唐时越窖的青花釉,讲着陆游和唐婉的《钗头风》,讲着黄宗羲“工商皆本”的主张,讲着龚自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言论,我会在某个下午躺在老式摇椅上,沏上一杯清茶,然后走近你,静静品味你所流出的历史,流出的淡淡清香。

故事,你我的二十个春秋如白驹过隙匆匆而去,你用智慧丈量世界,我用真心聆听历史,你我经历了无数个时间的片段,抹不去的记忆,促使我渐渐成长,直至今天,我才提起笔为你写下寥寥几笔,也许有一天,你将会离我而去,到那时,这就是我献给你的歌,是一个誓言,也是一个简单的叹息。

如果是那样,我该早早地就献上这些文字作纪念,想着想着就会写出满眼的泪来。

精选高中故事合集通用篇四

别人消失了,依豆豆可以不管,但牛豆豆不行。父母去世得早,在牛豆豆还躺在襁褓中的时候,豆豆父母去县城采购化肥食用,就再也没回来过。有豆豆回来说,依豆豆父母被狠心的商贩拉进豆筒里榨成了豆浆,正以一杯一元五毛钱的价格出售着。豆渣被废弃在一旁,里面就有依豆豆与牛豆豆的父母。依豆豆曾背着牛豆豆到那个豆渣桶四下寻找,那么多无辜死去的豆豆,又都死得惨不忍睹,面目全非,不知道哪个才是自己的父母,还险些为此搭上了自己和牛豆豆的性命,只好无奈地放弃。自那以后,牛豆豆就是自己唯一的亲人,依豆豆靠着卖报得来的微薄的工资将弟弟抚养长大,必须将他找回来。

依豆豆喊上了胆大的绵豆豆和骁勇善战的乌豆豆,自己用皮筯和小竹竿自制成弓,在箭筒上放上几根牙签当箭,又去铁匠铺打了一把剑,别在自己的腰间,略微整了整行装,就出发了。沿路走来,遇到过绑架绵豆豆的蚱蜢,表面善良却暗中投毒的蚂蚁,穷追不舍地苍蝇,好几次绵豆豆险些丧生,都被救了回来。也不知走了多远,总之是太阳落了又升,升而后落,终于进入一个祥和安谧的境地。远远地望见一座高大建筑物耸立,红色屋顶触及云端,雪白的屋身醒目地簇拥在蓝天之中。依豆豆不觉舒了口气,连日来的奔波,已经累了。乌豆豆的脸上也挂满了伤痕,不再是那个光滑如漆的乌豆豆了,绵豆豆更是浑身上下都青一块紫一块,浑身上下没一块好豆皮。

等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靠近那栋雄伟的建筑物时,已接近天黑了,屋内透出柔和而又温馨的灯光。他们走到门前,门虚掩着,轻柔的灯光沿着门缝泻出了门外。敲了敲门,无人来应。依豆豆轻轻推了推门,门“嘎吱”一声开了,她迎着晕黄的灯光,大步跨入了屋内。乌豆豆和绵豆豆面面相觑,也顺着依豆豆的脚步走进了屋。

屋里空无一人,正面的墙壁中央挂了一面钟,秒针走动的“嘀嗒”声清晰地回荡在屋内,时钟下摆着各式各样的木柜,木柜上摆着各式各样的蛋糕,大大小小也不尽相同。蛋糕前摆着特殊材料制成的小长条,长条上似乎刻有字样。绵豆豆俯身一看,不禁大嚷一句:“看,这是乌豆豆的名字”,果然,构式精巧美丽的蛋糕前有块小长条上端端正正地刻着“乌豆豆”三个字样。绵豆豆随即马上去找自己的名字,在一个小角落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蛋糕。绵豆豆用手指沾了沾自己的蛋糕,“味可真淡,不好吃呢”,又瞅了瞅蛋糕,“哎,样式也不好看。”绵豆豆是个贪吃的孩子,突然想起属于乌豆豆的那块蛋糕,便跑去用手指沾了沾,发现甜而不腻,绵豆豆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嘴馋,便不知不觉地将蛋糕吃了大半。依豆豆吃惊地看着正在逐渐透明化的乌豆豆,他正在滔滔不绝地跟依豆豆说着话,对自己透明化的事情浑然不知。依豆豆突然想起了什么,回头冲绵豆豆喊了一句:“别吃了!!”绵豆豆停止了大嚼,猛一回头,也吃惊地盯着乌豆豆。乌豆豆觉得不自在了,往自己身上一看,不禁“哎呀”叫出声来。

依豆豆:“绵豆豆,别吃了,再吃,乌豆豆会消失的。”

绵豆豆:“这倒底是怎么一回事啊,我吃个蛋糕和乌豆豆有什么关系?”

“如果我没猜错,这儿应该有一摞没有蛋糕的长条子”依豆豆四下里搜寻着说,“绵豆豆,你那脚边是什么?”

绵豆豆抹了抹嘴边的蛋糕,看了看脚边,似乎码着一摞东西,她蹲下身把他们拾了起来:“依豆豆,上面全是消失的豆豆的名字,包括牛豆豆。”

“我想我知道原因了”依豆豆沉吟了半晌,“我曾经听过一个传说,说豆豆村的每颗豆豆,都有属于自己的时间蛋糕……”

“时间蛋糕?”乌豆豆和绵豆豆嚷了起来。

“对,时间蛋糕,它代表着每一颗豆豆的生命,蛋糕的大小代表所剩的生命力。所余的蛋糕有多少,生命便剩多少。不受外力的干扰下,蛋糕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变小。蛋糕上面的花样代表着自己的充实程度,蛋糕越精巧,花样越多,却甜而不腻的,代表自己过得越充实,时间蛋糕损耗也会相应地慢一些;相反,蛋糕越简单,花样越少,却淡而无味的,就代表虚度光阴的程度越厉害,时间蛋糕变小的速度也快一些。”

绵豆豆恍然大悟,“怪不得我的蛋糕那么难吃啊!”

乌豆豆怨恨地看了一眼绵豆豆:“怪不得我便成了透明状……可是,问题在于,为什么像牛豆豆之类的年轻人那么快就没蛋糕了?”

依豆豆说:“牛豆豆好学,所以他的蛋糕一定很美味可口,遭到偷吃的可能性很大,所以接下来我们的任务是……”

“抓小偷!!!”乌豆豆和绵豆豆异口同声道。

正说着,见一只硕大无比的老鼠爬上了蛋糕柜啃起了蛋糕。“好啊!偷吃贼终于现身了”依豆豆恨恨地想,随即从箭筒里取出了根牙签,搭上弓,只听“嗖”地一声,箭头不偏不倚地射中鼠的眼睛,老鼠顿时惊慌失措起来,上下乱蹿。

“糟糕,别让它打翻了蛋糕!!!”依豆豆话音未落,老鼠已重重跌落在乌豆豆的半块蛋糕上,被撞击的蛋糕在桌沿晃了晃,“叭”地摔倒在地,乌豆豆也伴着“叭”地声响,化于无形的空气中。依豆豆又一发离弦之箭射中鼠头。老鼠顿时趴在地上,挣扎了会,就不再动弹。偌大的屋子里就只有一堆蛋糕、依豆豆、绵豆豆和一只死去的老鼠。依豆豆不禁伤心落泪,绵豆豆边哭边道:“依豆豆,都是我不好,要是我不吃那半块蛋糕,老鼠也撞不飞它啊”正在互相垂泪之时,朦胧听见一个声音:“放我出去,我来救他。”依豆豆止住了哭泣,寻声而起“你在哪?你是谁?”

“我在老鼠肚里呢,我是看守蛋糕的神”,果然,从老鼠肚里传来闷闷的声音。依豆豆拨出腰间的剑,将老鼠肚皮一划,一个带着彩色光圈的小老头钻了出来:“闷死我了,依豆豆,谢谢你。”

看见依豆豆纳闷的眼神,小老头又接着说:“我掌管着你们豆豆村所有豆豆的时间蛋糕,自然知道你的名字,所以不用纳闷。”

“您真的能救乌豆豆吗?”

精选高中故事合集通用篇五

两年前爷爷遇上车祸,撒手离开了我们,如今他的名字已很少有人提起,我们脸上的悲伤,似乎也冲淡了许多。只有在梦里,才能依稀见到他不再生动的容貌。

一天早上,妈妈在阳台上喊爸爸:“丽她爸,快来!”爸爸赶过去,却见妈妈正盯着爸爸的两双旧皮鞋发呆。爸爸问:“怎么啦?”妈妈说:“你这半旧不新的鞋子怎么处理?”爸爸这才想起平时旧鞋都是爷爷穿去的。这么多年来,爸爸的鞋稍有些旧,就不愿再穿,放在阳台上搁着。每次爷爷从农村来看我们,都拿回去,擦净穿上,脸上还美滋滋的。第一次爸爸有些惭愧,后来也就心安了,反正他既然舍不得穿新鞋,爱穿半旧不新的,就算了,时间一长就成为惯例。爷爷虽比爸爸高七、八公分,脚码却和爸爸一样。每双鞋爸爸穿上一年半载后就由爷爷拿了去,很珍惜地再穿上个一两年。

如今爷爷早已长眠在老家门口的山坡上。当我们用一捧捧黄土,将他和我们的世界隔开时,我们只想到自己痛失了慈父、爷爷,一位既是长者,又是导师的人,却没想到爷爷还是在这个世界上唯一舍不得爸爸把旧鞋扔弃的节俭者。这时,他又被子孙们想起了。

那一刻,爷爷的形容笑貌又浮现在我们眼前。我听爸爸讲,在他小时侯,爷爷可是绝不让他穿别人甚至爷爷自己的旧鞋的,说是捡别人旧鞋穿的人,一世也没有出息。至于穿自己的旧鞋呢,爷爷从不说三道四。

爷爷是一位极普通的农民。但作为父辈,他把自己能给的一切都给了儿女。更重要的是,他竭尽所能,任何时候都没有让自己的妻儿落到可怜的地步。爸爸无论是童年、少年时期,还是求学年代,他都维持着同龄人中的中等生活水平。爸爸小时侯,家里穷,常吃了上顿愁下顿,爷爷还是能让他们吃饱穿暖,多不容易。当别人家的孩子露出脚趾的时候,爷爷总能买一些新布,让奶奶做成新鞋。那年月,爸爸他们能穿上这种鞋还有些优越感呢,起码也修补得光光趟趟的。

爸爸上初一那年春天,爷爷从外地打工回来,得意地拿出一双崭新的皮鞋,对爸爸说:“来,试试脚!”哇,皮鞋!这可是爸爸做梦都没有敢想过的。爸爸喜极而呆,望着那发亮的皮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爸爸脱了鞋,一试,却大了半截。爸爸有些沮丧,埋怨说:“我的脚才多大,你怎么买这么大的?”爷爷乐呵呵地从爸爸的脚上脱下,套到自己脚上,大小正合适。爷爷说:“咱父子俩谁能穿,给谁穿。喏,我穿正好,属于我喽。”爸爸气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抗议说:“原来你在逗我。”爷爷哈哈大笑起来,变戏法似地又拿出一双,“傻子,爸吃跳蚤也给你留着大腿儿,哪回子好事没你的份?”爸爸一看,颜色、样式和爷爷的一模一样。一试,正好合脚。爸爸高兴得满村转,当天在村前村后转了不知道多少圈,乐得他不知怎么好。

这是爷爷给爸爸买的唯一一双皮鞋。可惜的是,爷爷买的是伪劣商品。不到一个月,他们父子俩的鞋子就先后开了嘴。爷爷便对皮鞋失去了信任,以后再不买了。后来爸爸大了,爱美了,并且能辨真假识伪劣,爷爷就直接给钱给爸爸,让他自己挑去。

爸爸也给爷爷买过一双鞋。爸爸出外打工后觉得该报答他的父母了。第一个春节回家,就给爷爷、奶奶买了礼物。给爷爷的,除了烟、酒,就是一双鞋—仿军用大斗鞋。29元钱一双,爷爷爱惜得什么似的。冬天里晴天穿,雨天也穿。后来每到冬天,不等爸爸给他买,他自己就早早地买了这种鞋穿上。爸爸打工的厂子这几年不景气,日子过得紧,但他在城里仍很可怜乡下的父母,他总想:城里总比乡下好,爷爷更加可怜他,除了不断接济爸爸外,就变着法儿给我们省钱。爸爸从此没给爷爷买一双鞋。爷爷总是乐意地穿爸爸扔下的旧鞋。

爷爷现在长眠家乡了。我能想象他在黄土中瞑目沉思的神情和他不放心地关注我们的眼神。但爸爸,包括快要长大成人的我却再也没有为爷爷买新鞋的机会了。

“丽她爸,这两双鞋怎么处理啊?”妈妈的问话打断了我与爸爸的回忆,这时,爸爸若有所思,慢条斯理地说:“我穿,为什么爸爸能穿旧鞋,我就不能,今后我要把每双鞋都穿到不能再穿的地步,坏了就补吧。”说着,他就换上了其中的一双旧鞋,把另一双旧鞋与刚换下的新鞋并排放在一旁。

我这时,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爸爸决不只是像爷爷那样珍视旧鞋……好象一件失去了的宝物又回到了爸爸手中。

精选高中故事合集通用篇六

进入中学后,我和书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在饥肠辘辘之时,他还是我最喜欢的“食物”。在我的小房间里摆放着一张床、一张书桌和书柜。我的书房就是“餐厅”,书柜就是我的“食橱”,里面储藏着很多“食物”。他们的味道都令人回味无穷。

在这充满食物香气的房间里,最吸引我的要数“麦当劳”大餐,他口味香脆,散发着诱人的清香,《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格列佛游记》等均在其列。书中精美的画面令我爱不释手,神奇的想象更是让人浮想联翩。尤其是安徒生爷爷笔下的白雪公主,她的处境、遭遇,时时牵动着我的心。当她被狠心的王后赶出了城堡无家可归时,我忍不住留下了同情的眼泪,当她被七个好心的小矮人收留时,我心里的那块石头总算落地了。

“中式古典大餐”也是我所钟爱的。这里品种最为齐全,《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史记》等都是我的“盘中之物”。《史记》使我懂得了我们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使我明白了从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再到秦朝统一天下的艰辛历程。其中,《三国演义》里“火烧赤壁”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使我不得不佩服诸葛亮那过人的智慧,尤其是火烧曹船是那激烈的场景让我过足了瘾,至今任意犹未尽呢!

当然,有时“中式古典大餐”吃腻了,“中式现代大餐”也是不错的选择,《骆驼祥子》、《繁星春水》、《呐喊》等都令我回味无穷。老舍的《骆驼祥子》里面的“人力车夫”——祥子,令我印象深刻。他身体结实健壮,可值得令人深思的是:祥子竟然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卖了自己最爱的小褔子后又怕遭非议,从而造成了自杀的惨状,这很值得我们去思考。

有时我回去品尝一下“西式套餐”,这些自然都是外国的经典作品。《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还有《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尽在其中。马克吐温笔下的小汤姆是一个非常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当然,也很顽皮,但这正是我们这些正在读书而又“压力山大”的孩子们所向往的。有时,看得入了迷,竟相穿越到书本里和汤姆还有他的小伙伴一起玩耍、一起冒险,那该多好啊!

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但比起那些“物质食粮”来说,更不容易令人厌烦,反而与读越有味。正如程颢所说:“外物之味则可厌,读书之味,愈就愈深。”这就是我与书的故事。

精选高中故事合集通用篇七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我已度过了人生的十七个春夏秋冬,在人生的道路上留下了无数的脚印,再回首,依然历历在目。而使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这件事,虽已写过很多遍,但每次重温,都是我精神的一次洗礼。

又是一个寒冬之夜,呼啸的寒风刮得人瑟瑟发抖。我独自一人走向校门口,内心似乎比这夜更寒冷,因为我知道,门口没有等待我的人。

夜虽寒冷,但月光依然澄澈,似乎充满了一线希望。

隐隐约约,门外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我多么希望那就是他,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人群变得稀疏,但那人依旧站在灯光下,徘徊、等待……

“爸!”走近才发现,那人真的是他,“你怎么来了?”

“哦,出来啦。接你回家。”父亲的脸上依然带着笑。

这笑融化了我内心的寒冷,这笑让我在寒夜得到无比的安慰。

月光入水,充满天地,照得周围发亮,也照亮了父亲的头发。父亲的头发已不再是以前那么的黑亮。银丝在他的黑发里,显得刺眼。父亲的脸也莫名地多了几条皱纹。似乎我已很久没有这样观察过他了。

父亲老了,但这寒风中,他依然无私地给予我温暖、希望和爱。他依然是我的依靠。

不知不觉中,我慢慢走向了父亲,就像小时侯一样,依偎在他的身旁。我还记得曾几何时,父亲牵着我的手,领我过马路,他的手是那样的大,包住了我的手,给我力量。此时,父亲已不再牵起我的手,我也想牵起父亲的手,但最终放弃了。孩子大了,总该有自己走的时候。

月光却又像一层薄膜,隔离了我与父亲。

“冷吗?”父亲突然说话,头转向我,依然带着笑。

“不冷。”我也以笑回应父亲。

这时才发现,月光并不是薄膜,它帮助我们传递着爱。

月光被高楼遮住,我才发现已经到家了。

鹰击长空,因为有翅膀的支持;鱼翔浅底,因为有流水的包围;花开绚丽,因为有绿叶的陪衬。我的成长,有父亲的'支持、包围、陪衬,才显得完美。

精选高中故事合集通用篇八

古时,匏巴弹琴,鸟儿会随着乐声而舞,鱼儿跃出水面倾听。郑国的.师文听说后,就去拜师襄为师学琴。

师文学了三年,柱指钧弦,却弹不出一首完整的曲子。师襄无奈地说:“你可以回家去了。”师文扔掉琴,叹息道:“我不是不会指法,也不是不能完整地弹一首曲子。而是我心不在琴弦上,心里也没有音乐。由于内心找不到音乐的感受,所以手指就不能和琴弦相配合了。你再给我一些时间,让我找一找音乐的感受。”

过了不久,师文回来见师襄。师襄说:“你的琴炼得如何?”师文告诉他:“我已找到音乐的感受,请听我弹一曲。”

当春天时叩击商弦弹南吕调,凉风突起,草木都结出了果实。秋天时叩击角弦弹夹钟调,和风徐徐地吹起,花草树木都开花发芽了。夏天时叩击羽弦弹黄钟调,霜雪交下,河塘里都结冰了。冬天时叩击徵弦弹蕤宾调,阳光变得炽热,厚厚的冰块一下就融化了。一曲将终时,则以宫弦为主与其它四弦一并奏起,这时吹来了和丽的风,天空中漂着吉祥的云朵,降下了甘露,地下涌出了清清的泉水。

师襄抚心高蹈说:“你的弹奏真是妙啊!即使师旷之清角,邹衍之吹律,也比不上你。我得挟琴执管向你学琴了。”由上可见,音乐既可以使春天变成秋天,也可以使秋天变成春天,既可以使夏天变成冬天,也可以使冬天变成夏天。上述种种变化,皆是骤变,而非渐变。音乐的力量不言而喻。

注:师襄:春秋时鲁国乐官,擅击磬,也称击磬襄。也有一说是卫国乐官,亦称师襄子。《史记》里说他“以击磬为官,然能于琴”,师文曾从他学琴。《史记.孔子世家》、《韩诗外传》也都说孔子曾从他学琴。

成语“得心应手”出自《列子。汤问》,与音乐有关。它常被用来比喻作事非常顺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