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太行秋色散文(通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2:38:43 页码:12
2023年太行秋色散文(通用18篇)
2023-11-18 02:38:43    小编:ZTFB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其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现在和展望未来。写总结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和连贯性。阅读是一种积累知识和提升能力的有效途径,希望大家能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太行秋色散文篇一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或许她的名字就是从这而来。初次见到她的时候,是在开学的第一天,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我一眼就看到了她,也不知道为什么,但却对我有那么高的吸引力。平静而淡雅,这是我对她的初次印象。

进入新的班级后,我惊喜的发现她竟然也在这个班里,这让我的小心脏扑通扑通直跳,或许是缘分,也许是上天注定,我们成了前后桌,而从那以后,我知道了她的名字,盈盈,一如她的气质,平静而淡雅。

每天我都会找点机会与她聊会天,从开始的陌生,渐渐的我们成了好朋友,每天放学后我们有时会约在一起去离学校不远处的小吃街里疯狂的扫货,各种各样的小吃我们几乎尝过了一遍,那个时间是我度过的最开心的时光。

升入高三后,考学的压力让我们每一个人喘不过气,每天都是紧张的'学习备考,我们之间的聊天也慢慢变少了,偶尔也会提起我们曾经度过的那段时间,我们相约一年后进入同一所大学,那时我就暗暗下决心,一定会努力。

如今,她在天津,我在新乡,而她也成为了我的女友,虽然每天都在彼此思念,但是我们却始终在努力,我也始终的努力,为了这个叫盈盈的女孩。

太行秋色散文篇二

艳阳高照,天高云淡,感受到空气的丝丝凉爽,我就知道,故乡棉花的秋天又来了!

秋天的棉花才是最美的。每逢秋天,雪白雪白的棉花,总会映亮整个村庄,点燃一双又一双火热的`眼睛,丰收的喜悦写在故乡每个人的脸上。

在一地阳光里,棉花一朵又一朵地盛开,棉花的付出总给故乡人留下最美好的记忆。中秋前后,是棉花吐絮的旺盛期。一块块棉地,白茫茫连成一片,仿佛是白雪降落到了田野,一树树的棉花,似一树树积雪;大朵大朵的棉花,又像一只只白鸽停落在树枝上。走近一看,这时棉花的叶子大多呈酱红色,雪白的棉花压弯了枝头。绽放开的棉花如盛开的白莲,白得逼人的眼;正欲开放的棉花,似咧嘴笑开的石榴,棉絮依稀可见。拾棉花的姑娘、媳妇走进棉地,娴熟地采摘新棉,手指灵动如琴师弹钢琴那般精巧、那般轻盈。一团团棉花飞进了她们腰间的围兜,一垄棉花采下来,棉花把围兜揣得鼓鼓囊囊的。顿时,采棉姑娘、媳妇个个都变成了“孕妇”,漂亮的脸蛋笑成了一朵朵棉花,要知道,她们“怀”上的可都是一个个“金娃娃”啊!

今年“十一”长假,我回到久别的故乡,又见到了一望无际的棉海,见到了洁白如雪的棉花,一种“温暖”的情愫便从心底升腾而起。儿时,帮父母采摘新棉的场景历历在目,恍若昨天。

如今,家乡农业机械化作业普及了,采棉花之于收粮食还算是一件比较辛苦的事,收入也比经商办企业少得多,但家乡人种植棉花的热情并没有丝毫减少,也许这就是化解不了的“棉花情结”吧。是棉花养育了故乡人,是故乡人延继了棉花。

太行秋色散文篇三

国庆节到了,我既没有去观赏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也没有去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而是跟随爸妈回了一趟老家,去寻找田间的气息。

回去的路程很平坦,就算是有些颠簸,也丝毫扫不了我的兴致。一回到家,我便缠着爸爸要去地里,爸爸无奈,只好带我去。下了车,旁边就是苹果地,那红彤彤的苹果让我馋的直流口水,当即就咬了一口上去,可这苹果还没有熟透,差点没把我的牙酸掉下来。这一动作正好被爸爸抓拍到了,看的他是哈哈大笑。还有圆滚滚的柿子,挂在枝头上,成群结队的拥在一起,舍不得分散开,可是,一些柿子太软了,还是会掉下来,哈哈哈哈,小柿子们,被我发现了,你们可就要成为我的口中食了,我跑过去,一下子摘了七八个,看着怀中的小柿子,我就想快点回家,把它们统统吃光。紫色的花也毫不逊色,咦?这紫色的花是什么呀?问了问爸爸,才知道这紫色的`花下面都是治病的药材,如果不是爸爸告诉我,我兴许会把它们当成野花采走呢!哇!好多葱啊,绿油油的一片,就像是绿色的海洋,随着风的节奏律动,似乎是海洋上荡起的波浪,这些全都是农民伯伯辛勤劳动的成果呀!这么美丽的景色,我忍不住要拍照留念,爸爸给我拍了好多照片,每一张照片上都留下了家乡秋天的足迹。

回到家,看着照片,不由的感叹,秋天固然美丽,而绚丽的色彩,才使秋天多了一点新意,多了一丝情意。

太行秋色散文篇四

谷雨前夕,土膏脉动,浮萍泛绿,春雨油一般绵稠。农人们开始做埯瓜点豆的准备。这一年,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靠西洼大谷堆那块地留墒点棉花。那块地土质细软,黑亮冒着油膏,种什么都是好底子。几个年轻人嫌种棉活碎,行情漂浮,就打算放弃。可是大部分正经过日子的人家,哪敢轻易不种,交了公粮,再留够口粮和种子,全家衣袜油盐,孩子零嘴,人情用度,全指望到一季经济作物里刨了。都知道棉花是最耗人力的,忙起来全家可能都要上。活累是累了,麻烦是麻烦,可是不累不麻烦,谁给你钱花。那一枚枚白色的棉朵就是他们的银罐子,他们丝毫不可能知道,曾经棉花是以观赏“花卉”的高贵身份出现的,“茧中丝如细纩,名为白叠子”,这让履行中原的阿拉伯旅行家苏莱曼讶异不已。

庄里的大喇叭一天到晚放着歌,可是农人们听不懂《白兰鸽》和《北国之春》,大家都希望能放点《卷席筒》或拉魂腔,《卷席筒》就是专为村里农人写的一样,音律特别对味。象庄里红白喜事上的菜肴,放足了油盐佐料,大木柴火爆炒,味浓浓的爽口,那尾音扬起来往上拉的时候,简直是象拉在人的魂灵里,非常过瘾,真正的百听不厌,耳详能熟。这一天,大喇叭破例响起队长沙哑的声音,队长在讲种棉花。大家就笑起来:队长的棉花种的最瓤,红蜘蛛多,结桃稀,干巴拉的,收购站都不想要他家的棉花。可是这次队长讲的是营养钵,和以往种法完全不同。听说这种法子可以增产,渐渐开明起来的农人们决定接受这种新式科学,于是全村都响起打营养钵的咔嚓声。

春雨清亮起来,落在人的脸上,身上,无声,一点也不凉。萱草泛起一层淡淡的紫色,斑鸠开始抖动身上的羽毛,戴胜鸟也渐次落到桑植上。营养钵里的嫩苗拱起了顶上一层薄薄的塑料布,半天功夫就拱成平展展的一片,鹅黄嫩绿,风一吹,就往上窜半寸。大谷堆耸起一大片绿色的地毯布,恬静温软,在烟雨中,蝼蛄挺了挺硬硬的身子,饱喝了一口露水,突然身体就活泛了起来。空中出现了衔着草根的燕子,风情万千,姿态优雅。它们在筑巢劳作,然后将恋爱、成婚、生子。它们生命的浪漫延续和温暖的棉花联系在了一起,成为大谷堆春季里万物复苏背景的一员。

大谷堆渐渐地兴旺起来,鸟雀、昆虫每天不知疲倦地演奏歌唱,植物和野草在茁壮生长,这时候的棉花聚集在一起,根须深扎,枝条劲展。田地里劳动的人愈来愈多,人们在给棉花除草,捉虫。害虫里丁族最旺的是棉铃虫,它们疯狂繁殖复制,一茬一茬,绵延不尽。还有令人讨厌的红蜘蛛,这种虫小到肉眼也难分辨,它们聚居在棉叶的背面,难以发现,待到发现,损失已在所难免。人们选择晴朗的中午,就近给喷雾器注满水,兑上白色的乳液,搅拌均匀,在棉趟里走上几个来回,手中的喷头就将红蜘蛛的巢穴清剿了一遍,效果很好。

天气炎热起来,棉花伴随着人们热切的目光开花,结桃,爆朵。这时候的棉花纯洁、柔媚,它们温暖了人们的期望,也成就着中原古老的农业。这时候人们最怕的是下雨,尤其是暴雨。所以人们要赶在晴好天气将棉花收获。收获有两种简约的方式,一是直接采撷,姑娘们头顶紫色花巾,挎一个竹篮,一路摘下去。这种方式很唯美,可是蕴涵的劳动量却惊人。另一种是迂回的方式,先连壳摘下,运到公共场屋院里,堆到地上。然后到了晚饭后,全村男女老少聚集在场屋门前的空地上,聊天,摘除棉絮。年轻人还会说书,唱歌。寂静的村庄在繁星点缀的夜空下美丽迷人,远处传来几声夜虫的嘶鸣。皎白的月华白玉一样无尘,它照着寂寥迷茫的大地,照着安静的院落,照在人们祥和的脸上。到了后半夜,渐渐露水重了起来,孩子趴在了母亲的怀里睡熟,爱情却会在年轻人的歌曲中悄然萌生。

这时一位未来的诗人写下一句没有成名的诗:棉花在秋天里流浪,我的棉花是霜期的邮票。

二、醉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纱,在十月缠绵的斜雨里,我与南京的一个朋友彳亍在夫子庙的水边。“浆声灯影连十里”,“朱雀桥边野草花”,薄烟寒水都是有的,这样的季节,在我的感觉里,整个江南都应该是笼罩在朦胧的烟雨里的。但月笼纱今晚是不会出现的了,因为秦淮河在飘着桂花香气的烟雨里沉吟着。夫子庙依然是热闹的。在这个日趋光复着昔日辉煌的十里繁华地,摩肩接踵的行人颠覆着我的.情感。使我看不到画舫里李香君临水的粉影,以及国子监应试云集的考生。陈沂说,江东有天子气,始皇“东游以厌之”。“凿钏阜,断垄,以泄王气。”在这像梦一般的黯淡的水光里,烟雨秦淮的景色开始让我迷幻。我仿佛看到秦始皇站在方山之外那如炬的目光里流露出的恐慌。千年王气,才子佳人,都已随风而去,盛衰枯荣都汇成了秦淮的一潭烟云旧梦。我的情感世界一片沉沦。

在桥边有很多游船出租供游人游河。在我的想象里,秦淮河该是一条画舫往来,酒旗低迓,靓女如织的地方,可是出租的船只却以玻璃钢船为主。我们以成倍的价钱拣了个很小的挂着紫色灯笼的仿古木舫。四面都是空的,中间有个小小的带着花格子的隔间。湿润的空气从四面浸过来,有点凉凉的感觉。我们拣了地方席地而坐,静看水面的船只和桥面的游人。在我们吃完一碟用花椒烘炒的蚕豆后,朋友用手机约的两个朋友的朋友依次而来。船老板是位40多岁的船娘。她给我们端来了一壶碧螺春,几杯白酒、红酒,又送了瓜子、豆干、板鸭块等点心。我以为这些是南京的小吃经典。是供闲人们可资消遣的。而朋友却给我介绍南京最有名的小吃应该算是鸭血豆腐汤。说话间,船娘就给大家端来了。一大碗鸭血粉丝豆腐丝,放一勺红红的辣油,几点姜丝蒜苗。热热的,爽爽的,连汤都要喝个精光。这是一种和金陵的风格迥异的食品。船娘说,今天即使在洋快餐的冲击下,鸭血豆腐汤居然仍可以在大街小巷盛行不衰,可见鸭血豆腐汤在南京人心目中的分量。谈完这些闲话,我们喝着闲酒,点了一个唱评弹的,不为听书,只为那种醇厚哀怨的韵味。唱评弹的是位40岁左右的男子。修长的身材,浓密的乌发,穿着灰色的棉质长褂。他略略颔首,于是在咦咿呀呀的吴语声和我们四人的打牌声里,木舫也吱吱咯咯地摇动起来了。

烟雨下的秦淮河是浪漫的。成群的船荡漾在河面,河面上金辉四溢,彩灯闪烁迷离,让人流连。只见一叶叶木制扁舟、一只只脚踏游艇、一栋栋雕栏画舫鱼贯而行,船上的游客与岸上的游人互为观赏。“秦淮人家”前俊男俊女成双成对,倚栏细语,画舫内三两知己呼朋唤友,对酒高歌。透过窗子,那岸上的“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仿明建筑在灯光的辉映下仿佛千年繁华的梦幻,又出现在眼前一般。这时我们已无心打牌,喧闹和丝弦牵动了每个人的思绪。在乌衣巷我突然想起朱自清和俞平伯两位先生游秦淮的情景,想起他们面对歌妓纠缠时的疯狂和窘状,不禁哑然失笑。我觉得朱先生应该是喜欢那位船妓的歌唱的。因为那些混合着微风的隐隐约约的歌声的确令他有些神往了。但他们因为推及的同情,爱着那些歌妓,并且尊重着她们,所以拒绝了她们。本想放行山水,纵览风月的大师终于被搅了恬静的心境,“满载着惆怅”,索味而归了。

秦淮是金陵流动的历史,我对这部历史充满了同情和无奈。柔弱的金陵频繁遭受战火的摧残,秦淮河水曾经漂流着沉重的叹息。金陵人在纷繁的尘世中维持着自己平民化的生存方式,维持着与繁华都市格格不入的田园梦想。夜色愈来愈深,烟雨浓厚起来,消融了欸乃的桨声。我们吃尽面前的小点,都有了些微的醉意。到了回程的时间,又有一拨木船摇曳着驶来。

时间会收割一切。所有伟大的东西在时间面前都会显得卑琐和渺小。我不知道秦淮河的繁华会流转多久,但它肯定会在我们的生命流程里留下印记。

三、南行流水。

下面您将看到的是我一次南行的流水记录,不知道你能不能接受这样的叙述方式。可我觉得这是一种比较轻松的方式。所以我--一个不太老练的作者,冒险决定使用一次这样的方式。

十二月二十四日,是一个年轻人狂欢的日子,我因为一件要紧的事突然决定南下。甚至没来得及和家人打个招呼,我是在火车上打了个电话,然后火车就咣当咣当地驶离了车站。这时我的心情的节奏是急促的,远比刚起速的列车要快,因此给我造成了些许的别扭和不适。时间是下午四时,天气预报愈来愈准确,天气真的和预报的差不多,温度在零度之上,人的舒适度是五级,空气的质量是良好。阳光照在冬眠的麦子叶面上,淮北的田地里这时空无人迹。随着列车的加速,我的心情反而慢慢安静下来。我看到车窗外,一大群山羊被农民赶上了那条省级公路,羊群大概有几百只,蔚为壮观。羊群的对面及后面都有车辆驶来,我看到有的司机把头伸出车外。因为我坐的空调车是密封的,所以我听不到羊群的叫声,也听不到司机在说些什么。但我能肯定司机是在骂人,司机的态度让我瞬间不假思索地把同情送给了那个农民。时间是四时三十九分,这时的车子的速度已经是很快的了,所以羊群很快被抛在了身后。我把头扭转过去,我看到那个农民,就象是在指挥一场战斗的将领,又象一个在舞台上演出的乐队指挥,汗流满面地挥舞着手中的战刀或者指挥棒。而显然那些战士或乐手由于受了前后车辆笛声的夹击而十分的惊慌失措。火车仅用了一两分钟的时间就把那场战斗甩得无影无踪,我已无法观摩到那场战斗的结局。可是在我的想象里,那位农民是个胜利者,他正在把羊群赶到了家中的圈里,并且给它们撒上一抱散发着香气的干草,然后接过妻子送上的一碗热水,咕嘟咕嘟的一气喝下,他的沾了一片草叶的粗大的喉结在上下的跳动。这时他可能已经完全忘记了那些汽车的咒骂。

从五时二十五分开始,我的手机开始频繁地响动。是一些我喜欢的或不十分喜欢的人发来的信息。这提醒我重新记起了这是一个节日,一个引进的并且迅速本土化的节日。我是从去年的时候喜欢上这个节日的,这并不能证明我是多么的媚外或对时尚与流行的敏感,事实是我是一个十分落伍的人――我喜欢这个节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喜欢上了这个节日的气氛。在这一天,人们喜气洋洋,相互祝福,年末的快乐会溢满整条街道,让人放松绷了近一年的神经或忘却一些不愿记忆的事情。这是一种久违了的快乐,而人又是一种多么容易受到感染的动物啊。于是在这样的情绪下我陆陆续续地回复了一些短信,也借以打发寂寞的旅途。这时车子在经过一个镇子。镇子的建筑多是一种灰色的两层楼房,墙上有很多白色的标语。我看出来这些应该是新刷的标语。因为这些口号是上面刚想出来的,最多不会过一个礼拜的时间,我惊讶于这个镇子的人对于政治的敏锐。镇子在向后远去,象翻书一样。在咣当咣当的运动中我感受到了时间的流动,也感受到了空间的凝滞以及时间对空间的抛弃。阳光慢慢地柔和起来,在柔和的阳光下,一对母女从一个林子边的道路上经过。树木的叶子早已斑驳焦枯,使林子显现出颓败的迹象。母亲和女儿依偎着前行,让人回想起童年的温暖。一条褐色的狗从母女的对面经过,那条狗对着母亲狂吠了几声,狗的主人,跟在狗后面的一个儿童对着狗踢了几脚,可是踢空了。当他们交错而过时,女儿对着儿童露出了笑容。这时我突然产生一个古怪的想法:这个孩子和那对母女,他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他们会不会在这个节日里狂欢呢?一个中国著名的村庄的牌子映入眼帘,在五时五十五分的时候,列车驶过了凤阳,但没有停止行驶。

到达南京时,已经在晚上的时间。在这里列车将作沿途最长时间的停留,可能会在这里补充一些水和食品等物资,而在这个站上车的人也会是这趟旅行中最多的一次。南京的节日气氛特别的浓厚。因为我看到路边很多商店上喷出了节日的图案,图案大都充满卡通的色彩;街道上金辉四溢,彩灯闪烁迷离,一个个身着盛装的老人模特立在商店的门口;一个小孩被她的年轻的妈妈抱着,孩子的头上戴着红色的帽子,手上拿着一个彩色的气球,可孩子的眼睛依然被橱窗里的玩具所吸引,热切的目光迅即淹没在涌动的人潮之中。南京是一个文化特色比较浓郁的城市。它就象一个分水岭,将北方的农业与南方的工业泾渭分明地分隔开来,让我在二零零五年年末的这天晚上的八时,亲身感受北方的粗旷与南方的精致在这里的瞬间交流。后来我听说这天晚上,南京的酒吧饭店人满为患,不是提前预定,是根本找不到吃饭的地方的。当然这是我在第二天的报纸上看到的信息。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我跑到车门口吸了两支烟,又利用这段时间打了几个电话。其中最重要的是给一个南边接我的人打的,向他通报了我的位置和可能到达的时间。终于在二十分钟后,列车在嘈杂中又一次的启动了。

天色完全的黑下来,黑暗模糊了我的视线。我凭着记忆猜测沿途的城市和农村的大致位置。苏南的城市都是千篇一律,精巧而发达的那种,它们交错着出现在我的视线里。我看到了一座灯光辉映的大桥,以及躲在大桥的栏杆边亲昵的恋人;看到了晚上下课的学生,夹着书本吵闹着走在路边;我看到了河流,车子经过了河流,经过了常州、无锡、苏州,经过了无数的在夜里看不清楚的农村。可我能感受到这些农村的温馨存在,因为它的胸怀是那么的广阔,列车在它平坦的胸怀上驶过,让我的心得到了安宁和温暖。

上海是我的这趟旅行的目的地。在到达目的地前,这个狂欢的节日行将离我而去。我不知道这趟旅行除了那件要紧的事情外,对于我的生命行程还会有什么意义。我做了次时间和空间的过客,匆忙的开始而又匆忙的结束。在夜间十一时五十七分的时候,我终于对这次的南行以及在南行期间出现的节日失去了兴趣。“ontheopenroad”,我对自己说,这是你的宿命。

太行秋色散文篇五

流年秋韵,独舞秋色。

千万不要在离别时,才知道自己的爱。

我们相识与最美丽的花季,在我最美丽的时候认识了你,也在你最美丽的时候认识了我。我们就这样相识相知,因为有你,我不再孤单。

认识你是偶然,分开是必然。因为我们都是来自与四面八方的人,有缘相识当然是缘,可分也会把我们彼此分开。也许我们是有缘而没有分,不然我们分开以后就不再相见。

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是那样的快乐。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你会离开,我会这样的难过。我们曾一起玩耍,我们曾一起吃饭,我们曾一起旅游,我们曾一起做过太多的事情。太多的美好的回忆,让我一直都不曾忘记。

尽管我们分开好多年了,可我还是无法忘记你,忘记我们曾一起走过的美好的时光。真的相信了那句话,想要把你忘记真的好难,曾经说过的话风吹云散。

你一直都是我心底最温暖的阳光,我的.世界因为有了你,才变的如此的不同。我感谢你,更感谢有你的日子。因为有了你,我的生活才多了一份色彩。

如果我们不曾相识,也许就不会有分离。不过,我从来都不后悔认识你,认识你是我一生的缘。尽管我们的缘是这样的短暂,可我依然珍惜我们曾在一起的时光。

也许都是我们太任性,也许都是我们太年轻。当你有一天,突然告诉我说你要走了,我才知道我此刻的心情。那种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任何语言都表达不了我此时的悲伤。

我们在一起的日子,从来都没有说出彼此心中的那个爱。因为我们都放在了心里,其实我知道你爱我,但是你又怕给不了我想要的幸福。好几次,我都想要告诉你,其实我也喜欢你,正如你喜欢我一样。但是,我却始终开不了口。

我知道你的顾虑,还记的别人曾拿我们开玩笑,我对他们说,我的要求很高,不高不低1.87,不胖不瘦136。我从来都不介意这些话,但是你却把这些话放到了心里。直到多年以后,朋友向我说起,我才知道,是我的那些不经意之间的话,让你对我的爱迟迟不敢表白。

对不起,其实我真的不是有意说那些话的,只是给自己下个台阶。没想到,你是如此的在意我的话,你说你有权利偷偷的喜欢我,却没有勇气告诉我。因为你怕我拒绝你,到最后连朋友都做不成。

我们在一起的日子,一直都是好朋友的身份。我们什么话都说,从来都不用去介意。可是,我是真的不知道你从何时喜欢上了我。也就是因为我们什么话都说,你才知道了我现在不想考虑感情的事情,我只想努力的工作挣钱。太多的害怕,让你默默的在我的身后,为我付出。其实,我也看在眼里,只是不想说的太明白。我把这些都放在了心里,不曾向任何人说起。

当你告诉我,你要走的那一刻,我笑了对你说,一路顺风。你看了我笑了笑,我也看了你笑了笑。在你走的那一刻,其实我多想告诉你,我喜欢你。

可是,我却没有勇气。此时,我还是止不住自己的眼泪。我哭了,我是多么的舍不得你离开。你就这样走了,一句话也没有留给我,而我也是什么话也没有说。

爱在离别时,我才知道我是多么的喜欢你,才想要告诉你。可是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一切都后悔莫及。我更没想到,这一别也许就是永远。从那以后,我们就真的再也没有见过。从那以后,我们也真的就失去了联系。

如果当时我们都勇敢点,也许就不会留下遗憾。我真的很喜欢你,可是我却没有勇气。也许爱总是在离别时,才会明白。爱,总是在失去后才知道珍惜,可还有什么意义。爱总是在离别之前,才明白自己的爱。

朋友如果你真心的爱一个人一定要勇敢的告诉她,让她知道你的爱。不管会不会拒绝,一定不要让自己留有遗憾。人的一生也许错过了,就是一辈子,哪怕只是一个转身。

朋友珍惜你身边爱你的人吧,千万不要让自己错过了身边的幸福。爱,一个人就要勇敢的说出来,勇敢的说出我的爱。千万不要在离别时,才知道自己的爱。

爱在离别时,我才知道了我对你的爱。你对我的爱,是那么的重要。可一切都后悔莫及,我知道我已经失去了你,今生永远的失去了你。如果上天可以重来,我一定会勇敢的说出那三个字。可惜人生没有重来的机会,错过了就是一辈子。

爱总是在离别时,让我明白。爱总是在离别时,才让更多的人明白。我真心的希望天下的有情人终成眷属,不要让自己的爱在离别时,才后悔莫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太行秋色散文篇六

一望无际黄色的海洋,那是秋天的'外衣,那是秋收的信号。希望自己也能在这个金色的季节中收获更多。梦随心动,心随梦求,心中那份期许,行走于四季,收获在今朝!

在这无边无际的澹荡里,没有寂寥与悲凉,惟有明澈与恬淡。

无论我们在人生中扮演何种角色,总会有最闪亮的瞬间。活在当下,有所期待就是幸福!

夕阳的温度告诉我,简单和浪漫都是这么耐人寻味。一把琴、一条路、一个人便是快乐的源泉。

太行秋色散文篇七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江西醉翁,欧阳修老先生,在他的《秋色赋》中,秋是凄凄切切,悲风凛冽,秋是肃杀可怕,凄凉阴沉的季节。故而有“噫嘻悲哉!此秋声也”的感叹。可能是我的境界太低,感觉迟钝吧,真的无法感知到秋的悲切,秋的萧飒,反而感觉秋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春天,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固然可爱,可秋天那硕果累累,瓜果遍地的一片片丰收景象,却更让人陶醉。秋天,是农人们的希望,她比春天更加地欣欣向荣。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她比春天更富有绚丽多姿的色彩。

老家的后山,是一层层坡地,最上一层种的是高粱,不知咋地,有些老太太又叫它蜀黍。高粱头部好像是顶着一只火炬,红艳艳的。风一吹,摇摇摆摆的,煞是好看,叶子互相摩擦,发出沙沙的响声,似乎是一曲丰收的赞歌。高粱收了之后,孩子们成群结队的去抢高粱杆当甘蔗吃。它吃起来,甜甜的,比真正的甘蔗稍稍硬点点。

第二层是红薯地,薯叶绿油油的,薯藤尖部的叶子淡黄淡黄的,似乎嫩得要滴出水来。红薯厢的泥土上面,横七竖八的有些裂缝。那些裂缝越大,大人们笑的就越开心。那些裂缝是土里的红薯撑开的,红薯越大,撑开的口子也就越大。秋天了薯尖可以揪来煮稀饭,炒起来当下饭菜。吃起来滑嫩爽口,清香流怡。

最下一层是包谷地,到了秋天,沉甸甸的包谷棒子镶在包谷杆的中部,那一穗穗的包米棒子,像牛角一样斜斜的撑起。有些特大的包谷棒子,谷蒂承受不起她的重量,沉甸甸耷拉下来,挂在包谷杆子上。被风一吹,晃来晃去,像淘气的胖孩子在甩动着胳膊。

秋天,坡地的地埂上是孩子们的乐园。那橙红橙红的黄蜡泡、金黄金黄的刺梨子、鲜红鲜红的野柿子、枸杞子等等,哪一样不是孩子们的口中美食。我们院子的小孩子,在秋姐的主持下,定下了折要领。一是每天只折一小部分,二是只准折熟透了,三是一起,一起吃。折完了,找个树荫下的草坪,三五个孩子围到坐下。男孩把衣服脱下来铺在地上,女孩子把衣包一抖。黄蜡泡啊、刺梨子啊、野柿子啊等等野果,就倒在了衣服上。秋姐就开始分野果,每人面前一个一个的放。最后剩下分不均的,就给能吃能喝的男孩子。

院子周围是竹林,有斑竹、楠竹、慈竹等等。成片的竹林,对于文人墨客来说,那是观赏及听风之处。那风也确实美妙,若你静下心来,闭上眼睛,还真能听到像海涛一样的风声。竹林对于农村孩子来说,那就是秋天竹笋的地方。竹笋来,拔去外面的壳皮,用白水煮一煮,切成薄片,放在凉水中。吃地时候捞出来,滤干水分,炒来吃,凉拌来吃都是美味。这时也是抓笋子虫的季节,它差不多有成人们的母子那样大小,浑身金黄金黄的。抓来弄死后,放在草木火灰里,慢慢地烧熟。那种味道是我一生吃过的东西中最美味的。哪怕后来吃了特级厨师烹制鲍鱼啊、河豚啊、江团啊之类的美食,也始终无法和那种味道比美。

前面是一片坝子,那是一片稻田。秋天稻子已经成熟了,等待收割。黄橙橙的,稻穗沉甸甸的,在微风中挤挤碰碰,向农人们点头微笑。这时,爷爷奶奶,大伯大妈们的那张脸,笑的像那弯弯的月亮一样,嘴都很难合上。

左邻秋姐家的红葡萄,像红玛瑙一样,一串一串的随意挂在葡萄架子上。右宅二娃子家的绿葡萄,她绿得有点透明,表面又像撒了一层白色的粉末。竹林外地埂上的那些橘子树、柚子树、橙子树更是硕果累累,压弯了枝头。橘子、橙子还是青青的,柚子青中带点黄色。走在树下,可以闻到橘子、柚子、橙子散发出来香味。

看吧!好一派迷人的秋色啊。我喜欢秋天,喜欢吃秋天树上刚折下来的水果,喜欢吃秋天刚刚收获的粮食。更喜欢秋天表现出来的丰熟、繁荣和昌盛。秋,美丽的秋天,她是我们生存的基础。

太行秋色散文篇八

几场秋雨,赶走了夏的暑热,秋的凉意悄然而至。沉甸甸的秋色也如画般展现在人们的眼中。

行道旁一排排的树上绿色红色的叶子层层叠叠互相掩映,黄色的小花随风飘洒在路边,仿佛给大地铺上了金色的地毯。坚毅挺拔的高大松树上四季不褪的青色的松针根根坚毅挺拔。各种果树上参差结着紫色的李子、红色的石榴、金黄的柿子,压弯了树枝。丝兰的'花簇在争相盛开,一串串的洁白的花球,直指蓝天。远处更是一片姹紫嫣红五彩斑斓的格桑花海洋。

无论是走在深红或者青色的石砖小路,还是整齐宽阔的水泥道路上,都能看到修剪整齐的草坪,满眼翠绿。高悬的太阳斜挂时,我站在西山远望蜿蜒的秦岭,从而有幸一睹秋天的日落,万千气象别有一番风味。

斜斜的夕阳压着秦岭的剪影射出金色的柔光,似乎给青黛色的山披上了一层金黄的霞衣。山坡上的大树将夕阳余晖剪成无数缕金丝。灌木丛、草地、潺潺的溪流·····一切都笼罩在金黄色的阳光中。

太阳慢慢低下头、缓缓缩着身子,偷偷地朝山的后边藏着。太阳猛的一沉,只露个小小的金边儿,接着便坠入山后头。顺间,金黄色逐渐变浅黄,最后成灰青色。天慢慢黑了。灰青的天空中只余下了一抹淡淡的红色,衬托着渐深的暮色。终于,天际边剩一条黑线,一个黑点,黑漆漆一片。

月亮这时,不失时机地跑出来,冉冉升起,照着空旷大地。晚风带着秋日的凉意,卷起片片的落叶。夜晚活动的动物奔跑起来,低鸣的小虫儿,召唤明日升起的太阳。

黄昏,静静地看日落,感受着余晖普照,做着长长的深呼吸,感受天地人一体,享受着大自然的温馨。

太行秋色散文篇九

利用国庆假期摘棉花,是我早就“预谋”好的。原因有二:一是需要从妹妹那里拿点儿棉花做网套,白拿不如帮着干活;二是好些年没有踏实在农田里干活,有点儿想的慌。都说要接地气,在农田里,能接到真正的地气。于是,放假头一天就往妹妹家赶。本来前一天就能赶到,因为国庆那天上午参加一个无法推托的活动,只好推迟。

一当目光接触到开满白花的棉田时,是欣喜着有点小激动的。想象着几天之后,棉花摘完田里的干净利索,喜悦之情油然而生。但是这种喜悦很快被腰酸所吸收、被困顿所覆盖。开始还以为自己多能干呢,连妹妹她们让我坐小马扎上的照顾都不屑一顾;可能没过半小时,我就不得不吞回自己“没事”的表态,一屁股坐在了马扎上。倒是原来记忆中棉壳棉枝扎手的情景没有很快重现。

早晨8点过迎着初升的太阳一直摘到12点多才收工,我的收获是一蛇皮袋零一点,约摸20来公斤。按当地摘棉人工费每公斤2元计,我的劳动价值约有40元钱。我对自己摘棉开始的表现还是相当满意的。中午稍事休息,3点多点儿开始摘到日落西山月光顶头的7点45分,收获跟上午差不多。一天下来,即使是坐着,最受累的还是腰。

我的感觉肯定比她要好。她从来没有经历过农事,第一次参加农业劳动就是一顶比较熬人的摘棉花,对她似乎是一个下马威。她上午的进度还好些,从下午起就渐行渐远,能有我的一半就了不起。晚上躺下,她说腰酸屁股疼。我想不明白,摘棉花与屁股的关系到底在哪儿。后来分析,她从来没有这样劳动,所以只要是联系着的身体部位,都会发生反应的。

对于从来没有下田劳动过的人来说,摘棉花算不上重,只能说是晒与熬。早晨9点多开始阳光就把后背烤得火烫——我们是背着太阳干活的,这种光芒一直能延续到下午5点多。这对在小城里上班都要涂涂抹抹戴遮阳帽打太阳伞的人来说,可以说是最要命的。熬就不用说,时间在哪儿摆着呢。露天地里不停地动作将近10小时,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一边摘棉花,一边说说话。不想说话了就在脑子里想。妹妹说过去家里要织布,也不知道怎么弄的,那些木制机器去了哪里。我说那种织布机早就被拆开烧火了。这时候,我眼里出现了那个春天,父亲把奶奶和母亲纺了一个冬天的线一支支拉到织布机上开始织布时的情景。那是多么高兴的时刻啊!机器一响,新衣服就有了希望。虽然新织布不一定能穿到我身上,可能卖了换点儿生活用品,可能只给经常出门在外的父亲做一件新的,而把他的旧衣服重新裁剪后给我们穿,但我也是非常高兴的。因为我的织布裤子膝盖部位已经露肉啦。

我的耳边会响起伴着奶奶咳嗽的纺线车的好听的“嗡嗡”声。奶奶把弹好的棉花絮成一个个白白软软的“棉条”,随着左手摇动纺车,右手的棉条便魔幻般地被抽成了一条细细的白线,在棉锭上缠得紧紧。

我还会听到“嘣嘣”作响的弹棉花的声响。弹棉花是父亲的专长。家里有一只弹花弓,跟弓做伴的是一只像哑铃样一边棰头有个拨槽的木捶。被脱了棉籽的“皮棉”,经过这样一个家伙的'弹拨,立刻就成了更加洁白更加轻盈的棉花絮了。这样的棉花可以直接絮被褥、棉衣,也是纺线的基础棉。

小时候对于一切大人干的事情都十分好奇,站在边上看着看着就蠢蠢欲动,那个都想试一家伙。我的想法并得不到大人的支持,因为我的力气与技能都无法支持他们放心地让我做某样事情。小孩子的心情大约都是一样,越是不让干的事情,越想尝试。于是,这些纺织中间的每道工序,都被我在奶奶、母亲和父亲不在家的时候偷偷干过了。虽然每次被发现都免不了被责备,但再看见大人随心所欲地把棉花变成棉絮、棉线、棉布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手痒。最让父亲责备的就是织布了。我手里没劲的几次来回穿梭,往往让整匹布变得残次。至于纺线,那在母亲、父亲和奶奶手里灵活自如的动作在我手里总是那么生硬地抽不出细而匀的线,只好在抽出一截之后被迫放下。弹棉花是父亲最看不出来的事情,然而由于那笨重的弓和棰到我手里已经变得更加沉重,所以我也只能浅尝辄止,能听到“嘣嘣”声从我手下响起而已。

从早晨的露珠里开始,到月上树梢的回潮结束,摘棉花就在这样看似不同又像回到原点的情景下循环往复。摘棉花,讨论与温暖有关的事情,最为恰当。

“如果是冬天摘棉花,肯定不会冷的。因为想到棉花,就是暖和。”一听这话就知道是幻想大于现实的城里人说的。

“嗨,这才是乱说呢,天一冷,连手都掏不出来,还哪有功夫能暖和。”我还能记起小时候跟着老师到某生产队里摘棉花的场景。那是进入冬天了吧,手真掏不出来,胡乱把棉铃捡到筐里就算不错了,哪儿还能管干净不干净。现在摘自家的棉花,一片干叶都要想法捡出来。

话说回来,摘棉花还真能想到许多温暖的事情。比如看着母亲用新棉花絮棉袄,那是冬天幸福死的事情。因为一般情况下,都是旧棉衣拆洗了后,把已经僵死成团的旧棉絮一点点撕开在阳光下晒晒,再絮进去。那年我接到招工通知后,父母最先做的事情就是为我做一套里外三新的被褥棉衣。那衣服我穿上后热得直冒汗,这才知道为什么过去寒冬腊月棉衣穿上不管用。

我还会想到小时候每个冬天奶奶给我的温暖。那个堂屋炕上的被窝,无论我多晚回来都为我留着一炕的火热。那与棉花无关,但与每个冬天都离不开拾掇棉絮的奶奶有关。

棉花当然是纯洁的象征。天下自然中最洁白最普通的物品,没有比棉花更容易见到的了。见到棉花,就能马上感觉心灵与它衔接、灵魂跟它私语、感情与它交融。天下没有如此更单纯坦白简易的东西了!见到它,生活里的许多烦恼不快,立刻会烟消云散。

如棉,在阳光的青睐里滋长;如棉,从木质里吐出棉香、绽出芬芳;如棉,从土地里长出温暖,生出暖芒;如棉,软硬兼修、凝集慈祥。

跟棉花对话,不得不说到种棉这件事情来。在我的记忆里,乡亲们大面积种棉有20来年了。这些年,有辛苦,也有甘甜;有开始的喜悦,也有最近几年越来越没有什么好收成的苦恼。

“今年的棉价又不行,听说才6块多钱。”

“那不就赔了?”

“可不是。雇人摘下来就支出去2块,还不算管吃住行。不管摘多少,雇请一个人给400块的路费。现在的人是越来越雇不起了。”

“那就种不成了。”

农民的生产劳动是算不得账的。如果都细致地算一遍,可能没有一个愿意种田。因为除去种子化肥农药地膜水费,所剩无几。至于本身的劳动付出,简直卑微到了极点。

价格上不去,农民无可奈何。

说起过去那些年棉花市场的纷乱,价格到十几块钱、人工费用不高的日子,好多乡亲都喜上眉梢。但那也是毁坏了棉花市场的时候。说某地农民买棉花,往里边倒水,有的贩子把棉花收了再出手,赚的就是加水的钱。还有的往里边掺石头。

现在没有这样干了。收购把关严格了。大家也不用费尽心思弄虚作假了。

仍然是制度塑造人的道理。一个坏的管理制度,让所有种棉人都变成了利欲熏心的骗子。有了好的制度并得到认真贯彻执行,大家都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摘棉花不能不说是件很纠结的工作。不重又不能说不累。说累,似乎每一次碰触的都是感觉不到分量的一朵,或者只是一朵中的五分之一瓣。一下,再一下,一株,下一株;挪一下袋子,再挪一次……没一点技术含量、没一点利落神速,只能这样简单地重复。“简单的事情坚持下去就不简单。”摘了几天棉花,不简单吗?还是很简单。只是多少感悟到,这样的简单很舒服,这样的劳累很值得。因为3天之后,开始窜到身上的疼困都渐渐消失。而且胃口极度地好,没有一点过去常常感觉到的吃了胃不舒服,甚至无论什么时候吃怎么吃,都没了反应。

坐在棉田里时间过得飞快,以至于没干过农活的她都感叹:“一干活,时间就跑得快。”这肯定是与在家里坐在沙发上过几天假期相比得出的结论。有时候无所事事,好半天吃饭的时间都不到。现在坐在田里,埋头往前,一忽儿就是半天,一忽儿太阳下去月亮上来。时间的神奇同样不离劳动者的左右,它让人感觉时光珍重,劳动有价。

除去半天雨老天让我们休息之外,整整6天摘完地里的头茬棉花给我留下的最大的启示就是,没有干不完的活。当然,也给从来没有经历过田野生活的她一只手臂上留下了一片发痒的晒伤。

“没什么,明年再种,我们还来摘。”她的口气历来比她的实际能力要强。不过,有这样的精神,已经完全走出我的预料。之前我的设想是,她每天能给我们做好饭就不错了。现在看,我对于别人的奉献与牺牲精神,仍然估计不足。

要问我想不想再摘棉花,我会说,种下了就来摘呗。但我回想起来,仍然对这6天的劳动心有余悸:天天早起晚归,确实劳累无暇。

好在,每一时刻都有与棉花的对话。

太行秋色散文篇十

深秋时节,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一地的金黄了。那些飘飘洒洒的落叶,和像锦绣铺就的世界总让人心里生出许许多多的感概来。

提到范仲淹总会记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近来读范仲淹的词《苏幕遮》,觉得描写秋色的古诗词中,就数它最好了。“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我喜欢秋天,多半来自对秋色的迷恋。秋天来了,空气变得爽爽的,天特别的干净,一朵朵的云彩悠闲地飘来飘去,大地一片金黄。记得小时候,家前屋后的树叶在秋风渐起时节,就婆娑地落下来,那种随风起舞的景象落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当然,走在厚厚的树叶上,听悉悉索索的声音,以及那种来自足下的柔柔弱弱的感受,也挺舒服。

长大后,喜欢金黄的颜色,觉得那是特别喜庆的东西。昨天,我在给一个好友发短信的时候,忽然就想起自己记忆深处的金秋色彩,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无可比拟。人有时候会很奇怪,相同的事情,用不同的心情去理解,得出的答案也是千差万别的。就好像对完美标准的认同,如果有人一百次的问我,完美女人的标准是什么,我此刻的心里一定会是她的身影,她的模样,她的色彩,她的种种......她就是我心中完美的标签。佛说,一个人心里想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我们爱一个人,就会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到另外一个世界,一个更加清晰的自己。

秋天的季节里,常常被一种浓浓的怀旧情绪所左右,就好像在睡眠不好的时候,如果躺在一张很旧的'小床上,就可以安然入睡一样,解释不清为什么,但是效果却是显见的;最近有闲的时候,还会有去一个湖心公园的想法,因为我在梦中,总牵挂着那些郁郁葱葱的树叶,现在是一种什么样子,金黄的,还是紫色的,亦或是斑驳的......

心情落寞的时候,近来喜欢听海酥的《独舞的枫叶》,一片美丽的枫叶轻轻飘落,藏在心里的哀愁该向谁诉说,无法逃避深秋那个冰冷的夜,只想留下那个曾经最美的季节。

刘禹锡的《秋词》这样描写秋色:“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从悲凉的秋意里,感受到的是人生的另一番壮美。

我觉得挺赞的。

太行秋色散文篇十一

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心中那浮躁的焰火终于被浇灭。

十多年前的一个上午,我把孩子丢给父母,不顾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咬着牙含着泪走出了家门。我首先来到城里一家工厂门口,看着厂门口墙壁的黑板上写着:招聘女工数名,年龄18——25周岁。我鼓起勇气走进厂门口的保安室,从窗口怯怯地问:“请问你们还在招女工吗?”戴金丝边眼镜四十来岁的女工作人员看了我一眼说道:“在招。”便从办公桌抽屉内抽出一张简历表连同一支钢笔递给我说道:“填上你的个人简历。”当我把简历表填完后交给那位女工作人员时,对方的表情犹如冬天里的寒霜冷冷地说道:“我们只招高中以上学历,你是初中生……”

快到中午时,乌云将太阳藏了起来。我来到城中心。走进一家卖衣服的商店里:“老板请问你们在招聘卖衣服的营业员吗?”那位穿着自家店打版服的容颜秀丽,身材高挑的美女老板上下打量我一番。然后半眯着眼,嘴角微微上扬,从鼻中先轻呼出一声“哼”音,接着从雪齿中吐出:“在招,但我们只招身高一米六以上的。”我的心一下跌到低谷。眼眶被不争气的泪花占据。雨开始哗哗地下起来,我漫无目的往前走着,雨水淋湿我的衣服也淋疼了我的心。

直到我走累了,坐在一座大厦的楼梯的台阶上,眼泪继续像断线的珠子不住的往外掉。这时一位穿着黄马甲环保服清洁工阿姨拿着扫帚坐到我的身旁,好像是自由自语地说:“世上没有过不了的坎,与其难过和自己过不去,还不如重新寻找新的目标。”她说完便起身离去,我望着她的背影,心中升起一种莫名的暖意,抹了抹眼泪,也起身向新的目标走去。

在我刚加入都江堰作家群时的`一个下雨的星期天。由于孩子脸上长痘很严重,我带着孩子正准备出发到县医院。我市作协的何民老师打电话给我:“王波我有一本以前发表的诗歌书籍,我想把里面的诗歌摘抄下来储放在我空间备用,可我现在眼睛花打字慢,想请你帮忙把它抄下来发给我。”当我赶到医院门口时,何老师已站在雨中等待。雨水将他那头霜发打湿,湿漉漉地贴着那张慈祥红润的脸上。何老师把书递给我时还带着很虔诚感激的口吻说道:“别着急慢慢抄,别影响工作,抄完后把书还给我。麻烦你了,谢谢了!”看着何老师真诚留露的表情和言语,我不知道该对何老师说些什么,只是一句“嗯”来作为回答。

从儿时的豆腐选登在都江堰快报后,我开始有些骄傲和浮躁起来。近两个月除了四处游玩访亲寻友,就连一篇像样的散文都没有。当玩兴淡去,心里浮躁倍添时,我提笔涂乌写了一首不像诗的诗。写完后便发给了安南老师的邮箱,我想一向审稿严谨的安南老师,只会看和指点。但我没有想到今天看都江堰时,居然发现我的那首丑作发表了。我很好奇地请教于安南老师:“老师平时那样的诗你是看了就直接退稿的,这次为什么会选登上去了呢。”安南老师语重心长的回答道:“为了鼓励你,我一直在留心你们这些年轻人,有时取得一些好成绩后,难免……”。

雨停了,有一道彩虹炫挂于天边。

太行秋色散文篇十二

秋是老天爷在人间勾勒的一幅多彩画卷,秋雨是他的墨,凉风是舞弄的笔,这幅画宏大而立体,动感且渐变,此间把虔诚于他的人们也来了一次别样的打扮。

细雨绵绵,薄凉了人间,在这薄凉中把世间的花草树木的颜色改变,在一夏的百花娇艳、叶茂碧绿中添笔了点点金黄,细雨轻抚,把旁侧的萎红又涌入根下,周而复始,为来年春芽孕种淀壤。秋风微凉,把燥热了一季的夏热吹散,和缓而轻轻拂面,给人以丝丝的清新,沁心而舒适。

秋风、秋雨、秋之气,一下地改变了这个世界的装扮,乐都盆地南山积雪已把冬藏召唤,朝阳北山显红装裙女秀舞,湟水细流逝去夏日滚滚,世纪花园彩艳缓淡素绕。一切都改变了模样。

秋是湟水农家的'丰收日,麦粒归仓、土豆进窑。秋是古都学子的读书期,琴声悠悠,书声朗朗。秋又是文人学子的怀远时,“抱得秋情不忍面,自相秋屏移泪烛”。

秋和春相映,春有肉感,秋却有淡味,春是开放的、激荡的,而秋则是内敛的、平静的,春天人的生活向外而生,而秋天人的生活却是聚于体中,秋天在一夏的燥热和浮狂中回归于静态,充满对自然之柔和幽情。

秋天包揽人们曾活化了的精神世界,感知蒸热后的清清凉凉,“一场秋雨一场凉”,还人间一个天高晴爽的世界。

秋天以淡雅之色彩描绘,用金黄之颜料喷涂,用素衣长衫装扮青春少女,使她在这个不娇的季节尽显淑女之贵,引来绅士含蓄逑。

如果春天是一首歌,悦耳动听,那么秋天则是文人笔下绝妙的词,春天是故事的开始,秋天则是这个故事的高潮,故事的末尾将在冬雪中续写,再去勾勒一个新的春天的故事!

秋色染墨了我的心!

太行秋色散文篇十三

金秋,为啥叫金秋?尽管枫叶的红红火火很是激动好多人心,但自古以来把秋天叫做金秋肯定有他的道理。金黄的色彩是装点秋天的主要色彩,秋阳下,那大片的落叶松、桦林、白杨林,以及好多灌木都呈现出金灿灿的黄色,望一眼不亚于看到枫叶的爽快。

金秋十月,全国各地有好多人不辞辛苦,不怕塞车,大老远跑到关门山赏枫叶,虽然看到的是人头攒动,游行大军,但仍然是接踵而来,如果枫叶不是红色的`谁还来?我们也一样,昨天,大老远跑到丹东去看银杏。为的也是获得一种视觉的愉悦。丹东有条大街叫黄金大道,其实地上没铺黄金,而是满地金黄的银杏叶,这是秋风”扫黄”的成果。

说到色彩,中国人最喜欢的色彩可能就是红色。过年贴对子是红的,福字是红的,庙宇的大门是红的,就连结婚随礼的包包都是红的。中国人喜欢另一种颜色就是黄色,这可能与黄金有关,黄金在中国人眼里是最值钱的东西,连比喻都离不开黄字,什么“黄金有价情无价”,古代皇帝的皇字也与黄谐音,皇帝的龙袍都是黄色的。中国当代的官最喜欢黄色,所以动辄就从他家里搜出几百斤黄金,官还喜欢去黄色场所,看黄色录像,干黄色勾当,最后戴上了银色的手铐。

中国人不太喜欢绿色,所以,森林遭到滥砍盗伐,草原遭到无限制放牧毁坏,把好端端的绿色毁了,更不喜欢“绿帽子”,谁要戴上了绿帽子可是人生之大羞辱。前年,我去越南,见到越南人却偏爱绿帽子,戴得老自然了,这就是民族习俗不同。中国人最不喜欢的颜色还有黑色,好像世界各国人都不太喜欢黑色。黑色的确讨厌,沉沉的深夜是黑色的,悼念死人戴黑纱,形容人坏,说他黑心肠。但世界各国官方的轿车都是黑色的,中国书法用的墨也是黑色的,再一点,人们都喜欢自己的头发是黑色的,一旦白了头发,还要去焗头。

太行秋色散文篇十四

在千里苗疆门户三穗县邛水河畔,在开国上将杨至成将军的故里,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小山村,那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景色娇娆,村富民殷。在这里一年四季不同的季节里,总是变化着不同的美丽色彩,给每个到这里的人们带来一种欢欣鼓舞的心情。

秋天到了,给这个美丽的山村和丰收田野披上了金色的盛装。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站在穿村公路边举目而视,到处是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放眼望去,远山还是翠绿一片,近山的松树和柏树叶子绿得近乎发黑,高大的栗子树上挂满了黄绿色的栗球,山间的小野果也成熟了,紫色的山茄,墨黑的“乌饭”,让人唾津潜溢。秋天里的山花烂漫开放着:紫色的,红色的,白色的……让人迷乱了双眼。最显眼的当属茅草花,它们银色的花絮在山风的怂恿下跳着优雅的舞蹈。北面的稻田里,金灿灿的稻谷随着微风吹来击起千层的麦浪,金黄的稻穗点燃了浓浓的秋天。南面连片成带的辣椒园,红通通的辣椒挂满了枝头,西边小河里一群群鸭子时而钻进水里,时而浮出水面,呈现出一幅幅群鸭嬉水图……远远望去,墨绿的线条把大片金黄分割成了无数不规则的图案,恰似一幅精美的套色木刻。

这是邛水河畔一个古风犹存比较幽静的小山村,成片的橘林下错落排列着十几幢房子,一律红褐色的石墙,黑色的房顶,显得那么古朴,山村拥有一个好听又好记的名字——星光村。只要有人走进村子,他们就把你当作客人,总是热情招呼,邀请客人去他们家喝碗茶,吃碗粉,吃顿饭。

在村子里,最先惹人眼的,是那规划有序的房屋、宽敞的水泥道和河中田里的群群白鹅。村委会的办公楼是一幢四层楼的房子,第一层是人口学校、老年大学,第二层设有“三新书屋”、会议室。会议室的墙上里挂满了历年来村里得到的奖牌——“小康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五好”基层党组织、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先进村”……数都数不过来。该村负责人告诉我,他们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积极探索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新路子,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和积极创业使该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基本形成了“一工、二农、三支撑”的崭新格局。该村先后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三穗县第一个“小康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级“百村试点村”等。

站在村委会远眺,农家依山而居。洁净的水泥路面,通往每个农家。小洋楼似的建筑,如雨后春笋,悄然拔地而起。富起来的农家门前,停放着崭新的卡车或者轿车。自从这里搞起省级新农村示范点后,科学知识走进了农家,惠及千家百姓。这里建起了果品基地,蔬菜基地……不管是春夏,或是秋季,瓜果总是散发出醉人的芳香。这里还发展起了养殖业和粉丝加工业等,这里出产的猪、牛、羊和粉条、碱耙,一年四季源源不断的供应城里的人们,山村的人们用自己的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山村最美的秋色和风景。

山村里美丽的田园风光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每年吸引了远方到来的的游客。村头的邛水河两岸,建起了不少的农家乐。这些农家乐的取名都别有一番诗情画意,什么“柳树林农家乐”、“杏花村农家乐”、“竹林鱼庄”……这些农家乐不仅环境有特色,而且口味也十分纯正地道。每逢周末、节日,远方的客人总会相邀而至,享受原生态的生活。

夕阳已经滑到了西边,柔和的光线洒遍山野,山村的秋色似乎更浓了。我已经被美丽如画的小山村陶醉……星光村,这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模范示范村,已经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太行秋色散文篇十五

双手向右上方高扬起禾把,然后往左下方用力抽去,随着“嘭”的一声响过,稻谷洒落在禾桶里,沙沙有声。禾把上扬和下滑的弧线还是那么流畅,抽打在禾桶上的声音还是那么响亮,节奏还是那么均匀。

我满怀激动和敬意地叫了一声父亲。父亲扭过头来,一脸惊喜。我跨进田里。父亲放下举在半空中的禾把,朝我扬着手说,不要下田,别弄坏了鞋子。我三下两下脱下鞋袜,扔在田埂下。踩在泥巴上,软软的、凉凉的,挺舒服———种久违了的感觉。

父亲快步迎上来,说不打禾了,回家杀鸡去。我边走边说不急呢,国庆有几天的假,打了禾再回去不迟。父亲转过身来,笑着说:“那好,看你还会打不?”我抓起一手禾就打了起来,由于不得要领,显得很是费劲,还把一些稻谷撒在了田里。

“怎么样?”父亲示范了几下,朝我嘿嘿笑着,有几分得意和天真。

“好!英雄不减当年勇啊!”我朝父亲竖着大拇指。

“是老当益壮呢!”妻子说着下了田,拿起镰刀,割起禾来。

一束斜阳穿过树梢,照射在父亲古铜色的脸庞上。不知是父亲的笑容让斜阳那么灿烂,还是斜阳让父亲的笑容那么生动。

妻子掂着手上的稻穗,说这禾种得真好。父亲说那是,你别看这丘田小,却是要打两担多谷的。他看我一眼,又嘿嘿一笑说,种这点田,其实也不费什么劲的。我明白父亲的心思,怕我责怪他,说好这田不种的'又种了。

打了几手,趁歇气的空当,我指着旁边田里隆隆开过的收割机,问父亲怎么不用那个。父亲瞟了一眼说,这田也就巴掌大,那东西都转不过弯来。我知道他是在给自己找理由,就顺着他说,也是哦,要是那东西干了,那我今天就没禾打了呢。他指一下我,呵呵笑了。

禾打完了,稻谷盛了满满的两大箩筐,还多了一筲箕。父亲说上午已经打了一担,母亲正在家里翻晒着呢。

站在田埂上,放眼望去,只见蓝天下的水田,现在已是一片金黄或灰黄,那金黄的是等待收割的稻子,那灰黄的是收割后留下的稻草或稻茬。

田野中的旱地里,辣椒红的红,绿的绿;两三畦紫薯,紫里透白的花正朝着天空,吹着喇叭;萝卜戴着草帽,露着半个身子,水汪汪的,白嫩嫩的;一只青蛙“呱”的一声,跳进旁边的水沟里,三四点水花溅在我的脚背上。

夕阳铺展过来,涂抹得田地里一片殷红,一片辉煌。

南边沪昆高铁的高架桥上,试运行的列车呼啸而过。

竹林边,炊烟袅袅升起。我分明闻到了辣椒炒土鸡的浓香。

母亲站在屋门前的梨树下,向我招着手,喊我回家吃饭了。

沐浴着夕阳的余晖,我跟着一群鸭子回家。麻鸭领着头,摇摇摆摆地,一路欢唱。院子的篱笆上,扁豆藤随意地攀沿着,藤上满是青里泛白的扁豆,还有白色的小花。

父亲挑着一担晒过的稻谷,从屋旁的晒谷坪里走了过来。我跑过去要接过父亲的担子。父亲摆着手,说不用,挑得动呢。看着父亲的背影,我在心中祈祷。

太行秋色散文篇十六

华亭的高原、山地、丘陵、沟壑地貌多样,山川秀美,风景万千。有人总结过,华亭县境内有四个峡、五座山、七个水库、九个盆地;有观峡、马峡、石堡子峡、野狐峡;有苍沟、米家沟、车场沟、海龙沟;有车场沟水库、小川水库、王峡口水库;有仙姑山、双凤山、大青山、玄峰山、关山,华亭人一年四季都能够享受到大自然美好风光的恩赐。乘着《三棵树》文学社在米家沟成立创作基地挂牌的机会,逛了一趟米家沟。米家沟现为国家3a级生态园,是华亭县纯人工打造且极具原生态风味的旅游新景区。

时值深秋季节,更是给人以最强烈的视觉冲击,站在最高处,伫立秋风中,习惯用双眸凝视这陌生而新鲜的世界,秋天有着最美的色彩,也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和怀念。但草木无情,落叶飘零,落下寂寞、哀怨、忧伤、思念,一抹瑟瑟秋风过,抹去岁月沧桑。

秋天的美,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同深受。一说起旅游,人们总是向往名山大川,而忽略了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不点”。虽然名山大川有其品牌价值,但这些小不点却也有它独特的魅力。正如我对扛长枪短炮的摄友说的话:“穿衣服不一定要是名牌,只要穿在身上感到舒适就行”。

如果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又如果你喜欢欣赏美并善于欣赏美,那么,在这里我向朋友们特意介绍华亭县米家沟自然生态园区。我去过,相信你去了一定不会感到失望和冤枉。

米家沟,春日山花烂漫,彩蝶飞舞,馥香飘溢;暑夏绿意盎然,飞瀑流泉,鸟噪蝉鸣;金秋野果累累,红叶遍野,层林尽染;隆冬白雪皑皑,树挂冰雕,银装素裹,四季之景各异,宛若人间仙境。

米家沟,十里幽深之沟,森林覆盖广阔,两山夹道,水依道流,道随沟走,沟由山生。山谷长沟里峰峦叠嶂,鸟雀啁啾,溪水欢畅,人声婉转。踏石径,过栈道,歇凉亭;顺流水,看奇峰,望飞瀑;揽绿树,临翠竹,拥古木。养身洞天,人间福地。

其中尤以油松人工林为一大景观,一年四季郁郁葱葱,若置身其间,微风过处,犹如海潮袭来,蔚为壮观。宛如一派秀美的南欧风光,我经常给朋友开玩笑的称这里就是“华亭的阿尔卑斯”,这也是一处真正的世外桃源。

景区内各式蒙古包、休闲屋掩映于绿树山水间,林荫小道曲径通幽,登山台阶蜿蜒而上,站在山顶六角亭内极目远眺,河两岸美景尽收眼底,漫山遍野点缀着形态各异的玻璃钢智能音响,人工湖象一面镜子镶嵌在山脚下,跨度32米的吊桥凌空飞架,横跨两山596米的空中缆车正在紧张的施工中,一龙生九子的'典故代代相传,古朴典雅的仿古窑洞、带露天平台的餐饮中心、多功能蒙古包构成了别样的风景。

游人走进沟中,松风送爽,箐林透幽,瀑泉飞泻,碧浪翻滚,常见浅滩巨石,硕大的石蛙栩栩如生。一泓泉水,水流有声。有知音也罢,无知音也罢,米家沟的心思总是那么含蓄而婉约,如同沟顶飘渺的云雾,把一段情感默默相守了千年。

水是碧水——从砚峡乡曹家沟村黑水江社地沟老老里流来,在此接纳了沿沟数十条山涧和千百条悬泉垂瀑,把十里沟谷和沟口的月圆村浣洗得澄鲜媚人。米家沟幽深绵长,十分逼仄,河水穿沟而过,百转千回,漫溢出悠悠神秘之感。两岸壁立千仞,几近垂直。自然的斧劈刀削,将之深深割离成两半,千百年来,这道沧桑的伤口,再也难以愈合,后来人们就管这沟叫做“米家沟”。

涧水多情,穿沟而过,与生俱来的动感赋予了它灵气。它时而于沟谷之中哗然涌出,冲刷在岩石上,伴着浑厚的低鸣,翻起无数洁白浪花;时而蜿蜒绕于林间,或低眉颔首于深潭,曲曲袅袅,泠泠淙淙,舒缓柔妙;时而在危崖边纵身一跃,顿时,一道银练,界破青山色彩!它挟风而来,带着无法抵挡的气势,俯向大地,散成飞花碎玉,将清凉的气息传播在心灵最隐秘的角落,涤去尘埃,播种下灵性与力量。

米家沟之水,动静相宜,张驰有度,蕴含了人生哲学最崇高的境界。它们沾满了山林的绿和野,无不碧盈盈,清汪汪,掬起一捧来,是满满的渴慕,耳中所闻,俱是仙音天籁。

徜徉在山水间,回归于大自然,你定会如梦初醒。这,不正是你于尘世挣扎中终日渴求的梦境之地吗?如此真实的逼近,伟岸中涵纳着的自然伟大力量,不由人不心折。拥抱着最温暖的阳光,呼吸最纯净的空气;仙境就在我们眼前,也在心中;让我们远离尘嚣,抛却烦恼,切换清幽与繁华!

太行秋色散文篇十七

早餐前,到广场呼吸新鲜空气,遇见一位少我十一岁的老人,互问来历后,知道他来自山西。问他为什么不回老家,他说以前有家归不得,现在归去已无家。并说他住在左后方那栋大厦,前年买的,一百一十五平方米,八万元,目前已值十二万,并鼓励我买一单位,说在这里养老很安定自由自在。这样看来,他四十年前即使受到一些委屈,今天可说因祸得福。

自呼中经潄泰,高速进入北安——前黑龙江省会,再转漠河,一路轻松。

漠河是中国最北的城镇,但不是最北的边陲,自漠河县城到最北的版图界碑,还有一百多公里路程,行车要一小时三十分,在漠河先安排参观,但有俄罗斯浪漫风情的建筑景点,再游松范原始森林公园,这公园不在高山中,不在郊野外,而在县城内,是袖珍型的小植物园,是给大众了解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面貌,别开生面的旅游景观。

今天行程的安排有一点意外,本来到漠河是应该看北国的风光,也就是东北特有风物,看森林,看不到煤矿、大豆,未看先看高粱,是观音文化园区,园中供奉着一尊高一o八米的观音原身像,是海南三亚水上观音同体连枝的至尊,一车人开入观音观光园区,即使不拈香也成进香团。

漠河所在地是中国最大的林区大兴安岭,严禁烟火,小心灯烛,是当地民众每日必读必记的课题,观音园区,香火鼎盛,每日焚金纸,点蜡烛,烧大香(每炷高及腰),不说引发林火,只要这些排放的乌烟瘴气,早晚随观音升天,所造成的空气污染灾害是可观的,宗教文化和宗教迷信的分际,我不太清楚,但一般世俗的概念盖宫庙,建寺院,十之八九“利”字当头,观音有“灵性”,观音文化园区可鸿图大展,为“繁荣地方”再来一个关公文化园区又怎样?到时可区区呼应,观关相护,就更热闹。

到漠河的重头戏是参观北极村的村落,看农牧人家,有一种可能你未曾经历过的古朴、宁静、和谐的气息,他们的小木屋娇小玲珑,色泽暗绿、浅黄,抒写乡野的纯真,他们家私也别致,看最北的一户人家,他们又是怎样乐融融地生活,极北的邮局另一种风格的建筑,在国界碑前书写神州北极的金鸡冠岩石下拍照留念,然后漫步黑龙江岸,顺坡而下在青石板上,你可同江畔人家,嬉水作乐,弯弯腰,泼泼水,体验一下黑龙江秋意水暖,也可试一口黑龙江水质清甘,这里江边没有责斥怒骂之声,水面看不到鱼跳,树上听不见鸟鸣,秋蝉也沉默,黑龙江水域北极村附近一带包括界江对岸,出奇平静。

江畔稍作休息之后上岸,作大约三十分钟步行。也有电动车代步,到神州北极广场,这广场与天崖海角广场,一南一北同齐名,是北极村村民休闲健康的活动场所,作为游客,你可轻轻松松踱步,看村民弈棋,玩扑克,听他们谈天说地,唱小调,广场也有小量土特产风味点心,你也可不妨尝试,然后由广场左方下码头上小艇乘风破浪,在二十分钟里,看中俄两岸好风光,在俄境的浅滩上和俄罗斯水警打招呼,拍照留念,对俄国水警的平和,有人情味的态度,你将产生什么感觉,有什么感想,我问小艇大副,岸上没有人家,他答有哨岗,似乎老美恐怖之手伸不到的地方,任何边界都可相安无事,“宁静致远”。

在北极村,北国风情色彩浓烈的'民宿餐厅林立,有意要尽心享受这北国之秋的风情,必须多留一宵。

漠河到满归一百三十八公里,行车四小时,满归到根河经金河镇,过阿笼山,转入额尔古纳旗,到傲鲁汗蒙古部落,部是古老师,接待游客的演演“帐房”是最现代的,全新打造的“蒙古包”,建在山坡上,优越的地点。登高临下,外观气势非凡,内部精选的蒙古风情设施,可同时接待二三十个团队。在这里接受蒙古姑娘的下马酒,献哈达,精神为之一振,参加祭祀敖包活动,有歌舞表演,有酒喝,晚餐丰富热闹。献哈达西藏最流行,下马酒新疆也一样,是传统的民族风俗,以前接受的是藏回二族,今天介绍的是:蒙古、匈奴、鲜卑、契丹、女真“五族共和”,蒙族分内外,辐员广大,匈奴目前地盘在那由,鲜卑、契丹、女真散居何处,四族是否纳入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之中?有没有匈奴、鲜卑、契丹、女真的自治州,宋代戏剧中,岳飞战金元术,岳云战金弹子,这二位金家父子属于哪一族?我脑海里一片空白。

根河到满洲里,因跑高速,舍近走远,穿过呼伦贝尔大草原,沿途观赏茫茫无际美丽草原风光中的驰名天然牧场,看一群群“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原野豪迈壮观景象,美不胜收。

车抵满洲里两天来,手把羊肉吃腻了,一群人竟跑进麦当奴换口味,吃汉堡。

满洲里位居中俄蒙三角关系地带,交界处设有国境门景区、俄罗斯贝加斯克街景、和平门整体雕刻浮雕、红色秘密交通遗址、中俄会议展览厅等,这些都是固定而不灵活景点,游满洲里的主题集中在中苏路一带,最繁华的步行街,但满洲里步行街,不像上海南京东路,禁止行车,有行人小气的格局,满洲里市容规模大多是从十九世纪初,沙俄都市建设计划的基础上改建,扩建的马路宽阔、笔直,皆备四车道,行人道可同时停放两部游览车,行人不会跑到马路上去冒险,而在行人道上步步安逸能步行的大马路,横的不止十条,直的何止八条,晌午过后,黄昏前,国际人士,各省市的客商游人,南来北往,熙熙攘攘,形形式式,上海南京路一带可能没有这么热闹。

至于国际互市的商旅,俄人十居八九,少数为外蒙人。

苏联这个国家,虽然是国际五金砖的经济大国,国防尖端科技发展,可说国民不容,特别是西伯利亚,地广人稀,有待开发。黑龙江流域,中俄边境,附近可能民生物资奇缺,因此每逢周末,跨境采购者,源源而来,跑单邦的妇女队伍也多带来互市的,主要是皮制品,另一方面,华灯初升,各娱乐场所,金发、碧眼、柳腰的美女,穿梭其中,我们进住的五星级满洲里大饭店,是从前身沙俄一九o四年开办的“尼基金”旅馆原址重建的。这饭店大型的交响厅,每晚歌舞升平,座无虚席,春色秋意节目迭出,以欧俄艺人为主力,旅游业的营运与“美”字分不开,美景,美食,美酒,美人……欧俄美人,有人认为中西欧女性一般白白胖胖肥妹不少,东南欧因很多北非混血儿,皮肤都呈果色,看来最顺眼。东北欧阿姐看如百年松树、五月芭蕉,粗枝大叶,唯独西伯利亚姑娘,不中不欧,个子不高,身材苗条,最具吸引力。

游玩满洲里,中秋前后好时光,好景致,这一趟北国之秋,四天三夜,不嫌多。

东北游,海拉尔是最后一站,海拉尔曾是兴安省会,市容规模有多大,有多少人口,一概不知,旧镇未曾见过,我们落脚的是新社区的万豪大饭店,是新又新的设备,海拉尔景点都是呼伦贝尔大草原,我们前天已穿过看过,现在能游的是呼伦湖,这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方圆八百里,碧波万顷,水天一色,魅力无限,本来是准备大显身手,驾小艇游游湖,但事与愿违,行车至游客中心一看,就傻眼,一切所见,相当原始,附近又不像草原牧民之家,四周枯草落叶,堆积满地,中心到湖边的码头距离不近,都是沙石土路,路旁放置很多长条木板,可能备雨天之用,湖岸周边杂乱无章一派像灾后待重建的惨像,很可惜,本来准备游玩的心情已淡出,唯一选择是早点回饭店,早点就餐,早点休息,等候明晨早点搭机“进京”。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太行秋色散文篇十八

对于故乡的想念,最是在秋天。秋天仿佛是一抹薄凉的风带来的,感觉明媚晴朗的天空离我们更高更远,那云朵也变得像纱一样柔美轻薄平淡起来。此时的田野,庄稼已经成熟,金黄的玉米,透着傲气;摇铃的豆子,透着内敛;沉甸的谷穗,透着谦虚;剔透的葡萄,透着晶莹。这世界一夜之间就被满目的金红、橙黄、苍绿以及枯白所代替。在蓝天白云下,煦暖的秋阳涂满了无法言语的诗情画意,让人心里倍感无限的满足与惬意。更让人惊喜的是满山尔洼随处可见的棉蓬,它们全身红艳艳的,以无比的热情让你禁不住驻足,并仔细品味一番。

棉蓬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竖立,圆柱形。叶互生,叶片线状披针形或者条形,最高可长到50厘米。花极小,密密麻麻挤在一起,果实呈卵形或圆卵形,8月底成熟。

棉蓬在我的家乡陕北广袤的黄土地中最为普遍。它喜沙耐旱,生长在路旁、沟底、崖畔、田埂。春夏遇上好雨水,随风乱跑的种子破土而出,长得蓬蓬松松、绿茸茸的,很是茂盛。黄土因有了棉蓬铺上了一层绿茵茵的地毯。秋季,棉蓬熟了,枝叶变红,放眼望去,红彤彤一片,被棉蓬染红了的山峁子真是一道壮美的风景,尤其是太阳西沉,将要降到地平线下,金黄的太阳、赤红的晚霞与棉蓬的红色交相辉映,整个山疙瘩泛出迷人的光晕,构成了一幅别样的油画。这是棉蓬一生中最丰饶的一刻,是生命的极致美,美得让人心醉。置身其中,你会觉得这红彤彤的棉蓬好像是火炬一般,在空旷的沙漠上燃烧,越烧越旺,最后竟分辨不出是天空映红了它们,还是它们映红了天空。我每次下乡途中看到山峁子上那一片片红色的棉蓬时,沉寂的心就会沸腾起来,全身充满了火热的力量。我每次回老家,都要把目光停留在曾经搂棉蓬的山地,时光的影子仿佛如影随形,一种熟悉、亲切而又沉重的感觉,便会油然而生。它促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想起了少年那个非常的年代,那种苦难的生活。

那时,人们的生活普遍困苦,物质极度匮乏,几乎能吃的野菜、树叶都尽数纳入饥肠。就在人们无比绝望的时候,有一种野草——棉蓬映入了人们的眼帘。它是大自然馈赠给人们的最不起眼而又颇受欢迎的果腹野粮。当大地红起来的时候,人们争先恐后地去搂棉蓬。先搂自家房前屋后的,再搂田埂地头的,最后才能搂生产队的。集体的棉蓬不是谁想搂就能随便搂的,要统一时间放搂。记忆中有偷搂棉蓬被生产队罚扣工分的,有抢搂棉蓬闹矛盾纠纷的,有偷别人搂下的棉蓬导致大打出手的。搂棉蓬多半在夜间或天亮时进行,主要是考虑这个时间棉蓬上有露水,潮气大,籽粒不容易脱落,枝叶也不易被折断。特别是有月亮的晚上,月光如水一样的倾泻,一切都笼罩在这静谧的朦胧之中,夜风带着泥土的芬芳,温馨而湿润,一群朴素的农人拿着锄头在广阔的大地上挥舞,听锄头与大地相交的“蹭蹭”声,还有蝉鸣声声,偶尔传来几声犬吠,听起来竟也那么亲切温暖。大自然的一切是如此的美妙与神奇,一丝一丝,一点一滴,都见证了人与大地的相融亲近,也记录了父亲与我苦难的历程。遥记的,我和父亲经常天不亮就出发了,跑到很远的地方搂棉蓬,因为周围的棉蓬被搂完了,只有远一些偏僻一些的地方才可能搂到。时运好些,便可多搂些;时运不佳,就会空手而归。承蒙老天爷的眷顾,我们大多还是满载而归。我们将搂下的棉蓬,垒成一沓一沓,又一背一背地背回去,在场上堆成一座座小山,等待自然风干。每每这时,父亲悠闲地抽着老旱烟,脸上充满了笑意,拍着我的脑袋说:“娃娃,这下就饿不着了”。是的,这种平凡的野草给苦难的穷人带来了希望,看着小山一样的棉蓬垛,听着连枷声声,村民们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就连平时饿的直不起来的腰板也挺了起来。

棉蓬黑灰色的籽粒饱满而又粗糙,犹如芝麻一般大,可食。这在清代文人刘震元的《香山三蓬记》中有详细记载:“棉蓬,其子大于水蓬,形似胡麻而小黑。食之之法,始少济水以碾,多淘以水,晒干磨面,可蒸食。”从中我们可以知道,棉蓬是老百姓饥荒年代的'一种主要食物。其实,要食用棉蓬籽工序还是很复杂的。首先将搂回晾晒风干的棉蓬用连枷反复敲打,直到籽粒全部脱落。然后将尘埃杂质在轻风中抖落去除,留下了沉甸甸的籽粒。再将棉蓬籽在水里长时间浸泡,这样苦味就会减少许多。等浸泡好了,将洗好的棉蓬籽晾晒至半干,用赤脚踩去棉蓬籽粗糙的皮,以便日后吃起来口感好些。最后将踩好的棉蓬籽淘洗若干遍晾干,用石磨磨成细粉,蒸成窝头食用。由于棉蓬籽加工成的细粉粘性差,蒸出的窝头常常是缺乏精气散不成形的,往往要加上些玉米面,当然加上些谷子、糜子或豆类,蒸出的窝头口感就更好了。尽管棉蓬籽做成的窝头又黑又苦,但它能实实在在地填充肚子,可减燃眉之急。吃了它,尽管排便难,需要用树枝掏便,但它却是成千上万贫困农民苦痛中的希冀与幸福。同时它也是拯救无数牛羊的好草好料。棉蓬用它造物主的宽爱与力量书写了一部民族的苦难史,也把守望与美好恩泽给了后来的人们。

如今,搂棉蓬的年代结束了,吃棉蓬窝头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了。然而,每个从那个特殊年代走过来的人,都会有类似的人生经历和生命体验,许多人忆及当年的情景,都会感慨万千,甚至是潸然泪下。棉蓬这个充满着原汁原味的野食,至今仍散发出它泥土的气息和芬芳,经得起咀嚼回味,更经得起沉静思索。我虽然没有经历过1959年至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倘若自己早生几年,岂不是要深陷于耳闻中的祖辈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的饥馑泥沼之中?好在有棉蓬充饥,帮我度过了那个特殊的年代,否则,莫说读书进城警察,舞文弄墨入仕,恐怕早就是一位赤膊上阵、躬耕于垄亩的田舍汉了。在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很难体会到那种饥肠辘辘的感觉,由今思昨,我们理应感激这个让我们丰衣足食的时代,再也不用为挨饿烦忧而疲命了。我们更应该感谢经年劳作在田间地头的父老乡亲,“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粮食从他们的指缝间,源源不断的流入我们的食管与胃囊。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尊重他们的劳动呢?我们还能作奸犯科无节制地浪费粮食吗?《管子、王辅》云:“天时不详,则有水旱;地道不宜,则有饥馑;人道不顺,则有祸乱”。目前粮价不稳,世界上还有大约十亿人在忍受饥饿,你我身处在这个艳阳高照、仓廪如山的时代,千万不该忘记那个吃棉蓬艰难度日的昨天,更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恒久不变的道理。

“塞上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如今秋到陕北高原,又是棉蓬红了的时节。在我的一再邀请下,妻答应与我一道回老家看棉蓬的景色。望着一簇簇、一片片、红艳艳、红丹丹的棉蓬,妻兴奋不已,她说她从来不认识棉蓬,也从来没有看到在陕北这块黄土地中有这么祥和而温暖的风景。散步中我将棉蓬籽揉搓在手中,给她讲关于棉蓬的许多故事,她说棉蓬的故事很感人,但她从来也没听过。我又对她说我想写一篇关于棉蓬的文章,她略有沉思地告诉我,现在的人包括她都不清楚棉蓬是什么东西,关于棉蓬的记忆好像也消失殆尽了,你还是别写了,写了许多人也看不懂或不愿意看。而在我,红色的棉蓬已凝成一个无可替代的符号,一道璀璨夺目的美景,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就在这美丽动魄的烂漫中,田野到处弥漫着一种不可言传的氛围,感染着任何一个从那个年代和棉蓬地中走过来的人。那情结,无论在思想上还是骨子里,早已不是季节的更迭和生命的轮回,而是一种精神的家园。在棉蓬红了的时节,品味欣赏棉蓬,就是回忆故乡,遥想亲人。当年,是棉蓬帮助无数个贫苦农民聊补无米之炊度过了许多个灾年荒月,又是这苦涩的棉蓬窝头让我们这些农民的孩子为了曾经的梦想外出艰难的打拼。尽管今天都市生活那样光怪陆离,无论人心怎样浮躁麻木,不管现代文明如何日新月异,我们要像棉蓬那样,脚踩大地,踏实生活,无私奉献,化腐朽为神奇。我要把我的爱写在大地上,我要为红色及红色的理想呼唤,更要为理想的实现增添绚丽的色彩。我不能遗忘棉蓬这种野草,它们高尚的灵魂,已经嵌入了这片神奇的黄土地,它们所创造的伟业,无法用语言凝练概括,尽管如此,我还是要为它们写下这篇赞美的颂辞,以示今人。倘能使今人有所感悟,则善莫大焉!让我们举起一生的挚爱和固执,守望棉蓬,向棉蓬致敬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