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又见冰陀螺散文(实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1:40:30 页码:10
2023年又见冰陀螺散文(实用19篇)
2023-11-18 11:40:30    小编:ZTFB

总结是一个机会,让我们更好地改正和提高。总结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怎样才能更加全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又见冰陀螺散文篇一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张图片,哦,点击率老高,图片显示的是大雨中的一对父子的背影:左边高大的父亲被大雨淋成落汤鸡,却为右手边四五岁的小小的儿子举起一把大伞,儿子身上衣服干爽,题目叫《爸爸湿透“为儿撑伞”》,下面的评论特别多,大多数人都是被感动的稀里哗啦的,也有一部分评论觉得这场面很正常,因为大街上这样的情景很多,当然也有少部分评论说是作秀什么的,甚至有的评论建议父亲抱着孩子打伞比较好。而我,一直是一个很容易被感动的人,面对这张图片,却没有想象中的那般激动,倒也不是怀疑图片的真实性,而是正如有的评论所说的,这种情景在大街上见得太多了。

一直一直的,父亲的爱被认为像座山,含蓄而厚重,曾经,被一篇朱自清的《背影》感动的泪流,虽然我从小没有父亲,但却从能从文章中深深的体会到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从不怀疑父亲对孩子的`爱,父亲对孩子的爱像高山,像大海,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只是觉得在当今社会,父母为孩子做的太多了,多到我都麻木了。父母包揽一切家务,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无底线地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最常听到有的父亲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小时吃太多苦,不能让孩子再受一点委屈了”。这种现象在中国比比皆是,将孩子从小到大的路都给铺好,说白了就是溺爱。前两天,还听到一位父亲洋洋得意的跟别人炫耀,炫耀自己如何“找关系”帮为女儿安排好了一份好工作。其实,个人觉得,父亲爱孩子更多是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做一个正直、阳光、自信的人,最重要的是心中要充满爱,要让我们的孩子又有一颗感恩的心,正如东子在《父亲教育,决定孩子一生》中所说,母亲教育像给孩子喂红糖水,父亲的教育像给孩子补钙,父亲在给孩子生活上的疼爱和照顾的同时,更多的给他们精神上的富足,多和孩子交流沟通,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给孩子更多的期望和鼓励,最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学会去爱,让我们的孩子懂得去爱,懂得去感恩,正如歌中所唱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未来,我们爱孩子,也要教会孩子爱我们,爱身边的人,爱这个世界,如此下去,社会必将和谐、安宁。

好想好想看到,大雨中,天地一片苍茫,依然是孩子和父亲的背影,好想好想看到,孩子轻轻将伞举到父亲的头顶上,这一刻,雨景是那么的唯美,兴许,这一幕会更让人难忘。

又见冰陀螺散文篇二

它带给人们欢乐,带给人们

看着空中乌云密布,黑沉沉的一片压下来,“战鼓声”飞旋着,闪电划破了天际之幕,

坐在阿姨的店面里,既温暖又舒适,灯光照射着各种衣物,很温馨。阿姨给我端来了热开水,一边轻拍着我的背,一边用纸巾擦干我的泪水。灯光照映在她和蔼的脸上,她的微笑显得格外美丽,就像一朵绽开的紫兰花。

我告诉了阿姨爸爸的电话号码,阿姨拨通了电话。

[1][2]下一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又见冰陀螺散文篇三

一九九八年冬,省电视台《周末俱乐部》栏目的“文坛光点”版块为我录制一个节目,邀请了赵熙、商子雍、叶涛三位老师作嘉宾。商、叶二位老师先后去过我家,只有赵老师和我只见过一面。

在省电视台大厦六楼的制作室门口我见到了赵老师。艰苦的写作和繁忙的行政工作使他的头发过早的脱落花白了,但他的身体却很好,红光满面,精神饱满。他脾气随和,性情温良,态度和蔼,地道的关中口音,使人感到亲切。从他的衣着和相貌上看,你不会相信他是一位名声显赫的作家,只会感到他是个忠厚慈祥的长者。

我们初次见面是在1985年,那年九月份省文联召开首届“陕西省青年文艺创作座谈会”,我有幸出席了那次会议。此前,我读过他的许多作品,神交久矣,且他在《陕西青年》(如今的《当代青年》)任主编时发过我的处女作,我心中一直对他存着感激敬慕之情。

那天,我刚到招待所下榻,赵老师就来看望我,一进房间就热情地直呼我的名字“绪林,你来了!”没有长辈的威严,没有当官的架子,满脸的亲切微笑,一口地道的关中口音,好像分别多年的老友重逢握住了我的手。一下子把我和他之间的距离拉近了。我心中的敬畏之情立刻被一片温馨和感动融化了。

吃过晚饭,赵老师请我去看电影。我自知行动诸多不便,不愿给他添麻烦,推辞说不想去,他当然明白我的心中所想,说啥也要我去:“你来一趟西安不容易,去看看吧,是全景电影,开开眼界。”说着,要背我上汽车。

这怎么使得!我说啥也不让他背。最后他和我嫂子一同把我抱上了汽车。

第二天晚上,他又请我去看戏:“《千古一帝》,新编的历史剧,值得一看。”

我真不愿给他再添麻烦:“赵老师,我不去,太给您添麻烦了……”

赵老师却一定要我去。却之实在不恭,我只好客随主便。

繁华的街市,似潮的人流从车窗外掠过。可我的眼睛却被感激的泪花蒙住了……。

我跟赵老师谈起这一切,他淡淡一笑:“你的记性真好,这些我都不记得了。”

商子雍老师在一旁笑道:“赵老师是个好老汉。”

赵老师幽默地说:“好老汉给人帮不上大忙。”

赵老师自然说的是谦虚话。就我所知,他出生于蒲城孙镇村一个贫苦的农家,童年是在穷苦贫寒中度过的,上不起学,得到过村小老师的关怀和资助。由于这个原因吧,他对许多人都说过:“一定要给在逆境中的作者给予帮助和支持。”我自己就是很好的例子。伤残后我选择了文学,但道路太坎坷。就在我将要丧失信心时,是赵老师发了我的处女作,犹如给心力衰竭的重危病人打了一支强心针,使我在迷茫中看到了一线希望,而重新鼓起勇气沿着选择的路走下去。当我在创作上取得了稍许成绩时,是赵老师介绍我加入省作协,又邀请我出席“陕西省青年文艺创作座谈会。”这次省电视台为我制作一个节目,他二话没说,就来了。作为省作协的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著名作家来为一个文坛小卒呐喊助威,这个忙帮得实在太大了。怎能不让我受宠若惊,感激万分!

录完节目,就要分手了。赵老师握着我的手再三关照,要我保重身体。我紧握着他的手,想请他到我的下榻处去好好聊聊,请他指点迷津,但知道他是个大忙人,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看着他远去的身影,我在心里喃喃地说:“谢谢,赵老师!”

四十独语。

秋日的一个夜晚,坐在书桌前,面对孤灯摊开稿纸,想写些什么。却文思枯竭,一个字也写不出来。烦躁中挠起了头,竟有许多头发凋零下来,落在稿纸上。黑发白纸,是那么的触目惊心!

痴惊半天,慌忙揽镜自视。镜中人熟悉而又陌生。清癯的面庞失却红润,鬓角生出了几根白发,眼角爬满了鱼尾纹,光洁的额头被时光老人刻上了三道皱纹。

呵,岁月的长河在不知不觉中流走了我的全部青春年华!心中一声惊叹,我扣住了镜子,不忍看那已不再年轻的自己。

掐指算来,我已在人生的年轮上度过了四十个春秋。孔老夫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我却在而立之年未立,在不惑之年而时常感到困惑。这种人生体验和心境常常使我叹息不己。究其原因,而立之年未立是因我呆笨无能,加之命运不幸而使然;不惑之年常感到困惑,据一位很有学问的友人讲,这是我开始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对于友人这个讲法我同样感到困惑。

我是上苍的一个弃儿。在我四十年的生涯中,竟有十九年与拐杖为伴,而且这样的生活还在延续。我常常羡慕地望着那些在绿茵茵草地上戏耍蹦跳的儿童,那些无忧无虑漫步街头的少男少女,那些步履潇洒矫健的男人们女人们。我禁不住黯然落泪。我绝不嫉妒他们,只是为自己的不幸而伤心。

“既然让我生在人世,为什么又要我的命运如此不幸?”每每此时,我都要对着苍天无声发问。“何日我再能在人世间潇洒走一回?”

静下心细细想来,苍天虽有错,也许是无意的。君不见,人世间命运不幸者比比皆是:或病魔缠身,或车祸致残,或事业无成,或官场沉沦,或情场失意,或赌场败北……一帆风顺者只是芸芸众生中的少数,命运坎坷多舛者乃是多数。和他们相比,只是命运对我更残酷一些罢了。想到此,心情豁然开朗了许多。

有了这一份心情,便也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十九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伤病的折磨、生活的失意、苦难的岁月一直伴随着我,却未能扫落我生命的绿叶,反而点燃了我心中那一粒火种。那粒火种虽然时至今日未能成为熊熊燎原之势,却也发出了一点亮光。正是这点亮光给了我生命绿叶源源不断的阳光和雨露,使我在人生旅途上坚定不移地去找回属于自己的那一片蓝天。

四十岁,是人生秋季的开始。生命的绿叶日渐褪色,生命的果实却日趋成熟,回首往事,我感慨万千,但不再黯然伤神,不再为逝去的青春年华叹息,只为自己的生命没有结出丰硕的果实而深深遗憾。然而,我不会永远遗憾下去。我知道遗憾是没有用的,有用的是努力去做!

四十岁已成为过去,留下的是未来。我不对未来有过多的幻想,因为我不再年轻。我对未来还抱着幻想、希望和憧憬,因为我的信念没有死。

记得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几句哲语:“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定其心应天下之变。”就现在而言,我对这句话有了一点粗浅的理解和认识,但要我做到这些还是很难很难的,因为我还很嫩。然而,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尽全力去这样做的,因为我四十岁了,开始走向成熟。

病友。

我住进了医院,这是上帝的安排,无法抗拒。

“41床!”打饭的是个女高音。

有人碰了我一下,转眼一看,是个小孩,一张稚气的小圆脸,两个乌黑充满灵气的眼珠,可惜背上有个“锅”。

“喊你打饭哩,你是41床,我是42床。”他指了一下床头挂的`白牌子。“你没饭票吧,我借你。”几张饭票递到了我面前。我这才醒悟过来,接过饭票,连说“谢谢!”他龇着小虎牙冲我一笑,脸蛋上显出两个可爱的小酒涡。

我们就这样认识了。他姓张,名叫狗娃,12岁,看上去只有八、九岁,他叫我“41床”,我便喊他“42床”。

夜晚,是我最难熬的时刻。受伤以来,我寄希望于医院,却一住进医院就失眠。只好睁着眼睛呆望从窗外流淌进来的灯光。

有人轻声喊我。扭头一看,42床不知什么时候爬在我的床边。

“我也一样,睡不着。”他说话的神情与他的年龄完全不相符。“你的腿咋了?”

“摔伤的。”

“我这病是得的。我妈说,我两岁时背上长了个小疙瘩,越长越大。到医院去看,大夫开点药,吃了跟没吃一样,这回大夫说要给我做手术。你做过手术吗?”

我点点头。

“疼吗?”他不无紧张地问。

我摸着他的大脑袋,笑着说:“你不怕疼就不会疼的。”

他一挺身子:“只要能治好我的病,再疼我也不怕!”半晌,他又说:“我爸说这家医院的手术水平高,能治好我的病。你说行吗?”他眼巴巴地望着我。

我怎么能让他失望,拍了一下他的大脑袋,说了声:“行!”

几天后,大夫安排我做手术。

家里亲人送我到手术室门口。42床忽然从手推床前冒了出来,气喘吁吁地说:“我问清楚了,今天中午饭是你最爱吃的油泼面,我帮你买,你可要早点出来呀!”

一股热浪顿时涌上我布满阴云的心头。我拉住他的小手使劲握了一下……。

当我从昏迷中清醒过来时,已经是手术后的第三天中午了。我睁开眼睛,第一个映入我眼帘的是42床。他爬在我身边,一双黑眼珠正看着我。

“你醒啦!”他十分惊喜。我给他做了个笑脸。

“你还疼么?”他轻轻地问,似乎声音大了会撞疼我的伤口。“你老说胡话,真吓人。”

我冲他笑了一下:“今天中午吃啥饭?”

他摇摇头:“我不知道。我要出院了。”

我感到诧异。他告诉我,大夫给他做了全面检查并会了诊,说他的病现在不好手术,让他先出院,以后再说。他声音凄凄的,几乎要哭了。我也感到鼻子一阵发酸。

许久,我问:“你什么时候出院?”

“今天。我爸办出院手续去了。”

旁边另一位病友告诉我:“42床本来昨天就要出院,可他说啥也要等你醒来,跟你说一声。”

热泪一下子涌出了我的眼眶。我拉住他的手,久久地看着他。这时他的父亲来了——一位很和善的中年工人——他亲切地问了我的病情,随后对孩子说:“跟叔叔说再见。”

他没有叫我“叔叔”。

“41床,再见!”他龇着小虎牙冲我笑了笑。走到病室门口,他突然又跑了回来,爬在我耳边说:“那天晚上你骗我,我不怨你。我爸我妈也常常那样骗我,我从没怨过他们……”

他走了,瘦小的身影消失在我莹莹的泪花里,却镌刻在我永远的记忆里!

天涯同命鸟。

他来自松花江畔,我从黄土高原走来。我们相会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西子湖畔。

他粗大有力的双手紧握住了我的双手,那份真挚的热情完全不像是初次见面,倒像是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他朗朗的笑声带着东北人的豪放与乐观,我却失去了大西北人的粗犷和深沉,一双忧郁惆怅的眼睛打量着他。如果不是一双残腿,他那块头完全是个典型的关东大汉,可腋下的一双拐杖损害了他的形象。

孙幼忱,这个名字我并不陌生。他是位有相当知名度的儿童文学作家,已出书十多本。没想到他和我一样,同是天涯沦落人。我为他感到悲哀,同时也为自己悲哀。

相处不到两天,他豪爽、豁达、乐观的情绪就感染了我。他十分健谈,言谈幽默风趣,常逗人捧腹。他也看出了我的精神上的疲惫和心中的忧郁惆怅。他常和我唠嗑,唠嗑中我知道了许多关于他的故事。他比我更不幸,刚开始学习走路时就拄上了拐杖。他人生之初就从纤路上走来,拉着生命的小船,追赶太阳和月亮,蹒蹒跚跚地走,却是那么的坚定、自信,从没感到疲倦过。

他告诉我他会游泳,能横渡松花江。这使我惊讶不已,下意识地又打量起他。一个双腿残疾、拄着两根拐杖的人怎样在大风大浪中畅游?我很难想象。

“怎么,你不相信?”他看出了我的怀疑,神情激动起来:“我游的速度不比他们健全人慢。一次我和一个小伙子比赛,你猜怎么着,我赢了!起初他不服气,我拄着两根拐杖跃进水中,两根拐杖像小船的两只木桨,比他的双臂管用得多。游不到一半赛程他就服输了。”他爽朗地大笑起来。

“你初次下水就不害怕么?”我不无担心地问。

“当然有些怕,可不敢下水怎么能学会游泳?人常说淹死的都是会游泳的。要我说,这话不对。会游泳的被淹死只是偶然的,淹死的绝大多数还是不会游泳的。”

他写过一篇散文,题目是《擎起我的双拐》。在这篇散文中他详细地写了他学习游泳的经过。游泳不仅是一项体育活动。而且也是一种炫耀人体美的运动。可我们这样的人还有什么美可炫耀?就算我是位能在奥运会上拿金牌的游泳健将,我也没有在众目睽睽之下炫耀我的“人体美”的勇气。我这位老兄的勇气和胆量真让我敬佩。

大自然的江河他能随心所欲地驾驭畅游。生活命运的江河,他更能随心所欲地驾驭畅游。他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勇气和胆量,靠的是自信和奋斗。而我恰恰缺少的是这些。

夜静更深,我不能入睡。我思考着自己今后的人生之路该怎样去走……。

一晃十天过去了,我们的笔会结束了。我们在这里相会,又从这里分手,他粗大有力的手又一次紧握住我的手。

我鼻子一阵发酸,喃喃地说:“上帝对我们太不公平了。”

他却笑着说:“上帝不公平的事干得太多了,像我们这样他还算手下留情了。”

“孙老兄,我们还会见面吗?”我的话不无伤感之情。

“我们一定会见面的!”他毫不怀疑地说,依然笑声朗朗。他紧握着我的手,发表着临别赠言:“老弟,凡事想开些,这个世界也有我们一份,我们应该和其他人一样,也有权利享受一切!”

孙老兄说得对,这个世界也有我们一份,我们应该和其他人一样有权利享受这一切。我想,我不能气馁,也不能丧失信心,应该鼓起勇气走自己的路。

又见冰陀螺散文篇四

陀螺,我们小时候叫它“磨轮虫儿”(大概是它小如虫子又像磨轮一样转的缘故),打陀螺叫打磨轮虫儿。

打第一个磨轮虫儿时也就是五六岁,不明白是谁给我的,我视若珍保。那时奶奶从新疆回到撮布沟,还带着堂弟。他见我打磨轮虫儿,他也要打,我不给,他就哭闹。奶奶就求下院的赵叔给堂弟做一个。赵叔很慷慨,一下子做了四个,要给每人两个。奶奶指着我说,给他别给。这回轮到我哭闹了,一哭闹,原本给我做的两个也就归我了。

之后,自己会做了,磨轮虫儿再也不缺了。

木楦的磨轮虫儿比大核桃大不了多少,鞭子不容易打上,于是就废物利用,把坏了的手电碗碗儿镶在上面,打起来容易打到,转得也又快又稳,也算是我童年时的发明或创新吧。你或许说,那样的发明别人也有过,但我还是要说,中国发明衣服的人和外国发明衣服的'人都是聪明人。

可惜,一到镇上去上学,遇到的语文老师热心地表扬我的作文,把我引到文学之路上来了。要不然我也许也会像堂弟一样,当个中科院的研究员,说不定还能有更大的成就。好在他教博士生,我教小学生,总算是在一条战线上。

有一张儿时的旧照片,是我,我姐,堂弟和大表哥的合影。表哥权骨特高,长大后成了某国企的厂长,堂弟天庭饱满,傲骨英风,长大后成了中科院博导,研究员。我虽然天庭也不秕,但是很羞怯。这大概就是我的短板,影响了我的人生。真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古人说的没错。

话说回来,此刻给你磨轮虫儿,你还打吗?还会哭闹着要吗?电视上我们还会看到有成年人打陀螺,那已经不是游戏,而是事业了。

又见冰陀螺散文篇五

小时候我们在农村,家庭比较普通,父母比较疼我,一家人相聚在一起,做饭,我上学,爸妈下地,尽管家庭拮据,但一点儿也不比别的小孩少一点。直到几年以后当初不似当初,生活发生了改变。居住的地方也有农村到城市,要的复杂到更复杂,生活的压力从繁重变的更繁重,我们去了新的城市,那里有一个小房子,那是我们家。

如今望着空空的房子,内心不禁一阵泛酸,n个年头我们除了放假很多时候只能晚上在一起聚一聚聊聊天。在就是我的父母,他们忙的跟陀螺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每一次我从遥远的q城赶回家,都是为了看看我的爸爸妈妈,也很多时候,他很少能有时间陪我转一转。一年四季那么忙,一个月工作二十九天,不是所有人都能过体会到的艰难。甚至有几次晚上十点半才下班,我真的很气愤,为什么公司那么黑?只是为了微薄的'工资,最多的时候到了整月不休。

已经有半年没有聚在一起去饭店吃个饭,都不过是简单的一餐。我曾要求爸妈能来q城,这样我不用来回跑,一家人每天都团圆。每次要求都会说一句,老板不给批离职,这个资本主义家。但生活的压力也使它们选择很少很少。因为即使离开了,他们想也都一样。这就是父母的固执是下一辈所不能理解的。

有几个父母早六点上班,晚上十点半才下班?这真的很让人心痛。所谓资本主义家榨取人所有价值,牺牲了人的青春,快老了依旧背着沉重的包袱,然后为了后代循环往复。像停不下来的陀螺。

又见冰陀螺散文篇六

斟酌良久,还是写下了“风絮”这个名字。

“风絮”取自“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开始时并非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只因它与我心中所念相符。

一川茫茫烟草,满城飘扬的风絮,梅子黄时潇潇暮雨。这些情景只要是一想,便令人神往。况且,我从很小时候起,便有一个江南梦。

我希望自己生在江南。

在梅雨时节,撑着油纸伞或扛着一根扁担,在伞下或在雨中,缓步行走,不去管人事嘈杂,也不去管世事沉浮,就只在雨中,走我的路。

但我心中的江南,跟这些也是有不同的。

江南应是一位温婉却有风骨的女子,虽然表面弱不禁风,但面对强敌,也绝不屈服;江南应是一种绵远悠长的力量,虽做不成最硬的脊梁,但却能是筋脉,贯穿于整个身躯。

这样的江南才是我的江南。而且江南那么多河流,村庄也多临水而立,或直接建在水上,这样的情景也是我向往的。

似乎扯远了。但我知道,我的'“风絮”便是我心中江南的风骨和精神。柳絮随风飘扬,看似无依无靠,但实则是借风力传种,将苦难化为力量,用危机制造契机。你要灭我,好,但我非但不会如你愿,反而要生生不息,铺天盖地。我知道,这是柳絮对风说过的话。江南也是如此。清末文字狱,八股取士,思想界万马齐喑。但众所周知,自古江南文人最多。于是江南文人被政府生生逼出了反骨。你不让我写,好,但我非但不会如你愿,反而要写的更多,更尖锐。我也知道,这是江南文人心里暗暗下的誓。

我的“风絮”也要如此。写我心中所想,但决不无病呻吟;念我心中所念,但决不“为赋新词强说愁”。或许它不够诗情不够美丽,但一定真实。我只愿这集“风絮”,在若干年后被我重新翻起时,不会使那时的我因它的矫情虚伪感到羞愧,而是能够让若干年后的我会心一笑,而后说:“哦,原来那时的我,是这样啊。”

我的一川烟草,我的满城风絮,我的梅子黄时的潇潇江南雨。(指导老师:包明灿)。

又见冰陀螺散文篇七

放眼望去,一棵棵婆娑的树上点缀着许多黄色的小点,散发出一种既清爽又浓厚的气味一阵风吹过,

桂花有四个花瓣,一个分杈枝上有十几朵花,花瓣一碰就会掉,仿佛是仙女下凡。桂花分为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十分好玩!真是“江云漠漠桂花湿”。

又见冰陀螺散文篇八

坐上了回来飞驰的高铁,云的心是久久难以平静。

想到这次与洋的重逢,云还没有回过神来。跟洋已经多年未联系,如不是大姐的偶然相遇,云还不知洋一直会惦记着自己。对于洋的的模样,云已经不是记忆犹新。

约好下午江浦路见面,云在镜子面前好好的修饰了一下自己,对于自己的长相,云总结为一般般。有友笑曰,云的面孔棱角分明,很耐看。云叹息,面孔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沧桑了许多,那曾有过的美好青春岁月,已不复在。

大姐看着仔细修饰过后的云,赞叹着,咱妹的身材还是保持这么迷人,穿上这样的衣服,既高贵又有气质。云哑然失笑,想起上次代替大姐会她那个有钱的网友之事,云对自己还是有几分自信。

上海的变化很大,在江浦路转了一圈,才找到与洋约定好的酒店。洋大概对云的记忆很深,老远就从酒店门外,主动来招呼着云,云看着面前似曾相识的面孔,不知所措。洋眯细着双眼,笑了,云,你也是老样子,没变。

看着洋那依然充满阳刚之气的脸,云依稀又回到了从前,跟洋相处过的一段美好时光。

那时候的云,刚从学校毕业,带着青春的.美好憧憬,来到了离家乡不远的城市—上海。年轻时候的她,身材纤细,模样清秀。长阳路的一家大学宾馆招聘,云来到了这家宾馆做前台接待。洋是回沪家庭子女,长相也比较俊郎。因着爸妈的原因,他顶替回到了上海,也在这家宾馆做侍应生。云记得每次下班以后,都会坐着洋的单车,先去外滩溜达一圈,买点烤肉串,俩人有说有笑的,打趣闹着玩。洋从来没在云面前表白过爱情,但云知道,洋一直都很关心自己。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分开,一直没相见,云到至今还是觉得洋是个谜。

云的神思恍惚,也被洋看在眼里。洋无奈的耸了耸肩,抿了一口茶,说:不谈以前了,我一直没忘记过你,这些年一直在找你,如不是这次遇上你大姐,我们之间真的无缘再见了。通过洋的叙述,云知道洋在奉贤区,经营一家规模比较大的印刷厂,开得还挺红火。家中女儿十一岁,是个长相甜蜜的小女孩,家庭美满。

不知不觉,俩人已细叙到下午四点,云感觉跟洋的这次见面,心情很舒服。前一段时间,经历过的家庭矛盾,也随着这次与洋的再相逢,愉悦和开心了许多。

漫步在江浦路上,洋默默地陪着云。云哼起了黄凯芹的用粤语演唱的《晚秋》,洋诧异了,你还记得那首歌?云笑了笑,也不全记得,但是喜欢这里面的填词,还有曲调。

云知道跟洋的见面,也许是上苍注定,但现在云的心已经平静如水,因为云知道跟洋之间没有刻骨铭心的相恋过,那不是爱情。

多年之后的重逢,又见故友的眷恋之情,再也难以忘记,云跟洋约好下次再相聚。

又见冰陀螺散文篇九

昨日的一场春雨轻轻敲打着窗沿,似乎提醒着人们:春天来了!好久没更新我的博客了,因为我想用沉淀好的心境掀去过去繁杂的一页。又见春天,虽然还未见花开。

这个冬日未曾下雪,大地缺少了滋润,季节失去了浪漫,仿佛我干涸的心田。土地理解春天的情怀,兜起了她憋了一冬的泪水,而绝缘的水泥道恰是不加掩饰泪流满面。路上湿漉漉、粘乎乎的。山,捧着一座座沉实的轻愁,水掬起一把把料峭的温煦,写意在无风、无月、无眠的夜晚。

风雨同舟固然是最大的幸福,相濡以沫自然是最大的欣慰,心灵默契当然是奢华的真诚祈愿!所以藏于心中那份似乎沉寂的寻求,并不是为了所谓的花好月圆,只是想听从自我内心的声音,给自我一段能够驰骋畅想,期待完美的无限情思!或许这也是自我对自我奢侈的一份关爱。

时光留给我的回念,只能长久长久地怀想。便如这春夜犹寒冷衾之时,也还随着那秋落的孤叶飘零或招摇,寻觅着一份以往的念想,一路追思,一路彷徨……恰是往事如烟,岁月如风,一消而散。

在这春天少有的忧郁中,终究明了这世间的一切,阴晴月缺,花谢花开,幸福也好,苦难也罢,执著追求,偏激恋执,皆是丰富人生、多姿多彩弥足珍贵的经历。当尘埃落定,荏苒的光阴,终可是是生命繁华富丽的背景,惟其真实才是聊以自慰的版画。那么就让风轻云淡,在春意盎然的季节里随意飘散吧!

春天是一种心境,又见春天!

又见冰陀螺散文篇十

元月三十日,起了个大早。凌晨五点,与庆文,锡建,锡文弎上雪峰山观雪景。出了黔城,上了包茂高速,天还黑黢黢的。转邵怀高速天还未亮,之塘湾交警队已六点许,隐约能辨对方轮廓。

几天前,一场大雪封山。雪峰山山麓,田塍和山边还有雪影,越往上雪越厚实。枳木槽,四围静谧,皑皑白雪,把田野山林装扮成童话里的白雪庄园。

越往上爬,路面与树木越洁白,锡文忍不住隔着玻璃拍摄。兴起,把玻璃降下,车内温度骤降。随行洪江电视台记者,无限感慨:“美景难观啊!若没链条,车上不来的哦!”至雪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大门,广场白茫茫一片,车稍停,我们的鞋都套上了狼爪链,一路上帽子峰。

山湾白雪皑皑,路边树木都背负雪儿,路面不时有弯枝挡道,划过挡风玻璃,廓落廓落地响。车子一直开到电视差转台。“哇,好美啊!”大家几乎同时发声,美女记者文绉绉说:“这简直是童话里才有的冰雪王国啊!”

我感觉手指尖有些疼痛,全然顾不上,拿着手机拍摄,欲把这的美景全包揽。

美景连连,大家四散走开。我与锡建一起,他背着沉沉的相机,看不出还有几个月要退休了的人,精神气不输年轻人。他很会取景,拍下的照片,在我眼里都很美。我心想,美景都被你拍了。瞅瞅自己的手机,虽比不上他拍的,我还是很满意的。

登帽子峰,路就是镜面,如没狼爪链,是上不去的。帽子峰让我真真体会到了什么叫寒风刺骨。平日里,我是不戴帽子的,在这我把羽绒服的帽子戴着,还觉得寒风直接往脖颈里钻。

美女记者欣赏美景时,身体瑟瑟发抖,她正在手机直播,特别敬业。此时庆文和锡文还未上来,锡建围着护林瞭望哨拍摄。我好奇地走过去,哨所门关着,风特大,我有些受不了。疾步躲到哨所背风一侧,舒服多了。心想,锡建久呆迎风面,必有美景。我鼓足了勇气,慢慢地走向锡建会,他还盯着哨所房檐在不停地拍着。“哇,好家伙!难怪他呆着不动,房檐仅高过头,迎风面贴满了羽毛。檐边,一扇扇带白羽的鹅翅,栩栩如生。”我边赏边想,到了锡建会的身旁,他指着那扇扇白羽对我说:“你看,太神奇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羽翼是风婆,蘸着牛毛冻雨刻画的,纹丝细腻,连那翼上的毫毛都清晰可辨。”经他一说,越瞧越像,心里对风婆肃然起敬了。

离开铁塔帽子峰,此时学文和庆文才上来。下坡风更大,直往袖子里钻,指尖前两节生痛。路面像块白板玻璃,狼爪链死死地抓扣,一不小心就会溜之山崖下。左边高枝肿大,大过枝条几倍,却不能用“晶莹剔透”来形容,因那是冻雪。光秃落叶树,枝丫如鸡爪,蘸着白羽。没落叶的,白里还透着青,湿漉漉僵着身躯。矮树小草,则更有意思,只要有足够的想象力,人物草虫,莫不象形。地上,一根细枝,哪怕圆珠笔芯般大,它背负的雪至少是身体的几倍,乃至十几倍。我蹲着好奇地细瞧,牙签般大小的枯枝,像一把羽翼掸子。把它推倒,估摸它所负的雪,是它身体的几十倍。要想有这造型,小枝必须足够硬,不畏风雪严寒,方能成其大。

不知不觉回到了电视差转台,锡建此时也到了,让我摆首弄姿,留了些童话雪照。

我俩肚子咕噜咕噜响,有些饿了,于是商量往山下走。一边赏着景,一边聊着家常。融冰站点,一条岔路吸引了锡建,我说:“没啥看头,无外乎是些融冰设施。”见他有些犹豫,我马上说:“不妨去看看,反正也耽搁不了多少时间!”锡建欣然同意。上一坡,右手边景色迷人,仿佛走进了卡通世界。路陡峭,难攀援。我俩互相搀扶,上了山坡。“哇,这里简直就是个卡通王国!”我惊喜道。锡建忙不迭地拍照。卡通人物,栩栩如生。喂母乳的,半蹲抱子;情人相抱,卿卿我我;小松鼠,尾大滑雪;情人翩跹,舞蹈优美;小狗淘气,直立呲牙;狼狗夭夭,回首嚎叫;狮子杂耍,母子表演……锡建或躺着,或半蹲,或直立。我俩移步换景,互换角色,乐在其中。这里实在太美了,拍了近一小时,离开时我俩还一步三回头呢。

下坡好走,须臾到了天池,高山湖泊如磨砂玻璃,有游客把些大石块砸在镜面上,玻璃竟没破。我叹息道:“要是北方,我俩可到镜面上滑冰啊!”

出天池,道旁松,迎风面白雪厚实,白羽般翅翅僵硬;背风面,僵而露青,濡湿厚重,用力推摇,雪簌簌跳下。远眺,树树皆像绵羊,毛茸茸厚实。景致越来越美,肚子咕噜声越来越大,我俩不觉地加快了步伐。

立瑶池,镜面比天池大,大石也砸不烂,有些许石头躺在镜面。我建议走捷径胭脂谷,锡建同意。我俩先横着走,小径通幽,观了扳夫石。石至天然氧吧浴场,树皆负重雪,吐着寒气。山坞仙雾凸起,沿胭脂谷升腾。我俩仿佛置身于仙界,在观景台留了几张影,就沿谷而下了。本以为走近路,早点回林场宾馆填饱肚子,没曾想,这胭脂谷溪水潺潺,于冰面下欢歌,配以冰花绽放,白绒高枝,山雀乱鸣,美不可言。锡建乐而忘返,我留恋徘徊,到宾馆已下午一点许了。

饭罢,锡建说,我俩还要上去。在天池旁,我俩下车,没随美女记者上帽子峰。此时肚子饱饱的,赏景兴趣大增。我们一路拍一路摄,景比原先通透了,锡建乐不可支,把些美景尽收镜头。这次我俩没走胭脂谷,沿盘山公路下,路程远了几倍,美景收获颇多,囊中鼓鼓的。

下午五点左右,我们从雪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下山,一路很顺畅,晚上七点半回到了黔城。

又见冰陀螺散文篇十一

我有一位朋友住在南锣鼓巷旁边,为了好找,前些时我曾两次和他相约在南锣鼓巷东侧东棉花胡同内的中央戏剧学院门口见面。于是,在无意中我便两次穿过了南锣鼓巷。

据介绍,北京的胡同年头最早的是西四的砖塔胡同,它建于元代。南锣鼓巷也同样是一条古老的胡同,它与元大都同期建成,至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也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近些年北京的报纸可一直地宣传南锣鼓巷,说它是北京胡同、四合院保护的典范,因此,有不少外地人来京后,参观南锣鼓巷就是其旅游的一个必然项目。说实话,我已经有些年没有到过南锣鼓巷了,按着“北京市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的要求,在我的心目中,南锣鼓巷的胡同和四合院保护一定是不同凡响的。

然儿,当我前些时穿行南锣鼓巷时,却感到震惊,同时也甚觉失望。前些年来南锣鼓巷时,那时商店的门脸还寥寥无几,可如今,从南口穿行到北口,在南北全长700多米的胡同两侧,但见商店门脸一个紧挨一个,各条胡同口还都探进去一块,也都是各种门脸。胡同中买卖的吆喝声、游人的嬉笑声不绝于耳。当然,一对对俊男靓女们也在街巷中来往穿梭着。他们或是出了这个店又走进另一个店,或是手中拿着一瓶酸奶或是一个纸包,另一只手拿个竹签,不时地从纸包中插出食品,放进嘴中。人流中时不时还夹杂着一些散发着浓郁香水气息的外国男女,其热闹的气氛完全是一幅厂甸式的年节景象,我没有看到胡同保护的样子,我只是看到了一个类似于大栅栏一样的商品街巷在隆重经营――南锣鼓巷的.现实与我的期望竟然大相径庭。

其实这种现象有关部门已经发觉并引起了注意,也在试图改观。我于网上就搜索到两篇有关此情况的报道。如在2013年9月30日的一篇题为《南锣鼓巷找回文化味儿》的报道中就提到:“记者在南锣鼓巷一趟逛下来,发现700多米的巷子里餐饮店有70多家,其中一半以上是小吃类,有些还是市区常见的连锁店。”一位家住天通苑的女士说,自己从上大学时候就爱跟朋友一起来南锣鼓巷,“买盒奶酪,逛逛小店,胡同里走一走,真是百玩不厌。可就这两年,怎么感觉南锣越来越像学校对面的小吃街?”而且据介绍,南锣鼓巷的保洁工作量比原来也超出了两倍。

报道还称,从交道口街道获悉,近期东城区正在针对南锣鼓巷进行业态调整,并颁发了南锣鼓巷特色商业街区业态准入名录。名录中明确了支持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的项目包括具有文化特色的书店、餐饮、健身、旅馆等项目,文化旅游体验类项目,以及艺术品展售,创意产品零售,文艺演出与交流五大类别。并要求,凡是在南锣鼓巷申请入驻或业态变更的商户,都要签下承诺书,承诺保护南锣鼓巷古建筑风貌,保证装修风格与街巷一致,并接受南锣鼓巷风貌业态领导小组的全程监督。

然而据我前几天所见,虽时隔一年多了,我却看不出熙熙攘攘的南锣鼓巷这条商业街有什么变化。

在南锣鼓巷南口东墙上有一块由政府树立的胡同志中对南锣鼓巷介绍道:“……全长786米,宽8米,锣鼓巷与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元代,南锣鼓巷属昭回坊……”按着正常的思维,南锣鼓巷既然是在元大都时代就已经建成,那它肯定就是文物了,按着文物保护“修旧如旧”的原则,应该是严格地进行保护的,虽然会花一些资金,但“修旧如旧”后几十年都不会有变化,将是一劳永逸的。而引进那些商业摊点的用意究竟何在呢?这么大一个北京市,难道文物保护还要自筹资金吗。结果弄得是700多米长的胡同,拆掉所有的古墙壁,改成现代化的门脸,你让中外游客来南锣鼓巷看什么?凭空想象古街道、古胡同、古四合院吗?可现在大家看到的只是一个在全国绝无二致的十分繁荣的商品市场而已。这是对文物保护的一个绝妙的讽刺!再比如后海,好几年前就开始了保护工作,可我们看到的,是后海四周的老墙壁许多都被拆掉,开了不少咖啡店,可是咖啡店与北京的传统文化有什么关系呢,这不也是一种破坏性的保护吗?真是莫名其妙。

因此,我以为,现在不是讲究调整经营战略的问题,在文物保护区搞经营,引进商业街本身就是错误的,它本身就不应该存在。当前最紧要的应该是,立刻撤除一切经营的商品项目,还南锣鼓巷一个真正的老胡同四合院保护形式,还老百姓一个真正的老北京的面貌。这才是南锣鼓巷当前最必须做的。

又见冰陀螺散文篇十二

河洛初冬,碧空如洗,忙中偷闲,我携家人一起前往黛眉山,感受其冬韵美景。

黛眉山位于新安县西北部的石井镇境内,是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离我的家乡不远。多年以前,我去过黛眉山,那时它还是没有开发的原生态景区。这次再到黛眉山,这里已是盘山公路、观光车、栈道等基础设施完善的4a级景区。黛眉山从一个未施粉黛的小家碧玉到如今的傅粉施朱、风吹仙袂飘飘的绝世佳人,经历的`不仅是容貌的变化,更是气质的提升。

走进山门,坐上观光车,眼就不受控制地搜索着窗外的景色,生怕漏下一点。望着车窗外的青山绿水,竟感受不到一点冬天的肃杀之气,取而代之的是点点的生机萌动。车一驶入隧道,眼睛就被黑暗蒙住,听着车上播放的黛眉娘娘的故事,心渐被黛眉娘娘的大仁、大爱、大义所感动。待车一出隧道重见光明,心里竟感激起黛眉娘娘来了,似乎是她像拯救万民一样把我从黑暗中解救出来。

踏着栈道,移步换景,不知不觉已到好运峡。人们都说踏进好运峡就会时来运转,不时看到一些年轻人或白发苍苍的外地游客,或驻足沉思凝望,或面壁轻声呢喃,没有喧哗,有的只是心灵的祈祷,他们希望峡谷能给他们带来好运。漫步在曲折逶迤的峡谷中,你需用眼去仔细地分辨察看,唯有如此方能看懂沧海桑田留下的痕迹;你需要用耳去细细聆听,听那裹卷风雨世代更迭的声音;你需要用鼻去仔细地闻,闻那空气中还弥漫着的黛眉娘娘救人采药时留下的百花香;你更需用心去感受,感受六月六黛眉娘娘寿辰吉日,方圆数百里的人前来进香时的虔诚。感受到了,你的好运就来了。

出了好运峡,转过几个回旋廊道,不觉间已行走在半空,脚底生风,头顶云飘,傲立半山中,凭栏远眺,群山叠峦,缈雾翠烟,似入仙境,心旷神怡。蓦然,一块巨石矗立前方。初看巨石,不以为然,只以为大。待走近,方觉奇,再走近,就是惊了!这是一块什么样的石头啊!严格来说,是两块石头,摩天巨石下面还有一块小石头,两者之间只有很少一点接触,下面的小石头擎着上面的大石头,保持着独特的姿势,仿佛一个舞者用手托举着另一舞伴。舞者的托举只是一瞬,而这两块巨石已不知将这个姿势保持了多久。两块巨石,让人心惊,仿佛哈一口气就能吹落。

又见冰陀螺散文篇十三

年前,写下篇《立春桃花渐次开》,正好是新岁立春的当天,却是旧年岁末的腊月。于是迟滞了几天,买了张“春运”回家的车票,回我湖南的乡下过年。我在文章中说:今年立春早,不定过完年出来,就能看到春后的桃花开了。

恰好,今年在家停留的日子长些,出来时已是元宵的前一天。我没敢在家奢侈的过完元宵,眼望着村子里一批批陆续离开家乡的人们,我来不及犹疑,便也相跟着离开了家来到广州。正好,离开家时,桃花已开放了三两枝,也算是了却了我文中的祈愿。心自欣慰!

这些年一直在外面,离开家已经二十年,虽然间或时也会回家过年,但呆在家的日子很有限。(过)年前(春)节后的,停留在家的日子也就不过十天八天。于是对城市的变化看到的越来越多,而对家乡的事物了解的却越来越少。

这次回家,距离上一次已经过去了两年,于是权当理由,便让自己在家多停留了几天。与乡邻乡亲们相处的时间长了,听到的看到的也就多些。

年前回家,才进村口时,就听到头上有喇叭在叫。于是一抬头,就看到村前的电线杆子上,前后分挂着两个喇叭。这情景可是好些年没见了,具体些说,应该是集体时才有过的场面。于是想起集体时,四叔家门上挂着的木匣子广播。四叔是队长,每天早晚或中午,四叔家门上的木匣子广播里便会传出歌声或播音声,或者县上或公社传达的通知。还有,每天早上准时播报的广播体操的喊操声。我那时正上小学。小时候好奇,有一次趁四叔出工没回来,我偷偷的抽了条凳子爬上去,取下木匣子,把木匣子里面喇叭上的磁铁取了下来。然后拿了磁铁去吸灶堂里土灰堆的铁矿石碴子。但不久,广播便修好了,也没人去追究广播里的磁铁是怎么丢的。再不久,那拉拽着广播线的电线杆子便一根根被扒了,于是再没有听到广播的声音。

当然,比起当年那木匣子广播,这喇叭要先进得多,挂在露天的高压线电杆柱上不怕雨淋,声音也比之前的木匣子广播响亮得多,更不怕谁家的孩子顽皮了爬上电线杆子去取了那喇叭里的磁铁。

有乡邻告诉我,说这喇叭是去年时供电站的人挂上电线杆子的。开始时,有房屋离得近的村民们嫌吵,但后来就觉得多了份热闹和喜庆,并适时能了解些山外的信息。我听了就在心里头念叨:怪不得呢,早年回来时还没见的!

我正念叨,喇叭里却说出些过年的喜庆话儿。我于是觉得,这沉寂了数十年的村落,仿佛又有了新的活力与生气,仿佛又有了种久违的亲切与亲近。

我心里头想,当今的城市,已发展到一定阶段了,经济的发展,是该向农村推进了。

我自知这些年一直在城市奔波,对乡下的事知之甚少。于是每听说一事,心底里总难免会一阵涌动。尽管一些事曾经熟悉而并不陌生。有些事仿佛旧事重提,却又仿佛更添了新意。

与乡邻们闲聊时,说到当年的村卫生室和赤脚医生,说到我们孩提时一起走读并留下过童年记忆的村民办小学。似是留恋,又似回味。

当年的赤脚医生,早把诊所开到镇上去了,离村将近二十里。当年的村民办小学,我自从上了初中以后,便再没有去看过。全村十多个自然村,村小学在村中心的位置,离家也有近两里。后来听说,村里的孩子,都上镇上、或者以前的乡上去上小学了。后来就听说,学校被拆建了。我向乡邻们打听,问当年那学校的旧址是否还在,是否被人翻耕成耕地?乡邻们告诉我,说那旧址还在,年前已经批建,正准备重新修建村小学。乡邻们还我告诉我,说当年那村卫生室也恢复了,政府扶持,卫生员是当年那赤脚医生的儿子媳妇,医校毕业。我听了似乎并不诧异,想起当年最后一次去看赤脚医生(其实那时也早已不再叫赤脚医生)时,正是我新婚后不久,媳妇半夜突发急性肠炎,痛得直叫,我于是背着媳妇去找的村医。

一切似乎都在变。有些似乎只是恢复,但也存在它恢复的必要。

我以我数十年远离的陌生,一点点触摸我乡下的变化。我来不及感喟和慨叹。

正闲聊时,有乡邻走过来,冒出一句,说:“现在的麻雀,好像没以前的麻雀个儿大。”

我这回听了,不由地感到一种讶异,我瞪大了眼睛问:“又有了麻雀了么?”

乡邻点点头,说:“是。”

我怕乡邻弄错,于是又补充一句:“你说的是麻雀,不是山雀,是家雀儿?”家乡有两种雀,一种是山雀,个小,只在山林里刺丛或草木间跳来跳去。一种是麻雀,又称作家雀,个稍大,常在房前屋后的树枝上栖息,尤喜在土屋瓦檐下的房粱砖缝里作窝。家雀(麻雀)食稻谷,山雀不食。但那一年,几乎一夜之间,麻雀忽然从我们那儿绝迹。这事谁都知道,但谁也不明原因。

乡邻听了,又点了点头,回答一句:“是。”

我于是犹疑地嘀咕一句:“那麻雀不是几十年前就绝迹了么?”我说不清是诧异,还是欣慰。

乡邻听了,就慨叹地说:“你这些年是真把自己当城里人了,对家乡的事,是越来越不关心和了解了!”说着,就往门前的一棵香椿树上指了指。我抬起头,这才留意到树丫上有两只麻雀,正叽喳着、嬉戏着从一个枝头跳到另一个枝头,然后一飞走,落在一座土屋的瓦檐上。乡邻告诉我,说又见着麻雀,也就是近一两年的事。

我于是便想起,我孩时最熟悉的麻雀,那应是我一生当中,接触最多、也最熟悉的鸟儿了。

小时候读书,早上上学早,天没亮睁开眼,就听得麻雀在房檐下叽叽喳喳地叫。房檐下的横梁上,堆放着牛越冬的干稻草。麻雀便啄了草,在房檐下、或裂开的'砖缝里作窝。有时候,我们爬上房梁,掏了鸟窝里的麻雀蛋,悄悄地煮了吃。

麻雀最爱吃稻谷,生产队上时,队上收了稻子,便用晒簟一床床集中晒在打谷场上,然后安排一个人看守,为的就是驱赶麻雀,不让麻雀偷吃了收获的稻谷。麻雀算得上是最结群的鸟了,常常成群结队的出动,一群群飞来,又一群群飞走,一落下就是十数只。但麻雀也胆小,你只要一挥竿,一轰便走。于是,便成就了“稻草人”。庄稼人扎稻草人,其实就为了驱赶麻雀,除此,也许起不到别的作用。

稻草人,几乎就为麻雀量身定作的。稻子成熟时,往稻田的中央竖一个稻草人,当麻雀一群群飞进稻田,正准备落下时,风一吹,稻草人手里的旗一飘,麻雀便纷纷惊飞。

知道麻雀最爱吃稻谷,我们便用稻谷设诱,诱捕麻雀。小时候,我们常常用一个筛子,筛子下面撒上米或谷粒,然后用一根棍子撑起筛子,棍子上拴一根草绳,我们远远地拉着草绳躲起来,看着麻雀一步步向筛子走近,待麻雀走进筛子下面时,我们便一拉草绳,带动撑着筛子的棍子倒下来,麻雀便被罩在筛子下面了。我们这才走近,悄悄地取走被我们捕获的麻雀。

也曾因为对稻谷的掠食,麻雀被列为“四害”。小时候,常常听父辈们提起。据说,解放初期,我国粮食紧张,大跃进那年,在国家的“除四害”运动中,麻雀曾因为糟踏粮食被列为“四害”之一。后据专家力争,说麻雀虽然掠食稻谷,但也捕捉稻田里的虫害。于是,麻雀被“平反”,随之以臭虫和蟑螂取代。

小时候,麻雀是我见过最多、接触最近的鸟了,它们常常一群群从稻田飞过,时而落下,又时而飞起,然后落在人家的房檐或屋梁下。它们常常只围着村子转,从不离开。所以,乡里人又管它们叫家雀。

但那一年,几乎一夜之间,麻雀纷纷消失,随之从我们那儿绝迹。谁也说不清原因,随之传言纷纷。有说是时代更替的自然效应;有说是稻谷因喷洒了太多的农药,麻雀掠食了而集体中毒身亡。但随之就传出消息,说县上最大的集体林场——紫云林场的大山里,忽然发现大量死亡的麻雀,于是一装就装了一车,拉出去掩埋了。

当然,这些都是传言,无法一一印证。但麻雀是确确实实绝迹了,后来再没有见过一只。说来也怪,随之老鼠便多起来,常常在水稻播种后,于夜晚出来糟踏乡民们的秧田。乡民们无奈,就感叹地说:“这老鼠的危害,真是比麻雀更甚!”

一晃几十年,再没从我们那地方见到过麻雀,也再没听到过麻雀的叽喳声。没想到这次回家,却又能重新看到我久违的麻雀。从乡邻们的谈话中我听得出,乡邻们对麻雀的情感,是颇深厚的。乡邻们惦念,我也惦念。

其实,如此怯惧人类,却又愿意与人类接触得如此之近、愿意与人类同处一个屋檐下的鸟类确实不多。谁能不感念颇深。

又见冰陀螺散文篇十四

绵延八百里的雪峰山横亘在湘楚腹地,古时候又称屏山、梅山、楚山和会稽山。在会稽山之前,雪峰山与武陵山脉又合称昆仑山。民国初期由于其最高峰——苏宝顶在冬季经常冰雪封山,从那时起才慢慢地被人称之为雪峰山。“雪峰山,山连山,三百三十一道弯,三百三十一道关,关关都是鬼门关!”这一则民谣讲的就是320国道在雪峰山森林公园这一段路之险峻,故该段国道又有“雪峰天险”之称。

自雪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挂牌成立以来,以坪山塘为核心区域的众多景点被大量地挖掘出来。有关雪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介绍也见诸各种媒体。特别是有关帽子岭、坪山塘高山湖泊、茶马古道以及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有关的瑶池、天池和胭脂沟等景点更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我读高中的时候,放假从学校回家曾经沿湘黔古道过坪山塘走过两次雪峰山,当时就感觉到,雪峰山的风景有一种原始的美!如若把这里开发成旅游区,一定会成为旅游胜地。虽然后面也有一次走马观花似的游览过雪峰山,但我心里一直有一个念,就是有时间一定要到雪峰山公园去,慢慢地把它所有景点仔细地游览一次。

应雪峰山森林公园段总的邀请,在一个雨后的上午,我们从安江乘车走320国道,过雪峰镇后,就开始爬坡陡湾多的雪峰天险。雨后的雪峰山,云雾缭绕,山色青黛,湿漉漉的,翠如绿玉。车子时而穿行在白蒙蒙的云雾中,时而又盘旋在清新如洗的山林里,我们仿佛又走进了那一场云林雾海的梦里。

到达雪峰山森林公园之后,段总专门安排两名工作人员陪我,并叮嘱他们仔细地带我游览。当他们问我先看哪里?我说就从最高处的帽子岭开始吧,因为帽子岭从我记事起,就听大人们说过它,也经常会在山下面望一望它,觉得它是一个既遥远又神秘的地方,一直想登上去看一看。

帽子岭是雪峰山森林公园景区的最高峰,因其经常有云雾笼罩着,从远处看,如戴了一顶帽子一样而被人们称之为帽子岭。帽子岭海拔1487米,6902电视差转台就建在上面。

6902电视差转台,修建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四座直插云霄的发射塔,银光闪闪,犹如直上云天的通天塔。差转台的办公楼下面的花坛里,有一块巨大的石块,上面篆刻着从雪峰山走出来的现代著名花鸟画家易图境先生题的“帽子岭”三个赫红大字。一条弯曲的封闭回廊,把办公室和机房连接起来。听陪同我的工作人员说,这里到冬季下雪的时候,积雪厚达经常达三米以上,这条回廊就是工作人员的工作通道。现在已经从山下面接来高压电了,以前全部是用柴油机发电,并且在附近还建有专门的油库。大雪封山的时候,有时候大半个月都下不了山,工作生活环境是非常的艰苦。我们特意走进已经停止发电的机房,一台老式的柴油发电机静静地摆在有点幽暗的机房里,虽然已经听不到它的轰鸣声,却也让我们感受到那一段沉甸甸的沧桑岁月。

登上帽子岭的最高点,岭下的云雾还在不停地涌动着,远处的山峰如海岛一样屹立在云海中。带我上来的工作人员,用手指着云海,说这下面是洗马乡,那边下面是塘湾乡的里茅冲和木兰溪。又指着左后边的一条山路说,那是去湾溪乡和溆浦黄茅园镇的油麻冲。此时它们全部隐没在这茫茫的云海里,悄无声息,似乎一声鸟啼就会拨开这一层白纱,不知道又会是一缕怎样的人间烟火!

听工作人员指着一处正在施工的地方说。这里正在修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战——雪峰山会战的纪念塔。雪峰山会战的主战场,就在帽子岭下面的江口、塘湾和溆浦龙塘,英勇的中国军民经过浴血奋战,取得了雪峰山会战的最后胜利,因而帽子岭又有“英雄岭”、“胜利岭”之美称。他还介绍,帽子岭是整个雪峰山看日出的最佳地点,尤其是碰到岭下起晨雾的天气,天际一轮红日喷薄而出,闪着道道霞光,翻滚着的云海在霞光下,魔幻着梦一样的色彩。春夏天来观日出是最好的时间,并且建议我一定要来看一次日出,才能感觉到雪峰山的恢弘和绚丽。

帽子岭下的瑶池,被几座如蓬莱仙山一样的小山峦围着,一块巨石立在池边,石头上面刻着“瑶池”两个大字,它是雪峰山海拔最高的高山湖泊。

瑶池,相传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沐浴之地。因而在雪峰山有一个民间之说:“雪峰瑶池水,滴滴如甘露,饮之消竭病,沐之生丽色,浴之羞花月”。凡是在瑶池沐浴过的女子都会变得美丽漂亮,气质非凡,并且还会变得聪慧无比。据光绪三十三年《黔阳乡土志》记载:“屏山(坪山塘),县城东北二百里,自麓之巅,岩壑幽邃,上有池,水极深,能愈消竭病……”由于瑶池的水吸收了山巅之日月精华,山川之滴滴甘露,更有传说中曾住在此地的西王母她握有不死之药,能给芸芸众生赐福、赐子和化险消灾,因而瑶池又被称之为匡扶生命的神湖。

新雨过后的瑶池,水面平静无波,如天境悬空。四周的山上萦绕着远近浓淡不一的云雾。一缕缕从远处飘忽过来的云雾,犹如一帘帘薄如蝉翼的轻纱,在瑶池上轻轻地曼舞着。我仿佛又听到了西王母和穆天子在瑶池边离别时,那婉转如行云般的吟唱:“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予归东土,和洽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只可惜约定的三年期满之后,穆天子再也没有来瑶池相会西王母,只留下这两首千古传颂的佳句,给人无限的瑕想。

陪同我的工作人员说,公园里规划把瑶池按照春秋战国时的典籍《列子﹒周穆王》所记载以及有关神话传说,在瑶池边建一座九层楼的木屋子,作为西王母的宫殿,并在屋子旁边,栽一棵槐树,修一座西王母和穆天子的雕像,并立一块石碑,刻上穆天子所题的“西王母之山”,让来的游客感受一番古代神话传说之美境。

天池是坪山塘高山湖泊群中的一个,海拔1319米,四周群山环绕。在古代,坪山塘地处湘黔古道要冲,瑶、汉民众集市于此,开店设铺,湖面有摆渡和画舫船十八艘,这里曾经街市繁华,水淼浩荡,烟柳画桥,马铃清脆,桨声灯影,有湘西“小秦淮河”之称。

因坪山塘两边下山的湘黔古道九曲盘旋,路狭坡陡,峭壁耸立,迷雾深锁,古藤千丈悬壁落,人云蜀道之难也莫及坪山塘之险。处于险要之峰顶的天池,如悬浮在天际的一泓碧水。抬眼往四周的小山头一望,有的被浓雾笼罩,有的则被薄薄的山岚轻拂着,而天池却清新秀丽,碧波轻盈,岸影如梦,却似未了风花一世情,犹如射阳山人笔下的水天佛国,让人有一种铅华洗尽后的清新淡雅,更像一柄孑然脱俗的莲荷。

在天池的四周,正在施工建设的是坪山塘的核心景区设施。据陪同人员介绍,这里正在建社的`是一湖四区。一湖就是以天池为主的坪山塘高山湿地湖泊,沿湖打造亲水步道景观系统及景点。四区则是雾都区、冰雪观赏区、文化功能区和森林康养区。这里将形成一个集以西王母文化为核心主题,以健康养生为品牌,构筑以华夏文化起源为内涵并融合多民族文化特色的国际性东方文化旅游度假目的地。

建设中的坪山塘湖泊群,机器轰鸣,清淤究坝工作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湖泊群周边的森林木屋部落也在做前期的准备工作,滑雪场已经初出规模,通向杉林浴场的山道已经拉通。待所有项目全部完工之后,坪山塘将形成一个春季可湖中泛舟,观花赏雾;夏季能天池消歇,避暑康养;秋季在木屋部落里回归自然,可摘星揽月;冬季林海听雪之余又可滑雪赏雾松,在雪花中走进童话世界。

从天池走下去不远,经过一条曲径深幽的森林小道便可以到达云海观景台。以前是一个森林防火瞭望台,这里视野开阔,群山尽览。远处的群峰,跌宕起伏,如一条遨游在天际的苍龙。观景台下的云海还在不停地翻涌着,时而快速地涌上来,不一会儿就把瞭望台笼罩了;时而又慢慢地往山下退去,就像一袭轻纱从山上褪去一样,在我们面前又露出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

云海观景台掩映在一片绿葱葱的树林里,这里不仅可以观云海,还可以在这里欣赏到雪峰晴霞。陪同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个瞭望台最远可以看到雪峰山最高峰——苏宝顶。当太阳落山的时候,群山就会披上一层金色的晚霞。红霞从远处浸染过来,由浓慢慢地变淡。高低不一的山峰,便显露出别样的模样,有些如响着着铃铛的骆驼,有些如引颈高歌的雄鸡,更有一些如一尊斜卧的佛像,让人如走进了一个金色的童话世界。

瞭望台折回至天池往下便是胭脂沟,天池的水经胭脂沟往山下流去。传说天上的西王母曾携七仙女夜视凡尘到此,见此山魏然,有水烟波浩渺,便变身下凡,到此沐浴嘻戏,由此得名胭脂沟。

胭脂沟水流潺潺不息,时而清流如瀑,时而轻盈无声。沟中乱石横卧,有些轻叠数重,有些庞然如山。一条蜿蜒曲折的石板路掩映在翠林里,不时有小桥亭榭错落其中。蔓藤从亭檐上斜掉下来,藤上挂满了野生猕猴桃,如一个个绿色小精灵,让胭脂沟盈满了灵气。

胭脂沟的旁边就是成片的杉林。杉木林能释放出一种芬芳气息,负氧离子充沛,特别是雨后,可高达数万个。在林中漫步,不但可以聆听山鸟的清韵婉唱,还可以听到草虫的低吟浅鸣。在这里,远离了红尘喧闹,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让人感到无比心旷神怡,有一种褪去铅华的洒脱!

不知不觉,雪峰山就被我们游完了,也许又是一次匆匆地游览,许多景点都没有游到。季节的交错,必然有不同的雪峰山。如果所有的景点和设施都开发建成,游完雪峰山起码要花好几天的时间。如果在这里康养,作为被联合国卫生组织誉为“地球最后一块没有被污染的神奇土地”,这里将是一个让你如梦如幻、如痴如醉的旅游康养胜地。是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

又见冰陀螺散文篇十五

一鞭扬长,君临天下,巍巍然。

我是一只旋转的陀螺,在大地的风浪里奔跑。

冷空气袭来,原地停歇,好奇的眼睛,

打量这莫名其妙的世界。

绿树华盖成荫,鸟语花香成画,

城市沉浮在这微凉的清晨,

陀螺笑了,如此清明,如此静好。

目睹晨练者,想起了“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的模样,

一只毛发洁白的牧羊犬,

悠哉悠哉地从我的身边跨过,

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漫看轻风云淡,

优雅地掀开了晨光中的旖旎。

快乐自在的安稳,是个巨大的漩涡,

深陷其中,难溅得出浪花的.凶险。

故事重叠在素白雅洁的长案上,

这是个盛世繁华,歌舞升平的好社会,我信了,你信不……

于是,我,幸福地转着圈,转呀,转呀,竟然有点眩晕,

一个踉跄,一个蹶跌,硌疼了身子。

拍拍灰尘,抬头仰望,一个乞丐,蓬头垢面,

筚路蓝缕,踡缩在大树之下,像只黑色的瘦猫。

我惊呼了,看见他那空洞的眼眶,

像是病了一样,欲哭无泪,饱经风霜……

主人生气地抓我回来,在我身上狠狠地抽了一鞭,

我叫你多管闲事,是你该管的么?

铺张了一地浅浅的时光,烙印在红尘的深处。

幸福的感觉划过云天,一道美丽的弧度,正夸夸其谈,

我有些悲愤,这世道,养尊处优的不是人,是狗!

这人不如狗的灵魂,贱得远比狗名还不堪。

一鞭又一鞭下来,模糊了我的眼睛,

疼在心里滴血,不停地翻飞着。

立于风中,那一鞭鞭下来,有多少人能廉洁,清明?

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因为,我只是一只陀螺……

又见冰陀螺散文篇十六

轩轩是一名很可爱的小孩,见过他的人都会认同这个观点,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曾写过一篇《初识小轩轩》,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自去年秋日别过,虽然小轩轩也在县城居住了一些时日,但因为冬天鲜有拍摄计划,也因为摄影在很多时候是需要起早贪晚的,而轩轩,作为一名小孩子,他出来玩耍的时间一般在日上三竿艳阳高照以后。这样,在整个冬天里,我们就只能各玩各的,鲜有交集。春节过后,天气转暖,轩轩又开始辗转于湖南和北京两地,无从谋面。小轩轩不在迁西的这些日子,我们这群爷爷奶奶辈份的粉丝们都很想他,外出摄影看到某处适宜的场景总会有人说:“唉,要是小轩轩在迁西多好,把他放在这处风景里会是一个很好的衬托。”似乎没有他在,一些风景都是寂寞的。当然,那些日子里轩轩也会想念他的爷爷奶奶,在这里不得不说一句,轩轩从小就是一个适应能力很强的孩子,不管是住在迁西的爷爷奶奶家,还是被带到湖南的外婆家,或者在北京工作的爸爸妈妈那里,他都能随遇而安,从不哭闹。据他奶奶讲,节假日他爸爸妈妈从北京来看他,他亲热的不得了,每时每刻都粘在爸爸妈妈身边,但是当爸爸妈妈要走时,他每次都恋恋不舍的说完“再见”就让他们走,而不是像别的孩子那样撒泼打滚,缠住不放。因为他知道爸爸妈妈得去上班。不在爷爷奶奶身边时,想爷爷奶奶了,他会要求视频,网络视频链接成功的那一刻,有时他会学着奶奶的口吻,在那头对着爷爷大喊:“老拗(六),沏奶!”然后自己在视频那端哈哈大笑。爷爷奶奶也从来不担心小轩轩在遥远的外婆家会不开心,因为他是一个会给别人制造开心和乐趣的小孩。

又见小轩轩已是一年后,此时,小轩轩也无可争议地从一名一岁的萌童成长为一名两岁的小孩。一年的时间很长也很短。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一年的时间很短,一沉吟,一犹豫,甚至来不及具体实施一个什么规划,就悄无声息的过去了。但对于一个刚满两岁的小孩子来说,这一年的时间可不算短,它增长了他一半的人生阅历。记得上次我说过,轩轩从来就不是一个懵懂的小孩,他对这个错综复杂的世界表现出了足够的淡定与从容。当然,这淡定与从容源自他那充满智慧的小脑袋和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对于这样一名小孩子来说,他这一年的成长历程是不容小觑的。

再次见到他已是今年八月底,彼时,小轩轩从北京回来有十多天了,在此之前,他接连在湖南和北京两地辗转居住了三个多月。那天,在我的强烈要求下,他爷爷奶奶给了我们不到十分钟的见面机会,尽管此前他爷爷已经知会大家小轩轩变成话唠了,这十分钟的见面还是带给了我足够的震惊和错愕。当时,小轩轩甩着满口的京腔(据他爷爷说其中也夹杂了部分湖南口音)滔滔不绝。过后,我心有余悸的对朋友们说:“可了不得了,小轩轩已经不是原来的小轩轩了,他太能说了,你根本插不上嘴,即使插上嘴也没用,因为他跟你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并且,他毫不掩饰作为一个北京人的骄傲。”

不得不承认,小轩轩已经成为了一名语出惊人的小孩,一天我正在单位上班,突然手机响了,是微信通话请求,接通后,小轩轩在电话那头甜甜的和我打着招呼,因为手机信号不好,我的视频头像卡住了,小轩轩惊诧的告诉他爷爷:“我老姨奶傻了!”前些天,为了配合我们的拍摄,他妈妈为他在网上订购了一套小和尚服,此时,小轩轩已经摆脱了作为一个北京人骄傲,又亲密无间的和我们打成一片了。拍摄途中,他还是滔滔不绝的说着,各种天马行空的、意想不到的话题在他的小嘴中翻飞。我好奇的看着他那因车辆颠簸和说话而微微颤动的粉嫩的小脸蛋,心想:“这才是真正的小鲜肉吧!”于是,我打断他的讲述,说:“轩轩,老姨奶想咬一口你脸上的小肉肉,行不行?”“不行!”他断然拒绝,短暂的沉默后,他用一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在自己的脸上轻轻捏了一下,伸过来递到我嘴边说:“吃吧!”我佯装咀嚼,吧唧着嘴说:“嗯,好香!”小轩轩看着我,心满意足的笑了。

小轩轩也是一个懂得分享的孩子,无论是他多么心重喜欢的玩具或事物,他都会坦然的递给有求于他的人。在这次的拍摄过程中,从小轩轩嘴里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棒棒糖,他认真的告诉我:“小孩子吃棒棒糖不好,对牙齿不好,会长蛀牙,长蛀牙了得去医院打针。”但是,途中当他奶奶下车去路边的一个小卖部买水时,他又对奶奶说:“奶奶,你给我买一个棒棒糖行不行?”他奶奶没有给他肯定的答复,而是说:“我看看有没有吧。”我不能确定他奶奶是否愿意给他买,因为他奶奶一直是反对他吃棒棒糖的,我又担心这样的路边小店会真的没有棒棒糖卖,为了防止他哭闹,我在车上一边看护他一边给他打起了预防针,我说:“轩轩,这个商店太小了,它可能没有棒棒糖,只有城里的大商场才有卖棒棒糖的。”听了我的话,小轩轩用目光轻快的瞥了我一眼,随即又将视线转向他奶奶买东西的小卖部的方向,胸有成竹的说:“应该有吧!”这句应该有吧,从一个两岁的小孩子嘴里蹦出来,确实惊到了我,它完全超出我的想象。在很多时候,他回答问题时的速度之快,用词之精准,总能让人感受到他的聪明与可爱。这次的棒棒糖事件也让我领略到了一个小孩子内心的纠结,他知道吃棒棒糖的害处,又实在抵御不了棒棒糖的诱惑。因为他到底还只是一个小孩子,有着一个两岁小孩子应有的无奈与无措。又比如,有一次,爷爷奶奶带他到某机场外面去看飞机,执勤的武警走过来礼貌的对他们说:“请不要在此逗留。”在他的爷爷奶奶还未作出反应时,小轩轩直视着威严的武警战士,果敢地说:“警察叔叔,我不怕你!”严肃帅气的武警被他逗笑了。事后我问他:“轩轩,你怕警察叔叔吗?”他毫不掩饰地说:“怕!”看,这就是我们机智勇敢的小轩轩。

尽管小轩轩有着诸多不同于其他同龄孩子的优秀品质和卓越才能,也早已习惯了以小模特的身份配合我们的拍摄,但他毕竟还只是一名两周岁的幼童,身上理所当然有着他那个年龄孩子的天真和顽皮。在拍摄那组穿小和尚服的照片时,其中有一张需要他立在佛像前,双手合十,低眉恭诵阿弥陀佛,我们稍加讲解,他便在大殿前有模有样地做起动作来,只见他双手合十,闭上眼睛,口中念念有词:“阿弥陀佛,棒棒糖来呀。阿弥陀佛,棒棒糖来呀。”须臾,他睁开眼睛,环视四周,说完:“没有棒棒糖。”就嬉笑着跑开了。在湖心岛,他拉着我的手说:“老姨奶,你追我好不好?”我说:“好啊”。话音未落,就见他转身撒腿跑去,迅疾而稳健,灰色的小和尚服是衣袂飘飘,小灯笼裤随着他的奔跑有节奏地甩来甩去,并且边跑边喊:“救命啊,救命啊。”那清脆稚嫩的童音惹得岛上的游客们哈哈大笑。玩了半天,他奶奶说:“轩轩,你累了,奶奶腰疼,让你姨奶抱抱你吧。”当我伸手去抱他时,他却认真的跟我商量:“姨奶奶,让我自己走好不好?”很乖的孩子,是不是?当他口渴喝完水后,他会柔声说:“姨奶奶,你喝水吧。”多可爱的孩子,那甜甜的声音让我的心都融化了。当然,小轩轩一直是一名有原则的孩子。比如,他晚上睡觉前要喝奶粉,爷爷奶奶给他冲奶粉时,他会说:“我要很多的奶粉。”人家可不是说着玩的,如果奶瓶里的奶粉达不到他所要求的那个很多的高度,他是坚决不干的。同样,在他心情好,愿意配合拍照的时候,你怎么要求他都可以,一旦他厌倦了,一切免谈,即便你把他抱到需要的地方,他也会紧紧抓住你胳膊哼哼唧唧的抗议,他蜷缩起两条小腿,双脚说啥也不沾地,弄的大家哭笑不得。

不得不说小轩轩所拥有的智慧,与他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从不懈怠的思考能力,以及勤学好问的能力是分不开的。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每个人都是在不断认知的过程中走向成熟的。一天吃过晚饭后,小轩轩跟着爷爷奶奶出去散步,忽然,他在自己面前的地上发现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物,他惊讶的问爷爷那是什么,爷爷告诉他:“那是我们的影子。”于是,小轩轩第一次感知影子的事情,就在他爷爷的大力宣传下成了朋友圈内的一次轰动性事件。我们和我们周围的人都曾在自己的生命中感知到了影子,或早或晚,却很少有人想过“这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我们都把它当作生活中的理所当然,进而熟视无睹,到死都不会郑重其事地就影子的问题引发思考,也永远不会对影子的问题进行准确详细的描述,诸如此类的事物还有很多。而小轩轩不同,在小轩轩的不懈追问下,他爷爷耐心的为他科普了与影子有关的知识。小轩轩也会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即便是在很多时候看起来无所不能的大人们,在公园里看到人力骑行的四轮观光车,他问:“爷爷你会骑吗?”“奶奶你会骑吗?”在得到否定的答复后,他说:“哦,我也不会骑。”即使他很想上去体验,也不再纠缠,而是说:“那我们走吧,等爸爸回来在骑。”

小轩轩是一名喜欢在大自然中去认知事物的小孩,也是一名喜欢在平凡的生活里为亲人们制造快乐的小孩,他总会给别人带来欢笑和惊喜。他不是最好的小孩,也不是最坏的小孩,他只是他自己,只是那个因为独一无二才与众不同的小孩,当然,最主要的,他是一名可爱的小孩。

这就是那个萌萌哒的小轩轩。

又见冰陀螺散文篇十七

此壶为王东石与胡远(1823~1886,字公寿)唱合之作,公寿好壶艺,尝至宜兴定制名家紫砂壶,自题铭识。壶身铭刻阴文行楷“东石仿鸣远制”、“石瓢公寿题”。其实“石瓢壶”并非此一造型,但公寿在瓢形壶身下侧,绘刻一奇石,用以呼应“石瓢”两字,另见文人巧思。流下钤一方形阳文小章“东石”,壶底钤有“石窗”阳文小方章。

紫砂壶壶式以瓢瓜为本,盖顶未设壶纽,凿有三孔,孔缘故作斑驳状,模拟瓜蔓截面,三孔互通,内设气孔直通盖内。壶把作三叉式,曲度微妙,应系得自“东坡提梁壶”的灵感。全器形制前所未有,咋看似标新立异,尤其壶盖无纽,甚难提起,其实东石此壶的设计,实发前贤所未见。原来此壶的持用需采握壶式,将食指伸入圈内,拇指压住壶盖,余下三指扣住壶底,天寒袖薄之际,江南文人以手握壶,以口就壶嘴吮茶。

又见冰陀螺散文篇十八

秋天的十月,雨一直在下。我闻到了雨和风,一股甜甜的味道涌上心头。环顾四周,摇曳的树木点缀着许多黄色的小点,散发出清新浓郁的气味。一阵风吹来,桂花从树上落下,像金色的蝴蝶和黄色的丝带,落在我的脚上和肩上。真的是“到处飞”。

桂花有四瓣,一枝上有十几朵花。花瓣一碰就掉,好像是仙女。桂花分为金桂、印规、丹桂、四季桂,很好玩!真的是“江云孤,桂花湿”。

拿起一支桂花捧在手里。“啊”!一股清亮却不浓烈的香味涌入我的心泉,像一根弦一样拨动着我的心弦,让我流连忘返。香味像法国香水一样昂贵华丽。它比荷花纯洁,比腊梅孤傲,比牡丹艳丽。给人一种简单的感觉,一种幸福的感觉,让每一个路过的人都露出灿烂的笑脸。

站在花海中,看着月桂树上可爱的小花,想在统一指挥下一起观赏,沐浴在浓郁的香气中,让人不由想起唐代诗人王维的“人闲,桂花落,春山夜静。”不由想起席慕蓉的'《一棵开花的树》。我继续陶醉在“桂海”中,看着树枝上和树冠上的小米粒,听着游客们欢快的笑声,闻着醉人的香味。感觉自己像一棵树,沉重的身躯,对着开着迷人花朵的人微笑。

又见冰陀螺散文篇十九

下班路过办公室楼下的花店,透过玻璃橱窗,看到里面新进了一批郁金香,于是欣赏起来。看着看着,就仿佛看到自己穿着洁白的婚纱,正捧着一束郁金香,旁边的男人有着棕色的肤色,不羁的眼神,他说,我要照顾你一生。想到这里,我映在玻璃橱窗上的脸上骤然浮出一个幸福的笑容,像怒放的花瓣,明艳动人。

等等,玻璃橱窗上好像还映着一张男人的面孔!棕色的肤色,不羁的眼神。不是做梦吧,我激动得揉了揉眼睛。是真的!那人跟我头挨着头,我眨眼,他也眨眼。这面孔好熟悉?我的脑袋轰地炸了一下,转过身,凶道:“看什么看!”许明说:“我还想问你呢?不就是一些花嘛,又不是男人,你怎么看得都快流出口水了。”

“不要你管。”我凶巴巴地往前走。

许明和我在同一家公司共事了3年。他是公司策划总监,我是文案组长,每次公司有新业务,我们都要交换大脑般地不停地说、不停地写,配合得相当默契。

但是我很讨厌他,因为他刻意无视我“珂儿”这美丽的名字,喜欢在办公室里大呼我为“想嫁人的”,并且以捉弄我为乐。最可恶的是他还经常换女朋友,还说这样有种荡秋千的感觉。这是什么狗屁理论!

许明经常教训我:你才24岁,长得也不错,浑身充满活力,而且小小年纪就在这家公司做到了文案组长,收入不低,怎么也该思想前卫了。但却整天想着嫁人这种老土的事情,还把结婚当作一生中最伟大的理想来经营,你脑子有问题啊!

我从来都不觉得我脑子有问题,不过是想嫁人罢了,想对以前的生活做个总结,就像鱼想重新寻找一片适合的水域,又不是想杀人放火。

想到嫁人这个问题,我的心就一点一点地悲伤起来,觉得老天真是不公平。我的大学同学兼现在的同居室友周爽,每天都信誓旦旦地说要单身一辈子,“五·一”去旅游,6天后回来,就说找到了真命天子,准备“十·一”结婚。这简直让我感到莫大的耻辱,我到处相亲、参加聚会、托亲朋好友帮忙物色,折腾了那么多年,到现在还是孤家寡人一个。想到这里,我的鼻子酸酸的。

许明跟在我后面说:“珂儿,你怎么了?”他竟然没叫我“想嫁人的”,而是叫我“珂儿”,并且叫得温暖而伤感。

我转过头看他,夕阳洒在他脸上,有些炫目,他的眼神好像和平时有点不一样,里面似乎有着许多秘密。想想,许明虽然讨厌,但对我还是不错的,每次晚上加班,他都要把我送回家才放心;知道我喜欢吃烤地瓜,经常跑到东门给我买。

我母亲常说,爱情就像只陀螺,转来转去,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于是我对许明说:“这么关心我,是不是爱上我了?”许明先是一愣,然后不可抑制地笑了起来:“你这么凶,应该不会吧。”我感到窝囊极了:这个猪头,笑得山崩地裂,好像这个问题是个笑话?气死我了。我扬起拳头,准确无误地击中他的腹部。

许明的笑声立即变成痛苦的呻吟声:“这么凶,活该嫁不出去。”

周爽说:“晚上我未婚夫要搞个小聚会,有许多单身男士参加,一起去吧。”我立即从床上跳下来,打开衣橱找适合聚会穿的'衣服。

果然有许多相貌气度都很好的男人参加这次聚会,他们向打扮得体的我投来友好欣赏的目光。

我落落大方地向大家问好,美滋滋地想,这次总该找到合适的人把自己嫁了吧。这时,忽然听人喊道:“嫁不出去的,你也来了。”我全身抖了一下,瞬间天昏地暗、眼冒金花。老天,你太不长眼了,竟然让我在这儿遇到这个灾星!

周爽说:“你认识他?我看你们两个挺般配的。”我干笑了两声说:“很般配做一对仇人!”然后压低嗓子恶声恶气地对冲到我面前的许明说:“你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许明说:“这么凶,不会又要打我吧。”说完端着一杯酒跟一个长发女孩聊天去了。

我把聚会的所有男士都仔细打量了一番,又把自己掂量了一番,最后目光锁定在一个穿白衬衣的男人身上,那人鲜亮的脸上洋溢着教养良好的气质。我喝下3杯红酒,走上去跟他打招呼。刚报了姓名,许明就冲上来,把我拉到一边说:“我认识这人,很色的,是披着羊皮的狼。”

“这是我的事,你少管。”

“你那么笨,会上当受骗的。”

我吼道:“你以为你是谁,我男朋友啊!”

许明更大声地吼道:“你看看你自己又没爱情滋润,脸上长那么多痘痘,脾气又坏,我才不会做你的男朋友呢!”

每天上班,看着许明在我身边晃来晃去,我就在心里说:等着瞧吧,我一定要嫁个比你优秀百倍的男人!

星期天,我把所有认识的男人和男孩都罗列出来,最后决定约一个叫程子鹏的男人出来。我和他见过几次面,挺谈得来的,还听人说他曾多次夸过我,而且好像没有女朋友。

我打通了程子鹏的电话,约他晚上到咖啡厅见面。咖啡厅是闲谈的好地方,那暧昧的灯光和低回的音乐都会促进一些可人的故事发生。

我先到,等了一会儿,程子鹏兴冲冲地来了,我开门见山地说:“你觉得我怎么样?”

“很好啊。”

“我是个很传统的人,我很想结婚,想对以前的生活做个总结。你看……我……你……”

程子鹏半晌才回过神来。他比我还干脆:“不行。我刚领了结婚证,新房是刚买的,手头紧得要死。今晚的咖啡你请,原以为是大伙一起玩,刮他们一点油也没关系。”他像放鞭炮一样,噼哩啪啦地把这些话放出来,然后站起身来,“对不起,珂儿,我要回去陪老婆了。

我把满满一杯咖啡全灌进嘴里,提醒自己是个坚强的时代女性,美貌与智慧并存,面对这样的人生遭遇,回家好好洗个澡就会没事了,眼泪却不听使唤地流得一塌糊涂。

这时,许明打电话来,说晚上要加班把策划做完。

到了公司,许明把创意说给我听,我几乎不假思索就把文案做好了。许明看着我,略有些不安地说:“你受了什么打击?”合作这么多年,许明知道我心情不好,工作必定会有超常的表现。

我不理他,玩极品飞车,340多码一路横冲直闯,嘴里哇哇地乱叫着。叫累了,就趴在电脑桌上睡了过去。朦胧中感觉有人一直坐在我旁边,用手背轻触我的脸。睁开眼睛,已是深夜3点了。许明竟然还没走,他站在窗户旁边,身子一半隐在黑暗里一半现在昏黄的灯光里,显得神秘又温暖。

许明走到我旁边,探头到我耳边说:“珂儿,你那么想嫁人,干脆你嫁给我算了,我牺牲点儿也没关系。哎哟,你干嘛又打我?”我的拳头再一次准确无误地击在他的腹部,这家伙真是太过分了,现在捉弄我竟然可以做到不动声色、一本正经。

更奇怪的是,刚才听他说那些话的时候,我的心跳得乱糟糟的。

我照样到处相亲,渐渐发觉a君太滑头,b君太小气,c君又太木讷,更不幸的是参照对象一律是许明。搞得我大失情绪,宁愿下班看肥皂剧、读无聊书,也不出去了。

周爽摆出一副爱情专家的样子对我说:“你肯定爱上他了。”

我从来就没有这样患得患失过,不行,这样太折磨人了。我拨通了许明的手机,他说在公司里加班。我提着包就往公司里赶,我要去问个明白。

到了公司,我深吸了一口气,准备跟他好好谈谈。许明好像没看到我进来,侧着头跟前台小姐聊天,他说:“今晚我请你去泡吧。”前台小姐一迭声地说:“好啊好啊!”听上去激动得好像要掉进下水道里。这个猪头,亏我对他有好感,他竟然在这里跟女孩子调情。

我到茶水间泡了杯茶,不动声色地靠近他,故意装作脚一扭,整杯滚烫的茶水泼在他身上。他惨叫一声:“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我挑衅地看着他说:“我是故意的。”他听了也不生气,还笑得鼻子都皱了:“故意的就好!”

我转身出了公司,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走累了,就进了一家小面馆,点了麻辣牛肉、辣子鸡。

菜端上来,我大口大口地往嘴里塞。太辣了,我的眼泪鼻涕都流了下来,我的样子一定难看极了。这个猪头为什么不喜欢我?有人给我递过一张纸巾,我道了声谢,擦干净眼泪后,又骂道:“许明是个笨蛋,瞎了眼,要他一辈子都娶不到老婆。”骂着骂着眼泪鼻涕又流出来了。一张纸巾又递过来了。再骂,纸巾再递过来。我有些奇怪,转过头,许明像个沉重的影子一样站在我的后面,他寻梦似的目光从我的脸颊上飘浮而过。糟了,刚才说了那么多。他说:“珂儿,我们是不是该水到渠成了。”他这话似乎等了很久。

“什么水到渠成?”

许明说:“刚才和前台小姐是故意的,我一直对你没把握,所以要她帮忙试探你。”

我说:“那你的意思是爱我!”嗓音实在太洪亮了,全场隆重地向我投来注目礼。

许明说:“当然了。”

我往桌上扔下饭菜钱,拉着许明的手就往外跑。许明说:“去干什么?”

我说:“去试婚纱啊,难道你不想娶我吗?”

“想啊。”许明的鼻子又笑皱了。

母亲说得对,爱情是只陀螺,转来转去,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