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面对一棵树的死亡的散文(大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8:29:32 页码:13
2023年面对一棵树的死亡的散文(大全9篇)
2023-11-18 08:29:32    小编:ZTFB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有效的学习和工作方法,提高效率。怎样确定你的写作目标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只有明确了目标,你才能做出有针对性的计划。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

面对一棵树的死亡的散文篇一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思考人们如何看待死亡的问题,人们对待死亡不是只有“焦虑”、“恐惧”和“敬而远之”之类的回避情绪的,我们也该看到人们对死亡更多的是接受的态度。这反而有助于我们看清人们之所以害怕死亡的本质原因。

1.你不可能不想到死,正如你不可能不死。

2.死亡即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痛,也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财富,多少人终其一生不敢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宁愿在心理疾病的束缚中苟延残喘,在躲躲闪闪中仓皇虚度。

3.青少年在青春期对死亡的关注被成人早期的两项重要的生命功课——成家、立业所分散。

4.死亡带来的影响常常隐匿难辨,却可能使一些人的生活彻底瘫痪。

5.虽然肉体的死亡会摧垮我们,可是,对死亡的观念却能拯救我们。

6.死亡其实并非“不痒”,它始终跟随着我们,悄无声息地敲打着我们的内心之门,深深地潜藏在无意识深处。

7.“死亡本来什么也不是,死亡却成了一切”。尽管如此,这句诗里却提及了两种重要的、安抚心灵的方法:一是留下自己的足迹,获得生命的意义,二是尽可能地活在当下。

8.没有指向的焦虑实际上是死亡焦虑。

9.西塞罗说:“思考哲学就是为死亡做好准备。”圣.奥古斯丁写道:“唯有面对死亡之时,一个人的自我才真正诞生。”

10.虽然死亡可以从肉体上摧毁我们,但死亡也能从精神上拯救我们。

11.你越不曾真正活着,对死亡的恐惧也就越强烈;你越不能充分体验生活,也就越害怕死亡。

12.重要决定背后常常有其深刻的根源。每一次选择都意味着放弃,而每一次放弃都使我们意识到生命的有限和短暂。

13.做出的选择越多,你的人生也就越有限、越短暂、越僵硬。

14.直面死亡会引发焦虑,却也有可能极大地丰富你的整个人生。

15.人们对不可避免的死亡所产生的恐惧影响了我们享受生活的欢娱,剥夺了人生真正的快乐。

16.每个人死后在分子水平上又将重新成为自然的一部分,重新为未来的世界添砖加瓦。

17.我们拥有什么?物质财富如同一缕飘忽的鬼火,根本抓不住。叔本华高雅地宣称追求金钱和财富是无止境的,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拥有得越多,要求也就越多。财富就好像海水,我们喝得越多,越觉得饥渴。到了最后,我们不但没有占有财富,反而被它们控制了。

18.人们总是想让自己外表光鲜,即使囚犯在临刑前也要穿上最好的衣服,摆出他们所认为的最好的临刑姿势。

19.事件本身并不能扰乱我们,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它。内心的平静正是来源在此。

20.那些不愿意面对死亡之痛的人往往通过否认、转移或替代等方法来减轻死亡恐惧。还有些人则无休止地追求名望、性、财富和权力。

21.被死亡焦虑折磨的人并非得了怪病的异类,相反,他们只是普通的男女,他们所身处的家庭和文化没有为他们撑开一把遮风挡雨的保护伞,使得他们能够面对冰冷而必然的死亡。

22.死亡却是孤独的,可以说是人生中最孤独的事,它不仅使你和其他人分离,而且使你赤裸裸地面对第二种更可怕的孤独——与整个世界的分离。

23.如果你快要死了,或是对死亡感到惶恐不安,而你的家人和朋友却和你保持距离,不愿意直接和你交流这些,我建议你关注此时此刻,直击要害地与他们沟通,比如,你可以这样说:“当我讲到自己的恐惧时,我发现你不愿意直说。如果能和好朋友开诚布公地谈论这些,会对我有帮助,不过,是不是谈论这些会让你觉得太痛苦?”

24.在亲密关系中,一个人分享自己的内心感觉和想法越多,对方也就越容易分享他们的。

25.治疗师的工作通常基于这样的认识,即一个人自己发现的真理远远比别人告诉他的更能发挥功效。

26.许多人之所以感到绝望正是因为他们的梦想没有成真,而更让人绝望的是他们甚至从未努力争取过。

27.治疗师通常都会意识到,帮助病人扫除自我实现的障碍远远比建议、鼓励、劝告他们更加有效。

28.一个真正具有治疗作用的问题:“假如你不想有新的遗憾,从现在开始你会怎样生活?你会做些什么样的改变?”

29.观察者本身会影响观察结果。

他的这种策略总能强化病人的自尊,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在治疗室里敞开心扉的愿望。

31.宗教信仰安抚了许多人的死亡恐惧,但是对我来说,那就像是绕着死亡白跑了一圈——死亡被否认了,死亡不是最终结局。

32.有四个终极问题与临床治疗密切相关,即死亡、孤独、人生意义感和自由。

34.“性”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动力,它至少能够暂时地把死亡从你的头脑中驱除出去。

35.引用尼采的话来说,就是——你必须学习聆听心灵地下室里野狗的狂吠之声才会变得更加智慧。

36.性是重要的生命驱动力,常常用来对付死亡的念头。我曾遇到过许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冠状动脉出了大问题的病人在开往急诊室的急救车上产生了强烈的性冲动,想要去猥亵车上的救护员;新寡的女士在丈夫的葬礼上感受到强烈的性欲望;年老的鳏夫越来越害怕死亡,开始不加选择地与养老院里很多女性发生性关系,造成了种种矛盾,管理者不得不要求他去做心理咨询。

37.治疗性行为比治疗性的语言更加有效。

38.无论一个病人的经历是多么残忍、野蛮、受禁忌或是令人觉得陌生,如果你愿意进入自己内暗的那部分,你一定可以在自己心里找到类似之处。

39.如果你想要和这些病人真正在一起的话,你必须对自己的死亡焦虑保持开放的态度。

40.只有当治疗同盟足够稳固时,观念才会发挥作用。

41.治疗师和好朋友的区别在哪里呢?你的好朋友会支持你、理解你,在你需要的时候,他们是充满关爱、可以信赖的知己,但是有一点他们和治疗师完全不同,那就是——只有治疗师会以此时此地的方式与你面对面。

42.这是引导病人为自己的生活处境承担责任的第一步,最终,病人开始接受一个基本的观点,即如果你对自己生命中发生的坏事情负责,那么你,也只有你能够改变它。

43.良好的治疗同盟是任何治疗方法能够产生效果的先决条件。治疗同盟不是结果而是带来结果的手段。

44.这时候治疗的时间到了。“娜奥米,很抱歉我们现在要结束治疗了,今天你的情绪很强烈。我知道在这时候结束对你来说一定很不舒服,但按照规矩结束咨询是我们很重要的功课,让我们下次继续,一起来看一看这些愤怒到底为什么会冒出来。”

45.真正有效的治疗不仅应该作用于那些显而易见的症状,而且应该着眼于产生症状的深层原因——死亡恐惧。

46.一个有效的办法是询问病人:“你觉得,当你这样说时会让我感觉怎么样?”

47.早期的外科医生在尚未出现药物研究的年代便把自己装扮在白大褂里,做出一副无所不知的模样,向困惑的病人显示着那些用拉丁文书写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现在的心理治疗师们又开始走这条老路了,这次他们用自己不肯轻易暴露的想法,高深莫测的分析解释、悬挂在墙上的文凭以及各大名师的照片来使得自己远离病人、凌驾于病人之上。

48.在治疗室里发生的事情是真实可信的,因为这是我们两个人共同经历的,我们可以立即对这些讯息进行工作。

49.虽然我鼓励病人询问问题,但是没有一个病人会那么坚持地去了解关于我个人的那些让人不舒服又太过私密的生活细节。如果这种事情的确发生了,我会聚焦于过程而并非问题本身,也就是说,我会询问病人强迫我回答或令我感到尴尬的原因。

50.“试着和我说说话,詹姆斯,你的眼泪想说什么?”

51.海德格尔的观念,即当一个人被日常琐事缠身时,也就不会去考虑更深层次的问题,更不会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了。

52.梦中充满了大量无意识意向的表征,弗洛伊德称之为通往无意识的皇家大道。但是,在这里我更强调的是,梦也是理解咨访关系的皇家大道。我建议你尤其关注那些出现了你自己、治疗师或是治疗过程的梦,通常随着治疗的进展,有关治疗的梦变得更加普遍。

53.治疗师如果不曾在个人治疗中面对过自身的死亡主题,的确有可能会在工作中被自身的死亡焦虑所击垮。

54.当代心理治疗如此致力于严格的自我探索,执着地挖掘那些深层次念头,却对反思我们自身的死亡焦虑视而不见,但是,死亡焦虑却是构成人类情感生活重要而普遍的基石之一。

55.亚隆医生说:“你必须聆听心灵地下室里野狗的狂吠之声,才会变得更加智慧。”

灵魂不灭:死亡意味着什么?

文档为doc格式。

面对一棵树的死亡的散文篇二

生命是一个奇特而又必须经历死亡的一个过程,活着是生命的延续,死亡使运动的终结。

培根说:“成人畏惧死亡犹如儿童惧怕黑暗。”

每个人都在寻求一种心理的平衡,只有这样灵魂才得以籍慰。既然死是早已注定的,人人都会故去,那么每个人才会心安理得的面对死亡。

这个世界只要有一个人永生,那么这个世界肯定会乱。

既然死是必须的事情,那么我们怎样选择活。

活着是一个过程,死亡才是永久的.开始。

选择如何生才是至关重要的。

活着就要做有意义的事情,做有意义的事情就是要好好活。

做有意义之事是我们在经历死亡之前的最佳选择。

每个人都希望成功!

可惜啊!成功之人总是那么少。

不是成功者的名额有限,而是你放弃了你最初的目标,在挫折和怕吃苦之间你选择了后者。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没有绝望的人生,只有绝望的心理。

一块平凡不过的石头,到了罗丹手中便有了一幅举世瞩目的名雕。身处宫刑的司马迁,忍辱负重终于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的唐玄奘最终取得了真经。

苦难,挫折不是要得到别人的同情,而是逼着我们向前走。

人的一生不是坦然的面对一切平坦,生活中有困难挫折,人生才丰满。

生活在激情中,你的人生是火热的。

不要对生活产生绝望,绝望无疑于等死。

死是痛苦的,但有比死更痛苦的事,那便是等死。

死是快乐与痛苦的终结,不要过份担忧怎样死,应坦然的面对死亡。

这样,生命会有声的来,无声的去。

面对一棵树的死亡的散文篇三

英雄末路、美人迟暮,生命的尽头必定是死亡,认识到这种必然性后,人求生的自保机制就催生了怕死的心理本能。美国心理治疗大师亚隆就认为,死亡是人生的背景音乐,而死亡焦虑则是一种永久的心理负担。

人之所以害怕死亡,一方面是因为它的不容商量让人恐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的不确定性让人焦虑。孔子说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背后藏着对生命流逝不可逆转的揪心之痛。另外,死亡的方方面面又充满了未知:我们不确定自己何时、何地、如何死亡,也不知道死后的世界如何,这些都让我们不安。

肉体死了,成就代代相传。

管理资料。

借用时下一句网络语,就是“好好活,因为我们要死很久”。

有了如此强烈的驱动力,人们一方面更加爱护身体,同时积极地生育后代,让自己的血脉生生不息,也就是《愚公移山》中的“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另一方面,人们会迸发出旺盛的创造力、斗志,努力取得所处文化肯定的成就。这样即使肉体死亡了,成就还会代代相传,这就在象征的意义上战胜了死亡。美国名将麦克阿瑟的名言“老兵永不死,只是渐凋零”就揭示了这种超越生死的豁达。

其实,从小进行正确的死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死亡焦虑。在一些西方国家,小学里常常会让学生思考:如果生命只有3天,你将怎么安排、最想做什么?如果给自己写墓志铭,你会怎么写?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死亡教育。

而对死亡焦虑严重的老年人来说,引导他们接纳死亡则是必要的。这包括帮助他们回顾和评价一生中的重要事件,喜悦地接纳生命中的欣喜、成就、悲伤和失落,完成那些可以完成而未圆的梦想。

思考死亡,放平心态,活在当下。

心理探索:死亡体验为何如此相似?

面对一棵树的死亡的散文篇四

小时候,时间仿佛凝固了,万物变化很细微,身边的人也总是常伴左右的。每天在村头走过,那个老爷爷笑着喊我的乳名,邻居家的桃树照样横贯在平屋上方,青草地上鸡崽们三五成群地低头啄食。

这般宁静让我烦躁,故而盼望着长大,仿佛这样生活便有了波澜,有了韵律,我也能如鱼一般自在倏然,摆脱年龄,父母等束缚。

长大的愿望倒是成真了,想象中的美好却被现实碾压,碎成了一地渣子。死亡约莫是令我绝望的大事之一。

母亲喜欢固定地去一个摊子上买菜。几个月前,她一直光顾的一家店的老板娘不在了,或许是回家陪孙子了吧,她这样想着,也不敢不这样想着,纵然有了隐隐的不祥预感。

终于,她去问了隔壁的人,方得知她哮喘突发,暴病而亡。

诚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但是死亡有时候来得太快了,如龙卷风,摧毁掉你所信仰、珍爱的一切。

邻居老爷爷也走向了坟墓,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他不用再受病痛的折磨。

仍记得,那年我尚梳着羊角辫,父母常出差,留我和祖母在家。祖母是文盲,无法教我作业。我便溜到老爷爷家中,看他把烟给弹掉,眯着他的眼睛,微带着一股浑然天成的自信,给我徐徐讲起题目来。

不光是求教,祖母还带我找他“看病”。农村中,孩子受惊了,是要去画几个符的。祖母在一侧给我捋起袖子,老爷爷拿起记号笔,不假思索地便画起符来,颇有米芾写狂草的味道,倒也称得上笔走龙蛇了。虽然那时我是小学生,但我已经明白,这种符实则是迷信和愚昧的产物。知道归知道罢,被画符仍然是很新奇有趣的体验,我将其视作类似茅山道士施法的活动。

我们做了十八年的邻居,也就是在这第十八个年头,尿毒症吞噬了他最后的活力。我曾想过去探望他,繁忙的课业却没有给予我机会。我曾异常鄙视那些说“我很忙,没有时间去做...”的人,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我在无奈之中成了我所厌恶的模样。

母亲说,她对死亡早已看淡。而我以为,对于死亡,即使经历过一千一万次,都不应看淡。生死为大,生死背后的'故事更大。而故事中的,都是无法割舍的情感。情感的牵挂,使我们成为一个整体,使冰冷的人世流淌着丝丝暖意。

我们的形体总有一天会在熊熊火焰化为灰烬,我们所长眠的永远是那厚实的泥土之中。功绩辉煌如秦皇汉武,飘逸洒脱如青莲居士,均已消逝了几千年。可他们的故事随着历史长河流传千秋万代。

我们的故事没有那样宏伟壮观,却自有人--牵挂着,思念着我们的人会铭记于心,直到他也走向与我们无异的结局。

面对一棵树的死亡的散文篇五

活着就是一种幸存,它让我们意识到生命的可贵。而对于死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幸,因为种种原因,他(她)们的生命被淹埋于泥堆里。

生命究竟值多少?它的意义究竟何在?我不想去探究,人活着本来是一个奇迹,至少经过重重磨难才走到了今天,有与病魔抗争的,也有与天灾抗争的,更有与生命抗争的。

倘若幸存能理解为幸福的生存,那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又何必去计较恩恩怨怨呢?所谓幸福,就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生活,也就是称心如意。倘若幸存理解为幸运的生存,我们更没有必要去与世人争权夺利,争论不休了,因为我们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我们既然幸存于世上,就应该好好的活着,珍惜现有的生活,不要再度日如年,如和尚撞钟过一天算一天。对于明天,我们不知道会如何?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未知数,不妨就好好度过一个快乐的今天。

想想人只有那么几天?为何总把自己折磨得痛苦不堪呢?为情所困?还是为爱所痛?还是为敌所伤?还是为命运所感叹?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为何我们不能快快乐乐的.生存并生活呢?要知道,自己的命运自己把握。

活着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幸存更是为了更好的明天。既然如此,我们何必在乎别人的一言一行,做好自己,做一个快乐的自己便足以。毕竟你的生命是属于的,谁也剥夺不了。

抑或许有人会说:我活着生不如死。痛苦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并不是外界的压力让你生不如死,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这也只能算一个借口,知道吗?仅仅只是一个没有理由的借口而已。不管外界的阻流有多大,人的心是可以包容一切的。心胸狭窄的人当然只能痛苦了。

总是听到一些怨气,那叹短叹长的喘气声,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你活得太累,因为你计较的太多。我们既然活在了世上,幸存于世上,我们应该快乐才是。比起那些九泉之下的人来说幸运的多,幸福的多。因为我看到多姿多彩的人生,享受着活着的快乐。

时间是不允许我们去多想,更是消耗不起。毕竟人生短暂,短暂的人生能允许你去猜测他(她)吗?不,当然不。倘若一个人一生在揣测中渡过,活着便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这样的代价就是在缩短你的生命。

面对死亡,你怕不怕?恐怕大多的人为之恐慌。面对歹徒明晃晃的尖刀,你怕吗?面对突如其来的病魔,你怕吗?面对天降而出的灾难,你怕吗?当死亡慢慢逼近你的时候,你怕吗?要想知道答案,就去问问那些曾经尝试过各种苦难的人吧!他(她)们会给你最好的答案。

死,一个多怕令人畏惧的字,然而每个人都有落入尘土的那一天,只不过是迟与早的问题。多活几日与少活几日有很大的差距,因为它让许多人知道了生命的可贵。倘若面对死亡的最后几天,你会想些什么呢?又会做些什么呢?抑或许你最多的是感叹,感叹自己没有好好珍爱生命,珍惜生活。

坚强与脆弱,幸存与死亡,坚强的人才能幸存下来,而脆弱的人只能面临死亡。经得起考验的人才能经得起风雨,而经得起风雨的人才会更好的幸存下来,也会活得更有滋味,生活得才会更精彩。

面对一棵树的死亡的散文篇六

我知道死亡是绝对的,但这样绝对的事实用绝结的方法告诉自己的孩子显然是不对的。可是有哪一个孩子在天真烂漫的时候会说我知道死是怎么一回事吗?他们不知道,认为那不过是睡着了而已。

女儿五岁时,在我给她洗澡时被问到:“妈妈,你会老吗?”我老实地回答,当然会。现在不得不承认当时我的不假思索的答案对女儿的伤害有多大。她委屈地含着两眼泪水,为什么,妈妈,你变老了我怎么办?我不想要那样一个像奶奶一样的妈妈。

我想人的衰老是一个过程,对于衰老,女儿都这样,有必要和她谈谈生与死的问题。当时她已经开始换牙了,豁着几个洞的牙齿让她说话也有点走风漏气。我说就像证明你在生长一样,妈妈也在一天天变老,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当然有一天妈妈也必定会离开你去一个永久的地方。我没想到女儿竟然知道那就是死亡。但我的“死亡”没有像衰老那样给她的打击大。她只是“噢”了一声。我于是加重语气说,妈妈总有一天会离你而去。女儿还是平淡地回应我说:我知道,妈妈闭着眼谁叫都不应,我哭着叫你,你才会看我一眼,然后就睡着了。

显然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那不就是睡觉吗?她不怕我死,但怕我老。盖因是她见过一个老人的样子,不仅不好看,还言语罗索,尤其做不了多少事,更要命的是步履蹒跚,喜欢摆老姿态,不顺着孩子的意思来,所以不讨孩子喜欢。但死亡对一个孩子来说真的是天方夜谭,是根本不存在东西,于是她反应不激烈。

但世界上什么事都可以不是绝对的,唯有死才是唯一绝对的事物。在有生之年,我们可能迎来很多生命,同时也送去了不少长者。我的三大爷在我还在他家玩的`时候,三妈的一声嚎啕大哭告诉了我:三大爷走了。我当时并不感到害怕,只是觉得应该把这个消息告诉我的父亲。于是跑回家跟我父亲说,三大爷死了。我想我是跑得太急了,话也出口太快,总之父亲当时家里有客人,他只是“噢”了地声就和客人继续谈话。而我的奶奶死时,我却不在她的身边,总之好像知道是她死了。我非常害怕,怕她夜里把我拉了去做鬼,虽然据父母说奶奶喜欢的是妹妹,但我总疑心她会带我走。在她还没有出殡的时候,做了一个至今还没忘记的梦,她追我至房梁、至耳房、至草房、至羊圈,我的逃脱惊险而曲折,富于艺术色彩。虽然逃脱了,总算没被奶奶拉走,却至今让我感觉心尺肉跳,做梦的原因却至今不明。

我对于死亡却是在感觉的。有时细细品味一番,也并不是怕自己死亡,而是对于亲人离去的恐惧反而让我感觉更甚。怕亲人的不打招呼的离去,这种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竟是更强烈一些。无数次想过妈妈的离去会让我受不了。于是想起一位年届七十的老人在刚刚失去老母时,他竟不避羞涩地当着我流下思念忘母的泪水,同时说了一句:我想我妈!

我也身同感受,年龄愈大反而愈是离不开自己的双亲。于是听到父母身体不舒服的事,就如惊弓之鸟一般做个恶梦。我在预演双亲离我而去,大概是怕到时受不了失去双亲的打击吧。总是自私地想,如果可以让我一生都有父母爱护,或者在双亲的有生之年让我先走了吧。我这样想就是因为太想父母能陪着我走过这一生了,而且真的是受不了他们离我而去的苦。最怕到时连眼泪也哭不出来,让我肝肠寸断。

人会不会是越大才会越能感到死亡的威胁?或者怕得都不是自己的离世,而是亲人的离开?或者是两者兼有呢?幸而上天佑我,双亲都还健在,身体尚好,在我最脆弱不堪的时候父母还是我最强有力的支柱,他们还是我最坚强的后盾,天佑我的双亲吧!

面对一棵树的死亡的散文篇七

无泪的天空,无人的街头,无语的我,独自伤心......

倦意的双眼,似睡似醒,苍白而无血色的脸显的总是那么无奈。

在那里,幽寂无声,苍凉,而阴风阵阵。偶尔死气沉沉!沉的能听到自己的心慌心声。偶尔来阵寒的剌骨的阴风,吹下几片枯叶如蝶般从的空中飘落,优雅的伸出无力的右手想接住飘落在空中的枯叶,可人愿叶违,枯叶擦手而过,只好失落的望着无力的右手无奈收回,放在嘴边,舔了下那擦手而过的地方。

许久,风停了,叶落满地,心中无奈,黯然神伤,叹道:凭着风,叶子又能飘多远,想睡的闭上倦意的双眼。展开无力的双臂缓缓的仰天倒下,静静的倒在那已经腐烂的叶子里。感觉着阴寒,潮湿的气息。

突然想再看眼天空,睁开那双倦意的'眼,再次茫然的看着灰色的天空。好像得到了答案,苍白而无血色的脸嘴角露出淡淡的笑,似在轻呤,我要在这安息。流下最后的一滴眼泪,让它带走我对人世的留恋,带走我的我六欲七情,然后满意的闭上早以想睡的双眼。等待死神的降临,用他那锋利的镰刀,收割我那小而卑微的贱命,不留血痕的死去。

枯叶再次被阴风吹落,覆盖住我那早以腐烂而发臭的尸体,好似变成原来的林子,只是多了一份死亡气息。

面对一棵树的死亡的散文篇八

有人的地方,有树;没人的地方,也一样有树。有水的地方,有树;有时间的地方,有树,当然没有时间从中流淌而过的地方,也同样有树。树,以荫护或驻守的绿意盎然,成为超越生命局限,注定留下的足迹或时间的遗址。树,会成为时空之中无所不入的游客,趁着热闹或冷寂、流动或固定、行止不定的缝隙,无不沿着注定的轨迹和固定的时空,完成一份悬挂着生命的寂静而独立出现的记录。

树的生命历程,堪比一只动物生命的成长过程,而且更带有哲学意义的偶然性,甚至会变得更为繁复庞杂而充满着细枝末节。所有生长在野地里不经人工种植而生长的树,或是源于一粒树籽,在承受鸟喙的啄食之后落下枝头,或是缘于被啄食后,留下的种籽随风吹去,落入泥土适宜的某处。或许经过一段时间,会在风的摇摆推移之下,没入某处干燥荒凉的土地之中,以埋藏的方式保留着自我,等待一场大雨或暴雪的到来。从人类的眼中来看,树的种子是大自然里极少的一类自行杂交而生的珍物,不像人类需要在交配之后才能产生生命的成果。这些树的种籽,在无水的季节或偶然的泥土中,只需一粒,仅仅一粒,就能完成生命的最终储备。最后,某棵树的某一枚种籽,会独自穿过季节的考验和人类的践踏,选择在冬天的雪地里、以沉默的尘土般的耐心等待着。有时,这些微小的种籽,更像一头充满人性的微步轻漫的小走兽小动物,趴着、坐着、躺着,把一份细细的时光,揣拥在怀抱里一遍遍地温暖着梦想。生命其实就是一份梦想的结晶,是自我的梦想之树结出的一堆果实。

第二年的春天,泥土里的种籽渐渐湿润起来,破绽着坚硬的壳、吮吸着四周水汽,慢慢露出一枝新嫩的芽,终于把头伸到有阳光铺敷的地面。之后,渐渐地它长成一棵树苗,然后是一棵小树,最后才成为一棵树,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树。感谢这个世界吧,是慈善的时间和季节的沧海,养育出来能够吐绿的枝条和叶片,然后充满义务地把一棵一棵的树送给风,送给雨水,送给更远的泥土,送给时间之外的某个神秘世界。

树来自生物界中,是唯一的一种愿意与人亲近,并被栽种、砍伐利用的植物。我常常怀有这种不着边际的想法,就像我总在期冀明天那样。我所认识的树,我看不见的那些树,是不是在充满着规律的大自然里,成为监督人类、帮助人类,却最后能见证人类的神灵呢?我不是一个泛神论者,更不是充满神秘色彩的萨满教信徒。但是,我相信:在树与人和平共处的数亿年间,树能见证的历史,树对人类的旁观者认识,肯定比人类记在纸片上或刻在石头上的要深刻的多,柔软或坚硬的多。

不论是一地,还是一株,甚至是一山一岸,树在一定意义上构成人类的历史。包括谁也看不见的播种孕育,不被旁观和关注的悄然成长,甚至还有健壮、衰老、挣扎和让人清醒的死亡;历经的过往,早已显现在平视的目光里,历历在目,睹物伤情。一棵树有能力站出历史的一角,就必定会将一页纸涂满时光纵横的痕迹,它们会让苍老的呼吸,健康地看完身前背后的道路。坐在树荫遮盖的院落,你会成为一座拥有绿色的围城,在一代代生命的延续中,完成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更迭交替和见证。

令人可惜的是,我们的树,各种各样的树,正在一天天减少,身边的、远山的、看不见的地方,每时每刻正被有力的胳膊兴奋地砍伐着。树,随着人类需要的形状和功能,一天天地成为人类的附属,或者成为道路街边可以随意改变的色彩或状态,或者成为被送进机器碾压或火焰燃烧的材料。然而,树,并未因为如此的遭遇,从而放弃对生存的权力,更不会因为对于将来的失望,从而放弃对生存的向往,这是我们人类需要学习的地方。

对于树,人类根本不会像食草动物那样,在敬畏的同时,包含着一种敌手般的强烈占有心理。不论路途多远,多么高大的树,只要被石片、被雪亮的铁刃、被锋利的锯齿、被贪婪的心,被一星火光遇到和逮住,树就一定会以干枯的躯体,带着一声灵魂的哀叹,成为一座冷清的宫殿,一辆辕木构架的马车,一片冲天的火光、一把肮脏的钞票,甚至于成为一把能向树自己劈来的斧柄。

对于树,我始终坚信这一种信条,与人相比,树的灵性可能更加柔软和温暖,包括树的死亡和涅槃重生,同样充满着极赋人情的灵性,它们在和缓的风中摇曳生辉。

除去人类的戗戮行为,绝大多数的树木,是被一种叫时间的东西杀死的。那是一位它们无法看见的无形杀手,藏躲在沉闷的厚厚层层的包裹里,隐形中寻找着对手的弱点和软处在哪里。树,始终冲不出对手的包围和堵截;于是,便以固定守护的姿态,用树叶和枝条间的娓娓对话,完成着生命的最后交代。树,把一部分的空间让给种籽或枝条,又把根须交给土地,最终却把梦想交给天空,这是一种多么充满浪漫气味的生活。当然,有许多让人类望而生畏的'陷阱,布满在时间之外的空地上,如存活为期千年的胡杨树,才能有充裕的时间,从各种不同的包围里突破而出,骨骼的强壮,会成为一副钢性,又成就一种血性,完成一种自我选择的高耸站立或俯地仆卧,拥有着属于时间之外的生命;这种被称为胡杨的树,也就唯一的成为一种自己的树,成为与时间反复博斗中唯一的胜利者,造就出一旦自由就等同于死亡的象征。

泪水让树的眼角,透明地渗透着柔软的面孔。你见过千年不老的树吗?如果见过,你就会发现,在老树的每条裂缝间,溢漾而出的凝固水珠,趁着阳光,透着潮湿,正表达着一份细腻透彻的感情,像生命对于爱情的肯定。树,其实和人一样,也是由一层层的物质包裹起来的生命体,就像被一层层时间凝固着,就像被一次次生命的冲破之后,仍然以损耗的代价留在在大地上的坍塌围墙。因此,我豁然而悟,树的生命既然是一层层增添出来的,它的死亡也是一层层开始的,从内中的核芯开始,腐烂、朽落、麻木,然后一层层地剥落而去。

树与人的对立,不是树对人的压迫,而是因为树极不情愿顺从人类的愿望,不愿意变成人的思维固定出来的形状,这是引发对立的原因和理由。树被一道道砍伐的时候,不是离去生命的悲伤,而是换上一种新的形式继续活下去的开始。在人类的眼中,树更多的终结,是因为生命的终止,面对倾倒地底的树木,人只会在无奈之中,陡然地发出一声长叹而已。

树最多的意义,是在等待中寂寞的生长,是在孤独中欢乐的死亡。树的每一种残疾,皆为岁月的见证。树能留下来的所有内容,都是人类精神里最为需要却始终无法把握的温暖。

我常想,树木的一生,如同身为楚霸王的项羽,一身之中,既有着儿女情长无比纠结的动人之处,也有悲壮气绝令人抚掌长叹的英雄风范。英雄是怎样死去的,树木就会选择怎样的方式跟着而去。人生之中最大的愿望,是不愿意壮年之际的遗憾离世。树也一样,它以一身日月星光的伤疤疮痍,让人类有一份更加悲壮的敬佩。同时也记录和充盈着对自我数十年人生历程的无尽沧桑。

走进树的世界,每一棵树的皱纹里,都一样让我们的内心,流淌着英雄的泪水,涟涟雾气、层层跌宕,宛如一条无声无息滚滚向前的河流。

面对一棵树的死亡的散文篇九

这一段时间,身心处于极度疲惫的状态,在这万物本该勃发的季节。只因为,一枚过早凋零的叶片,在春风初起的时刻,翩然飘逝了。

寂静的黎明,我独自行走在一个人的旅程。放眼展望这初春的大地,山,仍然矗立在那儿,依然肃穆无语。流水,迈着亘古不变的步伐,自顾暗哑无语。心中聚集了诸多的沉重与壅塞无处诉说。唯有三月的杨柳,披上了一身烟翠,兀自摇曳在风中,却只是静默无语。

死亡,多么沉重的话题。以我的生命历程及浅陋的见解,我知道我终无法诠释。但是,关于死亡,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却成了盘亘在我心底的话题。或许,这是源于生命的历程,源于生命的四季最为必然的规律吧。犹如一片春叶,在时光的晕染下,终会披上腐熟的色彩。

随着岁月的逝去,身边的亲人,友人不断地离世,就更加重了心中一份对于死亡的面对与思考。从最初幼时相继送走姥爷和姥姥,那时面对死亡,心中除却一分懵懂着的悲伤外,觉得死亡的概念及意识距离自己尚且遥远。再后来就是适逢我的青年时期,奶奶的病逝消息传来,心底的哀伤犹如雪上加霜。望着年迈的爷爷,那一刻,我无语凝噎,只留下单纯的想法,告知我年幼的弟弟妹妹们,把我们所有的爱全留给爷爷吧。爷爷奶奶这一辈人的离世,让我终于走出对于生命的懵懂无知,懂得了生命的有限与可贵。无论我们心怀多少亲情,多少不舍,最终每一个人都无一例外地要离去。无论离去的那一刻是痛苦还是解脱。

刚刚平息的一份心情,却又因了公公的离世,再次悲从中来。我们的父母,我们的至亲,也要离我们而去了。那悲伤如同决堤的海,汹涌而至。我不敢想象,只是一任自己再次陷入痛苦的沼泽而难以自拔。短短的七日,办理公公的后事。我依然觉得如身处五里云雾中,难以置信。但透过这死亡沉重的阴影,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人的一生。我们哭着接受了这稚弱的肉身,重复着祖先的历史,从爬行开始,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婴孩,历经岁月的洗礼磨练,最后将这已是伤痕累累的肉身交还与沉默的土地,而我们也就走完了这一生。除却将无尽的哀伤留给了亲人,再无他物。那么这一生我们为什么而来?这期间最为重要的'又是什么?我在不断的行走中也不停的思考着。

以我粗浅的认知,我以为最为重要的应该便是这生命的过程了吧。

在我们生命的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应该安于本身的位置,用一颗赤诚的心,去关爱身边的亲人,尽情的享受人间天伦,当哭时哭,当笑时笑。

在属于我们的短暂的生命四季里,我们当如一片春叶,深爱这自然,在时光的润泽下,安静的享受四季的馈赠,并从容的走过四季。静待下一世的轮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