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西部走笔散文(优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10:16:06 页码:12
2023年西部走笔散文(优质10篇)
2023-11-24 10:16:06    小编:ZTFB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反思并总结过去的经验,为以后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总结是一种反思和思考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的思路。总结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提升自己并改进的有效途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接下来是一些写作总结的范例,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西部走笔散文篇一

内蒙属于西部,宁夏属于西北,在蒙宁交界的地方工作生活,有时感觉这种地域划分有所强加于人。宁夏的整个北部几乎被内蒙的地盘包围。虽然是两个自治区,因为临近,地貌人文有许多相似之处。我所活动的内蒙地段正是与宁夏搭界,明长城相隔,一面内蒙,一面宁夏,划分得非常巧合。闲暇时抬脚就登上长城,左手一指是内蒙,右手一指是宁夏,也颇有意思。只是时间长了,则容易混淆省界概念。在蒙宁交界处居住了七、八年,视觉上、思想上让人感觉震撼的地方很多,明长城遗迹、成吉思汗营帐、黄河上游河段、鄂尔多斯草原……与之相邻相关的历史文物景观可谓丰盛优越,而让人感觉有趣的是这个地方的小镇。如果说一说在这里见到的小镇,却不好说得太过琐碎,那就统称西部小镇吧。

西部小镇,首先是小,而小的含意主要是人烟稀少,而不是地方小。西北部到处是广袤的土地。从山东赴内蒙,踏入西部地区,越往前走,越能体会到什么是天高地阔、天荒地老,车子——大客或是小车,一直往前走、往前走,静静的只有自己车子行进的声息。如果是夜间行车,只能看到车灯照射的光线,其他方向一片黑暗。太阳初升,你看到太阳出来的地方已经不是你原来熟悉的那个位置和方向,也已经不是你原来看到的样子,天高了、地远了、太阳出奇地硕大而新鲜,1000多公里的距离竟然改变了一个人对于客观世界的感觉。不知走出多远才能看到一处有人烟的土房。从山东出发,经青银高速到银川,一过德州,差不多就是这样了,只有山西、陕西大部分路段山山水水、沟沟坎坎,路边山崖上一片片、一行行古朴的窑洞,太行山群山峰顶上的缭绕云雾,似有一只巨手一把把你拖回历史的隧道。

在西部见到第一个小镇是宁东,这是一个在荒漠上建设起来的`工业小镇,已经形成煤、电、化的雏形,一个显得孤单、干燥、拥挤、肮脏的厂区。因为是能源基地,是建筑工地,是投资者创业者的乐园,有四面八方形形色色的人员,这个地方就具有了一切发展中地区的满足人的吃住行各种欲求的场所、地点,这是繁华的起点。几年间,宁东已发展成宁夏最重要的现代能源化工基地之一,白天烟囱林立,夜间繁灯似海,常常让人感觉这是一艘漂在大洋中的泰坦尼克号。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宁东下一步的路子不知道该怎么走。

见到的第二个小镇,也就说它是个小镇吧。在敖银(敖勒召其-银川)公路经过的一个小段,有几十座土色的平房,有几十户人家集中住在这个路段,有所谓的饭店、宾馆、商铺,有卖电话卡的地方,白天在路边总是站着几个皮肤长期受紫外线照射特征的人。应该是个小镇了。至今用的移动电话卡在这里买的,第一次回山东所带的“奶酒”,也是在这里买的。这个地方叫芒哈图。

从银川去吴中方向,经过红寺堡。在这里第一次近距离看到头戴平顶圆帽、长着长长的络鬓胡须、赶着不紧不慢的毛驴车的回族汉子;而女子的头巾有蓝、黄等各种颜色,非常漂亮、矜持,感觉一种少有的神秘美。那地道的形象,很自然地让人想到中东地区的情景。20夏季经过这里,感觉像是回到了1949年。而再次经过这里时,已经是街道整齐、房屋规整、车水马龙。经济开发创造了无数的奇迹。

敖勒召其镇是鄂托克前旗驻地,有政府就是中心,这里虽然如同山东一个煤矿驻地的规模,但具备健全的城市功能。“县”叫“旗”,“会堂”叫“宫”,很多房子长得像是苏联的样子。吃饭吃烩菜、焖锅、火锅、手抓羊肉。一次旗里宣传系统开会,与一位地方上的蒙族女同志同车同行,虽然是年轻女子,却极是盛情,坚持尽地主之谊,在敖勒召其请我们吃饭,问想吃啥?我说不辣就行。她客气热情地说:那我们吃不怎么辣的焖锅吧。结果,这个不算辣的焖锅鱼宴几乎辣得我窒息。看着我满头大汗、痛苦不堪的样子,那姑娘非常惶惑的样子。这位热情美丽的蒙族姑娘叫乌云达力。晚上,应邀在敖勒召其看地方演出,出来“宫”看看室外场景,广场上有草坪、雕塑,有小生意、小摊点,有带着孩子娱乐休闲的丰腴的少妇。在一个楼间狭道里,是一所烧烤摊位,有人凑在一起,吃烧烤、喝啤酒。西部的夜风是强劲的,而这个相对繁华的小镇充满静谧,极其温馨。

常驻的小镇,年前完全是戈壁滩。现在镇区大约10000居民,新房子、新社区、新街道,目前已有号称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公园,公园由西往东陈列99匹铜塑烈马,空中鸟瞰全貌是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由此往西、往北10几公里是穿越蒙宁地段的黄河沿岸;往东南紧邻万里长城遗址。这个地方,与成吉思汗有着诸多的联系,成吉思汗行宫东距15公里,天之骄子灭西夏,正是从此地经过。

西部走笔散文篇二

玉孜干古城位于库尔勒市阿瓦提乡境内,距市中心南5公里左右。二十多年前,刚移居库尔勒,我就听说此古城,就很想造访,一睹其芳容。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没有如愿。前不久,在龙兴青年旅社总经理李涛杰的带领下,驱车来到了此城,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玉孜干古城位于市区前往阿瓦提乡的公路边上,一眼望去,古城很特别,轮廓呈圆形。一般说来,受我国古代天圆地方理念的影响,中原以及西域大部分城郭大多呈方向,像这样的圆形古城凤毛麟角、十分罕见。

自古以来,新疆就是一个中西文化融会交合的地方。古代希腊罗马的建筑,大多呈圆形。很显然,玉孜干古城明显受到了来自欧洲或者中亚建筑风格的影响。

古城的中央,有一处凸出的土台。从其位置判断,这很可能是古城官署遗址。可以想象,繁华的时期,站在这格制高点,就可以鸟瞰全城,全城美景一览无余,大有“乾行万物睹,日驭六龙迟”的感觉。

古城的东南角,还有一个高高的垒台。它由土坯垒成,上部已经塌陷。李涛杰告诉我,他从小就生活在这一代。那时候,这个垒台还很高,周围长满了骆驼刺和芨芨草。如今,千百年无情的风沙吞噬了古城,高高的垒身已不见踪影,嫩绿的野草在已经枯萎。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垒台的底座还保存完好,一块块土坯清晰可见。在座上,还可以看见白色的墙皮,其上还残留着星星点点的彩画。很明显,这里曾经描绘着精美的壁画。由于时代久远,壁画已经脱落。出于好奇,我用手抛开墙根,旨在发现被土掩埋的壁画,遗憾的是一无所获。看到土台,我的脑海里便闪现出了角楼的影子。当我把这个想法说出来后,立刻遭到了李经理的反对,他说,这里是圆形的古城,没有角,既然无角,岂有楼可言?他说,从这垒台所处的`位置和建筑规模来看,很有可能是古代的烽火台。然而,巴州文物局的一位专家曾来此城实际考察,他从垒台的土质已经建筑形状推断,此建筑带有明显的伊斯兰风格,很可能是建成于清末或民初的“麻扎”。由于缺乏文物和文献的佐证,对此很难做出准确地判断。

玉孜干古城是何时修建的?它有多长的历史?要回答此问题并不简单。新疆考古研究所的学者张平曾经来此地考察,在地面上发现了一些残缺的陶片。从陶质、陶色和纹饰上判断是唐代的遗物。他在《唐代龟兹军镇驻防史迹的调查与研究》一文中认为玉孜干古城就是唐朝的于术守捉城。唐代为了加强对边境地区的管辖,沿边置道,各道设大总管(大都督)统兵戍边。凡是边兵戍守的地区,大的叫做军,小的叫做守捉、城、镇,于术守捉城便是其中的一。

不知从何时起,古城里修建了许多穆斯林“麻扎”。在墓穴的现场,我和李经理等朋友捡到了一些散落的黑、白釉陶片和石磨的残件。据史料记载,黑、白釉以及石磨都盛行于隋唐时期。既然如此,陶器和石磨在唐朝时传入西域很有可能,能在玉孜干古城发现这些东西就不足为奇了。

截至目前,玉孜干古城没有进行正式挖掘,其地下很定会埋藏着大量珍贵的文物。等待这些文物重见天日那一时刻,一切疑团便迎刃而解了。

西部走笔散文篇三

再过一天,就是20xx年春节了。除夕守岁,正月走亲,是多么不易的心愿,即将要实现了。

不易的原因是,我又要兴起一场变故了。不该呀,太不该了。然而,是无法躲避,也是无法逃避的。幸福也好,灾难也好,对于命途我总是欣然领受的——笑着;你说坚定也好,冷血也好,变态也好,顺其自然,故我。

清亮的世界,有清亮的眼睛,通向清凉的心灵。——我的追求,她永远年青。

雄鹰在天宇盘旋,与洁白的'云朵擦肩,眼神里有无限光闪。跃动的春光,没有方向,只有飞翔。谁也不能遏制——雄鹰搏击长空的翅膀。

春天一来,就有希望,不断生成多姿多彩的梦想,把空虚的心灵震荡,让疲惫的身躯满注力量。

春神君临大地,万物焕发生机,谁还会沉睡,耽误这大好春光?

伴着春光起舞,一道神奇的电光,不再在孤寂中独自拍想了手掌,张扬的心灵翱翔。

阳光热烈地欢送飞雪投向大地母亲的怀抱,晒着她把天际的问候,化烟、化气、化流云飞絮,再热烈地投向大地母亲的怀抱……直到杨柳绿了,媚眼翻飞,桃李的蓓蕾在枝头咧开了嘴。

新年,我送给你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披在大地母亲身上的靓丽衣衫。

西部走笔散文篇四

短短的九天西部行程,在不知不觉之中就到了返程途中。

在这之中我们先是沿着连霍高速,后又过黄河大桥,朝天水——平凉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沿匝道行驶30米,过黄河大桥约530米后,直行进入青兰高速,直到晚上近七点钟才从咸阳进入西安,来到前几天我们在这儿住过的酒店住宿一晚。

第二天一清早,我们吃过早饭就匆匆地上路了,我们先进入沪陕高速,而后又进入福银高速、沪蓉高速。

我坐在副驾座上,望着沿途的山水田林感慨万分。

我想,如果是九天前有人问起,你见过大西北的山吗?我肯定会茫然的摇头,赶紧回答,不知道,不知道!但是,此时的我已经不仅亲眼见过大西北的山,而且被西北的山给折服了,大西北的山,那才是山中的伟丈夫!肌腱与线条的组合,力量与雄心的凝铸。铁骨铜肤,结队成群,似铁骑突出刀枪鸣的滚滚铁流,似腰宽背圆擂战鼓的队队方阵。没有黄山那遗世独立的仙风道骨,没有泰山那孤傲耸峙的帝王霸气。

我曾经到国外去旅游,乘坐国外航班飞机,在九霄云天见识过大西北的雪山、雪峰。啊,雪峰!你是位惊世骇俗的公主,难怪守卫你的有那么多赳赳武夫;你是位鹤发童颜的老人,俯视芸芸众生关注人间疾苦;你是翩翩飞翔的少女,为美好天国载歌载舞。

这时夕阳西下,雪峰披着金黄的盛装,群山变得模糊而苍黄。连绵起伏的古长城垛口,吻着鲜红而又橙黄的夕阳。夕阳仿佛是颗圆蚌,酷暑的蒸煮,风沙的打磨,终于孕育而成一颗精神之珠。

雪峰,群山,戈壁,夕阳,组合成一幅壮美的画卷。视野与胸怀一起开阔,激情与壮思一同驰骋,思想与诗情一道圆舞。人在历史与世界的广袤中,发现了自身的庄严与美丽。

机翼下连绵起伏的`群山,开始是黄黄的,黄得像一块块玉;后来是青青的,青得像一匹匹缎。不,更确切地说,黄与青的山脉,竟给人一种天鹅绒般的质感,润若处子的肌肤,更像薄如蝉翼的琉璃。

莽莽群山,为什么我们面对时巍峨高峻、不可一世?俯瞰时却那么光滑圆润、柔情万种?

当机翼下掠过一座雪峰,不,是一片雪峰的时候,仿佛思想之刺触痛了心灵深处最敏感的褶皱,灵魂之翼扫过精神海洋最深邃的峡谷——它们,是一群慈祥和蔼的白发老人;它们,是一群风姿翩翩的天外仙鹤;它们,是一群超凡脱俗的绽放芭蕾!阳光下的雪峰闪动着圣洁的光芒,乌云下的雪峰又是惊人的冷艳。彩霞常在风雨后,胜景总在险远处,美景如斯,人生何尝不如此!

雪峰逐渐远去直至消失,但内心的雪峰渐渐升起:人格的庄严,精神的壮丽,思想的壮阔,恪守自己的信仰亘古而不变,立足自己的准则寸步而不移。

这时的山依旧雄壮,但多姿多彩,山的颜色有赭红,有灰褐,有的红成带状,有的灰成一片,有的黄成敦煌飞天的衣褶,有的黑成八大山人的写意。

群山退却,沙海汹涌,单调的戈壁中呈现着生命的灵动。那是一条带状的河流。它是那样的柔肠百结,它是那样的缠绵悱恻,一步三回头,欲去还留,以致把自己缱绻成舞女的裙带,变幻成魔术师的抖绸。大河或穿行于五彩丹霞之间,或翔舞于茫茫大漠之上,那是何等的超然,何等的豪迈。

透过车窗,望那右边高高的原上巨幅广告牌“白鹿原影视拍摄基地”,给我的眼球以巨大的冲击力。这里是以茅盾文学奖《白鹿原》为依托,是陕西首座集影视拍摄与体验、文化休闲、儿童游乐、精彩演艺于一体的大型影视城。

通过展示关中建筑、历史、宗法文化民俗,让游客一日走过武关萧关潼关金锁关大散五大关,体验古原、了解古事穿越周秦汉唐。

著名作家陈忠实以白鹿原20世纪前半叶为背景创作的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将白鹿原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推向了世界,勾勒出一幅白鹿原雄奇史诗,描绘出一轴波澜壮阔的白鹿原画卷,奠定了白鹿原民俗风情旅游的基础。

从窗玻璃远远望去,这时的白鹿原上正是草长莺飞、树木茂盛、鲜花怒放的时节,蓝天白云下,葱茏的绿树掩映着一座座安详的村庄,空气中弥漫着洋槐花和绿草的清香,古老的白鹿原一派生机勃勃、郁郁葱葱的景象。

这里自然环境独特,东南依山,三面环水,风成黄土堆积台塬面积263平方公里,海拔高于西安300米,虎视十三代古都,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历代王朝长治久安的天然屏障:土层厚达百米,土壤肥沃,农业发达;地下水蕴藏丰富,鲸鱼沟水万古长流,水质甘冽甜润;空气清新,天空湛蓝,四季分明。白鹿原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古代金、元、羌等少数民族杂居及其与汉文化融汇之所,民风淳厚,传奇色彩浓烈。

陈忠实老师的一生与白鹿原有着解不开的渊源。他出生在白鹿原下的蒋村,“我家住在白鹿原北坡根下,出门便上原。”1962年高中毕业,陈忠实做乡村小学、中学教师和区、乡干部,1982年才调至陕西作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常年在农村的生活,使他对农村、农民和他生活的这片沃土有着深刻的理解,饱有深情。

据陈忠实老师透露:“在我之前的两代或三代人,在这个原上以怎样的社会秩序生活着?他们和他们的子孙经历过怎样的生活变化中的喜悦和灾难……以这样的心理和眼光重新阅读这座古原的时候,我发现这沉寂的原坡不单在我心里发生响动,而且弥漫着神秘的诗意。”于是他扑下身子在广大农村中去寻找民族文化之根,寻找这个民族的精神和心灵演变的秘史。

《白鹿原》的时代背景设在清末民初至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最变化多端、复杂多样的年代;同时,作者把故事的空间放在了“京畿之地的关中”大地的白鹿原上。这片土地正如作者自己所描述的那样,“封建文化封建文明与皇族贵妃们的胭脂水洗脚水一起排到宫墙外的土地上,这块土地既接受文明也容纳污浊。在缓慢的历史演进中,封建思想文化封建道德衍化成为乡约、族规和家法、民俗,渗透到每一个乡社每一个村庄和每一个家族,渗透进一代又一代平民的血液,形成这一地域上的人的特有的文化心理结构”。

他历经六年,蛰伏于白鹿原下倾尽全力、呕心沥血写就的鸿篇巨制《白鹿原》终于完成了。作者将白鹿原上以白、鹿两个大家族为轴心的整个乡土社会搬到了我们面前。厚重而又极具表现力的语言,细致而又洗练到让人难以忘怀的细节,一个个命运独特个性突出的人物,整体的浑厚、苍凉而又颇带神秘感的地域文化特色,还有那血泪交流、悲剧交叠的沉重的历史氛围等等使其在文学上达到的高度不言而喻,成为中国当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

今日白鹿原,巨大的面貌改变和发展变迁,我们不能忘记一个人,那就是陈忠实。

因为他的一本书,白鹿原变了。可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位令人敬仰的著名作家,却因为长期劳累,而病倒了在他钟爱的文学事业上。

我们的车早已闪过了白鹿原塬上,但是在我的心里还想着陈老师,想着他生前创作鸿篇巨著《白鹿原》的点点滴滴。

就这样昏昏沉沉的进入到了梦乡,梦中与文学前辈陈忠实老师促膝攀谈。

“到了,快到宜昌啦!”我被一阵阵欣喜声惊醒,看西天烧起了一片片红霞,时间又已经是下午五点多钟了。

西部走笔散文篇五

阳春正月,有幸去青海省会的西宁市,为的不是去观光赏景,而是亲戚家里有事。有事就得顾事,顾事就得亲自走一回,也是西行难得的一次好机会,就是季节不随人的意愿。

火车票是在华亭邮政大厅代买的,只有无座站票,由于赶时间,无奈何也只能如此而已了。去的路线我没有仔细研究,就跟着亲戚一块去平凉乘坐k9663次列车,于晚上9:18出发了,谁知道这趟列车是怎么回事,既然是由平凉始发的,为什么就会那么拥挤而超载,人行道里都站满了人,就像在背篓里插玉米棒子一样,拥挤得人喘不过气来。加之,火车在每个站必须停三五分钟乃至十分钟,到终点站兰州也就有12个小时了。

乘坐这样的车,对于我来说是第二次了。车内几乎全是去兰州上学的学生,三座上坐着4个人,两座上坐着三个人,走道里站满了人,人挤人,车内热的人人汗流浃背,就像进入桑拿浴室一样,想减去一件衣服,都脱不下来,那个拥挤谁能受得了,想上趟厕所没门,只能忍受着了。

火车的行程路线是,从平凉出发,沿着轨道向西北方向行驶,先到宁夏的固原,到同心,再到中卫向西行进到甘塘,后向西南方向行到甘肃的白银、景泰、皋兰,到兰州站,几乎是走了个“几”字形。

一路上,车内的学生真像麻雀窝里捣了一扁担,叽叽喳喳嘈杂声一片。由于车内的乘客都是平凉各县区的人,都有共同而熟悉的声音,无论谁说个什么,都能你一句他一句的说上话,并且说话声、笑声、嘈闹声一路不断,想打个盹也不行,就这样站了12个小时,使人又瞌睡又累的,无处诉说。

从平凉到兰州,已经进入夜色,车窗外只能时不时的看见廖若星辰的路灯,再就是列车走动的哐当声,还有过往列车的鸣笛声。大概到了白银,天蒙蒙亮,隐隐约约看见窗外的山和稀稀拉拉的民房,到了皋兰时,看到那里的民房虽然比较新,可是户户都是小四合院,房子都是厦房,由于干旱不下雨的原因,房顶都比较平坦,平田地里都用石子铺了,大概是用于保墒吧;山不大像个小沙丘,没有生长蒿草;从兰州西固以西,那里的地貌不是很牢固,好像是石沙堆起来的山丘,土是红颜色的,就像火烧了一样,树木和蒿草比较稀疏,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

下车后,就紧紧张张去购票处买去西宁的火车票,最早的车次也是12:58上海到西藏拉萨的过往车,买好票后就在兰州火车站附近吃饭,我们五人每人一碗兰州牛肉拉面,吃过后时间尚早,我领着他们去黄河边欣赏了黄河风景。后急急忙忙去火车站候车,到西宁西站已经是下午的4点了,亲戚在那里等着接我们已经等了多时了。

我们拥有这样的经历,是人生一大幸事。虽说车费不高,但受的那个罪,可能是80、90后的人不会体验得到的。k9663次不如老牛车一样的列车,在我的有生之年会把你铭记在心的。嘿嘿!

金碧辉煌的塔尔寺。

金碧辉煌的.塔尔寺是国家级保护文物,也是开放了的旅游景点。它的建造恢弘雄壮,它的历史悠久漫长,我这一介凡夫民子,难以想象!有幸一览,实为欣慰。

我们一行七人乘坐两位侄子开的车,从西宁出发,向南行驶了大概30多分钟时间、20多公里的路程,就到达湟中县城南边的塔尔寺。

塔尔寺历史悠久,被誉为第二布达拉宫。难怪那些个虔诚的信徒们,从西藏匍匐着三步一磕长头,不远千里来到塔尔寺朝拜,把一颗虔诚的心寄托给塔尔寺的佛,才认为把心灵释放归真,这就是藏族人执着的一生。可见塔尔寺的古老和灵性是多么的久远。

塔尔寺的建筑风格虽然严谨,宏伟壮观,高不过三层楼,从整体上比较分散,没有布达拉宫集中。以一个四合院为一体,安排着一个活动场所,有藏经楼、金佛殿、颂经院等等,顺着一道沟两面山坡建造而上,场面挺大,每个院的建筑就像皇宫一样,主殿的顶子大多数都是用黄金浇铸的,太阳照着的时候,金光灿灿一片光芒;个别建筑就是不用金子浇铸,也在房顶的中间用金子铸一个小塔形状的标志,很醒目的。

塔尔寺的正会在正月十五,我们是正月十四去的,那天游人比较多,熙熙攘攘的人们,摩肩接踵,要观摩一个场面很难的,需要排队出入。我们只是在人比较少的地方看了看那雄浑的气势,在大殿内只看了一处地方,真是让人触目惊心,眼花缭乱。里面四墙壁从地面到房顶,一列一列摆放着用金子铸成的小佛像,那得用多少金子啊?这数都数不清的佛像、量都量不准确的金殿顶盖,布满了多少颗虔诚的心啊!

我们刚到塔尔寺,就赶上了好歌善舞的藏民在塔尔寺广场跳藏族舞,他们那豪情激昂、欢快奔放的舞姿,吸引了不少的观众。我挤进人群,拍了几张照片,也沉醉在那欢乐祥和的气氛之中,直到亲戚拉我要走时才反应过来。善于好歌好舞的藏族人,他们穿着各色的藏族服装,看样子是自发组织起来的,跳起舞来舞姿洒脱招展,自然敏捷如燕。我不知道他们跳的是什么舞,随便请教了旁边的人,说是锅庄舞,我一想,他们跳起来走着一个圆圈,很像一口锅的形状。呵呵!

离开塔尔寺广场,我们随便走到一个大殿院内,也刚好赶上了佛院的僧人在做佛事,未曾见过世面的我们,也以好奇的心观看了他们的佛事活动;后有在亲戚的带领下观看了壁画,那壁画上的画神一个个张牙舞爪,凶刹恶面,好一股英雄威武气壮山河的模样,真是好战的原始游牧部落的英雄形象;还看了藏族人刺绣的各种神画和用酥油浇筑的佛像及各色花,真是出自能工巧匠之手,那惟妙惟肖的佛像和花,真像活的一样。

塔尔寺,心中神往的地方,稀释心灵净化心灵的地方!

高楼耸立的西宁市。

十几层的高楼对于省会城市来说,不是什么稀奇了。可是对人的印象来说,就是高楼耸立,车水马龙,人来人往,熙熙攘攘。

我舅是50年代初从北京转业到青海西宁的,家就随他安在了西宁。到西宁的时候,只有他和舅妈两人,到现在他们一家人发展的已有18口人了,家家都住着宽敞的楼房,同时也有了私家车,日子过得挺不错。

我们在西宁下了火车,就被亲戚们接着去了新的开发区(西新区),即将结婚的侄子在那里买了一套一百多平米的房子,在25层,这幢楼房总高33层。我们乘电梯在他家小憩,喝了杯茶就匆匆忙忙去一家豪华大酒店吃饭了。

穿梭在高楼林立的西宁市的街道,一会儿左转一会儿右转,转的人辩不清方向。反正是有亲戚开车,我们并不担多大的心,只是坐在车里向车窗外眺望,看着大城市的各种风景。

西宁市的地盘,形状有点和成都相似,但比较正规,东是东,西是西,经纬分明;成都市的方向是以天府广场为中心呈放射状的,方向感差的人都难以辨清方向的,我在成都去了两次,都把南认为是北了。呵呵!

正月十五那天,按照亲戚的安排,我们兴高采烈地坐着亲戚的车,坐车观城市。我们用两眼看着车窗外的每一条街,街道两旁的树木和高楼大厦,穿越了纵横十几条街道,观看了西宁中心广场的彩灯,还有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西宁体育馆,周围高楼不是银行,就是酒店,有着大城市威武雄壮的景象。在西宁市有三处广场,我们只在西宁中心广场遛了一圈;地下商城也有几处,我们没有时间去逛,就在街道里欣赏了高楼林立的市井风光。

西宁、西宁,不知道你的名字是什么含义?从字面理解就是西部宁静安宁的意思吧,但愿你能像你的名字一样安宁!

舒舒服服回家乡。

人常说:“坐在家里喝凉水,不去千里路上吃宴席。”在西宁的五天里,天天宴席,吃的人发愁,青稞酒喝的人洋洋昏昏,车坐的人晕晕乎乎,晚上睡不踏实,真是人说的没福之人。

正月十七是我们回家的日子,从中午吃饭,一直吃到下午的7点,火车是亲戚们操心把票买好的,是晚上10:15从西宁发往上海的列车,亲戚们又用车把我们亲自送到火车站,看着我们上了火车才离开。我们五人上了车,各人找到了自己的卧铺,就各睡各的觉了。由于那天太高兴了,酒就喝多了,糊里糊涂的上车,迷迷糊糊地就睡着了。一觉睡醒,天也亮了,车也快到宝鸡了,感觉比去西宁的时候舒服多了。

车到宝鸡站,我们匆匆下车,出站后就急急忙忙往宝鸡汽车北站赶。到了北站,在附近吃了早餐后就上车,一路上精神状态不佳,总想睡觉,迷迷糊糊地又睡了一路。车到了安口已经是下午1点了,大家都感到很疲乏,肚子也饿得咕咕响,在十字口找了一家牛肉拉面馆,一人一碗拉面进肚后,那种惬意感是无法说出口了。

在饭馆稍作休息后,我们就悠悠荡荡的乘坐公交车回家了。在吃饭的时候,大哥已经被车坐的很累了,由于他今年已经是64岁的人了,比我大了14岁,我都有点撑不住了,还说他呢;二哥据我观察精神状态很好,比我强多了;在公交车上,我看大哥还是精神状态不好,我问他怎么了,他说今天没有喝茶,粗心的我把这么重要的事给忘了,为什么在饭馆不说,茶叶咱们带着,何必硬忍受呢,我拿出茶叶给了他一些,让他放在嘴里慢慢嚼上一会,他这样做了,但据我观察作用不大。

到站下了车,我让他们在我家里熬茶喝,吃了晚饭再回家,可是他们急急忙忙地就回家了,我觉得有点可笑。我想还是回到自己的家里舒服吧!便没有再强留。

五天的西宁生活感受终于结束了,感悟颇多,但由于自己肚子里的墨水不多,水平有限,实在写不出来让读者津津有味的文字,让朋友们失望了。

这次历经陕甘宁青的西部行,使我领悟到了一个出门坐车的经验,不管去那里,必须计划好路线,乘坐火车必须买卧铺,要不然就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而对不住自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西部走笔散文篇六

窗外,雨依然在不知疲倦的下着,也不管世人的高兴不高兴。夜很深,好不容易等来独处时刻,眼睛困了,人也乏了,想睡了。

电脑一直在我手边,而他也一直在我身边。我不喜欢在这样的氛围下写字,我生怕他好玩的要看我写的东西。拿不出手,我也不想拿出。文字的天地,是我对他最后的、也是唯一的一块自留地,请允许我自主独立!

有幸在这样见缝插针的时间里重读了简的《只缘生在此山中》,不得不再一次惊叹她对文字驾驭的熟稔和精致。

隽永雅致的文笔,精当洗练的词句,让我一次次又一字字的重新读起,画上重复的`波纹。

他说,那些好的东西肯定吸收了。

有点相信他的话了,是的,忘记是忘记了一些,但有些东西,潜移默化的,肯定是吸收了一些的。

这样想着,心里的一个结好像打开了一样,看书也更加的认真、聚精会神了。

简的这本书实在太精彩,真的有点爱不释手了,或许,我还会看第三遍、第四遍的。

不知道,为什么雨就这样来势汹汹的又来了,下了一整天吧。下午在家写字时,专心致志中是隐约听见外面大雨的滂沱,如盆倒一样,只是疑心写字,具体景象并未仔细察觉。待写字完毕,雨也渐歇,出门购物,才发觉外面空气清新如画,心头竟涌起点点遗憾一样。就是因为蜗居家里写这些无用的文字,而耽误我在雨中漫步的好时光,时间已蹉跎,天已黄昏,我纵有心漫步,时间已不允许了。

走在大街,才真正知道刚才的雨势有多凶猛,处处是水洼,车行出,溅起高高的水花,而我穿着凉鞋,正从水中淌过。

暴雨的天,我依然故我,而有些人注定忙碌,或有些新意。那时想,不知自己为什么要写这样莫名其妙的文字,自娱自乐,情感抒发,或完全只是习惯而为之?当写下某些敏感私密的文字,也会偶尔惶惑和自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变得不重要,一切的隐忧都会不了了之。

只是一个发泄的渠道而已,只是证明自我存在的一种方式而已。从中,真的可以有如许的快乐可以感悟。

新的一天又开始了,生活中,有多么美丽或伤感的事在慢慢的发生啊,或欢笑,或沮丧;或惊喜或懊恼。失望里蕴含了隐忍的微笑,痛恨的决裂中却隐含了藕断丝连的美妙,流泪的双眸依然坚贞守候爱的皈依,飞舞的十指诉不尽相离的苦痛相思的煎熬。

雨声渐悄,是重新温柔和顺迎接黎明的到来么,还是蓄积能量变幻成即日漫天云白还有天蓝蓝。

夜深沉,人静悄,心境愈发的清朗和阔达。

如果可以,我真愿意长醒不眠,耿耿忠心的迎候朝霞满天的晨曦;如果可以,我真的想在清晨的第一缕柔风里,看东边天上云儿如何顽皮作弄,扯絮般,撒了满满整个天宇的白色丝带,蓝天,白云,一副飘逸的最美最素洁的水粉。如果可以,在熹微的日光里,我愿守候阳台,深情款款看第一朵花儿如何欣欣然开眼盛放,红色,白色,白色,红色,我的眼里一定会溢满胜利的喜悦,欢欣,甜美,全付与一笑的莞尔了。

厨间水管漏水了,一股细流滴滴答答的响着,窗外,雨好像更小了,滴落叶片上,发出的轻轻脆响。除此,世界一切静谧。

为什么此刻突地有一阵鼎沸的人声传来呢,是夜场牌的结束么,带着午夜的兴奋和懵懂。但,他们是回答不了我的问题的。谁也回答不了,因为这答案,只在我心里,只有我自己最清楚。

现在,该好好休息了,明天,已经到来,也将是个不错的好日子,不管阴晴,也不管刮风还是骤雨,未来的每一天,永远都是好日子。

真心面对,勇敢迎接,就是了。

西部走笔散文篇七

西部,野性的视线一无遮拦,眸子里满是沙漠波动的曲线;每天,这里只有漠风在不停地吹着沙砾,风沙在自由无羁无绊地放荡。

气流托着苍鹰,在沙的浑黄中,展翅拍天搏击长空。敦煌画廊里,承载着大漠人多少年代飞天的梦想。

漠海总在诵读一部发黄的诗卷,一日复一日地诵读,不停地用风的指头来翻;已把装订线给翻烂,那一处带黄刺的诗笺,散落于漠海,化作飞舞的.黄沙翩翩。

萧瑟的红柳、胡杨、沙枣,也正抗拒风沙的摧残,总是露出一张严肃的脸;那海市蜃楼的虚幻,也很难露面。这里是风沙的世界,风沙漫卷着死亡,这里被称为“死亡之海”。

一丛绿草也能点亮漠海的苍茫,

一滴水珠也能润湿漠海的希望,

一缕春风也能吹绿漠海的宕荒,

一场春雨也能浇出诗人词句的悲怆。

那飏着千万年沙尘的意境,叩响千万年守望浑黄的苍凉;那万世不竭的商旅,一直在丝绸之路上跋涉,只能在苦涩的风沙里流浪。

你持经颂圣,用风刀、雪锤为器,以流浪情怀为歌,以时间之柄为法,唤出了落霞孤鹜。

我席地而坐,用红柳、胡杨为柴,以敦煌崖洞为炉,以黄河津渡为鼎,炊熟了大漠孤烟。

此刻,天地默不作声,只有我的激情,孤独而澎湃。

请漠漠瀚海、茫茫风沙作证:

是苍鹰就要搏击长空,是种子就要萌发激情,是火焰就要点亮苍茫,是水滴就要浇绿希望。每一片叶子都有战斗情愫,每一个细胞都坚韧不拔。

绿洲中没有金子,但只要播下渴望,沙漠中没有水,但沙漠却是河流的故乡。西部的风沙再烈,而人类反抗命运的力量万世不竭。

美是去掉雕饰之后的生命,美是掣下面纱之后的面容,美是一颗燃烧的心灵,美是永恒的生命。发现美和创造美,都需要非凡的艺术感受力,你对生活敏感,灵感之光就会光顾你,这种灵感一旦眷顾,往往如一丝溪水绵绵流长,能茂盛你诗歌的葱绿和伸展你思想的根基。西部的风沙平常,风沙背面的情愫就是神奇。

西部走笔散文篇八

茫茫戈壁,萧瑟荒凉。唯有两样东西充满着生命的动感,一种是龙卷风,还有一种是骆驼草。

驰骋在戈壁滩上,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那是远古的一种地老天荒,那是混沌时未开辟的鸿蒙。如果说有生命的律动,如果说有精神的翔舞,那就是龙卷风。因为它是出现在干旱的沙漠区,又称为旱龙卷。这一股股的旱龙卷翔舞着,飞旋着,仿佛有无形的双脚,席卷起满地的泥沙,又飞速地把这些泥沙旋向空中。科学地说,龙卷风是近地面空气强烈受热后出现的气流旋转上升现象,它把地面的沙尘卷到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空中,形成一个旋转的沙尘柱。在戈壁滩上,常常能看到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龙卷风同时出现的景象,这些直径十几米、高百余米的大尘柱,各自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将整个戈壁当成了自己的天然大舞场,竞相炫技,蔚为壮观。这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名句会飞出胸间;这时,生命的张力也会随着龙卷风而舒展。

戈壁滩似乎没有一丝生机——除非,你愿意屈尊你的目光,打量差不多与沙漠同色的那一簇簇“草球”。这种“草球”就叫骆驼草。它一窝窝地生长在被称为“生命禁区”的戈壁荒滩,不仅能防止沙土流失,抗击风暴袭击,改善沙漠环境,而且还是骆驼食用的主要牧草。牧民们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沙滩骆驼草,自古一种宝,风沙她不怕,牧民离不了。”初秋的戈壁滩上,骆驼草在滚烫的沙砾中抱成一团,大的直径一、二米,多数直径约半米,远远望去,浩瀚广阔的戈壁滩上,星星点点无计其数,一直延伸到视线以外。令人吃惊的是,骆驼草针形的枝叶上居然吐露出无数的小花朵,红的,粉的,还有黄的。在巍巍祁连山下,她们纷纷向着太阳微笑,一簇簇遥相呼应,构成了戈壁滩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我也赞美龙卷风,她们风连着风,沙接着沙,将纤细的泥沙凝聚一个蓬勃向上的整体,在茫茫无边的戈壁上,在一望无垠的大漠中,团结一致,积极向上……她既有高瞻远瞩的目光,又生成于大地之上;既有昂首云天的志向,又有聚沙成塔的力量。

真正的不毛之地,冷酷无情之地;真正的富庶之地,热烈赤诚之地;苦难的沙漠,辉煌的沙漠。阴天下,沙漠犹如天鹅绒一样柔软;夕阳中,沙漠像燃烧的火焰;而到清晨,又似化为灰烬;只有到彩霞满天旭日东升,沙漠的生命之火才得以重新点燃。

我曾振衣千仞冈,我曾健步凌绝顶,但是登上不高的沙丘却是那样难。刚踩实一脚,稍一用力,脚底就松松地下滑。用力越大,陷得越深,下滑也越加厉害。没有峭壁悬崖阻挡你,没有荆棘藤蔓缠绕你,却是那样的行路难。如果五台山打的是少林拳,华山挥的是武当剑,沙丘一招一式就是太极拳。

起风了,风裹着沙,沙夹着风,风因沙起,沙因风生,一片混混沌沌的'世界。风和沙使你睁不开眼,使你说不得话,一阵阵的细沙直往你的耳朵和脖颈里灌。眯眼细瞧,风的长袖一次次拉动沙的衣襟,潇洒地奔向远方,缠缠绵绵到天涯。

当我们茫然无措地站在沙梁上,当我们孤立无助于沙雾中,突然眼前一亮,山脚下有一湾新月似的泉水,我们连滚带爬投向她的怀抱。

噢,石蕴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媚。唯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才使人流连忘返:鸣沙山和月牙泉。

吐鲁番的北面,就是巍巍天山,博格达山峰如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慈祥地俯视着他脚下的芸芸众生,怜爱地送去晶莹透凉的汩汩清流。但是太阳和土地恰似两位剪径者,把博格达赠送给人类的串串“银子”收走。

很久很久以前,一位年轻的牧人,一边唱着辛酸的歌谣,一边驱赶着洁白的羊群,走进吐鲁番。望着嘴唇干裂的苦难百姓,望着烈日炎炎的千里赤地,为民找水的念头比戈壁滩还要炽热。

啊,一片绿草!像遭受灭顶之灾的人看到了诺亚方舟,像迷路的夜行者看到了熠熠灯光。他知道草和水相伴相生,是一对永不分离的情人。就在绿草边上,他脱去衣衫,露出比土地还要厚实的胸膛。汗珠随着银镐挥洒,鲜血顺着锄把滑落。戈壁的风在为小伙子弹琴,戈壁的月在为小伙子掌灯。一尺、两尺,一丈、两丈,土的颜色越变越深,土的水分越来越多。水,终于像千呼万唤才出来的姑娘;水,终于像一串串珍珠在闪光。年轻的牧人用双手舀起一掬水,对着万里云天,一饮而尽。

为让天山水永驻戈壁滩,为让鲜花永开吐鲁番,他就挖了一个暗渠,叫泉水在暗渠里流;为了让水有个汇聚的处所,流上一段路,他就挖一口井。这,就成为举世闻名的坎儿井。庄稼长出来了,瓜儿结出来了,花儿笑起来了。我四处打听着牧羊人的归宿,寻找着牧羊人的墓碑。但当地老者都叹息地摇了摇头。望着瓜果遍地的吐鲁番,我突然明白,人民的心里是他最终的归宿,他的丰碑就是吐鲁番广袤的大地。

万里长城此为首,雄关漫道真是铁。啊,嘉峪关!

关下有过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关下有过猎猎军旗,滚滚烟尘,飒飒剑影。

那是谁,紧拽住缰绳把马头高高勒起,圆睁着怒目大喝一声:“冲呀,杀呀……”那是谁,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千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中之物;那是谁,还未擦干身上的血迹,来不及卸下沉重的盔甲,就豪饮着大碗大碗庆功酒,醉眼朦胧中唱着“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那又是谁,独立城头,遥望归途,眼角悄悄滑落几颗浑黄的眼泪,随手又把它狠狠地弹落。

他望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中原老母的满头白发,江南春闺的一帘幽梦,襁褓稚儿的声声啼哭。

现在,最后一柱长长的孤烟,早已随风飘逝;最后一支啸叫的箭镞,早已轻轻飞落。多少英魂忠骨,化作冷月下一堆堆沙砾。只有长风弹起悠扬的古筝,大漠在它的伴奏下,低吟出一支苍莽、强劲、悲凉的歌。

西部走笔散文篇九

在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度过,在梦中的每一刻都是存在,在四季的每个阶段都是年华,很多的时候我们总是在迁就着自己,有多少的陌生在习惯之后又会变成熟悉。看着自己残损的手掌,数着横七竖八的皱纹,才发现自己怎么都数不过来,忘记了多少年前自己能够伸开的手掌,如今只能弯曲着伸展,不知道是自己没有尽力还是因为自己已经习惯了这样摊开自己的双手。还记得小时候隆冬的季节,伴着寒风,带着童趣让自己的手惨不忍睹,很多的根手指开的裂缝是那么的深那么粗,而自己从来没有觉得疼痛,母亲看不下去的时候,就会打一盆滚烫的开水,白色的热气包裹着自己的身子,看着这水是绝对不敢伸手的,母亲便揪住自己手强按进去,用家乡的话说,这是让开水烫死裂缝,然后再把手洗干净,涂上一层凡士林到火炉上空烤着,直到让手上的油融进伤口处,这才作罢。不知道为什么,平时的这种裂缝是感觉不到疼痛的,可是在火炉上烤的时候,特别煎熬。每年的冬季这样的情形总是重复着,直到自己真正的长大,这些美好的记忆才留在了心底。现在自己手虽然再没有了冬季裂开的缝隙,但是却还是有很多的伤口,多是生活的痕迹,岁月的点滴,好像每一段记忆都会以皱纹的形式保存下来。干燥的皮肤也许就是现在这个阶段自己最好的写照。

清晨的阳光还没有照进家门,母亲已经开始张罗着要吃早饭了,已经被叫了好几次了,只好乖乖地起床。还没有收拾停当早饭已经上桌了,干脆先不洗漱了,于是厚着脸皮便坐在饭桌前。夜晚的时候自己睡得比较晚,而且睡觉姿势总是没有规律,头发变膨涨起来,根根竖立,再看看衣领扣子总是系不好,这样的自己以后还是不要买有扣子的衣服比较好。虽然我比较懒,但是相对与另一个人我还是比较逊色的,他就是我们家最能睡觉的,每天睡得比我晚,起床比我迟,每天清晨我们要轮番叫他,但是他每天起床的时间还是快到中午。总是每天的早饭结束差不多又要中午了,所以每天有人问我怎么才洗脸的时候,我总是说这是洗头,不是洗脸。这个季节农户们便已经开始忙碌起来了,我们家也不列外,给车烧好水之后,挂上必需的农具,父亲便出发了,在记忆中这个季节也是忙碌的开始,以前每年我们都会和父亲一起到地上,可是最近的这些年我们都没有去过了,不知道是自己已经习惯了城市的生活,还是科技的进步这些活一个人就够了,于是自己也跟着去了。不离家不懂得思念,不出门不知冷暖,一出门一股股冷风便开始袭击我,好在自己戴着棉帽、手套只能感觉到丝丝寒气的入侵。家中的上方的天空虽不是深蓝如海,但抬头还是能够看见蓝色的,可是到了土地中,漫天的黄土开始肆虐,农具带起的尘土慢慢地轻轻地扬起,然后再慢慢的远去直到消失。自己也被邻家土地中的尘土包围着,奔跑着躲避,才得以呼吸到安静的空气,远处还有燃起的青烟,再加上路边飞扬而起沙尘,才发现这些其实都是自己已经习惯了的。晚上睡觉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鞋中满是尘土,白色的袜子整个都成了黄色,看着扔在一边的袜子,自己悄悄地笑了,然后才安静地入睡。

没有阳光的天气确实会影响到自己的心情,数数离家的日子,仅剩下那么几天。以前我们总想外出,都不喜欢呆在家中,感觉家就是一把锁,生怕把自己永远锁在这里,于是读书的那会心里就暗暗起誓要离开自己的家乡。可是当这一切成为现实的时候,自己才发现即使见识了外面的世界,熟悉都市生活的时候,自己却开始越来越想家,不知道是因为外面的生活太累,还是因为家乡的生活已经发生改变。现在每年我们都会从外面赶回来住一段时间,等到这个季节我们在离开,心中是万千不舍,每每都是牵挂。我知道这里毕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而且还有自己心中的牵挂,随着岁月的洗礼,每个人都会有失去,有收获,也许这便是生活,也是我们的人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把自己的记忆留给需要它的亲人,也留给怀念的自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西部走笔散文篇十

大峪在长安,也在蓝田,交界处的一道山谷。

远远瞧去,横着的秦岭就裂开了一道峡谷,谷里雾蒙蒙的,像有山雨,却阳光依旧照着,一片温热的水气。

山口有大坝,坝是山石垒的。石能挡住水,这水就很深,幽黑的水面泛着水纹。湖水的纹理如同鱼的纹身,曲线成行,一个一个地排列过去,有鳞光点点,像铺着的鱼皮,光滑的很。

山道一直往里去,两岸的山就很少见石,全是茂密的林子与山草。有山石的地方很少有树,整个一块巨石峭立山崖,光秃的黑石很是狰狞。石纹如树皮在皴裂,低凹的石缝中有山水流动,成了一道水瀑。落下数米,聚进一潭水中,又流入一方池里。池中养着一群红鳟和金鳟,一尺来长,很有生命的力量,成群的在游。

这方池来自于人类,这山涧的屋舍也来自于人类。人类在都市里喧嚣久了,憋得实在受不了了,便拖朋带友的奔往这座大山,坐在山中那道长廊似的凉棚下。吹山风、观绿景、听泉水叮咚、山雀吱吱地叫。

那种感觉很让人心旷神怡,让人知道这个世界不仅仅是人的世界,也是自然的世界。人的世界活的就很累,自然的世界是一种飘逸,能让灵魂自由的出入。于是,人常常会选择这个地界。

在这个地界里,全是生命的个体。有绿的树、青的草,有草尖上的黄花和花瓣上的露珠。有一个个的石头,大的似一座山,小的卧在山溪水涡里打转转,成为鱼儿口中的沙砾。有永远流不完的溪水,从清晨流到傍晚,把每时每刻的阳光都变幻成美丽的色彩,从那个角度望去,都是光彩夺目的。

这是生命的光彩,也只有在自然的世界里才能感触。人的世界常常缺失。

一只蝴蝶,黑色的,翩翩而来,落在花叶上,才看清黑色里缀满了黄的、红的、蓝的色彩。蜻蜓总是两个连在一起飞,人站在溪水中,它落在人头上,透明的羽在水气中闪闪发光,蜻蜓也是黑的。

黑色对于生命意味着什么!而黑色的生命体却异常的活跃,因为它们就没有停歇片刻。

一只鸟儿飞来,雪白的在空中滑翔,像一片薄云,落在山间的一棵大树上。这才看清是一只鹭,尖嘴巴总在啄树上的绿叶,或许那里有虫子,鹭在维持自己的生命,而另一个生命就必然终结。看起来这是自然竟争的'法则,这种法则让人类掌握了,就运用在对自然的掠夺上,这座山也就不成山了。

这道山谷里,到处都有人类的痕迹。一片一片的屋舍,一堆一堆的汽车,一群一群的人流。人与自然原本就是一家,一家人该怎么生活,这也是一种学问,人类常常就学不好。

山谷中有雾,云却很高,热的阳光照在人身上,有点烫。山风吹来,却凉爽。山里的绿总是鲜嫩的,满山都是鲜活的生命,就连石头也潮润润的长满鲜苔,充满生气。这种鲜活的感觉,会给人带来活力,生成一种东西。

因为人的生命能在这里沐浴到意外的养分,这养分便是爱心。

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热爱生命、热爱自然,更热爱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

2018.7.西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