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文学家霍桑的简介(汇总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3:33:37 页码:13
最新文学家霍桑的简介(汇总9篇)
2023-11-19 03:33:37    小编:ZTFB

科技的迅猛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变革,但也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伦理和道德问题。总结的语言要简洁明了、准确精练,避免出现冗长和啰嗦的表达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文学名家作品,大家快来一起品味吧!

文学家霍桑的简介篇一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编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复没。

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地形渐窄观者多,雉惊弓满劲箭加。

冲人决起百余尺,红翎白镞随倾斜。

将军仰笑军吏贺,五色离披马前堕。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嶷高,蛟龙出没猩鼯号。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

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

文学家霍桑的简介篇二

鲁迅原名为周樟寿,后来改为周树人,1881年出生于清末的一个大家族,从小在三味书屋学习,师从于寿镜吾。然而祖父下狱,父亲去世,导致家道中落,困顿的家境加上族中长辈的指责,让他在年少时期就感受到了人情冷漠。

1898年,鲁迅鲁迅来到南京水师学堂求学,通过县考后进到江南陆师学堂学习,读了《天演论》等很多新书,接触到了新思想。1902年,鲁迅毕业,并有公费去到日本留学,在医院学校受到战争片的影响,肄业改从事文学工作,在翻译时接触并学习了俄语、德语。

1908年,鲁迅加入光复会,与周作人合作翻译了《域外小说集》,一年后回国在浙江的师范学堂教化学和生理学,此后担任过家乡中学堂教员、临时政府的教育司科长、《新青年》编委。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首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两年后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期间创作了《风波》,1923年兼任女师大教员。

1925年,鲁迅由于支持学生进步运动被罢免佥事职位,一年后鲁迅为抨击“三一八惨案”发表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章,被政府追捕。此后,鲁迅辗转各地任教、演讲,但是从未停止写作,期间与许广平同居,与其生下了周海婴。1930年开始,鲁迅以左翼作家联盟常务委员之职继续写作并参与社会活动,与1936年病逝。

文学家霍桑的简介篇三

高尔基一生坎坷,高尔基的童年更是黑暗,幼年时失去父亲,跟着母亲来到外祖父家,在外祖父家看尽人间冷暖;外婆是高尔基的童年中少数的一点温暖,也是外婆成就了后来的高尔基。他少年时就开始谋求生活,干过各种各样的工作,小小年纪就担负起养家糊口的重担。而后苏联爆发战争他积极参与其中,用高尔基这个笔名抨击西方,从此名声鹊起。后来高尔基接二连三的发表文章,在他中年时期写了自传体小说,其中高尔基的《童年》又是怎样一本书呢?既然是自传体小说,那书里都是作者本身的故事,所以《童年》便是高尔基的童年,《童年》中高尔基用自己的乳名阿廖沙充分反应了高尔基的童年的黑暗、肮脏。

《童年》不仅仅写出了高尔基的童年,更生动的写出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他对苦难与挫折的认识,对人生的独到看法,流转的笔尖更是涌动出坚强与乐观。书中在描绘高尔基的童年的同时更是描绘出当时社会的丑恶,也借外婆这一人物形象反应出当时一些善良的普通人。

猜你感兴趣:

文学家霍桑的简介篇四

林纾少孤家贫,自幼嗜书如命,五岁时在私塾旁听,感动过私塾教师。自言“四十五以内,匪书不观”,“杂收断简零篇用自磨治”,校阅古籍二千馀卷。林纾崇尚程朱理学,自言读程朱二氏之书“笃嗜如饫粱肉”,但却又能看清“宋儒嗜两庑之冷肉,凝拘挛曲局其身,尽日作礼容,虽心中私念美女颜色,亦不敢少动”的虚伪。

林纾性情急躁,思想属保守派,与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如陈独秀、胡适等人意见相左。其实林纾并不反对白话,他还写过白话诗,他只是反对尽废古文。林纾称胡适是“左右校长而出”的“秦二世”。不过胡适对林纾的成绩仍有正面的评价,《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文中提到:“古文不曾做过长篇的小说,林纾居然用古文译了一百多种长篇的小说。古文里有很少滑稽的风味,林纾居然用古文译了欧文和狄更斯的作品。古文不长于写情,林纾居然用古文译了《茶花女》与《迦因小传》等书。古文的应用,自司马迁以来,从没有这种大的成绩。”周作人指出:“他介绍外国文学,虽然用了班、马的古文,其努力与成绩绝不在任何人之下。……老实说,我们几乎都因了林译才知道外国有小说,引起一点对于外国文学的兴味,我个人还曾经很模仿过他的译文。”亚瑟·威利评论说:“狄更斯……所有过度的经营、过分的夸张和不自禁的饶舌,(在林译里)都消失了。幽默仍在,不过被简洁的文体改变了。狄更斯由于过度繁冗所损坏的每一地方,林纾都从容地、适当地补救过来。”

琴南不谙外语,不能读外国原着,只能“玩索译本,默印心中”,后来他与王寿昌、魏易、王庆骥、王庆通等人合作,翻译外国小说,曾笔述英、法、美、比、俄、挪威、瑞士、希腊、日本和西班牙等国的作品。林纾译书的速度极快,他自己曾经形容“耳受手追,声已笔止”,当然也有不少误译,评价毁誉参半,林纾自己也把责任推掉:“鄙人不审西文,但能笔达,即有讹错,均出不知”。甚至把许多极好的剧本,译成了小说,郑振铎曾指出:“如莎士比亚的剧本《亨利第四》、《雷差得纪》、《亨利第六》、《凯撒遗事》以及易卜生的《群鬼》(梅孽)都是被他译得变成了另外一部书了。”林纾与魏易合作完成美国作家斯托夫人的《黑奴吁天录》(1901年),他在书前的“例言”说:“是书开场、伏脉、接笋、结穴,处处均得古文家义法”。

林纾一生着译甚丰,共译小说超过213部,翻译小说最多的是英国哈葛德的作品,其他还包括有莎士比亚、笛福、斯威夫特、兰姆、史蒂文森、狄更斯、司各特、科南·道尔、欧文、雨果、大仲马、小仲马、巴尔扎克、伊索、易卜生、托尔斯泰等名家的作品。稿酬如潮,他的好友陈衍(石遗)戏称他的书房是“造币厂”。根据钱钟书的观察,在译完《离恨天》(pauletvirginie,1913年)之前,林译本十之七八都很出色,后期的译笔逐渐退步,无甚趣味。

文学家霍桑的简介篇五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柳宗元是我国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字子厚,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芮城一带),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柳宗元为唐宋八大家之二)。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不久再次被贬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对》《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文学家霍桑的简介篇六

关于塞万提斯评论需要先了解他写过的小说。塞万提赛不仅写了《堂吉诃德》这部小说,也写出了很多其他的小说,堂吉诃德的小说里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在小说中,堂吉诃德描写了很多的现实小人物,用这些小人物来表现整个社会。

评论塞万提斯跨不过他的小说《堂吉诃德》,这部小说时一部讽刺小说,讽刺当时流行欧洲的骑士小说。在当时的欧洲,骑士小说很流行,塞万提斯写出的这部小说是反讽的,主角想要成为一名骑士,最终却在成为骑士的过程中闹出了很多笑话。

评论塞万提斯也要了解塞万提斯所处的社会环境。塞万提斯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当时科学已经开始向教会挑战,人们不再愚昧地服从教会。教会在当时已经成为了黑暗的代名词,塞万提斯写出的很多小说都是讽刺了教会的黑暗统治。

评论塞万提斯也要了解塞万提斯的个人经历,塞万提斯是西班牙人,当时的西班牙是世界上头号强国,在海外有很多的殖民地。塞万提斯曾经去过世界上很多地方,在西班牙的很多殖民地待过,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正因为如此,他写出的小说才吸引人。

文学家霍桑的简介篇七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汉族,河南河阳(今河南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南邓州,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792年及第后,先后为节度使推官、监察御史,德宗末因上书时政之弊而被贬。唐宪宗时曾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8(元和十四年)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时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韩愈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是一个语言巨匠。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长庆四年,韩愈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因病卒于长安,终年五十七岁。

韩愈、柳宗元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故合称“韩赫洋柳岸”,后被人们简称为“韩柳”。唐宋八大家在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时期,韩愈、柳宗元崛起,掀起古文运动,使得唐代的散文发展到极盛,一时古文作家蜂起,形成了“辞人咳唾,皆成珠玉”的高潮局势。

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宪宗元和时曾积极参加讨伐淮西叛藩吴元济的战争,任裴度的行军司马;思想上,崇奉儒学,力排佛老,同时宣扬天命论,认为“天”能赏善罚恶,人只能顺应和服从天命。他的这种有神论思想,适应了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文学上,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主张文以载道,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韩愈在政治上主张天下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韩愈曾经因为进言佛骨一事,被贬潮州,后迁袁州,即今江西宜春,任袁州刺史。任职袁州期间,韩愈政绩卓越,并且培养了当时江西省的第一个状元。现宜春秀江中有一个沙洲,名为状元洲,传说就是当年学子读书之处。宜春城中最高山头建有状元楼,宜春市区有昌黎路,都是为了纪念韩愈的特别功绩。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治学名联。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

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师说》。

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师说》。

5、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调张籍》。

6、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原道》。

7、圣人无常师。——《师说》。

8、事业无穷年。

9、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10、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11、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12、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3、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听颖师弹琴》。

14、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原毁》。

15、亲之割之不断,疏者属之不坚。

16、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送孟东野序》。

17、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

文学家霍桑的简介篇八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阱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韩愈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虽孤贫却刻苦好学。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而重气势。

唐贞元二年(786年)韩愈十九岁,怀着经世之志进京参加进士考试,一连三次均失败,直至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进士考试才考取。按照唐律,考取进士以后还必须参加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韩愈又三次参加吏选,但都失败;三次给宰相上书,没有得到一次回复;三次登权者之门,均被拒之门外。

贞元十二年(796年)七月,韩愈二十九岁,受董晋推荐,出任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这是韩愈从政开始。韩愈在任观察推官三年中,边指导李翱、张籍等青年学文,边利用一切机会,极力宣传自己对散文革新的主张。

贞元十六年冬,韩愈第四次参吏部考试,第二年(801年)通过铨选。这时期写的《答李翊书》,阐述自己把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古运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主张,这是韩愈发起开展古文运动的代表作。这年秋末,韩愈时年三十四岁,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韩愈步入京师政府机构任职开端。任职四门博士期间,积极推荐文学青年,敢为人师,广授门徒,人称“韩门第子”。贞元十九年(803年)写了名作《师说》,系统提出师道的理论。

贞元十九年冬,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在任不过两个月,为了体恤民情,忠于职守,上书《论天旱人饥状》,因遭权臣谗害,贬官连州阳山令。韩愈三年任职阳山令,深入民间,参加山民耕作和鱼猎活动,爱民惠政德礼文治,《新唐书·韩愈传》因此特书“有爱于民,民生子以其姓字之。”在阳山令任上,一大批青年慕名投奔韩愈门下,与青年学子吟诗论道,诗文著作颇丰,今见之《昌黎文集》有古诗二十余首,文数篇。此时构思并开始著述的《原道》等篇章,构成韩学重要论著“五原”学说,这是唐宋时期,新儒学的先声,其理论建树影响巨大。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年夏秋之间,韩愈离开阳山,八月任江陵法曹参军。元和元年(806年)六月,韩愈奉召回长安,官授权知国子博士。元和三年(808年),韩愈改真博士。元和四年,改授都官员外郎分司东都兼判祠部。是年冬被降职调为河南令,以后相继任职方员外郎、国子博士。

元和八年(813年),晋升为比部郎中史馆修选,完成《顺宗实录》著名史书编写。元和九年(814年),韩愈任考功郎中知制诰,第二年晋升为中书舍人。元和十二年(817年),协助宰相裴度,以行军司马身份,平定淮西乱,因军功晋授刑部侍郎。

元和十四年(819年),宪宗皇帝派遣使者去凤翔迎佛骨,京城一时间掀起信佛狂潮,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论佛骨表》,痛斥佛之不可信,要求将佛骨“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宪宗得表,龙颜震怒,要处以极刑。幸宰相裴度及朝中大臣极力说情,免得一死,贬为潮州刑史。韩愈任潮州刑史八个月,概括说来:驱鳄鱼、为民除害;请教师,办乡校;计庸抵债,释放奴隶;率领百姓,兴修水利,排涝灌溉。千余年来,使潮州成为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潮州地区成为礼仪之邦和文化名城!

元和十五年(820年)九月,韩愈诏内调为国子祭酒。长庆元年(821年)七月,韩愈转任兵部侍郎,第二年,单身匹马,冒着风险赴镇州宣慰乱军,史称“勇夺三军帅”,不费一兵一卒,化干戈为玉帛,平息镇州之乱。九月转任吏部侍郎。

长庆三年(823年)六月,韩愈晋升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京兆之地称复杂难理,在韩愈整治下,社会安定,盗贼止,米价不敢上。后相继调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

长庆四年,韩愈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因病卒于长安,终年五十七岁。

韩愈思想渊源于儒家,但亦有离经叛道之言。他以儒家正统自居,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赞孟子辟排杨朱、墨子,认为杨、墨偏废正道,却又主张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贵王道,贱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他抨击二王集团的改革,但在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主要问题上,与二王的主张并无二致。这些复杂矛盾的现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文学家霍桑的简介篇九

林纾是翻译家中的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林纾一生中翻译过非常多的作品,其中不管是美国的、英国的还是俄国的他都有所涉及,那么林纾都翻译过谁的小说呢?事实上虽然林纾一生中翻译过非常多的作品,但是实际上对他的影响力最大也是对中国的文化界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的名字叫做《茶花女》。

《茶花女》实际上是法国的著名作家亚历山大•仲马的作品,人们通常习惯称呼他为小仲马,这本小说当时在法国出版的时候就受到了非常多人的喜欢,当林纾的一个好朋友将这本书介绍给他之后他就决定将这本书传播到中国,所以林纾不仅仅翻译过小仲马的书而且还是第一个将小仲马的书传播到中国的人,由此可见,《茶花女》这本书对林纾的意义。

说起小仲马,他的人生也是非常值得人们同情的。人人都知道大仲马,但是在小仲马成名之前却很少有人知道小仲马就是大仲马的私生子,大仲马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小仲马的母亲,二人生下了小仲马。可悲的是,大仲马虽然承认了小仲马是自己的孩子,但是却始终没有承认小仲马的母亲,这使得小仲马的身份极其尴尬。

对于林纾究竟翻译过谁的小说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他除了翻译过小仲马的《茶花女》之外,也翻译过小仲马的父亲大仲马的小说。林纾除了翻译过他们两个人的作品之外,还翻译过托尔斯泰、狄更斯等人的作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