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我爱音乐的英文简短 我喜欢的音乐的英文(二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31 12:58:39 页码:14
我爱音乐的英文简短 我喜欢的音乐的英文(二篇)
2022-12-31 12:58:39    小编:ZT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推荐我爱音乐的英文简短一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年有四季,四季有美景。可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呢?我要答,我爱冬。

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白居易,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杨万里,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杨万里,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岑参,你是否受到了感染呢?很多人在四季中感到迷茫,飘忽不定,不知如何是好。可我依旧回答,我爱冬。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们爱赞美春天,春天的确是万物复苏,值得喜爱,可冬季也不甘示弱。就如雪莱所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显然,冬季自然也十分重要。

冬季来临,天气转寒,树叶都已落尽,茁壮的树木脱去了它们的外衣,光秃秃的站在地面。很多人认为,这样的树实在是无趣,可我认为,这时候的树是最美的,最朴实无华的!我是一个北方人,许多南方人认为北方的冬天非常寒冷,几乎没有人敢出门。也许是这样,但对于我们北方人来说,北方的冬天有它的不一样。

每年的冬天都会下好几场雪,这时的人们都不惧严寒的出来,看大地的“银装素裹”,品它们的“分外妖娆”。看着一片片雪花,像鹅毛一样纷纷扬扬,人们的眼神也变得童真童趣。仔细聆听着风和雪的互相和鸣。冬天也是我们小孩子快乐的天堂,可爱的脚印给洁白的地毯增添了别样的意蕴,雪也给孩子们增添了无限的乐趣。打雪仗,堆雪人,在雪地里给雪地增添了许多生气,孩子们的笑声也渲染着冬天的色彩。看着孩子的手脸冻的通红的大人们,心疼的不得了,可他们却不知,孩子们的心里热乎着呢!地上的雪人在凛冽的寒风中,也露着笑脸,心里肯定也美滋滋的!

冬天就是冬天,虽然寒冷,但它塑造着一颗颗热的心;虽然严酷,也有着不为人知的暖。它不像春天那样柔情,不像夏天那样热烈,也不像秋天那样多彩,但它有着银装素裹的质朴和一尘不染的心!

推荐我爱音乐的英文简短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 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 感。

2.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 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资料助读 (投影)

艾青和《我爱这土地》

艾青(1910~1996),原 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 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 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 诗。

三、感知、研习诗歌《我爱这土地》

l,教师深情地 范背全诗。

2.学生自由诵读。教师作诵读提示:

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它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 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诵读时要着重体会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

示例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 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教师作简要点评。

4,思考: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后明确: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扦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

5.精彩研读。

学生合作研讨: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 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2)鸟儿 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1)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

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涛情,所以用“嘶

哑”一词十分传神。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

(2)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又,温柔的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3)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

(4)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 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 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去掉第二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强化。

6.学生熟读背诵全诗。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土地”是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之一,它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读《我爱这土地》,我们感受着那个苦难年代,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五、布置作业 阅读艾青的《太阳》一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