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试题解析范本(大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06:30:29 页码:13
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试题解析范本(大全13篇)
2023-11-18 06:30:29    小编:ZTFB

总结是一种提炼与总结经验和智慧的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展。总结应该具有针对性,能够指导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善良是我们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它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正能量。

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试题解析范本篇一

3、三个答案是正的时候,在正的中选。

4、有一个是正x,一个是负x的时候,在这两个中选。

5、题目看起来数字简单,那么答案选复杂的,反之亦然。

6、上一题选什么,这一题选什么,连续有三个相同的则不适合本条。

7、答题答得好,全靠眼睛瞟。

8、以上都不实用的时候选b。

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试题解析范本篇二

在单选方面,考查内容间的比例关系、甚至是具体的阶段分布、模块分布都和近年来高考试题基本保持一致。考查方式也尽可能采用高考试题常用的提问方式,以突出与高考接近的思维要求。在非选择题方面,从学生的阅读量到试题设计思路、提问方式等都有全国卷的影子。

纵观整张试卷,试题对应内容皆为高中历史必修模块中的主干知识,无偏离教学中心的内容。

具体到试题来看,需要学生在一定时间、空间下去理解和解释历史现象。如当前全民创业成为热点,科技创新肯定是最重要的时代主题之一。考生需思考中国在未来世界科技发展中的地位。

备考建议:

1.吃透近年来高考全国卷,选择一些最接近全国卷特点的模拟题进行练习。

2.准确理解学科基础知识,再去提升应试能力,切不可舍本逐末。

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试题解析范本篇三

从生物学科考点分布及对应分值来看,必修三是考查的重点,达31分(必修部分共75分),其次是必修一,约27分,必修2约17分,与全国卷的分值吻合。选修部分中,选修一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选修三主要考查细胞工程,这两个专题以及基因工程是全国卷中出现频率最高的。

从难度上看,较一模略有提高,这需要学生能站在更高的高度上看待生物问题,善于总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技巧。从立意和特点上看,此次二模体现出与全国卷较高的贴合度和相似度。

备考建议:

1.以教材作为复习的蓝本,吃透教材、深挖教材。

2.习题精讲精练,提炼答题方法和技巧,重在能力的培养。

3.总结教材中的核心概念和重要语句,训练生物学专业术语的书写,以及准确的语言描述。

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试题解析范本篇四

1、现象:当代考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曾大量接触不规范的语言文字,由于当时不能辩是非明取舍,进而形成习惯,导致高考对题目中精确严密的规范用语理解不到位。

2、纠正办法:学生要清楚理解不同科目中的语言定义。

3、益处:不再因此犯“审题错误”,即“马虎”。

二、构建高中完整的知识体系。

1、现象:许多学生对于概念、定义等知识点只做到了记下来,但是掌握不灵活,不会应用。

2、纠正办法:学生按照下列次序来学习:

1)课本上的定义描述记忆;

2)对定义的深入理解(例如用是否可区分来理解排列组合);

3)了解该知识点在什么时候可用;

4)在做课后练习题时关注定义的结论及所有中间结果。

3、益处:夯实基础知识。

三、拥有良好的习惯(学习、生活、思维)。

1、现象:很多学生都有惰性,没有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

2、纠正办法:

1)把所有做题最简单的过程变成学习习惯;

2)想到做就立刻做。

3)每天定时定量的做一件事。

3、益处:

1)即使在头脑不清楚的情况下也能把题做对。

2)即使再不喜欢一件事也会自然而然的与这件事相处,不排斥、不对抗,只是与它相处。

3)养成固定的思考方式会让你在任何时候面对任何事都能泰然处之,并且在第一时间处理的最佳。

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试题解析范本篇五

1、高考志愿填报时,每个院校都会有一个是否专业服从调剂的选项,这个选项其实非常重要,考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慎重选择填与不填。

2、考生每个院校都可以填报六个专业,当考生被填报的院校投档后,投档你的院校就会对考生进行专业录取。专业录取首先要依次检索考生自己填报的六个专业,如果考生这六个专业都没有被录取,专业服从调剂就要起到作用了。

3、如果投档你的院校在将全部投档考生专业录取结束后仍然还有缺额专业,就会将填报了专业服从调剂的考生调剂录取到这些缺额专业。如果你没有填报专业服从调剂,就只能被退档了。

4、平行志愿有一个投档原则,就是只进行一轮投档,如果你被投档后被退档,就没有再次投档的机会了,只能参加征集志愿填报了。

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试题解析范本篇六

高考数学考前要摒弃杂念,排除干扰思绪,使大脑处于“空白”状态,创设数学情境,进而酝酿数学思维,提前进入“角色”,通过清点用具、暗示重要知识和方法、提醒常见解题误区和自己易出现的错误等,进行针对性的自我安慰,从而减轻压力,轻装上阵,稳定情绪、增强信心,使思维单一化、数学化、以平稳自信、积极主动的心态准备应考。

二、“内紧外松”,集中注意,消除焦虑怯场。

集中注意力是高考数学成功的保证,一定的神经亢奋和紧张,能加速神经联系,有益于积极思维,要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积极,这叫内紧,但紧张程度过重,则会走向反面,形成怯场,产生焦虑,抑制思维,所以又要清醒愉快,放得开,这叫外松。

三、沉着应战,确保旗开得胜,以利振奋精神。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高考数学考试的心理角度来说,这确实是很有道理的,拿到试题后,不要急于求成、立即下手解题,而应通览一遍整套试题,摸透题情,然后稳操一两个易题熟题,让自己产生“旗开得胜”的快意,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以振奋精神,鼓舞信心,很快进入最佳思维状态,即发挥心理学所谓的“门坎效应”,之后做一题得一题,不断产生正激励,稳拿中低,见机攀高。

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试题解析范本篇七

平行志愿也就是一个志愿中包含若干所平行的院校。平行志愿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对同一科类分数线上未被录取的考生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序进行一次性投档,每个考生投档时,根据考生所填报的院校顺序,投档到排序在前且有计划余额的院校。

第二步:掌握高考志愿填报技巧,积累相关知识。

对于大多数家长和考生来说,都是第一次填报高考志愿,难免会觉得复杂陌生。

学校层面:能上985,不上211,以此类推。

社会上用人单位对毕业学校的评价,实际只有以下几个硬标准,最高的是985,其次是211,其次是本科、专科等等。

这里特别要提醒家长与考生的是,一本二本不是一个明确的层次区别,更不是社会上的学校层次区别,只是当地招生办为录取而决定的一个东西。有的学校在这个省参加一本招生,在另外一个省可能就是二本,比比皆是。你恰恰需要充分利用这样一点。比如,如果有985学校部分专业在二本招生,那就去报,最后那块牌子最重要。

第三步:避开误区,从容填报高考志愿。

经验的缺乏,政策理解的偏差,使一些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错误,也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

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试题解析范本篇八

1、按照高考平行志愿的填报规则来看,一般情况下考生可以填5-6个学校志愿,每个学校可以选择6个专业志愿。对于平行志愿来说,第一志愿和第一个专业都是最重要的,如果第一个专业没有录取,则会在剩下的几个专业中考虑。所以,为了增加录取机会,考生可以尽量把志愿都填满。

2、高考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要分为很多批次,各个批次的第一志愿可以报几个学校在不同的省市有不同的要求,这个需要根据具体的省市来说。

3、对于考生来说,高考的第一志愿往往可以选择服从调剂,如果你没有被填报的几个专业录取,但是达到了这所学校的投档线,就可能会被调剂到其他专业,这样做好处就是会增加录取的概率,但是坏处可能会被调剂到不喜欢的专业。

4、大部分省市现在实行的都是平行志愿,考生在填报平行志愿的时候,要把自己最想读的高校放在第一志愿上,因为平行志愿是一轮投档,也就是说档案只能被投一次,一旦考生的档案投入任意一所院校,就意味着投档结束了。

5、目前,大部分省市的高考志愿填报类型都是平行志愿,不同省份的平行志愿可以填报的院校数量是不一样的,可能是5-6个,也可能是几十个。像是浙江省2017年采取的就是专业志愿填报方式,可以填报80个志愿。

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试题解析范本篇九

看相反。选项有一个是正x,一个是负x的时候,在这两个中选。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如果选项中有两项意思完全相反,那么正确答案很可能就在这两个之间。

极端法:在求极值、取值、解析几何上,找极端情况去分析。

规律法:数学第一题不会是a,最后一题不会是a。

题目看起来数字简单,答案选复杂的,题目看起来数学复杂,答案看简单的。

选项有根号的一般不选,选项有1的一般选1。

图形题,选特值。

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试题解析范本篇十

1、审题(时间可稍长)。

回答论述题,关键在于审题。

拿到高中文综试卷要第一时间审清材料和题目的设问,就跟语文的作文审题一样,必须吃透题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看清题目的设问,弄清题目要求回答的中心问题究竟是什么(题目究竟考察课本中的什么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以免走题,造成答非所问的失误。

审题时可以首先把该背景材料以及设问的问题分成若干个层次或几个小问题分别进行思考。

2、构思。

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主体,客体,政治常识,经济常识,哲学常识。要搞清用什么原理(单个原理还是多个原理)进行表达。

3、作答。

拿到高中文综试卷时,先不要急于回答。把该回答的问题理清思路以后,就可以动笔作答了。

作答时要注意把它们分成几个自然段,以要点化的方式,正确运用学科语言(学科术语),认真工整地书写(要书写清楚),将答案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

高考文科综合水平一般的学生,一般能考多少分?

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试题解析范本篇十一

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表现老人孩子都悠闲快乐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推己及人,想到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高楼大厦,能够“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3、屈原《离骚》中的“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先贤、愿保持清白献身正道的决心。

4、《逍遥游》中“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5、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被贬后,无论春天江花盛开还是秋天美好的夜晚,都独自一人喝酒的两句是:“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6、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表现“自己所交往的都是有修养的饱学之士,没有无学之辈”的两个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7、庄子《逍遥游》通过舟对水的依赖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8、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精神的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9、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句子是“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10、《琵琶行》中,以自问自答的形式,借动物的鸣叫声表现环境氛围的荒凉凄清的句子是“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11、《赤壁赋》中,写苏子扣舷而歌,抒发其向往美好事物而不可得的怅惘失意之情的句子是“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12、《行路难》中,以四个连续的动作,表现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内心依旧苦闷抑郁的句子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14、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侧面描写和衬托了琵琶曲无穷的艺术魅力。

15、范仲淹在《渔家傲》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两句,既有故土之思,又有功业未建的焦虑。

16、在《诗经·氓》中女子倾诉自己从早到晚、终日操劳的两句诗是“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17、在杜甫《春望》中,写用手挠发、头发稀疏,甚至连发簪都挽不起来的诗句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8、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描绘历史英雄人物征战沙场、所向披靡的名句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岑参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表现塞外胡天八月大雪纷飞,一夜之间好像树上开满了洁白的梨花的景象。

20、李白在《行路难》中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象征了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试题解析范本篇十二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家庭教育,决定人生”

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便是一个集体中的一员――家庭一员。从那一天起,家庭、父母便与我们紧密相随,我们也在那一刻开始了我们一生的学习,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家庭教育。我们的父母便成了我们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人生中,家庭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古语有:子不教父之过,说的便是孩子如果品行不好,一定与父母有关。其实,今天,当我们观看法制节目时,那些少年犯们,绝大多数走上犯罪道路都与他们的家庭有关。

我还依旧记得,中央电视台某次播放的“法制在线”,记者走访了北京部分少管所采访了那些少年犯,他们中绝大部分都是在说:父母忙,不管他们,所以想到外面玩,就走上了这一条道路。其中有一位少年犯让我记忆最深,那位少年犯因喝酒斗殴而被拘留,他告诉记者,从前,他吸烟、喝酒,什么事都做。记者看着这样一位年仅15岁的男孩,觉得十分不解,为什么这样一个男孩会做如此多的不良行为?男孩说:他的父亲与母亲离异后,把他带在身边,而父亲喝酒、吸烟成性,久而久之,他便学会了。

听着这一则消息,不免让我们震惊,在少管所中有如此之多的少年犯,他们就是因为父母的不良行为,使之走上犯罪的道路。也许有人说,他们中有绝大多数父母离异。其实父母离异并不会给孩子带来多大阴影,哈佛女孩刘亦婷也是生活在单亲家庭,可是她成为了一个优秀人才,并在被哈佛大学录取。她的母亲是一位伟大的单身母亲,从小,她的母亲就从各方面培育刘亦婷,着重培养其身心发展。

家庭教育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家庭教育会让孩子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良好的家庭教育,正确的家庭教育会让孩子在今后更好的容入社会,与人相处,成为一名优秀的人。

当今家长,是否该考虑一下教育方式,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做孩子的榜样,从各方面教育孩子,使孩子成为一位优秀的人?家庭教育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必不可少。可以说成功,90%来源于家庭教育。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试题解析范本篇十三

对于具有一般性的数学问题,我们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将问题特殊化,利用问题在某一特殊情况下不真,则它在一般情况下不真这一原理,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

2.极端性原则。

极将所要研究的问题向极端状态进行分析,使因果关系变得更加明显,从而达到迅速解决问题的目的。极端性多数应用在求极值、取值范围、解析几何上面,很多计算步骤繁琐、计算量大的题,一但采用极端性去分析,那么就能瞬间解决问题。

3.排除法。

选择题因其答案是四选一,必然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那么我们就可以采用排除法,从四个选项中排除掉易于判断是错误的答案,那么留下的一个自然就是正确的答案。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尤其是答案为定值,或者有数值范围时,取特殊点代入验证即可排除。

4.数形结合法。

由题目条件,作出符合题意的图形或图象,借助图形或图象的直观性,经过简单的推理或计算,从而得出答案的方法。数形结合的好处就是直观,甚至可以用量角尺直接量出结果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