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美国对华政策论文怎么写(大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7:08:10 页码:13
2023年美国对华政策论文怎么写(大全12篇)
2023-11-12 07:08:10    小编:ZTFB

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努力和付出的一种肯定和回顾。写总结时要突出重点,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不同领域的总结范文各有特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参考和应用。

美国对华政策论文怎么写篇一

美国中小学数学教育的改革远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当时由于苏联卫星上天,美国的科学技术相对落后,出于竞争和培养尖端人才的需要,在全国中小学广泛开展了新数学教育运动。一方面把大学一、二年级的数学内容下放到中学,另一方面在中小学增加一些近代和现代的数学内容。由于过分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联系实际,注意培养尖子的需要而忽视面向全体学生的需要,强调培养学生能力而忽视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结果少数学生数学成绩有所提高,而大多数学生成绩下降,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批评。70年代在美国掀起一场“回到基础”的运动,从教科书中删去新数学内容,重新强调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但是这种倒退,同样不能适应美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要求提高中小学生数学水平的需要。

1980年美国全国数学教师协会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80年代中小学数学的建议(文件标题为《行动计划》),针对当时社会的需要和中小学数学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八条建议:1.解问题是80年代学校数学的重点;2.数学的基本技能应包括比计算能力更多的内容;3.数学教学要在各年级充分利用计算器和计算机;4.既讲效果又讲效率的严格标准应当应用于数学教学;5.要采用比传统的测验更为广泛的措施来评价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成绩;6.要求所有学生学习更多的数学并且设计一种具有大范围选修的灵活课程以适应学生的不同需要;7.要求数学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8.把公众对数学教学的支援提高到与理解数学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相称的水平。每条建议都做了具体的阐述。

在这之后,一些州根据上述建议重新编订了数学教学大纲,把数学课程延长1―2年,有些州和教科书出版公司改编了中小学数学教科书。以纽约州为例,1981年开始起草幼儿园――八年级数学教学大纲,以后陆续起草七――十一年级数学教学大纲,经过试验并加以修改后在全州实行。这套教学大纲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适当增加教学内容:例如小学增加关系、找规律,指数和科学计数法,相似与合同,简单的概率、排列、组合,不等式,解多步的问题等;七、八年级减少重复的算术内容后,增加实数运算,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直角三角函数(tan,sin,cos),排列,两个或多个事件的概率,计算机初步知识及应用等;九――十一年级增加简易逻辑(包括简单句和复合句的真值、重言式、推理的定律、证明),复数,关系和函数(包括反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域的性质,三角方程和解三角形,变换几何,曲线方程,排列和组合,伯努利试验,二项式定理,统计(包括四分位数、标准差、常态分配曲线)等。

2.安排一些选学内容:如七、八年级安排计算机编程序,不等式的图象,多边形的外角,凸多面体和规则多面体等;九――十一年级安排群的初步概念等。

3.采用综合课程,即使是九――十一年级,也不分代数、几何等科,以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4.在教法上强调让学生探究、发现、讨论,在掌握计算技能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以及应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对于准备升大学的学生,要达到大学委员会所提的目标。

加利福尼亚州于1985年也公布了幼儿园――十二年级数学框架,在内容上与纽约州的有不少相同之处,但是也有其特色,如各阶段都重视逻辑的教学,九――十二年级的课程比较灵活,有综合数学,有分科数学,以适应不同学生就业和升学的需要。

美国对华政策论文怎么写篇二

美国是以产业的方式运作营利性高等教育的。在这种运作方式下,美国政府把营利性高等教育看作公司或者企业,没有直接的税收减免和土地优惠等政策。表面上看,很难理解营利性教育机构在营利、缴税基础上组织起来产生巨大的利润,因为通常非营利机构在有税收补贴的基础上常常才收支刚平衡。营利性大学不仅要缴税而且不接受基金、私人和联邦、州和当地政府的捐赠,其收入来源主要是学费。

一、美国营利性大学的特征。

美国成功的营利性大学通常具有以下这些特征:

(一)把学生当成顾客。

美国营利性大学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是把学生看成顾客。营利性大学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来了解他们的学生,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学生就是顾客,从教员到图书管理员,再到行政办公室人员包括学生自己都清楚明白这一点。

在营利性大学里,教育被公开认为是消费品;学生被公开认为是来消费的顾客;学生希望能如顾客一样用金钱和时间换取高质量的教育。但营利性大学在什么是有效服务和满足顾客这个问题上并不混淆。成功的营利性大学都有能力为学生提供顾客般的服务,他们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不破坏学术修养;他们都明白让学生顾客满意不是指屈服于学生的每一个要求;他们对学生要求严格,他们知道教育质量的重要性;他们深深懂得为学生顾客服务并不意味着满足学生的所有偏好,那样做就会损害整个的教育质量。

在教学和学习方面,营利性大学关注学生所关注的焦点,教员们都认真思考并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帮助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并对学校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耐心的解释。营利性大学真正为学生提供顾客服务,学生对此表示了充分的肯定。

(二)开设高需求的课程。

营利性大学根据市场需求开设课程。他们只开设那些紧缺的而且未来高需求的课程;他们所开的课程紧密地与市场所需相一致。例如,如果市场急需电讯、网络管理和计算机信息系统方面的人才,他们就会开设这些领域的课程;如果建筑行业的市场需求已经饱和,那么他们就会减少甚至取消该领域的课程项目。营利性大学努力使自己与市场需求保持一致。作为商业企业,他们擅长于发现雇主的需要,然后把它转化为注重知识的应用和提高技巧的课程中去。在这一过程中,营利性大学通过详细分析手头的资料,如学生对所开设课程的兴趣所在以及雇主的需求等来实现。他们追踪分析家的产业发展趋势的报道,寻找开设新课程的机遇。另外,一些营利性大学雇用专门的研究未来产业的专家。鉴别出市场所需的紧缺的人才,然后设计出满足这些需要的课程。

但是。也有一些营利性大学面临生存危机,他们不能吸引更多的生源。这些大学之所以面临这个问题,在于他们对市场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错误地认为课程的独特性是吸引学生的关键所在。他们的失败之处在于所开设的课程过于特别而在市场上需求不大。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市场需求对营利的影响超过了课程的独特性。需求加上独特性才是一个强有力的联合体,需求是本质的问题。

(三)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安置。

营利性大学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毕业生的就业安置来度量的。在许多方面,毕业安置驱动整个系统前进,因为安置既是学生消费者的目标也是其学位在市场中价值的有形指标。就业率被产业分析家看成是学生毕业后教育投资回报的一个尺度。据美国人口普查资料表明,,25岁及以上持有高中文凭者的年收入是24267美元;持有两年制大学文凭者是30774美元;持有本科文凭者是40314美元。有高等教育产业观察家提出,美国学术学位的reoi的平均值是17%。这个估计值表明了学生接受教育后获得学士文凭的平均财政回报。然而,营利性大学的教育投资回报却高达28%,因为这些机构提供高需求的课程。营利性大学特别把自己置身于高等教育中安置率高以及roei高的领域。只要有雇主需要毕业生,他们就会开设相应的课程,且要维持获利。

总之,在营利性大学里,学生的成功被理解为:学术成功,这是通过课程结束时成功的进步来衡量的;毕业后的工作安置,这是通过把学生安置到一个与所学课程相关的、有较高薪水和比较令人满意的工作来衡量的。当学生成功时,学生得到了他们所要的,大学也确信能因此而发展,按照市场要求并获利。

(四)相信市场并根据市场的变化作出迅速的反应。

事实上,当今的大学都深深地参与到市场中去。许多大学都利用媒体做广告,包括利用电子邮件、广告牌、有线电视和互联网等。营利性大学如同商业部门一样,显露出他们对市场的不同理解和走进市场的不同方法。营利性大学信赖市场,而信赖市场就意味着按照市场需求行事;意味着假设市场存在一个良性的强大的关于真实的社会和经济需求的信息源而进入市场;意味着按照一个自由市场的信念来运作,它的功能是正确的,往往是自我调控的;要解读和理解市场的需要,但不需要改变它。这种思维方式对大多数非营利性大学来说往往是激进的和陌生的。过去许多非营利性大学往往不愿意了解市场,因而也就不十分信赖市场。直到最近,在一些非营利性大学如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马里兰大学等出现的营利行为可能意味着一些非营利性大学开始相信市场。

在课程方面,营利性大学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作出迅速的回应。在课程内容方面,随着学生、雇主、教学法和技术等的改变而改变,及时地对一些课程的内容进行增减。他们每一年都对所推出的学位项目进行反复的考证,对市场、管理、财政资助、就业安置和学术研究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营利性大学常常受市场的驱动。本质上,这种市场的驱动迫使营利性大学摒弃高等教育长期形成的缓慢而烦琐的决策过程。营利性大学作出的有效决定是基于对市场作出的良好反应,而不是花时间倾听每一个人的意见而最终达成一致同意的议案。

二、美国营利性大学的运营策略。

(一)财政上进行合理的定价、节约成本与减少开支。

营利性大学把学费设在一个既能让他们营利又能在生源市场上保持竞争力的水平上。在设定学费标准时,他们既考虑市场的容忍度也考虑竞争性。几乎所有的营利性大学都把他们的学费标准设在介于公立和私立非营利性大学的收费标准之间。据美国教育部的统计数字表明,私立营利性机构比私立非营利性机构的学费要低。相反,为了使预算平衡和提供教员、学生和职员所希望的设备,许多非营利性大学的定价超乎所需的费用。营利性大学中的成本是经过严格度量和控制的,因而其每位学生的教育成本较非营利性大学低。通过不设立昂贵的学生宿舍、运动场等豪华设施,通过尽量减少教员的非教学活动时间,营利性大学能够把学生的教育成本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由此,营利性大学能够稳定教育成本和学费水平,以至于能使学费能盖过教育成本。

营利性大学与非营利性大学的收入有明显的不同,他们不接受基金、私人和联邦、州和当地政府的捐赠。他们的收入主要来自学费,但两者在钱的去路问题上则大同小异。最大的花费是发薪水,尤其是教员的薪水。在教员的薪金开支之后,营利性大学最大的开支种类是“常规管理”,这包括中央管理部门,如管理人员和职员的薪水、利润和整个大学的办公开支,如为学生服务和就业安置办公开支。而在许多非营利性大学,这些开支常占财政开支预算的25%。营利性大学不会花钱在那些与学生的课堂和实验室教学没有直接关系的活动上。例如,大多数营利性大学没有学生的宿舍,或者运动场。另外,营利性大学与非营利性大学在花费上还存在另外一个重要的不同之处:缴税。营利性大学要把所赚的`40%用来缴税,而非营利性大学不用交任何税,因而他们不用预算这项开支。

(二)有效运用规模经济理论。

教育规模经济的理论主要来自经济学中的规模经济理论。它的含义是:当生产规模扩大时,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成本增加的比例,便是规模经济;反之,规模扩大时,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成本增加的比例,便是规模不经济。教育规模经济的形成建立在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和适度利用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为了发挥学校教育经济效率,应对学校的资源充分而又恰当地利用。

任何组织如能在经济上达到一定的规模就能降低成本和增加效率。例如,随着校园的规模扩大,分配给行政花费的预算比例就会减少。营利性大学把有效运营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并利用规模经济的原理。他们效率最大化的关键明显表现在班级大小的控制上,而控制班级大小能使大学最大地利用其设施。营利性大学强调的重点并非设立大的班级而是减少消除规模很小的班级;他们重点关注的是设计和管理班级时避免小的班级,即15人以下的班级。这是通过每个学期开班时仔细监测入学和注册人数是否已达到合理的人数来实现的。如把某一课程中入学人数过低的两个班合并成一个或者把人数过多的一个班拆成两个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

三、营利战略的实质。

从殖民地时期由私营业主经营的小型夜校到今天有职业经理人运营的多校区大学,营利性大学都一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注重与自由市场经济保持一致。

必须指出的是,为社会带来好处虽然不是营利性大学的主要目的,他们的主要目标是取得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但他们在巨大的商业利润驱动下,按照市场规律运行;除了直接为社会培养了所需要的大批专业人才外,在解决少数民族的教育问题上也为美国的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例如,非洲裔美国人在营利性大学的入学人数中一直占有特别高的比例。高等教育领域的黑人杂志报导了吸收最多黑人学生的前10所能授予文凭的大学主要是私立大学。在工程相关领域为少数民族提供学士学位的头名大学是一所营利性大学;在计算机和信息科学方面的头二、三名也是营利性大学。许多因素决定了少数民族在营利性大学中占多数,包括营利性大学的准入障碍较少、高的安置率以及获得全面的财政资助。

营利性大学在公开的营利目的下举办高等教育,似乎有点令人匪夷所思。他们在传承文化遗产、培养公民的道德素质等方面可能不如非营利性大学出色;但营利性大学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使处于边缘的人们能够进入大学接受良好的教育。

美国对华政策论文怎么写篇三

贸易自由化运动并没有带来人们所期待的自由贸易,但今天的贸易的确比以前自由了很多。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开始,美国逐渐由主张“自由贸易”向“公平贸易”转变,相应地,其对外贸易政策也由“多边主义”变为了“多轨制”,即“以多边主义为主,兼顾地区主义、双边主义和单边主义,且常常是以地区主义、双边主义和单边主义推动全球多变贸易自由化谈判进程,并借此增进美国在全球多边贸易中的贸易利益”。我们有必要发问,为什么美国作为自由贸易的倡导者,多边贸易体系的缔造者,多边贸易活动的受益者,要主动改变其所一贯奉行的多边主义贸易政策?又为什么要由多边贸易政策改变为多轨制贸易政策?研究这一问题,不仅对我们更好解美国贸易政策的取向和制定大有帮助,也对我国下一步的对外贸易走向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理解美国的贸易战略。

研究美国的贸易政策,必须要了解美国的贸易战略,而美国的贸易战略又与其国家战略密不可分,并且归根结底,取决于美国自身的经济和贸易结构与发展状况。

一方面,美国的贸易战略服从于其国家战略。美国的国家战略包括战略、经济战略、军事战略和意识形态战略。老布什于1990年提出,美国国家战略的核心在于构建世界新秩序。因此,一些人认为,美国之所以再次挥起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棒,皆因其政治、军事、意识形态之所需。这种观点不无道理,但却不是事情的本质。

另一方面,美国的贸易战略也是其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贸易有利于增强美国的经济实力,有利于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实现美国主导世界事务的整体战略。克林顿政府曾提出美国贸易战略的四大目标:一是旨在建立一个平整的运动场,消除国家中阻碍全球贸易的政策;二是签订地区自由贸易协定、全球性部门自由贸易协定,并在将来发动更广泛的多边贸易谈判;三是在劳工和国际问题上就国际合作的恰当行使达成国内或国际间共识;四是在与美国毗邻的三大地区――美洲、太平洋和北大西洋通过签订与各地区相适应的地区协定和双边协定,建立更深层次的经济、政治和联系。这一论述清楚地表明了美国贸易政策目标与手段之间的关系,即美国贸易政策的理想是实现全球的自由贸易,而实现其的务实手段就是多轨制的贸易政策。

长久以来,作为信奉市场经济的国家,自由贸易一直是美国政府的政策价值取向。但贸易自由化是一种理想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现实很难达到。故而,美国将多边主义作为一个现实可行的政策目标,主导着全球的多边贸易谈判进程,可问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美国竞争力的衰弱和日本、德国及东亚的崛起,多边贸易谈判不仅进展困难,而且美国也从中获利甚微。这就决定了美国将多轨制作为其一项长期的.贸易政策。这样做既可以保证美国沿着其自由贸易的理念推进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的建设,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美国的国家利益。

二、美国为什么要改变贸易政策。

1、内因是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下降。

美国之所以改变其单一的多边主义贸易政策,根本原因在于其贸易结构的变化。上,美国的贸易结构发生过两次结构性的变化,在1930年以前,美国的出口基本上以初级产品为主,其与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进行的基本上属于垂直贸易。相应地,在政策上,美国也采用“保护幼稚论”的贸易保护政策,1875―19间,当英国的平均关税为零的时候,美国的关税水平高达40%。

但是从1930年开始,美国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超过了50%,这标志着美国进入现代贸易国家的行列,与欧洲国家开始了水平分工。从1930年到1970年间,美国的制造业快速发展,出口产品也集中在钢铁、汽车、纺织品等工业制成品上。与此相应,这时的美国需要的是打开国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保护幼稚工业的做法使得美国不仅幸运地避免了“荷兰病”的发生,而且借助两次世界大战成功变为世界工业强国。从1930年开始,美国放弃了保护主义,转而倡导自由贸易,并成为了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领导者。

但从1970年起,在美国的出口结构中,消费品、资本品和高技术产品超过了50%,与此相伴的是制造业的“衰落”。衡量一国出口竞争力的主要指标是相对价格,即我们认为竞争力是价格的函数,并且两者间呈现反向关系,如果出口产品的价格越高,则这种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越弱。根据彼得・h・林德特(petert)的计算,以美国和日本为例,1956年日本与美国的钢铁价格比是1.2,而到了1976年这一比例下降到了0.73。间,美国在钢铁行业的竞争力明显下降,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汽车、纺织等行业。

2、外因是世界局势变动与贸易条件恶化。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从此美国面对了一个更加复杂的世界经济局势。一方面,美国的经济比以往更加依赖于国际贸易,但是gatt的削弱、东亚四小龙的崛起和石油危机带来的滞涨与汇率波动都使美国的经济变得困难;另一方面,处于冷战中的美国,在与苏联的力量对比中相对下降,伴随着欧洲的复兴,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越来越呈现出三足鼎立的状态。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原因都导致了自1971年以来美国的贸易条件开始恶化,其贸易账户也从1975年起开始出现逆差并持续扩大。

贸易条件恶化使整个国家的利润受到影响,出口衰退又直接影响着劳动力密集的制造业,而此行业的工会力量往往又比较强大,在众议院中有许多代言人,故而更容易影响政府的贸易政策倾向于保护主义。这也直接导致了从1974年开始,美国渐渐放弃了其纯粹多边主义的主张,转而向多轨制贸易政策转变。

三、美国为什么要实施多轨制的贸易政策。

既然自由贸易已对美国不利,那美国为什么不放弃其多边主义的贸易主张而完全转向保护主义,为什么又要实现多轨制呢?这必须从多轨制政策的各个组成部分对美国产生的影响来分析。

1、美国为什么不彻底放弃多边主义的自由贸易。

首先必须要问,自由贸易损害了美国吗?,大师萨缪尔森在《美国经济展望》上发表了他人生最后一篇重要的文章――《在李嘉图、穆勒理论视野下,辨析当今主流经济学家所支持的全球化主张》,在该文中,萨翁详细论述了由于其他国家的技术变动而导致美国的贸易条件恶化,的确使美国的福利有所下降,但即使那样,也比没有贸易时要好。换言之,自由贸易并没有损害美国的利益,尽管看起来现在美国的福利较之过去有所下降,可是如果搞纯粹的保护主义,结果只能更糟。而问题在于这种贸易条件的恶化必然会对一国内部不同阶层间的收入分配造成影响,即一部分人会从中获益,而另一部分人则会遭受损失,实际收入降低的必然会反对自由贸易,从而形成保护主义集团。

2、美国为什么要搞单边主义。

来源于实际的观察发现,美国单边主义贸易政策的指向基本上是出于保护国内弱势产业的需要,如、和纺织等。例如,对加拿大进口木材实施27%的惩罚关税;通过农产品补贴法案;对中国纺织品实施进口配额等。此外,单边主义有时也被用作为反恐斗争的需要,与国家安全战略和意识形态战略联系起来。

3、美国为什么搞双边主义和区域主义。

双边主义政策和区域一体化战略作为多轨制贸易政策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多边主义框架的重要补充。这是因为,第一,多边谈判进展极为艰难和缓慢,wto现在有149个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属性与利益诉求差异极大,国际多边谈判很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第二,一旦自由贸易的主张有所松动,就很容易引起新一轮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经典的国际理论告诉我们,关税壁垒对大国的福利影响并不确定,所以美国很难确保各大国不会重操关税的大棒,同时,各种非关税壁垒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层出不穷,这些都需要用双边主义战略去协调。第三,区域合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这是因为,首先,上离得近的国家更容易发生贸易;其次,自由贸易区更容易产生规模效益,会带来贸易转移和贸易创造效应;再次,这也是以为代表的水平分工兴起的必然和垂直分工的必要。

更进一步说,全球化浪潮促使我们思考贸易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传统理论都是建立在两国要素禀赋不同且不可流动基础上的。禀赋有差异,所以有交易,交易强化了这种差异,就造成了分工。可在全球化的今天,区域间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使得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的条件下,要素流动与贸易流动便可相互替代了。例如,加拿大90%的人居住在距离美国160km范围内,nafta的建立可以使要素流动的大大降低,从而促进两国的经济福利。

第一,应该深入思考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阶段划分,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甚至建国60年的贸易发展历史做系统的梳理,且在这个梳理的过程中,除了关注政策和因素外,应更多地与我国经济条件的变化和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结合起来,以求得到事物的本质。

第二,在全球化的今天,如果要素流动成本足够低,则传统的货物贸易必然面对巨大挑战。我国应该使用广义的对外贸易的概念,即包括国际、国际工程承包、国际、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技术贸易、国际文化贸易等在内的大贸易观念。

第三,分析美国情况发现,1930年代以前,虽然其出口的主要是初级产品,但却并未患上“荷兰病”,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方面,其原因大概是美国一方面由政府出力保护和培育幼稚工业,另一方面则大力发展事业。我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要警惕不会在全球分工的今天陷入“资源诅咒”的困境。

第四,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决策要更多地关注贸易条件的变化,以使决策更加科学化,尽量降低只看表面现象对正确决策的干扰。

第五,我国需要制定清醒而明确的贸易战略,且将贸易战略与国家战略紧密联系起来,以国家战略引领贸易战略,同时利用贸易战略促进国家战略的实现。

第六,重视受到外贸冲击部门职工的利益。美国由于注意保护钢铁业、纺织业工人和农民的利益,从而使整个国家的福利曲线上移,因此保护了每一个个体的利益,从某种程度上,这就是维护了国家的利益。

【参考文献】。

[1]马丁・菲尔德斯坦: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政策[m].经济科学出版社,.

[2]gezafeketekutyandbrucestokes,tradestrategiesforanewera:ensuringusleadershipinaglobaleconomy[r].councilonforeignrelations,inc,.

[3]彼得・h・林德特:20世纪美国的对外贸易和贸易政策,剑桥美国经济史(第三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美国对华政策论文怎么写篇四

摘要: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公认的核心要素,学生国际化、教师国际化以及课程国际化在美国高校优势明显。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在推进国际化进程中,注重与境外高校、机构交流,签订友好协议,积极资助教师在国际舞台亮相,支持学生赴境外留学深造,主动对接国家战略。但国际化的理念还没有完全深入人心,国际化的合作面偏窄,形式不够多样化“,走出去”多“、引进来”少,服务区域经济能力有待加强,基础设施亟待完善,资金管理及效率不足方面等因素,制约了陕西广播电视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可持续发展。高校应加强师资“引进来”力度,利用自身优势创新留学生来源,共享共建课程资源,改善基础设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关键词: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省级开放大学;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2015年10月4日至10月17日,陕西广播电视大学骨干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团一行15人,赴美国接受为期两周的教育信息化培训。此次培训是该校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2015陕西教育信息化、国际化年”的号召,经学校决定,并呈报省教育厅、省外专局、国家外专局、陕西省外事办公室批准的重要项目之一。培训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为课堂授课,一部分为参观交流。其中课堂授课集中在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两所学校。通过课堂集中讲授、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美国高等教育的历史及发展变迁、美国大学的课程体系、美国高校信息化教学运用、美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大学的教师管理、运作模式等。

一、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

作为全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高等教育也处于领先地位。作为全球高等教育的重要引领者,美国教育界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明确建议政府要密切关注国际化带给高校的深刻影响,并以此提出教育也要加快国际化,通过在教育领域进行综合变革,培养具有全球战略视野的世界公民,以此加速美国经济社会国际化,提高其在全球的影响力。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公认的三个重要因素,学生的国际化、教师的国际化和课程的国际化在考察的几所大学中均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学生的国际化。

学生的国际化是高校国际化的主要标志。2014年国际教育交流“开放门户”报告显示,美国仍然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最主要目的地。在2013-2014学年度,一共有近90万名外国留学生赴美国高校学习,比上一年度同期增长了八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大陆的留学生人数仍居留学生数量的首位,约占国际学生人数的1/3强。在参观考察的几所高校,中国留学生随处可见。笔者培训所在地―――加利福尼亚州仍然是国际生留学(课程)的首选地区。学生人数次多的其他几个州依次为:纽约州、德克萨斯州、马萨诸塞州、伊利诺伊州、宾夕法尼亚州、佛罗里达州、俄亥俄州、密歇根州和印第安纳州。2013-2014学年度,纽约大学是录取国际学生人数最多的高校。美国高等教育学生的国际化不仅体现在学生来源的国际化,而且它的培养目标也致力于将学生打造成为具有全球思维的世界公民。一是美国高校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在教学环节强调如何在全球一体化大背景下从多元视角开展学习、理解其他国家的学术精神和文化思维。二是美国高校积极引导学生跳出本国范围,主动关注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和工作机遇,以及立足全球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三是美国高校帮助学生树立全球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如何在今后的国际交往中更加主动发挥作用,促进国家及地区之间教育机构的沟通交流;如何更好地开展国际间的研究合作以及科学技术帮助,促进跨文化的理解和融合。四是从维护美国全球霸主地位的需求出发,不断渗透美国式民主,让学生逐渐接受和认同美国文化。

(二)教师的国际化。

在所考察的大学中,无一例外的都将招聘教师的范围面向全球。通行的做法是:面向全球发布招聘公告,教师自荐和同行推荐相结合,由各高校专门委员会独立开展评价,高校系、院、校三级逐级审核,严把教师入口关。在师资招聘和引进环节,各高校普遍强调新进教师在团队协作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质。教师的国际化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来源方面,此外,教师丰富的国际阅历也是重要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全美高校的教师,15%的教师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出生,1/4的教师曾与外国专家共事,近1/5的教师曾在境外期刊上发表过成果,70%的教师拥有国外的学术经验,50%的教师曾参加过国际学术会议。熟练掌握国际语言也是教师国际化的重要考量。统计显示,全美高校能熟练运用外语的教师占到55%。与此相对应,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要求所有学生都应该修一门国际课程(占到85%),希望所有本科生能到国外留学(占62%)。教师的国际化极大地加速了学生的国际化进程。

(三)课程的国际化。

教育国际化的第三个要素是课程的国际化,通常包含8个元素:课程要涵盖国际问题;要以国际化的方式延展至传统学科;针对某些国际职业进行学生培养;掌握沟通和跨文化技能所需的外语;有涵盖一个以上国家的跨学科课程;有国际认可的专业资格;有联合或双学位课程;一部分必修课程由国外提供并应有专为国际学生设计的课程等元素。美国高校课程国际化通行的做法一般为将国际学习统一纳入到通识教育课程,并注入全球视角和内容的.学科;使用比较教育法;在课程中充分讨论国际热点问题;鼓励学生参与区域性研究;为学生提供国际专业及辅修类课程;促进教师在国际领域的发展,建立全球沟通和学者网络渠道;鼓励学生、教师参与到跨境的实习和科研活动中。公众的支持也是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因素。调查统计,公众广泛支持学校开展国际学习的举措。其中,支持大学可以有外语要求的占74%,支持大学开设关注国际课程的占77%,支持大学期间到国外学习的占75%,认为国际生的存在有利于本土学生学习的占80%。民意力量的正面支持促使了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在教育国际化方面的探索。

(一)加强与国际机构的交流,签订友好协议。

近五年,学校与境内外18所高校、3家对外交流机构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地区涵盖我国台湾、美国、韩国、塔吉克斯坦、澳大利亚等。学校先后接待了20余批次来自澳大利亚、瑞士、法国、美国、韩国、哈萨克斯坦、台湾等世界各地的教育机构、高校、企业来校交流访问。此外,学校还与西北大学中韩教育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成为中韩教育合作院校联盟首批成员,是“中韩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合作院校”之一。

(二)大力支持教师在国际舞台亮相。

近几年,学校不断增加专项经费,鼓励教师参加国际会议、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赴境外参加培训等。近几年,先后有10名教师赴澳门、香港、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参加高水平国际会议,在国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累计30余篇,15名骨干教师赴美国参加技能培训。2010年,学校一名教师被国家汉办遴选为对外汉语教师,长期在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从事汉语教学和学术交流活动。

(三)积极促进校际间学生国际交流。

学校与我国台湾7所高校签订“互派交换生”协议,先后组织7批20余名学生参加与我国台湾高校开展的交换生项目。学校与韩国5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2015年,1名学生赴韩国釜山东义大学留学,学习语言,攻读学士学位。学校与韩国大邱韩医大学和美国托马斯大学协商,共办医学和会计类本科专业。2013年11月,学校与全球酒店行业巨头洲际酒店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成立了西北地区第一家“洲际酒店集团英才培养学院”。洲际酒店集团在分院专设奖学金,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企业课程资源及在集团旗下全球的酒店广泛实习实训与就业机会,共同致力于培养国际化高素质酒店业管理人才。

(四)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

2012年,三星电子落户西安,学校快速响应,2013年投资成立韩国语学习中心,为学校广大师生及社会人士提供韩国语培训服务。截止目前,已有2500余名学员接受培训。鉴于中心影响力逐步扩大,韩国驻西安总领事馆总领事全哉垣来校访问,韩国釜山财团在学校举行韩国釜山文化教育推介会。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思想,学校作为丝绸之路新起点的省级电大,主动将发展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中,一是成立丝绸之路教科文研究院;二是创建“中国移动智能教育创新战略联盟”;三是承担国家和省级项目4个,获批科研经费1438万;四是与美国美中合作发展委员会、美国新英格兰高等教育委员会合作推动中国陕电手机学院升级转型国际开放大学建设;五是与俄罗斯-塔吉克斯坦斯拉夫大学合作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智能远程教育联合研究中心/实验室;六是创办“丝绸之路(陕西)手机博物馆”。

三、陕西广播电视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学校在国际化方面还存在着不尽如人意之处,如国际化的理念还没有完全深入人心,国际化的合作面偏窄,形式不够多样化“,走出去”多“、引进来”少,服务区域经济能力有待加强,基础设施亟待完善,资金来源单一,使用效率不足,这些都制约着学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可持续发展。对照教育国际化的三个核心要素,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第一,加强教师国际化。在鼓励教师“走出去”的同时,要加强“引进来”的力度。一是要继续做好教师出国培训、参加国际会议、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等方面的支持,增加中长期研修、攻读学位、与境外机构组织开展科研合作等资助项目。二要不断加大引进和培养国际教师的力度。在招聘新教师时,要立足全球,按照国际惯例运作,且重视教师的国际经验和阅历。在培养方面,要加强对教师语言能力和科研水平的培训,通过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以便与境外高校机构开展实质性合作时无语言障碍。三要与境外合作院校协商,定期派优秀教师来学校承担授课任务或开展国际课程讲座。

第二,加快学生国际化。一是充分利用韩国语学习中心的有力条件,拓展培训外延。目前,投资西安的韩国企业数量增长到150多个,在西安生活的韩国侨民6000多人。应积极宣传,与韩国驻西安领事馆联系,增加培训板块,分批对韩国侨民开展普及性的汉语培训,并对在韩企就业的中国职工、为韩企服务的中资企业员工开展韩语培训。二是借助洲际酒店管理集团在全球酒店行业的领军地位,精诚合作,不断拓宽合作领域,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逐步打造成为具有国际视野、能准确理解国际业务标准的高素质酒店业高级专门人才。三是加快陕西开放大学建设步伐,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利用陕西学分银行和移动智能教育的独特优势,服务丝路沿线省份和国家,创新留学生来源。四是充分利用与哈萨克斯坦东干协会建立的友好关系,利用远程教育方式为“东干人”开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培训;建立网络孔子学院,为东干人以及有汉语需求的求学者提供优质、便捷的汉语教学,推广汉语及中国文化,推进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五是要加快本校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熟练掌握一种外语,提高走出去的信心和实力。

第三,加速课程国际化。当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正在转型升级为陕西开放大学,在升级平台、拓宽生源的同时,资源建设作为重中之重,迫在眉睫。要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改造的同时,加大力度,联合境内外高校、机构,聘请优秀教师共同开发。成熟、适用的课程可以通过购买方式直接引入。要打造自己的课程品牌,树立输入与输出并重的意识,把自己的精品课程努力向境外输送,加强彼此间知识交流,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四,加强宣传,完善基础设施。一是主动对接欧亚经济论坛,承办国际会议。欧亚经济论坛作为国家促进中国中西部与中亚及俄罗斯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沟通渠道和合作平台,永久性会址设在西安。要充分挖掘自身在建设“一带一路”中的优势,主动作为,在教育领域找准突破口,深钻细研,提高自身影响力,积极承办有高度有价值的欧亚教育论坛等国际学术交流会议。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包括高规格的学术会议中心、留学生大楼、外教(外国专家)楼等,这些都是推进国际化进程必需的硬件设施。三是建立外文网站等媒体。要提升学校的海外传播力,全面展示自身教育形象,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更加重视门户网站和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的国际化建设力度,采用国际标准,运用国际语言,将各种媒体资源打造成具有国际水准的对外窗口。

第五,加强成本核算,拓宽资金来源。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国际交流合作中的成本核算和资源整合能力,提高资金效率;二是要加大对国家出国培训项目的申请力度,积极争取政府项目和资金支持;三是要进一步整合校内资金,调整师资培训、出国交流、论文奖励等涉及教务、科研、人事、外事的条块管理模式,统筹谋划,统一调配。

参考文献:

〔1〕吴坚.当代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谌莉,刘晓红.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经验与反思〔j〕.世界教育信息,2005,(1).

美国对华政策论文怎么写篇五

近年来我国远程教育进行着“跨越式”的发展,远程教育的国家与地方法规、政策的制定,以及远程教育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形成与运转,都会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这些也正是现阶段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中的突出问题,我们需要开展对远程教育政策、法规和体制的研究。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对美国远程教育的有关政策、原则和管理体制等进行了分析,希望从中寻找一些对我们制定远程教育政策和法规有借鉴意义的启示。

在研究工作中,我们研究的资料主要有两大类,其中一类是美国的国家远程教育政策及原则,即宏观层次的政策和原则;另一类是美国各教育机构在组织远程教育时的具体政策、原则和规定,即具体办学单位微观层次的原则和策略。本文着重对前者做出分析,并对后者做出简要的概括。

美国对华政策论文怎么写篇六

80年代美国中小学数学教育虽然进行一些改革,但是学生的成绩没有明显的提高。据1988年美国教育部长的一份报告,在1982―1986年间,13岁学生的数学水平没有任何提高。17岁青年中只有51%的人能够令人满意地运算和论证较复杂的题目。据19xx年一篇文章报道,第一年系统学习代数(一般在九年级),有40%的学生不及格。据美国全国数学教师协会的报告,只有少数学生能学完高中数学课程,其中大多数是白人男生。这与美国的现代社会极不适应。另外,据国际教育评价协会的资料也表明,美国中小学学生的数学成绩仍然处于落后地位。在20个国家和地区中,七年级数学测试结果,美国居第14名;十二年级数学测试结果,美国居第12名。这些情况引起了美国社会各界的关注,连美国总统布什拟订的教育六大目标中也提出要求,美国学生在科学及数学方面的成绩要超过世界上任何一国的学生。

为了适应美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扭转中小学数学质量低下的局面,全美数学教师协会于19xx年拟订了中小学数学课程和评价标准。这是美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制订统一的标准和要求。长期以来,美国中小学的教育计划、课程等都是由各州分别制订的。这次制订统一的标准,有以下几个目的:1.为了保证质量;2.指出数学教育所期望达到的目标;3.促进改革。但是这套课程标准同中国过去所说的课程标准不同。它只着重说明中小学数学教育的目标,确定学习的主要课题以及学习课题之间的关系,为中小学数学课程的发展提供一个框架,而不是一套指令。有关课程内容的具体安排留给各地根据具体情况来拟订,并且强调允许和鼓励各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拟订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拟订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指导思想是,美国已从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低价的计算器、计算机和其他技术正在改变着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商业、工业以及政府的性质。缓慢的机械的交流手段已被电子的交流手段所代替。经济变革的步伐正在加速。相应地社会需要也有了很大变化:1.需要有数学知识的劳动者,这就是说,新的生产方式需要有技术能力的劳动力,需要能应用数学思想解决普通的和复杂的问题的能力。2.需要能终身学习,在今后25年中,一个劳动者至少要改变4―5次工作,这就要求人们能适应变化的情况,从而要求中小学数学必须是动态的形式,其中心是能应用数学来解问题。3.需要所有的学生都有学习数学的机会,但目前学习较多数学的大都是白人男性,数学已成为社会求职的过滤器,从而使很多妇女和大多数的少数民族只能做科学技术中较低的工作。4.需要能处理信息的选民,现代社会的一些问题如环境保护、核能、国防、医疗、太空探索以及税收等都需要公民具有技术知识,并且能阅读和解释复杂的有时甚至是矛盾的信息。总之,今天的技术社会希望学校能确保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成为有数学知识的人,能扩展他们的学习,成为善于了解问题并能处理信息的公民。

这套课程标准为中小学学生拟订了以下5个目标:1.了解数学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能探索数学和所服务的学科之间的关系;2.相信自己有学好数学的能力;3.成为具有解数学问题能力的人;4.学会运用数学语言交流他们的思想;5.学会数学上的推理。总之,要使学生成为具有数学知识和进行探索、猜想以及逻辑推理的能力,并有效地应用数学方法解问题的人。

(三)中小学数学课程的分阶段标准。

由于这套课程标准只为中小学数学课程的发展提供一个框架,因此不详细列出各年级教学课题的范围和顺序,而是把幼儿园――十二年级划分为3个阶段,按阶段拟订课程标准。

1.幼儿园――四年级课程标准。

这阶段共有13条标准。前3条分别论述作为解问题的数学,作为交流的数学,作为推理的数学在本阶段的要求,第4条论述本阶段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在这4条中提出的教学要求主要有:

(1)使学生解各种结构的问题和日常生活问题,学习和应用解问题的策略。

(2)使学生了解数学语言和符号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把表示、谈、读、写、听数学作为学习和使用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使学生能够作出有关数学的逻辑结论,证明自己的答案和解答方法。

(4)使学生认识概念与算法的联系,不同的数学课题间的关系。

第5―13条分别论述本阶段教学的课题的要求。这个阶段教学内容的更新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强整数的概念和分数、小数意义的教学。

(2)加强运算意义的教学;重视口算和估算,并能实际应用;减少复杂的笔算;适当使用计算器。

(3)重视有关计量单位的概念和几何图形的性质,发展空间观念,重视实际测量。

(4)增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阅读、分析和解释数据,概率的初步探讨。

(5)增加对规律的认识,用变量表示关系。

这阶段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的主要要求:

(1)强调数学教学的方向应放在理解概念上,这比放在获得多少技能上更为重要。

(2)要让学生积极地做数学,其中包括操作、探索、提问、证明、表示、求解、构建、讨论、应用、调查、记述、预测等。

(3)强调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推理能力。

(4)适当使用计算器和计算机,以帮助儿童探究数学概念和规律,并且便于学生把注意集中在解问题的方法上。但是它们不应代替基本的口算和合理的笔算。教师要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并注意计算结果是否合理。

2.五――八年级课程标准。

这阶段共有13条标准。前4条的标题与第一阶段的前4条标题相同,但教学要求则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主要有:

(1)研究和应用各种解问题的(着重多步的和非常规的.)策略,概括新问题的解法和策略。

(2)发展对数学概念的一般理解,包括定义的作用,应用读、听和视图等技能来解释和评价数学概念,讨论数学概念并进行猜想和有说服力的论证。

(3)认识和应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空间推理以及借助比例和图象进行推理,评价自己的思维。

(4)理解数学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用图象的、数字的、代数的和口头的数学模型或表示来探索问题并记述结果,应用一个数学概念进一步理解其他数学概念。

第5―13条分别论述本阶段教学课题的要求。这个阶段教学内容的更新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强调发展运算的概念,探索整数、分数、有理数运算之间的关系;减少单纯记忆法则和算法;在解问题和检验结果的合理性时使用估算。

(2)增加识别和应用函数关系,发展和使用图表、图象和规律来表示关系,分析函数关系以解释一个量的变化引起另一个量的变化。

(3)增加用多种方法解线性方程,以及非正式的探究不等式和非线性方程。

(4)重视对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关系的理解,探索几何图形的变换。

(5)强调用统计方法来表述、分析、评价某一论点并作为决策的手段。

(6)强调通过某些含有概率的情境创造实验模型和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作出预测,并在实际中应用。

(7)增加估量和加强应用计量解问题。

这阶段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的主要要求:

(1)让学生个人和分组进行探索、猜想、分析和应用数学。

(2)教学时要注意综合性、整体性,而不是孤立地教学所列的每个课题。

(3)数学课程要便于接受,使所有的学生都获得数学知识和生活所必需的工具。

(4)适当使用计算器、计算机和录音机,以便使学生集中注意解题的方法和其他重要内容。

(5)要把学习的评定作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3.九――十二年级课程标准。

这阶段共有14条标准。前4条的标题与前两个阶段的前4条相同,但教学要求又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加以提高。主要有:

(1)综合应用数学解题的策略来解数学内部和外部的问题,把数学模型的方法应用于现实世界的问题情境。

(2)形成数学定义,并通过探究对所发现的进行概括的表示,能记述在解问题时怎样达到正确答案或所遇到的困难,联系他们读过的或听过的数学能提出明确的和引伸的问题。

(3)进行猜想和检验猜想,遵循逻辑的论证,判断论证的有效性。

(4)认识同一概念的等价表示,运用和评价数学课题间的联系,运用和评价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第5―14条分别论述本阶段教学的课题的要求。这个阶段教学内容的更新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代数增加数系的结构,矩阵及其应用;强调用计算机理解概念,用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方法解方程和不等式;用图表、符号和图象表示关系,并且在它们之间能够转化。

(2)几何增加变换几何、三维几何,重视代数与几何的关系;削弱作为完整公理体系的几何,但是演绎论证还应加强。

(3)加强直角三角形的比、三角函数与圆函数之间的联系,用图象解三角方程;削弱用笔算解三角方程,复杂恒等式的验证。

(4)统计增加集中趋势、变异性及相关、抽样。

(5)概率增加随机变量、离散概率分配、常态曲线及其性质。

(6)增加离散数学,其中包括有限图、速推关系、算法分析等。

(7)增加非正式探讨微积分初步概念,主要包括图象的极大点和极小点,通过无限数列和极限以及曲线下的面积了解极限过程,导数。

标准中十分强调这个阶段的中心内容是由记忆孤立的事实和计算方法转到概念理解、数学的多种表示、数学的联系,数学模型和解数学问题,并把统计、概率和离散数学上升到较为中心的位置。

上述内容为所有学生必须在十一年级学完的,准备升大学的学生,十二年级还要进一步学习离散数学和微积分基础,对其他课题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同时也说明,对所有学生必学的课题和准备升学的学生增加学习的课题,都允许在深度上有适当的弹性。

为了加强数学课题间的联系,这个阶段也采用综合课程,不分科。

这个阶段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的主要要求:

(1)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小组学习、个人探索、同伴教学、全班讨论、设计作业等,让学生积极独立构建和应用数学思想,为毕业后工作或升学做好准备。

(2)建立并应用数学课题间的联系。

(3)使用计算器和计算机来教和做数学,鼓励学生使用现代技术进行探究、猜想和验证自己所发现的东西。

(4)把学习的评定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应与教学的重点方面如使用现代技术密切配合。

(四)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情况。

由于这套课程标准不是政府的指令,只是美国全国数学教师协会拟订的指导性文件,而且才公布两年多,很少看到报道实施情况的材料,也还没有看到哪个州已经拟订好新的数学教学大纲。但是已有极少数出版公司编写出新的数学教科书。有少数已经发行,有的将于1992年秋发行。据美国全国数学教师协会主席谈,目前已有30%的学校实行新课程标准,但是有些教授认为目前不可能达到这个比率。

关于这套课程标准的评价,有人不大赞同搞统一的标准,也有人认为标准中的设想很好,但是很难实行。现在全美数学教师协会正在加强对这套标准的宣传,每年召开几个地区性会议,通过会议一方面广泛宣讲课程标准的精神,另一方面交流实行新标准的经验。

美国对华政策论文怎么写篇七

美国中小学数学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改革远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当时由于苏联卫星上天,美国的科学技术相对落后,出于竞争和培养尖端人才的需要,在全国中小学广泛开展了新数学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运动。一方面把大学一、二年级的数学内容下放到中学,另一方面在中小学增加一些近代和现代的数学内容。由于过分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联系实际,注意培养尖子的需要而忽视面向全体学生的需要,强调培养学生能力而忽视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结果少数学生数学成绩有所提高,而大多数学生成绩下降,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批评。70年代在美国掀起一场“回到基础”的运动,从教科书中删去新数学内容,重新强调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但是这种倒退,同样不能适应美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要求提高中小学生数学水平的需要。

1980年美国全国数学教师协会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80年代中小学数学的建议(文件标题为《行动计划》),针对当时社会的需要和中小学数学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八条建议:1.解问题是80年代学校数学的重点;2.数学的`基本技能应包括比计算能力更多的内容;3.数学教学要在各年级充分利用计算器和计算机;4.既讲效果又讲效率的严格标准应当应用于数学教学;5.要采用比传统的测验更为广泛的措施来评价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成绩;6.要求所有学生学习更多的数学并且设计一种具有大范围选修的灵活课程以适应学生的不同需要;7.要求数学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8.把公众对数学教学的支援提高到与理解数学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相称的水平。每条建议都做了具体的阐述。

在这之后,一些州根据上述建议重新编订了数学教学大纲,把数学课程延长1―2年,有些州和教科书出版公司改编了中小学数学教科书。以纽约州为例,1981年开始起草幼儿园――八年级数学教学大纲,以后陆续起草七――十一年级数学教学大纲,经过试验并加以修改后在全州实行。这套教学大纲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适当增加教学内容:例如小学增加关系、找规律,指数和科学计数法,相似与合同,简单的概率、排列、组合,不等式,解多步的问题等;七、八年级减少重复的算术内容后,增加实数运算,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直角三角函数(tan,sin,cos),排列,两个或多个事件的概率,计算机初步知识及应用等;九――十一年级增加简易逻辑(包括简单句和复合句的真值、重言式、推理的定律、证明),复数,关系和函数(包括反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域的性质,三角方程和解三角形,变换几何,曲线方程,排列和组合,伯努利试验,二项式定理,统计(包括四分位数、标准差、常态分配曲线)等。

2.安排一些选学内容:如七、八年级安排计算机编程序,不等式的图象,多边形的外角,凸多面体和规则多面体等;九――十一年级安排群的初步概念等。

3.采用综合课程,即使是九――十一年级,也不分代数、几何等科,以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4.在教法上强调让学生探究、发。

[1][2][3]。

美国对华政策论文怎么写篇八

摘要:在过去,美国针对高中与大学的衔接问题,不断探索高中至大学的过渡政策,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推行多样化的学生学费负担与融资政策;关注课程的有效衔接,实施双学分课程模式;通过自发性力量与精简教育管理来改善领导与管理。当前,我国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已经迈入大众化阶段。在这种背景下,分析美国教育改革中大学过渡政策的演进,借鉴美国的政策与经验,将对我国高中与大学的衔接起到借鉴与启发意义。

一般地说,大学过渡政策包括各种国家政策,目的是促进中学和中学后教育体系之间的衔接,以使学生更好地完成过渡。在过去的20年里,美国的政府部门积极运用这些政策去开展工作。当前政策主要包括大学学费负担与融资政策、一系列课程政策、p-16整合责任机制以及评价标准和招生体系等。为提高k-12级的教育水平,美国过去20年间,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小学标准和责任承担的改革运动,很多杰出的国家政策组织机构,例如美国教育委员会、国家立法会议、国家公共政策和高等教育中心,对初中级教育体系和高等教育体系之间整合性的缺乏给予了关注,并且对由于这种分离而导致的机能障碍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解决的办法。

(一)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学生学费负担与融资政策。

教育资源的供给都是有限的,只有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有效促进教育公平以及质量提升。学费是教育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关注与重视。在美国,大学教育逐渐增长的费用,以及家长们如何经济有效地计划为孩子接受大学教育,20多年来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历届政府官员和广大民众。自1974年以来,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里的学费大概每年以一般通货膨胀率两倍的速度增长。急剧增长的大学费用使许多全薪家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因此,国家开始计划实施新的学生融资政策,以促使家长为孩子进入大学接受教育做经济上的准备。

美国学生学费负担与融资政策呈现出贷款化、多样化和市场化的特点,但其政策的完善是一个艰难的历程。最早采纳的政策是国家预付学费计划,即大学的储蓄机制允许投资者签订一次性的国家协议来保障在这一时期有足够的学习费用。这里主要有两种提前支付学费的计划方案。预付单位计划方案是出售一些单位代表学费固定的百分比。相反的,协议计划方案则出售协议,家长同意支付几年的学费。购买的价格取决于孩子的年龄,协议计划通常对年龄越小的孩子价格就越低。预付学费计划不用支付国家赋税,根据经济增长和减税协调法案他们也不必支付联邦税。1988年密西根州和佛罗里达州建立了第一个州预付学费计划。如今有超过20个州建立了预付学费计划。预付学费计划的一个限制是,必须是在提供该项目的各州公共机构内执行这一计划。如果孩子上的学校不参加这个计划或者到其他的州上学或不上学,通常家庭只能收回当初投进去的资金。由于联邦财政援助法则把学生的平衡值作为一种资产,预付学费计划可能对学生获得联邦财政援助资格有消极的'影响。大学储蓄计划在美国国税局代码段里以“529计划”命名,美国税务局详细说明了“529计划”的税收优势地位。20世纪90年代,大学储蓄计划是各个州以鼓励家庭为孩子上大学储蓄学费为媒介所采用的第二种融资策略形式0。529计划和标准的共有基金投资之间最重要的区别是前者的可利用的税收优势。近年来,基础广泛的优秀学生奖学金计划是第三种融资新方法,预付学费计划和大学储蓄计划是为学生和他们的家人提供准备上大学的经济奖励,而基础广泛的优秀奖学金是为学生准备大学学术上的奖励。美国大学学费负担与融资政策,采取了多样化的措施,对学生给予经济上的和学术上的奖励,对学生的多元需求给予了充分的考虑,促进了政策的科学性与人文性。

(二)关注课程的有效衔接:双学分课程模式的实施。

在美国,臃肿繁杂的教育管理机构,导致了教育政策的混乱与无序;政府主导制定与推行的教育政策,导致了教育工作者与民众的被动与抵制。通过激发自发性力量与精简教育管理,有效地改善了领导与管理,促进了美国大学过渡政策的有序与合作。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州通过高中、大学、基础教育不定期举行的会议与合作,已经改善了某些学生为大学做准备的境况。合作表明了提供长期干预、具有挑战性的课程结构、积极的相互支持与资金资助以及对学生给予鼓励的重要性。

教育委员会与教育理事会是美国重要的教育管理与决策机构,而理事会是唯一有资格来领导全州教育的。他们的领导能够帮助分解的具有历史性的普遍的假设,即k――12学校和高校的政策应该由各个部门单独指导。

多数州已经实施了新的教育管理体制,譬如,佛罗里达州通过对一体化教育管理进行修订。11月,选民向国家进行一些修改。最明显的变化是幼儿园至中学后教育的州教育董事会和州首席教育官员均由州长任命。该州教育董事会有权对整个教育系统进行财政预算和制定相关政策、目标、长期的和短期规划、问责制标准,并且进行绩效监控、技术援助和执行问责制。20,佛罗里达州议会通过立法实施改革。改组后的教育部门已经开始实施统一的教育问责制。通过统一的学生单元记录系统和集中化管理,教育董事会能够了解一个学区的学生人数比例,并确定在进入该州4年制大学入学人数和入学时是否需要补习教育。

(一)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政策制定的系统分析。

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是教育系统的子系统,教育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都是密切关联的,并且相互交织、渗透。教育政策的制定必须考虑系统内部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制约。教育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教育政策的制定必须坚持整体性和连续性,不能孤立地制定某一阶段的教育政策,必须着眼全局,加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政策的系统性。美国大学一个值得关注的过渡政策是升学准备、标准与招生,这需要统筹协调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政策。而我国在制定教育政策的时候,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缺乏统筹,不能相互兼顾,二者之间存在冲突与矛盾之处,阻碍了我国教育发展的连续性与统一性。因此,政府可以考虑设立基教与高教统筹司,对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政策统筹规划,加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政策制定的系统分析,使得教育系统各阶段的教育目标政策、学制政策、课程政策、教师政策、行政政策、教育经费政策相互协调一致,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新阶段的学习与生活。

(二)加强不同地区教育决策部门之间的联系。

大学生学费负担和学生融资政策是美国大学过渡政策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学费负担和学生融资政策,需要不同地区教育决策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我国各省颁布的高中政策与大学政策,多数基于本省的省情,并没有充分考虑其他省份的社会发展状况。各地教育决策部门要设立对外联络部,负责也中央和其他地方沟通交流与合作,互相交换教育情报,对教育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三)以多元需求为基点促进政策出台的科学性。

美国大学过渡政策是以学生的多元需求为基点来出发制定的,使得政策更加具有可操作性,促进了政策出台的科学性。我国教育政策的制定经常是少数人闭门造车的结果,缺乏对利益相关者的深度分析,缺乏科学性与实践性。在教育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主管教育的行政负责人应该组织教育行政干部、教育专家、广大教师等相关人员,深入学校,深入教育现场,广泛开展实地调研,进行科学的论证,听取多方意见,权衡各方利益。在调研的过程中,还应该提高汇集数据的能力,如建立一个网络数据库。

美国对华政策论文怎么写篇九

论文摘要:教育实习的改革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家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中外教师教育实习改革的典型经验为例,概括出当前教师教育实习改革的总体走向:实习管理上走向规范有序;实习内容上相对独立;实习方式上转向开放。

我国现行教师职前教育实习中存在若干诟病,有学者做出总结。第一,高师院校与实习学校的合作形式松散,缺乏稳固的实习基地。第二,教育实习窄化为教学实习,对影响教学的因素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内容,在实习过程中几乎没有体现出来。第三,实习管理不规范,责任不明确,效果不佳。…教育实习作为教师教育实践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历来被视为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而不断得到优化与创新。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人们对理论与实践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许多国家都对教育实习工作进行了改革,如美国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英国的“伙伴学校计划”、我国近年兴起的“顶岗实习活动”等。对这些卓有成效的改革经验进行凝练,我们不难看出,当前国内外教育实习改革越来越表现出趋同性,即实习管理走向规范有序;实习内容相对独立;实习方式转向开放。笔者认为,这些走向对于深化教育实习改革,解决上述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启迪意义。

规范主要体现在对教育实习活动的组织、管理和评价方面。教育实习是一个目的性、组织性较强的实践活动,离不开学校的精心布置安排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协调。近几年河北师范大学的“顶岗实习工程”卓有成效地开展,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规范有序的管理与组织。河北师大在获得了教育行政部门政策和经费支持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章立制、科学管理,确保了此项工程的良好运行。学校成立了专门的顶岗实习支教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出台了《顶岗实习工程管理办法》、《选派驻县管理人员的有关规定》、《关于加强顶岗实习教学工作若干意见》等系列文件,组织编写了《顶岗实习工程指导手册》,从组织和制度上给予了充分保证。在具体的实习组织管理上,实行实习队伍综合建制,混合编队。以县为单位成立实习分队,以实习学校为单位成立实习小组。各分队设驻县管理老师一名,负责全县所有实习点的学生管理工作。各实习小组设组长一名,实行多学科混合编队,以利于文理渗透,互帮互学。在管理上,驻县教师接受河北师大和省教育厅的双重领导,实习生作为学生接受驻县教师的管理,同时作为“顶岗教师”接受实习地教育局和实习学校的管理。_2‘顶岗实习工程”作为教师教育实习模式的全新探索,体现出组织管理科学规范的明显特点。

在教育实习成绩评定上,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拉筹伯大学教育学院制订了明确而严格的实习评价标准。学院编制的实习手册详述了维多利亚州教师职业实践的标准,不仅有数量的标准,如达到多少课时,规定何种实践任务等,更重要的是该标准列出了实习教师必须达到有效教学的质量标准,标准分三个领域,八项要求。一是职业知识:如了解所教内容,了解学生以及他们是如何学习的,知道怎样进行有效教学等;二是职业实践:如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做计划与评价,创造安全并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运用合适资源促进学生学习等;三是教师自身发展,如教师反思、评价以及提高职业知识与实践的能力等。在实习结束后,由实习小组组长、实习学校指导教师以及大学指导教师三方面共同评价,对实习教师的职业态度、合作精神及是否达到实习手册中的标准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三方会诊确保对实习教师评价的全面、客观与公正。除此之外,还要结合实习教师的自我体会、自我评价,做出严谨且富有建设性的综合评价。严格细致的实习评价标准以及多元评价,不仅保证了实习评定有据可依,更重要的是使实习这一重要的实践教学活动走向规范有序,克服指导教师无据可依,凭主观印象评分的现象。

教育实习是构成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教学相得益彰,两者是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交互过程。但另一方面,又都自成系统,各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教育实习需要有足够时间保证实习教师不断进行理论与实践的交融与反思。与我国目前的教育实习时间(6—8周)相比,许多国家的实习时间均在我国的一倍以上,如英国l5周,美国15周到半年,法国27周,德国72周。这是因为实习时间安排的长短不仅关系到教师教育质量,更是人们在观念上是否将教育实习视为一个独立完整实践体系的重要表现。应该说,延长实习时问是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在适当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已有一部分院校将实习时间进行了延长,并将实习时间分散在不同阶段进行,保证学生从进校开始,就能够接受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人深、不间断的实践训练。教育实习之所以长期依附于理论教学,未能独立的原因固然与人们的观念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实习内容单一,操作机械化,对学生的反思能力与合作意识的培养不足不无关系。兴起于20世纪8o年代末的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简称pds),是一种多方合作办学,提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模式,具有鲜明的丰富性、反思性。首先,这一模式教育实习内容不但丰富,而且规定得非常细致务实,可操作性强。实习生在pds一年的实习中不单是在教师指导下上几节课而已,而且要像正式教师一样参与学校的全部活动,如每周一天的教学、各种教师教研会。实习生要从实践中学习班级管理、人际交往、领导或决策技能,要参加社会实践、教育调查、课外指导等活动。除此之外,实习生还要在有经验的教师共同指导下组织研究会、研究小组、示范课、小组教学、集体备课等,这些都为实习生提供了全面的系统的教学经历。其次,这一模式的另一特点,就是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实习生有大量的时间反省自己的所学所教,在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自己亲身实践中积累丰富的实际课堂教学经验,并有机会参与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水平。

由于pds比传统的本科水平的教师培养模式延长教学实习的时间,并且这样的实习经过精心设计和安排,能确保实习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多样化的教学环境。pds的实习提供了更多的观察、研究、实践的机会,它使实习生得到了丰富而又宝贵的实际课堂教学经验,为实习生提供了充足的实习时间和有效的指导以及稳固的实习基地,较好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够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对新教师的需求。实践证明,在pds实习过的教师能更快地进入教师角色,能立刻从事各种各样的教学,能运用富于变化的教学方法,更具反思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和合作精神。该模式推进了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进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师教育创新实践模式。同时,也表明教育实习活动的内涵越来越丰富而备受人们关注。

相对于封闭,就教育实习而言,开放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育实习决非为一次性终结的实践训练。教育实习在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趋势下,应该成为桥梁,把职前职后培养培训连接起来,构建起职前培养——试用期培训——在职培训一体化的教学实践训练模式,且各有侧重。二是教育实习要走出象牙塔,以中小学校为基地,并充分展开合作o[82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开始对传统的`“大学主导型”教育实习模式进行改革,实行“以中小学为基地”的教育实习新模式。本着平等互惠的原贝0,由实习学校、地方教育局和大学教育学院的代表组成“伙伴关系指导小组”,作为合作实习的领导机构。大学每学期都把实习生名单交给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由教育实习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习计划、分配实习生,组织教育实习和实习评价等。在此项制度的改革中,对参与各方提出了不同要求,实习生要深入了解中小学教育的实际,师范院校要经常保持与中小学校的密切联系,大学指导教师和实习学校教师要更多地参与对方的工作。目前,英国师资培训学院大都与中小学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如伦敦大学教育学院与二百多所中小学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英国“伙伴学校计划”教育实习模式突出中小学在师资培训中的作用,中小学由过去作为教师教育被动的实习场所转变为积极的、主动的参与者。通过合作,中小学的实际需求不断地、及时地在师资培训计划中得到体现,从而保证了师资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职前职后教师教育一体化要求教育实习不能再单纯作为教学技能的训练,而应鼓励学习者反思,促进未来教师可持续发展,已成共识。青海师范大学近些年针对高师院校一次性、集中性(集中在四年级第1学期进行9周综合实习)、缺乏连续性、几十年不变的传统实习模式不能适应现代教师教育发展需求的痼疾,进行了积极探索和研究,提出了“2—4—8一n”实践教学新模式。该模式大胆将9周的综合性实习改为分散实习模式,不仅延长实习教学的时间,而且旨在提高师范生的现代教育理念、职业技能和反思能力。具体来说,就是从大学二年级开始进行有重点、有步骤、分专业、分阶段实习。实习教学安排为:教育见习2周、模拟实习4周、综合实习8周、就业实习n周,每个实践环节都规定有明确的目的、具体任务以及做法建议,以确保各个阶段的衔接。。

青海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实习模式,为实习生提供了充分的接触中小学教育实践机会。在见习实践、模式实践、综合实践、就业实践环节中,从最初的观摩、模拟到尝试与实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和研究能力,使培养出的教师在教育观念、方法上与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同步,在毕业前就成为名副其实的“准教师”,使职前职后教师教育融为一体,提高了教师教育质量。

美国对华政策论文怎么写篇十

摘要: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公认的核心要素,学生国际化、教师国际化以及课程国际化在美国高校优势明显。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在推进国际化进程中,注重与境外高校、机构交流,签订友好协议,积极资助教师在国际舞台亮相,支持学生赴境外留学深造,主动对接国家战略。但国际化的理念还没有完全深入人心,国际化的合作面偏窄,形式不够多样化“,走出去”多“、引进来”少,服务区域经济能力有待加强,基础设施亟待完善,资金管理及效率不足方面等因素,制约了陕西广播电视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可持续发展。高校应加强师资“引进来”力度,利用自身优势创新留学生来源,共享共建课程资源,改善基础设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关键词: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省级开放大学;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10月4日至10月17日,陕西广播电视大学骨干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培训团一行15人,赴美国接受为期两周的教育信息化培训。此次培训是该校积极响应陕西省委省政府“陕西教育信息化、国际化年”的号召,经学校决定,并呈报省教育厅、省外专局、国家外专局、陕西省外事办公室批准的重要项目之一。培训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为课堂授课,一部分为参观交流。其中课堂授课集中在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两所学校。通过课堂集中讲授、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美国高等教育的历史及发展变迁、美国大学的课程体系、美国高校信息化教学运用、美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大学的教师管理、运作模式等。

一、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

作为全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高等教育也处于领先地位。作为全球高等教育的重要引领者,美国教育界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明确建议政府要密切关注国际化带给高校的深刻影响,并以此提出教育也要加快国际化,通过在教育领域进行综合变革,培养具有全球战略视野的世界公民,以此加速美国经济社会国际化,提高其在全球的影响力。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公认的三个重要因素,学生的国际化、教师的国际化和课程的国际化在考察的几所大学中均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学生的国际化。

学生的国际化是高校国际化的主要标志。国际教育交流“开放门户”报告显示,美国仍然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最主要目的地。在-,一共有近90万名外国留学生赴美国高校学习,比上一年度同期增长了八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大陆的留学生人数仍居留学生数量的首位,约占国际学生人数的1/3强。在参观考察的几所高校,中国留学生随处可见。笔者培训所在地―――加利福尼亚州仍然是国际生留学(课程)的首选地区。学生人数次多的其他几个州依次为:纽约州、德克萨斯州、马萨诸塞州、伊利诺伊州、宾夕法尼亚州、佛罗里达州、俄亥俄州、密歇根州和印第安纳州。2013-度,纽约大学是录取国际学生人数最多的高校。美国高等教育学生的国际化不仅体现在学生来源的国际化,而且它的培养目标也致力于将学生打造成为具有全球思维的世界公民。一是美国高校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在教学环节强调如何在全球一体化大背景下从多元视角开展学习、理解其他国家的学术精神和文化思维。二是美国高校积极引导学生跳出本国范围,主动关注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和工作机遇,以及立足全球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储备。三是美国高校帮助学生树立全球责任意识,引导学生如何在今后的国际交往中更加主动发挥作用,促进国家及地区之间教育机构的沟通交流;如何更好地开展国际间的研究合作以及科学技术帮助,促进跨文化的理解和融合。四是从维护美国全球霸主地位的需求出发,不断渗透美国式民主,让学生逐渐接受和认同美国文化。

(二)教师的国际化。

在所考察的大学中,无一例外的都将招聘教师的范围面向全球。通行的做法是:面向全球发布招聘公告,教师自荐和同行推荐相结合,由各高校专门委员会独立开展评价,高校系、院、校三级逐级审核,严把教师入口关。在师资招聘和引进环节,各高校普遍强调新进教师在团队协作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质。教师的国际化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来源方面,此外,教师丰富的国际阅历也是重要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全美高校的教师,15%的教师在美国以外的国家出生,1/4的教师曾与外国专家共事,近1/5的教师曾在境外期刊上发表过成果,70%的教师拥有国外的学术经验,50%的教师曾参加过国际学术会议。熟练掌握国际语言也是教师国际化的重要考量。统计显示,全美高校能熟练运用外语的教师占到55%。与此相对应,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要求所有学生都应该修一门国际课程(占到85%),希望所有本科生能到国外留学(占62%)。教师的国际化极大地加速了学生的国际化进程。

(三)课程的国际化。

教育国际化的第三个要素是课程的国际化,通常包含8个元素:课程要涵盖国际问题;要以国际化的方式延展至传统学科;针对某些国际职业进行学生培养;掌握沟通和跨文化技能所需的外语;有涵盖一个以上国家的跨学科课程;有国际认可的专业资格;有联合或双学位课程;一部分必修课程由国外提供并应有专为国际学生设计的课程等元素。美国高校课程国际化通行的做法一般为将国际学习统一纳入到通识教育课程,并注入全球视角和内容的.学科;使用比较教育法;在课程中充分讨论国际热点问题;鼓励学生参与区域性研究;为学生提供国际专业及辅修类课程;促进教师在国际领域的发展,建立全球沟通和学者网络渠道;鼓励学生、教师参与到跨境的实习和科研活动中。公众的支持也是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因素。调查统计,公众广泛支持学校开展国际学习的举措。其中,支持大学可以有外语要求的占74%,支持大学开设关注国际课程的占77%,支持大学期间到国外学习的占75%,认为国际生的存在有利于本土学生学习的占80%。民意力量的正面支持促使了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在教育国际化方面的探索。

(一)加强与国际机构的交流,签订友好协议。

近五年,学校与境内外18所高校、3家对外交流机构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地区涵盖我国台湾、美国、韩国、塔吉克斯坦、澳大利亚等。学校先后接待了20余批次来自澳大利亚、瑞士、法国、美国、韩国、哈萨克斯坦、台湾等世界各地的教育机构、高校、企业来校交流访问。此外,学校还与西北大学中韩教育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成为中韩教育合作院校联盟首批成员,是“中韩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合作院校”之一。

(二)大力支持教师在国际舞台亮相。

近几年,学校不断增加专项经费,鼓励教师参加国际会议、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赴境外参加培训等。近几年,先后有10名教师赴澳门、香港、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参加高水平国际会议,在国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累计30余篇,15名骨干教师赴美国参加技能培训。,学校一名教师被国家汉办遴选为对外汉语教师,长期在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从事汉语教学和学术交流活动。

(三)积极促进校际间学生国际交流。

学校与我国台湾7所高校签订“互派交换生”协议,先后组织7批20余名学生参加与我国台湾高校开展的交换生项目。学校与韩国5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20,1名学生赴韩国釜山东义大学留学,学习语言,攻读学士学位。学校与韩国大邱韩医大学和美国托马斯大学协商,共办医学和会计类本科专业。11月,学校与全球酒店行业巨头洲际酒店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成立了西北地区第一家“洲际酒店集团英才培养学院”。洲际酒店集团在分院专设奖学金,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企业课程资源及在集团旗下全球的酒店广泛实习实训与就业机会,共同致力于培养国际化高素质酒店业管理人才。

(四)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

三星电子落户西安学校快速响应20投资成立韩国语学习中心为学校广大师生及社会人士提供韩国语培训服务。截止目前已有2500余名学员接受培训。鉴于中心影响力逐步扩大韩国驻西安总领事馆总领事全哉垣来校访问韩国釜山财团在学校举行韩国釜山文化教育推介会。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思想学校作为丝绸之路新起点的省级电大主动将发展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中一是成立丝绸之路教科文研究院;二是创建“中国移动智能教育创新战略联盟”;三是承担国家和省级项目4个获批科研经费1438万;四是与美国美中合作发展委员会、美国新英格兰高等教育委员会合作推动中国陕电手机学院升级转型国际开放大学建设;五是与俄罗斯-塔吉克斯坦斯拉夫大学合作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智能远程教育联合研究中心/实验室;六是创办“丝绸之路(陕西)手机博物馆”。

三、陕西广播电视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学校在国际化方面还存在着不尽如人意之处,如国际化的理念还没有完全深入人心,国际化的合作面偏窄,形式不够多样化“,走出去”多“、引进来”少,服务区域经济能力有待加强,基础设施亟待完善,资金来源单一,使用效率不足,这些都制约着学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可持续发展。对照教育国际化的三个核心要素,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第一,加强教师国际化。在鼓励教师“走出去”的同时,要加强“引进来”的力度。一是要继续做好教师出国培训、参加国际会议、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等方面的支持,增加中长期研修、攻读学位、与境外机构组织开展科研合作等资助项目。二要不断加大引进和培养国际教师的力度。在招聘新教师时,要立足全球,按照国际惯例运作,且重视教师的国际经验和阅历。在培养方面,要加强对教师语言能力和科研水平的培训,通过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以便与境外高校机构开展实质性合作时无语言障碍。三要与境外合作院校协商,定期派优秀教师来学校承担授课任务或开展国际课程讲座。

第二,加快学生国际化。一是充分利用韩国语学习中心的有力条件,拓展培训外延。目前,投资西安的韩国企业数量增长到150多个,在西安生活的韩国侨民6000多人。应积极宣传,与韩国驻西安领事馆联系,增加培训板块,分批对韩国侨民开展普及性的汉语培训,并对在韩企就业的中国职工、为韩企服务的中资企业员工开展韩语培训。二是借助洲际酒店管理集团在全球酒店行业的领军地位,精诚合作,不断拓宽合作领域,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逐步打造成为具有国际视野、能准确理解国际业务标准的高素质酒店业高级专门人才。三是加快陕西开放大学建设步伐,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利用陕西学分银行和移动智能教育的独特优势,服务丝路沿线省份和国家,创新留学生来源。四是充分利用与哈萨克斯坦东干协会建立的友好关系,利用远程教育方式为“东干人”开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培训;建立网络孔子学院,为东干人以及有汉语需求的求学者提供优质、便捷的汉语教学,推广汉语及中国文化,推进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五是要加快本校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熟练掌握一种外语,提高走出去的信心和实力。

第三,加速课程国际化。当前,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正在转型升级为陕西开放大学,在升级平台、拓宽生源的同时,资源建设作为重中之重,迫在眉睫。要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改造的同时,加大力度,联合境内外高校、机构,聘请优秀教师共同开发。成熟、适用的课程可以通过购买方式直接引入。要打造自己的课程品牌,树立输入与输出并重的意识,把自己的精品课程努力向境外输送,加强彼此间知识交流,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四,加强宣传,完善基础设施。一是主动对接欧亚经济论坛,承办国际会议。欧亚经济论坛作为国家促进中国中西部与中亚及俄罗斯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沟通渠道和合作平台,永久性会址设在西安。要充分挖掘自身在建设“一带一路”中的优势,主动作为,在教育领域找准突破口,深钻细研,提高自身影响力,积极承办有高度有价值的欧亚教育论坛等国际学术交流会议。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包括高规格的学术会议中心、留学生大楼、外教(外国专家)楼等,这些都是推进国际化进程必需的硬件设施。三是建立外文网站等媒体。要提升学校的海外传播力,全面展示自身教育形象,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更加重视门户网站和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的国际化建设力度,采用国际标准,运用国际语言,将各种媒体资源打造成具有国际水准的对外窗口。

第五,加强成本核算,拓宽资金来源。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国际交流合作中的成本核算和资源整合能力,提高资金效率;二是要加大对国家出国培训项目的申请力度,积极争取政府项目和资金支持;三是要进一步整合校内资金,调整师资培训、出国交流、论文奖励等涉及教务、科研、人事、外事的条块管理模式,统筹谋划,统一调配。

参考文献:

〔1〕吴坚.当代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

〔2〕谌莉,刘晓红.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经验与反思〔j〕.世界教育信息,,(1).

美国对华政策论文怎么写篇十一

内容提要:美国二十余年有关中小学小班化教育改革项目,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果,同时也受到来自不同层面的质疑,引发了诸如小班化成本、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质量与教育公平等方面的论争,对于小班化教育政策的批评,美国政府与学校等组织机构积极地应对调整,并努力从政策层面着手新的改革研究,推动小班化教育改革,以充分发挥小班应有的效能。

相关研究证明,中小学实施小班制教学可以让老师在每一个学生身花更多的时间上,进而改善他们的学习成果,目前,美国已有二十五个州推动降低班级学生人数的政策或正拟订相关计划。其中以上世纪80年代末期田纳西州的“师生比例改进计划”(studentteacherachievementratio,star)与威斯康星州公共教学部门于推出为期5年的教育中的学生成就保证计划(sage)最著名。在美国联邦教育部发表的一份名为《缩小班级规模:我们知道些什么?》(reducingclasssize:whatdoweknow?)的研究报告中,分析、归纳了美国二十余年有关中小学班级规模之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研究显示低年级阶段班级规模较小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当班级学生人数降至十五至二十人时,对学生的学习有显著正面的影响。

第二,倘若学生人数由每班超过二十人大幅降低至二十人以下,相对地,学生的成绩由五十分提升到六十分以上,对于社会经济地位低及少数族裔的学生来说影响更大。

第三,学生、老师及父母均指出班级规模缩小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品质有正面的影响。研究显示,此项措施不但确保每一个孩子获得更多的关注,而且亦可改善课堂管理。提高学生成绩,并在关键性的低年级阶段帮孩子打下坚实的基础。

研究者还发现、小班化的个别教学主要具有三个优势:(1)课堂问题行为的减少使有效教学时间相应增加;(2)由于学生的减少,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独特学习风格和方式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3)小班化教育使教师从繁重的纪律管理、作业批改和对学生个别需求了解不够的沮丧中解脱出来,教学士气提高。

1.改革的成本计算与政策的制定。

减少班级人数,势必增加班级,教师人数相对增加。师资的培养与进修,都必须增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减少班级人数也要增建教室。场地的取得与兴建教室都需要庞大的教育经费,也有许多困难必须解决。小班化涉及庞大费用,对其他需要投放资源的教育项目,产生此消彼长的影响。批评者认为,各学区在改造薄弱学校的时候过分地依赖小班化,但是减小班额并非总是合适的,特别是当高素质教师紧缺的时候,学校需要的`是一项能够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灵活掌握的政策。由于政策不灵活,对班级人数规定了上限,致使许多学区为了达到州的标准,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

2.改革导致教师质量下降与教师分配不均。

由于各州的小班化教育项目都是波及全州的改革,所以在短时间内需要增加大批的教师。同时为了实施小班化教育项目就必须把原先较大的班级分成小班,结果导致迅速出现大量的额外教师职位。但是没有足够的持有完全教师资格证书的预备教师,于是各州不得不颁布“临时性教师替代计划”,颁发“替代性教师证书”,或称为应急教师,这些教师只是具有了学士学位和参加了州里的职业技能测试,但并没有经过完全的教育专业训练或者缺乏充分的教学实践经验,中小学的不合格教师的数量就相应在增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小班教学的效果。合格教师的极度匮乏,对那些本来就缺乏合格教师和来不及聘任合格教师的学校来说影响更大。由于小班化教育的实施,各学区急需大批的合格教师,因此在贫困学校工作的合格教师乘机去条件好的学校谋职,使教师队伍本来就薄弱的贫困地区和农村以及偏远学校的师资力量更加薄弱。合格教师分配不均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

3.小班教师低效的教学策略。

hallinan&soresen指出小班教学与成就不是问题的核心,问题在于教师采用的方法。如果在小班教学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大班教学法,则班级大小对于学习并无显著影响,小班教学就失去意义。一些小班教学发现教师缺乏有关不同教学策略的能力,而且在大部分的课程中都依靠相同的教学模式,因此不论在缩小班级规模之前或之后,教师大部分都直接给予学生课程介绍及教学指导,而不是提供相互讨论、验证或其他活动。一些在小班教学的教师认为他们并没有改变在大班采用的传统教学策略。要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教师必须采取许多措施,包括个别化教学、学生的直接经验、异质性分组、同伴互动、课程变革等。因此,学校必须提供教师若干帮助,诸如工作研讨、专家指导、在职进修、课程发展及教学方法的创新等。小班教学如果只是降低教师的工作负担,它将是一项代价很高的计划,甚至毫无成效可言。

现教育成果或经费使用的效率,也有利于政府继续推行该政策作为参考。目前,美国各州政府加大力度通过评价与研究来检验缩小班级规模的成效及其经费效率,将结果反馈到政策的制定部门。

落实小班化教育改革的政府支持,主要围绕如何提高小班内学生学习成绩展开,以最大限度克服小班化教育改革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障碍为开端。由于一些研究结论与团体的争论,一定程度上导致小班化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的信心受挫。相关研究认为,首先要在提高小班化教育改革的士气,恢复他们实践的信心方面提供帮助。这些支持除了必要的教学场地与经过培训的高质量合格教师,还要寻求学校所在社区的理解与承认,止他们认识到小班化教育改革将为学生与社区的现在和未来带来好处。由于吸取了改革中已经产生的教训.因此下一步的小班化教育改革在推进的速度方面,特别重视按比例适度的要求,以克服由于僵硬的政策制定与实施等方面引发的问题,同时建立参与改革的各方,包括父母、学校教职员工与其他股东在内的更加广泛的联盟,以传播扩大小班化教育改革给学生学习带来的变化,并让他们一起要求所在州、地区、当地学校落实小班化教育政策。研究还提出要邀请地方议员与学校董事会成员到小班中进行参观考察,同时举办常规的会议向家长、社区领导人和政策制定者传达小班教学取得的积极成果。

3.提高小班教师课堂教学的专业水平。

为何班级规模缩小对教师教学方式影响不大,一些研究指出可能的影响因素是教师缺乏有关教学策略的能力,还有可能是小班使得教师认为在甚少改变教学策略的情况下,只靠教学时间与内容的重新分配,就能提升学生成绩,使得教师只有较少的诱因去改变教学策略。有学者认为,不论班级大小,教师仍要负担相同份量的数学及语文课程,仍要投入相同的时间在每一项主要的课程内容,由于课程内容及课程进度未变,教师在教导课程内容时仍需投入相同的班级教学时间,因此教师不会因为班级规模大小而转变教学策略。面对小班教师并不一定会转变其教学理念及教学策略的问题,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师专业训练,提升教师小班教学的信念与能力,以发挥小班教学的优势。

因此,未来小班化教育政策改革的核心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目前,相关研究认为首先要对实施小班化教育的结构进行系统评价,确定什么样的教学对小班教学起关键作用?要明确提供充足的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的目的在于优化目前小班教学已经取得的成绩;进一步调整小班教学的行为,要求在小班教学的教师必须掌握比大班教师更加深厚的知识与技能;将相关教师的评价与教学联系起来,让评价指导教学计划,对学生学习需求与标准负责;加强教师团队与教学的合作,共同提高教学的效果;修正大学对教师师资培训的策略,使之与小班化教育改革相衔接,让高水平的指导教师帮助所在学区或学校的教师,一起推进教学的进步。创造固定的为教师与管理者接受专业发展的机会的机制,让他们走出去,开拓视野,便于以后更好地服务小班教学。

小班化教育改革的目的在于让每一个学郝动取得高标准的学习成绩,它的好处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并获得广大公众的支持,成为美同小班化教育改革的未来政策走向。政策制定者、学校教育者与管理者必须团结起来,积极宣传,传播小班化教育的好处。研究提出了具体的策略,譬如建立互动性的网址,形成交流性网络,让学校教育实践者与大学的专家研究人员一起分享小班化教育改革信息,制作含有成功的小班化教育实践的个案、政策与研究资料等的系列光盘,出版小班化教育改革的政策与研究方面的小册子。研究还建议可以举行系列地方会议,共同为促进小班化教育改革出谋划策,还可以通过一些途径,让家长们及时了解小班教育成果等。

美国在推进小班化教育的同时,也认识到小班化教育改革在实施几十年后没有为美国的教育带来期望中的质量的提高,美国之外的一些国家在大班教育上却取得了一些成绩。美国的政策制定者、教育家、甚至家长对小班的炽热的信念开始动摇了。这不能不让美国的教育者重新反思。因此,未来的小班化教育改革的研究还将主要进行下面的工作:班级的结构与规模究竟应该多大比较合适?教师质量与班级的规模之间有什么关系?新教师的培训与小班化教育发展的进一步深入;小班教学的课堂管理的相关研究,进一步确定有效的课堂管理的特征与策略;小班同伴之间的互动关系,小班内学习小组的形成等方面的研究;教师参与小班教学的动机、角色与工资水平问题;小班学生非学术方面如自我导向与训练等方面的发展等。

美国对华政策论文怎么写篇十二

近年来,在美国为了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进行很多改革实验和研究。下面就了解到的做一简单介绍。

(一)提高少数民族和贫苦学生的数学水平的实验研究。

这项实验是美国大学委员会搞的,称为“公平20设计”,简称“公平年”。目的在于提高黑人、西班牙裔、美国土著以及女学生和贫困学生的数学水平,争取在20世纪末消除他们在大学升学率和在大学学习成功率方面与非少数民族的差距。1990年秋在6个地区的八年级、九年级进行了试点。首先,抓教师和指导顾问的培训,使他们确信采取适当支援方式,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数学。其次,由教师和指导顾问联合给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升大学的勇气。第三,要求所有学生学习必修的代数、几何课程。第四,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如加强分组教学等。关于实验的初步效果还没有看到报道。

(二)运用现代技术提高学生数学水平和教师专业水平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较多。例如,利用播音教学数学,即把设计好的课堂教学过程通过收音机或录音机播放出来,其中包括讲解、提问、练习等。教师在课堂上的工作主要是配合播音教学辅导学生。据说在条件较差的国家和地区试验效果较好。目前在美国广泛地开发各年级数学教学软件,供教师作为课内外辅助教学的材料。有的研究单位把幼儿园――十二年级数学的全部内容和教学过程制作在一个小的密集激光盘上,相当15000面左右的容量,供教师、学区、州的督学、教师培训者以及大学教师参考使用。

上一页[1][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