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师说的译文及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简短 师说文言文归纳(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01 08:21:20 页码:13
师说的译文及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简短 师说文言文归纳(3篇)
2023-01-01 08:21:20    小编:ZTFB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如何写师说的译文及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简短一

每次作文本老师都是批改得密密麻麻,练习册更是一丝不苟,连拼音的一个字母和声调都不放过。我算了一下,照这样老师每天要花费四、五个小时呢。

三字经上有一句“教不严,师之惰”老师要求我们很严,有一次,眼看快下课了

还有一点作业没写完,我不想写了,老师说“不行!规定的事情一定要按时完成,不能养成拖拖拉拉的坏习惯。”就这样,我按时完成了作业。还有一次,检查听写,我忘写了一个拼音,老师批评我“粗细大意”。在老师的严要求下,我的写做能力和语文成绩提高很大,上学期末考试成绩比期中增加了十一分!我心喜若狂,高兴得不得了!

老师也很温和。上次我去打针,碰见老师,她细心地安慰我要好好养病。

下午放学后,孙浩东来我家,说老师让他来给我补课。老师的体贴和关心让我感到心中十分的温暖。

老师知识很渊博,从老师那儿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也使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问老师:“您怎么知道这么多知识?”老师耐心地教导我:“除了平时认真学习外还要注意积累。”就这样一年快过去了,按老师说的我学习和积累了不少知识,有的连家长都答不出答案。在老师的言教合身教下,我一天天长大。

我很尊敬老师,更对有着样的好老师感到自豪,让我说一声:“老师,我爱您!”

如何写师说的译文及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简短二

1、当一个人相信你的时候,你要做的不仅是对得起自己的内心,更要对得起对方对你的信任。

2、不是我不相信你,是我已经不相信我自己,

3、有一天,连你最信任的人都背叛你,那还有信任可言吗?

4、相信爱情却不相信会有一个人爱你如生命。信奉随遇而安却不相信缘分。

5、友谊之间不信任还当什么朋友

6、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非得以信任或者不信任来支撑那样真的很累

7、我愿意相信永远,却慢慢不相信了。

8、有些事,我能想通,也能接受,但我还是很难过,不被别人信任,猜忌,怀疑,我也不知道,我是怎么了。

9、我们的平庸,似乎也正是我们从来不敢赤裸裸地面对自己,对于我们的内心世界缺乏持久的关怀和信任。

10、也许很多关系都是因为我们自己的不信任破裂的

11、你不必变成我,我不必变成你,你不相信梦想、你不相信未来、你不相信自己,你说我幼稚都没关系。

12、既然不信任了,装样子给谁看。

13、由始至终就是不信任这三个字。不是么。要不然能一直质疑我的能力么。

14、他说如果连我都不信任了那他还能信任谁。

15、在意,不被信任,就感到沮丧。不在意,不被信任,流进鸿沟里。我好了,心干干净净。好困,晚安,爱自己。

16、我想我不够好,你一直都在怀疑和不信任,那我何必继续下去,过五百就分吧!

17、被人理解是幸运的,但不被理解未必不幸,一个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于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

18、不需要永永远远,只希望在壹起的每壹天开开心心。

19、既已不信任,何必给当初的那抹信任。

20、你曾经说要和我到永远,可是现在却是我壹个人。

21、他说我不信任他那么他可否知道是他给不了我安全感。

22、有些人就像阳光温暖美好却无法挽留。

23、总是太容易相信别人所以被骗得心甘情愿。

24、不相信任何人的人,知道自己无信用。

25、不是所有的伤痛都需要呐喊,不是所有的遗憾都非要填满。

26、我从来都不相信正,不相信邪,不相信幸福,可是我相信你。

27、有时候你的生气并不是代表你的在乎,还有不信任。要不是老师说不能乱扔垃圾,不然俄早把你扔出去了世界。

28、最怕等待的人却总在等待,挽回的却只是失望和无奈。

29、爱情是需要信任的你不信任他他不信任你何必委屈求全非要在一起累了自己还终究会分开

30、多少情侣因为不信任而失去?多少朋友因为一些小事一直忍耐而变成大事?这世界可以相信谁?除了自己还是自己

31、有些人、有些事、说变就变原来眼泪是流给自己欣赏的。

32、我一直不愿意承认你是我生命中的过客,就如同我不相信自己此刻还活着!

33、从来不需要和不信任你的人解释什么。

34、你有眼有心为什么要相信别人口中的我,被人不信任的感觉真的很难受好么。

35、信任是什么?信任就是你拿枪指着我,如果枪响了,我仍然相信那只是枪走火了。

36、最可悲的不是没有爱,或没有幸福,而是不相信爱,不相信自己能得到幸福。

37、我一生从不相信权力,只相信智慧。

38、现在的我们有多少分心去相信其他人不是不信任只是害怕再次遍体鳞伤。

39、和我说分手的时候,不等我同意就把我删了你就这么不信任我害怕我会纠缠你吗?

40、涐对感情很偏食,只靠你的爱涐才可以过日子。

41、不信任我我又何必解释说再多也是多余。

42、最心酸的就是你喜欢的人不信任你的喜欢就像你站在世界的地平线上前方是悬崖后面都是拿着刀刃逼你的人。

43、好多的事都源自于不信任。

44、七年感情她却因为她男朋友而不信任我。我该怎么说。

45、一见钟情,钟的不是情,是脸。

如何写师说的译文及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简短三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

2.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课时分配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并解题

初中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马说》,《马说》实际上是“说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说老师”,说“从师风尚”的文章,叫《师说》。

“说”是一种文体,偏重于议论,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二、作家作品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

韩愈和柳宗元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质朴,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倡导古文运动,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古文的基础,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写作背景

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关于韩愈写此文的背景,从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一段可见一斑。柳宗元说:“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师道,勇气可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四、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看书下注释,查字典,初步理解文章含义,不清楚的地方作出标记。

2.教师板书需正音的字:

愚(yú) 句读(dòu) 谀(yú) 经传(zhuàn)

郯(tán) 苌(cháng)聃(dān) 蟠(pán) 巫(wū)

3.请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并注意断句,声调等。

五、分析课文

1.第1段

(1)补充注释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古今异义,今指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文中指求学的人。

②生乎吾前。

乎,在。

③吾从而师之。

师,以……为师,动词的意动用法。

④吾师道也。

师,从师学习。

(2)理解分析

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教师的职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从理论上阐明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④择师的标准。

“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凡先闻道者我就可以拜他为师。

⑤从师的原则。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学生当堂背诵第1自然段。

六、布置作业

1.背诵第1段。

2.课后练习二、三、四。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课后练习二、三、四。

2.补充讲解

(1)通假字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

②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2)虚词

①之:

古之学者 之,助词,的。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之,助词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之,取独

句读之不知 之,倒装标志

作《师说》以贻之 之,代词

②其:

其为惑也 其,代词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人称代词

其可怪也欤 其,副词,表推测

于其身也 其,人称代词

(3)词类活用

①耻学于师 (形→意动)

②吾从而师之 (动→意动)

③句式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倒装)

二、分析课文

1.第2段。

(1)请学生朗读

(2)分析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

②“师道”指什么?

明确:“师道”是从师原则和风尚,指上文中所讲的“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③从师的风尚不再流传,是因为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为了批评“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

明确:

a.古之圣人

今之众人

结论:“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b.爱其子

于其身也

结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士大夫之族

结论:“师道之不复,可知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3)背诵

2.第3段

(1)学生朗读。

(2)分析

①本段引用孔子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

明确:“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②总结:“圣人无常师”语出《论语•子论》,包含着广泛学习的意思。要想得到广泛的知识,就要向许多内行人学习,在这方面,孔子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韩愈从“圣人无常师”出发,针对当时社会现实,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很有意义。

(3)背诵。

3.第4段。

(1)分析:

①作者用哪些话明确表示了他的立场?

明确:“不拘于时”,表示他反对“耻学于师”的坏风尚。

“能行古道”,表示他赞成以道为师的从师风尚。

②“古道”中的“道”指什么?

明确:儒家道德。

③本段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说明了写作缘由。

(2)背诵。

三、本文写作特点

1.语言上,多用整句,对句,便议论更生动,说理更深刻。

例如,“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古之圣人”,“今之众人”等。

2.论证上有破有立。

例如:第1段,教师职责,择师标准。(立)

第2段,师道不传的原因。(破)

第3段,推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论断。(立)

3.对比论证。

四、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附:板书设计

师 说

韩愈

一、解题:说,一种文体。

二、韩愈及本文写作背景

三、分析

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论据:

“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

“爱其子”与“于其身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

四、写作特点

1.有破有立

2.对比论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