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疫情感人事迹抗击疫情感人事迹故事(优秀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6:13:16 页码:14
最新疫情感人事迹抗击疫情感人事迹故事(优秀10篇)
2023-11-11 16:13:16    小编:ZTFB

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工作的回顾,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改进和提升的方法。一篇好的总结应当具有客观性和创新性,能够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感谢小编为我们收集了这些总结范文,它们将对我们写作提供很大的帮助。

疫情感人事迹抗击疫情感人事迹故事篇一

国有难,操戈披甲,人有危,众士争先。自从疫情爆发,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有一部分人甚至舍弃难得与家人相聚一堂的机会,主动来支援疫情的的最前线。其实他们也只是普通人,他们也只是父亲,母亲儿子,女儿。但在当下,他们是全国人民的战士,他们要以最快的时间与病毒决战,把苦、累、怨留给自己,将乐、安、康送给病人。谢谢你们用生命守护生命。致敬每一位与死神搏斗、奋战在一线的所有工作人员!医生总给人无限的希望与阳光,向你们致敬。望你们早日平安归来!

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便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什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

疫情感人事迹抗击疫情感人事迹故事篇二

救治新冠疫情患者离不开医用氧,疫情高峰阶段,武汉市各定点医院的需氧量剧增。疫情期间如何保证充足的医用氧供应?今天(4月20日)的《一线抗疫群英谱》就为您讲述制氧工人罗鉴的故事。

罗鉴是武钢有限气体公司的员工,在疫情期间,公司承担着为武汉金银潭医院、雷神山医院等30多家定点医院提供医用氧的任务。

罗鉴他们日常每天医用氧的生产量是70立方米,而在疫情期间,需要将这一产量提升1倍,每天为医院提供上万个医用氧钢瓶的氧气量。

一套制氧系统有上千个参数,如何通过精密调整达到最大的医用氧生产状态,这是制氧团队首先要解决的难题。

经过一天一夜不眠不休地接力摸索,制氧团队终于琢磨出了一套最优方案。医用氧的产量是提高了,如何保障它的稳定供应?罗鉴团队每天将设备检查时间从6小时增加到10小时,确保每个细节都不出错。

为了保生产、稳军心,罗鉴从2月初就住进了厂区,一直没有回过家。这两个多月来,他就蜷缩在这张不足1米宽的小沙发上。进厂复工那会儿,他的二胎宝宝才刚出生1个多月,罗鉴给孩子取名叫罗瑞康。

而今,武汉市医用氧的供应量充足。4月11日星期六,时隔两个多月,罗鉴终于有时间可以回家看一看。截至目前,这个由400多名员工组成的制氧团队保障了武汉市医用氧一半以上的用量。

疫情感人事迹抗击疫情感人事迹故事篇三

此次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来势汹汹,让许多期盼过年的我们就此停下脚步积极投入这场战“疫”中去。这其中,有医护人员的“最美逆行”,有钟南山院士的铿锵话语,也有我们宅在家中“为国家做出贡献”。

在这次疫情中,我们每天的心情多会随着数据的波动而彼此起伏,但带给我们最多的还是感动和自豪。从“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在10天之内建成让我们看到了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从各地对于不能回到家乡的湖北人或者武汉人给予优待让我们看到“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从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对中国此次抗击疫情做出积极评价时,更让我们感觉到作为中国人是如此的自豪!

在这次新型肺炎疫情中,我看到了全体人民防战疫情的团结和现代医学的先进。在这次疫情中我坚守国家政策,安静宅在家为祖国做贡献,并每天都关注疫情的实时信息。我在这个假期中和家人一起度过的时间最长。最给我印象深刻的事是在我的城市每一个超市都配有体温检测装置,同时也给每一个顾客免费发放一次性手套,为保证大家的安全做到了保障。同时在小区的门口有很多志愿者设置了防疫站,为保证小区居民的健康状况良好。在这次疫情中我体会到了每一个人的团结友爱,无私奉献。

此次抗击疫情,我们的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的中医人通过对病人的治疗,治愈率在短时间内大幅提升!连钟南山院士都称赞说中医药在此次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对祖国瑰宝的称赞,而且对于我们中医药院校的学子是一种激励!作为药学院的学子,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多学勤思、探索不止。我们,就是祖国瑰宝的新一代传承人!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全国各地蔓延,成为了关注的事件。新型冠状病毒来自于武汉一家海鲜市场,后来从武汉蔓延到各个地区。因为一开始人们不在意,所以才造成了现在这样的严重后果。

为了不让病毒扩散,武汉封城了,后来又有好多湖北的城市也封城了。没有特殊原因不准进出。人们都戴起了口罩,村里天天有关于新型冠状病毒防护措施的广播。为了不让病毒传播,不戴口罩的人,不准买菜,不准乘坐公交车。

专家号召大家没事不要出门,尽量呆在家里,春节期间不参加聚餐,不聚会。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在家要勤洗手,勤开窗通风。

我家住的小区实行了紧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措施,关闭了三个出入口,只留了一个门进出。快递和送外卖的不让进入小区,要自己到门口去拿。进入小区的人要登记和测量体温才可以进入。汽车也要每一辆都要登记,外来车辆和人员不可以进入。

17年前我们能打败非典,现在更能战胜。最后说一下:在人人自危的传染病面前,冲锋在前的就是医生,战胜病毒的也是他们的付出,他们的工作很累,也有压力,也会怕。但是他们不会退缩,即使危险再大,也是勇往直前。要敬畏他们的职业,希望永远不要再出现伤害医生的事件了,否则没人愿意当医生,水平高的医生也会到国外工作,那时候我们只有绝望。

往年除夕,人们满怀欢喜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家家张灯结彩,今年却格外冷清。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在中国国土上肆意传播,这场无硝烟的战役正式打响。当人们与家人团聚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吃着年夜饭的时候,多少白衣天使仍坚守岗位,站在防疫一线上与病魔作斗争。

“保护好自己方能更好战斗。”两个孩子的母亲——单霞为了工作的方便,亲手把自己一头秀发剪掉了,头发对于女性来说是多么重要。孩子看到她“觉得像男孩子”,她则是在不停地抹眼泪。但她不后悔并这么说:“头发没了可以再长,现在的首要问题是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力量去救更多人。”多数记者想要采访她,但都无功而返,是因为单霞工作繁忙,再者,她强调道:“与多数医护人员在防疫一线上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对比,自己剃光头并没有什么。”在孩子的眼里,她像个男孩子,但在我眼里,她是美丽的逆行者!

“武汉,肯定能过关。”如今已84岁的钟南山院士,呼吁着人们“不要随意去武汉”,自己却登上去往武汉的地铁,与白衣天使一同奋斗。86岁的董宗祈爷爷,早已退休在家,安享晚年,这次病毒肆虐,他却主动请战,坐着轮椅前来医院给患者治疗。还有多少的医护人员,默默地签上了请战书,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戴上防护镜,坚定地集结,只为奔赴武汉救急。他们是勇敢的逆行者!

在这人心惶惶的时刻,仍有许多的快递员和外卖员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坚守岗位,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只为给人们送去温暖;大量的记者奔赴前线,实时报道疫情情况,只为了让人们安心;武汉的建设工人们,夜以继日地修建火神山医院,只为了患者有良好的救治环境。他们是平凡而伟大的逆行者!

在我们看来的这些逆行者,他们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是子女,他们也有家人。这些逆行者们,面对困难,他们迎难而上,病毒肆虐,他们救死扶伤。在疫情如此严重的情况下,却也有些人赚着国难钱。有些无良商家趁火打劫,以进不到货的理由故意抬高口罩价钱,他们的内心是黑暗的,他们是多么可耻、可恨。面对这些无良商家,仍有许多热心人民群众参加募捐活动,捐赠了大量的口罩和防护服,这给予了医护人员和买不到口罩的人民多大的帮助啊!

2003年我们扛过了非典,2020年我们也一定能扛过肺炎病毒。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不随意出门,勤洗手,不给医护人员们添乱。我相信,众志成城,意志终能战胜病魔,我们终能克服困难!

国有难,操戈披甲,人有危,众士争先。自从疫情爆发,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有一部分人甚至舍弃难得与家人相聚一堂的机会,主动来支援疫情的的最前线。其实他们也只是普通人,他们也只是父亲,母亲儿子,女儿。但在当下,他们是全国人民的战士,他们要以最快的时间与病毒决战,把苦、累、怨留给自己,将乐、安、康送给病人。谢谢你们用生命守护生命。致敬每一位与死神搏斗、奋战在一线的所有工作人员!医生总给人无限的希望与阳光,向你们致敬。望你们早日平安归来!

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便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什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

世上最残酷的事莫过于生死,政治老师说过:“人出生就注定要死去,这是命中注定。”但是,却有这么一批人,每天与死神作斗争,不计生死,不论报酬,站在危险的边沿上,挽救更多的生命,完成了最美的逆行,他们就是——勇敢的白衣天使!

没有什么征兆,没有什么预言,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这些黑暗中的敌人,正迈着大步,侵入了我们的生活,向我们发起了攻击。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几乎侵占了整个武汉,防控疫情迫在眉睫。一群白衣天使出现了,他们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在新年前夕,不顾生危,告别家人,奔赴武汉,与死神作斗争。

不仅如此,祖国各地优秀的医疗人员,成立了医疗分队,奔赴武汉,给武汉支援。一张张请战书,一个个红手印,分明就是一个个鲜活的热血灵魂在跳动啊!

在网络上传来感人事件的同时,白衣天使们正在执行他们的使命,他们是医生,他们为“医”而“生”,他们为“生”而“医”,他们就是我们的定海神针,有了他们,疫情总有一天要完蛋!

可恶的新型冠状病毒,威胁着人们的生活、生命,可白衣天使们并没有退缩,依然每天直面死神,同命运抗争,为了照顾病人,关注病情,他们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待在病房8个小时,为了使空气流通,他们没有开暖气,手都冻红了,可他们却一如既往地工作,没有丝毫懈怠!

新闻上曾报道过:一个六岁的孩子哭闹着,死活不让做护士的妈妈去武汉,她怕妈妈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赴武汉支援的儿子向两位老人辞别,老人的眼泪在眼珠里打转,却坚定地朝儿子挥挥手,不让他有任何的牵绊。

勇敢的白衣天使啊!他们是孩子的母亲,也是母亲的孩子啊!我们骄傲,因为有白衣天使在,祖国母亲自豪,因为她有优秀的中华儿女!

让我们一起对祖国祝福,让我们日夜祈祷,向奔赴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们祈祷:身体健康,家人在盼你,中国人民在盼你,让我们向全世界呼吁: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向最美“逆行者”致敬!

疫情感人事迹抗击疫情感人事迹故事篇四

昨日,昆明市延安医院、昆明市儿童医院、昆明市妇幼保健院、云南昆钢医院(昆明市第四人民医院)4家医院举行援助湖北医疗队出征仪式,共有40余名医护人员将赴湖北咸宁进行支援。

昆明市延安医院有5名医生、7名护士,共12人参加援鄂抗疫医疗队。其中7人是共产党员,3人是高级职称专家,学历方面,5人是博士、硕士学历。涵盖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心血管专科、感染性疾病科。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心内科党支部书记周旭是此次昆明市延安医院出征医疗队的队长,也是医院第一个提交请战书的人。“我参加过2003年非典医疗队,积累了相对完整的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经验。这次疫情有部分确诊患者有心血管疾病,我去到当地能更好地为这部分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周旭说。

“昆明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昆明市儿童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启程仪式上,12名队员喊出口号。担任医疗队医师组组长的高瑾说:“我们将在湖北疫情一线,发挥自己的专业……医疗特长,全力抗击疫情。”1月29日,昆明市儿童医院经过认真筛选,从几百名自愿报名医护人员中精挑细选出17名医护人员,组成援助湖北医疗队,并对17名队员进行疫情防控方面的专业培训。最终,确定了12名医护人员援鄂名单,其中有4名呼吸科、感染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还有8名护士。

“爸爸加油,注意安全。”一句简单的话语、一个深情的拥抱,是孩子送给张广斌的离别祝福。2月12日,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妇一科副主任医师张广斌将和9名同事赴湖北进行医疗援助。在出征仪式上,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震介绍,疫情当前,院里的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纷纷主动请战支援湖北。最终经过遴选,在符合条件的200多名护理人员和100多名医务人员中,挑选了2名医生和8名护士。

2月11日晚7点,安宁市医共体举行援助湖北医疗队出征仪式。来自云南昆钢医院(昆明市第四人民医院)的10名医护人员将作为医共体派出的首批医疗队驰援湖北咸宁。这支医疗队包括2名医生、8名护理人员,其中党员2人,队员们分别来自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科、肾内科等科室。同时,安宁市医共体紧急召开会议,医共体内的云南昆钢医院、安宁市人民医院、安宁市中医医院通力协作组建队伍并筹集物资。

疫情感人事迹抗击疫情感人事迹故事篇五

桑岭,一位“80”后重症医学专家,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抽调的抗疫一线骨干专家,已经在武汉的重症监护室里坚守70多天,他说重症患者不清零,就绝不能松劲。

1月23日,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支援队成员的桑岭奔赴武汉。最早抵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时,他赶上了“最难的时光”。因为疫情紧急,医院里医护人员连续作战都很疲惫,再加上早期重症救治成功率不高,大家压力非常大。

疫情早期,需要气管插管的患者病情往往危重,很难逆转。桑岭没有气馁,他决定从每一个小目标开始,当他们终于把第一例插管时间最久的一位65岁的患者成功拔管、治愈出院的时候,桑岭明显感觉到了团队士气的变化。

随着疫情好转,桑岭目前的工作主要是在医院各个病区进行督导筛查,和专家们一起对最后的一些重症病例进行集中讨论,多学科合作、一人一策,全力提高救治率。

疫情期间,前线医护人员火线入党宣誓时,有19年党龄的桑岭作为代表领誓。他说,这次抗疫再次让他感受到了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疫情感人事迹抗击疫情感人事迹故事篇六

“还没有时间给父母打电话。”1月30日下午,在完成对医务人员防控知识培训后,五指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谭世海开始忙着检查登记造册情况。

谭世海的一天是从早上六点多滴滴滴响个不停的手机信息提示音开始的。

“每天第一件事是抓紧上报数据。”谭世海告诉记者,目前群众所看到的数据是由各级部门逐级上报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是提供摸排数据,利用大数据做好防输入、防扩散、防输出“三防”工作。

谭世海的家在距离五指山市车程1小时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但整个假期他都没有回去。疫情就是集结号,从大年廿九至今,他和防控中心的55名同事就开始了24小时待命的工作模式。

“您好,我们先给您量体温。”“您是什么时间离开武汉的?”“您是什么时间来到五指山的”谭世海和同事根据当地公安、工信、旅文等部门提供的数据,逐一对进入五指山的外来人员进行摸底排查,登记造册,并指导市民群众做好防护工作。

“之前出现疑似病例,市民非常恐慌,他们一直给防控中心打电话,咨询类似于疑似病例家属丢弃的生活垃圾会不会传染疾病,甚至在餐馆听到湖北口音也会打电话给我们。”面对焦虑的群众,谭世海和同事联合当地电视台,加大防控宣传,“只有正面引导群众,才能减少恐慌。”

“经过这段时间的摸排,基本掌握外来人员在五指山的情况。”谭世海告诉记者,由于春节前物流停运,目前口罩、防护服等应急物资紧缺,此外在不包括流动人口的情况下,五指山市常住人口10万多人,挨家挨户排查压力很大,但作为防控部门的一员,大家互相鼓励,鼓足干劲,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疫情感人事迹抗击疫情感人事迹故事篇七

覃_美,作为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同时又是一名普通的党员,自从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以来,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和所有奋战在抗“疫”战线上的所有“战士”一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防“疫”战而努力。

她,瘦小的身躯里充满了大大的能量。她总是骑着电动车,为值守关卡的工作人员送水、泡面、纸巾等物资,同时做好考勤、排班、协调等工作。只要镇北社区关卡守护群有人提出需求,她便有求必应,急人之所及,第一时间赶到需要帮助的同志身边。无论刮风下雨,总能看见那一抹穿梭于生活小区、巷口的身影,哪里需要,她就去哪里。镇北社区共设置有29个关卡点,做好这些关卡点的后勤保障工作并非易事,但覃_美同志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她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自1月28日以来,覃_美同志和全体镇北社区的所有工作者、党员志愿者,街道办同事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备齐疫情防控宣传单、入户登记表等赶往社区各个小区、街道楼幢,街巷进行入户防控排查、信息采集。前期作为社区“防控小组”,主要负责不间断地对社区开展宣传、巡查、排查、入户走访等工作。同时通过移动喇叭,张贴横幅,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把防疫知识传递进市场、小区楼幢。为确保不遗漏一个家庭,做到无死角全覆盖,每天都要穿梭在每一个楼幢,每一个单元,每一个住户之间进行采集,排查登记。与此同时,发挥党员的积极性,组织开展流动党员疫情防控宣导,为疫情防控自愿爱心捐献等工作。

她说:“防疫工作尚未成功,仍需努力。经过这次的经历与考验,在今年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以更加饱满热情,更加自信地投入到社区的工作中,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是的,正如覃_美同志所言,目前,我们仍需咬紧牙关、齐心协力抗击疫情,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

疫情感人事迹抗击疫情感人事迹故事篇八

图为白沙黎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巡查市场。

1月30日一早,白沙黎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翁天杰一行人又兵分多路,巡查位于主城区的雅钗农贸市场以及凤凰城生鲜超市等,尤其重点检查活禽区是否停止进货、销售、宰杀活禽行为,并详细嘱咐与督促经营者在消毒等多个细节下足功夫,切实做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工作。

“米价稳定,肉类供应也很充足,不少市民过来采购一趟,大多能够吃一两天以上的。”翁天杰介绍,自大年初二开市以来,受供求关系影响,白沙各大农贸市场的肉菜等农副产品价格整体上呈高位运行,但政府部门合力加强监管,再加上供需关系逐渐趋于平衡,这两天以来,肉菜等农副产品价格明显回落。

张贴告示、进店检查、核查账单……每天看似一成不变的执法巡查,但事实上绝非走马观花。翁天杰说,截至目前,白沙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为零。防控期间,他重点负责三项工作:一是禁止(销售)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禁止(销售)宠物,二是禁止农贸市场现场宰杀和交易活禽,三就是控制物价稳定,防止出现哄抬大米、肉、鱼、油、蔬菜等价格情况,也要督查商家是否存在囤积货品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不仅主城区,各乡镇农贸市场也一样,这两天开市的摊位明显增多了,水叶菜、豆类等新鲜瓜菜的货品也很充足。”翁天杰说。

“咱白沙目前的粮油、食盐、肉菜、蛋奶等生活物资供应充足,请大家不传谣、不信谣,合理购买生活所需物资。”翁天杰一行一边巡查,一边不忘这般耐心劝导个别大批量采购的市民。

疫情感人事迹抗击疫情感人事迹故事篇九

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大三学生袁婧怡至今仍每天紧盯疫情进展。“我曾是一名青年防疫志愿者,如果有需要,我还愿意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她说。

今年1月底,新冠疫情发生后,共青团吉林省委发出增援吉林省12320卫生热线的号召。辅导员老师在班级群里转发通知后,袁婧怡立即报了名。“我是学中医的,即使不能上前线,我也要出一份力。”她说。

从那时起,她便用“心”守护起防疫热线,一干就是一个多月。

疫情突如其来,吉林省12320卫生热线来电数量暴增。一天上千个群众电话,有报告疑似患者的,有反映疫情防控问题的,也有询问防疫知识的。

戴起耳机,袁婧怡的志愿服务开始了。每天从早上8点多忙碌到下午4点,倾听、解答、记录、情绪抚慰……每次通话时间长的要半个小时,短的也得三五分钟。最忙时,袁婧怡一天要接50多个电话。为避免上洗手间耽误时间,尽管说得口干舌燥,她却不敢多喝水。

“我从志愿服务中感受到的不是劳累,而是收获。”袁婧怡说,刚开始,很多人对疫情感到恐慌,一位年轻女性在电话里哭诉“感觉摸了一下外面的东西就要得病了,回家后想用酒精泡衣服”。她为其耐心科普防疫知识,详细介绍科学防护方法,终于让对方平静下来。“每一通电话都是一份信任,我不仅是记录者和解答者,更希望通过我的用心守护,在特殊时期给人们带去温暖和信心。”她说。

还有一天,不少群众来电反映某处因销售口罩导致人员聚集,袁婧怡一边接听,一边立即通过电脑后台记录上报。“这个热线平台汇聚了大家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我们的工作,架起了政府和民众有效沟通的新桥梁!”

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后,热线电话里咨询病情的越来越少,咨询复工复产问题的越来越多,袁婧怡逐渐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和任务。

看到中医在新冠疫情临床治疗中发挥作用,袁婧怡更加坚定了学好专业的决心。“当医生,治病救人,发挥更大的作用。”她说。

疫情感人事迹抗击疫情感人事迹故事篇十

“要多通风、勤洗手、出门戴口罩,要记得把这些知识告诉家人。”连日来,在__镇__村,有个身穿白褂、骑着电动车“走家串户”的忙碌身影格外引人注意,他就是__中心卫生院年近七旬的__医生。抗击新冠肺炎期间,他重返防疫岗位。

__,主治医师职称,是该院一位从事医疗卫生工作51年、有46年党龄的老医生,以善治蛇伤而闻名扬中及周边县市,其父黄万益是与季德胜齐名的全国著名蛇医。1969年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在__镇利民村从事过赤脚医生,干过防疫工作。从事麻醉工作近50年来,有着万例手术麻醉无事故的记录,曾参与了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防控工作。2011年底办理退休手续后,因工作需要被医院返聘至麻醉工作岗位。接诊、值班、术前讨论、麻醉……这些依然是他每天的日常。

然后近段时间,除了日常工作,__又承担起了防控新冠肺炎上门排查随访的职责。他放弃了到三茅女儿家中与亲人团聚的机会,服从医院安排,在做好科室日常诊疗工作的同时,进行疫情排查和指导。

原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市卫健委下发了抗疫志愿者募集倡议书,在该院党员微信群看到倡议书后,__坐不住了,找到院领导,主动请缨参战:“从现在起,我手机24小时开机,只要有需要,我随时赶到。”拗不过黄老的一再请求,院领导也将他列入到抗疫志愿者名册里上报卫健委,并加入全院上门随访与值班人员的名单里。

作为该院最年长的“防疫逆行者”之一,__认真严格地按照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输入农村的有关要求,针对目前摸排到的他分工片区外地返乡人员,每天进行体温监测与医疗观察。每次去给检测对象测量体温时,他都会和他们唠唠家常,带点消毒液帮助居家消毒,疏导其焦虑和恐慌情绪,普及防疫知识,引导他们均衡饮食,提高自身免疫力。即使倍感疲惫,他也毫无怨言,__说:“我住在__村,村里的人我都非常熟悉,大部分人的身体状况我都很清楚,凡是从外地回来的,我都要为他们检测体温,无论多晚”。

1月31日晚8点多,参加手术完的__刚回到家就接到__村干部电话:村里九组有湖北返乡人员。他顾不上休息,立即戴上口罩、体温计和表册,骑上“电驴”上门测量体温、做好相关观察记录。20多天来,__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妻子因病去世两年了,他一个人住在乡下,两个女儿经常打电话叫他注意身体,他说:“不要紧,但为了村民安全,值得!关键时刻,党员不上谁上”。这话虽不像豪言壮语那么响亮,但表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一腔热血和责任担当。

文档为doc格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