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有关古代民间故事传说通用(大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8:38:54 页码:13
2023年有关古代民间故事传说通用(大全13篇)
2023-11-12 08:38:54    小编:ZTFB

社会制度是社会运行的基础,它规范了人们的行为和权利义务。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需要在表达方式上做到简明扼要。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参考。

有关古代民间故事传说通用篇一

生活。

湘南武陵山腹地有个太平寨村,群山环抱,云雾弥漫,给各类蛇的生长繁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一天,从山外来了一位刘老板,专门收购各种毒蛇,而且必须是活的,出价非常高,如能捉到超过三米的大“过山风”眼镜王蛇,可按每条1000元收购。

村里自古有捕蛇作药材的传统,但近年山上毒蛇越来越少,也很少有人捕蛇了。村里有个叫李彦军的青年,出生在捕蛇世家,因为办婚事急需用钱,听到这个消息不由动了心。他想,凭着自己的祖传绝技,捕到几条大点的毒蛇没什么问题。凑够结婚的钱以后就不干了,久在河边站,没有不湿鞋的。

说干就干,他连着几天进山,很快捉了几条毒蛇,卖给刘老板,得了300元。刘老板看出他身怀绝技,鼓动他捉条大个儿的“过山风”,并再三表示一定按每条1000元收购,如超过4米,可加价到20xx元,决不食言。“过山风”只有太平崖上最多,李彦军决定冒险上崖,让刘老板在崖下等着接货,刘老板满口应允。

李彦军经过精心准备,攀上了人迹罕至的太平崖。太平崖高四五十米,如刀砍斧劈,直上直下,崖底就是奔腾汹涌的乌江。崖上密布绿森森的箭竹林,密不透风。正因为平时谁也不敢来,聚集的鸟兽就多,一些大毒蛇也都在这里出没。

李彦军小心翼翼地在崖上走着,用长竹竿探着路,渐渐到了峭壁边上,呼啸的江水声听得真切。突然,前方的草丛中“唰啦啦”像平地起了一阵风,随即便传来急促而瘆人的“呼呼”声。

李彦军马上停脚,定睛望去,只见十几米外的杂草乱石之间,赫然盘踞着一条鳞片灰黑发亮的“过山风”,足有4米多长,茶杯口粗细。“过山风”也感到有人到了近前,前半身竖起一米多高,鼓得像皮球,蛇芯子火苗般乱抖。李彦军没想到真的遇到了这么大的“过山风”,是福是祸就看自己的本事了。

眼镜王蛇是毒蛇中体形最大、最厉害的一种。一般最小的也有3米长短,超过4米的以前比比皆是,但这些年很少见了。它的毒液毒性奇强,咬人一口,若无特效蛇药,不出半袋烟工夫必死无疑。它发起威来,呼呼作响,如同阴风过山,因此山民形象地称之为“过山风”。物以稀为贵,所以刘老板才肯出大价钱购买。

李彦军很快克制住了惊慌,此刻害怕一点用处也没有,狭路相逢勇者胜!正思忖间,那“过山风”已怒不可遏,摇头晃尾,喷着毒气,迅速发起攻势,朝他直逼过来。

李彦军迅速掏出背篓里的红布,在身前晃动。这是个对付毒蛇的绝招儿,毒蛇只对移动有温度物体有反应,它以为红布是敌人。待其张嘴咬住红布后,只要用力一抖,嵌进布里的大毒牙便会应声而落。毒牙一掉,毒蛇便与普通蛇无异了,手到擒来。这一招儿说着简单,却需要超人的胆魄和极快的身手。

这时人蛇相距不到4米,“过山风”猛地一蹿,狠狠叼住了红布,毒汁喷了出来。就在这一刹那,李彦军闪电般将红布往怀里一甩,但完全出乎他意料的情形出现了:这条“过山风”似乎早料到了这一手,竟咬紧红布,顺势腾起身子,借李彦军的拉力一下子扑到他身上,蛇身在甩动中急速地缠在了李彦军的身上,大嘴松开红布,向他面部咬来。那两根弯曲的毒牙足有四五厘米长,恰似两根寒光闪闪的钢针!

李彦军大惊失色,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沉重的蛇身压得他打了一个趔趄。他咬牙,奋力稳住身体,头向后摆,气沉丹田,蓦地伸手死死扼住了扑面而至的蛇颈。

这条“过山风”不但庞大而且凶猛异常,粗硬的蛇颈狂躁地扭转着,摆动着,随时可能挣脱。李彦军钢钳般的大手想把它掐死,但蛇颈一鼓一鼓的,韧劲儿十足。

僵持了好一阵儿,李彦军因用力过猛,脚下站立不稳,侧身栽倒在地。他被石头硌得生疼,但不敢稍有放松,双手尽力把蛇头推得远些,并使劲儿往石头上撞。他的腰间有把锋利的匕首,可惜实在无法腾出手去取。他一面与毒蛇搏斗,一面还得防止失身坠下深渊,崖沿离他仅有几米远,此刻,李彦军的处境之凶险,真是危如累卵。

正当一人一蛇搏杀得难解难分之际,竹林中突然又传来一阵“沙沙”声,并且越来越近。“过山风”也骤然加紧了攻势,力量又大了三成。李彦军拼尽全力,扭头一望,顿时眼前一黑,险些昏死过去。

原来一条更大更长的“过山风”正急速地游动过来,眼看相距不到二三十米了!很可能它才是真正的“过山风”蛇王!身边这条大约是母蛇。如果雄蛇王冲上来,随便咬上一口,就能让分身乏术的李彦军顷刻毙命。

李彦军和身上的母“过山风”一起坠入了深渊。在坠落中,他只觉天旋地转,耳边风声呼啸。他的水性极好,在入水的那一刹那,吸足了气,一下扎进去几米深。水的拍击力太大了,李彦军顿觉全身麻酥酥地疼,几乎丧失知觉。

母“过山风”密密麻麻地缠绕在李彦军身上,因而首当其冲,受到的撞击更猛烈,完全晕了。李彦军不敢怠慢,双脚弹荡,迅速浮出了江面。见母蛇不动了,他忙拔掉它的毒牙,塞进背篓。江上白浪翻滚,涛声震天,他竭尽全力与风浪搏斗,半个小时后才爬上江岸。

上了岸,被江风一吹,李彦军冷得牙齿直打架。他头昏脑涨,往乱石滩上一躺,只剩喘气的份儿了。

正在这时,传来了脚步声,抬头看,是刘老板和他的助手。刘老板晃着脑袋说:“真是神人!我都通过望远镜看到了,超出想象,刘某佩服至极!”

李彦军强打精神说:“你看看货吧!”刘老板和助手打开背篓,抓出那条母“过山风”,它并没死,又蠕动开了,但没了毒牙,谁也不怕它了。用尺子一量,好家伙,足有4。2米,真正的超大“过山风”!刘老板眼睛直了,吩咐助手把蛇放进布袋,两人转身就走。

“你还没给钱呢!”李彦军急急地喊。

“什么钱?乡巴佬!”刘老板变了颜色,转身骂道。

“你怎么说话不算数,不是说好超过4米给20xx元吗?”

“傻瓜!你能追上我们就给你钱,哈哈……”刘老板怪笑起来,李彦军明白了这两个家伙见自己现在虚弱,见利忘义,故意赖账,这条蛇可是自己用命换来的,绝不能白白地让他们抢走。他拼命爬起身追,无奈体力严重透支,根本追不上。

刘老板和助手一边跑一边怪笑,李彦军跌跌撞撞在后面追,距离越拉越远。眼看跑出了二三百米,突然跑在前面的助手大叫:“妈呀!老板,好……好大的毒蛇!”李彦军定睛看,果然,那条大得出格的雄“过山风”正从草丛里蹿出来,向刘老板和他的助手冲了过去!

两个家伙觉出不妙,转身就跑,雄“过山风”在后面猛追。年轻助手扔了装蛇的布袋,跑得飞快,刘老板落在了后面。片刻间,雄“过山风”扑上去,在他腿肚子上咬了一口,他发出一声惨叫,在地上打起了滚儿。雄“过山风”没继续咬他,竟扑向那装蛇的布袋,一通厮咬,很快里面的母“过山风”爬出来,它们向草丛中爬去,很快无影无踪。

李彦军不禁目瞪口呆!大“过山风”雄蛇王,竟找到这里来救自己的伴侣了。它们可能用特殊的方式呼应联络。看来禽兽也是很重情重义的。如果那条母蛇真被自己杀死了,蛇王一定饶不了自己。看来是母蛇王此时帮了自己,李彦军说不清心里是什么滋味。

刘老板背信弃义,真是可恶至极,但总不能眼看他死,他跑过去,刘老板已经休克,李彦军立即用刀划开伤口,使劲挤血水,又用嘴吸了几下。接着敷上了祖传的特殊的蛇药粉,又给他口服了药丸,助手见两条蛇已经走了,没危险了,也跑过来帮忙。

李彦军的蛇药真是神奇,不一会儿,刘老板醒过来,得知是李彦军不计前嫌救了自己,羞愧难当,一个劲儿地道谢,并从腰包里取出一大沓钱,塞在李彦军手里,李彦军坚决不要。

最后,刘老板竟跪下来说:“好兄弟,我的命是你给的,你要不收,就是骂我的命不值这些钱!”

李彦军答应收下,搀起刘老板说:“我再给你10天的药回去用,准能治好的。你答应我一件事,以后再也别收蛇了。”

刘老板接过蛇药,连连答应道:“我刘某保证不收蛇了……刚才那都是报应啊!”

“我今后也不再捕蛇了。山里没有蛇以及各种野兽,还叫山吗?”李彦军说完,转身朝村里走去。

3

页,当前第。

1

1

2

3

有关古代民间故事传说通用篇二

从前有一个人,名叫淳于棼。淳于棼在他居住的广陵郡名声很大,他喜欢喝酒,很爱交朋友,施舍财物也十分大方。

九月的一天,两个远方的朋友骑马来看望他。淳于棼很高兴,他在自家院子的老槐树树阴下摆开宴席,跟友人饮酒谈诗、说及了皇宫和官场的盛事,说到洛阳开得最大最鲜艳的那一株牡丹花,不知不觉便到了下午。

因为美酒喝得太多,淳于棼醉倒在地,两位友人扶着他到老槐树脚下歇息——那是一棵巨大的古槐,树干足有两人合抱那么大,因为有这棵槐树,淳于棼住在屋里,整个夏天都觉得阴凉。

此刻酒意就像浓郁的槐花香,淳于棼沉醉在槐香中,觉得有一种奇异的清醒。就在半梦半醒之间,他看见两位身穿紫衣的使者,由远而近,由小而大,来到他面前。

“淳于棼先生,我国国君因仰慕您的高才,特意派遣我们来邀请先生赴槐安国作客。”

“槐安国?很远吗?”

“不远不远,与先生你近在咫尺。”使者说。

紫衣使者在前头引路,淳于棼跟随着他们,朝前走去,很快来一座雄伟的城门,城门上写着四个大字:“大槐之门”。

那大槐之门旁边,停着一辆青油布马车,车身精致秀美,一看就知是能工巧匠精制而成。淳于棼虽然见多识广,但这辆车如此精工细作,还是让他赞叹不已。

“淳于棼先生,请上车。”紫衣使者躬身相请,四匹漂亮的小白马并排着站在车前,也向他点头,仿佛等他上车。

“贵国国君礼节周全,那我就不客气了。”

淳于棼上了车,四匹小白马当即撒开马蹄,欢快地跑进大槐之门。

“丁铃当啷”,“丁铃当啷”,马铃声像一支迷人的乐曲,让淳于棼觉得心情轻快,他渐渐把所有烦恼全抛开了,渐渐忘记了往昔的旧事。

马车跑得很快,开始时路两旁都是山,一座连着一座,都长了鼻子和眼睛,仿佛牵着手朝淳于棼作揖行礼,可是等淳于棼定神细看,山鼻子和山眼睛却都不见了,山也变得呆若木鸡,一动不动,跟广陵郡的山没什么两样。

过了山区,便是平原,平原上有河流,草树,野牛和羊群,人们一群群聚居生活,远看去就像是画里的景物,似乎静止不动,可是等马车走近细看,水在流动,风在吹,草树叶在风里“沙沙”作响,牛羊驴马都在奔跑,各色人等行走生活,也都跟广陵郡没有两样。

经过好多村镇,好多城池,终于到达了槐安国的国都,国都的城门涂着朱红的油漆,城上用金粉写着四个大字:“大槐安国”。

不一会儿,马车来到皇宫,槐安国的国君亲自率领将军和宰相走下台阶迎接,他们让淳于棼坐在贵宾的席位上。

“久闻先生大名,今日大驾光临,实在是槐安国的荣幸。”

国王屈尊逢迎,淳于棼感到自己终于被人器重,内心自然十分高兴。

在宴会上,淳于棼即席畅谈,又写下精彩的诗歌,歌颂槐安国的繁华昌盛。国王对他十分欣赏,封他为“王之良友”,又赐给他千两黄金,万桶美酒,又派全国最好的工匠,为他建造一座华美的府第。

淳于棼住上了镶满明珠的屋子,穿上了仙蚕丝织就的绸衫,观赏了玉盘大小的牡丹。两个月后,他参加槐安国的科举考试,旗开得胜,高中了文武双科状元。春风得意马蹄疾,他骑上高头大马,身披华衣从京城的街道走过,所有的女人都朝他抛来鲜花和佳果。

槐安国国王唯一的女儿金枝公主,已在皇宫门楼搭建绣楼,等他走到跟前,就把招亲的彩球投掷到他头上。淳于棼高中状元,又被招为附马,一时间,有了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他用金碗盛饭,玉盘盛汤,夹菜的筷子用圣象牙雕刻而成,他的拖鞋缀满了五彩宝石,他出门用的银龙马车,要用十六匹马来拉。

就这样过了三年,有一天,金枝公主对他说:“大丈夫人生在世,光享受荣华是不够的,你要用你的高才治理天下,掌握实权,才不枉来这人世一遭呀!”

“公主说得很对。”淳于棼说,“向父王请求一份实职吧!”

于是金枝公主向国王提出请求,让淳于附马到南柯郡担任太守的职务。国王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淳于附马带上家眷,带着浩浩荡荡的乐队和仆人,移居南柯郡。不出三年,淳于太守便把南柯郡治理得井井有条,南柯的稻米年年丰收,南柯的牛特别肥,南柯的马特别壮,南柯的公鸡除了打鸣还会下蛋,南柯的石榴树八月结苹果,九月结甜橙……南柯的诗人写了赞美诗歌颂太守,从刚长牙的小孩到须发花白的老人都会唱:

南柯太守,天下无双;。

太守力量,国家栋梁;。

太守之光,远胜太阳!

就这样过去了二十年,淳于棼五个儿子两个女儿都已长大成人,也都跟当权的富贵人家结了婚。

就在那一年,九月的一天,邻近的檀萝国突然派军队入侵南柯郡。淳于棼领兵迎敌,可是他从来没打过仗,两军一交战就失败了。他不服气,后来又多次作战,可是每次作战,每次都失败。金枝公主忧伤劳累,在战争时期病死了。老国王听到消息,十分生气,把淳于棼召回国都,囚禁在牢狱里。

一天又一天,并无一人来看他。酒席上的朋友和官场中的同僚听说他下狱,纷纷把各种事件的责任都推到他身上。

终于有一天,狱卒把他押到老国王面前。

老国王问:“事到如今,你还有什么话说?”

淳于棼说:“我承认我无能,我已经老了,只想回到家乡。”

“好吧,我也不留你了。”

国王让一位灰衣老仆送他出宫,宫门外停着一两灰色小马车,一灰垂头丧气的小灰马正等待着他。

淳于棼上了马车,灰马沿着来时路一路慢跑,路两旁的山川河流、牛马、人群看起来依然跟往日一样,淳于棼觉得内心像黄金一样沉重,像柜子一样空洞。

马车走了很久,不知道过了多少个黑夜,不知道过了多少个白天,终于来到了“大槐之门”。淳于棼下了马车,徒步走出大门,他看见熟悉的院子,熟悉的老槐树脚下,躺着他年青时的身体。

他十分吃惊,一下清醒过来,扑倒在那个醉酒的身体上。

这时太阳已西斜,阳光照在西墙上,像一层薄薄的黄金,西墙之下,两位友人正在清洗马靴,准备离去。

此刻离他醉倒熟睡,仅仅过了两个时辰,他却在两个时辰的梦中,经历了一生的富贵与虚无。

淳于棼向友人讲述梦中故事,三个人一同察看古槐树根部,果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蚂蚁洞,数不清的蚂蚁正在忙碌地爬行——这窝蚂蚁,也许就是淳于棼去过的槐安国吧!

再看古槐南边的枝丫,果然亦有一窝蚂蚁,它们十分守规矩,秩序井然——原来,那就是淳于棼治理过的南柯郡啊!

有关古代民间故事传说通用篇三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读书人,名字叫周邯,他很喜欢旅行,一年到头,总有大半年在路上。

有一天,他来到南方的一个市集,见一个包着彩色头巾的彝人在卖一个小人。那个小人身材矮小,只有一般人的膝盖那么高,但是长得聪明伶俐,脸上尚有稚气,看起来是个未成年的小孩子。

周邯走上前去,问那彝人:“这么小的人儿,有什么用呢?”

彝人介绍说:“这个小人,是我用五十个银手镯,从南海鲛人手里换来的。他善于入水,在水里如履平地。你让他潜入水底,他可以待上几天都不上来。”

“这倒是一项过人的本领,他值多少钱呢?”

“一口价,三百两白银。”

周邯很喜欢那个小人,就花掉随身带的一半钱,买下了这个小人,给他取了个名字叫“水精”。

周邯带着水精继续旅行,他从蜀地坐船,出三峡,去江陵。经过瞿塘峡的滟滪滩的时候,他让水精潜入水底,去看看水底到底有多深。

小水精领命入水,过了一会儿出来,竟然捞得许多金银器物。

“主人,水底下有许多沉船,这些金银和器物都是从沉船里找到的。”

周邯高兴坏了:“你真是我的宝贝,我要重重奖赏你!”

于是,每次小船停泊在江岸潭边,他都让水精沉下去一次,捞些宝物上来。他每去到一个地方,就将水精捞上来的宝物拿去变卖。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周邯就成为了巨富。

话说那周邯有朋友名叫王泽,在相州做太守。周邯旅行到河北,就去访问他。有朋自远方来,王泽很高兴,他与周邯一起出游欢宴,天天变着地方游玩。

有一天,二人一起来到相州北隅的八角井旁边。

那眼八角井是用天然弯曲的石头,把井壁砌成很规则的八角形。那八角井很大,井口宽三丈多。相州的这口井,早晨和晚上都会有烟云蒸腾而出,弥漫到一百步以外。黑夜里,常常有火红的光从井里射出来,可照出一千尺,就着那火光,看东西就像白天一样清楚。

自古以来,当地人就有一个传说,说有一条金龙潜伏在井水底下。有时候久旱不雨,人们聚到井边祷告求雨,每回都很灵验,每次祷告过后,方圆十里的地方,就会降一场雨。

王泽带周邯绕着八角井走了三圈,说:“这井里理应有至宝,可惜没有办法探究它的虚实。”

周邯笑着说:“对我来说,这事非常容易!”

于是他吩咐水精:“你到水底去,看看井里有什么怪异的东西。”

“遵命。”

那段时间,水精长时间没下水,领到任务很高兴,马上脱了衣服跳下井去。

过了很久他才出来,对周邯说:“主人,底下很阔很深,井底有一条很大的黄龙,它的龙鳞就像黄金一样,龙抱着九颗硕大的明珠正在睡觉。我想要把明珠抢过来,但是手中没有兵刃,怕那条龙醒来发觉,所以刚才没敢动它。如果能有利剑在手,就算龙发觉了我也可以想办法把它杀死,那我们就可以抢到珍宝了。”

听水精这么说,周邯和王泽非常惊喜。王泽解下随身佩带的短剑,对水精说:“这是我家祖传的宝剑,由远古铸剑师的精血铸成,削铁如泥,鬼怕神惊,现在我把它借给你,你再下水去,把那九颗大明珠抢过来。”

水精喝了一杯酒,手握短剑,再次跳下水井。

周围的人听说水精下龙井取宝,都围过来看。过了大约一柱香时间,忽然,人们看见水精从深井跳出来,惊慌地逃跑,紧接着,一条几百尺长,爪甲锋利的金龙,怒吼一声,从井中腾空而起,它怒目炯炯,鳞甲齐张,摇摆的巨尾一下子就将井旁的石阶击得粉碎。

水精拼命往前跑,想要逃脱,可是,巨龙一爪伸出,刹那间就擒住了水精。

金龙带着水精重又退入井中,消失不见了。

左右的人心惊胆战。没有人敢靠近井沿去察看。

周邯心疼他的水精,王泽心疼他的宝剑,二人在井边走来走去,逡巡不定。但是,此后井中一片静寂,再也没什么东西从井里出来了。

那天晚上,王泽梦见一位身穿褐裘,相貌古朴的老人,那老人神情严正,对王泽说:“我是相州的土地神。先生你是相州太守,怎么能这样轻视自己的百姓?这口井里的金龙是水井的守护者,它看守九大明珠,泽润一方生灵,你却鼓动狡诈贪婪之心,肆无忌惮地派水精去夺宝。龙若是震怒起来,必定摇天动地,百里大地顷刻间变成一片江湖,万人之众都要丢弃家园,丧失生命。到那时候,你自己的身家性命又如何保存呢?”

王泽吓得声音颤抖,问那老人:“那个水精呢?”

“水精已经被龙吃掉了。”

王泽羞愧悔恨,无言以对。

从那以后,他对财富的热衷,也不再像从前那么强烈了。

有关古代民间故事传说通用篇四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有位姓卞的将军率部途经洛阳,时令正值隆冬季节,满眼百草枯黄,千树凋零的凄凉景象。

将军急欲催马征程,马鞭折断,便顺手在路旁撇了一段枯枝,打马向东而去。

翌年的春天,那段插入地下的枯枝竟抽出了嫩芽,展出了新叶,随着谷雨过后,又神奇地开出了鲜艳美丽的花朵。当地百姓闻得此事,从方圆百里纷纷赶来观花烧香。经药农辨认,方知是一株牡丹。人们奔走相告:“大宋有望,大宋有望。”并将此牡丹称为“枯枝牡丹”。后来,当地人捐款筑台,兴建了“枯枝牡丹园”,将此牡丹供奉其中。

有关古代民间故事传说通用篇五

从小我爱听父老乡亲讲民间故事,虽然后来认得我们老祖宗发明的方块字后读了许多中外名著,但我对我们的中国民间故事情有独钟。因为总觉得这些传说民间故事很真实。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中国传说古代民间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孩子叫“象”,他与老年的。

母亲。

相依为命。有一天,象上山打柴,路过一个小山凹,看到泉眼旁边青草里有一条小花蛇,那花蛇浑身是伤,小小的蛇嘴发出微弱的呻吟,眼看着就要死了。象觉得它很可怜,就从衣裳上扯下一块布,把花蛇包起来,带回家去。

老母亲也同情这条蛇,她熬了草药给它敷,又让它吃人的食物。过了一段。

时间。

花蛇的伤好了它身上的花纹越长越漂亮象和老母亲很喜欢它。小花蛇也仿佛能通人性它对象和象的老母亲十分顺从。

一年又一年,蛇跟象一起玩耍,蛇跟象一道吃饭,蛇跟象在一张木床睡觉。蛇和象和老母亲,就像一家人一样。就这样过了几年,象长大成人,小花蛇长成了大花蛇。象渐渐不怎么跟蛇玩了,他脑袋里开始为赌博、娶妻和到官府谋一份差事发愁。

不知什么时候,蛇离开了象的家,回到山上。

象的母亲年纪越来越大,她腿脚不灵了,背越来越驼了,有一回,她得了心痛病,痛得捂着心口,整夜整夜睡不着觉。

“象啊,听说白花蛇舌草能治心口痛,你到山上去,摘些药草煎药汤给我喝吧。”

象于是到山上去,寻找白花蛇舌草。他走到山凹,一条巨大的花蛇从草丛探出头来,对他说:“象啊,你不必再寻白花蛇舌草,我的蛇肝能治痛症,你到我肚子里去,用你手里的镰刀割一片蛇肝,拿回去让老母亲做药,她的心痛病马上就能治好。”

说完,花蛇张开巨大的嘴巴,象朝蛇嘴望进去,见里头黑洞洞的,不由得退后了两步。

“没事的,进来吧!”

象颤抖着,从蛇嘴爬进蛇肚子里,蛇肚子漆黑一片,蛇肝闪着微弱的金光,仿佛一盏灯,照亮了象的睛。象小心翼翼割下一小片蛇肝。蛇的身子剧烈痉挛,仿佛地震似的,过了好一会,蛇才平静下来,张开大嘴,让象爬出来,回到阳光之下。

象把蛇肝带回家,老母亲吃了蛇肝,心痛病马上好了。

过了几个月,象听人说,宰相的长子得了头痛病,京城的大夫全都束手无策,宰相已贴出告示通告天下,不论是谁,只要能治好这个病,宰相将给予千两黄金的酬谢,并承诺尽全力帮助他实现愿望。

象赶忙跑上山凹,大声唤花蛇:“蛇,我从小玩到大的花蛇,你出来!快出来!”

花蛇从草树中爬出来:“象,什么事?你找我什么事?”

“宰相的儿子得了头痛病,我知道你的蛇肝能治好它。我要到你腹中去,再割一片蛇肝。”

蛇身抖了一下,蛇眼闪过一道白光。

“就让我割一片蛇肝,只割小小一片——只要治好宰相的儿子,以后我想要多少钱就有多少钱,想当什么官就当什么官。你快张开嘴,让我进去吧!”

“既然这样,那好吧!”

巨蛇慢慢张开大嘴。

象快步钻了进去,蛇肝上次切割的伤口正在流血,但整块蛇肝仍然散发出微弱的金光。象手起刀落,用力割下一大片。巨蛇在地上翻滚,使蛇肚里的象不能站立,然而他紧紧护住割下来的蛇肝,抱着头蹲在蛇腹里,直到蛇慢慢平静下来,再次张开大嘴。

象飞一般从蛇嘴钻出来,飞一般跑下山去,他雇了一辆马车,飞一般朝京城驶去。

到了京城,找到宰相,象献上蛇肝:“这是巨蛇之肝,专治疼痛病,我历尽千辛万苦才得到它,请立即让大公子服用。”

“只要治好大公子的病,你想要什么,我给你什么。”宰相说。

宰相的儿子服用了象献上来的蛇肝,头痛病奇迹般好了。宰相十分高兴,他给了象数不清的钱,让象当上京城的大官。

蛇肝神奇的功效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了整个京城,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

有一天,皇帝召见象,对他说:“听说你有非凡的本事,能找到医治疼痛的蛇肝,这是真的吗?”

“是真的,当然真。寻找蛇肝先要找到巨蛇,得越过刀山跨过火海,要冒失去。

生命。

的危险直往直前。找到了巨蛇,还要跟它勇敢搏斗,驯服它而不是杀死它——这样才能取得活蛇的蛇肝。”

皇帝说:“这么说,你无疑是天下第一勇士。我皇宫里最美丽的妃子左脚痛,不能跳舞,我身为皇帝也无能为力。如果你能再次取得蛇肝,治好皇妃的脚,我将封你为宰相,让你取代当朝宰相的位置。”

听了皇帝的话,象欣喜若狂。他坐上华美的车马,带着浩浩荡荡的军队和随从,从京城回到家乡。一回到家,象就拿起家里的镰刀,径直跑上山凹。象朝山凹大喊:“蛇!和我从小玩大的花蛇!出来,我命令你,快出来!”

巨蛇慢慢从枯树丛中爬出来:“象,我好久不见你了。你找我,什么事?”

“给我蛇肝!皇帝的妃子因为左脚疼不能跳舞,只要我拿蛇肝治好那只脚,马上就能当宰相!”

蛇望着象,蛇眼里流露出无法言说的哀伤。

它一句话也没有说,缓缓张开巨大的蛇嘴。

手拿镰刀的象纵身一跳,蹿进蛇腹,蛇腹漆黑一团,蛇肝被血污覆盖,早已黯淡无光。

象凭着记忆摸索,找到蛇肝的位置,一刀,把整个蛇肝割了下来。

巨蛇仿佛往天上飞了一转,又重重落在地上。“砰”一声巨响之后,它一动也不能动了。和象从小玩到大的花蛇死了。它闭上巨大的嘴巴,好像关上了一扇漆黑的大门。

象留在蛇肚子里,没有出来,他永远出不来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故事,也就这样结束了。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片树林,树林里住着个猴子。

一天,猴子下河喝水,见大青石上反转扣着个大鳖鱼,那大鳖鱼四脚朝天,无法着力,怎么也翻不过身来,见到猴子仿佛见到救星,大声喊道:“猴兄猴兄,救命救命!快过来帮我翻翻身子!”

猴子连忙跑过去,帮大鳖鱼翻过身来。

那鳖鱼四脚着地,无限欢喜,连声道谢:“猴兄猴兄,你的救命之恩,鳖鱼我没齿难忘!”

猴子问道:“鳖鱼你在水里过得好端端的,干嘛爬到大石上翻跟斗?”

“这事说来话长,水龙王前些时封我做了丞相,今日便要陪龙太子出游。没想到,那龙太子顽劣异常,把我反转放在大石上,自个儿嘻嘻笑着跑走了——这事说来没意思。咱们说点别的,猴兄你今年贵庚?”

猴子说:“我呀,是壬申年八月十五中秋节出生的。”

大鳖鱼一听,激动得从石上蹦起来:“太巧了,我也是壬申年八月十五中秋节出生!真是有缘水陆能相会啊!不如咱俩打个老庚,结拜成兄弟,从此两家做亲戚走动,岂不美哉?”

猴子向来独来独往,听了这话,禁不得心头一热。于是乎,两个趁热打铁,立马在河边插草为香,打了老庚,结拜成兄弟。

从这一天起,猴子与鳖鱼每天在河边相会,谈天说地,很是亲热。

过了些时候,猴子邀请鳖鱼到家里玩,鳖鱼爬到树林,只觉得山林处处新奇,猴子上树摘了一篮桃子,又下地挖来一篮花生,好好招待鳖老庚。

鳖鱼问:“猴子老庚,你能上树摘毛桃,又懂下地挖花生,你这双手真是聪明灵巧啊!”

“手大家都有,没啥了不起。”猴子指着自己的胸口说,“我胜在有一颗七窍玲珑心,猴心七窍通透,所以生出大聪明——这是从前一个活佛说的。”

鳖鱼听了很是嫉妒,心里暗暗盘算:“我得想个办法,把他的猴心弄到手。”

鳖鱼在桃树林住了两日,就跟猴子道别:“承蒙猴老庚你盛情款待,我心里很过意不去。现在,我也回家准备一下,回头请你到我家水府作客。”

猴子问:“这事算了吧,你在水底下住,我怎么去得?”

鳖鱼说:“去得去得,我背你去嘛!你跟我一道,水里和岸上是一样的。明天早上,你在河边大青石上等着,我来接你。”

第二天清早,猴子来到河边,在大石上等了一会儿,果然鳖鱼从水里爬出来,把猴子背到水底一个大石洞里。

鳖鱼摆了一桌鱼虾蚌蚬招待猴子,猴子没吃过鱼虾蚌蚬,只觉得样样新鲜。

正吃得高兴,鳖鱼说:“猴老庚,难得你到水府来,我想跟你商量一件事,请你一定要答应!”

猴子说:“鳖老庚你有要紧事尽管说,只要能办到,我一定不推辞。”

“那就好,那就好!”鳖鱼说,“昨天晚上,水龙王召见我,他说他得了心痛病,要一颗七窍玲珑的猴子心做药,他知道我和你是老庚,所以托我问你要——猴老庚你一向慷慨,一定会应允的!”

听到鳖老庚说出这样的话,猴子顿时心里不自在。它低头想了想,皱眉说:“鳖老庚要拿我的猴心敬献龙王,兄弟我怎么能推托?不过,我清早在河边练功夫,翻跟斗的时候,因为怕把心抖坏,就取出来挂在那老桃树的梢头,没带过来……”

不等猴子说完,大鳖鱼变了脸色:“那——要是龙王派人来取东西,我拿不出猴心,到时你也走不脱!”

猴子连忙道:“老庚不必着急,咱们现在就去取,麻烦你把我背到那河边的大桃树下。”

那鳖鱼一心只想得到猴心,马上背起猴子往水岸上爬。它一边爬,一边朝那老桃树张望,果然桃树上有个红色的东西,看上去就是个猴心。很快,鳖鱼来到河岸了,那猴子一个跟头翻上大青石,再纵身一跳,攀上了大桃树。

鳖鱼原以为猴子上树给它取猴心,没想到一抬头,一颗结实的红桃打了过来,正正好,打中它的额头,打得那鳖鱼眼冒金星。再抬头,它看见猴子抱着树枝,高声对他唱歌哩:

黑心王八不可交,明里请客暗磨刀!

猴心长在猴身上,哪有猴心挂树梢?

鳖老庚,从些别过了啊!

你去龙宫招附马,我上山去摘毛桃。

2

页,当前第。

1

1

2

有关古代民间故事传说通用篇六

古时候,洛阳附近有一个后生,姓刘名丹亭。他自小爱花如痴,种花成癖,在百花之中,尤好牡丹,院前屋后种了许多花草和牡丹。然而正因为他花种得特别好,常遭顽童袭骚。他非常生气,每次凡被他捉住者,轻者罚劳作一晌,重则打板数下。因此,当地顽童便给他起了个绰号叫“歹刘”。这样渐渐传开,久而久之便取代了他的名字,成了“大名”。

说起“歹刘”的种花技艺确实不凡,他种牡丹百余株,花大色艳品种多。一年他培育出一株黄金色的牡丹,其花色超过“姚黄”,众乡邻惊叹,富贵人家以金银相求。当时黄色牡丹十分稀少,他便大量繁殖,一时远近争相栽种,成为一种时尚。以后,人们将这种花命名为“歹刘黄”,这品名被载入书中,流传下来。

有关古代民间故事传说通用篇七

雍正十三年(1735年)早春二月的一天,郑板桥到郊外踏青赏花,信步走进一个花树掩映的小院。抬头一看,只见亭壁上贴着自己写的词。小院的主人是一位老妇人,当她听说眼前这人正是郑板桥时,万分高兴,忙给他准备午饭,又将自己17岁的女儿饶五姑娘喊出来,拜见这位她仰慕已久的大艺术家。饶五姑娘果然是郑板桥的铁杆粉丝,一见面就高兴地说:“久闻公名,读公词,甚爱慕,闻有《道情十首》,能为妾一书乎?”时年43岁的郑板桥对这位美丽的姑娘也一见钟情,不但为她书写了《道情十首》,还题了一阕《西江月》赠给她:

微雨晓风初歇,纱窗旭日才温。绣帏香梦半蒙腾,窗外鹦哥未醒。

蟹眼茶声静悄,虾须帘影轻明。梅花老去杏花匀,夜夜胭脂怯冷。

母女俩将题词收下。老妇人听说郑板桥丧偶,又主动提出将自己的小女儿嫁给他。郑板桥见这姑娘年轻貌美,聪明伶俐,心里自然高兴,说了两句客气话后,便愉快地答应下来,并相约两年后他中了进士,再来迎娶。

这件事被商人兼诗人的程羽宸知道了,他对郑板桥非常崇拜,便拿出500两银子替他作聘金交给饶家。雍正十五年(1737年)郑板桥自京城回来迎娶时,他又拿出500两银子送给郑板桥,作为娶新妇的费用。

当然,程羽宸的银子并不是白送,补偿的代价就是郑板桥的字画。这1000两银子,按1两白银当时能买120斤大米计算(1740年前后价),一共能买12万斤大米。如今大米按2元1斤计算,则相当于今天的24万元人民币。这“稿费”自然不低,但以此换来的美妾,与郑板桥恩爱终生,更是“无价之宝”。

郑板桥还有一些“稿费”收入,不是银子,而是实物。试举两例。

例一:

有关古代民间故事传说通用篇八

我喜欢看《白蛇传》,故事讲的是两个蛇精经过修炼成了人形,变成如花似玉的姑娘,她们来到了人间,一个化名白素贞,一个化名小青。

一天她们来到了西湖边,在游玩的时候忽然下起了大雨,有一位温文尔雅、白净秀气的年轻书生许仙为他们撑起了雨伞。白素贞和许仙都不约而同的喜欢上了对方,不久之后,他们就结婚了,并开了一家药店“保和堂”。他们治好了很多人的病,而且给穷人看病不收钱,生意越做越好,人们将白素贞称为白娘子。但是,有一个法海和尚很妒忌他们的生意,就来到了药店前要看个究竟,这时,他发现白素贞是白蛇变的,就想收服白蛇、搞垮药店、拆散白素贞、许仙夫妇。法海开始劝说许仙,但许仙坚信他的娘子心地善良,不肯离弃。法海就把许仙关进了了寺里,白素贞压到了雷峰塔下。小青经过多年修炼,打败了法海,救出了白娘子。从此,白娘子、许仙和他们的孩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看完这个故事,我很喜欢白素贞,因为她虽然是蛇精的,但她帮助穷苦人,看病救人,治好了好多疑难杂症,解除了人们的病痛。

有关古代民间故事传说通用篇九

许仙被关在金山寺里,死活也不肯剃掉头发做和尚。关了半月,终于找着个机会,逃了出来。

他回到保和堂药店,看看白娘子和小青都不在了,人去楼空,真叫人伤心呀!他又怕法海和尚再来寻他生事,不敢住在镇江,只得收拾起一点东西,回杭州来。

许仙来到西湖断桥边,看看那株大柳树,仍旧是青枝绿叶的,长得很茂盛;想想自己和白娘子一对恩爱夫妻,活活被法海和尚拆散,心里越想越疼,不觉泪珠扑簌簌地滚落下来,顿着脚叫喊:

“娘子呀娘子,如今我到哪里去找你呀!”

这时,白娘子和小青正在西湖底下练功夫,隐隐听得湖上有人叫喊,这声音很熟悉,侧耳一听,原来是许仙。她俩从湖底下钻上来,捞片树叶,吹口气,变成一只小船,打起双桨,来寻许仙。

夫妻两人又在断桥相会了。他们谈谈别后情形,真是又难过又高兴,说着,说着,不禁都流下泪来。小青在一旁说:

“碰也碰到了,哭什么呢!还是找个落脚的地方吧!”

于是,三人坐上小船,划到清波门上岸,仍旧寄住在许仙姐姐的家里。

日于过得很快,转眼过了新年,元宵节下,白娘子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娃娃。许仙乐得整天合不拢嘴巴,见人老是笑。

伢儿满月的那一天,许仙家里要做汤饼会,办满月酒,许仙姐姐和小青忙着里外张罗。白娘子清早起身,在内房梳妆打扮,许仙在一旁看着自己的妻子,见她红娇娇的脸,乌光光的头,比以前更好看了。他看着看着,忽然想起:今天娘子要抱伢儿出去跟长辈亲友们见面,讨个彩头,可惜她头上戴的首饰都丢在镇江没带来……这时,忽听得大门外弄堂里有个货郎在叫喊:

“卖金凤冠罗,卖金凤冠罗!”

许仙一听是卖金凤冠的,便三脚两步奔了出去,找到货郎。见珠宝串成的金凤冠,金光闪亮的,许仙越看越中意,便把它买下来,拿进房里,对白娘子说:

“娘子,我给你买来一顶金凤冠,你戴上去试试,看看合适不合适。”

白娘子看看那金光闪亮的金凤冠,心里很欢喜,就让许仙把它戴到自己刚梳好的头上去。不料这金凤冠一戴到头上,就脱不下来了。它越箍越紧,越箍越紧……白娘子一时只觉得头重脑疼,眼前金星乱冒,便一头倒在地上昏晕过去了。

这飞来大祸,许仙哪里防得到啊!他急得双脚乱跳,慌忙奔出门去,要找货郎算账。许仙奔到门口,货郎不在了,只见法海和尚横着青龙禅杖,挡在门外。原来那卖金凤冠的货郎就是法海和尚变的。自从许仙逃出了金山寺,法海和尚便满世界地寻找他,今天打听到给他儿子办满月酒,就用金钵变顶金凤冠,自己化成货郎,上门来叫卖。这时,法海和尚见许仙气急败坏地奔出来,面色都变青了,料想已经上了圈套,就冲着他嘿嘿一阵冷笑:

“施主,好言好语你不听,今天我到你家里收妖来了!”

说着,便大踏步闯进房里来,许仙要拦也拦不住。法海和尚朝白娘子头上吹口气,金凤冠就变成金钵。金钵射出万道金光,把白娘子团团罩住。小青扑过去要跟法海和尚拼命,只听白娘子在金光里面喊她:

“小青快走,小青快走,练好功夫,再来替我报仇!”

小青自量这时斗不过法海和尚,借一阵青烟从窗口遁走了。许仙死死抓住法海和尚不放,只听白娘子在金光里面喊:

“官人珍重,官人珍重!你要好好抚养孩子呀!”

许仙是个凡夫俗子,他奈何法海和尚不得;只好从床上抱起伢儿,给白娘子再看上一眼。

白娘子泪痕满面,她的身体在金光下面已渐渐缩小,渐渐缩小……最后,变成一条白蛇,被法海和尚收进金钵里去了。

法海和尚收了白蛇,在南屏净慈寺前的雷峰顶上造了一座雷峰塔,砌进金钵,把白蛇镇压在塔下,自己便在净慈寺里住下来看守。

有关古代民间故事传说通用篇十

这一天,正是陽春三月三,西湖边柳枝儿嫩绿嫩绿,桃花儿艳红艳红,四处来耍子耍子:杭州人把游玩叫耍子。的人很多。上八洞神仙吕洞宾,也变成个白头发白胡须的老头儿,挑副担子,到西湖边来卖汤团凑热闹。

吕洞宾把担子歇在断桥旁边的一株大柳树底下。他看看镬里的汤团浮起来了,便拉开嗓门叫起来:

“吃汤团罗,吃汤团罗!大汤团一个铜钿买三只;小汤团三个铜钿买一只!”

人们听了吕洞宾的叫卖声都笑了。有的人说:

“老头儿呀,你喊错啦!快把大汤团和小汤团的价钿换一换吧!”

吕洞宾听也不听,照样叫:

“大汤团一个铜钿买三只;小汤团三个铜钿买一只!”

人们朝他的汤团担子围拢来,你掏一个钱,我掏一个钱,都买他大汤团吃。一歇歇辰光,镬里的大汤团就捞光了。

这时,有个五十来岁的老成人,怀里抱个小伢儿,也挤进人堆里来。小伢儿看见别人吃汤团,就吵着也要吃。但是大汤团卖光了,那人只好摸出三个铜钿,向吕洞宾买只小汤团。吕洞宾接过钱,先舀了一碗滚水,再舀一只小汤团在碗里,端着碗蹲下身来,用嘴唇朝碗里吹口气,那小汤团就绕着碗沿,“咕碌碌”滚转起来了。

小伢儿高兴死啦,舀起汤团正想吃,那汤团就像活了似的,一下钻进他的小嘴巴,滑到肚皮里去了。

小伢儿吃了汤团以后,三日三夜不吃东西。阿爸着急得要命,就抱他到断桥旁边大柳树下来寻那卖汤团的人。

吕洞宾见了哈哈一笑,就把小伢儿抱上断桥,猛不防抓住他的双脚倒拎起来,喝声:“出来!”那三天前吞进去的小汤团,竟原个儿从他小嘴巴里吐出来。小汤团落在断桥上,“咕碌碌”滚下西湖去了。

在断桥的下边,有一条白蛇在修炼。白蛇修炼了五百年,有了灵性,它常常伸出头来,望着人间,见西湖上风和日丽,游人很多;男也有,女也有,老也有,少也有,三个一堆,五个一群,有的看景致,有的荡湖船,有的植树,有的栽花,有的谈笑取乐,也有的忙着做营生……白蛇眼看这人间的繁华景象,心中十分羡慕。这天,它从湖底钻出水面,正巧那个小汤团从断桥滚下来,便接在嘴里,“咕嘟”吞进肚皮去了。

有关古代民间故事传说通用篇十一

焦县令还没有走到龙桥桥头,远远就听龙桥上"咯哇,咯哇"的似有成千上万青蛙在大声鸣叫。来到桥头一看,尚未竣工的龙桥桥面上果然密密麻麻地爬满了青蛙。别说经过,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焦县令让衙役们将青蛙赶走,可青蛙实在太多,你前脚将它赶走,它后脚又来了,根本就没法赶。焦县令觉得奇怪,下轿来仔细看了看桥面上的青蛙,发现它们个个昂首含泪,"咯哇,咯哇"的叫声好像在大声喊道:"冤枉,冤枉!"听起来格外悲伤凄惨。饱读诗书的焦县令心想,关于动物告状的事古书上多有记载,莫非这些青蛙今天也是拦轿告状的?想到这里,他面对青蛙大声问道:"你们为什么要挡住我的去路?难道你们有冤屈要禀报本县?如果真是这样,就请你们连点三下头。"焦县令话音未落,成群的青蛙立即停止鸣叫,齐刷刷地点了三下头。焦县令更加惊奇,他想了想,又问道:"你们有什么冤屈尽管告诉本县,本县一定给你们做主。"青蛙闻言,"扑通、扑通"地纷纷跳进小清河里。一眨眼的工夫,桥面上连一只青蛙也没有了。

“难道这小清河里真有冤屈?”焦县令命令衙役们分头下到小清河里去寻找,果然在小清河的深水潭里打捞出了一具男子的尸体!尸体被牢牢地捆绑在一个上半扇的石磨盘上,除非有人专门下水打捞,否则尸体永远也不会浮出水面。

人命关天!焦县令立即命人在全县城里张贴启示,寻找能够认识尸体的人。可一晃10多天过去了,没人认识这个无名男尸。这可如何是好?焦县令日夜思考着解这个疑案的良方妙计。

这天上午,三原县城的大街小巷里又到处都张贴着县衙重金求购下半扇石磨盘的"告示"。很快,这个消息就像一阵风一样迅速地在当地百姓中传开了。听说下半扇石磨盘能卖大价钱,三原县城及周围方圆百里的老百姓有的用驴拉,有的用车推,全都将自己家里的下半扇石磨盘运到县衙里来卖。

县衙每收购一个下半截石磨盘,焦县令都悄悄地命人将它和捆绑男尸的那个上半截石磨盘扣在一起,看看它们是不是上下合缝。那知一个多月过去了,收购的下半扇石磨盘已经多达200多个,但却没有一个能和那个捆绑男尸的上半扇石磨盘合在一起的,焦县令非常着急。

就在焦县令感到毫无希望的时候,龙桥桥头一家私人旅店的老板娘送来了一个下半扇石磨盘。老板娘走后,衙役们将这块石磨盘与那个捆绑男尸的石磨盘合在一起,只见这两个石磨盘严丝合缝,分毫不差。焦县令心头一喜,立即下令将那家旅店的杜老板带到县衙大堂上。经审讯,杜老板在铁的事实面前如实交待了他们的犯罪事实。

原来,杜老板在龙桥边开了家小小的旅店,为过往行人提供吃饭和住宿。南来北往的客人中有不少是从南方来到北方经商的,吃惯了海鲜的南方客人总想吃一顿海鲜。可三原县远离大海,那来的海鲜呀?杜老板为了赚钱,经常在小清河里捕捞青蛙冒充海鲜,欺骗顾客。

这天,旅店里来了一位30多岁的南方客商。客商见杜老板正在宰杀青蛙,就劝告杜老板说:"青蛙是个益虫,庄稼人需要它,经常大量地捕杀青蛙是要造孽的。"说罢,客商掏出10两纹银递给杜老板,劝他用这些钱做本钱,另外做个生意,不要再捕杀青蛙了。杜老板接过银子,满脸堆笑地连声说道:"客官大恩大德,杜某来日定当厚报。"然而,客商走后,杜老板依然我行我素,继续捕杀青蛙。

两年后,那位客商再次来到杜老板的小旅店里。杜老板怕客商责怪他没有另外做生意,向他索要10两银子,一见面就假惺惺地哭穷,说他本想改行,无奈本钱不够,只好继续开这个小店维持生计。好心的客商听罢,又掏出50两银子送给杜老板。黑心的杜老板见这位客商出手大方,知道他腰包里必定还有更多的银子,心中顿生恶意。他假装感谢客商,热情地为客商备酒、做饭,实则在客商的饭碗里下了大量"蒙汗药"。毫无防备的客商吃过晚饭后,很快就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杜老板先用绳子将昏睡中的客商活活勒死,然后悄悄地将尸体沉在小清河的深水潭里。为了防止尸体浮出水面被人察觉,他将尸体捆绑在自家磨豆腐的石磨盘上。杜老板干这事时连老婆也没告诉,原以为神不知,鬼不觉,这起杀人案就可以永远消失了。

焦县令重金收购磨盘时,杜老板怕罪行暴露,告诫老婆不要把磨盘送到县衙里去可又说不出原由。他老婆见人家都领了重金,终于抵不住金钱的诱惑,背着杜老板将磨盘送到了县衙。

处决杜老板这一天,小清河两岸蛙声一片,成千上万的青蛙在小清河岸边呱呱呱地欢叫着,跳跃着,闹腾了三天三夜方才罢休。

杀人案告破了,可为破案而收购的几百个石磨盘怎么处理呢?这一天,焦县令再次来到已经竣工的龙桥上。他发现龙桥建造得的确非常漂亮,但是,紧接龙桥两边的路依然还是土路,坑坑洼洼,极不平整。于是,焦县令命人将石磨盘全都铺在龙桥两边的土路上,以方便路人行走。时到今日,龙桥两边依然铺着厚薄不同,大小不等,磨眼各异的石磨盘,似乎在向人们叙说着当年那起青蛙拦轿告状、焦县令妙计破疑案的动人故事。

有关古代民间故事传说通用篇十二

有一次上语文课是,我们学习了《白娘子》这篇文章,文章里的白娘子和许仙,人与妖之间的爱情和追求自由的渴望。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白娘子和小青这两个蛇精去杭州游玩,遇到了许仙,二人一见倾心,很快成为了夫妻,但法海却中作梗,白娘子不惜自由,被压在雷峰塔下,后来小青回到峨眉山,修炼十八年,终于打败法海,救出白娘子。

有关古代民间故事传说通用篇十三

巩县康家酿酒有些年头了。

康家酒很少流出庄外,这里有个秘密,康家酒的秘方来自洛阳福王,明末清初“康朱联姻”时朱家败落,这个朱家酒方也来到了康家,外人一般不知。

为了保证酿酒秘方不外漏,康家一代只有一人掌握整套酿酒技术,康豫就是这一代康家酒的传承人。

康豫酿出来的酒,只要喝过的人,没有一个不说好的。康豫不会喝酒,这是康家上下都知道的秘密,酿酒的不喝酒,小一辈人不信,问他本人自然不会有结果,问老一辈人,得到的都是肯定的答案。

康豫的儿子长大了,和邻村一家有些官家背景的乡绅结亲。按乡俗女方应允婚事之前,男女双方主要长辈要聚在一起喝顿结亲酒。康家有家酿的酒,自然酒宴上喝康家酒。康家酒的特点是绵甜醇香、回味悠长,入喉爽口甘甜,后劲很大。康家几位长辈酒过数巡后,纷纷表示不胜酒力。女方几位也担心入口甜醇的酒有后劲,渐渐地都只是在礼节上举举杯了。独有女方一位族叔自恃酒量超人,在酒席上向康家人挑战,嘴里还不干不净数落康家酒没劲,入口没一点呛劲,不如烧刀子过瘾。

康豫一直没有作声,毕竟自己是主人,再说酒桌上的酒话也当不得真,随这位族叔涨红着脸信口开河。

眼看自家的陪客都喝得差不多了,再也没人去应和客人的挑战。康豫就开口婉言劝说客人,暗示康家酒后劲较大,一会儿酒劲上来要撑不住的。谁知不说还好,一说反倒惹火了族叔,说除非答应和他斗酒,不然这门婚事他第一个不答应,要不承认自己是个人也行,这酒就免了。也许是酒劲开始上来,女方客人中有几位居然也附和起这位族叔的话,一定要康豫答应斗酒,不然就不必谈亲事了。

这下把康豫逼到了墙角,再也没有退路了。康豫站起身,说一句“我答应”,转身叫人拿来一摞大碗,先在自己面前一字排开放好,整整九只碗。又从桌旁捧起一坛没有开封的康家酒,拍掉泥封,在面前的碗里“汩汩”倒满。

一连串的动作吓得在座的康家人目瞪口呆,有几位忍不住喊出来:“康豫是滴酒不沾的啊!”康豫报以一笑:“今天这阵仗我是不不行啊!只是有一点拜托,待会我喝赢了,不要和我说话,扶住我回去就是。”

康豫对女方客人说:“这几十年,我没有喝过一口酒,康家上下是妇孺皆知。今天既然答应斗酒,我先喝三碗,算我弥补前面的。”说完,一口气喝完面前的三大碗。

随后对挑战的那位说:“接下去我俩一对一吧!第一轮我先喝,第二轮你先喝,同意的话我们就这样喝下去,谁喝不了就认输。”女方的族叔已经被康豫的三大碗震慑了,连连点头。

第一轮两人都一仰脖子“咕咚咕咚”下去了。第二轮女方族叔先喝,他中间停顿两次才喝完,康豫依然一仰脖子喝下去。第三轮开始,康豫双手捧碗,似笑非笑地扫视了全场,双手捧碗举过头,仍然一口气喝完。女方族叔喝第二碗时已经慢了半拍,面对第三碗酒,有些犹豫。在场的双方客人都起哄要他快点,他扶住桌子好半天才哆哆嗦嗦站起身来。他伸出双手也想着像康豫一样双手捧住酒碗,结果双手颤抖不停,酒液在晃动不已的碗四周荡出,还没举到嘴边,手一松,酒碗“哐当”一声掉落在地,紧跟着人也软泥一样瘫了下去。

康豫说一声“承让”,慢慢走回了家,然后躺在床上,睡了一天一夜才醒来。

女方那位族叔被人抬回家,躺了三天三夜才醒过来,在床上打了一个长长的酒嗝,叫一声:“好酒!好酒量!”又翻身睡了过去。再次醒来,带了礼品专程到康家找康豫,为自己酒席上说的不当之言当面赔礼道歉。

至此康家人才知道,康豫年轻时其实是会喝酒的,刚执掌酿酒时,酒醉误了事,因此向家族主事的保证过酿酒就戒酒。

康豫酒醒后第一件事就是向家族主事的提出辞去酿酒职位,主事的征求家族长辈意见,大家纷纷表示这次情况特殊,可以原谅。康豫认为自己没有遵循“遇事让人一步,自然有周转余地”的祖训,致使客人酒醉倒地。再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能因为自己的行为影响家族的声誉,玷污康家诚实、守信的家风家训,坚辞不就。

若干年后,继续保持北方风味,具有绵甜清香、纯洁透亮、回味悠长特点的康家酒接待了老佛爷,被老佛爷赐名“康百万酒”,已是后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