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教育应该怎样创新的论文(实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6:56:04 页码:12
教育应该怎样创新的论文(实用12篇)
2023-11-19 16:56:04    小编:ZTFB

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让作品的表达更加生动有力。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更好地发展个人能力。这些总结范文中涵盖了不同领域的总结内容,对于我们的总结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教育应该怎样创新的论文篇一

度,运用生活资源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注重发掘学生的生活经验素材,能够引导学生将教材上的知识转变为实践能力,使抽象的物理教学变得更加具体形象,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主动。例如:在讲解“光学”知识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镜子、手电筒、和放大镜等物品带到课堂上,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光线折射和焦距的存在,积极思考问题。其次,强化初中物理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通过实验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初中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主要是直接兴趣,对具体操作并不是很感兴趣,所以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增加学生操作实验的机会,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本质内涵,培养其研究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鼓励学生自己做实验。例如:在讲解“滑轮问题”时,在课堂上做过滑轮实验之后,可以把学生带到实验室,让学生亲自做实验,研究实验现象,掌握物理知识。最后,教师要全面认识物理实验的教学目标,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由于受考试压力所致,不少初中物理教师带领学生做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记住实验现象和结果,从而忽视实验过程和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科学素质。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在使用实验器材时,给予爱护与珍惜,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和知识。在实验过程和方法上,教师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学习物理知识。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上,教学策略分为准备策略、实施策略和评价策略。准备策略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要理解教学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在实施策略中,要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通过实验掌握物理规律;在评价策略上,教师要对自己的讲课过程进行反思与自我评价,课后作业能让学生自发学习,提升学生学习能力。首先是物理实验教学的准备策略。这主要是教师做好备课工作,深刻认识教学目标,实验时设定合理的问题进行提问。其次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施策略。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自主观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传授具体的观察方法。最后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评价策略。评价是教师反思性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发现课堂不足。教师可以合理布置课后作业,增加操作性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二、总结。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和任务也有所改变,重视物理实验在教学,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还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学习物理知识与掌握物理规律。

教育应该怎样创新的论文篇二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人们基本的学习能力实际上就是体现在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加工、处理以及对信息工具的掌握和使用上。教育改革的发展,向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教师应该进行创新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从以下入手。

一、激发学生兴趣,重视课堂导入。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课本的资源,抓住机遇,创新教学艺术,培养强化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呼唤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在现实教育中,教师学生应共同探讨,教师要不断地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和动机,处处设疑、激疑。例如在教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一节课中,最初是完全开放,自主探究。即创设情境后,由学生观察、讨论、猜想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然后自行设计方案、小组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最终得出成像特点。引导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索动机。

二、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设疑是调动学生的主体、发挥主题的关键。现代教育学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境变化的刺激,所以教师在施教中应尽量创设问题情境,将这些问题筹划为各种形式,给学生造疑,促使学生存疑、质疑,是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到运动图像时,曾经让学生完成这样一个题目:一人从甲地沿直线匀速出发,到乙地后停下休息,之后又沿原路匀速返回甲地,试画出该人的s_t时间图像,有的同学画出了图像,老师请他画到黑板上并由他陈述这样画的理由,在请大家进行讨论。有的同学表示赞同,有的同学认为不妥,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是原来老师讲——学生听的单项信息传递,变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纵横交叉的多项信息交流,收到了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研究性学习,让灵感为集体共享,然问题为大家借鉴。通过这种说疑释疑的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三、物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才的竞争,这些都对新世纪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被摆在了显眼而又重要的位置,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是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开始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适时的引导,启发。好的提问法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思考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好的提问技巧对学生的思维引导有着很强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光的反射》一课时,可以提问学生,我们为什么能看到电灯?学生回答:因为电灯是光源,发出光,所以我们能看到。这个问题的反思,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兴趣。再有就是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中学时期的学生好奇心较强,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地学生兴趣。

四、转变教师角色、行为,使学生主动学习发展。

过去的基础教育课程下,教师依赖于教科书及参考书,较多地丧失了自己独立性和创造性。不仅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展,也掩盖了教师的不同专业水平。教学教到最后我们教师的水平和我们的学生水平差别不大了。教师要走进新课程,真正体验新课程的魅力,必须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促使自己的角色、行为的转变。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不再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该成为学生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着,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促使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感情要真挚,教态和蔼;课后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差生更要关怀备至。这样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他们才会把心里话,真实的教学信息告诉老师。以欧姆定律为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科学猜想。以调光台灯切入,问:调光台灯是调节了电路里的什么物理量使灯的亮暗发生变化的?再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电流的变化与灯亮暗变化的关系,问:电流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电流与电阻、电压的关系,这样就是确定研究方向。

2、引导讨论,设计方案启发和引导学生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先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总体方案:控制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控制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如何研究?再进行局部设计:由学生小组讨论、设计电路,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设计,并评价他人的设计,以器材的作用和选择加以讨论。

3、学生操作,实施方案。让学生相对独立地进行实验操作、采集数据。教师对学生的操作技能、仪器使用上给以帮助。

4、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从实验得到的两组数据引导学生用计算和图像分别分析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再进行综合,得到结论。

5、反思应用迁移。用一组简单的小练习巩固探究过程中得到的欧姆定律;巩固电表的使用、电路的连接等基本操作技能;小结反思探究过程,清理思维线索。

六、通过例题、习题创设问题情景,深化主题。

在例题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具体的物理过程,物理问题的理解,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有关的知识,规律,独立的创造性地进行分析、判断、思考和探索解题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分析讨论和归纳总结,对物理题中的物理思想、物理方法进行提炼、升华、学习和汲取例题中的物理精神,它能最大限度的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七、充实课外活动,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

新颖,形式的多样,方法的灵活,如举办“鸡蛋碰地球”的比赛,用什么办法使鸡蛋从六楼扔下不破碎,从而发动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还可布置适当的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动脑、动手,多思、多做,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使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观察课内教学所不曾看出的道理,去领悟课内教学所来不及深透的奥秘,去触摸课内教学所无法取的东西。通过小制作和小实验等物理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动脑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技能。

总之,物理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勇于革新,把学习与创造、模仿与创新、理性与幻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一定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育应该怎样创新的论文篇三

在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是创新。创新是事物发展过程中量的积累,是量变过程。同时创新又是创造,是事物的突变,是一个全新事物和方法,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质变。目前,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梦,就必须要有全民族整体素质、科学水平的提高,而学校教育是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主渠道,教师要明确创新教育思想、创新教育培养目标和实施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下面就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谈谈我的一点感悟。

首先,教师的教学过程要具有创新意识,为学生树立创新的表率。无论教材提供的知识多么完整,由于各种原因总会留下缝隙,只要我们积极思考,善于“钻空子”,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例如,在动量守恒的验证实验中,落点为什么会有较大的离散,原因应在碰撞的过程中被碰小球所处的支座与等大的入射小球轨道的末端不能严格在一直线上,两球不是对心正碰。要减小误差怎么办?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观察这一现象,分析其原因,再由学生提出减小误差的方案,选出最佳的方案表扬。只要事事处处做有心人,善于思考,就会设计出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次,教学活动要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脑海中经常出现“为什么”三个字。“月亮为什么不会飞走?”“苹果熟了为什么会从树上掉到地面上”,牛顿对这些自然现象的观察,引发思考研究,得出了十六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养成多问“为什么”的习惯。例如:物理概念为什么要这样定义?物理规律如何来的?实验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做错习题时更要问为什么会错?知识联系实际的“为什么”是创新意识的升华。例如:为什么我们乘车时会看到远处的太阳向前走而近处的树木会向后走?雨后的天空为什么会出现彩虹?为什么彩虹呈圆弧形等等,坚持不懈地寻根问底就会激发创新意识。

然后,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人的思维活动起始于问题,有疑问才会去思考。有疑问是学习新知识、产生新思想、发现新观点的起点,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也就要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会得到培养和发挥。

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时,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因此如何增加物理教学的趣味性,成了物理教师必须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我积累了“趣味实验”、“课后小实验”等新的教学模式。在“趣味实验”教学模式中,是指以生动、鲜明、新奇的实验现象来引发学生兴趣的一类实验。如声现象中的“木条听诊器听心跳声”,“土电话传声”,“自制水瓶琴”等;光现象中的“用水透镜点燃火柴”,“自制简易潜望镜”,“自制三色陀螺演示光的合成”等;热现象中的“烧不坏的手帕”,“人造小雪景”等;电现象中的“怒发冲冠静电实验”,“用高压感应圈模拟雷击实验”,“用一段漆包线和一个永磁体自制小电动机”等;力现象中的“水火箭实验”,“吹不落的乒乓球”等;在“课后小实验”教学模式中,是指由学生按老师的布置在课余时间独立完成的一类实验,实验器材多为日常生活用品或学生自制的器材。如“利用回声测教学大楼与你的距离”,“用自制三棱镜观察太阳光的色散”,“自制水果电池”,“自制简易滑动变阻器”,“用注射器自制潜水艇模型并演示其沉浮过程”,“自制密度计测盐水密度”等等。为了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可以组织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评比,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成果。这类实验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物理课堂教学工作中,除了重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演示实验外,还增加了一些演示实验。我们在强化实验手段上,做了一些尝试:用演示实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理解、巩固和深化知识。对于激发求知欲,提高兴趣,启迪思路都有事半功倍之效。用演示实验解决抽象疑难问题,事实证明,具体形象要比语言文字更易记住,视觉刺激远胜于听觉刺激。另外,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所表现出良好的实验素养也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为了提高物理教学的整体水平,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的特点,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功能。为了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和加深理解物理知识,我们还增加了许多随堂实验,即边学边实验。它可以配合课堂教学内容,通过亲自做实验去探索和获取知识。对于一些可见度不高,不宜演示的重点实验和与课本知识密切相关的小实验,如:九年级的欧姆定律,电学中路端电压、内电阻的关系以及路端电压与外电阻的关系;或对于有些基本仪器的认识和使用,如:电表、秒表、温度计、滑动变阻器等等。随堂实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激发兴趣、促进知识的掌握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提倡和推广。、除此以外,还结合课本里的“小实验”,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一些简单器材和自制仪器独立完成。如:初中学生学完“浮力”知识后学会制作潜水艇模型,学完“光的反射定律”后制作简易潜望镜,学完“安全用电”后学会安装照明电路,排除照明电路的故障;学完“照相机”后配合劳技课开设摄影讲座和组织摄影实践活动。配合学校科技节举办大型“扔鸡蛋”比赛活动,靠学生自己找器材,自行设计和制作,踊跃参与,大显身手,这次活动同学们至今还记忆犹新,意犹未尽。我们还组织学生学会修理弹簧秤,自制溢水杯等简单仪器和小家电的使用和维修,这样,不受教学大纲限制,形式多样,多渠道开设实践活动课,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创造意识、竞争意识和实用意识,对于开发学生智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学习兴趣都是很有效的。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以后,实验做完了,结果出来了,我们的实验是不是就结束了?没有!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为制订下一个目标做准备,这是一个学科目标的结束。如果说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的重点、难点,形成了相应的技能技巧,那么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学生掌握了什么,超越了什么?谁做得最好?由教师和学生总结这个经验,从而形成再创新能力,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在以往的教学评价当中,往往是以学生的一次次考试的成绩来评价每一个学生,在具有创新意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这个评价方法自然也应该有所改进,而实验教学的评价成了其中的重点。我认为新的评价观点应该重视学生在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操作时就应该努力避免死板、缺乏创造力的观点,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努力的方向之一。

总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培养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不仅增加了锻炼的机会,还增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因此,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精神的培养,也会给我们培养新时代的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好方法。

教育应该怎样创新的论文篇四

素质教育走向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是关键。9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启动。大连市是全国首批38个实验区之一,实验的目的有三个:一是验证国家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二是检验实验教材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及在实验区的可行性;三是为进一步推广新课程提供经验。前两点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责任,我们要对国家负责。而第三点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蕴含许多机会和挑战。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必须端正认识,更新观念,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为进一步推广新课程、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机制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我区课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此次课改的一大特征是它从功能、结构、内容、教学、评价、管理这个系统工程均发生了变化,我们特别强调它绝不仅仅是换几套教科书,因而从国家到地方都是以行政部门为主导实施课改工作的。为使我区课改工作做得细致、扎实、有效,我区专门成立了以教育局主任为组长、由进修学校校长、普教科、教研部、师训部、干训部、基层学校校长代表、副校长代表、教师代表共同参与的新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工作小组。而师训部、干训部介入课改工作是我区课改工作的一大特色。课改工作启动以来,领导小组每月一次例会,每次例会汇总进展情况,研讨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明确工作方向,促使我区课改工作稳步发展。进修学校科研指导先行,师干训的培训工作已经启动,中教部在对全体教研员培训的基础上,各学科都在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研与教学工作,全区围绕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合作,开始了新课程改革的攻坚战。

二、地理学科课改情况。

(一)开展的工作。

1.不断培训,转变观念。

自209月份以来,我们经历了国家级培训,区内参与式的研讨、反思培训,使教师明确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继承什么、发展什么,使教师觉得新课程不是离他们太远;进行传授式的研讨培训,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帮助教师系统掌握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课代培式的研讨培训,全区共推出14节研究课,每课一个主题,每课一次研讨,帮助教师将新课程理念转变成有效的教学行为。小结反思培训,针对试验任务、科研课题进行半年工作的反思小结,形成优秀案例集、课件集、试验课题阶段总结集、课程资源专题集。半年来共组织培训18次,参加人数近900人次,除了我区的地理教师外,还包括我区中小学教学副校长、名区、县教研员、骨干教师。

2.以科研促发展。

[1] [2] [3] [4]。

教育应该怎样创新的论文篇五

农村信息化建设对促进弱网络环境下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科技信息成果及时转化推广的重要途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也无法满足现在农村发展的需要。

1农村地区信息服务环境及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县级农业部门都设有信息管理和服务机构,在一些西部落后偏远地区农村信息化服务条件仍然很差,并且农民对信息化意识不强,对信息化的认识存在一种高不可攀式的崇拜心理,理解上不深入,所以真正的信息支撑体系没有形成。整体水平相对较低,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农业科技掌握水平有限,文化生活相对贫乏,所以在信息服务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积极改善当地的信息服务条件可以有效的改善这些地区目前的状况。

2信息化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作用。

2.1改善信息闭塞现状和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并提升发展效率。

通过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掌握先进的科技信息和准确的市场信息,农民就能取得发展的主动权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农业产业布局、防治各种农业灾害、打造当地优势产业,从而促进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农村信息化建设助于农户提高信息获取能力;有助于掌握先进的农业科技生产技能。

2.2通过信息化的发展快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通过农村信息化建设,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可促进农村信息服务行业的发展,使落后偏远地区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得到很大的提高,地区涉农组织规模得到扩大,同时利用信息服务的互动性,大力推广地区特色农业、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建立富有地方特色的多元性农业,可带动当地农区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

3农村经济发展与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农民参与度不高,服务体系不健全。

信息服务内容大多数实用性不大,农业生产信息技术的开发缺乏市场导向,不能为农民提供多少实用服务。各地方普遍缺乏信息资源的整体规划和系统采集机制,信息收集、分析、整理、发布的能力较弱。县、乡各级管理部门已建成的信息服务站大多处于初级形态,配套功能差,难以提供有效服务。农业网站陈旧的信息较多,信息更新较慢,信息不完整、不准确,使用价值和实用价值低等。农村对信息的需求与农业产业化之间有相互依赖关系。农业实现产业化,扩大了生产规模,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必然产生对信息的需求以及提高效率的强烈愿望。在农业生产规模小,生产主要是满足自己的需要时,农民就不可能对信息技术有需求。

3.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技术人员匮乏。

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不仅包含前期采买设备的费用,还应包含维护设备、人员培训和信息资源开发的保障经费,但由于基层信息服务受限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后续专项经费难以保障到位,所以经费不足是信息服务体系中长期存在的重要问题。手机也无法达到全覆盖率,并且运营商和农信部门可提供的`专为手机用户使用的信息服务资源有限,因此这种信息服务使用方式也受部分因素的制约;时常出现信息服务系统出现故障,只能请异地的技术维护人员把问题处理完才能重新运行。

4信息化与农村经济发展措施与建议。

4.1加大政府投入,促进信息服务人才培养。

加强对农民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挑选一批具备一定信息素养的农业带头人进行农业科技、产业化经营、信息技术、市场运营等方面培训,提升他们的知识结构和信息意识,由他们去影响和提升周边农民利用信息的能力。促进落后偏远地区的农村主动寻求信息服务,提高信息利用水平,从而推动当地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落后地区的农村需要信息服务机构主动向农户了解信息需求,在农业信息消费方面他们是弱势群体,所以农村信息服务应以公益性为主,政府应在信息的发布、消费等方面指导和扶持农民群体,因此各级政府需要统筹规划,要保障信息建设初、中、后期的专项资金,增加农村信息化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且因地制宜的搭建适应落后偏远农村的信息服务平台,完善农村经济和社会文化方面的信息资源,制定相关信息服务的激励机制,增加专业维护人员的配备,提高技术人员的定期培训频率,为农村信息服务铺平道路。

4.2推进产业化进程,实行产业化经营,才会形成对信息的强烈需求。

大力推进区域农业产业化进程,促使农民主动寻求农业信息,提高农民对信息化的参与度,另外,推进区域农业产业化进程,还可以刺激信息服务机构完善信息资源,不仅能及时满足农民个性化信息服务,还能及时主动的更新信息资源。拓展农业产业链是在传统农业产业链基础上,向前、向后纵向延伸——向前可延伸到为农户提供化肥、种源和农业机械设备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现代化的育苗、育种车间及式样大小各异的塑料大棚,可有效带动农用物资生产加工、设施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向后可延伸到农产品初加工及深精加工,涉农产品的销售、服务等部门,也可有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横向上每个环节都可向外拓展,如为农户在种植、养殖前提供相关的科技、信息、政策咨询服务;种植、养殖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所提供的科技、信息、金融等服务;为产业链各环节提供的物流服务;结合现代农业特征及当地自然资源,在农作物生长全及家禽、牲畜养殖全过程中,开拓具有生态性、观赏性、文化性、体验性、参与性、娱乐性、休闲型、科普性等元素在内的乡村旅游等。拓展后的农业产业链不再将涉农产品仅限于第一产业,而是将原属于第二、三产业范畴的涉农产品的加工、物流、销售等行业及旅游业等纳入到产业链中,即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及横向拓展,其想象空间是很大的。

5结语。

实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就农村信息服务功能的延伸,提高农户对信息服务的参与度,改善农民信息闭塞状况和拓宽信息获取渠道,推动农村社会发展十分必要。

教育应该怎样创新的论文篇六

摘要: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在作用非常明显,因其符合持续发展的要求,故被成为朝阳产业。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支持江西旅游业发展存在的理由,包括信贷投入有待增强、金融产品有待完善以及金融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并针对理由提出了金融创新视角下江西旅游业发展策略。

关键词:金融创新;旅游发展;策略。

江西省位于我国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最近几年实施大开放政策,坚持“红色摇篮”为主旋律,旅游设施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旅游景点的接待能力也在增强,旅游产业的发展态势明显。但是,江西旅游企业的资金投入理由仍旧是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金融业对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不够,难以满足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要重视金融创新对江西旅游业发展的关键作用,积极构建与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相协调的金融支持体系。

一、金融支持江西旅游业发展存在的理由。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为了更好地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江西省跟全国其他地方一样都借助改革开放的优势,积极进取,寻找发展新路子。到了九十年代,江西省旅游打出了“庐山牌”,最近几年又扬起了“红色牌”,提出了建设旅游大省的发展目标。,江西省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5854万人次,仅景德镇一个市的国内外游客人数就达到了1706.6万人次,比增长了大约21.2%,国内旅游创汇65.6亿元,比20增长了大约25.3%,旅游收入已经占据了gdp的14.8%。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江西旅游业的金融支持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理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信贷投入有待增强:江西省旅游业的开发以及基础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市场培育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中间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缺乏长期的盈利能力保证,跟信贷资金所追求的利润高、安全性高以及流动性强的特点不一致。而且随着一些旅游景区的开发,开始有大量的中小企业涌进到新开发点,这些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不是特别强,这在客观上影响了银行信贷资金的进入。

(二)金融产品有待完善:在江西省休闲旅游产业中,多数的企业属于轻资产企业,担保抵押物不够,而且由于旅游企业的特殊性也使得担保比较困难,因为旅游行业资产基本都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对象,其资产一般不能进行贷款抵押。此外,江西省很多旅游企业只是具备了景区承包经营权利,没有土地使用证,必定导致其在申办贷款的时候难以提供有效的抵押物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银行贷款的发放。再加上金融机构介入到旅游行业的时间还不是特别长,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较低,适合旅游行业的金融产品不丰富,难以很好地迎合旅游企业的经营特点。

(三)金融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纵观发达国家的旅游产业发展状况,金融服务本身就属于旅游服务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服务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就目前江西省的旅游发展来看,金融机构对于旅游管理、项目开发以及融资等方面的需求缺乏了解,对于旅游项目的收益和发展前景难以做出有效的判断,这就导致金融服务不能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一)加大旅游业信贷投入力度:首先,要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重点项目建设为主要支撑点,为江西省旅游产业的发展积蓄力量。完善电力资源、交通设施、环境保护等配套的服务网络,尤其是那些重点旅游区,建设连接主要景区跟景区之间的交通设施建设。各个金融机构要主动介入,使得项目申报的速度加快,完善后续金融跟踪服务,保证足够的配套资金。其次要以重点旅游企业和项目为主推点,不断增强其发展的后劲,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要积极参与到重点旅游企业和项目的发展中来,不断扩大贷款授信的额度。事实上,在年底,江西省旅游局与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在南昌签署《银旅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进行银旅合作,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将把江西旅游列为战略支持行业,根据重点客户和优质客户的特点,为江西省旅游企业提供各类授信、融资、对公网上银行等优质、优惠的金融服务,并提供总金额为人民币200亿元的授信意业务信贷支持。而且在同样的条件下会优先审批旅游企业的融资申请,帮助条件成熟的旅游企业上市融资。

(二)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对于金融部门来说,可以根据江西省地方旅游的特点,在金融支持服务产品以及服务方式上进行创新,从而满足多方位以及多层次的资金需求。要积极开发多重信贷品种,比如,门票收益质押贷款、注册商标质押贷款等等,进一步拓宽江西省旅游业的融资渠道。对于具备稳定物流以及现金流的企业,可以发放仓单抵押贷款或者应收账款抵押贷款等;对于租赁、展览、有戏、出版、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印刷复制等相关设备的企业,可以给他们发放相应的租赁贷款;对于具备商标权、专利权的旅游企业(比如,江西葛仙铭实业的江西龙虎山名茶),可以通过进行权利质押贷款等方式,进一步扩大收益权质押贷款的范围。对于那些资金需求比较多的基础设施建设来说,还能采用银团贷款的方式进行信贷资金的提供,这样能够相应的分散资金压力以及风险。

(三)有效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一方面,金融机构要在贷款政策允许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贷款的审批手续,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建立江西省旅游品牌产品低风险项目审批的快速通道。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广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新型业务,因为这些业务能给企业和个人带来方便的金融服务,还能相应提高银行中间业务的资金来源。再者,金融机构要发挥起信息方面的优势,不仅要在江西省旅游业开发建设、企业引进等工作中提供有力的支持,还应在发行债券、项目运作中出谋划策。除此之外,金融机构要强化便民服务功能,在旅游景区附近设立相应的金融服务专柜,为游客办理咨询、外币兑换、人民币鉴定等方面的业务,有效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教育应该怎样创新的论文篇七

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具有广泛深刻的意义,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生动活泼地建构化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与终身发展。我认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可采用以下策略。

一、创设有趣的实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

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利用素材来创设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体验化学与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人教版《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的课堂教学中,我在上课前几分钟,用脱脂棉包裹少量的过氧化钠粉末,放在一张石棉网上,并准备好一支长的塑料吸管或一支消过毒的、洁净的玻璃管。上课时,我对同学们说,老师今天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吹气生火。这时学生们注意力集中,然后我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来配合实验,用塑料吸管或玻璃管对着棉花轻轻地吹气,不一会儿,棉花团“噗”的一声燃烧起来,教室里立刻响起同学们的惊叹声。这时我适时地创设问题情境:老师事前在脱脂棉里包裹了少许过氧化钠粉末。吹气后棉花为什么会燃烧?究竟发生了什么反应?在这个有趣的问题情境的激发下,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上积极主动。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结合化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可常常创设类似的实验教学情境,实践证明,这样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二、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充分欣赏化学实验之美。

我在暑期教师培训资源建设中,开设了“离子反应”公开课,结合课堂需要,我在新课引入时,设问:把硝酸银溶液滴人氯化钠溶液中,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们脱口而出:产生白色沉淀。我进一步设问:如果用高速摄影机的镜头去观察,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然后与学生一起欣赏清华大学与中科大出版社联合拍摄的纪录片“美丽化学”。通过高速摄影机的镜头,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的美妙现象强烈震憾了每一个学生,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这时又设问:这些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发生这些反应的条件有哪些?水到渠成地导人新课:这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新的课题:离子反应。

用高速摄影机帮助学生变换视角去欣赏化学实验,使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又一次得以提升和强化。在中学化学的实验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好多媒体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三、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猜想,并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对实验进行反思和评价,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例如,如何对真假红葡萄酒进行鉴别?学生通过讨论,得出这样的方法:在两杯酒中分别加入适量可食用的纯碱,如果酒的颜色加深,变深蓝色了,则是真的葡萄酒,如果酒的颜色没有明显变化,就说明是假酒。这个实验,直观明了地体现了指示剂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

我教的每届学生中,都有一部分学生在自己的家中或车库中建立了小小的化学实验室,对学生这样的行动,家长和老师首先应积极鼓励与支持,另一方面要给予帮助与指导,保证实验的安全性。

四、挖掘化学课程资源,对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仪器创新设计。

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挖掘课程资源,在很多实验的设计上,不唯书本,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改进。例如,在学习氯气化学性质时,如果按常规的方法完成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虽然现象明显,但缺乏趣味性。因此在课堂教?中,我进行了适当的改进:用镊子取一块比较大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后,夹好钠块放在充满氯气的集气瓶的正上方,接着用小锉刀来回锉动钠块,产生较多细小的钠屑。当细小的钠屑落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时,会清晰地观察到剧烈的反应,产生耀眼的火星,听到“啪晰”的声音,同时大量的白烟弥漫在整个集气瓶中。实验现象生动有趣,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世界的奇妙。

另外,还可进行实验仪器的创新设计与使用。生活中的瓶瓶罐罐如饮料瓶、注射器、塑料吸管、牙签等都可作为实验仪器和用品,家庭生活中使用的如食醋、食盐、葡萄糖、白糖、纯碱、鸡蛋壳、导线、金属片等都是实用的化学试剂,利用它们可以完成很多实验,例如:鉴别区分羊毛织物和化纤织物,催熟水果,巧除水垢,制“水果电池”,制作有机物的分子球棍模型等。

化学实验的创新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值得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与实践。

教育应该怎样创新的论文篇八

摘要: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整个物理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物理实验的辅助,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更深入地掌握物理知识。分析了创新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意义,对创新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了研究。

实验是物理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有效设计物理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物理知识。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需要有效创新初中物理实验策略,提升实验的时效性,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创新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意义。

对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来说,物理实验的详细演示,可使学生通过现象逐步地去认识本质,尤其是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物理实验更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整个初中物理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探索创新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促进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

(一)从创新性的角度切入实验讲解。

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时候,要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切入,引起学生的操作兴趣。例如,在讲解“浮力”这一课的物理实验时,教师就可以运用故事切入的方式。教师讲述“草船借箭”的故事,开始的时候讲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以及战争场面的精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话锋一转,询问学生这些船是怎样在江面上随水而行的。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所要操作的浮力实验。学生凭借对这个故事的想象和理解,也会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其中的原理,这样就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物理实验上来。同时,学生也了解到物理与生活的联系,间接培养了他们在生活中的物理思维,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增加课堂创新性探究讨论。

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的时候,要增加课堂创新性探究讨论。简单来说,就是要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参与,促进学生思维力的发展,促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例如,在讲解“重力”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讲解的重力的概念和相关知识,让大家思考一下生活中常见的重力现象,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筛选,积极地参与讨论,从而对重力这个概念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创新性探究讨论,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地发言,激发思维,在组员之间的交流中,大家各抒己见,对不同的认知进行讨论,能更清楚地发现认知中的错误,更有利于对重力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而且,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案来帮助学生解释为什么有些作用力不属于重力,这样一来就可以更正学生的错误认知,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开发创新性物理实验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开发创新性物理实验方式来推动物理实验课堂教学的创新发展。例如,教师在讲解“串并联的知识”的时候,就可以改变传统的实验方式,采用新型的、有选择的实验方式进行实验。这种新型的实验方式简单来说就是给学生更多材料选择的机会,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验探究来找到最佳的实验方式,并且取得成功,最终获得实验结果。所以,教师在进行“串并联”的实验时,除了要给学生准备一些基本的灯泡、导线、开关、电池之外,还可以准备一些与该实验无关的器材,让学生根据具体的实验原理去选择实验器材,这样一来,学生的选择空间就会变大。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只准备了实验会用到的.材料,导致学生形成思维惯性和思维惰性,认为给出的材料一定要用到,如果没用到就是自己实验出错了。而且实验时已经给定了材料,学生就不会思考做这个实验应该用什么原理,用什么材料合适,与探究物理的基本原则相违背。而这种创新性的实验方式,可以进一步推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也能培养学生物理实验的思维。

(四)重视实验总结的教学环节。

教师还要注意总结实验经验,通过实验经验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拓展能力。在物理实验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实验内容让学生进行实验总结,写出自己的实验心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再次回顾本次实验过程以及一些基本的注意事项,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这个实验基础之上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基本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例如,对以上“浮力”和“重力”的实验,学生就可以在实验之后对基本的原理进行总结,然后再联系一些生活现象,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这同样是创新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表现。

三、结语。

通过本文的进一步研究可以看出,创新教育理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总结等多个方面来共同深入,并且要做到不断地渗透,只有这样才可以促进创新教育理念与初中物理教学之间不断地融合,实现初中物理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小强.创新教育理念增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实效的有效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应该怎样创新的论文篇九

在阅读《人民教育》时,有一篇文章《个性化学习中的时间管理“密码”》中阐述了一个观点,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时间的配置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统”得多一点,学生“自由”少一点;教师“放”得开点,学生“自觉”多一份。这与我的教学观念产生了共鸣。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是我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物理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实验教学的创新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是提高物理教学效率的突破口。

2.当激活已有知识并作为新知识的基础时,才能够促进学习;

3.当新知识展示给学习者时,才能够促进学习;

4.当学习者应用新知识时,才能够促进学习;

5.当新知识与学习者的生活融于一体时,才能够促进学习。”所以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介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研讨实验方案、亲自动手实验,展示实验成果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在学习“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时,利用学生的手和桌面,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感受摩擦力,每个学生都会主动参与实验的设计。实验设计方法:

1.一只手握紧拳头,立放在桌面上,另一只手轻轻地压在拳头上,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

2.用较大的力压在拳头上,让拳头在桌面上滑动。

3.谈两次操作的感受。学生会发现用较大的压力,拳头滑动起来费劲,这说明了力的大小不同,摩擦力不同,但凭感觉还不可靠,怎么才能知道力到底变化了多少呢?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器材完成实验。有选用摩擦计、笔盒、物理课本、纸盒等等。一节课下来学生们都参与其中,不但分析讨论出了实验结论。而且通过实验现象的展示,交流实验出现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发现弹簧测力计是运动的不便于读数,于是有的同学建议将弹簧测力计固定,慢慢拉着长木条运动来改进实验,这样的实验探究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大部分以课堂演示实验为主。这种方式只能起到吸引学生眼球的作用,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实验中。在实际教学中,我会给学生留一项前置性作业,在学习新课前,学生都会自主学习。在预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只要遇到实验,要利用手边的器材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改进实验,然后选取效果明显的创新实验在课堂中进行演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高涨,实验也成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伙伴。例如,在预习浮力时,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用品投入水中,观察现象,有的同学为了让同学体验物体放入水中会受到力的作用,设计了乒乓球连接小石块放入水中,有的学生把下沉的物体直接用手托着放入水中,畅谈手对石头的力变小,引出石头受到水对石头施了一个向上的力。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实验效果特别明显。各种物理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动手完成各种小实验、小制作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学习欲望高涨,参与意识增强,通过实验,学生获得的物理知识就更加深刻、牢固。

在实验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机会和广阔的`思维空间,逐渐培养学生从全方位推测、假设和构思中“探索”答案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近几年的吉林省中考试题中,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注重考查知识的形成过程与研究方法,实验也不仅仅局限于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所安排的二十个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和课外小实验,而是提倡考生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现有材料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和各种物理小实验,从而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过程,领悟研究方法,学会科学思维。图6是吉林省物理中考试题12,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这幅图的雏形,图6,4-1出现在物理课本第六章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中。由于热空气上升使纸风车转动起来。图6是一种简易的实验装置。将它放在无风且光线充足的地方,黑色塑料瓶在阳光的照射下,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变小而上升,从瓶口冲出推动纸风轮转动。该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能。总之,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我们肯放手让学生去探索,他们就会由原来的被动听转变为主动学。通过实验教学创新,构建以学习者为主体,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由教师“教”向学生“学”的转变,学生学习活动由“学会”向“会学”“乐学”转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育应该怎样创新的论文篇十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内容完整、并且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等方面完整而协调,对周边环境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并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甚至有部分高校为数不少的学生出现心理精神疾病,从而不得不退学和休学。

如何遏制这一不良趋势,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创新,已经成为人们广为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在立足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的基础上,应大力推进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以更好地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一、构建综合治理的教育机制。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切入,形成对学生心理健康进行综合治理的教育机制。

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建立预防检查机制。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因此高校应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预防检查机制。在这一机制下,心理咨询机构会定期对高校学生进行心理状态检查,包括人生观、情感体验、人格特征等多方面的测试。测试的结果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行自觉的调整。而且在此基础上,教育者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给出建议和帮助,把一切不好的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真正起到“防微杜渐”的预防作用。

其次,建立和完善以心理健康咨询档案为中心的全程跟踪制度。为了能及时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必须加强针对性,建立和完善以心理健康咨询档案为中心的全程跟踪制度。这一制度通过对每一个学生建立完善而科学的心理健康咨询档案,及时发现需要关注的心理健康异常的学生,并根据其异常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从而有效缓解其心理危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再次,建立综合管理的预警和应对机制。预警机制主要针对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某些特殊大学生群体,比如单亲家庭、偏远贫困地区、能力较为薄弱、残疾或家庭变故等特殊群体学生。规定辅导员、班干部以及其他和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人员应当对这一类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教育引导,在发生心理健康问题时能及时预警。与此同时,还应建立和预警机制相结合的应对机制,即对学生心理健康异常可能导致的各种后果做好相应的处理预案,在问题发生时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应对,以最大程度减少可能造成的损失。

最后,建立相应的心理健康善后制度。对于发生过心理健康危机经过教育得到暂时缓解的学生,高校还应当建立相应的善后制度。应当规定辅导员以及其他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通过重点跟踪了解学生心理康复的具体情况,及时为其纾解心理困扰,并帮助其与同学乃至家庭成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善后制度可以有效避免这些学生重新出现心理危机,从而使前期的努力化为乌有。

二、优化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方法。

首先,发挥大众媒体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大众媒体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0世纪原创媒介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就是讯息”.

因此,应充分利用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传达提高健康心理素质的方法与措施。这些可以利用的大众媒体既包括专门针对高校师生的学校广播站、校园报刊,也包括各大电台、电视台、报纸等。积极运用大众媒体宣传心理健康常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其次,提倡心理教育活动的多样化,拓宽心理咨询的渠道。除了目前广泛采取的开设心理咨询室、定期的`班级心理辅导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部门还可以联合学生社团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减轻其心理负担。另外,可以不定期地举办心理健康知识以及法律知识的讲座和竞赛,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心理健康问题。

最后,还需要进行针对性的个别教育,如设立心理、知心电台线、心理咨询信箱等。利用这种教育方式的私密性,真诚、热情地为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诊断和矫治。

再次,利用互联网开展网络心理教育。互联网便捷性、保密性和隐蔽性的特性,更易让人快速放下戒备、吐露心声。心理上存在问题的大学生在对自己的隐私进行保护的同时,还能通过网络直接获得其所需咨询与帮助,可以有效减轻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压力。

因此,应当在互联网上建立心理健康在线教育的网站,并应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创设不同的处理板块,如求学、恋爱、就业、人际及在线咨询、心理测试及专家问答等,为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提供新的平台,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提高。

三、创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第一,以“五学”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五学”即“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所谓的健康不仅是心理的、也是社会与教育的,学校教育要培养的是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变化的心理健康的人。“学会生存”指的是使学生能够很好地适应周边环境的变化;“学会生活”指使其能够妥善处理自身事务;“学会关心”,指需要教育其关心自己所在的国家和社会,关心朋友,体谅父母,珍惜友谊,善待爱情,以热情、积极、主动的态度介入社会生活中;“学会学习”则指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书本知识,而且要学习观察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将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学会发展”则指需要教育学生具备对未来发展进行计划和设计的能力,并能为此坚持不懈地努力。

第二,树立包括学校、学生自身和家庭互相协作的大教育理念。目前,高校普遍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部分高校甚至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堂教学中,使心理健康教育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然而,与此同时,人们经常忽视学生自身和家庭教育对于其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从而使高校单方面的心理教育不能达到最佳效果。因此,必须树立包括学校、学生自身和家庭相互协作的大教育理念。

第三,树立以发展咨询为核心的大咨询观念。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仅停留在心理疾病的治疗上。事实上,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学生面临的是成长与成才、情感与事业、日常生活事件的处理等方面的普通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一般并不构成心理疾病,但又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关注这些普通心理问题的发展咨询应当成为教师教书育人职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发展咨询贯穿于学生成才教育的始终,对其心理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建立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在对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创新的过程中,高校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育工作队伍,才可以更好地适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

首先,必须从学生基层做起,建立包括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生干部、骨干和党员等在内的学生教育队伍。学生之间日常接触最多,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够被这一队伍及时发现并找出解决的对策,这对心理教育的顺利展开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次,建立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研究表明,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学校应当以科系、班级及社团等为单位,设立相关的生活与心理辅导人员,以一对一的形式帮助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使其摆脱心理健康问题带来的困扰。

最后,配备高素质的心理咨询工作者。高素质的心理咨询工作者不仅应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其可以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应的心理辅导方法,并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解决其存在的烦恼与困惑,缓解其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万瓅媛。个体不健康影响因素研究[j].价值工程,2014,(30)。

[2]张芳。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学习(上),2013,(12)。

[3]袁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才智,2014,(31)。

[4]方黛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创新路径研究[j].职教通讯,2014,(17)。

[5]代东航。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教育应该怎样创新的论文篇十一

摘要:当前物理实验教学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提升学生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必不可少。从加强实验设施的基础建设,鼓励自制实验道具,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再到借助现代技术,都能增加物理实验教学效果,有效培养学生物理思维。

引言。

受到教学理念、重视程度、升学压力等多方面的制约,教师不主动演示,家长不乐意实验,学生不喜欢动手,导致物理实验教学发展缓慢。但随着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主要内容的“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对学生科学精神这一文化基础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物理教师开始意识到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1]。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不仅要完成基本的实验教学,更要对实验教学进行创新,以达到核心素养对学生提出的要求。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实践进行了研究。

(一)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激发学生实验欲望。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身教胜于言传,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极大,试想一位平时连演示实验都不做的教师突然心血来潮让学生回家自制一个简单的物理教具,你认为会有多少人完成?因此,“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演示操作规范的实验,带领学生走进物理实验。可以先从模仿开始,让学生体验实验的乐趣,建立自主实验的信心,然后慢慢放手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实验,从而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物理学是一门精密的自然科学,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中学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的物理规律都需要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它以直观的演示,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了学生的物理思维,因此物理教学的核心在于实验[2]。

(三)推动物理的实验研究,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为了做好一次规范的实验演示,需要反复修正每个细节;为了准备一堂学生实验课,需要精心设计每个问题;为了自制一件简单的实验教具,需要多次尝试每个器材。为此,教师应深入了解教材,研究实验教学,主动参与并推动物理实验研究。在此过程中,教师对“新课标”的把握、对重难点的.处理、对教法和学法的掌握为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必要条件。

(一)加强设施建设,提高实验教学开放性。

作为实验教学的基础设施,实验器材的作用很关键。学生平时只有在上实验课时才会接触到实验器材,在做一些实验时还会出现人多器材少的情况。因此,加强实验室的设施建设变得尤为关键。一方面,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设科技社团、兴趣小组,保证物理实验室的“全日制”开放,安排物理教师在实验室值班。这样不但可以保证学生的安全,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困难,还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探究以拓展知识。另一方面,需要及时更新实验室器材,在确保一定器材数量的同时提高器材的质量。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实验探究环境,还让一些常年被锁在实验橱窗中的实验器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二)奏响瓶罐旋律,增强实验教学探究性。

自制教具,不一定需要多么精密的仪器,有时可能只需我们随手的瓶瓶罐罐。如一个塑料瓶、一截吸管和一枚回形针就可以组成一个浮力教具“浮沉子”;一个苹果加上铜片、锌片再加上一个发光二极管就可以完成“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水果电池实验。当然教师要提醒学生做完实验的水果不能食用,因为水果里面已经发生了化学反应,有重金属残留,对人体有害。又如在给学生讲“重心”的时候,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让铅笔竖立在我的手指上而不掉落下来?面对这个问题,学生们首先尝试将铅笔直接立在手指上,但均以失败告终,于是就有了课后的讨论,学生a:“我将笔横着放在手上可以稳定,竖着就不可以,这和重心有没有关系?”学生b:“竖着放重心高,横着放重心低。”学生c:“有什么办法可以降低重心呢?”学生一问一答,思想的精灵在课间跳跃着,于是就有了这幅图(见图1)。自制教具不是简单的器材拼凑,而是在物理实验的基础上拓宽探究的范围和深度,这不仅增强了实验教学的探究性,更提高了学生物理实验的探究能力。

图1。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但是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不同学科的学习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放学后学生也会花很多时间来完成家庭作业,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脱节,更不用说走向社会了。这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将物理实验生活化,链接生活日常,将书本上条条框框的物理概念转化为学生们所认识的大千世界。

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学校实验室提供了三棱镜,但是在家中如何观察此类现象呢?双休日一过,就有学生拿着照片来找笔者:“老师,我们在家里也看到色散现象了。”翻看照片,有透明奖杯的色散现象,还有水晶吊灯的色散现象。通过在家认真观察和尝试,学生发现物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用品也可以用来做物理实验。这大大增加了物理实验的乐趣,提高了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同时学生也会习惯性地从生活中寻找物理。

(四)应用现代手段,促成实验教学信息化。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与教育领域已逐渐融合,一场信息化的颠覆性变革正在悄悄发生。在现代信息社会,网络具有高效、快捷、方便传播等特点,在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合理娴熟地使用网络技术,通过会声会影的视频编辑、photoshop的图片编辑、camtasiastudio的视频录制以及实物展示台等,能够解决课堂演示操作烦琐、容易失败、现象不明显等问题。如教学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运动的相对性》一节时,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相对性,笔者利用一幅两米长、以蓝天为背景的画卷,一个孙悟空模型(见图2)和一部手机,笔者将孙悟空模型固定住,请两位学生上台拉住画卷,然后以画的一端为起点,放慢速度去移动画卷,笔者用手机录像拍摄,拍好后直接上传到教室的计算机上,学生就能从视频中看到孙悟空“腾云驾雾”了。

图2。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和创新,离不开所有物理教育工作者对物理实验教学的热爱和探索。物理教师参与并推动物理实验教学及创新,可为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2]邹前宝.关于多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的思考[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5,33(11):60.

教育应该怎样创新的论文篇十二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创新学习必将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有效载体和驱动器。在基础教育中如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促使学生把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从而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一、优化教学内容,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

二、优化教学策略与方法,体现“双主互动”因材施教。

三、优化测评手段,体现个性差异分层递进。

关键词:新课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创新学习必将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有效载体和驱动器。在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了种种不适,如缺乏积极的参与热情;缺乏问题意识、独立思考能力、独立运作能力;缺乏时间运筹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缺乏人际交往能力、合作攻坚能力;缺乏抵抗挫折的心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吃苦精神和创新精神等等。因此,我们在着重探索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不得不反思在基础教育中如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促使学生把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从而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具体做法如下:

一、优化教学内容,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

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内容,在选择上必须解决好是发展知识还是发展能力的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注重“双基”传授、强化训练、有效传递,忽略了学生的学与思、学与行、学与能、学与创。结果是发展了知识,课堂教学中是见书不见人,人围着书转,忽略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现代教学理论坚持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新观念,提倡塑造“全人”,这就要求教学具有全息性,应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优化教学策略与方法,体现“双主互动”因材施教。

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有效合作为基础,以教师的启发点拨为主导,以创新思维训练为主线,通过巧妙设疑、布疑、激疑、质疑和科学地释疑实现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高。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推动课堂高效运转的动力,是创新学习的基石。

1、创设情境给学生创设问“问题”的时空。

教学中,有一部分学生因基础与思维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不善于思考,思维惰性大,不能提出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对于这部分学生,除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外,还要特别采取启发式教学,从学生的心理着手,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把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成多种问题形式和思维载体,如阅读理解型问题、类比型问题、总结概括性问题、知识迁移型问题、化学与物理生物相关的综合问题、化学与生活生产实际相关的问题。

2、合作释疑,教给学生协作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分类归纳,及时筛选整理出有层次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工具书或动手实验,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从各个方面去思考,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对于低层次要求的问题,自行解决;中等层次要求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迂回解答的方式,教师不从正面回答而是高屋建瓴、旁敲侧击地发问学生许多问题,一直到学生自己想通了这些问题,原先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也可以适当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将头脑中已有的那些认识模块重新组合,迁移上升为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进而形成更高层次的认知结构。

三、优化测评手段,体现个性差异分层递进。

评价的目的:优化测评手段,体现个体差异分层递进。原则: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培养创新;减轻负担,提高质量。

1、课堂的即时测评。每学完一个完整的知识点,配发一套a、b、c三个层次的思考题。a组以课后习题为主,顾及学困生;b组把本节的知识点放在全书的认知链中“瞻前顾后”设计问题,顾及中等生;c组强调综合思维,以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顾及少数尖子生。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完成学习目标的具体程度,使学生主动关心自己的学习成果,做到对自己负责。

2、改变作业的布置方式。以自我出题的形式代替教师的指令性计划。要求学生课下认真复习当天学习的内容,根据目标策略,按了解、识记、理解、应用的不同层次要求设计题目,温故知新。下一节课前同学间相互交换、做答案和批阅,然后交给教师审阅,分组存档备案。

参考文献。

[1]王义堂田保军王硕旺编著《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

[2]郑长龙主编《化学新课程中的问题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3]王祖浩《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4]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开明出版社。

[5]贺湘善吴俊明《基础教育现代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6]黄煜峰雷雳《初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7]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