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质量成本管理的论文简短(精选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12:59:43 页码:11
2023年质量成本管理的论文简短(精选16篇)
2023-11-22 12:59:43    小编:ZTFB

可以发现问题、找到不足之处,并制定下一步的发展计划。在总结中,要突出重点,简洁明了。这是一些成功人士的总结经验,或许对你有所启发。

质量成本管理的论文简短篇一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卓越的研究开发可使新产品导入市场,营销的多样化可使产品在短期内增加销售量,通过降低那些容易被抓住和容易被“看见”的成本与费用来降低企业成本,同时也能提高企业的效益。只有让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挖掘企业内部降低成本潜能,才能获取新的增长空间,所以实施质量成本管理迫在眉睫。

质量成本(cost of quality)是指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损失。质量成本一般包含: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损失)成本、外部故障(损失)成本等四大部分。

1.1预防成本

预防成本即为预防故障所支付的费用,他主要反应为减少质量损失和检验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

1.2鉴定成本

鉴定成本为评审质量要求是否被满足而进行试验、检验和检查所支付的费用。按照质量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测试、评定和检验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部门行政费、材料工序成品检验费、检测设备维修费和折旧等。

1.3内部故障(损失)成本

产品在交付前不能满足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

1.4外部故障(损失)成本

当顾客接收到不合格品,而要求返工、返修、退货和索赔发生的费用。

80年代新兴起的“零缺陷”质量成本观主张企业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经营管理,生产者、工作者要努力使自己的产品、业务没有缺点,并向着高质量标准的目标而奋斗。

传统质量成本从诞生起,都是围绕着以最少的质量资金投入,尽可能多的减少废次品损失而展开。这一理论的应用与研究在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中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质量观念的不断更新,传统成本观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

2.1忽视员工工作质量的提高,认为产品质量是靠严格检验得出来的

对于传统质量成本观,产品质量是严格检验的结果,检验越严,淘汰的产品越多,产品的质量成本就越高。

2.2仅从企业角度分析质量成本,忽视消费者质量要求

传统质量成本观把客户因素排除在外,企业向客户提供的是自认为合算的质量,忽视了客户的质量要求,从而导致因企业信誉丧失带来的潜在损害远远超过企业由此而获得的质量成本节约。

2.3认为质量仅指制造质量,忽视产品整体过程质量

在实践中,产品质量成本往往局限在产品制造质量成本的范围,而没有从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等整体过程来考虑产品质量成本。这大大降低了质量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使质量成本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

如何提高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借鉴国外质量成本管理的成功经验,我们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对策:

3.1提高对质量成本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将其纳入全面质量管理这中并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常抓不懈。

3.2加强对质量成本统计数据的监督与考核力度

建立由质量、生产、采购、财务等部门组成的跨部门专题小组,重点对各部门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监督检查(按月或按季),并出具审核意见。将审核结果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考核范畴,同时制定科学、量化的考核办法。

3.3选择切实可行的质量成本数据收集渠道

对于与财务信息紧密结合的统计项目,如预防成本、鉴定成本以及外部故障(损失)成本中的维修差旅费等,应由财务部门直接从财务数据中提取;对于难以从财务部门提取的项目,如内部故障(损失)成本、外部故障(损失)成本中的维修材料费等,应由业务单元填报,同时报送编制说明及相关分析,经专题小组审核后上报财务部门汇总。

3.4搭建质量成本统计项目与内部财务预算之间的衔接平台

在完善内部财务预算的基础上,明确质量成本项目与财务预算之间的对应关系。

3.5细化质量成本统计科目

按照质量成本分类将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损失)成本、外部故障(损失)成本四个一级科目,并在确定的一级科目下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并细化二级及明细科目,确保科目的设置涵盖全部质量成本统计项目,以避免统计漏项。

3.6简化纳入质量成本管理的产品项目,按照产品类别进行统计

传统的统计方法往往是按单台套产品进行统计。由于单台套产品数量众多,类别繁杂,一方面不可能覆盖全部产品,造成统计缺乏完整性;另一方面单台套产品发生损失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较大,影响分析效力。因此,按类别进行统计可以杜绝此类问题,提高质量成本数据的完整性和分析有效性。

3.7实行全寿命周期质量成本法

将研发、生产、交付、保修、服务全过程所发生的与产品质量有关的费用均统计到质量成本中,并对其全寿命周期进行质量成本跟踪管理。

在企业管理中有效控制质量成本,是企业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它不但反映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同时也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综合素质的体现。只有重视质量与成本的关系,增强质量成本意识,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创造出最佳的经济效益。

质量成本管理的论文简短篇二

成本管理通常被看做是企业财务部门和管理层的责任,长期以来未能引起广大职工的足够重视。即便企业各单位各部门都能采取降低成本的措施,但由于部门之间、单位之间缺乏协调、配合,企业客户、供应商间的协调合作不够,这将错过许多降低成本机会。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重点是资金成本管理。要通过资本的运作,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实行开源节流,降低生产耗费,提高赢利水平。首先是严格会计制度,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建立在统一的会计制度之上,避免企业财务出现漏洞与黑洞;其次要严格执行《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如实编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准确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可信的依据;再次是严格财经纪律,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审计和监督,坚决纠正做假账、违反财经纪律、营私舞弊、挥霍浪费等现象;第四是加强财务管理系统的建设,使之向着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广泛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先进和可靠的财务管理网络。

企业成本的形成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的各项要素与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企业在新时期进行成本管理与控制时,应将全体员工视为成本控制主体,将成本控制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自上而下树立成本意识,让各级管理人员和每个职工认识到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对成本降低的重要作用。成本管理应该是全员行为和全员关注的焦点。企业应着力塑造一种注重细节、精打细算,讲究节俭,严格管理的成本意识,使其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一切行动和措施都应体现这个核心。

二、如何有效控制邮政企业的成本费用。

有效管理和控制企业成本费用,是任何企业在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的根本前提和关键因素。邮政企业从98年邮电分营后,一直致力于成1本管理与控制,探索发展之路。

(一)制定措施,压缩开支,源头避免。

制定行之有效的成本费用管理措施,是成本费用管理的基础。近年来,邮政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措施主要有如下方面:第一,划清责任单位,明确责任人。第二,制定管理办法,明确开支范围和标准及审批权限。注重审批控制,避免浪费、挪用。第三,实行财务预算,对预算外费用要上报审批方可开支。第四,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第五,加强成本费用构成情况分析,查找异动项目原因。

成本管理不应简单地等同于降低成本,应立足于预防,从源头上控制成本的发生,集中消除无效作业和任务,能不发生的就不发生,能用更经济方式的就取代原来的方式,这样从源头上避免,比一味压缩更为科学合理,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向效益观念转变。成本费用的控制关键在于“成本避免”。

(二)注重短期成本,也要注重长期成本。

短期快速的成本降低措施有可能以牺牲长期成本降低为代价。因此成本控制涉及长期成本和短期成本之间的关系问题。比如在设备技术性能的选择上,设备性能影响到长期成本与短期成本之间的抉择,设备性能高,投资大,成本的资本化程度高,需要长期分摊的成本高,但设备使用期间的变动成本会显著降低。因此,企业需要在综合考虑资金实力、营业规模、生产能力利用率和变动成本的降低幅度等因素之后,在长期成本和短期成本之间做出适当的权衡和选择。

(三)控制作业成本是突破口。

邮政长期以来形成“全程全网”的运作和结算模式,当前竞争压力要求邮政企业分产品提供比较合理的成本数据,而邮政产品大量的共同费用难以准确分配,使企业无法得到真实准确的单项产品成本信息,进而无法对竞争性业务进行定价,难以实现对邮政产品的战略定位,从而错过商业机会。

依据“谁受益、谁分担”的原则,邮政企业也在着力于共同费用在每个单项产品之间的分配。目前,分配的程序是,先把有明确归属的直接成本计入对应的产品成本,对不能直接计入的,主要是资产的折旧与摊销、人工成本、2管理费用等项目,先按单位(部门)归集,之后再按照各单位测定的费用分配比例在各期、对各个单项产品进行分配。但这些费用的分配不仅仅是算术问题,还是管理问题。从管理层面看,间接费用的分配隐含着效益评价与激励的问题,哪个单项业务分配的间接费用越多,效益越不理想。选择不同的分配方式,关乎市场的定位与导向。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1、单一成本分配标准不合理。如在邮件处理环节,目前主要是按业务量对该环节的成本进行分配,这会造成业务量大、低复杂程度的产品分配成本高,业务量小、高复杂程度产品分配成本低。

2、成本分配无法体现区域差异。如在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的区域,承担的实际成本远大于按标准测算分配的平均成本。这也会给企业决策带来失误,使高估成本的产品失去竞争机会,使低估成本的产品产生潜在损失。

3、原有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产品成本信息失真。邮政企业成本费用是先按部门层层归集,之后再按比例分配到单项产品,而各个单位(部门)所拥有的资源本身是不合理的或者是不均衡的,所占用资源的成本费用分摊到各个产品之上,也造成产品成本信息失真。

针对这种状况,应引入作业成本计算的方法来加以改进。邮政单项产品成本就是这项产品从“窗口收寄——邮件处理——投递——客户签收反馈”所需要的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作业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方面有两大作用:首先,具有压缩作业的资源投入,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固定成本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定的作业量消耗的资源费用越少,提供的产出功能越多,作业效率越高,产出价值越大。其次,具有把资源用在最有利可图的地方,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相对准确的成本对产品重新定价,根据成熟产品的实际成本采取降价策略提高获利产品的销量,从而使产品结构得以调整。

三、把握战略成本。

战略成本寻求并创造企业长期竞争优势,从战略高度对企业成本结果及成本行为进行全面了解控制和改善,其目标是获取成本增值,具有前瞻性。从战略成本角度考虑邮政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和管理,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着手点。

(一)加大邮政企业资产盘活力度。对闲置资产进行出租出售,降低这部分资产占用成本对产品成本的影响,使企业更具竞争力。

(二)合理调度,优化邮政网路结构。邮运网路整体结构的调整,和与之相匹配的车辆装载量的调整,能从根本上使整个“邮件流”网路更有效率。

(三)优化城乡营业网点布局。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有效益的地方,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四)业务重组,管理流程再造。建立以关注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业务流程体系,打通部门墙,使组织管理扁平化,从而降低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

(五)推行邮政企业用工制度改革。采取多样的用工形式,如对部分季节性明显的岗位采用季节工、钟点工,节约企业人工成本。

战略成本把以往不可控的成本变为可控成本,和作业成本相辅相成,互为依托,能使成本管理起到更显著的效果。

四、抓内部成本,也要抓外部成本,注重整体控制。

传统的成本管理与控制,较多关注企业自身的生产作业环节。笔者认为,更需要通过整合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环节,全方位控制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使最终产品的价值(1+12)而成本(1+12),达到整个价值链成本最小化,这必然成为邮政企业竞争战略选择的新依据。

由此可见,企业应注重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相结合;控制作业成本,把握战略成本;内部成本与外部成本并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来实施成本管理问题。

参考文献:

[1]袁天荣.成本抉择关系分析.财会通讯,2009,(10).[2]焦跃华.论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会计研究,2009,(2).[3]杨梅英.知识经济与管理创新.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质量成本管理的论文简短篇三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而成本管理是项目施工管理的核心内容。所谓项目管理的成本控制,即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对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考核、分析等进行科学管理的工作。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必须在组织和控制措施上给予高度的重视,以期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企业市场竞争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建筑工程的价格竞争。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是建筑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深化建筑企业改革,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施工企业承揽到施工项目后,只有干得好、管得严、算得细,才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建筑项目从投标报价、合同的签订,到施工方案的设计、材料采购、人员机械设备的调配等等环节,都应充分考虑成本问题,都要牢牢把握在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施工企业只有通过施工过程的科学管理,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最终获得最丰厚的利润。

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工程项目成本的降低,表明施工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的节约。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它既包含了质量的管理、工期的管理、资源的管理、安全的管理,也包含了合同的管理、分包的管理、预算的管理。这些管理共同织就了管理的网络,检验着管理的水平。

在建筑企业管理中,企业战略的选择与实施是企业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建筑企业的成本控制首先要配合企业为取得竞争优势所进行的战略选择。尤其在我国加入wto后,建筑市场全面开放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些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项目在安全、质量、工期保证的情况下,严格控制工程成本,争取降低工程成本,才使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虽然,成本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核算的一个重要环节,施工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实施的进度和项目的成败,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是,目前在多数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成本管理意识不强,成本核算留于形式;管理系统不健全,人员素质不高;材料人工费管理不严,对合同管理存在漏洞等等。建筑企业的最终目标是经济效益最大化,只有牢牢地提高管理水平,控制住工程项目的成本,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要将精益生产管理中的全面质量管理用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会大大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要强化对工程项目的总体设计。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首要的一步是工程项目的总体设计。这要求有经验丰富的不同部门专业人员参与,共同协商。该设计一旦成形,各项工作的日程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进行,以减少建筑企业的损失。要做好成本预测工作,成本预测是成本计划的基础,为科学合理控制目标成本提供依据。

项目成本管理的关键在于建立项目成本核算责任制,成立成本管理领导机构,建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考核一体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分工,明确奖罚责任制。要加强目标体系动态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比、调整,保证目标体系科学合理,控制依据真实有效。

2.加强工程项目实施中成本控制,加强对材料费、人工费的控制。

建筑项目要对工程项目成本实行全过程的控制。一要坚持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生产管理人员严格依据成本控制计划下达施工任务单、各限额领料单,必须做好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完成后的验收,以及实耗人工、实耗材料的数量核对,以保证限额领料单和施工任务单结算资料的准确无误。二是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还必须注重质量成本的控制,质量成本包括控制成本与故障成本两方面。工程项目和产品不同,如产品发现了质量问题可以退货或更换产品。但是,工程项目一旦出现了质量问题,将会带来返工、赔偿甚至会危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施工工程要特别加强对材料费和人工费的控制。材料费的控制包括价格控制和用量控制。通过对市场行情的调查研究,利用电脑和网络技术建立企业内部材料采购对比分析数据库,在保质保量前提下进行买价控制。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尽量减少资金占用,实行限额领料制度,按定额确定材料消耗量,对超额领用应及时分析原因并加以解决,要合理堆放材料,减少搬运,降低损耗,加强现场材料管理,减少材料成本。要强化人工费成本,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尽量配备高效精干的机构和人员,充分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调整工资分配制度,真正做到劳分配。要合理使用临时工,加强用工管理,要从用工数量控制,有计划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量,最终达到压缩人工成本、减少费用之目的。

3.加强施工成本核算监督力度,加强对非生产性开支的管理。

要增强成本核算员自身的素质建设和工作责任感。建筑企业应严格要求各工程项目经理部人员认真学习和严格贯彻执行企业制定的施工成本控制与核算管理制度,并严格保持自律,不得利用职权或工作之便干扰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使施工成本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公司要全面提高核算员的技术业务素质,尽快提高他们的素质,也应制定相应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对成本核算员行使职权提供必要的保障。

要控制建筑成本非生产成本和间接费用的控制。针对所有非生产性费用的开支,施工企业管理层应建立有效的非生产性开支审批、报销程序,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小车油料费、办公费、修理费及招待费进行包干控制。年初制订开支计划,对各项开支要严格事前报告制度和事后审批制度。要精简项目机构,压缩人员开支,行政用办公用品一律要有计划采购,建立台账,进行管理。还要加强风气建设,狠抓享受之风,控制超标准买车、用车等各项开支。要注意分析节超原因,制定相应措施。例如:根据年初预算报表,要针对预算的具体指标,着重分析超支过多和节支较多的成本项目。对超支的成本进行详细分解,查找具体超支原因,切实提出改进和控制方法。若节支事例比较突出,对整个工程项目影响较大,其经验应可以予以推广。

总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不仅可改善经营管理,合理补偿施工耗费,保证施工企业再生产的进行,而且可以提高效益,提升施工企业整体竞争力。因此,建筑企业要从这个意义上切实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盈利空间。

质量成本管理的论文简短篇四

a、实现有效的项目成本控制。

b、使项目承包方的收益提高。

c、使项目业主的支出降低和利益上升。

d、a、b和c2、当你评估项目的成本绩效数据时,根据数据与基线的偏差程度将做出不同的反应。例如,10%的偏差可能不需立即做出反应,而100%的偏差将需要进行调查。你如何处理成本偏差的描述应该包括在以下什么文件里(a)。

b、变更管理计划。

c、绩效衡量计划。

d、偏差管理计划。

3、在你的项目中,你需要将成本分配到发生该成本的期间。为此,你应该(b)。

a、识别项目各组成部分以分配成本。

b、将项目时间表作为成本预算的输入项。

c、进行详细和精确的成本估计。

d、制定成本绩效计划。

4、制定项目成本概算的三个最通常的技术是(d)。

a、预算式、团队式的和参数式。

b、类比式、自上而下式和自下而上式。

c、类比、参数式和直接式。

d、类比式、参数式和自下而上式。

5、根据学习曲线理论,当重复生产某产品时(c)。

a、生产设备操作员的培训需求减少,从而降低单位成本。

b、单位成本随生产率的提高而下降。

c、随着产量的增加,单位成本有规律的下降。

d、培训成本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加。

6、在进行成本估算时,你必须考虑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应急费。以下哪一个不是直接成本?(a)。

a、融资费用。

b、设备费用。

c、项目所用的材料。

d、项目经理的工资。

质量成本管理的论文简短篇五

2011-1-2514:41:29来源:环球网校(edu24ol)频道:质量专业技术资格分享:

在企业实践中,质量成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要把它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考虑。企业有什么样的战略目标,就有相应的产品质量策略,不同的质量策略,就会产生不同的质量成本。

环球网校2012年质量专业技术资格辅导方案。

考题预测更多课。

精讲班。

辅导科目班程。

课时试听课时试听报名。

点击查看2012年质量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招生简章。

重要的是,在对质量成本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之后,经理人对失误与浪费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企业在努力增加收益的同时,常常忽略对战略规划与质量规划进行整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企业对战略、质量、生产率、收益率、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了解。

整合企业战略与产品质量为什么重要呢?这是因为战略与产品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企业奉行的是低成本战略,那么就要制定相应的低成本质量策略。如果企业目标是想凭借优质产品树立企业形象,那么就需要对产品质量进行规划,把研制、生产和销售优质产品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因此,产品质量规划必须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保持一致。若企业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规划就应该侧重于那些影响当前与未来客户购买决策的因素。然而,如果企业只是想提高某一产品的利润,那么在产品质量方面就应该注重减少失误、消除非增值活动与浪费现象,以降低质量成本。

对上述那种关系缺乏了解的另一个原因是对质量这一概念还认识不足。质量的含义是,花费尽可能小的成本来满足客户的要求,并杜绝各种失误。因此说对质量的要求并不一味精益求精。调查中发现,市场上普遍存在着产品质量大大超过实际需要的情况,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浪费或者“质量陷阱”。

产品质量的改进能够带动生产效率的提高。消除了失误、非增值活动和浪费,企业资源的利用会更加充分。但这也为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如果节约下来的资源无法加以利用,那就不会对企业收益产生实际影响。

经历了惨痛的教训,高层管理人员发现,一旦出现企业资源的闲置,企业改善计划也就彻底失败了。产品质量的提高缩短了生产周期,产品返修现象的减少降低了机器设备的使用率,企业资产投入也随之减少。由于废品率、返工率和浪费现象不再频繁出现,对原材料的需求也下降了。此外,由于消除了质量缺陷、浪费和非增值活动,行政运作费用也随之降低。

以往,企业总是把战略规划和产品质量改善割裂开来,分别对待。战略规划通常有固定的方式与程序,一般每年进行一次。而质量改善却往往是心血来潮、缺乏计划性。很常见的情况是刚忙完了手头的工作,就开始规划新工作。多数情况下,承担质量改善工作的人员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因此只能利用空闲时间。这种工作方式使许多改善计划无法按期完成,有些甚至不了了之。

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定虽然非常规律,也很正式,但是由于其内容涉及商业秘密,因此往往不会在企业内完全公开。尽管员工对规划的内容并不十分了解,企业通常还是能够完成规划的目标。

质量改善或许应当被纳入到企业的战略规划当中去。质量改善应当着眼于现有与未来客户的需求,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经营目标。应详细制订质量改善计划并在资源方面给予充分支持。

质量成本(coq)这一概念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是对其含义仍然是众说纷纭。质量成本这一说法本身就存在着模糊之处。它可以是因质量问题而产生的支出,或是为确保质量而必须有的支出。更有甚者,把这一概念理解为“质量缺陷成本”。而实际上,这种质量缺陷成本仅仅是指因补救产品质量问题而产生的支出。

总体来说,质量成本应包括一切防止质量缺陷的支出、评估及确保产品达到质量标准要求的支出,以及出现质量问题后善后工作的各项支出。质量缺陷是指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出现的浪费、失误或无法满足客户的要求。

质量成本支出可以分为三方面:预防性支出、评估性支出和补救性支出。

预防性支出:预防性支出是企业的计划性支出,专门用来确保在产品交付和服务的各个环节不出现失误。交付环节是指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与运输。预防性支出项目包括教育与培训、持续的质量改善工作、质量管理人员投入、流程控制、市场调查、实地检测以及预防性维护。

评估性支出:评估性支出是指在交付和服务环节上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检查、监测或评估的支出。这类支出项目包括进货检查、内部产品审核、产品检查、库存清点、质量管理人员薪金、供货商评估与审核报告。

补救性支出:如果产品交付或服务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导致产品的维修与更换或重复服务,企业就需要支付补救性支出。补救性支出还可以细分为两类:内部补救支出与外部补救支出。

内部补救支出是指产品在送达客户之前发现问题的补救支出,涉及的方面包括废品、返工、库存、维修点、重新设计、运输救援、补救行动汇报,以及因产品或服务不合要求导致的延误。

外部补救支出则是指因客户发现问题而由企业承担的补救性支出,包括的项目有保修、接待客户投诉、产品更换、产品回收、运费、担保数据分析、客户跟踪调查和区域服务机构。

有许多质量成本支出是隐性的,很难通过常规的质量成本评估系统进行测定。即使发现,其中很大一部分也会被当作是企业的正常经营支出。多数质量成本系统无法检测的隐性成本主要集中在客户补救成本、信誉损失成本、客户不满成本三方面。虽然这些成本不能通过常规质量成本系统确定下来,但在成本构成中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现有与未来客户是否购买产品就与这些成本有关。消除了外部问题因素,这些支出也随之消失。因此,消除企业外部补救支出尤其重要。

质量成本数据可以视为是一种重要的评估手段。可以用来确定改善计划的时机并排定工作顺序。如果变革发生,还可以用来跟踪变革带来的影响。

把质量成本数据应用于质量改善,其目的是减少直至最终消除企业补救性支出。实施这一策略,就能够解决问题,并对产品或服务程序进行改善或做相应的变革。企业通过预防性支出,对各种问题加以调查和解决,从而减少了补救性支出,进而确保了利润。

评估性支出并不能直接为企业带来价值,应当尽量减少。之所以说这类支出无附加价值,是因为它们并不能改进被评估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诚然,检查与评估进行得越细致、彻底,客户发现的质量缺陷就越少。但是,这类活动并不能彻底杜绝有质量缺陷的产品。加大预防性支出就可以减少评估性支出,同样能够减少补救性支出。

不同类型的质量问题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程度也各不相同。其中以外部质量问题的影响最大,因为这种问题为客户带来了额外的支出负担,因而影响到客户未来的购买行为。潜在的未来客户同样会受到影响。他们一旦听说了存在质量问题,很可能影响到他们的购买决策。确定了各类质量问题的标准和平均成本,就能够选择优先解决的质量问题,更好地帮助企业完成战略目标。

确定成本标准的第一步,就是详细列出各种必要补救措施,如从客户处取回存在问题的产品、生产备换产品和运送新产品等等。把所有补救措施的标准支出加在一起,并分别乘以同类事故发生的频率,就是企业每年在质量问题补救方面的总支出。

质量改善规划的选择应当结合企业的宏观战略目标。企业的经营目标可能各不相同,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到增加市场份额,不一而足。外部补救活动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影响最大,因此应当作为改进的重点。

质量成本管理的论文简短篇六

摘要:一个国家要想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少不了交通事业的推动和支持,而交通事业的发展程度又取决于公路工程质量。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成本控制是一项重要任务,影响着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要对成本消耗进行严格控制,尽量减少资源浪费,这样才能促进工程实现良好发展,保证有效的投资获取最大的效益。文章对此作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成本控制。

引言。

公路工程建设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应用到的技术极为复杂,施工周期较长,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对此为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更好的节省资源,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建设单位必须要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采取合理的控制手段,这样才能保证工程整体效益。

文档为doc格式。

质量成本管理的论文简短篇七

关键字:沉没成本;企业经营决策;进入壁垒。

一、引言。

经济理论认为沉没成本与企业的决策无关,并提出沉没成本不计入企业成本的原则。但是,在市场经济现实中,企业决策并非不考虑沉没成本的存在。当企业计划投资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时,首先要对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以确定自身是否会面对强大的壁垒,这包括行业中已存在的企业对于潜在进入企业的阻挡以及同时期的潜在进入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

二、沉没成本。

(一)沉没成本的概念。

沉没成本(sankcosts)是指企业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及用,或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成本支出及费用。沉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它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具体来说,沉没成本的大小取决于资产扣除折旧后的折旧余额与其打捞价值(转移或再销售价格)之间的差额。例如:企业退出某一产业时产生的一些无法转为它用的资产,包括厂房、设备和员工等;企业进入某一产业前的市场调研费用和进入后的研发、广告费等。

(二)沉没成本的谬误。

沉没成本谬误: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情将会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和因此引发的成本,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面有过投入,虽然这些投入已经不能收回了。作为一个理性的决策者,更注重考虑将来要发生的成本和收益;现实经济活动中,骑虎难下的投资项目比比皆是,到底是继续投资还是决然退出,总是令投资决策者们左右为难。

其实,企业管理者们之所以会陷入“沉没成本”误区中难以自拔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愿认输,不愿承认自己犯错误。“保本”这一观点一向是企业经营中遵循的最基本的经营方针,“起码要保本”看似天经地义,无可厚非,孰不知,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其本身就包含了“沉没成本谬误”。许多零售商都喜欢用他们的批发价来决定零售价的底线,不愿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商品,因为他们不愿承担亏损,这样的经营理念是错误的。

三、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20世纪90年代初,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师想到了一种铱星解决方案——由66颗近地卫星组成的星群,让用户从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可以打电话。

到。

对于摩托罗拉的工程师们来说,建立铱星群的挑战是一次经典的“技术拉锯。

战”——50多亿美元的代价终于让他们在1998年将铱星首次投入使用。

这一项目是在1991年正式启动的。当时,摩托罗拉投资4亿美元建立了铱。

3.5亿的期权。就铱星来说,它最终与摩托罗拉签定了66亿美元的合约,其中。

34亿用于卫星的开发,29亿用于维持公司正常运行。铱星则要为摩托罗拉建立。

卫星通信系统提供技术。

在铱星即将发射其首批卫星之时,爱德华“斯坦阿诺加入了董事会并担任首。

席执行官。在加入铱星以前,斯坦阿诺已为摩托罗拉工作了23年,其精明与刻。

薄广为人知。对他来说,舍摩托罗拉而选择铱星意味着放弃与前者每年130万美。

元的合约,而选择每年50万底薪外加5年期7万5千股铱星的股份。一旦铱星。

赚钱的话,斯坦阿诺就会财源广进。

1998年11月1日,在进行了耗资1.8亿美元的广告宣传之后铱星公司展开。

了它的通信卫星电话服务。开幕式上,副总统阿尔”戈尔用铱星打了第一通电话。

电话机的价格是每部3,000美元,每分钟话费3-8美元。结果却令人不无沮丧。

到1999年4月,公司还只有1万个用户。面对着微乎其微的收入和每月四千万。

美元的贷款利息,公司陷入了巨大的压力之中。4月里,就在公司宣布其季度财。

务报告的前两天,首席执行官斯坦阿诺辞职,宣称他与董事会在战略问题上发生。

了分歧。公司内部一位资深人员约翰“理查德森迅速接替斯坦阿诺成为临时首席。

执行官,但毁灭的阴影却已经笼罩了上来。

1999年6月,铱星解雇了15%的员工,甚至包括几位参与了公司营销战略。

规划的经理。8月,它的用户只上升到2万个,离贷款合同要求的5万2千个相。

去甚远。1999年8月13日,星期五,在拖欠了15亿美元贷款的两天之后,铱。

星提出了破产保护的申请。

(二)案例分析。

摩托罗拉公司的铱星项目就是“沉没成本谬误”的一个典型例子。摩托罗这。

个项目投入了大量的成本,运用了大量的资金34亿来开发卫星,资金巨大。一旦。

铱星成功,便会有高额回报,后来发现这个项目并不像当初想象的那样乐观。

可是,公司的决策者一直认为已经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那么多,不能半途而。

力、财力和物力。摩托罗拉在开始发现是错的时候就应该及时悬崖勒马,尽早回。

头。

因此可以得到企业的决策者应该正确认识沉没成本,做出合理的决策减少无。

谓的沉没成本以及损失。

四、合理运用沉没成本制定决策。

(一)尽量避免决策失误导致的沉没成本。

这就要求企业有一套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要求决策者从技术、财务、市场。

回成本,而错上加错。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过分顾忌沉没成本而失败的案例比比。

皆是,就像上述的铱星项目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可以在决策中,多听听下属的意见。

(二)通过合资或双边契约减少沉没成本。

很多时候沉没成本并不是由企业自身造成的,而是由合作方或供应链的上、下游方中断合作引起的。

由于一项用于某一特定交易的耐用性投资往往具有专用性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交易突然终止,则所投入的资产将完全或很大部分会放弃,从而要产生相当一部分“沉没成本”。因此,通过合资或双边契约来确保交易的连续性更显得格外重要,因为有了契约性或组织性的保障,就可以大大降低投资风险。

(三)采用非市场的规制结构。

从减少沉没成本的角度来看,采用非市场的规制结构对企业是比较有利的,因为这一结构能为交易提供更有效的保障,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投资风险。在现代企业经营中,技术合作、策略或战略联盟已经成为重要趋势,其内在原因是从分散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风险、减少沉没成本方面来考虑。

(四)利用沉没成本建立竞争优势。

事实上.很多时候“沉没成本”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支出。经济学家曾指出:若一个产业的固定成本或沉没成本很高,也就形成了高的进入门槛或壁垒。具有明显规模经济和庞大硬件投入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如能源、通讯、交通、房地产、集成电路、医药等产业,其超额回报可谓诱人,但其惊人的初始投入和高退出成本则往往使许多准进入者们却步,因为这首先是一“谁更输得起”的比拼。由于这些高沉没成本的产业往往同时具备低边际成本的特性,“输得起”的一方最终成为了市场的赢家。许多资本实力雄厚的企业正是利用“沉没成本”来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小企业通常只能选择在沉没成本较低的竞争性行业求得发展。

参考文献。

[1]展广军.沉没成本对投资决策的影响[j].山东煤炭科技.2005(05)。

[2]张小利.投资决策中沉没成本的确认[j].中国工程咨询.2004(08)。

[3]刘燕君沉没成本与企业决策》[j],广西电业2008(9)。

[4]钱琳沉没成本效应对企业投资决策影响的研究[学位论文]2007。

[5]时敬梁决策与”沉没成本"[期刊论文]-中国科技财富。

质量成本管理的论文简短篇八

摘要:本文分析和阐述了我国现阶段研究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的重要意义,介绍了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的特点和主要内容,探讨了目前在我国推广和应用质量成本管理会计所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企业应把质量成本管理会计提升到战略层次”的意见和建议。

一、研究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的必要性和在我国的现实意义“质量第一”的经营之道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提高到企业战略的高度。现代企业管理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保证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是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根本。邓小平同志早在改革开发初期就曾强调:“产品不能只讲数量,首先要讲质量;要打开出口销路,关键是提高质量。质量不高,就没有竞争力。”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商品社会中,企业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然要求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能找到市场打开销路,或赢得消费者的信赖。要持续得到消费者的亲睐绝非易事,保证产品质量就是企业赢得市场和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日本的许多大公司在这方面有成功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榜样。上个世纪末,提起电子产品,像“索尼”、“松下”这样的品牌,曾在全世界消费者心目中成为高质量的象征,其产品曾一度横扫世界、所向披靡。提起汽车、电器产品,“德国制造”成为高精尖的象征,也往往成为人们选择优质产品的首选。社会化大分工迫使许多中国企业立足国内、走向世界。在当前的竞争中我国许多企业已普遍取得低成本的优势,但要赢得“高质量”的美誉和全世界对1中国产品的普遍认可,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质量管理发展到现在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及质量管理学,美国学者最早开始研究。早在上世界60年代初,菲根斯堡姆即提出“全面质量管理”(t.q.c)概念,并为大多数企业所接受,在提高企业信誉和竞争力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继而日本和西欧争相效仿,使得质量管理逐渐国际化,对质量管理学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引入质量管理学,并在许多大企业中推广应用。这些企业在进行质量管理活动中发现,质量管理像其他生产活动一样,也会发生大量的成本,如为了提高产品质量进行的新产品开发和设计费、为保证产品质量的检验费、为消费者提供废次产品的包退保修而发生的损失等。这些成本费用皆因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而引起,必然要求与企业的收益相匹配。质量管理的成本与企业的经济效益需要挂钩、综合考虑,使得质量成本管理会计应用而生。它把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同管理会计方法结合起来,通过对企业产品质量成本的事前决策、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分析,不断寻求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的途径,以达到增强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究竟什么是质量成本?根据国际上公认的说法,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既定标准而造成的一切损失的总和。

根据上述定义,可知质量成本内容应包括以下两大部分:一是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它又可分为检验费用(亦称“鉴定成本”)和预防费用(亦称“预防成本”)。检验费用是指按照质量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测试、评定和检验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它通常包括进货测试费、工序和成品检验费、在库物资复检费、对测试设备的评价费、质量评审费等。预防费用是指为减少质量损失和降低检验费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它通常包括质量管理大纲制定费、工序控制费、产品评审费、质量信息费、质量管理实施费等。

二是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各种损失。它又可分为内部质量损失(亦称“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质量损失(亦称“外部故障成本”)。内部质量损失是指工厂企业内部由于生产的产品有质量缺陷而造成的损失和为处理质量缺陷而发生的费用总和。如果在产品装运给顾客之前不存在不合格产品,那么就不会发生这类成本。它一般包括废品损失、返修费、复检和筛选费、停工损失、不合格产品的处理费等。外部质量损失是指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产品缺陷而产生的由制造厂支付的一切费用总和。它一般包括保修费、索赔费、诉讼费、退货费、降价费等。

质量成本管理会计,即将质量成本管理纳入企业企业管理会计的范畴。目前,较成熟的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理论将其分为三部分内容:即最佳质量成本决策、质量成本控制和质量成本的核算与分析。

1、最佳质量成本决策。通过对上述质量成本组成的分析可知,质量管理项目的成本具有规律性:检验费用和预防费用在开始时一般较低,随质量要求提高而增大;内部和外部质量损失的情况正好相反。开始时,由于合格频率低,质量损失较大,随着质量提高,质量损失就会下降;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后,质量损失下降的速度逐渐减弱。上述规律正好说明:在产品质量管理上必然有一个理想点,使产品质量总成本最低,因而企业的收益也会达到最大化,这就是“最佳质量成本决策问题”,也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管理决策内容,通过企业管理会计和成本分析可以帮助找到这个“理想点”。

2、质量成本控制。它是根据质量成本目标,对质量成本形成过程中的一切耗费进行严格的计算和审核,揭示偏差,及时纠正,实现预期的质量成本目标,并进而采取措施,不断降低成本。质量成本控制一般包括四部分内容,即新产品开发的质量成本控制、生产过程的质量成本控制、销售过程的质量成本控制和质量成本的日常控制。

3、质量成本的核算与分析。质量成本核算就是按产品形成的全过程,从投产前技术准备过程、生产制造过程到产品销售过程的质量成本核算。它是用货币形态反映产品质量状况,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的依据。实行质量成本管理核算一般可设立“质量成本”一级科目,再按质量成本的分类设置“内部质量损失”、“外部质量损失”、“检验费用”、“预防费用”四个二级科目,各二级科目下还可按具体内容设置明细项目,从而把质量成本核算同正常会计核算结合在一起。同时加强对相关科目的比较、研究分析,探讨质量成本形成和变化规律,可定期编制“质量成本报告”,提出改进措施,加强质量成本控制。

(一)我国目前推进质量成本管理会计存在的困难。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全面质量管理,虽已积累一定的质量成本管理的经验,但仍欠缺一个完善的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企业对质量成本管理会计普遍不够重视。

1、中国企业普遍未进行质量成本核算和会计分析。许多企业管理者都认为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只要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满足合法合规的财务信息对外披露即可,对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质量成本管理会计更是缺乏认识和研究。

2、我国现行的“企业成本法”中尚无明确的质量成本核算项目。企业管理费用中包含的“包退、包修、包换”三包费用,只反映企业产品出厂后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发现质量缺陷又未超过保修期所引起的一切损失费用。至于因质量而引起的降价退货以及索赔费用等均为包括,因而实质上只包括质量成本中的外部质量损失,对于预防成本和检验成本没有进行可靠计量和单独核算,包括目前成本核算的科目设置也普遍不能适应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的推广和实施。

3、我国对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的研究还很欠缺,特别是对于怎样将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的应用缺乏探讨。在现有的研究中,容易吧质量管理与管理会计方法割裂开来,把质量管理看做是行政行为,从而使质量管理脱离成本核算,缺乏经济效益研究,没有实现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质量成本与管理会计方法的统一。

企业应从战略层面进行质量成本管理,以“战略定位”分析为核心,从根源上实施质量成本管理,改变传统质量成本管理以“产品”为对象的管理方式,根据不同的战略定位,采取不同的对策,为优化质量成本提供战略定位的分析框架。企业应当以质量成本动因分析为导向,引导企业从质量成本发生根源上寻求减少或消除无效的质量作业,控制企业资源消耗,使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更加有效。充分发挥战略质量成本管理的功效。以长远性、全面性的战略理念为指导。力求各个质量作业中心和环节,实现“零缺陷”,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增值的质量作业,提高战略质量管理水平。企业还应以价值链分析为重点,通过质量成本的行业价值链分析,内部价值链分析和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实现价值链的有效整合,提升质量作业价值,降低质量成本。

从战略层面讲,公司战略可分为“成本领先”、“差异化”和“集中化”三种,企业在寻找和定位自己的发展战略时,无论最终选择哪个战略,进行质量成本的科学管理是不可回避的管理命题。

四、结束语。

质量成本管理会计作为一门新兴的管理会计学科,从二十世纪末以来对西方国家许多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企业从公司战略的高度将质量成本管理纳入企业经营决策范畴,并利用管理会计的一些方法进行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实践表明,推广和应用质量成本管理会计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从而增强竞争力。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重要时期,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将成为从政府到企业必然研究的重要课题,而质量成本管理会计也必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质量成本管理的论文简短篇九

(1)在公司内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2)制定公司全面管理体系方针,批准公司管理目标、指标的实施.。

(3)任命管理者代表,并领导全面管理委员会监督全面管理理体系的运行,定期召开管理评审会议。

(4)确保提供全面管理体系的实施与保持所需的资源。2.全面管理委员会。

(l)以总经理为首,各部门经理组成,领导全体员工贯彻执行公司的管理方针,实现公司的管理目标、指标。

(2)对公司的管理目标、指标的制定及完成情况进行评审。

(3)监督全面管理体系运行,定期进行管理评审。.管理者代表。

(l)负责结合相关体系标准建立公司的全面管理体系。

(2)负责全面管理体系在所有职能部门的实施和保持。

(3)负责组织各部门制定管理目标和指标,并提交全面管理委员会。

(4)负责组织进行全面管理体系审核,并监督纠正措施的完成。

(5)向全面管理委员会汇报全面青理体系的绩效以供评审。

(6)确保在公司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

(7)组织协调公司内外的全面管理体系相关事宜。.安委会。

(1)协助管理层组织、推动公司的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工作,宣传和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

(2)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机构,协助部门、车间搞好安全文明生产。

(3)配合相关部门经常、有计划地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4)组织日常的安全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督促和协助解决。发现重大隐患时,有权责令停止生产,并立即上报公司管理层。

(5)参与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负责事故的登记、统计、分析和报告。协助有关部门采取预防措施,并督促其按时完成。

(6)组织总结和推广安全生产的先进经验。.部门经理和主管职责。

(l)协助制定管理目标和指标,并向员工传达管理方针、目标和指标。(2)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井确保共有效实施。

(3)开展本部门质量要求、环境因素和职业安全卫生风险的识别与控制。

(4)组织本部门有关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卫生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意识。

(l)理解并执行公司的管理方针,积极参加有关教育和培训,以提高质量(2)环境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意识。

(3)认真学习有关文件,了解本岗位的质量要求、环境因素和职业安全卫生风险,按文件规定进行作业活动。

(4)报告工作中发现的实际或潜在的不符合.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主动提出工作改进的建议。

职能职责.。

1、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主要由质星管理部负责。

〔3)确定适用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方要求,建立获取渠道并评审其符合性。

(4)推动管理方针的贯彻及管理目标、指标的达成。

(5)主导管理体系文件、记录及有关资料的建立、健全和控制。

(6)汇总,统计分析客户信息.负责客户满意度的测量和评价。

(8)必要时组织编制质量计划。、进货检验。

进货检验主要由质量管理部负责,业务市场部和供应管理部辅助实施(1)负责生产材料的入库检验,防止不合格品的流人:

(2)负责供应商质量管理,协助对供应商施加环境、安卫方而的影响。

(3)负责进货质量问题的分析、反馈、跟踪和确认。

(4)协助国产化工作,负责供应商样品的检验。.产品的检验和试验。

产品检验和试验由质址管理部、生产部、客户服务部负责。

(l)编制产品验收标准.进行产品的检验和试验,保证交付产品的质量。

(2)对生产过程进行监侧,协助车间提高工序能力。

(3)对实际生产质量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4)协助处理客户投诉的质最问题,协调、监督质量改进活动及所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计量设备的控制。

计量设备的控制由质量管理部负责。

(l)负责计量设备的校准、维护及管理。

(2)编制计量设备的使用及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其可靠性、安全性.项目管理和工程。

项日管理和工程主要由生产部负责。

(l)与相关职能那门确定项日的执行计划。

(2)项目跟踪、协调和控制.确保项目的执行符合公司规定和公司要求。(3)为市场销售提供正确的技术信息(包括技术文件和资料)。

(5)在分包情况下,向业务市场部提供合格分包方名单.并为分包方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确认。

(6)项目总结评价。

6.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由生产部。

生产车间由各生产部和质量管理部负责。

(l)根据生产计划安排生产,保证产品质最、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策划产品生产过程所需的工序及顺序,并编制相关工艺文件。

(3)设置质量控制点,对过程参数进行监控,开展质量改进活动。

(4)及时反馈生产中的不合格品,对不合格品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5)负责生产设备及辅助工几的管理。

(6)协助开展质量要求、环境因素及职业安全卫生风险的识别、评价工作,并对其加以控制。

(7)对员工进行质量、环境及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意识。

(8)及时将安全事故报送安委会,协助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执行改进措施..仓库。

仓库由各生产部负责。

(l)验收生产材料,防止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和物品人库。

(2)对物料的收、存、领、发、退、搬运作业进行控制。

(3)进行年终盘点、分析和总结。

(4)做好仓库的防火安全工作。

(5)对仓库作业造成的环境影响按相关作业指导书加以控制。

9.客户服务。

客户服务由客户服务部负责。

(i)负责系列产品的安装、调试及维修。

(2)负责系列产品的交接,以利于销售及财务部门的工作。(3)负责客户投诉的处理。

(4)收集客户对产品等的抱怨和服务要求,汇总分析后传达给相关部门以利改进,协助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

(5)向保修期外的客户或新客户提供工程改造、维修维护、零配件供应等有偿服务。

(i)根据需求进行物资和服务的采购。

(2)负责采购订单的跟踪、收货,办理付款手续等。

(3)负责就采购物质的质量问题与供应商展开交涉。11.供应商管理。

供应商管理由供应管理部负责。

(l)负责调查供应商的质量、环境及安全卫生等方面的管理绩效,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对其管理绩效进行监督、施加影响。

包装、运输、交付由供应管理部和业务市场部负责。

(1)负责产品的包装及运输,确保产品按合同要求交付给用户。

(2)控制包装、运愉过程,减少对产品质最、环境和人身安全的负面影响。

(3)负责对包装、运输供应商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管理绩效施加影响。

(4)负责装卸、运愉设备和工具的使用、维护和保养13.标准化。

标准化山技术开发部负责。

(l)收集国内外标准化信息资料,确保公司产品符合该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行业要求。

(2)组织制定、修订企业标准,建立并维持企业标准体系。

(3)参与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的标准化工作,提出标准化要求,负责标准化审查。,培训。

培训由人力资源部负责。

(l)组织制定公司年度培训计划。

信息系统由信息系统部负责。

(i)负责汁算机网络系统的安装、维护和管理,确保所有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及准确性:(2)对网络用户进行技术支持和咨询答疑,并开展必要的培训。

(3)根据不同用户的要求,进行应用软件的开发。.财务。

财务由财务部负责。

(l)进行财务管理,并促进全面管理体系绩效的提高(2)为全面管理体系提供财力资源。

(3)确定质量费用科目;

(4)收集、统计、核算和分析质量成本数据,定期提交质量成本的报告;

(6)组织落实、监督、考核质量成本计划;

(7)对有争议的质量成本责任作出仲裁。.财务部。

(1)提供与质景成本相关的原始凭证、数据;

(2)审核质量成本报告并进行质量成本经济分析:.生产部。

(2)对质量成本报告分析的有关质量问题,从工艺、技术角度,提出改进措施并实施;

(3)开展必要的培训,提高基层人员质量意识。4.客户服务部。

(l)负责本部门的质量成本管理,提供外部损失成本数据;

(3)配合执行相应的质量成本控制、考核措施。

质量成本核算的总分类帐和明细分类帐的设置:

公司质量原始凭证及传递设计:返工单。

废品报告单。

退换货报告单。

返工单传递程序。

废品报告单传递程序。

退货报告单传递程序。

(3)依据公司财务会计明细科目对应设置表,调整公司财务会计明细科目;

(6)进行最终汇总。

质量成本分析质量成本报告质量成本预测质量成本计划质量成本控制。

质量成本管理的论文简短篇十

有些酒店表面上经营的红红火火,但经济效益不理想。由于只注重“开源”而忽视“节流”,兼赏罚不明,导致成本费用失控,浪费与损失巨大。采购成本、厨房成本、歌舞厅节目成本、吧台成本及可控经营费用等是酒店成本费用的重点项目和环节。本文就酒店如何控制成本费用作些粗浅探讨。

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创新意、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酒店管理者应认清形势,及时调整经营思路,在努力创收的前提下,加强成本控制。在酒店经营中餐饮成本约占酒店总成本的70%左右,因此,加强餐饮成本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餐饮成本,尽可能地为消费者提供超值服务,使利润最大化,已成为酒店经营管理的核心目标和任务。

企业经营目标一经确定,我们酒店管理者就开始围绕着这一目标组织实施,对酒店的各项成本进行控制。总经理亲临现场,对各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讲解成本控制的途径、方法、措施及手段,目的在于增强部门负责人的成本意识,使各部门掌握成本控制的基础知识,堵住各种成本漏洞,积极主动迎接市场挑战,使酒店在竞争中逐步繁荣和发展壮大。

作为财务人员潜心总结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办法。通常酒店成本核算为一个月总成本率,这一数据不能够充分体现成本波动的原因,因此,将后厨成本、收入根据菜品类别进行划分,从而根据各类别的成本率查明成本波动的原因。

该控制系统出台后,历经近一年实施,在酒店成本控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使财务工作在发挥基本核算职能的基础上,同时对酒店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分析、总结,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职能,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建议,为经营者提供有效的服务信息。

我们酒店餐饮成本所占比重较大,因此,成本控制系统以中餐后厨为切入点,对中餐后厨进行综合考核,同时为方便厨师长在掌握后厨综合情况的基础上,及时了解各成本增减变化的因素,为其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将中餐后厨成本细化为:热菜、凉菜、活鲜、冰鲜、珍品、面点等板块,通过对店内历年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对店外同行业酒店经营状况进行市场调查、对比分析,制定出酒店中餐后厨目标成本。

成本控制系统在中餐运行成熟后,在酒店整个餐饮系统内迅速普及,也显示了良好效果。因此,成本控制是企业整体经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成本控制系统在酒店的经营中,贯穿于全过程,做到全员、全方位控制,以不断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对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加强管理,及时发现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之间的差异,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目标成本的完成效果,尽可能以最少的耗费,取得最大经营成果,加强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竞争力。

此外,厨房是餐饮为核心,是生产的重地,为避免存货积压,克服管理上的漏洞,加速资金周转,并有效控制原材料成本,厨房成本的控制宜采取定额管理。主要内容有:厨房日常库存原材料也必须定额控制。超过定额部分的原材料,如为积压或暂时不用的,则退回仓库;否则应在未来5天发料时压缩。厨房所需的材料,无论日常直拨的还是向仓库领取的,月初应按照计划营业额与事先核定的毛利率,确定全月用料定额(即定额营业成本)。成本控制人员应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原材料成本控制情况。如发现超定额领料和库存,应具体分析原因,并及时处理或上报。树立企业形象,创造名牌企业,需要长年的积淀和巨大的投入,必须有细制的管理章程,过硬的管理队伍。管理实现统一标准、规格、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确保菜肴标准、质量,提高服务速度。就厨房原材料加工,生产成菜肴成品,我们还总结以下生产线流程进行管理控制:

(一)流程控制。

流程控制是进行加工的基础,厨房的生产线流程主要包括加工、配制、烹饪三个方面:

1。原材料加工可分为:粗加工、精加工、干货涨发等。

2。用料配制可分为:热菜配制、冷菜配制。

3。菜肴烹调可分为:热菜制作、冷菜制作、打荷制作、面点制作。

(二)标准控制。

建立标准就是对生产质量、产品成本、制作规格进行数量化,并用于检查指导生产全过程,随时消除一切生产性误差,确保食品质量的优质形象、使之督导有标准的检查依据,达到管理的效能。

1。加工标准。制定对原材料用料的数量、质量标准、涨透的`程度等。制定出“原料净标准”、“刀工处理标准”、“干货涨发标准”。

2。配制标准。制定对菜肴制作用料品种,数量标准及按人所需营养成分进行原料配制。

3。烹调标准。对加工、配制好的半成品、加热成菜规定调味的比例,以达到色、香、味、形俱全的菜肴。

4。标准菜肴。制定统一标准,统一制作程序,统一器材规格和装盘形式,标明质量要求、用餐人数、成本、利率和售价的菜谱。

(三)人员控制。

在标准制定后,要达到各项标准,必须要有训练有素、掌握标准的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来保证制作过程中菜肴优质达标。

1。加工过程的控制,首先对加工数量进行控制。凭厨房的净料计划单组织采购,实施加工达到控制数量的目的。加工出净率的控制,由加工人员按不同品种的原料,加工出不同档次的净料交给发货员验收,提出净料与边角料的比例,登记入账后发放到各位使用者。加工质量的控制,加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菜肴的色、香、味、形。因此,采购、验收要严格按质量标准,控制原料质量。加工员控制原料的加工形成、卫生、安全程度,凡不符合要求的原料均由工序终点者控制,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处理后另作别用。

2。配制过程的控制。配制过程控制,是食品成本控制的核心,杜绝失误、重复、遗漏、错配、多配,是保证质量的重要环节,应做到凭额订单和账务员的签章认可,厨师方可配制,并由服务员将所点的菜肴与订单进行核对,从而加以相互制约。称量控制,按标准菜谱、用餐人数、进行称量,既避免原料的浪费又确保了菜肴的质量。

3。烹调过程的控制。烹调过程的控制是确保菜肴质量的关键,因此要从厨师烹调的操作规范、出菜速度、成菜温度、销售数量等方面加强监控。严格督导厨师按标准规范操作,实行日抽查考核。用定厨、定炉、定时的办法来控制、统计出菜速度、数量和质量。

(四)方法控制。

为了保证控制的有效性,除了理顺程序制定标准及现场管理外,还须制定有效可行的控制方法。

1。程序控制法。按厨房生产流程,从加工、配制到烹调三个程序中,每道工序的最终点为程序控制点,每道工序的终点生产者为质量控制者,配制厨师对不合格的加工、烹调有的配制有责任也有权提出改正,这样每个人在生产过程都受到监控。

2。责任控制法。按每个岗位的职责,实行监督层层控制。厨师长总把关、部门经理总监督的办法,使责任落实到岗,奖罚落实到人。

3。重点控制法。对某些经常出现生产问题的环节要重点管理、重点抓、重点检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到解决的办法,以达到防患于未然,杜绝生产质量问题。

酒店通过对成本核算的分类及操作流程的完善,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提高了酒店的收益水平,总而言之,酒店取得了效益,所以企业向管理要效益在我们酒店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朱荣,管理控制与财务控制的关系探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1)。

[2]李正明,李国平,酒店业的成本费用控制[j]。财经问题研究,,(8)。

质量成本管理的论文简短篇十一

美国旧金山当地时间2010年6月7日上午10点,备受期待的苹果开发者盛会wwdc2010(appleworldwidedevelopersconference2010)拉开帷幕,苹果ceo乔布斯在开幕演讲中公布了新一代iphone的名称为“iphone4”。在功能上新一代iphone升级之处多达百项,很多方面超出之前的预期。其中硬件方面包括全新的外观设计、革命性的retina显示技术和ips硬屏显示屏幕、三轴陀螺仪、a4处理器、全新的拍摄系统等。系统和软件方面iphone4的升级包含ibooks商店引入、ios4的装载以及iads广告系统和facetime视频通话功能的加入。除此之外,电池性能、802.11n无线网络支持、企业功能的增强都非常强大。

iphone4自问世以来各大地区销售异常火爆,消费者排队竞购,还出现卖断货现象。毫无悬念的拿下了销量冠军的宝座,充分体现了苹果手机在当前市场的超高人气和无与伦比的影响力。iphone4的成功再一次印证了苹果一直追求的是尖端技术创新与高品质的人性化特色产品。

苹果公司具有一种敏锐的感觉和能力,能将技术转化为普通消费者所渴望的东西,并通过各种市场营销手段刺激消费者成为苹果俱乐部的一员。每当有重要产品即将宣告完成时,苹果都会退回最本源的思考,并要求将产品推倒重来,以至于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病态的品质、完美主义控制狂的标志。“在苹果公司,我们遇到任何事情都会问:它对用户来讲是不是很方便?它对用户来讲是不是很棒?每个人都在大谈特谈‘噢,用户至上’,但其他人都没有像我们这样真正做到这一点。”乔布斯曾骄傲地说道。乔布斯是一个极端追求完美的人,奉行质量比数量更加重要。

根据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学家朱兰的观点,产品质量就是产品对用户的适用性,即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适合用户目的的程度。对用户来说,用户对质量的评价,是以到手的产品是否适用,并且它的适用性是否持久为其基础的。质量包括设计质量和符合性质量,设计必须体现适用性的要求,而生产出来的产品又必须符合设计的要求。设计要求与顾客需求之间的差异就是“市场质量”。如果产品设计质量过高,不切合实际,对顾客来说并没有多大的益处,造成功能过剩,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而且设计质量脱离顾客需求,成本必然上升。而“质量意味着成本”,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越高,成本也越高。产品质量的高低要以顾客的需求为基础,质量是顾客想要得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质量是顾客对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所感知的优良程度。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规定质量水平而造成的一切损失之和。质量成本除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外故障成本外,还应包括为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而发生的质量提高成本,它主要包括:新产品试制、评审费、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多支出的费用,采用新的检测手段而发生的费用。

(1)预防成本:是为预防故障发生所支付的费用,即在质量体系运行中为了避免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和偏差而出现的质量管理费用。

(2)鉴定成本:为达到质量要求而进行的试验、检验和检查费用。质量鉴定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发现质量问题的所在,从而可以立即采取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质量能够持续得到改善,进而减少质量问题带来的成本。

(3)内部故障成本:前因产品未能满足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包括报废、降级、停工损失和返修、质量事故处理等费用。

(4)外部故障成本:后因产品未能满足质量要求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保修、索赔等费用。

通过质量成本特性曲线(见图1)可以看出,预防和鉴定成本曲线随产品合格质量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加,内外部故障成本曲线随着合格质量水平的增加而不断降低。质量成本曲线是曲线和曲线的合成曲线,其上存在着一个最低点,所对应的合格率就是组织生产时应当控制的合格质量水平,所对应的质量成本就是适当的质量成本水平。

与有形产品不同的是,服务企业为顾客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一种消费的经历或体验。对于服务企业而言,顾客满意往往取决于顾客对服务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期望与实际感知的比较程度,顾客期望得到产品或服务的响应时间越短、质量越高,顾客的满意度就越高,反之将导致顾客满意度下降。与此同时,服务企业凭借服务设施设备为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也是服务企业各种资源的消耗或者成本的支出过程,只有在顾客满意的前提下,服务企业的资源消耗或成本支出才是合理有效的。服务质量成本对顾客满意产生积极影响。

服务质量成本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范畴,它所包含的内容反映了服务质量经济性的重要方面,反映了服务质量对服务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服务总质量成本随着服务质量水平提高而下降后,又会随着服务质量水平的提高而上升,因此服务在达到某个质量水平或最佳区域后,就应保持现状,如果再进行改进就会提高服务总质量成本,使经济效益降低。由于顾客满意是顾客的一种动态心理状态,它会随着顾客服务经历的增加而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期望不断提高,要使顾客满意度提高就只有不断加大服务质量的保证和评价成本,才能降低顾客的消费风险,满足顾客的需求。

基于服务的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顾客的高度参与性,使得服务企业的质量成本控制和管理较之制造企业的质量成本控制和管理难度更大,任务也更艰巨。服务企业只有树立全新的服务质量成本观,持续不断地改进服务质量,加强质量成本的经济核算、统计和分析,提高顾客满意度,才能既满足顾客利益需求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顾客和企业的双赢。

医院是带有一定公益性质的社会福利事业,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市场定位和相对的患者消费群体,不同的患者群体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有不同的需求标准。现代社会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级各类医院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在质量和成本两个方面都取得优势地位。高质量的服务能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医院的声誉和形象,增加收入和利润。但服务质量的高低是与付出成本的多少密切相关的。

目前医界普遍存在着一些过度医疗行为,如过度临终治疗,新技术过度使用以及过度急救治疗等。目前质量成本管理中有一种普遍存在的错误导向,觉得质量成本主要是质量不足导致的成本,而忽视了质量过剩问题所导致的成本。

当前质量成本的定义是在工程导向的质量观念指导下提出的,自始至终都体现出对高质量的不懈追求。医院在质量成本管理过程应转变观念,提倡“合理质量”成本管理。质量工作必须始终以患者需要为根本,质量水平也应以达到患者期望的质量为最低界限。另外,为了减少成本耗费,赢得利润,医院又不能盲目地提高质量。质量只有能被患者所认知和接受时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就是无效质量或不必要质量。无效质量是医疗服务质量完全或部分与患者需要发生背离,从而不能为患者所接受,这实际上是质量传递的失效;而不必要质量则是指医疗服务的质量远远超出了患者的期望,虽然它也可能实现患者的需要,但要以失去后续提高质量的潜力为代价。无效质量和不必要质量共同导致了医院医疗服务的质量过剩,它意味着成本的损失和浪费,是“合理质量”所不容许的。质量成本管理应把握一个合理的“度”,以寻求患者与医院双方利益的满足,这才是质量管理所要达到的真正目标。

随着建筑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建筑施工企业逐渐认识到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性。由于我国的招投标普遍采用低价中标的策略,施工企业在投标时为了中标不得不尽可能压低报价。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降低施工成本会倾向于减少施工相关质量预防措施费用的投入会造成质量缺陷从而产生质量缺陷成本,最终反而增加施工成本。

建设工程的三大目标是质量、进度和成本,如何将其辩证统一是施工企业一直研究的课题,而其中的质量管理目标便是最适质量。对于建筑施工项目来说,在适量投入工程预算内的质量预防成本的同时,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制度和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流程,加强过程控制,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严格按规范、工法及工作流程开展项目的各项工作,能显著的降低质量问题发生的概率。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则需要及时整改,才能避免质量问题扩大,真正做到有效的降低质量缺陷成本,降低预算外成本,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还需要考虑到社会效益以及企业的持续发展,有时候为了企业的整体利益,必须加大质量成本的支出,提高质量的水平使之超出经济范畴的最适质量水平。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应该是在满足企业整体目标(包括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企业信誉、经营策略等的综合考虑)的条件下,对质量成本进行分析、测算、控制和审核,使质量水平和支出成本达到统一,避免“质量不足”或“无效的质量过剩”。

物流企业的产品是为顾客提供物流服务,这种服务能使货物的潜在使用价值转化为现实使用价值。物流服务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物流服务的总体质量受到物流各个环节质量的影响。物流服务质量管理活动不是物流企业服务中的具体环节,而是为达到顾客认同的合理质量标准发生的应有支出。

对物流企业来讲,虽然在产品的提供过程中大多数基本实体并不是直接被消耗掉,但其构成的好坏同样会影响产品的服务质量。投入技术性、适应性及成套性不足的物流设备,操作人员的素质不高等都会影响物流服务质量,发生的成本费用就是实体质量不足成本。相反,虽达到了物流客户的质量要求,但对物流企业来讲,由于投入过大,造成浪费,这种支出就属于实体质量过剩成本。在质量过剩条件下,物流服务价格相对于正常情况偏高,从而影响顾客对本企业服务选择的欲望,业务量减少,产生间接质量成本,这也是一种潜在的隐性成本。

物流企业应明确符合客户需求的质量水平并对自身的质量战略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根据各个顾客群的不同需求,在尽量低的成本和风险下求得差异化的服务质量。质量成本管理要落实到物流作业的每一个环节,离不开员工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向员工普及质量成本理论基本知识,使员工相信质量可以提高、成本可以控制并愿意长期为之努力。建立严格的质量责任奖惩制度,并使之制度化、经常化,对于发生的质量事故要追究原因和责任,运用经济手段增强员工质量成本意识,保证合理服务质量水平。

质量成本管理的论文简短篇十二

b.坏账损失c.内部故障成本。

d.外部故障成本2.下列属于鉴定成本的项目是()。a.检测实验费。

b.质量培训费c.质量改进措施费d.产品评审费。

b.鉴定成本c.内部故障成本。

d.外部故障成本。

4.质量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属于()。a.预防成本。

b.鉴定成本c.内部故障成本。

d.外部故障成本。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质量成本内容的是()。a.预防成本。

b.鉴定成本c.内部故障成本。

d.外部故障成本2.下列属于预防成本的项目是()。a.质量工作费。

b.质量培训费c.质量奖励费。

d.产品评审费e.质量改进措施费。

b.返修损失c.停工损失。

d.产品降价损失e.事故分析处理费。

b.退货损失c.保修费。

d.诉讼费e.产品降价损失。

5.采用单轨制核算质量成本时,期末时应将质量成本的金额在有关的会计科目中进行分配,这些科目包括()。

a.生产成本。

b.管理费用c.本年利润。

c.销售利润质量成本率d.产品成本质量成本率e.质量成本利润率。

7.质量成本趋势分析时需要计算一些基数,这些基数包括()。a.工时基数。

b.成本基数c.销售基数。

d.利润基数e.单位基数。

三、判断题。

1.产品出厂后由于质量问题造成的退货、换货所发生的损失属于内部故障成本。()2.为改进和保证产品质量而支付的各种奖励称为质量奖励费,它属于预防成本。()3.质量成本核算采用双轨制时,应与正常的会计核算相结合,不必单独设置质量成本的账外记录。()。

4.在进行质量成本效益分析时需要计算产值质量成本率,该指标是用质量成本总额,除以企业总产值计算的。()。

质量成本管理的论文简短篇十三

1、质量成本是企业的无形成本对象。

在企业整个经营过程中,资源的投入不仅产生了有形的经营成果——产品,而且也培育了无形的经营成果——质量水平、效率水平(续致信网上一页内容)、人力资源水平、市场网络和增值作业水平等。这些有形和无形的经营成果,就是所谓的有形和无形成本对象。

2、质量成本属于企业的管理不善成本。

质量成本是由于存在的或潜在的质量问题而投入改善的资源消耗。因此,它属于企业的管理不善成本。所有处理质量问题的过程都是非增值作业。这些非增值作业是不可能消灭的,而只能不断地减少和提高其效率水平。

1、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开展质量成本管理活动时,通过进行质量经济分析,合理确定的最佳质量成本,提升产品的适用性、经济性,在保证生产出符合客户需要产品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质量成本。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提高社会效益。

2、能够提高企业的市场挑战能力

有效的质量管理可以改善经营管理,发展科学技术,培训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不断开拓质量方面的新领域和潜在需求,努力寻找更多更好的机会,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是正确的经营之道。

3、有利于成本控制

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对质量成本中的各项目进行分解,落实到相关的责任部门。通过编制质量成本预算和计划进行控制和考核是实现目标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降低产品总成本的重要途径。

4、提高产品品牌口碑

较好的质量会给企业带来较高的利润回报;质量管理是公司品牌的保护伞,严抓质量管理可以提高品牌美誉度;加强质量管理也是维护人们的生活以及身心健康的必要措施。

1、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质量成本管理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定量管理,同时也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顺利和有效地运行的保证。质量成本管理目的之一是使投入于质量管理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当如果质量成本投入过大或得不到控制,质量管理体系就不能取得良好的成本效益效果。

2、对企业总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质量成本是企业总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持续性经营中不断发生的动态成本。通常而言,质量成本与企业总成本的关系是:当质量预防成本投入后,由于次品率和赔偿金额的减少抵消了质量成本的增加,企业总成本相应的减到最少;而随着质量预防成本的不断投入,由于次品率和赔偿金额的减少不能抵消了质量成本的增加,企业总成本体现了相应的增加。因此,企业也不可能无休止地追加质量预防成本而导致企业总成本的增加。质量成本管理的好坏直接反映出企业总成本控制的好坏以及相应的利润大小。

有资料显示,在2001年,全球发生了日本的三菱汽车和东芝笔记本电脑的两大质量问题诉讼案。其中,三菱汽车公司在全球大规模召回280多万辆轿车,造成3300万美元的直接费用损失。东芝公司则在2001财政年度(2001年4月至2002年3月)由于质量问题的影响,第三季度净亏损849亿日元(6.38亿美元),而2000年同期公司税后净利润高达111亿日元。由此可见,质量内部和外部损失不仅给企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也造成直接的非正常效率损失。

质量成本管理的论文简短篇十四

美国旧金山当地时间2010年6月7日上午10点,备受期待的苹果开发者年度盛会wwdc2010(appleworldwidedevelopersconference2010)拉开帷幕,苹果ceo乔布斯在开幕演讲中公布了新一代iphone的名称为“iphone4”。在功能上新一代iphone升级之处多达百项,很多方面超出之前的预期。其中硬件方面包括全新的外观设计、革命性的retina显示技术和ips硬屏显示屏幕、三轴陀螺仪、a4处理器、全新的拍摄系统等。系统和软件方面iphone4的升级包含ibooks商店引入、ios4的装载以及iads广告系统和facetime视频通话功能的加入。除此之外,电池性能、802.11n无线网络支持、企业功能的增强都非常强大。

iphone4自问世以来各大地区销售异常火爆,消费者排队竞购,还出现卖断货现象。毫无悬念的拿下了销量冠军的宝座,充分体现了苹果手机在当前市场的超高人气和无与伦比的影响力。iphone4的成功再一次印证了苹果一直追求的是尖端技术创新与高品质的人性化特色产品。

苹果公司具有一种敏锐的感觉和能力,能将技术转化为普通消费者所渴望的东西,并通过各种市场营销手段刺激消费者成为苹果俱乐部的一员。每当有重要产品即将宣告完成时,苹果都会退回最本源的思考,并要求将产品推倒重来,以至于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病态的品质、完美主义控制狂的标志。“在苹果公司,我们遇到任何事情都会问:它对用户来讲是不是很方便?它对用户来讲是不是很棒?每个人都在大谈特谈‘噢,用户至上’,但其他人都没有像我们这样真正做到这一点。”乔布斯曾骄傲地说道。乔布斯是一个极端追求完美的人,奉行质量比数量更加重要。

根据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学家朱兰的观点,产品质量就是产品对用户的适用性,即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适合用户目的的程度。对用户来说,用户对质量的评价,是以到手的产品是否适用,并且它的适用性是否持久为其基础的。质量包括设计质量和符合性质量,设计必须体现适用性的要求,而生产出来的产品又必须符合设计的要求。设计要求与顾客需求之间的差异就是“市场质量”。如果产品设计质量过高,不切合实际,对顾客来说并没有多大的益处,造成功能过剩,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而且设计质量脱离顾客需求,成本必然上升。而“质量意味着成本”,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越高,成本也越高。产品质量的高低要以顾客的需求为基础,质量是顾客想要得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质量是顾客对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所感知的优良程度。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规定质量水平而造成的一切损失之和。质量成本除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外故障成本外,还应包括为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而发生的质量提高成本,它主要包括:新产品试制、评审费、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多支出的费用,采用新的检测手段而发生的费用。

(1)预防成本:是为预防故障发生所支付的费用,即在质量体系运行中为了避免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和偏差而出现的质量管理费用。

(2)鉴定成本:为达到质量要求而进行的试验、检验和检查费用。质量鉴定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发现质量问题的所在,从而可以立即采取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质量能够持续得到改善,进而减少质量问题带来的成本。

(3)内部故障成本:前因产品未能满足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包括报废、降级、停工损失和返修、质量事故处理等费用。

(4)外部故障成本:后因产品未能满足质量要求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保修、索赔等费用。

通过质量成本特性曲线(见图1)可以看出,预防和鉴定成本曲线随产品合格质量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加,内外部故障成本曲线随着合格质量水平的增加而不断降低。质量成本曲线是曲线和曲线的合成曲线,其上存在着一个最低点,所对应的合格率就是组织生产时应当控制的合格质量水平,所对应的质量成本就是适当的质量成本水平。

与有形产品不同的是,服务企业为顾客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一种消费的经历或体验。对于服务企业而言,顾客满意往往取决于顾客对服务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期望与实际感知的比较程度,顾客期望得到产品或服务的响应时间越短、质量越高,顾客的满意度就越高,反之将导致顾客满意度下降。与此同时,服务企业凭借服务设施设备为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也是服务企业各种资源的消耗或者成本的支出过程,只有在顾客满意的前提下,服务企业的资源消耗或成本支出才是合理有效的。服务质量成本对顾客满意产生积极影响。

服务质量成本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范畴,它所包含的内容反映了服务质量经济性的重要方面,反映了服务质量对服务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服务总质量成本随着服务质量水平提高而下降后,又会随着服务质量水平的提高而上升,因此服务在达到某个质量水平或最佳区域后,就应保持现状,如果再进行改进就会提高服务总质量成本,使经济效益降低。由于顾客满意是顾客的一种动态心理状态,它会随着顾客服务经历的增加而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期望不断提高,要使顾客满意度提高就只有不断加大服务质量的保证和评价成本,才能降低顾客的消费风险,满足顾客的需求。

基于服务的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顾客的高度参与性,使得服务企业的质量成本控制和管理较之制造企业的质量成本控制和管理难度更大,任务也更艰巨。服务企业只有树立全新的服务质量成本观,持续不断地改进服务质量,加强质量成本的经济核算、统计和分析,提高顾客满意度,才能既满足顾客利益需求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顾客和企业的双赢。

医院是带有一定公益性质的社会福利事业,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市场定位和相对的患者消费群体,不同的患者群体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有不同的需求标准。现代社会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级各类医院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在质量和成本两个方面都取得优势地位。高质量的服务能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医院的声誉和形象,增加收入和利润。但服务质量的高低是与付出成本的多少密切相关的。

目前医界普遍存在着一些过度医疗行为,如过度临终治疗,新技术过度使用以及过度急救治疗等。目前质量成本管理中有一种普遍存在的错误导向,觉得质量成本主要是质量不足导致的成本,而忽视了质量过剩问题所导致的成本。

当前质量成本的定义是在工程导向的质量观念指导下提出的,自始至终都体现出对高质量的不懈追求。医院在质量成本管理过程应转变观念,提倡“合理质量”成本管理。质量工作必须始终以患者需要为根本,质量水平也应以达到患者期望的质量为最低界限。另外,为了减少成本耗费,赢得利润,医院又不能盲目地提高质量。质量只有能被患者所认知和接受时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就是无效质量或不必要质量。无效质量是医疗服务质量完全或部分与患者需要发生背离,从而不能为患者所接受,这实际上是质量传递的失效;而不必要质量则是指医疗服务的质量远远超出了患者的期望,虽然它也可能实现患者的需要,但要以失去后续提高质量的潜力为代价。无效质量和不必要质量共同导致了医院医疗服务的质量过剩,它意味着成本的损失和浪费,是“合理质量”所不容许的。质量成本管理应把握一个合理的“度”,以寻求患者与医院双方利益的满足,这才是质量管理所要达到的真正目标。

随着建筑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建筑施工企业逐渐认识到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性。由于我国的招投标普遍采用低价中标的策略,施工企业在投标时为了中标不得不尽可能压低报价。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降低施工成本会倾向于减少施工相关质量预防措施费用的投入会造成质量缺陷从而产生质量缺陷成本,最终反而增加施工成本。

建设工程的三大目标是质量、进度和成本,如何将其辩证统一是施工企业一直研究的课题,而其中的质量管理目标便是最适质量。对于建筑施工项目来说,在适量投入工程预算内的质量预防成本的同时,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制度和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流程,加强过程控制,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严格按规范、工法及工作流程开展项目的各项工作,能显著的降低质量问题发生的概率。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则需要及时整改,才能避免质量问题扩大,真正做到有效的降低质量缺陷成本,降低预算外成本,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还需要考虑到社会效益以及企业的持续发展,有时候为了企业的整体利益,必须加大质量成本的支出,提高质量的水平使之超出经济范畴的最适质量水平。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应该是在满足企业整体目标(包括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企业信誉、经营策略等的综合考虑)的条件下,对质量成本进行分析、测算、控制和审核,使质量水平和支出成本达到统一,避免“质量不足”或“无效的质量过剩”。

物流企业的产品是为顾客提供物流服务,这种服务能使货物的潜在使用价值转化为现实使用价值。物流服务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物流服务的总体质量受到物流各个环节质量的影响。物流服务质量管理活动不是物流企业服务中的具体环节,而是为达到顾客认同的合理质量标准发生的应有支出。

对物流企业来讲,虽然在产品的提供过程中大多数基本实体并不是直接被消耗掉,但其构成的好坏同样会影响产品的服务质量。投入技术性、适应性及成套性不足的物流设备,操作人员的素质不高等都会影响物流服务质量,发生的成本费用就是实体质量不足成本。相反,虽达到了物流客户的质量要求,但对物流企业来讲,由于投入过大,造成浪费,这种支出就属于实体质量过剩成本。在质量过剩条件下,物流服务价格相对于正常情况偏高,从而影响顾客对本企业服务选择的欲望,业务量减少,产生间接质量成本,这也是一种潜在的隐性成本。

物流企业应明确符合客户需求的质量水平并对自身的质量战略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根据各个顾客群的不同需求,在尽量低的成本和风险下求得差异化的服务质量。质量成本管理要落实到物流作业的每一个环节,离不开员工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向员工普及质量成本理论基本知识,使员工相信质量可以提高、成本可以控制并愿意长期为之努力。建立严格的质量责任奖惩制度,并使之制度化、经常化,对于发生的质量事故要追究原因和责任,运用经济手段增强员工质量成本意识,保证合理服务质量水平。

质量成本管理的论文简短篇十五

一个单位或组织为实现组织目标,获得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而在获得、开发、使用、保障必要的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离职过程中产生的所有费用支出的总和,即为人力资源成本。人力资源成本按照人力资源及其特点可以分为获得成本、开发成本、使用成本、保障成本和离职成本五部分,这五部分又可以各自细分。笔者将在文章下半部分作细述。人力资源成本是企业建构和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必然会产生的资源投入。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人”是一种可以开发、使用和增值的资源,创造力是特殊的生产力,人与创造力的结合可以产生足以推动企业向前的动力。按照人力资源成本的管理过程,可以将其划分为六部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成本、人力资源引进成本、人力资源培训成本、人力资源评价成本、人力资源服务成本、人力资源遣散成本。在分析成本时运用计量模型,如“人力资源重置成本计量模型”,计算人力资源管理和员工行为所产生的经济价值,评估员工的实际价值,亦可为企业在挑选优秀员工、制定员工培养计划时提供数据参考,筛选出有价值的人,剔除阻碍企业发展的因素。

20xx年,房地产行业持续保持“冷却期”,较20xx、20xx年调控力度没有减弱,国家在继续抑制非理性购房需求的同时强调扩大并落实“有效供给”。截至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下滑趋势基本已经成型,具体表现为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和销售额增速逐步下滑,住宅类用地土地成交楼面均价和成交溢价率走低、土地流拍率和流拍现象增加,房地产行业发展形势严峻,房地产企业纷纷寻求解决办法。在我国,人力资源成本是一门近几年才发展壮大的研究体系,作为一个专门分析“人的价值”的管理方法,对人力资源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能够从企业核心———人的层面增加很多价值和潜在利润增长点,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对人力资源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管控,不仅有机会摆脱传统房地产企业缺乏专业人才的困境,还有可能因此而推动企业的转型,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契机。

人力资源成本管理与控制近几年才在我国发展和壮大并为部分企业所重视,很多企业成立了专门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但是,人力资源成本管理发展的现实是部分房地产企业的该项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企业对人力资源成本管控的作用认识不全面,对人力资源成本管控的投入不足,且工作内容主要为事务性工作,想要将人力资源方法论与专业工具相结合,有效地发挥人力资源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真正作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现阶段,部分企业制定战略发展规划时人力资源部门主要负责发布招聘信息、职工考勤、员工技能培训等,并趋近机械化工作,将人力资源部门发展成为一个服务性强的部门。由于企业这种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模糊定位,导致人力资源部门本身应偏重的人力资源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和应为企业进行员工价值分析判断、规划员工职业发展方向、压缩人力资源成本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三)企业忽视对员工价值和潜力的开发,以及向心力的培养。

近几年房地产行业的竞争加剧,房地产市场迅速膨胀,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长,人才竞争成为企业间主要的竞争活动之一。对于开发商而言,其主要工作是开发房地产项目并通过运营获得利润,周期一般在3~5年,见利润快。也正因为实现利润快,运作周期短,一个项目结束后重新组建新的项目的要求也严格,在此过程中对员工进行培养的人力、财力和精力的投入相较于短期利益实现显得成本高,且不是十分必要,企业不重视对长期人才的培养是业内普遍现象。但员工追求的更多的是长远利益,如完善的晋升平台、符合期待值的职业规划、与能力相匹配的薪酬待遇以及自我提升的学习和进修机会,甚至对于部分员工来说,他们对晋升平台和学习进修机会的重视会优先于薪酬待遇。因此,在个人需求与企业提供待遇达不成一致时,企业的员工只能选择适当机会跳槽以寻求更好的公司作为提升跳板。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开发企业需要和重视的正是自己所忽视的多元化发展的人才,在忽视培养企业自己的人才的同时,希望能够通过向外招聘挖掘更有工作经验、工作能力的人才。这种想法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增加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是不健康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房地产企业想要实现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目标,首先需要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从本质上来说,房地产企业需要持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认清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通过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的创造力和活力,转变“降低成本”这种单一的固化思维,反思和探析如何真正降低成本,认识到对人及其行为管理的重要性,具体包括以下四部分。

(一)降低获得成本。

人力资源获得成本是指单位或组织在招募和录取员工过程中产生的成本,主要包括招募成本、选择成本、录用成本、安置成本四部分。企业应做到科学布局合理规划,首先制定全面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统一招聘目的,明确企业或项目发展各个阶段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分阶段筹划;其次,企业在进行招聘时应避免传统的一味压低薪资待遇以节省人力资源成本的理念,管理者和招聘人员应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招纳人才,挖掘有潜力、有毅力的年轻人,作为辅助企业不同阶段发展的储备资源;第三,企业管理者应重视招聘队伍的组建工作,“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且现阶段的年轻人更重视团队氛围和企业文化,所以组建一个优秀的招聘队伍,在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员工方面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二)降低开发成本。

人力资源付出开发成本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获得人力资源后需要对其进行培训,使其具备上岗的工作能力。所以,人力资源开发成本指的就是为提高员工的技能而发生的.费用。人力资源开发成本主要包括上岗前教育成本、岗位培训成本、脱产培训成本等。企业对员工进行不同时期的岗位培训,一方面可以培养员工具备基础业务技能,积极适应企业文化和企业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员工了解企业对其的重视程度,在学习和培训的过程中融入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培养,如通过定期团建、共同学习交流等,既帮助员工提升自我,又增强了企业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为企业储备忠诚度高的人才库奠定基础。除此外,企业还应健全反馈制度,拓宽反馈渠道,通过不同形式如领导信箱、意见征集等,真正了解员工的想法和动态,以此为基础强化和完善培训体系,避免培训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开发成本,造成企业资源浪费。

(三)降低使用成本。

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是指单位或组织在使用员工的过程中发生的成本,主要包括维持成本、奖励成本、调剂成本三方面,落到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理解为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首先,企业应建立一套公平、科学、有效的考核标准,树立统一的行为规范;其次,完善奖惩制度,这个部分可以与培训体系共同建立,将培训和学习作为奖励的一部分,既能调动员工的参与度,又能实打实地促进员工进步,一举两得。

(四)降低离职成本。

人力资源的离职成本包括离职补偿成本、离职前低效成本、空职成本等。虽然企业内部施行的末位淘汰制、轮岗等造成的人员流动有利于激活员工的斗志,促进员工的良性竞争,但也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一定的影响,如商业机密外泄、客户资源逃离、人才流失等。对此,企业首先应在员工入职签订合同时就签订保密和就业禁止协议,明确责任和义务;其次,加强不同层级的权限范围制定,适当时可参照“三权分立”制度,平衡制约权利重心;第三,挑选和组建储备管理干部,避免核心人员离职后阻碍企业运转,产生不必要的离职成本。房地产企业要面临的短期和长期问题较多,对人力资源成本进行管理与控制在房地产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需要我们努力探索如何科学有效的对人力资源成本进行管控。笔者希望通过上述分析,为相关人士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或思路,以期帮助企业解决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罗丽,廖小明。从房地产行业看战略视角下人力成本管理[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纪莎莎,唐伟。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问题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

质量成本管理的论文简短篇十六

1、引言。

企业的整改、建设、扩大无一例外的需要一定规模或者大规模的房产建设项目,在房产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项目质量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就尤其显示出重要性。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水平彰显企业的基础实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随着我国企业的深层次发展与企业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企业的占地面积,人员数量已经不能彰显企业的实力。企业要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合理安排在生产过程中的收入与产出,在不影响质量的情况下重视成本的控制,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从经营的角度看待企业在房产项目上质量与成本的管理控制,同样符合投入要为产出服务的根本原理。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房产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也是彰显企业生命力的重要方面与发力点。

在既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企业对质量的形成和发生加以必要积极的影响,从而实现最佳效益的行为,统称质量成本控制。对质量成本的控制,充分反映了现代企业对产品质量与产品成本的重视程度,也反映了在经济与技术结合的情况下技术必将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一必然的历史趋势。如何以最低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利润,是每个生存着的企业必须要思考的生存战略。在企业房产建设项目质量成本管理的过程中,要从预算,建筑工程技术与后期维护三个方面控制。

2.1前期准备方面。

2.1.1在工程前期,建设单位应预先做好市场调查,选择建筑公司与建设地点,权衡项目建设是否可以促进企业发展。在市场调查的过程中,作为对业权拥有所有权的企业,应该做好规划,研究建设地段,勘探地形的具体工作,避免土地、人员与资金的重复浪费。

2.1.2创编可以执行的研究报告,规划建设蓝图。研究报告一定要适应社会经济客观发展,确保研究报告的可执行性,在适应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发展,避免发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法执行的状况,从而避免土地,人员与资金的重复浪费。

2.1.3办理相关土地使用证明,城市规划许可证明。企业对项目建设实地进行勘探,设计单位招标。确立设计单位,让设计单位根据地质勘探报告以及甲方的规划方案规划设计加工图纸。在对设计单进行招标的过程中,要慎重敲定研究的最终方案,避免重复修改方案。

2.1.4实现设计图纸实现审批,消防部门备案,所在地建委备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备案。在备案的过程中,应做好图纸内容的审核工作,避免图纸重复修改过程中的人员重复设置。

2.1.5办理施工许可证,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进行招标,确定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在确定施工单位的过程中,应尽快研究决定出施工与监理的单位,以避免完成工程的时间延期。

2.2实施工程阶段。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施工成本的大小和项目管理工作的效果。目前工程建设甲方十分重视施工阶段的质量成本控制,因此不再详述。

2.3后期维护阶段。

施工完成之后,应由具体技术人员,检查地面防水,水路电路排布是否符合标准,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让问题从源头处得到遏制。从而让企业实现房产建设项目质量成本管理与控制。控制成本作为每个行业关注的重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企业运作的难点。由于不同的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与人员结构不同,不同的建设项目也因为面临的现实问题不同,成本控制的失策影响企业在行业中的立足与发展。

3、要切实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3.1企业房产建设项目的成本决定着企业为项目的总投资费用。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应该贯穿于项目建设开始到交付使用的全过程,投入的成本控制更能保证项目最终最合理的成本范围。

3.2在项目决策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项目要与企业发展相一致。项目的决策要建立在现实宏观正确的基础之上。谋求发展,兼顾环境,让企业不仅要考虑项目的经济内部收益率,还要分析项目与宏观政治,经济环境,现实社会的协调性,与人文环境的协调符合性。降低项目建设过程中消耗的劳动力与物化劳动,从侧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直都是每个企业希望实现的目标,正确核算项目在建设中的成本,在执行项目的过程中严格控制各项费用的支出。控制成本不光要实施在项目开始之前,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也依旧可以控制相关成本,只有将成本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才有可能做到成本控制,工程控制与质量控制,让成本控制,工程控制与质量控制互为关联。控制施工成本,首先要控制项目的质量和进度,企业房产项目的建设要素同其他项目是不一样的。作为成熟的企业房产项目,根据其所在地理位置的不同,项目的建设要求不同,项目的建设材料也会不尽相同,不同的项目内容与要求决定着建设要求的不同,建筑材料的不同。

4.1企业房产建设项目的土地使用费用支出。主要包括:建设房屋用地,绿化用地,配套设施用地,物业管理部门用地等费用。

4.2企业房产项目建设使用的材料费用。主要包括:石料,沙土,水泥,钢材与装修建材费用。

4.3企业房产项目的建设配套使用材料费。主要包括:排水管道,绿化草坪,树木等费用。

4.4企业房产项目建设的人工费用。主要包括:从开始设计,测量,施工过程中的人工费用。

4.5企业房产项目建设的机器设备费用。主要包括:企业房产建设过程中使用到的工程车,挖土车,运输机械,排水设施,抽水机等运作费用。

4.6其他费用。主要包括:在企业房产建设项目基本完工后的防护材料,防风材料,防雨材料,标志牌应用材料以及其他临时费用。

5.1质量成本管理与控制能为实现目标打下基础。质量成本管理与控制帮助企业决定投资成本,施工建设的时间与建设项目的大小。企业在房产施工的过程中,应该首先实现项目建筑材料费的质量成本控制,其次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人工成本控制,在控制材料与人工成本的基础上实现机械成本的控制,最后实现其他费用的控制。

5.2质量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手段,对已存在的活动价已影响,让其按照预定的方式前进。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借助相关技术工具,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把关,采用项目内部责任分解的方法,具体考核相关措施,从细节抓起加强执行的力度,才能让企业房产建设项目质量成本管理与控制加以实现。

成败是由细节决定的,没有失败的行业,只有失败的企业。项目的失败,绝大多数并不取决于决策失误,而是覆舟于缺少不折不扣执行的规章。质量成本管理与控制能让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认知目标与成本之间的差异,从而采取措施,在保证完成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过度消耗,为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