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质量成本管理的论文(优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21:27:25 页码:10
质量成本管理的论文(优质16篇)
2023-11-19 21:27:25    小编:ZTFB

总结是一次自我审视的机会,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写总结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请大家阅读以下精选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和启发。

质量成本管理的论文篇一

1、引言。

企业的整改、建设、扩大无一例外的需要一定规模或者大规模的房产建设项目,在房产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项目质量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就尤其显示出重要性。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水平彰显企业的基础实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随着我国企业的深层次发展与企业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企业的占地面积,人员数量已经不能彰显企业的实力。企业要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合理安排在生产过程中的收入与产出,在不影响质量的情况下重视成本的控制,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从经营的角度看待企业在房产项目上质量与成本的管理控制,同样符合投入要为产出服务的根本原理。企业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房产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也是彰显企业生命力的重要方面与发力点。

在既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企业对质量的形成和发生加以必要积极的影响,从而实现最佳效益的行为,统称质量成本控制。对质量成本的控制,充分反映了现代企业对产品质量与产品成本的重视程度,也反映了在经济与技术结合的情况下技术必将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一必然的历史趋势。如何以最低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利润,是每个生存着的企业必须要思考的生存战略。在企业房产建设项目质量成本管理的过程中,要从预算,建筑工程技术与后期维护三个方面控制。

2.1前期准备方面。

2.1.1在工程前期,建设单位应预先做好市场调查,选择建筑公司与建设地点,权衡项目建设是否可以促进企业发展。在市场调查的过程中,作为对业权拥有所有权的企业,应该做好规划,研究建设地段,勘探地形的具体工作,避免土地、人员与资金的重复浪费。

2.1.2创编可以执行的研究报告,规划建设蓝图。研究报告一定要适应社会经济客观发展,确保研究报告的可执行性,在适应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发展,避免发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法执行的状况,从而避免土地,人员与资金的重复浪费。

2.1.3办理相关土地使用证明,城市规划许可证明。企业对项目建设实地进行勘探,设计单位招标。确立设计单位,让设计单位根据地质勘探报告以及甲方的规划方案规划设计加工图纸。在对设计单进行招标的过程中,要慎重敲定研究的最终方案,避免重复修改方案。

2.1.4实现设计图纸实现审批,消防部门备案,所在地建委备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备案。在备案的过程中,应做好图纸内容的审核工作,避免图纸重复修改过程中的人员重复设置。

2.1.5办理施工许可证,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进行招标,确定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在确定施工单位的过程中,应尽快研究决定出施工与监理的单位,以避免完成工程的时间延期。

2.2实施工程阶段。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施工成本的大小和项目管理工作的效果。目前工程建设甲方十分重视施工阶段的质量成本控制,因此不再详述。

2.3后期维护阶段。

施工完成之后,应由具体技术人员,检查地面防水,水路电路排布是否符合标准,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让问题从源头处得到遏制。从而让企业实现房产建设项目质量成本管理与控制。控制成本作为每个行业关注的重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企业运作的难点。由于不同的企业所拥有的资源与人员结构不同,不同的建设项目也因为面临的现实问题不同,成本控制的失策影响企业在行业中的立足与发展。

3、要切实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3.1企业房产建设项目的成本决定着企业为项目的总投资费用。工程项目成本的控制应该贯穿于项目建设开始到交付使用的全过程,投入的成本控制更能保证项目最终最合理的成本范围。

3.2在项目决策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项目要与企业发展相一致。项目的决策要建立在现实宏观正确的基础之上。谋求发展,兼顾环境,让企业不仅要考虑项目的经济内部收益率,还要分析项目与宏观政治,经济环境,现实社会的协调性,与人文环境的协调符合性。降低项目建设过程中消耗的劳动力与物化劳动,从侧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一直都是每个企业希望实现的目标,正确核算项目在建设中的成本,在执行项目的过程中严格控制各项费用的支出。控制成本不光要实施在项目开始之前,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也依旧可以控制相关成本,只有将成本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才有可能做到成本控制,工程控制与质量控制,让成本控制,工程控制与质量控制互为关联。控制施工成本,首先要控制项目的质量和进度,企业房产项目的建设要素同其他项目是不一样的。作为成熟的企业房产项目,根据其所在地理位置的不同,项目的建设要求不同,项目的建设材料也会不尽相同,不同的项目内容与要求决定着建设要求的不同,建筑材料的不同。

4.1企业房产建设项目的土地使用费用支出。主要包括:建设房屋用地,绿化用地,配套设施用地,物业管理部门用地等费用。

4.2企业房产项目建设使用的材料费用。主要包括:石料,沙土,水泥,钢材与装修建材费用。

4.3企业房产项目的建设配套使用材料费。主要包括:排水管道,绿化草坪,树木等费用。

4.4企业房产项目建设的人工费用。主要包括:从开始设计,测量,施工过程中的人工费用。

4.5企业房产项目建设的机器设备费用。主要包括:企业房产建设过程中使用到的工程车,挖土车,运输机械,排水设施,抽水机等运作费用。

4.6其他费用。主要包括:在企业房产建设项目基本完工后的防护材料,防风材料,防雨材料,标志牌应用材料以及其他临时费用。

5.1质量成本管理与控制能为实现目标打下基础。质量成本管理与控制帮助企业决定投资成本,施工建设的时间与建设项目的大小。企业在房产施工的过程中,应该首先实现项目建筑材料费的质量成本控制,其次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人工成本控制,在控制材料与人工成本的基础上实现机械成本的控制,最后实现其他费用的控制。

5.2质量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手段,对已存在的活动价已影响,让其按照预定的方式前进。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借助相关技术工具,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把关,采用项目内部责任分解的方法,具体考核相关措施,从细节抓起加强执行的力度,才能让企业房产建设项目质量成本管理与控制加以实现。

成败是由细节决定的,没有失败的行业,只有失败的企业。项目的失败,绝大多数并不取决于决策失误,而是覆舟于缺少不折不扣执行的规章。质量成本管理与控制能让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认知目标与成本之间的差异,从而采取措施,在保证完成目标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少过度消耗,为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质量成本管理的论文篇二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而成本管理是项目施工管理的核心内容。所谓项目管理的成本控制,即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对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支出,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考核、分析等进行科学管理的工作。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必须在组织和控制措施上给予高度的重视,以期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企业市场竞争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建筑工程的价格竞争。加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是建筑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深化建筑企业改革,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筑施工企业承揽到施工项目后,只有干得好、管得严、算得细,才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建筑项目从投标报价、合同的签订,到施工方案的设计、材料采购、人员机械设备的调配等等环节,都应充分考虑成本问题,都要牢牢把握在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施工企业只有通过施工过程的科学管理,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最终获得最丰厚的利润。

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是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工程项目成本的降低,表明施工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的节约。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它既包含了质量的管理、工期的管理、资源的管理、安全的管理,也包含了合同的管理、分包的管理、预算的管理。这些管理共同织就了管理的网络,检验着管理的水平。

在建筑企业管理中,企业战略的选择与实施是企业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建筑企业的成本控制首先要配合企业为取得竞争优势所进行的战略选择。尤其在我国加入wto后,建筑市场全面开放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些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项目在安全、质量、工期保证的情况下,严格控制工程成本,争取降低工程成本,才使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虽然,成本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核算的一个重要环节,施工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实施的进度和项目的成败,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是,目前在多数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成本管理意识不强,成本核算留于形式;管理系统不健全,人员素质不高;材料人工费管理不严,对合同管理存在漏洞等等。建筑企业的最终目标是经济效益最大化,只有牢牢地提高管理水平,控制住工程项目的成本,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要将精益生产管理中的全面质量管理用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会大大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要强化对工程项目的总体设计。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首要的一步是工程项目的总体设计。这要求有经验丰富的不同部门专业人员参与,共同协商。该设计一旦成形,各项工作的日程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进行,以减少建筑企业的损失。要做好成本预测工作,成本预测是成本计划的基础,为科学合理控制目标成本提供依据。

项目成本管理的关键在于建立项目成本核算责任制,成立成本管理领导机构,建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考核一体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分工,明确奖罚责任制。要加强目标体系动态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比、调整,保证目标体系科学合理,控制依据真实有效。

2.加强工程项目实施中成本控制,加强对材料费、人工费的控制。

建筑项目要对工程项目成本实行全过程的控制。一要坚持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生产管理人员严格依据成本控制计划下达施工任务单、各限额领料单,必须做好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完成后的验收,以及实耗人工、实耗材料的数量核对,以保证限额领料单和施工任务单结算资料的准确无误。二是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还必须注重质量成本的控制,质量成本包括控制成本与故障成本两方面。工程项目和产品不同,如产品发现了质量问题可以退货或更换产品。但是,工程项目一旦出现了质量问题,将会带来返工、赔偿甚至会危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施工工程要特别加强对材料费和人工费的控制。材料费的控制包括价格控制和用量控制。通过对市场行情的调查研究,利用电脑和网络技术建立企业内部材料采购对比分析数据库,在保质保量前提下进行买价控制。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尽量减少资金占用,实行限额领料制度,按定额确定材料消耗量,对超额领用应及时分析原因并加以解决,要合理堆放材料,减少搬运,降低损耗,加强现场材料管理,减少材料成本。要强化人工费成本,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尽量配备高效精干的机构和人员,充分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调整工资分配制度,真正做到劳分配。要合理使用临时工,加强用工管理,要从用工数量控制,有计划性地减少或缩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量,最终达到压缩人工成本、减少费用之目的。

3.加强施工成本核算监督力度,加强对非生产性开支的管理。

要增强成本核算员自身的素质建设和工作责任感。建筑企业应严格要求各工程项目经理部人员认真学习和严格贯彻执行企业制定的施工成本控制与核算管理制度,并严格保持自律,不得利用职权或工作之便干扰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使施工成本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公司要全面提高核算员的技术业务素质,尽快提高他们的素质,也应制定相应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对成本核算员行使职权提供必要的保障。

要控制建筑成本非生产成本和间接费用的控制。针对所有非生产性费用的开支,施工企业管理层应建立有效的非生产性开支审批、报销程序,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小车油料费、办公费、修理费及招待费进行包干控制。年初制订开支计划,对各项开支要严格事前报告制度和事后审批制度。要精简项目机构,压缩人员开支,行政用办公用品一律要有计划采购,建立台账,进行管理。还要加强风气建设,狠抓享受之风,控制超标准买车、用车等各项开支。要注意分析节超原因,制定相应措施。例如:根据年初预算报表,要针对预算的具体指标,着重分析超支过多和节支较多的成本项目。对超支的成本进行详细分解,查找具体超支原因,切实提出改进和控制方法。若节支事例比较突出,对整个工程项目影响较大,其经验应可以予以推广。

总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不仅可改善经营管理,合理补偿施工耗费,保证施工企业再生产的进行,而且可以提高效益,提升施工企业整体竞争力。因此,建筑企业要从这个意义上切实加强管理,严格控制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盈利空间。

质量成本管理的论文篇三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虽然卓越的研究开发可使新产品导入市场,营销的多样化可使产品在短期内增加销售量,通过降低那些容易被抓住和容易被“看见”的成本与费用(如:物品采购价格、行政管理中的办公经费、业务招待费、差旅费等等)来降低企业成本,同时也能提高企业的效益。但是没有卓越的“质量”保证,就不能长久立足于市场。而这种“质量”汇集了包括生产、技术、管理、信息沟通、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工作质量。例如:指令下达错误、信息沟通不畅、工作交接不当、服务质量不好等等而导致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尤其在制造行业,都存在着由于不符合性能标准而发生的操作,例如:加工现场的加工废品和返工等。质量成本管理正是为了解决这些被我们轻视的质量问题而造成的各种损失。只有让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挖掘企业内部降低成本潜能,才能获取新的增长空间。所以必须实施质量成本管理。

那么,什么是质量成本呢?质量成本就是与产品(或服务)合格或不合格相关联的成本。其由三个方面组成:一是预防不符合要求而开展的调查工作;二是鉴定产品(或服务)是否符合要求;三是产品(或服务)因不符合要求而引发的成本。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所有企业都在致力于深降成本来提高效益。尤其近两年受原材料价格持续上升、人工成本也不断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寻找降低成本新突破口的问题已迫在眉睫了。

1.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质量成本管理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定量管理,同时也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顺利和有效地运行的保证。质量成本管理目的之一是使投入于质量管理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当如果质量成本投入过大或得不到控制,质量管理体系就不能取得良好的成本效益效果。

2.对企业总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质量成本是企业总成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持续性经营中不断发生的动态成本。通常而言,质量成本与企业总成本的关系是:当质量预防成本投入后,由于次品率和赔偿金额的减少抵消了质量成本的增加,企业总成本相应的减到最少;而随着质量预防成本的不断投入,由于次品率和赔偿金额的减少不能抵消了质量成本的增加,企业总成本体现了相应的增加。因此,企业也不可能无休止地追加质量预防成本而导致企业总成本的增加。质量成本管理的好坏直接反映出企业总成本控制的好坏以及相应的利润大小。

有资料显示,在,全球发生了日本的三菱汽车和东芝笔记本电脑的两大质量问题诉讼案。其中,三菱汽车公司在全球大规模召回280多万辆轿车,造成3300万美元的直接费用损失。东芝公司则在财政年度(204月至3月)由于质量问题的影响,第三季度净亏损849亿日元(6.38亿美元),而同期公司税后净利润高达111亿日元。由此可见,质量内部和外部损失不仅给企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也造成直接的非正常效率损失。

1.质量成本是企业的无形成本对象。在企业整个经营过程中,资源的投入不仅产生了有形的经营成果――产品,而且也培育了无形的经营成果――质量水平、效率水平、人力资源水平、市场网络和增值作业水平等。这些有形和无形的经营成果,就是所谓的有形和无形成本对象。

2.质量成本属于企业的管理不善成本。质量成本是由于存在的或潜在的质量问题而投入改善的资源消耗。因此,它属于企业的管理不善成本。所有处理质量问题的过程都是非增值作业。这些非增值作业是不可能消灭的,而只能不断地减少和提高其效率水平。

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是一个综合系统。质量管理是过程,目的是成本控制。对于企业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果企业内部仅采用增加内部相关设备或增加人力或只重点改善容易看得见的现象等方法是不能解决长期问题的,并且由此增加的成本有可能损害企业潜在的利润。而忽视了软失误(如产生和处理质量问题人员的工资、管理不良仓品的所有支出等),损失将会更大。具体如下:

1.如果缺陷产品是由顾客发现的,那么成本就最高(给客户赔偿并进行售后服务维修等,并且客户的宣传效应会比任何其他形式的广告更为有效)。

2.如果企业内部自己发现缺陷并改善,那么成本损失的影响就会相对减少,但损失往往无法挽回,还是通过公司内部补救。

3.如果企业自身建立预防措施并对问题持续改进,那么缺陷所造成的经营成本就能够最小化。

客观地讲,所有对利润产生影响的因素都应划在质量成本中。为了防止随时在激烈的质量和价格竞争中被淘汰,必须积极地改进企业的质量和成本环境,全方位的以新视角审视现有的工作质量并加以改善和管理。在企业中实施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建立质量成本体系,将对企业降低成本、减少损失、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规范企业管理制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质量成本是一种不易被“看见”的成本,但是质量成本通常可由客户对企业的投诉或赔偿、报废返工处理、售后维修或其他有形的成本数值化和量化,通过分析汇总出来的数值就可以直观地反映出软失误造成损失到底有多少。所以我们让每一个制造软失误的人能够引起注意,制定对策和改善措施,还是能够对软失误的质量成本进行分析和控制的。

可以说,这么多年,为了应对采购失误,该集团内部采取了要求生产制造部门定期主动向采购人员提交物资入厂需求申请,而采购计划管理人员也淡化了生产计划的重要性,而是依赖于生产制造部门的物资入场需求申请,这样就导致物资供应总是很被动,生产等待物资。但采购人员并不认为他们的这些失误对公司造成多大损失。对于这种状态,从开始,集团内部开始全方面引入质量成本管理理念,对于采购出现的失误,由生产现场的待工工时和客户反馈的意见以及由于采购问题而造成的对客户的赔偿等相关费用进行量化,就把看似影响不大的采购失误用数字来体现。并进行考核,让每一位员工心服口服。面对这些数字,采购人员开始认识到了自身工作管理方法的重要性,并进行了工作方法和管理技能的改善,提高了集团下属各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

现在,已经有一些企业已引入了质量成本管理理念,建立了质量成本管理体系。企业内部的质量改善已经不单单是生产现场、施工工程的质量强化,更实际地深入到了包括管理、技术和服务在内的各个岗位的工作质量改善,开始系统性地数字化地体现出了损失。相信通过企业自身的不懈努力,质量成本管理将逐渐扎根在企业内部的每一个角落,让它成为一个企业降低成本的新突破口,成为企业持续生存的稳定根基。

质量成本管理的论文篇四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卓越的研究开发可使新产品导入市场,营销的多样化可使产品在短期内增加销售量,通过降低那些容易被抓住和容易被“看见”的成本与费用来降低企业成本,同时也能提高企业的效益。只有让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挖掘企业内部降低成本潜能,才能获取新的增长空间,所以实施质量成本管理迫在眉睫。

质量成本(cost of quality)是指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损失。质量成本一般包含: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损失)成本、外部故障(损失)成本等四大部分。

1.1预防成本

预防成本即为预防故障所支付的费用,他主要反应为减少质量损失和检验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

1.2鉴定成本

鉴定成本为评审质量要求是否被满足而进行试验、检验和检查所支付的费用。按照质量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测试、评定和检验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部门行政费、材料工序成品检验费、检测设备维修费和折旧等。

1.3内部故障(损失)成本

产品在交付前不能满足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

1.4外部故障(损失)成本

当顾客接收到不合格品,而要求返工、返修、退货和索赔发生的费用。

80年代新兴起的“零缺陷”质量成本观主张企业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经营管理,生产者、工作者要努力使自己的产品、业务没有缺点,并向着高质量标准的目标而奋斗。

传统质量成本从诞生起,都是围绕着以最少的质量资金投入,尽可能多的减少废次品损失而展开。这一理论的应用与研究在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中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质量观念的不断更新,传统成本观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

2.1忽视员工工作质量的提高,认为产品质量是靠严格检验得出来的

对于传统质量成本观,产品质量是严格检验的结果,检验越严,淘汰的产品越多,产品的质量成本就越高。

2.2仅从企业角度分析质量成本,忽视消费者质量要求

传统质量成本观把客户因素排除在外,企业向客户提供的是自认为合算的质量,忽视了客户的质量要求,从而导致因企业信誉丧失带来的潜在损害远远超过企业由此而获得的质量成本节约。

2.3认为质量仅指制造质量,忽视产品整体过程质量

在实践中,产品质量成本往往局限在产品制造质量成本的范围,而没有从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等整体过程来考虑产品质量成本。这大大降低了质量数据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使质量成本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

如何提高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借鉴国外质量成本管理的成功经验,我们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对策:

3.1提高对质量成本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将其纳入全面质量管理这中并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常抓不懈。

3.2加强对质量成本统计数据的监督与考核力度

建立由质量、生产、采购、财务等部门组成的跨部门专题小组,重点对各部门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监督检查(按月或按季),并出具审核意见。将审核结果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考核范畴,同时制定科学、量化的考核办法。

3.3选择切实可行的质量成本数据收集渠道

对于与财务信息紧密结合的统计项目,如预防成本、鉴定成本以及外部故障(损失)成本中的维修差旅费等,应由财务部门直接从财务数据中提取;对于难以从财务部门提取的项目,如内部故障(损失)成本、外部故障(损失)成本中的维修材料费等,应由业务单元填报,同时报送编制说明及相关分析,经专题小组审核后上报财务部门汇总。

3.4搭建质量成本统计项目与内部财务预算之间的衔接平台

在完善内部财务预算的基础上,明确质量成本项目与财务预算之间的对应关系。

3.5细化质量成本统计科目

按照质量成本分类将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损失)成本、外部故障(损失)成本四个一级科目,并在确定的一级科目下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并细化二级及明细科目,确保科目的设置涵盖全部质量成本统计项目,以避免统计漏项。

3.6简化纳入质量成本管理的产品项目,按照产品类别进行统计

传统的统计方法往往是按单台套产品进行统计。由于单台套产品数量众多,类别繁杂,一方面不可能覆盖全部产品,造成统计缺乏完整性;另一方面单台套产品发生损失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较大,影响分析效力。因此,按类别进行统计可以杜绝此类问题,提高质量成本数据的完整性和分析有效性。

3.7实行全寿命周期质量成本法

将研发、生产、交付、保修、服务全过程所发生的与产品质量有关的费用均统计到质量成本中,并对其全寿命周期进行质量成本跟踪管理。

在企业管理中有效控制质量成本,是企业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它不但反映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同时也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综合素质的体现。只有重视质量与成本的关系,增强质量成本意识,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创造出最佳的经济效益。

质量成本管理的论文篇五

实验目的:

《成本管理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是会计专业的主干专业课。这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成本核算中要素费用归集与分配的基本程序,从而熟练运用各种成本计算方法,提高成本核算的实际操作能力,巩固会计学基本理论知识。也能让我们深刻理解掌握会计核算基本知识,增强动手操作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同时,也可以熟悉和掌握成本项目的设置,了解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能正确地划分各种费用地界限,锻炼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验内容:

1、材料费用方面,用于生产产品的原材料及主要材料,通常是按照产品分别领用的,可根据领料凭证直接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项目,但有时一批材料为几种产品共同使用,应根据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计入各产品成本。

3、辅助生产费用,是为企业的基本生产服务而发生的费用,最终要分摊到各受益单位,在本次实习中,主要运用交互分配法对供气车间和机修车间发生的生产费用进行分配,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要分两次进行:

(1)交互分配:以(总费用/总劳务量)作为分配率在辅助生产车间内部进行分配。

(2)对外分配:以[(总费用+转入-转出)/对外劳务量]作为分配率在辅助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

4、制造费用的分配,将在生产环节发生的制造费用按一定的方法(工时比例、定额材料比例、直接材料比例等)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项目中。

实验步骤:

在实训中我们从会计的基本理论入手,以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主要目标,以会计核算为主线来进行实训。在实训中我总结步骤如下:

1、熟悉资料,设置各种帐簿,登记起初余额:要根据凭证一笔一笔登记不同的帐簿,练习做会计凭证。

2、根据经济业务,填制记帐凭证:根据当月发生的原材料采购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编制相关的记账凭证。

3、根据凭证登记帐簿:根据领料原始凭证,编制存货平均单价计算表及领料凭证汇总表,其中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按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进行核算。

4、结帐、对帐、编制会计报表:根据固定资产折旧资料,编制固定资产折旧分配表,并编制记账凭证,将折旧额计入相关科目。

5、装订、整理实训资料,上交实训作业。

实验总结与体会:

这次实验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学习有关成本管理会计的上机操作,对会计的基础实践进行初步接触。通过对这些实际的学习,我对会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改正了过往的一些错误认识,改变了对会计的态度,另一方面,更加认识到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以及公司运营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生产成本的归集与分配是基础部分,是中心环节,它对以后几章内容有很大作用,成本归集与分配过程实际上就是成本计算过程。在本次实习中,我们按照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先后对材料费用、职工薪酬、其他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等进行了练习。

通过这次的成本管理会计模拟实验,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重要性。这一周的模拟实验,让我真正体会到成本管理会计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作,可以说,成本管理会计是对一个人的耐力与细心的高度考验,从数字计算到报表输出,再到数字分析,每一个过程都是哪么的复杂与繁琐,所以细心是特别重要的习惯。会计的学习特别需要认真和专注,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核算过程中出点小差错就会影响整个操作过程的进展和完美,所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次在做资产负债表时,我因为账户中有笔活动只有借方项目没有相应的贷方项目,结果在最后填写报表时没法配平,又不得不回到账户中去检查每个项目的变动和调整,而且还是检查好几次才查出来到底是哪里出了差错。一旦某个步骤出了问题,光查漏就要花很长的时间。但除去浪费时间不说,还影响了整个实验课程的进程,真的是很麻烦。所以学习会计要踏踏实实,一丝不苟,还要考虑全面防止对一些问题的忽略。如果坚持下去,那么长此以往就会减少出差错的次数,养成一个严谨的好习惯。这样才会在学习工作上表现出色,受人赏识,才能够被人信任去做重要的项目。

平时,我们只能在课堂上与老师一起探讨会计学的理论知识,思维的认识基本上只是局限于课本的范围之内,这就导致了我们对会计知识认识的片面性,使得我们只知所以然,而不知其之所以然。其实这些都是十分有害的,会极大地限制我们会计知识水平的提高。这次的成本管理会计模拟实验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个人感觉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动手操作的基本技能。

对于我而言,这次的实验课程内容很多,上机3次课以来,我感觉每次时间都很紧迫。虽然在之前已经接触了好几次上机课,但是因为这次的题量真的很大,因此我还有一些实训没有及时完成。

在填制记账凭证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的编制耽误了很多时间,好不容易把题目弄懂了,也算出了答案,结果提交的时,系统提示仍有错误。我检查了很久也找不出错点,最后才发现是基本生产车间的金额小计中,根据合计应该是48972,但是输入这个数据会出错,应该输48972.00才对。

这次成本管理会计模拟实验,使我对会计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熟悉会计工作的流程,更重要的是深刻体会到手工做帐和电算化会计的不同。我们都知道,会计重要的是积累经验,只有多做帐,才能熟能生巧,才能游刃有余。首先,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专业思维能力,具备诚实守信等端正的职业操守和敬业态度,这是会计工作岗位对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其次,作为一个会计人员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会计工作是一门很精准的工作,要求会计人员要准确的核算每一项指标,牢记每一条税法,正确使用每一个公式。再次,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平和的心态。这一次的实习虽然时间短暂,虽然接触到的工作很浅,但是依然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和经验,这些都是书本上无法得来的。

经过了这次模拟实验,我体会到了会计工作的复杂与繁琐,它需要一个人的细致与细心,也让我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的积极的去学习会计知识,把一些难点,重点搞清楚搞明白.加深理解了成本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质量成本管理的论文篇六

有些酒店表面上经营的红红火火,但经济效益不理想。由于只注重“开源”而忽视“节流”,兼赏罚不明,导致成本费用失控,浪费与损失巨大。采购成本、厨房成本、歌舞厅节目成本、吧台成本及可控经营费用等是酒店成本费用的重点项目和环节。本文就酒店如何控制成本费用作些粗浅探讨。

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创新意、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酒店管理者应认清形势,及时调整经营思路,在努力创收的前提下,加强成本控制。在酒店经营中餐饮成本约占酒店总成本的70%左右,因此,加强餐饮成本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餐饮成本,尽可能地为消费者提供超值服务,使利润最大化,已成为酒店经营管理的核心目标和任务。

企业经营目标一经确定,我们酒店管理者就开始围绕着这一目标组织实施,对酒店的各项成本进行控制。总经理亲临现场,对各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讲解成本控制的途径、方法、措施及手段,目的在于增强部门负责人的成本意识,使各部门掌握成本控制的基础知识,堵住各种成本漏洞,积极主动迎接市场挑战,使酒店在竞争中逐步繁荣和发展壮大。

作为财务人员潜心总结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办法。通常酒店成本核算为一个月总成本率,这一数据不能够充分体现成本波动的原因,因此,将后厨成本、收入根据菜品类别进行划分,从而根据各类别的成本率查明成本波动的原因。

该控制系统出台后,历经近一年实施,在酒店成本控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使财务工作在发挥基本核算职能的基础上,同时对酒店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分析、总结,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职能,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建议,为经营者提供有效的服务信息。

我们酒店餐饮成本所占比重较大,因此,成本控制系统以中餐后厨为切入点,对中餐后厨进行综合考核,同时为方便厨师长在掌握后厨综合情况的基础上,及时了解各成本增减变化的因素,为其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将中餐后厨成本细化为:热菜、凉菜、活鲜、冰鲜、珍品、面点等板块,通过对店内历年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归纳,对店外同行业酒店经营状况进行市场调查、对比分析,制定出酒店中餐后厨目标成本。

成本控制系统在中餐运行成熟后,在酒店整个餐饮系统内迅速普及,也显示了良好效果。因此,成本控制是企业整体经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成本控制系统在酒店的经营中,贯穿于全过程,做到全员、全方位控制,以不断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对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加强管理,及时发现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之间的差异,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目标成本的完成效果,尽可能以最少的耗费,取得最大经营成果,加强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竞争力。

此外,厨房是餐饮为核心,是生产的重地,为避免存货积压,克服管理上的漏洞,加速资金周转,并有效控制原材料成本,厨房成本的控制宜采取定额管理。主要内容有:厨房日常库存原材料也必须定额控制。超过定额部分的原材料,如为积压或暂时不用的,则退回仓库;否则应在未来5天发料时压缩。厨房所需的材料,无论日常直拨的还是向仓库领取的,月初应按照计划营业额与事先核定的毛利率,确定全月用料定额(即定额营业成本)。成本控制人员应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原材料成本控制情况。如发现超定额领料和库存,应具体分析原因,并及时处理或上报。树立企业形象,创造名牌企业,需要长年的积淀和巨大的投入,必须有细制的管理章程,过硬的管理队伍。管理实现统一标准、规格、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确保菜肴标准、质量,提高服务速度。就厨房原材料加工,生产成菜肴成品,我们还总结以下生产线流程进行管理控制:

(一)流程控制。

流程控制是进行加工的基础,厨房的生产线流程主要包括加工、配制、烹饪三个方面:

1。原材料加工可分为:粗加工、精加工、干货涨发等。

2。用料配制可分为:热菜配制、冷菜配制。

3。菜肴烹调可分为:热菜制作、冷菜制作、打荷制作、面点制作。

(二)标准控制。

建立标准就是对生产质量、产品成本、制作规格进行数量化,并用于检查指导生产全过程,随时消除一切生产性误差,确保食品质量的优质形象、使之督导有标准的检查依据,达到管理的效能。

1。加工标准。制定对原材料用料的数量、质量标准、涨透的`程度等。制定出“原料净标准”、“刀工处理标准”、“干货涨发标准”。

2。配制标准。制定对菜肴制作用料品种,数量标准及按人所需营养成分进行原料配制。

3。烹调标准。对加工、配制好的半成品、加热成菜规定调味的比例,以达到色、香、味、形俱全的菜肴。

4。标准菜肴。制定统一标准,统一制作程序,统一器材规格和装盘形式,标明质量要求、用餐人数、成本、利率和售价的菜谱。

(三)人员控制。

在标准制定后,要达到各项标准,必须要有训练有素、掌握标准的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来保证制作过程中菜肴优质达标。

1。加工过程的控制,首先对加工数量进行控制。凭厨房的净料计划单组织采购,实施加工达到控制数量的目的。加工出净率的控制,由加工人员按不同品种的原料,加工出不同档次的净料交给发货员验收,提出净料与边角料的比例,登记入账后发放到各位使用者。加工质量的控制,加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菜肴的色、香、味、形。因此,采购、验收要严格按质量标准,控制原料质量。加工员控制原料的加工形成、卫生、安全程度,凡不符合要求的原料均由工序终点者控制,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处理后另作别用。

2。配制过程的控制。配制过程控制,是食品成本控制的核心,杜绝失误、重复、遗漏、错配、多配,是保证质量的重要环节,应做到凭额订单和账务员的签章认可,厨师方可配制,并由服务员将所点的菜肴与订单进行核对,从而加以相互制约。称量控制,按标准菜谱、用餐人数、进行称量,既避免原料的浪费又确保了菜肴的质量。

3。烹调过程的控制。烹调过程的控制是确保菜肴质量的关键,因此要从厨师烹调的操作规范、出菜速度、成菜温度、销售数量等方面加强监控。严格督导厨师按标准规范操作,实行日抽查考核。用定厨、定炉、定时的办法来控制、统计出菜速度、数量和质量。

(四)方法控制。

为了保证控制的有效性,除了理顺程序制定标准及现场管理外,还须制定有效可行的控制方法。

1。程序控制法。按厨房生产流程,从加工、配制到烹调三个程序中,每道工序的最终点为程序控制点,每道工序的终点生产者为质量控制者,配制厨师对不合格的加工、烹调有的配制有责任也有权提出改正,这样每个人在生产过程都受到监控。

2。责任控制法。按每个岗位的职责,实行监督层层控制。厨师长总把关、部门经理总监督的办法,使责任落实到岗,奖罚落实到人。

3。重点控制法。对某些经常出现生产问题的环节要重点管理、重点抓、重点检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到解决的办法,以达到防患于未然,杜绝生产质量问题。

酒店通过对成本核算的分类及操作流程的完善,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提高了酒店的收益水平,总而言之,酒店取得了效益,所以企业向管理要效益在我们酒店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朱荣,管理控制与财务控制的关系探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1)。

[2]李正明,李国平,酒店业的成本费用控制[j]。财经问题研究,,(8)。

质量成本管理的论文篇七

摘要:一个国家要想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少不了交通事业的推动和支持,而交通事业的发展程度又取决于公路工程质量。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成本控制是一项重要任务,影响着整个工程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要对成本消耗进行严格控制,尽量减少资源浪费,这样才能促进工程实现良好发展,保证有效的投资获取最大的效益。文章对此作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成本控制。

引言。

公路工程建设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应用到的技术极为复杂,施工周期较长,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对此为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更好的节省资源,提高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建设单位必须要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采取合理的控制手段,这样才能保证工程整体效益。

文档为doc格式。

质量成本管理的论文篇八

摘要:本文分析和阐述了我国现阶段研究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的重要意义,介绍了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的特点和主要内容,探讨了目前在我国推广和应用质量成本管理会计所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并提出了“企业应把质量成本管理会计提升到战略层次”的意见和建议。

一、研究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的必要性和在我国的现实意义“质量第一”的经营之道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提高到企业战略的高度。现代企业管理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保证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是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根本。邓小平同志早在改革开发初期就曾强调:“产品不能只讲数量,首先要讲质量;要打开出口销路,关键是提高质量。质量不高,就没有竞争力。”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商品社会中,企业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然要求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能找到市场打开销路,或赢得消费者的信赖。要持续得到消费者的亲睐绝非易事,保证产品质量就是企业赢得市场和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日本的许多大公司在这方面有成功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不少榜样。上个世纪末,提起电子产品,像“索尼”、“松下”这样的品牌,曾在全世界消费者心目中成为高质量的象征,其产品曾一度横扫世界、所向披靡。提起汽车、电器产品,“德国制造”成为高精尖的象征,也往往成为人们选择优质产品的首选。社会化大分工迫使许多中国企业立足国内、走向世界。在当前的竞争中我国许多企业已普遍取得低成本的优势,但要赢得“高质量”的美誉和全世界对1中国产品的普遍认可,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质量管理发展到现在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及质量管理学,美国学者最早开始研究。早在上世界60年代初,菲根斯堡姆即提出“全面质量管理”(t.q.c)概念,并为大多数企业所接受,在提高企业信誉和竞争力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继而日本和西欧争相效仿,使得质量管理逐渐国际化,对质量管理学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引入质量管理学,并在许多大企业中推广应用。这些企业在进行质量管理活动中发现,质量管理像其他生产活动一样,也会发生大量的成本,如为了提高产品质量进行的新产品开发和设计费、为保证产品质量的检验费、为消费者提供废次产品的包退保修而发生的损失等。这些成本费用皆因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而引起,必然要求与企业的收益相匹配。质量管理的成本与企业的经济效益需要挂钩、综合考虑,使得质量成本管理会计应用而生。它把企业的质量管理活动同管理会计方法结合起来,通过对企业产品质量成本的事前决策、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分析,不断寻求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的途径,以达到增强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究竟什么是质量成本?根据国际上公认的说法,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既定标准而造成的一切损失的总和。

根据上述定义,可知质量成本内容应包括以下两大部分:一是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它又可分为检验费用(亦称“鉴定成本”)和预防费用(亦称“预防成本”)。检验费用是指按照质量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测试、评定和检验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它通常包括进货测试费、工序和成品检验费、在库物资复检费、对测试设备的评价费、质量评审费等。预防费用是指为减少质量损失和降低检验费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它通常包括质量管理大纲制定费、工序控制费、产品评审费、质量信息费、质量管理实施费等。

二是由于产品质量未达到规定标准而发生的各种损失。它又可分为内部质量损失(亦称“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质量损失(亦称“外部故障成本”)。内部质量损失是指工厂企业内部由于生产的产品有质量缺陷而造成的损失和为处理质量缺陷而发生的费用总和。如果在产品装运给顾客之前不存在不合格产品,那么就不会发生这类成本。它一般包括废品损失、返修费、复检和筛选费、停工损失、不合格产品的处理费等。外部质量损失是指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产品缺陷而产生的由制造厂支付的一切费用总和。它一般包括保修费、索赔费、诉讼费、退货费、降价费等。

质量成本管理会计,即将质量成本管理纳入企业企业管理会计的范畴。目前,较成熟的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理论将其分为三部分内容:即最佳质量成本决策、质量成本控制和质量成本的核算与分析。

1、最佳质量成本决策。通过对上述质量成本组成的分析可知,质量管理项目的成本具有规律性:检验费用和预防费用在开始时一般较低,随质量要求提高而增大;内部和外部质量损失的情况正好相反。开始时,由于合格频率低,质量损失较大,随着质量提高,质量损失就会下降;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后,质量损失下降的速度逐渐减弱。上述规律正好说明:在产品质量管理上必然有一个理想点,使产品质量总成本最低,因而企业的收益也会达到最大化,这就是“最佳质量成本决策问题”,也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管理决策内容,通过企业管理会计和成本分析可以帮助找到这个“理想点”。

2、质量成本控制。它是根据质量成本目标,对质量成本形成过程中的一切耗费进行严格的计算和审核,揭示偏差,及时纠正,实现预期的质量成本目标,并进而采取措施,不断降低成本。质量成本控制一般包括四部分内容,即新产品开发的质量成本控制、生产过程的质量成本控制、销售过程的质量成本控制和质量成本的日常控制。

3、质量成本的核算与分析。质量成本核算就是按产品形成的全过程,从投产前技术准备过程、生产制造过程到产品销售过程的质量成本核算。它是用货币形态反映产品质量状况,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的依据。实行质量成本管理核算一般可设立“质量成本”一级科目,再按质量成本的分类设置“内部质量损失”、“外部质量损失”、“检验费用”、“预防费用”四个二级科目,各二级科目下还可按具体内容设置明细项目,从而把质量成本核算同正常会计核算结合在一起。同时加强对相关科目的比较、研究分析,探讨质量成本形成和变化规律,可定期编制“质量成本报告”,提出改进措施,加强质量成本控制。

(一)我国目前推进质量成本管理会计存在的困难。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引入全面质量管理,虽已积累一定的质量成本管理的经验,但仍欠缺一个完善的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企业对质量成本管理会计普遍不够重视。

1、中国企业普遍未进行质量成本核算和会计分析。许多企业管理者都认为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只要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满足合法合规的财务信息对外披露即可,对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质量成本管理会计更是缺乏认识和研究。

2、我国现行的“企业成本法”中尚无明确的质量成本核算项目。企业管理费用中包含的“包退、包修、包换”三包费用,只反映企业产品出厂后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发现质量缺陷又未超过保修期所引起的一切损失费用。至于因质量而引起的降价退货以及索赔费用等均为包括,因而实质上只包括质量成本中的外部质量损失,对于预防成本和检验成本没有进行可靠计量和单独核算,包括目前成本核算的科目设置也普遍不能适应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的推广和实施。

3、我国对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的研究还很欠缺,特别是对于怎样将质量成本管理会计的应用缺乏探讨。在现有的研究中,容易吧质量管理与管理会计方法割裂开来,把质量管理看做是行政行为,从而使质量管理脱离成本核算,缺乏经济效益研究,没有实现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质量成本与管理会计方法的统一。

企业应从战略层面进行质量成本管理,以“战略定位”分析为核心,从根源上实施质量成本管理,改变传统质量成本管理以“产品”为对象的管理方式,根据不同的战略定位,采取不同的对策,为优化质量成本提供战略定位的分析框架。企业应当以质量成本动因分析为导向,引导企业从质量成本发生根源上寻求减少或消除无效的质量作业,控制企业资源消耗,使企业质量成本管理更加有效。充分发挥战略质量成本管理的功效。以长远性、全面性的战略理念为指导。力求各个质量作业中心和环节,实现“零缺陷”,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增值的质量作业,提高战略质量管理水平。企业还应以价值链分析为重点,通过质量成本的行业价值链分析,内部价值链分析和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实现价值链的有效整合,提升质量作业价值,降低质量成本。

从战略层面讲,公司战略可分为“成本领先”、“差异化”和“集中化”三种,企业在寻找和定位自己的发展战略时,无论最终选择哪个战略,进行质量成本的科学管理是不可回避的管理命题。

四、结束语。

质量成本管理会计作为一门新兴的管理会计学科,从二十世纪末以来对西方国家许多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企业从公司战略的高度将质量成本管理纳入企业经营决策范畴,并利用管理会计的一些方法进行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实践表明,推广和应用质量成本管理会计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从而增强竞争力。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重要时期,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将成为从政府到企业必然研究的重要课题,而质量成本管理会计也必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质量成本管理的论文篇九

美国旧金山当地时间2010年6月7日上午10点,备受期待的苹果开发者年度盛会wwdc2010(appleworldwidedevelopersconference2010)拉开帷幕,苹果ceo乔布斯在开幕演讲中公布了新一代iphone的名称为“iphone4”。在功能上新一代iphone升级之处多达百项,很多方面超出之前的预期。其中硬件方面包括全新的外观设计、革命性的retina显示技术和ips硬屏显示屏幕、三轴陀螺仪、a4处理器、全新的拍摄系统等。系统和软件方面iphone4的升级包含ibooks商店引入、ios4的装载以及iads广告系统和facetime视频通话功能的加入。除此之外,电池性能、802.11n无线网络支持、企业功能的增强都非常强大。

iphone4自问世以来各大地区销售异常火爆,消费者排队竞购,还出现卖断货现象。毫无悬念的拿下了销量冠军的宝座,充分体现了苹果手机在当前市场的超高人气和无与伦比的影响力。iphone4的成功再一次印证了苹果一直追求的是尖端技术创新与高品质的人性化特色产品。

苹果公司具有一种敏锐的感觉和能力,能将技术转化为普通消费者所渴望的东西,并通过各种市场营销手段刺激消费者成为苹果俱乐部的一员。每当有重要产品即将宣告完成时,苹果都会退回最本源的思考,并要求将产品推倒重来,以至于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病态的品质、完美主义控制狂的标志。“在苹果公司,我们遇到任何事情都会问:它对用户来讲是不是很方便?它对用户来讲是不是很棒?每个人都在大谈特谈‘噢,用户至上’,但其他人都没有像我们这样真正做到这一点。”乔布斯曾骄傲地说道。乔布斯是一个极端追求完美的人,奉行质量比数量更加重要。

根据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学家朱兰的观点,产品质量就是产品对用户的适用性,即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适合用户目的的程度。对用户来说,用户对质量的评价,是以到手的产品是否适用,并且它的适用性是否持久为其基础的。质量包括设计质量和符合性质量,设计必须体现适用性的要求,而生产出来的产品又必须符合设计的要求。设计要求与顾客需求之间的差异就是“市场质量”。如果产品设计质量过高,不切合实际,对顾客来说并没有多大的益处,造成功能过剩,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而且设计质量脱离顾客需求,成本必然上升。而“质量意味着成本”,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越高,成本也越高。产品质量的高低要以顾客的需求为基础,质量是顾客想要得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质量是顾客对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所感知的优良程度。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规定质量水平而造成的一切损失之和。质量成本除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外故障成本外,还应包括为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而发生的质量提高成本,它主要包括:新产品试制、评审费、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多支出的费用,采用新的检测手段而发生的费用。

(1)预防成本:是为预防故障发生所支付的费用,即在质量体系运行中为了避免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和偏差而出现的质量管理费用。

(2)鉴定成本:为达到质量要求而进行的试验、检验和检查费用。质量鉴定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发现质量问题的所在,从而可以立即采取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质量能够持续得到改善,进而减少质量问题带来的成本。

(3)内部故障成本:前因产品未能满足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包括报废、降级、停工损失和返修、质量事故处理等费用。

(4)外部故障成本:后因产品未能满足质量要求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保修、索赔等费用。

通过质量成本特性曲线(见图1)可以看出,预防和鉴定成本曲线随产品合格质量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加,内外部故障成本曲线随着合格质量水平的增加而不断降低。质量成本曲线是曲线和曲线的合成曲线,其上存在着一个最低点,所对应的合格率就是组织生产时应当控制的合格质量水平,所对应的质量成本就是适当的质量成本水平。

与有形产品不同的是,服务企业为顾客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一种消费的经历或体验。对于服务企业而言,顾客满意往往取决于顾客对服务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期望与实际感知的比较程度,顾客期望得到产品或服务的响应时间越短、质量越高,顾客的满意度就越高,反之将导致顾客满意度下降。与此同时,服务企业凭借服务设施设备为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也是服务企业各种资源的消耗或者成本的支出过程,只有在顾客满意的前提下,服务企业的资源消耗或成本支出才是合理有效的。服务质量成本对顾客满意产生积极影响。

服务质量成本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范畴,它所包含的内容反映了服务质量经济性的重要方面,反映了服务质量对服务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服务总质量成本随着服务质量水平提高而下降后,又会随着服务质量水平的提高而上升,因此服务在达到某个质量水平或最佳区域后,就应保持现状,如果再进行改进就会提高服务总质量成本,使经济效益降低。由于顾客满意是顾客的一种动态心理状态,它会随着顾客服务经历的增加而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期望不断提高,要使顾客满意度提高就只有不断加大服务质量的保证和评价成本,才能降低顾客的消费风险,满足顾客的需求。

基于服务的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顾客的高度参与性,使得服务企业的质量成本控制和管理较之制造企业的质量成本控制和管理难度更大,任务也更艰巨。服务企业只有树立全新的服务质量成本观,持续不断地改进服务质量,加强质量成本的经济核算、统计和分析,提高顾客满意度,才能既满足顾客利益需求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顾客和企业的双赢。

医院是带有一定公益性质的社会福利事业,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市场定位和相对的患者消费群体,不同的患者群体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有不同的需求标准。现代社会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级各类医院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在质量和成本两个方面都取得优势地位。高质量的服务能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医院的声誉和形象,增加收入和利润。但服务质量的高低是与付出成本的多少密切相关的。

目前医界普遍存在着一些过度医疗行为,如过度临终治疗,新技术过度使用以及过度急救治疗等。目前质量成本管理中有一种普遍存在的错误导向,觉得质量成本主要是质量不足导致的成本,而忽视了质量过剩问题所导致的成本。

当前质量成本的定义是在工程导向的质量观念指导下提出的,自始至终都体现出对高质量的不懈追求。医院在质量成本管理过程应转变观念,提倡“合理质量”成本管理。质量工作必须始终以患者需要为根本,质量水平也应以达到患者期望的质量为最低界限。另外,为了减少成本耗费,赢得利润,医院又不能盲目地提高质量。质量只有能被患者所认知和接受时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就是无效质量或不必要质量。无效质量是医疗服务质量完全或部分与患者需要发生背离,从而不能为患者所接受,这实际上是质量传递的失效;而不必要质量则是指医疗服务的质量远远超出了患者的期望,虽然它也可能实现患者的需要,但要以失去后续提高质量的潜力为代价。无效质量和不必要质量共同导致了医院医疗服务的质量过剩,它意味着成本的损失和浪费,是“合理质量”所不容许的。质量成本管理应把握一个合理的“度”,以寻求患者与医院双方利益的满足,这才是质量管理所要达到的真正目标。

随着建筑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建筑施工企业逐渐认识到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性。由于我国的招投标普遍采用低价中标的策略,施工企业在投标时为了中标不得不尽可能压低报价。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降低施工成本会倾向于减少施工相关质量预防措施费用的投入会造成质量缺陷从而产生质量缺陷成本,最终反而增加施工成本。

建设工程的三大目标是质量、进度和成本,如何将其辩证统一是施工企业一直研究的课题,而其中的质量管理目标便是最适质量。对于建筑施工项目来说,在适量投入工程预算内的质量预防成本的同时,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制度和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流程,加强过程控制,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严格按规范、工法及工作流程开展项目的各项工作,能显著的降低质量问题发生的概率。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则需要及时整改,才能避免质量问题扩大,真正做到有效的降低质量缺陷成本,降低预算外成本,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还需要考虑到社会效益以及企业的持续发展,有时候为了企业的整体利益,必须加大质量成本的支出,提高质量的水平使之超出经济范畴的最适质量水平。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应该是在满足企业整体目标(包括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企业信誉、经营策略等的综合考虑)的条件下,对质量成本进行分析、测算、控制和审核,使质量水平和支出成本达到统一,避免“质量不足”或“无效的质量过剩”。

物流企业的产品是为顾客提供物流服务,这种服务能使货物的潜在使用价值转化为现实使用价值。物流服务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物流服务的总体质量受到物流各个环节质量的影响。物流服务质量管理活动不是物流企业服务中的具体环节,而是为达到顾客认同的合理质量标准发生的应有支出。

对物流企业来讲,虽然在产品的提供过程中大多数基本实体并不是直接被消耗掉,但其构成的好坏同样会影响产品的服务质量。投入技术性、适应性及成套性不足的物流设备,操作人员的素质不高等都会影响物流服务质量,发生的成本费用就是实体质量不足成本。相反,虽达到了物流客户的质量要求,但对物流企业来讲,由于投入过大,造成浪费,这种支出就属于实体质量过剩成本。在质量过剩条件下,物流服务价格相对于正常情况偏高,从而影响顾客对本企业服务选择的欲望,业务量减少,产生间接质量成本,这也是一种潜在的隐性成本。

物流企业应明确符合客户需求的质量水平并对自身的质量战略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根据各个顾客群的不同需求,在尽量低的成本和风险下求得差异化的服务质量。质量成本管理要落实到物流作业的每一个环节,离不开员工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向员工普及质量成本理论基本知识,使员工相信质量可以提高、成本可以控制并愿意长期为之努力。建立严格的质量责任奖惩制度,并使之制度化、经常化,对于发生的质量事故要追究原因和责任,运用经济手段增强员工质量成本意识,保证合理服务质量水平。

质量成本管理的论文篇十

2、收发文、合同、预结算等资料协助收集、整理;。

3、目标成本的编制,管理收方、认价、索赔、上会、变更等台账;。

4、协助部门进行供应商管理等工作项目;。

5、完成上级安排的其他任务;。

1.成本标准化管理:包括目标成本标准编制,成本数据库管理,供应商管理等。

___项目全过程成本管控:包括项目经济测算,造价咨询公司选择,施工图预算管理,合同管理,成本动态管理,结算管理,成本后评估等。

2.负责属下公司工程项目的目标成本核定、跟踪管理工作;。

3.负责属下公司工程项目成本月报、成本分析报告的汇总初审工作;。

4.负责属下公司采购招标台帐的收集、汇总、上报工作;。

6.负责业务的工作台账、资料归档,统筹整体成本管理业务的台账及资料归档管理工作。

2、人力配置及标准产能的建立;。

3、工厂布局规划与优化;。

4、标准化sop的制作;。

5、ie持续改善;。

4、负责生产成本的核算、新产品预测和报价;。

6、参加公司精益成本改善项目及评审;。

7、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2、完成项目投资概算、预算、结算跟踪审核;。

3、完成项目公司资产结转;。

4、完成项目公司投资分析;。

5、负责项目公司账务检查;。

6、完成其他临时工作。

1.建立和完善成本核算和控制体系;。

2.负责成本策划,确定成本总控指标;分解成本控制指标,提出控制要点;。

3.负责成本预算、分析、控制运行系统的审核与监督;。

4.负责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的成本管控;。

5.编制成本管理动态评估报告,提供相关财务管理信息及建议;。

6.协助建立成本信息系统,健全成本控制档案。

质量成本管理的论文篇十一

随着iso9000族标准在企业的推广和深化,已引发人们对“iso9000问题”的理性思考,其中最突出的是质量体系的“有效性问题”,在iso9004-1:1994中,“质量体系的财务考虑”要素明确指出;“以财务用语来度量质量体系的有效性是重要的。有效的质量体系对组织的盈利和亏损的影响至关重大,特别是通过运作的改进从而减少了由于失误造成的损失以及提高了顾客满意时更是如此。”标准为解决质量体系的有效性问题指明了方向,为企业通过开展质量成本管理来改进和完善质量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对于获证企业来讲,当前最紧迫的问题就是尽快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在实现扭亏、摆脱困境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质量体系应有的作用。下面,谈谈关于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几点建议。

建议之一:转变观念走出误区。

对获证企业来说,“取证”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护照”,是促进企业管理上台阶的手段,但不少企业是为“取证”而“取证”,未从本质上认识到“取证”的目的是以适宜的产品质量参与市场竞争。这是导致“质量体系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根本原因。企业应彻底转变观念,丢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从市场实际需求出发测算每道工序的目标成本,逐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位职工;将其与职工的工资收入挂钩,使每一位职工都切实体会到市场的压力,树立市场观念。企业应形成一种用货币价值的作用来激励和调节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竞争气氛;废弃非理性的决策,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真正走出“管理是摆设”、“管理是花架子”的认识误区。

管理资料。

切实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办事有标准(制度)、工作有检查、考核有奖罚。

首先,质量成本目标应与质量目标有机衔接,质量成本目标应是质量目标的重要内容。

其次,在管理职责和有关质量体系文件中,规范每个职工的任务、职责和权限,明确考核标准并坚持考核,真正体现出质量经济性和质量成本的思想。

第三,根据企业实际确定适宜的质量成本科目,健全质量成本管理制度,明确有关部门和人员的任务、职责和权限,使其成为质量责任制考核的内容。

第四,健全以质量管理部门为中心的质量信息反馈管理系统,理顺质量信息流通渠道,及时收集、分析、处理、传递有关质量信息,供企业领导决策时参考。

建议之三:注重培训提高素质。

“以人为本”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之一,它要求企业必须“始于教育,终于教育”。

首先,对企业领导和有关管理人员开展质量成本管理教育,增强他们的质量成本意识。学习的重点应放在质量成本与产品成本的关系、质量成本与产品质量的关系、质量成本在企业各项费用中所占的比例、质量成本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等方面,使企业领导高度重视产品质量。

其次,对质量管理人员、有关技术人员和统计、财会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这些人员是质量成本管理的操作者和执行者)。培训应分阶段,以交流为主。在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初期,主要学习质量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概念、方法,以及质量管理的原理、方法等。在此基础上,学员应了解和熟悉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质量体系结构和实际运行情况,独自提出一套质量成本管理体系,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然后,综合学员的方案和意见,建立适合企业实际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

第三,随着质量成本管理的开展,企业应针对出现的问题,组织有关人员实事求是地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不断改进和完善。

建议之四: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应突出重点,在对企业质量成本现状作出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质量费用的开支情况,提出重点控制的质量成本二级科目或关键工序一次合格率(通过率),使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效益明显,从而最大限度地得到企业领导的支持,以有利于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全面推广和开展。

iso9000族标准提出的企业管理思想仅仅是最基本的质量保证要求,只有深刻领会标准的精髓,利用各种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包括质量成本管理原理和方法)才能使质量体系不断完善和改进井有效地运行。

质量成本管理的论文篇十二

a、实现有效的项目成本控制。

b、使项目承包方的收益提高。

c、使项目业主的支出降低和利益上升。

d、a、b和c2、当你评估项目的成本绩效数据时,根据数据与基线的偏差程度将做出不同的反应。例如,10%的偏差可能不需立即做出反应,而100%的偏差将需要进行调查。你如何处理成本偏差的描述应该包括在以下什么文件里(a)。

b、变更管理计划。

c、绩效衡量计划。

d、偏差管理计划。

3、在你的项目中,你需要将成本分配到发生该成本的期间。为此,你应该(b)。

a、识别项目各组成部分以分配成本。

b、将项目时间表作为成本预算的输入项。

c、进行详细和精确的成本估计。

d、制定成本绩效计划。

4、制定项目成本概算的三个最通常的技术是(d)。

a、预算式、团队式的和参数式。

b、类比式、自上而下式和自下而上式。

c、类比、参数式和直接式。

d、类比式、参数式和自下而上式。

5、根据学习曲线理论,当重复生产某产品时(c)。

a、生产设备操作员的培训需求减少,从而降低单位成本。

b、单位成本随生产率的提高而下降。

c、随着产量的增加,单位成本有规律的下降。

d、培训成本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加。

6、在进行成本估算时,你必须考虑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应急费。以下哪一个不是直接成本?(a)。

a、融资费用。

b、设备费用。

c、项目所用的材料。

d、项目经理的工资。

质量成本管理的论文篇十三

成本管理通常被看做是企业财务部门和管理层的责任,长期以来未能引起广大职工的足够重视。即便企业各单位各部门都能采取降低成本的措施,但由于部门之间、单位之间缺乏协调、配合,企业客户、供应商间的协调合作不够,这将错过许多降低成本机会。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重点是资金成本管理。要通过资本的运作,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实行开源节流,降低生产耗费,提高赢利水平。首先是严格会计制度,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建立在统一的会计制度之上,避免企业财务出现漏洞与黑洞;其次要严格执行《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如实编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准确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可信的依据;再次是严格财经纪律,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审计和监督,坚决纠正做假账、违反财经纪律、营私舞弊、挥霍浪费等现象;第四是加强财务管理系统的建设,使之向着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广泛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先进和可靠的财务管理网络。

企业成本的形成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的各项要素与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企业在新时期进行成本管理与控制时,应将全体员工视为成本控制主体,将成本控制意识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自上而下树立成本意识,让各级管理人员和每个职工认识到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对成本降低的重要作用。成本管理应该是全员行为和全员关注的焦点。企业应着力塑造一种注重细节、精打细算,讲究节俭,严格管理的成本意识,使其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一切行动和措施都应体现这个核心。

二、如何有效控制邮政企业的成本费用。

有效管理和控制企业成本费用,是任何企业在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的根本前提和关键因素。邮政企业从98年邮电分营后,一直致力于成1本管理与控制,探索发展之路。

(一)制定措施,压缩开支,源头避免。

制定行之有效的成本费用管理措施,是成本费用管理的基础。近年来,邮政企业成本费用管理措施主要有如下方面:第一,划清责任单位,明确责任人。第二,制定管理办法,明确开支范围和标准及审批权限。注重审批控制,避免浪费、挪用。第三,实行财务预算,对预算外费用要上报审批方可开支。第四,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第五,加强成本费用构成情况分析,查找异动项目原因。

成本管理不应简单地等同于降低成本,应立足于预防,从源头上控制成本的发生,集中消除无效作业和任务,能不发生的就不发生,能用更经济方式的就取代原来的方式,这样从源头上避免,比一味压缩更为科学合理,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向效益观念转变。成本费用的控制关键在于“成本避免”。

(二)注重短期成本,也要注重长期成本。

短期快速的成本降低措施有可能以牺牲长期成本降低为代价。因此成本控制涉及长期成本和短期成本之间的关系问题。比如在设备技术性能的选择上,设备性能影响到长期成本与短期成本之间的抉择,设备性能高,投资大,成本的资本化程度高,需要长期分摊的成本高,但设备使用期间的变动成本会显著降低。因此,企业需要在综合考虑资金实力、营业规模、生产能力利用率和变动成本的降低幅度等因素之后,在长期成本和短期成本之间做出适当的权衡和选择。

(三)控制作业成本是突破口。

邮政长期以来形成“全程全网”的运作和结算模式,当前竞争压力要求邮政企业分产品提供比较合理的成本数据,而邮政产品大量的共同费用难以准确分配,使企业无法得到真实准确的单项产品成本信息,进而无法对竞争性业务进行定价,难以实现对邮政产品的战略定位,从而错过商业机会。

依据“谁受益、谁分担”的原则,邮政企业也在着力于共同费用在每个单项产品之间的分配。目前,分配的程序是,先把有明确归属的直接成本计入对应的产品成本,对不能直接计入的,主要是资产的折旧与摊销、人工成本、2管理费用等项目,先按单位(部门)归集,之后再按照各单位测定的费用分配比例在各期、对各个单项产品进行分配。但这些费用的分配不仅仅是算术问题,还是管理问题。从管理层面看,间接费用的分配隐含着效益评价与激励的问题,哪个单项业务分配的间接费用越多,效益越不理想。选择不同的分配方式,关乎市场的定位与导向。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1、单一成本分配标准不合理。如在邮件处理环节,目前主要是按业务量对该环节的成本进行分配,这会造成业务量大、低复杂程度的产品分配成本高,业务量小、高复杂程度产品分配成本低。

2、成本分配无法体现区域差异。如在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的区域,承担的实际成本远大于按标准测算分配的平均成本。这也会给企业决策带来失误,使高估成本的产品失去竞争机会,使低估成本的产品产生潜在损失。

3、原有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产品成本信息失真。邮政企业成本费用是先按部门层层归集,之后再按比例分配到单项产品,而各个单位(部门)所拥有的资源本身是不合理的或者是不均衡的,所占用资源的成本费用分摊到各个产品之上,也造成产品成本信息失真。

针对这种状况,应引入作业成本计算的方法来加以改进。邮政单项产品成本就是这项产品从“窗口收寄——邮件处理——投递——客户签收反馈”所需要的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作业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方面有两大作用:首先,具有压缩作业的资源投入,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固定成本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定的作业量消耗的资源费用越少,提供的产出功能越多,作业效率越高,产出价值越大。其次,具有把资源用在最有利可图的地方,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相对准确的成本对产品重新定价,根据成熟产品的实际成本采取降价策略提高获利产品的销量,从而使产品结构得以调整。

三、把握战略成本。

战略成本寻求并创造企业长期竞争优势,从战略高度对企业成本结果及成本行为进行全面了解控制和改善,其目标是获取成本增值,具有前瞻性。从战略成本角度考虑邮政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和管理,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着手点。

(一)加大邮政企业资产盘活力度。对闲置资产进行出租出售,降低这部分资产占用成本对产品成本的影响,使企业更具竞争力。

(二)合理调度,优化邮政网路结构。邮运网路整体结构的调整,和与之相匹配的车辆装载量的调整,能从根本上使整个“邮件流”网路更有效率。

(三)优化城乡营业网点布局。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有效益的地方,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四)业务重组,管理流程再造。建立以关注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业务流程体系,打通部门墙,使组织管理扁平化,从而降低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

(五)推行邮政企业用工制度改革。采取多样的用工形式,如对部分季节性明显的岗位采用季节工、钟点工,节约企业人工成本。

战略成本把以往不可控的成本变为可控成本,和作业成本相辅相成,互为依托,能使成本管理起到更显著的效果。

四、抓内部成本,也要抓外部成本,注重整体控制。

传统的成本管理与控制,较多关注企业自身的生产作业环节。笔者认为,更需要通过整合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环节,全方位控制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使最终产品的价值(1+12)而成本(1+12),达到整个价值链成本最小化,这必然成为邮政企业竞争战略选择的新依据。

由此可见,企业应注重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相结合;控制作业成本,把握战略成本;内部成本与外部成本并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来实施成本管理问题。

参考文献:

[1]袁天荣.成本抉择关系分析.财会通讯,2009,(10).[2]焦跃华.论战略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会计研究,2009,(2).[3]杨梅英.知识经济与管理创新.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质量成本管理的论文篇十四

关键字:沉没成本;企业经营决策;进入壁垒。

一、引言。

经济理论认为沉没成本与企业的决策无关,并提出沉没成本不计入企业成本的原则。但是,在市场经济现实中,企业决策并非不考虑沉没成本的存在。当企业计划投资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时,首先要对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以确定自身是否会面对强大的壁垒,这包括行业中已存在的企业对于潜在进入企业的阻挡以及同时期的潜在进入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

二、沉没成本。

(一)沉没成本的概念。

沉没成本(sankcosts)是指企业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及用,或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成本支出及费用。沉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它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具体来说,沉没成本的大小取决于资产扣除折旧后的折旧余额与其打捞价值(转移或再销售价格)之间的差额。例如:企业退出某一产业时产生的一些无法转为它用的资产,包括厂房、设备和员工等;企业进入某一产业前的市场调研费用和进入后的研发、广告费等。

(二)沉没成本的谬误。

沉没成本谬误: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情将会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和因此引发的成本,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面有过投入,虽然这些投入已经不能收回了。作为一个理性的决策者,更注重考虑将来要发生的成本和收益;现实经济活动中,骑虎难下的投资项目比比皆是,到底是继续投资还是决然退出,总是令投资决策者们左右为难。

其实,企业管理者们之所以会陷入“沉没成本”误区中难以自拔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愿认输,不愿承认自己犯错误。“保本”这一观点一向是企业经营中遵循的最基本的经营方针,“起码要保本”看似天经地义,无可厚非,孰不知,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其本身就包含了“沉没成本谬误”。许多零售商都喜欢用他们的批发价来决定零售价的底线,不愿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商品,因为他们不愿承担亏损,这样的经营理念是错误的。

三、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20世纪90年代初,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师想到了一种铱星解决方案——由66颗近地卫星组成的星群,让用户从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可以打电话。

到。

对于摩托罗拉的工程师们来说,建立铱星群的挑战是一次经典的“技术拉锯。

战”——50多亿美元的代价终于让他们在1998年将铱星首次投入使用。

这一项目是在1991年正式启动的。当时,摩托罗拉投资4亿美元建立了铱。

3.5亿的期权。就铱星来说,它最终与摩托罗拉签定了66亿美元的合约,其中。

34亿用于卫星的开发,29亿用于维持公司正常运行。铱星则要为摩托罗拉建立。

卫星通信系统提供技术。

在铱星即将发射其首批卫星之时,爱德华“斯坦阿诺加入了董事会并担任首。

席执行官。在加入铱星以前,斯坦阿诺已为摩托罗拉工作了23年,其精明与刻。

薄广为人知。对他来说,舍摩托罗拉而选择铱星意味着放弃与前者每年130万美。

元的合约,而选择每年50万底薪外加5年期7万5千股铱星的股份。一旦铱星。

赚钱的话,斯坦阿诺就会财源广进。

1998年11月1日,在进行了耗资1.8亿美元的广告宣传之后铱星公司展开。

了它的通信卫星电话服务。开幕式上,副总统阿尔”戈尔用铱星打了第一通电话。

电话机的价格是每部3,000美元,每分钟话费3-8美元。结果却令人不无沮丧。

到1999年4月,公司还只有1万个用户。面对着微乎其微的收入和每月四千万。

美元的贷款利息,公司陷入了巨大的压力之中。4月里,就在公司宣布其季度财。

务报告的前两天,首席执行官斯坦阿诺辞职,宣称他与董事会在战略问题上发生。

了分歧。公司内部一位资深人员约翰“理查德森迅速接替斯坦阿诺成为临时首席。

执行官,但毁灭的阴影却已经笼罩了上来。

1999年6月,铱星解雇了15%的员工,甚至包括几位参与了公司营销战略。

规划的经理。8月,它的用户只上升到2万个,离贷款合同要求的5万2千个相。

去甚远。1999年8月13日,星期五,在拖欠了15亿美元贷款的两天之后,铱。

星提出了破产保护的申请。

(二)案例分析。

摩托罗拉公司的铱星项目就是“沉没成本谬误”的一个典型例子。摩托罗这。

个项目投入了大量的成本,运用了大量的资金34亿来开发卫星,资金巨大。一旦。

铱星成功,便会有高额回报,后来发现这个项目并不像当初想象的那样乐观。

可是,公司的决策者一直认为已经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那么多,不能半途而。

力、财力和物力。摩托罗拉在开始发现是错的时候就应该及时悬崖勒马,尽早回。

头。

因此可以得到企业的决策者应该正确认识沉没成本,做出合理的决策减少无。

谓的沉没成本以及损失。

四、合理运用沉没成本制定决策。

(一)尽量避免决策失误导致的沉没成本。

这就要求企业有一套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要求决策者从技术、财务、市场。

回成本,而错上加错。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过分顾忌沉没成本而失败的案例比比。

皆是,就像上述的铱星项目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可以在决策中,多听听下属的意见。

(二)通过合资或双边契约减少沉没成本。

很多时候沉没成本并不是由企业自身造成的,而是由合作方或供应链的上、下游方中断合作引起的。

由于一项用于某一特定交易的耐用性投资往往具有专用性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交易突然终止,则所投入的资产将完全或很大部分会放弃,从而要产生相当一部分“沉没成本”。因此,通过合资或双边契约来确保交易的连续性更显得格外重要,因为有了契约性或组织性的保障,就可以大大降低投资风险。

(三)采用非市场的规制结构。

从减少沉没成本的角度来看,采用非市场的规制结构对企业是比较有利的,因为这一结构能为交易提供更有效的保障,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投资风险。在现代企业经营中,技术合作、策略或战略联盟已经成为重要趋势,其内在原因是从分散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风险、减少沉没成本方面来考虑。

(四)利用沉没成本建立竞争优势。

事实上.很多时候“沉没成本”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支出。经济学家曾指出:若一个产业的固定成本或沉没成本很高,也就形成了高的进入门槛或壁垒。具有明显规模经济和庞大硬件投入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如能源、通讯、交通、房地产、集成电路、医药等产业,其超额回报可谓诱人,但其惊人的初始投入和高退出成本则往往使许多准进入者们却步,因为这首先是一“谁更输得起”的比拼。由于这些高沉没成本的产业往往同时具备低边际成本的特性,“输得起”的一方最终成为了市场的赢家。许多资本实力雄厚的企业正是利用“沉没成本”来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小企业通常只能选择在沉没成本较低的竞争性行业求得发展。

参考文献。

[1]展广军.沉没成本对投资决策的影响[j].山东煤炭科技.2005(05)。

[2]张小利.投资决策中沉没成本的确认[j].中国工程咨询.2004(08)。

[3]刘燕君沉没成本与企业决策》[j],广西电业2008(9)。

[4]钱琳沉没成本效应对企业投资决策影响的研究[学位论文]2007。

[5]时敬梁决策与”沉没成本"[期刊论文]-中国科技财富。

质量成本管理的论文篇十五

项目成本作为施工企业的主要产品成本,主要是指以施工项目作为成本核算对象的施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和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简言之,就是工程项目所发生的直接费和间接费的总和。责任成本管理则是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以工程项目部,班组和职能部门为责任中心,以项目成本中的可控成本为对象,通过预算管理、定额管理、会计核算等方法,确定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对成本、费用的发生进行控制和考核。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职工的收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工程成本管理好坏是衡量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试金石。因此,笔者就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1。按照责任成本的原则,建立和完善项目责任成本预算体系。

1。1围绕项目管理,调整和理顺内部运行体制。

由于工程项目分布在各区域,按照公司内部管理体制,建立工程项目管理机构。项目管理中的运行机制应适应工程项目管理为目标,形成按承建工程项目为对象的施工单位,实行生产要素动态管理,按照职权范围,建立工程项目中的责任中心,把成本责任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各班组、各岗位,做到相互协调、相互监控、责职分清,实行费用横向清算,进一步达到责任成本控制的力度,形成在施工过程中谁过失,谁负责的责任成本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达到奖惩分清的目的。

1。2合理编制责任成本预算,按可控原则分解经营目标和可控成本。

成本预算是责任中心预测成本和控制支出的依据,也是工程项目考核责任成本的工具。编制责任成本预算是否合理有效,是否得到建设单位的认可,这是项目经理、技术员、管理人员的工作检验,也是工程项目成效的极为重要工作的一环。并对指标进行层层分解是否合理,这是决定成本管理的成败。

2。加强项目管理环节的控制,采取有力措施,使责任成本落实到实处。

2。1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环节中的管理。

搞好项目资金控制和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是提高项目效益的前提,控制资金成本支出是在资金使用环节中管理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项目部业务部门之间对资金使用应建立严格的控制制度。

2。1。1财务部门对资金使用环节的控制。

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项目管理,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率,降低资金成本,财务部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管理控制尤其重要。

2。1。2物资设备部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管理。

物资采购是项目资金使用的重点,它将占用项目60%(不同工程项目比例不同)资金的使用,因此,严格分类控制材料采购,配件的储存,实行采购公开招标,杜绝跑、冒、滴、漏管理混乱现象的发生,材料采购要“货比三家”,尽力采购物优价廉的材料,这样才能有效的降低了采购成本。与此同时将超储材料、配件及时处理,或确保质量的情况加以利用,以减少对资金占用带来的成本增加。

2。1。3施工技术管理。

工程技术是体现优化施工、设计和优化生产要素计划配置的重要体现,搞好施工技术也是逐步实施施工现代化的前提。项目经理,技术管理人员在施工中要严格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技术控制,严抓工序循环的协调配置,以避免工程施工中增加成本费用开支。未完工程对项目资金同样也存在着影响,因此,抓管好、调节好未完工程是项目资金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2。2加强施工各环节的成本控制。

2。2。1人工费的控制:

对员工工资与责任成本目标的完成情况挂钩,在对各班组实行工资包干制度。必须按照工程任务单的形式标明目标、规格、数量及工程形象进度和工期,并结合质量合格率、优良率、材料成本降低等因素来决定班组工资,以全额计件的形式进行结算,实行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分配原则。根据各施工工序的需要,合理配置一专多能的技术工人,合理调节各工序人数松紧情况。既加快工程进度,又节约人工费用。

2。2。2材料成本的控制。

2。2。2。1根据工程预算作出材料采购计划,根据预算定额和市场价格水平,核定各种材料采购价格的最高上限,对用量大的材料应采用招标的办法,通过“货比三家”把价格降下来,或者直接从产家进货,减少中间环节,节约材料差价;其次是零星的材料要尽量利用供应竞争的条件实行代储代销式管理,用多少结算多少,减少库存积压,以免造成损失。

2。2。2。2根据施工图预算和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以及职工的综合素质,对各种主要材料的耗用量,根据工艺质量要求,测算一个合理的材料的耗用量降低率指标,并把这些指标分解下去,动员全体员工厉行节约,杜绝浪费。

2。2。2。3施工现场人员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及现场施工情况作细致的分析,正确确定各种材料合理的进场时间及堆放地点和数量,尽量避免材料二次搬运费用的发生,这是现场施工管理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2。2。2。4施工现场可用余料和结构件、模板、毛竹等周转材料的回收和核算是不可忽视的工作。建立健全余料回收和周转材料摊销的核算,及时将余料集中回收、清点,这在实际工作中常常被忽略、是导致浪费最大的环节。

2。2。2。5建立健全材料的收、发、领、退料制度和核算,严格出入库手续实行限额领料,防止大量赊入的材料不办入库手续而直接进入施工工地,使财务消耗与实际成本不实。

2。3机械使用费的控制。

坚持设备租赁制,由于公司对机械设备集中管理和统一调配,工程项目将根据不同的工程施工情况实施设备租赁,做到及时租赁和退还,在保证正常施工生产的情况下切实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使用设备实行派工制度,私自使用设备加倍罚款,以确证正常施工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4间接费的控制。

项目管理费是一笔非常大的开支,每增加一个百分点而项目效益就减少一个百分点,因此控制项目经费开支,对项目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根据现有情况间接费有增无减的情况下,采取各种措施,加大控制力度,落实指标,严格控制。项目管理费主要是管理人员的费用,在满足工作的前提下,压缩非生产人员,实行一人多岗,采取指标控制、费用包干等办法,最大限度地节约非生产性开支。

2。5分包工程结算的控制。

对分包工程要严格审查分包队伍的施工资质,科学合理地确定分包工程价格,实为分包工程的实际成本;要用甲方对待施工单位的一系列管理办法来对待分包队伍。因此分包工程要严格按照合同来办理价款支付手续,防止多付或超付现象,按规定留足工程质保金。如因资金紧张时,也要及时办理结算和挂帐处理,以保证主业收入与实际成本核算一致,以免造成前盈后亏的局面,为更好地控制分包工程结算,财务部门对分包工程要建立台帐,按合同号,分包单位,工程分包总价及时记录结算情况。

2。6安全质量的控制。

把好工程安全质量关,对每一道工序应鉴定安全、质量包保责任状,对施工工程不合格,出现安全质量事故后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属安全质量交底中出现的事故,由安全质量负责人承担责任;属直接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均由各施工单位承担,否则将不予验工计价或从计价中直接扣回。

2。7加强班组管理与控制。

班组是工程项目生产的基础组织,是成本的直接执行者,又是成本管理最基础的环节。项目部必须对班级加强管理,强化成本观念,增强成本核算意识,并建立班组长责任制,推行责任成本承包和标准化施工作业,做好各项基础核算工作,组织班组开展劳动竞赛,增产节约,节能降耗,提合理化建议等活动,把责任核算落实到施工一线。

2。8及时核算往来款(业主、内部上下级单位),及时清理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情况。

由于资金紧张时,要特别注意和加强在工程结算、材料采购、机械租赁、人员工资等应付账款情况是否存在借款(现金或银行)购物未及时报账,而造成成本费用隐藏情况的发生。

3。加强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工作的途径。

在项目设立以围绕成本管理,全过程开展责任成本核算工作,成立成本核算责任中心,负责“责任成本管理中心”全过程管理,建立管理体制,设立专职成本员,对项目中的成本预测、成本计划和成本控制、成本核算职能、成本分析及成本考核全面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职能。

要切实开展成本管理工作,就必须做好与项目成本相关的方方面面的工作,并通过成本管理工作的总结,对成本管理中的各项制度进行补充和细化,建立健全成本资料归集、传递和报送所要求的程序及相关制度,根据各责任成本中心考核的需要设立帐簿、凭证报表和分析资料;从一点一滴做起,形成共识,层层把关,层层落实。

3。3逐步健全内控制度,加强项目部内部管理。

3。3。1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

项目部要根据工程量及施工生产的具体情况,可以一岗多人,也可以一人多岗,但不相容的岗位必须分离。

3。3。2加强物资设备管理。

项目部要明确材料采购员、管库发料员、设备管理员的'职责,认真执行公司制定的材料物资设备核算办法和有关制度,材料采购员要保证价格、保证质量、保证生产,要做到“货比三家”,质量上乘;管库员要认真填写材料登记卡,做到实物帐和财务帐相吻合,并做好余料的退库手续和周转材料的收发登记工作;设备管库员要认真记录机械台班、修理及出勤情况,对材料的节超,要认真分析原因,并根据有关制度进行奖惩。

3。3。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避免因质量、安全、施工方法、工期和人员安排等方面的失误而加大成本费用。

3。3。4、完善独立核算机制。

加强成本核算基础,及时准确反映项目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并及时反馈经济信息。

3。3。5、加强责任成本落实。

项目部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解项目成本,落实到班组和个人,真正形成全员抓成本的动态管理模式。

3。3。6、坚持成本分析制度。

及时开展成本分析是促进成本鉴定的重要手段,项目部应成立成本管理小组,对项目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有项目经理牵头,各业务部门配合,认真深入地搞好项目成本分析,及时发现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法。

4。结语。

总之,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员工的收入,所以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克服以往施工的经验主义思想,加大项目管理的科技含量控好成本,优质、高效地完成每一个项目。

质量成本管理的论文篇十六

美国旧金山当地时间2010年6月7日上午10点,备受期待的苹果开发者盛会wwdc2010(appleworldwidedevelopersconference2010)拉开帷幕,苹果ceo乔布斯在开幕演讲中公布了新一代iphone的名称为“iphone4”。在功能上新一代iphone升级之处多达百项,很多方面超出之前的预期。其中硬件方面包括全新的外观设计、革命性的retina显示技术和ips硬屏显示屏幕、三轴陀螺仪、a4处理器、全新的拍摄系统等。系统和软件方面iphone4的升级包含ibooks商店引入、ios4的装载以及iads广告系统和facetime视频通话功能的加入。除此之外,电池性能、802.11n无线网络支持、企业功能的增强都非常强大。

iphone4自问世以来各大地区销售异常火爆,消费者排队竞购,还出现卖断货现象。毫无悬念的拿下了销量冠军的宝座,充分体现了苹果手机在当前市场的超高人气和无与伦比的影响力。iphone4的成功再一次印证了苹果一直追求的是尖端技术创新与高品质的人性化特色产品。

苹果公司具有一种敏锐的感觉和能力,能将技术转化为普通消费者所渴望的东西,并通过各种市场营销手段刺激消费者成为苹果俱乐部的一员。每当有重要产品即将宣告完成时,苹果都会退回最本源的思考,并要求将产品推倒重来,以至于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病态的品质、完美主义控制狂的标志。“在苹果公司,我们遇到任何事情都会问:它对用户来讲是不是很方便?它对用户来讲是不是很棒?每个人都在大谈特谈‘噢,用户至上’,但其他人都没有像我们这样真正做到这一点。”乔布斯曾骄傲地说道。乔布斯是一个极端追求完美的人,奉行质量比数量更加重要。

根据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学家朱兰的观点,产品质量就是产品对用户的适用性,即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适合用户目的的程度。对用户来说,用户对质量的评价,是以到手的产品是否适用,并且它的适用性是否持久为其基础的。质量包括设计质量和符合性质量,设计必须体现适用性的要求,而生产出来的产品又必须符合设计的要求。设计要求与顾客需求之间的差异就是“市场质量”。如果产品设计质量过高,不切合实际,对顾客来说并没有多大的益处,造成功能过剩,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而且设计质量脱离顾客需求,成本必然上升。而“质量意味着成本”,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越高,成本也越高。产品质量的高低要以顾客的需求为基础,质量是顾客想要得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质量是顾客对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所感知的优良程度。

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规定质量水平而造成的一切损失之和。质量成本除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外故障成本外,还应包括为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而发生的质量提高成本,它主要包括:新产品试制、评审费、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多支出的费用,采用新的检测手段而发生的费用。

(1)预防成本:是为预防故障发生所支付的费用,即在质量体系运行中为了避免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和偏差而出现的质量管理费用。

(2)鉴定成本:为达到质量要求而进行的试验、检验和检查费用。质量鉴定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发现质量问题的所在,从而可以立即采取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保证质量能够持续得到改善,进而减少质量问题带来的成本。

(3)内部故障成本:前因产品未能满足质量要求所造成的损失,包括报废、降级、停工损失和返修、质量事故处理等费用。

(4)外部故障成本:后因产品未能满足质量要求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保修、索赔等费用。

通过质量成本特性曲线(见图1)可以看出,预防和鉴定成本曲线随产品合格质量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加,内外部故障成本曲线随着合格质量水平的增加而不断降低。质量成本曲线是曲线和曲线的合成曲线,其上存在着一个最低点,所对应的合格率就是组织生产时应当控制的合格质量水平,所对应的质量成本就是适当的质量成本水平。

与有形产品不同的是,服务企业为顾客提供的服务主要是一种消费的经历或体验。对于服务企业而言,顾客满意往往取决于顾客对服务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期望与实际感知的比较程度,顾客期望得到产品或服务的响应时间越短、质量越高,顾客的满意度就越高,反之将导致顾客满意度下降。与此同时,服务企业凭借服务设施设备为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也是服务企业各种资源的消耗或者成本的支出过程,只有在顾客满意的前提下,服务企业的资源消耗或成本支出才是合理有效的。服务质量成本对顾客满意产生积极影响。

服务质量成本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范畴,它所包含的内容反映了服务质量经济性的重要方面,反映了服务质量对服务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服务总质量成本随着服务质量水平提高而下降后,又会随着服务质量水平的提高而上升,因此服务在达到某个质量水平或最佳区域后,就应保持现状,如果再进行改进就会提高服务总质量成本,使经济效益降低。由于顾客满意是顾客的一种动态心理状态,它会随着顾客服务经历的增加而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期望不断提高,要使顾客满意度提高就只有不断加大服务质量的保证和评价成本,才能降低顾客的消费风险,满足顾客的需求。

基于服务的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顾客的高度参与性,使得服务企业的质量成本控制和管理较之制造企业的质量成本控制和管理难度更大,任务也更艰巨。服务企业只有树立全新的服务质量成本观,持续不断地改进服务质量,加强质量成本的经济核算、统计和分析,提高顾客满意度,才能既满足顾客利益需求又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顾客和企业的双赢。

医院是带有一定公益性质的社会福利事业,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市场定位和相对的患者消费群体,不同的患者群体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有不同的需求标准。现代社会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各级各类医院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在质量和成本两个方面都取得优势地位。高质量的服务能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医院的声誉和形象,增加收入和利润。但服务质量的高低是与付出成本的多少密切相关的。

目前医界普遍存在着一些过度医疗行为,如过度临终治疗,新技术过度使用以及过度急救治疗等。目前质量成本管理中有一种普遍存在的错误导向,觉得质量成本主要是质量不足导致的成本,而忽视了质量过剩问题所导致的成本。

当前质量成本的定义是在工程导向的质量观念指导下提出的,自始至终都体现出对高质量的不懈追求。医院在质量成本管理过程应转变观念,提倡“合理质量”成本管理。质量工作必须始终以患者需要为根本,质量水平也应以达到患者期望的质量为最低界限。另外,为了减少成本耗费,赢得利润,医院又不能盲目地提高质量。质量只有能被患者所认知和接受时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就是无效质量或不必要质量。无效质量是医疗服务质量完全或部分与患者需要发生背离,从而不能为患者所接受,这实际上是质量传递的失效;而不必要质量则是指医疗服务的质量远远超出了患者的期望,虽然它也可能实现患者的需要,但要以失去后续提高质量的潜力为代价。无效质量和不必要质量共同导致了医院医疗服务的质量过剩,它意味着成本的损失和浪费,是“合理质量”所不容许的。质量成本管理应把握一个合理的“度”,以寻求患者与医院双方利益的满足,这才是质量管理所要达到的真正目标。

随着建筑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建筑施工企业逐渐认识到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性。由于我国的招投标普遍采用低价中标的策略,施工企业在投标时为了中标不得不尽可能压低报价。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降低施工成本会倾向于减少施工相关质量预防措施费用的投入会造成质量缺陷从而产生质量缺陷成本,最终反而增加施工成本。

建设工程的三大目标是质量、进度和成本,如何将其辩证统一是施工企业一直研究的课题,而其中的质量管理目标便是最适质量。对于建筑施工项目来说,在适量投入工程预算内的质量预防成本的同时,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制度和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流程,加强过程控制,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严格按规范、工法及工作流程开展项目的各项工作,能显著的降低质量问题发生的概率。一旦发生质量问题则需要及时整改,才能避免质量问题扩大,真正做到有效的降低质量缺陷成本,降低预算外成本,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还需要考虑到社会效益以及企业的持续发展,有时候为了企业的整体利益,必须加大质量成本的支出,提高质量的水平使之超出经济范畴的最适质量水平。因此,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应该是在满足企业整体目标(包括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企业信誉、经营策略等的综合考虑)的条件下,对质量成本进行分析、测算、控制和审核,使质量水平和支出成本达到统一,避免“质量不足”或“无效的质量过剩”。

物流企业的产品是为顾客提供物流服务,这种服务能使货物的潜在使用价值转化为现实使用价值。物流服务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物流服务的总体质量受到物流各个环节质量的影响。物流服务质量管理活动不是物流企业服务中的具体环节,而是为达到顾客认同的合理质量标准发生的应有支出。

对物流企业来讲,虽然在产品的提供过程中大多数基本实体并不是直接被消耗掉,但其构成的好坏同样会影响产品的服务质量。投入技术性、适应性及成套性不足的物流设备,操作人员的素质不高等都会影响物流服务质量,发生的成本费用就是实体质量不足成本。相反,虽达到了物流客户的质量要求,但对物流企业来讲,由于投入过大,造成浪费,这种支出就属于实体质量过剩成本。在质量过剩条件下,物流服务价格相对于正常情况偏高,从而影响顾客对本企业服务选择的欲望,业务量减少,产生间接质量成本,这也是一种潜在的隐性成本。

物流企业应明确符合客户需求的质量水平并对自身的质量战略有一个清晰的定位,根据各个顾客群的不同需求,在尽量低的成本和风险下求得差异化的服务质量。质量成本管理要落实到物流作业的每一个环节,离不开员工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向员工普及质量成本理论基本知识,使员工相信质量可以提高、成本可以控制并愿意长期为之努力。建立严格的质量责任奖惩制度,并使之制度化、经常化,对于发生的质量事故要追究原因和责任,运用经济手段增强员工质量成本意识,保证合理服务质量水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