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知识初中(通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0:10:26 页码:11
知识初中(通用12篇)
2023-11-11 10:10:26    小编:ZTFB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与学习和工作生活相关的问题和挑战。要注意总结的长度,既要覆盖主要内容,又要保持简洁明了。如果你对总结写作感到困惑,不妨先来看看以下这些范文,或许会有所收获。

知识初中篇一

化学知识比较繁杂、零散,初学化学的同学,会感到难记易忘,因此,在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有人说,初中化学更像是理科中的文科。事实也是如此。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存在大量要记忆的内容。如果我们老师让学生整天花大量时间去死记硬背,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难以保持的我上初中的时候,老师就教给我们一些方便记忆的口诀。

只要记得牢,记得准,记得快,就不失为一种好的记忆方法。

如金属还要考虑其延展性、传导性。这样各种物质物理性质的记忆就简单得多。又如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可从药品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收集方法、检验、注意事项等方面探索。对初中化学课本里的o2、h2、ch2的实验室制法就是从这些方面进行研究。再如根据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总结出酸的通性,再依据酸的通性认识其它酸的化学性质。依此方法总结出了碱的通性等。通过寻找规律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便于对知识的记忆、掌握、运用,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由死学变成活学学,有利于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总结,找出内在联系及规律,然后记忆这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如:在记忆元素符号、分子式、原子等概念,必须在理解的意义前提下去记忆。

化学知识中一些复杂抽象和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容比较枯燥无味,如果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不仅记不住,而且忘得快。兴趣是增强记忆力的窍门,为了提高学生兴趣,把无趣变成有趣,把无味变成有味变成有味,在教学中把这些枯燥无味的知谡编成顺口溜或谱成歌曲或谐音,背起来主朗朗上口,便于学生记忆。如对h2和cuo还原cuo实验操作,可概括为:对气体来说是早出晚归,对洒精灯来说是迟到早退。又如盐在水中溶解性:钾、钠、铵、盐个个溶,硝酸盐类也相同,盐酸盐除氯化银,硫酸钡。另外,对化学反应类型:

多变一是化合反应,一变多是分解反应。对化主程式书写:左边反应物,右边生成物,写好化学式,选数来配平,中间连等号,条件须注有,冒气生沉淀,箭号来表明。可举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化合价、原子序数、金属活动性顺序等。这样既增强记忆效果又不易忘记。

要利用必要的'重复来加深记忆事物的印象也是跟遗忘作斗争的有效方法,所以在记住某些知识时常常用默默重复、叙述再现方法来加深印象。

初中化学中有不少知识容量大、记忆难、又常用,但很适合编顺口溜方法来记忆。如:学习化合价与化学式的联系时可用一排顺序二标价、绝对价数来交叉,偶然角码要约简,写好式子要检查。

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分类,抓住特征。如:记各种酸的性质时,首先归类,记住酸的通性,加上常见的几种酸的特点,就能知道酸的化学性质。

对比是识记知识,掌握知识及应用知识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只有比较才有鉴,才能区分。对于易混淆的化学概、理论、定义等,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比较,寻找出它们的共性与个性,区别与联系,抓住其内在属性。

例如:分子与原子:相同———微粒,不同———物质与变化。混合物与纯净物:相同———物质,不同———组成。单质与化合物:相同———纯净物,不同————元素。h2coch4:相同———色、态、味`密度比空气小,溶解性,可燃烧性,不同————燃烧产物。等等,通过列表形式进行比较,学生对比分析,学会了比较方法,对任何易混记的概念都能得到清晰认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化学知识掌握的也比较准确。

把性质相同、相近、相反的事物特征进行比较,记住他们之间的区别联系,再回忆时,只要想到一个,便可联想到其他。如:记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不要孤立地记忆,要扩大联想。

这是记忆概念有效方法之一,在理解基础上找出概念中几个关键字或词来记忆整个概念,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一变)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二不变)这一催化剂的内涵可用:一变二不变几个关键字来记忆。

用表格或图示进行归纳、整理,使看似零散的知识结成网络。

知识初中篇二

磁力线在磁体外是由n极出来而不间断地在空间经历一定路线返回s极;在磁体内部,继续通向n极而成一闭合曲线。感应电动势本身也会产生一个磁场,而这个磁场是反对外磁场的变化的:外磁场的磁力线要增加,则感应电动势所产生的磁场的磁力线是和它顶头的——以便抵消外磁场增加的磁力线,外磁场的磁力线要减少,则感应电动势所产生的磁场的磁力线是顺着外磁场的磁力线方向的,以便补充它的减少。以上都用右手定则决定。

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而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的附近

地磁场与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相似:在靠近磁体中部的地方,磁场方向与磁体平行,而在北半球,磁感线是要回到地磁南极的,所以就像条形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一样是倾斜方向上的。

地磁场的方向不是永远不变的,它会随时间而改变,历史上已经改变过几次,现在也在改变,只不过这个过程十分缓慢,要等几千年才会来一次“大颠倒”。

用磁场判断电流的方向,用左手定则。四根手指是磁场方向,大拇指是电流方向

用电流判断磁场的方向,用右手定则,四根手指是电流方向,大拇指是磁场方向

知识初中篇三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乡村:

乡村又称非城市化地区。通常指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上产生的、相对独立的、具有特定的经济、社会和自然景观特点的地区综合体。

城市:

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一般而言,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城市的行政管辖功能可能涉及较其本身更广泛的区域,其中有居民区、街道、医院、学校、写字楼、商业卖场、广场、公园等公共设施。

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村落景观的差异:

1.亚洲村落人口众多,房屋紧密;。

2.欧洲和北美洲乡村人口较少,农业机械化程度高,村落房屋分散,房屋质量较好;。

3.非洲发展缓慢,许多地方保留了较为原始的聚落。

传统聚落保护的意义:

1.保护中国传统的文化;。

2.对研究中国聚落发展有重要意义;。

3.对中国建筑方面的特点研究有深刻影响;。

4.为当地的旅游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传统聚落的代表——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包括闽南土楼和一部分客家土楼,总数约三千余。通常是指闽西南独有约利用不加工的生土,夯筑承重生土墙壁所构成的群居和防卫合一的大型楼房,形如天外飞碟,散布在青山绿水之间。主要分布地区以中国福建西南山区,客家人和闽南人聚居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界地带,包括以闽南人为主的漳州市,闽南人与客家人参半的龙岩市。福建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汉族传统民居的瑰宝。

土楼若依形状分,约可分为圆楼,方楼,五凤楼。另外还有变形的凹字型,半圆型,与八卦型。其中,以圆楼与方楼最常见,也常常并存。该长达数千平方米面积且聚族而居的圆楼与方楼以简单几何形建筑构筑于山岭狭谷之间,人造建物与周遭翠青自然景观形成强烈对比。1980年代中国经济开放后,以圆土楼与方土楼为主的闽南及广东土楼景观引起世界各国旅游业注目。

知识初中篇四

1. 电荷的种类:电荷有两种正电荷和负电荷。人们把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原子核内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

2.电量: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6.25×1018个电子的电量为1库仑。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两个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不同的物体在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能力较弱的物体的一些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自身因缺少电子带正电,使对方因有了多余电子而带负电。可见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2)接触起电:物体与已带电荷的带电体接触,物体就会带上与带电体同种的电荷。

(3)感应起电:感应起电是利用静电感应现象来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静电感应:不带电的金属导体内有许多自由电子,通常情况下这些自由电子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导体不论哪端都不带电。

希望通过上面对物理中电荷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上面的知识,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的吧。

初中物理电和磁知识点详解

关于物理中电和磁的知识点内容学习,我们做下面的讲解,相信可以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吧。

一. 磁现象

1. 磁性(又称吸铁性):磁铁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2.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个磁体有两个磁极。南极(s),北极(n).

3. 磁铁的指向性:

磁体自由转动静止后南极指南,北极指北。磁体具有指示方向的性质叫它的指向性。

4. 磁极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5. 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

6. 磁场的基本性质:它对放入磁场中的磁体会产生磁力的作用。

7. 磁场具有方向性: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 磁感线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总是从磁体北极指向南极。

9. 地磁场: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它周围存在着磁场。

10.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场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11.我国宋代沈括首先发现磁偏角。

12.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二. 电生磁

1. 电流的磁效应:通过导体周围的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

上面对物理中电和磁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后面我们进行更多的知识点内容学习吧。

初中物理电功率知识点详解

下面是对物理中关于电功率知识点的内容讲解知识,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学习。

一. 电能

1. 电能的产生: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

2. 电能的利用: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3. 电能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能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常用单位是:千瓦时,符号是:kw·h。两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kw·h=3.6×106j。

4. 电能的测量:电能表。

5. 电能表的相关参数:220v——额定电压是220伏;10(20)a——额定电流是10安,短时间内电流允许超过10安,但不能超过20安;50hz——在频率为50赫的交流电电路中使用;600revs/kw·h——电能表上的转盘每转过600转,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

二. 电功(w)

1. 电功: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 能量转化: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上是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

3. 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消耗了多少电能,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4. 电功的单位:与电能的单位一样,都是焦(j)。

三. 电功率(p)

1. 物理意义: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 电功率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常用单位是:千瓦,符号是:kw。换算关系为:1kw=1000w。

3. 定义:用电器在1s(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少。

4. 定义式:p=w/t

w——消耗的电能多少(电流所做的功)——焦(j)或千瓦时(kw·h)

t—— 所用的时间 —— 秒(s)或小时(h)

知识初中篇五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1、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的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的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热传递。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单位:j。

2、做功:(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少。

温室效应:太阳把能量辐射到地表,地表受热也会产生辐射,向外传递热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阻碍这种辐射,地表的温度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就是温室效应。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砍伐森林,加剧了温室效应。

焦耳。

知识初中篇六

(1)借景抒情。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寓情于景,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托物言志: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河落日圆“。

(4)动静结合,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5)虚实相生,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以小见大,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以乐景写哀情,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8)诗情画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9)运用典故,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10)运用修辞:比喻“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拟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对偶“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等。

知识初中篇七

在复习时,建议同学要做到以下三点:

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要理清概念、形成系统。一些概念和原理容易混淆,建议同学们要对重要性、关键性词语整体把握,弄清楚使用范围和条件。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要进行梳理、织成网络、反复运用。这部分知识是初中阶段的考查重点,一定要熟练到位。如在元素化合物知识中,主要学习了16种物质:4种单质、4种氧化物、2种酸和2种碱、4种盐,在复习时应注意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根据知识体系,紧扣"三点",即考点、重点、热点,编织知识的网络结构,理清知识的脉络联系,分清知识的主次关系,可利用图表,也可用文字归纳等,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化学用语,特别是化学方程式是中考中占分比例较重的一块知识,也是同学们最容易得分的部分,对于书本上出现的化学方程式,可利用分类记忆法,如: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特殊反应。对于信息方程式,一定要按照书写步骤(写、配、注等)来写,方程式中的化学式要保证写对。像容易出错的氯气、氨气、铵盐等要注意。

每年实验探究题中,最后的实验方案设计是最难的,其实,只要充分利用试卷资源,特别是题目中出现的实验方案,你只要稍做修改,能模仿下来,就是非常好的答案。在文字描述时,语言要严谨、规范,这对获取高分十分有利。

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中考的热点,如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科学新发现等,这类题目往往信息知识新颖,但落脚点低,只要仔细读题,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与所学知识联系,特别是对应用到化学原理方面的知识,进行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做到灵活应用。

最后这40天可分为两阶段:接下去的五个星期和考前五天。接下去的五个星期,要注重的是:立足课堂,提高效率;认真作业,用好"套餐"。

课堂,是主阵地。提高上课效率,要做到 "三个多":多看老师、多看黑板、多跟老师说。此外,听复习讲评课是一个查缺补漏、不断巩固的重要环节,在讲评时除了进一步巩固知识外,还可以训练自己的审题能力。

在听好课的基础上,认真对待每一次的作业 初中学习方法,提高解题技巧。题目做得不在于多,而在于透。做过的讲过的题目基本能保证会,并注意思考和总结,有意识地把题目归类,并从中寻找规律,不断地提高审题能力,加强语言表达的规范性,这是获得高分的保障。

考前五天,不再是没完没了的写题,而要把重点放在:回归课本、回归基础。把书本浏览一遍,把"套餐"及做过的试卷多看看,曾经的错题多想想。在看题的过程中,想想知识、想想方法。该过关的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再去过一遍。

知识初中篇八

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式子表示就是:

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达方式:

1. 线段式: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注明1cm代表实地距离多少m。

2. 文字式:用文字写成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100m。

3. 数学式:用数字表示图上的比例尺大小。例如:1:1000000

根据比例尺,可以在地图上量算出图上两个地点之间的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的大小是按比值的大小衡量,即比例尺的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反之比例尺愈大。

2. 有指向标的地图:我们就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2

1. 图例:它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含义的说明,即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各种符号和颜色叫图例。

2. 注记: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等的数字,都叫注记。

1.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或绝对高度

2. 相对高度:表示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它们均是表示地面高度的方法。

1.概念:在地图上,把陆地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高线。用等高图可以表示地面起伏的状况。在一同幅图上,等高线愈密集,表示地表坡度愈徒;等高线愈稀疏,表示地表坡度愈缓。

把海洋中深度相同能各点连接成线,叫等深线。在地图上,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大小。

2.地形图: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状况的地图,为地形图。用等高线绘制成的地形图,称为等高线地形图。通过等高线可以判读一幅地形图所表示的实际地形的部分特点:

1坡度徒缓:(在概念中有叙述)

3(1)脊和山谷:一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谷,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脊。

5陡崖:等高线密集到相重合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