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故乡的散文随笔范本(优秀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5:50:13 页码:13
最新故乡的散文随笔范本(优秀11篇)
2023-11-13 05:50:13    小编:ZTFB

一个用来概括和总结某一事物或事件的书面材料,我们称之为总结。在总结中可以适当运用举例和比喻,增强表达的效果。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如何运用合适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作技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乡的散文随笔范本篇一

重游福州鼓山,游玩间,抬头见优雅苍劲兰花圃三字,情不自禁,想起故乡的兰花。

故乡古时称兰水县,现在是全国规模较大兰花集散地。故乡的兰花园好几处,我家就住在兰花园,可这是小区,住人不种兰。真正种植兰花的兰花园面积大,有模有样。兰花大棚,既通风又阴凉。专用的兰花种植袋,美观又适用。种植兰花用的专用土,粗放又神秘。排排的兰花架,整齐划一。放置有序的盆盆兰花,看那叶子颜色,或墨绿,或金边,或金嘴,或金丝,或光亮,或亚光,袭人眼球,让人着迷。看那叶子形状,或宽阔,或纤细,或直立挺拔,或柔软弯曲,或成枞茂盛,或孤独矮弱,千姿百态。看那花,无奇不有,无辞描绘。这就是故乡的兰。故乡的兰花优良品种主要是建兰和墨兰。

建兰俗称四季,是指主花形在盛夏金秋时节,在故乡也能生根开花的兰花,是现代家庭中最常见的一种盆栽花卉,具有很高观赏价值。墨兰又名报岁兰。报岁报岁,说明是在报告您又长了一岁的时候开花的兰花。好吉利的名字呀!建兰叶姿大多为直立性或斜立性,个别品种呈微垂半月弓形,刚柔相济。墨兰的叶片剑形,深绿色,具光泽,丛生于椭圆形的'假鳞茎上,很有向心力,寓意团结。建兰有四季开心建兰、奇花建兰、素心中华寒兰、春兰出土香等等。墨兰有矮种墨兰、山采达摩、叶艺墨兰、晶艺墨兰、奇花墨兰、山城绿。建兰的花有正格花和异形花之分。正格花有荷瓣、梅瓣和水仙瓣。异形花有蝶花、奇蝶花和爪花。看那名称,便略知花的优雅造型了。墨兰花茎通常高出叶面,花瓣短宽,唇瓣三裂不明显,先端下垂反卷。越看越美,很是耐看。若再细说去,不是专业的,反而听乱了。故乡的兰花品种繁多,品质优良,倍受欢迎,不但畅销多个省市、还远销韩国及东南亚国家。

兰花,无论建兰还是墨兰,全身心散发着清香,有奉献精神、有爱的情怀;最能陶冶情操,高尚脱俗;最人性化,忠贞又爱国。因此,文人雅士情有独钟的就是兰花。兰花,在中华文化中被看着坚贞高洁的象征。新中国最痴迷兰花的伟人就数朱德。幽兰吐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傍。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自得自含芳。 朱总司令有四十几首诗颂扬兰花,给兰花极深寄思。早年他到福州鼓山,漫步间忽闻兰香,众人寻找,竟是枫树上寄生着兰花,随后写下兰花圃,现在雕崁在离涌泉寺不远的门洞上。朱总对兰花的挚爱,有人说那是对他的革命伴侣伍若兰的怀念。伍若兰确实值得怀念,她早期组织农民起义,井冈山邂逅朱总,结婚仅一年,为掩护战友被捕,受尽酷刑,坚贞不屈,赣州遇害,年仅二十三。我每每上井岗,都到雕塑园瞻仰井岗烈士那英姿飒爽的光辉形象。伍若兰光荣伟大,故乡兰素雅高贵。

故乡的兰,其享誉海内外,得益于国泰民安,得益于太平盛世,其价值才能最大化得到展示。兰花,以其奇花奇叶为尊贵。早先,一担兰花几十元。现在,一盆叶茂花盛的就几十元,一株看似半死不活、仅有三、五片叶子的兰花,也许就几万几十万元。那年,一株下山水晶墨兰以二十六万元人民币被内行人竞得,创下故乡兰花售价最高纪录。

我的故乡是兰花的故乡,我喜欢兰花,我热爱故乡!

故乡的散文随笔范本篇二

人一生中乐于缅怀或述说的世事无数,乡情大概是一个最具共鸣点的恒久话题。

古往今来,抒发乡情的诗词文章畅响于不同的时空:先秦使其,华夏先民吟唱:“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桑梓爹娘门前种,敬它就如敬祖先。儿子哪有不敬父,孩儿怎不把母恋。”这桑梓之情,歌唱有生养之恩的父母之乡,被孔子编入诗三百,成为代代吟诵的经典,而“桑梓之地”后来也成为人们对于故乡的富于情感色彩的指称;李白一首《静夜思》,传诵千年而不绝,吟之,乡情便像月光铺满大地那样铺满人的心田;鲁迅笔下,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海边沙地上的碧绿的西瓜和鲜活的刺猹少年,一幅静谧自然背景下生命灵动的画面为众多读者揭开了心中故乡的序幕;余光中的《乡愁》,寥寥平淡语,浓浓家国情,不知柔软了多少人的心怀……。

故乡,是一线无形的牵引,时不时从暗中拉扯一下游子的心。有时,睹物而思乡,有时,它像不速之客,不经意地出现。是的,它若有若无,却一直都在。在平平淡淡的耳鬓厮磨中生出的乡情,在有生之年可以魂牵梦绕。

我也曾一遍遍饱含深情地回忆和书写过我的故乡,多少白天夜晚,在回忆中,在纸笔下,流连忘返,自说自话,乐此不彼。以至于我曾经思考并忧虑,一旦用光了记忆中有限的储存,我将以何为继,毕竟当年我只在那片土地上懵懂地生活了十多年,毕竟如今我只是个与故乡远隔千山万水的异乡人。

在异乡土地上行色匆匆,为生活辗转,忙碌把日子填满,对故乡的念想便被深埋于意识之下。在那看不见的暗处,它却像酒糟一样酝酿,发酵,变得醇香。我自忖不善言,但若一写起故乡,情思如流,笔尖娓娓道来,也能一气呵成。村庄、大河、阡陌田野、四邻五舍,鸡犬牛豕,稻花香里汇聚一堂的鸣蛙鼓噪……写得神思几近恍惚,如归身其境。

是的,故乡在我的记忆中是一片净土和乐土,我总是不遗余力地描绘:村庄披晨曦,沐朝霞,雾霭缭绕,永远有着恬淡娴静的气质;大河娓娓而流,以母亲般的宽怀与爱意滋养两岸;田野富有生机,各种粮食作物和瓜果蔬菜欣欣向荣,食之健康长寿;善良的乡亲勤于躬耕,任劳任怨,有着土地般的无私与厚道,幼有所依,老有所养,各得其所……。这也确是我有限之年纯真的见识和感受。

近些年,故乡却有了很大的变化,大到让我看到我记忆里和笔下的故乡有些失真,除了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

如今回乡,我惊讶于四通八达的马路和往来奔驰的各式汽车。水牛几乎绝迹,耕地和收割已交付给机器完成,低矮的瓦房换成了或奢华高调或简单素朴的独立小楼。整体厨房和天然气代替了土灶,烟囱和把白墙熏黄熏黑的炊烟已成为历史。广场舞也不知什么时候被引进,老少舞者甚众。曾经鸡鸣狗吠阡陌交通的乡村,改头换面,直追城市的现代气息。

阅历和认知的成熟让我对故乡的一切重新产生了认识的兴趣。我撩开繁华热闹的帘幕,看到背后也有令人唏嘘的故事,也有触目惊心的现实。

那个被结发丈夫抛弃的能干嫂子,安静地在自己的小院子里种瓜果蔬菜,自给自足,别无所求地过着余生的日子。我曾经以为,以她那样的淡泊和宽怀,此生可以安然无恙。谁料她孤苦半生,后来又患了癌症。厄运袭来,再坚强的生命也脆弱得不堪一击。她被病魔折磨得奄奄一息,不能自理,成天遭受受雇照看她的妯娌的嫌弃和咒骂,在肉体和精神的双重苦痛中,生命迅速凋谢。

土地在近几年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伤害。多年前,我看到我的祖父辈、父辈在他们的土地上精耕细作,春种秋收。在他们的心里,土地也有生命有气息。他们对土地的侍弄是充满虔诚的,同时也是知恩图报,体贴入微的。他们体谅土地的辛苦,粮食蔬菜收上来后,会让地歇一歇,喘口气,把每个角落的土都犁一犁,翻一翻,让土好好晒晒太阳透透气;也在地里撒上草灰,埋上天然的肥料,为土地补充营养。这算是犒劳,也是帮助它为下一轮作物的生长积攒力量。

而今,很多新生代种田人似乎不愿意付出这样的苦力。地上的收成不再依靠土地发挥自身的力量,而是依靠各种农药、化学肥料、生长剂来刺激生长和产量。把结出来的水果浸泡在药水里长大的事已不新鲜;大片大片的韭菜每收割一茬就马上喷农药,以使下一茬更快长成,拿到市场上卖更多的钱。除草这样的事,年轻人也不屑于去做,而是交给百草枯等效果日新月异的除草剂。

各种令人色变的恶疾怪病随之暗暗滋生,越来越多的人毫无防备地遭到其来历不明的袭击。人们对这些莫名其妙的灾难追本溯源,日常生活中的物质――水,空气和粮食都遭到了怀疑和声讨,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也纷纷上场。水和空气可以净化,但是,土地染上的痼疾,一时难以治愈。

原来故乡不只有善,也有恶;不只有快乐,也有悲伤。只是我从未去关注和倾听,只顾按自己的心愿把它描绘成乐土和净土。我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我在书写中忽视了故乡多元的生命色彩――还有那些给与它生命色彩的悲喜善恶,所以才在心里有了无以为继的隐忧。

也许从一开始,我就未曾深入参与故乡的生活,未曾酣畅地浸淫于它的酸甜苦辣,以至于我对它的怀念与书写色彩单一,融入了些一厢情愿的想象和好意的美化,读之,似乎透着一种恭敬和客气,一种因长久的疏离而产生的恭敬和客气。

认真算起来,我真正接触故乡地气的时间是极短的,由此也可以说,我是深度缺乏故土营养的。我有机缘继承故乡这个母体遗传给我的品质,却根基不深,未及接受自然的风吹雨打并在血肉丰满中走向成熟,就中途出逃了。在这个意义上,我只是故乡的半成品。即便我竭力强调自己的出身,我也只有一些夹生的故乡气质。而我的那些留守的老少同乡,他们中的一些人成长为最接地气的农民生活家,成长为最懂乡土的人。他们在乡土上挥洒汗水和泪水,是故乡那些快乐或悲伤的故事的演绎者、见证者,他们和故乡的山山水水才是故乡生命力的源泉。对于故乡这个话题,他们才是最好的讲述者。

于是我看清了一条书写之路。正如一首歌里唱的,“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因为路过你的路,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追逐着你的追逐。”有生命的故乡书写,不仅需要有情,更重要的是去呼吸它的呼吸。

故乡的散文随笔范本篇三

似乎早已被人们淡忘,久违的它带着强烈的不满和成倍的疯狂横扫八月,冰城不再是冰变成一锅沸水,滚烫滚烫。连续的高温让前来避暑的人们防不胜防,哈尔滨以这样的热情欢迎南方来客,着实让他们有些措手不及!

北方人的豪爽是众所周知的,一桌丰盛的宴请为你接风,爽口的扎啤让你忘记一路颠簸,早晚清凉的风为你增添一丝惬意,冲淡了旅途的疲劳。

夏日的'松花江是人们休闲避暑的好去处,中央大街人来人往,马递尔冰棍格外走俏,排着长队的游客等待着分享它的奇妙。游鱼戏水涛声阵阵,绿草青青禅跳蛙鸣,游泳健儿舞姿轻盈,喝着冷饮围坐在柳荫下,松花江一览无余,码头热闹非凡,游轮穿梭,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一曲太阳岛上令人神往。伴着哈尔滨之夏的乐曲人们载歌载舞。

东方小巴黎给你的惊喜过目难忘,洋式格调衬托着中西建筑,索菲延教堂像一尊亭亭玉立的修女,俊哥靓妹穿着时尚,冰城让你耳目一新,人群里闪动着金发碧眼的俄罗斯姑娘。哈尔滨享有音乐之城的贵冠,哈夏会连任几十年宝刀不老。人们更不会遗忘,那些曾经战斗在黑土地的青春年华,知青 ,为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又谱写了一曲新的乐章!

太阳岛冰雪文化驰名中外,面包石垒积的马路风格独特历史悠久,像一幅油画崎岖蔓延坐落在松花江畔,又好似一位久经沙场胜利归来的勇士,它传承着中苏文化,象征着中苏友谊朋友加兄弟!漫游在步行街你会有一种幻觉,仿佛来到了异国他乡,俄罗斯艺术品流光溢彩,大列巴、里道斯红肠,还有那醉人的酒糖任你品尝。中央大街琳琅满目,水阁云天取代了燥热的伏天,人们谈笑风生流连往返。

夜色阑珊月光明媚晚风送爽,霓虹闪烁 流水潺潺繁星点点琴声悠扬,远处传来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故乡的散文随笔范本篇四

很长时间没有回老屋了,我想回到生活了十几年的老屋去看看。我一直以为那间老屋是有生命的,是我与这个世界发生联系的驿站。任何人dd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布衣布履的庶民百姓,都需要在那生命的驿站里驻足休憩。因而,走过20多年风雪驿路的我,一直想回到与我朝夕相伴十几年的老屋,去倾听一回我的喜忧,去俯视一次我生命的足迹!

尽管老屋离新家只有一站路的距离,但我始终没有回去过那间老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那几间老屋,会勾起许多沉重的回忆。

我家的旧房子是早年父母亲节衣缩食才买下的,带一个独家小院的二室一厅,每一间屋子都有一些难忘的故事,故事的主人或者已经远离,或者已经逝去,但我始终保留着那份记忆。老屋里藏着我短暂青春的全部故事,重回老屋思绪万千,即使是最苦最累最心酸的一刻,在重新回味时,都会令人陶醉和感慨!站在遍布灰尘的老屋里,记忆的弦在一砖一瓦的崩解着,空荡荡的墙壁上遗留着几张旧照片,桌子上散落着几本旧杂志。往日的影子,在今天让我一览无遗。

那个黑色的触摸了千万次的电灯开关,依然静静的靠在床角,那是五年前磊为我装的。记得磊第一次光顾老屋,看到我为方便开关,从门口接了好长一根灯绳到床头,很不雅观,第二天就默默的带了工具,动手给我在床头安了开关。当年我吃惊的站在磊的身后,看着在单位领导几百名员工的磊亲自布线、打钉、忙着满头大汗时,我才发现原来磊的细心体贴是隐藏在不苟言笑和雷厉风行之下的。磊的柔情是需要细细品味的,我竟痴痴的以为能和磊百年琴瑟的......那张脱了皮的圆桌懒懒的立在墙角,每次磊到老屋吃饭,总做在门口的位置,母亲在时,我和磊都很拘紧;母亲一离开,我总会夹菜到磊的碗里,磊也总是深情的朝我一瞥,那时我的'全部幸福就是和磊同桌共餐。

父母亲房中那张打了补丁小我几岁的旧沙发,疲惫的蹲在地上,这是父亲亲手做的。七十年代有沙发的家庭是很少的,父亲早年是厂里的技术员,家里的旧家具都是父亲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动手做的。二十多年前父母亲的工资加起来也只有六十多元钱,为了过年时家里有件象样的家具,年三十的晚上父亲赶了整整一夜的工,母亲在一旁边打下手一边连夜用缝纫机车出了沙发套,等我在初一惊天炸雷的鞭炮声中醒来,欣喜的发现家里多了一对天蓝色的在沙发,从此也多了一件能让我到处炫耀的家什。长大后才知道父母亲一钉一锤一针一线打造沙发的艰辛。

五斗柜的抽屉里散落着父亲吃剩的药瓶,由于早年的操劳,中年时父亲身体一直不好,后院的煤炉上总炖着草药。淡淡的草药味弥漫着老房的三间屋子,每天傍晚母亲下班回家后总是蹲在院里的煤炉前,不厌其烦的为父亲煎药。看着父亲喝下才肯离开做家务。父亲病重时家里的西药取代了草药,为了给父亲治病,母亲想尽一切办法省吃减用跑遍大江南北托人买药。每次有人从外地带回药品,母亲总是如获至宝。长大后我才明白那小小的药瓶凝聚了母亲无限的期望。

那张老式的双人床沉沉的睡着,这也是父亲亲手做的。父亲病重时一直躺在这张床上很少出屋,母亲也总是不离左右,每天下班我总会到父亲的病床前,父亲总是慈祥的看着我问长问短,病情反复时,眼看着父亲在床上痛苦的挣扎,我和母亲却束手无策的站在床边。如今再次站在这张沉重的床前揪心之痛依然感同身受!

老屋的一桌一椅,一针一笔都包容了太多的回忆,站在空荡荡的老屋,锁碎的点滴故事让我情难自禁的泪如雨下。如今这些故事的主人或已远离或已逝去,但“涛声依旧叙往事,家中景物已全非”,那份记忆却始终印刻在我的脑海里不能忘记,不会忘记......

故乡的散文随笔范本篇五

北风起,秋雨至,嘿,好家伙,下起来就不停了,它带着我回到了童年的故乡...

小时候故乡下秋雨是我最快乐的事,听着连绵不断的秋雨,几个小伙伴一起躲在收获的粮仓里偷偷摸摸的把浅黄色的花生、金黄色的大豆、浅紫色的地瓜什么之类的塞满了口袋、袖子,还不满意,干脆就连手里、嘴里都是,然后从门缝里偷偷的向外看,先用小手捂着紧闭的眼,然后手指露出小缝,小眼眨了又赶紧闭上,发现没人的时候就睁大眼,探出头赶紧扫一下院子,发现没人时就赶紧一溜烟的跑出去,消失在雨里,如果不幸背大人逮到就该挨骂了,然后再趁大人不注意干着同样的事。

秋雨里的故乡是最美的,有一股清香的泥土的味道,还有小溪里肥肥的鱼,树上金黄色的柿子,又黑又肥的野水鸭子,长着长长的五颜六色的羽毛的野鸡成双成对的飞掠刚收获的田地里,还有白白的胖胖的鹅在水里唱着欢快而又令人羡慕的歌声,地上还有一层层厚厚的枯枝败叶,偶尔还有一群群叫不上名字的鸟向南飞,田地里还有一头老牛拉着犁慢慢悠悠的.耕耘着...

几个小伙伴蹿到了早已破败不堪的土地庙里把早已挖好的坑和藏好的柴火和火柴小心翼翼的拿出来,接着就是忙碌了,点火的点火,放柴的放柴,等到火烧旺的时候就把小铁盒放在火上,花生、大豆、地瓜就这样被我们烧的半生不熟的时候就已经被我们一张张饥饿的小嘴消灭个干干净净...

雨后的小溪停止了喧哗,恢复了平静,这个时候就是我们下河摸鱼逮虾的好时候,什么竹篓,鱼竿,渔网,有的性急的干脆什么都不用,裤腿往上拉下就下河。“你吓着我的鱼了,离我的鱼竿远点”,“你踩着我的脚了”,“快帮我下,我就快逮到这条鱼...”天渐渐的黑了下来,就上岸提着自己的小桶和小伙伴们边走边比谁逮的多。到了家,提着自己的战利品到家就冲向忙碌了一天的妈,冲着她就是“妈,快点来看我逮到的鱼和虾,你赶紧跟我炸了,我要吃...”鱼和虾炸好了就端着碗冲出去,和小伙伴们比比谁家做的好吃,都是边吃边夸自己的妈妈做的好吃。

故乡的散文随笔范本篇六

每次回宣化城,我都有种被刺疼的感觉,怕揭伤疤,但又不得不揭。痛到淋漓尽致,让我的心感受到震颤。

这次依旧如此,母亲唯一的弟弟病故。乘车经过我走了无数次的线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路途,一幕幕不断变化的场景与脑海中固有的情景形成天壤之别。

三哥在北方大酒店门口接我。他长我四岁,经历比我丰富,所受的苦多我几倍。即使父亲仙逝多年,每次回家,他都要亲自去接。这是父亲遗下的一道无形的“圣旨”。

午饭后,我说很想回老宅看看,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回忆好有依据,做梦也有样板。

三嫂说:“蓝儿,我陪你回去。你哥说那一片老宅都拆了,也不知变成啥样子。”侄女婿开车载着我们从三哥家楼前横跨建国街,再从“黄鹤楼”东穿过小巷到建东街。侄女说送到旧宅前吧,我说:“路窄,前边开车不好走,还是下来走走,找找过去的影子。”

东升派出所还在,只是平房变楼房。那条下雨就泥泞不堪的柏油路早就坑坑洼洼了。我上学常走的路边已没几户人家。沿街向西是一处工地,两个中年男子在路边聊天。我上前询问他们可是工地人?其中一位说是来老宅看看的。我问此处可是基建公司——父亲原来的单位?秃顶男子右手指了指前边:“就那儿,早被钢厂占了。”

我曾借书的地方也没留下任何踪迹,连父亲常走的路也找不到了。过去的一切都消逝在时光里。我举着相机四处拍照,尽管与记忆完全不同,可不拍照,连这些场景都会不留痕迹!

母亲常看病的小诊所成了废墟。远看那片最熟悉的房子,有几个人在街门口站着。我快步走过去,三嫂叮嘱说:“蓝儿,你别说是谁,看她们还能认出你不?”

我走到老邻居张大妈面前。她的大儿媳正推着电动车载着重孙子要走,看到摘下墨镜的我,吃惊地喊着:“这不是二号婶家的蓝蓝吗?”

大妈仔细端详着我,兴奋地说:“是蓝蓝!你怎么来了?快,快进家坐坐!”

大妈的家依旧是原来的样儿,和母亲家相似。我心中漾着一丝温暖。大妈说:“最小的儿子都当爷爷了。我可不愿意和他们住。楼里不自由。”我理解老人的心,和父母一样,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愿意打扰儿女。大妈八十七岁了,仍红光满面,精神矍铄。我叹息父母太早过世,没有给我留下可回去的家!

小坐片刻,我起身要走,看看原来的老宅。大妈说:“你家老院还在,咱这排就剩几户,其他房子都拆了。”

走出院子,正看见有一老头准备骑电动车带小孩儿要走。大妈与他说了几句,扭头告诉我:“蓝蓝,这人就是买你家房的住户。”

我紧走几步,请占他一点儿时间,带我们回旧宅看看。他答应了,将孩子抱下来领着。我和三嫂跟他沿熟悉的小巷往“家”走。大妈家紧挨五号、四号院都拆了,残垣断壁,面目全非。三号院、母亲原来的院、对面院都保持原状。

老头边开门边絮叨:“你要看院子,其实啥也和原来不一样了。家也不是原来的家,看也没用。”

三嫂有些急了,声音激动地说:“我妹妹就想看看这块地方!她和家人住过这里,父母也住了几十年,毕竟是原来的家。以后拆了,啥也看不到了!”

嫂子说得对,自从母亲去世,这座老宅无人居住。一年后,我们商量将房子卖掉,给智障大哥做生活费。

20xx年,清明为父母迁坟从老家回来,也是三嫂陪我来过老宅。那时还有人住,原来父亲盖的小房拆了,院子显得宽敞些。我征得同意,进屋看看,感受一下“家”的温馨。

现在老头站在院外不耐烦地等着。屋门紧锁,我撩起挂在屋外的破窗帘,隔着落满灰尘的玻璃窗,看了一眼凌乱不堪的屋子。脑海里呈现出多年前,合家团聚的场面。

我拍拍窗前的香椿树,笑着说:“这树可是我妈妈种的!”三嫂说:“蓝儿,给你和这棵树拍张照片,以后房子拆了,树也就没了。”我抱着粗壮的香椿树如同搂着母亲的肩膀。

老头锁门走了。我扶着曾属于自己的院门,心中万般不舍。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看它!我依偎在门框,三嫂举起手机拍下这难得的镜头。

大妈披着棉衣又过来了,喊我:“蓝蓝,不要走了,晚上到家吃饭。”我说:“不了大妈,我想看看小时常玩的几个伙伴家的老宅,拍些照片。”大妈走了几步,指着对门说:“你知道mh730飞机失联的事吧?”我说:“知道。”她说:“飞机上有咱这里的人,就是她的孩子。”“什么?”我吃了一惊,“您说是对面玉梅姐家的儿……”

“对啊!听说在国外工作,正好在飞机上!多优秀的孩子!找不到喽——”

大妈长叹着抹了把泪……

故乡的散文随笔范本篇七

每一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一个梦。不管你醒不醒,它一直都在。

――题记。

(一)栀子花。

栀子花有一颗柔软的心,它是天天都快乐的花。不知不觉,季节滑入了春天,春雨绵绵。在这个诗意的季节,现在正是她吐露芬芳之时,马路上、校园里、公园里的栀子花已含羞待放,有的甚至张开了雪白的花瓣,吐着柔嫩的芬芳,连空气似乎也变得雪白雪白、香甜香甜的。几乎处处都可以看到她们的身影,感受到她们的花香。我们漫步在这个可爱的、充满花香的世界,尽情呼吸着那沁人心脾的香。

我爱栀子花,她比不得众木的雄伟,可是有了她,人间多了一些美丽。每到春天,总能瞧见在绿叶陪衬下的小白点儿。闻到一缕缕扑鼻的香,对我而言,这已足够了。

初夏,院子里的栀子花开了,花开得很茂盛。开花时节,景象似乎超出我的描述能力,那时我只不过是个孩子,恐怕无心细叙我赏花时的感受,只知道从枝叶上取一小捧花窝在手心里,然后捂在鼻子上,使劲吸气,只是闻闻罢了。只见一朵朵皎洁纯净的花朵点缀在翠绿的枝头,洁白的花蕊竞相怒放,像是身穿白色连衣裙的清纯少女,又似一朵由白玉雕成的花朵。

花朵两侧碧玉般的叶子往下垂着,有的嫩黄带绿往里卷曲,有些深绿色的叶子像匕首一样往外伸展着。一片片叶子像一个个士兵保护着美丽的花朵。一阵微风吹来,几棵栀子树随风舞动,婆娑起舞,扭动腰肢,美丽极了。

风轻轻地拂过,栀子花便随风摇曳,那扑鼻的花香,让人在艳阳似火的时刻,也会顿觉明净与清凉。我仿佛也变成了一朵栀子花,在风中舞动着。

初夏的五月,是家乡栀子花盛开的季节,菜园里,老屋檐前后的栀子花热热闹闹地竞相开放,花瓣白洁透亮、层层叠叠,似一张张含羞少女的笑靥。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清香,时不时引来成双成对的蝴蝶在花丛中相依相绕。

每当夏天的风吹起时,那一树洁白芬芳的栀子花仿佛在一夜之间就全都绽放,露出嫩黄的花蕊。那时,很小很小的我总是喜欢在树下嗅着花香,踏出一地斑斓的树影,迎风吹出一个个七彩的肥皂泡,望着他们在阳光的折射下闪耀着缤纷的光芒,然后在心底许下一个又一个的愿望。

清晨,我路过栀子树旁,树上盛开着朵朵栀子花。那洁白如雪的花瓣调皮地往里卷曲着,可以看见嫩黄的花蕊。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像圆圆的蜡烛头,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有的羞羞答答地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像一个小孩儿探出脑袋小心翼翼地往外瞧了瞧;有的像亭亭玉立的少女随风舞动着雪白的舞裙,千姿百态,一朵比一朵更美。由于昨天晚上下了一场雨,栀子树上挂满了可爱的小露珠,像镶嵌着晶莹剔透的珍珠。

凑近前去,轻轻的闻一闻,一股淡淡的香味扑鼻而来,香味中含着树叶的清香,带着雨后泥土的幽香,夹着早晨空气中的暗香。这香味足以令人陶醉,令人回味。一大群绿叶把她簇拥着,还有她身边的那些含苞欲放的花骨朵,更是给她平添了一番姿色。

栀子花有很大的药用价值,治疗肺热咳嗽、咯痰、肿毒、痢疾等病症疗效不错。小时候,我感冒咳嗽,每当这时,奶奶总会牺牲栀子花,将它的根与冰糖炖了给我喝,这病五到七天才好。后来,我才知道就因为这个病,家中的栀子花都死了。它们为我贡献出了生命!每当面对它们的时候,我总有一种莫名的感激。

我爱栀子花,他们通人性。记得曾母弥留之际,她养了几年的几簇栀子花也悄悄地枯萎了――那时栀子花正开得旺盛!等我们回来时,那花也枯死了。

风雨连天,这便是最近的天气,雨如天上的水龙头坏了一般倾泻下来,风像是要吞噘世上一切生灵似的。呼呼作响。我站在楼上,隔着玻璃,也感到这天的可怕,纤细的栀子花四处摇摆,像似要连根拔起。

“不,不,”我呼喊着,“天啊,请不要如此残忍,请放过这些小生命吧!”但是,我俯首又仔细一看:小栀子花手拉着手连在一起,跳起了欢乐的舞蹈,在暴雨中,在狂风中,热烈地,激情地跳着不为人知并且人学不会的舞蹈。在这风雨中,她们越跳越美丽。我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她们的`激情当中。

栀子花的香气令人心旷神怡;栀子花的样子令人感到舒心;栀子花的生命力令人惊叹。栀子花一切都那么可歌可泣。我永远赞颂你,栀子花。

风停了,雨止了,她们的枝叶更青翠了。真如杜甫所说的“红取风霜实,青青雨霜柯”啊!

栀子花,你有感恩图报之心,以真诚待人。只要别人对你有少许和善,你便报以心灵的致谢,这是你有一颗赤子之心。而你的真诚使你常怀欢愉,宽恕他人也使你充满喜悦。(栀子花的花语是“喜悦”,就如生机盎然的夏天充满了未知的希望和喜悦。)。

栀子花,我愿与你共度春秋。

时光飞逝,年少的我们逐渐长大,继而都各自忙碌着去追寻青春梦想,追寻生活的真谛。在回想中,不免发现童年的快乐是多么的快乐是多么地单纯和无暇,但又是多么地丰富和多彩。

(二)爬山虎。

老屋西墙上的爬山虎为老屋增添了一丝生机。

从我记事起,就有爬山虎了,可能她的年龄比我大。不知是不是熟视无睹,以前我从不把爬山虎放在心上。可是这种情况在我读三年级时有些改变。那时,我们学了叶圣陶爷爷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爬山虎的脚》。当我读到“那一墙的绿色”“像蛟龙爪子一样的脚”这些句子时,脑中突然闪现出老屋墙上的爬山虎,于是就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大声说:“我家也有爬山虎!”在全班同学羡慕的眼光中,我对爬山虎便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

每到春天,当和煦的春风吹拂大地,爬山虎便开始偷偷地抽枝长叶,日子一天天过去,叶子也从“小手掌”变成“大手掌”。

夏天到了,爬山虎最喜欢的季节来了,它的茎粗了,叶子绿得发亮。密密层层的叶片一顺朝下,均匀地铺在墙上,不留一点空隙。微风吹过,那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这个季节的爬山虎是自由的,它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它愿意爬上窗子就爬上窗子,想爬上屋顶就爬上屋顶。它若愿意,爬上天去,也没人去管它。多么自由自在的爬山虎啊!多么令人向往的爬山虎。每年放暑假时,淘气的爬山虎就爬到屋顶,又折身下来,挂在我卧室的窗前。我打开窗就能看到它。一伸手就能拉到它。每到此时,我就拉一茎进屋,细看叶片上的脉络,轻闻叶子上的香味。

到了秋天,爬山虎会结出一串串的果子,像未成熟的葡萄。摘下一串,哄骗一下小孩子,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一些乐趣。秋风收起,爬山虎的叶子落下来以后,叶子也慢慢枯萎,飘落。此时,那一墙的绿色消失了,只剩下纵横交错的灰褐色的茎,犹如地图一般。

那时,爬山虎的叶子有我的手掌大了,可是我们村要旧村改造,爸爸说老房子马上要拆了。我问爸爸:“爬山虎能留下吗?”爸爸说:“墙壁推到了,爬山虎怎么爬呀?”我虽然渴望住上新房子,可以想到马上要离开老屋,离开老屋的爬山虎,还真有些舍不得。

这时,有一首老歌歌《故乡的老屋》在我耳边响起:“故乡的老屋,给我今生最大的鼓舞,故乡的老屋,传递人间最真最美的祝福,思念我故乡,思念养育我的故土,思念清晨鸡鸣夜晚犬吠的老屋,思念妈妈缝的衣服煮的玉米糊糊,思念爸爸一双臂膀家里的顶梁柱,故乡的老屋,洒满耕耘希望的汗珠,故乡的老屋,装满千言万语的叮嘱,故乡的老屋,给我今生最大的鼓舞,故乡的老屋,传达人间最真最真最美,最真最真最美的祝福。”

老屋不老,老去的的只是岁月,不变的却是对老屋的情怀。其实对于老屋来说,它不仅代表我对童年的生活的回忆和少年时光的留恋,更多的还是一种对往昔岁月的珍惜和对理想与未来的憧憬。

故乡的散文随笔范本篇八

故乡的老屋,是一间低矮的平屋,记忆里总是蒙着一层暮烟,黛瓦与屋脊,像匍匐的老人的背影。

老屋的结构是简易的川东民居,片石垒基,四角是木柱、中间的墙体是楠竹柱头、墙壁是竹笆夹泥,斑驳的泥墙里夹杂着一些谷草,棕榈和人畜的毛发。屋面,里屋靠山的一面,称为阴面,盖的是小青瓦;阳面,门庭向西的一面,盖的是洋瓦,颜色都是陈旧的烟蓝色。还有一间偏屋,生火煮饭的地方,是砖砌的厨房。接近屋瓴的瓦槽里安装着两片亮瓦,是透明的玻璃瓦。用来采光,是老屋的天窗,也是一家人生活的天窗。它通往着,或者是连结着一家人心里的希望。

小时候,我顽起皮来,妈妈常笑话我,说我是垮房子垮来我们家的野孩子。笑意里流露出拿我无可奈何的原由:“穷人家的孩子野一点好,野孩子骨头硬,少受人的欺负。”妈妈说。

事实上,我家的老屋年生太久了,是我爷爷在世时兴建的,加上我出生那天恰好遇上了狂风暴,我的第一声啼哭接上了最响亮的一声响雷,震垮了半边屋。重新建的半边屋便盖上了洋瓦,变成了现在的屋。

临近春节,家里要打扫扬尘,我们会把平时收集起来的旧报纸用来糊墙壁。报纸上有一段文字我记忆得特别清楚。

在《妈妈的藤条箱》里,我写过病中的妈妈躺在床上,常常用手指在我的手板心上教我写字,验证我学习的效果,除了念书给妈妈听,就是读墙上的报纸。

我是长江边的孩子,印象里河流的样子都像眼前的长江。我问妈妈这是真的吗?

妈妈躺在床上笑了,说:“古时候有一个叫庄子的人,他有一条鱼,名字为鲲,它之大,不知有几千里;化成鸟,名字为鹏,鹏飞起来呀,垂翼若云,把地球都包起来啦,一振翅便能鹏程万里。”声音转着弯,神情好得意,接着喊我:“来,到妈妈这儿来,妈妈教你鹏程万里的写法。”

遇上漏雨,小青瓦叫捡漏,就是爬上屋面摞一摞瓦,把盖得密集的瓦片摞到破损的地方来。我家屋上的小青瓦,爷爷造屋时盖得密,几乎是一匹叠着一匹,用我爸的话来说,捡一辈子的漏也捡不完我家屋面的瓦。

现在体会到爸爸对爷爷的感激。

洋瓦麻烦些,洋瓦是一匹瓦扣着另一匹瓦,屋面上没有多余。屋漏了,只好用塑料薄膜、油布、油毛毡代替瓦,盖在漏雨的地方。为了防风,要弄一些砖头、石块来压住。否则,风要吹跑。这样的屋面看起来,像衣服上补的补丁,样子难看。

我是雨水里出生的孩子,一生牵连着雨水的情结,直到如今我常常故意忘记带上雨伞,行走在雨中,任凭雨水淋在我的头上、脸上、以及三十七度的体温上。

仰望着雨水飘飞的天空,任由清冷的、温暖的、苦涩的、甜蜜的雨水落进我的眼里。

多么幸运啊,我这个经历过雨水淋湿浸润的孩子,生长到现在,生长到成为人之父亲的年龄,眼里还会流出雨水一样的泪水,内心里依然抱有着一份雨水一样柔软的情意,一副人性柔软的心肠。

此刻屋外下着雨,下着深秋苦寒的雨。我准备朝雨中走去,走回到童年记忆里最为深刻的一场夜雨里,那是一场疼痛与饥饿的夜雨,苦难的夜雨。

就向那里走去吧,向童年的内心走去,童年的内心有人性最柔软的东西。

支撑人生的并不是其它什么理想与信念,而是人的内心里本来就固有的人性的闪光。

如果人生非要有一种理想与信念,我愿意把它作为我的理想与信念。

记事不久,妈妈第一次生病,吃饭的时侯,突然昏倒在地上,家里一遍慌乱,无论父亲和我怎样呼唤母亲,她都人事不省,脸色发青。邻里的陈伯伯赶来见状,他一边叮嘱一边向医院跑去:“按住仁中,我去叫救护车!”

凄狞的笛声在雨夜里嘶鸣,我尾随着追赶,跌下又爬起,直到救护车的影子和嘶鸣的笛声消逝在茫茫的夜雨里,消逝在黑洞一样的夜雨里,我才蹒跚着童年的身子回到家中。空荡荡的老屋里剩下了一个末满三岁的孩子,他坐在床沿上,坐在白炽灯昏黄的光线里,双脚吊在床沿与地面的空中摇晃,双手拍打着床沿上的木栏,一遍又一遍地哭泣,盹一会,醒来,又开始哭泣,哭到他的气息发不出声音,依然还在哭泣。

婆婆把我抱在她的怀里,她要把我抱回她的家中去。

是啊!这温暖来自婆婆的心灵,是婆婆心灵里的爱。

原来泪水是心灵的爱。

人类所有的爱都来自于母性的心灵。

婆婆给我洗了脸,洗了泥泞的泪脸;婆婆给我洗了身子,洗了血淋淋的身子。用药棉签细心地给我清洗了摔伤的伤口,抹上了药水,把我光溜溜的身子放入到还留有她体温的被窝里,“等倒婆婆,婆婆给你下碗面来。”

婆婆下来的是一碗“阳春面。”加了一只煎鸡蛋。

真香啊……碗里冒出袅袅的香烟。

“春”是“葱”吗?“葱”太俗了吧。婆婆的的声音我没有听清,心里铭刻下了“阳春面”这个美好的名字。

春,曙为最。春阳是万物复苏的能量,童年是生命朝阳般初升的时代。

食物的美味并不取决于食材、厨艺,它取决于饥饿、肠胃的需要、人间的温暖!

接下来的日子,妈妈住进了医院。我要邻里的小萍姐姐带我去找妈妈,医院的门卫不让小孩子进入病房,我们绕到后面去,从病房的窗子里去找妈妈。住着妈妈的病房靠近着围墙的边沿。那扇窗户沐浴着耀眼的天光。小萍姐姐抱起我,让我趴在窗台上,妈妈躺在洁白的病床上。“妈妈!”我喊出了声音,小萍姐姐连忙用手来捂我的嘴巴,说:“小声些,你妈妈在睡觉哩,带你玩一会再来看你妈妈?”我不愿意,继续趴在窗台上,阳光照在我的背上,影子溜进了妈妈的病房,我耸了耸头,让影子朝妈妈的床边靠近。

啊,那是一段多么遥远的距离呀。

影子的距离是那样的遥远。我趴在窗台上让时间在童年的守望里消失,让童年的心灵种上守望的种子,——是爱的种子吧,等到时间的春天回到了原野上,回到人间的原野上,原野会长满爱的小草、爱的鲜花。童年和她的妈妈会像鸟儿一样飞翔在绿草葳蕤,鲜花盛开的原野上,天空里。

妈妈好像听见了声音,妈妈的眼睛看见了窗户射进来的阳光,看见了一张孩子的脸,一双孩子的眼睛。妈妈,我的妈妈以为自己还在梦里哩,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己的眼睛。她挪动着虚弱的身子,把她的头,整个上半个身子挪出了白色的被盖,让自己朝着窗外倾斜,朝着窗外的那个孩子。待她确定那个孩子是一直依偎在她梦里的孩子的时候,她决定要从病床上站立起来,来到窗边,来到她的孩子面前。

妈妈在病床上开始侧身,她的双脚己经从病床上滑落到了地上,她的双手撑着病床的床沿,妈妈站起来了,她扶着床栏、扶着墙壁来到了窗边,伸出双手,那双白皙柔弱的双手抚在透明的玻璃上,抚在我的脸上,她顶上头来,用她的额头顶着隔着玻璃的我的额头,那一刻的温暖刹那间传递遍了母亲和儿子的身体。妈妈流泪了,她转过了头颅与她泪流的脸面,用双手紧紧地捂住双眼,把泪水捂进心里。

妈妈呀,人类的每一个母亲都是柔弱的,唯有她们的爱是执着与坚韧的;人类的每一个母亲在她们心里都蓄满了泪水,泪水是母亲井里的水,母亲井里的水永远不会涸竭!

妈妈向小萍姐姐招了招手,从荷包里摸出了两张钱,“来,一人一毛。”妈妈要让我们去买糖果吃。

来到糖果店的柜台前,我买了一角钱的糖衣花生仁。糖果店的阿姨用谷草颜色的包装纸给我包好,糖包的形状像一只粽子,打开封口像举起来的小喇叭——“啦啦向啦西啦,向啦西啦索法索啦,多索啦,来咪来多西啦索啦,啦——啦——向啦西啦……”我唱着童年的歌谣回到了妈妈的窗前,踮起脚敲响了窗子,妈妈伸出头来,我拈起一粒糖衣包裹的花生仁喂进了妈妈的嘴里,妈妈含着花生仁露出了白色的牙齿,嘻嘻地笑着,她用拇指和食指的指尖也从糖包里拈出一粒喂进了我的嘴里,“甜吗?妈妈不在家的这些天,你不要乱跑,就在村子里玩,饿了呢,就到小萍姐姐家去,或者到坎下的婆婆那儿去,爸爸下班回来好找你。”

……

妈妈这次生病后落下了病根,隔三差五会犯昏病。记忆里,妈妈常常被单位的同事用门板抬回家来,也有在大街上犯病的经历,那时的人们普遍都有纯朴善良的情感,会把妈妈送进医院,或者帮忙把妈妈送回到家里来。只有一次例外,妈妈自己苏醒过来,发现衣兜里的五斤粮票不异而飞了,妈妈坐在大街上痛哭了好一阵子。要知道在荒年里,五斤粮票换回的大米能够维持三口之家个余月基本的生存。当然这样的粮食不能拿来当白米饭吃,米粒要掺进草根菜叶熬成稀粥,绿隐隐的粥面能映出因饥饿而菜青色的人影。

妈妈告诉我,能够度过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全得多亏你爸爸,那时他在乡下给农民修房砌猪圈用辛苦的'劳动挣回一背一背的菜蔬或杂粮,维持了家里的温饱,让我们没有被饿死,同时还接济了一些困难的乡邻,以及我们家的一些亲戚。

妈妈的病伴随着我的童年,我的学生时代,直到我高中毕业,妈妈的昏病才没有犯过,而今我的妈妈已是八十高龄的老人了,虽然她的头发找不出一根黑发,但是即使在暗夜,只要有一丝光亮,妈妈的白发也会反射出来把暗夜照亮,尤如山后的落日返照出来的天空比白天还要绚烂。年轻时身体健康的父亲、把我妈背上背下的父亲,一身都是臭毛病,反而要我妈伺候他了。

曾经喜欢阅读小说的妈妈,现在常常阅读爸爸的病历,爸爸的病历有厚厚的五卷,每卷有三百多页。妈妈数落着:“嗯,这是下井挖煤落下的、这是爬屋顶不小心摔伤落下的、这是打石头、抬石头用力过猛落下的、这是与人打赌出蛮力落下的、这是急着赶路蹚冰凉的河水落下的、这是担忧家里的困难落下的……”

听妈妈数落爸爸的病历,如同聆听一个人生命的历史,生活的历史。

小时候我也是一个馋嘴的小孩,在那个食物匮乏的年代,哪个孩子又不馋嘴呢?我家老屋的墙壁上,是在里墙,有三根楠竹柱头,栗色里泛着釉光,每根在竹节的上方都开着小碗般大小的孔洞,靠在左手边的开得高些,几乎接近了屋樑,里面放的是:铜钱、板扣、洋钉、备用的钥匙,一些陈旧的什物。妈妈有时会掏出一两枚铜钱,做毽子,给我们玩。中间一根开在顺手的高度,坐在床上伸手就可以拿放,里面放的是:针头、线脑、布头、纽扣等日常用物。最里面一根,孔洞开得高些,我要站在床上,用叠着的铺盖垫着伸手才能够着,里面放的是零钱,是金属的硬币。趁家里没有人的时候,我会“偷”出几枚来,用来买糖果,买冰糕解我的嘴馋。每次当“小偷”的时候,心里慌慌的,生怕着被妈妈发现,拿了钱后,手指总要在里面薅几下,听见还有硬币与竹节碰撞发出叮、叮、叮的响声,才收回手来。奇怪的是竹孔里的零钱总是没有被我“偷”完过,而且不时还会多出几枚来,竹孔里的钱自己会生出钱来?我当“小偷”的劣迹也从未被妈妈发现。都说小孩粗心,没想到大人比孩子粗心多了,自己存放了多少钱,一点也记不住,真是太好笑了。妈妈也笑过我,她丢钱到竹孔里时回过脸来笑我,我转过脸跑出去玩了。屋里传来妈妈“咯、咯、咯……”的笑声。

老屋拆除有十余年了,前些年,陪年迈的父母回去看望过老屋的遗址。整条河街、周围的邻舍、以及老屋后山上的一所村学,都被围在了围墙里,成为了一片废墟。江上的清风吹动着废墟上腐朽的气息。

父母的眼里流出了泪水,一双阅尽了苦难岁月的双眼留下泪斑,留下了时间的印痕。

门庭向西的老屋,沐浴着余晖与晚霞的老屋,每年春天,落满尘泥的瓦脊上都会生出亭亭的寸草,茵茵的草尖上开一些白花、红花、蓝花、黄花,在日影里、月影里、江上清明的风里摇曳,摇曳着我梦里的乡情。

前些天,打听到老屋的旧址开始动工了,要兴建滨江生活小区。我要为父母购置一套住所,陪他们回到老屋的故园去生活。

让我的父母站在故园复兴的高楼上:眺望日出、眺望大江东流、眺望天边的帆影——他们年轻时困难又欢乐的生活。

父母才是心灵的家园。

无论你在什么地方漂流,只要父母在,只要父母在你的心灵,家园就永远不会消失。

原来心灵是父母的家园,父母的爱,乡愁的爱。

故乡的散文随笔范本篇九

见惯了三亚碧蓝的晴空,便思念起故乡的春雨了.

故乡的春雨就像多情的少女,来时缠绵,去时悱恻.雨丝拂过脸颊,滑滑的带着暖意,犹如母亲的亲吻.透过雨帘总会见到那些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大人们,他们穿梭在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时隐时现,那些赶着牛儿的大爷们,正用响亮的吆喝声来表达对春天的豢恋.雨儿一停,儿时的我们就像破茧而出的蝴蝶,呼朋引伴地相约河边,折一枝长竹杆,尖端系一麻线,把一枚大头针折弯做成鱼钩,鱼钩上串着蚯蚓,大家便一齐伏在河岸上,屏住呼吸静候鱼儿上钩,身旁青草茂密,草丛中镶嵌着无数不知名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煞是好看,随手摘一朵放在嘴边,一阵清香便扑鼻而来.每当有谁钩上了鱼儿,大伙便会争抢着鱼杆,满河岸上追逐着,打闹着……一天的时光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

长大后,远离了故乡,也曾在迷离的春雨中回来,近乡情怯,一放下行囊,便独自漫步在记忆仅存的小路上,故乡一切都变了,一切都显得陌生,记忆中的许多美好都在渐行渐远,儿时的一些伙伴也不见了消息,但春雨过后河岸上的那些喧腾却如在昨日,始终难以忘怀.

哦!儿时渴望长大,总是向往着成人的世界,殊不知其实人生中许许多多精华就浓缩在童年里,人大了,那曾拥有的纯真也就失去了.就像如今面对那一场场春雨,便再难有徜徉的心绪,心中涌动的却是一种不愿提及的淡淡悲.

故乡的散文随笔范本篇十

在我的记忆中,故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儿有巍峨山,那儿有清澈的水,那儿还有一望无垠田野。故土不但是我出生的地方,而且那儿还充满了我童年的欢声笑语。

我爱我的故乡,我爱故乡的山。

故乡的山不高,也不陡,但也不矮,很常见,很普通。故乡的山犹如一位少女,正在精心的打扮着自己,花木,鸟兽就是它的装饰;它犹如一个健壮的青年,向着天空,向着大地怒吼,那一片绿,不就是它正向着朝阳奋进的标准吗?故乡的山历经沧海桑田的变化,见证着故乡春夏秋冬的交替,也见证着我一年一年的长大。

我爱我的故乡,我爱故乡的水。

在我的故乡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小河很清,远远望去好似一幅画卷映衬着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和青青的山。走近一看仿佛一片玻璃透过它可以清晰的看见水底的卵石、细沙和鱼儿。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小河就像我的好朋友倾听我的心声,我拾起一粒石子,扔向河中,就好像把我的烦恼告诉她,平静的河面顿时激起层层水花,好像在回应我的心声。小河不仅是故乡的河,更是我孤单烦恼时心灵的栖身之所。

我爱我的故乡,我爱故乡的田野。

每当我走在回家的路上,都会被家乡这片绿色的田野陶醉着。一望无际的田野里,到处翻滚着绿色的波涛。那被小路划成棋格般的田地更是被绿色覆盖着。满山遍野的绿,把我的心也染绿了。故乡的田野不仅绿的让人陶醉,而且更是一个让我自由飞翔的地方,赤脚在田里追逐蜻蜓,发现田埂中的小蝌蚪,在田野间嬉戏。故乡的田野是我童年自由的天地。

我爱我的故乡,我爱那一片故土,我对故土流露出的是我的那一抹难忘的思乡之情。

故乡的散文随笔范本篇十一

山是青的,水是清的,却怎么也亲不过我的故乡。那光洁无垠的蓝天像一块磨得光滑的蓝宝石。郁郁葱葱的树盘在岩壁上,像一块吸盘。阳光洒在大地,像蒸笼似的烤着大地。这就是我的故乡偏岩。

有一个神话传说。古时候,有一对男女相爱,却被遭到反对。女生的母亲把孩子拉走,男子追上去。它们走到一座桥边,上帝被感动了,施法把它们变成了两棵树。这两棵树茁壮生长,长成了一棵葱郁高大的大树。它们有十几米高,如一位高大的绿巨人,如一把参天的大伞,如一朵盛开的绿莲。走到桥下去,大树的绿得发亮的叶子随着枝桠垂了下来,垂在腰际,穿着一条墨绿色蓬蓬裙,穿着一双棕褐色的长靴。让人不禁赞叹太美了。微风吹来,拂过大树脸颊,树叶发出‘沙沙沙’声。树叶们跟着风的节奏摇摆。两棵树面对面,把桥梁抬了起来,真所谓‘夫妻合力’,细心的人会发现有一棵大树的底盘长过了桥。阳光透过长满叶子的枝桠,投射下斑斑点点的光辉。

我爱我的家乡。爱它的风景名胜,爱它的各种小吃,更爱它哺育我,养育我。青山清水亲故即使岁月不饶人,我可以忘记所有的事情,但唯一不能忘的,就是我的故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