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故乡的散文随笔(优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7:36:21 页码:8
最新故乡的散文随笔(优质12篇)
2023-11-11 07:36:21    小编:ZTFB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反思并总结过去的经验,为以后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参考。写作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也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故乡的散文随笔篇一

很长时间没有回老屋了,我想回到生活了十几年的老屋去看看。我一直以为那间老屋是有生命的,是我与这个世界发生联系的驿站。任何人dd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布衣布履的庶民百姓,都需要在那生命的驿站里驻足休憩。因而,走过20多年风雪驿路的我,一直想回到与我朝夕相伴十几年的老屋,去倾听一回我的喜忧,去俯视一次我生命的足迹!

尽管老屋离新家只有一站路的距离,但我始终没有回去过那间老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那几间老屋,会勾起许多沉重的回忆。

我家的旧房子是早年父母亲节衣缩食才买下的,带一个独家小院的二室一厅,每一间屋子都有一些难忘的故事,故事的主人或者已经远离,或者已经逝去,但我始终保留着那份记忆。老屋里藏着我短暂青春的全部故事,重回老屋思绪万千,即使是最苦最累最心酸的一刻,在重新回味时,都会令人陶醉和感慨!站在遍布灰尘的老屋里,记忆的弦在一砖一瓦的崩解着,空荡荡的墙壁上遗留着几张旧照片,桌子上散落着几本旧杂志。往日的影子,在今天让我一览无遗。

那个黑色的触摸了千万次的电灯开关,依然静静的靠在床角,那是五年前磊为我装的。记得磊第一次光顾老屋,看到我为方便开关,从门口接了好长一根灯绳到床头,很不雅观,第二天就默默的带了工具,动手给我在床头安了开关。当年我吃惊的站在磊的身后,看着在单位领导几百名员工的磊亲自布线、打钉、忙着满头大汗时,我才发现原来磊的细心体贴是隐藏在不苟言笑和雷厉风行之下的。磊的柔情是需要细细品味的,我竟痴痴的以为能和磊百年琴瑟的......那张脱了皮的圆桌懒懒的立在墙角,每次磊到老屋吃饭,总做在门口的位置,母亲在时,我和磊都很拘紧;母亲一离开,我总会夹菜到磊的碗里,磊也总是深情的朝我一瞥,那时我的'全部幸福就是和磊同桌共餐。

父母亲房中那张打了补丁小我几岁的旧沙发,疲惫的蹲在地上,这是父亲亲手做的。七十年代有沙发的家庭是很少的,父亲早年是厂里的技术员,家里的旧家具都是父亲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动手做的。二十多年前父母亲的工资加起来也只有六十多元钱,为了过年时家里有件象样的家具,年三十的晚上父亲赶了整整一夜的工,母亲在一旁边打下手一边连夜用缝纫机车出了沙发套,等我在初一惊天炸雷的鞭炮声中醒来,欣喜的发现家里多了一对天蓝色的在沙发,从此也多了一件能让我到处炫耀的家什。长大后才知道父母亲一钉一锤一针一线打造沙发的艰辛。

五斗柜的抽屉里散落着父亲吃剩的药瓶,由于早年的操劳,中年时父亲身体一直不好,后院的煤炉上总炖着草药。淡淡的草药味弥漫着老房的三间屋子,每天傍晚母亲下班回家后总是蹲在院里的煤炉前,不厌其烦的为父亲煎药。看着父亲喝下才肯离开做家务。父亲病重时家里的西药取代了草药,为了给父亲治病,母亲想尽一切办法省吃减用跑遍大江南北托人买药。每次有人从外地带回药品,母亲总是如获至宝。长大后我才明白那小小的药瓶凝聚了母亲无限的期望。

那张老式的双人床沉沉的睡着,这也是父亲亲手做的。父亲病重时一直躺在这张床上很少出屋,母亲也总是不离左右,每天下班我总会到父亲的病床前,父亲总是慈祥的看着我问长问短,病情反复时,眼看着父亲在床上痛苦的挣扎,我和母亲却束手无策的站在床边。如今再次站在这张沉重的床前揪心之痛依然感同身受!

老屋的一桌一椅,一针一笔都包容了太多的回忆,站在空荡荡的老屋,锁碎的点滴故事让我情难自禁的泪如雨下。如今这些故事的主人或已远离或已逝去,但“涛声依旧叙往事,家中景物已全非”,那份记忆却始终印刻在我的脑海里不能忘记,不会忘记......

故乡的散文随笔篇二

梦回故乡。离开故乡多年了。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梦里花落知多少,梦里频频回故乡。

梦回故乡,古风悠悠。我的故乡是一个古村落。一曲悠久的叙事曲古老而年轻:数百年间,魏氏耕读的土地,古老的故事与缠绵的曲子相应和,锅碗瓢盆交响曲回响在家家户户。古老的街道悠长,从家谱的字里行间时不时走出乡贤,一路走来,跫音悦耳。翻开家谱,那古老厚重的历史经卷,如椽如柱,时光的纬编悠长,岁月的链扣闪光。

梦回故乡,寻根问祖,被一缕源头的风唤醒本真。梦见故乡的亲人,走过四季轮回、大地循环;从那镌刻在心中的家谱上读懂乾坤:太阳的源头垂爱,在植物上落脚,最后,收束在农人的锄头上;从节气里寻到大自然的规律和秘密,用这把金钥匙打开农耕岁月的田园诗篇。她承载着麦香谷黄,引导着蛙鸣蝉唱;她演示着叶落花黄,沉淀出蜜甜酒香;她浸润着淳朴农人的丰收之梦,也润泽着知性文人的华美诗章。

梦回故乡。故乡是流香的宴,是酣醇的酒。故乡是朴素的,大地袒露着顺应四季而蓬勃或凋敝,谷仓张开着等待节气来填满粮食;故乡是浪漫的,谚语音韵婉转,仄起平收,是一首首民间的诗歌,在传唱中将美和善传递。故乡是柴米饱满琼浆溢芳,滋润着绵长而实在的日子;故乡是芬芳的花朵,被人们过成节日,装扮着有梦的日子。故乡是严肃谨慎的家史,在魏氏族谱的血脉中传承;故乡是平平仄仄的诗行,在大地上蓬勃生长,随着季风四野吟唱。

梦回故乡,春风又回头。故乡是时光的碑刻,心中的花朵。并肩毗连的老房子,在古老土地的怀抱里沉静地矗立。那些洁净如洗的砖瓦,在日月俯视下传响着诗的韵律。多么令人高兴啊,纷至沓来的游人的脚步声和谈笑声。这是人们发自心灵的对于人类文明的赞美与呼唤。眼前的风景摇曳生姿,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创造时刻在动人地歌唱。

梦回故乡,会发现故乡的美。故乡有旖旎之美,它是一把折扇,竹骨纱面,掩映着一折一折的流光,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绿了杨柳红了芙蓉;故乡有韵律之美,民间小调,悠远轻快喜庆淡薄,四季交替炎凉对接,世间更迭,年轮往复,斗转星移里,蕴气象万千;故乡有朴素之美,泥土芬芳,那是百姓的烟火日子,那是北雁南飞春红秋黄的'风景。梦回故乡,我的血脉更蓬勃,我的骨头更坚硬,我的精神更昂扬,我的家族、我的基因、我们的灿烂历史,被披上了一身灿烂的霞光。

故乡的散文随笔篇三

北风起,秋雨至,嘿,好家伙,下起来就不停了,它带着我回到了童年的故乡...

小时候故乡下秋雨是我最快乐的事,听着连绵不断的秋雨,几个小伙伴一起躲在收获的粮仓里偷偷摸摸的把浅黄色的花生、金黄色的大豆、浅紫色的地瓜什么之类的塞满了口袋、袖子,还不满意,干脆就连手里、嘴里都是,然后从门缝里偷偷的向外看,先用小手捂着紧闭的眼,然后手指露出小缝,小眼眨了又赶紧闭上,发现没人的时候就睁大眼,探出头赶紧扫一下院子,发现没人时就赶紧一溜烟的跑出去,消失在雨里,如果不幸背大人逮到就该挨骂了,然后再趁大人不注意干着同样的事。

秋雨里的故乡是最美的,有一股清香的泥土的味道,还有小溪里肥肥的鱼,树上金黄色的柿子,又黑又肥的野水鸭子,长着长长的五颜六色的羽毛的野鸡成双成对的飞掠刚收获的田地里,还有白白的胖胖的鹅在水里唱着欢快而又令人羡慕的歌声,地上还有一层层厚厚的枯枝败叶,偶尔还有一群群叫不上名字的鸟向南飞,田地里还有一头老牛拉着犁慢慢悠悠的.耕耘着...

几个小伙伴蹿到了早已破败不堪的土地庙里把早已挖好的坑和藏好的柴火和火柴小心翼翼的拿出来,接着就是忙碌了,点火的点火,放柴的放柴,等到火烧旺的时候就把小铁盒放在火上,花生、大豆、地瓜就这样被我们烧的半生不熟的时候就已经被我们一张张饥饿的小嘴消灭个干干净净...

雨后的小溪停止了喧哗,恢复了平静,这个时候就是我们下河摸鱼逮虾的好时候,什么竹篓,鱼竿,渔网,有的性急的干脆什么都不用,裤腿往上拉下就下河。“你吓着我的鱼了,离我的鱼竿远点”,“你踩着我的脚了”,“快帮我下,我就快逮到这条鱼...”天渐渐的黑了下来,就上岸提着自己的小桶和小伙伴们边走边比谁逮的多。到了家,提着自己的战利品到家就冲向忙碌了一天的妈,冲着她就是“妈,快点来看我逮到的鱼和虾,你赶紧跟我炸了,我要吃...”鱼和虾炸好了就端着碗冲出去,和小伙伴们比比谁家做的好吃,都是边吃边夸自己的妈妈做的好吃。

故乡的散文随笔篇四

见惯了三亚碧蓝的晴空,便思念起故乡的春雨了.

故乡的春雨就像多情的少女,来时缠绵,去时悱恻.雨丝拂过脸颊,滑滑的带着暖意,犹如母亲的亲吻.透过雨帘总会见到那些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大人们,他们穿梭在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时隐时现,那些赶着牛儿的大爷们,正用响亮的吆喝声来表达对春天的豢恋.雨儿一停,儿时的我们就像破茧而出的蝴蝶,呼朋引伴地相约河边,折一枝长竹杆,尖端系一麻线,把一枚大头针折弯做成鱼钩,鱼钩上串着蚯蚓,大家便一齐伏在河岸上,屏住呼吸静候鱼儿上钩,身旁青草茂密,草丛中镶嵌着无数不知名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煞是好看,随手摘一朵放在嘴边,一阵清香便扑鼻而来.每当有谁钩上了鱼儿,大伙便会争抢着鱼杆,满河岸上追逐着,打闹着……一天的时光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

长大后,远离了故乡,也曾在迷离的春雨中回来,近乡情怯,一放下行囊,便独自漫步在记忆仅存的小路上,故乡一切都变了,一切都显得陌生,记忆中的许多美好都在渐行渐远,儿时的一些伙伴也不见了消息,但春雨过后河岸上的那些喧腾却如在昨日,始终难以忘怀.

哦!儿时渴望长大,总是向往着成人的世界,殊不知其实人生中许许多多精华就浓缩在童年里,人大了,那曾拥有的纯真也就失去了.就像如今面对那一场场春雨,便再难有徜徉的心绪,心中涌动的却是一种不愿提及的淡淡悲.

故乡的散文随笔篇五

我的故乡三洞水村,在清江隔河岩大坝上二十里的平洛湖,那里已是一片汪洋,高高的落雁山、马鞍山伸出巨手,把平洛湖高高地捧起。在这里,湖水时而如乖巧少女,挥袖曼舞;时而烟波浩渺,雾纱遮羞;时而汹涌澎湃,万龙奔腾;时而天真地躺在大山的怀抱,沉沉入梦,奏起轻灵的鼾声。

顺着水路掀开山折,可以看见两座雄峻挺拔的大山之间,有一虹桥卧波,映在碧绿的湖中,如半月戏水,长龙越关,当轻风吹拂,或是有小船行驶在湖面,高大的桥影在水中荡漾成无数条灵蛇,在水中腾闹嘻戏,构成一幅山在水里,桥挂山腰,船在桥面,云在波中,天在湖底的绝美画卷。

在平洛湖的西岸上,耸立着开国少将――黎化南将军的墓塔,映在水中,好似将军化着了平洛湖中的蛟龙,在扼守着三洞水这片神奇的水域。

让我常常萦绕胸腔的是,在清江隔河岩大坝修筑前,三洞水是一片鱼米之乡,蜿蜒的平洛河从千亩稻田边悄悄流过,河水清澈,鱼儿或在潭中谈天,或在激流中勇敢争游,或在平静的河洞边谈情说爱,或在劲水滩上聆听溪唱。鲜嫩肥美的鱼,因为有三洞水,而在这里构筑着欢快自由的家园。

有人描写过三洞水的水:落雁山下,三洞泄玉。小桥流水,五谷醇香。溪流欢畅,杨柳依岸。蛙鼓声扬,青犊撒欢。鸥鹭点秧,千重稻浪。白条飞波,烟钓夕阳。雾霞依偎,夏和蝉唱。紫燕嘈春,清潭鱼翔。牧牛吟晚,雁云相傍。鱼米水乡,风水天长。

也许是对已失去的水乡更加眷恋,每当踏上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思维的雷达就自觉捕捉到童年与这片山水亲热的镜头,一幕幕在大脑中呈现。

我家在平洛河边,对面就是高高的落雁山,展眼望去,在落雁山腰际,有三个泉眼,一年四季漱玉流翠,三洞水由此得名。每到夏季,遇暴雨后,三眼泉水会变成三条巨龙,从洞里奔涌而出,飞瀑如练,如百岁老人垂下洁白飘逸的'银须,如仙女悬在落雁山腰的玉绸裙裾,有一练彩虹在洞口守候,将龙脉与云天相接,蔚为壮观。

清冽甘醇的三洞水,灌溉着平洛几千亩良田,泉水舒缓流入稻田,人们分明听得见滋滋喂养禾苗的声音,看得见xx家族在水中忙碌,还有泥鳅、鳝鱼、青蛇在依水扎下各自的营盘。三洞水,如乳汁一样哺育着河边的父老乡亲,乡亲们对河而居,牛马鸡犬相闻,酒肉醇香醺醉,炊烟龙桥缠绕,阿哥眉目传情。

我几乎是三洞水里浸泡滋润着长大的。三洞水的精气,化着营养元素,充盈着我的骨髓,丰腴着我的血肉细胞,每当放学,书包一放,与小伙伴们隔河吆喝,奔跑下河洗澡、到中流腾浪,看鱼舞清波,一个个像凫水鸭子,在河中石头缝里摸鱼虏虾。练水底钻闭宫,在水晶世界,好似来到了一个空灵的宇宙,完全没有了尘世的渲嚣,任鱼儿在我身上追啄、亲热,有时还会与水底的鱼儿来个突然的亲吻,对个目眼,那鱼儿见我对它没有敌意,在我前面游弋,给我做着游泳的示范,有的与我并行,给我当着护守。

三洞水,把我对鱼米水乡的记忆,与数千年来祖祖辈辈的血缘亲情融合在一起,编织着浓酽的相思梦,为那片山水打着底色。

故乡的散文随笔篇六

人一生中乐于缅怀或述说的世事无数,乡情大概是一个最具共鸣点的恒久话题。

古往今来,抒发乡情的诗词文章畅响于不同的时空:先秦使其,华夏先民吟唱:“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桑梓爹娘门前种,敬它就如敬祖先。儿子哪有不敬父,孩儿怎不把母恋。”这桑梓之情,歌唱有生养之恩的父母之乡,被孔子编入诗三百,成为代代吟诵的经典,而“桑梓之地”后来也成为人们对于故乡的富于情感色彩的指称;李白一首《静夜思》,传诵千年而不绝,吟之,乡情便像月光铺满大地那样铺满人的心田;鲁迅笔下,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海边沙地上的碧绿的西瓜和鲜活的刺猹少年,一幅静谧自然背景下生命灵动的画面为众多读者揭开了心中故乡的序幕;余光中的《乡愁》,寥寥平淡语,浓浓家国情,不知柔软了多少人的心怀……。

故乡,是一线无形的牵引,时不时从暗中拉扯一下游子的心。有时,睹物而思乡,有时,它像不速之客,不经意地出现。是的,它若有若无,却一直都在。在平平淡淡的耳鬓厮磨中生出的乡情,在有生之年可以魂牵梦绕。

我也曾一遍遍饱含深情地回忆和书写过我的故乡,多少白天夜晚,在回忆中,在纸笔下,流连忘返,自说自话,乐此不彼。以至于我曾经思考并忧虑,一旦用光了记忆中有限的储存,我将以何为继,毕竟当年我只在那片土地上懵懂地生活了十多年,毕竟如今我只是个与故乡远隔千山万水的异乡人。

在异乡土地上行色匆匆,为生活辗转,忙碌把日子填满,对故乡的念想便被深埋于意识之下。在那看不见的暗处,它却像酒糟一样酝酿,发酵,变得醇香。我自忖不善言,但若一写起故乡,情思如流,笔尖娓娓道来,也能一气呵成。村庄、大河、阡陌田野、四邻五舍,鸡犬牛豕,稻花香里汇聚一堂的鸣蛙鼓噪……写得神思几近恍惚,如归身其境。

是的,故乡在我的记忆中是一片净土和乐土,我总是不遗余力地描绘:村庄披晨曦,沐朝霞,雾霭缭绕,永远有着恬淡娴静的气质;大河娓娓而流,以母亲般的宽怀与爱意滋养两岸;田野富有生机,各种粮食作物和瓜果蔬菜欣欣向荣,食之健康长寿;善良的乡亲勤于躬耕,任劳任怨,有着土地般的无私与厚道,幼有所依,老有所养,各得其所……。这也确是我有限之年纯真的见识和感受。

近些年,故乡却有了很大的变化,大到让我看到我记忆里和笔下的故乡有些失真,除了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

如今回乡,我惊讶于四通八达的马路和往来奔驰的各式汽车。水牛几乎绝迹,耕地和收割已交付给机器完成,低矮的瓦房换成了或奢华高调或简单素朴的独立小楼。整体厨房和天然气代替了土灶,烟囱和把白墙熏黄熏黑的炊烟已成为历史。广场舞也不知什么时候被引进,老少舞者甚众。曾经鸡鸣狗吠阡陌交通的乡村,改头换面,直追城市的现代气息。

阅历和认知的成熟让我对故乡的一切重新产生了认识的兴趣。我撩开繁华热闹的帘幕,看到背后也有令人唏嘘的故事,也有触目惊心的现实。

那个被结发丈夫抛弃的能干嫂子,安静地在自己的小院子里种瓜果蔬菜,自给自足,别无所求地过着余生的日子。我曾经以为,以她那样的淡泊和宽怀,此生可以安然无恙。谁料她孤苦半生,后来又患了癌症。厄运袭来,再坚强的生命也脆弱得不堪一击。她被病魔折磨得奄奄一息,不能自理,成天遭受受雇照看她的妯娌的嫌弃和咒骂,在肉体和精神的双重苦痛中,生命迅速凋谢。

土地在近几年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伤害。多年前,我看到我的祖父辈、父辈在他们的土地上精耕细作,春种秋收。在他们的心里,土地也有生命有气息。他们对土地的侍弄是充满虔诚的,同时也是知恩图报,体贴入微的。他们体谅土地的辛苦,粮食蔬菜收上来后,会让地歇一歇,喘口气,把每个角落的土都犁一犁,翻一翻,让土好好晒晒太阳透透气;也在地里撒上草灰,埋上天然的肥料,为土地补充营养。这算是犒劳,也是帮助它为下一轮作物的生长积攒力量。

而今,很多新生代种田人似乎不愿意付出这样的苦力。地上的收成不再依靠土地发挥自身的力量,而是依靠各种农药、化学肥料、生长剂来刺激生长和产量。把结出来的水果浸泡在药水里长大的事已不新鲜;大片大片的韭菜每收割一茬就马上喷农药,以使下一茬更快长成,拿到市场上卖更多的钱。除草这样的事,年轻人也不屑于去做,而是交给百草枯等效果日新月异的除草剂。

各种令人色变的恶疾怪病随之暗暗滋生,越来越多的人毫无防备地遭到其来历不明的袭击。人们对这些莫名其妙的灾难追本溯源,日常生活中的物质――水,空气和粮食都遭到了怀疑和声讨,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也纷纷上场。水和空气可以净化,但是,土地染上的痼疾,一时难以治愈。

原来故乡不只有善,也有恶;不只有快乐,也有悲伤。只是我从未去关注和倾听,只顾按自己的心愿把它描绘成乐土和净土。我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我在书写中忽视了故乡多元的生命色彩――还有那些给与它生命色彩的悲喜善恶,所以才在心里有了无以为继的隐忧。

也许从一开始,我就未曾深入参与故乡的生活,未曾酣畅地浸淫于它的酸甜苦辣,以至于我对它的怀念与书写色彩单一,融入了些一厢情愿的想象和好意的美化,读之,似乎透着一种恭敬和客气,一种因长久的疏离而产生的恭敬和客气。

认真算起来,我真正接触故乡地气的时间是极短的,由此也可以说,我是深度缺乏故土营养的。我有机缘继承故乡这个母体遗传给我的品质,却根基不深,未及接受自然的风吹雨打并在血肉丰满中走向成熟,就中途出逃了。在这个意义上,我只是故乡的半成品。即便我竭力强调自己的出身,我也只有一些夹生的故乡气质。而我的那些留守的老少同乡,他们中的一些人成长为最接地气的农民生活家,成长为最懂乡土的人。他们在乡土上挥洒汗水和泪水,是故乡那些快乐或悲伤的故事的演绎者、见证者,他们和故乡的山山水水才是故乡生命力的源泉。对于故乡这个话题,他们才是最好的讲述者。

于是我看清了一条书写之路。正如一首歌里唱的,“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因为路过你的路,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追逐着你的追逐。”有生命的故乡书写,不仅需要有情,更重要的是去呼吸它的呼吸。

故乡的散文随笔篇七

车路蜿蜒,迤逦入山,过迷塘沟穿向覃坪。迷塘沟细流清浅,河石光润,河草依岸,两边木棉花开似火烧。我,欣喜之情从内心油然而生,外露于形,笑颜嘻嘻,手舞足蹈,还险些碰掉车师傅的烟斗。

时隔九年,重回老家,心里装填的是故乡可能变可能不变的遐想。因为它只与童年捆绑在一起,与今天有如梦与现实的暌隔。

有时,突如其来的思潮,在不受理会的境遇里遥为轻云进而飘过头顶,散在天边。而此行,我确定将会获得再好没有的满足。

山路陡峭难行,坎坎坷坷,众人一路饱受颠簸之苦,当然也在曲曲折折中感受万山圈子里和柳暗花明的意味。至于我是在心里把故乡的样子一点一点地塑起。

终于到了覃坪,踩到真正的童年的园地上。还能看到像谩骂不绝的妇人的怪石和其侧苍老奇曲的桃树,还能看到石子羊路和防牲口的围栏,只是它们变窄变矮有情有感了似的。我开始嗅到了梦寐的气息,从而极力地去求索一切能够修复我记忆的钉钉镙镙。对,我要去看旧房子,可是我最终发现童年温暖的记忆就在一个片瓦不存乱草丛生的乱墟下苦苦呻吟。如今,看一回对面山顶与瓦檐间徘徊的皓月已属奢想。正当我面对这片败景黯然伤心之时,有人轻拍了一下我的左肩。“你是比斯?”大概是看到我讶异茫然的表情他又说:“遝子,八坛子呀,不认识啦”。这时我才半信半疑地应着转过身来。

站在我面前的这位穿风衣戴围巾修眉俊脸的青年正是我童年的伙伴。老朋友相见嘘寒问暖、悲喜交集自不必说。但是慢慢地彼此的话都变少。静而无觉,动则万变,身旁的和前所未知的中间往往很难感知到时间的变动,时隔多年才相见的我俩跟前便显出时间足迹的.沧桑了。同朝霞的绯色和天空的蓝色的衔连一样微妙地让我们从童年度到了青年。此时,惟有,在思想里,在记忆里,将所有联系他和我的像珍珠一样的过往翼翼小心地串起,可是到某处,线断了,已串的珠子散落一地。此刻我们又只有呆定。

童心恝然,灿若向阳葵,正是吉卜赛姑娘唱悲歌也唱得欢天喜地。我们,本是无话不谈的,就剩各自皱眉敛唇的心事;本是开诚布公、推心置腹的,也只剩支吾与默然。最后我俩还是在有话未吐中挥手作别了。

天空雪意涔涔,我再度离开老家,与上次相比,除却翻山越岭时坐车之与徒步的感受外,便是过客之与出门的心情了。

大概生活的组成就是:一份回忆的温暖,一遭现实的尴尬,一段未来的盼念罢。

故乡的散文随笔篇八

重游福州鼓山,游玩间,抬头见优雅苍劲兰花圃三字,情不自禁,想起故乡的兰花。

故乡古时称兰水县,现在是全国规模较大兰花集散地。故乡的兰花园好几处,我家就住在兰花园,可这是小区,住人不种兰。真正种植兰花的兰花园面积大,有模有样。兰花大棚,既通风又阴凉。专用的兰花种植袋,美观又适用。种植兰花用的专用土,粗放又神秘。排排的兰花架,整齐划一。放置有序的盆盆兰花,看那叶子颜色,或墨绿,或金边,或金嘴,或金丝,或光亮,或亚光,袭人眼球,让人着迷。看那叶子形状,或宽阔,或纤细,或直立挺拔,或柔软弯曲,或成枞茂盛,或孤独矮弱,千姿百态。看那花,无奇不有,无辞描绘。这就是故乡的兰。故乡的兰花优良品种主要是建兰和墨兰。

建兰俗称四季,是指主花形在盛夏金秋时节,在故乡也能生根开花的兰花,是现代家庭中最常见的一种盆栽花卉,具有很高观赏价值。墨兰又名报岁兰。报岁报岁,说明是在报告您又长了一岁的时候开花的兰花。好吉利的名字呀!建兰叶姿大多为直立性或斜立性,个别品种呈微垂半月弓形,刚柔相济。墨兰的叶片剑形,深绿色,具光泽,丛生于椭圆形的'假鳞茎上,很有向心力,寓意团结。建兰有四季开心建兰、奇花建兰、素心中华寒兰、春兰出土香等等。墨兰有矮种墨兰、山采达摩、叶艺墨兰、晶艺墨兰、奇花墨兰、山城绿。建兰的花有正格花和异形花之分。正格花有荷瓣、梅瓣和水仙瓣。异形花有蝶花、奇蝶花和爪花。看那名称,便略知花的优雅造型了。墨兰花茎通常高出叶面,花瓣短宽,唇瓣三裂不明显,先端下垂反卷。越看越美,很是耐看。若再细说去,不是专业的,反而听乱了。故乡的兰花品种繁多,品质优良,倍受欢迎,不但畅销多个省市、还远销韩国及东南亚国家。

兰花,无论建兰还是墨兰,全身心散发着清香,有奉献精神、有爱的情怀;最能陶冶情操,高尚脱俗;最人性化,忠贞又爱国。因此,文人雅士情有独钟的就是兰花。兰花,在中华文化中被看着坚贞高洁的象征。新中国最痴迷兰花的伟人就数朱德。幽兰吐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傍。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自得自含芳。 朱总司令有四十几首诗颂扬兰花,给兰花极深寄思。早年他到福州鼓山,漫步间忽闻兰香,众人寻找,竟是枫树上寄生着兰花,随后写下兰花圃,现在雕崁在离涌泉寺不远的门洞上。朱总对兰花的挚爱,有人说那是对他的革命伴侣伍若兰的怀念。伍若兰确实值得怀念,她早期组织农民起义,井冈山邂逅朱总,结婚仅一年,为掩护战友被捕,受尽酷刑,坚贞不屈,赣州遇害,年仅二十三。我每每上井岗,都到雕塑园瞻仰井岗烈士那英姿飒爽的光辉形象。伍若兰光荣伟大,故乡兰素雅高贵。

故乡的兰,其享誉海内外,得益于国泰民安,得益于太平盛世,其价值才能最大化得到展示。兰花,以其奇花奇叶为尊贵。早先,一担兰花几十元。现在,一盆叶茂花盛的就几十元,一株看似半死不活、仅有三、五片叶子的兰花,也许就几万几十万元。那年,一株下山水晶墨兰以二十六万元人民币被内行人竞得,创下故乡兰花售价最高纪录。

我的故乡是兰花的故乡,我喜欢兰花,我热爱故乡!

故乡的散文随笔篇九

每次回宣化城,我都有种被刺疼的感觉,怕揭伤疤,但又不得不揭。痛到淋漓尽致,让我的心感受到震颤。

这次依旧如此,母亲唯一的弟弟病故。乘车经过我走了无数次的线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路途,一幕幕不断变化的场景与脑海中固有的情景形成天壤之别。

三哥在北方大酒店门口接我。他长我四岁,经历比我丰富,所受的苦多我几倍。即使父亲仙逝多年,每次回家,他都要亲自去接。这是父亲遗下的一道无形的“圣旨”。

午饭后,我说很想回老宅看看,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回忆好有依据,做梦也有样板。

三嫂说:“蓝儿,我陪你回去。你哥说那一片老宅都拆了,也不知变成啥样子。”侄女婿开车载着我们从三哥家楼前横跨建国街,再从“黄鹤楼”东穿过小巷到建东街。侄女说送到旧宅前吧,我说:“路窄,前边开车不好走,还是下来走走,找找过去的影子。”

东升派出所还在,只是平房变楼房。那条下雨就泥泞不堪的柏油路早就坑坑洼洼了。我上学常走的路边已没几户人家。沿街向西是一处工地,两个中年男子在路边聊天。我上前询问他们可是工地人?其中一位说是来老宅看看的。我问此处可是基建公司——父亲原来的单位?秃顶男子右手指了指前边:“就那儿,早被钢厂占了。”

我曾借书的地方也没留下任何踪迹,连父亲常走的路也找不到了。过去的一切都消逝在时光里。我举着相机四处拍照,尽管与记忆完全不同,可不拍照,连这些场景都会不留痕迹!

母亲常看病的小诊所成了废墟。远看那片最熟悉的房子,有几个人在街门口站着。我快步走过去,三嫂叮嘱说:“蓝儿,你别说是谁,看她们还能认出你不?”

我走到老邻居张大妈面前。她的大儿媳正推着电动车载着重孙子要走,看到摘下墨镜的我,吃惊地喊着:“这不是二号婶家的蓝蓝吗?”

大妈仔细端详着我,兴奋地说:“是蓝蓝!你怎么来了?快,快进家坐坐!”

大妈的家依旧是原来的样儿,和母亲家相似。我心中漾着一丝温暖。大妈说:“最小的儿子都当爷爷了。我可不愿意和他们住。楼里不自由。”我理解老人的心,和父母一样,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愿意打扰儿女。大妈八十七岁了,仍红光满面,精神矍铄。我叹息父母太早过世,没有给我留下可回去的家!

小坐片刻,我起身要走,看看原来的老宅。大妈说:“你家老院还在,咱这排就剩几户,其他房子都拆了。”

走出院子,正看见有一老头准备骑电动车带小孩儿要走。大妈与他说了几句,扭头告诉我:“蓝蓝,这人就是买你家房的住户。”

我紧走几步,请占他一点儿时间,带我们回旧宅看看。他答应了,将孩子抱下来领着。我和三嫂跟他沿熟悉的小巷往“家”走。大妈家紧挨五号、四号院都拆了,残垣断壁,面目全非。三号院、母亲原来的院、对面院都保持原状。

老头边开门边絮叨:“你要看院子,其实啥也和原来不一样了。家也不是原来的家,看也没用。”

三嫂有些急了,声音激动地说:“我妹妹就想看看这块地方!她和家人住过这里,父母也住了几十年,毕竟是原来的家。以后拆了,啥也看不到了!”

嫂子说得对,自从母亲去世,这座老宅无人居住。一年后,我们商量将房子卖掉,给智障大哥做生活费。

20xx年,清明为父母迁坟从老家回来,也是三嫂陪我来过老宅。那时还有人住,原来父亲盖的小房拆了,院子显得宽敞些。我征得同意,进屋看看,感受一下“家”的温馨。

现在老头站在院外不耐烦地等着。屋门紧锁,我撩起挂在屋外的破窗帘,隔着落满灰尘的玻璃窗,看了一眼凌乱不堪的屋子。脑海里呈现出多年前,合家团聚的场面。

我拍拍窗前的香椿树,笑着说:“这树可是我妈妈种的!”三嫂说:“蓝儿,给你和这棵树拍张照片,以后房子拆了,树也就没了。”我抱着粗壮的香椿树如同搂着母亲的肩膀。

老头锁门走了。我扶着曾属于自己的院门,心中万般不舍。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看它!我依偎在门框,三嫂举起手机拍下这难得的镜头。

大妈披着棉衣又过来了,喊我:“蓝蓝,不要走了,晚上到家吃饭。”我说:“不了大妈,我想看看小时常玩的几个伙伴家的老宅,拍些照片。”大妈走了几步,指着对门说:“你知道mh730飞机失联的事吧?”我说:“知道。”她说:“飞机上有咱这里的人,就是她的孩子。”“什么?”我吃了一惊,“您说是对面玉梅姐家的儿……”

“对啊!听说在国外工作,正好在飞机上!多优秀的孩子!找不到喽——”

大妈长叹着抹了把泪……

故乡的散文随笔篇十

山是青的,水是清的,却怎么也亲不过我的故乡。那光洁无垠的蓝天像一块磨得光滑的蓝宝石。郁郁葱葱的树盘在岩壁上,像一块吸盘。阳光洒在大地,像蒸笼似的烤着大地。这就是我的故乡偏岩。

有一个神话传说。古时候,有一对男女相爱,却被遭到反对。女生的母亲把孩子拉走,男子追上去。它们走到一座桥边,上帝被感动了,施法把它们变成了两棵树。这两棵树茁壮生长,长成了一棵葱郁高大的大树。它们有十几米高,如一位高大的绿巨人,如一把参天的大伞,如一朵盛开的绿莲。走到桥下去,大树的绿得发亮的叶子随着枝桠垂了下来,垂在腰际,穿着一条墨绿色蓬蓬裙,穿着一双棕褐色的长靴。让人不禁赞叹太美了。微风吹来,拂过大树脸颊,树叶发出‘沙沙沙’声。树叶们跟着风的节奏摇摆。两棵树面对面,把桥梁抬了起来,真所谓‘夫妻合力’,细心的人会发现有一棵大树的底盘长过了桥。阳光透过长满叶子的枝桠,投射下斑斑点点的光辉。

我爱我的家乡。爱它的风景名胜,爱它的各种小吃,更爱它哺育我,养育我。青山清水亲故即使岁月不饶人,我可以忘记所有的事情,但唯一不能忘的,就是我的故乡。

故乡的散文随笔篇十一

每一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一个梦。不管你醒不醒,它一直都在。

――题记。

(一)栀子花。

栀子花有一颗柔软的心,它是天天都快乐的花。不知不觉,季节滑入了春天,春雨绵绵。在这个诗意的季节,现在正是她吐露芬芳之时,马路上、校园里、公园里的栀子花已含羞待放,有的甚至张开了雪白的花瓣,吐着柔嫩的芬芳,连空气似乎也变得雪白雪白、香甜香甜的。几乎处处都可以看到她们的身影,感受到她们的花香。我们漫步在这个可爱的、充满花香的世界,尽情呼吸着那沁人心脾的香。

我爱栀子花,她比不得众木的雄伟,可是有了她,人间多了一些美丽。每到春天,总能瞧见在绿叶陪衬下的小白点儿。闻到一缕缕扑鼻的香,对我而言,这已足够了。

初夏,院子里的栀子花开了,花开得很茂盛。开花时节,景象似乎超出我的描述能力,那时我只不过是个孩子,恐怕无心细叙我赏花时的感受,只知道从枝叶上取一小捧花窝在手心里,然后捂在鼻子上,使劲吸气,只是闻闻罢了。只见一朵朵皎洁纯净的花朵点缀在翠绿的枝头,洁白的花蕊竞相怒放,像是身穿白色连衣裙的清纯少女,又似一朵由白玉雕成的花朵。

花朵两侧碧玉般的叶子往下垂着,有的嫩黄带绿往里卷曲,有些深绿色的叶子像匕首一样往外伸展着。一片片叶子像一个个士兵保护着美丽的花朵。一阵微风吹来,几棵栀子树随风舞动,婆娑起舞,扭动腰肢,美丽极了。

风轻轻地拂过,栀子花便随风摇曳,那扑鼻的花香,让人在艳阳似火的时刻,也会顿觉明净与清凉。我仿佛也变成了一朵栀子花,在风中舞动着。

初夏的五月,是家乡栀子花盛开的季节,菜园里,老屋檐前后的栀子花热热闹闹地竞相开放,花瓣白洁透亮、层层叠叠,似一张张含羞少女的笑靥。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清香,时不时引来成双成对的蝴蝶在花丛中相依相绕。

每当夏天的风吹起时,那一树洁白芬芳的栀子花仿佛在一夜之间就全都绽放,露出嫩黄的花蕊。那时,很小很小的我总是喜欢在树下嗅着花香,踏出一地斑斓的树影,迎风吹出一个个七彩的肥皂泡,望着他们在阳光的折射下闪耀着缤纷的光芒,然后在心底许下一个又一个的愿望。

清晨,我路过栀子树旁,树上盛开着朵朵栀子花。那洁白如雪的花瓣调皮地往里卷曲着,可以看见嫩黄的花蕊。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像圆圆的蜡烛头,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有的羞羞答答地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像一个小孩儿探出脑袋小心翼翼地往外瞧了瞧;有的像亭亭玉立的少女随风舞动着雪白的舞裙,千姿百态,一朵比一朵更美。由于昨天晚上下了一场雨,栀子树上挂满了可爱的小露珠,像镶嵌着晶莹剔透的珍珠。

凑近前去,轻轻的闻一闻,一股淡淡的香味扑鼻而来,香味中含着树叶的清香,带着雨后泥土的幽香,夹着早晨空气中的暗香。这香味足以令人陶醉,令人回味。一大群绿叶把她簇拥着,还有她身边的那些含苞欲放的花骨朵,更是给她平添了一番姿色。

栀子花有很大的药用价值,治疗肺热咳嗽、咯痰、肿毒、痢疾等病症疗效不错。小时候,我感冒咳嗽,每当这时,奶奶总会牺牲栀子花,将它的根与冰糖炖了给我喝,这病五到七天才好。后来,我才知道就因为这个病,家中的栀子花都死了。它们为我贡献出了生命!每当面对它们的时候,我总有一种莫名的感激。

我爱栀子花,他们通人性。记得曾母弥留之际,她养了几年的几簇栀子花也悄悄地枯萎了――那时栀子花正开得旺盛!等我们回来时,那花也枯死了。

风雨连天,这便是最近的天气,雨如天上的水龙头坏了一般倾泻下来,风像是要吞噘世上一切生灵似的。呼呼作响。我站在楼上,隔着玻璃,也感到这天的可怕,纤细的栀子花四处摇摆,像似要连根拔起。

“不,不,”我呼喊着,“天啊,请不要如此残忍,请放过这些小生命吧!”但是,我俯首又仔细一看:小栀子花手拉着手连在一起,跳起了欢乐的舞蹈,在暴雨中,在狂风中,热烈地,激情地跳着不为人知并且人学不会的舞蹈。在这风雨中,她们越跳越美丽。我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她们的`激情当中。

栀子花的香气令人心旷神怡;栀子花的样子令人感到舒心;栀子花的生命力令人惊叹。栀子花一切都那么可歌可泣。我永远赞颂你,栀子花。

风停了,雨止了,她们的枝叶更青翠了。真如杜甫所说的“红取风霜实,青青雨霜柯”啊!

栀子花,你有感恩图报之心,以真诚待人。只要别人对你有少许和善,你便报以心灵的致谢,这是你有一颗赤子之心。而你的真诚使你常怀欢愉,宽恕他人也使你充满喜悦。(栀子花的花语是“喜悦”,就如生机盎然的夏天充满了未知的希望和喜悦。)。

栀子花,我愿与你共度春秋。

时光飞逝,年少的我们逐渐长大,继而都各自忙碌着去追寻青春梦想,追寻生活的真谛。在回想中,不免发现童年的快乐是多么的快乐是多么地单纯和无暇,但又是多么地丰富和多彩。

(二)爬山虎。

老屋西墙上的爬山虎为老屋增添了一丝生机。

从我记事起,就有爬山虎了,可能她的年龄比我大。不知是不是熟视无睹,以前我从不把爬山虎放在心上。可是这种情况在我读三年级时有些改变。那时,我们学了叶圣陶爷爷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爬山虎的脚》。当我读到“那一墙的绿色”“像蛟龙爪子一样的脚”这些句子时,脑中突然闪现出老屋墙上的爬山虎,于是就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大声说:“我家也有爬山虎!”在全班同学羡慕的眼光中,我对爬山虎便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

每到春天,当和煦的春风吹拂大地,爬山虎便开始偷偷地抽枝长叶,日子一天天过去,叶子也从“小手掌”变成“大手掌”。

夏天到了,爬山虎最喜欢的季节来了,它的茎粗了,叶子绿得发亮。密密层层的叶片一顺朝下,均匀地铺在墙上,不留一点空隙。微风吹过,那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这个季节的爬山虎是自由的,它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它愿意爬上窗子就爬上窗子,想爬上屋顶就爬上屋顶。它若愿意,爬上天去,也没人去管它。多么自由自在的爬山虎啊!多么令人向往的爬山虎。每年放暑假时,淘气的爬山虎就爬到屋顶,又折身下来,挂在我卧室的窗前。我打开窗就能看到它。一伸手就能拉到它。每到此时,我就拉一茎进屋,细看叶片上的脉络,轻闻叶子上的香味。

到了秋天,爬山虎会结出一串串的果子,像未成熟的葡萄。摘下一串,哄骗一下小孩子,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一些乐趣。秋风收起,爬山虎的叶子落下来以后,叶子也慢慢枯萎,飘落。此时,那一墙的绿色消失了,只剩下纵横交错的灰褐色的茎,犹如地图一般。

那时,爬山虎的叶子有我的手掌大了,可是我们村要旧村改造,爸爸说老房子马上要拆了。我问爸爸:“爬山虎能留下吗?”爸爸说:“墙壁推到了,爬山虎怎么爬呀?”我虽然渴望住上新房子,可以想到马上要离开老屋,离开老屋的爬山虎,还真有些舍不得。

这时,有一首老歌歌《故乡的老屋》在我耳边响起:“故乡的老屋,给我今生最大的鼓舞,故乡的老屋,传递人间最真最美的祝福,思念我故乡,思念养育我的故土,思念清晨鸡鸣夜晚犬吠的老屋,思念妈妈缝的衣服煮的玉米糊糊,思念爸爸一双臂膀家里的顶梁柱,故乡的老屋,洒满耕耘希望的汗珠,故乡的老屋,装满千言万语的叮嘱,故乡的老屋,给我今生最大的鼓舞,故乡的老屋,传达人间最真最真最美,最真最真最美的祝福。”

老屋不老,老去的的只是岁月,不变的却是对老屋的情怀。其实对于老屋来说,它不仅代表我对童年的生活的回忆和少年时光的留恋,更多的还是一种对往昔岁月的珍惜和对理想与未来的憧憬。

故乡的散文随笔篇十二

故乡七月的天总是阴晴不定,前一秒还是太阳焦躁,可一转身呐!它就不见踪影,白云也换成了乌云,转而便倾盆大雨降临。这样一来,偶尔会有时空错乱之感。

不远处的田间小路上,模模糊糊可以看见人影,至于是打伞的?背篮子的?还是空手的?是完全看不清的,但你会发现人影移动的极快、堪比消防员急于救火的速度。极少人是因为害怕淋湿!,大多还是因为担心家中晾晒的粮食和害怕房屋漏雨导致淋坏干粮(大多户人家都是土著瓦房,通常屋外大雨屋内小雨)这一切在他们看来可比自己的健康感冒或什么的更为重要。

雨持续了半小时左右便停了。远处的山又变得清晰明了,青松更青,茶花更红,山腰处还生出了缕缕青烟般的云雾。瓦砾被洗得动人,刚才留下的雨水还淅淅沥沥的滴着。

雨后的故乡在诗人眼中该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水墨丹青、定是桃园明心中的那种幽静田园。可这一切对于故乡的人来说,那仿佛是在听优美的童话故事一般。有时雨季便是故乡人眼中的恶魔。

那条模糊的田间小路早已被冲刷得泥烂,上面的人可以清晰看出,他们朝着的方向和刚才的那些人相反,拎着锄头的,背起篮子的。时而会看到他们做出滑稽的动作,仿佛舞台上那些小丑,因为路实在太滑,也有的人脚上穿着泥湿的鞋,我猜想那一定是雨前的那双。

我喜欢下雨天,因为我总认为雨水能冲走心中的所有不愉快。但故乡的雨水,它太过于承重。它总在讲述着有人的生活尽是诗和远方,但大多数人的生活无疑都将是在世俗与繁琐中徘徊的话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