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故乡的散文随笔(模板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3:37:55 页码:8
最新故乡的散文随笔(模板9篇)
2023-11-11 13:37:55    小编:ZTFB

执行力是指有效地规划和实施任务,以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总结的写作要注重逻辑和条理,合理安排内容,使读者容易理解并能从中得到启发和启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总结的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乡的散文随笔篇一

重游福州鼓山,游玩间,抬头见优雅苍劲兰花圃三字,情不自禁,想起故乡的兰花。

故乡古时称兰水县,现在是全国规模较大兰花集散地。故乡的兰花园好几处,我家就住在兰花园,可这是小区,住人不种兰。真正种植兰花的兰花园面积大,有模有样。兰花大棚,既通风又阴凉。专用的兰花种植袋,美观又适用。种植兰花用的专用土,粗放又神秘。排排的兰花架,整齐划一。放置有序的盆盆兰花,看那叶子颜色,或墨绿,或金边,或金嘴,或金丝,或光亮,或亚光,袭人眼球,让人着迷。看那叶子形状,或宽阔,或纤细,或直立挺拔,或柔软弯曲,或成枞茂盛,或孤独矮弱,千姿百态。看那花,无奇不有,无辞描绘。这就是故乡的兰。故乡的兰花优良品种主要是建兰和墨兰。

建兰俗称四季,是指主花形在盛夏金秋时节,在故乡也能生根开花的兰花,是现代家庭中最常见的一种盆栽花卉,具有很高观赏价值。墨兰又名报岁兰。报岁报岁,说明是在报告您又长了一岁的时候开花的兰花。好吉利的名字呀!建兰叶姿大多为直立性或斜立性,个别品种呈微垂半月弓形,刚柔相济。墨兰的叶片剑形,深绿色,具光泽,丛生于椭圆形的'假鳞茎上,很有向心力,寓意团结。建兰有四季开心建兰、奇花建兰、素心中华寒兰、春兰出土香等等。墨兰有矮种墨兰、山采达摩、叶艺墨兰、晶艺墨兰、奇花墨兰、山城绿。建兰的花有正格花和异形花之分。正格花有荷瓣、梅瓣和水仙瓣。异形花有蝶花、奇蝶花和爪花。看那名称,便略知花的优雅造型了。墨兰花茎通常高出叶面,花瓣短宽,唇瓣三裂不明显,先端下垂反卷。越看越美,很是耐看。若再细说去,不是专业的,反而听乱了。故乡的兰花品种繁多,品质优良,倍受欢迎,不但畅销多个省市、还远销韩国及东南亚国家。

兰花,无论建兰还是墨兰,全身心散发着清香,有奉献精神、有爱的情怀;最能陶冶情操,高尚脱俗;最人性化,忠贞又爱国。因此,文人雅士情有独钟的就是兰花。兰花,在中华文化中被看着坚贞高洁的象征。新中国最痴迷兰花的伟人就数朱德。幽兰吐秀乔林下,仍自盘根众草傍。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自得自含芳。 朱总司令有四十几首诗颂扬兰花,给兰花极深寄思。早年他到福州鼓山,漫步间忽闻兰香,众人寻找,竟是枫树上寄生着兰花,随后写下兰花圃,现在雕崁在离涌泉寺不远的门洞上。朱总对兰花的挚爱,有人说那是对他的革命伴侣伍若兰的怀念。伍若兰确实值得怀念,她早期组织农民起义,井冈山邂逅朱总,结婚仅一年,为掩护战友被捕,受尽酷刑,坚贞不屈,赣州遇害,年仅二十三。我每每上井岗,都到雕塑园瞻仰井岗烈士那英姿飒爽的光辉形象。伍若兰光荣伟大,故乡兰素雅高贵。

故乡的兰,其享誉海内外,得益于国泰民安,得益于太平盛世,其价值才能最大化得到展示。兰花,以其奇花奇叶为尊贵。早先,一担兰花几十元。现在,一盆叶茂花盛的就几十元,一株看似半死不活、仅有三、五片叶子的兰花,也许就几万几十万元。那年,一株下山水晶墨兰以二十六万元人民币被内行人竞得,创下故乡兰花售价最高纪录。

我的故乡是兰花的故乡,我喜欢兰花,我热爱故乡!

故乡的散文随笔篇二

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事就是跟着大人去赶集。早早地起床,大人准备好盛东西的口袋,准备好几张毛票子,就拉着我去赶集了。路上碰到已经赶集回来的人,大人们就站着打着招呼,若买到什么好种子之类的,大家就一起摊在手掌里东瞧瞧西看看,然后急急地赶去人家说的那卖家的位置,去晚了可能就买不上了。

翻过几座大山,拐几个弯就到了集上,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好像从静静的小溪里一下子被冲到了大河里,而且里面挤挤挨挨地都是张嘴吵的大蛤蟆。我那时个子小小的,只到大人的大腿根儿,满眼都是腿,密密地不透风,所以只能紧紧地拽着大人的衣服,在人缝里钻啊钻。大人总是在赶集的时候来买酱油和醋,有时会用找回的一毛钱给我换几颗糖果,嘿,美极了,尽管那叫做“梨膏”的东西总是粘粘地沾着一层糖纸,尽管有时糖少人多,大人会先咬开再分我一半,在嘴里吸溜起来,还是觉得是世上最好吃的东西,嘴里含着它都想直接跳起来。

来这集上的都是我们村的人,再远的临村的也不会超过五里远,大家的交易也只比比物物交换高级一点儿,除了用钱买卖,也有时会拿自家的黄豆直接换人家的绿豆,各有所需。牲口的买卖是大事,所以在某个角落里,那些老爷们儿都表情严肃,抽着烟卷,站着,蹲着,认真仔细地查验着要买的驴、羊、牛,拉着遛遛,然后沉默一会儿,彼此拉着价格的锯。通常来买牲口的都不是自己来,一定要找几个知己的懂行的,帮着看看,要是走了眼买了有病的或者是上了年纪的牲口,真是熬心的事,因为买牲口的花费可不小。所以,记忆中的某个角落,太阳暖暖地照着,牲口们懒洋洋地站着,无辜的大眼睛忽闪,男人们穿着一身黑乎乎不分年纪的衣着,蒙着白毛巾,在烟雾中静静地思考,决定着人生的大事件。

故乡的散文随笔篇三

梦回故乡。离开故乡多年了。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梦里花落知多少,梦里频频回故乡。

梦回故乡,古风悠悠。我的故乡是一个古村落。一曲悠久的叙事曲古老而年轻:数百年间,魏氏耕读的土地,古老的故事与缠绵的曲子相应和,锅碗瓢盆交响曲回响在家家户户。古老的街道悠长,从家谱的字里行间时不时走出乡贤,一路走来,跫音悦耳。翻开家谱,那古老厚重的历史经卷,如椽如柱,时光的纬编悠长,岁月的链扣闪光。

梦回故乡,寻根问祖,被一缕源头的风唤醒本真。梦见故乡的亲人,走过四季轮回、大地循环;从那镌刻在心中的家谱上读懂乾坤:太阳的源头垂爱,在植物上落脚,最后,收束在农人的锄头上;从节气里寻到大自然的规律和秘密,用这把金钥匙打开农耕岁月的田园诗篇。她承载着麦香谷黄,引导着蛙鸣蝉唱;她演示着叶落花黄,沉淀出蜜甜酒香;她浸润着淳朴农人的丰收之梦,也润泽着知性文人的华美诗章。

梦回故乡。故乡是流香的宴,是酣醇的酒。故乡是朴素的,大地袒露着顺应四季而蓬勃或凋敝,谷仓张开着等待节气来填满粮食;故乡是浪漫的,谚语音韵婉转,仄起平收,是一首首民间的诗歌,在传唱中将美和善传递。故乡是柴米饱满琼浆溢芳,滋润着绵长而实在的日子;故乡是芬芳的花朵,被人们过成节日,装扮着有梦的日子。故乡是严肃谨慎的家史,在魏氏族谱的血脉中传承;故乡是平平仄仄的诗行,在大地上蓬勃生长,随着季风四野吟唱。

梦回故乡,春风又回头。故乡是时光的碑刻,心中的花朵。并肩毗连的老房子,在古老土地的怀抱里沉静地矗立。那些洁净如洗的砖瓦,在日月俯视下传响着诗的韵律。多么令人高兴啊,纷至沓来的游人的脚步声和谈笑声。这是人们发自心灵的对于人类文明的赞美与呼唤。眼前的风景摇曳生姿,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创造时刻在动人地歌唱。

梦回故乡,会发现故乡的美。故乡有旖旎之美,它是一把折扇,竹骨纱面,掩映着一折一折的流光,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绿了杨柳红了芙蓉;故乡有韵律之美,民间小调,悠远轻快喜庆淡薄,四季交替炎凉对接,世间更迭,年轮往复,斗转星移里,蕴气象万千;故乡有朴素之美,泥土芬芳,那是百姓的烟火日子,那是北雁南飞春红秋黄的'风景。梦回故乡,我的血脉更蓬勃,我的骨头更坚硬,我的精神更昂扬,我的家族、我的基因、我们的灿烂历史,被披上了一身灿烂的霞光。

故乡的散文随笔篇四

每次回宣化城,我都有种被刺疼的感觉,怕揭伤疤,但又不得不揭。痛到淋漓尽致,让我的心感受到震颤。

这次依旧如此,母亲唯一的弟弟病故。乘车经过我走了无数次的线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路途,一幕幕不断变化的场景与脑海中固有的情景形成天壤之别。

三哥在北方大酒店门口接我。他长我四岁,经历比我丰富,所受的苦多我几倍。即使父亲仙逝多年,每次回家,他都要亲自去接。这是父亲遗下的一道无形的“圣旨”。

午饭后,我说很想回老宅看看,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回忆好有依据,做梦也有样板。

三嫂说:“蓝儿,我陪你回去。你哥说那一片老宅都拆了,也不知变成啥样子。”侄女婿开车载着我们从三哥家楼前横跨建国街,再从“黄鹤楼”东穿过小巷到建东街。侄女说送到旧宅前吧,我说:“路窄,前边开车不好走,还是下来走走,找找过去的影子。”

东升派出所还在,只是平房变楼房。那条下雨就泥泞不堪的柏油路早就坑坑洼洼了。我上学常走的路边已没几户人家。沿街向西是一处工地,两个中年男子在路边聊天。我上前询问他们可是工地人?其中一位说是来老宅看看的。我问此处可是基建公司——父亲原来的单位?秃顶男子右手指了指前边:“就那儿,早被钢厂占了。”

我曾借书的地方也没留下任何踪迹,连父亲常走的路也找不到了。过去的一切都消逝在时光里。我举着相机四处拍照,尽管与记忆完全不同,可不拍照,连这些场景都会不留痕迹!

母亲常看病的小诊所成了废墟。远看那片最熟悉的房子,有几个人在街门口站着。我快步走过去,三嫂叮嘱说:“蓝儿,你别说是谁,看她们还能认出你不?”

我走到老邻居张大妈面前。她的大儿媳正推着电动车载着重孙子要走,看到摘下墨镜的我,吃惊地喊着:“这不是二号婶家的蓝蓝吗?”

大妈仔细端详着我,兴奋地说:“是蓝蓝!你怎么来了?快,快进家坐坐!”

大妈的家依旧是原来的样儿,和母亲家相似。我心中漾着一丝温暖。大妈说:“最小的儿子都当爷爷了。我可不愿意和他们住。楼里不自由。”我理解老人的心,和父母一样,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愿意打扰儿女。大妈八十七岁了,仍红光满面,精神矍铄。我叹息父母太早过世,没有给我留下可回去的家!

小坐片刻,我起身要走,看看原来的老宅。大妈说:“你家老院还在,咱这排就剩几户,其他房子都拆了。”

走出院子,正看见有一老头准备骑电动车带小孩儿要走。大妈与他说了几句,扭头告诉我:“蓝蓝,这人就是买你家房的住户。”

我紧走几步,请占他一点儿时间,带我们回旧宅看看。他答应了,将孩子抱下来领着。我和三嫂跟他沿熟悉的小巷往“家”走。大妈家紧挨五号、四号院都拆了,残垣断壁,面目全非。三号院、母亲原来的院、对面院都保持原状。

老头边开门边絮叨:“你要看院子,其实啥也和原来不一样了。家也不是原来的家,看也没用。”

三嫂有些急了,声音激动地说:“我妹妹就想看看这块地方!她和家人住过这里,父母也住了几十年,毕竟是原来的家。以后拆了,啥也看不到了!”

嫂子说得对,自从母亲去世,这座老宅无人居住。一年后,我们商量将房子卖掉,给智障大哥做生活费。

20xx年,清明为父母迁坟从老家回来,也是三嫂陪我来过老宅。那时还有人住,原来父亲盖的小房拆了,院子显得宽敞些。我征得同意,进屋看看,感受一下“家”的温馨。

现在老头站在院外不耐烦地等着。屋门紧锁,我撩起挂在屋外的破窗帘,隔着落满灰尘的玻璃窗,看了一眼凌乱不堪的屋子。脑海里呈现出多年前,合家团聚的场面。

我拍拍窗前的香椿树,笑着说:“这树可是我妈妈种的!”三嫂说:“蓝儿,给你和这棵树拍张照片,以后房子拆了,树也就没了。”我抱着粗壮的香椿树如同搂着母亲的肩膀。

老头锁门走了。我扶着曾属于自己的院门,心中万般不舍。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看它!我依偎在门框,三嫂举起手机拍下这难得的镜头。

大妈披着棉衣又过来了,喊我:“蓝蓝,不要走了,晚上到家吃饭。”我说:“不了大妈,我想看看小时常玩的几个伙伴家的老宅,拍些照片。”大妈走了几步,指着对门说:“你知道mh730飞机失联的事吧?”我说:“知道。”她说:“飞机上有咱这里的人,就是她的孩子。”“什么?”我吃了一惊,“您说是对面玉梅姐家的儿……”

“对啊!听说在国外工作,正好在飞机上!多优秀的孩子!找不到喽——”

大妈长叹着抹了把泪……

故乡的散文随笔篇五

久居城里,却独自喜欢端坐在楼顶纳凉。平目远眺,高楼耸立,参差起伏,如山峦浅壑,姿态千样。远处呢,平顶上散落的人群稀松可见,犹如稀世珍奇异宝般一般雕刻在晚霞里,偶见金黄的琉璃瓦从楼顶尖端,向四周斜铺开来。但所见甚是不多,偶尔几处点缀,稀松如锥,在夕阳下,反射出的光芒,橙亮而微黄。此情此景,不免如无际的心涯上堆砌起一块难以目睹的块垒,不禁怅然若失。啊,另一幅奇异的图景跃入心扉:清晨的村野,瓦楞间,炊烟织起一张灰蒙蒙的网,醉梦里声声犬吠鸡鸣。哦,那是几十年前的记忆了。

唯独,沟沟壑壑的瓦,在我路途中铺设了长长的轮痕,屋外潺湲,滴滴答答,任我流淌泪花和记忆的幽香。

是呀,她是青灰色的,如炊烟一样,铺满我心的屋脊,幻化成了我难以抹去的一缕乡愁。如根发芽,如树成长,如伞,遮蔽我心头的阳,任岁月的风雨侵袭。

小时候的乡村,难得有做新房子的事情,那时,如果哪家做房子,是件轰动一时的大事。街坊邻居都乐意帮忙,而最快乐的数我们的小孩。那时真的是找到了玩耍的乐土,贺梁与传瓦是件很快乐而温情的事情,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来帮忙,场面好不热闹!

传瓦一般在夜晚进行。乡村的夜,在新屋落成的映衬下,热闹而宁静。几架楼梯斜靠在新墙上,后面排成一字长蛇阵。大人,小孩,秩序井然,一摞摞瓦从一人的手中,依次传递,直到屋顶,铺满屋顶的扁木支架,深浅有序,瓦沟略浅。而隆起的呢?如卧在屋顶的苍龙,远远望去,每一片瓦如龙鳞色,在墨黑的夜色笼罩下,又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是谁在挥动笔墨,创造了如此天籁的图景?图景下,主人宜室安居,酣然入梦。

而绝妙的却是数三九寒冬的雪天。江南的冬日,一场大雪骤降,房前屋后,田野间皑皑一片。上天仿佛是刻意装点纯净的乡野,皑皑中露出青色,尤其是瓦楞间白中透出青灰色,斑斓可见,这是不是一篇天然的散文?布局合理,轮廓分明,尤其是色彩的调和,青白相间,仿佛是悬念与呼应的搭配,那样毫无瑕疵。孩子们用竹竿轻轻一扫,屋檐瓦旁的积雪,一大片,一大片地扑扑直下,丝丝有声。有时,冷不丁的一大朵落在头顶,如灿开的梨花,流动的白云,一股春意在孩子的心灵盎然流泻。手通红如酥,也无碍于孩子们那玩耍的疯劲。当雪霁天晴后,微暖的阳光斜射在瓦沟的积雪上,折射出七彩的霞光,金光闪闪的,仿佛在倾斜的瓦槽建设置了一个滚动的球,舞出了绚丽的光芒,又点点滴滴散落在雪褥上。看着,看着,一切如粼粼的波光,微微荡漾起来,如妃子的嫣然含笑。此时,怎不动情?而瓦楞的雪似乎在青灰色的映衬下,似乎寻找到古色古香的意蕴,安稳的歇息。没有鸟的聒噪,没有风声的鹤唳,偶尔微风漾过,只要有了瓦楞的俨俨呵护,它便安稳入眠,何况还有袅袅炊烟的依偎呢。暮色四合,炊烟渐起,从瓦的缝隙中溢出,弥散开来,轻声漫语,委婉如歌。远远望去,微微发白,朦胧而薄如蝉翼,好一副暮霭炊烟雪景图。以其纤尘未染,而妙得天然自成。

而我更依恋屋檐下潺潺的雨滴。嘀嗒嘀嗒声,如一曲清越的古诗,是丽人的'清泪,一任阶前雨,淅沥到天明,缠绵婉约。有时是细如垂线,仿佛是丈量屋苍老的年轮。有时呢,大雨倾盆,从沟壑间奔泻而下,如咆哮的白龙,嚄然有声。无论雨线的巨细,都穿过时间,穿过人们所有的记忆。久了,墙角的边缘留下了浅浅的沟痕,将整屋包裹的严实,如美人的娥眉之印,那样明晰婀娜,宛如美目翘盼,凝视一排排探出半股身躯的瓦片。相守便在这里多了一份痴情,不远不近,不离不弃。孩子们便有在岁月中镶嵌进去了,成了一个个玲珑的音符。站在屋檐下,仰头承雨,洗个头,一抹,一挥,晶莹的雨滴,珠玑圆韵般滑落,噗嗤,噗嗤地如水面的鸭子欢快的四散。哦,童年便是在这里多了一份难忘的惬意,一份心灵的彻底洗濯。“浪沧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浪沧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而这里,永远是经过瓦片的拦截与沉淀后,流进人们心灵深处最纯洁如玉的记忆之珠,如黛玉的泪,令人遐想,令人神往。那个年代的孩子,哪个没有经历屋檐雨滴最痴情的泼洒呢?这份种植在心灵田埂的秕谷早已殷实,灿如粉嫩的桃花,灼灼开放。美总是和岁月相连的,越久越加香醇可人,尽管岁月之手不断推着我们朝寂寥的边际走去,但有了幽兰般的回望,在我们不断行走的荒原上,内心的泉水不断奔涌,汩汩而出,洗去遮蔽我们眼的荫翳。

哦,故乡的瓦,何时能回到故乡,请您将古朴的青色镶进我心的夹缝中,长成亭亭中直的荷莲吧,摇曳在这旷野的池塘中!

故乡的散文随笔篇六

细细的田埂漫漫的路,走好田埂也便走好一段人生。

——题记

在农村,当你随意的把视线抛向田野,你会发现,每块土地的边缘,都有一条细长的土坎子,这便是田埂。平凡淡然,却承载着农家人切实的一生。

小时候,每到农村忙期,父母便带着我去田地,在地埂上铺一片纸,让我在那一坐,便开始干活。相比城里的孩子,没有温馨漂亮的童车;没有先进的电子玩具;也没有可爱贴心的毛绒玩具。于是在田埂上爬来爬去,有时甚至掉下来擦破点皮,但在农村这根本不值一提,兴许是在日久中与田埂相依,因此在我的心里很早留下对它的记忆。

后来懂事了,时常看到父母用铁锹整理田埂,而且那样细心,我问爸爸为什么这样做,爸爸告诉我:“田埂是我们农民的压心轴,整理好田埂,来年的粮食才会有好的收成。它也反映了农民的勤劳朴实,忘了田埂的农家人就是忘了初心,人生也不会踏实。”我似懂非懂,只是对田埂刮目相看。

也不曾记起在岁月的年轮中,我有多少次走在这田埂上,先是跌跌撞撞,失足埂下。又变得稳稳当当,脚踏实地。终于,我懂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看似平凡的万物,其实涤邃至理,启人心迪。细细的`田埂是黄土的躯体,却未必每个人都能顺利通过。而只有那些与之朝夕相伴的农家人,用其淳朴,勤劳的心,真正服了这条田埂。

走好田埂就掌握了人生,只要脚踏实地,不忘初心,返璞归真,那么历尽一生想要抵达的境界,其实只是花开的片段,叶落的瞬间。时常铭记着故乡的田埂,剥去华丽的塑身,用一颗真挚的心贴近人生,那么你就不会一次又一次的失足迷离。

走过多少繁华的长街大道,飞越过长空中多少飘渺的云白霞红!回首当年,牵动我心的却是那条崎岖狭窄的田埂。

故乡的散文随笔篇七

故乡的老屋,是一间低矮的平屋,记忆里总是蒙着一层暮烟,黛瓦与屋脊,像匍匐的老人的背影。

老屋的结构是简易的川东民居,片石垒基,四角是木柱、中间的墙体是楠竹柱头、墙壁是竹笆夹泥,斑驳的泥墙里夹杂着一些谷草,棕榈和人畜的毛发。屋面,里屋靠山的一面,称为阴面,盖的是小青瓦;阳面,门庭向西的一面,盖的是洋瓦,颜色都是陈旧的烟蓝色。还有一间偏屋,生火煮饭的地方,是砖砌的厨房。接近屋瓴的瓦槽里安装着两片亮瓦,是透明的玻璃瓦。用来采光,是老屋的天窗,也是一家人生活的天窗。它通往着,或者是连结着一家人心里的希望。

小时候,我顽起皮来,妈妈常笑话我,说我是垮房子垮来我们家的野孩子。笑意里流露出拿我无可奈何的原由:“穷人家的孩子野一点好,野孩子骨头硬,少受人的欺负。”妈妈说。

事实上,我家的老屋年生太久了,是我爷爷在世时兴建的,加上我出生那天恰好遇上了狂风暴,我的第一声啼哭接上了最响亮的一声响雷,震垮了半边屋。重新建的半边屋便盖上了洋瓦,变成了现在的屋。

临近春节,家里要打扫扬尘,我们会把平时收集起来的旧报纸用来糊墙壁。报纸上有一段文字我记忆得特别清楚。

在《妈妈的藤条箱》里,我写过病中的妈妈躺在床上,常常用手指在我的手板心上教我写字,验证我学习的效果,除了念书给妈妈听,就是读墙上的报纸。

我是长江边的孩子,印象里河流的样子都像眼前的长江。我问妈妈这是真的吗?

妈妈躺在床上笑了,说:“古时候有一个叫庄子的人,他有一条鱼,名字为鲲,它之大,不知有几千里;化成鸟,名字为鹏,鹏飞起来呀,垂翼若云,把地球都包起来啦,一振翅便能鹏程万里。”声音转着弯,神情好得意,接着喊我:“来,到妈妈这儿来,妈妈教你鹏程万里的写法。”

遇上漏雨,小青瓦叫捡漏,就是爬上屋面摞一摞瓦,把盖得密集的瓦片摞到破损的地方来。我家屋上的小青瓦,爷爷造屋时盖得密,几乎是一匹叠着一匹,用我爸的话来说,捡一辈子的漏也捡不完我家屋面的瓦。

现在体会到爸爸对爷爷的感激。

洋瓦麻烦些,洋瓦是一匹瓦扣着另一匹瓦,屋面上没有多余。屋漏了,只好用塑料薄膜、油布、油毛毡代替瓦,盖在漏雨的地方。为了防风,要弄一些砖头、石块来压住。否则,风要吹跑。这样的屋面看起来,像衣服上补的补丁,样子难看。

我是雨水里出生的孩子,一生牵连着雨水的情结,直到如今我常常故意忘记带上雨伞,行走在雨中,任凭雨水淋在我的头上、脸上、以及三十七度的体温上。

仰望着雨水飘飞的天空,任由清冷的、温暖的、苦涩的、甜蜜的雨水落进我的眼里。

多么幸运啊,我这个经历过雨水淋湿浸润的孩子,生长到现在,生长到成为人之父亲的年龄,眼里还会流出雨水一样的泪水,内心里依然抱有着一份雨水一样柔软的情意,一副人性柔软的心肠。

此刻屋外下着雨,下着深秋苦寒的雨。我准备朝雨中走去,走回到童年记忆里最为深刻的一场夜雨里,那是一场疼痛与饥饿的夜雨,苦难的夜雨。

就向那里走去吧,向童年的内心走去,童年的内心有人性最柔软的东西。

支撑人生的并不是其它什么理想与信念,而是人的内心里本来就固有的人性的闪光。

如果人生非要有一种理想与信念,我愿意把它作为我的理想与信念。

记事不久,妈妈第一次生病,吃饭的时侯,突然昏倒在地上,家里一遍慌乱,无论父亲和我怎样呼唤母亲,她都人事不省,脸色发青。邻里的陈伯伯赶来见状,他一边叮嘱一边向医院跑去:“按住仁中,我去叫救护车!”

凄狞的笛声在雨夜里嘶鸣,我尾随着追赶,跌下又爬起,直到救护车的影子和嘶鸣的笛声消逝在茫茫的夜雨里,消逝在黑洞一样的夜雨里,我才蹒跚着童年的身子回到家中。空荡荡的老屋里剩下了一个末满三岁的孩子,他坐在床沿上,坐在白炽灯昏黄的光线里,双脚吊在床沿与地面的空中摇晃,双手拍打着床沿上的木栏,一遍又一遍地哭泣,盹一会,醒来,又开始哭泣,哭到他的气息发不出声音,依然还在哭泣。

婆婆把我抱在她的怀里,她要把我抱回她的家中去。

是啊!这温暖来自婆婆的心灵,是婆婆心灵里的爱。

原来泪水是心灵的爱。

人类所有的爱都来自于母性的心灵。

婆婆给我洗了脸,洗了泥泞的泪脸;婆婆给我洗了身子,洗了血淋淋的身子。用药棉签细心地给我清洗了摔伤的伤口,抹上了药水,把我光溜溜的身子放入到还留有她体温的被窝里,“等倒婆婆,婆婆给你下碗面来。”

婆婆下来的是一碗“阳春面。”加了一只煎鸡蛋。

真香啊……碗里冒出袅袅的香烟。

“春”是“葱”吗?“葱”太俗了吧。婆婆的的声音我没有听清,心里铭刻下了“阳春面”这个美好的名字。

春,曙为最。春阳是万物复苏的能量,童年是生命朝阳般初升的时代。

食物的美味并不取决于食材、厨艺,它取决于饥饿、肠胃的需要、人间的温暖!

接下来的日子,妈妈住进了医院。我要邻里的小萍姐姐带我去找妈妈,医院的门卫不让小孩子进入病房,我们绕到后面去,从病房的窗子里去找妈妈。住着妈妈的病房靠近着围墙的边沿。那扇窗户沐浴着耀眼的天光。小萍姐姐抱起我,让我趴在窗台上,妈妈躺在洁白的病床上。“妈妈!”我喊出了声音,小萍姐姐连忙用手来捂我的嘴巴,说:“小声些,你妈妈在睡觉哩,带你玩一会再来看你妈妈?”我不愿意,继续趴在窗台上,阳光照在我的背上,影子溜进了妈妈的病房,我耸了耸头,让影子朝妈妈的床边靠近。

啊,那是一段多么遥远的距离呀。

影子的距离是那样的遥远。我趴在窗台上让时间在童年的守望里消失,让童年的心灵种上守望的种子,——是爱的种子吧,等到时间的春天回到了原野上,回到人间的原野上,原野会长满爱的小草、爱的鲜花。童年和她的妈妈会像鸟儿一样飞翔在绿草葳蕤,鲜花盛开的原野上,天空里。

妈妈好像听见了声音,妈妈的眼睛看见了窗户射进来的阳光,看见了一张孩子的脸,一双孩子的眼睛。妈妈,我的妈妈以为自己还在梦里哩,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己的眼睛。她挪动着虚弱的身子,把她的头,整个上半个身子挪出了白色的被盖,让自己朝着窗外倾斜,朝着窗外的那个孩子。待她确定那个孩子是一直依偎在她梦里的孩子的时候,她决定要从病床上站立起来,来到窗边,来到她的孩子面前。

妈妈在病床上开始侧身,她的双脚己经从病床上滑落到了地上,她的双手撑着病床的床沿,妈妈站起来了,她扶着床栏、扶着墙壁来到了窗边,伸出双手,那双白皙柔弱的双手抚在透明的玻璃上,抚在我的脸上,她顶上头来,用她的额头顶着隔着玻璃的我的额头,那一刻的温暖刹那间传递遍了母亲和儿子的身体。妈妈流泪了,她转过了头颅与她泪流的脸面,用双手紧紧地捂住双眼,把泪水捂进心里。

妈妈呀,人类的每一个母亲都是柔弱的,唯有她们的爱是执着与坚韧的;人类的每一个母亲在她们心里都蓄满了泪水,泪水是母亲井里的水,母亲井里的水永远不会涸竭!

妈妈向小萍姐姐招了招手,从荷包里摸出了两张钱,“来,一人一毛。”妈妈要让我们去买糖果吃。

来到糖果店的柜台前,我买了一角钱的糖衣花生仁。糖果店的阿姨用谷草颜色的包装纸给我包好,糖包的形状像一只粽子,打开封口像举起来的小喇叭——“啦啦向啦西啦,向啦西啦索法索啦,多索啦,来咪来多西啦索啦,啦——啦——向啦西啦……”我唱着童年的歌谣回到了妈妈的窗前,踮起脚敲响了窗子,妈妈伸出头来,我拈起一粒糖衣包裹的花生仁喂进了妈妈的嘴里,妈妈含着花生仁露出了白色的牙齿,嘻嘻地笑着,她用拇指和食指的指尖也从糖包里拈出一粒喂进了我的嘴里,“甜吗?妈妈不在家的这些天,你不要乱跑,就在村子里玩,饿了呢,就到小萍姐姐家去,或者到坎下的婆婆那儿去,爸爸下班回来好找你。”

……

妈妈这次生病后落下了病根,隔三差五会犯昏病。记忆里,妈妈常常被单位的同事用门板抬回家来,也有在大街上犯病的经历,那时的人们普遍都有纯朴善良的情感,会把妈妈送进医院,或者帮忙把妈妈送回到家里来。只有一次例外,妈妈自己苏醒过来,发现衣兜里的五斤粮票不异而飞了,妈妈坐在大街上痛哭了好一阵子。要知道在荒年里,五斤粮票换回的大米能够维持三口之家个余月基本的生存。当然这样的粮食不能拿来当白米饭吃,米粒要掺进草根菜叶熬成稀粥,绿隐隐的粥面能映出因饥饿而菜青色的人影。

妈妈告诉我,能够度过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全得多亏你爸爸,那时他在乡下给农民修房砌猪圈用辛苦的'劳动挣回一背一背的菜蔬或杂粮,维持了家里的温饱,让我们没有被饿死,同时还接济了一些困难的乡邻,以及我们家的一些亲戚。

妈妈的病伴随着我的童年,我的学生时代,直到我高中毕业,妈妈的昏病才没有犯过,而今我的妈妈已是八十高龄的老人了,虽然她的头发找不出一根黑发,但是即使在暗夜,只要有一丝光亮,妈妈的白发也会反射出来把暗夜照亮,尤如山后的落日返照出来的天空比白天还要绚烂。年轻时身体健康的父亲、把我妈背上背下的父亲,一身都是臭毛病,反而要我妈伺候他了。

曾经喜欢阅读小说的妈妈,现在常常阅读爸爸的病历,爸爸的病历有厚厚的五卷,每卷有三百多页。妈妈数落着:“嗯,这是下井挖煤落下的、这是爬屋顶不小心摔伤落下的、这是打石头、抬石头用力过猛落下的、这是与人打赌出蛮力落下的、这是急着赶路蹚冰凉的河水落下的、这是担忧家里的困难落下的……”

听妈妈数落爸爸的病历,如同聆听一个人生命的历史,生活的历史。

小时候我也是一个馋嘴的小孩,在那个食物匮乏的年代,哪个孩子又不馋嘴呢?我家老屋的墙壁上,是在里墙,有三根楠竹柱头,栗色里泛着釉光,每根在竹节的上方都开着小碗般大小的孔洞,靠在左手边的开得高些,几乎接近了屋樑,里面放的是:铜钱、板扣、洋钉、备用的钥匙,一些陈旧的什物。妈妈有时会掏出一两枚铜钱,做毽子,给我们玩。中间一根开在顺手的高度,坐在床上伸手就可以拿放,里面放的是:针头、线脑、布头、纽扣等日常用物。最里面一根,孔洞开得高些,我要站在床上,用叠着的铺盖垫着伸手才能够着,里面放的是零钱,是金属的硬币。趁家里没有人的时候,我会“偷”出几枚来,用来买糖果,买冰糕解我的嘴馋。每次当“小偷”的时候,心里慌慌的,生怕着被妈妈发现,拿了钱后,手指总要在里面薅几下,听见还有硬币与竹节碰撞发出叮、叮、叮的响声,才收回手来。奇怪的是竹孔里的零钱总是没有被我“偷”完过,而且不时还会多出几枚来,竹孔里的钱自己会生出钱来?我当“小偷”的劣迹也从未被妈妈发现。都说小孩粗心,没想到大人比孩子粗心多了,自己存放了多少钱,一点也记不住,真是太好笑了。妈妈也笑过我,她丢钱到竹孔里时回过脸来笑我,我转过脸跑出去玩了。屋里传来妈妈“咯、咯、咯……”的笑声。

老屋拆除有十余年了,前些年,陪年迈的父母回去看望过老屋的遗址。整条河街、周围的邻舍、以及老屋后山上的一所村学,都被围在了围墙里,成为了一片废墟。江上的清风吹动着废墟上腐朽的气息。

父母的眼里流出了泪水,一双阅尽了苦难岁月的双眼留下泪斑,留下了时间的印痕。

门庭向西的老屋,沐浴着余晖与晚霞的老屋,每年春天,落满尘泥的瓦脊上都会生出亭亭的寸草,茵茵的草尖上开一些白花、红花、蓝花、黄花,在日影里、月影里、江上清明的风里摇曳,摇曳着我梦里的乡情。

前些天,打听到老屋的旧址开始动工了,要兴建滨江生活小区。我要为父母购置一套住所,陪他们回到老屋的故园去生活。

让我的父母站在故园复兴的高楼上:眺望日出、眺望大江东流、眺望天边的帆影——他们年轻时困难又欢乐的生活。

父母才是心灵的家园。

无论你在什么地方漂流,只要父母在,只要父母在你的心灵,家园就永远不会消失。

原来心灵是父母的家园,父母的爱,乡愁的爱。

故乡的散文随笔篇八

见惯了三亚碧蓝的晴空,便思念起故乡的春雨了.

故乡的春雨就像多情的少女,来时缠绵,去时悱恻.雨丝拂过脸颊,滑滑的带着暖意,犹如母亲的亲吻.透过雨帘总会见到那些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大人们,他们穿梭在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时隐时现,那些赶着牛儿的大爷们,正用响亮的吆喝声来表达对春天的豢恋.雨儿一停,儿时的我们就像破茧而出的蝴蝶,呼朋引伴地相约河边,折一枝长竹杆,尖端系一麻线,把一枚大头针折弯做成鱼钩,鱼钩上串着蚯蚓,大家便一齐伏在河岸上,屏住呼吸静候鱼儿上钩,身旁青草茂密,草丛中镶嵌着无数不知名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煞是好看,随手摘一朵放在嘴边,一阵清香便扑鼻而来.每当有谁钩上了鱼儿,大伙便会争抢着鱼杆,满河岸上追逐着,打闹着……一天的时光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

长大后,远离了故乡,也曾在迷离的春雨中回来,近乡情怯,一放下行囊,便独自漫步在记忆仅存的小路上,故乡一切都变了,一切都显得陌生,记忆中的许多美好都在渐行渐远,儿时的一些伙伴也不见了消息,但春雨过后河岸上的那些喧腾却如在昨日,始终难以忘怀.

哦!儿时渴望长大,总是向往着成人的世界,殊不知其实人生中许许多多精华就浓缩在童年里,人大了,那曾拥有的纯真也就失去了.就像如今面对那一场场春雨,便再难有徜徉的心绪,心中涌动的却是一种不愿提及的淡淡悲.

故乡的散文随笔篇九

不知道什么原因,已经坐在台灯下,已经看了一会儿书,却又忽然的站起来,放下书,轻轻地走出屋外,为了——想看看外面的天空,月亮,星星。

刚才从外面回来,挂在天上的月亮已有大半个圆了,到处笼罩着一片朦胧的月光。能清晰地看见路和田野上一条条的田埂,以及远处村庄的一片高高低低的黑影,那黑影象连绵的山峰。这些我也只大略的看了一眼,心里只顾着走路,只系着零零碎碎的琐事,忽略了夜晚的天空的美丽。

当一些细碎的琐事做完,便上楼走进我的房间,开始看书。在往日我会一直看书,直到睡意来临。可是没过一会儿,心里却惦念起朦胧的月光来了。

一直生活在城市里,好久没有赏月了。城市里的高楼大厦处处林立,能看到的天空也只有巴掌大块,绝对看不到天空的那一份宽广,高远。天空:没有心里想要的那个天空,看天空的心情也就没有了。

夜晚的天空有月圆,月缺,月如柳叶,月如弯弯的小船;有时没有月亮,完全是一片漆黑,甚至于连一颗星星也没有。这些我们应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看得见。而在淡淡的日子里也会自然的平添了一份盼望、喜悦、珍惜。

当天空漆黑一片的时候,连一颗星星都没有了的时候,我们的心里便会默默地盼望;盼望有月亮的夜晚、盼望有月圆的夜晚、盼望满天星星的夜晚,这样的日子里带着甜蜜,带着期待,带着诗意。

城市里的夜晚灯火通明,夜如白昼,远去了大自然给予我们的那一份美。生活在城市里,完全没有了那一份等待的美妙的心情,也忽略了月圆,月缺;即使看到满月,圆圆的挂在天空也有一种失落感。

有时抬起头仰望天空的时候,望不到远处,视线被一处处高楼挡住了,心里不免有了一份郁郁的惆怅。也只能寻找记忆里:皎洁的月亮,静静的村庄,广袤的田野。

回老家过年,刚巧遇到没有月亮的夜晚,自然连星星也没有,那天黑的,伸手不见五指,漆黑漆黑的,什么也看不见,人走到面前才能看见模糊的人影。这就是乡下,自然的,不添加一点点修饰。那黑夜的深处里一点一点的亮光,在近处,也在远处,那是一家一家的亮着的灯光,这灯光像是天上的星星洒落在大地上。

一连几天的黑夜过去了,也终于盼来了月亮。心里忽然的高兴起来,所以我轻轻地走出来,要好好欣赏一下有月亮的夜晚。

我看见了月光,纯粹的月光,没有一点点灯光参进来真好。朦朦胧胧的,如薄雾,如青纱,如出水的芙蓉,如刚刚绽放开来的荷花,又如清晨含着露珠的荷花,纯洁的.让人不敢呼吸,让人心生喜爱。天空,我看见了我的天空,从南到北,一眼能望那么远,那么高,那么一大片,从东到西也一样的宽广。天空很宽广,宽广到天边,直看到天边的黑影。那黑影有高高低低,高的是树,低的是房屋,远远的就像一座座山峰矗立在目光触及到的远处。黑影里有一点一点的亮光。这亮光围着天边一圈一闪一闪的仿若一串金光闪闪的项链。

朦胧的月光洒在树上,屋顶上,路上,田野里。那树冠,树身,树的枝枝桠桠,以及地上的树影婆娑的地画都能清清楚楚地看得见;那房屋,院墙,在月光下,显出安逸静美;月光下的路长长的,如同一条白色的绸带顺着两边的树向远处铺展开去。

我欣喜的徜徉在月光下,脚步小小的,踩着月光,慢慢地来到田野里。月光下,一块块田地尽显安逸,褐色,看不见小麦的叶子,由于冬天的缘故,小麦长的很慢,才长出三四片叶子,小小的,嫩嫩的,青青的,在白天才能看见,在月光下只看见一片褐色,和一条条田埂。月光下的田野,有那种憨憨的,甜甜的,有那种勾出心魂飘逸到梦中一样。

眼前的田野,在月光下,那一块块的田地,静静的,游游的意象里,如温床,如摇篮,显出温馨,喜爱的氛围激荡着我的心胸;近处的菜地,在月光下能看见一颗颗和一片片的菜叶,这些菜长在月光下,长在肥沃的土地上。

再过两三天个日子就是满月了,就能看见圆圆的,亮亮的月亮了。但此时的月光已是很好的了,如果带着一份诗意的心襟更好,踏着碎步,慢慢地走在月光下,自会氤氲出一份不错的好心情,也许还能飘出一首好诗来。我喜欢这一片寂静,月光倾泻的夜晚,此时的我已有了那种微醺微醉的感觉。

月朦胧,影朦胧,意朦胧,如果再添一份情朦胧,一对恋人手挽着手走在月光下,时而静默欢喜,时而轻声呓语,该是一幅多美的画面啊!

我抬起头仰望满天的星星,望着望着,我的心噗噗地跳着,象小时候那样,在满天的星星里寻找北斗星,银河星,牛郎织女星它们还在。它们没有偏离自己的位置,它们好像是在等我回来,好一下子在星群里找到它们。多少年了我没有数过星星,没有看到这样的满天星星。也只有在我的故乡这片土地上,才能看到这么美的夜空,月光,星星。

我不知道有多久没有看到这样的夜晚?我爱这四周的一片寂静,也爱远处偶尔有一两声犬吠声,那星星,月光就不用说了。

城市里也有夜晚,月光,却没法和故乡的夜晚,月光相比。赏月:是需要一份好的心情,而好的心情,是寂静,怡然,素雅盈造出来的,没有喧闹,没有车来车往的惊扰。好的月光,是不需要灯光参揉进来。

月光如银,月光如练,月光如洗,这美好的月光也只有在故乡的这片土地上才能觅到。月光,要的就是这份纯粹的月光,其他的,多一分都嫌多。美丽的月光还需要村庄,房屋,树木,田野来相和,相融,加上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情深。

我爱故乡的月光,无论我走到哪里,我喜欢的,永远是故乡的天空,月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